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22

二、說本經

說法地點:波羅奈的鹿野苑

參加人員:阿那律、阿夷哆、彌勒等諸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阿那律陀尊者說他的宿世,在於波羅奈國饑饉之時,曾布施辟支佛一缽之食,因之而得受大福報。佛知後為說未來有轉輪王名叫螺之出世,眾中有一位尊者名叫阿夷哆,即謂自己可得成為轉輪王,佛陀乃訶責他。又說未來有彌勒佛之出世,彌勒尊佛即謂自己可得成佛名叫彌勒如來,佛即嘉許他,並令阿難取金縷織成之衣給他。那時,魔王欲嬈亂佛及諸弟子,但最終並未得逞。

這部《說本經》的講法因緣,是由於比丘們吃過中飯後,在鹿野苑的講堂里的議論而引起。大家在討論什麼問題呢?就是「居士在家何者為勝」,以及居士們供養出家比丘衣食的殊勝功德及所獲得的果報。在這部經典中,主要有四個人物先後出現,依次是阿那律、阿夷哆、彌勒以及魔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經典中,我們首次見到了「彌勒」之名,此次他是以「尊者」身份出現,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彌勒菩薩」。而且,在這部經中,我們首次見到了佛陀對於彌勒未來世成佛的相關記載,這是十分珍貴的。我覺得可以將以上四位人物,分別加以介紹。

(一)阿那律的施捨所報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那律以「天眼第一」而著稱。所謂「天眼」,大約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情況,都看得很透徹。當然,作為一種修證所獲得的神通,也不是隨心所欲地加以套用,神通的運用需要有一些特殊的因緣與條件。當大眾比丘在一起談論居士施捨飯食於比丘所獲的功德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過去世的一些情況,向大家作了介紹。他回憶了他的過去世,大約是很久遠劫之前,他也是出生於波羅奈國。那時,阿那律是做什麼工作的呢?經中說他是「唯仰捃拾客擔生活」。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一個拾破爛的。他有時挑著一副擔子,有時背著一隻口袋,四處拾荒,生活自然是清苦無比,僅能勉強維持生計而已。其實我們只要看看周圍的那些靠撿拾廢品為生的拾荒者,他們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在饑饉與死亡的邊緣線上,其境遇可以說相當地令人心酸。

此時,波羅奈國真是天災人禍,百姓生活困苦,簡直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經中說「此波羅奈國災旱、早霜、蟲蝗,五穀不熟,人民荒儉」,因而當時出家人想乞得一頓飽飯,也是十分地不易。有一位辟支佛,名叫無患,也是生活在那樣的年代裡。所謂辟支佛,就是依靠自身的努力,而證悟真理的一種修行位次。那時,阿那律生生活在波羅奈城中,他在天不亮的時候,就早早地起床,趕到郊外去拾些柴火以及其他一些可以利用回收的小物什,然後挑回城中販賣,換些米鹽之類的生活必需品。當阿那律出城之時,正巧碰見辟支佛準備進城乞食;而當阿那律從外面拾荒回城的時候,又迎面遇到了從城中乞食而歸的辟支佛。阿那律特意留心了一下辟支佛盛飯用的缽,發現缽中空空,十分乾淨。看來這位辟支佛今天什麼也沒有乞到。阿那律看了一眼辟支佛,他什麼也沒說,只得低下頭,嘆了口氣,便繼續往前走。

走了不多遠,阿那律隱約覺察到身後好像有什麼人在跟隨著他。他回過頭來一看,原來是那位辟支佛,他一直跟在阿那律的身後。一開始阿那律也沒怎麼在意,但是一直走到自家的門口時,他發現這位無患辟支佛依然跟隨著他。既然看到了辟支佛已到了自己家的門前,再說他的缽中仍是一無所獲,於是阿那律就招呼著無患辟支佛到自己寒舍一坐。這位無患辟支佛倒也並未辭讓,跟著就到了阿那律的家中擇床而坐。阿那律的家中陳設十分簡陋,可以說家徒四壁,但是里里外外,收拾得倒也乾淨利落。阿那律知道無患辟支佛尚未進食,於是趕緊將家中僅剩的一點米菜拿出來,待蒸煮完畢後,就用雙手,恭恭敬敬地將飯食遞呈給辟支佛享用。

這位辟支佛也是見道之人,他心裡清楚,如果他把這些飯菜吃下去,那麼這一天阿那律也就只得餓肚子了。於是他就對阿那律說:「好心的居士呀,我知道今年鬧饑荒,你從早到現在,滴米未進。這樣吧,我們倆將這些米菜分開著吃,我們倆都只能吃個半飽,但總不至於餓肚子,你看怎麼樣呢?」阿那律聽後,就連忙推辭說自己早飯吃得很飽,再說自己家裡的米菜還有很多,想吃的話,隨時都可以將米菜下鍋的,「仙人,當為慈愍我故,盡受此食」。無患辟支佛聽了,再也沒有說什麼,他默默地端著飯菜,緩緩地走了。

在佛經中,阿那律仿佛對自己的過去,記憶猶新。他對大家說:各位,我就是因為這個微薄的布施因緣,獲得了的極大的福報。到了今世,他不但證得了無漏之果,而且還贏得了四眾弟子的廣泛尊重與讚嘆。說到這裡,阿那律動情地對大家說:「諸位賢者,其實那時的我沒有慧眼,我不知道站在我面前的竟是位『無著真人』。倘若知道,我們加倍地供養他,禮敬他,我的福報也將會加倍增長!」

(二)阿夷哆的自我預言

佛陀在靜室之中,把阿那律以及比丘們的相互對話,聽得真真切切。他對弟子們之間的討論也很感興趣,於是就打靜室里出來,走到講堂之中。他對未來世界的情況作了一番預測——佛經中一般稱之為「授記」。世尊向比丘們講述了未來世中的一件事,就是在遙遠的將來,人們的壽命很是長久,甚至平均年齡可以達到八萬歲。當人類壽命達到八萬歲的時候,那種生活簡單可以和極樂世界相媲美,人們是無病無災,生活富裕,沒有各種痲煩的光臨。而在那時,將會有一位轉輪王的應世,他的名字叫螺。這位螺輪王很有福報,廣行善施,最後披度出家學道,成就了自己的道法,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佛陀在述說未來世有關轉輪王之事時,座中有位叫阿夷哆的尊者。他聽佛說後,就從座中站起身來,向佛合掌問訊,然後說:「世尊,我將於未來世中,可投生為轉輪聖王。您剛才所說的那個叫螺的轉輪王,實際上就是我的未來身。」

佛陀聽後,就對阿夷哆尊者嚴加訶斥:「你這個人真是愚痴至極!你應該去更求一死,而求再終。因為你產生了未來世中要做轉輪王的念頭。」但是佛陀訶斥了阿夷多尊者之後,卻又重新為他授記:「阿夷哆,汝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得作王,號名曰螺,為轉輪王。」對於這段經文,我相信不少人可能會有所疑惑,就是佛陀既然已經訶斥了阿夷哆,但是後面為何又為阿夷多作授記呢?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從另外一角度去分析。可以說,阿夷多尊者既然已證得阿羅漢果位,那麼對於未來世中自己的一些情況,應該說是有所了解的,他的自我預測也是準確的,亦即未來世中當為轉輪王。但是佛陀為什麼會訶斥他呢?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轉輪王無論是如何地高貴,他總不能與出家修學大道相提並論,否則這位叫螺的轉輪王后來不可能棄除王位而披度出家。阿夷多尊者的自我預測其實也沒有什麼過錯,但是問題就是出在了他對於世俗的轉輪王,流露出了一種欽慕的神情。因為轉輪王尚在生死之輪中流轉,他也是遵循著成住壞空的自然規律。如果捨棄自己的羅漢聖果位,卻去仰慕處於輪迴之中的聖王,那豈非本末倒置?但是阿夷哆既然已產生了不淨的念頭,因此未來世當中,他仍要在生死之河中流轉一次,所以佛陀訶斥他「應更一死,而求再終」,就是這個道理。佛陀之所以在隨後的經文中加以授記,就是阿夷哆尊者產生此念的必然果報。(未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