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法師和居士在積極弘揚佛法和宣傳佛教,有的通過舉辦佛學講座來弘法,有的則利用網路佛學平台來說法,各路人馬在各自的道場大顯身手,各有各的辦法,各有各的妙招,好不熱鬧。大家積極高漲的弘法熱情應該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這真的是一件大好事,有利於中國佛教在當代社會的復興和發展。
然而,末學看到在這種熱鬧的弘法場面背後也隱藏著一些問題,也許這些問題不易被人察覺,往往被人忽視,只有搞佛學研究的人才會對這些問題比較敏感,能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一些問題的苗頭。末學是研究佛教文化的佛弟子,平時經常瀏覽各種網路佛學平台和佛學公眾號,閱讀五花八門的講經說法的文章,看得多了,讀得多了,就從中發現了當今網路弘法和網路學佛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是,由於各類網路佛學平台和佛學公眾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就被騙子鑽了空子。現在網路上假佛學公眾號鋪天蓋地,這些假佛學公眾號的倡辦者打著弘法的幌子欺騙信眾,借佛斂財。他們哪裡是在弘揚佛法,分明是在用一些千篇一律的心靈雞湯充當佛法拉攏冬粉,以此刷流量賺取暴利。可就是這樣的假佛學公眾號卻吸引了大批冬粉,在它們的周圍聚集著數量非常可觀的信眾,而那些由高僧大德主辦的真正的佛學公眾號卻少有人問津,讀者寥寥無幾,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怪事,怎能不令人感到悲哀?希望廣大佛教信眾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整天圍著假佛學公眾號轉,不要上騙子的當,不要讓來之不易的辛苦錢落入騙子的腰包。
當然,佛學公眾號並非全都是假的,也有一些貨真價實的佛學公眾號在正兒八經地弘法。但因有些主辦者自身的佛學修養不足,對佛法的理解存在偏差和錯謬,在講經說法時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舉個例子,前幾年,末學一不小心加了一個陌生的佛友為微信好友,結果這位陌生的佛友立即嘩啦啦發給我十幾個佛學公眾號,都是居士辦的公眾號,這些居士的弘法熱情真是高啊,看得出來他們是真的想弘法度眾生,不是騙人的假公眾號。但因這些居士學佛修行的時間不長,對佛法的教理教義沒有搞清楚,寫的文章錯誤百出,錯解佛經之處比比皆是。如講解《心經》時,將「空」解釋為「空間」,這也錯得太離譜了吧,可這樣錯誤百出的文章卻在網上到處流傳,這不是誤人子弟,斷人法身慧命嗎?儘管他們弘法利生的主觀願望是好的,但因佛學知識匱乏而錯解佛經,結果好心辦了壞事。這樣的問題恐怕不是個別的,很多居士辦的佛學公眾號都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問題。所以,末學個人認為,在家居士,特別是學佛修行時間不長的居士最好先老老實實研讀佛典,先讀懂一二部佛經,再好好依教奉行,提高自身的佛學修養,扎紮實實打好佛學基本功,不要自己都沒搞懂佛法的基本義理就急著出來弘法。因水平問題無意之中犯錯雖然不是重罪,但無意中誤導別人也是有過失的啊,希望廣大居士們對這個問題能引起高度重視,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喔。
另一個問題是弘法一刀切的問題。末學發現很多佛學平台和佛學公眾號沒有明確的群體意識,弘法的方向比較模糊,不知道自己的網路道場是正對哪個信眾群體的,有眉毛鬍子一把抓之嫌。佛法是活潑潑的妙法,不是呆板僵化的教條,對於不同根性的眾生,佛法有不同的對治法。佛教的無量教法和無量法門都是為了度化不同根性的眾生而設定的。弘法者無論講哪個法門,說哪部佛經,都必須顧及信眾的根性和接受能力。例如,對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尤其是對大學生講經說法,講哲學意味濃厚的般若學和心理學色彩濃重的唯識學就比較合適,他們會對此感興趣,若對他們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也許他們會覺得這個法門沒有多少思想內容和文化蘊涵,就會提不起興趣,聽得昏昏欲睡。而對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七八十歲的老年人講經說法,講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就比較合適,若對他們講般若學和唯識學,他們壓根兒聽不懂,怎麼能有效地對他們進行佛法啟蒙教育呢?所以,要將願意親近佛教、願意信佛的人領進佛門,弘法者必須因人施教,講究說法的方式方法,弘傳哪個法門,講解哪部佛經,必須根據不同群體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來選擇和確定,絕對不能搞一刀切。
對於佛學平台和公眾號而言,首先要確立自己的弘傳目標和方向,要界定自己的網路道場的接受群體的大致範圍。自己的道場是正對哪部分信眾的?他們可能會對哪些問題感興趣?哪些佛經佛典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這些都要心中有數,只有這樣弘法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這方面,當代弘法者應該向佛陀學習。佛陀不僅是大宗教家,而且是大教育家,最懂教育的訣竅,也最善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時因地施教。為了度化不同根性的眾生,佛陀靈活運用各種方便教法,創立了八萬四千法門。如果可以一刀切,佛陀為什麼要費時費力講那麼多法門?
即使在同一法門內,因信眾在生活閱歷、思想觀念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因緣及根性等方面存在差別,在修學的層次和境界上也會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個體差異,因此弘法者在接引同一法門的信眾時也不能搞一刀切,也應該因人施教,因勢利導。現在社會上修念佛法門的信眾很多,但同是念佛人,念佛的目的卻不一樣。有些人念佛為了求生佛國淨土,有些人念佛只求人間福報。有些人的根性和悟性只適合修人天乘,你非要逼著他修解脫道或菩提道,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學佛修行人也並非個個都想去彌陀的西方淨土,願意求生彌勒兜率淨土的信眾也不乏其人,如果你對他們說,兜率淨土不究竟,不要去,應該去彌陀的西方淨土,這樣給人家潑冷水,人家會高興嗎?有些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佛子願意學習菩薩道精神,希望生生世世投生到人間學佛修行,生生世世在人間普度眾生,在人間得道、證果、成佛,難道你能說不願求生西方淨土的人就不是真修行人?人家不想去西方淨土,你總不能非要強迫人家去吧?因此,學佛修行應該尊重個人意願,應該允許修行人根據自己對佛法的認識水平和理解程度以及個人的文化程度和旨趣愛好選擇修學的法門和修持的佛經,不能強求修行人個個都修淨土宗,個個都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應該理解、尊重和包容那些不想修淨土宗,不想求生西方淨土的修行人,不能將他們視為異類進行謾罵和指責。修禪宗的法師也一樣,不能要求自己的皈依弟子個個都跟自己一樣求禪參禪,應該允許弟子們根據自己的根性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法門進行修學。
末學還發現一個不好的現象,那就是有些弘法者總是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弘傳的法門才是正法,自己宣說的佛經才是第一,是經中之王,其餘的都不究竟,不了義,排斥或否定其餘法門或其他佛經,結果導致這些師父的眾多皈依弟子在網路上與修學其他法門的信眾大打口水仗,這些信眾為了支持師父的觀點和維護師父的權威在網路上大打出手,無端謾罵指責其他法門的弘傳如何如何不如法,甚至罵他們看不入眼的法門為外道,罵他們看不順眼的法師為邪師。在佛教界內部,這種混亂的爭鬥場面真是觸目驚心啊。末學真的看不下去了,覺得有必要以佛教文化研究者的身份站出來申辯是非,說幾句公道話。
說到「經中之王」這一問題,末學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末學認為,「經中之王」的桂冠不是哪一部經所能獨享的,不能說《法華經》是諸經之王,也不能說《金剛經》或其他什麼經是諸經之王,即使某部佛經白紙黑字、明明白白指出它是諸經之王,我們也不能認定那部經就是三藏十二部的諸經之王。為什麼?因為有「諸經之王」字樣的佛經不止一部,有好多部佛經都稱說本經是諸經之王。如《法華經》說自己是諸經之王,《金光明經》也說自己是諸經之王,《金剛經》則明確指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諾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金剛經》雖然沒有用「諸經之王」這樣的字眼,但那意思與「諸經之王」沒有兩樣。這麼多佛經都說自己是「經中之王」,那麼究竟哪一部經才是「經中之王」呢?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真得好好思考。末學認為「諸經之王」是有側重面的,在某一方面凸顯某個義理,或將某一義理講得最深入、最全面、最透徹的佛經可以稱之為「諸經之王」。所以,「諸經之王」不是就佛法的全體義理而言的,而是就佛法的部分義理而言的。在闡述這一義理時,這部經是「諸經之王」,在闡述另一個義理時,那部經是「諸經之王」。由此可見,「諸經之王」不是一部,可以有很多部。每部佛經談論的主題不一樣,討論的內容各有側重面,當然就可以有多部「諸經之王」了。《金剛經》是講般若智慧的「諸經之王」,《法華經》是講般若實相法的「諸經之王」,《金光明經》是講慈悲大愛的「諸經之王」,這樣理解應該不會太離譜吧?為什麼一定要認定某一部經才是三藏十二部的「諸經之王」呢?佛法是對治法,佛經沒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三藏十二部,部部都是妙法,只是適應性不同而已,對治的病症不同而已,為什麼一定要確定一個第一呢?為什麼一定要爭論哪個是王呢?這樣解讀佛經不但太狹隘,而且於實際修行也無益處。所以末學真誠奉勸佛友們要把功夫用在修行上,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爭論上。
說到爭論,末學發現有個別年輕的法師特別喜歡爭論,特別喜歡批判,今天寫文章批判這個,明天寫文章指責那個,隔三差五在公眾號上批判其他法師或居士,並且批判的矛頭多指向當今佛教界一些有影響的高僧大德或在家居士,末學搞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這麼好辯好鬥,是年輕氣盛太張狂?還是精力太旺盛沒處發洩需要找些發洩的對象?真的難以理解,學佛修行是修自己,不是去修理他人,天天批判別人對自己的修行有什麼幫助嗎?應該不會有什麼幫助,只是多造口業多樹敵而已,不會有什麼好處可得。這不,不出我所料,有位動不動就批判別人的年輕法師的公眾號最近被封了,真的很替他可惜,若不寫那麼多批判文章,好好的多寫些信眾愛看的講解佛法的教理義理的文章該有多好。末學是在家居士,居士不說僧人過,本來沒有資格說出家人的過失,但真的是看不過去才善意的提醒一下。對事不對人喔,作為居士,我尊重每一位出家人,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只要是吃如來飯,穿如來衣,弘如來法的出家師父都值得尊重,說這些真的沒有一丁點惡意,完全是出於一片好心的提醒,千萬別恨我喔。真心希望在網路佛教平台不要再出現這麼多罵人的文章。
修學不同法門的佛子應該團結友愛,和諧共處,不應製造矛盾,相互排斥,相互拆台。現在的佛教網路平台和佛教公眾號,不同教派、不同宗門、不同法門的信眾相互之間打嘴仗的現象層出不窮,這嚴重損害了佛教徒的公眾形象,也嚴重影響了佛教內部的和諧和團結。為了中國佛教的發展和紹隆,佛教四眾弟子應該精誠團結,相互之間多一些理解、尊重和包容,大家要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推動佛教事業的發展,要堅決杜絕相互爭鬥、相互拆台的不良傾向和不正之風,還佛門一片和諧清淨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