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仁禪法師:初念佛者,數量和質量哪個重要?


時間:2017/9/9 作者:淨土解行

初修行的人,一定要養成好習慣,就是要講求修法質量,不能只片面追求數量。按《廣論》講的,時間應儘量短,次數多,每次念佛,都集中精神,攝住妄想心就好。

宗喀巴大師這個教言很殊勝,不管坐禪還是念佛,剛開始時間短,次數則可以多。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就會養成敷衍修法的習慣,就如有些人用起功來,一座的時間倒是挺長的,但是座上不相應,不懂攝心,邊打妄想邊用功,這樣成了習慣,就很難改,成了一種禪病,或者說念佛的毛病。

這樣修行下去,甚至可能越來越糟糕,人越來越愚痴,記憶力也越來越差。這種現象很容易產生的,因為你腿子一盤,只在形式上用功夫,一點都不提正念,昏沉就越來越重,昏沉就是一種無明,這樣當然也就越來越愚痴。

這個地方要非常注意,念佛時要努力將心攝住才行,不能只圖數量,要趕什麼似的,念是念了不少,可一點受用都沒有。我們平常動靜閒忙都不要忘了佛號,隨時都要提起佛號,但是還需要專門地攝心念佛,最好是座上修,以正知作守護,時時不忘正念,把每一句佛號都念好,慢慢來,急不得,時間短、次數多,每次用功幾乎不打妄想,五分鐘、十分鐘、半個小時,把時間慢慢加上去。這樣專一地用功,漸漸地功夫就得力了,不打妄想,那半小時的修法力量也是非常大,不但身體粗重感越來越輕,身體慢慢也好起來,人也精神了,有智慧了。

再談念佛計數

談到修法的質量與數量,就說一下念佛計數的問題。計數是很有必要的,初學者沒有穩固的不念自念的功夫,一定要計數。開始的時候,每天不用太多,為什麼呢?因為一下子定太多,也沒有辦法每天都能完成,這樣一天能完成,一天完成不了,沒有個原則性,就容易放任自己的惰性,漸漸地就越念越少了。所以,要慢慢來,特別是規定自己專心念佛的日課,一定要從少做起,一點一點來,急不得;如果每天的功課都是散念,沒有攝心來念的定課,這樣念佛功夫很難上去。

然後,還有個注意的,一些人念佛計數有個完成的急迫心,就趕啊趕,這樣不好。如果你計數的時候,不是那種不方便的散念,比如你在自己家裡念,沒有人打擾,那有時也不妨可以用計時念佛,專心地念,規定時間來念佛,時間固定,或一個一個時間段固定都可以。不管你規定的時間段能念多少佛號都不管,一定要每次把規定的時間念完,然後,按時間換算成最保守的數量(或不計數),這樣時間定死,你就不會有那種趕集一樣的躁妄心。但這有個前提——你的定課要適中,如果定得成了每天不趕著念就念不完的話,那這佛號就成了一個呆板的任務,難以得到念佛的法樂。

摘自仁禪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錄·信蓮盛開》

仁禪法師簡歷

仁禪法師,浙江寧波人,1971年出生,1995年依虛雲老和尚道場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上慧下通首座和尚披剃(慧老親近過虛雲老和尚與來果禪師等大德),1996年於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依聖一老法師為戒和尚得受具足戒。

2011年廣東梅州千佛塔寺請為安居依止律師並授課,開講《四十八願》、曇鸞大師《往生論注》、蓮池大師《彌陀疏鈔•教起所因十義》、《菩提道次第廣論》、《隨念三寶經釋》等課程。

2013年開始網路弘法,側重於淨土教理的講解。已講《十善業道經》、《普賢行願品》、《無量壽經》、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注》、印光大師《一函遍復》、《臨終三大要》等《文鈔》選講、《淨土教言》等。正傳講《淨土十要》。擬講《佛說阿彌陀經》、《彌陀要解》、《彌陀疏鈔》等。

2016年赴新加坡佛學中心常住弘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