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1/2/5

從「閒人」到「忙人」 當代佛教的社會服務及僧人的角色轉換

陳堅

編者按:2011年10月18日,上海玉佛寺覺群文化周在上海玉佛禪寺隆重舉行。山東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陳堅在會上發表題為《從「閒人」到「忙人」 當代佛教的社會服務及僧人的角色轉換》的論文,他從五個方面介紹了當代佛教的社會服務,和僧人角色的轉換情況,僧人「閒」為自己修行,「忙」為利眾生。佛教本身並不僅僅只是講個人的「了生脫死」,是完全可以參與社會服務的。論文摘要如下:

一、中國古代僧人之「閒」

我們讀《阿含經》就知道,佛實際上是個「大忙人」,他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就像孔子那樣席不暇暖,週遊各地,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一直忙到圓寂為止,真可謂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死」在了工作崗位上。

不過,斗轉星移佛到了東土大唐,有一天,臨濟義玄禪師(?—867)「與王常侍到僧堂,王問:『這一堂僧還看經麼?』師曰:『不看經。』曰:『還習禪麼?』師曰:『不習禪。』曰:『既不看經,又不習禪,畢竟作個什麼?』師曰:『揔(古同「總」)教伊成佛作祖去。』」僧人在寺院裡「既不看經,又不習禪」,那在幹什麼呢?上網?那時沒網可上;看電視?電視同樣也沒有;出坡勞動?也沒說出坡勞動呀?也不可能總在出坡勞動呀?那他們「畢竟作個什麼」?不作什麼,就是在寺里閒著,閒著就能「成佛作祖去」,那怎麼個「閒」法呢?且看:

閒居無事可評論,

一炷清香自得聞;

睡起有茶飢有飯,

行看流水坐看雲。

這樣的「閒僧」並非是令我們討厭的社會閒雜人員,因為他們不象後者那樣占用、浪費甚至搶奪社會資源而與我們構成一種競爭,他們在利用最低限度的社會資源的情況下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美感,也就是他們對於自然的審美觀照以及藉由這種審美觀照而顯露出來自我真性,也就是禪宗所謂的「自性」。

二、現代社會「閒」的失落

在古代,不但僧人「閒」,而且一般人也都比較「閒」,這與當時「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農業社會有關。「現代都市人,每日行色匆匆,步履匆忙,穿行於鋼筋水泥叢林間,仿佛自己是全世界最忙的那個人。朋友見了面,一張口就大倒苦水。太忙,沒有時間……很多人都是矛盾的綜合體,「現代社會的最大特徵就是忙——忙、盲、芒,成了今天的眾生相」,真是怎一個「忙」字了得!

如對於故宮近來不小心遭損壞的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忙」的人關心它值多少錢,而「閒」的人則探討它的文化內涵,並如是說:「我若是故宮,現在就把破盤子拿出來展出,做一場大規模的宋瓷普及,給人民好好講講什麼是『汝官哥鈞定』,什麼是『雨過天晴雲破處』,什麼是『金絲鐵線』。如果擁有故宮的人民一說起文物只想到拍賣會和錢,只會為生肖銅首哭天搶地,而不是歷史傳承與文化滋養,這隻破盤子有什麼價值?故宮又有什麼價值?」可是,現在大家都這麼「忙」,誰有「閒」心來聽你講那個「破盤子」的歷史傳承與文化滋養,爽快些,趕快告訴我它究竟值多少錢得了——這就是現代被物質和金錢的鞭子抽打得像陀螺一樣團團轉的「忙」人的根性。

三、 「閒」還是「忙」:當代中國佛教的抉擇

「常常守住自己的身心,不打那麼多妄想,這才是真正修道人」,簡單地說,佛教的修行不是為他而「忙」,而是自己身心之「閒」,「閒卻身心便是佛」。由於「閒」的佛教在中國有如此深厚的傳統和廣泛的影響,以至於現在一般的社會輿論都認為和尚的正版形象就是在廟裡「青燈古佛」地「閒」著,念念經坐坐禪。要是有個和尚在大街上走,雖說不至於引起圍觀,但肯定會側目無數,回頭率很高,和尚怎麼會在街上走啊?好像和尚就不該走路似的,而和尚要是坐飛機、開寶馬、打手機、用電腦——那人們就很有可能瞪大眼睛驚訝:「哇,和尚也坐飛機啊?和尚也開車啊?」對之說三道四,好像和尚就應該與這些東西絕緣似的。現在和尚既沒有犯法也沒有犯戒,僅僅只是像世俗人那樣「忙」點社會的事,卻也遭到了社會的很大「譏嫌」,讓和尚很無奈,讓佛教很受傷。

有些事情雖不是什麼惡事,世人也都在做,但和尚卻不能做,他做了便會遭人飢嫌(或忌嫌),這就叫「譏嫌戒」或「息世譏嫌戒」。

比如網上戲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是佛教CEO,這就是對其從事少林拳商業化推廣的一種譏嫌。對於永信方丈對少林拳的商業化推廣(我們暫且不管其背後的政府推手),我曾從佛教「人間佛教」「無畏布施」的角度作過這樣的評價:

站在「人間佛教」的立場上看,對少林拳進行商業化推廣實乃「人間佛教」的「無畏布施」,不但無何不可,反而還應該積極提倡,因為,從近幾年來的實踐來看,永信方丈「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破掉「譏嫌戒」,「無畏布施」,在世界各地推廣少林拳法,既傳播了佛教,又宣揚了中國文化,可喜可賀,功不可沒。

當代中國佛教要選擇「忙」,那麼就必須破掉社會上對「忙」的「譏嫌」,這是絕對必須的!這是現代佛教發展的方便,其本身是不能成為目的。

四、佛教之「忙」:當代佛教的社會服務

佛教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代僧人要從「閒」走向「忙」,這「忙」乃是指僧人應該在自己修行的同時,也要多多從他人出發,關心和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五、中國佛教最該做的社會工作

筆者認為,中國現在最需要的從而也是中國佛教現在最該做的社會工作乃是幫助國人建立自覺的規則意識並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時下中國佛教的社會服務幾乎清一色都在強調掏錢做「功德」,這雖然也是必須的,也是需要提倡和堅持的,但如何以佛教的方式推動社會「公德」似乎是當代中國佛教更為重要的社會服務,更值得佛教去做,也更適合佛教去做。

當代台灣慈濟僧團的一些理念可資參考。慈濟人提出了適合療治當代社會的「慈濟十戒」,即: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邪*YIN。4、不妄語。5、不飲酒。6、不抽菸,不吸毒、不嚼檳榔。7、不賭*BO,不投機取巧、不玩股票、六合彩、電動玩具。8、不嗔恚,調和聲色、溫言軟語、孝順父母。9、不違規,儀容整齊端莊、不奇裝異服、遵守交通規則、戴安全帽、系安全帶。10、不參與政治活動,不參與示威、抗議、遊行。

六、結語

佛教本身並不僅僅只是講個人的「了生脫死」,完全可以參與社會服務的。鑒於現在有些人一見僧人做點服務社會的事,就竊竊私語甚至公之網路,說這是「作秀」,我想「作秀」就「作秀」吧,服務社會之「作秀」總比其他「作秀」要好吧,總比不「作秀」而無所事事好吧。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