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則公案,也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省。講的是宋朝符仲信,他家中非常的富有,而且很喜歡布施。他在三十五歲那一年,忽然病得很危急,且有昏亂的現象。自己還說出到過陰間,遇到幾位老友呼叫他說:「恩公,你怎麼到這裡來了?」老友們就陪他去拜問一位冥間的官吏,這個陰間的官吏,冥官就說:「此人本應遭受饑寒,因為平時喜歡布施救濟別人,所以能白手起家;壽命本來可以活到五十九歲,但因為平生不燒香,又睡得晚起,現在壽命已經被削盡了。」那這幾個人就說:「這兩件都是很小的過失,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嚴厲的處罰呢?」冥官說:「不燒香,就沒有恭敬天地神明的心;睡晚起,就容易產生淫亂的意念,怎麼可以說是小過失呢?」大家都驚嚇得回頭看著符仲信說:「像符公這樣厚德的人,尚且因此而削減壽命,那麼我們怎麼可以隨便放縱自己呢?」沒多久符仲信就死去了。
這段公案,也是我們特別需要反觀自照的。我們平時在生活當中,往往不以小過為然,都隨隨便便放逸、懈怠,也沒有從小家裡嚴格的教導,所以就養成了這種很多放逸的習慣。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些隨隨便便的小習慣養成了,那就很難改。就像這個小樹苗一樣,剛開始長的時候長歪了,那你要不及時的給它扶正,當它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你就很難再給它扭正過來。所以在它還比較小的時候,就及時的給它要矯正。
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要燒香。「香」代表著「戒定真香」。我們平時在做法會的時候、在誦經的時候、在念佛的時候,都要在家裡的佛台上,恭恭敬敬的上一炷清香。那這一炷清香,代表著「戒定真香」。香,它不僅是代表著「五分法身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還有解脫知見香。也代表著我們一見到這炷真香,就要想到自己心裡的那盞心燈,有沒有點燃?有沒有開啟智慧?有沒有持戒修定?有沒有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
在佛門當中,它的各種供具的表法都不一樣。像燈代表著是光明,我們經常是供這個香燈。還有花代表著是果報,修德。供花,就提醒我們自己要常修德,修好因就得好果。自然就會出現自己的向上的、尚德的心。水果代表成果,不是說給佛菩薩吃的,教我們看到果時候,自己也常常要注意,要修善因。水是代表心淨,水很純淨,代表我們的心要清淨一如。
無論是家裡還是我們的道場,佛台一定要乾乾淨淨。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要把佛桌都擦得很乾淨,用專用的擦桌布擦乾淨,然後上上香,供上水。如果有佛誕日或者是盛大的法會,初一、十五,還要供花、供果。那麼我們佛弟子,如果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自己家裡的佛桌常常積滿了灰塵,從來也不上香,這個佛像也不裝裱(如果是紙質的,那要裝在鏡框裡,以免得落上蟲屎)。這些都要注意。如果自己懶惰懈怠,這些都隨便,那心裡就沒有恭敬三寶的這種概念,是不會有什麼好的果報的。
靜瑜早年也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例子。一個信眾跟靜瑜講,他因為學佛從來不上香,所以後來就遇到附體,這個冤親債主,就因為他不上香,對他非常惱恨,每次他出門,總想給他往車裡頭,就是疾駛的那個車流里推,所以好幾次推他。一開始沒有說原因,他就感覺,自己不由自主的要往車上撞。一個聲音就說:「讓他去死。」他就很害怕。後來他就問那個聲音,說:「你為什麼要這樣?」他說:「因為你從來不上香。」然後他就很不服氣。他就在聽我一次課,他就問我,他說:「靜瑜老師,為什麼要上香?」因為他起不來早,也從來沒有早課,也想不起來上香。我說:「上香很重要。我們學佛就要有個學佛的樣子,那就不能隨隨便便。家裡有這個條件,佛堂都要放置在家裡最好的位置,一切都要恭敬。買香,有條件的話都是買最好的香,不要買這些化學成分的香。這樣子的話,自己的心性才會一點點的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