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 第16集


時間:2016/8/17 作者:果林果梅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宗根本戒」。請看《大乘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我們這一次講到第三惡,這一品是講五惡、五痛、五燒,第三惡是淫惡,我們把這段經文先念一念: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上次我們講到這一段,這一段講到的是「忘命淫佚」。裡面第一小段,這是屬於「敗家逾禮」,敗壞家風,違背禮法,這一段黃念老註解當中引用了《沙彌律儀》裡面的經文。《沙彌律儀》是明朝蓮池大師會集的,蕅益大師也有一個會集本,兩個《沙彌律》都是非常好的戒本。這裡引用的是蓮池大師《沙彌律儀》的話,「《沙彌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斷淫慾。但乾犯世間一切男女,悉名破戒。乃至世人因欲,殺身亡家。出俗為僧,豈得更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經云:淫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

《沙彌律》這一段既講到在家之人,也講到出家之人,要斷欲。在家的居士真正學佛必須要持五戒,這是最根本的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保住我們得人身的標準。如果五戒十善都做不到,來生人身就難保。五戒跟儒家講的五常是相應的,五常講的是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仁慈;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飲酒就沒有智慧了。五戒之中前面四個是叫根本戒,殺盜淫妄,那也叫性戒,意思是說不管你有沒有受戒,只要犯了,都屬於有罪。如果是受了戒還要犯戒,罪加一等,除了犯了性戒以外,還有破戒的罪,性罪加上破戒的罪,破戒之罪比性罪要更重,那都是墮地獄。

在家人持五戒,佛在淫戒上對在家人有開緣,就惟制邪淫,沒有需要全斷淫慾,因為在家人這個很難做到。不邪淫,就是不屬於正常夫妻關係,而違反了禮法,做出淫慾之行,這都屬於邪淫,在家人不邪淫。出家要求就高了,出家人需要受沙彌十戒,如果沒受沙彌戒,不能叫做出家人,剃了頭而已,有在家人也有剃頭的,出家的人受了沙彌戒才算是出家。沙彌十戒前面五條基本相同,只是這個淫戒來講,第三條要求是全斷淫慾,不僅說不能邪淫,他沒有這個夫妻關係,淫慾心都要斷除,更不可以有這樣的行為。如果受了戒,還要做出這種行為,這是破戒,但乾犯世間一切男女,這就屬於破戒了。世間不僅是包括人道,六道眾生乃至十法界眾生都屬於,世間一切的男女這乾犯了,就是淫慾之行。

在家的居士要持五戒,能保住人天。而出家的十戒是為了了脫生死,證得涅盤。涅盤以淨戒為因,不修淨戒就出不了三界六道,所以菩薩修行對戒律是精嚴持守,絲毫不犯。經上有個比喻,譬如說我們現在掉到大海里,有一個救生圈,經上講是浮囊,就我們現在講救生圈,這救生圈是用氣吹鼓起來的,塑膠的。如果這個浮囊(或者是救生圈)有一個針孔那么大小的洞就完蛋了,因為它裡頭的氣就會全跑出來,我們就要沉到海底了。所以在《涅盤經》上就講,如果有一個羅剎跟著你在海上,他向你來祈求,要你的這個救生圈,那你當然不肯答應,因為給他了,自己就肯定死掉,所以寧捨身命都不肯給他。這個羅剎又說,你不能夠全給我,你給我一半也好,這個浮囊給我一半行不行?你當然也不能給他,給他一半不等於也沒了嗎?後來這羅剎又說,那給我一點可不可以?一點都不行,乃至微塵許。我們說,就是針扎的一個小孔這么大也不可以給他,因為給他了就等於全破了,那一定就會沉到海里。這是比喻菩薩持戒這樣的精嚴,即使是微塵少許的戒都不肯破掉,重戒、輕戒都是這樣的敬重、堅固,等無差別,所以他能夠度生死的苦海。

底下文中又講,乃至世人因欲,殺身亡家。世間的人,我們看到,為了淫慾而身體遭到了嚴重的損毀,或者是因為色慾而造作極重的罪業,遭到了慘重的報應,還有甚至得到家破人亡的果報。古來的很多帝王都是因為色慾而導致殺身亡家,破國殃民。你看夏朝末代的皇帝夏桀,商朝末代的皇帝商紂王,西周末代的皇帝周幽王,都是因為女色而敗壞道德,置天下人民於水火而不顧,最後導致國破人亡。我們看看歷史,這些事情太多。

在印光大師的《文鈔》裡面有講到他的一個弟子的故事。他有個弟子叫羅濟同,四川人,四十六歲,是一個船商,家裡也比較富有,為人也很忠厚,而且深信佛法,跟一些同修一起創辦了淨業社,就有點像我們現在講的淨宗學會,一起念佛修行。後來他想上靈岩山去皈依三寶,禮請印光大師授他皈依,但當時臨時有事就沒能實現。後來第二年就病了,全身膨脹,就是像我們講的水腫,都很危險,中西醫都沒有效果。他花了很多的醫藥費,最後他自己也都失望了,而且很生氣,不再做醫療,說我寧願死了也不要再吃藥。他有一個妾,民國時期還有妻妾的這樣一個做法,所以他有個妾,這個妾也是學佛的,在佛前祈禱,發願為他的先生終身吃素、念佛,以求她的先生早日痊癒。結果當天下午他的病情就有轉機,瀉了很多的水,結果真的不用吃藥,身體就康復了。

之後,印光大師有一天應邀到他的淨業社,羅濟同也在場,印祖看到他,知道他身體正在康復,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但是氣色很不錯,佛力加持,跟普通人沒有兩樣。於是印光大師就應他的祈請,給他和他的妾在太平寺授了三皈五戒。之後他們在一起吃飯,請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在談論間就對羅濟同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是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說的,意思是說我們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如果身體不好,父母就會憂慮我們。真正的孝子,除了健康問題可能會導致父母憂慮,其他的都不會讓父母憂慮。換句話說,我們還是要好好的保重身體,不要讓父母憂慮。印光大師就特別叮囑他,說你現在的病雖然好了,但是還沒有完全復原,應當慎重。印祖當時,這齣家人也不好意思說得太白,他這個慎重具體是指什麼。結果這個羅濟同當時也沒有仔細聽懂。

過了一段時間,印祖又見到了羅濟同,當時看到羅濟同,他的面色就像死人一樣,死相都露出來了。印光大師就知道他一定是犯了房事,果然沒有幾天,這個羅濟同就病逝了。印光大師當時還感覺到很後悔,沒有很明顯的提醒他要慎重房事,只是說要慎重。就覺得非常痛心。他這是大病初癒,沒有慎重的話,對於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嚴重。所以古人講「色字頭上一把刀」,這個殺人都不見血的,如果在欲望上不能節制,傷害身體就嚴重。雖然羅濟同不算是犯邪淫,正常夫妻之間也需要節制,尤其是身體在虛弱的時候。這是《沙彌律》上講的,世人因欲,殺身亡家。欲望確實不是好事,欲望愈淡愈好,真正到了沒有欲望的時候,這個人就叫純陽之體,他完全是生活符合自然,這是最健康了。

出俗為僧,豈得更犯。如果是出家做了僧人,怎么可以更犯淫慾之事?生死根本,欲為第一。這是給我們指出,我們為什麼會搞六道輪迴?愛欲是根本,因為我們有愛欲,所以生生世世就在這六道裡面纏縛,不能出離。所以經上講,寧願貞潔而死,不為淫慾而生,這是講一個真正修道人必須嚴持戒律。蕅益大師在「戒淫文」裡面講到,「寧碎身粉骨,終不與一切男女污穢交遘」。這個欲望要把它伏斷,我們這一生了脫生死才有這樣的把握。

在經上有這樣的例子,《楞嚴經》上講的,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尼叫寶蓮香比丘尼,她私行淫慾,破戒了。她自己說,淫慾又不是殺、又不是偷,這殺盜淫妄,殺人、偷盜這是害人的,那當然不可以做;自己行淫慾是你情我願,應該沒有什麼罪報。結果這樣的見地錯誤,破戒還有得救,破見就難救,更何況她是又破見又破戒,所以她說完這個話,立刻感得身出猛火。這經上講,她先從自己的女根生出大的猛火,然後身體節節被猛火燃燒,墮入無間地獄,破戒,這是犯了比丘尼戒。所以經上講,寧願貞潔而死,你死了之後只是這一期生命完了,因為你能持戒,你來生如果不往生西方,必定得人天的善報。淫慾而生,你能活上幾年,你能享受到幾年?猶如刀尖之蜜,舔一舔舌頭都被割掉,代價太高,不值得!

《無量壽經》上講,「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我們現在能夠嚴持戒律,清淨修行,只是須臾間耳,很快就過完這一生了,幾十年光陰像穿梭一樣,很快,命終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快樂無極,極樂!哪裡是世間這些五欲之樂可以比擬的?五欲之樂不是真樂,那只是像吸毒一樣,像打嗎啡一樣,暫時得到那種刺激的快感,後患無窮。所以真正覺悟的人,把欲望看作是惡魔,看作是毒蛇猛獸,它吞噬我們的法身慧命。

印光大師特別告誡修道人,斷除欲望,用不淨觀。《安士全書》裡面有一部「慾海回狂」,特別提倡用不淨觀的方法。人為什麼會起愛欲?男的見到女的會被那個假相所迷惑。這個美色其實就是表面的一張皮而已,《聊齋》裡面講的「畫皮」很有意味,真的就是表面一張皮,這裡頭包的全是骯髒東西,你要看得破。你看身體裡面都是膿血屎尿,臭不可聞,吃進去的東西排出來的是什麼味道,你就知道這身體是一個什麼東西,那真的是一個糞袋而已,兩頭還張著口的糞袋,這頭進那頭出。倓虛老和尚他說,假如現在我們這講堂,有人擔了兩個大糞袋進來,扎著口的,你們看到之後都捏著鼻子忍受不了。你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糞袋,而且兩頭還張著口,哪有什麼可樂!所以真正想要這一生修斷欲法,應該好好的研讀《安士全書》裡頭的「慾海回狂」,印祖特別提倡,還有《壽康寶鑑》,還有《不可不可錄》,這些都是教人斷除淫慾的好書。

印祖教人觀想不淨法,有個更簡單的法門。這男眾一般的欲望比較多,女眾情感比較多,情、欲兩個都是不好的東西。印祖教我們男眾觀女眾,女根像毒蛇的口,你這樣一觀就不敢了。確實欲比毒蛇還毒,世間人因此而殺身亡家,修道人因此破戒墮落,將來在地獄受苦。在地獄裡面,在佛經里講了很多,淫慾心重的人,男墮抱柱地獄,女墮鐵床地獄。為什麼會墮入這些地獄?這是業力使然,在地獄當中,因為造惡的眾生淫慾心重,這種淫慾心就變現出美女的樣子,所以他看到燒得通紅的鐵柱、銅柱,就以為是美女,就往前抱,這一抱全身被燒得焦爛,就死了。死了還沒完,地獄裡面陰風一吹,他又復活了,地獄是化生不是胎生,你這個一念心又化出一個身體來,然後你又一看,前面那個銅柱還是美女,又往前抱,又燒得焦爛。如是這樣重複無數次,《地藏經》上講,一日之中,萬死萬生。為什麼無數次他還不覺悟?業力太重了。你看看我們現在的世間人,真的有這樣的人,淫慾心很重,他就是停不下來,明知前面是火坑,他還得往前跳。

中醫上講縱慾之人傷腎精。彭鑫博士,這是北京中醫學院的博士,他行醫的時候就遇到有一位企業家,找他的企業家很多,很多的都是因為縱慾導致身體虧損。有一位男士三十二歲,腎虧,找彭博士開藥。彭博士告訴他,什麼藥都不如你節制房事管用,你現在身體已經很虛弱,必須要斷欲一年,這房事一定要節制一年,否則很可能將來有中風的危險。中醫上講中風有一種原因,就是嚴重的腎氣不足容易中風,腎是主腦,腎氣不足,腦就會容易得病,中風屬於腦的病。這企業家說我做不到,你看佛經裡面有兩個字叫欲奴,他成了欲望的奴隸。那做不到沒有辦法,醫生已經警告你了。結果半年之後開始出現了中風現象,說話不太流利;一年之後就嚴重中風,眼角、嘴角都歪斜,說話說不成片,站不起來了,最後坐著輪椅,三十二歲。他所包養的幾個情婦最後都離開他了,因為他這一病,事業當然一落千丈,很可憐。所以這個欲真的比毒蛇還毒,不僅殺人的身命,殺人的慧命。唐朝呂洞賓有一首詩就講,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人骨髓枯。催人骨髓枯,那就是把人的精氣神都耗盡了,更何況修道的人,那法身慧命也就被斬斷了。

在佛陀時代,我們知道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無量壽經》他也在座聽,這是專修苦行、專修梵行的人,梵行就是持戒,他是持戒第一、苦行第一。他出身於名門望族,不是窮苦人家出身,而出家能修苦行,這就非常了不起!當時在劫比羅城有一個大婆羅門,婆羅門就是貴族,而且是地位很高的貴族,當時這個家族是劫比羅城的首富,財富之多可以跟國王相等。這個大婆羅門有一個女兒,容貌非常的出眾,女孩不僅容貌出眾,而且很有德行,稟性非常善良,父母給她取名叫妙賢。迦葉當時也是另外一個城,叫尼拘律城的大婆羅門家族的人,也是非常的富有。父母只有他這個獨生子,就很想給迦葉娶親,找一個好媳婦。迦葉不想結婚,這是大修行人再來,我們知道是古佛再來做示現的,他對於男女之事一點都不感興趣,就很喜歡修行。可是父母之命又不敢違抗,父母要他去娶親,他就找了個藉口說,你這樣,你們拿紫金造一個美女的像,如果能找到一個女孩子,能夠讓這個美女的紫金像失去光芒,那我就娶她。這父母也就答應了,於是就用最好的金子造了一個美女像,就擺在那個城裡頭,而且循環的去展示,看看有沒有女孩子的光芒能夠讓這個金像失去光彩。

結果這個像後來被抬到了劫比羅城,就是妙賢這個女子的城中,當時很多人都出來看熱鬧,看到這個像那么好看,而且大家都在傳,凡是看到這個金像的人都會得到五種利益,特別是講這女孩子。五種利益,第一生富貴家,第二嫁貴族,第三不被丈夫輕視,第四生育有德的兒子,第五丈夫能夠非常尊重她,就是你能夠得到很好的丈夫。這個宣傳讓整個劫比羅的少女們全都出來瞻仰這個神像,希望得到這些福報。結果妙賢的父母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女兒出嫁,聽說有這么一個神像能得到這五種利益,就鼓動妙賢去看。妙賢就對她爸媽說,我的性格跟其他女孩子不同,我是不願意嫁人的,更不希望生子,也不求有一個什麼如意郎君,所以就不要去看這個神像。妙賢的父親就很委婉的說,既然你不願意,有什麼求願也可以,不妨去看一看,反正也不是什麼壞事。妙賢沒辦法了,只好去看看,家裡有很多侍女就陪同她一起去禮拜供養這個紫金美女像。

沒想到,這妙賢一出來的時候,那些街上在看金像的男男女女就被妙賢美貌所吸引,大家都不去看金像,全來看妙賢了。大家這么圍擁過來,就簇擁著妙賢走到這個金像旁邊,沒想到那個金像的光芒忽然就失去了光彩,結果後來妙賢離開之後,那個金像才恢復它的光彩,這下子風聞到全城。後來迦葉的父母知道,終於找到了,趕緊上這個妙賢家裡去提親。沒辦法,因為迦葉他自己已經同意了他父母,本來是編這么一個藉口,說能夠逃避這個婚姻,結果居然還趕上了,真的遇到一個使金像都失色的美女,那隻好同意了。迦葉還不甘心,他想親自去看看到底這個美女是真是假,於是就喬裝打扮,打扮成一個乞丐去乞食。在古印度對乞食的人都比較尊重,這是修行人,苦行僧,所以都很尊重。而且在妙賢的那個劫比羅城,就有這么一個規矩,凡是有乞士來乞食,必須是這家裡的少女出來供養,所以迦葉就有機會看到妙賢。結果迦葉來到她家乞食,妙賢出來供養,於是迦葉就說:很可惜,如此的美貌無雙,但是虛度了年華,很可惜!妙賢聽了之後忽然有感悟,就問:難道你是說我的未婚夫已經去世了嗎?她不知道迦葉就是她的未婚夫。

結果迦葉就說,他還沒有去世,只是他是一個不貪愛欲的人。結果妙賢就很驚奇,就說:真的嗎?這實在是很稀有的奇事,因為我也是一個不貪愛欲的人,只是不忍違背父母的心意,所以才答應了這樁婚事。結果迦葉就告訴她說:我就是你準備要嫁的這個迦葉,既然你有這樣的心志,那我們就共同立誓,父母的慈命我們不要違背,但是除了在結婚必須按照婚禮的禮儀握手之外,以後我們彼此肉體都不要接觸。於是妙賢當下就跟迦葉發了這個誓願。後來尼拘律城的這個家族用重金來做聘禮,迎娶妙賢,把妙賢接到了家中,兩人成婚了。成婚之後,他們真的遵循先前的盟誓,即使是在同一間臥室裡面居住,各睡一邊,互不影響,而且從來都沒有接觸。他們彼此都立志要求出世道,要修行,而且互相都勸勉說,我們要看破生死的禍害,這個愛欲是根本,世人愚痴不知道愛欲損害我們的慧命,所以一定要保持覺悟。

結果有一天晚上,妙賢已經睡著了,迦葉還在禪坐用功,忽然看見一條毒蛇從房外面進來,準備要咬妙賢的手。迦葉看了之後,就馬上用扇子的柄(那個把柄)把妙賢的手抬起來,然後就把那毒蛇趕走了。這一下子把妙賢就驚醒了,她就以為迦葉用手接觸了她的手,就對迦葉說:你不要違背我們的盟誓。迦葉就說:不是,我沒有違背,是剛才有一條毒蛇要傷害你,所以我把它趕走。妙賢當時就說:我寧可讓毒蛇咬死,也絕對不可以違背誓願,而互相我們有任何接觸。因為毒蛇只是讓我們這一身死亡,但是愛欲之毒是無有邊際,生生世世都把我們害慘。迦葉聽了之後,對妙賢的道心非常的感佩,就把實情告訴她,說剛才我真的沒有接觸你,是拿扇子的把柄把你的手臂抬起來,沒有違背盟誓。這時候兩人才安心繼續休息。

就這樣,兩個人度過了十二年冰清玉潔的生活,這真是世上難有,非常難得稀有,彼此就這樣的互相勉勵,一心以清淨的道業為重。十二年之後,迦葉的父母過世了,因為迦葉的財產非常多,他就把所有的財富全部布施給貧窮的人,自己就毅然出家修道,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因為他道心堅固,等接受佛陀教誨九天就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是離欲阿羅漢。妙賢后來經過幾番周折,也跟釋迦牟尼佛出家,不久也證得阿羅漢果。這是兩位修道人給我們做示現。這是《沙彌律》裡面講的,淫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永斷生死根本。當然我們一般人做不到像迦葉和妙賢這兩位尊者這樣的道行,但也需要淡化自己的慾念。怎么淡化最好?用念佛,當我們念頭一起,立刻就提起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知道如果不把愛欲放下,那生死就難出,即使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都要把它伏住。伏住,就是不要讓它起現行,不要讓它起作用,求三寶加持,令自己煩惱儘量的能夠壓住不起來。斷估計很難,斷欲那是阿羅漢才能做到,但是伏住,只要我們真有道心,人人都可以做到。要伏住欲,最關鍵的我們制心一處,用《無量壽經》,用阿彌陀佛的佛號,把我們的心拴住,不要讓它到處跑,人有這樣專注的心,慾念它自然就斷了。

像歷史上記載,宋朝的宰相司馬光,司馬溫公,他非常好學,因為中年無子,所以妻子就給他買了一位妾,這個妾長得非常的美麗動人。妻子買來之後,就把妾送到書房來陪伴司馬光。司馬光正在認真讀書,其他的這些人、事他都沒有管。這個妾就把茶水遞上去,就故意來問司馬光說:你現在看的是什麼書?司馬光聽到有人問,他是學儒的,很有儒禮,很儒雅,立刻就恭恭敬敬站起來,一拱手:這是《尚書》。那個妾感覺得很不好意思,司馬光也沒有理會她,繼續去讀他的書。所以欲心要淡下來,是你自己真正要專注在聖賢之學上。

我們以《無量壽經》做為我們的主修科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每天聽經不間斷,讀經不間斷,人能夠制心一處的話,慾念它自然就沒有,不斷而斷,更何況你要發自真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得三寶加持,十方諸佛護念。就怕自己信不真、願不切,對世間種種有很多幻想、很多留戀,這個心就不定,很容易受境界影響。人心要是不定,煩惱容易起現行,遇到境界了,你阿賴耶識的種子起現行,業力發動,這就很麻煩。所以一定要專,《無量壽經》教我們要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整部《無量壽經》的綱宗,發菩提心,蕅益大師解釋就是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你真能深信切願求生淨土的,一定會一向專念,就一個方向專念阿彌陀佛,包括專讀《無量壽經》、專聽《無量壽經》,這都是講念佛,因為《無量壽經》就是講阿彌陀佛,講名號功德。專心是得定的前方便,人真正得定,得三昧了,戒自然就持好,這叫定共戒。假如要是得定久了,就能開智慧,開悟了,這叫道共戒。像劉素雲老師給我們做的榜樣,人家得到念佛三昧,你要仔細觀察,她日常行持沒有犯戒的,時時處處自然就跟戒律相應,定共戒。這是我們在末法時期希望能夠保住戒行唯一的方法。如果不是這樣認真努力的專修淨土,靠自己的力量要有持戒,我們的戒力不深,而外面境界誘惑又很大,你想得到、保持你的戒行是非常難。尤其是現在法弱魔強,你真想修行的時候,魔來干擾,真正發勇猛心,好了,退緣就很多,可能這一退,比你原來的那個水平還不如。為什麼?這就是法弱魔強,末法時期的現象。所以要持戒也必須要靠他力法門,他力就是靠阿彌陀佛、靠十方諸佛護念,否則你靠自力,難!

所以世尊講正法時期以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持戒修定這都屬於自力,但末法時期持戒修定不行,你自己的力量抵不過魔軍的力量。誰是魔軍?周圍都是魔軍,電腦、電視、媒體、報紙雜誌,你走到街上,這些男男女女他們所穿的衣服,掛的廣告牌,全是魔軍,都在誘惑你,讓你起貪瞋痴慢,起這些煩惱。自力確實難,靠他力可以。怎么能靠得上他力,靠得上阿彌陀佛?就是你要深信切願。假如這個心要是一放鬆、一松馳,信願鬆了,佛力就淡了,這佛力一弱下去,不是佛本身的力量弱,是我們靠不上,那很容易就墮落。所以最重要是自己要提高警覺性,念佛不中斷。

在黃念老的註解裡面他又引「《無量壽經鈔》曰:夫淫慾者,流轉生死之根源矣。遠離解脫之因緣也。如太賢云:生死牢獄,淫為枷鎖,深縛有情,難出離故」,這是講到淫慾之害,煩惱裡面最重的。這是六道受生,因緣很複雜,但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緣就是淫慾,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一切境界都是你念頭變現。六道的境界怎么來的?就是因為你有愛欲,有見思煩惱,這是執著,所以淫慾者是流轉生死之根源。

我們想要遠離淫慾,就這樣拚命想遠離,也很難,這個煩惱不容易離。怎么做比較好?這是我自己的感受,把注意力轉移,把注意力專注在這部《無量壽經》上,還有黃念老《淨土大經解》上,一心的深入,像司馬光讀書一樣,專注的讀。我們師父講,假如你真的把這部書連著註解讀上一千遍,你決定得念佛三昧。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裡頭的意思你全懂了,你信願具足,你念佛自然就能成片。你得到了成片,這是最低的念佛三昧,那就決定往生西方,雖然沒有斷見思煩惱,往生西方是凡聖同居土;如果是見思煩惱斷了,欲望斷了,往生至少是方便有餘土,甚至是實報莊嚴土。所以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對這個世間很多的事情還那么有興趣,不肯求解脫,不肯真正舍離六道?原因還是你自己對宇宙人生真相不夠清楚,對於極樂世界怎么美好、怎么樣的莊嚴,和對這個娑婆世界有什麼樣的苦,你不明了。你沒有那種對比的反差,就生不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所以還是要深入經教,把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真願意求往生,真願意舍離這個五濁惡世。

你看在這裡修行真難,進一退九,進一步退九步,你剛進步一點,結果惡緣來了,一下就把你拉到後退好多。還有一個解釋,就是這個世界裡面進步的人少,退步的人多,一個人進步,九個人會退。那你會是這一個人還是那九個人,看你自己。關鍵問題是你能不能真正深入到淨土的經教,把淨土真認識清楚了,明理才有深信,深信就有切願,切願就有力行,你念佛才會不中斷。就好像,假如我們現在要辦移民,不少人很想移民到國外,譬如說移民到澳洲、移民到加拿大,香港人比較多。移民前,先到那個國家去考察考察,覺得真好,都了解清楚了,你就決心去辦移民,花大力氣,終日勞碌奔波,要辦移民簽證。什麼原因?他真信,他相信要移民去的那個國家比他自己那個住的地方好,所以他就使勁辦移民,這個道理很簡單。

我們現在想要去西方,就必須要對西方極樂世界要了解、要明白,當然現在讓你去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可能,你現在也去不到。要相信阿彌陀佛,相信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就是這部《無量壽經》,你把這部經反覆讀,反覆去思考、去琢磨,極樂世界真搞清楚,你就願意去了。去西方極樂世界不用辦簽證,只要想去,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比你去移民還簡單、還方便,而且還殊勝。你去辦移民,你去澳洲移民,澳洲總理不會來接你。你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親自來接你,把你當作上賓接待,你想想,更殊勝!所以凡是不想去的,或是這裡捨不得的,沒有立定志向求生淨土,都是因為對道理不明白。

所以我們現在特別感恩師父上人為我們反覆講解《淨土大經解》,詳詳細細的把《無量壽經》給我們講清楚,讓我們懂得極樂世界那么美好,生起由衷的嚮往。你要反覆聽,聽的印象愈深刻愈好,你就不會忘,你就不會迷。昨天師父老人家在協會這裡給大家開講「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這是特別開出的專題。他說以後每次禮拜六、禮拜天來協會講經,他都講這個專題。二十九種,昨天只講了三種莊嚴,底下還有二十六種。這是老人家慈悲,我們真正明了極樂世界莊嚴才會心心嚮往。這是斷除生死根本的好方法,不用那么辛苦,也不用跟這個煩惱對立,自然得到解脫。如太賢雲,太賢大師是唐朝朝鮮國,當時叫新羅,新羅國的法師,他講到,生死牢獄,淫為枷鎖,深縛有情,難出離故,這是大德的教誨。生死牢獄指的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牢獄,我們還有個枷鎖,那是更加的系縛,就是淫慾把有情眾生深深的綁縛起來,所以眾生很難出離六道。誰綁的?別人沒有綁,自己綁,全是自作自受。

黃念老又引「《智度論》雲」,《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造的,「淫慾者,雖不惱眾生,系縛心故,立為大罪」。這種淫慾之罪,一般人講情執深重,雖然說沒有惱害眾生,而且眾生還覺得這事挺快樂,但是這個是加重系縛,把眾生牢牢綁住在六道裡面,我們這個心就不能出離,所以它是大罪。這一點,剛才講的寶蓮香比丘尼就不懂,她以為淫慾又不殺、又不盜,應該沒有對眾生有什麼危害。危害大了,更何況淫慾為萬惡之首,淫慾心起來了,帶出殺盜妄的惡,就會造出無窮的罪業。底下《無量壽經》的經文就講到,由淫而引殺機,感得三途受報,所以這些煩惱佛勸我們要放下。

下面引《瑜伽論》裡面的經文,「諸愛之中,欲愛為最。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制強力,弱者自伏。然此欲法有三種過:苦而似樂故;少味多災故;不淨似淨故。又云:何耽剎那之微樂,應受永劫之大苦」。這幾句話說得好,眾生在六道裡面情執非常重,有情執就出不了六道。而諸愛之中,一切情執裡頭,欲愛是最重,也是危害最大的,所以,如果能夠把這個欲愛之心降伏住,治就是對治,對治它、降伏它,余自然伏,剩餘其他的煩惱就很容易伏住。

欲愛廣泛來講包括很多,一般講五欲,財色名食睡,這是屬於貪的煩惱,貪是一切煩惱的根。每個人的根性不同,煩惱不一樣,要知道自己哪一個煩惱最重。譬如說我是貪財比較重,那要對治這個煩惱,先把這個最重的煩惱降伏住,其他就比較好辦;有的人貪色比較重,那就要先對治這個煩惱。就像人治病一樣,你哪個病最重得先治,那要命的,其他輕的病可以慢慢來治,先治最重的病。而治病最好的藥就是念佛,經上講這句佛號叫阿伽陀藥,阿伽陀的意思就是包治百病的藥,萬靈丹。

我們煩惱的心雖然很污穢、很染污,但是一句佛號注入心田,那個染污自然就清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的開示當中就說到,他用個比喻,印度有一種寶叫清珠,清水珠,跟我們現在用的化學藥品明礬可能差不多,它能夠淨化污水。清水珠放到那個污水裡頭,入水一寸,一寸的水就清潔;入水一尺,一尺的水就清潔,從這個水面一直入到水底,全部的水都清潔了。用這個作比喻,清水珠好比是這句佛號,當我們的心很亂、很污濁,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這個佛號就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一句接一句這么念下去,心自然就清淨了。所以提起佛號,亂心也變成佛心,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可貴的就是你要信得深、守得穩,這句佛號要緊緊守住,不間斷、不夾雜,也不懷疑,堅信這是最有效的方法,阿彌陀佛加持我們,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些煩惱業障自然就消掉。強的煩惱被制伏了,弱者,就是煩惱弱一些的自然就被伏住,這是用念佛方法對治。所以當我們起這些種種污染的念頭,不要管那些念頭,把這句佛號管住,心不離佛號,那個妄念自然就沒有。

然此欲法有三種過,這種欲望有三種大的過失。這三種過失,第一苦而似樂故,淫慾是苦,它讓人焦躁不安。底下經文講的,『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這苦。一個人淫慾心起來了,他自己煩躁,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能自控,這是苦,心裡沒有清涼,不得自在。但是又好像很樂,所以世間人追求這種所謂的樂受,不知道這是刀頭舐蜜,就是在鋒利的刀尖上的蜜,你拿舌頭去舔它,沒嘗到甜味,只有痛,苦痛。少味多災,味道很稀少,根本沒什麼樂趣,但是後面代價就太大了,災難很多,前面講的「殺身亡家」。

在今年五月三十一號,「京華時報」報導了一個新聞,說有一個男子在北京朝陽區東郊市場,東門外通惠河河段,當街非禮一位女子。當時這位女子在拚命喊救命,結果有一位路人,姓張的先生,立刻在大吼,這個男子就趕緊嚇得離開了。結果就看到他縱身跳入那個通惠河,可能想逃跑,跳到河裡之後不見蹤影了。結果岸邊的路人立刻幫助報警,警方趕到現場,還是找不到這個跳河男子的蹤影。結果過了一天,第二天上午,在河段里浮出一具男屍,警方把這個屍首打撈起來,鑑定確實就是前一天目擊者看到的非禮女子的那個男人。當時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河裡的男屍仰面朝天,面部都呈青黑色,頸部以下的身子在水裡,這是現報。你看這是「煩滿胸中,邪態外逸」,這個人就是愚痴到這樣的地步,貪所謂的這種滋味,後頭的災難立刻現行,他跳到河裡被淹死了,這是現報、花報,來生果報決定是在地獄。

這三種過,還有第三種不淨似淨故。這是非常污染、污濁的事情,一點都不清淨,而世間愚痴顛倒的眾生,以這個欲事為樂,對這個污穢的身體就覺得很乾淨,這些都是顛倒。所以《瑜伽論》裡面有講到,「何耽剎那之微樂,應受永劫之大苦」,為了這剎那之際一點點的所謂的樂,換來後頭永劫的大苦惱,那就是生死輪迴,甚至是三惡道報。

下面念老又引「《訶欲經》雲」,訶欲,訶是訶斥,把這欲望訶退。《訶欲經》說到,「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經文上講女色,這專對男子而言,對女子當然也可以叫男色,男女都是一樣的,愛欲雙方都有。這個愛欲就是世間的枷鎖,凡夫貪戀執著它就不能自拔了。

我記得有一位同修跟我講過,說現在的年輕人,十三、四歲,十五、六歲,剛剛進入青春期,男孩子,結果天天看網路上黃色的內容不能自拔,然後就手淫,天天沒有辦法自制,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學佛的人家孩子都是一樣,都免不了。有一個同修的孩子,就是因為天天看網路這些黃色的內容,身體非常虧損,走路都直不起腰,說有一次到佛堂里都爬著走進來的,好像只有十三歲的孩子。我們看到了非常痛心,這身體幾乎是廢了。所以這是世間的枷鎖,真正覺悟要永離。女色也是世間重患,這色慾,患是患難,大災難,凡夫困在裡頭,至死不免。還有世間之衰禍,色慾使世間帶來很多禍害,凡夫沾染這裡頭,遭遇到這樣的災難,無厄不至,厄就是厄難,種種災難因之而起。

在《安士全書.慾海回狂》裡面就講到,他引用《感應篇廣疏》裡面南昌兄弟的例子。說南昌有兩兄弟,這是雙胞胎,音容、相貌長得是一模一樣,父母都難以辨別,只能是讓他們倆穿不同顏色的衣服來辨別這兄弟。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八字都一樣,八字一樣那命運應該是一樣。結果真的這兩個人同時長大、同時讀書、同時婚娶,榮枯得失,無一不同,命是兩個一模一樣。結果有一天兄弟倆去應試,走在路上,就在一個旅館住下,這個旅館有一個女孩比較輕佻,就挑逗這個兄長,雙胞胎那個兄長。這兄長就拒絕了她,而且告誡自己弟弟,千萬不要跟這個女孩子來往。弟弟當時就起了一念邪心,邪念起來了,於是就假裝應承他的兄長。

結果女孩子來挑逗,因為這兩兄弟長得一模一樣,這女孩子不知道,弟弟就假裝稱他自己兄長的名字,晚上跟這個女孩子就發生關係了,而且好言好語跟這個女孩子講,說我現在上京趕考,等我考中了,我一定回來迎娶你。結果兩兄弟趕考,考試,這個女孩子當時信以為真,把自己的家財都拿來供養這個弟弟,做為他趕路的資糧。然後這兩兄弟考試完發榜了,結果那個兄長考中了,弟弟落榜,兩個命運就開始不一樣。那個女孩子以為跟她私通的是那個哥哥,因為他假裝他哥哥的名字,一看到發榜的是他哥哥的名字,很高興,以為這哥哥馬上來迎娶她,就在家裡等啊等啊,結果一直都沒有來提親,這女孩子後來就憂鬱怨恨而死。結果後來這個兄長做了大官,而且得到高壽,子孫都很榮盛。那個弟弟沒有子嗣,而且很早就死了,夭折了。

你看這兩個兄弟的例子就看得很明顯,命相吉凶都由前生善惡之心所造的。你宿世曾經做過善事,你為人厚道善良,你這一世來投胎已經帶著貴相,出胎的時候必定是逢上良辰吉日,就是你八字就會好。如果我們過去生中造了很多惡業,入胎就已經注定了你的那個境遇將來就不好,出胎的時候自然趕上的那個時辰也是不好,所以你拿八字給人算,人家就說你的命運不好。這都是前生善惡之業感召,《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然而聖賢教我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們如果生的八字不好,但是我們力行善事,像了凡先生、像俞淨意公,他們斷惡修善,他們的命運就能改造,原來不好就能變好。但是,如果我們原來的八字很好,命很好,不肯行善,而且還造惡,好命也變得不好了。這兩兄弟就非常的明顯,本來八字一樣,命運應該一樣,結果在暗室之中,兄長能夠保持他的德行,而弟弟卻是做了虧心事,立刻兩人前途就完全不同,所以禍福之根本在於我們的心。命相雖然有定,但是我們的心是無定的,起一善心善念,命就變好,過去不好,以後會變好;起一惡念,那個命就開始往下坡路走了。這裡《訶欲經》上講,世間重患,凡夫困之,世間衰禍,凡夫遭之,都是講這個淫慾。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安士全書》上的。說明朝有個讀書人到南京應試,他所住的地方對面對門是一個指揮使,一個做官的。這個官有一個女兒也比較輕佻,常常來偷看這個書生。這個書生讀聖賢書,懂得有天地鬼神監察,所以有一天晚上,這個女孩讓婢女帶著口信來,約這個書生晚上一起相會,書生就推辭不去。結果跟他同室的一個室友看到這樣的一個機會,他就很輕佻,就偽作書生名義答應這個請求,晚上就跟婢女一起到了那個指揮使的小姐的房間,跟這個女孩私通。結果晚上因為忘關門了,第二天一早,她父親從外面歸來,來看他的女兒。看到門打開著,進去一看,發現這一對男女,這父親非常的氣憤,立刻拔出腰間的劍,就把這一對男女都斬了。後來那個讀書人,就是沒有去約會的那個讀書人,很有貞操的,發榜之後他居然名列榜首。所以安士先生有一個評論,評論得很好,說,「一登舉子錄,一登鬼子錄,榮辱苦樂,皆天淵矣」。這兩個人同室的室友,一個登上舉子錄,做了舉人,名列榜首;一個登了鬼子錄,去見閻王爺去了,榮辱苦樂天淵之別。這一念雖然產生於非常微細的一瞬間,但是那個果報確實一個天一個地,豈能不生敬畏?

下面講到,經文上講,「煩滿胸中,邪態外逸」,就是剛才這幾個例子,我們看出來了。「費損家財,事為非法」,費是耗費,損是減少,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寧願傾家蕩產都不肯回頭。事為非法,意思就是所為之事不合法度,甚至乾犯法律,所謂敗德犯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所當求的是道德仁義,是提升自己的靈性,而這些事情完全不放在心上,一天到晚想的都是邪思邪念,念頭裡跟倫常道德都是相違背。這裡講所當求,是不求自立、不務正業、不求出離(不出離生死),不知求福、求慧、求生淨土,所求的他沒有去求。世間人要求自立,要做正業;出世那要求出離六道,求福、求慧、求往生,這些全沒有上心。所以他不信有輪迴,不信有因果,做的事情就變得是無法無天,肆無忌憚。果報卻不因為他不相信而消失,天理昭彰,人不乾好事,那必然會有災害、會有禍患。

現在我們看到地球災難很多,這些災變在過去很少見到這么頻繁、這么嚴重,現在導致人心惶惶,都有人在擔心二0一二年是不是世界末日?這也有馬雅古預言講到這個問題,我們分析原因在哪裡?原因,中國儒家一部古書《尚書》,有兩句話就講得很清楚,「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人要是行善積德,天降下吉祥,自然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要都造作不善,那就有災殃了。前年八月,師父老人家派我跟一些同修一起到澳洲悉尼開會,聽取了幾位科學家的報告,其中有一位原來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量子科學家,這人叫布萊登博士,他就講到這個二0一二的災難問題。他說,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化解災難,讓地球能夠有更好的走向,必須我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如果能夠這么做,那二0一二是一個好的轉機;如果不能這么做,那估計災難很難倖免了。佛法里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災難是眾生的共業。而斷惡修善最好的方式,要接受聖賢教誨,接受佛法。人明白了因果報應的道理,自然就能夠改邪歸正了。

所以我們就要大力的去推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佛陀教育,尤其是這些教育裡面的倫理、道德、因果,這些教育能夠讓社會安定,讓人心向善,這災難才能夠化解。佛氏門中講有求必應,我們求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我們現在求化解災難能夠得到,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怎么叫如理如法?那就是要通過聖賢教育。聖賢教育,在西方以宗教教育的形式出現,這一切古老的宗教能傳得下來的都是精華,這些教育裡頭都有倫理、道德、因果,都禁止我們造作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幾乎所有宗教都是禁止的,我們統統來提倡。

上個月我跟師父老人家到泰國曼谷參加多元宗教高峰論壇,師父老人家就提倡,所有宗教攜手合作,共同來推動宗教教育,拯救現在社會的危機。這個危機不是什麼經濟危機,也不是什麼自然氣候危機,那些危機是表面的,根本的危機是人心壞了,要拯救人心才是化解危機之道。那要靠什麼?就靠宗教教育。我們現在先率先跟著師父老人家做示範,佛教也要回歸教育,所有宗教都要回歸教育,要用講經教學。我們天天來一起學習,一起深入經教,不僅自己斷除煩惱、消除業障、遠離災禍,也能幫助整個社會所有眾生消災免難。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有講得不妥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