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講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家請打開經本,請看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前面我們講了,能修之人,觀自在菩薩;所修之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所照見之理;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理就是真空實相。
下面我們看第四句,度一切苦厄,這是驗所斷苦果。前面講的修行方法有什麼效果呢?就從這句經文當中體現了出來,度一切苦厄。度就是度脫,一切苦厄是包括了世出世間所有的苦厄。我們先從苦厄說起,從文字上來解釋,苦是苦惱,能逼迫身心;厄是災難,艱難危險稱之為厄。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要說這個苦,真的說不能盡。從個人來說,有驅之不盡的痛苦和煩惱,從環境上來說,有經歷不完的艱辛和險難。曾經有個笑話,傳說早年有一個人,窮途末路無以為生,他拿了一件出家人的僧衣,冒充出家人去化緣。他來到了一家門口,這一家只有一對孤苦無依無靠的老夫婦,這對老夫婦也正為生計而犯愁,看到出家人站在家門口,趕忙把出家人請到家裡,並請和尚為他們做開示。可憐這個假和尚沒有念過佛經,哪裡會開示什麼佛法,但是在老夫婦的一再懇請下,急得和尚滿頭大汗,最後他說,苦啊,他其實是為自己的處境叫苦,沒想到這對老夫婦忙不迭的說,是啊,師父,苦,是真苦。那假和尚這個時候飢腸轆轆,心想我為了騙一口飯吃,竟然這麼不容易,不自覺的又說了,難啊,沒想到這對老夫婦趕緊跪下禮拜,說,師父你真是活菩薩,都給你說對了,真的是又苦又難。由此可見,這個苦和難,是婆娑世界共有的感受。
眾生都有哪些苦呢?《大智度論》上說,苦有兩種,就是內苦和外苦;《俱舍論》上說,苦有三種,叫做苦苦、壞苦、行苦;《大乘章義經》上說,苦有四種,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五苦章句經》中說,苦有五種,在生老病死苦之外再加上獄苦;《涅槃經》上說,苦有八種,即生老病死四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陰熾盛苦;《瑜伽論》中說,苦有十九種,在我們佛經當中苦的名稱繁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我們這裡講一下二苦、三苦和八苦,這是我們都能經常面對的,大家都深有感觸的。
二苦的說法,是出自《大智度論》,是指內苦和外苦,先講內苦,內苦又可以說是指我們的正報,正報分兩種,就是身苦和心苦。身苦就是肉體上的痛苦,像飢餓、疼痛、我們每天面對的疲勞,這是生理上與生俱來的感受,人的一生當中不可避免的都會發生,而且時時發生。心苦就是指我們精神上的苦,像嗔怒、憎恨、嫉妒、恐懼、苦悶、憂慮,這種七情六慾上的變化,任何人都無法逃避。這種精神上的苦並不是窮苦人的專利,富有的人,可能在心理上的苦比較窮人要更多。再說這個外苦,外苦是指我們的依報,我們生存環境上的苦。在古時候,有虎狼猛獸的侵害,還有自然界的風雨雪霜的侵擾,自然災害,現在社會雖然沒有猛獸的侵害了,但是意外的災難也頻頻的發生,我們現在不是常說嘛,車禍猛於虎。另外,像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失事,飛機、輪船的失事,再加上現在河北地區的霧霾,空氣的染污,還有食物中毒,前一段時間又是礦難、瓦斯爆炸等自然災害,這種都在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威脅健康和財產,這些都是屬於外苦,我們的環境,外苦。
《俱舍論》分析苦有三種,這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就是指,我們因為過去起惑造業的業因,所感召來的四大假合的色身,我們的身體已經是眾苦交聚了,而在這一生當中,還要遭受到環境的天災人禍,生計上的逼迫和煎熬,這就是苦上加苦,所以叫苦苦。壞苦是說,因為樂的境界變壞而產生的苦惱,就是我們常說的樂極生悲。我們都看過《紅樓夢》,富家子弟一旦有變故,窮困潦倒所受的苦就叫壞苦,我們看紅樓夢裡面,最後都不是太好,最後賈寶玉出家,師父這個出家不是因為壞苦,師父是帶著願望出的家,是為了度脫眾生,而不是壞苦,是為了更大的光明出的家。這是壞苦。我們從《紅樓夢》當中,從世間的好多的公案當中看到,世間的人在順境中就覺得快樂,但是風水輪流轉,沒有人永遠活在順境當中,難免會有挫折失意的時候。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在我們的身體還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經得住這種環境和心理上的沉澱,經歷這些惡劣環境的考驗,然後我們在不好的時候,自己能夠沉澱下來,在好的時候我們奮發圖強,這對我們的身心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看到,好多人在順境的時候特別的快樂,那種無所事事,那種驕橫,不去努力,到最後一旦逆境來了以後,很難承當得了的,就是一個自暴自棄,沒有一點力量。師父都給我們老菩薩們說,給兒女留財產,不如給兒女們留精神,叫他們學會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什麼是我們的財富?我們的正能量就是我們的財富,當你在順境、逆境當中你都能站的起來,這就是最大的財富。我們留的這些財寶可以消磨掉,甚至幫助他們有這種貪性,有這種惰性,而我們給兒女們留的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他們永遠的財富,在任何的境界當中他們都能夠屹立起來,這個才是真正的財富。這是壞苦。壞苦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不可能一世永遠都是在順境當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還是遇到這種逆境的情況比較多。師父出家這麼長時間以來,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謝這種逆境,讓師父變換了一個人,變換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理念,這十幾年來,十五六年了,也受到了不少的逆境、惡劣的環境、人世環境,也受到了不少惡劣的環境。但是現在回想一下,真的感謝這種逆境,增長了師父的毅力,增長了師父的正能量。如果沒有逆境,怎麼能夠成長?永遠的一帆風順,那人只是在造業,我們青縣話說就是在造,在造惡業,所以我們由壞苦在這當中,一定要有正知正念的。第三個就是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的意思。孔夫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就說,隨著時光的逝去,身心環境都會發生變化,人的生老病死,都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這就是由身心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苦。拿我們的身體來說,由幼小到健壯,由健壯到衰老,老而死,我們的身體生老病死,自然界成住壞空,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這是行苦。從人的心理上來說,幼年的矇昧無知,中年的雄心萬丈,到老年的空虛落寞,這是心理上的行苦。
以上這三苦是從世間法上來說,如果從出世間法上來說,人道、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所受的苦是苦苦。因為造業,我們有身報,這個身報又有環境的惡劣,苦上加苦,這是人道、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所受的苦苦,都是眾苦交聚之身,然後受惡劣環境的逼迫。欲界六天以及色界四禪天的天人,所受的苦是壞苦。就像天道的福報比人道大得多,有衣食隨意、宮殿莊嚴之樂,但是福報享盡,終有墮落之日,而且有五衰相現,就是衣裳垢膩,頭上的花枯萎,第三個就是身體臭穢,第四個腋下汗出,第五個是不樂本座,非常的痛苦,這個就是天人的壞苦。行苦是無色界四空天人所受的苦。就其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來說,他們禪定的功夫,能壓迫他們的妄心八萬四千大劫不動,但是到了八萬三千九百九十劫半的時候,他的妄心漸漸開始浮動了,開始流動起來了,然後終究墮落輪迴,這個時候他們心中生起了大懊惱,如萬箭穿體,不知比世間人痛苦多少倍。在智度論上說:「上二界死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高之處,墮落爛碎」。他們墮落的時候,他們的懊惱要比我們大的多的多。師父做一個比喻,就好比一個大財主家突然窮困潦倒,他要比一般的窮人心裡懊惱要大的多的多,就是這麼一個比喻,這是三苦。
八苦是什麼呢?八苦,師父在講經的時候,也是經常提到這個八苦,讓我們引以為戒。人生的八苦出自《大涅槃經》,這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生苦我們都已經沒有感覺了,在人出生之際,我們出生的時候,通過母親狹窄的產道,佛在經中說,就像夾山地獄一樣,苦不堪言,脫離母親以後,皮肉特別的稚嫩,然後被風一刮,就像風刀地獄一樣,刮在嬰兒的皮膚上,還有被接生的護士捏來捏去的,也是像地獄的痛苦一樣,就像鞭子抽打在身上一樣,所以嬰兒出生的時候都是大哭的,就是他們要受這些苦的,這是生苦。老子曰:「吾之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何患之有」。一般人以為生是可喜可賀的,人生痛苦的根源,就都是由於這個生而起的,因為這個生,我們這一世的痛苦就開始了,這是生苦。
老苦就是我們出生以後,發育成長,身體健壯,逐漸的進入老年,生理的機能逐漸的衰退。師父現在四十多歲都有這種感觸了,前十年的時候,來到我們青縣的時候,一天干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沒有問題的,大家現在看到外面的綠化,這些樹,都是師父當時剛來的時候親手種的,就這麼一大片,當時沒有感覺到累,到現在乾一點活,就感覺到幾天歇不過來,這都是身體逐漸的衰退,再往後,年齡再大一點,進入老年期的時候,腰酸背痛腿抽緊,這是昂立一號的廣告,繼而風濕病都開始發作了,尤其是現在社會老年人的子女,獨生子女,工作壓力都大,都遠離自己的父母,老病孤獨,孤苦,雖說有兒女,但也是孤苦無依無靠。對於我們在座的老菩薩來說,對於這些女人來說,更是一種殘酷,昔日的沉魚落雁之容,而今卻是雞皮鶴髮,老態龍鍾。師父從你們的神態當中,還能看到你們年輕時候的英姿颯爽,但是現在卻是老態龍鍾,那種心理上青春消逝的痛苦,更超過了生理上的痛苦,要不我們現在化妝品怎麼賣的那麼好的,我們好多居士一個月的消費,三分之一都用在化妝品上了,就是因為怕自己老態龍鍾,這個是心理上的恐懼,用這種外在的物質,來消除我們內心的恐懼。其實你追求的是一種錯,像師父這樣念佛,越念皮膚越好,面色越好,臉越亮,什麼原因?我們清淨的本性顯露出來了,你的心態好,你的各個機能都特別好,如果你不去從內心求,去從外在找,你永遠找不著一個答案,這是老苦。
病苦呢,我們人從呱呱墜地之日起,就和病苦結下了不解之緣。像兒童時期的天花、痳疹、水痘、腦炎,這個師父是最深有體會的,師父給大家講過,師父就是大難不死,有沒有後福,師父好好的講經肯定就有後福。在我小的時候出疹子,七八個月的時候,家裡的小骨灰盒都給打好了,小棺材都給打好了,準備都給扔了,誰知道晚上肚皮動了一下子,我母親就趕緊求護士趕緊搶救,護士這個時候就說我母親,是不是想孩子想迷了,出現錯覺了,我母親就求護士,等天亮以後護士照著肚皮拍拍,真有動靜了,趕緊又拉到別的比較大一點的醫院去搶救,留住了師父為利益眾生、弘法利生的命,看這個樣子,這個命不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為了眾生。這個是病苦,是我們兒童經常面對的病苦,到了成年人的時候,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以至於老年的癌症、心臟病、風濕痛等等,都在威脅著人身的健康。師父說的都是最最基本的病苦,一點都不過的,師父談到這個病苦,師父自身就有好幾種,我們每天就要在這種煎熬當中,在這種病苦當中在煎熬著。原來我的心臟非常好,肺活量特別好,從做了這十幾年的住持以後,每天操心,要面對種種的壓力,外界的壓力,還有自身弘法的願望的壓力,現在心臟也不是太好。我們每天都受著這種病苦的折磨,由於現在人的欲望越來越高,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個精神焦慮所導致的神經衰弱,這種精神分裂、抑鬱,現在抑鬱症為什麼多?就是壓力大,而且抑鬱症容易發生在什麼樣的人身上?就是沒有信仰,突然有了錢了,自己空虛了,不知道該幹什麼了,找不著目標了,沒有奮鬥的心了,出現妄想、抑鬱症,這直接導致出現錯覺,自身痛苦,家庭跟著痛苦,這個就是病苦。
第四個死苦,這個是有生必有死的,誰也逃脫不了的。從秦始皇那個時候,就開始尋找不死的靈丹妙藥,但是還是這樣,在相上所求,永遠沒有結果。因為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既然是因緣和合而生,它沒有本體,有合就必有生,有合就必有滅。因緣和合,也有因緣分散、分裂的時候,所以人死,也是必然現象。我們平時說,我難受的要死,這說明這個死是最難受的,佛在經中跟我們說,人在死的時候,就像活的烏龜,被人把肉從殼裡直接給挖出來,就像活的牛,牛活的時候把皮給它扒下來,這是非常痛苦的。我們現在喝的這種阿膠,師父沒有喝過,阿膠就是驢,活的時候抽鞭子,然後澆冷水,叫它的血都凝聚起來,再凍他,活活的把皮扒下來,再熬,這是師父在網上看的,這是世上比較殘忍的食品。我們看,這是我們死的時候將要受到的苦,四大分離這種痛苦,這是死帶給我們的苦,這是我們身體上的,還有我們心靈上的,有的人壯志未酬身先死,願望還沒有完成,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下一世要想再做人很難的,佛也給我們做過比喻,就像從須彌山上穿下一顆線,正好穿到山下一根針的針眼裡面去,就這麼難,機率能有多少?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來完成我們的道業,來回歸我們的自性。借著我們這一世的身體,來恢復我們的佛性,找到我們本來的面目,別自己去虛度光陰、虛度年華。還有,這個死,像我們人離開世間的時候,這一輩子的創業,一輩子的名譽、地位、權勢、財富以及妻子兒女等,一想到都與自己沒有關係了,會非常的不甘心。師父就遇到這麼一個居士,他們確實是對自己的痛苦放得下,他不怕,他說師父,我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兒女和我的父母,他說我要走了,我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兒女和父母,師父就寬慰他,你好好的念佛,求生淨土,到了極樂世界,你會比你現在,更能、更好的照顧到你的父母和你的兒女。因為到那時候,你有神通、你有智慧、你有正能量,更好的在冥冥之中去照顧好他們,真的就是這樣。我感覺到,從我母親往生以後,我親眼見到我母親的往生,不是我們現在社會上說的迷迷惑惑的(往生),(要)見到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不是師父自己見到的,是所有在場眼能看見的人都看到了。師父知道,從我母親往生以後,我修學要是懈怠一點,我都能感覺到我母親在鞭策我,甚至在我夢境當中,她都非常用嚴厲的手法告誡我,一定要精進,不忘初願,所以這就是往生的這些菩薩們,給我們帶來的這種能量。我們現在不是說人沒有生死,一定要把生死看明白,我們只是這一期生命的結束,但是又是下一世的生,下一世想生的怎麼樣,你想有一個華麗的轉身,這個華麗的轉身在哪裡?就在我們佛法當中。我們都說華麗的轉身,換下這一身臭皮囊,我們換成萬億紫磨真金色身,而且是無量壽、無量光,這就是我們華麗的轉身。這是死苦,我們從這知道我們怎麼去面對。
第五個是愛別離苦,古人云: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離死別,這是讓我們感到非常悲傷的事情。死別,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冥陽兩隔,再也不能相見,悲痛萬分,死別。這個生離,這個情況大家都是經常會遇到的,兩個年輕人短暫的分手,因為生計上的因緣要短暫的分手,抱在一起不肯分離,火車開了還依依不捨,這些都是讓人感覺到非常痛苦的。像我們出家人還有一句,辭親割愛,我是深有體會的,到現在這種舍親割愛,生離死別給我的感觸,就是要發奮修行,讓世間人離開這種苦,讓大眾們離開這種苦。當時我發願去出家的時候,我母親那個時候年齡已經非常高了,70多了,還有我姐姐,還有一個徐州的張居士,他們送我出家,送我到三祖寺去出家,當時走的時候心情特別高興,在他們即將離開我的時候,這種愛別離苦就開始生出來了。一夜睡不著,心想這親人一走,雖說是相差幾百公里,但是也是以後很難相見了,因為一出了家了,再也不是俗間的人了,再也很難相見了,我母親對這個佛法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她才能往生,她就在我送她們出山門的時候,她就跟我姐說,我們都不要回頭,趕緊坐車走,別給他留下情執的心,叫他永遠斷了這個情執的心,因為她可不知道這個情執是這麼容易斷的,要經歷多少次的磨難、磨障,多少次的經歷才能斷情執的。所以我就看著她們走,都看到已經看不見了,還在觀望,這種心真是如刀割一般,師父現在特別知道這種舍親割愛,真的是割愛,在割你這種情執的心。因為有這種情,我們才六道輪迴,這個愛不重,不入娑婆的,我們正因為愛重,我們今天才在娑婆里六道輪迴的,你說一下子斷了怎麼可能呢,所以在割自己的心。在她們走的時候,天要下雨了,這個時候,我母親給我買了一把傘,一把雨傘,師父記得非常清楚,是天堂牌子的,然後她也沒送,也沒讓我姐送,讓徐州的張居士,她對師父也是非常護持的,因為她現在非常忙,她很少到寺廟裡來了,她對師父也非常護持的,她對三寶非常恭敬的,她坐著公車把傘給我送來,這把傘我到現在我還都珍藏著,我一直都沒有用,因為這是師父知道這是一種母愛,因為我要讓這把傘,永遠激勵著我,我出家的目的是什麼,當我看到這把傘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母親對我的期望,期望我能夠利益眾生,講經說法。我們說這個就是愛別離苦,我們在座的也經歷了好多的愛別離苦的,只不過大家的心痳木了,不會迴光返照,這是愛別離。
第六個是怨憎會苦,這個和愛別離正好相反,你最親愛的人,因緣盡了總是要離開你的,但是你怨憎的人,不想見的人偏偏要碰到一起。就像我們今天,你不喜歡的人,偏偏做你的鄰居,你不喜歡的人,偏偏做你的領導或者同事,甚至你的眷屬。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矛盾,就是因為怨憎會,你怨憎的人偏偏和你走的最近。我們看現在家庭也是這樣,我們都說夫妻兩人是冤家,就是怨憎會,聚到了一起,因為有怨憎會的因緣,想離婚你還離不了,不離婚還天天吵,就這麼一個。你不喜歡的人偏偏做你的領導,天天管著你,這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這個怨憎會苦,我們也是天天遇到,經常遇到的。
第七個是求不得苦,這也都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你越想要的東西,你還非常難的得到,你想要的物質,但是你的經濟能力達不到,你想謀求一個職位,但是僧多粥少。不管是誰,總有求不到的,這也是我們世間最大的痛苦,所求高,但是沒有結果,即便是你求到了,但是第二個更大的欲望又產生了,又會生出來,你的新的一個求不得苦又產生了。所以古人說:山谷易滿,人慾難平。我們總是在追求,我們就是活在追求物慾上面,所以給我們時時造成了痛苦,這就是求不得苦。佛說:我快樂不是因為我擁有的多,而是我需求的少,那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需求的太多,心不滿足,這是求不得苦,
第八個就是五陰熾盛苦,是總括身心諸苦而說的,前面的七苦,都是由五陰熾盛而起的,這個五陰就是五蘊。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我們的疾病都是因為四大不調和而產生的,受疾病之苦。受陰就是受蘊,受陰熾盛而領納分別,使諸苦變本加厲,這是受陰給我們帶來的苦,領納了分別,然後你就產生了苦,苦上加苦,苦變本加厲。第三個是想陰熾盛,想像追求,而產生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我們的這種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都是我們的想蘊所產生的。第四個,行陰熾盛,起惑造業,而且因為行而遷流不息,而有年老衰邁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造下生死流轉之因,而有生死輪迴之苦。這八苦,前四苦,生老病死苦是身體上的苦,後面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三苦是精神上的苦。第八個五陰熾盛苦是指現在的起心動念,都會成為未來受苦之因,因果相續,牽連不斷,無量諸苦,說不能盡。
除了苦之外,還有厄,厄就是我們指的災難。佛經上說,三界眾生有三災八難,三災又有大三災、小三災,小三災是指我們人世間的這種饑饉、瘟疫和刀兵劫。大三災是指住劫壞時,大三災,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當住劫壞的時候,就開始火燒初禪天,風打二禪天,水漫三禪。整個小的世界因為火災、風災、水災而(毀)壞,我們說的壞,成住壞空,因為這三災壞,繼而空,這是三災。三界的八難呢,有屬於三惡道的三難,三惡道有三難:地獄難、餓鬼難、畜生難;我們人道有四難:盲聾喑啞、世智聰辯、佛前佛後、北俱盧州,這是四難;這些都是因為不能聞得佛法,沒有覺悟,沒有超脫的機會的。先看三惡道的,地獄難,受苦刑,很難聞到佛法的;而餓鬼難,吃不飽;到了畜生難,隨時都會被宰殺;這是三惡道的三難。我們人道的盲聾喑啞,聞佛法很難的;世智聰辯,我們現在社會上非常聰明的,他們的世智、他們的經驗,他們所累積的經驗,撥無因果,他們不承認因果。還有佛前佛後,佛前沒有人講佛法,佛後,佛已經涅槃,大家聽聞不到佛法。還有北俱盧州,因為他們的福報非常大,不要自己去耕種,他們的物質自自然然的就來了,所以他們不信因果,不信佛法。所以我們韋陀菩薩為什麼稱為三洲感應?就是不護北俱盧州,他們不信因果。那屬於天道的就是無想天難。無想天難是說外道人修持,生無想天,以定力來壓制六識不起現行,他們就認為他們就是最究竟的離苦了,但是他們到定力衰退以後,煩惱的種子又起現行,他們的定功一盡了,他們的妄想又會逐漸逐漸生出來了,直至墮落,他們邪見,墮落非常深的,這是八難。對於人世間的災厄,在座的老菩薩們都有非常深刻的體會,自從有人類以來,為了物質,為了爭地盤,戰爭就沒有停過。(還有)這個飢餓,上了年紀的人,現在五十多的,應該還都有印象,這種飢餓刻骨銘心,在我們中國五八、五九年的時候是大災難,三年自然災難,五八、五九、六零,應該是這樣的,三年自然災難,那個時候也餓死不少人。還有瘟疫,如影隨形,我們現在禽流感,前幾年中國的非典,在師父小的時候還有這種天花,這些瘟疫都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苦與難是時時刻刻與我們相伴的,與我們共存的,這就是我們人類的苦難,這個苦難誰也避免不了。
那麼這個苦,因何而有的呢?這個苦都是由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而有的。眾生迷執五蘊,認為這個虛幻的身體是真我,因而產生了我執,因為我執,而起這個貪戀、執取,起惑造業,繼而苦報牽連,相續不絕。菩薩用般若智慧觀察五蘊身心,都是因緣所生,沒有自性,當體即空。既然觀五蘊皆空,自然就沒有把色身當成真我,而沒有這種顛倒執著,沒有這種顛倒執著,就不會去造惡業。惡業就是苦因,既無原因,怎麼會有苦的惡果呢!清朝的為霖禪師在《心經請益說》裡面講,一見蘊空,人法俱喪,無造業者,無受報者,一切苦厄,如湯消冰。
我們再來舉例說明一下,我們的真心就是實相。如天上的明月,五蘊就如同水裡的月影,因為小孩們無知,不知道月亮是在天上的,以為水底影印的月亮是真的,他生起貪愛的心,入水去想撈這個月亮,我們想一下,能不能得到?非但得不到,而且還有失足落水喪命的危險。這就比喻我們凡夫,不識自己本來具有的佛性,把五蘊的幻法當成真我,所以執著貪戀,以至於去造業受報。而菩薩行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能透過現象見到本體,見到自己的佛性,了脫分段、變易生死,達到究竟了脫的彼岸,度脫一切的苦厄,真正的得大自在。也就像我們剛才舉的例子一樣,無知的小孩知道水裡的月亮是假相、是幻相、是因緣和合法,透過水裡的月亮,直接知道它是天上月亮的作用,我們說是清淨本性的作用,真正的真我是我們清淨本性,他就不會苦苦的下水去撈水裡的月亮,而是用性,逍遙自在地用這個性,逍遙自在地來觀賞這個月亮,這是何等的自在。我們現在都是迷惑了,我們認為,我們的色身就是我們自己了,就像你去撈水裡的月亮一樣,苦苦的追求,其實我們追求的方向錯了,我們的色身是我們性的作用,我們通過我們的色身,直接迴光返照到我們清淨的本性上來。我們的身心為什麼會有這些作用?眼為什麼能見?鼻子為什麼能聞?手為什麼能執提?足為什麼會奔跑?我們的大腦為什麼會思維?都是我們清淨本性在後面的一種作用,通過這些作用你知道,原來它是我們清淨本性,這就是妙有真空。這個時候你生活得何等的自在!昨天有個居士給我提,師父你前兩天講經用一個詞,不是說怕別人誤解,師父提到說,殺人放火都是清淨本性的作用,師父說師父一點都沒有講錯,你做一切的法,一切的現象都是清淨本性的作用。師父只不過用一個極端的詞,給講明清淨本性沒有離開我們,做善法也沒有離開,做惡法也沒有離開,在地獄也沒有增加,但是也沒有減少,成佛了,你同樣也沒有增加一分,一直都是我們清淨本性的作用。如果你知道你是清淨本性的作用了,一切眾生都是佛了,一切終生的迷惑他也是作用,你就不會再造惡了,因為你會和你清淨本性相應了。這就是師父說,為什麼我們要念佛的原因,知道我們清淨本性的作用了,我們一定要念我們的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來。我們不看現象,回歸到我們的清淨本性上來,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清淨本性,阿彌陀佛是誰?是我們的佛性,是我們的這種萬德能夠作用的這個佛性,是我們的妙有。我們處處都沒有離開我們的本性,你要明白了以後,你就特別的自在了。我們來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四句經文,我們就講完了。
下面,我們再來概括總結一下,以便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觀自在菩薩這一句,開門見山的把全經的總綱給點了出來。我們前面講過了,這一部《心經》就是圍繞著觀自在菩薩來講的,這是綱中之綱,這一句就能概括全經。觀自在菩薩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和榜樣,我們要學習觀自在菩薩,用甚深廣大的觀照法門,來開發般若妙智,用開發這個詞還不大恰當,應該直接讓我們的清淨本性顯露無疑,用般若妙智把色、受、想、行、識五蘊照破。其實五蘊根本是無所有、不可得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是虛幻的。因為它虛幻,所以要照見五蘊皆空。不要執著在法見上,連照見法門也不可得,因為照見也是法,因為五蘊本來是空,當下即空。諸法空相,不但照見是空,最後連空也不可得,有空就是沒有照破。照見五蘊皆空,不光把五蘊空掉,連空都不可得,一切都不可得,這才能稱為皆空,才能說是照見五蘊皆空,連空都不能有。這樣既破我執,又破法執,了分段、變易二死,達到生死苦海的彼岸,真正的大自在。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之所以稱為五濁惡世,就是因為一切眾生執著外境、外相,而不知這些外境、外相都是自性的顯現,都是自性的作用。就比如天上的白雲,我們都見過白雲的變化,一會兒變化像山川、像大海,甚至能變換成動物的圖案,像龍、獅子,儘管相變換多端,但是本體白雲一直都沒有變,它是因緣和合的。我們不被變換的假相所迷惑,不要執著山川、大海、獅子變化的種種假相。同樣我們世上的一切色相,包括男女老少、山河大地、飛禽走獸,都是我們自性的顯現。你能夠識得自性是真實的自己,自性才是真實的自己,這就是醒悟;反之,不識自性,只把外界的假相和四大假合的身體,當成了真我了,就像你只認識白雲變化的大海、山川、獅子,而不識得它的本體是白雲形成的一樣,那就被相所迷惑了。忘失了本來,以至於拋家離舍,在外面流浪生死。
《金剛經》中說的非常的到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果你見到諸相了,知道它沒有本體,知道它是我們的作用,我們佛性的作用,則見如來。什麼是如來?不是外面的佛,就是我們的佛性了。你知道外相皆是不可得、無所有,若見諸相非相,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一切是我們自性的顯現,則見如來,就是這麼一句,就是這麼一個解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都是因緣和合,就像白雲一樣,因緣和合,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因緣和合法,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沒有一個自體,沒有一個本來,它都是因緣和合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見到我們的佛性了,知道這都是佛性的作用了,就這麼一個意思。
我們如果能在待人接物時,明白這是自性在起的作用,那就時時見性,處處見性。所以你們看師父這麼快樂,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因為一切都是假相,好的也是自性的顯現,不好的也是自性的顯現,不被外境所轉,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會非常自在的。玄沙禪師曾說:真心就是你的見聞覺知,現量就是真心。就是說一切事物自然現象,不要加上你的主觀妄心分別,那就是真心。沒有分別心,那麼舉手投足、言談笑罵,就都化為自性的妙用,都是我們自性的妙用。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是自性的顯現,這自性,就是具足一切能夠應緣顯相起用的妙有真空,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你明白了,這一段就聽完了,《心經》的大意你就已經掌握了,也可以說佛法的中心、佛法的修行方法你也就已經掌握了,就是按照這個觀自在菩薩,處處去觀照,知道一切皆空,都是我們清淨本性的作用。其實,好也是你清淨本性的作用,不好也是你清淨的作用;好也是因緣,不好也是因緣。我們都活在因緣法中,但是不要忘失我們清淨的本性,不要執著外相,知道它的根,是我們清淨本性的作用,就這麼一個意思。《心經》教導我們的,就是讓我們認識這妙有真空的真性,從而圓證菩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