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下面一段經文: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俱胝譯為中文為億,千百萬億的億,那由他譯為兆,迦羅是指人身上一毫毛的百分之一,算分就是用算術方法算出最微細之數,數分是可以數得出最微細的數字,喻分是用比喻可以形容的出最微細的數,優波尼沙分譯為近分,就是將近一粒微塵再分七分,我們說的極微塵,接近鄰虛塵。鄰虛塵就是極微細的物質,如果再分的話,那就成了虛空了。
這一段是財供養和法供養的校量。經文中的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是指前面所說以華香等眾多的供具,供養極微塵數佛,能供之物之多,所供佛也無量,自然獲得無量的功德。但是財供養所獲的無量功德,也不如法供養一念所得功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於極微細分之一,用這些數字來比喻,就是說不能再分的之一。
普賢菩薩這裡以財供養的功德,與法供養的一念功德校量,是怕修供養的鈍根人,只知道能供的財物、所供的佛,供的財多、所供的佛多,那所獲的福就肯定多,如果這樣認為的話,就會執著事相來修供養,而不修理觀,會執著有為而忘失無為。以執著的心來供養,我們在講《金剛經》的時候,講的非常的清楚,這些都是有漏的,所修的福報再大,也只是人天福報。福報因為是有漏,也有享盡的時候,而法供養是無漏因,稱性而修,盡虛空遍法界,無窮無盡。
當然了,如果能在修財供養時,能夠發願利益一切的眾生,或者像我們修淨土法門的,把所修的這種供養、這種功德回向求生極樂,那麼財供養就能契合佛法,也都屬於法供養。把我們所修的我們的供養、我們的功德不執著功德相,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不執著功德相,所有的功德都回向法界利益眾生,那這個就是法供養了。我們今天把所修的功德回向極樂世界,這也是法供養,為了求生極樂世界,我們剛才講了嘛,信願的心就是菩提心,也是菩提,法供養。
大家這裡要注意,普賢菩薩在這裡校量功德的用意,是為了讓鈍根的人,不要用執著的心來修供養,並不是說前面普賢菩薩、菩薩以種種供具供佛用的是執著的心。普賢菩薩所修財供養都是稱性而修,他性相不二,他都是稱性而修,都是法供養,大家不要誤會。再一個呢,我們也要跟著學習怎樣去修法供養,要稱性而修,用財也可以去修法供養,稱性而修,回向極樂世界,回向信願,這樣就是菩提心,我們剛才也講的很清楚了。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為什麼以眾多上妙供具常供養眾多如來,也不如一念法供養功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呢?是因為諸如來尊重佛法,因為按照佛所說法修行能出生諸佛。由於財供養有漏,只能獲得短暫的人天福報,而法供養可以得出世佛果,所以諸菩薩修法供養,則能成就供養如來。簡單地說呢,就是財供養不能做到稱性而修,只是在事相上修呢,只是修人天福報;而法供養可以成就如來,可以出生如來,就是這麼一個意思,這樣修行才能算得上真正的供養如來。佛在《華嚴經》中做了一個比喻,如來尊重法,就像孝子尊重父母,恭順敬養,敬順父母,心無暫舍,如果有人也能夠尊敬他的父母,這個孝子,就會加倍的尊敬這個人,諸佛如來也是這樣。所以真正發心學佛的人,一定要體念諸佛的慈悲用心,按照佛所說的法用功修行,這才是真正的供養如來。好,我們再看最後一段:
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廣大就是指前面所說的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寶蓋雲、天衣服雲、以及種種香、種種燈等供養具大如須彌山,多如大海水。廣大,最勝,是顯示普賢菩薩運心平等、普施一切、悲智雙運、稱性而修,所以在此行願中,普賢菩薩雖然是財供養也等同於法供養,達到財供養和法供養等無差別的境界,所以稱為最勝,最為殊勝。
此廣大最勝的供養,盡虛空遍法界,廣大無比。假如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供養才盡。但事實上,虛空界乃至煩惱是不可盡故,我此供養因此也無有盡,而且是盡未來際,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普賢行願所修的供養是稱性起修,事理不二,法性是無盡的,那麼此廣大最勝供養也是無盡的。
摘自 宏圓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