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金剛經要義  


金剛經要義

淨土法門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來,就是要專心辦道的。在這個七天當中,要得一個成就。所謂的成就,就是《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功夫,通常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亂,所謂理一心,跟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一個境界。

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也就是斷見思煩惱,斷證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羅漢。最低的成就,是我們講的功夫成片,前面兩種確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確實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麼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時中,我們現在所謂的二十四小時裡面,心裏面只有一聲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不會起一個妄念,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結七念佛,是有它殊勝目的之所在。佛七當中講開示,這個打閒岔了,那有這種道理。講開示,就把人心講亂了,換一句話說,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為什麼我們在佛七當中,不但講開示,還要講一個半鐘點?說實實在在話,就是因為大家在這裡結七念佛,功夫成片決定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呢?妄想太多,雜念太多了!這是我們念佛同修這麼多年來,這一句佛號念不好,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大問題,大家不要把這個等閒視之,嚴重的問題!

因此,我們在去年這一年,講了一部《金剛經》,這是許多年來,至少有十幾二十年了,我沒有看過《金剛經》,大家要我來講,我想想,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裡呢?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呢?沒看破,沒放下。這是我們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講到今年年初,將《金剛經》細說一遍,我們總共用了兩百四十八個小時,把《金剛經》講圓滿了。同修們找我講《無量壽經》,我想了一想,這十年當中,我《無量壽經》總共講過九遍,的確是說的很多了。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什麼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這個答案,當然最簡單的、最普遍的是金剛般若。一切大乘經,像《楞嚴》、《楞伽》、《華嚴》、《法華》都詳細的討論到這些問題。《金剛經》上文字雖然不多,但是內容絕不遜色於其它的大乘經論,這是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金剛經》在中國佛教,巳經超越了宗派,無論那一個宗派,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几几乎乎沒有不讀《金剛經》的,這一部經典在中國佛教,確實是家喻戶曉,人人讀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智慧;佛法所求的,諸位要記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那些問題呢?大的問題來說,生死的問題、輪迴的問題、十法界的問題、成佛做祖的問題,這是大的。沒有智慧不能解決,沒有智慧做不到!小的問題,我們現前身心安樂,我常常跟同學們講,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麼?清淨心。心地清淨,心清淨,你的身就清淨,百病不生,這是眼前的好處。你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這是小的。

我看許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來問我,病苦什麼原因呢?|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淨。諸位記住,病痛的根本原因,從妄念起來的,從煩惱起來的。我們中國俗話說:「憂能使人老」,你常常在憂慮煩惱當中,你怎麼能不老呢?你怎麼能不衰呢?又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歡樂的時候,你人就不容易衰老。我們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教給我們要法喜充滿,你的法喜跑到那裡去了,你怎麼會活的這麼苦惱呢?這就是沒有智慧,這就是不如法。所以,我們過去看《壇經》,對於六祖慧能大師,我們很讚嘆,我們很感動,能大師見五祖的時候,你看他怎麼說的,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見得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裡面,我們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煩惱,我們生活在煩惱裡面。這不就大錯了!怎樣轉煩惱成菩提?菩提的樣子,就是法喜充滿,就是圓滿的智慧。所以沒有智慧,怎麼能解決問題。

說到智慧,金剛般若是智慧裡面最圓滿的、最究竟的。金剛般若在什麼地方?在生活當中。所以,《金剛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表現在生活上。這個經的發起跟一般經發起不一樣,一般經典多半是放光現瑞,用這種來發起。而金剛般若的發起,是釋迦牟尼佛到舍衛大城去乞食,著衣持缽,這是出家人天天要幹的事。人在社會裡面,不能沒有工作,不能無所事事,出家人做什麼事呢?出家人就是托缽,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缽飯,搭衣持缽,那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就說明了,究竟圓滿智慧原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釋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剛般若,托缽是金剛般若,吃飯是金剛般若,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他用這個來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

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夠體會,要能夠領悟,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智慧?這一樁事情,表演的最圓滿、最周到的那要算是《華嚴經》的五十三參了。《金剛經》上是佛示現給我們表演的,五十三參裡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的,每一個人生活,跟《金剛經》上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沒有兩樣,都是生活在究竟圓滿智慧之中。生活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工作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叫學佛。我們回過頭來,大家《無量壽經》念的很熟,《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三種真實:第一個「真實之際」,這一句話就是真如本性,宗門裡面講的真如本性,是我們學佛的目標之所在,見性成佛。

第二個「住真實慧」,我們是不是安住在真實智慧當中,真實慧就是金剛般若。

第三「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我們自己住真實智慧,然後才能給一切眾生真實的恩惠。真實的恩惠,不是說拿到財物金錢去幫助,不是。做出一個樣子給他看,讓他看到你這個樣子,能有所感動,有所體會,進一步要效法你,向你學習,這就是真實智慧,這個惠是恩惠之惠。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可見得不單單是講的,做出來了。

我們說的最簡單,說的最淺顯,佛、菩薩示現在人間,就是給我們作一個做人的最好的榜樣,生活最好的榜樣,工作最好的榜樣,我們跟他學習就對了。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做佛弟子,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生活行為可不可以做為一切大眾的好樣子。這個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同學們,我們人要做人的好樣子。諸位在家,你的家庭要做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樣子;你做生意,你有開店,你有公司行號,你在你這個行業裡面,做最好的榜樣,這叫佛弟子,這叫做學佛。想想看,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不能給人做樣子?可不可以叫一切眾生都來效法我,都來學習我?如果我們學佛學的這麼煩惱,學的這麼苦,人家還敢學?看到我們早就跑掉了,嚇走了!這一定要懂得,佛法不是單單講理論,單單談玄說妙,沒有這回事情!佛法所講的,都是講的我們日常生活。所以這幾天時間雖然不長,我們等於說,這個十幾年,幾十年當中,我們藉這個機會做一個總檢討。我們的毛病到底犯在什麼地方?歸根結底來說,第一個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呢?看不破。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所示現的,諸位如果仔細把《金剛經》給它核對核對,就恍然大悟,他們真的做到了。像近代禪宗的虛雲老和尚,我們淨土宗的印光法師,他做到了什麼呢?《金剛經》上字字句句,都是觀行的總網領,也就是佛法修學的最高指導原則,他們完全符合。不僅僅是大家曉得的,《金剛經》上兩句話,佛教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從這兩句話開悟的。其實字字句句跟這兩句同樣的重要,當然這兩句也非常之好。我們也要在這個地方做一個討論,所以這是大家必須要把它記清楚的。

我們學佛,到底為的是什麼?我學的是什麼?我得到了些什麼?常常這樣反省,你就覺悟了。不反省,你就迷惑了。迷了,就繼續搞六道輪迴;覺悟了,不但超越六道,給諸位說,實實在在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的?這個要清楚。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本來是成佛的,本來是平等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語道破!十法界是怎麼來的?妄想來的。你打妄想,原來是一真法界,這一打妄想,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了。再一有執著,那就更痲煩了,「執著」在十法界裡頭就變成六道輪迴了。因此,破執著就超越六道;斷妄想就超越十法界。因此,佛法修行的綱領,不可以不知道。

總綱領是什麼呢?你們一進佛門,就教給你了|三皈。三皈是傳授學佛的總綱領、總方向。皈是回頭,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呢?從一切錯誤裡頭回頭。教你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所以,你不要誤會,皈依佛,看到佛像里的佛,那你就錯了,你就迷信了!佛不是這個意思。《金剛經》上破一切執著,這個到後面會跟諸位提起的,皈依佛就是皈依覺。從哪裡皈呢?迷惑顛倒,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皈依覺。從今以後,我要覺而不迷。

皈依法,法是什麼?法是正知正見。《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能不能入得了呢?金剛般若就是佛知佛見。你有沒有從一切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佛知見呢?這個叫皈依法。

第三個叫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從一切染污,我們今天講的,心裡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見解的染污,最後到身體的染污;再推到外面去,環境的染污,我們從一切染污裡面回過頭來,依清淨。心清淨了,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環境就清淨了。所以,佛法的修學,修什麼?修覺、正、淨,佛法那裡有迷信。

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就是方法,門是門徑,門道。方法門道,無量無邊,諸位要知道,都是修的覺、正、淨。他修覺正淨,這個法就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他那個方法、門道不是修覺正淨,不是修覺正淨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就是邪法,不是佛法。佛法無論那一個宗派,無論什麼法門,決定是修覺、正、淨的。

我們想想,我們每天這個生活是在覺、正、淨裡面,工作是在覺、正、淨裡面,處事待人接物是在覺、正、淨裡面,是不是這樣子呢?如果不是的,那我們就錯了!我們學的不是正法了!我們還是搞迷、邪、染,世法裡面的迷、邪、染巳經太多了。再加上佛法的迷、邪、染,那還得了嗎?佛可沒有這麼教我們。《金剛經》上說的很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給我們講的很清楚,世法|因緣所生,緣起性空。佛法|佛法還是因緣所生,所以佛法也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是教給我們,世法、佛法都不可以執著。「應無所住」,這個「住」就是執著,並不是叫你世間法不要執著,佛法可以執著,那就錯了!經上講的很明白,佛法也不能執著,統統要放下。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釋迦牟尼佛生活,為什麼生活的那麼瀟灑?為什麼生活的那麼自在?他的生活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兌現了。我們今天學,就要學佛,就要學菩薩|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接觸外面的境界,充滿了圓滿的智慧,你的生活怎麼不快樂,你怎麼不歡喜,當然表現的是法喜充滿。你生活的很快樂,別人看到,他就會感動。

我們住在加州,好象是前年,我們的鄰居,一些外國人,問我們悟學,悟學懂英文。問她:「你們是乾那一行的,為什麼天天那麼快樂?」他們看了羨慕,為什麼生活的這麼快樂?她還不會回答!我就教她,以後再遇到這個事情,我們學佛的,學佛就快樂!這是機會教育!所以學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人家看到都害怕,誰還敢進門!你看諸佛菩薩,法相莊嚴,教人看到令人羨慕,佛菩薩雖然表現在這個日常生活當中,實在講,眾生的煩惱太重,業障太重了!重在哪裡呢?看不出來,沒發現。在面前都不能發現,你就曉得,這個障礙多重!

世尊天天這樣表演,從來沒有間斷,我們想,當然不能說是沒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是從來沒有人提起這樁事情,這一天須菩提尊者,他提出這樁事情。所以,他在大眾當中,站起來,讚嘆釋迦牟尼佛,稀有世尊。什麼稀有,原來世尊累劫所修的,所證的,證的究竟圓滿的果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把這個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叫稀有!穿衣吃飯,點點滴滴都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無上正等正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無上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才是真正稀有,接著他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附囑諸菩薩,菩薩是學生,佛怎樣護念學生,做出來給學生們看,不是光會說,做出來給你看,讓你在生活當中,去體驗。生活當中去學習,去實踐。這叫真的護念,這個是真的附囑,附囑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託付的意思,你們懂得了,明白了。你們做到了,還要教化一切眾生,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換一句話說,要希望一切眾生個個覺悟,個個都過到真實美滿的智慧的生活,這是佛的本願。佛為什麼要有這個願呢?因為佛覺悟了。佛明白了。我們糊塗、迷惑顛倒,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不曉得!迷了!以為別人跟我都不相干,我好就可以了,我何必管別人!這是一個很大錯誤的觀念,基本上的一個錯誤。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他的慈悲,這個慈悲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愛護,關懷。他對於一切眾生的愛護關懷,無條件的。無緣-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為什麼沒有條件?因為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不一定示現在佛門裡面,做法師、做居士,不一定!也示現做外道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領袖,變型外道,這都是其它宗教裡面的首領,他是佛菩薩。他所教化眾生,原理原則跟佛所講的沒有兩樣,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樣,你仔細去觀察,他的方向目標一樣,這真正了不起。偉大!我今年二月一號接受澳洲昆斯蘭少數民族事物局局長的邀請,他們在昆斯蘭辦了一個多元文化論壇,邀請我去做一次講演,他這個論壇的目的,非常之可貴,我們如果拿佛法來說,這個人是佛菩薩,他是猶太人,是以色列猶太人,入籍在澳洲,澳洲的公民,他是信猶太教,他這個論壇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宗教,他現在有十四個不同宗教團來參加,大家在一塊開誠布公,如何能夠團結,如何能夠消除種族的隔閡,這個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閡,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閡,因為現在澳洲開放移民,各地方去移民的人都很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後如何能在這個地方,和睦共處,互助合作,這個觀念就是佛菩薩,這還得了嗎?我們一般所看到的排斥!他們要求怎麼來合作,這是我前幾年在此地,也是佛七當中,講演的時候,我也提出了一個想法,跟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他邀請我,我很歡喜,那一天跟十四個宗教的團體見面,我讚嘆他們,他們是真正的菩薩,完全拋棄個人,來求這個社會的安定,求一切大眾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希望這個論壇,能夠將來推展到澳洲其它的各個城市,慢慢再能夠發展到全世界,它的目標,的確是世界和平。

但是和平不是喊口號,喊口號沒有用處的,一定要把這些隔閡意見,把它化解消除,從各種不同的這個裡面,找到它的共同點,你譬如它們這個宗教裡面,神愛世人,他們講求博愛,講求愛世人;我們佛法講慈悲,這是個共同點,所有宗教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從這個共同體點出發,不同的地方,暫時放下。先來發揚光大共同點,然後我們有了智慧,再把不同的地方把它圓融出來,可不可以圓融,決定可以的,沒有不能圓融的,從理論上來講,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的,那有不能圓融的道理,華嚴經裡面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真理,我們達不到,是因為自己有業障,自己沒有智慧,如果有智慧,所有一切隔閡都能夠化解,你說這一個世界多麼美好。是一個以色列人猶太教的教徒,在領導,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是真正菩薩,是佛菩薩示現的外道身。世界上依舊有很偉大的人在,這些人默默的在耕耘,我那一天參加之後,他們對我非常歡喜,當場就邀請我跟館長,做為他們永久的會員,我們也答應了,但是不能常常去。他們說不能常常去,要我們派代表參加,他的會是每一個月聚會一次,來研究怎樣叫這個社會能夠得到和諧,各種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夠互相合作。互助合作,這個非常非常偉大的構想,這是任何宗教家聽到都衷心的讚嘆!

那麼在金剛經上,須菩提看到了,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也就是究竟圓滿旳智慧,或者說這個經上的術語,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現在生活裡面,那麼我們同學當中。所以,他就對著佛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是指的同學。佛做到了,我們同學還沒有做到!雖沒有做到,我們發心了,這一點非常難得!發心了,當然他就做,沒有不做的,沒有不做的。但是沒有佛那麼樣的圓滿,沒有佛做的那麼樣的自在,那原因在哪裡呢?須菩提很聰明!真的是極其善巧方便!代大家問了兩句話,那兩句話就是毛病結症之所在,一個是云何應住。一個是云何降伏其心,我們想想,我們的病根,是不是這兩個呢?前面第一個,這個心不曉得安在哪裡。第二個就是妄念,妄念太多,妄想太多了。如何能把妄想給斷掉。降伏其心,就是斷煩惱。由此可知,這個心不知道安住在哪裡,這是妄想。念頭太多,那是煩惱!念頭是什麼?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個就是華嚴經講的執著,妄想執著。云何應住。是解決妄想的,云何降伏其心,是如何能突破執著,這兩個問題要是解決了,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這兩個問,意思無限的深廣,而且問的這個技巧,實在講是太高明了。兩個問題,佛在答覆的時候,是把它歸納在一個。實在講,兩個問題是一體的兩面。

所以佛,在具體答覆他,菩薩要怎樣降伏其心。佛教菩薩,教菩薩諸位要記住,就是教我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你能夠生這一個心,這就是佛心。這就是真心。一切眾生之類,類是種種不同的類別,像我們現在眼前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這都是類別。一切眾生之類,用什麼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大慈悲心,來看待。不能有分別,有分別就錯了!分別執著,那個是痲煩的根本,煩惱的根本,眾生分別,所以,他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他不能脫離煩惱,如果,你要想超越輪迴,脫離煩惱。怎麼辦呢?一切都不要分別、一切都不要執著,就行了。你就超越了。不執著;超越六道!不分別;超越十法界!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大慈悲。所以,對於一切眾生,要有諸佛菩薩一樣的心懷,幫助別人,佛菩薩度眾生,這經上也講的很清楚,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與佛有緣,他肯接受就有緣,他不肯接受就沒有緣。我們又常常聽到,佛事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真慈悲,不會捨棄一個人,問題我們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這個肯的標準是要真的照做,那麼幫助眾生,不是幫助他一個階段,幫助他到究竟圓滿,這個究竟圓滿,就是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換句話說,我們要一直幫助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他要沒有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的幫助還沒有盡到,這是應當要做的,這個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就是教給我們而生其心,要生這個樣的心,生了心怎麼樣,生了心要無住才行,如果你生了心,你心有所住了,那就壞了。有所住什麼?你著了相了。所以接著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看人家的心多乾淨,釋迦牟尼佛穿衣是用這個心,衣服穿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沒有著相!釋迦牟尼佛去托缽,天天吃飯,他也不著相!一舉一動都給人做好樣子。心裡頭乾乾淨淨,真的是一塵不染,也就是決定沒有絲毫的分別執著,幫助一切眾生,沒有想到,喔!我對人有恩惠,我對人有幫助,沒有。念頭完全沒有。所以才叫做無緣大慈,如果我幫助你常常念著你,我對你多少恩惠,那個就不是無緣了,那是有緣,有條件的!這無條件。這才能看出,諸佛菩薩偉大之處,第一個他這個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那麼緊接著,這一句特別提醒我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這個四句話,大家都很清楚,金剛經我相信每個同修都念過,其它的記不得,大概這個會記得,這四句會記得,可是這四句的意思呢?你能夠透徹的明了,那真的就不見得了。這個四相給諸位說,包括了世出世間所有的法相,我們今天講現象,所有一切現象,不出這四句,佛教給我們要離四相,離四相是離世出世間一切的法相,我相、人相,我相是執著自己,這個身體以為是我,能夠思惟想像的,以為這個是我,那個叫什麼?那叫四見!後面會講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把這個東西,當做我,這是錯誤的,這個可以說一切錯誤的根源,根本!與我對立的,都叫做人。所以這個人不是說我看做一個人,不是這個,那你把這個意思看的太窄小了。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包括在這個人,這個範圍裡面,可見得這個人相的範圍,非常非常的廣大。這個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我們稱畜牲、稱餓鬼、稱地獄,都用這個人來代表,往上面去,諸佛菩薩,也用這個人來做代表。眾生相的意思就深了,這所有的法相,這一切現象,他的真相是什麼?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所有的現象,我們佛經裡頭的名詞,叫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講的宇宙人生,這是宇宙萬有,用這個名詞來說,它是從哪裡來的,它是怎麼形成的,如何演變的,佛給我們講,眾緣合和而生,眾生相。既然是眾緣合和而生的,那個裡頭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沒有自體,所謂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眾生相含這個意思,告訴你相有!體是空的,體不可得!世法是眾緣所生的,緣生緣起性空,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佛法也是緣起性空,所謂諸位要曉得,真心本性裡面,沒有佛法,六祖講的好,本來無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來也沒有。你看這眾生相含義多深,所以聽眾生的時候,人就覺悟了,就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壽者相是說什麼呢?是說這些現象,存在的時間,長短,這叫做壽者相,它存在的時間到底有多長,金剛經到最後,有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那個如夢幻泡影就是眾生相;如露亦如電,就是壽者相;它存在的時間有多久,像露水一樣,像閃電一樣,兩個比喻,兩個意思,你才曉得,這個金剛經字字句句含無量意,露水是講它的相續相,譬如我們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活幾十年,能夠活一百年,那是如露,這是講相續相,如電呢?電是講真實相,不是講相續相,如果不講相續相,那像佛在仁王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就像閃電一樣,所以現象存不存在呢?現象的確不存在,你從眾生相跟壽者相就認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曉得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在整個結論來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們要問,因果是不是在萬法之內?是的,沒錯。為什麼說因果不空,諸位要曉得,因果是能變的,因是能變,果是所變。為什麼有十法界?它有因!有佛的因,它就現佛法界,有菩薩的因就現菩薩法界,同樣一個道理,有惡鬼的因就現惡鬼法界,有地獄因,就現地獄法界,所現的這些相,誰現的,自己心裡變現的,就跟人作夢一樣,你天天作夢,那個夢誰叫你做的,誰在那裡主宰的,沒有!自己念頭變現的,我們今天講,意識心變現的,你人心地善良,慈悲。天天作美夢!人一天到晚貪瞋慢,嫉妒障礙,天天晚上作惡夢,夢裡自己作的,沒有人作主宰!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隨緣變現的,隨什麼緣呢?業因這個緣變現的,有此可知,整個宇宙人生,究竟是什麼呢?就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相!除了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你真正看穿了,看明白之後,你怎麼會不放下呢?人家怎麼樣對我壞,怎麼樣想整我,我都放下,為什麼呢?我知道業果相續!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個時候,真智慧現前,你的心必定是真誠清淨平等大慈大悲,你在表現在生活當中,就像六祖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有沒有過,沒有過,為什麼沒有過,因為這個相剎那生滅,只看到業果的相續,你才曉得金剛經上這個四相包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那個諸佛如來,所住的一真法界,所住的實報土,實報土也是自性變出來的,清淨心中,也沒有一個實報土!它為什麼會實報土呢?清淨心變的,純淨之心,變的境界,實報土!清淨心但不是純淨,變四聖淨土,四聖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沒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那是淨而不純,純而不淨,這個變六道的報土;所以我們今天的心,這個心是染而不淨,那麼佛最後這一句話說,有這四相就執著這四相,分別這四相,執著這個四相,這不是菩薩,這個標準很高。我們今天受了菩薩戒就當菩薩了,但是我們受了菩薩戒當菩薩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菩薩的標準很多,我們不是金剛經上的標準,金剛經上是佛的標準,這個菩薩的標準是,就是通常我們在華嚴經上的標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超越十法界的,是這樣的菩薩,所以說,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我們當中加幾個字,則非一真法界的菩薩。就清楚了。因為十法界之內的,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那個佛也比不上金剛經上這個菩薩,他沒有超過十法界,你想天台家所講的四教,藏、通、別、圓,藏教佛、通教佛,都在十法界裡面,沒有明心見性,別教的佛超越了,別教的佛,是等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也就是四十一品無明破了十二品。由此可知,藏教佛跟通教佛都沒有破無名,一品無明也沒有破,那麼這個地方講則非菩薩標準在此地,我們要清楚。你要清楚,事實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之後,你自然放下了,不要人勸。你看不破,怎麼勸也沒用。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搞清楚之後你才曉得,沒事,什麼事都沒有。沒事,你曉得那個心情多舒服多自在!沒事情!沒有憂慮的事,沒有牽腸掛肚的,那個才叫真自在。那個時候,你過的日子,那是真的生活,真人的生活,我們現在過的不是人的生活,所以這一次,這一些找我講金剛經的同修,他們也很有功德,來發心來祈請講金剛經,那麼這個經過去我也講過好多遍,可是想想從前講的,不行了。意思都沒有講出來!不是我吝法!我自己見不到!自己見不到,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的時候,喔!金剛經字字都放光明,其味無窮。

那麼在生活上,要怎麼做呢?如何落實在我們生活的層面,佛教給我們,佛在這個地方所講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菩薩與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布施的範圍廣!這兩個字,要用淺顯的字句來講,就是我們平常人所講的提得起放得下。布施是這個意思。與法應無所住,這個法是世法佛法,都無住!無住就是不執著!世法佛法裡面,都沒有分別,都沒有執著,這個叫應無所住,我們今天樣樣分別,樣樣計較,這個不行!這個苦難有得受,金剛經這個法門,不是對普通人說的,佛在經上講的很清楚,是為發大乘者說,為發上上乘人說,不是給普通人講的,唯有大乘人,上上乘人,圓頓的根性,一生就把問題徹底解決了,不是要搞三大阿僧祗劫,那個太痲煩了,大乘人就應當要遵守這個原則,與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一切法呢?一切法,我們行。像最平常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從哪裡做起,穿衣吃飯做起,衣服沒有洗乾淨,惡!為什麼不洗乾淨?衣服沒有折整齊,惡!為什麼不把它折整齊?生活上,惡!殺、盜、淫是惡,那個裡頭別的也找不到!我擦桌子,桌子沒擦乾淨,是惡!我吃飯,擺碗筷,碗筷擺的不整齊是惡!點點滴滴。那些惡是指這些事情。我們今天學佛,把斷惡修善,把這個跟生活完全脫了節,你這個佛法學了有什麼用處。你在你家庭裡面,你家庭有長輩,有父母,你對待你父母的時候,沒有盡到孝道,惡!一個不好的面孔給父母看到,惡!你要斷這個惡。

你有子女,小孩學大人的榜樣,你要做個好樣子,給你兒女看,這個叫善!不是好樣子,是惡!斷惡修善從這裡做起,這叫真正學佛!我們這個家庭,不能給鄰居做一個好榜樣,惡!你才曉得布施兩字,包括我們一生,一個人從早到晚,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間,一生一世,點點滴滴都在這個布施裡頭,兩個字包括盡了,你們看到布施,到道場去捐幾個錢,那個叫什麼。無量無邊的法門,你才修了那麼一點。你怎麼能會成就?大錯特錯。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今天時間到了,這個行於布施,裡頭的意思長了,總要多說幾句,讓你們曉得,我們怎麼過日子,怎樣把我們的生活變成金剛般若,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變成佛菩薩一樣,佛菩薩不是供在那個地方,佛菩薩就是自己本人,這個人叫做學佛,這個人在佛法當中,得真實的受用。

那麼這幾天,同修們有好多好多的問題不能解決,我們金剛經剛剛講完,這個地方大概排了五天的時間,我五天的時候,跟諸位報告是金剛經的精華,你看我兩百四十八個小時,講一部金剛經,這五天也講一部金剛經。

◎昨天講到佛在經上教給我們怎樣生活,也就是教導我們怎樣過日子,怎樣工作,怎樣處世待人接物。佛只說了八個字,「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言語非常簡單,可是內容是無盡的深廣。不但是教我們怎麼做人,這兩句話把九法界眾生的生活全都包括在其中,如果能夠依教奉行,也就是說真正能夠做到,這就是菩薩,就是佛的真實的學生、如來弟子。

經文裡面我們必須要明了的就是布施,布施包括了我們全部的生活,布施的意義就是舍,我們講施捨。譬如你在家庭裡面做一個家庭主婦,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那麼你從早到晚忙著家務事,不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每一天做同樣的工作,做了幾十年,又煩又累、怨聲載道!那叫什麼?那叫造業。你每天的生活起心動念,所做所為,全叫造業。可是你懂得佛法呢,那不一樣了,在修布施波羅蜜,那怎麼會一樣。而這個布施的境界,非常廣大,不要以為家裡就是幾個人,我為他們服務,那你那個心量就太小了,你的眼光也太小了,你只看到這麼一點點,你不知道它影響有多大。

做這些家務事情,要勞力要體力,要去想應該怎麼做,這個想是用智慧,身心都在行布施,照顧這一家人,讓這一家人生活過得很舒適,這是你行菩薩道,你的家庭就是道場,你的家人就是你度化的對象,《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布施有外財有內財,勞力跟智慧都是屬於內財,身外之物你賺了一些錢來布施,那是外財,內外都是舍。

由此可知,你去工作,你替別人作工,你在公司裡面也是行菩薩道,將你自己本份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你對這個公司是布施;公司是服務大眾,對於社會是布施。你才曉得這個像水的波紋一樣,一個小石頭投在水面上,那個波紋愈遠愈廣大了。同樣是一個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你會影響到旁邊的鄰居。昨天跟諸位說了,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讓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一個人,就是一切人的好樣子。我們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樣子;你從事於經商,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最好的榜樣,這叫佛法,佛法裡面樣樣都第一,沒有第二的,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世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說「我第一,你第二」,沒有。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二十五圓通章,二十五位菩薩所修的法門不一樣,個個都是第一,沒有說第二的,你們想想這個味道,這是《金剛經》上講的「諸法如意」,世法平等,無有高下,有高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有高下就是二法了,可見得這個義理是無限的深廣。

但是布施,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很多、很清楚、很明白,布施是修因,修因後面一定有果報,果報要不要求?不需要求,它自自然然現前,你不要也不行。財布施得的果報是財富,所以財富,你們在這個世間,說「你有這個機會能夠賺錢」,沒有這個道理,你有能力,你很聰明,你有方法,你有手段,全是假的!這一樁事情諸位要把了凡四訓念通了,你就覺悟了,人的一生富貴窮通都是命里註定的,所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命從哪裡來的呢?命是前生造的因,這一生得果報。前生你修的財布施多,這一生你得財富,前一生財布施你布施的很痛快,布施的很歡喜,這一生你得到的財富源源不斷而來,不要操一點心,不要勞一點精神,這財富就來了。如果前世你布施,布施的很艱難,很痛苦,看到人家布施不好意思,布施之後又後悔,這一生能不能得財富?能得,賺得好辛苦。就這麼個道理,因果決定是相應的,哪裡是你有什麼聰明,智慧,手法可以賺得到的!命里沒有,你能夠賺得到,那一切諸佛都要拜你做老師了,佛沒有這個能力。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的果報。我們看到現前的果報就想著我前生造的因,這是佛法裡頭兩句很有名的話,我想很多同學都知道|

「預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作的是什麼因。

「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報就是。

「預知來世果」,想想我來世應該怎麼樣子,果報如何呢?

「今生做者是」,你想到你這一生所做所為,起心動念,你就曉得,你來生是什麼樣的果報。這是真理,這才是說的實實在在的,所以財富哪裡是你能賺到的。

那我們現在這一生沒有財富,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現在修行不行呢?也來得及,你真的明白了,命里確實過去生沒有,這一生生活艱難,如果肯修,你晚年物質生活不會缺乏。你說「我沒有錢修」,我們這個心念會修,見到別人的好事我們看到心裡歡喜、讚嘆,不必要錢。看到人家的好事,我們忌妒、障礙,想盡方法去攔阻,那我們的罪業就造了。如果有機緣,我們盡心盡力能夠幫助它,能夠成就它,那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

做好事不一定要有錢,諸位要明了,多少真正做好事的,都是生活非常艱難的人,而世間這些大富大貴,他們做的那一些好事,往往不見得是真的,這《了凡四訓》講的透徹,講善惡裡面有真的、有假的、有半、有滿,差別很大很大。沒有錢的人,我們修一塊錢的布施,那個福報就很大;有錢的人捐個十萬八萬,他無所謂的,不見得有你一塊錢的福德大,原因在哪裡呢?發心不一樣。我們生活艱難,很清苦、很貧窮,這一點點拿出來,我們真誠恭敬,這個心是圓滿的,功德是圓滿的。富貴人家捐的錢雖然多,在他的財富來說,九牛一毛,沒在乎,而且捐出來的時候多半是傲慢心。

舉一個例子來說,以我們這個佛門裡面來講,大富長者我們這些出家人要對他恭敬,要對他接待,他的福報當時就報掉了,就沒有了;貧苦人到這裡來,捐個一塊、二塊,我們出家人沒瞧得起他,他的福報圓圓滿滿保持著,這一恭敬、一禮敬就完了,報掉了,不一樣!老天爺很公道,富貴的人不會永遠富貴,貧窮的人不會永遠貧窮。富貴人這一生福報享盡了,來生沒福了,為什麼呢?愚痴,沒有智慧。這一些道理事實真相都擺在我們眼前,只要冷靜、細心去觀察,你就會看到。

這個世間是什麼?就是一個因緣果報的相續現象而已。所以佛在經上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迷惑顛倒造作一切罪業,果報現前了,後悔來不及了;菩薩是個覺悟的人。這個裡面菩薩跟眾生,你懂得它的意思,菩薩是覺悟的人,眾生是迷惑人,迷人造業他不怕,果報現前他害怕;覺悟的人他不怕果報,果報來了,那無可奈何,不受也得要受!逆來順受,造因,起心動念、待人接物不能有一點噁心,不可以有一點點的惡意,你的果報怎麼會不美滿呢?念念想到利益一切眾生,不要想自己,自己受苦好,吃虧就是享福。

世間人不明了,以為很多人侍候著,這個人有福報。我看法跟你們不一樣,多少人侍候,我看到那個人很可憐,為什麼呢?身體不好,需要人侍候,他沒有健康的身體。我過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七十五歲都還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沒有人照顧他。人家看到「喔,李老居士好可憐。」多少學生都要侍候他,他拒絕不接受,老師真正在享受,他健康,不需要人侍候,那叫健康。年歲大的人健康是真正的福報,他九十五歲以後才接受學生照顧他。健康是真正的福報,財富不見得是福報,健康的身體,身心清淨、自在快樂,那叫真實的福報。

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如果你前生修法布施,你這一生得到的果報,聰明智慧,如果沒有財布施,雖然聰明智慧,物質生活還很清苦,沒學佛的時候我們不曉得,學了佛之後我們恍然大悟。我在台灣第一個教導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這個人有智慧,真聰明!前世修的法布施。但生活非常艱苦,就靠一點薪水過日子,他在台大教書拿點錢,買一點書的錢都沒有,我們明白前生沒有修財布施;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所以他的生活很苦。

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什麼叫無畏布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慈悲,仁慈,能夠憐愍一切眾生,能夠教一切眾生得到身心安穩,離開一些憂患恐怖,你做這種業因,得的果報健康長壽。

諸位要知道,在因果定律裡面,沒有吃虧,沒有上當的,也沒有一個占便宜的。你說我吃了虧、上了當了,那你前生修的因裡面有這個果報,絕對不可能的!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的心就安了,縱然我們被人騙了,被人欺負,被人悔辱了,我們的心很清淨、很歡喜。為什麼呢?帳了了,這個帳結掉了,再一次見面就很歡喜,冤結化解了。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個真正聰明智慧的人,記住在這個世間不與任何一個人結怨,我們將來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為什麼我們會跟一切眾生結怨呢?大概不外兩個關係,一個是習氣、毛病,看不慣就不耐煩了,不一定這個人跟我有什麼關係。習氣,這個習氣不好,分別執著,要放下。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的過失與我不相干,我要以清淨心來對一切眾生。另外一個就是利害,利害的衝突,這是跟一切眾生結怨最大的一個因素。這個因素在佛法上講「緣」,這是惡緣。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呢?不明白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如果你明白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有沒有利害?沒有,確實沒有。我命裡頭有多少財富,有多少的事業,任何人都擋不住;如果能擋得住,人家能破壞,那還能叫命運?那還能叫定律?不可能的!所以《了凡四訓》裡面說,真正明白道理,是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用種種不正當手段得來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說多冤枉!不用這些手段,一樣得到,絕對不是我用一種手段才得到,沒這個道理,那是跟佛法完全相違背,所以明白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心永遠是平靜的。清淨心生智慧,《金剛經》上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三種布施佛說的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細心觀察,沒錯,佛講的字字句句都正確。我們看我們周邊的人,看這個社會上,這些大眾,富貴人家,貧賤人家,仔細去觀察,跟佛講的一模一樣,這才叫我們佩服佛菩薩!

可是更重要的,上面這一句「應無所住」,無所住是什麼呢?住是執著,決定不執著,執著是個病。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個宇宙怎麼來的,萬物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六道怎麼來的,佛在《華嚴經》上一句話說明|妄想執著。因為你打妄想,妄想變出了十法界,因為你有執著,執著變現出了六道輪迴,所以你如果是破了執著,六道就沒有了;斷掉妄想,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個事情,古今中外這些科學家、文學家都在這邊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萬物的起源,他能不能找到?他可以找到那個邊緣,他找不到真實。原因在哪裡呢?因為他用思考。思考是妄想,他用妄想,他用執著。妄想、執著是有範圍、有界限的,他不能突破,所以佛教裡面斷了妄想、分別、執著你就突破了,突破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面目,事實真相。

所以佛法的修學無論是那一宗,無論是那一個法門,它的中心都是禪定。決定不是說參禪的人修禪定,哪個法門不是禪定?我們念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教下裡面修止觀,止觀就是禪定,名詞不一樣,方法不一樣,全是禪定。戒定慧,戒是方法,這個字是廣義,不是狹義的。戒定慧三學,你看到這個戒是五戒、十戒、比丘戒,這就錯了,這個範圍太小了。戒當什麼講?方法,正確的方法。依著正確的方法,你能夠得定,得定之後開智慧,智慧才能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叫破迷開悟,要懂這個道理。

那麼我們能夠勤修三種布施,又不著相,這就完全正確了,如果著相,修這三種布施,諸位要知道,你的果報在六道,人天裡面享福,做人王、做天王,去幹這些事情去!天人當中大富長者,他修這些,不能出三界,當然更不能超越十法界。而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問題解決了,我不住執著,就超越六道;我不住妄想,就超越十法界。

這個「應無所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為什麼不簡單?我們無始劫以來念念都要住,已經養成一個習慣了,非常堅固的習慣。雖然知道這個不好,但是也不能把它舍掉,所以就難了。你看這個大小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不再執著這個身了,色身是我,就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幾個人能把這個身體看破!依舊還是把這個身體當做自己,愛惜的不得了,所以生生世世修行,生生世世學佛,從來也沒有證得須陀洹果,怎麼曉得呢?因為你證得須陀洹果,你就證得了位不退了,不會退墮到凡夫位,縱然沒有佛出世,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佛經上講的這麼透徹,所以須陀洹叫入流。

「入聖者之流」,我們無量劫來,經上跟我們講的,經上給我們大家都授了記,無量壽經上我們讀到阿闍王子這一章,佛說他們這五十個人,五十個人是小團體,阿闍王子這小團體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算他命好吧,每一次都得人身,每一次都遇到佛,四百億佛還得了!你說這是多長的時間。這一次聽到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生歡喜心,希望「將來我要是作佛也像阿彌陀佛。」但往生的念頭沒起來。你才曉得,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生歡喜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決定超過阿闍王子。換句話說,你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決定不止四百億,超過他太多了。為什麼呢?你能夠深心求生極樂世界,他還沒動這個念頭,所以這個法門,經上說的,一切諸佛說的,不是一尊、二尊佛說的,「難信之法」,《彌陀經》上講,「不可少善根因緣得生彼國」,我們這才了解那個善根有多厚,供養四百億的善根多厚。我們這一生遇到了,生歡喜心,這應當要慶幸,不容易!

所以學佛的人不相信淨土,不願意念阿彌陀佛,我常講那是正常人,不奇怪!絕對正常。他要是一聽到就相信,就立刻要求生淨土,這是非常人,不是平常人,你才曉得那個善根、福德、因緣之厚!哪裡是幾生、幾劫,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明了,要自己慶幸,得來實實在在不容易。

佛教化眾生,真正是真實、清淨、平等、大慈大悲!眾生善根沒有這麼厚,慢慢的培養,一世一世的幫助他。已經成熟了,幫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成熟的,給他種善根,所以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不能輕視。他今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讀到淨土三經,看到阿彌陀佛的相,阿賴耶識種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這一生雖然不能往生,來生來世、後生再遇到因緣,他還是會往生,我們怎麼可以輕視這個人,怎麼可以對他輕慢無禮?不可以!不能成就的原因,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依舊執著「我所」、「我所有的」,於是與一切眾生就產生利害衝突了,誰吃虧呢?自己吃虧。連小乘須陀洹果都不能證得,不但不能證果,而且把智慧障礙住了。真實的智慧都沒有了,讀經、聞法有沒有懂得呢?不懂。為什麼不懂呢?障礙。什麼障礙?自私自利障礙住了。你看看佛在經上講的「應無所住」,我還是要住。為什麼還是要住?這裡頭有業障。「行於布施」,依舊不肯行,這個就是智慧不開,不但讀經看古人的批註不了解意思,往往還把意思解錯了,我們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他是錯解如來真實義,解錯,太多太多了!

諸位同修要想學講經,學講經不難,但是要體會經典的真實義,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你要問我能不能做得到呢?我可以說你可以做到,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把名聞利養、是非人我統統放下,你就能解如來真實義。你放下的愈多,你看的意思就愈深愈廣。你說我要多讀多少、多參考多少、多查多少資料,一點用處都沒有,這個要行!佛法自始至終著重在行,行是什麼?放下。你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是你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這不是外面來的,我們就是被這些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把智慧蓋住了,所以這個東西去掉一分,它就透一分;去掉二分,它就透二分,你去的愈多,你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就透得愈多。自性本具的智慧,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所以諸佛如來不敢輕視眾生,佛眼睛裡面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你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你想想你自己的成就,我是個什麼?如果我看到所有眾生都是佛,那我就成佛了;我看到這些眾生都是眾生,還在一天到晚造罪業,業障深重,那我是什麼?我的業障深重,我是眾生。你能看一切眾生是菩薩,你是菩薩;你看到一切眾生都是妖魔鬼怪,自己就是妖魔鬼怪,佛法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境隨心轉,相隨心轉」,這是不變的真理,所以行於布施要緊。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福報、有財富、有智慧又健康長壽,這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連我們對面住的這些外國鄰居都需要,他來問我們,我們這個佛堂開幕的時候,我們openhouse邀請他們,他們都來了,很歡喜,問我們是學什麼的?那時候有幾位同修跟我作翻譯,我就告訴他不要講淨土宗,那個他不懂,那就自己惹痲煩。他要是問,你就說我們學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他聽進去了,阿賴耶識種子種進去了。他一定問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說阿彌陀佛是快樂。他說我們要,他要快樂。極樂世界快樂、無量壽,阿彌陀佛長壽,他說他也要長壽。第三個意思心很清淨,他說這三個他都要。所以我說很好,將來我們這道場上軌道了,這個英語人才比較多了,我說我們一定會替你們開一個班。他們都是基督徒,我說你們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這裡來,這個地方有快樂、有長壽、有清淨,你到我這裡來會得到這三樣東西,他很歡喜!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所以這最重要的就是無住。

無住要從哪裡看起呢?「無住」要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先要看淡,從這個地方下手。不要太認真,諸位要知道,太認真就是執著,我們明了佛法自始至終破執著而已,二種執著,人我執破了,就超越六道;法我執破了,就超越十法界,破兩種執著而已。無論修學那個法門,一執著就錯掉了!但是執著是毛病,是習氣,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華嚴》裡面講的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累積發展就變成了所知障,執著發展就變成了煩惱障。煩惱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所知障從那來的?妄想來的。這兩種障礙自性,障礙自性的智慧,障礙自性的功德,障礙自性的本能,虧吃大了!還要搞這個事情,那真的叫沒救了,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諸位要曉得,到此為止。他只能把這個事實真相說出來,把他自己破迷開悟、修行證果的經驗方法提供給我們作參考而已,剩下來事情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他幫不上忙。千萬不要以為,我要依靠佛菩薩,仰賴諸佛菩薩,他們會保佑我。你去念念《楞嚴經》,看看釋迦牟尼佛能不能保佑阿難,要靠自己!阿難原先打妄想,釋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哥,以為「你們要苦修,不修不能成就,我沒關係,我的大堂哥很喜歡我,將來他就會把禪定般若就會給我了」,遭了難之後才曉得,幫不上忙,才知道幫不上忙,所以這是必須要認識清楚的。

佛菩薩保佑我們加持我們,只是經教,我們從這個裡頭去找出路,怎樣才能得到佛菩薩加持呢?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佛教給我們怎麼做,就老老實實照做,佛教我們那些不能做,我們就決定不做,有好處沒有壞處!千言萬語苦口婆心勸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呢?對於事實真相沒有了解。以為身是真的,以為現前這個境界是真實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看法,總而言之,就叫它做妄想。所以佛告訴我們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你在一切事相裡面對人、對事、對物,心裏面有迷惑的時候,或者有利害衝突的時候,有所瞋恚的時候,你想想佛這兩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多念幾句,你的心就平靜了,波浪就壓平了,真的是虛妄,確確實實不存在!《金剛經》後半部講「諸法皆空,因果不空」,諸法皆空就是虛妄,不是實在的。那因果是不是諸法之一呢?沒錯,因果也是諸法,因果也是虛妄,但是它不空,為什麼說因果不空呢?法相唯識家說相都是假的,識是真的,唯識。法相唯識,識是能變,相是所變,所變的是假的,能變是真的。性宗裡面告訴我們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唯識,因是能變,果是所變,因果不空。十法界的現象怎麼形成的?就是業因果報的相續現象。沒有這個因,那來的果呢?因此我們對於起心動念、處世待人接物,怎麼能不謹慎。覺悟的人畏因有道理,任何一個人對我不好,我不會介意,我很歡喜接受,我修善因,我修淨因,我底下的果報好;別人得罪我,我也起心動念報復他,那個痲煩大了,你要曉得,這種報復愈報愈殘酷,那個罪愈造愈重,最後兩個一同墮阿鼻地獄,害自己也害別人!覺悟的人,不害自己也不害別人,你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對我,我知道,是我過去大概用這些手段對待你,你今天對我,這帳就從此結了,就了了,沒事了,你看心開意解這多歡喜!剛才講沒有吃虧的,沒有占便宜的,結解開了,我成佛我頭一個度你。

《金剛經》上有一段公案,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殘酷無道,王是國王,要連起來講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暴君!這個修行人在深山裡面修道,這無緣無故遭到凌遲處死,這個修道的人是釋迦牟尼佛前身,他發了一個願決定沒有一點怨恨心,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他。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個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前身就是歌利王。佛講話兌現了,沒有怨恨心,而且還第一個來度,為什麼度你呢?報恩,諸位想想有什麼恩?他這個凌遲處死有什麼恩?成就菩薩忍辱波羅蜜。所以人家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幫助我,試驗試驗我這個忍辱有沒有成功?別人看到這個多殘酷,受極大的傷害;可是菩薩卻是他對我極大的恩德,成就圓滿忍辱波羅蜜,他忍辱波羅蜜圓滿了,這個恩德大了,所以成佛第一個度他。由此可知,是非善惡沒有標準,在一念之間,一念極惡他念頭一轉就極善,善惡那有標準,那有界限!這才入了大乘,佛講的不二法門。什麼不二?善惡不二,邪正不二,是非不二。極高的智慧,沒有高的智慧,你這個念頭怎麼能轉得過來?何況相是虛妄的,我的身上是虛妄的,你割截是虛妄的,虛妄跟虛妄,他沒痛苦。我們今天受點傷為什麼叫痛呢?因為這個身是自己,執著身子就痛。如果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你受的傷害誰痛呢?沒有痛苦了。妄想、分別、執著你有受;菩薩沒有受,苦樂憂喜舍都放下了。都放下了叫正受,正受在佛學名詞裡面叫三昧,三昧是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沒有正受,凡夫的受是苦樂憂喜舍,這是佛把它歸納這五大類。這五大類都不是正常的受,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一切現象的真相搞清楚。

佛這個題目出出來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如何把這個題目認識,在我們生活當中,境界當中證明佛講這個話沒錯,我們就入境界了,現在我們聽佛在經上這樣說,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沒有證實。所以不得受用,證實之後你就得大受用了。

接著佛又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個如來是什麼?如來是真如本性,也就是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怎樣才明心見性呢?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證實了就是明心見性。怎麼曉得我有沒有證實呢?《金剛經》就是標準,所以五祖以後宗門裡《金剛經》用做印證,印證就是做一個標準,你所達到的境界跟《金剛經》對照一下,完全符合,那就對了,你就明心見性了,如果跟《金剛經》所說的理論、境界不相應,那你達到的境界不是佛菩薩的境界,用他來做證明,這幾句話非常非常重要,無論修學那一個宗派,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常常記在心上,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我們念佛,這一句佛號為什麼念不好,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你用《金剛經》這些開示都能幫助你,找到正確的答案,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們常講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的現象不打妄想,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了,心就安了,還有稍稍的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心沒安。最怕的就是沒有安以為是安,那個痲煩就大了。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一樣,這個人生病,自己知道那裡有病,好,他會找大夫去治療,最怕生病不知道自己有病,這個就非常可怕,因為你有病不知道有病,你不會去治療它,不會想到去對治,這個病積久了,再一發作沒命了,沒法子救了。這是智慧,知道毛病是智慧,我們佛門裡面常常講開悟。大家聽到開悟都很玄,好象很稀奇,其實開悟是極其平常的話。什麼叫開悟?知道自己毛病叫開悟;把毛病改正過來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錯誤的行為。我們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做法把它修正過來,那叫修行。大家必須要知道,不是每天敲著木魚念經,口裡喊著阿彌陀佛叫修行,不是!那是樣子,不是真修。真修是要改正自己錯誤的心性,要懂這個道理。如果口念彌陀心裏面還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古德講過「喊破喉嚨也枉然」,那是講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個不叫修行。

不但世法要看淡、要放下,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執著,佛法也不可以,不要以為佛法好!佛法是好,佛法像藥一樣,藥好能夠治人的病,可是你要曉得,你要是吃錯了藥,不但不能治病,還把老命送掉,佛法亦復如是。佛法如果不契機,傷害你法身慧命,所以《大智度論》、《華嚴經》上佛說「佛法無人說,雖智無人解」,世間聰明智慧的人能不能解佛法?不解。前面我講的話你要是聽懂了,記住了,我說這一句話你就明了。為什麼世間人不解呢?世間人沒有離開心意識,就是沒有離開思惟、想像,這就不能解佛的真實義,因為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從真心本性沒有通過思考流出來的,一落到意識裡面完全就錯誤掉了,所以不僅僅參禪離心意識,學教也要離心意識。怎麼個離心意識法呢?心是阿賴耶識,意識末那識,識就是第六意識,它的作用你要曉得,第六意識分別,作用是分別,末那識的作用是執著,阿賴耶的作用是落印象。離心意識,不分別不用意識,不執著不用末那,不落印象不落阿賴耶識,這樣才能夠大開圓覺,參禪才能夠大徹大悟,宗門說的離心意識參,所以這個參叫參禪。

為什麼不叫研究呢?我們佛門裡面教下講參究,不叫研究,研究用意識,用分別、執著,參究不用分別、不用執著,用的是真心自性,對外面境界叫性境,不叫六塵,心意識對外面六塵,那裡會一樣。所以佛在這個經上特別教給我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就像那個過渡一樣,過渡用的竹筏,現在看不到了,沒有這個了,中國大陸落後的地方還可以見到。那個筏是用竹子編的,也有用木頭編的,木編的我們叫木排,過渡過去之後就不要了,佛就說了,佛的講經說法就像過渡時用的那個筏一樣,你到達彼岸就不要了,佛這個比喻是在《阿含經》裡頭常說的。那麼今天在《金剛般若》裡頭又用這一句話來說,諸位要曉得,意思不一樣。小乘裡面講,過了河不要了,不再執著了;大乘法里,你正在筏上也不執著它,這個意思比小乘經上講的意思要深得多了,如果你懂得這個意思,大乘佛法的精神你就能找到了,這是什麼?空有兩邊不著。空有兩邊同時,那個真得大自在了,所以《般若經》上講的離相、即相是同時的,你看前面不是說過了,應無所住|離相了,而行布施|即相,沒有離開我們日常生活行為。生活過得更美好,工作做得更積極,它不是消極的,更積極。以前我們工作生活為自己,現在我們工作、生活為一切眾生,為社會、為眾生造福,那個心量不一樣。為自己做,馬虎一點無所謂;為大家做,不做好對不起人。你看那個心變了,雖然盡心盡力去做,不著相,應無所住,心裡頭若無其事,這叫做大慈大悲,沒有任何條件。生活無條件、工作無條件,為一切眾生服務無條件的,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大乘佛法的綱要。確確實實契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我們佛法要不要呢?要!就在修學當中就舍,就不執著,你才懂得這個意思,不要聽到這個法尚應舍,好了,佛法、世間法我統統丟掉了,什麼都不幹了。那你就錯解如來真實義了,佛說的不是這個意思,那就變成消極了,變成不負責任,學佛四眾同修,四眾是一家,四眾沒有分彼此,四眾我們的責任是相同的,沒有高下的,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

民國初年江蘇鎮江金山寺,出了一位妙善法師,人家稱他做金山活佛,真有這個人。台灣煮雲法師他寫了個傳記,但是煮雲法師跟他沒有見過面,聽別人講的,傳說的,這個書小冊子給樂觀法師看到了,樂觀法師一看到錯誤百出,很多地方不是確實的,樂觀法師跟妙善法師很熟,他們在一起住過,曾經三度在一起住過,最長的一段時間是二個多月,所以對妙善法師很熟悉,樂老寫的那個金山活佛神異錄,那個可靠性是真的。這一位大德心地清淨平等,他說他跟別人不一樣的,有一點像濟公活佛,人很瀟灑,很隨便,一年到頭就穿一件衣服,一生從來不洗澡,一生都沒有洗過澡,夏天一件衣服,冬天還是這件衣服,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吃東西很隨便,人家給他什麼就吃什麼,多少也沒有一定。有一天有一些同修在家裡請他吃飯,每一個人盛了一碗飯來供養師父,師父吃了,他就歡喜了,那個人又盛了一碗,一次吃了十八碗,旁邊還有人說不行,師父吃太多了,那麼多了,一大堆了,他一點都不在乎。好象旁邊是樂觀法師那天在,樂老看到就慌了,你吃這麼多怎麼得了,怎麼能受得了?他在旁邊吵吵鬧鬧,他說:「你知不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怎麼講法?」他聽得懂,任何在家的信徒見到他跟他頂禮,他一定跪在地上還禮,從來沒有說坐在那裡接受人家一拜,沒有。他都趴在地上頂禮。最初樂觀法師看到很不高興,好象你這個出家人,怎麼可以這個樣子,樂觀法師心裡動這個念頭,他知道了,他過了兩天問樂觀法師:「你對於我這個行為有點不滿意是不是?」他是平等心,他是清淨心,他不是裝模作樣,他是真修行,但是完全不在形式上,形式上你完全看不到,你看到他一天到晚瘋瘋癲癲的,他吃的東西很奇怪,人家掉在地上的東西,他都撿來吃,供養他的鈔票,他把它都吃掉,你說鈔票多少人摸過,這細菌還得了,他也沒事,他身上一文錢也沒有,不接受人的供養,供養錢全部吃掉。民國初年我們佛教出了這個奇人。他念佛,勸人念佛。他在金山寺,他還有個道場,就是南京棲霞山,他就兩個道場,他不常住,每一年道場打七的時候他會去,不打七的時候他不會去,打七回去幹什麼呢?去送米,去送菜。他到外面去化緣,化好供養道場,供養常住,所以常住也很喜歡他,為什麼呢?他幫助常住很多,可是平常沒有法會的時候,他在那裡不曉得,找不到他,都是在居士家裡頭混,今天到這個家裡,明天到那個家裡。他到那個居士家裡,那居士兩三天前就曉得,怎麼曉得?做夢他來了,一夢到他來了,一兩天他決定會到。

所以我們要曉得,修行要真正下功夫,表面上這些形式是提醒自己,怕自己忘掉。最重要的早晚功課,早課就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這樣做早晚課有真實的功德,決定不是早晨把經咒念給佛菩薩聽一遍,晚上又念給他聽一遍,什麼意思也不曉得,完全不能依照奉行。就像小朋友給父母面前背書一樣,早晨背了我功課交代了,晚上又背一遍,我們要這樣做早晚課,有罪過,沒好處!泥塑木雕的佛菩薩早晨騙他一次,晚上再騙他一次,你是存的什麼心,還自以為有功德,自以為功課沒有缺,你說你可憐不可憐!所以我們在佛堂做功課,看到佛像如同真佛,早晨念的這個經咒是提醒自己,我一天要照這個去做,晚上做晚課反省,我這一天有沒有照佛菩薩交代的去做。做到的,明天要繼續再做,沒有做到的,明天趕緊要做,這才叫朝暮二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諸位要曉得,是念給自己聽的,警惕自己、反省自己,要知道。

法跟非法同時,沒有先後,前面講無住跟生心同時,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生什麼心?大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的心,六度萬行之心,就是生這個心,就常行布施。無住是不著相,所以它是同時的,不是分成兩個階段的。你把它看成兩截,你就錯了,那就不是佛所說的意思了,說話有的時候說在一邊,你懂那邊的意思,那麼這個地方講「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就是說明佛法尚且不可以執著。為什麼呢?「因緣所生,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何況世間一切法?世間一切法包括十法界,十法界的現象也是因緣所生,剛才講了十法界是妄想所生,六道輪迴執著所生,這都是有因有果!因緣所生法,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個意思愈往後面講愈清楚、愈明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光陰過得很快。佛七今天是第三天了,這個幾天,我們所講的《金剛經》裡面一些重要的經文,它的意思很深很廣,最怕是錯會了經義。如果說錯會了,不但我們得不到利益,反受其害,那這也是《般若經》講解的難處。這種困難我們在過去古德記載裡面,唐朝時候,這些講經的法師就有這個感觸,所以講《般若經》的人就不多了,在歷代,講這個經的人不多,可是這個經又不能不講,要講呢就一定要把它講清楚、講透徹,不致於叫聽者產生誤會,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則。

前面曾經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我們是不是要把法給舍掉了呢?舍掉那就不學佛!不學佛行!所以一定要明了它的真實義在什麼地方。佛是怕我們執著,佛法一定要學,一定要行,但是不能執著。佛法如是,世間法亦如是。我們這個身體還生活在這個世間,每一天還是要生活,還是要穿衣吃飯,還是要工作,還是要應酬,不能把這些東西統統舍掉,舍掉了那是錯誤的。尤其是大乘菩薩,諸位想想,菩薩把這些事情都舍掉了,都放下了,那還度什麼眾生呢?菩薩要度眾生,就要接觸大眾,就要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你看在這個四攝法裡頭,不是說的很清楚,四攝法是佛教菩薩攝客群生的四個原則,第一個就是要布施,與一切眾生結法緣,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有緣呢?眾生見到你生歡喜心,願意聽你的教導,這就有緣,緣成熟。你很想幫助他,樂意幫助他,他拒絕,他排斥,這就是沒有緣。佛確確實實有能力度一切眾生。我們過去在初學佛的時候,對於佛法當中,疑惑的地方非常非常多。一般比較大的疑惑,我們覺得懷疑,佛是不是真的有圓滿的智慧?佛是不是真的有圓滿的能力?我們常常讚嘆,佛是萬德萬能,這萬德萬能是讚嘆他的話,還是事實?我們也曾聽說,佛亦有所不能,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明,萬德萬能是讚嘆不是真的。如果這個讚嘆與事實不相符合,這個話就不可信了,不能採信。不能採信,那就屬於妄語的範圍,佛不打妄語,佛教我們不打妄語,如果從這個地方來觀察,尤其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要以這個角度來觀察。佛法裡面,對佛的讚嘆,決定是言行一致的,決定沒有誇張。我們要問,假設有一個眾生,造五逆十惡之罪,命終決定墮阿鼻地獄,這樣的人,佛有沒有能力立刻教他成佛?如果佛有這個能力,那佛的萬德萬能我們就同意,就不會懷疑。如果這樣罪惡的人,佛能夠幫助他離開三惡道,生三善道,這沒什麼了不起,問問能不能成究竟圓滿佛。我們仔細讀誦大乘經,這一個答案終於找到了,在哪裡呢?《金剛經》裡,《無量壽經》裡,《彌陀經》裡面,都給我們清晰明確的答案,佛確確實實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造作一切罪業的眾生為什麼不能得度呢?這不能怪佛,怪眾生不聽話,不肯接受!那有什麼辦法呢?《楞嚴經》上講的很徹底,「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你看看一個字就解決了。狂心是什麼呢?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就是究竟圓滿佛。佛哪裡說沒有能力呢?確實有能力,確實有智慧。告訴眾生,眾生不肯相信,不肯放下。所以這個責任,不在佛那一邊,是在我們自己這一邊,佛確實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能力。《金剛經》上教給我們信佛,那個信不是普通的信,前半部給我們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一句是從理上說的。後半部告訴我們「信心不逆」,那是從事上說的,理事是一不是二,這個「不逆」就是非這樣做不可,不這麼做就不行,那才叫信心不逆。什麼樣的人能成就呢?信的人就成就。尤其是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面講,十方一切眾生,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是臨終那個一念是關鍵。不能往生的人,當然總免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誰做主宰呢?就是臨終的一念。臨終一念善,生三善道;臨終一念惡,就墮三惡道,臨終那一念是關鍵,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平常念佛用功,這是在練習、在訓練。真正用功得力的時候,就是臨終一念,希望保持臨終這一念正念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願心求生極樂世界,求見阿彌陀佛,這就決定成就。

可是佛告訴我們,修行人,修慧當然重要,修福也非常重要,要是沒有福,會有障礙。所以成佛,佛叫二足尊,足是圓滿的意思,尊是尊貴的意思,這個二就是智慧、福德,這兩樣都圓滿。智慧圓滿,福報圓滿。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不可以不修福,沒有福報的人,修行障礙重重,有許多的障礙。有福報的人,障礙就少。所以福跟慧同等的重要。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修慧,「無住」心裏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一切都放下。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所以無住是修慧,生心是修福,「生心」佛講的很清楚,「而行布施」,布施是修福。修福我們要不要享福呢?享福是非常危險的一樁事情。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教菩薩,菩薩不受福德。我們仔細去觀察,行菩薩道的人,修福他決定不享福,為什麼?享福最容易迷惑。迷惑之後,沒有不造罪業的。所以福報要給一切眾生去享,自己不要享受。這是佛在這個經上教菩薩,教菩薩就是教導我們。

其實世間人所謂的福報,福報那有標準。前面曾經給諸位提起過,有許許多多人來侍候,那是福報嗎?一般人看到是福報,年歲大的人沒有人照顧,自己還要燒飯,還要洗衣服,我們看到沒有福報。我的看法跟大家的看法不一樣,我覺得老年沒有人侍候,自己能照顧自己,就顯示出他身體健康,身心健康,健康是福報!多少人侍候,一身的病痛,那來的福報?健康是真正的福報。所以,你要是很冷靜,面面去觀察,自自然然,這個道理你就明了了,心開意解,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那麼經上這一句話我們就不能夠錯會它的意思,「法尚應舍」這一句話的用意,是叫我們世出世間法,都不要放在心上,但是佛的教誨,一定要認真去做,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而生其心,不把它掛在心上,若無其事,這個就是法尚應舍,這個意思不可以錯會。接著佛必須把這個所以然的道理要說清楚,不說清楚,單單講個法尚應舍,為什麼要舍?佛說了,無有定法,佛為一切眾生說法,給諸位說,沒有定法。沒有定法,意思就是說,法是緣生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一天講經說法沒有預備,我今天要講什麼,明天要講什麼,沒有準備的。如果要有準備,那就是定法。沒有定法。師生們聚集在一堂,沒有問題的時候,大家就靜座。有問題的時候,隨時提出來,隨時提出問題,佛隨時為大家解答,以後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了。經典是這麼來的,所以是眾生有疑惑,佛為他解答,哪有定法呢?

我們知道,世尊當年這一些學生們,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隨眾,這一些常隨弟子,還包括一些在家的護法,都是諸佛菩薩倒駕慈航而來的,他們是來唱戲的,幫助釋迦牟尼佛來教化眾生的,真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裡佛就給我們做一個最好的榜樣,佛與佛有沒有嫉妒?沒有!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其它這些古佛示現做他的學生,同一個目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目的在此地。就像唱戲,那一個唱主角,那個唱配角,沒有關係,前台跟後台不一樣。在後台,可能唱配角的,甚至於打龍套,扛大旗的,是他的老師,學生在唱主角。這是我們在戲台上常常見到的,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就像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看這些弟子當中,最出名的,知名度最高的舍利弗、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不是普通人。居士當中,維摩詰長者,金粟如來再來的,都是成了佛的,示現在家居士,做佛的在家弟子,我們從這個地方,應該要得到啟示,要在這個地方學習,佛法不僅僅四眾是一家,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是一家,幾個人知道呢?如果明了是一家,不但我們四眾裡頭沒有排斥,對外教都沒有排斥。

譬如像天主教、基督教我們最常見的,過去我在學佛法的時候,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每逢寒暑假,辦一個大專佛學講座,差不多我都會參加,我們圖書館附近就有教堂,這一些教堂裡面的信徒,常常到我這裡來找痲煩,那時候我在圖書館工作,我還沒出家,說我們佛教是迷信,拜偶像,跟魔鬼在一起,將來都要墮落,說的話很難聽。長篇大論,我有一次就碰到這麼一個狂人,我碰到了心裡很歡喜,我們機會來了。那一天正在閱覽室裡面,很多人在那裡,看佛書的人不多,看報紙雜誌的人很多。他在閱覽室裡面批評佛教,我給他沏了一杯好茶,供養他,讓他潤潤喉嚨,痛痛快快的講,他興高彩烈的講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我都在旁邊點頭,是是是…。點了兩個鐘點,我旁邊這些同修看到了,這糟糕了,那時候,他叫我徐居士。他說今天怎麼搞的,這個樣子,一點答辯的能力都沒有了。我都是是是…點頭,讓他儘量發揮,發揮到最後,兩個鐘點他很累了,我就問他,我說:「你還有沒有講的了?」他說可以了。我最後說了幾句話,我說:「在台灣信佛的人這麼多,你如果能把佛法,佛教真正批判駁倒了,救度這一批眾生,你的功德很偉大!這麼多拜偶像的,迷信的人,你能夠把他救回來,你了不起!」他聽了很得意,我讚嘆他。然後我問他,我說:「我請教你一個小問題。」他說好,他神氣十足。「假如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這個文章看一遍。」「那當然的!當然!」我說:「你批評佛教,佛教經典你有沒有看過?」他就傻了。我說:「這個地方每個星期三講經,你有沒有來聽過?」他又傻了,沒聽過。我說:「你說的話有問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對於佛教一無所知,你在這個地方兩個小時的狂言,你不怕在座的這些人笑話你嗎?」我這幾句話一說,他滿面通紅。所以,我這幾句話,他搞兩個小時,我只兩三分鐘就把他解決掉了,最後那些同學說你怎麼說的?我說讓人家發的足了,一棒打下去,他就會醒!所以,我歡迎你來批評,歡迎你來解救這些學佛迷信之人,但是你的條件一定要來讀大藏經,一定要來聽經,然後你才能夠真正抓到這個佛教裡頭的弱點,你來攻擊它,來批評它。如果,你一無所知,信口雌黃,這是不足以為人採信,顯得你很輕薄。這個人算很不錯,是個外省人,到第二天,把他教堂的牧師帶來見我,那個態度就很溫和,很客氣。所以佛法的心量非常廣大,對於所有一切宗教,甚至於惡意毀謗、批評我們的人,我們都不放在心裡,我們一樣用愛心、用關懷來幫助他。對外道,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同門的。

所以,佛的示現,是以身作則,給我們做一個榜樣,不是以口勸我們。度化眾生是好事情,你在這個地方,已經設立講堂講經,我們大家幫你忙,不一定要我上台這個功德才是我的,哪有這個道理,誰做都好。別人做比我做更好,為什麼呢?做的人很辛苦!我們不要受這個辛苦,我們功德是一般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在我自己經驗當中,我講經,法師到我這來聽經,鼓勵信徒來聽經,我一生只遇到一個|香港的聖一法師。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楞嚴經》,聖一法師來聽了三天,就號召他的信徒,勸導他的信徒要到我這個道場來聽經,非常難得!我們看聖一法師的行持,實在講,跟早年的虛雲老和尚沒有兩樣。聖一法師是參禪的,穿的衣服破破爛爛的,所有一切供養,都拿到大陸去修廟,所以大陸的佛教叫他做財神菩薩。對於大陸佛教的復興,最有貢獻的就是他老人家,他是潮洲人,住在香港大嶼山,這個人為佛法,沒有私心。我們也曾遇到不少的道場,勸信徒不要來聽經,很多!勸信徒不要來聽經。可是我們的態度,決定是對眾生有利的。

我在加州有一個同修寫一封信給我,他剛剛出家,師父教給他要讀哪一些經典,怎麼樣修行的方法。他寫一封信來問我,因為沒有出家之前,一直聽我的錄音帶,都老實念佛,問我怎麼辦?師父講的跟我講的不一樣。我寫一封信告訴他,一定要聽師父的教導,你跟那一個師父出家,一定要聽那個師父的教導,你才會有成就,師父對你一定要負責任,他要把你引入歧途,他背因果責任,所以你選擇道場,選擇師父要謹慎,你跟這個師父有緣,跟這個道場有緣,一定要以真誠心去學習,這樣才有成就,不能三心二意。所以,我勸他,把我的那個東西可以當作參考,甚至於可以放下,聽從老師的教導,這是我們幫助他成就,我們不破壞他的道場。絕對不可以說,你師父那個不如法,我這個如法。那成什麼話!那就是自贊毀他,菩薩戒裡頭這一條是重戒!梵網戒裡面沒有,瑜珈戒本裡頭這個列在第一條,自己讚嘆自己,毀謗別人,是墮阿鼻地獄,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的心愿,念念為一切眾生得真實的利益,我們對於道場要讚嘆,對道場的法師要讚嘆,對於道場的信徒要讚嘆。《華嚴經》上顯著的例子,你看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都是自己謙虛讚嘆別人,沒有一個自贊毀他的。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從這些地方學,要把心量拓開,要懂得讚嘆別人,就是讚嘆諸佛菩薩,就是讚嘆佛法。現在,尤其是年輕的法師,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少了,我們在學佛的時候,李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我們才懂得。很好,走到那裡,人家都歡迎。

我在香港,《楞嚴經》講完了,聖一法師請我到他那個道場裡面去參觀,給大家講講開示,他是個禪宗道場,我到那個地方,給那些禪和子講什麼開示呢?我不能說念佛好,那可不象話!所謂是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他在那裡跟老法師參禪,已經參了二十多年了,我們怎麼可以動搖他的信心呢?所以我們到那裡去,簡短的開示當中,讚嘆禪。我以前講過《金剛經》,講過《六祖壇經》,《大珠和尚語錄》,永嘉禪宗《證道歌》,禪宗的東西我講的不少,口頭禪還行,所以我極力讚嘆禪宗,讚嘆聖一法師,讚嘆他們修行的大眾,使他們對於道場,對於領導的法師更有信心,這是我們幫助他。如果說參禪很難成就,念佛好,那你不就是破壞人家道場,誰還敢接近你!所以我到那邊去很受人歡迎,就是說我們讚嘆別人。我在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找我,也邀請我到他道場跟同學們結結緣,請我去講演,演培法師是學唯識的,修彌勒淨土。我到那裡去講開示,總不能講彌陀淨土,彌陀淨土一字都不提,讚嘆彌勒菩薩,讚嘆彌勒淨土,《華嚴經》上五十三參,倒數第三位就是彌勒菩薩,善財參訪彌勒菩薩,我在那裡取點內容來跟大家介紹,讚嘆演培法師,讚嘆道場,讚嘆大眾,這是禮貌,這是互相幫助,使他們的信徒感覺到,外面的法師對我們的和尚,對我們的師父都如此的讚嘆,這樣的敬佩,使他們對於這個主持教學的和尚能夠更加深信心,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緣份。他來邀請就是緣份;他不邀請,我到那裡去,這不可以。他不邀請,沒有緣份。他來邀請就是緣份,所以有緣,我們就要認真努力去幫助他,幫助這個道場,成就這個道場。

我們這一讚嘆,當然後頭還有問題,像在香港,我這個讚嘆禪,就有一些人來問我,法師,禪既然這麼好,你為什麼念佛?我就老實告訴他,我這根性不如他們,他們是上上根,我是中下根。我說的都是實話,宗門接引的上上根人,我不是上上根人。禪我懂得,因為我自己做不到,我回過頭來老實念佛,希望帶業往生。所以要記住,我們四眾同修,無論到那一個道場,一定是讚嘆這個道場,一定是擁護這個道場,使這個道場所有信徒,對這個道場形成一個中心。只有一個念頭,利益眾生、光大佛法,決定不可以有自私的念頭,有自私的念頭,痲煩了。《金剛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要知道,不但大乘佛法,連小乘佛法都包括在其中。《金剛經》裡面講的,須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羅漢,小乘四果都離相,都破執著,無論你修得怎麼好,你的我相沒有放下,就出不了輪迴;出不了輪迴,說實在話,沒有成就,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肅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不能疏忽。

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打滾,日子不好過!縱然修福,日子也不好過,我們冷眼觀察這個世間人,富貴、貧賤一樣苦,貧賤人苦,富貴人不苦嗎?富貴人的苦處比貧賤人還要苦,你這個做總統,做這個帝王的,哪個不辛苦?哪有我們自在!所以諸位冷靜去觀察,你的心就平靜,你就開智慧了,你才能夠真正照見事實的真相,在世法裡面,一切眾生,都沒有辦法超越因果的定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那個定就是因果的定律,是真實的,決定不是虛妄的。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我的緣非常殊勝,現在一般話來說,我運氣很好。運氣好是世間講的話,在佛法里講,緣殊勝。我遇到的幾位,都是真正好的善知識,所以,沒有走冤枉路。我學佛是二十六歲,佛法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我才開始看佛經,我看佛經不到一個月,有一個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我接受他老人家指導三年,在這箇中間,我還有一位同事,葉輝西先生,他介紹我認識朱鏡宙老居士,朱老居士跟李老師同年,他們是很好的朋友,葉先生跟朱老是同鄉,那個時候,他在台北創辦了台灣印經處,在那個時代,台灣的佛經非常缺乏,要得一本經書相當不容易,我們有很多想讀的書,都要去抄。台北的善導寺藏書比較完備一點,我們借這個藏經自己來抄寫。所以,學的很辛苦,但是學的很有受用,我認識朱老,朱老已經是七十歲了,他對我們很愛護,常常講故事給我們聽,那些故事,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那真實,不是假的。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說,戰爭當中,所死亡的都是命里註定的。說明我們世間看的是橫死的,橫死也是命中注定的,決定沒有一個冤枉的。他給我們說了一個事實,這在戰前,在抗戰之前,他在蘇州,做一個銀行的經理,那一個銀行我忘掉了,跟我說這個話的時候,大概四十年前的事情,他做一個銀行的經理,沒有事情的時候,下了班常常有幾個好朋友在一塊打痲將玩,其中有一個朋友是走陰差的,真是事實,不是假的。做陰差的時候,晚上他就到鬼道裡面去上班,天亮的時候,他就又回來,所以這個人很辛苦,日夜都要上班,白天是在人間上班,晚上到鬼道里去上班,這個叫走陰差,在大陸上真的是有。這是證明餓鬼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說在鬼道裡面,上海是一個普通的縣,蘇州的城隍,好比是省長一樣的,管一個省,上海是管一個縣。有一天蘇州督城隍,收到上海城隍送來一批生死簿,不少人,那麼這個走陰差的朋友,他就好奇,就去翻翻,這一翻之後,就很疑惑,他大惑不解,這個名字裡頭五個字、六個字的,一大批,第二天,他就把這個事情給朱老幾個朋友閒聊的時候,就說出了有這麼一樁事情,他們都猜不到,這想中國人的名字最多四個字,複姓四個字,但是也不可能有那麼多,所以沒有答案,誰也猜不到。三個月之後,日本人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於是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一批生死簿,是一二八事件,日本人在上海這個戰役裡面死亡的名冊,三個月前就送到蘇州去了,哪有冤枉的呢?命里不該死,子彈打到身上都沒事,這說出來是世間沒有冤枉死的,這就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該死在什麼地方,該死在什麼時候,命里早就註定了,沒有橫死的。

由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