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修學報告

用《弟子規》規範個人行為:以愛心慈悲天下眾生


時間:2015/12/10 作者:明華居士

本文為學佛網學習中心 (http://study.xuefo.net )的修學報告。

用《弟子規》規範個人行為

以愛心慈悲天下眾生

《弟子規》規範個人的行為,一句話有一個道理,一句話有一種思想。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我們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講一個人負責的態度,讓有條不紊的做事方法紮根。「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講的就是我們的要養成良好的六常工作習慣。 在當今物慾橫流,一切以追求享受、追求刺激的社會裡,一些難盡人意的不良現象,確實讓人感到無奈。道德的約束,原本脆弱不堪,甚至有些弱不禁風。法律制度雖已日臻完善,但還是有些自作聰明的人挖空心思鑽法律的空子,而且得寸進尺、屢試不爽。究竟是什麼原因會讓人變得自私自利、愚昧無知呢?這正需要我們去研讀《弟子規》,以《《弟子規》弟子規》的要求來要求自我,努力提升自我約束的能力。所以學好《弟子規》按《弟子規》的精神和要求做好每件事,按照佛主的教導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從心做起:

——建立在我的知足和我的善心。

信每一個人在這一生當中,都希望追求到幸福美滿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命運不要很坎坷,在這一生當中能順利的走完人生,到達盡頭。這裡就告訴我們,『命自我作』,我們的命運可以自己掌控,可以自己去改造,可以自己去掌握住。『福自我求』,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幸福可以追求到,我們的福報也可以自己去尋找到,可以追求到。這個追求一定要有方法、有原則、有原理、有次第,底下就是告訴我們要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我們如何去得到,如何能達到這樣的生活境界。此地就教導我們,用怎樣的心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要明白以下道理:

一是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不錯,自己也很滿意,這個時候我們要心存著好心,內心要常存善念。要經常有善念,做出來的就是好事,所以它講『富貴直到老』。這個富貴,不是世間人所講的非常的富有、地位非常的崇高叫做富貴,富貴不是這樣的解釋。我們也看到很多富有之人,他非常的擔憂,他擔憂什麼?他不快樂。為什麼?一出門,怕人家搶劫,因為你太富有了,你的生活不見得會快樂。地位很崇高的人,非常尊貴的人,出門都有保鑣,也是非常的不自在。 所以此地講的「富貴直到老」,就是要安於自己的現況,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已經非常滿足了。做到心地善良,與人為善,與人和睦共處。所以,我的心經常能保持著善心,能寬恕別人,包容別人,這樣生活才是最幸福美滿的,也是。所最富貴的。

二是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這裡講到命很好,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周遭。我們看到他真的是非常好,但是心地不好。這個人心地不好,我們可以這樣講,我們看到周遭的人,有的人為富不仁,環境非常的好,但是待人很苛刻,這樣也是有缺陷。這樣待人不好,你到處樹立了敵人,將來一旦你的福享盡了,你的災難肯定就會跟隨而來。所以,此地講『福變為禍兆』。本來你擁有這麼多的福報,可是因為你的心地不善,你待人不好,你的「福」就會變成「禍」。為什麼?人在享福當中,往往不能想到這個福會享盡,所以就拚命造了很多惡業,到處與人家結惡緣。一旦你的福享盡之後,肯定就會有惡果上頭。

所以,擁有幸福之人,要懂得惜福,要懂得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頭,感恩你有這麼好的環境。有這麼好的環境,更應該善用你良好的這些物質、這些環境,盡你的能力來幫助別人才對。如果你的心地不好,很有可能你的幸福就會毀在你心不善,心不善就會造很多的惡業,毀在你自己的手上。所以,最重要還是要存善心。

我們要追求幸福人生,首先要有純善之心。前面兩段都告訴我們,你的環境、生活,你如何繼續保存下去,你擁有好的現況,你要如何再經營讓它更好;不可以在這麼良好的環境當中,忽略了我們的內心。我們說「誠於中,形於外」,內心經常想不好的,你周遭所做所為也會跟著不好。所以此地告誡我們,的確我們要懂得惜福,要珍惜。

三是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命運坎坷之人,生活環境困苦之人,命不好,命裡頭經常乖舛。所謂乖舛,就是從小非常的坎坷。此地勉勵我們,即使在惡劣的環境當中,我們如何追求幸福?這裡教導我們要存著善心,存著善心,你就不會怨天尤人。有很多人他很感慨,他所生活的環境很惡劣,所以他就自暴自棄。我們看到這樣的人,你很想幫助他,就沒有辦法幫他。為什麼?扶不起的阿斗。 所以當我們面對惡劣的環境,面對自己坎坷的命運之時,我們要心存善念,存著好心,多做好事,多與人結善緣。內心經常有這樣的善心,你所表現出來的就有善行。有善行,你就能廣結善緣,你很有可能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你的際遇也會隨著你心地的改善而有所幫助。 所以,人一定要想一想,我今天幸福快樂完全在內心裡頭自己的感受,你內心覺得滿足了,你就是大富大貴之人;可是如果你今天心的欲望很大很強,即使再優渥的生活條件給你,你也是不懂得滿足。 所以此地講到真正我們命不好的時候,但是我們要存著一顆純善之心,『禍轉為福報』,即使有災難到了,有災難臨頭,我們也會逢凶化吉。為什麼?因為我們有純善之心。有純善之心,你可以感動周遭之人,別人經常看到你這麼善良,在你有困難的時候,深信他們也會伸手來援助你,來幫助你。所以此地也勉勵命運坎坷之人,千萬不可以怨天尤人,更不可以自暴自棄,我們應該要立志把我們的生活條件,如何把它改造。就好比古人講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什麼意思?他即使生活條件非常的差,非常的貧困,但是他知足常樂,他不會為了物質享受差一點,然後就覺得自己的命運很苦。我們看到古人能如此,聖賢之人能如此,其實我們在本性裡頭,我們也同樣具足這樣的本能跟德行,我們向他學習,我們也可以做到。所以此地講你的「禍」,這個不好的命運,或者有災難,有困難來了,都有可能轉為福報,所以對自己要有信心。

四是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這裡提到有一種人,這個一生真的是沒有辦法挽救,沒有辦法改造。怎樣的人?『心命俱不好』,心地也不好。命運本來已經不好的人,如加上心地不善良,心地又經常怨恨不平,像這樣的人,就難免要『遭殃且貧夭』。「殃」是一種災難,「貧夭」也是非常貧困,很潦倒。所以,我們要從心地來定性,掌握自己的命運,就會因心善良而幸福記過。

五是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這裡告訴我們,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什麼信心?相信你從內心做起,把你根本的這些不好的念頭、不好的習性從心地上做功夫,下功夫。『心可挽乎命』,「挽」就是扭轉,我們的心就是主導我們命運的主宰。 最重要存的是要「仁道」怎麼做? 「仁」就是內心有愛心,你能包容別人,你能寬恕別人,就是仁的表現。愛護一切的東西,也是愛心的表現。對別人和藹和人結善緣,也是仁的表現。 所以,「仁」要從內心做起,內心有慈愛,你所表現出來就有慈愛的容貌,就有慈祥的態度,在心地上下真正的功夫。

五,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命運完全掌控在我們的念頭中,在我們的心念處。 「吉」是幸福、是快樂、是善良、是美好,都是屬於吉:「凶」就是困厄、災難、貧夭,就是屬於凶。吉凶禍福都是自己都是自己所造作的。 所以,命運其實原本就在我們內心當中的造作所感召的,人要經常省察自己內心的動態。

六.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 。從整個人類歷史上處看,人的命運完全是自己所造作的,是完全操乎在自己手中。人就應該要堅定自己的志向,要掌握住治心的要道。就是要存人道,好好的從心地上做起,肯定可以改造自己的命運。

七,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這裡講的修心,就是一種修行,並不是為了追求福報,也不是要追求種種的幸福,更不是有所求的,內心要做到一塵不染。就行善不是為了求功德,或者為了人家的讚美,是完全從內心發出的自然,真心流露出來的善意。所以修心,說是一種學習,一種治理。因此 ,要做到 心無所求。

———按《弟子規》要求,做一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人

一要對照《弟子規》,規範自己的行為,做個好人。凌孜說《弟子規》不是讀的,不是背的,要一條一條做到。她舉例說就和交通規則一樣,把交通規則背會了,還必須上路要做到。其他的如《論語》、《中庸》、《四書》,都告訴大家一些人生的道理,上了一個層次。儒家的文化只有慢慢體會,才能知道儒家教育的好處。就比如我們有很多的小朋友已經十歲了,就已經能夠擔負起家庭全部的家務了,只要他們放學早,就會把家務全部都做了,甚至把飯菜做好,他就已經能夠做出來了,將來這種孩子長大肯定錯不了。凌孜說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把基礎做好,比如說你要想種樹就必須要把根紮下去,所以我們學習任何一個學科來說打基礎都很要緊,要不那些小學生學那麼多的算術幹什麼,這就是打基礎。比如說我們學開車或者上街過馬路,要知道怎麼過馬路。小朋友們上街的時候,家長一定告訴他「紅燈停、綠燈行」,這個規則不能改變。我們儒家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從落地開始,家裡就要告訴孩子做人的道理。《弟子規》就是做人的交通規則。比如說,在家是爸爸就是爸爸,爺爺就是爺爺,孫子就是孫子,在我們不了解這樣的層次和規律的情況下,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家庭裡面爺爺就是孫子,大家一般開玩笑的時候就會說:「祝賀你當孫子了」,爺爺就當孫子的孫子。我們的《弟子規》就是告訴你們,爺爺、父母、孩子應該是長幼有序的,否則孩子就不能成為一個報效國家的人。

二要以《弟子規》為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做個明白人。《弟子規》是我們的傳家寶,也是我們做人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弟子規》雖然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淺顯易懂的文字裡卻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正是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我們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出現 「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弟子規》規範了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一句話一種思想。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我們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講一個人負責的態度,讓有條不紊的做事方法紮根。「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2015年12月8日

點我打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