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春節回家,為何孩子的出息不能靠錢說話?


時間:2018/2/12 作者:仁德

小編之音:

過年將近,傳統中國人正啟動著一場聲勢浩大的遷徙——回家。

不過,近年來,對很多人來說,回家越來越不是一件“輕裝上路”的事了。他們擔心帶給父母的禮物不夠貴重,攢下的紅包錢不夠多,更不敢兩手空空回家。

而過年期間,親朋間相互走動,言談中又不免聽到這樣的話語:誰的兒子買了什麼名牌車、誰的女兒嫁了金龜婿……我們往往擔心自己的成就太小,為原本愉快的相聚而苦惱。

原本這個象徵喜慶的節日,漸漸開始變得物質,禮物變成了衡量“孝心”、衡量“有沒有出息”的工具。

而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推動著?來聽,索達吉堪布怎么說。

作者丨索達吉堪布

一、金錢的本質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探索金錢的本質與利弊。

這分三個方面:首先,要瞭解金錢的本質是什麽;其次,要懂得沒有善用錢財的弊端是什麽;最後,要了知用好錢財的功德是什麽。

不善不惡 不美不醜 不即不離

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但離開了錢萬萬不能。

大家都知道,沒有錢什麽都不行,尤其是在大城市裡面,打電話、走路、吃飯、睡覺等都要依靠它,沒有它生活就無法正常運行。雖然錢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但也不是萬能的。

如果我們對金錢的本質進行觀察,的確也沒有任何實質,雖然在未經觀察時相當吸引人,人們也極其嚮往,但它卻是虛幻不實的有為法,就像人們特別喜歡的美麗水泡一樣。

因此,從本質上講,金錢是中性的,既不是善也不是惡,既不是美也不是醜,是這樣一種本體。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政治家、文學家叫張說,他有一篇不到兩百字的《錢本草》,裡面以草藥的比喻說明:錢財既不是好的東西,也不是不好的東西,如果人們用好了,就像草藥一樣可以治病,如果用不好,它就變成毒,會傷害性命。

所以,從世間的角度來看,錢財也並不是有些人所講的那樣——非常了不起。

可能有人認為:雖然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講,可以這樣分析,但從現代科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也不一定是這樣。實際並非如此,因為在經濟學家眼裡,錢財的性質也有所不同。

以前,著名經濟學家威爾遜這樣說過:“熱愛金錢吧!它能給人們帶來歡樂,帶來幸福,帶來希望!”

而另外一位非常出名的經濟學家哈克卻說:“錢的醜惡就在於它能把人們引向深淵,引向地獄,引向罪惡。”所以我想,從經濟學等世間科學的層面來分析,也並不能認為錢財真正有非常大的功德,但也並不是真正具有罪惡的本性。

躬行中道 不墮兩邊

作為修行人,也不能特別極端。為什麼這麽講呢?因為有些人在學了佛以後,對錢財、生活等都沒有任何興趣。

當然,若有修行的境界,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修行是讓我們獲得解脫的妙藥,誰真正法融入心,他就會看破、放下,而獲得心靈的解脫、自在,這是必然的規律。但是在座的修行人,以及將來的修行人,也要用智慧好好分析自己的境界。

華智仁波切在相關教言書中講:偶爾的出離心是不穩固的。

比如,今天遇到一位上師聽了一堂課,馬上把家裡的所有事情全部放下來,急急忙忙下決心要出家,這是不明智的。佛教要求再三觀察,古今中外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這樣做的,一個人要出家,要觀察好多年、好幾個月,因為只有心裡真正產生出離心時才可以。

總之,不管是從世間生活的角度,還是從出世間修行的角度,對錢財的本性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沒有善用錢財的弊端

若無智慧 則易被錢財束縛

大家都知道,如果錢財沒有用好,就會帶來諸多即生和來世的不利。正因為是這樣,在許多佛教經論中,才宣說了錢財的種種過患。比如,華智仁波切說:有一條茶葉就會有一條茶葉的痛苦,有一匹馬就會有一匹馬的痛苦。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為擁有很多人民幣或美金,晚上睡都睡不著;而有的在錢財越來越多時,造的業也更加可怕。

心靈空虛與兩極分化日益嚴重

以前經濟沒有像現在這樣發展時,很多人的心情都比較平靜、安寧、快樂。

現在人們雖然表面上看來穿得相當鮮艷、時髦,生活資具樣樣齊全,但內心卻有很多痛苦。

而且,現代社會兩極分化日益嚴重,有錢的人揮金如土、一擲千金,好像他們已經忘記了身邊還有許多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苦人存在一樣。

我看到一個報導說:去年過年的時候,東北遊客到海南三亞包下別墅總統院過除夕,一晚上就花了13萬元人民幣。當時很多媒體都報導過。還有一家有八口人,都住在四星級賓館裡面,每晚每間房都要花七千元,從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一個禮拜的時間,一家人光房費就要花將近20萬元人民幣。其實,這樣亂花錢是很不好的。

剛才有道友說:“以前自己沒學佛時特別浪費錢財,自從學佛以後,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社會貧富差距相當懸殊。

有些人拚命地花錢,根本沒有節儉的觀念;而有些人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書都讀不起,生活處於特別艱難的狀態。但是,人們根本不知道互相幫助,這是為什麽呢?主要原因就是金錢觀念沒有理順。

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有了錢以後自己花,根本沒有想到社會或身邊的窮苦人。所以在有了錢之後,就開始自己享用,並沒有用在該用的地方。我覺得,這就是當今社會的悲哀。

修學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所以一定要通過智慧來觀察、分析,看金錢對整個社會、人們的相續以及自己的內心,到底帶來了什麽樣的醜惡、罪惡、煩惱和痛苦。

否則,在這個社會中,就會白天晚上不擇手段,非常盲目、忙碌地追逐著金錢。人生只有幾十年,若不好好用在學習佛法上,難道金錢就能給我們帶來今生、來世的幸福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記得,莎士比亞在一本書中,用非常刻薄的語言呵斥金錢的不良之處:“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可見,金錢能使整個社會處於混亂的狀態。這一點,從當今社會腐敗分子的卑劣行徑中,就完全能明白。

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金錢對自己的修行、對自己的家庭、對整個人類帶來了什麽樣的負面影響。

比如,沒有錢的時候,一家人團結和合,而有了錢以後,家裡就開始發生冷戰、熱戰,始終處於不和諧的狀態,最終導致分裂。為什麽以前家庭快樂、幸福、溫暖,而後來卻不團結、不和睦了呢?主要因素就在於金錢。

貪執錢財 必定墮落

對修行人來講,若一直積累財富,臨死的時候心裡就會惦記它;若死不瞑目,就沒辦法往生。所以,在戒律以及修行竅訣裡面都要求,在臨終前應把所有財物全部供養給寺院,或留給親人,這樣自己就不會貪執。即使不能處理,眼前也最好不要放很多財物,心裡也不要掛礙。

可能在座的各位都記得,在《極樂願文大疏》中講:一位比丘因為貪執自己的缽盂,死後就在缽盂中變成一條毒蛇;一個孩子因為貪執石簧,死後就變成了一條石簧蛇;一位施主因為貪執七個金瓶,死後就變成一條毒蛇守護著那些金瓶。

而我們總有一天會面對可怕的死亡,所以現在就應該想: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不應該貪執它。

可能有人認為:沒有錢財的人不一定會貪,有錢財的人才特別貪執。其實,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沒有錢財的人也會對個別所愛物產生極大的執著。所以,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對錢財都要有正確的認識,這樣修行才會成功,因為都要面對人生中特別恐怖的死亡之苦。

三.用好錢財的功德

積財有方 用財有術

如果我們把金錢用好,就會產生相應的功德,這個功德每個人都可以得到。

因此,學佛人一味看破金錢也沒有必要。作為在家人,通過正當途徑積累一些財富也是允許的。

佛陀在《雜阿含經》和《善生子經》當中都說:金錢可以分為四份,第一份作衣食用,第二份和第三份作投資營利用,第四份作儲蓄應急用。可見,佛教並不要求所有農業、商業、工業,乃至正常的生活全部停止。所以,廣大在家學佛人也不用害怕。

話說回來,在財產這個問題上,佛陀並沒有讓我們將所有財產或財富全部拋棄,因為我們不可能像蚯蚓一樣,天天吃土就可以了。尤其作為在家人,若不賺錢養家餬口,生活就沒辦法過下去。

知足少欲 積功累德

因此,作為修行人,對錢財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如果我們能把它用上,就可以積累許多功德。比如我有一百塊錢,如果用來買酥油供燈,並在佛前發清淨願,就會像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燃燈佛前供養發願一樣,終會獲得如來的果位。

雖然這一百塊錢對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講,不算什麽,但的確能在阿賴耶上種下對生生世世都有無比意義和價值的金剛種子。

如果把這一百塊錢買一些活的旁生,跟狐朋狗友一起吃了,或做一些壞事,那這一百塊錢乃至今生來世都害了我們。

所以,對金錢也不能當作上帝那樣來崇拜。在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裡面,有一句話說:“錢財是好奴僕、壞主人。”

雖然這是世間的語言,但與佛教所講的內容卻是相同的。如果我們把它當作奴隸,就可以用錢來買適當的飲食、衣服等,而過一個平平淡淡的生活;如果把它作為主人,自己成為錢財的奴隸,那就特別痛苦。

但現在很多人都成了金錢的奴隸,形勢已經成了這樣。若不變成奴隸就跟不上時代,因為不買房子不行,人人都有房子;不買轎車不行,人人都有轎車。所以,為了房子、轎車,一直需要打工掙錢。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還不完,心裡產生許多痛苦。因此,看到大城市裡的生活,我就特別羨慕寂靜的地方,因為過寂靜的生活,很多城市的煩惱都沒有。但也沒辦法,社會已經變成了這樣,逐漸人們就會對金錢產生極大的貪執,繼而帶來許多方面的不利,尤其對修行不利。

微笑,隨緣

大家都應該認識金錢的利益和弊端,每一個人不一定要很富裕,但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不要特別耽著,應該隨緣,這樣心裡就不會有痛苦。

總之,錢財能給人們帶來痛苦,也能帶來快樂,大家要認識它的本質,並隨緣對待。

最後我以一句話來作結尾:

微笑是無邊的美麗,知足是無盡的財富。

敬摘錄 索達吉堪布 哈佛大學演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