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楊傑將錯就錯,西方極樂,蘇東坡聰明自誤,語絕而逝


時間:2018/6/14 作者:心愿

蘇東坡是很有名,他到哪裡都會帶一幅畫,那一幅畫就是佛像。他說,這是西方公據,西方公據就是他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憑據。我們就來談一談,蘇東坡是一個學佛人。老和尚常講過一句話,他說,以前他們在跟李炳南老師學經教的時候,李老師也常常有這樣提,就現代不能學梁啓超,以前的古人不能學蘇東坡。其實蘇東坡,其實坦白說,大家對他都是耳熟能詳,尤其蘇東坡跟佛印禪師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實他也是在歷史上真的是留下千古的好名,他其實是和尚再來的。印光大師說,他過去生是什麼?五祖戒禪師,他不是禪宗那個五祖弘忍大師,不是。有一個禪宗的佛寺叫五祖戒禪寺,叫五祖寺,五祖戒禪師是蘇東坡的前身,他過去生是禪師再來的。

印光大師對蘇東坡有特別的論述,我們就來談一談。我們先從,因為蘇東坡也是宋朝人,那談論蘇東坡,兩個人,一個是蓮池大師,一個是印光大師,兩個都是祖師。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的八祖,第八代的祖師,印光大師是十三代的祖師,可見這兩個祖師都很重視蘇東坡先生。剛好宋朝那時候,有一位大學問家叫楊傑。楊傑這個人要特別介紹一下,他「字次公,號無為子」。他本來是修禪宗的,他「參天衣懷禪師大悟」,他是有悟的喔,楊傑是有大悟喔。後來,「後丁母憂」,後來他的母親往生了。楊傑就「閱大藏」,就讀藏經。他才發現淨土法門的殊勝,他本來是修禪的。後來他發現淨土法門的殊勝以後,就他做一個表法,自己好好用功,後來他淨土得到成就。坦白說啦,現在,不要說是現在啦,就唐朝以後,禪宗要開悟的其實也不多。都是怎麼樣?都是禪淨雙修。

楊傑他在臨終的時候,人家請他說一口偈語,請他說一個偈語。因為一般修行很好的人往生,人家都會請他留下偈語。像東北的修無師往生的時候,人家也請他說偈語。他本來說要去,諦閒老法師要傳戒,他本來說要去護戒,結果後來在那個戒會的時候,他就往生了。老和尚有說,這個修無禪師修得很好。他後來往生前的時候,他講一首偈,「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所以楊傑臨終說偈,他說,「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舍。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這個講得也具有很大的禪意,我就簡單的就我個人的領悟,小小的一個領悟來分享給各位。

「生亦無可戀」,他已經完全通身放下了,他完全放下我執,身見他已經放下了,他不留戀,他也不貪生怕死,他已經明白自性本無生死。他練到功夫成片了,以他這個境界來講,最少也是事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因為他大悟了,那應該是理一心不亂了。所以他說「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舍」,沒有什麼不能夠放下來。「太虛空中」,我們這個心叫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盡虛空遍法界就是形容我們這一念心,小而無內,大而無外,這叫「太虛空中」。「之乎者也」,我們讀很多這些儒家的書,這些儒家的書我們都讀遍了,「之乎者也」。讀了這麼多的經典,「將錯就錯,西方極樂」,為什麼「將錯就錯」呢?因為在佛法禪宗裡面講,一法不立就是,禪宗因為他們禪宗的修行,要無所依止。所以他們也不依靠經典,直下會取。所以這個叫,禪宗裡面講它是,就是禪宗裡面像趙州禪師說的念佛一句,漱口三日,就念一句阿彌陀佛都還要嘴巴再漱口三日。禪宗它是會什麼樣?它一法不立的,它沒有任何依止的,但是這樣不容易開悟。

楊傑他已經從修禪轉到修淨土來,他依止阿彌陀佛。禪宗來講說,連個依止都不能有依止,你有一個依止,那你還有一個我在念佛。禪宗教你說,念佛人是誰啊?問題你參不出來。禪宗教你說,狗子也有佛性,你去參好了。欸,狗到底有沒有佛性呢?你去參。狗有沒有佛性?狗要是有佛性,誒,牠怎麼會吃大便呢?對不對?狗要是沒有佛性,打牠為什麼哀哀叫呢?牠跑給你追呢?肚子餓了還跟你要東西吃呢?到底狗有沒有佛性?有佛性?或是沒有佛性?禪宗都喜歡這樣,這文字遊戲,有一點文字在猜謎一樣。狗子有沒有佛性?叫你去猜,叫你去參啦,不是猜,那還不是用猜的,叫你去參啦。不然再來就說,念佛人是誰?念佛人是誰?叫你去參啦,直下會取。這禪宗裡面常講,這種如入無縫塔,就是連個縫都沒有那個塔裡面是無縫塔。這要不是上根利智,參到後來都是,坦白講,沒有辦法明心見性。

所以他這個地方講說,「將錯就錯」什麼意思?他還有一個依止,他依靠什麼?他靠阿彌陀佛,他要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將錯就錯」,好,我就往生西方極樂,這個是楊傑最後領悟的境界。他的意思是怎麼樣?我念這句阿彌陀佛念到後來,我就念到黃念祖老居士說的,「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我有個依止,我到最後,我巧入無生,暗合道妙。楊公大悟以後,「歸心淨土,極力提倡」念佛法門。所以他在臨終的時候,「將謂生死於真性中」,就是說,你見到、悟到真性的時候,悟到這一念心的時候,生死就像空中花一樣。空中的花是你眼花撩亂了,好像你眼花撩亂,眼睛揉一揉,揉一揉以後,好像空中飄了很多花下來,這《楞嚴經》講的道理,「猶如空花」。

「以未證真性」,因為當時楊傑並不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六祖大師這一種境界的。所以他「未證真性」就是,「未證真性」的意思就是說,他還沒有證入一真法界,沒有分證法身,他「不得不以求生西方為事也」。所以他還是會「將錯就錯」,因為他也沒有完全把握,因為他沒有分證法身,沒有破根本無明,所以他才說,「將錯就錯」。「若徹證真性,則不用求生西方」,為什麼?因為當下就是一真法界,那為什麼我們契不進去呢?因為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來,根本無明未破,契不進去。所以才說,「若徹證真性,則用不著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錯」,因為你法執未破。如果究竟來說,「未證而必須要求生西方」,所以說,「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這印祖實在是,印祖是一個明心見性的人。印祖一看這個公案,印祖開示就是這麼清楚。所以印祖就引用蓮池大師《往生集》裡面對於楊傑的讚嘆,就「於楊公傳後,贊曰」,讚嘆,蓮池大師讚嘆楊傑,「吾願天下聰明才士,鹹就此一錯也。」這意思白話是這樣,白話的意思是這樣。蓮池大師了解要明心見性非常地困難,所以蓮池大師說,蓮池大師也是從禪宗轉為淨土,示現為淨土宗的祖師。所以蓮池大師說,我還是願意天下這些很聰明的人,你們都學楊傑「將錯就錯」,不要自以為聰明。他說,如果你能夠這樣學楊傑,才是真正的大聰明。能聽到這句話,我們就很興奮而且很欣慰。所以老和尚講得沒有錯,現在老師不好找,找誰?找祖師當你的老師,你就不會被聰明所誤了,我們說聰明反被聰明誤。

結果印光大師就怎麼說呢?他說,那再講到蘇東坡,「若宋之蘇東坡,雖為五祖戒禪師後身」,雖然他前世是五祖戒禪師,也常常帶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一軸以自隨」,就跟著他走,表示說,念念都不離阿彌陀佛。問題是你沒有證到阿彌陀佛的境界,未徹證真性,至少你要怎麼樣?我們淨土來講,你要有功夫成片,煩惱要伏住。然後再進入事一心不亂,那再進入理一心不亂。所以蘇東坡常告訴人家說,他身邊這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此吾生西方之公據也」,是我往生西方的憑證,用現在的話講說,入場券。

但是等到他臨終的時候,「及其臨終,徑山惟琳長老」,「徑山」是哪裡呢?在現在的杭州,因為蘇東坡跟杭州有關。徑山惟琳長老跟蘇東坡很要好,勸蘇東坡,「以勿忘西方」,就你不要忘記西方。這是惟琳長老勸蘇東坡,你不要忘記西方。蘇東坡回答說什麼呢?「西方即不無,但此處著不得力耳。」這什麼意思呢?這個也是禪宗的用語。西方就是真如本性,我們本有的家鄉,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了。簡單的說,《華嚴經》叫一真法界,淨土宗叫做一心不亂,禪宗叫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都是同一個意思。那講經的人,天台宗叫做大開圓解。「西方即不無」,西方就是我們真如本性。西方是真實有,「西方即不無」,就真實有。

「但此處著不得力」,但是我契不進去,我敲不開,門打不開,就是執著放不下來,我執跟法執破不了,根本無明無法破,就是「此處著不得力」。為什麼?因為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要見到實相不容易。要把我見破掉、我執破掉,要把我執破掉、法執破掉,再破根本無明才見到實相,那個實相就是西方。「但是此處著不得力」,我就沒有辦法,功夫還不到,沒有辦法到理一心不亂,說不定連功夫成片都還沒有伏住。

蘇東坡的弟子就門人,就他的學生,蘇東坡的學生錢世雄就說了,就告訴蘇東坡,這個大概在形容蘇東坡要往生的臨命終的時候的情況。「門人錢世雄曰」,就說了,「此先生平生踐履,固宜著力」。他說,先生你不是都帶著阿彌陀佛聖像嗎?你不是要求生西方嗎?「此先生平生」,你這一生就是要到這個目的,你心心念念就想要去,所以你要再加把勁,「固宜著力」,要再努力。蘇東坡就說了,「著力即差」。怎麼「著力即差」,知道嗎?就是說,你還有說,我要修,那個我要修,連那個也不能執著。是沒有錯,但是這個根基要很高才契得進去,一般人是悟不出來的啦。人家楊傑還很老實說,「將錯就錯」,他有個依止,但是他進入,後來巧入無生。蘇東坡他境界沒到那裡,但是他還是要說,「著力即差」,結果說完就往生了,就「語絕而逝」。

這印祖說他,不是我們來說,印祖有智慧眼,他有法眼跟慧眼。印祖他有法眼跟慧眼,印祖就有資格論述蘇東坡,我們是沒有辦法的。蘇東坡這樣的情況,印祖怎麼說呢?「此即以聰明自誤之鐵證,望諸位各注意焉」。是教你說,你們要注意蘇東坡講這樣就是聰明自誤,因為他沒有證道啦。這是在《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就是印祖在這個法會上的開示,這一段很精彩而且很有意思,在跟你講禪宗跟淨土宗的微妙。我們還是要乖乖學楊傑,聽祖師的話,「將錯就錯,西方極樂」,八個字記起來。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四五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