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雪漠:真空和頑空


時間:2017/5/15 作者:smf

《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

作者:雪漠

他們世間人以為空就是一種虛無主義,是對現實世界的全然放棄與背離,是一種極端的消極態度,代表了妥協與奴性,因此大加批判。其實,他們不明白,自己所批判的空並非「空性」的空,而是「頑空」的空,這種空,是佛教自己也批判的。空性雖然體性空寂,無相亦無形,但是它俱足明明朗朗的覺性,能夠隨緣生起妙用,令人不生執著與煩惱,卻仍然能夠專注於當下,盡力將每件事情都處理妥當。

我們之所以要一再強調真心與頑空無記之間的區別,正是因為這裡非常容易發生誤解。即便在修行人當中,也有不少人將頑空當成了開悟,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修行有了成就。殊不知,如果墮入頑空而不自知,那就算你止息妄念的功夫修得再好,也不能改善自己的心靈。為什麼呢?因為你僅僅是在壓抑著自己的妄念,並不明白真心的味道。這時的你,就像一潭死水一樣,對什麼都沒有反應,不思善,也不思惡,連分辨是非、品味當下的能力都失去了,反而變成了草木般的存在。

可見,如果不明白真心,不僅修煉很難入道,還會不知不覺地走錯路,這是非常危險的。

雖然真心與頑空非常相似,但其實你只要牢牢記住「能生起妙用的才是真心」,就可以輕易地分辨自己到底是認知了真心,還是墮入了頑空。

不過,到底什麼才是妙用?其實,妙用是真心與六根六識六境和合的產物,是外部世界與真心的相互作用。真心生起妙用時,就有種種化現,這些化現,便構成了你對世界的認知,它便是妙相。真心生起妙用,化現出的便是佛國;妄心生起妙用,化現出的便是輪迴。

你不要墮入頑空,那種冷水泡石頭似的頑空是沒有意義的。

為什麼我反覆強調冷水泡石頭似的頑空和無記沒有用,因為它們跟無夢的昏睡是一樣的,本元心在這種狀態下根本無法生起妙用,不能生起妙用就談不上保任明空。有的朋友說她很喜歡發獃,發獃的時候什麼念頭都沒有,沒有煩惱,但也沒有喜悅,這就是一種頑空和無記。這種狀態下的人無法清醒地做任何事情,她就像木偶一樣,被慣性所推動著,對什麼都毫無反應。

講到這裡,我們說一個禪宗公案:

先前,有一位老奶奶在自家的後院裡修了間茅屋,供養一位和尚。她每日派人送飯,供養了他二十年。有一天,這個老奶奶對送飯的年輕姑娘說,你去看看他修得怎麼樣,然後告訴她試探的方法:從後面把他抱住,然後問他什麼感覺。送飯時,姑娘就像老奶奶說的那樣從後面抱住和尚,問他有什麼感覺?和尚說,枯木依寒崖,三冬無暖氣。意思是說,一根枯木頭靠在寒冷的山崖上,像處在三九天那樣,沒有一絲暖和氣。換句話來說,就是毫無感覺。姑娘回去後,將那情形告訴老奶奶。老奶奶說,沒想到,我二十年供養了一個俗漢。打出去!打出去!然後,就把和尚趕走了,把那茅屋也燒了。

《虛堂和尚語錄》有以「婆子燒庵」為題的詩,曰:「鐵壁迸開雲片片,黑山輥出月團團。就中明暗相凌處,天外出頭誰解看。」

老奶奶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她是個行家,那一試之下,她發現那和尚的真心並沒有生起妙用,就知道他一直在坐枯禪。心沒有生起大用,他只是像冷水泡石頭一樣乾坐了二十年。其實,別說他乾坐二十年,就是他坐上十大劫,枯禪也不會鮮活起來,就像一粒種子,要是沒有正常的溫度和濕度,它放上億年,也長不出果實的。

後來,那位枯禪和尚遇到了明師,得到點撥,真正開悟了,就又回到老奶奶家,要求閉關和供養。老奶奶說好,就再修茅屋供養他。一年後,她又讓那個年輕姑娘去給和尚送飯,又叫她從身後把和尚抱住,問他有啥感覺。這次,和尚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姑娘回來,把和尚的話告訴老奶奶。老奶奶說,這回就對了。

為什麼呢?因為和尚的真心生起了妙用。在那個瞬間,「當下」的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雖然說不清,但它又確實是存在的,所以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和尚的明空之心已生起覺性,才能夠覺察到這種覺受,所以老奶奶從他的回答中便知道他已經開悟了。雖說不出來,但這種覺受還是體會到了。這就對了。覺性生起的時候,才會避免頑空。

大圓滿有一種修法叫做天空瑜伽,行者修行時,眼睛看著虛空,身心放鬆,然後心性和虛空融為一體。但這時的空寂中還少了點靈明,於是上師說,聽!很遠很遠的地方有隻狗在叫。聽到了沒有?注意,一聆聽狗叫的時候,你的精神力便專注了起來,那空靈中便生起了覺性,這時便可能契入真心。

一般人認為的那種無念,就是頑空。陷入頑空,是證不了道的。就比如剛才那個故事中,聽遠處的狗叫不是目的,目的是產生聽狗叫時的那份警覺。如果沒有這覺性,就很容易會流於頑空。我這裡說的覺性,就是「明空」的「明」。

有些人腦子裡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想,就陷入了一種無記和頑空。導致這種後果的原因,在於他缺少一份覺性或「明」,也就是說他始終忘了自己在做什麼,始終陷入糊塗狀態。這種狀態就等於動物的冬眠或者豬的愚痴。因為它們在睡覺的時候,也沒有思維和雜念,難道它們成就了嗎?

比如,有人覺得自己進入了大手印定境,但其實他只是在發獃。他也許的確沒有任何念頭,但是對於周遭的一切他都不知不顧,像石頭一樣。石頭算得上專注嗎?非也。

正確的「空」,是明明白白的空——明空,這時候心靈要像無雲晴空般寬廣,又如山中溪澗一樣清澈。雖然無念,但是清醒。萬物都在你的心性裡面顯現,但一切又無法束縛和誘惑你。你始終知道自己當下正在做的是什麼事,而不會因為被其他景象誘惑偏離自己的軌道。這種空,是一種靈動的空;無記和頑空的空,則是一種枯木死水般的空。

明空之心的這個「明」,是指覺悟、覺醒的意思。我們所說的證悟空性,空中必須要包括一種明明朗朗的覺性智慧。所謂「明不滅而生」。如果沒有這個「明」,只有單純的「空」,就容易流於頑空。單純有「明」而沒有「空」,就容易變成妄念。所以,真正的明空,是空中有明,明中有空,覺性不離空性。守住本元心,還要有種明明朗朗的覺醒,空而明,明而空,明空不二。

真心不是無情的鏡子

非是無情物,本性自圓通。

空寂靈知者,清淨之心體。

這個本元心,它不是無情之物,不是什麼感覺都沒有,而只是因為了知一切都像夢幻泡影一樣虛幻多變,沒有一樣事物是獨立存在的,因此能夠享受當下,但不會陷入其中。它明明朗朗,一切變化都瞭然於心。它恍如明鏡,但又比鏡子多一份靈性,如如不動,卻又能朗照萬物。

所以說,不能糊糊塗塗,不能昏昏沉沉,不能丟了那「靈、智、明」。如果丟掉「靈、智、明」,就會陷於無記和頑空,那便不叫本元心了。

大悲周遍者,隨緣行大用。

香港有一座蠟像館,裡面陳列著許多名人、政要的蠟像,統統十分神似,但不管它們多麼惟妙惟肖,都不會有人把它們當成人物本身。為什麼呢?因為蠟制的麥可·傑克遜跳不出太空步,蠟制的貝克漢姆遇到迎面飛來的足球也只能應聲倒地。

為什麼我要舉這麼一個例子呢?因為就像蠟像館裡的蠟像一樣,無記、頑空雖然看起來很像真心,但它們畢竟不是真心。

有的人僅僅做到內心空空蕩蕩,沒有任何念頭,連「無念」的念頭也沒有,就以為自己已經明白了真心。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空無一物也可能是頑空、無記,它們並不是智慧,反而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編者:頑空是僅僅強調無念,但真空於此於方向上的不同,真空不把眼睛盯在無念上,而只是一心關注「正念」。

明空和頑空的區別,從起用上很好區別:明空一定生出慈悲心、菩提心、愛心,頑空一定是冷漠心、無所謂心。也即,明空是會生出積極的、對眾生關愛的力量,而頑空則發出的是消極的枯寂的氣息,對眾生漠不關心,對周遭的事情毫無反映。佛陀說這就是枯木死灰。】

真心與無記、頑空之間的區別。

真心並不像石頭般毫無反應,相反,它不會受到任何現象與情緒的蒙蔽,因此是異常敏銳的。

頑空僅僅做到了「止」,但沒有「觀」,它偏於定而沒有慧,丟失了覺性,所以生不起妙用。它僅僅做到了無念而已。即使能一定萬年,就算定成了石頭,也跟解脫沒有關係。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