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11/8

慈悲化度.有教無類──略述佛陀覺之教育 佛陀化度五比丘

(一)望子成龍.教育時弊

現時很多名校,從幼稚園開始,在招收學生前,要經過考試,家庭背境調查,才考慮是否收這個學生,所以為父母者,兒女到了入學年齡,為了讓子女入讀名校,便大費周章,通宵排隊取報名表,入住豪宅配合校網,安排司機、傭人接送孩子面試,教孩子怎樣應對老師的調查詢問等等,真是苦心孤詣,費煞思量。

(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甚至孔聖先師,在《論語‧述而篇》:亦說:「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大意是說,求學的人在求學時,如果表現懶散懈怠,沒有上進的心,沒有求知的欲望,不能舉一反三,舉一角而相證到三角時,孔夫子也不會收他為徒。那麼,鈍根的人就沒有接受改變命運的機會,更何來脫貧機會?

(三)佛陀教育.有教無類

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有教無類,不論何種根器的人,好人壞人,愚人賢人,窮人富人,只要與佛有緣,聽從佛的教法,佛都不會放棄教化他的機會,務使壞的變好,好的更好。

(四)既愚且鈍.成阿羅漢

佛陀時代,有一位名周利盤特的人,父母死後與兄長一同出家成為佛弟子,兄長名摩訶盤特,稍有聰明;周利盤特自小便稟性魯鈍愚笨,在僧團里,凡所學習,都是誦過即忘,大家稱他為「愚路」。日子久了,大家都覺得他無法學習佛法,準備逐他回家,愚路傷心地蹲在牆角哭泣。這事給佛陀知道後,教他每天為各位比丘掃除鞋上的塵垢,每掃一下就念一句簡短的「拂塵除垢」。佛陀要他天天做這「苦工」,主要是先令他消除業障。有一天,愚路一邊掃塵時一邊想,為甚麼這塵垢老是掃不完的呢?掃乾淨後不久又沾滿,為甚麼呢?突然,他想通了,正如我們心內的塵垢一樣,前念未完,後念又起,總是不得清淨,如果心地清淨,塵垢便不得其便,故要守護自心,不令生垢,尊者因此明白一切法由心想生的道理。開悟後的愚路,得大神通,能作十八變,變出各種形像。這時,佛陀派他為比丘尼說法,開始時,這些比丘尼很不服氣,周利盤特尊者知道她們所想,於是以神通力飛上樹上,又以神通突然出現在她們眼前,大家看得目定口呆,知道尊者神通廣大,無不信服。傳說佛滅度前,曾囑咐十六大阿羅漢不可入涅槃,而周利盤特便是其中受佛咐囑之一,他與一千六百阿羅漢弟子共住持軸山,護持正法,幫助眾生。

一個既愚且鈍,大家都認為無法教化的人,佛陀都不放棄,最後成為大阿羅漢!

(五)四姓出家.同為釋氏

又有一位優波離,是佛陀祖國王子們的御用理髮師。佛陀成道後的第六年,回國探望親族,為大家說法,八王子受佛陀教,準備隨佛出家修行,出家之日,八王子請優波離回家,並脫寶衣送給他,變賣此寶衣,便無憂以後生活了。優波離頓感人生是苦,很想隨佛出家,於是把王子送的寶衣掛在樹上,來到佛所,求佛許他出家。慈悲的佛陀,不以優波離是四姓中最劣的首陀羅(奴隸)為嫌,反而讓優波離在眾王子前出家,成為眾王子的師兄,藉此降伏王子們的驕慢心。當眾王子們剃度後,世尊要他們一一向諸比丘頂禮,來到優波離面前時,釋尊之異母弟難陀,拒絕頂禮給優波離,認為我是王子,不應給賤民頂禮。佛陀對他說:「我的法是受戒前後,優波離在你們之前出家受戒,不在貴賤,四姓出家,同為釋氏。」眾王子無奈,惟有信受佛教。

(六)首陀羅族.律藏祖師

優波離出家後,修持嚴謹,精於戒律,被稱為「持律第一」。佛涅槃後,摩訶迦葉尊者召開第一次結集大會,優波離被選誦出律部,成為律部的開祖。以後的律藏,以優婆離在第一次結集分為八十次誦出根本律制,即八十誦律,後經傳承發展,曇無德乃從八十誦律採集而建立一部,稱為曇無德部,又稱法藏部。

佛陀廣開門戶,不以優波離地位低微而輕視於他,為當時古印度社會走出四姓平等法的第一步,更為後來佛教律藏的傳承造就優秀人才。(七)不信立信.信已彌堅

發願生生世世,隨佛供佛的須達長者,求祇陀太子把祇園讓給他為佛陀建立祇園精舍之後,有這麼一個故事。

須達長者全家敬佛,獨有一個老工人,名叫毘低羅不信佛。這老工人非常能幹勤力,所以很得須達長者的信任,夫人更把一切大小的家當都交給她打理。但這老母不信佛法,而且非常慳吝,遇有僧人托砵,總是諸多推唐,不肯布施。這事傳到波斯匿王的王后末利夫人那裡,夫人是很恭敬佛法的人,對老母的所為,起了不滿,於是勸須達長者的夫人請佛陀來度化老母。

佛陀慈悲,帶著難陀及阿難來到長者家,但老母因為業障太重,見佛之後,竟然心驚毛豎,以扇掩面不敢見佛,而且迅速走開,把自己關在木籠內,不但如此,還說了很多謗佛的話。佛說,這人罪根深重,於我無緣,但她與羅侯羅曾種善緣,可以讓羅侯羅去度化她。

羅侯羅奉了佛旨,帶了七寶四兵,化身為轉輪王,又帶了一千二百比丘,化身為隨從,乘著寶蓮花,到須達長者家的附近,依空而住。那時,守宅的夜叉神祇,大聲說:「聖王出世,驅逐惡人,宣揚善法。」老母聽聞後,心裡很歡喜,很希望聖王能賜寶珠給她。羅侯羅知道老母的心意,於是來到長者家,與老母相見。老母聞說聖王駕臨,從木籠走出來,頭面頂禮,讚嘆聖王的功德,免不了又說毀謗沙門的壞話。羅侯羅對老母說;「姐妹,你有宿世的福報,想奉你為玉女寶。」老母聽到,眉飛色舞,高興不得了,但卻自慚形穢,不敢接受。須達長者心知肚明,假作鼓勵說:「既然聖王送玉女寶給你,你就歡喜接受吧。」老母恭敬的說:「老婢唯命是從。」於是五體投地,禮拜聖王。這時,羅侯羅給她說修行十善的好處,以調伏她的噁心。老母聽得入神,實時開悟,羅侯羅便恢復本來身份。老母立即跪在地上,向尊者懺悔罪過,並求受三歸五戒。

經過懺除業障後,老母親身來到佛所,向佛發露懺悔,隨佛出家,佛亦歡喜攝受,最後這業障深重的老母,通過懺悔開悟,而證得阿羅漢道。

我們無始以來,罪業多如恆河沙,大如須彌山,故必須向佛懺悔,才能解除。如《五十校計經》說:「齊至等覺,皆令懺悔。」到了等覺菩薩的地位,仍需懺悔,何況我們這些凡夫!

(八)破戒比丘.猶勝外道

佛經說:「詹匐花雖萎,猶勝諸餘花。破戒諸比丘,猶勝諸外道。」佛說破戒的比丘雖像已死之人,但因為戒的餘力,仍然能夠示於人天道行。猶如牛黃、麝香、燒香,沒後香仍不散。犯戒的比丘,勝過無犯的人。佛這樣說,是因為只有受了戒,才有戒可犯,沒有受戒的,便不會犯戒了。所以佛又說,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大智度論》亦說,寧願受戒而破戒,破戒墮地獄償罪後便能得解脫,但不受戒則輪轉三界,永無出離之期。

世上沒有不犯錯的凡夫,出家人亦是凡夫僧,但凡夫犯錯沒人理會,因為他們沒有戒律在身,但出家人的行為,分分秒秒在被人監視,天天在戰戰兢兢過活,為甚麼?因為怕出錯影響佛教聲譽,但越怕出錯越會出錯。因此,說出家人過錯的人,等同出萬億佛的身血,不論他、她是否破戒或是持戒,有受戒或是無受戒,有過失或是無過失,說比丘過的過比和尚破戒更甚。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出佛身血只自己造業,不會障道,但說僧人過失,會壞人信佛因緣,令人對佛教生畏,使不信者卻步,已信者退失道心,這種斷人慧命的過錯不是小事。因此,菩薩是樂求人德,而不樂求人過失,談人之短,短在己身。不說自己有德的人,是沒有貢高我慢,不說他人過失的人,對人沒有憎嫌心。所以,若果見破戒僧人,不要說他的過惡,應當念這人今天是錯了,但明天會改過的,久久亦會得道。如菩薩地說:「憐愍惡人,勝於正行。」這話是要我們以悲心教化惡人。若覺得眾生無善值得稱讚,那麼,就稱讚他原有的佛性,不過因一時迷失而已,日後當能尋回,因為眾生皆有如來佛性。

明達佛理的乾隆皇母親,知道兒子看到這麼多不如法的事,對和尚便心存厭憎時,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兒子,惟有說:「兒啊,佛功德不可量,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九)觀機逗教.應病與藥

佛陀四十九年孜孜不倦地天天為人說法,目的是希望令那些不信的人入信,並要他們止惡遷善。對常懷瞋恨的人,佛說要慈悲忍辱,愍念他的愚痴,寬恕他的過錯;對貪心的人,佛說布施可以得大富,能舍就不會貪了;對常犯過錯的人,佛勸他受戒,有戒體在身,犯錯便會減少。對懶惰的人,佛說精進的好處,鼓勵他勤求菩提。對亂心的人,佛勸他念佛坐禪,以一心攝亂意。這種以智慧攝愚痴,以財寶攝貧窮,以安和攝苦患,從明智得歡悅的教法,是為大乘教法。

佛不但為貴族賢王說法,亦為下賤如優波離等說法;不但為大富長者須達多等說法,亦度貧窮如須賴多等;不但為大智的舍利弗說法,亦為鈍根如周利盤特等說法;不但為少欲知足的摩訶迦葉說法,亦為多欲的婆難陀等說法;不但為宿德的優樓頻螺迦葉說法,亦為幼稚的須陀耶等說法;不但為憍慢的婆迦賴等說法,亦為殺人如痲的鴦掘摩羅說法;不但為多智男子說法,亦為淺智的女人說法;不但為出家眾說法,亦為極惡的在家人說法;不但為少欲的人說法,亦為在家五欲熾盛的人說法;不但為斷酒的人說,亦為極醉的郁伽等說;不但為樂修禪定的離越等說法,亦為失子狂亂的婆私咤說法;不但為賢德的優婆塞說法,亦為邪見弟子阿須拔提等說;不但為盛壯的羅咤和羅說法,亦為衰老的羅拘羅等說法;不但為老年的婆拘羅說得阿羅漢,亦為七歲的小沙彌須陀延說使得羅漢;不但為十六波羅延答心中疑難,亦為六十聚落嬰愚貪慾求的女人答難;不但為滿願子等大論牛王辯才無盡者說法,亦為淺智達摩地那比丘尼說法;不但為富貴大王夫人彌拔提等說使得道果,亦為下賤的僮僕使鳩熟多羅等說得道果;不但為貞婦毘舍佉說法,亦為淫女蓮華等說法。

縱觀以上種種,便知佛陀是真正的偉大教育家,造福群倫,有教無類!值得我們仰止、尊敬、頂禮、學習!(全文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