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7

1184經:此經記載佛陀與孫陀利河邊與婆羅門施食之因緣。

曾經一段時間,佛陀住止於孫陀利河岸附近。孫陀利河位於北印度的拘薩羅國境內,在當地來說,大約是僅次於恆河且帶有神聖意味的一條支流。正是由於被視為一條聖河,所以四周的人們總是喜歡到河中沐浴,並且在河的兩岸從事各種祭祀活動。關於祭祀的具體內容與細節,現在很難知其原貌。從祭祀供品方面來說,一般是肉類、飯菜類以及瓜果類。從1184經文中的記載,「孫陀利河側有婆羅門住,夜起持祠」,說明祭祀一般在後半夜接近黎明時分進行,大約是先陳列好供品,並在供品前方點燃熊熊大火,然後在大火邊祈禱,念念有詞,並一邊祈禱一邊把供品拋向烈火之中。當然供品不會全部投入火中,總要留一小部分用於供養出家沙門,以求現世福報。

由於天色尚早,只能憑感覺依稀辨別前方,所以當婆羅門手持供品四處尋覓出家沙門的時候,世尊便「謦咳作聲」。這位婆羅門一見前方是位剃頭出家人,便心想:「是剃頭沙門,非婆羅門」。婆羅門種姓一直有種姓歧視偏見,因此供養的對象首先必須是婆羅門種姓。但是此婆羅門又想,「非獨沙門是剃頭者,婆羅門中亦有剃頭」,怎麼辦呢?只能上前去問個究竟了。於是他來到佛陀座前問:「為何姓生?」佛陀並沒有直接回答他是剎帝利種姓,而是回答:「汝莫問所生,但當問所行。刻木為鑽燧,亦能生於火;下賤種姓中,生堅固牟尼。智慧有慚愧,精進善調伏,究竟大明際,清淨修梵行。而今正是時,應奉施餘食。」

佛陀說得很對,面對出家沙門,一上來便問種姓便顯得十分不恭敬,甚至是一種輕蔑和侮辱。每個人的種姓由不得自己選擇,因為它是與生俱來;對於出家僧人來說,畢竟修行狀況才是最具有說服力的——種姓與後天學識與教養沒有必然聯繫。從布施供養而言,那些「究竟大明際,清淨修梵行」的人,才是我們供養的首選,而非身份與種姓。

婆羅門聞後覺得自己冒昧失言,便說「我今吉良日,求福修供養,遇得見大士,三時最勝尊,若不見佛者,當更施餘人!」於是婆羅門「轉得信心,即持餘食以奉世尊」,而此時世尊卻不再接受眼前的供養。在佛陀看來,因說偈而得食,是一種禁忌,也就是變相的交換,這樣的飲食佛陀是拒不接受的。所以佛陀說:「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有能食此食,令身安隱者。」這樣的食物,任何人都不能食用,因為它們不能給我們帶來身心的安隱,這與「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可謂殊路同歸。(12.31.)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