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真修行就必須打通中脈


時間:2017/8/6 作者:恬碧爽

一、通中脈是開悟第一步中脈不通是被貪嗔痴堵住了,中脈通不一定開悟,中脈不通,一定不開悟。

注意點:

1、不能持戒,就不要妄想打通中脈。持戒是幫助打通中脈的。最好加吃素。不吃素就要再耗費加倍的精力。

2、不要想著「等到老了,閒下來了,再修行」,由於身體素質的原因,女人過43歲,男人過52歲,基本就很難打通任督二脈,更難說通中脈了。

修行的年紀,非常重要,千萬不要等老了閒了再修行,遲了!到那時候,只有一心念佛,仗佛力往生。

中脈是由百會穴直透會陰穴的中央通道,也是人體命脈(命根)。

道家稱「玉柱」,醫家稱「沖脈」,佛家稱「中脈」。

佛像頭上的光明,是能量往上升,從頭頂出。中脈不通,就往下降,降到生殖器就是淫慾心,升上去就是仙佛道,所以叫順則凡,逆則仙。(凡夫是神->氣->精,聖賢是精->氣->神)

中脈開通意味著:

1、力大無窮。

2、具備五眼六神通。

3、修者應具備九彩虹影光明體。

4、修者所有之言語,一切均為咒語般有奇效。

5、得十方諸佛之智慧灌頂。

6、對一切經論通達而無障礙。

7、通達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宿業智。

8、修者應大悲普周遍塵中脈開通之後剎,無時間空間之限制。

9、具無漏神通。

二、如何真正打通中脈呢?A、要打通中脈必須打坐

要證道,必須先打通中脈,要打通中脈,必須打坐。

那麼如何打坐呢?

打坐形態一般是盤坐,盤坐分散盤、單盤、雙盤。由於每一種形態都是一種特定的宇宙符號,能產生不同的場能和作用,因此,不同的盤坐姿勢也能產生不同的場能和作用。散盤可產生二級能量,單盤可產生三級能量,雙盤可產生四級能量。因此,能做到雙盤的儘量雙盤。

雙跏趺坐,俗稱雙盤──先將左腳掌置於右大腿上,後再將右腳掌置於左大腿上,這種雙盤的坐姿,又稱「吉祥坐」。假如先將右腳掌置於左大腿上,後再將左腳掌置於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則名為「降魔坐」,或稱「金剛坐」。功能不同,所以名稱有異。

雙盤蓮花坐圖解教學

對盤腿既羨慕又怨嘆的朋友很多,為了幫助有心練雙盤蓮花坐的朋友,這次特地請來員林的Doris老師當模特兒,教大家如何在家練雙盤。請注意這篇是教如何雙盤,不是教靜坐姿勢,靜坐姿勢還有更多要注意的事項,下次找機會再說明。要知道練盤腿是鐵杵磨成繡花針的功夫,千萬急不得,但也要天天磨,才有成功的機會。看了還有問題的話請在下面回應吧。

練盤腿的訣竅在於鬆,下半身關節緊的人絕對體會不到鬆,這樣的人請您做您能做的,凹多少算多少,然後就是撐,撐在你的限度範圍內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心裡儘量想著鬆開身體,千萬不要硬拉硬扯,以免神功練成也一併自宮了。

一開始先從活動筋骨開始:

坐在墊子上把腰挺直,腳伸直,開始活動雙腳。

再來先盤一隻腳起來,上下左右動一動髖關節:

目標是活動髖關節,不是膝蓋或腳踝。伸直的腳要擺定不要散亂。

然後身體向前壓腳:

壓不下去的可以兩手輕抓等個一兩分鐘,保持放鬆:

兩腳分別都做過之後,還可以加上下面這些動作以柔軟下半身:

記得做這些時要保持輕鬆,不要硬拉硬壓。

再來如下圖盤一隻腳,另一支橫放在前,做進階一點的柔軟活動:

身體向前"放下"試著貼地,做不來的以放鬆身體為主,

不要向前硬壓,但要放個一兩分鐘以上。

再來就試著先單盤,在還不能雙盤前,先練單盤幾個月很正常,

每次儘量單盤半小時以上,半小時後再換腳,可以邊看書邊練習:

就算一腳翹的高高的也很正常,就是要練。

請注意不要如下圖為了把腳放平變成壓腳踝,這樣會把腳踝關節拉鬆了:

盤起來腳踝腳掌要能活動才可以。

兩隻腳都要練,腿一邊緊一邊鬆也是很正常的,不可偏廢。

雙盤是放鬆來的,不是硬碟,雖然如此,剛開始練時任何人都是咬牙慢慢凹,但只要心情放輕鬆不要急,總有一天你就會體驗到忽然鬆開的成就感,而不是把關節拉壞的挫折感。

最後再提醒,雙盤蓮花坐是體位法之一也是靜坐姿勢之一,不等同靜坐,兩者有關連而不相等。以我受教的流派而言,蓮花坐是非常重要的,對身心雙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但要如何坐的久、該怎麽坐?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這篇就是教大家練腿而已,雖然如此,能一練一兩小時而安心自在,靜坐功夫也就有了。

B、在打坐的基礎上,必須學會三密相應修煉法

摘自妙善老師的《成佛之道》

三密相應是密宗修煉方法,即身密、口密、意密。密宗修煉方法得能量較快,功效也非常明顯,無論是何等根器,都能在短時期內明顯見效。

雖說能量不分好壞,但心卻各異,如果心性躁而不穩,急功近利,道德基礎不堅實,一旦貪功求利,心起瞋恚,如同引爆炸藥,傷人害已,後果嚴重。因此,要想修密,需先修顯,要在顯宗修行中取得一定的磨性和道德基礎。最起碼也要達到做人的標準,如果分別心及瞋恚心太大,不可直接修密。要修出一定的心胸和忍辱,在此基礎上進入密法,可快速提高修行進程。

1、身密

身密包括打坐形態姿勢和結手印。打坐形態一般是盤坐,盤坐分散盤、單盤、雙盤。由於每一種形態都是一種特定的宇宙符號,能產生不同的場能和作用,因此,不同的盤坐姿勢也能產生不同的場能和作用。散盤可產生二級能量,單盤可產生三級能量,雙盤可產生四級能量。因此,能做到雙盤的儘量雙盤。盤坐時臀下可墊一1寸多高的墊子,軟硬適當,打坐時要坐在墊子的前三分之一處,不要壓住會陰穴。不要坐在過厚過軟的墊子上,以免壓迫會陰穴。身體正直,眉心舒展,面帶微笑,全身放鬆,下顎微收,含胸拔背。

手印也是各種不同的宇宙符號,可產生不同的作用,打坐時不同的修煉階段可採用不同的手印,不懂的可以請教自己的指導老師。

2、口密

口密主要是念咒語。咒語也是特定的宇宙音符,是宇宙「唵、啊、吽」三元音的變化,可產生不同的特定的作用,如金剛薩跺佛的咒語是:「唵、班、則(兒)、薩、垛、吽」,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是:「唵(嗡)、嘛、呢、唄、美、吽」。念咒時可出聲念,也可用「金剛持」念法——嘴唇動不出聲。在不同的階段念什麼咒,可根據自己的指導老師或上師的教導進行。(註:還可誦愣嚴咒、甚至道德經全文、大悲咒、波若波羅密多心經等!)

3、意密

意密是指意念和觀想。在打坐念咒的同時,意念觀守在某個部位。一般情況下應從海底輪(尾骨尖平行)守起,依次是生殖輪(與下丹田平行)、臍輪(與肚臍平行)、心輪(與中丹田平行)、喉輪(與咽喉平行)、眉間輪(與眉毛平行)、頂輪(與前髮際平行),由下至上逐一守開。念咒的同時,意守在各輪的中脈部位,以咒音震開中脈和各輪。打通中脈後才能進入正式修煉。

在打坐念咒時,也可觀想自己的尊師或某尊佛,你與誰比較相應,就觀想誰,並同時念誰的咒。比如,你與觀音菩薩比較相應,就念「唵、嘛、呢、唄、美、吽」,同時觀想觀音像。觀想觀音像從頭頂進入身體,逐漸放大,和自身融為一體。

在打坐念咒時,也可觀想明點,先在下丹處觀想出一輪明月,當明月越來越清晰時,然後用意念把它移至上丹田,再觀想太陽。並加上「亮」的意念,使其越來越亮。這種觀明點的意密修法,實際上也是在修性光,密宗稱其謂「摩尼珠」。

C、在雙盤打坐及三密相應的基礎上,再以咒音震通中脈

我之前一直都是念佛就念佛,坐禪就坐禪,完全不懂什麼叫禪淨雙修。一直到去年底,大約是昌臻老法師往生前十天左右,我突然夢見地震,地震後一個老法師身放紫光,在光明中往生了。

我看見,心想:「那我也給那老法師念念佛吧!」就在我夢中給老法師念佛的一剎那間,突然醒了。有一人突然在耳邊教我如何禪淨雙修念佛法,他使我明白一個很重要的禪機:

念佛是妄想,但不念佛又不乘阿彌陀佛的願力。出聲念佛散元氣,不出聲念佛聲波無法震通中脈(這個很重要)。

那個位大德我當時只能感知他在我身邊,但我又看不到他。想必是昌臻法師的意生身,因為活人給活人託夢,沒有出意生身根本就辦不到。也有可能是其他的護法菩薩提醒我應去親近昌臻老法師,順便指點我。

在說此種禪淨雙修的念佛方法前,必須先明白這個禪淨雙修的禪與淨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禪,是意指用此念佛方法是可以證入禪定、五蘊解脫的禪定境界的,不是指口頭禪的禪。口頭禪打口水戰,沒完沒了,於實修無益。

淨是指用此念佛方法,不單可以證到禪定境界,將來還可以乘阿彌陀佛願力,往生極樂淨土,一舉二得,禪淨雙修。

在坐禪念佛前,先了解五個坐禪的關鍵要領:

一:形正則氣順。

單盤雙盤皆可。盤腿要穩,用力下壓,腰要用力向上拔,使腰骨節節筆直。中脈通不通,身體健康不健康,與腰骨直不直有很大關係的。坐禪的秘訣之一便是下壓上拔,這四個字,你花千金去供養,去拜訪高人,你不一定能知道這個千金難買的秘訣。

二:收肚挺胸。

坐禪就不能成就的秘訣之二就是,如果你想得定與得胎息,生起暖相,肚子必須收起來,帖到背後,挺起胸膛。

三:吃飯不可吃太飽,

如果你打算晚上坐禪,我建議你下午不要吃飯或者吃個半飽。因為吃飽飯後,肚子帖不到背後了。我從未試過吃飯太飽入定的。說實話,我幾次偶然入定都是餓得發頭暈時入定的。虛雲老和尚幾次入大定都是餓肚子時入定的,不信的話,可以去查。

四:如果不出念佛,單純的坐禪,舌頭應收起,向上頂,因為舌為心苗。

不上頂收起,不止心散亂,還出會造成任脈不流通。

五:坐禪念佛時不要強行閉上眼,要心漸靜漸閉眼。

眼先定住不動,眼為心之窗,眼動則心動。眼定住後,讓它慢慢自然閉上。入靜前先定眼,是入靜的要領中很重要的要領。

念佛的禪淨雙修法:

盤腿上座(單盤雙盤皆可),帖肚挺胸拔背,雙手恭敬合十而念佛號。

要領一:

雙手合十的指尖在下巴以上,鼻子以下。兩腋鬆開,手合十時手臂要與肩近乎平行。出聲念佛時,以香來計時,不用算珠計佛號數量。計時以一柱香半柱香來計。為什麼不用算珠計佛號數量?因為我們不是做買賣,念得愈多愈快好,這是貪心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如果手拿算珠就沒有辦法合十了。

這個合十有什麼用?你誠心恭敬念佛的同時,這個合十的動作還有開心輪化三毒滅我執的作用,這個動作便是念佛的秘訣之一。

記住,雙手合十時,手不要垂下,要抬起來,近於與肩平行。手不抬起來,心輪難開,心輪不開,我執沒法去,我執不去,三毒難滅,三毒不滅,證果無望,輪迴難出。同時不雙手合十舉起,這樣念佛本身就不夠誠心,不夠恭敬。

要領二:念佛聲拉長,唇動齒不動。

念佛本身就是妄念,念佛本身就是耗元氣。但不念佛不乘佛的願力,不出聲念佛中脈又難震通,這個度在哪裡?這個要領有三:

一:聲音要梵唱念,聲要拉長,這個字與字之間拉長的地方其實就是三際托空,其實就是修禪。

二:聲音不要太大,僅能聽見就好,聲音太大耗元氣。

三:聲音要拉長下沉,唇與舌微動,牙齒上下對齊,不要鬆開,不要動。這樣念佛聲波會震動中脈,元氣聲聲歸元,不論念多久也不會耗元氣,不會口乾。

為什麼要牙齒上下對齊?因為如果牙齒不上下對齊,而象平時一樣,上外內下,這樣會造成口腔空間不夠,舌頭動不了。如果牙齒鬆開,則元氣外洩,久念口必乾,而且元氣沒法歸元,聲波無法下震中脈。

如果你念佛時,感覺聲波一聲聲向丹田震動,說明你的聲音掌握對了。如果沒有感覺到聲波陣陣向丹田震動,說明你還沒有掌握好發音的度,必須調整。這個發音的度掌握好後,念佛愈念口水愈多,背後或海底或丹田或湧泉發暖,說明掌握對了,應當精進,保持這個狀態念下去,不要輕易下座,因為暖相難生。剛有點火星就下座,實在是浪費時間。

當口水多後,分三小口咽下。口水多的同時,一般都會發起初步的暖相,看見有相性光。這有相性光就是子光明,道之用。見到有相子光明便是修證的開始。這有相光明若成明月狀,便是密宗所云的明點,這個東西不要小看他,在中陰境界是很有用的。

見有相子光明便是進入色蘊區宅。能進入色蘊區宅就是真正修證的開始。如此用功精進念佛下去,會色受想行識,五個堅固妄念層層破下去,會得菩薩意生身,三明六通,現證果位,了生脫死,成佛得道。

人體中脈為藍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間,由頂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門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帶;密宗又稱之為生法宮,如果是女性的話,海底就是子宮。

因為它是眾生脫離苦海的捷徑,成佛涅磐的唯一路徑。修持密法的第一大成就即是開通中脈。中脈開通後,行者不光是神通具足,而且生死涅磐已無差別,故而《協巴多傑根本續》中有偈云:「氣不入中脈者,妄想證菩提,如若手捻沙,欲得酥油者。」那麼怎樣才能算是真正打通中脈呢?現在將中脈開通之後的一些現象介紹出來,讓大家自己去了解是否開通了中脈。

一、力大無窮。

二、具備五眼六神通。

三、修者應具備九彩虹影光明體。

四、修者所有之言語,一切均為咒語般有奇效。

五、得十方諸佛之智慧灌頂。

六、對一切經論通達而無障礙。

七、通達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宿業智。

八、中脈開通之後,修者應大悲普周遍塵中脈開通之後剎,無時空間之限制。

九、具無漏神通。

D、持咒心得與用氣要訣

註:持咒的基礎在於一字咒,高手過招,一招制敵,再複雜的招式,最終有用的就是一招。越直接,越簡單的就是越好的。不斷的練習這最簡單的一招,力度就出來了,功力就出來了。一字心咒,一字水輪咒,一字火輪咒,一字吽咒,三總持。都是最基本的咒,也是萬咒之本。所以持短咒,在於練習功夫,功力。(為持長咒打基礎)

咒音三力:

1. 振動力。咒音靠的就是振動,振開氣脈。從頭到腳貫穿。

2. 穿透力。聲音不在高,而有穿透力,穿透耳膜,穿透身體,進入內心。同時也穿透牆壁房間。

3. 攝受力。咒音直接進入人心,攝人心魄,斷思絕慮。當下平靜。

用氣要訣

2009年,一段時間,幾個月來給人催眠念咒加持,不知不覺,損耗真氣,導致氣息衰竭,之後慢慢體悟持咒念佛之用氣之法。通過一字水輪咒來領悟一字心咒,通過一字心咒來開啟中脈中氣,慢慢的完善用氣方法,於是有以下幾點體驗:

1. 中脈中氣--中氣。

持咒念佛誦經,其實都可以是當作是持咒。關鍵在於開啟中脈中氣,這樣一字一句皆震盪中脈,震盪全身,既消除自身業障,也加持聽聞眾生,功德無量。

嬰兒啼哭用的是先天之氣,徹夜啼哭而不衰竭;成人說話用的是後天之氣,不能持久,很快就唇乾舌燥,咽喉如煙燻火燎。日久天長,很快就氣息衰竭。

大輪一字咒

所以需要開啟中脈中氣,最有直接開啟中脈中氣的咒語就是「一字心咒:om,bhrum bhrum, bhrum bhrum bhrum..」

一開始修此咒語,容易感覺咽喉疼癢,慢慢的把握訣竅,感覺喉嚨中間有個氣球,發音不在鼻孔,不在嘴巴,而在這個氣球。自然的聲若洪鐘,氣息雄渾。

一字水輪咒:om,mam mam,mam mam mam.

一字火輪咒:om,ram ram, ram ram ram.

一字吽咒:om, hum hum, hum hum hum.

三總持:om, ah, hum.

脊柱中正,頷首,口腔內張,嘴唇內含而不洩氣。用氣不用力。或靜坐中正,或站樁,行樁,氣氣貫腳底。

2.含氣不吐--吞氣。

呼吸都是用鼻孔,不是用嘴巴。持咒念佛念經,要注意,不要用嘴巴吐氣。嘴巴吐氣容易傷真氣。

所以念咒念佛,到了尾音,都是閉合嘴巴,用鼻子呼氣,呼盡尾氣後,再用鼻子吸氣。

中脈中氣,好像氣球含於喉嚨,卻從不吐出,而是上下運行。呼氣時,還可意想,把此氣球吞入丹田。鼻子呼氣,嘴巴吞氣,防止真氣外洩。開始念咒時,此氣球則上升至喉嚨。

3.下腹呼吸--底氣。

人有三種呼吸方式,胸部呼吸,上腹呼吸,下腹呼吸。胸部呼吸很淺,上腹較深,下腹最深。真氣衰弱時,用胸部和上腹呼吸很難恢復。只有用下腹呼吸,也就是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的要訣就是「先呼後吸」。要先把餘氣,尾氣呼出殆盡,這樣氣息會很緊張;然後才吸氣,一吸氣,即是全然的極深呼吸,直接進入下腹丹田,丹田充實。

好比杯子,要裝滿一杯水,必先倒儘自己已有的半杯水,然後才能吸入滿滿的一整杯水。「先排空,後吸滿。」

持咒念佛:從頭部震動,到胸部震動,到腹部丹田震動,到會陰震動,到腳底震動,層層深入。一句佛號,一字咒語,要能震動到丹田,震到會陰,震到腳底。全身貫通。

E、法界法師:持咒的方法,尤其是藥師咒的方法

在念藥師心咒之前,我們先要念七遍大的咒語,就是完整的咒語。這個咒語是:那謨薄伽筏帝,裨殺社窶嚕,薛琉璃缽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訶。七遍之後再要念這個咒語的心咒,這個咒語的心咒是: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訶。念藥師大咒,也不一定非要記這個數字,可以隨自己的心性來念,念到你不想念這大咒了,就念短咒。

念大咒的時候要慢不要快,尤其頭七遍,一定要念出那種韻律,那種梵天的那種韻律,好像你一念的時候佛菩薩就跟你合和,藥師佛就跟你合和。因為我剛才念的時候,我馬上感覺到那種道沖,那種力量,一浪一浪從天上下來,從身內上來,兩下正負電在天輪上,硄……像打閃電一樣,抨擊在一起。我的天輪整個像一個漩渦一樣,那種感覺非常舒服。只有修行人才能把這個東西用語言描述,沒有修過的人,他不懂該怎麼描述,因為他沒有經歷,所以這個東西大家自己要去體悟,道德經已經告訴我們了,自己去體驗。我也只能帶你們走到獨木橋邊,過獨木橋需要自己來過,我自己都站不穩,如何牽著你呢?對不對?所以大家要自己走過獨木橋,所以念咒修法一定要慢不要太快。

現在講講換氣,關於換氣,這是密法了。應該是一口氣念完一遍兩遍或三遍,然後再深吸一口氣,進入海底穴然後再往外念。念的時候,體內的那種光就會出來了,所以一口氣要念幾遍,如果剛開始的時候,你一口氣只念半句就要換氣,沒事的,根據自己的肺活量慢慢的去積累,讓你的能量慢慢的去擴大,肺活量會越來越大。我一口氣可能能念七、八遍,念的時候外面的宇宙的氣,吸入體內進入海底的時候,它會儲存,它會有反衝力,所以叫道沖,反衝力要往出沖,這個時候道德經里的道沖你就懂了,這是海底輪生出的一種力量,叫負電。要和我們身體外的宇宙正電去撞擊,也就是「吽」音撞出的音波——「吽…… 」。

「嗡」是吸收,「啊」是沉入體內,「吽」是正負電撞擊產生了大爆炸。宇宙大爆炸也是這麼來的,我們人體的大爆炸也要這麼來。虹光一化,怎麼走的?就是「吽」字走的。唐密里有專修這個「吽」字法門的,專修正負電。「吽……」,正負電不斷地產生火花,產生光爆,就會虹光一道走人了。修密宗的一聽就懂了,修顯宗的人也不怕,多懂一點東西還是好的,因為這個東西是我們體內完全存在的,不是迷信,本身就具備的,只不過沒有人跟你講解而已。

念這個咒一定要念出自己心中的歡喜勁兒,不要越念越像花沒有陽光沒有水分枯萎一樣,要越念越澎湃,越念越歡喜,而且你嘴裡的津液(就是甘露)越來越多,你會感覺越念越快樂,而且精氣神完全集中在我們的天輪上,一道一道佛光打入你的體內,一直貫穿你的中脈,一直達到你的底輪,這時候我們的業習氣就慢慢地給攆出來了。這是打坐時念的。

平時上班、走路,此時外界的聲音很大,你的聲音就要大一點,別人不知道還以為你在唱的什麼歌呢。在單位很安靜,那你就在心裡念「嗡,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訶」。聲音小一點,念到最後呢?聲音沒有了,只是我們的喉嚨動——這叫金剛念。

念佛也有方法,在這裡大家了解一下。念佛有四種念法:開口念、蓮花念、金剛念、瑜伽念。

首先是開口念。出聲音念。通過都攝六根的淨念方法來打通三個脈。開口念可以生氣合一,生理和氣合為一起的時候身心兩忘,就達到了開口念的最高境界。兩眼睜著和閉著都會隱隱約約感應到佛、菩薩在面前,這是開口念最高的境界。

蓮花念。開口念達到最高境界身心兩忘的時候,就進入了第二階段蓮花念。從心輪和月輪出來一個蓮花,裡面有一個迦陵頻伽鳥,叫的聲音非常好聽。這個時候就能感覺到自己的舌頭裡,有個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種種香味可以從口中噴出來,換氣呼吸的時候,出來的氣是香的,裡面好像有一個鳥在念阿彌陀佛或咒語。

金剛念。蓮花念達到最高境界的時候不出聲音了,這個時候就進入了金剛念,嘴唇是閉著的,舌頭是不動了,只是風輪在動,風輪還有聲音,金剛念是用舌根(風輪)。這個念到最高境界的時候,心輪就開了。很多人說,天門很好開,地門也好開,但心門不好開,就通過修這個金剛念能打開心門。

瑜伽念。最後風輪都沒有聲音了,完全是瑜伽念了。瑜伽翻譯成中文叫相應念,似念似不念,無念而念,不念而念,念而無念的念,就為真正的無心而念了,無相而念了,這就達到了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一念代萬念。

念佛和修法,都要通過這四種達到最高——無相而念。

感應好的,可以體驗到法界不可思議的力量。我們要用無分別的心體悟世界,最後達到凡聖兩忘,盡性體露。只有這樣才可以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你在念咒語或者念經文的時候,你的頭頂、心輪、底輪三個輪會同時共振,這就是說天地人合一了。要不然大家說念佛念佛,如何念佛,光嘴上念南無阿彌陀佛嗎?不對,那是形式。

真正念是在哪兒念?是我們身體七輪中的這三個主輪在念,天地人合一的時候才叫真正的念。那時候念是不出聲舌不動,但是你的音流已經和宇宙融為一體,這叫一念代萬念,念念不斷的念南無阿彌陀佛。

很多人念一輩子佛,不知道怎麼念法,就以為用嘴念叨,那種念法是形式上的是名念佛。我們念佛是從自性本來上念,從本來面目上啟動,這樣體和用才能相繼不斷的念佛,所以念佛一定要真正的入到門裡頭。

不管念佛還是念咒,法門是不二的,只不過念的東西不一樣,一個是念的佛號,一個是念的是諸佛菩薩的咒語。其實都是同功的東西,運用的方法都是一樣,只不過外觀顯示的形式不一樣,一個是號一個是咒語。

我給大家簡單地講一點修法,因為修法對大家非常重要,不管修淨土的也好,修其它宗派的也好,都是相通的。只不過起步的形式不一樣,跟咱們開汽車一樣,解放車用一擋,桑塔納用二檔,再好的寶馬、賓士沒有檔,一腳油門就跑了,起步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但最終要導歸到中脈上去修行。

氣不入中脈,業習氣是出不來的。中脈不通,就只能種點善根福報。有人說不相信,說那個老頭念佛已經往生了,天上都七彩雲了。那是他前世修行多少劫了,到這一世是要功德圓滿了。如果今世成功的話,那可能是佛菩薩再來。

如果是正常人投胎的話,得經過多少劫最後功德圓滿,羅漢修成佛還得十個劫呀,你要修成羅漢還需要幾個劫哪。大家要看到以前,要看到你沒出生以前的事情,光看到你出生後的這段時間叫眼光短淺。

修行一定要回到以前,以前是什麼業障,這一世有什麼因果,大家心裡清楚之後,修行就非常快。真正修行的人,首先要把因果關係弄得非常清楚,然後找一個相應的法門開動自己的脈,把自己的脈打通。其實念誦經文、念佛號、修咒語,按唐密最原始的教理來說,都是共通的。只要你用心用到位的時候,都能把中脈炸開。

為什麼寺廟裡都是站著念經呀?沒有坐著念的吧。站著是天地成一條線,人體中脈是直的,所以念的時候,天上的氣流和地下的氣流整個交合在你的身體裡頭,天為陽,地為陰,在你體內形成陰陽二氣。人體本身就有陰陽氣。體內和體外的陰陽氣形成一個爆炸,就可以把中脈炸開,把奇經八脈炸開。

氣功是在十二經絡上用功,佛家的定功和道家的高層次氣功(息功),都是在中脈上走,最後都落於中脈上,藥師法給我們把這個講得非常清楚。

漢地廟裡的念經基本上都是站著,除非是密教的是在那坐著,密教里給弟子從灌頂到修法,師父就一直看著他修法,他可以不用站著念,基本上是坐著念。漢地沒有師父灌頂,你的脈打不開,又沒有很好的師父來教,只好站著的時候自己來通這箇中脈。所以念經念到最殊勝的時候,達到人我兩忘。廟裡的很多人都能感應到,念經念到最高興的時候最歡樂的時候,人我兩忘了,一剎那間整個虛空現前,這個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虛空,一剎那間身心和宇宙融為一體,這就是法身現前。很多人把法身想像成一個固定的東西。

F、打通中脈的幾種簡單方法--妙善老師

雙盤坐敲木魚持咒=通中脈法

中脈是由百會直透會陰的中央通道,是能量向上升華的最佳捷徑。也是人體命脈(命根)。道家稱「玉柱」,醫家稱「沖脈」,佛家稱「中脈」。本人通過臨床驗證,中脈如果堵塞,百脈不通。心理又是直接控制中脈的總閘門,心理稍不平衡,中脈則堵。要想使下丹田儲備的能量向上升華,必須把中脈守開,否則,能量上升時則會受堵。要想守開中脈,可以從海底輪、生殖輪、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頂輪依次守開,為能量的升華修好通道。為使修煉者便於掌握,在短時間內打通中脈,在此,為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行通中脈的方法:

1、觀想聚能法。觀想自己從百會至會陰有一條明亮的光柱,此光柱上下一致,整體快速旋轉,男順時針,女逆時針,產生向心力,帶動宇宙四面八方的光能向光柱旋聚。

2、觀想通透法。觀想自己體內中脈為一條明亮、透明的空管道,如手指粗細。觀想一明亮刺眼的太陽,從百會進入中脈,停留一分鐘,沿中脈下行至會陰,再停留一分鐘,然後沿中脈上行至百會,如此返復進行。

3、百會呼吸法。觀想頭頂百會穴處如漏斗狀,吸氣時,意念真氣由此漏斗進入,沿中脈行至會陰,呼氣時,由會陰上升至百會。如此反覆,久之可感到神行遍體,有返老還童之快感,還可使大腦尚未開發使用的90%的潛在功能得以開發。

4、中黃直透法。於陽升之時,活子時已到(男無欲自舉,女無欲自開之時),身體正直,兩眼微閉,從內直視會陰,配合呼吸,吸氣時自會陰沿中脈上升至百會,停留片刻,呼氣時沿中脈下至會陰,如此反覆,待活子時過後收功。

5、真言開通法。此法簡易,不用苦思冥想地觀想,只需意守中脈,念動觀世音「六字大明咒」:唵(嗡)、嘛、呢、唄、美、吽(轟),用鼻音震動,聲音似從中脈發出,可整體震動中脈,也可在某一脈輪上震動,長期震動,不僅可震開和擴寬中脈,還可治療體內頑疾。念時需注意意守中脈,並口念耳聽,字字分明,方能不走神。長期依此法念咒,可消舊業,使心清淨下來,還可出現性光。

三、必須了解打通中脈過程中的各種境象才能不著魔

初禪前的八觸十功德長久以來,我們自己在進修、在用功,有什麼標準可以證明自己的行法是對的呢?

不管任何的禪定訓練、數息、念佛、白骨觀、參話頭……。在經過一定程度後,都會有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前者主要有八種,稱為八觸。後者則為十功德。所謂八觸是:動、癢、輕、重、冷、暖、澀、滑。

一、動:一個修行人在經過置心一處的訓練後,心念漸能專一,氣也會加強。加強的氣會帶動身體、調整身體,使之進入健康的狀態。進入禪定後,色身便不會再動了。

二、癢:身體好像有幾百隻螞蟻在爬。

三、輕;身體感覺輕飄飄的,甚至有浮上來的感覺,很舒服。

四、重:有時候像被釘在十字架上,非常沉重,甚至把心情都拉了下來。

五、冷:有時候會覺得冷,越來越冷……。

六、熱:有時會熱,一直不停的冒汗。

七、澀:有時會感覺皮膚澀澀的。

八、滑:有時候會感覺很滑,像曼魚一樣滑溜溜的。

這些境界相,每個人的狀況、感受會不一樣。有時幾種狀況同時出現,有舒服的,也有不舒服的,對於這些我們只要把它觀照清楚就好了,不要理會它,看著它出現,增長、消失,而我們的身心也在這生滅的過程中,得到成長跟超越。八觸是過程,不要執著

心理上的變化,是學佛人的主要目標,也是工程面主要的一個標的。不過當心理產生變化時,色身也會跟著起變化,而這部份是附帶的,不是主要的,但是,卻有很多人會在這個地方去尋求發展。

在色身上的變化,主要就是八觸,是每一個修行禪定的人都會經歷的;而剛開始最常見的,就是自己的心會搖動,這個叫「動感」。心裡的動,你常常會誤以為是色身的動。透過你一再的觀照色身以後,就會產生色身的變化。這個色身的變化,就會帶動我們,你就誤以為這是真的。是沒有錯,透過這個再訓練,你的色身會有很多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氣動,透過氣動的引導,你可以練氣功、可能飛檐走壁、也可能有輕功、有內功,但是,這些脫離不了生死輪迴。

那些在跳蛇舞、天女散花的,如果透過氣動來表演,你不要把它當作目標,它只是一個過程。

一個修行者,進入初禪定之前,這些狀況會先調整好;進入禪定以後,就不會再動了。假如,你一直動、動不停,沒有辦法調整好的話,那自己就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你的色身不能動,而是要去掌握你的內心。

你的內心為什麼一直要去觀、去看、去想「這個色身怎麼動的?」那是錯誤的。沒有錯!心會動、身也會動。色身單獨在動,而心都沒動的,那更多。這個動是真的在動,但不是好的動。透過這個動的調整,身體會進入健康的狀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但不是修行的目標。假如,你這個動不會停止,那你要多去拜懺「為何修行,總是不得要領?」

各位在外面接受了很多修行的噪聲,現在我來告訴各位真正正確的是什麼。很明確的告訴你,『氣動』確實,但氣動是不好的動,你必須放下它!

好多人執著「磁場很強」,什麼叫磁場很強?又,「磁場很不好」,什麼叫磁場很不好?我告訴你:磁場,是你的語言名稱,換一個名稱它叫作氣氛。當你感到很好的氣氛,就說「磁場很強」,而感到不喜歡的氣氛,就說「磁場很差」,只是這個樣子。但是很多人想法轉不過來。

要記得,修行為求『了生死脫輪迴』。八觸只是修行過程中必然的現象,各位了解就好,不應看重也不必在意。若是沉溺於追求色身變化、想修得神通,那就遠遠背離你修行的初衷了。

十功德

所謂「十功德」就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皆是心理上的變化。

在入初禪定之前,在心理上會有幾種應有的變化:

第一個是「空」。還沒有入禪定前沒有真正的空--也就是這並非般若空性的空,但是,內心裡頭會比較乾淨、比較空靈,不會很複雜、不會有很多的煩惱,能夠放下那些沒有必要的、夾雜的信息;換句話說,可以很容易捨棄很多東西,如名、利、財、食、睡,這些通通可以放下。一個行者端身正坐,假如還夾雜著這些東西,你怎麼有可能修行?看起來在這裡坐著,蠻像一回事,其實心理正在百般計較,那不叫行者了。

所以,我們自己可以檢討得到,是不是把這些放下了?這當中,難免還有一點淡淡的習氣在,因為還不是真正的成就;但是粗的、粗中細的、細中粗的這些部份,要通通把它放下才對,這是第一個。

我們可以檢視自己,如果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掛在心頭,那就是在參話頭的過程中,沒有進入狀況。參話頭是讓我們停心,把心停住;心一停,那些雜思雜念,應該不再染著上來才對。既然沒有那些雜思雜念,舍的功用就發揮了,空靈的現象就現前了。那麼,我們看看,心理的這一相,第一相,你有沒有現前?這是我們在抽象中來講的心中相貌,行者入初禪定前,心中應有的相貌。這是第一相叫作「空」,當然,它跟般若空性的空,是不一樣的。明

第二個相貌是「明」。明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在作什麼,你很清楚。你把那些雜思雜念捨棄以後,那麼在體上,心理的作用應該很明白。雖然這些還是凡夫的心理作用,但是,身為一個行者,對於凡夫的心理作用是很清楚的;凡夫自己本身是不清楚,那行者是很清楚的。所以,凡夫的心怎麼動?行者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個看不清楚,就表示你還是凡夫。行者對於這個基本的部份,應該要掌握得很好,你不應該掌握不到,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心王、心的存在、那個意識形態,你自己要知道。別人的意識形態不知道怎麼樣,但是,心的作用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若自己的意識形態是什麼樣子你都搞不清楚,你怎麼知道人家的意識形態是什麼樣子。所以,自己的心的作用,一定要弄得很清楚。這個叫「明」,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定

第三個相貌是「定」。這個定是世間人講的定,也不是禪定的定;定字是一樣,但意義不同,因為還沒有到達初禪定,哪會現禪『定』的相?但是,像世間人講的,他一輩子只上一個班,從畢業到退休一直在那裡,心也從來沒有波動過,這個就是世間所講的定。

我們的心,經過這樣的停心訓練,參話頭、看話頭、守住這個話頭,那麼現在,你是不是安住在這裡,而不會起煩惱?這個就是定。參這個話頭,結果又在看那個話頭,望著那邊一個話頭;跟同修講一講「啊!你參『念佛是誰?』那我在參『拖死屍者誰?』到最後,我會不會拖個屍體?我看我還是參『念佛是誰?』好。」這樣根本沒有定啊!你管人家怎麼樣?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管到別人頭上去幹嘛?

每天進禪堂,坐、跑、站,在心裡會不會想「耶!今天天氣這麼好,出去溜一溜不知道多好。」會的話就是沒定!還有這種情況,表示我們的法在行法上,你還不得力,你還沒進入狀況。我們需要進入狀況,大家要想一想,怎麼排除其它的、閃動的妄念,這些都是行者要具備的心中相貌。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吃飯的時候,還有挑選這個菜、挑選那個菜,心中不定。我們訓練停心,不作餘思余覺,安住在這個話頭上,所以,定是入初禪定前的一個心中相貌,這是第三個。智

第四個相貌是「智」。這個智不是我們般若智慧的智慧,因為你還沒開智慧。這個智叫作「聰敏」。你很靈敏、敏捷、明利,對於事情、對於你心理的那種運作,你能夠覺知到;不再像以前老是搞不清楚。

為什麼禪修以後,人會變聰明了?為什麼禪修以後,你會覺得比較有智慧了?假如,你現在腦子裡頭,還有那種感覺,好像一個饅頭塞在你腦殼裡頭,那你就是一直沒有進入狀況。一個腦筋好像一塊糕,說它硬硬的,又是軟軟的;說它軟軟的,又好像嚼不動。「你講,我聽」可以,那麼,換你來講,我想就僵住了;就好像船擱在那個岸上,劃也劃不動,那就沒有智。

這個地方的智慧,不是要你顯神通的那個智慧型,這個智慧型只是把你那種僵化、慣性的那個部份給抖落掉。好像被卡住很久生鏽的鏍絲,你現在要把那些鐵鏽,先把它抖落掉,才有辦法轉得動,這個智就類似那個狀況。

原來你那個心,一直卡在那個地方「就是這樣、就是那樣。禪坐不是什麼都不能想嗎?」一直有一些舊有的噪聲,一直帶在心上,放也放不下,自己一直在那邊想「我這樣對嗎?我那個對嗎?」這就沒有智。當你把那些舊有的放下以後,自然就會靈巧起來;否則那些舊有的,就像那個銹一樣,會把你給卡住了,你整部機器都動彈不得。

你能不能把那一些先給抖落掉?那你就會明利、會很清明,看事、處事、反應,那都會很靈巧,那就是我們講的聰敏、伶俐;你的腦筋會有一種很清爽的感覺;腦筋一清爽,身體就會跟著清爽。一個腦筋好像甜糕一樣,那你的身體就會像痲薯一樣,動不得啦。經過這樣的訓練以後,我們的心應該會有這樣的變化,這個是行者入初禪定前,心中應有的相貌。

以上四個叫「空、明、定、智」,第一個是空、第二個是明、第三個是定、第四個是智;這四個現在各位先用來檢定一下:這段期間來的用功,現在你得力了多少?假如,你說「我不會檢討,你講的那些我搞不懂。」那你的腦筋是石頭作的。也代表整個禪修過程,你的心根本沒有錘鍊到;在停心的過程當中,你根本不是停心就是睡心,睡著了。善心、柔軟

當你產生前面的「空」、「明」、「定」、「智」後,我們內心就會出現變化,「善心、柔軟」就一起都來了。

前面已經介紹了行者入初禪前十種相貌中之六種,接下來要講「喜」。

行者內心安住、使心停住,叫作「停心」。用我們的道場來講,行者安住話頭,深參話頭的同時,你逐漸會產生一種「喜悅」。沒有這個喜悅,那你當然不會再想參話頭。當你參到枯寂的時候,你會覺得無聊,無聊就不會再參下去了,你會想盡種種辦法跑掉。所以,喜,必須產生。用世間人的話來講叫作「食髓知味」,我們叫作「法喜充滿」。你有沒有在這裡產生這種喜悅?假如沒有的話,那是弄錯了。弄錯了、用心不力,才不會產生喜悅。所以這一相,大家很容易作為一種檢驗。

有些人枯寂了,像枯木一樣,沒有喜、沒有樂、也沒有抗性,撿一句口頭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沒有來就亂斬,坐在那裡也不知道怎麼樣,「反正無聊嘛!今天沒事再坐嘛!」那這樣的話,沒有「喜」,這個也不算修行。已經養成那種慣性,吃飽飯沒事,兩腿一盤,就坐在那裡,跟木雕的像一樣,這個不算修行、不算用功,這個下輩子會像狐狸精,就叫作野狐禪。

我們應該要避開這個缺點,這個很重要。所以「喜」是自己檢驗自己工夫的一個方法。你有這種喜悅,那你坐著會充滿活力。樂

第八個是「樂」。樂比較微細,這個比較微細的樂,你不一定在坐中感受到。跑香或者其它生活中,乃至洗臉、用餐,你都可以感受到那一種歡喜,你講不出來。而且呢!你會經常的流露出來。眼神也好、臉相也好、身體的動作也好,你自己可以感受到,你成天非常的高興,不知道高興什麼,好像每個細胞,乃至耳朵都在跳舞。這是獲得大利益,內心裡頭,應該要到達這樣的境界。假如沒有這種感覺,你說有大成就,那都假的。假如,你一坐就有這種感覺,沒有坐,就沒有這種感覺,這表示還沒有入禪定,因為你坐的時候才有,沒有坐的時候沒有。告訴各位:你有坐的時候,有;沒有坐的時候,也要有。尤其是只要你想攝心,就有。那這個時候,你就接近禪定了。

所以修行是一個非常踏實的功夫,它不是虛幻、不是亂講的。喜是比較粗的喜悅,樂是比較微細的喜悅,當這兩個產生現象的時候,你就接近初禪定了。所以,這種喜樂,它不是世間的那種狂歡、中獎的高興、或者結婚的高興。不是!它是內心裡頭一種泉源,內心裡頭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像一團火球在全身跑,全身發熱的那種情況一樣。解脫

第三個叫作「解脫」。這個解脫也不是我們講的真解脫,而是我們講的「你內心的一些束縛完全放下了」,意識形態對你的束縛當然也減低了。因為你法執還沒破,所以不可能說沒有意識形態,但是,世間的妄想、執著、攀緣,這些你已經漸漸放下了。應該這個時候,你會有這樣的經驗:平日當妄念一起,你會想「啊!算了!不要想!啊!算了!」;有煩惱也會很快地想「啊!算了!別再煩了。」那這個就差不多了。「差不多」不是說你已經解脫,而是一種瑞相。

有煩惱,但能當下止住:「啊!不要想它。」,當你能夠把困擾身心的妄想放下,那才叫作這裡的「解脫」。這個解脫,不是了生死的解脫;這個是我們講的粗中粗、粗中細、細中粗的這個階段,那你要能夠放得下。

我們剛開始坐著的時候,一坐下來別的沒有,家裡的大事、心中的仇恨竄起來的時候,在那邊猛煩惱、妄想一堆、團團轉,那你到現在「啊!算了!想那沒意思,我到這裡來又不是要煩那些的。」逐漸、逐漸這些會放下,這個叫作解脫。

隨著這一種境界的來臨,我們講的「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的現前,你的相貌就開始轉變。這些情況不一定來至於禪修,從人生中的修養,或者其它法門也可以獲得,但是,禪修中的這一種經驗,是最明顯的,因為在坐禪的時候,這種境界你感受得最清楚,你自己比別人那麼來的快、來的直接,這個叫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為你就在這當中,所以你會知道。

其它的行法,有這樣的狀況,你自己未必知道,但是別人會先看到。因為你的改變,你自己沒有留意到,但是外人一看,他可以看得到。但是禪修,你自己會比別人更清楚、更了解。一個真正的行者,自己有什麼變化,自己是清清楚楚的,你有沒有進展到這個地方,那你應該要能夠掌握得到。到這裡一共有九個,這九個當中,它已經逐漸讓我們具足了要進入初禪定的一些條件。我們知道初禪定,五禪支:尋、伺、喜、樂、心一境性。

那麼「尋、伺」就是「定、智」再加上剛才講的「喜、樂」。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變化,「善心、柔軟」就一起都來了。境界相應

心一境性也就是第十個「境界相應」,一般人喜歡討論的是最後一個,境界相應。我告訴你,沒有前面這九個,就沒有後面那一個。沒有前面這九個,只有後面那一個,告訴你:百分之百「魔!」你不用操心,百分之百就是魔。就像一個人格不完整的人,他修行的功夫很高,一定是魔。人格不完整,他有什麼功夫?還不是那些飛天走壁、穿牆透壁,他學那些要幹嘛?要不然,透過修行,他的人格一定會矯正過來。人格不能矯正過來,那麼一切成就的是:上品魔王、中品魔子魔孫、下品魔女。所以,基本人格一定要先具足。

那麼前面這九個,正好告訴我們,是人格養成當中的完美階段,你只有把這些妄想、欲望給放下,那你才有可能隨著境界而進入禪定。假如沒有這種狀況,內心的疙瘩一直那麼嚴重,你想要進入禪定,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各位在這個地方,要能夠有相當的認識。你不要冒進、不要急躁。社會上有很多人,口口聲聲、空口白話,講大話很多,無有是處,對你沒有好處,死後下拔舌地獄。你講那麼多,根本沒有那個境界,那就大妄語啊。看起來好像頭頭是道,事實上,不是那麼一回事。有沒有呢?

所以「十功德」是修行人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從十功德的介紹,各位可以了解到,修行人為什麼那麼內斂,而不是很放射的,因為他是真實的走上來。我們在整個奮鬥修行的過程當中,希望大家經常的以這個來作自我勘定。

行者要入住初禪之前的十種相貌:十種心中的相貌,你自己要懂得檢驗自己,至少要以這個作為標竿,往這邊去靠攏,修行不要盲目,這是很好的一種檢定的方法。

至於一坐下來,不用功則已,一用功就打瞌睡,那是太累或營養不良,自己要去調整。或者,一坐下來,就猛打妄想,眼睛張很大,那是精神太旺盛。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會有這些現象。

把這些昏沈、掉舉、加上八觸十功德,算一算,一共就有二十幾種狀況。這二十幾種狀況,在整個過程中會互動的出現。這在基礎的時候,都跟各位講了,你必須去分辨清楚。然後,那些境界現前,我們叫作「不相應行法」,它與法不相應,你就隨它過去,不要理它。

一、八觸的特徵

八觸,即動、癢、涼、暖、輕、重、澀、滑八種以生理為主的感覺現象;加上接近的八觸,即十六觸。後八觸是:掉、猗、冷、熱、浮、沉、堅、軟,其中重、沉、堅、澀屬於地大性;涼、冷、軟、滑屬於水大性;暖、熱、猗、癢屬於火大性;動、掉、輕、浮屬於風大性。由於練功者的認識、鍛鍊方法以及入靜程度不同,使四大性質出現粗細散定及和合的差異,這些氣態的變化、感覺的領受,便有觸相的出現。

二、禪定勝妙觸相修練者調身調息調心當深入定境〔所謂「欲界定」以及「未到地定」),身心虛寂,不見內外,定心安穩。適當地調養保護這定境,使之不退不壞,則心理無大變化,定力不斷增長。在定境中,忽覺身心凝寂而動,此時的運動。如雲如影,沒有粗重感與節奏感,是身心內在的微妙運動。有從上身先發,有從下身始發,也有從身體中部開始的,但一般都漸漸遍於全身。上部先發的易於退壞,下部先發的較易進功。其中最關鍵的是身形一般是不動或動的極微,如果出現手腳頭的動作,即不屬於禪定之功了。動觸發生時,具備了無量的功德,簡略地歸納為十種「善法眷屬」:

1.定:心神凝止,沒有散亂妄想。

2.空:內心如秋日晴空一般,一切無礙。

3.明淨:內心明覺,不昏昧,心中沒有惡念與煩惱。

4.喜悅:身心處在虛豁輕安的喜悅中。

5.樂:每—毛孔及每一剎那間心者在禪樂中。

6.善心生:心中自然產生有利他人的善心。

7.知見明了:能在定中善觀人生萬物,明了不昧。

8.無累解脫:對於不良的作用,不好的思想,均能一一解脫。

9.境界現前,心中出現光明、智慧等美好安詳的境界。

10.心調柔軟:內心變得非常慈悲,沒有粗暴,直心行事,常念正道。

在動觸發生後,可能要延續半年一年,然後再發生其餘的十五觸相,其中有次第發生與不次第發生二種可能性。一切觸相發完後,就進入了根本初禪定,開發了更深一層的功能。

觸相的發生,據佛家理論說,這是練功者由欲界粗四大向色界細四大轉換產生微妙變化時的反應。

二、治病觸及除蓋觸治病觸與除蓋觸是由兩種情況產生,一是在禪定過程中,由於真氣的運行,不自覺地產生生理變化,因此出現觸相;二是專修氣功治病法,由於氣機發動,在轉變病體的過程中,自然地出現觸相。這二種觸相都是好現象,能夠治病及消除貪心、嗔心、昏睡、掉舉(身心散動不安)、疑(對功法及師傅與本人的不相信)的五蓋,但不能入定,沒有如上所舉的功德善法,因此對這類觸相不能有妄執心。如果病已治癒,則應同時消除觸相,否則即在精神上產生一種不良的執著,易入偏差而導致失常。

治病觸產生過程中,有以下三點須注意辨別:一是在動等觸發生,心神更加明淨安穩,沒有緊張與不安。二是觸發產生後能自由控制,如果哭笑及大動等不能自主,則已入偏差。三是觸發相結束及收功後,心情異常愉悅,身體輕安,對生活充滿美好之感。反之則為偏差。

對觸相還須明白,它雖能健身治病,但卻是最易入於偏差的。人們往往對於一些較為粗顯的感覺易於執著,而這些恰恰是練功過程中最初步的一個反應,許多低級氣功師用此來迷惑一般的練功者,藉此招搖過市。因此練功者對觸相應該進行自細的辨別,不妄生執著。當妄執不生後,真氣便通暢無礙,身心輕快。以後觸感消失,練功者才進入深一層的禪境。

三、生病觸與生蓋觸在靜坐發生觸相時,如果身心有不正常感.沒有輕安愉悅,且比不練功時更差些,這便屬於生病觸與生蓋觸,其發生的病因有以下八種。

1.所修的功法不正確。

2.認識有問題,過份執著觸相,或心情緊張、恐怖。

3.帶功人本身附有不潔之氣,或同修人中有病氣干擾,於是受到不良的觸相反應。

4.練功者本來就潛伏著某種病根,練功時氣息鼓盈,誘發疾病。

5.練功時沒有調和好身、息、心、氣機逆亂。

6.練功時動機不純,求名利、求境界,或急於求效果等。

7.煩惱,業障較重,習氣較深。

8.練功者修法雜,經常改變,不同的功法在他身心上產生互相干擾,氣機逆亂。

病觸出現後,應立即停止修練,辨析錯在何處,或請教有真正成就的氣功師,然後找出癥結所在,逐漸解決,從四大的角度分析病觸:輕動是風大生病觸;熱癢是火大生病觸。根據四大的病相與病源,尋找治療病法。生蓋觸的現象一般:暖熱癢生貪慾蓋;重滑沉生昏睡蓋;動浮冷生掉悔蓋;強澀生疑善蓋;重堅澀生嗔蓋。蓋觸出現是需要對治的,但總以呵棄與覺照為要,平時的修養也十分重要,練功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人修養向上的過程

四、邪法觸相的辨識在根本初禪以前、如發生八觸時,隨其所發的觸相,附有邪法、邪功等作用在裡邊,即屬於邪相之觸,會造成身心極大的損害,以致入魔,邪法的種類與出現的特徵有很多,今僅就動觸中簡略歸納出10對邪法,以說明邪相。

1.觸體增減:動觸發生時,身動手起,腳也隨之而動,旁人見他兀兀如昏睡,或如著鬼一般,其身心的紛動,完全不由自主,或在此時見到許多怪異的景象,這一類屬於觸體邪增相。如果在動觸初發時,或先從上部,或先從下部,還沒有產生大動遍身時,就慢慢地消失不動,此時完全失去了原有境界與氣感,心中索然無味,無法持身,這一類是觸體邪減相。以上二類情況,大部由某些教功者帶功不當所引起,因為邪法有一定功能,變化較大。一旦失去這外界作用,則比沒用功時更差,不但毫無功力,而且身心空虛,元神大耗,因此要注意外力的正邪,儘量以自己用功成就為善德。

2.定亂:動觸發生時,身心被定所縛,不能自在地停功出定,此時如有邪功加入,可能保持一至七日不出定,一般無知者往往認為是上乘功夫了,其實不然,這僅僅是由邪功所加的邪定,是不自在的定縛,而且不是自心的真定,不能開智慧,所以久後產生突變,入於邪魔。如在動觸發生時,心意撩亂,攀緣不停,內心極不安寧,亂心不止,這就是邪功外力的擾亂了。

3.空有:動觸發生時,身體感覺消失,不知自身在何處,不見動相及世界,於是往往認為是證了空定,其實這是落於邪空,因為內心並不淨寂靈明,而是虛無飄忽的空感,如在觸發時,體感堅韌,猶如木頭石頭—般,感覺緊張而不舒暢,這便是被邪有的力量所縛。

4.明暗:動觸發生時,見到身外有種種光明,甚至在屋內看到日月星辰的光明,以及青黃赤白等種種光環與光閉或射點、射線,這些光均在有覺的情況下看到的,因此都是邪明所現之光。如在觸發時,內心暗暝,如同進入暗室一般,眼前一無所見,或如黑桷所罩,只是一片黑暗,這是邪暗所蓋。 5.憂喜:動觸發生時,內心熱惱煩躁,或神情變得憔悴,內心不悅,這是由於邪憂所亂。如觸發之時,內心非常快活高興,不能自安,這是邪喜的干擾。

6.苦樂:動觸發生時,身心處處感到苦惱難受,體感異常不舒服,這是由於邪苦的逼迫。反之如果異常快樂,在感受這快樂時,內心貪著纏綿,不願捨去,內心不能平靜,這便是邪樂的干擾。

7.善惡:動觸發生時,內心思惟善事,感情波動不停,可以破壞三昧正定,這是由於邪善的覆蔽。反之如在動觸時,產生一切惡念,思惟不正當的行為與事情,有種種不良的心理反應,這便是邪惡所擾。

8.愚智:動觸發生時,心識變得愚昧,迷惑無知,糊塗昏沉。心智顛倒,這是由於邪愚所覆。反之,如思惟迅速,知見極利.心生邪覺,破壞三昧正定,這便是邪智所擾。

9.縛脫;動觸發生時,五蓋等諸煩惱,覆蔽心識,無法解脫束縛,這是邪縛所蓋。如在觸發時,心中產生一種已證空無相定的邪覺,認為自己已得道果,已斷一切煩惱,獲得解脫,內心產生驕慢之情。這便是乃邪脫所擾。

10.強軟:動觸發生時,其心剛強,出功入功,意念不得自在,猶如瓦石一般,難以迴轉,不順善道,這是邪強所覆。如在觸發時,心志軟弱,無法支撐自己,覺得自身無力,容易敗壞,猶如軟泥—般,不能成為形器,這便是邪軟的心理反應。

以上二十種邪觸發生時,均能擾亂靜定的心理,破壞正定,能使練功人心情邪辟。如果不加辨別,心生愛著,便會失心狂逸,或大哭大笑,精神出現失常,甚至導致死亡。

如果在邪法發生時,沒有正見或明師排除障礙,便容易與鬼神、精靈相應,得邪的神通。邪的神通能迷惑無知之徒,於是破壞正道,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健康。

以上有關八觸正邪等問題的討論,源出於中國隋代的智者大師,歷代佛教徒練功者都有體會。我們如能深入研究,可以解決當前氣功境界的許多問題。氣功要走上正路,必須遠離神奇與邪偽,把混亂的局面改變過來。還須深入研究佛教有關禪定的典籍,以尋求一條真正通向光明智慧、有利人生社會的康莊大道!

一、練功的「八觸」現象及處理辦法

練功過程中出現「八觸」現象是指動、癢、輕、重、冷、暖(熱)、澀、滑等。這些現象是練功的正常反應,不必顧慮。其出現的先後,因人而異,一般人出現的先後順序是動、癢、輕、重、冷、暖(熱)、澀、滑。

(1)動觸:身體不由自主地動或局部肌肉跳動。排濁練神功的基本功法著重於內氣發動,適中意守下丹田使真氣運行。真氣運行後,有時會使身體某部位跳動或全身擺動,經過一段時間擺動後,逐漸轉入靜止狀態,靜止一段時間後,又會產生擺動,這就是練功中「靜極生動,動極生靜」的表現。每經過一次動靜交替後,人體經絡就會相應通達,真氣也會相應得到進一步的運行,從而提高功力。但必須牢記循序漸進的原則,這個原則要在一生的氣功修煉中遵守。真氣運行和身體擺動可以通過意念和調節呼吸速度來控制。練功中,還會出現各種手印,這是練功達到一定程度後,內氣運動反映在手上,應記住它。

(2)癢觸:全身或局部發癢。發癢時,要忍下來,不要管它,儘量不要用手抓,採用慢速呼吸。

(3)輕觸:身體如雲,有飄浮感。在練功中,有時會感到自己像飄在水中、空中、光中等。這時,心情要保持平靜,始終不要緊張,也不要興奮,一無所念,順其自然。一般不要睜開眼看。用慢速呼吸。

(4)重觸:身體重如沉石,不能移動。出現這種情況,仍應心平氣和,不要有意加重或減輕,不要加某種意念,如「我定住了」等。採用慢速呼吸。

(5)冷觸:身體有涼冷的感覺。出現這種情況,仍應心平氣和,適當意念「白光(陽光)照耀,真氣貫通」,同時真氣內收,很快就會回暖。

(6)暖觸:身有溫暖的感覺,溫暖升高就是發熱,出現暖熱是由於精、氣、神「三味真火」產生的。發熱時把這熱引到腎臟(下丹田)比較好。如果太熱時,可輕微意念:「真氣貫通,溫度適中」,或者一心不亂減輕意守深度,調節平衡。

(7)澀觸:手或全身有如樹皮的粗糙感覺。出現這種情況,不要管它,採用慢速呼吸就會由澀到滑,由不能動到慢慢能活動,轉為正常情況。

(8)滑觸:身體有潔滑的感覺,有時還會在皮膚上出現一層油一樣的物質。出現這種情況亦不要管它,繼續練功。在出現「八觸」現象的同時,通常帶有痲脹產生,有時是局部的,有時是全身的,有時會出現難受的感覺,這是因內氣運動,引起身體發生某種正常的變化。這時一定要解除思想負擔,保持身心輕鬆,意志堅強渡過難關。

初學者採用盤膝坐式練功時,腳容易出現痲脹痛感。一般情況下,先從腳、踝開始痲痛,再到小腿、膝蓋及大腿。這種痲痛現象主要是由於人們平時沒有盤坐的習慣,盤坐改變了以前身體的習慣姿勢,自身的血氣運行沒有與之相適應,因此,時間稍長就會有痲痛的感覺。

在痲痛時,要保持心平意靜,不要被痲痛的感覺干擾心臟部位,即用「濁氣自終」的意念將痛感往下排出,還可以適當地運用深呼吸進行疏通。如果能堅持下去,待痲痛過後,就會變得輕鬆舒適了。經過一次痲痛後,經絡就通一次,相應也會提高一點功力。實在堅持不下去時,可以改變一下姿勢。在改變姿勢後,同時會出現短時難受的感覺。這時,不管你如何變換姿勢都是這種感覺。因此,在變換姿勢後出現短時痲痛時,一定要心平意靜,堅持忍耐過去(可用「除擾五法」的第五法處理)。如果全身或某部位痲痛十分難忍時,更要保持一心不亂,千萬不要被痲脹痛感干擾心臟部位,要意志堅強地忍耐過去。盤坐練功要循序漸進,可先從練功10分鐘開始,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如果腰部因坐的時間長而發酸時,可以順、逆時針轉動腰部。為了充分利用時間,練功者可以選在中午或晚上睡覺前練功。

在練功過程或日常生活中,處理小腹內(其他部位亦同)氣機串動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減輕意念,靜坐,不理會也不控制內氣的運行,讓內氣自由活動,但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大腦和心臟,即不要心驚、不要恐懼,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讓大的內氣衝擊大腦。

方法二,減輕意念,靜坐,把內氣引入下丹田,用輕微的意念,類似收功的方法按逆時針旋轉,再按順時針旋轉,圈數隨意。

現將「八觸」現象的處理辦法歸納如下:

八觸現象自然來,動靜結合適當擺;

身癢輕重或澀滑,順其自然不理睬;

二、情志干擾的處理辦法

對濁氣處理最重要的內容是七情干擾。什麼是情志?《辭海》對情志的解釋是:衝突激起人行動起來的內在要求。歸納起來,情志主要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活動(簡稱為七情)。這些情志都是人受到外界的影響或是自己體內的刺激,而自然產生的心理反應。情志干擾就是七情變化對人身體和心靈產生的干擾,簡稱七情干擾。控制好情志干擾,就能及時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變化,從而能理智地對待各種問題,能正確地處理各種問題。

情志干擾假說:人產生的各種情志變化是以人體生物電和內分泌物的形式傳遞,情志干擾反映在大腦形成意識,作用在心臟及其周圍部位干擾自我識。

人的心臟部位(即左胸部位)是人體對情志干擾最敏感的地方,也是最脆弱的地方。人們在日常的各種活動中,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種途徑接觸外界事物和自己的身體,各種情志活動通常是反應在大腦,作用在心臟部位,其特點是:七情干擾心先動,心動一切皆動搖!為了便於克服情志干擾,我們先來了解七情的特點:

(1)喜。喜是指內心喜悅或歡喜等。對事物或自身感到十分歡喜,就容易產生貪心或不正常的追求,這些過分的心理活動會對自身不利。喜再進一步發展就是樂,人難以長樂,快樂過後會有其他的情志活動,如果不適當調節和控制,可能會樂極生悲。愉快和快樂的心情是要保持的,但情緒是要平靜的,思想是要活躍的,無節制的「快樂」是不可取的。

男女之間產生的愛情,是「喜」這種情志活動一系列發展和變化的結果。香港有部電視劇,表達男女之間的戀情時,有句台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其實,從初戀發展到「生死相許」的愛情,有這樣的過程:男女之間相互好感(動情)── 相互喜歡(動心)── 愛情相互交融(動心和動身)── 愛情相互依賴和珍惜(從動心和動身,發展到思想融合,最後發展到兩人自我意識相互牽引等)。愛情相互依賴和珍惜就到了「生死相許」的階段了。在現實生活中,經歷過失戀考驗或者愛情不專一的人,是不會輕易與戀人「生死相許」的。人生的戀愛過程大多是情志複雜變化的過程:開始相愛是喜;如果戀愛一方猜疑,就會變喜為憂或悲;如果戀愛一方思念對方,就會變喜為思;如果戀愛一方害怕失去對方,就會變喜為憂或恐或驚;……

(2)怒。怒是指生氣或憤怒等情志變化。人們在憤怒時,心氣發動,氣往上涌,對許多事情都會因怒而產生不滿和厭惡等情緒,怒也最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在現實生活中,因敵我矛盾產生怒火或仇恨時,也要及時地調節和控制,冷靜地和機智地採取正確的辦法處理問題,只靠滿腔的怒火是不能徹底戰勝敵人的。

(3)憂。憂是指憂慮或愁苦等,愁苦是憂慮的進一步發展。出現憂慮和愁苦的人,會精神不振、心神不定、愁眉苦臉、悶悶不樂等。

(4)思。思是指思慮或胡思亂想等。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反思是正常的。但由於情志干擾而導致胡思亂想或者想入非非,甚至神志錯亂,則是一種心病。

(5)悲。悲是指傷心、悲傷或悲哀等。悲通常是因感情或自尊心受到較大的打擊,而引起的情志反應。悲傷嚴重時,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就會在心臟部位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經常在干擾自己。有時會不由自主地哭泣或嘆息,進行自我調節。

(6)恐。恐是指害怕、恐懼或畏懼等。被「恐」嚴重干擾的人,會出現膽小怕事、無上進心、心神不定或精神不振等。

(7)驚。驚是指驚嚇或驚駭等。人如果被突然驚嚇,會產生一股濁氣湧向心臟部位,使自己心驚肉跳,以及產生其他的情志變化,例如恐。驚嚇十分嚴重時,會造成小便失禁,心跳加快。

七情干擾如此嚴重地影響人的心理和思想,我們怎樣才能最有效地調整心情呢?怎樣才能根除這些影響呢?我抓住了「七情干擾反映在大腦形成意識,作用在心臟部位干擾自我識」這一關鍵起因,總結出五種處理方法(統稱為「除擾五法」):

第一種方法:護心下排。當七情干擾反映在大腦,產生濁氣正要干擾(但還沒有干擾)心臟部位時,就立即用意念(即默想著這股濁氣)往下排,保護心臟部位不受干擾。七情干擾來得快,意念處理要更快!要想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就必須多次練習(下同)。驚嚇對人的干擾來得最突然,而人對驚嚇的不良反應也最敏感,只要訓練自己能對付突然而來的驚嚇,就能處理好其他情志的干擾。此法歸納為:護心下排。

第二種方法:護心下排深呼氣。當七情干擾嚴重,用「護心下排」的方法不能徹底清除干擾時,可用意念下排,同時配合深呼吸的「呼氣」向下排濁氣。一次排不乾淨,可以多排幾次,直至心情平靜和舒暢為止。此法歸納為:護心下排深呼氣。

第三種方法:護心下排呼轉移。當干擾嚴重,並且有源源不斷的干擾產生時,例如被別人無理批評或被冤枉等,自己又處於被動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運用「護心下排深呼氣」的方法不能清除干擾時,就要立即轉移意念,想一些平靜的事或者愉快的事(例如想日出日落、難忘的一笑等),或者默念「一」字。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要主動地跳出痛苦情思的束縛,同時繼續用「護心下排深呼氣」的方法處理。此法歸納為:護心下排呼轉移。

第四種方法:護心下排深呼氣,唉聲破壓強意志。此法適用於心靈受到創傷或者未能從創傷中解脫的人。這種人通常是七情干擾日積月累,根深蒂固,並且在心臟部位會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自我治療心病時,除了運用「護心下排深呼氣」的方法外,還要在呼氣時發出「唉」字的嘆氣聲音(即用唉聲嘆氣的聲音和感覺),用聲音配合意念和呼氣,振破壓迫在自己心臟部位的無形壓力。一次不能清除時,可以多做幾次;一天不能根除時,可以多做幾天!

清除根深蒂固的嚴重七情干擾,只從生理和心理上排除,往往不能根除,還必須從思想上和問題的根源上找原因,主動地培養自己的堅強意志、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及時地自我調節,並保持良好的心態。例如,負心人對自己感情的傷害,你可以用「你傷害了我,我一笑而過」的心態對付。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傷心難過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會加深痛苦。與其傷心流淚,不如一笑了之!自己振作起來,吸取教訓,展望未來,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再如,自己的心靈受到創傷後,治療心病除了運用「護心下排深呼氣」的方法外,可以用一些警言增強自己的意志:過去事情永遠過去,低落消沉對己無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打擊報復為下策,寬仁大度是上計!……。此法歸納為:護心下排深呼氣,唉聲破壓強意志。

第五種方法:明心見性,根除煩惱。人的情志變化特點是:人受到外界的影響或是自己體內的刺激,會自然產生干擾心臟部位的情志反應。外面來的干擾可以用排除等方法處理,內部產生的干擾就要從心臟部位入手,消除其產生的根源。這種方法是處理情志干擾的最高境界,與六祖惠能領悟的相同。

冷熱過度意調和,難受之極要忍耐。由於六祖領悟的道理比我以前的見解要高深,所以就用六祖明心見性的頓悟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有兩個要點:

(1)真正明白和領悟惠能作的偈。就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從心臟部位著手,除去情志干擾產生的根源。就是:心胸廣闊,明心見性;心胸能容天下事,正確處理各問題。具體做法是:從心而發,萬緣放下,心胸廣闊,無牽無掛。此法歸納為:萬緣放下,無牽無掛。

對許多人來說,真正做到"明心見性,根除煩惱"比較困難,但我們可以用如下方法補充: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重大的困難,或者挫折,心情難受之時千萬不能心慌著急,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從心而發萬緣放下,主動地跳出情志的干擾和束縛,先作好事情最壞結果的思想準備,然後再從多個方面冷靜地思考問題,尋找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九地篇"中所說的:"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此方法簡言之:萬緣放下,死而後生。

對普通人來說,要想成為情志的真正主人,除了掌握上述「除擾五法」外,還要經常保持「真自我」和「微笑」。「真自我」是指心情愉快、輕鬆自然和開朗活潑的共同心理感受。明白「真自我」能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心情狀態標準,以便於把握和保持。「心情愉快」是要自己做一個快樂的人;「輕鬆自然」是使自己沒有壓力,自由自在地思考;「開朗活潑」是打開自己的心胸,更好地接受外界事物,同時做到思維活躍。「微笑」是發自內心,能保持「微笑」的人,對自己及周圍的人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對修行較高的人來說,運用好第五種方法「心胸廣闊容天地,明心見性無一物」,就能成為情志的真正主人。

四、南懷瑾:中脈通了才能證入初禪的真正禪定

南懷瑾:「中脈不通而言得定者,絕無是處。中脈通了,才能證入初禪的真正禪定——大乘道的初禪境界。 色身沒有絕對的健康,即不能得定。 不能去掉身體的障礙,想進入定境,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證道業就比較容易了。」

你說四大皆空,我打你一巴掌為什麼會痛?你說色即是空,那你隱個身給我看看!為什麼隱不了?因為你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很多大德往生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發起三昧真火,化一道光走了?因為他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你若真想證道證果,先發願坐三千五百座。

十方三世,一切法門,一切修行人修行都離不開禪定。

何名禪定?身心不執不迷不住即為禪定。又名三昧定境,三摩地。不入四禪八定,三昧定境,難以成就。但欲入四禪八定,八萬四千種三昧定境,必須先打通氣脈。但氣脈怎麼樣才能通呢?

只有六根清靜,不逐六塵,不散亂不昏沉,正念堅定,人身的元氣才能生機不絕,旺盛圓滿。當心靜久不動,元氣一步一步的積累,到在一定的量後,氣脈自動會被旺盛的元氣打開。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氣脈,轉河車。此類功法萬不可學,很容易走火入魔。為什麼?因為元氣就如電視機的電源,氣脈就如電線。你不充電接電發電,(你心不能真清靜,體表梵穴不能真打開,則先天元氣就不能充分進入肉身,則七輪中的元氣不是真充足)直接修氣脈,那很容易弄壞「電線」(經脈),造成「電線」錯亂而短路。更何況,如果元氣不足,「電源」不足,就算打通氣脈也沒多大用處。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打通氣脈的方法:那就是心靜,六根靜,不求不迷不急,靜靜等候,等到精足氣足神足時,氣脈自然會通,三昧定境自然會入,絲毫強求不了。世上不管什麼法門,離開了心去修,離開靜去修,都是邪法。一直心無所住,心無所求,心無所迷地坐禪,要坐多久才能打能打通氣脈?可不可以計算出來?

絕對準確的時間是算不出來的,但大致的時間可以算出來。那如何計算?要計算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怎麼算?這有密法,我公開也無防。

要知道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氣脈,得先了解人身的結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

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鐘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玉液(清且甜的口水),把這口玉渡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此時套用吞律法將津液吞入腹內。即舌頂上齶不動,將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這樣引吞,可直接入任脈,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

所以,人坐禪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上行督脈化為玉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禪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氣元氣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只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口都是乾的。人睡覺睡一天,口也是乾的。只有心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初坐禪時,未入真定前,如果心處於不散亂又不昏沉時,一刻鐘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要計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氣脈初通,即365×9=3289,把這個數字去零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也就是說:百日築基,至少要坐三千五百座,這是個基數。這個基數是對十六歲童身未破,身體健康,每一座都是正念堅定的人的數字。

如果是大於十六歲十年左右,則365×10。如果大於十六歲二十年,則365×11。如果大於三十年、四十年者,以此類推。如果身體處於亞健康,則再加一倍。如果身體體弱多病,則再乘一倍。如果你是下根人士,坐十座只有一座坐得好,那就再乘十。

每泄一次精,當補9口真氣。每遺一次精,也要補9口真氣。每見色心起三回,就要再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人見色心動真氣元氣則散。每微動三回嗔心,就要補一口真氣,為什麼?因為真氣所化的玉液加邪火就變成痰,沒有用了,所以人萬不可動嗔心。因為大動嗔心,傷元氣更大,要補一口到九口真氣。如以上加減,即能算出你要坐禪多少座,坐多久才能完成百日築基,才能氣脈初通,打開任督二脈或奇經八脈。

如果要氣脈大通,轉身上四大五行,破五蘊,就不是這樣算的了。這樣算是算最基本的修道基礎,先行功德的。這個修道基礎,先行功德,是一切修行人都應該完成的。連這個最本的基礎,都沒有完成,你現在才坐不到百座,就急於打通氣脈,證六神通,出菩薩意生身,是不是太急了?

三千五百座是最基本的!很多人一聽,可能想:那我不是要坐十年八年?其實,如果精進的話,並不用多久。如果你每天精進,一天用功十二小時,二個七七四十九天即可完成。二個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一百天左右,故名百日築基。

你要知道:佛法修行在於心,心靜即是坐禪,心無所求即是坐禪,六根不隨境轉即是坐禪,心中無我執即是坐禪。修坐禪者,當如是修禪。如果是上根利器,日夜用功,行住坐臥心皆定,那二個七七減半,即一個七七即可成就。

世尊當年在菩提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也有很多高僧大德,閉關打七七,專念一句佛號或一個咒,專參一個話頭或專坐禪,於七七四十九天內氣脈大通,並悟道證果的很多,在書上可查出一大堆。但世上上根利器極少,也沒有這麼大的道心。象閉百天關,一天用功十二小時,另十二小時吃飯睡覺,剛好完成三千多座。如果象世尊一樣日夜禪定,日夜用功,剛好七七四十九天左右完成。365×9=3289刻鐘(每刻二十分鐘,以一刻為一座。),而七七四十九天日夜用功就是3528刻鐘。去零為整,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完成三千五百座,填滿身上365個大穴每穴9口真氣。

如果沒有這麼大的決心,那就二個七七,一百天完成。再不行,就每天六小時,二百天完成。再不就行,就每天三小時,這三百天左右,一年完成。如果你能完全三千五百座,不能悟道證果,氣脈大通,一般來說,至少都可打通任督二脈。然後再這三千五百的基礎上,再精進,就不會象初修行一樣了,雖然不能入大定,但入個欲界定,未到地定,是不難的。

如果你心不能靜,真氣元氣化不了,四大五行轉不了,那(還)可以專念一句佛號,專持一個咒。但如果想念佛持咒的同時,還能轉化四大,那宜金剛誦,不宜過於大聲,或則氣散體外。如果真氣化不出,可試念大悲咒,專心念一遍大悲咒就能化一小口真氣,如果專心念一刻鐘大悲咒,能化滿滿一口玉液。當然其他咒語也可以,我個人的體驗,持過很多咒,以大悲咒及寶生陀羅尼化真氣元氣神速。楞嚴咒行不行?好不好?當然行!當然好!只是我不會念楞嚴咒,因為太長,沒有體驗過。但效果必定是好的,因為關鍵是心專不專一,對修的佛號或念的咒信心夠不夠。

修行,就是修心修身修行為。修心,斷惑證真,斷意識流,見不生不滅法身,是智慧,是見地。修身,轉四大五行,破身見身障,破五蘊,是功夫,是定力,急不來,非一步一步腳印不可。

修行為即修一切心口意善,修六度萬行,磨習氣,積福德資糧。修心修身修行為,就是法報化三身。

若說悟道難,那轉身之四大五蘊更難。君不見歷史上很多祖師悟道了,住茅屋專修十幾年,二三十年的很多,謂悟後起修。若說轉身四大五蘊難,那布道行道更難,什麼是布道行道?就化身千百億,度千百億眾生,要把正法傳開,建教團,建道場,還要看眾生的根基,因機設教,比轉身四大五蘊更難千百倍。

南懷瑾: "真正成佛要在色界。欲界不能成佛,無色界也不能成佛。必須要在色界才能成就報身佛。色界身就是這個肉身轉了(轉四大五蘊),我們現在這個肉身是在欲界裡,要把他轉化變成色界身,成就光明之身(即由無數明點構成的身體,功態看即是透明身!肉都被氣化了!但普通人肉眼凡胎看不出)。"

我之前曾說,三千五百座是築基功夫,是修一切法門的人都應該完成的。閉關日修夜睡,一百天剛好可以完成。如果日夜用功,七七四十九天可完成。上根人可在此七七四十九天內成就。那築基之後,再進一步修持,若破四大五蘊,氣脈大通,那要坐多久?如何計算?

這個簡單,說出來只怕你堅持不了。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當如下計算:

人身365大穴,對應地球公圍太陽一周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故當以365大穴乘最大數9,人身有五行五大五蘊,人身如果除了五行五大,身上不會留一滴水一絲毛,故應當再乘以5,即365大穴乘大數9乘5大,即是轉四大破五蘊通氣脈的數。然後五行五大的五,乘之前再加一,再乘,就是破四大五蘊的基數了。為什麼要加一再乘?因為未成道前,難免偶爾會泄精漏丹,動嗔傷丹,所以要加一倍補之。即365×9×(5+1)=19710座。如果你閉關三年,每天坐禪六小時,剛剛是19710座,一座一刻也不多不少。

古人提出百日築基,七七四十天關,三年關,其實是根據人體的四大五行,五臟六腑,三脈七輪來定的,不是亂定閉關時間的。

你如果說:「那不過外道之說!」那你生病後,吃藥或推拿按摩針灸為什麼會病好?如果你修行,忽略了轉四大五蘊身障的重要性,那是浪費時間,做表面功夫而已。如果你否定人體結構對修行的重要性,科學性,那是愚昧愚痴,法執太重,應該清醒了。

你說四大皆空,我打你一巴掌為什麼會痛?你說色即是空,那你隱個身給我看看!為什麼隱不了?因為你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很多大德往生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發起三昧真火,化一道光走了?因為他的四大五行五蘊沒有轉。你若真想證道證果,先發願坐三千五百座。至於是心靜無求無執地保任還是專念佛號或是念經持咒,看各人根基及因緣。

如果道心更大,那就閉關三年再說,就算沒有證果,沒有大徹大悟,至少都煉出了定力,不可能毫無發獲的。

佛教徒都知道,道教修行比較注重身體,實際上佛教修行也要修身體,而道教的修煉最後也是歸到修心態上來。可是因為許多人在修身體這一階段都沒有辦法完成,所以往往會誤以為道教一直在修身體,根本沒有在心態上修。

佛教是以修心態為主,附帶修身體,因為從佛教的觀點來說,我們的身體是不究竟的,是個軀殼、是四大假合,百年之內必須把它扔掉。道教比較偏重修長生,所以在修身體這一方面,下的功夫比佛教要多一些。

今天我們就講一講身體的精、氣、神與修道的關係。至於這個話題在去年的十月份講過一堂類似這樣的課,那時候沒有錄像、有錄音,我不知道道基整理出來沒有(道基今天晚上來了沒有?……)

藏傳佛教也是比較注重修煉身體,尤其是對精、氣、神這方面論述得比較多。人們往往一聽到「精、氣、神」,總誤以為是後天的精、氣、神,尤其是練氣功的人。實際上密宗以及道教所講的精、氣、神,指的是先天的精、氣、神,並非指後天能生育的精子,也非「呼吸之氣」。後天的精、氣、神,對修道而言,沒有多大幫助。即便是要強身健體,修煉的也是先天的精、氣、神。

如果一個人體內的精、氣、神充足的話,平時的手腳(尤其是冬天)都是暖融融的。在夏天呢,手腳是一種清涼,絕對不是手腳出汗!也有許多人在修到某個階段的時候,手腳都出汗,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好的現象,是體內的濕氣排出來了。

當一個人體內的氣脈暢通以後,手腳都軟得很!即便你是一個老人家,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都可以做到。一般認為老人家的手腳不靈活是骨頭硬了,實際上這只是現象,根本原因是精、氣、神沒有了,失去得太多了,身體裡麵筋骨的生命力不足了,腎水不足了,沒辦法滋潤筋骨了,所以它就老化了,變得比較僵硬了。

我們佛教裡面有句話叫做「皮包血肉筋纏骨」,當一個人的生理機能衰老了以後纏著骨頭的這條筋就萎縮了,所以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都做不出來了。摔一個跟頭,幾個月過去了身體還在痛,甚至容易摔壞。而一個小孩兒呢?天天都摔跟頭,爬起來就跑,什麼問題也沒有!

因為一個小孩子的精、氣、神,一點也沒有漏失掉。也就是說他保持著先天的、最原始的精、氣、神。當我們修煉到一定的程度,返老還童了以後,摔在地上也像小孩子一樣,爬起來照樣走,不容易被摔傷。

為什麼有的人的關節、脖子、腰很容易扭傷、很容易脫臼呢?就是體內的精、氣、神不足了。纏著骨頭的這條筋,猶如鬆弛了的彈簧一樣,沒有彈性了。所以動不動就把脖子扭了,「落枕了」,腰扭傷了。

為什麼小孩子沒有這種情況呢?因為小孩子的筋骨就像彈簧一樣,非常有彈性。我們通過修煉,體內的精、氣、神充足了以後,首先是身體裡面的暖流自然就會產生。當這股暖流產生以後,傳遍了全身,身體得到滋潤了,我們身體的彈簧,也就是連線肌肉和骨頭的這條筋得到滋潤了,又回復彈性了。

如果你修煉得好的話,即便你是八十歲,身體的元氣——精、氣、神,仍然如同青少年一樣!為什麼過去那些大修行的人,他有超乎常人的精力,一直用不完?他一個人的工作量可以相當於十個人、甚至一百個人的工作量,他根本就不知道疲勞!因為他本身的精、氣、神比較充足,再加上他對事業的專注,把身體的能量全部用到事業上去了,沒有被身體的欲望消耗掉。

昨天來了幾位道教的居士,向我提了幾個問題,他說:三十歲以前,沒結婚的時候,精力那麼充沛,也沒有夫妻生活釋放掉,精力都到哪裡去了?等到結婚以後,夫妻生活很頻繁,精力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他問的這個問題很現實,我們在座的有一部分是出家人;有一部分是在家人,而且有過家庭生活。我不知道你們有過家庭生活的人是否注意過這個問題?

後天的精、氣、神,原本是不存在的,正是有了後天的欲望,先天的精、氣、神,才變成後天的精、氣、神。也就是說你後天的精、氣、神消耗得越多,越會影響你先天的精、氣、神。你修行的層次也會一直上不去!因為後天的精、氣、神,它是先天的精、氣、神降下來的。我曾經做過一個比喻:水蒸氣降下來變成水,水遇到低溫又變成了冰。修行就是把冰化為水,把水再變成水蒸氣蒸發上去。

道教、密宗裡面一直提到任、督二脈與修道的重要關係,還有中脈與開悟的重要關係。我們漢傳佛教和禪宗很少提到,即便是提到,也是用一種非常巧妙的語言。對於那些沒有入道、沒有悟道的人來說,他們根本聽不懂!

為什麼過去的禪師們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道呢?就是為了避免不明白修道的人來誹謗。還有就是怕修道的人對身體、對精、氣、神去執著。因為真正修大道和身體沒有絕對的關係,和精、氣、神也沒有絕對的關係。身體和精、氣、神只是修大道的一個基礎,修完四禪八定,這個肉身和精、氣、神就用不上了。(就要身外求法了,即大周天及之後的修行)

可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幾個人是修完四禪八定的?有幾個人是把精、氣、神修好了的?道教里講的精、氣、神,勉強相當於漢傳佛教的四禪八定,實際上四禪八定的境界,要比道教裡面講的四個階段的境界要高得多。

道教裡面的四個階段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入虛、煉虛入道,勉強可以和佛教的四禪八定靠近,密宗修完了左、中、右三脈,跟四禪八定、跟道教的四個階段都非常接近,但在細節上還是有出入。

現在的許多修行人,因為沒有把身體修好,所以你就沒有辦法把身體空掉。要想把身體給空掉,首先身體要通、要透,否則的話,這個色身就沒有辦法空掉!你的色身空不掉,你就沒有辦法讓心靈入道。我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感覺最明顯的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肉體存在,而且還痛得不得了,我們的心態怎麼能入道呢?

你要想空掉這個色身,首先你的氣脈要暢通,在氣脈暢通之前,精、氣、神先要充足。精、氣、神不充足,全身的氣脈怎麼能夠暢通呢?就像一條水管,要暢通,首先要保持水流不斷。

如果說一條水管子裡長期沒有水的話,管子就容易生鏽、堵塞,一旦有了水,剛開始的時候就難以暢通。你必須要把它敲敲打打,把裡面的鐵鏽渣滓給排出來,管子才能夠暢通。如果水管子裡面長期保持有水的話,就不容易堵塞,即使偶爾堵塞了,很快就會沖通了。

修行以及入道、得道,靠的不是「氣」,但它在最初階段又確實與氣——先天的元氣,並非呼吸之氣——有關係。真正入道是靠「光」,但是入道以後,光也靠不上,和光也沒關係了。而且這也只是修道的一個階段,不是修道的全過程。為什麼許多練氣功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上不去了?你要想上去的話,除了修佛家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真正的密宗是禪宗,你修密的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要想圓滿成就,你必須回來落入禪宗上,方為究竟圓滿,否則的話,你都是在四禪八定中轉來轉去,在你的色身上用功。

我畫的這個圖,這條線相當於前胸的任脈,這一條線相當於後背的督脈,中間的這條線,相當於密宗和道家講的中脈。如果這三條線不暢通,你想入道、開悟、成佛確實不可能。

但是我要對大家說清楚,你就是任、督二脈以及中脈暢通了的人,未必能夠開悟成佛!但是真正開悟成佛的人,他的任、督二脈以及中脈,絕對是暢通的!就是這麼奧妙。

為什麼靜坐的人要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只是修行最初的一個階段,千萬不要把氣沉丹田當作修行的始終方法,一百天就修完了,就超越了。氣沉丹田,也就意味著能量沉丹田。前面的能量沉入丹田以後,它就從下面往後跑到尾巴骨的地方,從背後升上來,升到頭頂,又還精補腦了。

可是有幾個人能達到氣沉丹田(即能量沉入丹田)而又不從前面漏掉呢?往往是能量一沉入丹田,性慾就會旺盛,凡夫根本管不了自己!如果說自己修道的心比較強烈、願力比較大的話,當這個能量到了下面,就容易從後邊尾巴骨順著脊柱升上來,就沒有欲望了。

在道家,這個地方(會陰穴)叫做「三江口」,也就是任脈、督脈、中脈匯集的交點。能量就是從這個地方漏掉的,也就是說夫妻生活頻繁的人,能量就全部從前面漏掉了。

這個代表男女生殖器,男女在做夫妻之間的事情時,男同志釋放陽氣、女同志釋放陰氣,陰陽二氣一碰撞、一結合,身體裡面就會有一種快感。當我們把初禪修完了以後,進入二禪了,也是陰陽交合的時候,渾身會有一種欲醉欲仙的感覺!那種感受不知道要比凡人做那個凡事的感受要強烈多少倍?!這就是為什麼修禪定的人到達一定的時候,他根本就不需要夫妻生活了,他完全可以超越。

四禪八定,初禪叫做「離生喜樂地」、二禪叫做「定生喜樂地」、三禪叫做「離喜妙樂地」、四禪叫做「舍念清淨地」。「喜」是指心理的感受,「樂」是指生理的感受。

如果說你的能量沒有從下邊漏失掉的話,「精」就變成一種熱量。人體的熱量是由精產生的,這個「精」指的是先天的精,不是指後天能生育的精子。

如果你能保持先天的「精」不變成後天的精子的話,它就能變成一種氣。這種「氣」是元氣,絕對不是呼吸之氣。你通過繼續修煉,它就變成一種「神」了。或者通俗一點說,變成一種光了,它在胸部以上這一帶,就是神,也即一種光。

我們看到佛菩薩的像為什麼身上都有光呢?因為能量在胸腔到肚臍眼兒,是一種「氣」——並非呼吸之氣,是元氣,肚臍眼兒以下膝蓋以上,是一種「精」,有許多人一到冬天,膝部、手腳都冰涼,就是他的「精」不足。這裡說的精是指先天的精,不要理解成後天的精。當你通過修煉後,精就變成一種熱量,氣就成了一種力氣。再繼續修煉就化成神,這個神就變成一種光。

它在體內的正常運作是:我們攝入五穀雜糧,通過胃的消化吸收,產生了一種能量儲存在我們的丹田裡面。也就是說變成了「精」。這個時候的精,還是先天的精。通過修煉以後,它就順任脈開始往下走,走到下面「三江口」這個部位。

如果說你是禁慾的或者說是節慾的,通過修煉他就轉到尾巴骨,從後脊樑溝升上來了。為什麼我們修煉到這個階段,很難以再上升了,為什麼我們靜坐的人修煉到一定程度,後背就像壓了一塊磚、一塊石頭一樣,很難以再往上沖呢?

我們前胸有個「十」字,後背也有個「十」字,如果背後這個十字打通了以後,背後一定會放光!但是很少有人打通。打通以後,能量就會順著你的後脖子再往上升。這個時候,你的眼睛眉間這個地方,一定是金光閃閃!

此時,你會誤以為自己得道了,甚至開天眼了,實際上它只是一個階段的現象。過了這個階段,它又進入了眉間,經過鼻樑、經過上嘴唇、然後經過兩邊的法令線,再經過下巴到咽喉。咽喉就非常難以暢通,咽喉暢通的人,他說話、念咒語的聲音,絕對會有一種震動力,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富有磁性。

也有一種人,他並沒有修煉,說話為什麼也有磁性呢?這種人本身的能量已經足了,已經從後面上來以後,走到咽喉了。他本身的能量就很足,雖然他也有夫妻生活,但他還有多餘的能量跑到後面,再上來。當把這個咽喉打通了以後,經過這個胸腔再往下走。

經過這個胸腔的時候,會憋得非常難受,你會誤以為得了胃病。實際上不是胃,就是胸腔。胸部的骨頭會痛,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長期坐禪的人,捶打胸腔。胸腔打開的人,絕對沒有煩惱,不會生氣。你別看他罵起人來像獅子吼叫、咆哮一樣,但他絕對不是真的生氣。有的人他雖然不發火,但他的氣會憋在胸腔。

當一個人要發火的時候,他會往外呼氣,也就是把胸腔里的氣全呼出去了,氣不憋在這個地方了,他也就發不了火了。他所謂的發火,也只是把胸腔的氣給罵出去、吵出去而已。胸腔空了、鬆了,他也就沒有火可發了。所謂的「發火」,就是氣促使他不得不發火。

如果這個氣再繼續往下降,就把丹田以下全部通了。下半部全部暢通了以後,人的身體絕對沒有欲望。這個「欲望」指的是生理上的欲望,即通常講的性慾。為什麼常人會有性慾呢?就是因為他後面尾巴骨這個地方的能量轉不到後背上面來,他憋在前面,因此就要發洩。

要是不發洩的話,就必須通過修煉,讓這個能量轉到後面上來。這個地方沒有一股能量憋在那裡了,就沒有凡夫的這種生理現象出現了。這些通常要修多久呢?如果你方法不懂、或者不正確、你的時間用得不夠,你一輩子也修不完!正常情況下,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也就是說一年的時間,這些方法再也用不上了,都屬於「歪門邪道」了!和修道已經沒有關係了。

過去那些老禪師在禪堂里從來不講這些,因為凡是能夠進禪堂的就類似於研究生、博士生了,試問在研究生、博士生的課堂裡面,怎麼會講「a(啊)、o(喔)、e(鵝)、i(衣)、u(烏)、ü(迂)」呢?這些都應該是在國小一年級就結束的課程。可是由於長期以來禪堂裡面都不講這些,佛教裡面就都認為這些和修道沒有關係。如果突然有一天某位法師或者是禪師在禪堂裡面講這些,大家就都說他是「歪門邪道」!

過去的五大宗——偽仰、臨濟、雲門、曹洞、法眼,他們都談到過這個問題。但他們是用一種非常隱諱巧妙的字眼在談。通常用的「廳前柏樹子」、「竹根禪杖」等,大家連做夢也不會往這方面聯想!或者用「三江水」來比喻,你們怎麼可能想到講的就是這個話題呢?尤其是一個沒有悟道的人,根本不會朝這方面想。

當你的任、督二脈的精、氣、神充足了以後,他就不是圍繞著整個身體轉了,就不走前胸後背了,而是直接進入中脈,從頭上出去了,頭就開始放光了!這個頭就像一朵蓮花一樣打開了。任、督二脈通,還是最初的,當任、督二脈通的階段完成以後,就進入中脈直接上來了,直接從頭上出去了。

真正的中脈通了,頭頂這朵蓮花打開了,出去以後,才是修道的開始,在這之前都是打基礎。燒香、拜佛和這個有關係嗎?!你們知道燒香、拜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原始佛教有沒有這些事情做呢?

一個人的任、督二脈以及中脈暢通了以後,他做事即便是很累了,躺下來休息半個小時就可以恢復了。你就是再慢,一個時辰——兩個小時——足以恢復了,能量馬上就補充滿了!

我們常人的能量都到哪裡去了呢?全部變成後天的東西,從下邊漏掉了。你要想不讓它從下邊漏掉,你就要最初讓它從尾巴骨轉到後背,從脊梁骨升到頭頂上,再從前胸降下來進入中脈,從頭頂出去。

你不讓它從下面出去,你就要讓它從上面出去;你沒有辦法讓它從上面出去,你就必須讓它從下面出去。否則的話,你就要發瘋、就要變態!除此以外,沒有第二個辦法。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家說禁慾的人心理都不健康!除非你降伏了這個身體、四禪八定修完了,生理上這三條脈路暢通了,你的心理絕對健康,不會變態。

之所以心理變態,是因為生理上有一股力量迫使你不得不這樣想、不得不這樣做,而心理上又有一股力量強制自己不能去這樣想、這樣做(即禁慾),身心失衡、導致心理變態。所以降伏心之前,先要降伏身體。因為就一個凡夫而言,都是被身體推著走,不可能讓心理影響生理,都是由生理影響心理。只有聖人才能夠以心理影響生理,用心理帶著生理來走。常人都是被生理牽著走!

我這樣講了以後,你們不要執著在身體上去修,我剛才講得非常清楚:它只是一個修道的基礎,這個基礎你不修完、不打牢的話,你想真正的修大道(煉神入虛)啊,是絕對不可能的!

我們現在所謂的「修煉」,充其量也就是煉這個身體,同時附帶著修這顆心。(大多數停留在欲界定階段,即初禪之前的階段)但是你的身體沒有暢通,這朵蓮花沒有打開、東西沒有出去,你所煉的心也都是不究竟的。都是隨著情緒波動,今天心情好,明天心情又會一落千丈!聖人之所以有一顆平常心,是因為他基礎已經打牢固了、已經平靜了,生理不會波動了,所以他的心態能夠平靜。

一個得道的人,他體內的能量充足了以後,是往上升,促使這朵蓮花打開,本來面目衝出去。而一個將要死的人,他的能量沒有了,根本沒辦法把這個神識送上去。由於能量從下邊走掉了、散掉了,含不住神識了,神識也會脫體、也會跑掉。一個人的能量足了以後,(頭頂梵穴打開後)能夠促使神識飛出去,但他絕對不是像將要死的人那樣,四大分裂、元氣沒有了,神識含不住了,與那種脫體是不一樣的。

上堂課我教大家靜坐的時候,要把屁股下面墊個兩寸高的墊子,後邊尾巴骨的地方成半圓形,氣血就容易暢通。你如果平坐在這個地方,尾巴骨就摺疊起來,呈九十度,氣血就不容易上升。

這些對於最初坐禪的人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長期坐禪的人來講,根本不存在這些問題。

因為他早已經把四大修完了,已經空掉了。試問大家,一個四大空掉的人,他的氣血、能量怎麼可能不暢通呢?正是由於四大沒有暢通,你的身體才忘不掉、空不掉啊!

過去的高僧大德,哪一個不是氣宇軒昂,有用不完的勁?!腦袋瓜子都像一個大西瓜、大皮球一樣!我們現在這個腦袋比起祖師爺們的腦袋,一個個都是乾癟乾癟的!為什麼是這樣的呢?我曾經做過比喻,我們的頭就像一個蓮花苞,如果下面的能量很足,他就長得飽滿;如果下面沒有足夠的能量往上輸送,這個花苞就會幹乾癟癟的、根本開不了!即使開了,也是小小的。

佛教雖然注重在心態上修煉,但是如果你的身體不處理好的話,心態根本靜不下來。佛教不是不承認身體對於修道的重要性,只是不注重修身體。另外在過去,修行的人思想單純、心念專一,在修身體這方面,根本不值一提,不知不覺就已經修完了。

我們現在專門修身體還修不完、不知道怎麼修,根本不知道如何把身體修完以後,再來修心態!過去祖師爺們講「大道不離身心」,我們現在雖然口口聲聲也說在修身體、在修心態,但是很難把這個基礎打牢固。

過去禪宗里特別注重「不倒單」,現在很少有人提到這個問題了。但是你要想有大的成就的話,要想把身體這一關修煉好,還必須要有一個階段訓練不倒單!在這個階段,你生理上所有的病都會出現。

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以為是修行以後產生出來的病,實際上是你身體裡面原本就潛在有病,只是還沒有萌發出來。現在你是通過禪坐把身體裡面原本潛藏的疾病,像用探測器探出來一樣,提前讓它分期分批地釋放出來,不至於讓它由小病集成大病,有一天突然爆發,乃至不可收拾了!

我有幾個朋友,從發現自己有病,半年多的時間就去世了!我昨天下午從廣州回來的,前天到廣州去送我的一個徒弟,他是患白血病往生了。因為他在最後兩天處於昏迷狀態中一直在喊師父,廣州離這裡也比較近,我就於前天下午坐大巴去了。趕到廣州已經是晚上了,去了以後他已經往生了。我給他念念經、把他的頭拍了拍、打了打。

他發現自己有病了以後,沒多久就去世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因為一旦發現自己有病,就已經是晚期了。為什麼靜坐的人很容易身體有病呢?實際上是他身體原本潛在就有病,當一個靜坐的人,他體內的元氣——能量產生了以後,它流通到哪裡,那裡如果有病,就有反應;沒有病,它就很快通過。

有病的地方,它就通不過去,就憋在這個地方。一旦憋在這裡,病就很快爆發出來。你誤以為是打坐生病了,實際上他原本就有病潛藏在內。這就好比探測器從地下探出了炸彈、地雷,我們不能說是因為探測器使地下有了炸彈、地雷,而是原本有人在這裡埋下了地雷、炸彈。只不過是通過探測器提前把它探出來,消除隱患而已!

身體的元氣在體內流通,如果流到上腹部,你出現胃病了,你以為是「氣」造成的胃病,實際上是你的胃原本就不太好,元氣流到這個地方通不過去,出現了反應。那麼你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對治,讓氣通過了,你以後就不會再生胃病了。

現在幾乎沒有人能夠將生理上的這股力量喚醒,有時候好不容易修了一點點能量,又漏掉了。從哪裡漏掉的呢?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你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你的六根關閉以後,生理裡面的這股力量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裡邊。當我們一個人在節慾、甚至禁慾的時候他的能量(通俗點講就是精、氣、神)全部是儲存在任、督二脈和中脈裡邊。當一個人縱慾的時候,就意味著他的任脈、督脈、以及中脈裡邊的能量全部到了下邊,從下面給發洩掉了。(萬行上師)

五 、中脈開通後的十二種境像

1 眼睛清澈明亮,眼神堅定有力,目光像能夠穿透人體,物體一樣。道家所謂「 碧眼方瞳是神仙」,指的就是這種修煉者中脈打通後百脈皆通時出現的境像。

2 體內產生所謂的「內華」如同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溫暖四肢百骸。正是「苦盡甘來,其樂無窮」。

3 深層潛能被開發,天魂顯現,可真正「溝通宇宙資訊,能量與體內氣機交融, 從而自然轉化自成為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質」 。

4 身安神安,對事物反應異常靈敏,心靈精神進入空明清醒境界,進入心如明鏡,纖塵不染的境界。

5 心靈深處自然產生出一股強大的內在吸引力,使心不外弛,神氣內斂, 身心自然離相離欲,虛空靜定,無為而為,妙用無窮。

6 靜坐時,體內產生一種向上的引力(如同有一無形繩索將身體向上牽引),自發的將頭頂,身體拉直,調正,自發無為的調整身心境界。

7 腹腔自動向脊背收縮,出現前腔緊貼後背現象,玄關自發產生一種聚散開合的虛靈神性。

8 內在氣機綿綿,自運不息,消化吸收功能異常強健,排泄系統異常通暢。放屁極大,小便無一點臊臭味。群陰消盡,通體純陽。

9 能夠捨棄「我執」,「法執」,進入自然無為,靈感境界。終日心曠神怡, 神清氣爽,體內散發著清幽淡雅的芳香。

10 氣質超凡脫俗,光彩照人,出現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的「三不思」超然境界。

11 給人治病手到病除,人至病癒。治癒率非常高,能夠標本同治, 治癒後不易復發,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便能深深感染他人,震撼病痛者的心靈,在無意識的狀態下病痛者不知不覺中,心思豁然開朗,疾病頓然消失。

12 出現胎息,止息,氣住,脈住的特異呼吸生理現象。

由以上可知,打通中脈才是真修行的開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