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視頻轉貼: 講經說法

黃柏霖:太上感應篇彙編 第二十五集


時間:2016/3/29 作者:傳統文化紮根網

太上感應篇彙編黃柏霖警官主講(第二十五集)2013/6/1孝廉講堂檔名:57-109-0025

各位尊敬的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講《太上感應篇彙編》,請翻開課本九十九頁,經文: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這段經文是《太上感應篇》第十四句經文。意思就是說,這些過錯大小有數百事、有數百條,想要求長生的人,就是想要長命的人、長壽的人,你要避開這些過錯、這些罪過,你不要去犯。它的意思是這樣。第一段經文我們朗誦一下:

【數百事。自非義而動。至死亦及之。是也。前曰減奪。教人知所戒也。今曰長生。教人知所慕也。先須避者。非餘人不必避也。謂欲求長生之人。尤當謹戒。雖寸絲塵翳。亦不可有耳。】

這段單字我再來跟大家解釋一下。『長生』這個詞,我們在做佛事的時候都會寫一個長生祿位,往生的就寫一個往生牌位。所以這個長生對芸芸眾生來講,是大家都期待的。每一個蠢動含靈都不希望短命,都希望長命。沒有一個動物願意說,「我的肉割給你吃,好不好?」我一個朋友到屏東去,在屏東監獄的旁邊,有一個「屏東屠宰場」。我這個朋友也很有意思,他就假裝是一個要參訪的貴賓,然後就帶著密錄器,可以暗中把它錄下來。他到這個屠宰場以後,他就去看這些要被電宰的豬什麼反應。電宰的豬要經過一個窄門,通過以後,進去就是電動屠宰刀,就等於死路一條。我朋友在旁邊觀察,那個豬要經過窄門的時候,牠都吃不下東西,你怎麼給牠餵,牠都不吃。通過那個窄門,要進去的時候,牠知道進去就是死路一條,牠兩個腳,那個豬的前腳就頂住窄門,就不往前走,牠也是貪生怕死。所以長生是每一個動物的本能。我們人在還沒有開悟以前,我們哪一個人願意早死?醫生如果跟你宣布說你得了重症,你是什麼反應?很多人這樣講,老法師也這樣講,他說,癌症不是病死的,不是治療死的,是嚇死的。我們講好像很簡單,其實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有點像放生書籍裡面所提的那個螃蟹,把牠丟到鍋裡面,蓋子把牠蓋起來,用開水把牠煮熟,本來是鐵灰色,要變成紅色的時候,它的爪就會往上攀,會逃生。

既然我們想要長生,我們為什麼不放生?你放人家一條生路,就是放自己一條生路。慈悲心是最好的放生的一條路。所以,你假如常保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有愛心的人,他心中心念沒有毒素,他念念都是純善無惡。這種人,我們儒家講「仁者無敵」。我常常在帶放生,我也很有感應。但是人都是等到生病的時候、危急的時候、病危的時候,他才想要放生,他不知道平常就要養成放生的習慣。所以我常跟蓮友講,我說放生,放魚也好、放鳥也好,這都是一個前方便,你先去習慣、先去嘗試,把別的動物,把牠釋放、解放,那你將來就得到一個解放的因緣,我們用通俗的話講,你就會碰到貴人。我自己也感受很多,我也是有毛病,身體也會有病痛。有時候運動量不夠,年紀有一點老,腰酸背痛就來了,痛得不行,腰酸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緣來以後,就去問我們王鳳麗老師,她就告訴我,「你拉筋」。她說,「人到老的時候,筋會老化,你拉筋就不會了」。我就拉筋,現在真的腰不酸,腰也好了。那一天又在電腦E-MAIL裡面看到一個郵件,人家傳給我的,他說,「你怎麼樣可以減少腰酸背痛?」他就教我一招,他說,「你早上起床以前,先不要馬上就下床」。他說,「你在床鋪上兩手往後伸直,兩腳垂在床的外沿,腳差不多一半在外面,然後臀部就左右擺動,扭動我們後面腰骨這裡」。我跟各位講,也還真有用,我這樣練了差不多一、二個月以後,早上起來要去拜佛,腰也不會酸。

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蓮友常告訴我說的,拜佛是最好的方法,就不會腰酸背痛。所以,如果你發願拜兩百拜、叄百拜,甚至你像懺公的一千拜,懺雲法師兩點、叄點就開始拜佛,從來沒聽過他腰酸背痛。所以,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拜佛,拜佛可以長養慈悲、長養謙卑,還有身心會柔軟,心會柔軟、態度會柔軟。最主要的,人自然就會放輕鬆,心平就會氣和,身體會好。你假如沒有辦法這樣,你可能時間的關係,可能你因緣的關係,你可能拜佛的時間沒有辦法那麼多,至少,如果人家有放生,你一定要隨喜。我深深的覺得,我這十幾年來帶放生,我就覺得感觸很多。像我家兄,我剛開始成立「放生會」,是因為他兒子結婚。他說,結婚辦了幾十桌,吃了很多豬肉、雞肉,不好意思,覺得很慚愧。慚愧心就有好處,慚愧心一出來,善念就出來;慚愧心不出來,善念就發不出來。他說,「老弟,你可不可以幫我兒子放個生?」我說,「好」。我們就回家鄉放,去宜蘭的山區那放生。我們就租了二、叄團的遊覽車開到宜蘭去,我們就去那放生。也就是那個因緣,成立了「蓮池放生會」,我後來一直帶到現在,已經將近十二年。所以我老哥,我哥哥的功德也很大,他因為有這個因緣,他啟動了我成立這個放生會。

然後有一次他中風,他中風是怎麼樣?他早上其實很早就起床,他很注重養生、很注重運動,他早上都是叄、四點就起來運動,運動到六七點、七八點,中間他是邊運動邊念佛。他很認真,到公園邊走路邊念佛,他一天都可以念好幾千遍。他很用功,回來以後再持咒,再誦他的《彌陀經》。有一天,他就跟我講(他也不好意思跟我講)。我剛剛講,你平常放人家生,你就會碰到貴人,你就可以得到長生,放生就不造殺業了。我老哥就在床鋪上,他站起來頭會暈,他不曉得這是中風的前奏,頭會暈。好幾次以後,我大嫂也不知道有禍要臨頭,她以為是一般老人家的疲憊。他就打電話給我,他說,「我會不會是業障,或怎麼樣?」我說,「不然你誦《地藏經》」。他誦完《地藏經》以後,打電話給我講,「不對,我誦完《地藏經》,頭還會暈」。好像誦完《地藏經》頭就不會暈了。我說,「老哥,你這有問題,會不會是……血壓有沒有正常?」他說,「正常」。我說,「會不會是中風的現象?」我就幫他請消防隊來把他揹下去,就送到台北的馬偕醫院去檢查,檢查都正常。所以你看,業力會跟你捉迷藏,它不會讓你知道等一下大禍臨頭了,這個業不可思議。這個叫業力不可思議,聖力不可思議,願力不可思議。有時候我跟他講,「你保持一個慈悲心、多放生的習慣,放別人一條生命。你貴人就在千鈞一髮裡面就會出現,就是一個救命索,你就可以得到長壽了」。這當然是站在世間角度。

結果我哥就去馬偕醫院檢查,回來以後,一樣,誦完《地藏經》頭還會暈,我說,「不對不對」。我就打電話給我一個朋友,在桃園,桃園那個師姐非常有慈悲,她說,「不行,一定要去救他」。因為她知道是我哥哥,她說「一定要去救他」。就派了一位她的朋友,會腳部放血的,就請了那位師兄,他懂得放血,就從桃園趕過來,當場跟我哥哥放血。放血完了以後,因為他懂得中醫的病理,他知道中風的前奏。他一看頭會暈,他就馬上把脈,說,「你這是腳中風了,已經接近中度中風」。他馬上就知道放哪個腳跟的一個穴道,就幫他放血。放完之後,我哥就說,「不暈了,好了」。他就在「觀世音菩薩素食店」請他們兩位吃飯,到現在平平安安的。我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就是我哥哥十一年前的那個善念,因為他兒子結婚,吃了太多豬跟雞肉,起了慚愧心,叫我去放生,促成我成立後面放生會的因緣,這個功德力。這就是功德力,他成就了一個放生團,利益多少人?因為他動了一個善念,衍生到後來成立一個放生團,這就是他起一個善念以後可以長生的理由。當然,我現在解釋這個長生,它有更深一層的義涵,它解釋說壽命很長,不可能永久存在或生存,你就算一百多歲,到最後還是會離開這個世界,頂多是百歲。所以長生是對世間人的喜好來說,他們喜歡長命百歲;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講,我們的長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極樂世界,真正就是長生。

我這次去香港,在巴黎回來時候(跟老法師到巴黎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在巴黎機場,跟香港的、師父的一個護法居士交流。師父很慈悲,這個護法居士李會計師本身是天主教徒,他也是到巴黎去聽佛教的教理。他後來跟我講,佛教的教理跟天主教好像很接近,但是他有些地方弄不清楚。我就用他的角度解釋他們上帝講的「我就是道路,信我者永生」,就是這裡講長生。他們說,信上帝者永生。我說那是基督教的說法,我同意。我跟那個李會計師講,如果我從佛法角度來解釋「我是道路,信我者得永生」。我就跟李會計師說,這個「我」,耶穌很慈悲,耶穌是無我,無我的人是證得真理的人,所以耶穌見證真理。誰見證真理?諸佛菩薩都見證真理。所以十方叄世一切佛,同共一法身,同共一法身就是真理。所以老和尚講,大愛就是真理,愛心遍法界就是真理。我就跟這個李會計師講,「我就是道路」,為什麼是道路?因為「道路者」,我們講「經者徑也,道路也」。告訴你一條路,你相信自我,這個自我、這個真如、這個佛性。真如,你相信我們的真如跟佛性是本我,本來的面目。你相信這個真理,那叫「信我者」。那個「我」不是我們俗家姓名的我,那個「我」是真理、是自性、是慈悲、是平等、是清淨,那是我,那是真正的,我們講「如來真我」,那是我們的法身。如果你相信那個真我,那他就是一個道路,他告訴你一條路,什麼道路?往解脫、往涅槃、往極樂那條路,這就叫信我者得永生,我是道路,信我者得永生。

所以你相信真理、相信真如自性,相信「常樂我淨」的真我,必定永生。永生就是他智慧開了,智慧開才是我們講的真正的永生、真正的長生。解釋裡面,這個長生,老子有說過,老子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都可以講出意境這麼深的話。他說,天地為什麼可長可久?因為天地不自私,它不知自利,它不會自我。天地無私,天地也不自生,它不會只顧自己,如果只顧自己,就不能稱天地。所以天地不自私、不自生,它能長生。老子講的真理。我們以前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講,他說,天地對待眾生,這叫做天德。什麼叫天德?就在天地對萬物的一個生生不息的運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颳風下雨,這些都是天德。颳風有颳風的好處,把這些灰塵全部吹掉。像有時候,大陸北京雲霧很多,沙塵暴吹過來,見不到前面的東西,風一吹,乾淨了,所以風也是天德。下雨也是天德,下雨,種田的人得利,稻田得到滋潤。陽光,你可以曬東西、曬乾。以前有一個笑話,有一個老婆婆,她兒子在賣包子,她最好希望天天都能夠太陽出來,但這是有為自己。可是又挺憂愁,為什麼?天天出太陽,她女婿賣雨傘,就沒人買了,沒下雨。所以天地無私。

《無量壽經》裡面佛也是這樣講,佛說,「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這是佛的大慈大悲,佛的心量跟佛的胸懷,佛不為自身。每一個做到這個境界的,叫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稱他叫佛。因為他已經無我了,他破我執、破法執,又破四十一品無明,無明斷盡,他成佛,他就會知道性德,就是「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佛陀對待眾生的大慈大悲,佛陀講過,他說,每一個眾生都像他的兒子羅睺羅。佛陀還沒有出家以前,他俗家的兒子叫羅睺羅,佛陀對待眾生就像他的兒子羅睺羅一樣。佛陀的境界就是真正證得長生以及永生。接下來『非義』。這個非義,老法師有解釋,義就是應該,非義就是不應該,你不應該去做違反人性的、違反道德的、違反法律的、違反戒律的、違反倫理的,你只要去做,統統叫非義。更廣泛的,如果為自己,其實就是自私自利,其實也不好,也是不應該的,這也是非義。所以非義的意思就是不義,不合乎道義。『謹戒』就是要謹慎、要戒慎。『寸絲塵翳』,寸絲就是一點點,塵就是灰塵,翳就好像沙塵,沙塵跑到你的眼睛裡面,眼睛不舒服,就看不到前方的光明。一點小小的煩惱、小小的貪慾、小小的不義的事情,你都不能做,這叫做『雖寸絲塵翳,亦不可有』。

接下來,我把這個內文再把它解成白話再講一遍。所謂數百事是從「非義而動」到「死亦及之」都是,前面所說的減奪是在教人家謹戒。前面告訴我們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這些是告訴你謹戒。現在要說的就是長生,是教你知道仰慕,不要去造過。淨空法師說,眾生因為迷惑顛倒,不知道叄世因果,所以迷惑、造業。佛菩薩知道眾生的之所以然,為什麼我們會受報。非義而動就是不合道理的、不合法律的、不合道德的,這個不能去做,天地鬼神會監察。

接下來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先須避者』,並不是說其他人就可以不必避免,而是說想要長生的人更應當謹慎戒除。雖然只是一點點小煩惱,也不可有。這段主要的意思是在這裡。講到減奪,減少他的壽命,奪他的壽命。一般現代的人自稱為科技人,一般人因為現代電子媒體這種東西、科技的東西污染得太嚴重,所以相信科技的東西,他不相信這些聖賢的道理。因為人有隔陰之迷,什麼叫隔陰之迷?就是我們來投胎轉世以後,過去生的事情都忘光了。《玉曆寶鈔》裡面講,喝了孟婆湯以後,就忘盡了前生的事情。所以過去生在哪一世、在哪裡,過去生做什麼,全部都忘得乾乾淨淨。其實沒有忘記,都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我們阿賴耶識裡面貯存無量無邊、無始劫以來所有的善惡種子,都在裡面。

真正發動因緣果報的是我們這一念,阿賴耶識的種子發動的,叫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什麼意思?種子起現行就是你看到境界來了,你的貪愛習氣跑出來,你的瞋心跑出來,你的愚痴跑出來,你的傲慢跑出來。你看到境界,人事物,你起的習氣跑出來以後,就牽動了過去世的因緣。所以因緣果報就在貪瞋痴慢疑起動的時候,因果就完成了。如果你沒有學佛修行,你的習氣跑出來以後又薰回去,又薰回去之後,力量又加強,所以叫現行薰種子,種子薰現行,現行就是你心量發動的。現代的人不太相信這個減奪,為什麼?因為智慧未開。剛才講極樂世界的諸佛菩薩,他們都知道之所以然,他們能夠天眼洞視,他們能夠天耳徹聽,他們心裡能夠遍照一切,完全能夠明白。佛菩薩也有六神通,六通具足,也統統了解,所以佛菩薩知道眾生的因緣果報。但是,因為現代人不相信,所以我就用現代的一個故事來印證《太上感應篇》講的減奪是真的,你壽命馬上就被減掉,就沒有壽命了,你本來應該活五十歲,被減掉,剩下二十幾歲,就死掉了。你本來是還可以多活十年,馬上就被奪走,奪命了。這是減奪。

我提兩個公案故事來印證這個減奪是千真萬確的,而且是現實的公案。第一個公案就發生在台灣,二O一O年到二O一一年。有一個竊盜集團,這個竊盜集團是專門偷死人的。竊盜有偷活人,但是也有偷死人的,連死人的錢他也要。他怎麼偷?他們先去找目標,他們竟然用現代的科技去犯案,他們拿手機先去找位置,然後他們到處再去搜尋。他們一共破壞了二十二座墳墓,就是把棺木撬開。有時候他們更誇張的,他們還會用金屬探測器,因為他可能也怕死人,死人躺那裡他也怕。棺木蓋起來以後,他們用金屬探測器探,看看金屬是藏在哪個位置,棺木裡面的哪個位置。他知道以後,就在那邊挖個洞,圓孔,然後手就伸進去,把金子抓出來。這個盜墓集團就是這樣的一個做為。一共四個,一個姓黃的跟姓陳的,還有一個姓吳的跟他的女朋友。他們盜完以後,大概盜了二十幾座以後,人家的家屬就很難過,就跑過來看,就找堪輿專家,就是風水師去看。風水師就很有經驗,他說,「這種人一定會得到惡報的,一定會得到衰耗」。

剛才前面不是講「算盡則死,多逢憂患」嗎?結果他們做完沒多久,馬上就被警方抓到。警方抓到以後,要破案的前一天,要去抓那個姓黃的,那個姓黃的就突然間心因性猝死,簡單講就是心臟暴斃,就突然間死掉了。另外那個姓吳的,在出庭期間他也死掉了,同樣的病因,心因性猝死。這個叫他壽命被奪走,他命被減掉,減掉就沒有了。說不定他可以活五十歲,結果他去作這個案,被減了十二年,再減十二年。他如果偷一個墓減幾年,再偷兩個,減掉,減到後來沒有了,沒有就抓走了。一扣就扣二十四年,五十歲剩下二十六,搞不好他只有二十六歲了,當然就死掉了,就這個道理。這個叫《太上感應篇》裡面講的「算盡則死」。這兩個作案的竊嫌死掉以後,其中一個姓陳的,他雖然逃過一劫,但是他也好不到哪去。《太上感應篇》裡面講,「人皆惡之,刑禍隨之」,他們也受了刑罰。後來這個姓陳的,他的父親跟他的祖母也相繼死亡。完全印證了前面講的『自非義而動,至死亦及之是也』完全正確。這是我舉出第一個例子來做一個印證。

第二個例子就發生在民國十叄年,就是公元一九二四年。就發生在陝西漢中,一個駐軍的營長。這個營長本身很好色,手下有一個書記官,娶了一個太太很漂亮。這個營長就看上書記官的太太很漂亮,就起了邪念。《太上感應篇》講了「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就想要搶奪。因為他本身自己已經結婚,又生了叄個女兒,所以他就處心積慮想去追到這個書記官的太太。可是人家已經結婚,他沒有辦法,他就想用一種計謀,用一個罪名來害他這個書記官。他後來想出一個方法,說他這個書記官通敵,就是跟敵人有通,就用通敵罪把他槍斃了。槍斃了以後,他就要娶這個書記官太太。書記官太太就跟他開出個條件說,「不行,我要一夫一妻」,因為她也知道他有太太。結果這個營長一不做二不休,貪慾臨頭、迷惑顛倒的時候,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出來。這就會被減奪,馬上就下地獄了。他怎麼做?他想娶這個書記官太太,沒有辦法了,他就把他老婆毒死,他就把叄個女兒也毒死。人家說老虎狠毒,牠都不會吃牠的小虎,何況是人?這已經是沒有人性,人還活著,已經是畜生的習性,不可能當人,連當人資格都沒有。結果他就把他太太毒死,把叄個小孩也毒死了以後,他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鬼神知,加上亡靈知。

我在上一集講過,覺性根本殺不死,你就算給他毒死、你給他燒死、你給他砍死,你燒不死這個覺性。怎麼燒不死?靈性的東西是不生不滅的。所以這個營長就在結婚那天,他就跟書記官太太合照,來賓也都在一起合照,合照就拍照。拍照,這相片去洗出來,洗出來以後,他自己去拿,拿了以後看,嚇一跳,他說,「奇怪,相片怎麼跑出……」書記官的太太后面站了一個人,是她先生,軍人,滿臉是血、眼睛凸凸的,身體被子彈打傷的地方,暴開的地方都還很明顯,軍服還沒有扣。他本人的後面就站著他的太太,還有他的叄個小孩,已經變鬼了。他太太就兩眼暴突,好像筋脹起來,就好像非常憤怒要抓他一樣的感覺,兩個手往前伸,要抓他的感覺。這個照片後來拍出來以後,大家爭著到處流通。當然訊息就傳到他的上司那裡,他的上司就知道他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了,就把他抓起來,以後就判死刑,判死刑就槍斃了。當時這個相片流傳的時候,四川有一位大佬叫趙堯生,趙國的趙,堯舜的堯。趙堯生就在這個相片上題個詞,有點發人深省。他說,「勸人少結冤讎,時時回頭一看」。好像在講這個相片,其實在講我們的心。我們的心不要跟他結冤讎,他要就讓給他。老法師講的,從忍讓到謙讓,忍讓、禮讓一路讓到底,讓了就沒事,你讓了就不會起瞋心。所以少結冤讎,時時回頭一看,我們隨時反觀自照,隨時懺悔、反省自己,看自己的心在想哪裡。講到減奪,我特別提現代的兩個故事來做一個印證。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段的經文:

【學道之士。種德為本。在儒為四端百行。在釋為六度萬行。在道為叄千功。八百行。皆積善避惡之說也。然欲積善改過。莫先體夫至道。欲體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心者道之體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觀性。則圓明之體自現。無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頓超彼岸。此非心鏡朗然。神珠廓徹。何以使諸相頓離。纖毫不染。心源自在。決定無生者哉。是以明心體道之士。不以身累其性。境亂其真。隨機應物之中。自寓無生之旨。所謂無上至真之妙道也。】

這一段其實如果你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他已經到開悟的境界,他已經講到心性最究竟的地方。就是這裡講的,所謂的『至道』,或者是『無上至真之妙道』。這都已經是佛法的最高境界,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菩提。但是定弘法師也有講過,《感應篇彙編》你不要小看它,它是一千多年來多少位大德、多少位菩薩,他們用盡了心血,把他們智慧的結晶寫進去的。這個就是祖先的智慧在保護我們,我們以古德為師,以古德做善知識,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學習他們的德行、學習他們的做法、學習他們的修持,我們這輩子就可以消災免難,就這個道理。所以定弘法師說,淺者見淺,深者見深。等一下譯文的時候,我就比較簡單的把它先解釋出來,裡面有幾個字我們稍微再給它講一下。『種德』就是布德,布德就是施恩德給別人、給眾生,這叫種德,以德為本。『在儒』,在儒家來講,它是四端百行,四端就是仁、義、禮、智這四個,四種道德觀念。《孟子》裡面有講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人人皆有惻隱之心,這是慈悲,這是仁的開端,仁慈的一個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義就是我們講「應該的」,人本來就應該有羞惡之心,所以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現在這個年頭就比較沒有辭讓之心,有時候坐捷運,我們也會看到有些人就不讓座,本來是不愛坐,他就不讓座,他就眼睛裝閉起來。我還有看到電視,在中國大陸也發生,跟台灣有時候也會發生一樣,大陸也是這樣,就不讓,不讓以後,在車上就打起來、就罵起來,這是沒有辭讓之心。

但是薰習以後,他自然就會把善良的性德開顯出來,他自然而然就會辭讓。因為我們有貪瞋痴慢疑,所以我們的習氣、無明蓋住我們的性德,就變成這個習氣在做主,不是我們本來的性德在做主。「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四端,就像人有四體、手腳一樣。這就是四端百行。百行的意思就是各種品行,各種好的品行,這就是四端百行的意思。六度萬行是佛家的用語,菩薩的六度,六度達到究竟圓滿的時候,叫做六度波羅密。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所以,如果你去拜懺,你在拜「大悲懺」也好,「慈悲叄昧水懺」也好,尤其是「慈悲叄昧水懺」裡面,它就會提到,「慈悲叄昧水懺」裡面講法身從哪裡求,它說法身從六度萬行裡面求。它說法身從哪裡求?法身從慈悲喜捨中求。也就是你要透過六度萬行的圓滿,才有辦法破掉你的我執跟法執,自然而然法身就可以開顯出來。法身就是我們的性德,我們有法身、有圓滿報身、有百千億化身,我們有一體叄身佛。清淨法身佛是我們的性體;圓滿報身佛是我們的相好莊嚴,我們的相好、智慧圓滿,叫圓滿報身佛;百千億化身佛就是我們的用。體、相、用,一體叄身佛,每一個成佛的都證得這個一體叄身佛。清淨法身佛是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佛就是盧舍那佛,百千億化身叫釋迦牟尼佛,這是一體叄身佛。六度萬行做到圓滿叫波羅蜜,波羅蜜就是登彼岸。

布施、持戒,布施就在度我們的慳貪;持戒,我們常常毛病會出來,我們就會違反規矩,所以持戒就在度你的毀犯,你會犯錯、你會犯過,持戒就度毀犯;忍辱就度瞋恚;精進就度懈怠,精進你就沒辦法懈怠。定弘法師叫我五月十七號接這個工作,講《感應篇彙編》,要準備,因為要在網路電視要錄影。我說:「我不敢承擔。」定弘法師說:「你可以。」我在想,他是說佛菩薩安排的因緣,佛菩薩要逼我用功精進。因為我不夠用功精進,人在官場,還有官場的習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就是這樣,人就會懈怠。那怎麼樣?用精進來逼你。所以定弘法師叫我講《感應篇彙編》,這是逼我精進。我跟各位講,為了深入這個《感應篇彙編》,要講,我還要做到,我沒有做到還會心虛。你說不用功行嗎,你不懺悔行嗎?所以這幾天下來不會精疲力竭,很奇怪,用功時精神特別好。那天躺下去還在想,那一段是什麼意思,想想又爬起來,又寫一寫,又躺回去,又想那一段什麼意思,又爬起來寫,後來乾脆說,「反正也睡不著」,就起來再去繼續整理電腦,整理到凌晨四點。七點半、八點半就要準備上班,第二天精神還很好。可見睡飽、睡多身體不見得會好。佛陀他們以前在用功的時候,他們只睡幾個小時而已。證明這個精進,念念都在道上的時候,因為你不會打妄想,念念都在道上,你會研讀聖賢的道理。研讀聖賢的道理,裡面都有磁波、有光波。如果你緣聖賢,你就不緣六塵,你不緣六塵的時候,就不會起妄想,就不會消耗能量。這就是我光這幾天,才幾天,十七號到現在,也不過是十天而已,十來天而已,我就乖乖的了。

所以精進以後,它就真的可以度懈怠,不會再懈怠的時候,人真的就會乖了。所以廣欽老和尚說老實念佛。因為我們就是不老實、不乖,到處心猿意馬,這個心就像猴子一樣,六根就跑來跑去的。我自從準備這個以後,因為我在官場,我還做不到老法師說的不能看報紙,老法師是不看報紙的。可是我們在官場,我們必須要注意,不然等一下,說不定看一個跟我們轄區有關的新聞,長官問我,我說我不知道,他說,「你怎麼不知道!」那就不行。所以我們做官的,我們就要留意新聞動態,但是只看標題,大概是發生什麼事情了。我跟各位報告,為了準備這個《感應篇彙編》,我連報紙都沒看,別說連報紙沒看,連電視都不想看,心就在道上,這就是精進的好處。所以,有時候學佛就帶了叄分勉強,其實七分勉強也不過分,你想要成就,就算十分勉強你也要去做。沒有天生的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天生的彌勒佛,當然也沒有天生的阿彌陀佛。雖然是性德,雖然是自性本具,但是你不用功,你一樣帶著業力去流轉,你帶著業去沉淪。套用李炳南老居士講的一句話,該怎麼生就怎麼生,該怎麼死就怎麼死,隨業流轉。所以這個六度裡面,精進就是度凡夫的懈怠。

第五個,禪定就度散亂。我們就是心會散亂,有時候話會說錯。我自己本身在官場習慣了,官場講話都很快的,為什麼?因為部下跟同事不可能跟你慢慢講。我們開會有時間限制,多少時間就要講完,你不能說,「學—道—只—是」,你不能這麼慢,因為這麼慢大家都睡著了,我們在官場動作都很快。所以我第一次講因果的時候,在華藏衛視,二OO九年,老法師叫我講因果,老法師親自在後面聽我講因果。講完以後我就問師父,我說,「師父,弟子講得怎麼樣?」自己知道自己講得太快。師父說,「太快了,太快了,再慢一點,再慢一點」。我也知道這個是錄影,錄影就是要慢。怎麼樣才可以慢?初期的方便就是你慢慢把它養成習慣,你朗誦經文的時候,你制心一處,你就是心定在這裡,定在這裡的時候,你很專注的把它念完,就是一心的體用。你好好的把它誦出來以後,久而久之,就磨成繡花針,你的定功就會出來。所以定功就是度散亂。我們為什麼有時候會說錯話、做錯事,甚至會跑錯地方,還會走路撞到門,還有東西忘記帶,掉東掉西的,為什麼?因為心跑到外面去了,因為妄心在當家,當家就是妄心在看家。妄心就像小偷一樣,你家裡面的財富寶貝統統被偷走了,是這個道理。所以,為什麼古德講、佛門裡面講,持戒有功,因戒得定,因定發慧,為什麼?因為你持戒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你不逾矩了,你不會違反規矩,你的習氣毛病就斷掉了。毛病習氣斷掉,你心就定住,定功就會出來,所以禪定就度你的散亂。

智慧就度愚痴,沒有智慧就是愚痴,想錯、說錯、做錯。這就是六度,六度萬行是成就法身、成就菩提道的一個必經過程。所以菩薩是以六度做他的功課,一定要經過菩薩行,才有辦法千錘百鍊,然後成就法身、成就功德。至道,這個地方接下來,解釋裡面這個至道,就是九十九頁的倒數第二行,『莫先體夫至道』。至道其實就是大道、就是真理,就是我們的無上菩提,就是我們的覺性,我們佛家用的就是覺性。接下來『圓明』,最後一行這個圓明,我們佛家有部經叫《圓覺經》。圓就是圓滿具足,明就是智慧,所以圓明就是圓滿的智慧。圓滿智慧之體就是性體,它自然就會出來。翻過來一百頁,『不假施功,頓超彼岸』。這個如果你要從實說跟權說來講,實說就是究竟說,就是所謂的頓超頓悟,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樣。屠刀就是什麼?在我的解釋,放下屠刀,屠刀就是貪瞋痴慢疑。你放下貪瞋痴慢疑,你就頓超彼岸,究竟來說是這樣。如果我們再深入一點來說,彼岸是什麼?頓超彼岸是什麼意思?超越苦海,超越苦樂憂喜捨,所謂超越了叄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叄界的毛病在哪裡?叄界就是還有財色名食睡,還有我貪、我愛、我瞋、我痴,還有財色名食睡,你沒有辦法超越,它就是輪迴的塬因。所以,你如果頓超彼岸,就是你如果超越自己無始劫這些習氣,那你就必須要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不是因為你要去做多少事情,才會得到這個東西,它本來就具足、本來就有,自家的寶藏。

佛陀在《法華經》裡面講,每一個眾生都有,本來就有這個寶藏,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佛陀常常在《法華經》裡面用這個比喻,用叄車比喻,羊車、鹿車、牛車,比喻聲聞乘、緣覺乘跟菩薩乘。這叄乘其實對佛來說,佛說這叄乘也是方便說,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乘,叄乘也是方便,方便之說。他為什麼?他就讓你入一佛乘。什麼叫一佛乘?就是成佛,成佛就是這裡講的至道,無上至深至妙道。所以佛在《法華經》裡面講,他特別用比喻法,他比喻他是長者,眾生就像流浪漢,是他的兒子。因為他在外面流浪,流浪沒有飯吃,佛陀就叫人家去把他帶回來,弄個房子給他住。然後再給他僱工,讓他有錢賺,有個生活可以依靠。後來佛陀跟他講,「這個房子統統是你的,那就是我們的大寶藏,都是你的」。佛陀後來又在比喻裡面講,有個房子裡面有叄個小孩在玩,他就指門外那叄車(比喻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陀就跟他講,說「叄界如火宅,這火宅房子就快燒起來了,叄界無安宅,像火宅一樣,你們要趕快出去,這房子會燒起來」。叄個小朋友就喜歡玩這玩具,就像眾生喜歡貪愛一樣。佛陀說,「外面有羊車、鹿車,還有一個大白牛車,你們出去還有很多玩具,都給你們玩」。他說,「是真的嗎?」叄個就出去了,那就是出離,出離六道。出離叄界六道,叄界就是輪迴不休,會苦樂憂喜捨。他一出去,他得了這個大白牛車以後,就恢復了自性。所以佛有五乘說法,有人天乘、有聲聞乘、有緣覺乘、有菩薩乘、有一佛乘。最重要就是一佛乘,每一個人都本具。佛陀請他出去,他就證得了。所以不假施功的意思就是說,不是你要怎麼做才得到什麼東西,是這個意思。再來,彼岸,剛才我有解釋過。

再過來,『心鏡』,佛法裡面常常用鏡來比喻我們的自性,因為鏡子有照性,鏡子你擺在那裡,它始終如一,它如如不動。你人走過去,它也照,人沒有走過去,它一樣在照;白種人走過去,它照白種人,非洲的黑人走過去,它照黑人。照性就是這樣,它沒有分別,鏡子的照性是沒有分別。我們的自性、覺性也是沒有分別,所以常常用心鏡比喻我們的覺性。心鏡就是像鏡子那麼清澈的意思。『朗然』就是很光明的樣子。『神珠』就是明珠。禪宗裡面講,「我有明珠一顆」,神珠就是摩尼寶珠。『心源』就是我們的心性。『體道』就是體解大道,體悟真理、體悟自性。『隨機』就是日常生活的待人處事,這是隨機。『應物』,隨機應物就是待人、處事。『無生』就是佛法的境界,像阿羅漢就證得無生,他不受後有,他已經證得不生不滅,佛就證得不生不滅。這段經文我就簡單的解釋到這裡,我們把它翻譯,再把它白話解說一下。學道的人,要以積德為本,在儒家要做到四端百行,在佛家要做到六度萬行,在道家要做滿叄千功、八百行。這些都是積善避惡的說法。然而想要積善改過,沒有比體悟大道更重要。就是你要積善、你要改過,你積善的目的是要做什麼?你改過的目的就是要解脫命運,你改過的目的就是要離開痛苦。你行功立德要做什麼?你就是要體解大道、要明心見性。用我們淨土的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是我們要體悟大道。所以你想體悟至道,就必須要明白你這念心,就是明白心性。淨空法師有說,他說這叄家,就是儒釋道叄家,都是以種德跟積德為本,這在中國儒釋道是共同的一個看法。

所以在中國,儒釋道叄教要推行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的一體思想,對中國都是以積德、種德來做為一個根本教育,這是根本。從佛法的角度來講,你怎麼樣去積德,怎麼樣去種德?就是必須要把習氣拿掉、把毛病拿掉。師父在開示裡面講,你如何把性德開顯出來?除了我們講要叄個根(倫理、道德、因果的叄個根,包括《十善業道經》),修淨業叄福以外,如何把德行、性德開顯出來?師父跟我們講,他說必須把習氣改掉。習氣是什麼?習氣就是我們的情緒,我們一般講,跟著情緒走,跟著感覺走。情緒就是我們的妄想,我們妄想一起來,其實是我們的心意識,我們的第六識分別,第七識的末那執著,第八識的阿賴耶識,其實是我們的心意識在作怪。所以師父也有講過,經典上也這樣說,你還沒有證得阿羅漢的境界,你不要相信自己的心。因為你現在都是妄心在做主,所以你「我說怎麼樣,我要怎麼樣」,就是妄心。妄心起來,因為你沒有智慧觀照,你又沒有禪定功夫,又沒有持戒,又沒有修六度萬行,所以你這個心粗,心很粗,你就不會發現。所以妄念習氣起來的時候你得跟著妄念走,就是跟著習氣走,為什麼?因為你得跟著「我」走,「我」,就是我最大,我就跑出來了,「我就不喜歡他,我就討厭他」。我不喜歡他、我討厭他,我就跑出來。那個「我」就是我剛才講過的,我貪、我愛、我瞋、我痴,就跑出來,那就是情緒。我們為什麼會有情緒?其實習氣總之是無量無邊的。主要講就是,譬如說你傲慢的習氣,譬如說你貪愛的習氣,這都是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我們並沒有把它轉染成淨。

我們一直要到成佛,我們才有辦法把它轉染成淨、轉識成智,要到成佛、要到八地菩薩的時候轉識成智。所以老法師說,不要跟著感覺走,不要跟著情緒走,因為那是凡情。轉凡成聖,那個凡是凡夫的情緒,就是凡情、情緒,他說應該把它拿掉。最重要的就是情執,有情執的人就不明白,就永遠做不了主,不能成聖,也不能夠覺悟。為什麼會有情執?無始劫來流轉下來的,就是師父有講,這是因為有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個拿不掉,就必須透過修行、懺悔、改過。然後不斷的懺悔,最後就會淡化,就會放下來。一定可以拿下來,只是不知道你的用功程度夠不夠。師父有講,佛菩薩無我,所以他沒有自己,因為他已經破我執、法執了。他無我,所以對人能夠謙卑,對人能夠尊敬,因為他無我。這個是這一段師父的解釋,我稍微再提一下。再來,我們看九十九頁的第二行,末後這裡,『心者道之體也』,心是道的本體,道是心的作用。人若能夠觀照心性,我們本具的清淨圓明體自然顯現,無為妙用自然成就,不必假借任何施設功夫,即能夠超越苦海,到達涅槃彼岸。這是因為我們本性像鏡子照境一樣,本來就具足清淨光明,智慧像寶珠,遍照一切。為什麼可以立即放下世間的一切煩惱諸相?因為心不染著六塵,而心緣自在,達到無生的境界。因此明心見性的人不會因為身著萬世而起心動念,也不會因境界來擾亂真心,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事應對中,而能契入無住生心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無上至真妙道。簡單的把它帶過去解釋,等一下我再挑幾個重點來跟各位再詳細解說。接下來我們再看最後一段,一百頁的第叄段,講到「女仙」,我們來朗誦這個文:

【女仙楊正見。登真有日。上帝譴其少時。父母貫錢輸稅。正見不合。擇其圓好者二文私匿之。名曰隱藏官物。更復謫留人間一年。紫虛元君與茅君。同在清虛宮。校勘天下真仙得失之事。頓落者四十七人。復上者才二人。蓋以抱淫慾之心。行上真之事。不能無過耳。夫匿錢過小。諸仙又功過相準者。尚被譴如此。況率意不避乎。今之求長生者。徒恃藏精伏氣。鍊藥燒丹。便謂真仙可遇。不知此皆外道也。惟修真鍊性。一切妄念。才萌即覺。才覺即滅。務令十二時中。淨如明珠。心安而虛。道自來居。延年益壽。理有固然。】

這段裡面,我們一樣把幾個字句稍微解釋一下。『楊正見』,她是唐代的女道士,她是四川人,她從小就非常聰明,而且領悟力很強。她長大的時候,她父母就給她擇人而嫁,就嫁給她們同鄉一個王氏的人家,王家家裡也是滿有錢的。有一天,她的舅姑在宴客,就叫楊正見到廚房去煮菜,就叫她殺魚。楊正見本身很慈悲,她就不忍心殺魚,她就不想殺,不想殺以後就被她舅姑給責罵,責罵以後她就離開家,跑掉了。這可能是她道家的因緣很深,有些人過去生就是修行人再來的。她其實嚴格講,她比較不適合結婚,跑去結婚就走錯路。有些人為什麼他童貞就出家,有些人從小他就不喜歡吃肉?他是宿世有善根,所以種子不昧是真的。我以前在基隆淨宗學會講《金剛經》的時候,一個師姐煮素食給我吃,她就講她的故事,她們全家叄個姐妹,她是老大,那個師姐是老大,還有一個妹妹,她們兩個從小就不喜歡吃肉。她們住在台北縣的瑞芳,她父母只要過年過節有比較好吃的,雞腿或者豬肉,她們這麼小的小孩子就有這個善根,媽媽給她夾雞腿,按著她吃,她就把這個雞腿,就看她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把它偷偷放到桌子底下,她就有這個善根。就跟楊正見一樣,有善根因緣她就不吃眾生肉。

倓虛老法師在出家前,他還在東北那個地方跟他父母住在一起,他一出生的時候也是一樣,他一出生的時候,還不會講「爸爸」,也不會講「媽媽」,他第一句話講,「吃齋、吃齋、吃齋」。這就是宿世有善根。所以有些人是乘願而來的,他本身就帶著願力的,我們世間人說他是有使命的,他自然而然對肉食的東西就不會吃。而且他心地很慈悲,他也不忍心去傷害動物,甚至小動物。說真的,人的善根不是一生一世的,他是累世累積來的。我們講叄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叫叄善根。同樣,雖然她是道家修行的,她也是有一點善根的底子在,所以,給她魚讓她砍,她就砍不下去。這個好,小孩子都要培養他的善根,不要造殺業。我們這有一位香積菩薩,他就來這邊做香積,他為什麼做香積,他為什麼吃素?他就跟我講他的懺悔,他說,因為他們以前是大家族,他說他殺過的龍蝦、雞、鴨,他算不完。他殺到後來,自己全身都是病,差一點死掉。他後來就發願吃素,就是他女兒度他,他女兒也是佛菩薩派來的,來度他,所以他親近叄寶、親近佛法。現在一個禮拜來我們講堂煮一次素食,平常一個禮拜煮一次,假日一個月他來煮一次,供養大家。以前他就拚命造殺業,現在就拚命做善事,你要說將功贖罪也可以。這是懺悔。

楊正見就這樣跑掉以後,她就跑到一個山上去了,到山上以後就碰到一個女道人。他們道家的人一定會戴冠帽,他們道家的帽子會戴起來,很特別,他們都戴這個。我這次到巴黎,跟老法師去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我就看到前面坐了一個道家來的,他就戴帽子。女冠就是女道人,楊正見就跟她講是什麼塬因要跑來這裡,女道人就說,「妳很有善根,心地仁慈」。就把她收留了,就教她修道。楊正見福德因緣不錯,因為道場地方沒有泉水,她就去找,她去找就找得到,別人就找不到。有一天出去,在挑水的時候,她就看到一個茯苓(茯苓就是一種菌類的東西),她把它拔起來以後就吃了,吃了也奇怪,也滿有神機的,一吃下去以後,突然間她整個臉、容貌就不一樣了。我們佛家是靠修行,修行以後自然就改,修到後來成佛,就叄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修行有辦法愈修愈年輕,像老和尚一樣,愈修愈年輕。道家沒有像我們佛家這樣修,把這個吃了以後,好像是仙丹妙藥,馬上就改變體質,容貌就不一樣,光彩攝人。常常會有眾仙到她那邊去跟她討論道家的事情,還有天宮的事情,這是楊正見。她後來在開元二十一年,公元七百叄十叄年十一月叄號,白日升天,白日升天就是她當仙了。以前她常常在挑水的地方就在現在四川的浦江縣,有一個叫「主簿化」的地方。

『登真』就是登仙、成仙。『有日』就是不久。『貫錢』,古代的錢是串起來的。把叄串錢串起來,要繳稅,她父母拿這個繳稅,楊正見又去把它拿了兩文。這個『謫』是貶的意思。『輸稅』,就是繳納租稅、繳納官稅。『不合』就是不應該,『正見不合』,不合就是不應該。『官物』是官家的物品,一繳稅就變國家的東西。『紫虛元君』,她是道家的一個神仙,她俗家的名字叫做魏華存,魏華存是在山東濟寧那個地方。她喜歡博覽百家之書,尤其精通儒學五經,從小就好道家的東西,讀老莊,喜歡靜,不喜歡應酬。後來她嫁給她的丈夫劉文為妻,生了兩個小孩,後來修道有成。劉文死掉以後,她就覺得預知中塬將發生戰亂,她就帶著兩個小孩到南方去。到南方以後,後來遇到這個註解上講的「諸仙」,諸仙就是諸神仙,再度降臨,給她兩帖藥。她兩帖藥服下去,經過七天以後,她就拖劍,帶著劍就坐化(我們用詞叫坐化),坐化就走了,就升天受封,封為「紫虛元君」。『茅君』也是道家的一個名詞,叫叄茅真君,這叄茅就是茅盈、茅固、茅衷,他們是叄兄弟。主要是他們大哥茅盈先成道,茅固跟茅衷都是當官的,後來就棄官修道,就跟他哥哥學道,以後就有成。後來被太上道祖給他冊封為叄茅,叄茅真君,我們一般叫「茅山宗」,就是這個意思。『清虛宮』,就是神仙所處的宮殿。『校勘』是核實的意思。『頓落者』的這個落就是除去、除名。『上真』,就是他們道家叫修成真仙,上真就是真仙。『諸仙又功過相準者』,相準就是相互抵消。『率意』就是輕率。『伏氣』是道家的說法,就是吐吶,用丹田吐吶的修鍊法。『燒丹』就是煉丹。他們道家用硃砂來煉藥。『外道』,解釋就是心外求法。『修真』,修行證真。『鍊性』,修鍊心性。『十二時』,就是中國的天干地支十二時,子時、丑時這個十二時。以上就是字句解說。

接下來我把內文再翻譯一下。有一位名叫楊正見的女仙人,登上仙籍有一段時間了。上帝就後來查出來,譴責她在年少的時候,有拿了父母的串錢兩文錢。那個串錢,她父母親是串錢要繳稅的,正見不應該從其中挑兩文起來,私自藏起來,這叫做隱藏官物,所以應該貶回人間一年。神仙他們也是有這樣的一個檢核。我們學佛有五戒、有菩薩戒,我們有戒法、有戒律。事實上我們佛門五戒裡面這個不偷盜戒就是不與取,就是不能偷。淨空法師也有說,以前他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在孔德成(台灣的前考試院院長孔德成,孔子的子孫)的官府裡面擔任主任祕書。李炳南老居士就是很踏實的一位修行人,他完全遵守戒律,他每次要到庫房去拿一張紙、拿一個筆,他都要跟孔德成報告。孔德成說,「你不用報告,你拿去用就好了」。可是李老師知道因果,這都是納稅人的錢買的東西,不能隨便用,所以他一定要孔德成答應了「可以」,他才拿。我現在在辦公室也是這樣,如果是影印的東西,不管是影印佛經或是任何東西,我都是自己去買影印紙,自己去影印,我不用公家的東西,甚至你要嚴格的話,其實連公家電話都不能用,這就是遵守戒律。

再下來,紫虛元君與茅君共同在清虛宮審核天下的真仙功過得失,頓落的有四十七人,能重新上榜的才兩人。換句話說,被刷下來有四十七人,重新可以再拉上去的只有兩個人,道家修行也是這麼嚴格。這是因為他們心存淫慾的心來修持上真的事。不能說沒有過失,還是有過失,所以起心動念就隨時要觀照。楊正見她那個時候可能還有這個習氣,拿了父母的兩文錢,就被刷下來。這讓我們想到,《金剛經》裡面講了佛陀的過去生,他在當忍辱仙人,就能夠隨時觀照自己的心念,他當忍辱仙人的時候,在山上修行。那個時候有個國王叫歌利王,歌利王就帶著嬪妃到這個山上去玩樂。歌利王翻成華文的意思就是說他很暴虐,他在山上稍微有點累,他稍微休息一下,嬪妃就跑過去要親近仙人,請仙人開示。仙人就跟她們講出離的方法,出離五欲之樂,結果歌利王醒來以後,就發現他的嬪妃坐在仙人的旁邊,他就很不高興,他就跟這個忍辱仙人講,「你怎麼可以跟我嬪妃講話?」忍辱仙人就跟他講,「我沒有動意念」。你看,修行境界高的人,他有禪定功夫,甚深禪定,他就知道有沒有動意念。所以他說,「我沒有動意念」。歌利王說,「你怎麼沒有動意念?」他就把劍拔起來,就要傷害仙人的手跟腳,跟耳朵,他說,「我看你痛不痛,你會不會起瞋心?」仙人說,「我不會起瞋心,我的意圖剛才講了,跟我沒有淫念之心一樣」。仙人就這樣如如不動,他在禪定的境界裡面,你怎麼給他傷害都沒有辦法。所以讓我想到虛雲老法師也是這樣,他也可以做到這個功夫。

虛雲老法師在大陸,在剛解放的時候,虛雲老和尚當時就有被帶去問。在虛雲老和尚的記錄裡面,他有提到這一段。當時,因為人家要逼他,「有沒有放什麼貴重的東西?」他就說,「沒有」。沒有,當然就有被用棍子打。後來虛雲老和尚就入定,他也沒有起瞋恨心,他入定了以後,因為定中沒有瞋恨,定中他貪瞋痴已經是伏住。至少,假如你修行,如果你有到一定的定功,它確實是可以把貪瞋痴伏住的。我們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麼意思?就是習氣不起現行,你貪瞋痴沒有斷,可是因為你念佛念得已經到一個功夫成片的地步,你遇到境界來的時候,你煩惱習氣不會跑出來。你習氣不會跑出來,並不表示你習氣已經斷掉了,只是說你念佛功夫了得。已經到功夫成片的時候,你碰到任何一個境界,順的境界或者不順的境界,你順的境界不會起貪,逆的境界不會起瞋,你可以做到這個地步,就叫做功夫成片。但是習氣有沒有斷?他習氣沒有斷,他習氣只是沉澱下去而已,它被伏住了,這叫功夫成片。但是這樣就可以往生,功夫成片就拿到往生極樂世界的入門票,有門票就進去了。

佛陀在當忍辱仙人的時候,他就有這個定功,所以他碰到嬪妃過來,他不會起淫慾,這叫不起心不動念。歌利王用刀子給他割,他不起心不動念,他就有這個功夫,不起瞋心。所以貪瞋痴,佛陀那時候就斷掉了。忍辱仙人後來又跟他講,「我真的沒有起淫慾心,我也沒有起瞋心,我將來成佛的時候,我第一個度你」,還這麼慈悲。到這一世,忍辱仙人成為釋迦牟尼佛這一世的時候,他度的第一個弟子,就是《無量壽經》裡面講的憍陳如尊者,這是他度的第一個人,就是當時的歌利王。所以真的大慈大悲,到大慈大悲的地步,他是怨親平等的,真的是怨親平等。我們現在會討厭這個人,會喜歡那個,因為我們的習氣未斷,我執未破,我們才會這樣。等到你成佛的時候、你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沒有冤親債主、沒有仇家,也沒有恩愛,全部都平等,那就證得真如、證得自性,這是念佛的好處。

接下來談到,藏匿錢是一件小事,諸仙人所行的功過又可以相互抵消,尚且被上帝譴責,何況是世人故意去做而不避開?如今求長生的人,只是仗著修鍊藏精伏氣的功夫,做些煉藥燒丹的事情,就以為可以修鍊成真仙。殊不知這些都是外道的修法,要修鍊成道,恢復本自清淨的自性,在一切的妄念生起時,馬上就要察覺,立即察覺,馬上就把它滅除。我們現在是用念佛,不怕妄念起,只怕覺心遲,你只要妄念一起來,馬上轉成念佛,這就是最好的立即察覺,馬上滅除。你起了煩惱,馬上轉成念佛;生氣了,馬上轉成念佛;起了嫉妒,馬上轉成念佛。你實在是壓不住,趕快下去拜佛懺悔,趕快去讀誦《無量壽經》,去朗誦《地藏經》,去讀誦經典。

所以隨時要養成念佛、聽佛號的習慣,聽經的習慣,尤其像現代科技很發達,你可以常常聽淨土播經機,老和尚的《淨土大經解》播經機,還有《科註》。你每天這樣時時刻刻的,片刻都不離開佛,片刻都不離開《淨土大經解》,這樣你的覺察性會愈來愈高。縱使你現在做事情,你現在因為還在做事情,你就把播經機放下來,你把佛號放下來,可是因為你養成習慣了,事實上在你的八識田裡面、阿賴耶裡面,你隨時佛號都可以起來的。我有時候就會養成這個習慣,跑去開會,局長跟我講事情,我跟局長報告,報告完以後,「阿彌陀佛」,我這個習慣就出來了,就跟著阿彌陀佛。現在有時候開會,我有時候會這樣,對大眾開會的時候,我們部屬開會的時候,我到最後結束的時候「阿彌陀佛」,我就講出來。因為官場沒有這樣的,我們平常師兄弟在道場共修,我們習慣,他們會不習慣,就會奇怪,「這長官怎麼這樣,什麼意思?」養成習慣了,習慣成自然,就會跟性德相應,相應有什麼好處?覺照力會特彆強。就是我們用現在的術語說,敏銳性特別高,很敏銳。所以你功夫愈成片,念佛愈精深,薰習的境界愈多,定功愈來愈好,你的敏銳度愈來愈高,敏銳度愈高,你就容易放下來。這裡講,立即察覺,馬上滅除,就是這個功夫。

務必讓自己的心在十二時辰中保持清淨不染如明珠,你隨時要這樣觀照,在二六時中,不要讓你的心地受到污染,不要讓這個明珠蒙塵。心安詳如虛空,而含容一切萬物。我們這個心,如果你能夠安詳自在得像虛空一樣,它就可以包容萬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如果能做到心如虛空,真心自然現前,這樣的話,淨空法師講的,細胞排列組合會正常,就會『延年益壽』。這樣就延年益壽,最後證得無量光壽,也是理所當然,延年益壽,『理有固然』。

這一段到這裡算是已經告一個段落。我們再回過頭把第二段裡面有比較深的地方,我來跟各位解釋一下。「莫先體夫至道」到「所謂無上至真之妙道也」,這個一定要證得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剛才我們講就是一定要成就這個功德。什麼叫功德?功德在我們淨土裡面來講叫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的人在我們淨土叫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他就證得了功德,我們講就是叄德密藏現前。如何證得這個功德?我先稍微再提一下,這個福報跟福德跟功德,因為很多人會弄不清楚。尤其世間人喜歡做善事,做善事的時候,他做善事做得很認真,可是他習氣毛病還是很重,他貪瞋痴還是一樣沒有轉掉。有時候我們常看到,他做善事,他是個好人,這個好人怎麼突然間他就往生了?有些人就會說,「學佛沒有用的,修行沒有用的,做善事沒有用」,因為他不知道叄世因果。因果有現作現報,有現作後報,現報、生報、後報。現報是這一世作,現在報;這世作,來世報,是生報;這一世作,第叄世乃至無量世之後才報,叫後報。

我們都要弄清楚,一般對福報、福德、功德的差別會不清楚,我這邊再解釋一下。我們一般人都喜歡求福報,我做善事,做善事就有福報,可以得富貴,可以得怎麼樣,這就是要求福報。所以一般都會求,像有困難的時候、有難的時候、生病的時候、身體不好的時候。我們老師以前講了一個笑話,他說,「這個人如果生病了,你拿念珠給他,天天教他說,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好。他馬上就一直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這就是世間人這種因緣。有些人身體不好,他趕緊去放生,有些人是要去付出一點,或得到、看到果報他才要去布施。「等我有錢了,我才要怎麼樣」。這個就是世間人的求財方式,他內心的貪瞋痴沒有斷,他也會造業。雖然他也懂得做善事修福,但是他求來生福報,他不求出離,這個叫做福報,是求福。求福,福不能抵業,福不能成就菩提。

善根、福德、因緣,要提升到福德,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你要提升到福德的層次,就要準備慢慢的斷掉貪瞋痴。(但是有些時候,我們有看到,有時候你去做善事,看到有些師父會跟他講,「功德無量」。這個你要知道,這只是一種祝福,希望他向內心求法,而不要心外去求福,是這個意思。)福德,就是要懂得斷惡修善。譬如說你持五戒、你修十善,你持五戒,你就一定要斷掉習氣,就會斷貪瞋痴、修十善業,來捨掉這個煩惱,來增長自己的悲心。所以福德的意思是,他依五戒在修行、依十善在修行,但是他習氣還沒有斷,他慢慢在培養悲心出來,在培養出離心出來。他想出離,他起了悲心,行菩薩行,這樣他已經在累積善根福德因緣,這個叫福德。他學佛以後,如果他真的有持戒,還有修福德,進而有德性慢慢開顯出來,慢慢的出來,他會有包容心、他會有禮讓心、他會有慈悲心,這叫福德。

功德就是要得開悟、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就是一定要往生極樂。我們修福德,我們藉修德顯性德,然後達到性修不二,成就修德就是我們現在六度萬行的用功修行。我們現在在念佛、讀誦經典,在做利他的工作,這些都是在修行,這叫做修德。性德人人本具,等到你有一天,你修到因緣成熟的時候、身心脫落的時候、一念成熟的時候、預知時至的時候,你自然而然性修不二,就合二為一,菩提就現前。

我最近就有一個蓮友,他也跟我一起共修了很久,陳居士,他得癌症往生,他就是這樣。他得了癌症以後,他從發病到往生剛好一年,他往生前,他知道已經沒有辦法挽救,他就跟家人講他要回去了,要準備助念。他回去,在家裡助念的時候,還沒有斷氣以前,自己拿引磬,因為他以前就帶共修,所以自己拿引磬來念「南無阿彌陀佛」。雖然他煩惱沒有斷盡,他習氣還沒完全斷盡,但是他的悲心出來,他的福德出來,他的資糧就出來了,所以他回去的時候,他還可以拿著引磬帶大家念佛。念到後來,他「阿彌陀佛」念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斷氣捨報了。捨報,我去跟他說法的時候,很好,他的瑞相很好,他們家人就在助念的客廳,他躺的地方的右側,幫他放阿彌陀佛、西方叄聖,他的眼就看著西方叄聖,很好,佛接引去了,面對佛像。他多年來,十幾年來修行念佛的定功終於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就成就了這個功德。

我們前面有講,『學道之士,種德為本』,在儒是四端百行,在釋是六度萬行,在道是叄千功、八百行。我首先講一下「學道之士,種德為本」,到底道是什麼?你要先知道什麼叫道,然後才知道什麼是性德。這個道,在我們佛門裡面來講,就是佛陀講的苦集滅道的道,這個道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個正見就是正確的知見;正思惟,端正的思惟,我們講就是你想法要正確,這是正思惟;正語就是你說正當的話;正業,你要正當的行為,身口意業;正命,你就要做正當的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叫正命;正精進,就是我剛才講的精進的方法,叫正精進。接下來就可以得到正念、正定,這叫八正道。

如果用佛陀講的苦集滅道來講,道就是這個意思,以八正道為基礎。其實真正的大道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覺性,這是真正的道。道家講道也有一定的境界,道家老子講大道無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境界也是很高,道是沒辦法形容的。所以我們《大乘起信論》裡面講,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名字相。言說不可及,離心緣相、離名字相、離文字相,不是文字可以講得出來的,可是你不藉文字表達又不行,可是真如自性不是文字講的這樣,你要去體悟。所以他說離文字相,你不能有文字的執著。離言說相,你不能夠被言說綁住,你的真如自性就不能起作用。所以我們聽經的時候不做記錄、不做筆記,你做筆記的話,你就綁在文字相,被文字綁死了,被言說綁死了。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不是你現在這個心,這個心是八識五十一個心所。離這叄個相,《大乘起信論》裡面講,離言說相、離文字相,言說不可及。道家講,道可道,這個道你又沒辦法去形容。真正的非常道就是無上菩提,你講不出來,惟有直下會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這個意思。《太上清靜經》裡面講,「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這個境界也是很不錯的。儒家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是儒家的說法,在講道。這以上,「學道之士」這個道,我們就這樣把它解釋出來。

再來我們就看九十九頁第二行,「莫先體夫至道,欲體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心者道之體也,道者心之用也」。這段主要告訴你,你要明心見性,你才會證道。《法華經》裡面講開示悟入,《華嚴經》裡面講信解行證,你如何去證道、去見道?你就一定要了解、明乎本性。在佛門裡面有一個故事,梁武帝,當時南北朝梁武帝碰到達摩祖師,達摩祖師也跟他開示。梁武帝就跟達摩祖師問,他說,「朕」,就是他本人,因為他是皇帝。他說,「我布施這麼多的供養,我蓋了這麼多的佛寺,我供養這麼多法師,我這麼多的善事,我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說,「實無功德!」梁武帝聽了就愣了一下,「奇怪,怎麼沒有功德?」因為,我剛才講,我們一般人就會對福報、福德、功德弄不清楚。他蓋了這麼多佛寺,他以為這就是功德,其實它不是,這是善事,它是福報,福德跟功德是不一樣的。所以達摩祖師就跟他講,實無功德。他為什麼說「實無功德」?他說,「淨智妙圓,體本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淨智妙圓就是我們的自性,我們自性的智慧,它是圓滿的、遍照法界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我們的覺性,你只要開悟了,我們講叄明、六通、十八不共法,剛才講的,我們到極樂世界以後可以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這就是他證得了,證得以後無所不知、無所不覺。其實我們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現在還在不在?現在還在,本自具足,沒有失去。但是我們現在因為有叄細六粗,有無明習氣,所以碰到境界來,我們的習氣跑出來以後,我們的知,知見立知,就變無明。

我常常舉這個理論給大家聽,「酸辣湯」理論,我們為什麼變成不知、無知?我們本來是無所不知,什麼都知道,可是現在為什麼變成無知,沒有智慧?因為無明障住,因為你把本來的佛知佛見,你習氣毛病起來以後把佛性障住了。我用酸辣湯理論講,有一個人去餐廳吃飯,他點那個酸辣湯。酸辣湯端出來以後,那個酸辣湯是溫的,他就把他吃的這個酸辣湯,他跟老闆講,「這個酸辣湯不熱,是冷的」,他不吃了。其實我們的覺性有見聞覺知的作用,所以當你的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當你碰到酸辣湯的時候,冷的、熱的、溫的,你都知道。那個知道的「知」就是我們的覺知性,就是我們本來的靈知性,就是淨智妙圓的覺知性。但是明瞭以後,我有習氣,不喜歡冷的、喜歡熱的,念頭起心動念的時候,知見立知,就變成煩惱,「我不喜歡吃了」。所以淨智妙圓就是講我們圓滿的智慧。體本空寂是講他的心量,盡虛空遍法界就是這念心,它遍照法界。我們什麼時候把我執放下來,把貪瞋痴慢放下,它就會現出來,所謂狂心歇,歇即菩提。所以師父跟我們講,他說,「六度萬行,其實就在捨字。你捨外財、捨內財,最後就捨習氣、捨煩惱,最後捨得乾乾淨淨的,自然而然我們的佛性就會出來」。這個叫做成就的至道,一定要成就這個功德,成就功德要從法身中去求。

明乎本性,心者道之體,道者心之用。剛才講我們的心體、我們的體相用,這個用就是六根的作用,道者心之用。人能察心觀性,就圓明之體自現。我們就必須要先透過觀照,從開始觀察,然後再開始觀照。念佛本身就是一個觀照,你念佛就是觀照自己這念心。所以你慢慢念佛,念得功夫愈深,你能愈發現自己的習氣,愈容易起懺悔心,愈容易起慚愧心,愈能夠深信因果,這就是你開始察心觀性,這是念佛的好處。你如果離開佛了,你的習氣就會跑出來,你的觀察力、觀照就比較差,就沒有了,就失去了。所以,如果你能夠不斷的察心觀性,不斷的觀察再觀照,最後就會照住,照住就是你有定功。等到你照住的時候,你到身心脫落的時候,我法二執破了以後,就照見,叫照見五蘊皆空,這時候就見到本性。所以從觀察、觀照,再照住,照住就是定功。我們現在就用念佛把心照住,常常這樣觀照,圓明之體自然就顯出來。『無為之用』,就是我們心性的妙用,它就能夠自成。在「不假施功,頓超彼岸」這個地方,我想要做一個比喻。不假施功,頓超彼岸,這個其實根機要很高的人才有辦法。但是我們就以老法師的開示裡面講,教我們把叄個根紮好,把淨業叄福的根做好。所以念佛人一樣可以做到佛門裡面這個境界,就是不假施功,頓超彼岸。

譬如說像劉素雲居士,她十年專聽《無量壽經》,十年就念佛,念到後來她定功現前,她的病也好了,紅斑狼瘡也好了,她現在說法的時候辯才無礙。在香港的時候,她說她是要表法,她要做一個示現。我們再看她的姐姐劉素青居士往生的那種殊勝,這就是不假施功,頓超彼岸。「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她真的做到這個境界,老實、真乾、聽話。鍋漏匠念佛念叄年往生,還站叄天叄夜,也是這個意思,也是不假施功,頓超彼岸。台南官廟的那位老菩薩,也是這個典型,也是念佛成就的。所以不下苦功是不行的,我們現在修《感應篇彙編》,我們也是修叄年的根基,紮根的根基,這個苦功還是必須要紮下去,你不這樣扎,你根基不穩。再下來,『非心鏡朗然、神珠廓徹,何以使諸相頓離、纖毫不染、心源自在、決定無生者哉?』這是說我們的心像明鏡一樣,它本來是清澈的,這個明珠本來就是遍照的。但是,因為我們現在迷了,所以不能起作用,使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能夠頓離,纖毫不染、證得無生。這一段的意思其實很深,我用佛門的一個公案來解釋,怎麼樣證得這個無生,怎麼樣可以達到諸相頓離,纖毫不染。

佛門裡面有一個德山宣鑒禪師,他喜歡研讀《金剛經》,他寫的一本《金剛經》註解叫《青龍疏鈔》。他當時是在北方,一般禪門裡面講「北漸南頓」,北漸就是神秀大師帶領弟子在修行,南方就是六祖大師帶弟子在修行。有些修行人就說南頓北漸,實際上法沒有分頓漸,法就是法,哪裡有頓漸?是因為眾生修行的因緣不一樣。德山宣鑒禪師就聽南方的人講,他說不假文字,一悟即得。但是悟哪那麼簡單,一下就可以?我們不去藉教悟宗,宗就是我們心地,我們是藉念佛來悟我們的心地。所以他說,「不假文字,一悟即得,哪那麼簡單?我讀了多少年我才寫這本《青龍疏鈔》」。然後他就揹著這個《青龍疏鈔》要去南方,跟南方的修行人對辯,要辯論。在路上就碰到個老婆婆,這個老婆婆是觀世音菩薩化的,這個老婆婆就要考他。所以修行要經過考試,修行沒有經過考試就不能證菩提。觀世音菩薩就要問他,觀世音菩薩當然知道他背上是揹的什麼,是揹的《金剛經》註解《青龍疏鈔》。她說,「請問禪師,你揹的這後面是什麼?」他說,「《青龍疏鈔》」。她說,「《青龍疏鈔》是什麼?」他說,「解釋《金剛經》」。她說,「《金剛經》,那我就請教你一句話」,她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你買我什麼心?」因為她在賣點心,「你買我什麼心?」

這禪師就一點點還沒有脫落,他真的被卡住了,他被問倒了,他說,「對,我要買什麼心?」因為你有執著,就有過去、現在、未來,你現在講「我的心」,我的心現在已經變成過去,分分秒秒就過去了,現在心馬上就變過去,未來還沒到,未來是妄想。未來是一個妄想,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馬上變過去,也不可得;過去心過去了,你要不回來。你說,會不會再活到五十歲、四十歲?也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所以人生不能重來。被她考倒以後,他就在那邊想,他當場就愣住了。後來觀世音菩薩當然就把這個點心包起來就走,不賣給他了。他後來去見他的師父龍潭崇信禪師,就打一個燈,因為天黑了,就打燈。他的師父就把他這個燈吹掉了,就熄掉的那一剎那,他開悟了。那一剎那沒有過去心、沒有現在心、沒有未來心,他見到了。為什麼見到了?天黑了,他在打燈,打的蠟燭,他師父就把它吹掉了,他看得很清楚,他見性,他的覺性見到了。因為你見到黑暗也是見性,你見到光明,有燈打亮,也是見性,見性沒有分明暗。我們的習氣會分別明暗,「黑漆痲烏的」,你就會怕黑。其實見性沒有明暗,見性就是這裡面講的,心鏡朗然,神珠廓徹,就始終像那個燈一樣,一直在那邊亮,從來沒有熄滅過。我們常常用佛性比明月,我們為什麼見不到月光?烏雲把它障住了。你只要烏雲散開,月光就顯出來,它一直都是心鏡朗然、神珠廓徹,它在照。為什麼看不到光?因為烏雲障住,烏雲就是我們的習氣煩惱。

德山宣鑒禪師就這樣開悟了,因為他見性。塬來見性沒明跟暗的差別,剎那就見性,真的是「久修百千劫,悟在剎那間」。他吃不到點心,他悟了這念心。真的吃不到點心,悟了這念心,還是值得,觀世音菩薩給他點化。你會讀經,叄心不可得,你還想得,請問你買什麼心?一樣的道理。如果是你,你要怎麼講?你去以後,你說「老婆婆」,你拿起來就吃。但是你要很清楚、很明白,很清楚的拿起來吃,這就是本來的靈知性、本來的心。可是你只要一見了以後,眼見色,「你沒有撒芝痲,我不要吃」,那就不是真心,就變成無明。如果你拿起來都沒有分別,不夾雜、不分別、不間斷,老和尚講,不分別、不夾雜、不間斷,那個起來的心就是真如的心,就是佛心。老法師很慈悲,他把佛家很深奧的道理用很簡單的話表達出來,就讓我們念佛人能夠依循。這一段我用這樣來證明、來說明。他見性以後諸相頓離,諸相頓離以後纖毫不染,一點都不污染,他恢復心源,然後證得無生。他就是蠟燭吹熄,啪嚓他見性了。永明延壽,我們六祖大師的開悟也是這樣。永明延壽禪師,我們六祖,像阿彌陀佛的誕辰就是根據他的生日來紀念。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禪師,他從禪歸淨土,他知道禪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歸心到淨土來,教人家念佛。他有一次經過好像是一個天津的橋,每天走都不知道。有一天突然,走過天津那個橋的時候,人家丟一個石頭到水裡面,「撲落」就丟到水裡面,那個水有石頭掉到裡面,「咚」的一聲,他聽到就見性了。我們的見性、我們的聞性,我們的見聞覺知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只是我們迷了以後,無明習氣把它蓋住,我們的貪瞋痴把它蓋住,所以聞性就被污染,聞性就不起清淨的作用,就變迷邪染,迷而不覺、染而不淨。

永明延壽禪師有一位師兄弟,興教洪壽禪師,也是聞柴禾墮地的聲音開悟,還寫了個很有名的偈,「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他見到法性身,見到法身了,他說「撲落非他物」。我個人沒有開悟,我的一個小小心得是這樣,撲落非他物,這個物不是外來的,不是一定要怎麼樣才能怎麼樣,你只要放下就可以,你只要看破就可以了。問題,你是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見不到。撲落非他物就是說,他從這個撲落裡面見到自性、聞性。縱橫不是塵,縱就是時間,橫就是空間、就是十方,縱就是叄世,十方叄世的叄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叄世。

縱橫不是塵,如果他能夠悟,叄世跟十方化為一,歸成一真,縱橫不是塵,就不是煩惱了,它就盡虛空遍法界,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塬來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在為你說法。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都是我們的心性所顯現出來,心淨則國土淨,就這個道理。『明心體道之士,不以身累其性、境亂其真。隨機應物之中,自寓無生之旨,所謂無上至真之妙道也』。真正到明心見性的人,他已經證得常樂我淨,他不受六塵的影響。老和尚講龐蘊居士,講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無事不是不要做事,無事是做了很多事,但是煩惱不掛在心頭,煩惱不會帶走,不會起任何煩惱。這叫他已經證得心性、自性,這些事情不會累壞他的心性,這些境界不會搞亂他的真如,是這個意思。所以禪宗裡面講,平常心是道。如何證得平常心?平就是不起波濤,常就是沒有生滅、沒有攀緣取捨、沒有苦樂憂喜捨、沒有貪瞋痴慢疑。我們現在是因為迷失了這個平常心。如果你不起波濤、你不起生滅,你現在的心就是道心。我們在二O一叄年五月二十一號在巴黎參加叄時繫念法會,師父開示說:我們做不到《金剛經》裡面講的,六根接觸六塵,做不到《金剛經》裡面講的不住色布施、不住聲布施。你就用一句佛號,把它轉成阿彌陀佛,眼見色、耳聞聲,都把它轉成阿彌陀佛,那六根接觸六塵就變成阿彌陀佛。老和尚說,你這樣就可以做到《金剛經》裡面的境界。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大德、各位同修能夠塬諒、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