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問答

索達吉堪布:全世界要想實現最大的和平、最好的和諧,應該從大乘佛教自他交換的精神入手


時間:2016/1/11 作者:恬碧爽

索達吉堪布在南京大學博士論壇的精彩答問

『2011年3月14日晚上』

(一)問:我是遼寧北方一所普通高校的學生,學的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專業。今天想問您一個問題:在多元價值觀衝突的現代社會中,人們怎樣才能保持一種祥和平靜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答:現在這個時代,確實是多元文化互相衝突,若想獲得一種祥和平靜的心態,我始終認為學習佛教最好。

因為佛教提倡放棄自我、幫助他人,以這樣的精神與人相處、面對生活,必定是和諧的、快樂的。對此許多學者也很贊同,說全世界要想實現最大的和平、最好的和諧,應該從大乘佛教自他交換的精神入手。

(三)問:您剛才給日本災難回向的時候,用到了「嗡瑪呢叭美吽」。有些大師說「嗡瑪呢叭美吽」代表一種無上的智慧,到底這幾個字代表什麼意思?

答:「嗡瑪呢叭美吽」的功德特別大,這在有關論典中都有描述。如果給死去的亡人念「嗡瑪呢叭美吽」,原來他即使要遭受痛苦,通過這種聲音的無上力量,馬上也能獲得快樂。尤其是現在災難頻頻發生,我們若能祈禱觀世音菩薩,念他的咒語,以這種力量就能最大程度地化解災難。這方面有許許多多的教理可以說明。

總而言之,它不僅是一種無上的智慧,還是非常強大的無形力量。

(四)問:我是中文系的博士,不信仰佛教也不信仰基督,屬於那種沒有信仰的人。我相信像我這樣的人應該是大多數。但拿佛教和基督的弘揚來說,我是來自鄉下的,如今在鄉村里,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基督教堂,很多人特別是鄉下婦女,每到周末的時候,就很早很早去虔誠地做禮拜。那麼,您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會不會遇到這樣的困惑,也就是說,怎樣才能讓廣大的沒有信仰的人相信佛祖呢?

答:這位無信仰的博士,提的問題非常好!我不管到哪裡去,都希望交流的對境不僅僅是佛教徒,因為人們的思想、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不一定非要千篇一律。

現在不信仰宗教的人確實非常多,尤其像中國、前蘇聯,信奉無神論的比比皆是;而在美國,95%的人都信仰基督,美國總統去清華演講時也是這樣說的,這跟一個國家的主流文化有關。在中國的清朝以前,像唐、宋、元、明等朝代,相當多的人都信仰佛教,但由於眾生的共業、歷史的變遷,現今信佛的人越來越少了。

其實你也說得對,如今基督教的弘揚非常廣,不僅在農村,而且在城市中,甚至許多高等大學裡,都有他們很多專職人員,通過各種方法來招信眾,甚至也有強迫性的——剛才就有人給我打電話,說他們非要強迫她入教,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佛教並不強迫一個人必須信佛,一切都是隨緣的,讓大家信佛也是希望你懂得人有前世後世,除了物質的執著以外,還應該追求精神上的快樂。鑒於此,我們在機緣成熟時,會給世間人、尤其是無信仰的人,傳達一些佛教的教理。

作為佛教徒,我們在弘法的過程中,若想像基督教一樣把佛陀的思想弘揚於世間,應該需要組織性、年輕化、統一的管理、不同的途徑,否則,恐怕很難讓更多人接受。尤其在一些大學,建立佛教研究機構、禪學社很有必要。像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都有佛教的研究中心,包括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也設有禪學社,裡面有些學生對佛法不僅有一種信心,而且有相當高深的見解。所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弘揚佛法,是將來非常有必要的一件大事,望大家務必記住!

然後,對於無信仰的世間人,因緣成熟的時候,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學佛並行持善法。但若實在沒有這種緣分,那也沒必要勉強。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所居住的城市中不信佛的人就占大多數,這也是眾生的業力所致。因此,讓別人學佛不能強迫,弘揚佛教是有因緣時抓住機遇,應機施教。

(五)問:我是商學院的博士,對佛學也不了解。請問,從佛學的角度來看,有沒有提過集體目標和個體目標?我們如何更快樂地實現個體目標?

答:講起目標的話,佛陀在《阿含經》、《毗奈耶經》中都提到過。個體目標分為暫時的目標、長遠的目標,最長遠的目標並不是這一生一世,而是無數世以後所獲得的果位,這個好多人想都不敢想。而集體目標,則是僧眾的利益、居士們共同行持善法等等。所以,在佛教當中,集體目標和個體目標早有提及。

那一個人如何更快樂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呢?首先要懂得「隨緣」。禪宗中常會提到這個詞,也就是說,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要你努力了就沒有遺憾了,即使途中的道路太曲折,一直跨不過去,也沒有必要非常痛苦,而要學會隨遇而安。有了這種心態,自己就會特別快樂。

此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明確的規劃。如果漫無目的,一步步沒有具體安排,則不可能實現最終的目標。

總之,在工作中、生活中無論你遇到什麼違緣,都不要特別去執著它。如果越執著,事情的成功率就越低;看得越淡,成功反而會不期而至。

(六)問:佛教中講因果報應,我們起一個善念會有善報,起一個惡念會有惡報。那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底是一種信仰,還是一個真理?如果是一個真理,能不能用邏輯或實驗的方式證明它?

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實際上是一種客觀真理。這句話不但在佛經中隨處可見,包括中國的陳毅元帥,也曾說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如果你想用實驗來證明它,應該也可以。比如你今生做一個善人,這對你只有幫助,不會有危害;來世雖然現在看不到,但當你感受果報時,定會絲毫不爽。想驗證因果報應的話,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了。

而用邏輯證明的話,首先要建立佛陀是量士夫,然後確信他說的話真實不虛。如佛陀在《百業經》中講過:「眾生所造業,百劫不毀滅,因緣聚會時,彼果定成熟。」 因此,你所造的善惡之業,最終會感召快樂和痛苦,這就像你播下妙藥的種子,定會產生妙藥的果;播下毒藥的種子,產生的也是毒藥的果。

(七)問:我是南大中文系2010級的博士,之前學的是國學專業。我有很多同學是學藏傳佛教的,去年暑假,我還跟他們去了塔爾寺、夏瓊寺、拉卜楞寺,看到很多藏傳佛教的大師。我想問一下:現在藏傳佛教和漢地佛教的交流是怎樣一個狀況?是互相學習,還是會發生一定程度的爭論?

答:現在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之間,可以說是彼此學習、彼此了解。在漢傳佛教中,有許多值得藏傳佛教學習的地方。比如自梁武帝以來,漢地出家人就一直吃素,這對保護眾生的生命直接有利;還有,漢傳佛教的禪宗有很多絕妙的教言、公案,淨土宗也有專心致志念佛的精神;此外,我還經常跟漢地的高僧大德接觸,學習他們弘揚佛法的精神等等。

而漢傳佛教的很多大德,也經常到藏地,系統學習藏傳佛教的因明辯論、中觀修法,乃至密法的儀軌和竅訣等。如今就有不少漢地的出家人、在家人,歷經千辛萬苦去往藏地,在許多具傳統修行經驗的寺院中求學、禪修,而且歷史上也很多這方面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我覺得漢藏之間這樣交流非常好,至今沒有發現互相排斥、互相衝突、互相侮辱的現象。就算極個別人之間有一些思想爭執,但從大的趨勢來看,應該不會有這種擔憂。

(十)問:我是文學院的。大師,我覺得您非常有智慧,您平時喜歡讀詩歌嗎?國外的詩歌也讀嗎?

答:我的詩歌寫得不太好,但是喜歡讀。尤其是國外的一些,譬如泰戈爾的詩、莎士比亞的詩,我還是覺得蠻好。

(十一)問:我是文學院的,想問一下您的休息時間。因為看您好像五點半就起來了,晚上也挺遲才睡。按照中醫的說法,休息時間要有一定規律,但有些高僧大德甚至不睡覺。我很隨喜,但根本做不到。請問,我們到底要不要遵循中醫的規律?

答:以前我在學院裡,早上起來、晚上睡覺各方面作息都很有規律,但後來事情比較多了,有時候白天一直在忙,到晚上功課還沒念完,拖的時間就比較長,有時候也睡得晚一點。

但我可能身體跟別人不一樣吧,從小就睡眠比較少。在讀師範學校的時候,全校都很羨慕我,因為我是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一個。他們全部都睡了,我還在看書;他們還沒有醒來時,我已經在鍛鍊身體、看書了,以至於同寢室的人常懷疑我到底睡了沒有。所以,我的身體對睡眠不是特別貪執,以前睡四個小時就可以,現在隨著年齡增長,儘量讓自己睡五六個小時。

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講,最好是按照中醫的要求,尤其是《黃帝內經》裡講的那樣,晚上11點到3點之間保證睡眠,這主要是身體造血、排毒的時間。而我們佛教中,《毗奈耶經》也講了修行人應在前夜、後夜行持善法,中夜的時候入眠。我覺得這樣很好。

只不過有些人的習慣,可能略有不同。像巴爾扎克,他每天只睡4小時,即晚上8點到12點,12點鐘起來喝點咖啡,利用夜深人靜的機會奮力寫作,以至於他一生中寫出了九十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對他來說,晚上是最快樂的工作時間,所以這也要因人而異。

(十二)問:對我們來說,在沒有成佛之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同等重要,所以世間法也要學好,出世間法也要學好。但暇滿人身這麼難得,我們的時間實在有限,到底該把精力投入哪個方面呢?

答:作為在家人,在沒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平衡好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關係。不能剛開始學佛特別精進,把世間法統統放棄;到了最後,生活遇到了各種挫折,又把世間法重新撿起來,把佛法全部放棄,這樣的行為有點極端。佛陀在《優婆塞戒經》等經典中也講了,在家人應該過正常的在家生活,但儘量將散亂的因素排除,擠出一些時間來修行。

其實,在家人學佛並不是沒有時間,只不過他們把大量的時間胡花在散亂、睡眠、閒聊上了。假如你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至少每個禮拜抽出一天半天,如此堅持學佛很有必要。

我在學院的時候,散亂的事儘管比較多,但每天下午都會把手機等全部關掉,儘量空出三四個小時,靜下心來看看書,強制性給自己一些修行時間。你們作為在家人,這樣做恐怕不現實,但早上起得早一點,晚上睡得晚一點,或者一個禮拜空出半天、一兩個小時來修行,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那麼修行也不會耽誤,自己該做的事也可以成辦。

(十三)問:我是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放假回家時,媽媽給我殺雞殺魚。她雖然在殺生,但我知道她發心是好的,這樣她也會造很大的惡業嗎?

答:雖然一般來講「心善地道善,心惡地道惡」,只要你發心好,造的業就會是善的。但像殺生這樣的行為,直接威脅到眾生的生命,那麼這個時候,戒律中說心態不重要,物質重要。物質是什麼呢?就是你真正斷除了眾生的生命。

所以,就算她對你的心很好,但由於斷了其它眾生的命,此舉不但沒有功德,反而肯定會有極大的危害。就如同你好心好意往別人的肚子捅一刀,別人死了的話,那麼法律肯定會懲罰你的。

(十四)問:我是文學院2010級的博士,今天聽了您的演講很有收穫。您主要講了轉世輪迴、前世今生的問題,我想請教一下:您在修行的過程中,有沒有接近過自己的前世?如果有的話,能不能透露一下?

答:我知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呢?的確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之前沒有跟任何人講過:藏傳佛教中有位一千多年前的修行人,他的名字我暫時不說,每次我在史書中一看到他的事跡,說他在什麼山洞裡,當時是怎麼死的,我就一直流淚,已經好多次了。我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是不是以前曾當過他身邊的一隻蟲,或是什麼?除此之外,就像剛才講的一樣,我也不知道什麼前世。

但通過多年的學習經歷,我深信前世肯定存在,而且我前世應該是修學佛法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從小一看到佛經、佛像、出家人,就非常非常的歡喜,對殺蟲、造惡業等卻深惡痛絕。我當時住在非常偏僻的牧區,條件十分艱苦,為了維持生活,家人和鄰居都要殺些小羊、小牛。這時候如果被我發現了,我會死命護住被殺的動物,懇求他們不要殺。我從小就有這樣的「基因」,估計前世可能是個出家人,或者行持佛法的人,這方面的習氣比較重一點。

(十五)問:我們身為普通人,有沒有辦法接近自己的前世?比如用催眠等等。

答:現在西方流行很多催眠術,其實這裡面也有一些假的成分。以前中國就出了不少這方面的書,但有些內容也存在不實之處。

我們佛教中也有一些禪修,類似於西方的催眠術。比如喬美仁波切在修行記錄中,就記載過一種方法,說是能讓人進入一種睡眠狀態,在這種潛意識的狀態中,可以回憶起自己的前世。這種現象雖然比較多,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回憶自己的前世。

(十六)問:既然有轉世輪迴,那我們靈魂最深處的本我,是不是延綿不絕的?我前世的性格會不會有一個繼承?

答:在轉世輪迴的過程中,我們的靈魂是不斷延續的,前世的性格也會有一個繼承。這方面,佛經中有相當豐富的理論和依據。

現在有些人行持善法、開發智慧非常非常容易,而有些人,尤其是前世做過牛馬的,思維分析就特別愚鈍。這些差異的根源,生理學中認為是「基因」,而在佛教中,則歸於阿賴耶上的善惡習氣。

當然,這些習氣也是可以不斷升華的,通過一世二世乃至無數世的努力,最終能淨化一切惡習,獲得佛菩薩的果位。我們每個眾生都有這樣的提升機緣。

(十七)問:我是南大天文系的。我知道佛學很注重邏輯性,但它更強調一種非邏輯、最高層次的證悟。我想問一下,這種非邏輯的方法是怎麼樣的?

答:我們佛教確實講邏輯,而且這種邏輯極其嚴密。佛教的邏輯有兩種,一是推理,一是教理。推理的話,主要是因明中的三相推理,這相當於西方哲學通過大前提、小前提來推出結論。

教理的話,是首先成立釋迦牟尼佛是實語者,而且他的教言2500多年來任何科學家也沒推翻過,由於很多甚深奧秘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揭示的,故肯定真實不虛。依靠這種方法,對比較隱藏的未知現象,我們完全可以證明。

你覺得佛教有一些非邏輯,其實不一定是非邏輯,用邏輯也能成立。要麼用現量的證據,要麼用比量的推理,以這兩種方式都可以成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