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味道:法海一滴


時間:2011/1/28 作者:素口素心

法海一滴作者:味道

末法時期,多有邪師借行菩薩道之名而染著五欲六塵,引許許多多的學法眾生現世行於非法,身後入無間獄。這是佛在楞嚴經中的預言,從表象上看,有不少有名的師父也要你行善積德,習諸經論。可是他在暗中會觀察你,當發現你對他崇拜的五體投地時,他的貪慾就會借著以授受秘法的方式來加注到對其崇拜者的身上。所以學佛的弟子想要具備正見和擇法之眼,必須要多研究《楞嚴經》中的五十中陰魔的現象,方能不誤入歧途。

菩薩道是大乘佛法的根本,但並非因為行者有普度眾生的單純而良好的願望就可謂行菩薩道,因為布施度是講究層次的。假如菩薩道行人的目標不過是給予眾生現生的安樂利益或將來升天的果報,這只能算是人天乘的世間善法,連小乘道都不如,又怎能以大乘菩薩道自居!

菩薩的音譯「菩提薩埵」,「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埵」漢譯是眾生或有情,全譯是「覺有情」,它包括自覺和覺他兩層意思,即菩薩是已經覺悟了並且又以覺悟他人為己任的。明白了這層含義,就不會把做一般公益慈善的行為誤認為就是在行菩薩道。雖然菩薩道中包括了公益慈善的行為,但公益慈善最多只是菩薩道的冰山一角。

世間一般的善行義舉都是在愛心的推動下產生的,而愛心並非慈悲,只能算慈悲的世俗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如世人所謂的愛心,雖然是善法,但終究是不圓滿的,此善法是建立在自愛愛他的基礎上的,愛的本身就是眾生顛倒虛妄的無明根本,只能增加眾生的我執我相,而不能導向般若智慧。所以哪怕是勤於做各類的善事,如果不是回向菩提心,最終只能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圓覺經》云:「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慾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這斷是說:不斷貪慾,不除愛渴,即使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做布施行善。都只是在延續你的業力。如果不勤於觀察五蘊是空,勤修六欲無染,不住相行於布施,你就不可能成就聖賢之位,因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菩薩是覺悟了的人,世間的五欲在眾生看來是樂,在菩薩看來是苦,菩薩只會引導眾生從少欲知足走向無欲的境界。

菩薩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受來眾生。正是通過假借諸貪慾的方法,菩薩才能慈航倒駕來普度群生。這裡的"假諸貪慾而入生死"不過是菩薩的慈悲方便而已。其目的是使末世的一切眾生,能捨棄種種貪愛和憎恨之心,也就是滅除了生老病死輪迴的苦因,同時勤奮的去追求如來的智慧,得到本心清淨後,就可以得到解脫的智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