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從<三字經>到四書五經,海口流行少兒國學熱


時間:2010/5/27 作者:心源

從<三字經>到四書五經,海口流行少兒國學熱

海口寶輝幼稚園的孩子們正大聲朗讀經典「國學」書籍《弟子規》。記者古月攝從<三字經>到四書五經,海口流行少兒國學熱 鞠躬敬禮是國學課很重要的一項內容。記者古月攝 當孩子呱呱落地,我們內心充滿著為人父母的喜悅,卻也隨即踏上了一條充滿挑戰和酸甜苦辣的育子之路。現在社會日益開放,東西方交流密集頻繁,資訊發達海量信息令人眼花繚亂,文化價值觀念紛繁多元。在這樣背景下,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感嘆這個角色越來越不好當。他們納悶當年自己可以「隨隨便便」長大,如今的孩子卻再也不能這樣,他們出現的問題層出不窮。 當下椰城,逐漸流行起一股少兒學國學的熱潮。有的父母買回了少兒版的四書五經,有意識地讓孩子讀;有的幼稚園開始引入蒙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等每天習誦;社會上也有了專門講國學的免費文化推廣中心……在教育孩子上,有些人緣何重新撿起了我們的「老祖宗」?近日,記者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番探究。 追根溯源: 傳統文化有大智慧 關於國學的定義,據記者了解,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 海口家長曹先生,兒子上三年級。自孩子3歲起,他就有意識地教兒子背經典。他家裡有好多套各種版本的少兒國學經典叢書,從圖文版到注音版,從《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到四書五經,應有盡有,不怕重複。孩子上學後時間緊張,他每天見縫插針在家裡的小黑板上寫上一兩條詩句,儘量往孩子心裡輸送傳統文化的營養。 「現在社會思想太混亂了,虛的東西太多了。該教給孩子什麼?追根溯源,我覺得還是傳統文化好,裡面蘊含著大智慧,有很多教你待人接物的道理,給孩子灌輸這些理念,他將來的道路不會太偏。」曹先生說,「比如,《大學》裡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今天仍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它對於培養孩子凡事從自己做起;培養孩子的民族感情,愛國情操都有積極意義。」 省圖少兒閱覽室有3.6萬冊藏書,相對於文學、科普、漫畫類書籍,國學傳統文化叢書借閱量不是很多,「但是這方面正在慢慢地受到重視。」工作人員林家雅說,「我曾經問過一個借閱《弟子規》的家長,為什麼要給孩子讀這些看起來挺複雜難度挺大的書。他說讓孩子先讀,做人的道理雖然孩子聽的不是很明白,但他以後會慢慢理解的。」 「中國人不能忘本,應該了解一點傳統文化。」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典籍,在另一位家長華先生看來,這是先在孩子心田播下一粒種子。「你要讓孩子知道有這些東西存在。」 國學推廣: 百善孝為先 聽說海口亞希大廈有個孝廉國學啟蒙中心,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前去聽講座。元旦前的一個周六下午,記者前往那裡採訪。一進他們的教室,即感如沐春風。幾位老師身著唐裝,正笑意盈盈地迎接家長和孩子。前來聽課的孩子見了老師,行鞠躬禮。兩間教室,外面大間是孩子的課室,周六下午安排的是6至9歲孩子的課程。裡面一間小教室是家長的課室。 這個國學啟蒙中心從事中國文化的推廣已有好幾年時間。最早是由台灣人蔡禮旭老師主講,專講《弟子規》。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為清康熙年代人李毓秀所作,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當天課堂上,內容豐富,老師逐字講解《弟子規》中的「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小朋友隨後上台講德育故事,老師在旁邊加以詮釋,極力通過具體的一言一行教導小孩子們愛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還邀請家長上講台進行角色扮演,教孩子如何待客才是禮貌的。家長上台時,都是雙手接過老師手裡的話筒,並對老師和台下觀眾行90度鞠躬禮。這些在我們現代中國社會裡幾近絕跡的禮節,在這裡卻進行得自然親切。 為什麼那麼注重孝心的培養。蔡禮旭老師在其講義里有這樣的說明:百善孝為先,孝開了,百善都開。孝是德之根本,當一個孩子有孝心,他很多行為也會起很大的變化。所以教育一定要從孝開始。「諸位父母,孩子這一畝心田,我們到底種下了什麼?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什麼是教育?趕快在當下種下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種子,成就他一生正確的為人處事態度。」他說。 在國學啟蒙中心老師看來,真正的素質教育,不是讓孩子學唱歌跳舞彈琴和英文,而是德行的教育。人的教育有先後順序,理應先扎德行,後扎才藝。 有的家長來這裡聽課已堅持了兩三年。當天的家長課是月末例行的分享課。大家分享學習《弟子規》後孩子的變化及自己的困惑。一位家長說,今天坐電梯時,她7歲的孩子懂得按住開門的鈕等著別人進來,「孩子的變化是點點滴滴的,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有一位母親上台發言,剛開口就哽咽地說不出說來。她僅說了一句話:「我很感謝在我心裡充滿仇恨的時候,我來到了這裡,我是一個失敗的女人,但我不想再做一個失敗的母親」。 力行《弟子規》: 幼稚園曾引起爭議 海口寶輝幼稚園曾因在園裡力行《弟子規》引發爭議。園裡有一項「力行」要求:孩子早晨來校時要對老師、放學要對家長行鞠躬禮。「當時可以經常看見孩子站成一排向老師或家長鞠躬敬禮,大家爭議的是,究竟這樣做好不好?」韓女士的孩子芊儀曾就讀於這家幼稚園,她這樣告訴記者。 「儘管有爭議,寶輝幼稚園仍一直堅持著。自2003年在園裡力行《弟子規》,至今已堅持了5年。記者近日在這家幼稚園採訪時了解到,在正常幼教以外,園裡根據幼兒年齡段每天保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經典誦讀時間。除了《弟子規》外,還讀《中庸》、《孝經》、《朱子治家格言》、《論語》等。」其他唯讀不講,弟子規是必講而且還有力行目標。「安園長介紹說,這個力行目標寫在作業本上,放在每個孩子的書包里,告訴家長在家裡如何配合去教育孩子。比如中班孩子的力行目標有:主動問老師好;長輩呼喚馬上回答;不挑食,動手吃飯,不用餵;愛護物品等。此外,園裡還要求老師每天講德育故事,每周一都要開家長會交流。 安園長說:「我在2003年一個偶然機會聽到了蔡禮旭老師講的一堂課,那一課講的就是禮。一個人如果無禮,會給他的人生增加很多的阻力;學禮,則會增加很多助力。我覺得他說得太好了。」 她說,自那以後每周她幾乎都帶著全部老師去聽課。雖然有的老師調走了,但是新老師來了又繼續去聽課。幾年來沒有間斷過。「家長配合的,孩子一定有變化。」她說。 去年,寶輝幼稚園搬至新址,韓女士的女兒轉到另一家幼稚園就讀。但孩子給老師鞠躬的習慣一直保留下來。「在新幼稚園,每次聽到老師誇說:你的孩子真有禮貌。我就覺得學學傳統挺好的。」 以身作則: 聖人之言無法替代的教育 也有些家長對少兒國學熱表示了疑問。現在有好些個幼稚園都讓幼兒背經典。符先生的兒子在幼稚園倒是將《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孩子大段大段的背得很多,倒是可以滿足家長的虛榮心,但是孩子並沒有一點變化,依然是老樣子。」符先生說,孩子一天可以背一兩頁,可見老師沒有什麼講解?而這些經典書,往往一兩句話就說明很多道理,講透很難。 「孩子學這些東西,如果發現其實與現在整個社會現實不相符,會不會顯得迂腐呢?」也有的家長這樣問。 國學熱說明,現在大家都意識到,時下社會小輩缺乏對長輩的恭敬和孝心。人們發現學習西方文化並不能解決我們精神層面的許多問題,轉而回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尋求智慧和幫助。海南大學文學院博士仲冬梅這樣認為。 「教育孩子上,身教永遠勝於言教。如果孩子從紙上學來的是一套東西,父母教給他的另一套東西,你就是給孩子讀聖人之言也沒有任何意義。」仲冬梅說,「國學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經常與孩子交流,而很多家長願意花無數的錢讓孩子學這學那,卻不願花時間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父母總是想著,忙完這陣就好好管管孩子,可當我們忙完這陣,孩子不知道已偏到哪裡去了!」海口國學啟蒙中心一位老師這樣感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