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大乘戒和小乘戒的關係


時間:2018/12/14 作者:清風扶露

昨天講持戒既是修道的基礎同時也是修行的目的,它倆不相違背,因為戒就是佛,佛就是戒,雖然是從相上來講是戒,但它沒有離開性,它只是性的一種表示,所以如果我們性到位,無不持戒。所以真正的大乘沒有不持戒,不會說是大小乘,持和不持的。我們明白這個,心裡就有數了,有了這種認識,外道邪師說法就攻不破你,邪師說法無非就是利用佛教的大小這個差別來去攻擊佛的戒律,戒律本無大小是人的根機有大小,所以才說大和小的問題。這些人就是利用所謂的大小來攻擊佛戒,找開緣,而且佛說了,在大乘和小乘之間如果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比如大乘戒,比丘戒底下還有其他戒,這些在發生矛盾,互相衝突的情況下應該以哪個為主,這時就要以小乘為主,先持小乘戒後持菩薩戒,如果救人的話,我們可以開緣。

昨天講大乘戒和小乘戒的關係,這很重要,不少人處理不好這個問題。有的人說自己修大乘,你不知道沒有小乘的基礎,大乘也是修不到的。如果說我就修小不修大同樣也是有過失,因為你不能回心向大,這也是不允許的。所以這兩個戒要融合在一起,因為戒沒有大小,是人的根機有大小。什麼是根機有大小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發起菩提心,沒有發起菩提心,戒就有大小,如果你有了菩提心,戒是平等的,沒有大小之別。有了菩提心的人,才可稱為真正的大乘,這種人沒有大小的區別,不管大乘小乘,他都能圓融地融合在一起,不管執小執大都沒有相,所以我們在修行中不光要嚴格持戒,更要發菩提心,這個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動力。我們修一修,有時煩惱就要來,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無始劫的習氣,和你的修行必然有爭奪的過程,你的修行和習氣互相鬥爭,互相爭奪。特別是我們修行還不到位,習氣特別的厲害,但你首先要識破它,它肯定是個假的,因為只有你發了菩提心,你就會知道它為何肯定是假的了。只有菩提心才是真的,真的只能有一個,不能有兩個,有兩個那真的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只有菩提心才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假的為什麼說是假的呢?因為它是虛幻的、不實在的,肯定是要滅掉的,不管它怎麼堅固,而且這個滅是時時在滅,瞬間在滅,並不是以後在滅,只不過我們沒有慧眼看不到它念念生滅的方式。所以我們在修行中要認識煩惱的習氣性、頑固性和它的不真實性,我們知道了煩惱的現象,就很容易發起菩提心,只有發起菩提心才能看破煩惱。在修行中,我們就非常得利,甚至如果菩提心堅固,我們就可以達到不退轉的地步,而且不管有多大的難處,他都不會有退卻心。這個心永遠是堅定的,哪怕天下就剩一個人學佛或是就剩你自己,也會去修佛道的,得有這個決心。這麼殊勝,起源於何處呢?就是起源於我們清淨的戒律,沒有清淨的戒律,不會有清淨的定力,沒有清淨的定力也絕對不會有真正的智慧,這個很關鍵。有的人認為我直接就可以得到智慧,那也是持戒的關係,沒有清淨的戒律是不會達到這種程度的。有的雖然修了一點定,也稍微持一點戒,但由於不徹底,雖然有點智慧現前,最後卻很快成了魔的眷屬。因為他不持戒,他就被魔所轉,弄的精神上各方面都不行了,還造了很多的口業,誹謗佛法,最後成為外道。這個例子非常多,像在修行中出現了很多病苦呀,難處呀,無法理解的事情呀,如果你告訴他肯定是持戒不清淨,他馬上就會承認這個問題,所以想修大乘,修無上菩提,想發菩提心就是要嚴格持戒。這個基礎你打好了,菩提心就會漸漸發起來。這個菩提心是生起來的,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

昨天講了大小二乘本無分別,是人的根機有分別。根機有大小,就是由於分別心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發起菩提心,大小二乘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要發菩提心。所謂的發菩提心,不是用嘴發出來的,是自動生起來的,是從自性里流出來的,與自性無二無別。所以人要想獲得菩提心,真實地得到它,就要打好菩提心的基礎,什麼是菩提心的基礎呢?就是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沒有戒你不會發起菩提心。所以我們反覆強調戒也就是為了發菩提心,只有發菩提心的人才會更好的守戒,只有守住戒的人才會發起菩提心,不守戒,是不可能有菩提心的。所謂的現在修行有那麼一點意思,只不過是借點「戒」的光,所以一定要認真思維它們的關係,要不懂這個關係我們可能就是捨本逐末,倒果為因,而且是盲目的追求,最後的結果還得走回頭路,最後可能因為時間不饒人。我們想走這條路,走一走碰得頭破血流,這是小事。關鍵是時間不等你,因為我們今生能學佛是多生的善根,一旦失去了就隨著業轉,不知墮到哪裡去了。就是墮到人道也不一定能學佛,能有解脫的因緣。所以大家乘著我們現在能聽聞佛法,能修學,就趕緊老老實實做起,捨命去做。有的人說,不行呀,我吃喝放不下,睡眠放不下,家庭放不下等等,放不下你也得放,你不放就永遠在生死里輪迴。這麼個大事,你幹嗎不放?所以說一定要放。

我們在修行中,主要是依教奉行,這個依教奉行,它是自然的不是勉強的,是從我們自性中流露出來的智慧。有人認為依教奉行,應該是非常勉強的,是一種做為,一種做作或是一種強迫性,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他不知道依教奉行就是我們的智慧,因為有智慧的人才會懂得依教奉行。你的智慧不生起來的時候不會做到真正的依教奉行。所以我們只能在智慧還沒有生起來之前,應該努力去做,把依教奉行認識得非常清楚,心甘情願地去做。如果我們心甘情願地去依教奉行,我們就會慢慢地真正地做到依教奉行,這樣就內外互應達到一致。那時我們依教奉行的那個心就是佛,就是我們的法身,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依教奉行。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就是在你覺得最難忍受的情況下,包括病苦或是其他的你認為的苦都要忍受,都要依教奉行,放棄我執,聽從佛的教導,按照佛的戒律去做,師父的教導去做,常住的要求去做,按照大家所要求的去做,這才能捨棄我執,才會真正往依教奉行這條路上走,這條路說是容易,做起來要有難度。有時和我們的利益、想法有衝突甚至和自己的修行方式有衝突的時候,你能不能放棄自己的一切利益,這就是關鍵。我們都是為了利益而活著,這本身就不對了,因為這裡有法執。我們真正的利益應該是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應該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就像每天回向偈里講的像虛空般,像虛空一樣沒有我相,沒有法執,剩下的就是真正的實相。那是自在,是解脫,是我們所追求的真正的目的,那就是我們的自性,也就是如來。所以我們要追求的是這個,這是我們的根本目的。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放棄我執和法執,一切不著於相,但不能妄說:我離相了,不著相了,明白佛法了,這都是在打妄語。因為我們做不到,也很難做到,離相的人也決對不會說我離相了。因為他和你講,講離不離相,本身就在著相,爭就是著相。離相的人不會和你講這些問題,只能是隨順幫助你解決問題,度化你,沒有別的意思。因為他心裡根本沒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他還分別這個你的話,他本身就在四相之中,所以真正離相的人不會有所爭執。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