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0

396經(聖弟子經):本經敘述聖弟子因知四諦而得其果報。「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暗冥,光明顯照」,故而四聖諦亦復如是,它可以使聖弟子「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淨,與無間等,俱三結斷」。

397經(佉提羅經):敘述如不知苦諦、苦集諦、苦滅諦,則不得苦滅道諦。

「佉(音『區』)提羅」是一種樹木,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洋槐樹」,其材質堅硬,有彈性,紋理直,易加工,耐腐蝕,因而過去人喜歡用這種樹來製作扁擔。洋槐樹的葉子很小,比一元的硬幣稍大一點。那麼,佛陀用「佉提羅」來比喻什麼呢?

佛陀說:「當作如是說:我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言我當得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無是處故。」在這裡,佛陀所講的是有關四諦的修行次第。前三諦(苦、集、滅)與後面的道諦是一種因果關係,如果對於前三諦沒有深入的了解與現觀,那麼對於苦滅道跡聖諦也會不甚了了。如果哪個人想跳過前三諦,而直接到達第四諦的話,則是不可能的。這個義理與中國的禪宗所主張的「頓悟成佛」不太一樣,因為二者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

為了說明四諦的修行次第,佛陀作了一個比方:「譬如有人言我欲取佉提羅葉,合集作器,盛水持行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無有是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種樹的葉子太小了,即便是將很多樹葉集合起來去盛水,也同樣無法盛得住水。但是如果使用那些寬大的樹葉去盛水,往往一片樹葉就足夠了,比如用「純曇摩葉(蓮葉)、摩樓迦(大葉蔓藤)」之類的寬大枝葉,「合集成水者持行者,此則善說」。用小樹葉去盛水,沒走幾步水便漏得一乾二淨;若用諸如大荷葉去盛水,估計一次盛個2升水都沒問題。這裡將前三諦比喻成槐樹葉,而將第四諦比喻成荷葉。當然,佛陀並無厚此薄彼之意,此譬喻的根本用意在於修行要講次第,還是要從最基本修行步驟開始,不能好高騖遠。因此太虛大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個「人成」非常重要,人都沒做好,又拿什麼資糧去成就佛道呢?中國人喜歡浪漫幻想,不喜歡腳踏實地務實求證,這是中國人的國民共性。因此中國的佛教經典作家們不喜歡修習四諦十二因緣,而喜歡講六度萬行廣度眾生。如果把握得不好,「眾生」沒度成,反而把自己也度成徹頭徹尾的「眾生」了(道心退墮與眾生為儔)。由此可見,四諦法門對於修行者來說,是多麼的要緊!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即是此理。(8月18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