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智清法師:解讀寒山之寒山與寒山寺


時間:2010/6/24 作者:無名氏

智清法師:解讀寒山之寒山與寒山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一首由唐代詩人張繼描寫孤寂與憂愁的詩句,也正是由於這首詩,使得千年之後的寒山寺成了蜚聲中外的遊覽勝地。

一般來說,從寺院的命名中可以反映出該寺的修持法門,或者是為了紀念與該院有著重要關係的古聖先賢。從寒山寺這個寺名來看,可以知道其是為紀念寒山的。

在唐代以前,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而根據史料記載,寒山也未曾修建、修復乃至住持過妙利普明塔院,那麼妙利普明塔院為何要改為寒山寺呢?寒山與寒山寺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沒錯,寒山與寒山寺可以說是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卻又脫離不了關係。這一切都與當年的台州刺史閭丘胤有關:

前面講過,閭丘胤受封乾禪師指點到天台山「記謁文殊」,而在寒山面前卻是屢次碰壁。雖然是屢遭碰壁,其並沒有灰心,反而是更加相信寒山乃文殊之化身。一直以來,其都在尋找寒山的蹤跡。幾年之後,閭丘胤因有公務經過蘇州,在城外封鎮看到路邊有個賣草鞋的老人,衣衫襤褸,頭髮蓬鬆,但面相好熟。再細看,發現是寒山,不覺五體投地,叫一聲:「師父在上,弟子閭丘胤頂禮了!」那老人說一聲:「使君看錯了,誰是你的師父?」話未說完,拔腿就跑,草鞋也不要了,消失在通往獅子山的道中。

閭丘胤一抬頭,不見了老人,便慌忙起身追尋。可是才走了三五步,就見那老人已經過了江橋,一眨眼的功夫,便消失在通往獅子山的途中。

再一次與寒山失之交臂,閭丘胤神情沮喪來到了到濱河的一座寺院——妙利普明塔院。於是就向寺僧打聽有關情況,但大家回答卻是不甚了了。寺僧說:那位賣草鞋的老人住東廟裡廓下,至於他的來歷,無人知道,我們也從來不過問他。

閭丘胤告訴寺僧,此是文殊菩薩化身,不可輕慢;並道出了自己的心事,同時提出要求,希望能藉此寺來紀念那位老人。不知是出於對官員的尊重還是出於對文殊菩薩的崇拜,抑或是兼而有之,沒有費什麼口舌,閭丘胤的提議就被接受了。很快一座原來已經破落的塔院修整一新,光彩奪目,並改名為寒山寺出現在世人面前。

寒山,一位沒有住持過但卻深深的影響了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的人,直至今日,在寒山寺仍然供奉著他的石刻聖像,這不僅僅是對這位聖人的紀念,更是一種尊敬。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