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1

第591經:本經敘述有一位優婆塞於大會中曾責欲樂之過失,而自己卻為愛欲所淹沒。後為天神所教誡。

本經是佛陀對弟子們們說過去的因緣。有一位居家奉佛的優婆塞,有一次到另外一位佛友家裡去造訪。兩個坐下來聊天時,話題涉及到了世間的各種欲望。這位居士一提起「欲望」二字,便是氣都不打一處來,可謂「極毀訾欲」。他發表高見說:「此欲者,虛妄不實,欺誑之法,猶如幻化,誑於嬰兒。」在這位優婆塞的眼中,世間的所有欲望都是虛妄不實的,它們好像使一些哄嬰兒的小手段一般,因此它們都是需要予以強烈譴責的。從道理上講,這位優婆塞講得對不對呢?當然是對的,可是講與做又是完全是兩回事,他自己究竟做得怎麼樣呢?「還自己舍,恣於五欲」。在朋友家裡是義正辭嚴,可是一回到家裡,馬上就換了一副面孔,該怎麼胡鬧還是怎麼胡鬧,聲色犬馬、吃喝玩樂樣樣來。這位優婆塞可謂名副其實的講一套做一套。

據說有位天神想拯救這位優婆塞,「我今寧可發令覺悟」,看來這位天神的思想境界絕對在這位只會耍嘴皮子功夫的優婆塞之上。天神對這位優婆塞說了一偈:

於大聚會中,毀訾欲無常,自沒於愛欲,如牛溺深泥。我觀彼會中,諸優婆塞等,

多聞明解法,奉持於淨戒;汝見彼樂法,而說欲無常,如何自恣欲,不斷於貪愛?

何故樂世間,畜妻子眷屬?

這位優婆塞聽到此偈以後,據說是猛然省悟。他「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精勤修習,盡諸有漏,得阿羅漢」。似乎出家才是解決沉溺於愛欲中的最上之策。若從現實意義上講,出家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有的人在當居士時,對佛法懷有甚深的信仰,修學上也很精進;可是一旦披度出家,在道心上卻出現了退轉。其實居家優婆塞若忠實踐行五戒十善,雖然不能解決根本性的生死問題,然其所得善果也是非常理想。而淨土宗的念佛法門,講的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哪怕平生壞事做絕也無妨於往生淨土。從修學門檻上說,淨土法門似乎更適合於居家奉佛信士。

第592經(給孤獨經):本經敘述給孤獨長者(須達)最初皈依佛陀的詳細情形。這部經在佛教史上十分著名,其中的故事情節也很吸引人,故而此故事廣為流傳。在這裡,我只擬將一些重點稍加匯總,甚至經中的故事情節則從略。

一、何名為佛,何名為法?

佛:「有沙門瞿曇,是釋種子,於釋種中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為佛。」

僧:「若婆羅門種剃除鬚髮,著袈裟衣,信家、非家,而隨佛出家;或剎種種、毗舍種、道陀羅種善男子等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彼佛出家而隨出家,是名為僧。」

二、佛陀為須達說偈:

婆羅門涅槃,是則常安樂;愛欲所不染,解脫永無餘。

斷一切希望,調伏心熾燃;心得寂止息,止息安隱眠!

三、佛陀為須達說法:

「諸法無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遠離之福。」

四、須達何故「給孤獨長者」?

「名須達多,以常給孤貧辛苦故,時人名我為給孤獨。」(12.12)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