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夢齋山人:佛性作用在何處


時間:2018/1/9 作者:藎木

1、佛法探討:佛性作用在何處?

笑解眾生有佛性:佛說眾生皆有佛性,經過修行皆可成佛。在一家寺院,小和尚問師父:師父,我們的佛性在哪啊?師父說:木頭都有火性,你去柴房在木頭中找火性吧,找到了火性,就知道佛性在哪了。小和尚去柴房,把木頭劈個粉碎,也沒有找到火性。就急忙回稟師父:沒找到啊。師父說,你把木頭燃燒就知道了。小和尚回到柴房把木頭點著,熊熊的烈火燃燒起來。這時小和尚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佛性在何處呀?佛性在作用呢。佛性在六根門頭放大光明。佛為覺者,在何處覺呢?在六根處覺,在眼為視覺,在耳為聽覺,在鼻為嗅覺,在舌為味覺,在身為觸覺,在意為知覺。這見聞嗅嘗覺知,就是六根的作用呢。修行就是都攝六根,不外求,把握當下,那麼時刻都在修行呢。南無阿彌陀佛。

2、自以為是:

自以為是是人的通病。眾生都是認為自己所想所做所說都是對的,其實不然。阿含經說:己意不可信,不可信己意,證得阿羅漢,方可信己意。因凡夫未斷煩惱,思維儘是意識心,虛妄不可信。羅漢已斷見思惑,所思全是自性任用流出。阿含經又說: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其義說要依靠我們的自性和佛說的法,其餘的都不可依靠。自依止就依智慧而不依妄識,法依止就是依止佛說的經藏的聖言量。可有些眾生不然,自以為是,不信佛說,盡信邪魔之說,害人害己。楞嚴說:見聞若幻翳,三界若空花。其義是說我們所見到的和聽到的,就像眼睛有病一樣,看到的都是幻影,欲界色界無色界,如空中之花虛假不實。如能聽佛說,我們就應該改變我們的妄見,而入佛知見。楞嚴又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眾生本具佛知見,可是還要頭上安頭,再立個知見,這個知見就是根本無明。如果去掉一切妄見,佛知見自然顯現,這就是涅磐的境界。修行首要是改變知見,一切都要按佛經佛律去做,去掉自己的知見煩惱,才能正修。若無正見指導,那麼修行就會落入盲修瞎練的深淵。南無阿彌陀佛。

3、快樂分享:

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業力自己了。

自己因果自己造。自性自修自佛道。

欲知前世因和緣,今生一切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和報,今生一切做者是。

佛陀度生幾不能?不替眾生受業苦,

不替眾生成佛道,不替眾生斷煩惱,

不替眾生開智慧。佛陀傳授解脫法,

如何解脫靠自己。彌陀接引去極樂,

還得自己願意去。佛法修心莫外求,

持戒修善發慈悲。諸惡莫作淨其義,

眾善奉行利眾生。因果大法照法界,

哪個不信自闖禍。做惡不知不聽勸,

地獄刀山非等閒。佛前懺悔多劫罪,

般若前導淨土歸!南無阿彌陀佛。

破執著、入中道、得大定

佛教有執理廢事、執性廢修和執事廢理、執修廢性之邊見。執理廢事是指執著諸法理性的統一平等,否認諸法事相的個體差別,最終誤入惡取空拔無因果的魔窟。認為現象界諸法終歸壞滅而至於空無,說啥都一樣,否認事相上大小、美醜、善惡等差別,不知現象界諸法緣起無實體,但相似相續輪轉不休。執性廢修是指誤以為眾生都有佛性,不修可成佛。玩弄口頭禪,不念佛誦經持戒,繼而誹謗佛法。這兩種邊見在禪密中常有。執事廢理和執修廢性是指不明佛理,只在事相上盲修瞎練,只念佛不修心,只參禪不持戒,誤以為佛在心外法在身外,佛和上帝一樣主宰宇宙一切,只求佛陀不求心,貪求有密法可快速成就,而常常被人騙錢騙色。修淨土宗人多有此知見。修行人要做到理事圓融,性修不二,要理解法性是一,但能依染淨緣,具造十法界。法性的共體平等圓融涵概了法相的個體差別不同,一多相融通達無礙。既要讀經研教明理,又要事相上苦修磨練,持戒修善,不論修那一宗都可成就。

修密、學教都要修定,就是在起心動念時,心不離當下又不住當下,不起二念不住相,這便是定。有人認為只有打坐,心專注一境才是定,這是片面的。若能無心於萬物,何患萬物常圍繞?關鍵是六根處境不執著。神秀大師說:心若明鏡台,物來影現,物去影除,不滯不留。聖人心境如虛空鳥跡,流水刀痕。看虛空無邊,萬鳥飛翔可留鳥跡否?海水滔滔,千帆爭流,可見水痕否?真正修行人,不是啥也不做,啥也不想,是不住相,不隨境轉。大德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動念不住相是大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