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傳法師:金剛經深義(禪修版) 11  


無為福勝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因為眾生的天文知識並不是很豐富,於是比喻整條恆河裡面一粒一粒的沙有多少?真是沒辦法計算啊!現在假設它總共有一兆粒的沙,再講說有一兆條的恆河,你說多不多?喔!當然很多啊!如果智慧沒打開,就像古老中國人認為地球是方形的、天是圓形的,所謂「天圓地方」,一般的觀念知見認為地是不動的。以前就算天文學家在看,知道說「物換星移」,可以觀察到物換星移,但是他們不知道地球在轉動,也沒有能力覺察到地球在轉動,其實所謂的「物換星移」,主要的因素是地球在轉動,當然星星確實有在移動,但是你所觀察到的星移、移動,事實上是地球移動的角度,真正星星的移動很快是不錯,但是因為距離太遙遠,而且是剎那而已,不容易覺察到星星的移動,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幾百年前的觀念,也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動的,是其他的星球在動。

直到伽利略、哥白尼,發現了跟人類的認知相反之後,人類的視野、覺知才慢慢改正過來。但是,佛陀早就看得清清楚楚,現象的一切諸行無常,現象界的一切都在流動、都在變化,包括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當時的宇宙觀、天文觀,是經過現代的哈伯望遠鏡才去證實,五十年前的天文學家還是沒辦法證實。因為佛陀是用以前的語言文字在講述,因此很多眾生不了解,原來佛陀敘述的華嚴世界,竟然就是整個宇宙。結果佛教徒又在文字堆裡面鑽研「華嚴世界是什麼?三千大千世界又是什麼?」看不到實際實相的存在。事實上,佛陀跟我們敘述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整個宇宙,一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太陽系,一個中千世界可以說是一個集體的星團,星團一區裡面會有幾千幾萬個太陽系,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銀河系。再來,三千個大千世界,就是整個的宇宙,這是佛陀當時的宇宙觀,天文學家在這十幾年來,透過哈伯望遠鏡發現到:哇!宇宙無邊無際啊!

以前在課程裡面解析過天文常識,現代天文學家所發現的太陽系、銀河系,是形容宇宙之多、之大,重點在於這是一個形容,我們用這麼廣大無邊的財寶來布施,你說這樣的功德多、還是少呢?當然是很多啦!再者重點是要襯托出後面,「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如果有人了解這一部經的意義,又受持裡面的經文內容,然後為他人講解,福德比你用整個宇宙的財產去布施還要鉅大。事實上,那是一個形容,比你傾家蕩產、用所有財產去布施的福德還大。如果能夠講述【金剛經】的法義,你所得的福德,比那些都多更多。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事實上,這一段是要強調【金剛經】的重要以及它的位置,裡面真正的深義是非常深,一個人真正能夠了解【金剛經】的深意是不容易,要有相當高等的智慧,相當高的心靈品質,都是相當有福報,而且累積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樣在跟人家講經說法,都是值得我們尊敬。何況這一部經的重要,是把宇宙很多的無上甚深微妙法都集中,這一部經就像有佛陀在此,把很多很深不可講、不可解的,都慢慢透露出來。如果能夠解開、了解,跟佛陀、佛心就能夠心心相印。

「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本來的用意是在強調這一部經的重要,但是現在回到現實層面來解析,原來這樣的用意是非常好,包括後面有好幾段經文,都在強調【金剛經】的重要,以及它的地位、殊勝,當你能夠聽得懂,不容易!能夠受持、讀誦、抄寫,或是跟人家講經,功德都很大,本來這些都是在襯托【金剛經】的重要,但是很多內容都不是佛陀親自宣講的,是後人為了襯托【金剛經】、無上甚深微妙法的重要,等於是一種鼓勵,一方面加以標註非常重要,提醒大家不要忽略,本來的用意都是相當好,但是現在產生一個很大問題,就是「見指不見月」。另外,【金剛經】裡面好幾段經文,都強調這一部經的功德、殊勝,於是會形成一個滿嚴重的問題,但是一般人不知道。

【金剛經】本來是要掃除一切相,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掃除眾生頭腦中對各種相的執著,「諸相非相」破除你對偶像的迷執,破除對偶像的崇拜、回到實相,這些都不錯。但是一直強調這一部經非常重要、非常殊勝,容易形成【金剛經】又變成是一個超級大偶像,這是整個佛教界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編輯【金剛經】裡面所留下的,本來用意是非常好,但是也會有留下一些副作用。在【金剛經】裡面,相信佛陀一定是有講過類似破除所有相的內容,真正來到「無我」的人,一定會破除種種的相,只是由於所有經典都是後人所編集的,多少會加進一些編輯者額外的意思進去,太強調【金剛經】的重要,本來【金剛經】是要掃除一切相,對於經典、語言、文字、名相、偶像……都要破除,這樣才能夠見到真理實相,是完全沒有錯。

但是由於太強調【金剛經】的重要,結果形成新的超級大偶像,於是很多佛教徒就要讀誦【金剛經】,認為如此就很有功德,經典所在之處,就如佛所在,我們就是要拜啊!這就是一個塔、一座寺廟,造成大家都在抄經、印經、寫經、讀經,對【金剛經】恭恭敬敬,對於真正宣說真理實相的人,反而覺得不重要,經典才是重要,供奉在家裡面的最高位置,不是在那裡拜、拜、拜、拜……,不然就是要翻【金剛經】之時要……的規矩。以前在大專時期,有人說要讀誦【金剛經】,先要漱牙、刷口,然後要洗澡、淨身,才可以翻開【金剛經】……。

當然講歸講啦!我是覺得不必落於迷信的層面,要了解裡面的真實義才是最重要,於是很多人就把【金剛經】當作是佛,認為經典就是佛,因此我們要膜拜它,結果後來變成是在拜經、誦經、讀經,真正【金剛經】裡面所講的深義,卻變成不重要、自己也不懂,別人跟我們講述的,也是抽象的觀念、概念,也是在讀經、拜經,結果真正佛陀所講的無上甚深微妙法,卻很少人能夠了解,很少人能夠去修、去證,大家就變成在那裡拜,形成一個新的超級偶像。所以,在大乘佛教地區裡面,【金剛經】的普及率可以說是最高,但是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到【金剛經】的深義?如果沒有透過實修實證,無法了解裡面的深義。在此點出相當重要的問題,期許【金剛經】不要成為超級大偶像,大家才能夠看到真理實相。

如果把【金剛經】變成一個超級大偶像,又是停留在「見指不見月」,停留在文字堆上面,在佛學名相上鑽研,你看不到實相,真是「三世佛冤」,很冤枉佛陀這樣苦口婆心跟我們講經說法。我們如此說法,對於不了解、迷信型的人,就會認為是在謗佛、謗法、謗經典,然而我們到底是把佛教拉入在迷信的層面裡面?還是真的講出實相,讓大家去了悟真理實相?到底哪一種比較正確呢?所以,講經說法要依照著傳統方式,就沒辦法講出實相,對整個佛教來講就是虧損。但是,當我要講出真理實相,有的人就沒辦法接受,有的人會反彈,這些我也要去面對,也要去承擔、去接受,我是希望大家放下迷信,放下偶像崇拜,真正了悟真理實相,才得以解開無上甚深微妙法,才得以「願解如來真實義」。

如法受持第十二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密》,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密,則非般若波羅密」。

以上只是在強調這一部經的經名,如果以原始佛法【阿含經】來講,很少講說這一經、這一則是什麼經名,事實上【阿含經】是佛陀以前的言語錄、一個紀錄。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如來有所說法?」是否有所說法呢?須菩提就回答:「如來無所說法」。「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當我後來以各種角度,包括從科學、天文學的角度求真求證之時,讓我很佩服佛陀的智慧之高,雖然當時沒有精密的科學儀器,竟然能夠如此深入了悟真理實相,他是觀察到多麼深入,這裡所講的「微塵」,以幾年前來講,把物質解析之後,就是分子,再解析就是原子,五十年前是來到原子的世界,然後在三十年前,慢慢又把原子打破,進入到電子、質子、中子,這是二十年前的物理、化學世界。現在呢?不一樣了,進入到夸克,又來到奈米。當我在1999年,再不斷從各種角度去求證,包括蒐集近代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的論說是在二十年前就有看過了,都是非常好,但是現在應該有人更加突破,德國的海森保格就在愛因斯坦的基礎上,又更往前再推,於是發現「測不準定律」,進入到很微細的粒子,用精密的儀器觀察這些實相。

國內很有名的丁肇中博士,就是在研究高能物理方面,他以前是發現到J粒子,稱為介子,但是現在是進入夸克、奈米的時代。以前在中鼎菩提社上課有在介紹,其實分子、電子、原子,它們都不斷在波動、生滅、變化,都是以一種波粒的存在在波動,當時也有學員因為在天文物理、化學方面具有很深的基礎,就講說此波粒也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波粒,因為科學家又發現此波粒真的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波粒。我們說個波粒,眾生又會認為那是一個波、一個粒子,在那裡波動、波動。事實上,科學家發現當下它是在波動,而粒子是不斷在變化、變化、變化,我們沒辦法掌握一個定型、定向,中子、質子、原子都是一樣,一直在變化、變化、變化。

以前牛頓的觀念,就像是在撞球檯上面的撞球,在那裡撞來撞去,但是這些都已經是過去的觀念,現在發現不是這樣,都是不斷在錯綜複雜的變化。波粒不是科學家發現、一般人所理解的,一個有形有相固定的波粒,所有的分子、電子、原子、介子、質子、夸克、奈米,都是不斷一直在生滅變化、生滅變化,科學家就是發現到這麼的奧妙、微妙,因此才承認我們沒辦法測得準,你的儀器不夠精良,才會認為你的測得很準;你的明覺度不夠,才會抓出一個實有、實際、實相的世界。當你的明覺度足夠,就會進入到流體的世界,意即所謂的「入流」。所以,科學家他們不斷在提升、提升、提升,在我從各種角度去求證之後,竟然發現最頂尖的科學家是在證明佛陀的智慧之厲害、看得之深遠。於是我後來就相信說:真的!真理實相就是禁得起任何的考驗,只怕人類的科學儀器不夠精良,認為「我找不到啊!我檢驗不到啊!……」。

人類的認知「我體會不到啊!」因此就否定掉,這是錯誤的。我們要有科學家的求真求證精神,我們不懂的、就要保留,很多是因為我們的儀器不夠精良、明覺度不夠、智慧不夠,不能因為我們不了解,於是就否定它們。佛陀就講「我佛陀說的微塵,不要用你們狹隘的觀念去界定它」。「如來說微塵,即非微塵」,只是用一個權說名相,讓大家稍微比較理解,但是大家又固定成死板板的抓著不放。「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同樣的,前面的微粒是極小,後面的世界是極大、非常大,如果你是井底青蛙的知見,你的世間、你的世界就是狹窄的;如果你欠缺天文常識,就會認為地球就是核心,其他的就是繞著地球轉,你的世界觀就是這樣。佛陀跟大家所講的世界,跟你所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樣,佛陀所講的世界是無邊無際。世界宇宙是無邊無際,如果你不了解,是因為智慧眼沒有打開,於是我佛陀所講的世界,你們就用狹窄的觀念去界定、去認定,佛陀說這樣是不正確的,不是你現在所理解的這樣。「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我所說的世界或是微粒、微塵,雖然我勉強說出一個名相,但是它也不是固定不變,都一直在變化、變化、變化。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本來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權說,但是眾生又被數目字卡住了,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當你被數目字卡住之後,就要去找很多的不一樣,反正我們人類有的現象,佛陀就不能具有。當我憋不住會放屁,但是佛陀不會放屁,我的偶像不可以這樣;我會咳嗽、打噴嚏、流鼻涕,佛陀不會有這些;我會大小便,佛陀是金色身,他不會……。我們人類都一直要把偶像神聖化,就像小孩子在跟人家比較「我的爸爸多好!我的爸爸多高!我的媽媽多漂亮!我的媽媽……」一般人類總是把自己所抓取的偶像,認為是超乎一般眾生,於是佛教徒與其他宗教比較,就要把自己的教主變成跟其他宗教不一樣,你們教主有的,就要超乎你們、跟你們不一樣,於是佛教就把釋迦牟尼佛說成是從腋下出生,基督教就把耶穌說成是透過處女懷孕所生。

這些都是人類把偶像神格化、玄虛化,本來的用意是好的,要加強眾生對偶像的向心力,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在於很容易迷失實相,讓你看不到真實的人間佛陀,結果大家習慣在貼金身、三十二相種種,在那些相執著,結果真正的老子、解脫者、智慧者出現在面前,你卻看不到、也不以為然,你認為「他沒有啊!」像我前幾天到台中去跟一些學員互動,有一次沒有下去,讓他們自行運轉,有其他學員又在見諍,認為「如果阿羅漢就是佛陀,阿羅漢的額頭前,應該會腫一塊,他會有肉髻啊!」如果要從這裡界定他,是不是有智慧?本來這是在形容智慧者的智慧很高,他們的腦容量、他們的頭腦,不是一般的頭腦,結果高、高、高……,哇!高到後來,眾生就變成頭殼腫一塊,變成就去找「你沒有啊!沒有啊!空海的頭上面沒有腫一團,因此就是沒有啊!我們塑造的像上面是有腫一團,而且還搽紅紅的,那個是、那個是!我在現實人間找不到,現實人間沒有解脫者,沒有智慧者……」。

糟糕啊!很多的名相,本來是要協助眾生去了解、看到真理實相,但是智慧者一講說什麼,眾生就馬上用你現有的觀念去抓,於是就看不到實相。所以,我們真的要回到實相世界,看清真實的面目,唯有這樣才能夠看清人間真實的佛陀,唯有回到真實的實相,才能夠了解佛陀所講的無上甚深微妙法,才能夠體悟到真理實相。所以,佛陀講「我所說的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不要死板板的在抓那些相。我在講述【金剛經】,跟人家不一樣,真正聽得懂的人就會很法喜,如果你一直堅持在迷信、信仰層次,一直捧為是你精神所依、牢不可破的偶像,當你聽到空海講這些,就會恐慌、會恐懼、會懼怕,就界定此人在謗佛、謗法、謗經,馬上把他冠上罪名。

比如耶穌宣講真理實相,然而卻被眾生、宗教師(祭師)加上很多很多的罪名,最後再串聯政府將耶穌審判。因此人類的智慧要成長,為什麼說「古今聖賢皆寂寞」?因為他們所看到的智慧,真是比一般常人高,他們所理解到的實相,一般眾生不是不了解,不然就是誤解。如果有智慧、有慧根的眾生,就會學習見賢思齊,你會親近、學習,你會不斷的成長、開發智慧,就會有慚愧心、柔軟心,願意虛心的學習成長。我們真正要顛覆掉過去很多的傳統觀念、概念,才不會被我們的自我意識所欺騙而不知道,因此佛陀就叮嚀我們不要隨便輕易相信我們的判斷。

我們是要重視經典是不錯,但是不要變成一種迷信的膜拜,我們研讀、誦讀【金剛經】,強調【金剛經】的重要,這是非常好,都是方便法接引眾生進來,最重要是要解開裡面的真實義、真正要了解,然後體證到,才是佛陀的本意,我們要契佛本懷,掌握佛法的核心。

有關「不住」方面,不住在……,不住……,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觸法生心……,一般眾生在「六根」與「六塵」接觸之時,都是習慣性的衝動、黏著,都是「住」在各種境界,常常與境界黏著。修行是要來到與境界有離系、有間隔、有距離,是要來到「不住」,但是很多人又錯誤理解,認為說「好!我要收攝六根……」不錯!在禪坐的時候,是要收攝六根,但是當你錯誤解讀,身心進入封閉的世界,不敢看、不敢聽、不敢講,做什麼事情都變成很拘謹、保守,這樣的「不住」,不是真正的「不住」,包括說你受了不持金銀戒,結果就不敢碰錢財,碰了就會覺得很罪惡,這樣不叫作真正的「不住」,只是表面上你不敢去接觸、碰觸到。當然,這是一個修行的過程,需要有離系的力量,但是真正的「不住」,是含有很深的意思。

以不持金銀戒為例來講,當你貪著在金錢名利上面,很明顯你的心是被境界所黏著、所抓住,你的心是住在錢上面。如果你持戒-不可以持金銀,於是身上都不碰到錢,表面上好像沒有碰到錢,但是你的內心還是一樣,對這個錢沒有真正的「免疫力」,只是暫時用一些戒條、規範,讓你不碰觸到它,你只是沒有碰觸到而已,並不是說真的「不住」。真正的「不住」,是不管有沒有碰觸到,這些錢對你來講,都沒有任何吸引力,可接觸、可不接觸。如果只是在表面上說「我是持戒,我的身上沒有碰觸到錢……」就算你的身體上都沒有碰到錢,這個錢只要對你還具有吸引力,目前表面上你好像沒有碰到錢,「不住」在上面,但這只是表面而已,以後有因緣接觸這些錢,還是會黏著的,因為你沒有真正具有免疫力,沒有真正了悟這些實相,你只是遵守一些戒條、規範而已,沒有真正了悟,因此就不具有免疫力。

如果你的心態是認為錢是罪惡的,拿錢是很不應該的,於是你的心裏面,雖然表面上你都沒有黏著到、沒有摸到錢,甚至你可能堅持遵守戒條、戒律,修行一輩子都不去碰觸到錢,可能有人能夠做到這樣,尤其是南傳地區的泰國、緬甸,問題是像這樣的心態,嚴格講並沒有來到「不住」的境界,雖然你的身體在這一生這一世,不管出家五十年也好,都沒有碰觸到錢,但是只要你認為錢是罪惡的,對它有一種負面的印象、負面的評估,錢在你心裡還是具有影響力、吸引力的,你只是用一個反抗的力量,一直在跟它保持距離,用相等的離心力在跟它對抗而已。事實上,你的內心裏面還是散發出一種緊的力量,因為你在抗拒它,你只是不敢去碰觸,雖然你都沒有碰觸到,但是你的心在這一生、這一世,還是被錢捆綁住了,因為那些錢對你還是具有相當吸引力,你是用一種戒條、規範,用一種離心力來跟它對抗、保持距離。

你認為表面上都沒有沾到錢,但是你的心卻仍然沒有來到自由自在的境界,還沒有來到真正「不住」的境界。所以,真正的「不住」,不是外表上面有沒有碰觸到,而是來自於你的心,錢的存在不存在,對你來講都無動於衷,就算有幾百萬、幾千萬,累積到你的身上,就像荷葉上的水一樣,對你來講沒有吸引力,不會去沾染、不會去黏著;不管你有沒有錢,都不會去黏著那些錢,才叫作「不住」。有,我也不貪;沒有,我也不擔心、不操心、不黏著,其他的,依此類推。因為【金剛經】處處講到「不住」,大家要去理解到裡面的深義。當你能夠正確理解,才能夠來到「應無所住而又能夠生其心」,否則只是表面上「無所住」,但是卻無法很自由自在的「生其心」,含意很深!大家要慢慢再消化。

我們這一次禪修,陸陸續續跟大家講解【金剛經】,看到很多學員不斷的眉開眼笑、心花怒放、心花朵朵開,當你真正體悟到裡面的深義,要你不笑、憋著也很難受。但是有的學員就會覺得說「奇怪!他們怎麼會笑得這麼開心?我怎麼沒有笑呢?,他們是不是『瘋子』?……」因為聞思基礎相當重要,如果沒有相當深厚的聞思基礎,當我講解【金剛經】裡面的很多深義,因為有些是用點到為止,有些是用指桑罵槐講出來,有些我是會不按照傳統、不按照牌理出牌的宣講出來,真正要能夠聽懂弦外之音,要有相當的默契,以及聞思基礎,才能夠真正聽懂裡面的深義,因此聞思基礎滿重要。

舉例來講,就像我們是中國人,美國人是講英文,假設兩個民族都沒有接觸過,現在有語言的隔閡,大家怎麼辦?最初要透過比手畫腳,但是比手畫腳很累啊!明明我會講話,你也會講,但是你講得烏鴉鴉,我也講得烏鴉鴉,大家彼此也是聽不懂,於是就會變成雞同鴨講,於是造成大家彼此耐心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了解對方的文化,透過這樣的一些溝通工具進一步了解,因此語言以及一些思想各方面的溝通,可以把鴻溝的距離慢慢彌補起來。為什麼我們要聞思?因為那些解脫者、開悟者,他們所了悟的真理實相,儘量透過眾生所能夠了解的語言講出來,如果你是外國人,不懂中國話,假如想要了解,就是要透過學習。

所以,那些解脫者、大徹大悟的人,就像佛陀、老子,就用他們所理解的語言,透過眾生比較容易了解的方式儘量詮釋出來,但是對於不可說的那些,他們也知道「道可道,非常道」,也知道說就算儘量講出來,大家也未必真正能夠了解,你以為知道了,佛陀說你認為知道就是不知道;你所知道的,不是我所要告訴你的內容,於是變成要有耐心,協助你學習語言的溝通,因此佛陀講經說法很多很重要的基礎,都是在訓練大家了解佛陀所講的深義,就像在學習語言,講經說法的「三法印」、「四聖諦」,都是真理實相。但是,要真正了解這些,要透過四念處的禪修,設法把我們所不懂的,慢慢學習、慢慢學習,然後提升我們的心境,提升我們的心性,來到:喔!終於有了溝通的橋樑,有了溝通的語言,慢慢可以了解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當語言能夠溝通之後,就很方便了,佛陀講什麼,大家就可以會心的微笑。

當佛陀拈一朵花,哇!你就可以微笑,但是坐在旁邊的人,還在傻乎乎的、呆呆的、沒有笑,因為溝通的語言還沒有具足,還是像是鴨子聽雷。所以,大家不用氣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很多學員在這兩年多來,都很認真在聞思,我們解脫道的全部課程,很多學員聽了不下五遍以上,有的甚至十遍以上都有,因為他們下了很多工夫,因此有很多方面,我只要點到為止,一點、一講很深的那些,他們就會心花朵朵開,大家不要氣餒!只要現在把聞思基礎打好,先學習「溝通的語言」,回去再把解脫道的課程好好用功,都是很實際、很實用,把這些慢慢再彌補起來,語言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少,就能夠來到我可以不必言說,你也可以心領神會,來到言語道斷的境界,以心傳心、以心印心。事實上,佛法最精髓的部分、活的部分、活的東西,在語言文字上面是很難、很難傳達,不是佛陀不傳,實在是精髓的部分,需要彼此不斷慢慢的溝通,心靈各方面提升上來,才能夠來到心領神會精髓之處。

對空海而言,我沒有藏私、沒有保留,只要大家好好提升上來,一定可以體會到。有關於語言上面的溝通,現在來講一則笑話,如果我講「蝦米碗糕」,懂台灣話的人就聽得懂,聽不懂台灣話的人,你以為你懂了?但是對於大陸同胞而言,有關台語專有名詞,除了福建廈門地區的漳州、泉州可以聽得懂,其他地區我們用台語講,他們都聽不懂,這種台語化的國語,除非你兩種語言都懂,不然你是聽不懂我講「蝦米碗糕」。現在假設大陸同胞聽不懂台語,當空海在講「蝦米碗糕」,於是會說「我知道啦!我知道『蝦米碗糕』的意思,我知道啦!」但是你以為你知道,但是你所知道的,不是空海惟傳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其中有什麼不一樣?因為不懂台語的人,你所理解的「蝦米碗糕」裡面是葷的,但是空海所講的「蝦米碗糕」是素的,結果你以為你知道,還是沒有真正知道,因為你的「碗糕」裡面是有「蝦米」,空海所講的「碗糕」裡面是「嘸蝦米」(哈哈!)。

所以,語言的溝通是讓我們彼此的心靈,能夠更加拉近、更有默契,唯有你真正聽懂佛陀所講的深義,哇!真的處處見法。所謂「若見緣起,則見如來」,如果真正能夠體會到緣起法,處處都是跟佛陀、如來的心法相應,叫作「若見緣起,則見如來」。

離相寂滅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陀講述這麼深的法義,須菩提因為各方面的因緣都很具足,與佛陀的心靈世界很接近,當佛陀在講述一些很深奧的內容,一般人的震撼性不大,但是須菩提的震撼就很大,別人理解不到佛陀所講的深義,而須菩提卻可以體會到裡面的深義。「深解意趣」了解【金剛經】裡面的深義,因此「涕淚悲泣」,就是有很深的感慨,讓他流出喜悅的眼淚,於是感慨眾生不容易聽得懂,也實在很可惜,因此他的反應就會很自然流露出來。當我們在講述【金剛經】,也有不少學員展現出聽聞的一種法喜充滿。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陀講述如此深奧的經典,過去我都還沒能夠聽聞到,也還沒有真正理解,今天佛陀您跟我們開示之後,我終於理解到了,因此覺得一直讚嘆,也覺得這種因緣實在很殊勝。「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如果有其他的人,或是以後有人能夠聽聞到這些經典、深義,了解這些經義、深義,他的信心馬上清淨,馬上生起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聽聞到【金剛經】的深義,馬上生起清淨心,生起堅定的信心,也就是說開悟、了悟,哇!像這樣的人,真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為什麼聽聞【金剛經】之後,能夠生起實相呢?「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這樣的文字、說法,如果沒有解開,真的看不懂它裡面的意思。為什麼聽聞【金剛經】有法喜、心清淨之後,就能夠生實相呢?因為已經能夠有距離拉開視野,以很有距離、很有深度的角度,來看清萬事萬物的實相,能夠體證到「無常、無我」,對於「緣起」也能夠深觀。此時,他能夠看到這些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實際的相貌,就是「則生實相」。本來你不了解無常、無我法印,沒辦法真正看懂這些實相,你自以為了解,但是你抓的是幻相,不是真正的實相。當你真正來到「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體會到:哇!一切相皆是虛幻,當你真正體悟到這些,就是徹證無常與徹悟緣起法,這時候所有的現象界,你就看到實際的相貌了。

但是,講說一個實際相貌,「是實相者,則是非相」,如果他講說「喔!我看到實相了」糟糕!眾生聽起來,又會去抓住一個很堅固、牢不可破的相出來,然後又在顛倒夢想。沒有真正了解開悟者他們所了解的實相,跟你講說見山是山,他是已經來到第三階段「見山又是山」,看到那個實相,然而你卻在第一個階段的「見山是山」,認為「我也是見山是山」你自以為看到的實相,是解脫者所看到的「見山又是山」,喔!其實差多了!不一樣啊!你說「哪裡有什麼不一樣?!你看到的不是那幾棵樹木在那裡嗎?我也一樣啊!你看到有水,我也看到有流水啊!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因此佛陀講說「見山又是山」的實相,不是你現在所看到的「見山是山」心境,所謂「是實相者,則是非相」,再點醒你不要以為說你所看到的,就是實相,你現在所看到的,不是真正那些解脫者所講的實相,你是被語言名相所卡住,「是故如來說名是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須菩提講出他的心得:「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因為有佛陀親自開示,有疑問又可以幫我們解答,因此能夠「信解受持」這些經典「不足為難」,但是以後的人,當佛陀滅度、幾百年之後,以後的眾生能夠聽聞到這部經典,已經不容易!又能夠「信解受持」這種人是相當有根器、有根性,他們的智慧是相當高。他們能夠看經典、了解深意,都是智慧相當高,因此是「第一希有」啊!所謂「第一希有」,已經列入四雙八輩裡面的聖者之流,至少一定是證到初果、二果,如果到了四果,體悟就更深了。所以,前面讚嘆佛陀是希有,後面讚嘆那些能夠聽得懂的人,也是希有。因此,各位同修!如果你們能夠真正聽得懂,真是很希有啊!在世間以比例來講,真的算是很少、很少,可以算是稀有動物,以後我們可以申請政府保護,當稀有動物接受保護,比較不會遭受各方面的攻擊、打壓……(哈哈!)

只要大家能夠為法做見證,空海在不在都無所謂,【金剛經】是很深!當然,包括我們聽聞到這些,也不要變成是很死板,我們是要很尊敬,從頭到尾、到現在,我們都是在把【阿含經】與【金剛經】在做印證,讓大家了解,【金剛經】都是在敘述【阿含經】裡面很深的部分。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你真正了解【金剛經】裡面所講的深義,表示你能夠體悟到「一切諸相,皆是非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能夠體悟到無人相、無我相。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徹證無常法印、無常法流,也了解緣起法、緣起甚深。當徹證無常法印與緣起甚深,就已經都不抓取了,很自然能夠親證到「無我」,而且很自然做出「無我」。當你來到「無我」的境界,就會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來到一體的世界。我相的消失,一定是要經歷過一體世界,能所雙泯、主客消溶、心境合一,此時外相上雖有你、我、他的個體存在,但是對他而言,他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會以愛己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以尊重自己之心去尊重每一個人。

【金剛經】講得都很簡要,但是要逐步一步一腳印去修,就可以做到。真正能夠聽懂、了悟的人,一定要有相當深厚的聞、思、修基礎,因此來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人體悟到「我相即是非相」,「身見結」已經破除了,我是、我能、我慢、自我都消失了。所謂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都是「非相」,一方面了悟無常、體悟緣起,剎那生滅變化,過去所抓取的錯誤的相都破除掉了,他們也了悟這些相都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如來」因為他們已經了悟真理實相,明了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當下一直在剎那生滅變化,你要抓住一個固定的相,只是捕捉一個幻相。另則他已經看到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緣起、緣生緣滅,加上他已經能夠溶入「空」,心與「空」相應,因此這些相對他來講,沒有吸引力。

他的心與「空」相應,能夠離開各種相的黏著、抓取,這樣的人就算入三界也是一樣,不受三界的黏著,因此能夠入世、又能夠出世,出入自在。這樣能夠「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成為一個大徹大悟的覺悟者。所謂「諸佛」,不要想得很玄、很虛,其實是真正了悟真理實相,不管多小多大、遠近內外一切,都不會黏著,叫作「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成為一位覺悟者。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