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品名叫做普門品。有很多的意思。現在先講這個「藥珠」。因為「藥珠」,所以說「普門品」。
什麼叫「藥」呢?「藥」就是藥王樹;什麼叫「珠」呢?「珠」就是如意珠。什麼又叫藥王樹?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到山上去砍柴,砍回來的柴,就擔到街市去賣。遇到一位醫生,醫生看到他這一擔柴裡面放光,於是就把他這擔柴買回去。到家裡把柴打開來一看,裡面有一棵藥王樹。這醫生得到藥王樹後,無論任何疾病,只用這棵樹在病人身上輕輕一敲,或者輕輕一打,無論什麼病就完全好了,救了不少人。就因為這樣,所以叫「藥王樹」。
「珠」,就是如意寶珠。什麼叫做如意寶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也就是令你歡喜、滿意。滿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你想要吃好東西,如意珠就現出好的東西來,不用你去買。你想要穿好的衣服,只要你對這如意珠想一想:「我要件最美麗,人間最稀有的衣服。」這時如意珠就現出你所歡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要房屋,它也可以現出來。你想:「晚間我想住一間最豪華的房間。」這寶珠也就現出房子,這一夜住宿以後,第二天房子也自動回到如意珠里去。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的東西,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恰到好處。你穿衣服,也不必預備衣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它就自動回到如意珠里去,所以叫「如意」。如意珠有多大呢?是很小的一粒珠,可以隨便帶在身上,又不重、又不占地方,所以叫如意珠,遂心如意,妙到極點。總而言之叫「如意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就等於這棵藥王樹,這顆如意珠,能遂心滿願。只要你能誦念普門品,所求的事情,就能滿願。但可不是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必須先打一個穩固的基礎,如造樓房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不好,樓房也就沒有法子建造了。「普門品」雖然好像藥王樹和如意珠這麼靈感,這麼不可思議。可是你要先念普門品,天天念,念得觀世音菩薩他認為你合格了,認為你有這個誠心了,然後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滿願。不是說平時也沒有念過,到時候就想求感應,即刻便有靈感。那一定要你平時用功修行,到時候「普門品」就好像藥王樹、如意珠,有不可思議的微妙,不過首先要自己去念。
有人說:「佛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又念楞嚴咒,又念大悲咒,現在講『普門品』又要念普門品。這麼多功課、我們那有這麼多時間呢?」你不需很多時間,只要每天少睡一個鐘頭、少講一點閒話,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你不想遂心滿願,說我無所願求、我沒有貪心、嗔心,也沒有痴心,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那就沒話可講了。要是覺得你將來或者會遇到什麼事情,要求觀世音菩薩或者佛來幫忙,那你就應該多學一點佛法。佛法猶如大海,你連一滴都未喝就嫌多了,那將來這大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過,只要盡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飲多少,佛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應盡你的力量來運用佛法。
因為「藥珠」的意思,所以要說這普門品。
還有一個意思,叫「顯密」。「顯」,就是明顯;「密」,就是秘密。這緣起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的時候,得到顯明的感應;有的時候,得到秘密的感應。
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在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講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你正坐在房裡,一心一意念觀音菩薩,而無意中著了火,這時只要你能誠心念觀音菩薩,那麼縱使鄰居的房子燒了,你的房子也不會燒的。但這要無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點一把火試試看,我的房子會燒嗎?那是必定會燒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根本想試驗觀世音菩薩,就因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試一試。就好像人有一位朋友,想知道這位朋友對我是否有真心,是不是個「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我這位朋友來了,便故意把五百塊錢放在地下。如果我不看著他,他要是個好人,就不會把錢拿走。為什麼你要試驗你的朋友?就因為你對這朋友沒有真正的認識,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所以才去試驗他。觀世音菩薩在經上說的:「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你若對這個沒有一個信心,觀世音菩薩也不會來管你這麼多閒事。你想自殺去跳海說:「我跳進大海中,看看是否得到淺處?」假設你以試驗來推測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根本就沒有信心。你若對菩薩沒信心,他可不願意多管閒事的。你說:「我不試驗,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樣?你知道了一天還要吃飯。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明顯,是人人都知道的,如鄰居房子燒了而你的房子居然不燒,這不是「顯」嗎?人家都知道:「啊!那個人念觀音菩薩有感應的,他信佛真是有點妙處。」有感應了,這就是「顯」。
又有秘密的。秘密;是你本來有一個災難,或者你應該掉到海里被水淹死,但無形中觀世音菩薩來感應了,令你不遇到這種危險,秘密把你的災難消除了,這就叫秘密。這個人應該被火燒,但因為他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默默中把他的災難解除了,這也是秘密感應。甚至你坐飛機,本來應該失事;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但死亡的人也多了。有的時候飛穖失事、火車失事、巴士失事,很多人罹難喪命。在這種種情形之下,因為你念普門品,因為你念大悲咒,因為你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便在默默中,又叫冥冥之中,總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為你化凶為吉。所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因之,為了「顯密」的關係,所以說這部「普門品」。
普門品有「顯密圓通」,顯也圓通,密也圓通,顯密都得到圓通,所以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這普門品有種種妙用,大悲咒也有這種妙用。我說一件感應的事情。在我家鄉東北,有一個種田的農人,家裡頗為富裕。某年秋天,他把農作物裝上車子,運到城市去賣。賣完了食糧便把錢帶回來,正在此時,就離家約有三里路的前面,遇到很多土匪在打劫。這個財主看見前面有打劫──怎麼辦好?逃嗎?在土匪的監視之下也逃不了,但若不逃走,一定是被搶。於是乎他就念起大悲咒來,這個趕車的還照常往前去。走到快接近土匪時,忽然看見從土匪里走出來一個人,走到他的車前面說:「你把鞭子給我,我來給你趕車!」這個人也就讓他執鞭趕馬車,從土匪旁邊走過去,而土匪們好像不見不聞似的,所以也沒有打劫他。等這些土匪看不見了,這趕車的人又把鞭子還給他說:「你現在趕著走吧,沒有事了。」這財主一看這個給他趕車的人是從土匪中跑出來的,一定是土匪了,說:「先生,你今天對我這麼好來救我,令我沒有被打劫,請問你貴姓?在什麼地方住?將來我好到你府上拜謝去!」這個人就告訴他說:「我的名字叫阿逝孕。」
各位念大悲咒時,在大悲咒上不是有一位護法名叫「阿逝孕」的?在阿逝孕圖片裡,是在肩膀上長了兩個翅膀的,這位護法就叫「阿逝孕」。可是當時這個財主想:「啊!誰叫阿逝孕呢?誰呢?」這時他忘記了,忘了這個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語,也就是一個護法。等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見阿逝孕了,他才想起:「啊!這不是大悲咒裡面的一個護法叫阿逝孕嗎?」於是想去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麼地方去?所以這是大悲咒里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假如這個財主想:「我念大悲咒看看靈不靈?」阿逝孕也就不會來救他了。正因為他沒有考驗的心,只抱一個信心:「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果然就遂心滿願,沒有給土匪打劫。
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內中分開二十八品,這一品文當二十五品,在經文的本子是第二十四品,因為其中少了一品「提婆達多品」。這一品顯揚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藥珠」,現在再講「人法」。什麼叫「人法」?「人」,就是觀世音菩薩;法,就是普門所示現的法門。這觀世音菩薩,他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所以是不可思議的人物。他又說普門示現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的法。這種「法」叫做不可思議的一種法。因為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因為這個「人」也是不可思議,故亦可稱為妙人。既然是妙人、妙法,方堪名「普門」,才能名實相符。因為「人法」的因緣,觀世音菩薩才說這「普門品」。
第二種的意思,就是「慈悲」。因為「慈悲」的因緣,所以觀世音菩薩說這「普門品」。什麼叫「慈」呢?慈能予樂;什麼叫「悲」呢?悲能拔苦。觀世音菩薩救眾生的七種難,解除三種毒,應眾生兩種求。這七難在經文裡會詳細的說明。簡言之是:水難、火難、風難、枷鎖難、黑風難……等等有七種。解三毒,三毒是什麼?就是貪、嗔、痴三毒。應二求,就是求男、求女這兩種求。
眾生都有這三毒:貪、嗔、痴。若人多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人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這個貪講起來很多。嗔,講起來也不少。這個痴,正好不多也不少。說它多也不算多,說它少也不算少。什麼叫痴呢?簡單的說就是愚痴。什麼是愚痴?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見理不真,所以叫愚痴。見到這個理論不正確,知其然,不知其當然。根據中國王陽明先生的學說:愚痴的人,乃是因為他未能「知行合一」。王陽明說: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去做呢?就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是知道就會去做。王陽明說: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還是沒有真知道。若真的知道,就一定會去做的。王陽明在中國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學說是「知行合一」:人若真知道了,他一定會實行;沒有知道他才不去行。也就是說他要是真正明白了,就不會再做愚痴的事。他為什麼做愚痴的事情?因為沒有明白。所以我說這是見理沒真。試舉出一個例子來講,譬如這愚痴的人說:「好花常令朝朝艷,明月何妨夜夜圓,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貪花的人,生出愚痴的心說:「我要這朵花,永遠是鮮艷而不凋謝,要這朵花時時都開放著,朝朝都長得這麼美麗。」那個貪月圓的人就這樣說:「明月何妨夜夜圓?昨天晚上的那個月亮是圓的,若是每一天晚間的月亮都是圓的多好!天天到外面去賞月,這種月亮輝映燦爛的,也不必點電燈,又省錢,天然的光輝多好呢?」這不是愚痴嗎?月有盈虧,花有榮凋。花開就有花謝的時候,月圓就有月缺的時候,這是一種天道循環。好喝酒的人就想:「我每天去買酒,買威士忌、白蘭地,是很貴的,若是地上所有的水池變成酒池,這時候我想飲酒就到那水池取酒,這多方便!」還有貪錢的人,他就想:「我現在去做工賺錢,非常的困難,如果每一棵樹變成搖錢樹,樹上都結成元寶、美金,若是我想用錢,便到那地方去取,這多方便!」但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愚痴的幻想。還有最簡單的例子,有個人沒有讀書,甚至連國小都沒有念過,中學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到一個大學博士的學位。你說豈有此理呢!國小都沒有讀,大學的博士學位怎能就這樣給你呢?還有一種人,他根本沒有去種田,到時候就想收谷。這都是愚痴,甚至也沒有買馬票,到時候就想中頭彩。這都是一種愚痴的想法。可是一般人多數犯這種妄想不勞而獲的毛病,那麼該怎麼辦呢?有這種毛病就應該把它改了。
觀世音菩薩他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這就是一種大悲;他又利樂一切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種大慈。因為大慈大悲的因緣,所以才說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有一種,是「福慧」的因緣。福,觀世音菩薩所以能尋聲救苦,分辨世間一切的音聲:善聲、惡聲、苦聲、樂聲、是聲、非聲,乃因為他有真正的智慧。他這種智慧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因為他普門的布施,以這個法施給眾生,故他有此福報,而福德莊嚴。所以這是由於福慧的因緣來說普門品。
又有一個「真應」。真,是觀世音菩薩以他的真身的妙力來救度七難、解除三毒、滿足眾生之二求,這是以真身的妙力。他又現三十二種的應化身,這叫應身,用以來教化眾生,所以有這「真應」的因緣。
說這普門品又有「權實」。觀世音菩薩以這個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中,就是秘密之中,來利益眾生,這叫「實」。他又以三十二應化身來教化眾生,這是「權」。權就是權巧方便,也就是說暫時間用這個方法,不是永遠的。又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權實的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還有一個因緣叫「本跡」。什麼叫「本」呢?「本」就是根本;「跡」就是蹤跡的跡。觀世音菩薩以一個法身而普度一切眾生為「本」,他以應化身教化眾生為「跡」。觀世音菩薩的法身有如月光,他的跡就好像「月照千江」的道理。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個月光照一切的水,而一切水裡頭的月,都是從這一個月的本身現出來。水裡的月就是個「跡」,天上的月就是個「本」。這是以「本跡」的因緣,故說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以一法身來普現於一切眾生心,令一切眾生都改過自新,回新向上,離苦得樂,究竟成佛。講到這個地方,有人就說:「啊!難怪我不改過自新,原來觀世音菩薩他沒有現到我的心裡來,所以我有什麼過錯也不願意改。」抽香菸的人就想:「大概觀世音菩薩不加被我,不幫我的忙。」好飲酒的人說:「我想學佛法,可惜我戒不了酒;這大概是觀世音菩薩的罪過,他不幫我的忙!」於是他就對觀世音菩薩生出一種仇怨的心說:「這觀世音菩薩太不公道了,為什麼你幫忙旁人,不幫忙我呢?」這真是愚痴上再加愚痴,這是雙重愚痴。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加被你?就因為你不聽觀世音菩薩的教化。你聽見「觀世音菩薩」這名稱,就應該改過自新了,就應該清淨頭腦,「悟以往之不諫」,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算了。「知來者之可追」,將來的應該往善道上走。可是你明知故犯,那是罪上加罪。所以責怪觀世音菩薩不保佑你,是一種錯誤。觀音菩薩時時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裡的門總是關著,不讓觀音菩薩進來,觀世音菩薩只好嘆氣:「啊!這個眾生真是可憐愍者,太可憐了!」所以你不要怪觀世音菩薩,應該怪你自己不爭氣。
以上說的是「本跡」。還有一種因緣就是「緣了」。「緣」就是緣因,「了」就是了因。什麼叫了因?就是把這個因斷了,也可以說是明了因果的因。我們現在來聽經聞法,有的從華盛頓州西雅圖來的大學生,有的讀博士、碩士也來讀佛法。為什麼這些人要從老遠來到此地,來參禪打坐,學習經藏,研究佛法呢?就因為要了這個因。聽經就是了因的種子。你有聽經的因緣,這是個「緣」因。故因為「緣了」的因緣,所以說普門品。
還有一種叫「智斷」。觀音菩薩他以他的智慧、智德莊嚴,來教化眾生,是位智慧的莊嚴者。「智」慧叫智德,即是「智」的德行。「斷」,斷德,即是斷除一切無明。這斷德又可以叫福德,因為他把無明斷了,所以有真正的福德莊嚴,好像佛似的,福也足、慧也足。觀世音菩薩雖然是菩薩,但是他有福德莊嚴也有慧德莊嚴、所以「智慧」,也叫福慧。以上合起來共有十種的因緣,所以講這「普門品」。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姚秦」亦呼後秦,是一個時代的名稱。
「三藏」,什麼叫三藏呢?就是:經、律、論三者。經,梵語叫修多羅。此雲契經,契是契合,經是經常之法。契合者,就是:「上契諸佛之妙理,下契眾生之根機。」往上講,意思就是這經典和諸佛的妙理是一樣的。往下來說,對眾生的機緣也是契合的,可以教化眾生。經藏裡面包括有定學,定者是講定律。律藏,就是戒律。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此外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條戒。研究戒律有什麼好處呢?你若有戒才能生定。論藏,就是包括慧學。經,就是定學。律,就是戒學。論,就是慧學。所以也就是戒、定、慧。這論藏是佛當時到各地方所講的道理,所議論的道理,再由後來的祖師(佛的弟子)互相討論這個「道理」而注釋的「論」。譬如:大乘起信論、百法名門論、成唯識論、大智度論等……有很多的。這「論」就包括一切的智慧,所以叫「三藏」。為什麼叫它為「藏」呢?藏者,就是包藏著很多道理在裡面,這叫「三藏」。
姚秦就是時代,三藏就是經、律、論這三藏。
「法師」,什麼叫法師呢?這「法」就是佛法。「師」就是師父、師表。怎麼叫師表?是能作一個榜樣、一個模範、一個好的法則,此叫師範。而這個「法師」,有的時候說:以法施人,以佛法來布施給一切眾生,這叫「法師」。又有一個講法:以法為師,以佛法作為他的師父,這也叫法師。還有很多種講法,不過大略的意思就是這樣。
「鳩摩羅什」,是翻譯者。鳩摩羅什是梵語,不止中文,英文也一樣:童壽。這個「壽」在此就當長壽講。這位鳩摩羅什雖然是個小男孩子,可是他已有長者的風度,有長者的德行,故名童壽。並不是說他的壽命長如老人,而是他具有長者的這種德行。
「譯」,就是翻譯。也就是把它由印度(梵文)文翻譯成中文,而意思是和梵文一樣的,所以中國的佛經和印度佛經所翻譯的意思是一樣的。此是講翻譯人。為什麼要把翻譯者放到經本的前面?因為當時假如不是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來,提倡翻譯佛教的經典,這些經典就不會這麼快傳到中國來。為了紀念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德,所以把這位法師的名字,記載到經本的前面,一方面是要紀念法師的德行,一方面是要鳩摩羅什法師負起這個責任,有什麼錯的地方,翻譯不對,因果都在他的身上。鳩摩羅什法師在他將圓寂時,曾經這樣說過:「我翻譯所有的經典,如果完全沒有錯誤的話,將來我死後,荼毗時舌頭不壞。」果然在鳩摩羅什法師圓寂時,經荼毗後而舌頭仍完整不壞。由此證明他所翻譯的經典是一點也沒有錯誤。因為有種種的意思,所以把「鳩摩羅什法師」這個名字,放在經的前面,作為後人一個永遠的紀念,使永遠不忘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德。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什麼叫當爾之時?就是當時無盡意菩薩在法華會上,請問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字的因緣的時候;也就是此時,在說完妙音菩薩本事品後,現在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時候。有一位無盡意菩薩,什麼叫無盡意?總起來有三種的無盡。第一是:「世界無邊塵繞繞」,世界是無量無邊的,我們不要以為這世界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得見,耳朵所聽得到的,這就是世界的一種邊界。不是的,這世界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無盡無窮的,所以叫「世界無邊塵繞繞」。什麼叫繞繞?繞,就是繞亂;繞亂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動的意思。塵就是不清淨,世界上有很多微塵,試看太陽一出來,在陽光反射的光線上、可以看到無法計數的微塵,在空中上上下下,飄搖動盪,忽高忽低的。這些微塵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世界上這麼多塵土從那兒來呢?溯本窮源,追究這微塵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切塵是從每一個眾生心裡所生出來的。為什麼?因為眾生心裡妄想太多了。妄想就好像塵一樣,繞繞不安、恆常變動的樣子。試看,我們所能察覺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數,所察覺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有數不過來那麼多!在楞嚴經上有講:在一念中就有九十個剎那。剎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時間,而一剎那之中就有九百個生滅,所以「世界無邊塵繞繞」。
這世界是怎樣有的?是因為我們眾生依真起妄。一念的妄想,而變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繼而成立。這也叫「世界無邊塵繞繞」。
第二是:「眾生無盡業茫茫」。世界是無邊的,就因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眾生來。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有很多種的因緣和合而生。大概來講有四種: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怎麼會有胎生呢?胎因情有。胎生是因為有這種愛情,因而有了新生命。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濕生是依濕而生,在那個有濕氣的地方也就生出來了。化生即變化而生,是自然能變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緣而生。再詳細的講有十二類的眾生,其餘八種: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有這麼多的眾生,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眾生是從佛性那兒來的,所以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雖然所有的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說眾生就是佛了,不是說不修行就成佛。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參禪、學佛法……這樣才能返本還原而成佛。不是說眾生現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這簡直是一種邪知邪見!而是必定要修行、學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因之,說眾生是從佛性出來的。
第三是:「愛河無底浪滔滔」。「愛河」,是指男女的愛;不單人類講愛,就是異類、畜生也執迷不悟地執著這個「愛」,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淫慾心非常重。它們時時刻刻都想行淫慾。若能清心寡欲,自淨其心,割愛斷欲了,就離成佛不遠了。這「愛河」是沒有底的,越陷越深,越深越向下沉,是沒有「底」的。「浪滔滔」,這種波浪滔滔是連綿不斷的,就像水波浪。為什麼海水上會有波浪呢?就因為眾生心裡有波浪。眾生心裡有波浪,就因為愛河有波浪,這個「愛」你想扯也扯不斷!用再利的刀想把情愛斬斷,還是不容易的。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對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所謂:「慧劍斬情絲」。沒有智慧的人,就掉在愛河裡,越掉越深,掉到什麼地方呢?根本就沒有個底。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總而言之,沒有完了的時候,是故名為無盡意。
因為這三種意思,所以無盡意菩薩,欲把這無量世界,變成極樂世界。欲將無盡的眾生,都教化成佛。又把這無底的愛河,統統填上。所以無盡意菩薩,名為無盡意。
菩薩,這兩個字是簡稱,具足雲「菩提薩埵」,是梵文。中文的意思,菩者,覺也;薩者,情也。菩提,就是覺道。薩埵,就是個有情。也就是用覺悟的道理,去覺悟一切有情。用自覺的這種道理,去覺悟一切眾生。就是我開悟了,我也想辦法教每一個人都開悟。這叫自覺覺他。那麼菩薩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呢?菩薩是從眾生這兒來的。菩薩原來也是個眾生,和你我他所有眾生是一樣的,沒有分別。不過,他是眾生裡面的一位覺悟者,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我們這個眾生,就是眾生裡面的迷昧者,還沒有覺悟。你如果今天覺悟,今天就是菩薩;如果明天你覺悟,明天你是菩薩。覺悟什麼呢?覺悟這個無明。你能知道這個無明的來處,把無明破了,這便是「覺」。若不能破無明,就是「不覺」。把無明破了,法性也就自然現前,愛河也就乾竭了;愛河幹了就智慧現前,這就是覺悟。菩薩是覺悟有情,也是有情覺悟。來回講都可以的。菩薩又叫「大道心」的眾生,他的道心最大,又叫「開士」,他能以開眾生的愚痴,而顯現本有之佛性,這叫菩薩。
「即從座起」:在這法華會上,當無盡意菩薩聽佛講完了妙音菩薩本事品後,隨著他就從他的座位上站立起來。為什麼要站起來?無論在那一個大會場裡,當你要說話時,必須先站起身來,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一舉手,就發問題了。這樣子太隨便了!這時無盡意菩薩想要講話,他不但即從座起,而且還「偏袒右肩」。為什麼要露出右肩呢?為了表示恭敬,這表示身業恭敬。
「合掌向佛」:接著無盡意菩薩就合起雙掌。
「而作是言」:對著佛就這樣說了。
從「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此段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典時,他所寫的。以此用來描述這個法會的因緣。由「世尊」開始就是無盡意菩薩所說的話。
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呀!」。世尊,就是世出世之尊,世間和出世間都最尊重他。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后,就說:「觀世音菩薩這麼大有的威神力,他的慈悲願力這麼大。他能以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三十二應身,是以什麼因緣而叫『觀世音菩薩』呢?」以何因緣,也就是請問觀音菩薩在過去所修的是什麼法門,而他的名字叫「觀世音」呢?
這是無盡意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請問的道理。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此句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藏時,依照這文法寫下來的。
「善男子」是釋迦牟尼佛稱呼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啊!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若有」是假設之詞,就是當有而未有,現在還沒有,將來或者會有。將來或者有百千萬億那麼多數量的眾生。這些眾生包括: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十二類的眾生皆包括在內。
「受諸苦惱」:這個「諸」字,可以當「多」字講,也可當作語助詞講?怎樣叫語助詞呢?這「諸」字就是指一個眾生受苦,就是專門指那一個眾生而言。
「受」是遭受到。
「諸」也可以指很多種的苦惱。這是不把它當作語助詞說;每一個眾生他受了那種苦惱。諸,也就指他所受的「那種苦惱」。
然這「苦惱」有多少?大概有四種:一、一人受一苦。二、一人受多苦。三、多人受一苦。四、多人受多苦。一人受一苦的,如啞巴,他自己本人有苦自己知,也不能告訴人,所謂:「啞巴吃黃蓮」。一人受多苦,例如一個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遭遇苦惱,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賊盜,就是火燒。所有世間的苦惱,他都嘗遍了。一個人而遍歷一切苦,這叫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就好像現在的越南,發生戰爭,作戰時飛機轟炸,槍林彈雨,生靈塗炭,死傷不知其數,甚可悲矣。在一個國家裡的眾多人,受同一種類的苦。這種苦惱叫多人受一苦。又有一種如瘟疫流行病,很多人皆受這種傳染病的威脅,病得死去活來,這種苦惱,雖未至死,但疾病是非常痛苦。這也是多人受一苦。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苦惱,講也講不完,不勝枚舉。這個世界就是個苦惱的世界。眾生也多,苦惱也不少。究竟有多少種苦惱呢?根本沒有數量可數的。總括起來講有八萬四千種。
那麼,受這種苦惱時,當怎麼辦呢?誰都會有苦惱的。當我們受苦惱時,切切要牢記,不要忘了這位觀世音菩薩。當我們受苦惱時,就應該「聞是觀世音菩薩」。
「聞」:是自己本來不知道的,好像美國人究竟能有多少個聽過這觀世音菩薩的名字?找一找看,我相信在這全美國,能聽見觀世音的,就百分之一都沒有!你想一想,那麼多的人不能聞到觀世音菩薩,而你現在聞到了,聞也就是明白了,知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有三十二應身,這種自在的神力。這是「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要緊就在此「一心」。這個一心最要緊,你不要二心,也不要三心,更不要四個心,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別以為越多越好。你這個心要是多了,越多越不好。為什麼?因為心一多就會發散,一散了就不專一。不專一就不靈了,就沒有功效。你若「兩心稱名」也不靈了,「三心稱名」更沒有用。
「觀世音菩薩」:觀,就是觀看。世,就是世間。音,音聲。觀看世間一切音聲的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即刻就觀察這個眾生的音聲。「皆得解脫」,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惱,都得到解脫。解脫,就是沒有了。苦惱沒有了,得到什麼?就得到快樂。這個解脫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無拘無束,無掛無礙。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這一段經文,是說觀世音菩薩救七難之中的火難和水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者」者,是指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個人。若有,是現在沒有,將來會有的。假設有這樣的一個人,持是觀世音菩薩名。持,是多持,就是不忘的意思。也就是心心念念都執持著:「南無觀世音菩薩」。無論那一個人,想要解除這種七難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設入大火」:這是說你平時就念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說等到困在大火里,才念觀世音菩薩。不是現燒香、現念佛。不是說我今天有了災難,今天才念觀音菩薩。這是:「平時不燒香,急事抱佛腳」。閒時一枝香也不燒,焦急了才抱佛腿,求救你的難。這時雖然你抱著佛腿,但佛也不理睬你。為什麼?因為你在平時就沒有修行,等有難時來求佛。這叫現燒香、現念佛。可是又有一種人,他平時也沒有燒香,也沒有念佛。但他有急難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也一樣救他,也一樣令他離苦得樂。這又是什麼道理?你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有前因、有後果。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進修道,拚命的用功,念觀世音菩薩,甚至曾造了種種功德。所以今生雖然他沒有念,而因為他前生念過,曾種下這種善根,所以他今生不念,觀世音菩薩也來救他。這是因為有遠因的關係。因,有遠因,也有即因。遠因是前世所種的因;即因就是今生所種下的因。
或有人說:「我前生或者已種下因了,故現在我不必念了。將來我有難時,觀世音菩薩也會救我。」可是這不能保險你,你就向我買保險,我也不賣的。如果你從今天開始誠心誠意的念、這個我則可以向你保險,必定能得到感應的,將來你有什麼災難,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你。因為你不是現燒香、現感應,就絕對有感應的。
從前有個人,他一心想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觀世音菩薩。可是天下就有這麼巧的事情,就在他正要去朝拜南海普陀山那一天,剛上了船,家裡的鄰居便著了火。他的家人就跑來向他報告說:「不好了,你趕快回去呀!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們家裡的鄰居著了火,你要回來照顧啊!」這人說:「我為了想去朝拜觀音,已吃了三年齋,現在我已上了船。家裡著火,我若是下船,它應該燒也一樣燒了。若不應該燒的話,觀音菩薩會保護著我,我就不下去,它也一樣不燒的。我有這種誠心,寧可自己家裡被火燒了,我也要去拜觀音菩薩!」
於是乎他家裡著火也不管了,就決定一心去拜觀音菩薩。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世音菩薩回來之後,一看左右鄰里、前後所有的房屋,都被火燒光,唯獨自己這間樓房,卻沒有燒。因之一般人就問他:「怎麼你的鄰居房子都燒了,而你的房子卻不著火呢?」他說:「我就因為這次最誠心去拜觀音菩薩。我去的時候,什麼也不管,它要燒就讓它燒,我把什麼都放下了。這是觀音菩薩的保佑。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令我這房子沒有著火。」這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的實證。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為什麼而火不能燒?就因為觀音菩薩有大威神力,所以火不能燒。
「若為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時也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若在無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試驗觀世音菩薩,而去跳海,是否會靈驗不沉呢?如果你懷有試驗心,不是真信,那絕對不靈的,你去跳海毫無疑問是要淹死的。為什麼?因為你存一種試驗菩薩的心。觀世音菩薩並不是個學生,你並不是個老師,為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因為你不相信觀音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所以你才要試驗。你這一試驗不要緊,可是把自己的生命也犧牲了?不要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做賭注品。「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一個淺處了。在大海里不知怎樣子就跑到岸上去了,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是感應。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一段文是說七難之中的羅剎鬼難,也可以說是黑風難。若有百千萬億眾生,言其有這麼多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七寶,世間的人,到處尋求,你爭我奪,認為這是寶了,其實都是身外物。你沒有明白自性的實寶,而貪著外面的珍寶,就是得到了也沒有什麼大作用,對你自性上是毫無關係。但是一般人都要求這個「金」。每一個國家都歡喜黃金,所以老百姓也認為這是一種稀奇少有的貴重物,於是晝夜想法子求之。乃至於國家互相交戰,也是為了這個黃金。為什麼人以為黃金是這樣的可貴?就因為它最少,因為少所以就珍貴了。如果黃金像土那麼多,人就認為它不值錢。所謂:「缺之為貴」,因為少所以人人就都貪,甚至做夢也發了黃金夢,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國來掘金。以前聽說舊金山的金子最多,所以就跑來美國,尤其中國人到美國來是專門為了掘金子。當美國的金子掘完了,便跑到澳洲去。美國有舊金山,澳洲又出了一個新金山。人就是專門搞金子。為了到美國來找金的,在海里也不知死了多少人?相信死的不少,只因為以前交通沒有現在這樣方便,新聞訊息也沒有這樣靈通,故死了很多人也沒人知道。這都是遇到黑風之難,想去掘金在海上被巨風一吹,人船均毀。金為第一等的貴重物,銀為第二種的貴重物。此外還有琉璃,中國人把琉璃稱為「青色寶」,青色的寶貝。硨磲是一種寶石,其石上長著好像車的輪子走過泥土而現出一道一道的車轍痕跡,一條白的隔著一條透光,形成一道道溝似的,故云硨磲。雖然看上去像有溝條,可是用手摸石,卻是平平滑滑,並沒有溝。這是七寶之一。瑪瑙是一種玉石,這種石長得像馬腦,內有一條條的血線,白色石上帶有一趟一趟的像血絲的斑紋,所以叫瑪瑙。珊瑚是珊瑚樹,有的三尺多高。我所見過的有一尺多高。珊瑚乃是由海里一種蟲子變成。這也是一種化石;由蟲子變成植物,像樹的樣子。其質類也像玉石,故非常名貴。在中國有一個富人名叫石崇,最歡喜和人鬥富貴。一天他到一位皇親的家裡赴宴,這位是皇帝的親戚。當時皇帝賜他一棵珊瑚樹,大概有兩尺多高,因為是皇帝賜的,自然特別名貴。皇親請石崇到他家裡,飯後便擺出這棵珊瑚樹給石崇看。豈知石崇用手拿起就摔爛了,使皇親憂愁得不得了!乃說:「這是皇上賜給我的,你怎麼把它摔碎了,現在一錢也不值了。」石崇說:「你不要擔憂,我再送給你一棵珊瑚樹,明天請到我家去,隨便你選,願意要那一棵就拿那一棵。」
次日皇親到石崇家裡參觀,整個客廳都擺滿了三尺多高的珊瑚樹,皇親一看,心想:「喔!我雖然是皇親,都沒有你石崇這麼富有。」於是就選了一棵珊瑚樹回去。結果石崇也就因為太有錢,被鬥爭死了。所謂「人為財死」。人為什麼而死?就為了這個「財」;「鳥為食亡」鳥因何而亡?就為這個「食」。眾生就是這樣顛倒。
琥珀,是一種黃褐色透明的礦物,系松樹脂所變成的。真珠,是蚌殼內生出的一種圓體物質,玲瓏透體,光亮可愛,名為珍珠。
「入於大海」:人因為想求這些財寶,就到大海里去找寶貝。海里的寶最多,故入海求寶。
「假使黑風」:黑風,什麼是黑風?不錯,就是黑色的風。可是這種黑色的風,每一個人都有。什麼叫「黑色的風」?就是你面孔板起來時,面孔發黑了。人因為有脾氣,所以才有黑風。若沒有脾氣,也就沒有黑風了。
這個「大海」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性海」──自性的性海。「黑風」喻眾生的無明,講來講去還是這個,沒有旁的。這個「無明」,又叫「煩惱」。你若生了煩惱,就是有黑風。若沒有煩惱,在你自性大海里就風平浪靜。怎樣才能求到寶呢?就到你自性里去發掘自性的寶貝。當你欲要發掘自性的寶貝,這時就會遇到魔障。為何會有魔障?乃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德性不夠,道德不夠,功德不足。因為沒有作功德,故德行也不圓滿。德行不圓滿,所以才有黑風,才有魔障。你若是德大,黑風就化了。化為什麼呢?化成祥雲,祥和瑞氣。諺云:「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人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龍見到你也盤起來。龍本來是很厲害的,它能翻江倒海、移山倒海。龍若一用神通,就能把山也搬了家,海也搬了家,所以龍的勢力很廣大。可是你若有「道」的話,龍雖然神通廣大,也不敢在你面前示威,也老老實實地盤起來。老虎雖然最凶,你若是真正沒有脾氣了,那麼老虎見到你就變成你所養的貓狗一樣馴伏,向你搖頭擺尾作歡迎式,不會咬你。可是你要有這種道力,才會現出這種境界。如果沒有道,龍也不盤,虎也不臥了。
「德重鬼神欽」:你若德行夠了,圓滿了,就是鬼神見到你也都恭敬你,尊重你,向你叩頭頂禮。故人最重要就是敦品立德。
「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羅剎鬼是啖精氣鬼,大多數是女性。專門吃人的精氣。若在船上遇到了黑風,飄流到羅剎鬼國里去,如果其中只有一個人發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一切的人,甚至有百千萬億眾生,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這種的因緣,這位菩薩的名字叫觀世音菩薩。
講到「德行」,人人都應該注重道德,人之所以和禽獸不同,就因為有道德。如果不重道德,不講道德,就和禽獸無分別了。而道德必需要力行實踐所積成,否則根本沒有道德可言。在我東北的家鄉,有一位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怎樣成為我的知己?因為他和我是同道。我在家時曾為母親守孝,而他也是在他母親墳邊守孝,所不同者,他在家時是一個土匪。他未守孝前曾做強盜,到處打劫,搶東西,擄人勒索。有一次在做搶劫時與人戰鬥失敗而受了傷,受傷後養了半年多也不好,這時候他就發了覺悟心:「我大概做錯事了,所以這傷總也不能好。」於是下決心發願道:「如果我這傷能痊癒的話,從此以後我再也不乾土匪的事了。」並且自己跑到父母親的墓上守孝。他發了這願後,果然不到幾天,其傷口自然好了。於是仍然繼續守孝。在守孝的期間有很多奇怪的事情發生。單舉一件來說,是他為大眾求天晴,割肉祭天的事。
他在守孝時,連下了幾個月的雨,總也不晴天。他自忖道:「老百姓們所種的五榖都快被雨水淹死了。」乃決心為眾求晴,向天發誓:「如果三天以內停雨,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供養佛、天。」他一發這願,很奇怪地,真的沒到三天,雨就停了。他便履行應盡之義務,在佛前,拿刀從自己臂膊上,割下有一二兩重的一塊肉。他把肉割下後,因為劇痛過度,自己也昏倒過去。稍後才又醒過來。正在這時有位縣長走到那地方,看見滿地都是血,心想:這人把自己的肉割下,不知他在幹什麼?還以為他發了狂。經過一問,才知他是為大眾求晴而割肉供佛、供天。縣長聽後讚嘆道:「啊!你真是最好的人!」對他印象特別好。隨後不知從何處飛來一隻小鳥,這鳥叫得很特別,叫聲說:「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整天就這樣叫著,意思就是叫你多做好事,多做好事,好事做得越多越好。
所以為什麼我也不怕辛苦,白天做工,沒有一點時間看佛經,而晚間來給大家講經,也因為想要做多一點布施,以法求布施。在美國,可以說是「法」最缺少!因之我發願為你們來布施佛法,再辛苦我也不會停止或罷工的。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這一段經文是說刀杖難。假設有這麼一個人將要被人殺害的時候,他若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彼所執刀杖」:彼,是指想要殺他的這個人。執刀杖,就是說其手裡執持的刀刃或木棒,想要斬你的時候;「尋段段壞」:當你一稱念觀世音菩薩,自然而然地你的脖子就硬過他那把刀。本來是刀硬過脖子,可是現在當這刀砍到你脖上時,自然就折斷了。若不信,可以試一試,看看你自己的脖子能不能這樣堅固?這刀何以能一段一段的壞了?就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令你的脖子如鐵石,所以他那把刀就自然折斷。不但斷了一段,還斷了很多段,左一段、右一段,這刀甚至就碎了。
「而得解脫」:就這樣而得到解脫了這種刀杖難。什麼道理能解脫?就因他發心念觀世音菩薩。有人懷疑:「念觀世音菩薩就有這樣的靈感嗎?」不但這樣靈感,比這個更靈感的事情更多著哩!只要你誠心相信,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就會有比這個更感應的事情發現。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一段文是解除夜叉、羅剎諸鬼難,及解除杻械枷鎖難。「若三千大千國土」:什麼叫三千大千國土呢?因為有三次「千」字,所以叫三千大千國土。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是:南贍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等四大部洲。這四大部洲為「一四天下」──「一」者就是指:一個須彌山、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和四大部洲。有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一千個一四天下,這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算為一個中千世界。有一千個中千世界就算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滿中夜叉」: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邊,都充滿了夜叉鬼。夜叉鬼有飛行夜叉、地行夜叉、和空行夜又。這種鬼跑得特別快,就現在的火箭也沒他跑的速度那麼快,所以也叫速疾鬼或捷疾鬼。羅剎就是啖精氣鬼,他專門吃人的精氣。
「欲來惱人」:這種夜叉和羅剎鬼都是專門害人的,到處去給人痲煩。例知你想發菩提心,他一定會很不高興,故意來給你添痲煩,於是想出種種方法阻止你,使你不能修行,叫你退道心。你本來發菩提心發得很勇猛,可是他一鑽進你的身心,教你自然就起了妄想:「修行做什麼!學佛法有什麼用!還是不要學佛法了!到別的地方去,什麼事情都很自由自在的,願意跳舞就跳舞,喜歡聽音樂就聽音樂。學佛嗎!這個也不可以做,那個也不可做,這麼多的不可以!又不可以看戲,又不可以喝酒,又不可以抽菸,你看這麼多事情都不可以做,這佛法真是越學越痲煩!」誰一有這種想法,就是夜叉、羅剎鬼來教你這樣想的。有人想要出家做和尚。他就教你想:「啊!做和尚太苦了!一天到晚要做工,卻又吃也不好,穿也不好,辛苦得不得了,你去做和尚有什麼用?」於是就退了道心。又有想做比丘尼的,這夜叉羅剎也就來教你想:「哎呀!還是去結婚好了,結婚每天有丈夫陪伴,遂心滿欲。」他就是要令你總不能發菩提心,這就是夜叉與羅剎的本事,專門損害菩提道心,破壞人的修行。所以說:「欲來惱人」。
「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有很多的夜叉和羅剎想要來惱人,給人添痲煩。可是他一聽見你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你一念觀世音菩薩,自然就大放光明,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見了。因為他看你有如電燈放光似的,眼睛也睜不開了。故云「尚不能以惡眼視之」。
「況復加害」:他連眼睛也不能睜開,又怎能加害於你呢?自然就離開你跑得遠遠去了。故此你應該時刻都念觀世音菩薩,才有所保障。
「設復有人」:假使再有這樣一個人。
「若有罪若無罪」:無論是有罪或沒有罪。
「杻械枷鎖」:有罪的人,固然被政府捉去,戴上手銬腳鐐、披枷戴鎖。有罪者指犯了罪,無罪者指被冤枉、被誣告,根本自己是沒有犯罪,而給政府捉去囚到牢獄裡,戴上手銬腳鐐。杻、械、枷、鎖,都是處罰罪人所戴的刑具。把人綁捆起來。你若在這時候能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皆悉斷壞」:這些杻械、枷鎖,種種的刑具便自然的斷壞了。
「皆得解脫」:即時就得到解脫、自由。枷也自動斷了,鎖也自動開了。總而言之,無論什麼刑具在你身上、自然地脫落了。這種情形我見過很多。某次我在南華寺遇到一位和尚。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期,他被日軍捉去,囚到監獄裡,手腳被戴上銬鐐。他在獄裡一天到晚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念不斷,就在一個晚間,忽然身上所有的枷鎖都自動斷壞掉落,監門也自己開了,所以他逃出監獄,得到解脫自由。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假設在這三千大千的國土裡。
「滿中怨賊」:在這三千大千國土內的任何一個角落有其怨賊。怨賊,是在往昔和你有怨債,所以今生做賊來搶你的東西。
「有一商主」:有一個做買賣的人。帶領很多做生意的人。又帶了很多非常值錢的寶物。經過其有土匪強盜的地方。但在這麼多的商人之中,有一個人,對著大眾作如是建議。提倡說:「你們各位善男子、諸位兄弟、好朋友們!請大家不要恐怖駭怕。我們大家,應該專一其心來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因為這一位觀世音菩薩能以無畏的精神,來保護所有一切的眾生。現在我們所有的同人,若是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現在遇到這些怨賊,自當會得到解脫,而不受到土匪打劫或殺害。」這些行商的人聽見後,大家都一起發聲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因為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緣故,果然便免脫怨賊之難,沒有被土匪所打劫。因為這是不可思的靈感,故每人都應該發真信心,不要懷疑。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釋迦牟尼佛,講完以上的經文道理之後,接著又叫了一聲:「無盡意!觀世音菩薩他的威神之力,是非常之巍巍弘大!說也說不完,講也講不盡的。」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假若有一類眾生,多於淫慾。有的人一邊學佛,一邊生淫慾心,學的佛法越多,其欲心也越增越大,一天到晚總打淫慾的妄想,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這是最壞的一種思想、行為和表現!那該怎麼辦呢?你不要憂愁、不必擔心。你只要「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可是,單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還不夠,尚要拿出真誠的恭敬心來,向觀音菩薩多頂禮叩拜。頂禮佛菩薩是一種最恭敬的表現。然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尤其是外道的人,看見人家禮佛就猖狂批評說些瞎話:「這都是偶像,木刻泥塑的東西,拜它做什麼?」因為自己沒有慧眼,看不到佛光普照之境界,反而生大我慢,甚至把自己看得比佛還大,故說何必要拜佛,這真是犯大錯特錯到極點的愚人!若能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的淫慾心就自然會脫離了。有人說:「那可壞了!我就喜歡淫慾,現在沒有了,該怎麼辦呢?」你若歡喜有,也不必擔心,還一樣可以有的。若不歡喜有,就可以沒有。你若喜歡有,又何必念觀世音菩薩?就照常保持它好了。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
什麼叫嗔恚?嗔恚就是脾氣,就是煩惱,也就是無明。嗔恚有如火那麼厲害。所謂:「星星之火,可燒功德之林。」古人也說:「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砍了一千天的柴,但只需一點火就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柴都燒盡。這是形容我們在平時所作的善業功德,雖然修持多時,可是你一發脾氣,生了無明火,就把所積的種種功德都燒盡了。什麼樣的人歡喜發無明火呢?就是阿修羅。每一個人都有他所趣向之一道。有的屬佛道,其性格多數是慈悲。屬仙道者愛好清閒。屬人道者就和每一個人都有緣。屬鬼道者多數是性奸滑,不願吃虧,為人不老實,總是鬼鬼祟祟的。鬼祟,就是和鬼做祟。祟,也就像前面所講的羅剎鬼,總想「欲來惱人」。屬畜生道者其貪慾重,無論什麼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貪得無厭。屬修羅性者就好發脾氣,這種人動不動就生起火來,大發脾氣。像這一類人該怎麼辦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呢?這部妙法蓮華經,已詳詳細細把這法門告訴你。就是要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並且要時時刻刻念,毫不間斷。常,謂之不斷。每到某一廟上去,凡有供佛的地方,或供觀世音菩薩的地方,便應該恭敬地叩頭頂禮。也不要今天拜,明天不拜;今早頂禮,晚間就不叩頭了。若能虔誠恆常敬禮諸佛菩薩,久而久之你的脾氣毛病就沒有了,連你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你們若不相信,我把自己一個經驗說出來讓諸位借鏡。我以前也是脾氣很大的人。說打人就打人,說罵人就罵人。在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歡喜打架,無論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就要聽我的指揮。不聽我指揮,我就打!死了也要打,打到你降伏為止。這叫什麼?這就是一種修羅的行為。以後我學佛了,才覺悟這種惡脾氣是不對的,也就改過自新。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所以現在做了師父也要修忍辱行。有時徒弟來欺負師父,先發脾氣,可是我也低聲下氣,忍耐到他慢慢明白,也就知道自己錯了。以前我發人的脾氣,現在被徒弟來欺負我,也可說是一種報應吧!有人問:「那一個徒弟欺負你呀?」那一個欺負我就是那一個。沒有對我發脾氣也就不算,你有發過我的脾氣就會知道。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前面所講的是貪和嗔,現在講到痴。這叫三毒。這三毒把人的佛性,都毒得惛昧如睡覺了。為什麼我們沒有覺悟,一生都在醉生夢死中?就因為有這三毒。貪,就是淫慾。本來這淫慾對自性上,為害最大,可是一般人卻認為這是一種最高的享受,所以盡做出顛倒的行為,這塵垢一天比一天多,因此你自己的佛性光明就不顯現了。這是貪毒的厲害。嗔毒也和貪毒一樣,為害甚大。
現在講的是痴毒。什麼叫「愚痴」?愚痴就是覺得自己不愚痴,這便是愚痴,認為自己是很聰明有智慧的人。實際上你問他:「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將來你到什麼地方去?」他不知道。來不知來,去不知去。你想這樣的人最聰明嗎?但他可不承認自己是個愚痴人。所謂:「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防。」在這世界上,求名求利雖是件小事,可是人就一天到晚為這個奔波勞碌,甚至去害人,殺人放火都是為這個「利」。不是為「利」就是為「名」。在這世間上所有的國家和人類是數不盡那麼多。可是合起來講,就只有兩個人。怎樣說呢?一個是求名的,另一人不是求名,就是求利。名和利把所有人類都支配得顛顛倒倒,可是還不覺悟。從生到死都在掙扎。有的貪求做官,有的求發財,有的求男女以及求心裡所傾向的快樂。一生渴望等待種種快樂,可是還未享受多久,就死了。死後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活時總自命不凡,覺得自己真了不起。我是最有智慧,聰明的人。甚至在學校讀書,我年年都考第一名,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出人頭地、都比人高一等。自以為異常聰明,其實連自己本來的面目也沒有認識,你就再聰明都是假,這是假聰明。如果你真正有智慧,就不會覺得自己有智慧。那麼說覺得自己是愚痴嗎?也不自覺是愚痴,更不自覺有智慧。雖然表面上看來和一般人是同一身體形狀。但是你所抱有的思想觀念是明白的。明白什麼呢?明白一切一切,如幻如化。知道所有一切是假的,你就不會貪著夢裡的榮華富貴,貪圖美色、爭人我、爭是非、爭第一、爭名奪利,而會明了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金剛經上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有為法。就像夢幻,水泡似的。大海里的水泡你說是真?是假?說是真的,它又會化為烏有。說是假的,它卻有個水泡。雖然有水泡,可是不實在,沒有真實的體性。影,也是虛幻的。又像露水似的,早晨有露水,可是太陽一出來它又消逝了。電,也是有的,可是電光石火眨眼即逝,也非真實。若能作這樣觀想一切事物,又有什麼可執著呢?沒有所執著,才是真明白。也不會想東想西,更不會想南想北,把一切塵勞妄想都放下了。放下了塵勞妄想,那時候你不想成佛也不可以了,想沒有智慧也不可以了,自然就有了。
所以,當自己沒有智慧,不要以為自己有智慧。智慧不是從外面得來。不要生出一種驕傲心:「在一般人中,我最聰明,生得最美麗,我是一般人中的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我是與眾不同的!」你若有這種思想,就是著相。相本來就是個臭皮囊,就如夢幻泡影。你一天到晚給它穿點好衣服、吃點好東西,盡心為它設備享受。可是到它要走的時候,它可不管你了。有人就專為這臭皮囊,又吸菸、又飲酒、又吃肉。一天到晚總在填這無底深坑,填了又漏、漏了再填,永遠填不滿。可是人就這樣來除舊換新,新陳代謝,為自己忙來忙去。
我為什麼一天吃一餐?就因為怕痲煩,所以少吃一點省了很多痲煩。一般人認為吃好東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卻認為是痲煩的事。怎樣解釋呢?若吃多了,肚裡不舒服。吃少了又生出貪心:「這麼好吃,再多吃一點吧!」若不吃好的東西,就不會生出貪心,肚皮也不受罪了,所以這都是痲煩的事情。為什麼人會有這些煩惱?就因為自己太愚痴了,才貪享受、求富貴、求名利、求快樂,種種無非都是顛倒。你貪這貪那,結果又怎樣?到時候還一樣要死去。死的時候,一點把握也沒有,這豈不是愚痴嗎?如此愚痴該怎麼辦?依照法華經上的方法: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這愚痴就跑了,智慧就來了。誰能知道自己是愚痴,那才是真正認識了自己。已經有了智慧才覺得自己是愚痴。你若自己沒有智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痴,就越跑越遠。自己本來是愚痴,而自以為很聰明,豈不是愚痴上又加上愚痴?本來一個愚痴還不夠,變成雙料的愚痴。現在我們若想一個也不要,那就要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這是一個最妙、最靈的方法,絕對是如假包換,妙不可言的。
講到愚痴和智慧。什麼是愚痴?什麼是智慧?我講一個你們不相信的道理:「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為什麼這樣講?在心經上有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境界說明真色是從真空生出來的,真空是從真色而有的,所以二而不二。那麼愚痴與智慧同是一個道理。你若會用時,就是智慧,若不會用便是愚痴。愚痴和智慧也不是兩個,就看你會用不會用?你若會用,愚痴也變了智慧。若不會用,智慧也變成愚痴。你若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顛倒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釋迦牟尼佛講過以上的經文後,又叫了一聲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有前面所說的救七難、解三毒的種種威神力量,他還有很多很多饒益眾生的神通妙用。因為這個,所以眾生心裡應該常常念觀世音菩薩。」在這裡大家都要特別注意呀!「常應心念」:不是口頭上念而心不念。若能心念口不念亦可。總之要念茲在茲,永遠記得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假設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想要求一個兒子。怎樣求法才能如願?就依照法華經上所說的一個法門,即是要禮拜,並以香花水果等,供養觀世音菩薩,自然會得到一個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孩。若求女孩子,就會生一個相貌端正,鼻子長得像鼻子,眼睛長得像眼睛,耳朵像耳朵,嘴巴像嘴巴的女孩。那麼說難道眼睛還有不像眼睛的道理嗎?若不信,試看有的三角眼,更有的鷹鼻子、小耳朵、大嘴巴,甚至有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長到一起。你說像這種相貌醜怪,教人見了都駭怕,這就叫不端正。
「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為什麼會生端正、莊嚴好看的相呢?這都是因為在前生,或者買過香花,用種種莊嚴具供養諸佛菩薩。由於往昔供佛積聚功德,故感生生相貌圓滿,莊嚴好看,人見人愛。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釋迦牟尼佛講完觀世音菩薩以上的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之後,現在又說:「無盡意!這位觀世音菩薩有如以上所說的力量。若有眾生能以恭敬觀世音菩薩,發心禮拜觀世音菩薩,他的福報,一定會存在的,不會空過。因為這個緣故,所有眾生都應該受持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你若能心裡常常持念觀世音菩薩,所得福報功德是不可思議,微妙難測的。
佛再叫一聲:「無盡意!假設有人受持有六十二億個恆河裡的沙數,那麼多的菩薩的名字。不只念誦,又能盡形壽以香、花、燈、果,或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四事供養三寶。在無盡意您的意思認為怎樣?這一位善男子、善女人,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佛問完後,無盡意菩薩就回答說:「這個功德是很多的。」佛聽了無盡意菩薩回答後,又說:「設有另外這樣一個人,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要說他盡形壽供養,就是能在最少的一段時間裡,來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這兩個人的福報是一樣的。在於百千萬億劫,這種福報也不可窮盡。」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釋迦牟尼佛叫了一聲無盡意菩薩說:「你能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得到像前面所說的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那麼多的福德之利。」無盡意菩薩聽佛這樣說,於是又向佛請問:「世尊,這位觀世音菩薩,他是怎樣教化娑婆世界的眾生?怎樣為眾生說法?他教化眾生的方便因緣、方便力量,其事情是怎樣呢?」
什麼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文,翻為中文意思是「堪忍」,也就是堪能忍受。言其這世界是最苦的,不容易忍受。
釋迦牟尼佛聽見無盡意菩薩這樣問,回答說:「善男子,假設在這三千大千世界內的國土中,有這樣一個眾生,應該以佛身來度他,才可以成佛。觀世音菩薩在這個時候就示現出一個佛身,來給這個眾生說法。」
講到這裡有人問:「觀音菩薩他是菩薩,沒有成佛。怎可以現佛身而為眾生說法呢?豈不是冒充佛嗎?」不是的。因為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早已經成佛,佛號為正法明如來。成佛之後,因為不忘眾生,所以他再次來此世界,把佛身隱起而現出菩薩身相來救護眾生,這叫隱大示小。羅漢是回小向大;觀世音菩薩是回大向小。他由佛身又倒駕慈航,這有如世人所說的:開倒車往回走似的、目的為了接引我們這一切苦惱眾生。所以觀世音菩薩雖然外現菩薩身,其實是內密諸佛行。密里是諸佛之行願、諸佛之行為。這是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現化佛身為眾生說法的緣故,並非是冒充佛來欺騙眾生。
接著釋迦牟尼佛又說:「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辟支佛在梵語原叫「辟支迦羅」,中文的義譯是「緣覺」。「緣覺」又分有兩種: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叫做「緣覺」。生在無佛出世的時候叫做「獨覺」。在有佛出世時是修十二因緣而悟道,他觀察怎樣會有無明?無明又怎樣會有了行?又怎樣有識?又有名色?有六入?怎樣又會有了觸?然後有受?受然後又有愛?有愛就有取?因為有個「有」,也就有「生」?有了來生,也就有老死?就整天如是來回反覆去觀察這十二因緣,知道一切無非是苦、空、無常,無我的,所以把一切都放下,也就開悟了。因為觀十二因緣而悟道,故叫「緣覺」。生在無佛的時候也是修這十二因緣,並且春天觀看百花齊開,秋天萬物凋零,觀察種種自然的變化狀態,所以就覺悟到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種種情形無一不是無常的,也就因此而覺悟了,這叫「獨覺」。緣覺和獨覺之分別,是在有佛與無佛出世的時候,故有不同的命名。
觀世音菩薩因有天眼照見、天耳遙聞,知道某一個眾生是應以辟支佛身得度,也就現出一個辟支佛身來給他說法:「你不知道無明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嗎?就是從你一念不覺那兒來的。因一念不覺,故在你的如來藏性中就生出了無明。有了無明,連著就生出『行』來……」就這樣給這位應以辟支佛得度者說法,令他開悟覺道。然後再啟示他發菩薩心,回小向大。
「因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什麼叫做「聲聞」?聲聞也是羅漢之一,緣覺也是羅漢之一,這是二乘人。聲聞者,聲是聲音,聞是聽見,也就是聽見佛的聲音而悟道。佛說的什麼聲音?說的四諦法,聞此聲音而悟道,故叫「聲聞」。什麼又叫做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釋迦牟尼佛當初為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當時憍陳如還未出家,佛給他說法,後才出家做比丘。佛到鹿野苑對他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說這個苦是有強烈逼迫性的,令人受不了。苦,有苦苦、壞苦、行苦。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八種。所有的這些苦把人逼迫得動彈不安,喘不過氣,令人終日煩煩惱惱。一切問題都由苦生出來,故說苦是逼迫性的。
「此是集招感性」:集,是集聚累積。什麼集聚到一起呢?煩惱集聚到一起。為什麼會有煩惱?就因為有個「苦」。先有苦,被苦壓迫受不了時,就生出煩惱來,就大發脾氣。所以說這煩惱是一種招感性,是由集聚而成的。也就是從「苦」而有「集」。
「此是滅可證性」:滅,就是寂滅,寂滅煩惱無明,這種寂滅的快樂,涅槃的妙果,是可以證得的。
「此是道可修性」。這個道是人人都可以修的,沒有一個人說是不可以修道的。任何人都可以修道,任何人都可以證到涅槃的理體。這是第一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只是現身說法,為這五比丘講此四諦法,接著又說第二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說是:「這個苦,不是單單我成佛才知道,你也應該知道這個苦。你也應該斷除集諦,應該求證涅槃之妙果,也應該修行這種菩提覺道。」
佛說第三轉法輪:「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這個苦我已經知道了,這個集我已經斷了,我知道這個苦就不會再被苦所迷。我把煩惱斷盡,也就沒有集諦了。這個滅我已經證得了,我已得到真正的寂滅之樂。這個道我已經修行了。
這五比丘聽佛演說三轉四諦法輪後,當時立刻就開悟了。因聽佛聲而悟道,故叫「聲聞」。聲聞和緣覺又叫二乘,也叫小乘。有大乘也有小乘,那什麼是大?什麼是小?根本沒有一個大,也沒有一個小,只因為眾生心裡有大、有小。本來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不過我們凡夫沒有能力用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有的只用一少部份,有的就用大部份,有的就用於全部,諸佛就能用於全部份,因已返本還原了。能用多一部份的是菩薩,因為菩薩的智慧大,所以在他本有家珍的如來藏性也就多用一點。小乘所知道的很少,故也用得少。所以觀世音菩薩遇到應以聲聞身得度的機緣,也就現出聲聞身來給他說四諦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梵王,就是大梵天王,他是作大梵天上的皇帝。「梵」者是清淨的意思。他住在天上做王覺得很自在,觀世音菩薩也就現大梵天王身來為他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帝釋,在彌陀經上稱為釋提桓因。在道教稱為玉皇大帝。這位帝釋不只是一個,而有很多很多位。我們所看見知道的這個天叫忉利天。忉利天的帝釋,也就是一般人所信仰的天主。在楞嚴咒里有一句:南無因陀囉耶,「因陀囉耶」也就是天主的另一個名稱。天上所有的事情都由這位帝釋統領與管理,所以他的能力非常廣大,權力也大,神通也大;可是他只能住在天上,而天人之壽命,將來還是有窮盡的時候。觀世音菩薩看見這一類帝釋身的眾生機緣成熟了,於是就化現帝釋身給他說法。為什麼要化現帝釋身去給帝釋王說法呢?因為同類的就容易接受勸導。就像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無論是那一行就和那一行的人容易做為朋友。做生意的人就和做生意的人做朋友,讀書人就找讀書人做朋友,學佛的人就和學佛的人做朋友,賭錢的就找賭錢的做朋友,打劫的就與打劫人做朋友。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朋」同類者為朋。因為這種關係,所以觀世音菩薩常現出與眾生同類的化身,示方便令眾生容易接受度化。可是觀世音菩薩不只用神通變化來現身說法,並不是一定即現即去的,他甚至分靈來到這世界上做人,也修學佛法,然後才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譬如對於學士們,觀世音菩薩就化身一個教授給他們演說佛法,諄諄善誘,漸漸地使一般學者對佛學感到興趣有味,去疑增信,進而發心皈依,受持一戒、二戒、五戒,乃至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然後再依照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去修行,又變出一個觀世音菩薩來,觀世音菩薩又多了一個化身。
怎樣會有「千百億化身」?也就是你模仿他,向他學習,也就變成他的化身了。所謂「法無定法」,這個「法」是無定的,不要執著。你若想執著一定的話,試問你自己一定可以不死嗎?你若能一定不死那什麼事情都可為定。你說:「我不能,是必定要死的!」那就沒有一定之法可言。故佛法也是個無有定法。所以「千百億化身」這個道理並不困難,只要你有恆心、毅力去學習觀世音菩薩,弘揚佛法,救度眾生,你也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有百人學他就有一百個化身,有千人學他就有千個化身,只要有人肯仿效他弘揚佛法,觀世音菩薩也就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化身。這是按照事上來說;若按照理性來講,你若是成佛了,也真正地具足千百億的化身。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什麼叫自在天身?即是天魔外道。我坦白地給大家說明這自在天身就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主。大自在天王也是屬於這類的宗教。他們的貢高我慢簡直不可思議,他們說沒有佛、沒有法、也沒有僧,毀謗三寶。自認自己是最高無上,不可一世。為什麼會這樣呢?就因為他們太自在了、太快樂了,的確是自大天身!但觀世音菩薩也不見怪這類的眾生,他們的機緣成熟了,一樣為他們講解佛法,令他們轉迷成悟,歸本還原。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這「天大將軍」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在天上做大將軍。還有一種說法是天上的天神,他的天福享盡了,轉到人間做大將軍。觀世音菩薩知道他們的因緣已宜度化,則現將軍身給他們說法,破除迷津,覺悟無常,放下一切世間的快樂,發心修行,求證無上真正的快樂。
【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
「毗沙門」: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名字,也就是北方北俱盧洲的天王。四大部洲各有位天王,即東天王、西天王、南天王和北天王。應以毗沙門身得到佛法度化者,觀世音菩薩就現出一個北方的天王身給他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小王身即指管理一國之王,僅僅在一國稱王。應以小王身得度的,那麼觀世音菩薩就現一個小王身來為他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什麼叫做「長者」?在楞嚴經上有講,凡是有道德、有智慧、有名望、姓也貴、年也高的人,長輩的人無不歡喜他,晚輩的人無不恭敬他。為什麼人人都對他好呢?就因為他心地慈悲、平等,對誰都一視同仁,熱心幫助所有人,所以大家都公認他為「長者」。如果有應該以長者身得度的人,觀世音菩薩就現一個大富貴、大丈夫的長者相來給他說法。在大悲咒里有一尊觀世音菩薩的大丈夫相,其相長有幾尺的鬍鬚,端然正坐,威風凜凜,這就是所謂的大富長者相。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出一個居士身來給這人說法。居士者,即居家之士,也就是在家信佛,守持五戒、奉行十善的人。什麼叫做五戒?就是戒殺、盜、淫、妄、酒五種大戒。什麼叫做十善?十善就是十惡的反面。十惡者即是身有三惡:殺生、盜、邪淫。意有三惡:就是貪、嗔、痴。口有四惡業:綺語、妄言、惡口、兩舌。「綺語」是所說的話儘是一些很不正當的邪語,專門講男講女令人想入非非。「妄言」就是打妄語。「惡口」就是粗口罵人。「兩舌」是一個人有二個舌頭。一個人怎能會有兩個舌頭?並不是這人長了兩個舌頭,而是以一個舌頭卻說出兩種不同的話,對某甲他就說某乙如何不好,對某乙他又說某甲如何不好,互相挑撥離間,所以叫兩舌。口的四惡在十惡業里幾乎已占了一半,身意惡業各有三種,口卻有四種惡業。身有三惡、意有三惡、口有四惡合起來就是十惡。把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十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貪、不嗔、不痴、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你不做惡也就是善了。做居士的一方面要奉持五戒十善,一方面才能護持三寶、擁護佛法、提倡佛教,使佛教一天比一天興盛,這是我們每個做居士的責任。出家人的責任就是弘揚佛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宰,即宰轄萬化,就是做宰相或其他大官職。應以做官的這種因緣得度者,觀世音菩薩也就現為一個做官或宰相身來給他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應該以一種在印度的旁門外道,志修清淨梵行的婆羅門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這婆羅門的外道身來給這眾生說法,令他明白佛法依教奉行將來好成佛道。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比丘,是梵語,譯為三種意思:一、怖魔,因為有人出家修道,受具足戒則魔眷減少,故令魔王恐怖。二、乞士,出家的僧人,上乞法於諸佛以資法身;下乞食於眾生以養色身。三、破煩惱,出家修道,依教奉行能破除無明煩惱,見性成佛,故名破煩惱。比丘尼,即出家受具足戒的女眾。優婆塞、優婆夷是梵語,譯為近事男和近事女。近事者,即親近事奉,言其常常親近三寶,時常到廟裡來拜佛、聽經、清潔地方、供養事奉三寶、做功德求福報的男女居士。這種善男信女叫做優婆塞、優婆夷。觀世音菩薩看見這一切眾生,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的機緣眾生,使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這一切眾生來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長者也包括長者的太太,居士也包括居士的太太,宰官也包括宰官的太太,婆羅門也包括婆羅門的太太。長者也有女長者,居士也有女居士,宰官也有女宰官,婆羅門也有婆羅門女人。所以若有應以種種婦女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也就現出這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等的婦女身來給她們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即應當,也即是說:他的機緣,應該在他的童年時候就明白佛法修道。好像韋馱菩薩,他在往昔發願生生世世要做童男。又如龍女菩薩,她在過去生中也發願生生世世為童女,不願結婚。所謂童男童女,在人的生理上來講,就是沒有破壞身體。一旦男女異性相接觸,其身體便不完整了。在中國的文法上叫做「破身」,即是把身體破壞了。若沒有經過這種男女的性行為,就是一個完整的身體。在中國有練一種打拳的功夫,單單有一種叫童子功,這童子功也就是其身體必定要是完整,沒有被破壞過。這種功夫一旦練成了則刀也砍不破,槍也刺不進,刀槍不入。為什麼能刀槍不入呢?就所謂「內練一口氣」,因他們憑著內里的一股正氣沒有受到破壞,「外練筋骨皮」:在外鍛練其筋骨和皮肉。所以能產生這麼大的作用。
在佛教里這童男童女身,是為最清淨,沒有染污的身體,若修道或參禪打坐,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很快能開悟,得到天眼通。所以童貞入道是最寶貴的。童男屬於乾,乾,就是屬純陽。童女是屬於坤,就是屬於純陰。一個純陽,一個純陰,所以在道教上來講,這是最清淨的身體。那麼觀世音菩薩觀因緣,某一個人若是應以童男童女身得道修行的,觀音菩薩就現一個童男童女身來給這個人說法,令他發菩提心,很快就成就佛道。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龍,有很多種類:有天上的龍,有海里的龍,有守藏的龍。天上的龍是在天上做護法。海里的龍是住於龍宮裡,做魚、鱉、蝦、蟹的首領,又叫降雨龍。守藏龍,就是保護寶貝的龍。或有人把很多寶貝值錢的東西,埋到地裡面,因而把龍的貪心引起來,龍就跑到那地方去看守珠寶,給藏住了。在古時有很多很多的龍,現在一般人沒有看見過,就說沒有這種動物,其實龍是很多的。在六祖大師那時候有一條毒龍。這毒龍專門噴毒、吐霧。人一旦中了這霧裡的毒,就會生病,甚至會不治而死。當時在南華寺禪堂內的那個地基,原來就是一個毒龍潭,此龍潭的面積大約有一畝地,誰也不知這龍潭有多深?裡面卻住了一條龍,這龍不是個好龍,而是條毒龍,專門害人,它把南華寺所住的出家人弄得常常生病,不能修行。有一次六祖大師來到那龍潭,它就現了一個大身,用自己的龍身把一畝地的潭都蓋滿了。六祖大師一看就笑起來,說:『嘿!你只有現大身的本事,卻不能現小身,單能現大身,這還是沒有多大的本領!』這龍聽了六祖大師這樣說,於是就把自己的大身隱沒了,又現出一個小身,大約有一寸那麼長,在水裡游來游去。六祖大師說:『喔!你是有點本領,能大又能小,但是你卻不會跳到我這個缽里來,你可不敢跳進這缽里。』這時,龍在水裡聽了之後,『噗通!』一聲跳進六祖大師的缽里去時,大師便說:『喔!這回你自動進來,可出不去了!』這龍使出渾身解數,想往外跳,可是怎樣也跳不出去,這回上了個大當。大師向它說:『你不必掙扎了,你今生何以會變成龍身?你前生本來是個修行人,也有善根,曾聞過佛法,不過你的嗔恚心太重了,脾氣很大,這叫乘急戒緩,所以你現在才墮落為龍身。你不要以為自己本事很大,能變大變小,變有變無。哈!你現在到我這缽里來,可出不去了吧?』龍聽了這番話,也就被降伏,不再往外跳了。於是六祖大師為它說法,它聞法明白後,即時脫了龍身。這條龍的屍首曾在南華寺保留很久,以後因為戰爭兵火的關係,把龍屍也失去了。這是六祖大師在南華寺降伏毒龍的一段因緣。
在中國唐朝的時候,有個魏徵,這個人雖在人間做丞相,也可以到天上去做天官。當時有條小白龍,因下錯雨,玉帝叫它下一寸三的雨,它下了一尺三的雨,所以把所有的農田都給淹沒。這就犯了天上的法律,天上就派魏徵去斬這小白龍。但是小白龍知道了這個訊息,就先去給唐太宗託夢,對唐太宗說:『明天你應該救我,你也是龍,我也是龍,故你應該救救我這條龍。』唐太宗說:『你我既然都是龍,那咱們是兄弟啦,你有事情我一定要幫忙的,我應該怎樣做才可以救你呢?』它就說:『我今天犯了天上的法律,因為下錯了雨,明天就要受被斬的果報,而斬我的人,就是丞相魏徵,明天只要你把他留住,要他陪你,不叫他做任何事情,那麼他就殺不了我的。』唐太宗說:『這很容易!我是一個皇帝,他做我的官,他一定聽我的招呼。你不要擔心好了!』於是,第二天,唐太宗就叫魏徵來和他下棋。太宗的意思想:『我和他下棋,他不能離開我,必定不會去斬那小白龍了。』於是兩人就一起下棋,下棋下到中午的時候,這魏徵忽然就睡著了。唐太宗很歡喜地想:『他睡覺了,一定不能去斬小白龍,我這回不用擔心了。』誰知道這魏徵睡覺了,而他的神識卻出去了,跑到天上去拿他的尚方寶劍,把小白龍殺了。然後又回來,再和唐太宗繼續下棋,已過午時,才結束那盤棋。唐太宗心裡自忖,小白龍對他說過,只要過了午時,魏徵就不能再殺它了。於是認為:『哈!我把我的兄弟救了,這回我的功德可不小吧!』想不到晚間時,小白龍來向他要命說:『你說我們是兄弟,要救我,那你為什麼不救我?讓你這臣子把我殺了。現在等於你殺我一樣,你要賠償我這條命!』唐太宗醒來知道這小白龍要來向他討命,嚇得不得了。第二天就和軍師徐茂公討論這件事,徐茂公說:『不要緊,我們這兒有兩個人可以擋得住它,就是秦瓊和敬德。你用他們在後門看守著,這小白龍就不敢來了。』秦瓊是黃臉神將,敬德是黑臉神將,他臉上的顏色,黑得比現在的黑油漆還黑,黑到能發光。於是就用這兩個人守門口,果然小白龍晚間就不敢來了。可是若每晚都用這兩個人看守門,而他們都是國家的大將,太辛苦了也不行。於是把他們兩人的相貌畫成畫像,貼在後門上,為唐太宗看門口,這龍也就永遠不敢再來。所以中國人每到過年的時候,也把秦瓊和敬德的畫像,貼到門上,使這些妖魔鬼怪不敢再進來搗亂。
龍的因果乃因為它『乘急戒緩』,修行時很用功,學佛法一學便會,但是不嚴守戒律。因它乘急,故得神通能變化,又因戒緩,所以墮落做畜生。這是『龍』的淺釋。
夜叉,也叫藥叉,都是梵語。意思是『捷疾』。就是跑得很快,甚至現在科學所造的火箭也追不上。這種鬼在一念間,就可以到他想到的任何地方去。
乾闥婆,譯為香神,以香為食,身放香氣。又譯樂神,為玉帝奏樂之神,戴八角冠,手持簫笛,身為赤色,髻放焰光。西域稱唱歌的人為乾闥婆。
阿修羅,是梵語,華譯『非天』,因其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似天而非天。又譯作『無端正』,因其容貌長得很醜陋。不只生在阿修羅界的眾生才是阿修羅,六道中的畜生眾也有很多是屬於阿修羅轉生的,好像狗、馬、牛等。尤其馬的阿修羅性非常重,中國有一句話所謂:『害群之馬』。這種馬在馬群內,不是踢這隻馬,就是咬那隻馬。總而言之,它令同類的馬群,都得不到平安。對群馬有害的,故叫『害群之馬』,這也是阿修羅之一。還有最明顯的牛,是真正的阿修羅。你看牛的頭上長兩隻角,它這兩隻角是預備做什麼呢?是預備和人打架的。就因往昔做阿修羅時,頭上常戴著盔,身上也穿著甲,故在轉生做牛時,也忘不了修羅性,頭上總預備兩隻角來和人打架。不但牛是阿修羅,公雞也是阿修羅變的。公雞一旦遇到其他公雞,就打起架來。不只公雞是阿修羅,有一種黑色好鬥的蟋蟀,兩隻碰在一起時,一定要互相戰鬥,直到有一隻死了為止。中國宋朝的時候,很盛行以鬥蟋蟀為賭博,誰的蟋蟀給斗死了,誰就要賠錢。其餘的好像蛇、老鼠、貓等.....凡是性情好鬥好殺生的動物,皆屬於阿修羅。轉生為阿修羅的眾生,相貌長得最醜陋、最不端正!嘴巴長得像豬那麼長,鼻子長得像象的鼻子,鋸嘴獠牙豬嘴巴,象鼻子,牛眼睛,老鼠耳。或是人身卻長個豬頭,或是人身牛頭,或人身馬頭,或人身虎頭,非常兇惡。雖然男修羅的相貌極醜陋,可是女修羅卻生得很美麗。修羅女可說是人見人愛,所以六欲天內的帝釋天主有一次看到修羅女長得這樣美貌,就向修羅王去求婚,修羅王也就答應了,把女兒嫁給玉帝。某一次這位帝釋很歡喜地請他的岳父來赴席吃飯,預備了很多天上最佳美的飲食。等到用完飯後,修羅王要回去時,玉帝為了表示恭敬,就把所有的天兵天將召來列成隊伍,站成兩行來恭候送行,可是修羅王一看,心裡就生出嗔恚,很不高興地想:『嘿!你用天兵天將來嚇我嗎?是否想向我示威?好東西!』心裡發了脾氣,但是玉帝還不知道。
天上有個仙人時常說法,因為玉帝歡喜研究哲理,就每天都到那天人的地方去聽法。每次玉帝去聽法時,修羅女在家裡就生出一種懷疑,心想:『他天天不在家,天天跑出去做什麼?大概又出去胡混吧!找其他的女人去了!』於是她等到帝釋回來後就審問他說:『你天天到外面去做些什麼事情?你是不是移情別戀,另外又有意中人呢?所以不在家裡陪我!』玉帝聽她這樣問就回答說:『不是的!我是到某地方去聽聞仙人說法。』可是修羅女不相信,於是運用神通暗地裡跟蹤帝釋的去處,等帝釋上了寶車,她就把自己的身體用法術隱起,隨著上車。到了說法的地方,帝釋下車時,她也跟著下車,帝釋看見了就問:『你為什麼又跟著來!』她說:『我來調查看看你是否真的來聽法,不管你怎麼講,可是我不相信!』帝釋聽她這樣講,也就發了脾氣,擺起丈夫的架子,拿起手杖就打他太太,這修羅女就哇哇大叫。誰知這一叫把仙人的道行也給叫失了,不會說法了。因為這仙人從來沒有聽過女人的聲音,一聽了這修羅女的叫聲那麼嬌美,也就動了淫慾心,失落道業,所以不能再講法了。這樣一來更使玉帝怒氣難平,一再責怪他的太太。修羅女也發脾氣,回去對父親講:『這個帝釋,他真不守規矩,現在外邊另有女人了,所以欺負我!』又造出很多謠言,她父親聽了這謠言就大發雷霆:『嘿!這還得了!難怪上次他那樣向我示威,原來他是看不起咱們父女!不把我們父女看在眼裡。』即時便發出修羅兵將去與帝釋作戰。帝釋雖也有天兵天將,可是卻屢戰屢敗。於是跑去找釋迦牟尼佛求法子。佛便對他說:『喔!你現在有了困難,不要緊,我來幫你忙。』乃教他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幾個字。然後又說:『你念這句咒文,也要教你的兵將都念這幾個字,那麼一切困難自當解除。』
帝釋回去後教他所有的天兵天將,在與修羅王作戰時,每人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一念,也不知怎樣的,把所有的修羅兵打敗了,於是帝釋得以守住自己擁有的權勢。
阿修羅,總而言之,就是好發脾氣,好與人鬥爭的眾生。就像這個軍火鬥爭的時代,正是修羅降世的時候,所以才發生世界大戰。現在正是修羅權力最大的時代。那一個人常發脾氣,將來都可能生作阿修羅,亦可能現在就是阿修羅。若是能把脾氣改了,能修忍辱行,也就和修羅道脫離關係了。
迦樓羅,即是大鵬金翅鳥,它專以龍為食。這種鳥有多大呢?它的翅膀一伸開就有三百由旬那麼大。由旬是印度用來計量里程的數目,分為大由旬、中由旬和小由旬。小由旬有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這裡所說的由旬,是三百個大由旬,也就是有兩萬四千里那麼大!它的翅膀一煽的時候,能把海水煽成兩半溝,在海里應死的龍就露出。它便取龍為食;久而久之,把龍子龍孫,龍的種類都快吃完了。龍王沒法子,就去向佛求救。佛把自己所披的袈裟給龍王拿回去,對它說:『如此,如此。』龍王回到龍宮後,把袈裟拆開,讓每一條龍系著袈裟的線,這樣子,大鵬金翅鳥就沒法子吃龍了。因為佛的袈裟是妙用無窮的,故能助龍脫險離難。可是這回又輪到大鵬金翅鳥去找釋迦牟尼佛說:『您救龍固然是好事,可是把我的鳥族都餓死了!我們只可以吃龍,現在沒龍吃,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於是佛就為這大鵬金翅鳥說法受五戒。鳥說:『我不殺生是可以的,但我沒東西可吃,豈不是要餓死了!』佛說:『你不會餓死的,從現在起,每天正午的時候,我所有的弟子吃東西時,就會送食物給你吃。』所以以後出家佛子凡吃中飯時,念供養咒,然後就送出一點食物,是給這大鵬金翅鳥吃的。由此之後,大鵬金翅鳥受持五戒,不再殺生,並且成為佛教里的一個護法。今屬天龍八部,即八部鬼神眾里的一部。
在佛教里對於用食方面,早晨是天人食。中午是佛吃飯的時候。過了中午之後就是畜生吃東西的時候。到晚間便是鬼吃東西的時候。本來鬼是找不到食物的,他看見我們吃東西,他也想吃,一旦聽見我們吃飯時,碗和筷子的動靜所發出的聲音,他就搶著來吃。可是所搶到的東西,到他嘴裡就變成火,這是他的業報太重了。可是鬼的心裡就以為是人用法術將他搶到的飲食變成火,不給他吃,於是他就生出嗔恚心打人,或者令人生病。所以出家人晚間不吃東西,因為這是鬼吃東西的時候。早晨是天人吃東西,若出家人在早晨有吃點粥或燒餅,就送一點飲食給天人吃,或給鬼子母。這羅剎鬼子母,她本來是專門吃小孩子的。為什麼叫她做鬼子母?因她有一千個鬼兒子。她就帶領她一千個兒子,各處去偷小孩子來吃。人家一有小孩剛出生,就被他們偷去吃;這樣子變成很多家庭都沒有小孩子了。於是有人去求佛,問佛為什麼所有的孩子都不見了。該怎麼辦呢?佛知道孩子們都是被鬼子母偷去吃了。有一天,佛就把鬼子母一千個兒子中最小的那個拿來,放在缽裡邊扣著。鬼子母一回到家裡看見自己的小兒子丟了,到處找也找不著,乃找到佛的那地方去。聽見她的小兒子在缽裡面哭,她就走到缽的地方,想法子把缽抬起來救出小兒子,可是她抬不動這缽,就回家又把她九百九十九個鬼兒子都帶來,大家一起用力來抬這個缽,但也抬不起,絲毫都不能動彈,於是她就向佛來講道理說:『你為什麼搶走我的小兒子,放到你的缽里去?不還我兒子呢?』佛問:『你有多少個兒子?』她說:『有一千個。』佛說:『喔!你有一千個兒子,現只失去一個而已,你為什麼要這樣焦急呢?』她說:『雖只失一個,但我一個也不能少的!』佛說:『那麼你把人家所有的小孩子都偷來,拿去吃了,那這又怎樣講呢?』鬼子母說:『我不是想要吃小孩子,可是我沒有東西吃嘛!我若不去偷小孩來吃,就連我這一千個兒子都要一起餓死了。』佛對她說:『從此之後,你不要偷人家的孩子來吃了,你應該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不要再殺生了!你想,你自己有這麼多個兒子,卻一個也捨不得,我把他扣到缽里,你就如此焦急!那麼世間上人家所有的孩子,你都吃了,人家的父母不焦急嗎?你不該這樣自私!』於是鬼子母就答應佛,歸依三寶,受持五戒。釋迦牟尼佛乃叫所有的弟子,在中午吃飯時,送出幾粒飯或送點飲食的東西,給這鬼子母吃的。所以送食時念這首偈:『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甘露,比喻吃的東西,好像甘露那麼甜,無論它有多少都可以吃飽。這是中午送供的偈子。
其次就是緊那羅,也是八部鬼神中之一。他也是玉帝的音樂神;緊那羅的頭上都長有一個犄角,所以又有一個名字叫疑神。
摩侯羅伽是什麼呢?就是大蟒蛇,它也是很兇惡的,又叫做地龍。在中國廣東省的地方,專門歡喜吃蟒蛇肉,這蟒蛇就像豬那般肥,可是有時它也吃人;因為人吃它,所以它也吃人。
在梁武帝那個時候,他的太太郗氏。梁武帝本身是佛教徒,敬奉三寶,可是他的太太就和他相反,專門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因為她不信三寶的關係,所以她死後就墮落做大蟒蛇,而這蟒蛇卻能說人話。於是就回來求梁武帝超度她,便說:『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你的太太郗氏,因為我不敬信三寶,所以死後才墮蟒身。』她這樣一講,於是梁武帝請志公禪師來超度她。本來這位志公禪師就是他太太在世時最反對的,等到她死後做了蟒蛇,便來向志公禪師叩頭懺悔!於是志公禪師作了一部『梁皇懺』。『梁皇』也就是梁武帝,『懺』就是懺悔,是給梁武帝拜這懺以超度他的太太。藉著拜此梁皇懺的功德,梁武帝的太太就脫去大蟒蛇身,生到天上去。摩侯羅伽在佛住世的時候,歸依三寶,所以也是佛教的護法之一。
『人非人等』:人,就是我們所有的人類。非人,是指一切的畜生。觀世音菩薩若是看到應該以天龍八部得度的眾生,就現出龍身,或夜叉身,或羅剎身,或乾闥婆,或阿修羅,或迦樓羅,或緊那羅、摩侯羅伽等身;或現一切人身,以及一切非人的畜生來為這一切眾生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這個『執金剛』神就是佛教的護法。金剛神的來歷是在很久以前一個轉輪聖王,他生了一千個兒子。他怎會一個夫人就生了一千個兒子呢?因為他的壽命長,壽命長所以有一千個兒子也不算多,可是他還覺得不夠,又娶了一個妻子。這第二個太太生了二個兒子,於是總共有一千零二個兒子。這一千零二個兒子大家同心發願說:『我們將來修行成就了,我們一千個兄弟要按照次序成佛,就是轉輪聖王也不做。我們大家一起來抽籤。』釋迦牟尼佛就抽到第四名,他是第四名佛,將來第五、第六都會依著賢劫千佛出世。這一千個兄弟都發願成佛,還有那第二個夫人生的兒子也發願,發什麼願呢?一個發願說:『我們這一千個哥哥,無論那一個哥哥成佛的時候,我要第一個去請他說法,恭敬供養三寶。』另一個就發願:『我就發願來做護法,我每一個哥哥成佛的時候我要保護著他,護他的法。』所以他就成了護法金剛,手裡常拿著寶杵來保護著佛教。每當有佛出世,他就去擁護佛法。另外又有一位是大梵天王,每次新佛出世,他是第一位請佛說法者。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釋迦牟尼佛講完了觀世音菩薩的種種化身之後,又叫了一聲:『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成就以上如是種種功德,他以種種身形到每一個國家去,度脫所有一切眾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你們這一切眾生應該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不要有兩個心。若有兩心,就是有一種懷疑的心。『一心』就是只用一個信心,你若有兩個心就沒有感應,沒有功德了。所以才說:『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位大菩薩,能於怖畏急難之中,布施給你無畏,令你不生恐怖,因為這緣故,所以這個娑婆世界,都稱他為施無畏菩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經過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都應一心誠念,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講,所以也就想供養觀世音菩薩,乃對佛說道:『世尊!我現在就應當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有這樣大的功德,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所以我雖然已經成菩薩了,但是我還要在觀世音菩薩面前來栽培我的福報,我應供養觀世音菩薩。』說完這話之後,無盡意菩薩即刻就把自己脖子上所戴的瓔珞寶珠解下來,供養觀世音菩薩,也不加絲毫思索。瓔珞是一種最有價值的珍寶,這種珍珠內里是空的,可以放東西,古人常用它做為裝飾品,串成一串珠。這串珠價值連城,它值多少錢呢?價值有百千兩金,現在就送給觀世音菩薩了。無盡意又作如是言說:『仁者!請接納此法施珍寶瓔珞。』仁者,即指仁慈有德的人,菩薩對菩薩彼此間的稱呼就用『仁者』。
這珍寶瓔珞本來是屬於財施的,為什麼在經文上,無盡意菩薩說是法施呢?布施里有財施、法施、無畏施。當時無盡意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時,在他的心裡並沒有認為這瓔珞珠是一種最值錢的東西,他就是願意把自己所喜歡的東西,誠心誠意地來供養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想它是值多少錢。可是為什麼經文上又說:『價值百千兩金』呢?這句是阿難尊者,在結集經藏時加上去的。當時無盡意菩薩並沒有說值多少錢。他就是以他的真心來供養觀世音菩薩,彼此間並沒有這種『財』的觀念,所以屬於法施。雖是財施,但也變成法施了。這是大家以心印心,並不拿它當作值錢的東西。所以他要求觀世音菩薩接受他這種法的供養,這種寶珠和瓔珞。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以珍寶瓔珞來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在釋迦牟尼佛的座下,在此法華會上來聽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沒有得到佛的許可,他就表示客氣,不接受這個供養。並且他也沒有貪心,可不像凡失這樣想:『啊!這個珍寶瓔珞太名貴了,有人送給我,恐怕接受遲了,人家不再供養,那怎麼辦呢?』就因為他沒有這種心理,所以不怕人家不供養。在他的心裡根本沒有一個能施,一個所施;也沒有一個能受,一個所受。你供養我和不供養我,看成很平常的。當然在默默中,無盡意菩薩是有功德的。可是觀世音菩薩本身就不肯接受這供養,於是無盡意菩薩就著急了!他可不像一般不是真正想供養的人:『你不要,我也就不供養了。』所以無盡意菩薩又再懇求觀世音菩薩說:『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意思是說:『仁者!大慈悲的菩薩呀!您應該可憐可憐我呀!憐愍我無盡意和這四眾的眾生。我供養您這串珍寶瓔珞不是為了我自己求福,而是為這四眾弟子,與法界所有眾生,來供養仁者您的。我是代表眾生來供養您,所以請您憐愍我等,接受這串瓔珞吧!』四眾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等』,就是所有一切的眾生。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殷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
無盡意善薩,一定要供養觀世音菩薩,而觀世音菩薩決意不接受這種供養,說:『啊!您這麼好的東西,我不敢接受的。我沒有什麼道德,您還是自己保留著好了!』無盡意菩薩一聽觀世音菩薩這樣講,更著急,甚至於叩頭頂禮,來向觀世音菩薩哀求。這樣子,一個不受供養,一個一定要供養,兩方面都各自堅持。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做和事佬,來調解這個問題了。佛乃看一看觀世音菩薩,笑一笑,對他說:『你啊!應當憐愍這位無盡意菩薩,和這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的弟子,不單只是這四眾弟子,而且還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你應該可憐這一切眾生,接受此供養吧!他是出於一種很真心誠懇的法布施,你不要再拒絕他這種好意了!』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就在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見到釋迦牟尼佛,出來調解這件事情,他也就聽佛的話,憐愍這四眾弟子與天龍八部等眾生,接受了瓔珞寶珠。可是接受是接受了,他又轉為供養,又把這瓔珞分成兩份。看!觀世音菩薩難怪是菩薩,這麼值錢的東西,他自己也不要,一份供養釋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寶佛塔。這多寶佛塔的來源,是因多寶佛在過去無量無量劫以前,他就成佛了。他曾發願說:『無論那一個人成佛,在他成佛的時候,最後一定要講法華經,等到他說法華經的時候,我就發願要從地湧出一座多寶佛塔,現到虛空中,來給所有眾生證明,證明這法華經是最妙的、最圓滿的、最好的!』所以在釋迦牟尼佛成佛,在以前演說三藏教、方等、大般若時,多寶如來也未曾現身。等到法華會上,正在講這法華經的時候,這多寶佛就從地湧出這多寶佛塔,來證明釋迦牟尼佛在說法華經。於是觀世音菩薩就將另一份瓔珞珍寶供奉多寶佛塔。
隨後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無盡意!這位觀世音菩薩有像上面我所說的種種神通妙用,自在神力,所有的眾生都應該供養他、恭敬他、誠念他。這位觀世音菩薩,他遊行在此娑婆世界,來救度一切眾生。』釋迦牟尼佛說完這話之後,無盡意菩薩又用句偈來請問釋迦牟尼佛。
句偈是因為前文長行,有的地方說得太詳細,又有些地方說得不詳細,所以就用這偈再來重說一遍。這句偈就好像中國的詩詞歌賦之類,要有一定的格式,或是六字一句、七字一句,或有五字一句、四字一句等不一定,但必需要有一定的字數。這普門品以前在鳩摩羅什法師譯時,沒有譯這段句偈文。而是後來有另一位法師加上去的,一般人看他的句偈和前文的意思相同,所以才加到法華經上第二十五品,普門品的後面。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具足妙相的世尊!我現在再問一問彼觀世音菩薩,這位佛子以什麼因緣而名叫觀世音呢?』因為佛的相貌最圓滿,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所以叫世尊妙相具。即是具足,無缺無餘,又可解為福足、慧足,叫兩足尊。這裡是解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相好。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因為無盡意菩薩以句偈請問佛,所以佛也用句偈來回答無盡意菩薩說:『無盡意!你知道觀世音菩薩所做的事情和因緣嗎?你好好的注意聽,我現在為你解說。他是以善巧方便,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應病予藥。』
『觀機』就是看看眾生是什麼根性,歡喜什麼,他就給你說什麼法。就像前面所說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這就叫『善應諸方所』。不管什麼根性,他便用這種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你。這種方法有沒有一定呢?沒有一定的,所以在金剛經上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無有定法。』就是做一位法師想去教化人,也要懂得很多的道理和世間法。見到某一種人就說某一種法。例如見到做生意的人,就要說:『喔!現在你生意可好嗎?近來市場購買力很強吧!』見到做工的人:『你很辛苦啊!今天有假期嗎?』應為他說些做工的道理,他一聽了心想:『啊!原來也有人知道我是很辛苦的、很忙的!』。然後再對他講點佛法,他就會覺得:『啊!這不錯!原來佛法是這樣的。』見到讀書人,就問他:『你是攻讀那一系,科學?化學?文學....?』好像今天來了一班學生,果尊對他們講些佛法,聽得他們都很高興,對佛法開始有點印象了。在他們的腦海里就有了『佛』,這佛一到腦海里去,一天比一天增長,將來也是要成佛。這就是善應諸方所,應病予藥,因人說法。所謂:『善巧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把世間所有一切塵勞的事情,轉變成為佛事。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這位觀世音菩薩,他在未成菩薩以前,就發了大慈大悲的宏願。這宏誓有多大呢?像大海那麼深!他經歷了不可思議的大劫,造了不可思議的功德,發這種不可思議的願力,所以觀世音菩薩一切一切都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他曾侍奉很多很多的千億佛,不止千億,連萬億都不止,雖然文法上只說是千億。他發這種大慈大悲的願,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境界是高深莫測的。觀世音菩薩他所發的願是清淨的,什麼叫『清淨願』呢?清淨是沒有為自己的自私心著想,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他為眾生所發的願,完全是出於一種真正的慈悲心,真正慈愛眾生的心。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為你大略講一講這位觀世音菩薩的功德,要有善根的人才能聽見他的名字。』如果沒有善根的人,就連『觀世音菩薩』名字也聽不到,更不要說見身。所謂見身,不一定說見到觀世音菩薩的肉身,就是能見到觀音菩薩的畫相,或用泥塑的,或用木刻的,或是瓷造的,乃至金、銀、銅、鐵所鑄成的觀世音菩薩相,你若見了就等於見到他的肉身是一樣的。我們只要心裡念茲在玆,念念不忘來念觀世音菩薩,不要打妄想,把這最寶貴的時間,隨隨便便就空過去了。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用呢?能滅一切諸有的苦,這『諸有』就包括: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也就是三界二十五有。這裡所指的就是三界二十五有。若詳細講起來是需要很長的時問。想知道的人,可以在佛學大辭典查一查。有首偈頌:『四洲四惡趣,梵王六欲天,無想五那含,四空並四禪。』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假使有人興起陷害你的事情,譬如和你合股做生意的同伴,與你一起走到山上時,往下是萬丈的懸崖。因為他想獨奪你的本錢,便生出謀財害命的心,把你推落到山澗里去。這時候,只要你虔誠的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可以平安無事。他縱把你推落到火坑裡去,這火坑就會變成水池。你不必用其他的方法,也不用念什麼咒,只須一心專念觀音菩薩,就有這麼大的感應,這麼大的力量來救護你。這種感應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隨時隨地都應該念觀世音菩薩,將來就會得到觀世音菩薩的保護。其感應的境界是說不完的。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漂,即在水上漂浮,假使是在淺或不流動的水面漂,就沒有問題,很容易可以走到岸上來。可是若在大海里漂流,一望無際,不知何處是岸,這就危險了。巨海中常有毒龍,也有羅剎鬼,或遇到會吃人的大魚,這時候非常危險。你若受到這種災難時,能念觀世音菩薩,則什麼波浪也淹不死你,不知不覺就把你送到岸上來,或自然漂到淺水的地方,或遇到其他的船來把你救起。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示現的救水難。前面是火難。可是你若不會念觀世音菩薩,那就很危險了。講到這一段文,我想起在香港的時候,我有一個壞的皈依弟子,怎樣壞法呢?他就害過人,名叫張玉階,家裡是開西藥商店,賺了不知多少錢。他的錢就是從害人而得來的。當時正在日本投降後,因經過戰火後的關係,必有傳染病的發生,故當時中國大陸到處都有瘟疫症流行。於是他和一個很有錢的人,合股做生意,兩人一同坐船到外國去購買西藥回來香港出售。船一到了海心,他就把他的同伴推到海里去,他那同伴因為不會念觀世音菩薩,所以就被淹死了。於是他一個人獨占了所有的本錢。回來賺了很多錢,那還不算,他又偽造假藥來賺錢,於是發了大財。發財後他怎樣呢?大概是冤冤相報的關係,他得了一種絕症的癌病。當時在香港六個很高明的大醫生,都斷定他在一百天以內必定死亡。於是他就登報請求救命,說誰若能把他的絕症醫好,能保持他的生命,他願意捐出二十萬美金。當時二十萬美金在香港來講是個很可觀的數目,可是也沒有人來應徵獻出方法救他的命。於是乎他就到佛堂去拜佛,有一天,到西樂園來,問我怎樣才能把病醫好?我對他說:『你得了這種病,應該多做點好事,供養三寶種功德。你首先要皈依三寶,這樣子或者你的病就會好的!』於是他在該年農曆九月十八日皈依我。皈依我後,我就勸他發心做好事。當時從中國逃難到香港的出家人,有兩三千人這樣多,但所有的比丘、比丘尼的衣服多數都不夠穿,也沒有地方掛單。所以我教他供養每一位和尚或尼師一匹布(大概可做兩套出家人的衣服),並送每人二十塊港幣,他也就答應了我。可是在香港有很多和尚,尤其有很多老法師,一聽見這張玉階皈依了我,乃各大顯起神通來了。現什麼神通呢?你也找朋友,他也托親戚,去和張玉階講,叫他要到他的廟上去做功德。這些老法師都是很有名望的人,因為是佛教內的權威,所以就去攀張玉階的緣。張玉階於是到這廟上去做點功德,又到那個廟去做點功德,那麼,我曾經叫他送每位大陸法師的二十塊錢,他不給了。只給五塊錢。一匹布是給了,我因為對所有的和尚都說要給每人二十塊,現在他只給五塊怎麼辦呢?於是乎我自己去借錢,很秘密的也不讓任何人知道。借到錢後,我又拿自己的錢給每人加上十塊錢,合起來十五塊錢,再加上張玉階給的五塊錢正好湊足了二十塊錢就和每一個和尚結緣。這時沒有任何一個和尚知道其中的十塊錢是我送的,就是現在也不知道(因為和尚是不願意給人家錢的,只喜歡人家給他錢)。怪不得有人說:『出家人不愛財?越多越好!』至於張玉階反悔,沒有履行諾言,是因為被這些老法師攀緣去了。那筆本來應拿出供眾的錢,都被用到旁的地方去了;所以我也不怪他,這件事情過去就算了。本來醫生都斷定他在百天內必死無疑,這回過了一百天也沒有死,於是那些攀他緣的和尚們都說:『啊!這是我們為你拜懺拜好的!』那個老法師又說:『這是我們為你念經念好的!』某一位法師又說:『啊!我們天天幫你在佛前求好的!』每一位老法師都有了功!這時我一點功勞也沒有,我也不向他談任何問題。經過了六年,他也沒有死。那時我在香港大嶼山造廟,建慈興寺,這座廟大概可以住上兩百人。他聽說我造廟,既然是我的皈依弟子,就派一個工人,拿了一包錢來,送給我造廟。這錢我連看都未看,連打開也沒有打開,就把它丟到門口外面去,對他工人說:『這錢得來不正當、不清淨,我不要他這樣的錢,你拿回去還給他!』工人就把錢交還給他,這回他可嚇壞了!再托一個當時向他攀緣的老法師來,名叫定西,向我講好話和送錢。我說:『現在造廟工程已修好了,我不需要錢用。他有錢可以做旁的功德,有這麼多廟、法師,他願意怎麼做都可以。』這位老法師也就不好意思地回去了。又等過兩年,我在正月間,向大家宣告:『張玉階今年已皈依我八年了,我本來等著他實踐諾言,因他曾發心說要送二十萬美金造廟,但到現在他也沒有做。我不再等了,以後張玉階無論有任何問題,我也不管了。』說了這話之後,沒有半年,他的癌症又發作,以後將要死時,叫他工人到我這兒來求我,因為他到其他廟上去拜,做什麼佛事都不靈,沒有感應,所以又來找我。但我也不管了,我說我已發表不再管他任何的事情。沒有幾天他就死了。奇怪的是以前向他攀緣的定西法師也生了癌症,大概病了一年多也死了。還有一位跟隨老法師的居士,因他幫助定西拉攏張玉階,他也生了癌症病死了,所以他們三位可說是一體。活時在一起,也死於同樣的病症。為什麼張玉階會這樣死呢?因他把自己的同伴推下海淹死了。那人生時也不懂念觀世音菩薩,必定是他死後做了冤鬼,所以來令張玉階生了癌症。本來張玉階已皈依三寶,若他真正有信心,他不會死的,就因信心不堅固,即使給他皈依一百天後不死,可是八年後他還是死了。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須彌是梵語,譯為妙高峰。是宇宙間最高大的山。在這裡所說的須彌峰,不一定說只在須彌山頂上,而是作為一個高的比喻。是說:或者你在有如須彌山那麼高的山頂上,被人推墮下去,屆時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便『如日虛空住』,就好像那太陽在虛空中停止了,不會把你跌壞。不只說在山峰上把你推下跌死,也可以說是有人把你捧得高高在上,令你爬到梯子頂上去,等你到了最高的地方,他才從下面把梯子拆下來,這樣你欲上不能,欲下不可,所謂上不上,下不下,這也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也就是人人都恭維你,把你恭維到極點了,然後不再恭維你,讓你就像從那須彌山頂跌下來一樣的。這時候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就不會有更多的煩惱,就好像太陽在虛空中普照萬里,一點煩惱都沒有了,反而能處之泰然,很有定力,所以毀贊皆不動心。這也表示『如日虛空住』的另一個意思。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什麼叫惡人呢?就是不講道理的人,專門做些殺人放火的事,蠻不講理:『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你的錢是我的,我的錢更是我的。』你看這有沒有道理?一這就叫惡人,有強權而無公理。只有以勢力來壓迫旁人,不講公理,這就是惡人。追逐,你跑到任何地方,他就跟著你到什麼地方,時時刻刻都看守著你。如果你被這種惡人所追逐,因一時忽略不加謹慎,不小心而墮落到金剛山的萬丈懸崖下。你如果不念觀世音菩薩的話,掉到山澗去,必定沒命,甚至粉身碎骨,連你的皮血肉筋都摔得像麵粉那麼碎,再也找不著屍首。可是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的話,就連一根毫毛也不受損傷。你說奇怪不奇怪!這『金剛山』就表示萬丈懸崖,是非常之堅硬,猶如金剛那麼堅固。但你遇到這種危難的時候,能念觀世音菩薩,就一定有大感應。觀音菩薩必前來救護你,令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危而不危,險而不險。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
值,就是值遇的意思。前面講的是惡人,這還有點帶忌,不是公開來害人。這裡說的『怨賊』,簡直就是打劫強奪,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諸善不為的人。我們一切所遭所遇的,都是有前因後果的關係。所稱『怨賊』,就是和我們有所怨恨,或者前生我們曾偷人家的東西,或殺過人,或對人不好,所以今生碰在一起,才變成怨賊。所謂:『殺人者償命,欠債者還錢』。你殺人家的命,人家也要殺你的命;你奪人家的財,所以就要還人家的錢。一切一切都有連帶的關係。文殊師利菩薩曾對人講過一個公案。他說:『我生生世世,從沒有偷過人家的東西,恆持不盜戒,有什麼可以證明呢?我可以把我這最值錢的珠寶,放到城門的地方,不必看守它,就經過三天的時間,也不會被人撿去拿走。由此可證明我所說的是真實話。』但仍有人不相信,於是他就實地試驗,把他的珠寶拿到城門去,放在人煙稠密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果然三天後也沒有人來撿。就因他生生世世都持清淨盜戒,故有此果報。所以我們若現在遇到怨賊,都要認命。就是掉了什麼東西,受到什麼損失,也不必很難過。應該順而承受,不要怨天尤人。
想起我住南華寺時,曾遇到這麼一回事:在九月十九觀音誕的前一天來了很多土匪,要打劫南華寺。他們大力敲我的門要進來,我也不開門。土匪一會兒就把門給砸開了。這時前後左右的土匪都拿著槍對著我,說沒命就沒命了。有的還喊著要打我。可是當時我並不覺得恐懼,很自然的和他們談話,問他們:『你為什麼要打我?』他說:『為什麼你不開門?』我說:『假若你是我,我是你,你也不會開門的!為什麼呢?因為你來是想拿我的東西,不是來給我送禮。』我這樣一講,他就說:『快拿支票來!』當時我身上穿了一件很破爛的納袍,我說:『你看像我穿這種衣服,像不像有支票的人呢?』他一看又問:『那麼誰有錢?』我說:『這個學院裡是我做法師,其他的都是學生。我做法師的都沒有錢,那麼做學生的怎麼會有錢呢?你若不相信,可以到我房間去看,你若見到什麼東西是值錢的,是寶貝的,那就隨便你拿!』這時候我房裡真有兩個寶貝,這兩個寶貝是活寶貝,什麼活寶貝呢?即小沙彌和檀香山中華佛教會主院的法師。他們兩個聽見土匪來了,正叫門時嚇得連走路也不能走了,好像狗一樣,趴到地下爬,爬到我那兒就向我說:『法師!這怎麼辦呀!我嚇得不得了!』我說:『不要緊,你們到我房裡去,在我那板榻的床底下,可以藏在裡頭。』現在我又叫土匪們到我的房裡去,看到什麼就拿什麼,這回把兩個都嚇得抖起來,在床底下甚至牙都打起架來!結果土匪也沒有進去。正在這個時候,有位法師,他看我和土匪講話,講得好像老朋友似的,也就從房裡跑出來。
他一出來,這些土匪很奇怪的立刻上前用槍對著他,把他圍起來喊著要打,把他嚇得立刻哭起來,像小孩子似的。我當時心裡覺得難過,便說:『他也沒有錢,你們要錢和我講好了!』可是土匪也不管我,就去向他要錢,他說:『就到我房裡去拿吧!』於是領著土匪去拿了兩百多塊,大概也儲蓄了好幾年,就這樣給土匪搶走了。等到第二天他對學生們說:『南華寺有兩百多人,只有這位法師不恐懼。』我才對他們說:『不只是我一人,寺內有四個和尚不恐懼。』第一個是誰呢?是六祖大師,坐在那兒如如不動,老僧入定的樣子。你土匪來是你的事,你搶什麼東西就搶,我不管你。第二個是憨山大師,坐得也像老僧入定似的,一動也不動。第三個就是丹田祖師,他就不夠六祖和憨山大師那麼大定力,還抬起頭來(因他的肉身是有點駝背),望一望土匪。第四個才輪到我。所以你在遇到怨賊的時候,也不要生恐懼心。結果這些土匪也沒有打我或放槍。為什麼呢?這大概是我念觀世音菩薩的關係,最初他們對我很兇狠的樣子,一看我這和尚穿的衣服非常破爛,一想:『這和尚真可憐!』也就起了慈悲心不找我痲煩。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王法是不講人情的。若犯了王法,就要殺頭。但也有不犯法而被抓去殺頭的,就因被人誣告,所以國家的王法對人有益處,也有害處。益處是因它能懲罰犯罪的人,害處是沒有犯法的,但受旁人誣告,譬如作假證人說:『他做了什麼壞事,我親眼看見的!』這些法官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判他有罪抓去殺頭,但根本人家都沒做犯法事情。沒有正義感的律師,有人明明犯了法,可以給他辯護無罪;明明無罪的,又給他證明有了罪。你說這世界上想找真理,到什麼地方去找呢?在世間上根本就沒有真理,只有強權。那麼想找真理就要到佛教里來找。所以,或有罪,或無罪,在受這王難苦,正要被殺頭時,就快命斷壽終,這時候只怕你已嚇昏了,嚇得什麼都忘了。但如果你不被嚇壞的話,你就記得念觀世音菩薩。那麼,要斬你頭的那把刀,自然一段一段的壞了,這證明你的脖子比那金剛還硬,所以刀才段段壞。但你若存著懷疑心,故意犯罪,那麼你的頭一定被砍掉,因你對觀音菩薩根本就沒有信心,所以才要試驗,那當然不會有感應了。若有信心,一切事情都會有感應的。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什麼叫『囚』呢?就是把人關到一個四方的房裡,這四方的房子便是監獄。禁,就是禁止,不得自由了。枷,不但把你囚到監獄裡,並且又給你戴上枷鎖,是用兩塊木頭合在一起,在中間有個洞,戴在你的頭上,然後鎖上,教你沒法子可逃。鎖,即在腳上給你用腳鐐鎖上,又用手銬把你兩手鎖上。
以前我曾說過,凡是有家庭的人,應該趕快覺悟,不要給這三大件囚住,那三大件呢?父母是一個枷子,把脖子枷住,孩子是如手銬,別以為有小孩子就好得意,這手銬一戴上就放不下了。有太太就等於有了腳鐐子,也就不得自由解脫了。今天我替我一個徒弟宣傳一下,他說:『我向政府借了兩千多塊錢,現在想出家,這兩千多塊就不能還了,所以得要先去做工,把這二千多元還清了,然後決定出家。』他說的是真是假?我不管他,不過先告訴大家一聲,可能錢還完了,或者就有這種腳鐐子戴上也不一定,但我希望戴不上,能作為美國的一個人天師表。我把這意思告訴大家,讓大家都發願祝他成功,好做美國佛教的領袖。因為現在美國需要出家人,所有的人若想出家,我不管他以前是怎樣的人,皆非常讚嘆的。只要出家之後能守規矩就可以了。我盡力在美國來造就長老,他們自己長不起來,因沒基礎,根未紮下去。可是我願意栽培,在美國的佛教里,每個出家人,都是長老的一份子,甚至於做美國的祖師。
手足一旦被戴上刑具,失去自由,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只要你能念觀世音菩薩,就自然得到解脫。釋然,就是解開的樣子。以前在中國有一位和尚,被地方民族的野人抓去,放到一個房子裡,鎖起來。這種野人性情很野蠻,專門抓拿漢人殺肉來吃。這和尚因平時信奉觀世音菩薩,故這時他也不驚恐,只一心念觀世音菩薩。他念來念去,結果念來一隻老虎,這老虎來到囚他的監房,把房子破壞,於是他就自由跑了。遇到如此危險的境界,竟能化險為夷,所以念觀世音菩薩這種靈感是說也說不完的。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咒,就是念的咒;詛,和咒是一樣的。咒有很多種,尤其密宗里。在西藏的喇嘛有一種咒,他只需要念七天,就可以把人念死。咒可以殺人,也可以益人;現在這裡所講的是指害人的咒。諸毒藥,即包括所有一切毒藥。你若遇到所有能傷害人體的咒詛毒藥,在這種情形之下,能一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則這些咒詛與毒藥的毒,不但不能害你,而且反回去害他自己本人。
以前在中國有一個地方,有個專門給人算卦的人,像占卜的性質,算得非常之靈。為什麼他算卦算得那麼靈呢?因為身內有個妖怪、魔鬼幫著他。這魔鬼每一年要吃一個童男和一個童女。所以這占卦先生每年都偷抓一個男童和一個女童來祭祀這魔鬼。可是這一年他抓到的女童,在家裡是學會念觀世音菩薩的。當她被囚到房裡等著魔鬼來充飢,她就在那兒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一會兒魔鬼來到這房間,從視窗一望她,魔鬼的眼睛有兩道光,就射到這小女孩身上。可是這小女孩她因口念觀音菩薩,故從她的口裡也放出光來。忽然她覺得有一個很大的東西,從房子上面,跌到地下來,她還以為是妖怪正要來吃她了,嚇得大叫起來。這一叫時,偏偏在外面有個巡夜官正走到這個地方,聽見屋裡有女孩的叫喊聲,便立刻破門而入。到裡面一看,發現有一條大蟒蛇的屍首,這條大蟒蛇就是那摩羅伽。
結果這個會算卦的人,被警察抓去審問:『為什麼你把這女孩綁到這種地方?』他才說:『我有一個仙幫我給人卜卦,這個仙每年要吃一個男童和一個女童,歷年來我都是這樣供養他,所以他幫我給人占卦很靈的,賺了很多錢。』這樣講後他就被警察抓去囚到監獄坐牢,受王法的制裁。這算卦的,他算得這麼靈,可是沒有算一算自己結果會被王法所懲罰而斬首示眾。這例子就是『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的事實證明,所以,害人終害己。
在『還著於本人』這一句,當時蘇東坡曾把它改為『兩家俱莫事』。他認為佛教最重慈悲的,那麼還著於本人,害了他自己,這豈不是不慈悲了嗎?他改的意思說:這咒詛的人,與被咒詛的人都能平安無事。其實這是錯誤,為什麼呢?佛教雖然說戒殺、放生,可是『除暴之所以安良』!除惡人就是善的一面。假如不把惡人剷除的話,他就會傷害到善良人。雖然他咒詛用毒藥想要害人,結果令他自己沒事,豈不是鼓勵嗎?他害不到人,可是究竟還想害人。他害不了這個人,又會去害那個人,而那一個人若不會念觀世音菩薩,就會被害死!會念的當然他就害不了,但不會念觀世音菩薩的人多得很,故『兩家俱莫事』是不對的,『還著於本人』並無錯誤,令惡人自己受一點苦,受其果報也是應該的,這樣他以後就自然不敢再害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或者你到荒山野林,經過沒人住的地方,遇著了羅剎鬼,這種鬼非常兇惡,就和中國的猺人差不多,專門吃人。還有毒龍,也會害人,它常霸占地方,或在湖裡、江里、河裡,凡有人經過它的所在處,就放毒氣,可以把人毒死。有的大毒龍,甚至用氣一吸,就能連人帶船一起吸到它的肚子去,那麼厲害!還有一切鬼。鬼,不是只有一種,有多財鬼、少財鬼、無財鬼等等...。所謂『多財鬼』就像在中國有些管土地、城隍的神,他們雖然都是鬼,可是都做鬼的首領,身為鬼王,這叫『多財鬼』。『少財鬼』,就是窮鬼,縱使他有錢也是很少的。又有『無財鬼』,他根本就沒有錢。那麼說,鬼還要用錢嗎?本來鬼是不需要用錢的,但因惡習慣的原因,所以他(多財鬼)管鬼時也貪污,少財鬼、無財鬼也好像人似的,一天到晚總想要多找一點錢。雖然不必用錢,但因他的執著成性,變成一種迷,所以就歡喜愛錢。他用的是紙錢,在中國,人常給鬼燒紙錢,就是想買好、討好鬼。
你若遇著這些羅剎鬼、毒龍,或種種的鬼神時,你能念起觀世音菩薩,他們這些惡鬼就自然消逝了。什麼原因呢?因為你一念觀世音菩薩時,口裡就會放光,所有一切鬼都是怕光的,那就不能傷害你了。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惡獸,即狼、豺、虎、豹,它們是專門吃人的野獸。在美國的山中沒有老虎,在中國、印度老虎很多。小時候有一次我跑到山裡去,走了五、六天也不見人的地方,就遇見這些惡獸。可是很奇怪,也不知道為什麼它們都不吃我。惡獸的牙有刀那麼鋒利,也有鐵鉤那麼硬。當你遇到這樣的惡獸把你圍繞,這時就趕快念觀世音菩薩,它們不但不故傷害你,反而立刻就跑了。為什麼要跑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有這種的靈感,使它一看見你,便自然生出恐懼心,所以遠遠就跑開,遠離你了。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蚖蛇,是一種毒蛇,這種毒蛇多數是黑色。蝮,在中國叫做蜒蛇,常在房檐上見到,這種蛇在泰國最多,每到晚上,它就出來叫,也不怕人,長有四條腿在房上跑來跑去。蝮蛇也是有毒的,並且其毒甚劇。蠍,即蠍子,人若被它螫了,會立刻中毒死去,都是有『氣毒煙火然』,這些毒都是非常之厲害!甚至使人喪命。雖有這麼多的巨毒,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它聽到你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個聲音,也就都自己藏起來,跑回到它所住的地方,再不故作怪了。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天上常有雲、雷、閃電,或降大雹等災害。有時下的雹子有拳頭這麼大,有的像雞蛋那麼大,更有的一個雹子就有幾十磅那麼重,甚至打到牛身上,會把牛打死。若下到人身上,不用說更容易被打死的。或下大雨時,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沒多久,這種現象就會很快地停止,消散沒有了。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眾生,即是眾緣和合而生,又者眾生有千百萬種類各不同,故叫眾生。也可以解釋說這『眾生』,就是生得太多了。你看中國的『眾』字,上面是個『四』字,底下是三個『人』字,三個人聚會在一起就叫一個『眾』。在眾生里最痲煩的是什麼呢?就是『人』:又要穿衣服,又要吃飯,又要做工,數不盡的痲煩事;可是最具有智慧的還是人,其餘的畜生雖沒有這麼多痲煩,可是它也最愚痴,智慧下如人,故要受人所役使、支配。中國有一句:『人為萬物之靈。』人在萬物里算是最聰明,可是最聰明的有時候也做最愚痴的事,就是自己給自己找痲煩,自己跟自己打架,怎樣說呢?即『被困厄』的時候,這個『困』就等於:『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以就有無量諸苦。好像沒有飯吃是苦,沒有衣服穿也苦,沒有房子住又是苦,種種數不盡那麼多的苦。終日為了衣、食、住,行的條件,一生忙忙碌碌為了找飯吃。甚至去打劫、搶東西,為的要維持自己的生命。為什麼要這樣維持生命?就因這『苦』所逼迫,結果更招來無量苦逼身!觀世音菩薩就有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智慧力量,能救護世間所有一切的苦,所以我們做人無論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情,不必憂愁苦惱。你念觀世音菩薩,一切問題都會慢慢解決了,只要你對他有誠心,觀音菩薩必會來幫助你的。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什麼叫『具足』?也就是滿足,充滿無缺的意思。何謂『神通力』?神通的力量有六種。第一種神通是『天眼通』,天眼可以看到三十三天上天人的動作,都能一目了然。第二種是天耳通,能聽見天上、人間所有十方世間一切的音聲,這叫『天耳通』。第三他心通,就是旁人心裡想什麼都可以知道。第四宿命通,即前生的因果他也知道。第五神足通,又叫神境通,即是有一切飛行變化自在的能力。最後一種是漏盡通,這是最不容易得到的。一切鬼神都有前面所說的五種神通,唯獨沒有漏盡通。觀世音菩薩都具足圓滿這六種神通,一點也不缺了,所以稱: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由『廣』字你就知道他不是只修持某一個法門,而是種種法門他都修。好像我們現在不是只有聽經,也學佛法,又要學中文,又學楞嚴咒、大悲咒,把楞嚴咒大悲咒學會了,又要拜大悲懺,這一拜大悲懺,又不明白了,又要學!所謂『學無止境,唯勤是岸』。要學習觀世音菩薩在因地時那種廣修智方便的精神。
十方所有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土,觀世音菩薩他不到的。什麼地方他都去,所以觀世音菩薩對我們一切眾生都有緣。只要誰能念觀世音菩薩,他就保護誰。若不念觀音菩薩呢?那當然他就不理你了。什麼理由?你和他都無關係嘛!若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也不念,他便說:『喔!他都不願和我做朋友,我也不必管他這些閒事。』你若想和觀世音菩薩做朋友的話,就要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你一念這名字,觀世音菩薩就說:『啊!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好!我這新朋友若有什麼事情,我要幫他的忙!』
有一個人想知道這『天眼通』是怎麼得的?有很多方法,你或者專心念楞嚴咒,也會得天眼通。或學習大悲咒和大悲咒的四十二手眼,也會得天眼。或者不睡覺,學習佛法,也能得到天眼通,不過這方法太危險了,我不希望人依照這個方法學,為什麼?你們可記得在我講楞嚴經時,有一位阿那律尊者,他專好睡覺,以後被佛訶罵他說:『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因為佛這樣一罵他,他就發憤用功,再也不睡覺,經過七天,他的眼睛就瞎了。佛可憐他,於是教他金剛照明三昧,結果他得到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梵語,翻為『無貧』。這名字的來源是怎樣的呢?在無量劫以前他是個初發菩提心的人,雖然未做佛教徒,但已明白了布施的道理;當時他只是個種田的農夫,生活貧窮,困苦得很。靠近他家的山上,住了個老比丘,已證得辟支佛果。這老比丘每隔七天才下山去化齋飯一次,每次只化七家為限,絕對不多化,若七家都統統布施了那才夠吃七天。如果有一家沒有給的話,這一天就不吃東西。就算化不到任何東西,回去後還是再等過七天才下山化緣。
有一次這農夫就把家裡帶來的中飯,本是預備給自己在田裡工作後吃的,可是見到這窮和尚到山下去化緣,也沒有化到東西,他就生出一種布施心,想:『我今天不吃飯了,就把這飯送給那窮和尚吃吧!』他並不知道這老比丘是證辟支佛果的聖人,但老比丘就有他心通,一觀察因緣:『喔!他為什麼給我這樣不好吃的飯呢?』這飯叫粺子飯,是一種最不值錢的米,最窮的人才吃那種飯。這辟支佛一看:『啊!原來他沒有錢,天天要吃這種飯,今天知道我沒有化到飯吃,就布施給我,這功德真不可思議!』對他就特別歡喜,很讚嘆地說:『如是!如是!汝供養心最真也!』於是又回到山上去。
隨後這種田人就看到一隻兔子向他跑來,忽然間就跳到他的肩上,隨即就黏到他身上,怎樣都不下來。這一下把他嚇慌了,立刻跑回家想法子要把兔子拿下來。再看清楚,原來是只金兔子!他把兔子割下一條腿拿去換錢。回來一看,這金兔腿又長出來了,所以他由這樣子就發財了,從此以後生生世世都有錢用,永不貧缺。就因為他供養辟支佛、是以真心供養,所以得到這種果報。生生世世都叫『無貧』,都不窮了,這是他名字的來源。
在四十二章經上說: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持五戒的居土。供養一萬個受持五戒的居士,不如供養一個受持十戒的沙彌。供養十萬個沙彌,不如供養一個比丘。供養一百萬個比丘,也不如供養一個證初果的須陀含。供養一千萬個證初果的須陀含,也不如供養一個證二果的斯陀含。供養一萬萬個證二果的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證三果的阿那含。供養百千萬萬這麼多,數不過來那麼多的三果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證四果的阿羅漢。可是你再供養無法計數這麼多的阿羅漢,也不如供養一個『無修無證』者。什麼叫無修無證?就是佛。也就是不如供養一尊佛。那麼你供養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還是不如供養一個無念、無住、無修、無證的聖人。
今天所說的阿那律尊者,他供養一位辟支佛,就生生世世都不窮了,而且非常富有,不是做國王的太子,就是做全世界富主的兒子。所以我們想要生生世世都不窮的話,就要供養三寶,將來就有機會富貴。可是你在富貴時又有問題了,什麼問題呢?所謂:『貧窮布施難,富貴學道難』。阿那律怎會那樣富有?因他貧窮而捨得布施,犧牲個人的午飯,拿去供養三寶,以一念真心得到無量福報。普通的窮人自己都吃不飽,再拿去布施,自己就沒得吃了,所以說『布施難』。富貴呢?就『學道難』。那些富貴有錢的人,你叫他來學佛法,他才不肯呢!二十難中有這兩種難,對於這個,我們都應該注意。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諸惡趣,就是一切不善的地方。種種,是表示多種,不是單單一種惡趣,而是有很多種。總共起來有四種: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這叫四惡趣。阿修羅在前面曾解釋清楚,他就是鬥爭堅固,凡是好鬥爭的這類眾生都屬於阿修羅。地獄,是怎樣造成的?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的業障所形成。你造什麼惡業,就有什麼地獄。地獄又分為很多種,在地藏經上說:『大地獄有十八,其次五百小地獄,又有千百無量無邊等地獄。』地獄是不是像我們人間的監獄?由人造成堅固的房子,等有犯罪的人,就囚到這監獄裡呢?不是的,地獄是由每一個人所造的惡業而現出來。你造殺人的惡業,就有殺人的地獄現出來;造放火的罪惡,就有放火的地獄現出來;造什麼業就有什麼地獄,所以地獄的種類也沒有一定的。等你的業完了,那地獄也就空了。業不了,則地獄始終是存在的。
我住東北榆樹縣的地方,有個『豬手劉先生』,他可以記得自己前三生的事情:最初,他是個孝子,對父母很好,以後就投生到一個很有錢的家裡。他父親四十多歲才生他做兒子,等他到十三歲就給他結婚,娶一個太太比他年長一兩歲的。他父親雖已有五十多歲,但是淫慾還不斷,又討個小老婆,這個小老婆和兒子的媳婦年紀差不多。劉先生有了太太不到一兩年,生了個兒子,等他這小孩子到十三歲,他又給小兒子結了婚,小兒子的太太也是比他兒子大幾歲。就在這個期間,他父母親已經都死了,只剩下他父親那個小老婆。他看父親的小老婆生得很美麗,就據為自己的太太,而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又死了,他一看小兒子的太太相貌也生得美麗,於是又把兒子的媳婦,也做為自己的太太。於是,小的母親也做了他的老婆,他兒子的媳婦也做為他的老婆,這樣子上爭其母,下引其媳,這時候他只有二十八、九歲左右。等他過了四十幾歲時,他才開始覺悟,自己想:『唉!我這一生所造的罪惡可太多了!把自己的母親也做為自己的太太,把自己的媳婦也做為自己的太太,這罪業可造得不小!』於是他就學著信佛念經,專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念了十幾年,到他五十多歲時就死了。死後到閻羅王前,閻羅王是管理地獄裡一切鬼的王,是最厲害的,其臉黑色,毫無人情可講。他就被閻王審問:『你為什麼盡造這些惡業?現在應該把你放到油鍋地獄裡,用油鍋炸你!』於是叫來兩個鬼,把他拉到油鍋去炸。這時旁邊有個判官說:『不可以的!』閻羅王問:『為什麼不可以?』判官說:『因為他念過金剛經,現在他的肚子裡還有金剛經的存在,必須要先把他肚裡的金剛經吐出來,等沒有了,然後才可以用油鍋炸。』
於是又叫他投生去做人,他就投到一個很窮的家裡去,父母親是販賣點心。這孩子從小就特別歡喜吃東西,把肚子吃得很大很大,等到五歲時因肚脹太大便死了,死後他父母一起說:『他肚子為什麼這樣大?到底肚裡有什麼?我們把它割開來看看!』就把肚子剖開,原來肚裡有一塊好像金剛石那麼硬的東西,旁邊的鬼就說:『喔!這回可以叫他去炸油鍋了!』乃把他帶回去見閻羅王,說:『現在可以先叫他投生做豬去!』他又投生做豬,被人餵得很肥,然後宰了,又再回到地獄要把他用油鍋來炸,他對閻羅王說:『你不必再炸我了,給我還投生到世間做人吧!你給我留一隻豬手,做個證明,讓我勸令世人不要造罪業。』閻羅王說:『這樣子也好的!』於是讓他投生做人,姓劉。一般人因為他有個豬蹄子,所以叫他做『豬手劉先生』,這個人我親自見過他,並且和他談過很多話,所以才知道他記得自己的事情很清楚。這就是由惡趣造成的因緣。地獄是很危險的地方,希望人不要造惡業,否則苦報難免!
還有在哈爾濱也有某一位法師,他有一次生了一場大病,覺得自己死了,死後神識向街道上跑,走到一個離寺院不遠的地方就去投生。投生做什麼呢?做了豬。一看自己變了豬身,於是不肯吃奶,就餓死,餓死後其魂識又回到這位法師的地方,醒來說道:『啊!我剛才曾投生做豬去!』旁人問他:『你到什麼地方投生做豬?』他說:『我現在覺得病好了!我帶你到某某地方去看,那裡剛生了七隻小豬,我是其中之一。故意不吃奶才死了。』接著他和其他法師一起到那地方,果然有一家庭生了七隻小豬,其中就有一隻死了。
這是這位法師自己親身的經歷,這位法師我也見過他。由此可見,能夠生為人是不容易,我們這人身是很難得的。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算一算在美國這千千萬萬人中,有幾個能聽聞到佛法?『善知識難遇』:你想遇到一個真正明白佛法的善知識,一個好師父,也不容易的。有些做人的師父,連自己也不懂道理,他就對你講道理,這是亂講。
餓鬼,也是由他的業力所感,才得這種餓鬼的果報。關於餓鬼我曾解釋過很多次,他肚大如鼓,咽細如針,我們所吃的東西,一到餓鬼的口裡,就變成火。為什麼會變成火?因為他的業障太重了!故凡是飲食,到他口裡也就變成火。講到這個問題,天上的人看見水就是玻璃,我們人看見水就是水;魚看見水就是它的房子,作為它的宮殿,鬼看到水就是火。各有不同的境界,這都是業力所感,所以所見的也各不同。畜生,剛才我講的法師,投生做豬。還有做雞、做牛、做馬....這都是由人做成的。那一類人生時不孝順父母、不恭敬師長,像這類人,將來與這『畜生』都會有連帶關係。還有歡喜吃肉的人,與這『畜生』也都拉攏上關係,將來就很危險了。『種種諸惡趣』也就是包括這四惡趣。
生老病死苦,人生有三苦,即: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就是苦中之苦,好像貧窮困苦的人,既沒錢,又沒飯吃,又沒有房子住,想找工作又找不著,真是苦中之苦。這苦中之苦是人所不能受的。那麼有錢人就不苦了!有錢人的苦更大!有人說:『法師你講這道理我不相信。』你不相信我也這樣講,相信我也這樣講。為什麼?你看錢多了,一天到晚都在想:『我這批錢放到什麼銀行去?那批錢我要拿出來做生意,還有那批錢要...。』總也沒有數完的時候,這多痲煩!數來數去數到頭髮也白了,牙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聾了,這時候還未數完!沒數完你說怎樣呢?問題就來了,因為太有錢了,一天到晚都在數錢,數來數去被土匪知道了,晚間破門闖進來,把所有儲蓄的錢都搶走,一掃而光,這叫壞苦。這壞苦比那貧窮困苦更厲害,因為窮苦的人苦習慣了,不覺得怎樣苦。但富貴忽然壞了,這種苦才是難受。尤其年老了,錢也沒有,一切一切都不如意,這叫壞苦。
這樣說,不富也不窮的人,就沒苦了吧?還是有苦的,什麼苦呢?就有行苦:他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既然沒有貧窮困苦,沒有富貴的壞苦,就有行苦。這三苦是沒有一人能避免的。
又有八苦。三苦已經不少了,再加上八苦更多了!其實怎樣呢?八苦還不多,這個『苦』不止八苦,簡直是千苦、萬苦,千千萬萬數不過來這麼多的苦。最苦最苦的就是做人,做畜生都比做人快樂得多。做什麼才不苦呢?做佛就沒有苦了。為什麼說做畜生比做人還快樂呢?畜生它不用愁吃的,也不用愁穿的,愁住的,它有天然的生活條件,沒有憂愁,你說是不是?唯獨做人的苦是最多,現在不必講八萬四千,乃至千千萬萬那麼多的苦;就只講這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在這八苦中,你說什麼苦最苦?就是生苦。若沒有生,則這些其他苦都沒有了。
問:『生苦是怎樣苦?』唉!我知道你是不記得了,已經忘了生之苦。所以現在我告訴你:『這生是由父精母血結成一起,又由中陰身來投胎而有的。在母親肚裡的時候第一個禮拜和第二、三、四個禮拜都沒有感覺,等到第七個禮拜就有了知覺。這時候若母親吃涼的東西,你就好像住在冰山裡,覺得非常難受;母親若吃熱的東西,那時又好像在火湯里似的,燙得不得了。在母親腹里就有這種冷熱煎迫之苦。還有母親如果在彎腰時,胎兒就好像被泰山壓住那樣難受。如果母親叉著腰時,也覺得非常的不舒服。等到生的時候,那是最苦了,正出生時就好像兩個山夾到一起。因為這種夾山地獄之苦,所以每個小孩子一出世就哭喊起來,其實那哭喊聲就是從苦那兒來的,所以才喊叫:『苦呀!苦呀!苦呀!苦呀!苦呀!』
生的時候就有如生龜脫殼那麼痛苦。可是一長大後就忘了這種生的痛苦,接著長大,不知不覺就老了。這個老的苦也是很厲害的。老時耳朵也聾了,人家罵你也不知道。眼睛也花了,看什麼東西都不清楚了。這是耳朵眼睛首先不幫你的忙。舌頭雖然不掉,可是牙齒掉了。我以前遇到八、九十歲的老人就問他:『你見過掉舌頭的人嗎?為什麼你的牙都掉光了?』他說:『沒有,你見到過嗎?』我說:『我更沒有遇到過,你這麼大年紀尚未遇到掉舌的人,我年紀這麼輕又怎會遇到這樣奇怪的事情?』然後又問他:『你知道為什麼你的舌頭不掉?世上沒人掉舌頭只掉牙呢?』他說:『什麼道理?』我說:『就因為牙齒太硬了,所以它會掉。舌頭之所以不掉,因為它軟,所以才不掉。你這麼大年紀了,以後再也不要硬,若硬的話也好像牙那樣會掉了,要學著軟一點。』
那麼牙掉有什麼苦呢?當然吃東西就不香了,吃什麼都沒有滋味。到別人口裡吃得津津有味,到自己口裡嚼也嚼不動,咬也咬不斷,只有整個吞到肚裡又不消化,你說這苦不苦呢?
那時面也皺了,所謂『雞皮鶴髮』,面上的皮肉就像雞皮疙瘩的非常粗糙。頭髮也都白了,這個『鶴髮』,在美國人來講,就不適宜老的意思,因為西方人,小孩一出世頭髮就有全白色的,那不是老的白,而是很年輕時也有白髮。不過這又另當別論。老的白髮是由至黑髮變成白,黑的可以變白,白了就不可以變黑。但有時候也可以的。我告訴你們,我的頭髮在香港時,完全都白了。為什麼呢?因為我造廟,修了三個寺,唉!修得費盡心神,把頭髮也累白了。以後自己一看:『啊!這還得了!再也不用這麼多心了!』於是把什麼都放下。哈!以後它又黑了。所以什麼事都是沒有一定的。現在你們看我這個頭,只有一點的白髮,不太多了。
這個老苦也是不容易受的,你若不相信,可以試一試。等你老的時候,就知道其中味道,你不妨活個七、八十歲,或八、九十歲,甚至一百歲。那時,當你吃東西也不香了,你就知道:『喔!以前有個法師講老苦是很苦的,我不相信,現在我才知是真實不虛的。』那時候你才想來修道,已經太遲來不及了。
最平等的就是『病苦』。無論誰都會有病痛,沒有大病就有小病。頭痛就頭不舒服,腳痛腳就不舒服,身上痛就身不舒服。病有非常多種,好像有胃病吃東西就不舒服,若有肺病就咳嗽不止。總而言之,這五臟:心、肝、脾、肺、腎一有了病就是苦!
還有最苦的就是『死』苦。有人說:『死苦?我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我想先知道。』那你就先試一試看,先死一次,可是沒有人敢保險你能再活過來,所以這一試也不可以試。死是容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死後是墮地獄?還是做畜生?是去做人?這個沒有人能保險的。
這生、老、病、死都是苦。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也就因為覺得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他在十九歲時,有一天出去遊玩,走到東門,看見一個婦人在生小孩子,就問隨從的人:『這是什麼事?』隨從說:『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見那小孩大聲哭喊,而那婦人也痛苦得不得了,於是心裡不快樂地回到皇宮。
第二天又到南門,看見一個老年人,頭髮都全白,眼睛也花了,腰也彎曲,不能站直,腿又邁不動步,老得不得了。他就問隨從,這個人是什麼人?怎麼這樣子?隨從說:『這個人已經老了,年紀太大了,所以才這樣子。』太子也就無心再遊玩,立刻回宮去。
第三天又到西門,看見一個有病的人,於是又不高興的回去。第四天到北門去參觀,看見一個死了的人,他又問隨從:『這是怎麼一回事?』隨從說:『這個人死了。』他又感到非常憂悶,眼看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太苦了,真沒有意思!轉身就想回宮去。正在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沙門,即是出家人。太子又問:『這人是做什麼的?』隨從乃去問這沙門:『你是做什麼的?』沙門說:『我是個出家人,修學佛道,才能離這生、老、病、死苦。』太子一聽修道能了生脫死,於是很高興的又問沙門:『我也可以照你這樣來修道嗎?』沙門說:『誰都可以的,任何人都可以遠離這生、老、病、死苦。』
太子回到宮裡之後,晚間就和馬夫車匿,一起逃出宮殿,出家修行。釋迦牟尼佛就因為覺得生老病死沒有什麼意思,也不知道生從何處來?也不知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所以就發心出家,到雪山坐了六年,因為要避免這生老病死苦。人呢?誰都會有生,但是任何人也不能逃避死。人人將來都要死,有的善終,有的不善終,各有種種不同的死法。有的病死,有的餓死,有的做工做得太多了累死,也有的被車撞死,又有人被山上的石頭滾下壓死,或去和人打架被打死了,或者去作戰在陣前陣亡,或因誤服毒藥而死,有的自殺而死,有的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又不死,故這一個『死』有種種不同的分別。雖然死法不同,但是將來的果報呢?也不同。譬如一些橫死的人,即被車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燒死,在無意之中發生意外而死了。屬於這些橫死的人,他們的鬼魂,閻羅王是不管的,鬼也不管,那麼,這時他該很自由了?雖說是自由,可是卻是個自由鬼,並非自由人。人自由有時候也不守規矩,何況鬼呢?鬼自由了也會不守規矩,橫死的人他又要抓替死鬼。譬如在馬路上某個地方曾撞死人,那個地方在三年之內必會再有人被撞死的。什麼原因?因為那橫死鬼總在這地方等著,他一定要再把旁人撞死,他才可以去托生,否則他就永遠在那兒不能投生。若是自殺吃毒藥而死的人,到地獄後所受的刑罰是非常痛苦的。什麼刑罰呢?在生飲毒而死,在地獄就要喝那種用火燒化了的鐵汁,往肚裡灌,把內里的五臟都燙壞燒焦了,燙死後再被地獄的巧風一吹,又活過來。活了再喝這種鐵汁,然後又被燙死,死了被這巧風一吹,又活過來了....一天到晚都受這種刑罰,很難受的。可是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就會一點一點的把生、老、病、死這種種痛苦都沒有了。
這是講的四苦,再有愛別離苦。這個『愛』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愛色有的愛名。愛財的人也就是愛利,譬如有個很有錢的人,計畫做大生意想賺錢,可是生意失敗虧本,把錢都沒有了。這人與利離別了,本不想離開錢,可是錢沒有了,這也是愛別離苦。色,就是男女的問題,男人愛女人的色,女人愛男人的色,兩相互愛,可是因為在前生種了不好的因果,故這個愛不能久遠,在某一種情形之下,從中間就要分離了。在離開的時候,若沒有真正的愛,離開也不要緊;若有一種真正的愛情執著,就會非常痛苦,這是愛色的愛別離苦。還有愛名的愛別離苦,這個名怎會又有別離呢?有人這樣說:『名譽者,人之第二生命也。』認為有個好的名就是自己的第二條生命,可是這第二條生命一旦被毀壞了,便變成名譽掃地。本來不想失去名譽,可是沒法子,因一時做錯事,把名譽低落了、沒有了,這也是和名的一種愛別離苦。
這『愛別離苦』非常之多。譬如夫婦雖沒有分離,可是生了個小孩子長得相貌可愛又聰明,拿他當寶珠一樣珍貴重視。可是,忽然間這寶珠死了,這時痛哭流涕非常的難過,這也是愛別離苦。或者有人對待父母很孝養,很恭敬愛惜,本來不想父母離開自己,可是父母死了,這也叫愛別離苦。或又環境非常好,父母妻兒一切一切都美滿,可是自己忽然間死了,乃至於兄弟朋友之間,都有這種不如意的情形,本來不願意離開他,卻要分離了,這都叫愛別離苦。既然知道愛別離苦,就不要再執著這個愛。不要把這個愛只放到一個人身上,應放到整個眾生的身上,行菩薩道來救度一切眾生,不要為自己著想,要為眾人著想,那就不會有愛別離苦了。
這種愛別離苦,有的人更執著愛情,沒有苦自己找著來苦一苦。好像有些結了婚的男人,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憂愁什麼呢?深恐他的太太另外去找男朋友,這不是沒苦找苦嗎?也有的女人結婚之後,大概自己的丈夫生得太英俊,一天到晚什麼也不想,就擔心愁悶她的丈夫再有其他的女人,甚至想到不能吃飯。你說這不是太愚痴嗎?還有的對人不生愛情,卻愛狗如命,又有的愛貓,把貓狗看成自己的生命一樣;乃至對一切的畜生或物質,都生出一種愛心。這種愛心一生出來怎麼樣呢?也就很巧妙的,愛狗的這狗就死了,愛貓的這隻貓又丟了,這時好像命都丟了,為這貓狗左哭一場,右哭一場,這也是一種愛別離苦。總而言之,你對任何事物看不破,放不下,及至有某種特殊情形而分離的時候,令你得不到所願意得的,就覺得非常之痛苦,這都叫愛別離苦。
有人說:『單是這個愛就有這麼多的苦,唉!我就不愛了,以後我就憎!』憎即是不愛,有一種討厭、怨恨仇視的心,對任何事物也都不愛了,這又用錯了。那麼,說愛是有苦,不愛呢?也一樣有苦,就有個『怨憎會苦』。在某個場合里你都覺得很討厭,很憎惡其他人,和任何人也沒緣,感到人人都不好,所以誰我都不歡喜。你不愛人,也不愛狗,更不愛貓,什麼都不順眼,見到什麼就發脾氣。於是搬家到另外一個地方,誰知到另外的地方後,又遇上一切人和物,比原來的環境更不好、更壞!你越不願意見的事情,偏要見到越討厭的事情,這事情就來了。啊!很奇怪很奇怪的!你怕見貓,一天到晚都有貓跑來你這兒,打它也不走。討厭狗!方才那是個愛,這回是個討厭,你越討厭它,它偏偏要親近你。你討厭女人,哈!這女人一天到晚找上門來追求你。你很不快樂又要搬家,到別的地方又有同樣這般人與環境,比原先的更厲害!總沒有安寧快樂的日子。你說這苦不苦?
這苦是從什麼地方來呢?根本是從你自性上招來的,因你自性缺乏定力。你在這個地方和左右鄰居都不和氣,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也不和氣,這不是人家對你不好,而是你自己對人不好。因為自己覺得與任何人都沒有緣,所以別人對你也沒有緣。那麼覺得好也是苦,覺得不好還是苦,該怎麼辦呢?就要合乎中道,總之對任何事情都不要太過,太過了等於不及。這怨憎會苦就是這樣奇怪!你越不願意的事情就越遇上這事情;不願意看到喝酒的人,酒鬼一天到晚在你旁邊。不願意抽菸的人,菸鬼跑到你家來。不高興賭錢,賭鬼天天來找你。為什麼呢?就因為你有個怨憎,所以聚會到一起就苦了。怨憎會苦和愛別離苦都是因為自己不明白真正的中道,偏激到一邊去,落到一邊才有苦,若能保持中道那就不會苦了。
相信沒有人會討厭憎恨『錢』的,可是這個『錢』,你越不憎,越愛它,它越不來。這愛它不來的怪事就是『求不得苦』。
方才說愛也苦,憎也苦,那麼在這個愛里就有所求,有所求往往是求不得。有的人一生來就想求發財,可是兢兢業業,辛辛苦苦,從有生命以來就想要發財,等到死的時候也沒有發財,還是做個窮鬼,這是求不得苦。有人覺得做官很不錯,於是想盡法子求做官,可是求了一生,結果也沒做到,這也是求不得苦。有的一生就求名,但一生也沒求到。有的沒有孩子,就想生個聰明的兒子、漂亮的女兒,但求來求去也求不得,這也是求不得苦。在一生之中不是求這樣,就是求那樣,但是那一樣也沒有求到。有些讀書人就想求個博士,可是因為在往昔沒有栽培讀書的善根,讀到老了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讀了一輩子的書,這博士學位也沒有得到。在中國有位梁灝,讀到八十二歲才中狀元,可是得到狀元不久就死了,雖求到了,可是,還沒享受就死了,這也是苦。求東不得東,求西不得西,總而言之,你所貪求的東西,得不到手裡,這都是苦。
又有五陰熾盛苦,什麼叫五陰?即色、受、想,行、識。在心經上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若能把它都看空了,也就沒有苦。這五種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是非常的熾盛強烈,是最苦的,可是人人對這五陰都離不了。前面所說的七種苦屬於垢苦,這個色、受、想,行、識是在自性內里所具有的,時刻都和你在一起,想離也離不開,這叫五陰熾盛苦。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真觀清淨觀』:什麼叫『真觀』?即是真空觀。真空,就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這叫真空觀。雖然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也沒有離開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眾生、壽者才沒有相,就在這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上而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叫在相離相。也就是以前我所講的:『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明明有形有色,為什麼內里沒有呢?就因為沒有執著。這個空觀也就好像大圓鏡智一樣。在大圓鏡智里雖然有物則現,有相則應,有什麼境界就現什麼境界,可是它不留痕跡。觀音菩薩的真空觀也就是這樣子。
清淨觀:清淨是對染污而言。何謂染污?有所執著就是染污,有所愛著也是染污,有所貪著也是染污。清淨的力量是沒有一切的貪、嗔、痴,若有貪嗔痴就是不清淨。譬如拿布施來講,一般人布施,常犯這種思想:『這人他和我有點關係,他是我的親戚朋友,或者是我的鄰居。我要布施給他,幫助他。』多數先布施給和你比較接近、有關係的人,後才布施給遠方的人。這已經有了親疏遠近的分別心,有所著相的心,則不能作無相的平等施,這也就叫不清淨觀。
觀世音菩薩的法施,他是不分人我,不分親疏,不分遠近,只為布施而布施。布施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又有內財施與外財施。外財:是身外的,內財即身內的。菩薩在行菩薩道時就有財施,這財施向外施捨國城妻子,把自己所有的國家城池都布施給人,把自己的太太子女也都布施於眾生,你看這才是真施真舍!乃至於一切一切的田產、屋舍、財業,都布施給慈善機構,或布施給有道德的人,這叫外財的布施。內財施: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頭、目、腦、髓以及四肢百骸統統布施。在心中常想:『若能以這身體來救世上一切眾生的話,我就把這身體布施出來,貢獻給世界。乃至於把我的心也布施於人,生命也布施給人。假如有人需要我這頭,就把頭斬下來送給他。』
好像舍利弗行菩薩道時,有人向他要一隻眼睛,舍利弗就把眼睛挖下來布施給他,殊不知那人說:『你弄錯了!我要的不是這隻,是那隻眼。』於是舍利弗就退菩提心了。他心想:『唉!這菩薩道真難行!』他只舍了一半的內財,另一半就捨不得了。但菩薩是這樣想:『若能以我的腦及骨髓做成藥品來救人,我也願布施出來。』這叫內財施。凡屬於你自體的財產、智慧、精神,這都叫內財。
還有法施,就是說法教化眾生。這種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謂『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布施是最要緊的。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佛教講堂,雖講堂不大,但是法力可不小。星期四由果地來講,星期五果普講,星期六就由果全講,星期日就開始講普門品。這個佛教講堂就是天天如此忙忙碌碌,為法忘軀。為了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健康也不顧了。每一個人白天都要做工,我這法師也同樣做工,所有一切的工作我都做。這幾天身上的骨頭都痛了。昨天晚上我也懶惰一點,沒有來,就因做工做得太辛苦。可是我這個作法師的辛苦,懶惰一點不要緊,因為我已學習這麼多年了,故我懶惰一點還情有可原。可是你們做學生的就不能懶惰,無論那一個人講經都應該來聽的。來聽法就是護持道場的表現。大家到這兒多一點時間,講法這股氣就很盛;若人人都不來聽,就不盛了。故想擁護佛教講堂,就是來聽講,不必拿出很多錢,已是擁護道場的好護法。
你們有的是護教使、布教士、宣教師。宣教師就講經說法,布教士就要到各處去做廣大的宣布。護教使就是盡心擁護道場,令道場一天比一天發展,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護持道場就是護持佛教,護持佛教也就是護持佛法僧三寶。這是你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西方人對於佛法,過去可以說是小孩似的見解,根本就不懂佛法,好像有些在美國自稱長老、法師者,現在你們都知道了!一問他們佛教是什麼?他連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是佛教?你們現在已聽了三個月的楞嚴經,可以說對佛教的認識已懂得不少了。現在講這法布施就是把你們所知道的佛法,要介紹給一切眾生,要向每一個人去宣傳。為宣揚佛法,可以把飯忘了吃也不覺得餓,不睡覺也不覺得困。我知道我過去為宣揚佛法就有這樣的情形。某人想要學佛法,我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為他講。為他解說明白了,才把我的責任盡了。我希望你們各位也照我這個樣子,作為我的化身去弘揚佛法,做法的布施。法布施比你舍多少錢出來更有價值。你們現在積極學習佛法,有好幾個人都要出家,這真是很稀有的事情,在美國可以說是打破記錄。這麼多人要出家,要做和尚、做比丘尼,這真不可思議。你們現在把基礎及規矩立下來,對美國佛教的前途,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要這樣想:『我有這一口氣,這佛教就是我的責任!』若旁人說他也要負一點責任,那可以的;並不是說我負責任,你就不可以負責任。所以說佛教的責任是人人有份的。不要推託,你們應該站起來,以弘揚佛法為己任,這是做法施的基本條件。
另外還有無畏施,所謂無畏就好像觀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都是無畏施之一。這無畏施即是在人有驚慌恐怖,將舍性命的時候,而你能現無畏身,行無畏行來安慰他。什麼叫現無畏身呢?譬如有個人在火難中,快要被燒死了,因被煙霧薰得不知東西南北,已經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可以走出火堆。你在這時候能奮不顧身,躍身到火里去把這人拖出來,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這就叫捨身命而救護眾生,也即是無畏施。或者有人掉到海里,眼看要淹死,你看見了也不計較自己的性命,毅然決意到海里去把這人拖上岸。不止水火,乃至於刀、兵、炮火之中,有人被炮或槍傷了,在兩軍陣前生命千鈞一髮的時間,危在眉間,你也能奮不顧身,不管自己生命的存亡,到那最危險的地方把這人救出來,這都叫無畏施。
還有,若人遇著官匪等其他種種危險,也是生命朝不保夕的時侯,或者已奄奄一息了,你能用種種的善巧方便把此人救脫出危,這也是無畏施。總而言之,就是人在恐懼時,困苦厄難的境界裡,你能夠用你的慈悲心、勇敢心,發揮大無畏精神,什麼也不怕的精神,去救護一切眾生。就好像持地菩薩,他雖然並不是直接修這無畏施,而是間接的修。怎樣修呢?他知道凡人過河時,必須要有橋,沒有橋也就過不了河,若過的話就有生命危險了。於是他以自己的力量,效仿古人的老方法,用一點板子或木頭搭起一座橋,令人過江河時沒有危險。
可是,雖然有橋無危,如果遇著大水,一樣有生命的危險。好像虛雲老和尚從九華山下山時,他記得那地方本來有座木橋,於是照舊走到那地方想過河,誰知偏偏那橋因為大水早給沖壞了,結果掉到河裡,在河裡經過一日一夜,二十四個鐘頭後才被漁翁把他撈上岸來。當時漁翁想:『哈!這回一定發財了,撈到這麼重的一條大魚。』可是把魚網拉上來一看原來是個魚和尚!於是再拿出來看清楚點,不是個魚和尚,而是個真和尚,還穿著衣服呢!但已不會喘氣了。就在附近有個小廟,這漁翁便到小廟裡向出家人說:『和尚!和尚!我今天捕魚,捕上一個和尚來,請跟我去看看。』廟上的人想:這真奇怪了,怎的捕魚會捕上和尚來?就跟他跑去看看。喔!原來這是德清老和尚!接著幫他把肚裡的水都嘔出來,這回老人家才又活過來,真是得到第二條的生命。
虛老被水淹不死之後,跑到高旻寺去打禪七,就生了重病。可是這月朗方丈也不原諒他,還要叫他做代理方丈。虛老自想:『我自己病得這樣子,怎能代理方丈呢?』於是不答應。結果被月朗和尚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給他氣受。你看虛老可說是中國第一大善知識,在高旻寺所受的苦卻不知多少;處處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
持地菩薩他專門修橋補路。在虛雲老和尚要到雲南時,在路上也曾遇到一個修路的和尚,一天到晚拿鋤修路,也不講話,這也是持地菩薩的化身。凡見路上有瓦塊、玻璃,他都撿到一邊,總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他這樣一天到晚做苦工,那麼誰給他工錢?沒有人給他工錢,你說這是不是愚痴呢?可是就因為他白做工,才修成持地菩薩,證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的境界,這就是修無畏施。無畏施的法門是很寬廣的。總而言之,人在恐怖時,你都應該作布施。
再說一個比較近的例子,譬如有人好幾天沒飯吃,就要餓死了,心內恐怖慌張得不得了!想:『這回快餓死了,沒錢買東西吃,去偷嗎?又犯法!』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你若見到了,看他面黃肌瘦,兩腳無力,邁不動步,這時你問他:『你怎樣了,是否生了病?』他一定告訴你:『我四、五天沒吃飯了。』你說:『好了,到我家裡去吃飯吧!』不要像天津人,一早起來見到人就以天津口音問:『你吃飯了嗎?』人回答:『我還沒吃呢!』回答:『沒吃?到家裡去吃嘛!』他這個家裡吃去,不知是到他家去吃?還是到你家去吃?總而言之,兩方面都可以。到我家裡吃也可以,到你家裡吃亦可,所以這個沒吃飯的人,也不敢到人家裡去吃飯,便說:『好啦!我到自己家裡去吃飯。』
沒有衣服穿的人,受冷凍之苦,你給他一點衣服穿;沒有房子住的人,你給他房子住,這也叫無畏施。可是,一天兩天可以,但不可以永久,中國有句話:『能供一飢,不能供百飽。』供一頓飯是可以的,但如果要天天供給你吃飯,那就負擔不起了。因為在這世界上,人人都應該去做工,不應該生出一種依賴心。如果你生出這種想法:『我希望有人行菩薩道,我也不需要做工,到吃飯的時候,就到一位信佛的家裡去訴苦:「我今天沒有吃飯,你給我一點無畏施吧!令我沒有吃飯的恐懼,不受飢餓的痛苦!」』這是不合規矩的。人在偶爾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求助於他人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有一口氣存在,都應該自強不息,為這個世界謀福利,不要消耗這世界的物質。也即是說,人人皆應該幫助這個世界,不應依賴這個世界。如何幫助這個世界?就是要對人家有好處,不是要人家對自己有好處。即是我要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利益自己。你要是存著希望他人利益自己的思想,這就是依賴心,而沒有自強的心。人人皆應有自強不息的心,不要依賴旁人,這是我的宗旨。
清淨觀,就是清淨觀力,也即是在一切布施方面,不著住於布施相上。這就是清淨觀,而沒有染污法。觀音菩薩布施不取於相,一切離相,所以清淨。如果著於相,就不清淨了。
『廣大智慧觀』:廣就是寬廣,大就是再沒有比他更大了。觀世音菩薩有廣大的智慧觀力,普度一切眾生,教化眾生。
『悲觀及慈觀』:他又有悲觀。有人誤解經義,便說:『觀音菩薩也常常哭,不歡喜,因為他悲觀。』這是大錯特錯。這裡的悲並不是指悲傷的悲,而是憐憫的意思。菩薩是對一切眾生,生出一種真正憐憫的心。什麼憐憫的心呢?他常常這樣想:『這個人真是可憐啊!我用種種方法教化他,他還是不明白,仍是顛顛倒倒的。』他這樣憐憫眾生,就叫做悲觀。因為他憐憫這個眾生,所以他就要度這個眾生。好像你看那個小孩子,很天真活潑的樣子,人見人愛。為什麼得人歡喜?因為小孩子得人憐愛。這一種憐憫,就叫做悲觀。並不是觀音菩薩一天到晚,總不歡喜,甚至常常哭泣悲哀。你要是想學觀音菩薩,就不要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愁東愁西的,而要『廣生歡喜不生愁』。他這種悲觀,並不是哭泣的悲觀,所以不要誤會了。
慈觀,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悲觀就是拔除眾生的痛苦。慈觀就是給予眾生快樂。這種予樂不是暫時的樂,而是永久的樂;是真正的樂,並不是世間的樂。什麼樂呢?即是給予一切法,令眾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痛苦顛倒的事,這叫做予樂。什麼是顛倒的事情?好像歡喜飲酒的人,飲得醉醺醺,就覺得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乎其神,走路有如螃蟹,東撞西闖,他認為這樣是最好的。自己的知覺也痳木了,甚至什麼都不知道,東西南北皆辨別不出。你說這是不是顛倒?一個好好聰明的人,若被這種酒精支配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殺人放火皆敢做。譬如有一天早晨在巴士站,有一個醉鬼向我要錢去買酒喝,他還沒有喝夠。我又想起來一件事,亦是在巴士站,有一位黑人走過來,什麼話也沒有講,我也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就跪下來向我叩頭,叩完頭也沒有講話,站起來就走了。這個人不是來向我叩頭要錢,可在那麼多人面前向我叩頭,叩完頭就走了。也不知道他是鬼或是神?這真是奇怪。我看他並不是喝醉酒,不知是不是一種靈感,他就向我叩頭。多數的鬼,見到我就叩頭,還有神,見到我亦叩頭。而他這個人,又稱為黑鬼,恭恭敬敬的向我叩頭,叩完頭也不敢望我,就走了。我想大概有個鬼在他身上。
喝酒是這樣子,抽菸更是顛倒。為什麼呢?本來你的肚子裡乾乾淨淨,卻硬要把它弄髒。有人說:『法師,您講錯了,我肚子裡不乾淨。』不錯,你的肚子是不乾淨。這個不乾淨,還不要緊。你用煙又熏一熏它,裡面就有煙油脂,就好像煙筒裡邊黑黑的油垢。你把煙吸到肚裡去,又吐出來,肚裡邊也是有這種東西。你自己看不見,所以不曉得。你要是看得見,你抽一口煙,就好像鏡子蒙上一層灰;再抽一口,又蒙上一層灰。本來肚子是乾乾淨淨的,可是你卻要熏上一些灰塵。這樣不是顛倒嗎?還有吸鴉片煙,吸上的時候覺得精神抖擻,甚至一步可以邁到天上去,好像騰空駕雲的樣子。等過了菸癮後,周身就不舒服,全身難受,不知要放在什麼地方才好?可是都沒有地方放。一狠心便要趕快下地獄去,地獄或者沒有這麼難過。所以你看,犯了菸癮,連地獄都要去鑽,就這麼樣難過。其他顛倒的問題還多得很。所以我希望抽菸的人趕快把煙斷了;喝酒的人趕快把酒戒了;懶惰的人就學勤勞一點,不要那麼懶惰了。可是勤儉的人可不要學懶惰。勤儉的人要多做一點好事,多做一點善事。你要是不做善事,始終也沒有德。你要做才有。德是從善而來的。盡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顛倒了。你不做善事,卻拿正經的錢去看戲,或買不重要的東西,這都叫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有用的地方,這是不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無用的地方,這是顛倒。所以顛倒是很多種的。
觀音菩薩能指明你這種顛倒的行為,叫你不要顛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永久的快樂,這就叫作『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暫時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的苦。但是你要生出信心。你有信心,觀音菩薩才有慈悲心。你要是沒有信心,觀音菩薩的慈觀和悲觀和你猶如水和火似的,水火不容。觀音菩薩用很大的慈悲來對待你,你卻冷冰冰,而不能與他合在一起。冷冰冰就是沒有信心。你若是有信心,便和觀音菩薩的慈觀悲觀相合了。相合了,你就離苦得樂。
什麼是真苦?人的煩惱就是真苦。你要是沒有煩惱,就是快樂。為什麼你沒有快樂?就因為你有煩惱。沒有煩惱,就是快樂。觀音菩薩能剷除你的煩惱,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就是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我願意常常瞻仰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相貌、慈悲的德相。瞻仰是常常觀瞻仰望,而生出恭敬心,越看越歡喜。對觀音菩薩是五體投地,一心恭敬。拜大悲懺,都是恭敬觀世音菩薩的一種表現。要是你不拜大悲懺,就像美國人不願意叩頭一樣,連一個頭也不叩,這叫信什麼佛?你這信佛,是信什麼佛?有人說:『我是信我自己的佛。』你要是信你自己的佛,你就不會有你自己。因為你沒找到你自己的佛,所以外邊的佛,你也不認識。要是信自己的佛,不會不叩頭的。叩頭是表示最恭敬誠懇的意思,這就叫做五體投地,亦是一種禮貌。你連一個禮貌都沒有,怎談到信佛呢?以前有一位醫生,各處都會有人相信他,把他當成佛一樣的看。他就叫人不要拜佛。人家在拜佛;他就在旁邊站著,好像木頭樁子似的。但是他自己不覺得,為什麼呢?因為我相未空。不拜佛的人,第一就是我慢,覺得我很大,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因為他有貢高我慢,所以見佛也不禮拜了。這又怎麼可以學佛、信佛?根本連佛教都不了解,可是他到處去跟人家講佛法,這真是害人不淺。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這四句偈頌真是妙不可言。什麼妙不可言呢?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這四句偈頌,眼睛的病就會好了。可是眼睛的病雖然好了,你還要自己生出智慧,才能徹底治好。如果沒有生出智慧,縱使暫時好了,將來還會發作。在觀音異記上,有記載能醫眼睛的病。那麼究竟他怎會醫治眼睛的病?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乃是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加被。總而言之,你要是相信經文,而套用於任何事,都非常靈驗,有效用。你要是不相信,它就沒有功效了。所以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佛的大法好像大海無量無邊,不知多深多大?你要是有信心,佛便能把你接引過來。
『無垢清淨光』:什麼叫無垢呢?垢是塵垢,亦是不清淨的東西。你沒有這些不清淨的塵垢,自然放出清淨光明。這清淨的光明是針對塵垢說的。沒有塵垢,就是有清淨光明。有了塵垢,就沒有清淨光。所以無塵垢便放出清淨光。怎麼叫沒有塵垢呢?即是妄想沒有了。你的妄想沒有了,就沒有塵垢。你要是打一個妄想,就有一層塵垢。打兩個妄想,就有兩層塵垢。打三個妄想,就有三層塵垢。妄想打的越多,塵垢就積得越厚。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沒有塵垢,見性也就是見到清淨的光明。你沒有塵垢,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要是有塵垢,就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所以明心見性,就是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性,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常住真心,就是明心;性淨明體,就是清淨明體,也就是如來藏性。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就叫無垢。
『慧日破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陽一樣,把一切黑暗都照破了。什麼是黑闇?黑闇很多,現在所說的黑暗譬如:你沒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沒有智慧就是黑暗;你沒有願心也是黑暗;沒有實行心,亦是黑暗;又者,你不守戒律就是黑暗;你不修定力,就是黑暗;你不修慧力,亦是黑暗;你不按照戒定慧的路去修行,這都是走黑暗的路。你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就是光明。所以『慧日破諸闇』,智慧的太陽把一切黑暗都照破了。你想要聽佛法,這就是光明。你心裡說:『我聽了好幾天,也沒有什麼大意思。這法師坐在法座上,講來講去都是講這個,我聽了好多次,都是叫人除去貪嗔痴,修戒定慧。我聽都聽厭了。』你聽厭了,這就是黑暗現前。你聽得不厭,說:『這法師講得越聽越有意思,越聽越有味,甚至於我聽法師的聲音和一切笑貌,聽完經之後,這法師還在我耳邊講經說法。我一天到晚都聽到法師的聲音,總在我耳邊說法。』這就是光明。不願意聽就是黑暗。
講到這兒,我想起了一件事:在香港,有一位女居士來見我。見我之後,你說怎麼樣?她行住坐臥都看得見我總在那兒講經說法。可是這位女居士怎麼樣?她說:『這位度輪法師是個魔呀!我怎麼常常見到他呢?』她常見到法師說法,卻說是魔。她要是見到魔,她又認為是佛了。所以這個人常見到我,卻說見到魔了。又是罵,又想要打,沒有幾個月,這位女居士便生癌症死了。本來想救她,但她卻說我是魔,故我也愛莫能助。今天我想起這一件事,你說她見到法師,就說是魔;如果見到魔,她又如何?所以世間有很多人都是認假不認真。真的,他認為是假的。假的時候,他又說是真的。往往都是當面錯過,交臂失之。
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猶如太陽一樣,把一切黑闇都照破了。照破什麼黑闇呢?觀世音菩薩修真空觀,照破見思的黑闇,證到般若德。什麼是見惑?即是對境起貪愛。什麼是思惑?即是迷理起分別。觀世音菩薩修清淨觀,破除塵沙的黑暗,證得解脫德。觀世音菩薩修智慧觀,破除無明的黑暗,證得法身德。這叫三德俱藏——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觀音菩薩修三觀(真空觀、清淨觀、智慧觀)而證得三德,斷除見思、塵沙、無明的黑暗,所以說慧日破諸闇。這個慧就是觀,觀一切慧。
『能伏災風火』:觀世音菩薩能伏三災。災是三災。三災是火水風。火燒初禪天,水淹二禪天,風颳三禪天。初禪天為什麼會被大火所燒呢?因為初禪天的天人,他們有煩惱火的緣故,所以他們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間的火。這時,天空出現七個太陽,將大地一切的動植物皆燒焦,然後將海燒乾涸,將山燒融化,什麼都不存在了。
這樣的大火災,經過七次之後,就發生一次大水災。這水災能淹到二禪天。為什麼呢?因為二禪天的天人,他們的煩惱水太旺盛的緣故,因之,引起世間的大水災。波浪滔天,淹沒一切,沒有陸地存在,一切動物和植物,統統不存在。
經過七次大水災(七次火災發生一次水災)之後,就發一次大風災。這風災比前邊所說火水二災還要厲害,不但將世間山河大地颳得粉碎,而且又能刮到三禪天,令三禪天也不存在。有首偈頌是這樣地說:『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何謂五衰?第一衰是花冠萎謝。天人戴的帽子是花所莊嚴的。這個花不是人種的花,是自然而生的莊嚴花冠。等到五衰現相時,花就殘舊凋謝。在沒有衰相現出,花總是新鮮。等到花一殘舊,就知道天人將壽終了。
第二衰是衣裳垢膩。天人的衣服不像人間的衣服,一個禮拜要洗一次,或兩個禮拜洗一次。如果不洗就不乾淨。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總是沒有塵埃。等到五衰現前,衣服便著一層塵埃,那你就知道這個天人將壽終。就好像我們人要死,氣尚未斷時,身上有的地方就會生蟲。平時它不會生蟲子,等到氣要斷時,身上很多地方都有蟲子。天上人衣著塵埃,也是業報感召。我們這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塵埃?楞嚴經已講過,因為我們人心裡有太多妄想,所以世界的塵埃也變多了。我們的妄想就和塵埃一樣,沒有分別。所以一切塵垢都是由我們的妄想心造成的。天人的五衰現前,衣服也就有塵埃了。
第三衰是兩腋出汗。天上人不像我們人的身上常常出汗,他們永久都沒有汗出。可是五衰現相時,兩腋就汗出。
第四衰是身體臭穢。天上人一天到晚身體都放出一股香氣。他們不是噴上香水,或抹上香粉,乃是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氣放出。五衰現前,身上就沒有香氣,而放臭味。
第五衰是不樂本座。天人真是自在,一天到晚都在那兒打坐參禪,什麼事情也沒有。第四衰現前,他就坐不住了。坐一下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下,這樣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覺便墮落,天人便壽終了。
這是六欲天有這五衰現相,可是初禪天有火災,二禪天有水災,三禪天有風災,因為三禪天的天人,有煩惱風,所以和世間的一股風接觸,而引起風災。所以說『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縱使你生到非非想處天,享受八萬大劫那麼長的天福,可是天福盡時,還是墮落到人間來,或者墮落到地獄、餓鬼道、畜生道去。這是不一定,所以很危險。不如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後再倒駕慈航,好像觀世音菩薩似的,來教化眾生,這樣子比較穩當。
『普明照世間』:觀世音的智慧光明,普遍照耀到凡聖同居的世界。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土地,就叫凡聖同居土,又叫凡聖同居世間,即是凡夫和聖人共同居住的地方。觀音菩薩所修的大智大慧,又普遍照到方便有餘的世界,就是二乘所住的境界。方便就是善巧方便。有餘,是指那世界的煩惱還沒有斷盡,還有餘剩。觀世音菩薩具足大智大慧,又普照實報莊嚴的世界,即是菩薩所住的世界。佛所住的世界,即叫常寂光世界,又叫常寂光淨土。觀音菩薩的大智大慧,皆普照於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故說『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悲體戒雷震』:這四句偈頌是讚嘆觀音菩薩的慈悲,觀音菩薩是以慈悲為他的法體。他這個慈悲的法體,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呢?是從持戒生出來的。最初觀世音菩薩修道便專修戒律,而生出廣大慈悲,無緣大慈的法體。這種法體就好像雷吼一樣那麼大聲,一切眾生都被他所驚醒。所謂『發聾震瞶』,聾的人也聽見,愚痴的人也聽得見。所以這句『悲體戒雷震』是讚嘆觀音菩薩的身業是不可思議。
『慈意妙大雲』: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平等,慈眼視眾生。本經上亦說:『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觀世音菩薩所修的福德,猶如大海般無量無邊。他慈悲的意念,平等給予眾生樂,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就好像虛空中的大雲彩。
『澍甘露法雨』:澍是下雨的意思。下甘露的法雨。什麼叫甘露?甘露即是天上長生不老的藥,天人的壽命那麼長,是吃這種長生不老藥。有人說:『啊!天人也吃藥,難怪現在人想要開悟也吃藥。』可是天上這種藥是自然的,是天上本有的,不需要經過一番提煉的手續。吃了這種不老藥就不老了。觀世音菩薩的妙大雲,下甘露的法雨,下長生不老藥,令一切人離開生老病死苦。
『滅除煩惱焰』:觀世音菩薩把世界上人的煩惱火焰滅除,每一個人皆有煩惱。為什麼不成佛?因為有煩惱。為什麼不開悟?因為有煩惱。為什麼你得不到解脫,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也因為你有煩惱。煩惱,也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煩惱的一個別名。你有所執著,就得不到解脫,有很多煩惱。那麼執著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自私自利心生出來。你要是沒有自私自利的心,而大公無私,那你又有什麼可以執著的呢?你要沒有自私心,就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解脫。得到解脫,就是開悟,也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的煩惱是一個最壞的東西。但是每一個人都舍不了這個壞東西,總要和煩惱行住坐臥,離開不了。有人說:『我常常快樂,這叫做沒有煩惱。』你要是得到真正的快樂,那當然沒有煩惱。若是沒有得到真正的快樂,卻勉強用造作心來做成這種快樂,這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煩惱還在裡邊儲藏著。有一天,它還會爆發;就好像用一塊大石頭把草壓上了,草雖然不長,將來把石頭一搬開,草長得更茂盛。在四宏誓願中,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來到這世界?就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觀音菩薩有沒有煩惱呢?他的煩惱斷了,可是他以眾生的煩惱作為煩惱。他看眾生的煩惱沒有斷,便以種種的方法教化眾生,令眾生把煩惱斷了。煩惱是沒有窮盡的,好像水波浪似的,前念滅了,後念又生;後念滅了,後後念又生,相續不斷,煩惱也是如此。『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的門徑是無量無邊。有的人讀過一部經,或讀過兩部經,便自滿了,說他懂佛法。他所懂的佛法連海水一滴猶不及,就滿足了。就好像螞蟻到海里去飲水,飲得肚子飽脹,便說:『我把大海都飲幹了。』哼!它把大海都飲幹了,殊不知它只把肚子喝飽了。大海裡邊的水,它連一滴都沒飲。『佛道無上誓願成』:沒有再比佛道更上了,所以每一個人應該發願成佛,不應該把自己看得太小,要把自己看得本來是佛。可是,本來是佛,並不是現在是佛。我們本來在最初都是具足佛性,與佛是無二無別。可是我們現在因為不曉得修行,所以沒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大本領,這是四宏誓願。觀世音菩薩本照四宏誓願來教化眾生,所以澍甘露的法雨,令一切眾生得到清涼,沒有煩惱。這就叫作『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爭訟經官處』:爭是鬥爭。在末法時代是鬥爭堅固。佛住世時,是正法時代。佛滅度以後,是像法時代。佛滅度以後,經過兩千年,是末法時代。在正法時代是禪定堅固,人人皆歡喜參禪、習定、修定力。正法時代有一千年。由佛出世到佛滅度一千年,叫正法時代。過了正法時代,便是像法時代,此時代是寺廟堅固。人都踴躍歡喜造廟、造佛像、建寺院,所以在世界上,有些國家有很多寺廟。像法時代是一千年。過了這一千年,就到末法時代,法到末稍了。末法時代有一萬年,這時期不是禪定堅固,也不是寺廟堅固,而是鬥爭堅固。國與國鬥爭、家與家鬥爭、人與人鬥爭、畜生與畜生鬥爭、鬼與鬼鬥爭,到處都是鬥爭。為什麼鬥爭?因為是末法時代,人只明白鬥爭。可是在末法時代裡邊也有正法時代。在像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這怎麼講呢?在末法時候,也不能說沒有參禪打坐的。好像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從忙裡偷閒,或者早晨,或者晚間,或者中午,在百忙之中,才抽出一些時間修行、打坐參禪,這也就是正法時代。不過在末法時代僅是一少部分,少之又少。所以我們在末法時代還能講經說法,尚有人忙裡偷閒,百忙之中,甚至於不睡覺、不吃飯來聽經,這也叫做在末法時代中之正法。現在大家提倡造廟、建道場,這也是像法時代的工作。所以在末法時代也有像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在像法時代也有末法時代,也有正法時代。因為在像法時代還有不造廟、不信佛法,這等於末法一樣。那麼在像法時代,為什麼要造廟?造廟可以令人聚會在一起來用功修行,這也是正法時代。那麼在正法時代裡也有像法和末法。在正法時代裡的人參禪習定,固然是正法時代。但也有造廟,等於像法時代。在正法時代,也不是人人學佛法。有的人學佛法學了一點點,然後就不學了,更不用說去研究,這也是正法中的末法。在每一個時期皆具足正法、像法、末法。
現在這末法時代是鬥爭堅固,而我們能住持佛法,令佛法永住於世,行持正法事業,每一天誦持楞嚴咒,對整個世界都有幫助。為什麼呢?如果在這個世界上,連一個誦持楞嚴咒的人也沒有了,那這世界就快要毀滅了。那時候妖魔鬼怪,一切魑魅魍魎皆出現。現在他們為什麼不敢出現?就因為這世界還有人誦持楞嚴咒,修大悲咒的四十二手眼、修千手千眼的法門,所以妖魔鬼怪不敢出現,橫行無忌。
諍訟是到法院去打官司,去講道理。講道理要請律師。律師可以把有道理的人,講成沒有道理;沒有道理的人,可以把他講成有道理。這就叫顛倒是非。在前幾個月,有一位女人把她丈夫謀殺了,可是她非常有錢,就和律師講條件,如果律師能洗脫她的罪名,把官司打贏了,她就給他一筆錢。這位律師明明知道她是謀殺丈夫的人,可是在法庭他就強辭奪理,替她辯論而不需要償命。唉!你說這有沒有真理呢?只要有錢,縱使殺人了也沒有罪,這就是諍訟。既然沒有罪,不需要償命,這豈不是世界上太沒有真理了!本來到法院是要講道理,可是到那兒有律師為人辯論,有道理就變成沒有道理,沒有道理也變成有道理。你說這個世界是不是黑暗的世界?
『經官處』:經官就是到法院去講道理,看誰的理由充足,誰就沒有罪。可是在這個時候,你的理由充足,沒有錢也有罪。你就是理由不充足,沒有道理,可是你有錢也就沒有罪。所以這個世界還是被金錢支配,把人的良心埋沒了。
『怖畏軍陣中』:怖是恐怖,畏是畏懼。恐怖和畏懼在兩軍陣前,就好像現在越南的情形。在這地方,雖然恐懼,只要你『念彼觀音力』,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便能『眾怨悉退散』,一切的怨恨皆會退散。打官司和軍陣中的鬥爭,都是因為生生世世結的怨太多了,所以才會聚會在一起,互相遞償受果報。可是你能念觀世音菩薩,這一些果報都會減輕了。重的就變成輕的,輕的就變成沒有。如果不會念觀世音菩薩,這些問題就嚴重了。你念觀世音菩薩,就減輕了。所以觀音菩薩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懂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上海有一位居士名叫費帆景,他平常都念觀世音菩薩。在中日戰爭時,上海常被日本飛機轟炸。這位費居士天天搬家,一覺得他所住的地方有危險,會有戰火,便搬到另一個地方。他剛搬走,這地方果然就被日本軍隊炸了。那麼他搬到第二個地方四五天之後,想一想又不太安全,他又搬到租界地。上海有一個區域是洋人向中國租借土地的地方,所以日本不敢到租界地來侵擾。搬到租界地之後,他又恐怕這地方不安全,又想走。但租界地外邊有電網圍繞,所以他也沒有法子走,正在進退兩難,不能決定的時候,便看見一個小孩子對他說:『快一點走,後邊有日本軍來了。』於是他看電網上有兩尺寬那麼大的窟窿,僅僅只能鑽出去一個人。只見這小孩子便從此窟窿鑽出去,他家的老母親、太太、小孩也都從那地方鑽出去跑了。後來他們見租界地有西方的軍隊在那兒防守,覺得很奇怪,不知道他們怎麼出來的?等到他再找這小孩子,已不見了。再看那電網,根本也沒有二尺平方的窟窿。他覺得很奇怪。由這一走,便走到蘇州去,把軍隊作戰的災難也就躲過去了。由這一件事證明觀音菩薩的境界是高深莫測,人不容易了解。在這種情形之下,觀音菩薩會保護念他名號的人,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生出一種真信心,真信切願的念觀音菩薩。
眾怨,就是剛才所說國與國鬥爭、家與家鬥爭、人與人鬥爭、鬼與鬼鬥爭,這乃是眾生的業力所感,而造成這個局面。現在有很多國家,可是你不要以為這國家裡都是人。有的是老鼠成群結隊去托生做人,而成了一個國家。蛤蟆多了,亦都托生到一起去做人,成了一個國家,在今年春天,有人拿來一份報紙的記載:在泰國有好幾萬隻蛤蟆自殺。為什麼呢?因為也就是那個國家的蛤蟆太多了,所以它們自殺可以托生去做人。每一個國家的人,皆是同一個種類。這個種類在前生多數是一種畜生,所以一起做同一個國家的人民。我在今年春天講這個道理時,就有人問:『美國人多數是什麼托生?是什麼種類而成一個國家?』那時候我回答說:『人和畜生皆有,因為美國是由各國移民而來,是人畜聚集在一起的大雜燴。』這是真的,不是講空話。如果我們睜開五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便知道這世界的人,不一定都是人,而是樣樣都有。怎麼樣看出來的?你要是有佛眼,開智慧眼,想知道人前生是什麼?在前生做什麼?你可以看這人後邊的影子,前生那個影子,今生還會跟著他。前生如果是人,那影子便是人。如果是畜生,便是畜生的影子。如果是妖怪,就有妖怪的影子。只有開五眼的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要是沒有開五眼的人,就分別不出來。所以你見到人,不要以為那就是人。如何知道這些問題?你要是得到天眼通,便很容易知道。你只要老老實實用功修行,想知道什麼事情都可以。還有現在某國人(我不是罵人),很多都是老鼠變的。不過,雖然有很多老鼠,其中也有很多人,也有很多鬼和畜生。總而言之,每一個國家皆有馬牛羊雞犬豕,各種各類。人也是由這些眾生變的,這個道理說起來真是微妙。一般人因為沒有證實這件事,所以不相信。要想證實這件事,就要腳踏實地去用功修行,得到神通,就會說:『以前有一位法師講這道理,真是不虛假啊!怎麼這麼微妙的事情,他都可以講出來。』你那時就知道了。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妙音觀世音』:前邊的偈頌『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即是講『觀』字。現在是講.『音』字。這『音』是妙音觀世音。觀世音的『音』是微妙的音,這個微妙的音聲就是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觀世音菩薩的聲音,不但微妙,而且清淨,猶如海寂靜時的潮聲。海到一定時候便發出海潮。觀世音菩薩清淨的音聲,猶如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觀世音菩薩的音聲,超過世間所有音聲。
『是故須常念』: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常念觀世音菩薩。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念念勿生疑』:我們念觀音菩薩的時候,千萬不要生疑心。不要這樣想:『念有什麼用呢?念觀世音菩薩豈不是沒有什麼意思?』天天念觀世音菩薩,你就生出懷疑心。最要緊的是不要生疑心。一念之中也不要生懷疑心,要生信心。
『觀世音淨聖』:觀世音菩薩這位清淨的聖者。
『於苦惱死厄』:在你有痛苦煩惱之時,或者面臨危險將要死的時候。厄即是厄難。
『能為作依怙』:這時,觀世音菩薩能作你的保護者。你可以將你的身心性命交給觀世音菩薩,他一定會幫你忙。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具一切功德』:觀世音菩薩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沒有不具足一切種種功德。所有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皆不缺。
『慈眼視眾生』:觀音菩薩總以慈父之眼視看眾生。眾生無論有過錯,沒有過錯,有罪業,沒有罪業,他都一樣來慈悲救護眾生。
『福聚海無量』:因為觀音菩薩以這種平等大慈來普度眾生,故所修的福報像海那樣大,無量無邊,深不可測。
『是故應頂禮』:因為觀音菩薩的功德完全都具足,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頂禮觀音菩薩。
現在已把所有偈頌講完。我們有機會能聽到全部的法華經,真是難遭難遇。現在不要說美國,就是在中國也不容易聽到全部的法華經。在香港、台灣或者有這個機會,但是也是很困難。現在我們在美國生活這樣安定,而能聽到這部法華經,真是幸運。你來聽經無形中便是幫助這個世界。我們這兒一講經,世界到處皆充滿吉祥瑞氣。凡是有講經法會,天龍八部皆來擁護道場。我們有這種機會,皆是有大善根的人。如果沒有善根,想要來也來不到。想要來時,不是這魔障生,便是那魔障生。總而言之,令你沒有法子來聽經。我們現在能以聽經聞法,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不可窮盡。來聽經,每一個人皆會有功德。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是當爾之時,即是釋迦牟尼佛講完偈頌之後。持地菩薩即是楞嚴經所說的持地菩薩。這位菩薩在無量劫以前,是一位沒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雖然沒有學過佛法,但他的行為和佛法很接近。此人雖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但他的力量很大。他這個力量不但大,而且還無窮無盡。一般人拿不動的東西,他可以拿。一般人挑不動的東西,他可以挑。一般人做不到的事,他可以做。他做什麼呢?即是修平道路,填鋪道路。有時又修橋。有時車子過橋,向上走,走不上去,他便幫忙推車。有的人挑東西辛苦了,他便幫那人挑東西。但是他不求代價,不求工錢。他一向行這種苦行很久了。有一次,遇到浮舍盧佛問他:『為什麼你要修平這些道路呢?』他說:『我修平道路是令來往行人方便。』浮舍盧佛說:『你平道路是捨本逐末,這是在末梢上用功夫,只在皮毛上修行。』持地菩薩說:『那麼怎樣才不是在皮毛上用功夫呢?如何在內里用功夫?』浮舍盧佛說:『你想要修平這條道路,應該先平心地。為什麼這條道路不平呢?世界有高山、有平地、有大海,就因為人的心沒有平。人的心裡有高山,所以地也不平。你的心地若是平了,世界就沒有不平的地方了。』持地菩薩聽了浮舍盧佛教化之後,便修心地法門,去平心裡的這一塊地,修成證果,得到菩薩果位。於是他就稱為『持地菩薩』。
菩薩,在前面已講過了。即是覺有情,覺悟有情眾生。亦是眾生中一位覺悟者。這位持地菩薩即從他自己所坐的座位起身,向佛說:『世尊!假設若有眾生聽到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而普門去示現他的三十二種應現、四無畏這種神通力,應該知道這個人的功德不少,他能聽見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限量。』不少即是多,沒有數量,無量無邊。在釋迦牟尼佛演說法華經,講到普門品時,在大眾中有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什麼是『八萬四千眾生』?這八萬四千眾生也就是我們的八萬四千煩惱。我們每一個煩惱,就是一個眾生。再者,在我們每一個人身裡面,都有八萬四千微生物,這微生物即是菌。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皆有蟲子。我們人是個大蟲子,在蟲身里有小蟲子,在血里、肉里、五臟里,蟲子不知有多少?我們人怎樣生存呢?也就是大蟲子養這一些小蟲子,小蟲子幫助大蟲子。你以為人是什麼?在身體裡面,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微生物。一個微生物,就是一個眾生。那麼有多少微生物呢?有數不盡那麼多。總而言之,有八萬四千那麼多。其實不只八萬四千,或者十萬八千也不一定。這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里,具足八萬四千眾生。可是由外邊講,這世界的眾生,豈只八萬四千。在這法會中八萬四千眾生,也就是每一個心裡邊的八萬四千種念。這種念念生滅,念念不停,念生就是一個眾生,念滅也是一個眾生。生生滅滅有八萬四千眾生,不離開自性。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沒有可以等於的心,沒有可以比的心,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阿譯為無,耨多羅譯為上,三譯為正,藐譯為等,菩提譯為覺。合起來即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沒有比它再高上。『正等』,正等於佛。『正覺』,是佛的覺悟。正等於佛覺悟的果位,也就是發成佛的心。有八萬四千眾生髮成佛的心。發成佛的心,然後才得到果位。在該法會上八萬四千眾生聽見普門品,皆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這是很殊勝的因緣。
現在我們講普門品,在佛教講堂有二十多人來聽經。這二十多個人,每一個人皆有八萬四千眾生。你算算有多少萬?但這多少萬是不是都發無上正等正覺心呢?我相信雖然沒有發這種心,大多數也發心想成佛。在這法華會上,聽見妙法蓮華經的人,將來都是成佛有分。我們現在能聽見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皆是在過去種植無量無邊的善根,所以現在也有一這種因緣聚會在一起研究佛法,這是妙不可思議的境界。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最高的果位,即是佛的覺位,翻譯成無上正等正覺。正覺是說人開悟,有了正覺。二乘羅漢得到正覺開悟,但未得到正等。那麼什麼人得到正等?菩薩是得到正等又得到正覺。正等於佛,故稱為等覺。正覺是羅漢,正等是菩薩。菩薩可以成正等,但不可以成無上。羅漢是可以成正覺,但不可以成正等。因為菩薩是有上士,在他的上邊還有比他高的。佛叫無上士,即是沒有再比他更高的。無上正等正覺,即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得到三覺圓,萬德備,沒有再比他高上的這種正等正覺。只有佛才有資格稱這個名號。其餘的菩薩、羅漢皆無能比,所以這是最高的果位。這個最高的果位是怎樣成就呢?是不是從最高處成就呢?不是的。最高的果位是從最低處成的。你修道的時候,切記不要有一種自滿的心,貢高我慢的心,這就是從最低處來成就最高的果位。老子道德經說:『上善若水,水善利於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樣,善於利益於一切萬物而不爭。物是指飛潛動植,所有四生(胎卵濕化),皆需要水培養灌溉。可是水自己本身並不存這樣想法:『喔!你們這些萬物皆需要我來利益你們,由我來幫助你們。』不爭什麼?不爭即是不居功,不向人宣傳:『這件好事是我做的,這個功德是我成就的,那間廟是我修的,那座橋是我造的。』永沒有這種心。它既不自私,又不自利,所以老子才說上善人應該學習水的樣子。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居功、不爭名、不爭利。『處眾人之所惡』,水是居在下邊,不在上邊。有人說:『水怎會不在上邊?下雨時,水都是從上邊來的嘛!』不錯,你講的真是有道理,下雨的水是從上邊下來的。那麼,它是怎樣到上邊去呢?它是從底下到上邊去的,不是原來就在上邊。它在上邊還是要下到地面上。下到地面上,又流到海里、河裡、江里,還是往下流。不過暫時在上面而已。故水處眾生之所惡處,住在人所不喜歡住的地方。修道人為什麼不住漂亮的房子,一天到晚住山洞?也就是學習水的樣子,住在低下處。因為水處眾生之所惡,故合乎道。你想成無上正等正覺亦如此,也是要從低下處向上去。不是從上掉下來,亦不是一生下來就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你想要成佛,先要把眾生做好。怎樣做好眾生?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往善的方面去做,不要向惡的方面去做,所謂『擇善則從,不善則改』。善的道路,就要去做;不善的路子,就改了它,要改過自新。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合乎道就向前進,不合乎道就向後退。這樣才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普門品的妙處是無窮無盡,不是在很短的時間能完全講完。等到將來有機會,再深一步的研究。這個禮拜六是觀音菩薩成道日,我們現在聽完普門品,知道觀音菩薩的神通妙用,到那天大家發心來供養觀音菩薩、念觀音菩薩,和拜大悲懺,求觀音菩薩顯示不可思議的妙用。有人如有什麼祈求,可以在自己心裡默默求觀音菩薩加被,相信觀音菩薩一定會令你遂心滿願。法華經是成佛的法華,有人聽過法華經便成佛有分,故這機會是難遭難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