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藏密真相之二:欲望無所不在


時間:2015/4/10 作者:虛空一塵

做個好學生,學過的功課要記得回頭溫習,溫故而知新,重讀耶喜喇嘛《藏傳密續的真相》第二章,當然,這裡抄錄的是我以為自己讀懂了而且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也應該不會存在很大理解障礙的部分:

藏密真相之二:欲望無所不在

我們活在欲界

1, 我們活在欲界。從醒來的那一刻起,直到晚上入睡,甚至在做夢的整個過程當中,我們都在被欲望驅策。我們的每一個感官都渴求它自己的食糧——眼睛渴望見到有趣的形色;耳朵想要聽悅耳的聲音;鼻子敏銳地去嗅合意的氣味;舌頭尋求新奇的味道;觸覺的感官永遠渴求某種悅意的觸感。由於我們對感官刺激的貪慾根深蒂固,只要和色生香等隔離太久,就開始幻想這些東西。

2, 心本身也會貪婪地追逐觀念,就如同舌頭渴求美味一樣。知識、名譽、安全感、滿足感,諸如此類的東西,同樣被汲汲營營地追逐,就好像可以用手握得住或用眼睛看得到似的。貪慾無所不在,事實上,我們所做的事情,哪一件不是由欲望發動的呢?

3, 所有欲望背後的動機,都是想要得到快樂。在這方面人人平等。

4, 就這樣,我們所希求的快樂一直逃脫我們的掌握。……謀求快樂的努力帶著我們一再地兜圈子,直到最後飽受挫折,而且筋疲力盡。

5, 釋迦牟尼佛稱這種周而復始的不滿足狀態為「輪迴」,而且開示許多不同的方法,讓我們得以從中解脫。佛陀最著名的教法指出:無明所引生的欲望本身,是一切困境和不滿足的源頭。解脫、涅槃之道是,從內心徹底根除這一切渴欲。

6, 別解脫道:嚴守根門

由於眼耳鼻等正是欲望的門戶,這些根門被認為會病態地掌控我們的心,必須非常謹慎。因此,追隨別解脫道的行者,他們的行為特徵是非常自制,嚴格地守護根門,任何想闖入根門的東西都會受到質疑。

這種修行法門旨在避免欲望擾亂我們的心,以期獲得穩固的安詳和寧靜,不至於受到人生際遇的干擾變化。

7, 懂得適時地從可能干擾內心的外境抽身,收回我們的注意力。的確相當重要。不過,如果我們只知道用逃避的方式處理悅意境,那麼修行所能夠帶領我們達到的境界勢必相當有限。

8, 密續的修行方式迥然不同。密續不但不把享樂和欲望視為必須全力規避的東西,反而肯定欲望所激起的強大能量,正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資源。既然修行的目標不外是為了實現我們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都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

9, 對於許多人來說,宗教不外是指否定或排斥生命中令人愉悅的那部分。宗教被認為否定欲望,否定率真,否定表達的自由,也難怪宗教組織惡名昭著。宗教本身不但不被認為是超越限制之道,反而被視為最嚴重的壓制方式之一。……許多人覺得遵守修行的戒律,就是要否定單純的人生。

10, 其實,所有諸如此類的態度都是完全錯誤的。對於享樂懷有罪惡感,根本沒有道理。這和貪圖稍縱即逝的歡樂卻期望它們帶來究竟的滿足一樣地錯誤。事實上,這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執著和作繭自縛。

11, 如果懂得如何體驗快樂,而毫不夾雜貪婪、執著或罪惡感的染污心態,我們大可培養越來越深層的經驗,直到最後充分發揮我們人類的潛能,獲得難以思量的安樂。

12, 簡單地說,要儘量一直保持快樂、安詳的心境。我們千萬不要讓自己落入貪婪、不滿足、無知、困惑、苦厄和罪惡感的窠臼之中,應當設法升華我們的心,開展越來越深層的智見,更加善巧地駕馭身心的能量,開展一直不斷提升的更高尚的喜樂,開拓更美好的人生。這種修行方式遠比排斥我們日常的經驗更有道理。這就是密續的邏輯。

13, 不過,如果要想從密續萃取真正的價值,必須把一些重點弄清楚:

首先,修行密續,發心一定要儘量清淨。密續僅只對一種人有效——以利他為重,而且把密續道視為完成這種利他目標最快速而有力的修行道。

其次,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自律,好好地依循密續道的次第修行。

最後,很重要的是,要懂得分辨密續的精髓和包裹它的文化形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