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情」一定是苦的嗎?情緒管理的根本在於此


時間:2018/8/18 作者:君合

1

情緒的本質

情緒的本質是自我的追求,也是自我的安全及喜好,是圍繞著自我中心而產生的一種執著心。因為沒有安全感,或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就產生了情緒。此外,自卑或是因自卑而產生的自傲,也是一種情緒。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所有的情緒都是圍繞著自我中心的。就像佛法里講的,我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等種種的「我」,這些都是圍繞著自我中心而產生,如果放下自我中心,就不會有情緒。任何眾生都有自我,但是人的自我意識比其他的動物強,其他的眾生只會在事情發生的當下,以本能保護自己求生存,而人除了保護自己、保護家族,還會保護名譽,甚至維護死後的名譽。這些圍繞著自我中心的要求會跟環境起衝突、與人發生爭執,甚至產生自我矛盾的情況,情緒也就因此產生了。

「情」一定是苦的嗎?

「情」是圍繞著自私的自我中心發展出來的,所有一切的「情」,無論哪一種都是苦中有樂,而且苦多樂少。苦,是開始、結束都苦;樂,則只是偶而出現一下。大家常為了追求短暫的樂,便一直苦下去。我們要知道,苦中作樂、以苦為樂、先苦後樂、先樂後苦等情況,都說明了苦和樂一定是連在一起的。

2

情緒管理

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知道情緒是什麼,直到他想開口解釋這兩個字的意思,才發覺有困難。在人類歷史中,很少人研究情緒,說到情緒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把它看作是問題,認為它是超越人、控制人的東西,這對人如何管理情緒沒有多大幫助。

那麼,關於情緒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1、情緒不是天生定型的,情緒是變化的,用一句話概括:一切都會過去的;

2、決定情緒的不是外面的人物,而是本人內心的心理狀況,對於同樣的外在境況,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

3、情緒沒有真正的正面負面之分,而只有「有沒有效果」,情緒表達,有時候是控制和改變外界的手段;

4、情緒只是訊號,當學習了事情里該學的,情緒就會消失;

5、情緒是感覺的一種,一個人跟情緒在一起才能身心合一,活在當下。

3

根本方法

靜心為了能更了解自已,建議每天靜心5分鐘,傾聽內在的聲音,讓真實的想法穿透心塵,浮現出來。

情緒出現時通常會有兩個聲音跑出來,分別來自大腦與內心,多次去印度奧修小區學靜心、身兼歌手與心理諮商師的賴佩霞不斷強調,不要老是聽腦子跑出的雜音,那是自我(ego)在作祟,才會經常冒出:「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他怎麼可以這樣傷害我」這類慣用語。有自我是好的,但要注意別讓情緒隨著自我上下起伏。

偏偏,自我(ego)喜歡贏,想辯過對方,結果內心反而難平靜。賴佩霞建議不妨常常問自己,究竟要成為「對」的人,還是「心曠神怡」的人,並且進一步區辨內心到底要什麼,而不是大腦要什麼。

如何辨別?可透過有質量的靜心。「在靜心中回到自己的最內在,跟大我、更高層次的我(higherself)連結,才能湧出喜悅,」賴佩霞說。

透過靜心覺察情緒,在寧靜中傾聽內在的聲音,把腦中的「理性」拔除,讓內心深處的覺受浮出來,自然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從而歡喜自在。

美國共生公司創辦人米契爾.梅博士保證,每天靜心5分鐘,持續下去,「我可以向你保證,很好、很好的事情就會發生。」透過不斷練習,米契爾已能做到隨時隨地可以靜心5分鐘,例如打開車門下車前就靜心5分鐘祝福別人與地球,他稱這種禪修如水滴般,點點滴滴,提升自己的靈性。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