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什麼叫做菩薩戒?


時間:2018/10/29 作者:定英蔣德英

近世以來,我國佛教界所傳的三壇大戒中,第三壇所授者即為菩薩戒。這是僧俗皆可受的戒律。菩薩戒為修大乘菩薩道者所應受持的戒律,又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而小乘聲聞所受持之戒律,稱為小乘聲聞戒。

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等三項,亦即聚集了持律儀、修善法、度眾生等三大門之一切佛法,作為禁戒必須持守。

說菩薩戒之大乘典籍特多,可綜合為梵網與瑜伽二類律典。

梵網戒本所受戒之作法出《梵網經律藏品》,其戒相分為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不論出家、在家,皆可受持。

瑜伽戒本出《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淨戒、四種他勝處法為基準。雖亦道俗通攝,然必先受小乘七眾戒而久已成就無犯者,方能受持。

古代以瑜伽戒為主,今則盛行梵網戒。天台宗之圓頓戒,即為梵網戒。據梵網經卷下所載,受持菩薩戒有五種利益:

(一)十方諸佛愍念守護。

(二)臨命終時,正見心歡喜。

(三)所生之處與諸菩薩為友。

(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五)今世後世性戒福慧圓滿。

菩薩戒乃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眾戒外之波羅提木叉(別解脫戒),菩薩之身分可在七眾之中,亦可在七眾之外,其尊貴處,乃由於涵蓋而又超勝一切戒之故。

梵網經謂,菩薩戒為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諸佛子之根本。菩薩戒之性質,相似於八戒(八關齋戒),八戒亦為七眾戒外之一種別解脫戒。但菩薩戒中,有些相似於八戒,故為「頓立戒」;有些則不同於八戒,而相似於七眾戒之「漸次戒」,故菩薩戒之種類可分為二:

(一)頓立而可單受之菩薩戒。

(二)漸次而須先受三歸五戒等之後再受的菩薩戒。

漢譯藏經中較受重視之菩薩戒本或菩薩戒經有菩薩瓔珞本業經、梵網經菩薩戒本、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本、菩薩地持經戒本、菩薩善戒經戒本、優婆塞戒經戒本等六種。若以頓漸二類分之,瓔珞與梵網屬於頓立,其餘之瑜伽、地持、善戒、優婆塞等戒經則屬於漸次戒。

又我國菩薩戒之弘傳始於鳩摩羅什(344~413),於敦煌寫本中有羅什撰之受菩薩戒儀軌一卷。至於受戒之作法則以曇無讖(385~433)於姑臧(甘肅武威)授與道進等十餘人菩薩戒為嚆矢。南朝梁、陳二代,受菩薩戒風氣盛行。梁武帝、陳文帝均為菩薩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壇,詔請慧超授菩薩戒。復於天監十八年(519)自發弘誓,於等覺殿從慧約受菩薩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從受者四萬八千人。一說武帝從智藏受菩薩戒。至隋代,文帝從曇延受菩薩戒,煬帝從智顗受菩薩戒,均稱菩薩戒弟子。由此可窺知受菩薩戒風氣盛行於我國之一斑。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