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念祖居士佛學講記--札記


時間:2014/6/17 作者:如是

1、「離言絕慮,」是離開言語,言語你表達不出來。什麼是開悟?開悟,你跟佛同步了。「絕慮」不是思慮所能達到的,我在那研究,我看見這東西,我在這想,用腦袋在想。你腦袋在想,你這是意識,意識是分別識,分別識都是錯誤,我們要修法就是要成就,就是要轉識,你把這個識轉成智慧才成就,你現在都是在意識之中,所以《四十二章經》說:「慎勿信汝意」,千萬不要信你的思想,這一點是很重要,「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它是離言絕慮的東西,非思慮所能及,「以此信解」,從這個地方理解,「發廣大心,不見有煩惱可斷,不見有善法可修」,這善法、煩惱都平等,然而它不是沒有可修可斷,雖然要度無量無邊有情,他也沒有誰是能度,誰是所度。他能夠「隨順於空,無相」,隨順於「無願」。2.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法界的本體(無量光、無量壽即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咱們眾生本覺的理性,也就是咱們本來妙明真心,夏老師說「一聲佛號一聲心」。你念這一聲佛號的時候,就是你的妙明真心的顯現。「持名就是始覺合本」,你念佛這是始覺,你無明妄動你不覺了,眾生在不覺之中。你開始念佛,你就開始覺悟了,你念的是什麼?念的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咱們的本體,是咱們的本覺。你始覺一念就念的是本覺,始覺和本覺就合了,始覺很重要,始覺要合本,這最直接了。咱們念佛就是始覺合本,這始本就不二了,你這個始覺和本覺不二之後,你當下雖是眾生,你也就是佛了。眾生和佛也就不二了。所以「一念相應就一念佛」你念這阿彌陀佛一念相應,離開了能所,清清淨淨,「南無阿彌陀佛」,當下你這個時候就是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就這個念下去,一念一念都相應,你就念念之間都是佛。3、「一句佛號,當下即是常寂光」,這個是很殊勝,為什麼呢?夏老師說:「正念相續就是常,湛然不動就寂,光明常照就叫做光」。念佛是正念,一念接著一念,就是常。「起心即錯,動念即乖」。「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起了一個心,我要精進,你這是妄,不是精進,所以起心即錯,動念即乖,所以真正的佛法沒你……的地方。「常思淨土在目前,日用頭頭無缺乏」。4.從淨土法門說,念佛時就是見佛時,見佛時就是成佛時,你念佛的時候就是你見佛成佛的時候。不是我這以此為因,某年某月我才成功,那就不是大圓滿見了,堅決這麼信,你拜佛時,就是成佛時。5.《金剛經》的宗旨是「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萬法不離自性。6.當你就這麼單單純純老老實實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是「無住生心」。7.「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即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把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攝成為自己的功德。即你的凡心成佛心。8.我們這個念佛就是把所有佛的功德攝成自己的功德,我們決定可以往生,我們決定和阿彌陀佛一樣,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你關心佛教,第一件事,你先把你自己這個燈點著,你不要去管別人。……你這個燈先放光。9.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10.你這一聲佛號正念的時候,當下對於你來說就是清淨海會。11.你念的時候,你什麼都不想,就是寂(寂是離開了煩惱),你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就是照,這不當下就是常寂光嗎?寂而常照,照而恆寂。12.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加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13.學佛就是要觀照般若,「觀『即是觀自在的那個觀。老要觀自己的自性在不在呀?你自己的妙明真心是不是當家作主啊?你的主人翁在不在?……要觀,要老觀自在呀,這個是觀。14.咱們淨土就是如這個母親想兒子,兒子想母親這麼去念,念阿彌陀佛,這個就是自得心開。15.「蓋為一切眾生,自弊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釋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即你要真正能夠信受了,就是開了佛的知見)。16.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怎麼放棄你的眾生知見變成佛的知見,這就是我們的大事因緣。17.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18.念佛應如「母雞孵小雞」一樣。19.你就是不能相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就老這麼念,如子憶母,如母憶子這樣一會兒也不忘。同樣的你也可以明心見性。20.「信為道元功德之母」,你真正對如來的真實話,你真正從內心把他接受下來,你堅信不疑,這就是道元功德母。21.念佛的時候,因為佛就是我心中的佛,我就是佛心中的眾生,我念佛就是佛念我。22.你念來念去,你就老老實實念著,什麼功名富貴,什麼人我是非,什麼都沒有了,念來念去你就不知道誰在念了,能念所念的分別也沒有了,你這就無所住了。可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相續不斷,這不就無住生心嗎?2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24.十方同聚會,各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25.除習氣,如同除面中油,困難到極點。26.「念彌陀者,臨終觀佛在頂,信心不疑,遂忘自身,而契彌陀法身,何況彌陀發願甚強,無論修證如何,只臨終憶念,決定接引。」--諾那祖師的話(密宗祖師黃念祖居士的師夫)。27、《阿彌陀經》的宗是「信願持名」。《無量壽經》的宗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28.咱們這個惡業是從妄想生的,他沒有真實的根,妄想就是妄,就是虛妄,無明是沒有無明,咱們為什麼成為眾生?因為是無明,《心經》告訴了我們「無無明」啊。29.「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祗於一念」。30.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照」是清清楚楚,沒有愛憎,沒有取捨,不留痕跡。31.你要真實的信,真實的發願,你對於這個娑婆世界無所留戀,你還很留戀這個娑婆世界的一切。那麼你這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不專一呀!32.這個「法身」就「便一切處」,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的法身所在,今天這個地方,我們到處是阿彌陀佛的法身,不但到處是,你的身體裡頭,我的身體裡頭都是阿彌陀佛。33.這個法身本來是「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所以它這裡「八不」:不去不來,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34.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憶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35.夏老師說:「念不到一心不亂,一樣可以往生,不一向專念不能往生。」36.《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37.「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我們肯念,現在我們難的就是不能淨念相繼,念著念著支出一個妄念來了,念著念著又支出一個妄念來,這個不要怕,這個遠遠的不要怕。《楞嚴經》的精神「一切事究竟堅固」,這個妄念也就是真如,真妄也平等,所以不要怕,如這個水上畫畫,畫個畫是妄,但他馬上就歸到水裡頭,馬上就返到真裡頭去了,所以「全妄歸真」,可以歸到真,我們這個雖然不能相繼,但是也不要怕,真正到了念念相繼的時候,就「不假方便,自得心開」……38.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真正信了淨土宗的道理,彌陀的大願這些道理,這個信自信他,信事信理,相信我們念佛,以這個為因,就能得念佛的果,往生的果,成佛的果,這個就是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六信都具足了,而且我們不留戀娑婆世界,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很懇切,就是有信有願,深具信願。深具信願,決定往生。必定去念,念的有妄想沒妄想,那是其次的問題,那是第二個問題,能不能往生全在於頭一句「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所以只要我們去主觀努力。……你只要一向專念就好,肯念就好,你只要有信願,就決定往生。39.佛為了一個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個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種種的法,觀機逗教,就是為了什麼?勸你去掉你現在的習氣,你這種習慣,很多是多劫以來不好的習慣,這很髒,把這個去掉,恢復本來的清淨光明而已。40.放下你的所有,把它放光,放到無所放舍之處,你就是免生死之處。即「放到沒有可捨得地方了,就是你「免生死處」。41.夏老師:「怎麼能一門深入到彼岸?非般若不可。云何般若?曰:觀自在。……要緊的是觀自己在不在。一切時中不失正念,不離佛法則在,觀汝自己在不在是初下手方法,如不知觀自己,不知自己在不在,則不能算入門。42.行者第一步,以觀自在入手,觀自己念頭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習氣?最要緊是破我執,根本問題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護疼,哪兒疼哪兒下針。43.不能觀自在,不能自覺,則不能覺他,則不名菩薩(一盲引眾盲的事情很多,都喜歡給人說,以為在說法,其實在謗法,你不能自覺)。44.妄想無孔不入,獨不能緣般若,起心而錯,動念即乖,故不能用想。這句佛號即是真的般若,這是最密的核心。一聲佛號一聲心,迷時不念,悟時念。這句佛號須平平妥妥才算,如與妄想混合則不算。45.平平妥妥,就是老老實實,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覺得我這又是什麼成片了。我這又是一心不亂了,我這又是如何清淨了,我這怎麼開心了,一邊念佛,一邊還想,看見點什麼,得點什麼感應,這就不是。這就跟妄想混在一塊了。就不算了。「分別是業識,識是染,照之淨,照才能知五蘊皆空。」46.「一切都不可得」,這五蘊皆空,就是這個意思。47.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釣金龜》48.「是諸法空相」這個空不是「沒有」那個「空」。49.真空和妙有不是兩件事,是一件事。50.念佛念到成片,能一片很清淨,要進一步就是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老有這一句佛號,在什麼時候都不斷。到事一心不亂,見惑,思惑都沒有了,到理一心就破無明。51.念佛成片就是證,一般說來不忘就是證,你老記著這件事,老把它當作很重要的一件事,你老把它當第一。52.修持要「生處熟,熟處生」。你只要心中老有這一句,那就是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是因,一心不亂是果,一向專念人人能辦,佛法時時現前,塵勞就處處解脫。53.一切法都「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這叫「八不」。54.生佛兩泯即是佛,才相對待便成魔。55.任運而住,於自生自顯之上,即修即行即果。56.實際上你自己的精進修持就是法供養(發菩提心,持戒謹嚴,用功持誦等)。57.怎麼知道自己在不在?這很好下手:在一切時候,你是不是正念,你心裡在想什麼?不失正念,不離佛法就是在,怎麼是在?你不失正念,不離佛法就是在,常常在,老在老在,一根還源,六根都解脫。58.般若有三種:一文字般若,二觀照般若,三實相般若。般若譯為聖妙智慧,人人本有,不從外來,名為自性,真如、菩提、圓覺,方便均可,乘般若船才能渡生死海。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離般若。布施如三輪體容,則可到彼岸,余例此。59.「此回若錯真成錯」(你要是今生錯過了機會)。60.開悟的人,你必須除盡了有所得心,方能行至行不到處。(否則:無為法到你那兒變成了有為法了,好好的無漏法到你那兒變成了有漏法了,那只能怪你自己,不能怪別人)。61.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沈善登居士62.「只要佛號不斷,在煩惱、苦痛、歡喜中,不忘就是功夫,只要肯念,成佛一半,要搶救,救一句是一句。63.你說你事一心,你還有見惑思惑,那就不是。64.念到成片,一心不亂,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證,一般說來不忘就是證。苦樂忙閒老有這一句就是證,就是憑據,不證這個,不能證正覺。"第一步證,就是要從這裡證起,不一心不亂也能往生,不一向專念不能往生。你只要心中老有這一句那就是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是因,一心不亂是果,一向專念人人能辦。佛法時時現前,塵勞就處處解脫。65.「慈悲加佑,令心不亂」,還有的經上說,佛在這個時候入了一個特殊的三昧,而且讓這個亡者也進入另一種三昧。這個亡者在這個時候與佛的加持入在這個三昧之中,因此他就能念了。66.你只要有一定的信願,持名、願意往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些條件符合了,在你最後的時候,佛菩薩聖眾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佛的力量,以這種三昧的力量使得你也入三昧,這時候自然正念分明跟著念,那麼就隨佛往生了,是接引往生。67.當你就這麼單單純純,老老實實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一句之後又是一句,一句之後又是一句的時候,這時候你心裡沒有想別的,所以念佛的人應當萬緣放下,什麼功名富貴,什麼考級,什麼家庭糾紛,這一切都應該放下,萬緣放下了,不就是無所住了嘛,可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聲聲不已,一聲接一聲,相續不斷,這不就是「而生其心」嘛,你的心沒有斷滅。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