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法師:華嚴經 淨行品 講義 第二卷  


華嚴經淨行品講義第二卷

南亭法師

此文殊師利菩薩讚美智首菩薩提出來的問題,其利益之廣大、深遠,非可言喻。「善哉」,讚美之辭。「饒益、安隱」,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間」,所以說其廣大;「利樂天人」,所以說其深遠。

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恆不捨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相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

「善用其心」句,微妙至極。禪宗亦以「心不附物」為指示學人的入處。疏鈔曰:「心覺,神明之奧。心正,則萬德攸歸。1」「善用」者,即後面之一百四十一願,「觸境入玄」。「觸境」之「境」,事也;「入玄」之「玄」,理也。也就是於一切事,皆能會歸於心,心亦理也。如「菩薩在家」,「家」,事也;「知家性空」,「性空」,理也。會事入理,為修行之要。

文殊菩薩的意思是說:「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者,「則獲一切勝妙功德」。菩薩在日用平常之間「善用其心」就可以「獲」得「一切勝妙功德」。「勝謂獨尊,妙謂離相。又,德無不備曰勝,障無不盡名妙。」一百一十門功德,皆在其中。然「勝妙功德」是總,總酬第一個十句中十種三業也。

「於諸佛法」下九句是別。「句雖有九,義亦有十,如次酬上十段之德」〈第二、十個云何〉。一、「於諸佛法心無所礙」者,即初、第一、堪傳法器德。第二、十云何中第一個云何,以其具足念、慧、覺悟故。二、「住去、來、今諸佛之道」,即第二、云何成就眾慧德,三世諸佛唯以佛慧為所乘故。三、「隨眾生住,恆不捨離」,即第三、云何具道因緣,成就種性,欲樂方便,常以眾生為所緣故。四、「如諸法相,悉能通達」,即第四、云何得十善巧,義無惑也。五、「斷一切惡」,即第五云何,七覺、三空,揀擇棄惡,無越此故。六、「具足眾善」,即第六云何,得六度、四等〈四無量〉。七、「當如普賢色相第一」,即第八云何,由此故得十王敬護。八、「一切行願皆得具足」,即第七云何,成就十力,得佛果位,方具足故。九、「於一切法無不自在」,即第九云何,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炬、為明等。十、「而為眾生第二導師」,即第十云何,於一切眾生,為第一、為大等。今才發心,道亞至尊,故為第二導師。然晉譯本雲2,「而為眾生第一導師。」故知第一、第二,譯者意也3。以第十何末為無等等,乃以第一為得當也。

余以為疏鈔將「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下之十句配合上文智首菩薩所問二十何所得功德,也就是將第一個「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乃至第十「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將這十件事做好,「則獲」得「一切勝妙功德」;再將「善用其心」下之第二句以下之九句配合第二、十云何如「於諸佛法心無所礙」者,即得第一堪傳法器德,甚無謂也,則第一、減少了智首菩薩二十云何問題之重量,第二、也分化了下文一百四十一種行願之功德。智首菩薩深為重視二十云何,文殊菩薩似乎很輕鬆地以「善用其心」一語了之。其實,「善用其心」一語為答文之總綱。「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勝妙功德」又為以下九句之總,九句又為一百四十一願之總,一百四十一願又為二十云何之答辭,前後鎖,益見意趣之深遠。

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

此二、指事顯因,分三:一、總征,二、別顯,三、總結成益。指事,如菩薩在家,指事也。當願眾生下三句,即顯因也。經文中的「云何用心」一句,即上文「善用其心」句。此文即也一、總征也。也就是如何善用其心,而能獲得一切勝妙功德呢?

二、別顯

一、菩薩大願,深廣如海,在〈十回向品〉中詳為宣說,不止一百四十一願,此僅示於體式而已。惑障雖有輕重,然皆憑此為淨。所有勝行,由此能行。

二、然此諸願,句雖有四,事但有三,義開為六。言三事者,謂初句為眾所依事,依此事而發願也;次句願所為境,即「當願眾生」句中之「眾生」,以眾生為發願之對象;後二句是願境成益,就是願對象的眾生成就利益,如「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再開為六者,即願所依中有二種人:一者是發願者自己,二是他人或其他的事物等;次句願所為境亦有二種,即能發願者及所願眾生;三句願境成益亦有二種;一者自益由此諸願成前諸德故,即第二「十個云何」;二者益他由此發願,願眾生故〈待續〉。

【注】:

1《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十三:「今初,先標其因,謂善用其心,心覺神明之奧,心正則萬德攸歸。」

2.出自晉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淨行品〉第七:「悉如普賢大菩薩等,成就如來,一切種智,於一切法悉得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尊導。」

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十三:「十而為眾生第二導師,即是上文於眾超勝,上求第一唯佛一人,今才發心,則道亞至尊,故云第二。然舊經中,亦云而為眾生第一尊導,故知第二譯者意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