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末法時期,為何不提倡觀想念佛?


時間:2011/5/22 作者:心源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要解【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答。此義即出觀經。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之觀。而障重者猶不能念彼佛。故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末世障重者多。故專主第十六觀。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心是。故觀劣者不勞勝觀。而稱名者並不勞觀想也。】

『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念佛法門裡頭有觀想念佛,說不用參究還可以理解,為什麼不用觀想?『答:此義即出《觀經》。』說不勞觀想這個意思,就是出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從第一落日懸鼓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確實不是我們能夠觀得成的。這十二觀裡面,最簡單的就是第一觀,你們不妨試試看,看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把它觀成?要怎樣才能觀成?經上講得清楚:太陽下山的時候,你看落日像懸鼓一樣紅紅的太陽,睜著眼睛太陽在面前,閉著眼睛太陽還在面前,這叫觀成了。如果閉著眼睛太陽沒有了,這沒有觀成。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切時、一切處,太陽都在面前,這叫觀成。這最簡單的,往後一層比一層複雜,不容易,真難!佛知道,絕對不是末法時期的人能夠修得成功的。這個方法在正法、在像法時期還有,末法時期修觀想修成功的幾乎沒有了。在歷史上我們也沒見到一個,智者大師是修觀想成功的,智者大師他是隋朝末年唐初的人,還在像法的時候,還沒有入末法。末法到今天是一千零二十年,所以末法時期一千零二十年之內,修觀想成就的再沒有聽說過一個,記載裡頭也沒有。

『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之觀』,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這就比較容易多了。觀什麼佛像?丈六金身,或者用泥塑、木雕、彩畫都可以。塑造這一尊佛像,天天看它,使這個佛像印在自己的腦海里,佛法里講印在八識田中,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雖然是一種方法,諸佛如來並不提倡。原因在什麼地方?有它的困難,譬如修行人,那要很大的福報,家裡有佛堂供養佛像,天天你去看這個佛像。你要有工作,你不能看這個佛像,你修行的功夫就斷掉了,就間斷。所以,那要有大福報,不需要工作,生活一切有人照顧,有人供養,才可以修這個法門;如果沒有這個大的福報那就不行,離開佛像,你的功夫就間斷。

『而障重者猶不能念彼佛』,這是業障重的沒福報。『故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十六觀最後一觀大開稱名之門,持名念佛就是十六觀裡面講的。『今經』,就是指《阿彌陀經》,我們現在這部經。『因末世障重者多』,這實在的話,我們自己想想,自己業障很重,觀想不能成就,觀像沒有這個福報,佛才開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我們就方便了,不需要看佛像,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念佛,不受環境的拘束,功夫能夠成片,能夠不斷,這是法門無比殊勝之處,『故專主第十六觀』。

『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心是。故觀劣者不勞勝觀,而稱名者並不勞觀想也。』勝是殊勝,「勝觀」是前面第十二觀「觀想念佛」。業障重的人、根性鈍的人,可以不用前面觀想的方法,改用觀像,觀丈六或者觀八尺,或者更小一點,像我們現在供的這個,這個大概只有兩尺的樣子,縮小了,可以隨身帶的,古人畫的佛像隨身帶的,所謂是西方工具。如果根性更鈍一點的人,連這個都做不到,那就完全用持名,觀想就不必要了。我們知道,單單用這一句佛號,一生當中成就往生的人很多。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在近代一些念佛人往生我們也看到;就是一句佛號,二六時中淨念相繼。為什麼這一句佛號能成功?觀想、觀像、持名都是心作心是。「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一個道理。一個道理哪有分別,又何需要執著?我們把事理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我們的疑惑才消除,才能夠死心塌地老老實實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前面給我們解釋為什麼不必要觀想,這底下這一個問答,說明為什麼不必要參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