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千萬不要小看了放生,功德大得超乎想像


時間:2019/3/10 作者:清凡居士

放生的歷史由來

以前,印度有位信奉外道的國王,名叫「車金」,他喜歡食用新鮮溫熱的血肉,從而宰殺了數以萬計的生命。後來,墮生在地獄,受到各種痛苦。長者阿難向佛陀稟告了這一情形。佛陀說那是喜食血肉而屠殺了許多生命的果報。之後,阿難專門為此放了許多生命,使此人從惡趣的苦難中解脫了。複次在過去世,我們的佛陀曾是一位商主的兒子,名叫「降水」。有一萬條魚在太陽下曝曬即將死亡時,降水發起慈悲心,給予放生,解除了它們對死亡的恐懼,並往生善趣。

放生的功德

十善之首是放生,十惡之首為殺生,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變命運的力量最為顯著。佛陀所說諸法中,菩提心為根本,而一切有漏善法中,無有能比放生之功德更大者。凡其它善業,若自心不淨,就無有功德,但放生時,無論其心淨或不淨,其事皆是直接對眾生有利,因此有不可思議的善果,哪怕是放一條生命的功德也無法衡量。因為這些所放的眾生,暫時已經解脫難忍遭殺的痛苦,再加上放生時念佛號、心咒來加持後,究竟彼等眾生也獲得不退果位。(因此在放生時,切莫忘記念佛號!這一點後面會專門講)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藏地的梗桑曲扎大師云:「應斷殺生,救護放生,於一切身語之善法中,放生功德最大。」若能放生,從金剛地獄中也能得解脫。

佛經中說人天七德:「種姓高貴、形色端嚴、長壽、無病、緣分優異、財勢富足和智慧廣大。」其中長壽和無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餘五德之助緣。特別是,若想長壽,則應放生,《放生贊》云:「汝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他若死時你救他,你若死時天救你,延生生子無別方,戒殺放生而已矣。」彌勒菩薩偈云:「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憨山大師的『放生功德偈』說:人既愛其壽,物亦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成。(『三災』:一.刀兵災。二.疾疫災。三.饑饉災。『九橫』:一得病無醫。二.王法誅戮。三.非人奪精氣。四.為火所焚。五.水中沉溺。六.為惡獸所啖。七.墮崖。八.中毒受咒。九.被饑渴困。)

印光大師總結了放生的十功德:無刀兵劫、集諸吉祥、長壽健康、多子宜男、諸佛歡喜、物類感恩、無諸災難、得生天上、消滅惡業及四季安寧、生生不息善心相感。

弘一大師也曾經「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索達吉堪布言,凡放生者,都得四果功德:放生之異熟果者,解脫三惡趣痛苦,其下等發心,放生量少,能轉於人道,中等發心,放生量亦為中品,能轉於欲界天,若上等發心,放生數量極多,則轉生色界無色界,漸次脫離輪迴苦海;放生等流果分二:一感受等流果者,將來生生世世轉為長壽無病者;二同行等流果者,未來得人身時,喜歡斷殺放生,具足慈悲善心行持殊勝菩薩道;放生的增上果者,放生者將來不轉生於深淵險地,轉生之境,全是樂意美境,具有飲食花果等;放生的士用果者,一切生世中,增上所放生之善德。

我們在放生過程中,因為放生,花錢買物贖命,是財布施;因為放生,與物類眾生一起皈依,一起懺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因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死亡前掙扎怨恨的痛苦恐懼,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放生一應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議!

《放生功德論》云:「若欲善趣之樂,放生能得人天福報;若欲自得寂滅,放生即得聲聞羅漢果;若以菩提心所攝,放生則成佛果之因;若願上師住世,放生即能感得上師長久住世;若欲自己長壽,放生成為殊勝長壽法;此有無等功德。」

放生也是往生淨土的主因,《中陰救言論》云:『今生放生,到中陰時,其所放之眾生會來到面前為你接引道路,而往生自已所欲的淨土;若殺生,則其所殺之眾生,彼時會顯現為極為憤恨,而致使自己被強力引入地獄中。《壽無量光功德莊嚴經》說十種往生因,此十種因雖有不同解釋法,但放生及勸人放生多被解釋是其中二種因。經常放生的人,能直接往生極樂世界,如藏地恰美仁波切終生勸請他人放生,圓寂時直生西方極樂剎土。在漢地宋朝永明大師,平常買魚蝦等精進放生,後來以此功德力,其已往生極樂世界,證得上品上生,此類故事皆為許多歷史所記載。

若遭遇嚴重之疾病而接近死亡壽盡之時,只有放生,才能延壽無病。從前蘇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當看見村中的小孩們捕捉玩弄魚鳥等動物時,他就致力勸止並給錢以放生,他平時勸人說:「少年時,必須培養愛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養成殘忍好殺的壞習氣。」他如是於一生中勸人行善斷惡,後來得重病將死時,於自己覺知的境界中聖尊告訴曰:「你平生放生,有極大功德,將可增福延壽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復活,九十七歲時無病善逝。此類事不勝枚舉。

佛教是一個注重培養慈悲心、主張非暴力的宗教,佛門第一戒即為戒殺,佛經中講述佛陀及其弟子過去生中放生護生的故事極多。尤其是大乘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無量劫中同為六親眷屬,強調要普度眾生極力宣揚戒殺茹素、放生護生。這些與儒家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皆有惻隱之心」、「君子遠庖廚」的理念不謀而合,從而為國人從文化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佛教的放生活動奠定了基礎。

中國佛教的放生,是與戒殺念佛之行儀緊密相連的。戒殺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來為佛教徒所嚴守。南朝齊、梁之際,佛教徒即依據《楞伽經》卷四中「不應食肉」等語而行斷肉。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殺生,並令各寺設放生池,又廢止宗廟供獻犧牲之制。

我國大規模放生則始於隋代天台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居浙江天台山時,為使臨海居民莫以捕魚殺生為業,曾自捨身衣,並勸募眾人購置放生池,復傳授池中族類「三皈戒」,為彼等說《金光明經》、《法華經》等,以結法緣,從而開天台放生會之濫觴。其後,唐肅宗於乾元二年(759)下詔在山南道、劍南道、荊南道、浙江道等地設定放生池81所。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三年,天台宗遵式奏請以杭州西湖為放生池,自制「放生慈濟法門」,於每年四月八日佛誕日舉行放生會,為天子祝聖。天聖三年(1025)四明知禮亦奏請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之佛生日放生會,並撰《放生文》以定其儀規。此後,放生習俗便徹底佛教化,並經久不衰。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放生中的大放生

曾經有人問海濤法師:「師父!假如我們買了動物以後,趕快給它放生;另一種情況是沒有錢買動物,但我們為它念阿彌陀佛,或念六字大明咒,請問哪一個功德大?」 海濤法師說:「各位,你想想看哪一個功德大?你救他的命只有救一次,雖然你救他的性命有功德,但它下一輩子還是動物,還要被殺。另一種情況是,雖然沒有錢救它的命,但是你幫它念六字大明咒,念阿彌陀佛,因此它最後一世作畜生,不用再受罪,你說你的功德大不大?所以等一下我們放生的時候,湖裡有好多好多魚,除了今天我們要放生的部分,你為它念佛,湖裡的魚要不要為它念佛?要!要用慈悲心為它念佛,或為它念「唵嘛呢唄美吽」,大家必須知道這六字大明咒的功德是相當不可思議的。

「有一次,天氣很熱,好幾千萬隻的小蟲在泥土裡生活,但泥土裡的水漸漸枯竭了,這些蟲子即將被太陽曬死,觀世音菩薩看見這些蟲子的遭遇,生起悲憫心,就變成一隻蜜蜂,這一隻蜜蜂一直念著「唵嘛呢唄美吽」,念完以後便飛走了,他也知道這些蟲子一定會死掉,但由於它們臨死之前聽見六字大明咒,因此舍報以後再也不作小昆蟲,不但如此,而且個個都成了大菩薩,這是經典里寫的,叫什麼菩薩?口溢香菩薩,因為他們的嘴巴會發出香味,為什麼?他們被觀音菩薩度化以後,生生世世常念唵嘛呢唄美吽,用這個音聲度化世人,他們的嘴巴就像吐出香味一樣,經常利益眾生。所以各位,以後不管走到哪裡,市場或餐廳,要不斷地念唵嘛呢唄美吽,普遍與一切眾生結善緣。將來各位成佛之後才能給予他們真實利益。」

其實放生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為所有眾生行三皈依並為其念佛。我們救放眾生的性命,他們雖然滿心感謝歡喜,卻都還是畜生,尚在三塗中受苦,未能真正解脫。我們惟有以至誠心為其念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令它們均能走入佛門,成為佛弟子,使其於今生報儘速能脫離三惡道中。而後以一句至高無上,統攝一切的「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盈盈滿滿地貫注其八識田中,既植道種,以後因緣成熟時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永脫六道輪迴的生死苦海。這才是放生中的大放生。

放生為什麼有那麼大功德?

一、天地萬物眾生,皆本具佛性,與我無二無別。只因宿業深重,遞相酬報,而淪為異類畜生;一旦障消債除,皆可投生善道,乃至證成佛果。故今朝放生等於成就一未來佛。

二、天地萬物眾生與我,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皆曾互為父母親眷。故今朝放生,等於拯救自己前世的親人。

三、天地萬物眾生與我,在過去的輪迴中,皆曾互為冤家仇敵。故今朝放生,可解冤釋仇,消災免難,免除冤殺惡報。

四、天地萬物眾生,皆有靈性,皆知趨吉避凶,皆貪生怕死,皆有悲歡喜怒。今朝放生,物類皆知感恩圖報,締結善緣。

五、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分毫不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亙古不變之鐵律。放生即是救命,自利利他,種善因必得善果。

《金光明經》上有個故事:佛陀曾是一位商主的兒子,名叫"降水"。有一天,他外出,在路上,突然看到食肉動物狗、狼和烏鴉趕向一個水池邊。見此情況,他就跑到那邊去看,只見在那個大水池裡,有一萬條魚在僅剩的一點水中游來游去,此時,那一萬條魚游過來,衝着「降水」的方向可憐巴巴地望著。這位大菩薩為了這些魚,以慈悲心四處找水,但沒找到,便吹下許多樹枝,為太陽曝曬下的魚兒們遮上蔭涼。最後,他來到一個叫"天自在光"的國王的處所,向國王借了二十頭大象,並向牧者借了一百個皮水袋,在口袋中裝滿水,疾速來到水池邊,從象身上卸下水,將水池充滿,那些魚兒們又游到降水面前,菩薩降水以為這些魚肯定是向自己乞求食物,為了解除這些魚的飢餓,他吩咐自己的名叫"水衣"的兒子,到家中將許多食物用大象馱來,滿足了那些魚。降水心中又想到寶髻如來在以前行菩薩道時曾發願:十方所有任何眾生,在臨終時聞我名號,其從此死後,即往生三十三天與天眾同緣,現在,誰聞其名號皆生善趣世界……因此,他想誦此佛號,於是他來到水池中水沒其膝之地,特意念誦了寶髻如來名號,並講了緣起甚深之法。以後,在某一天間,那一萬條魚死後,往生到三十三天,剛一轉生,他們就探究起從旁生依靠什麼業力而生往天界的原由,得知是商主兒子「降水」念誦寶髻如來聖號和宣講緣起甚深法的力量,為了報答恩情,這一萬天子來到降水家中,當時降水正在睡覺,於是,天子們供養了四萬條珍珠雙股項鍊,並降下沒膝的花雨,奏起各種天樂,以作供養,與此同時,在以前的大水池邊,亦降了紛紛花雨.隨後,這些天子返回了天宮……

放生時應注意之事項

放生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為所有物命行三皈依並為其念佛。我們救放眾生的性命,他們雖然滿心感謝觀喜,卻都還是畜生,尚在三塗中受苦,未能真正解脫。我們惟有以至誠心為其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令物命均能走入佛門,成為佛弟子,使其於今生報儘速能脫離三惡道中。我們更要為物命至誠念佛,以一句至高無上,統攝一切的「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盈盈滿滿地貫注其八識田中。既植道種,以後因緣成熟時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永脫六道輪迴的生死苦海。這才是放生中的大放生。

其實放生過程中,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放生的居士們不僅拯救了物命,也同時皈依了三寶,同時懺悔,同時念佛,同時回向,在這其中不知消滅了多少罪業,更造就了多少福德因緣,大家仔細想想,有什麼功德還能比放生更殊勝的?放生是門學問,初發心放生人士可委託有經驗的放生團體代放,並參加其放生活動,從中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們,漸漸地自己便可隨緣隨力放生,自行化他並廣為提倡。

放生物不要事先預訂:在不預先告知的情況下突然去採買物類放生,以避免漁夫獵人商家藉此捕獵兜售。

放生地點不要固定:不固定時間地點採買,不固定時間地點放生,總之避免有心人士藉此伺機斂財捕抓而禍及放生物類。

放生多少不拘:隨個人發心,十元不嫌少,千萬不嫌多,物命一條不嫌少,物命萬千不嫌多,但求慈悲至上,心誠為要。

眾生應細心周到:放生地點宜選擇人煙稀少,地廣水深,適合物類生存之地域為願則,放生是救命的行為,把眾生當作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看待,儘量做到周全完備,庶幾乎問心無愧才可以。

時間:放生在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五、三十或佛菩薩的紀念日較為殊勝,尤其在神變月(農曆正月)的功德更大。但也可以不定期放生,也就是說隨時可以放生。

放生類別:蟲類、魚類、飛禽、畜類等,所放眾生之軀體越大,則所獲之功德也越大。

方式:動作輕柔,若有甘露丸、解脫丸等則預先化於水中,在放生前灑在所放動物上。用密宗《系解脫》在其上方加持則更為殊勝。

發心:應發利益眾生之清淨心,一心一意為其獲得暫時之安樂及究竟之解脫而祈禱。

放生儀式:宜簡單隆重,放生過程宜迅速確實,千萬不可因人為因素拖延擱置,害籠內眾生多受不必要之苦。

放生儀軌甘露妙藥-索達吉堪布

簡單有效的放生儀軌

通常的放生儀軌念一遍大概半小時以上,因其大部分有傳承,且佛號經咒齊備,對放生物命來說,功德利益巨大,不可言說。但是,有時候情況緊急,需要儘快放生,需要我們採用最簡單而有效的儀軌,下面這個是我們推薦的:

⒈ 稱名: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念三遍)

⒉ 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⒊ 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念三遍)

⒋ 念佛:南無寶髻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念十遍以上)

念以上佛菩薩名號,各7遍,要念大聲,讓動物聽清楚!切記要大聲!

然後放生,邊放生邊念(或唱)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美吽(此六字大明咒,在旁生耳邊念誦,功德亦極大。前面講過,從前,有座名叫"括莫積"的城市,那裡有個骯髒的沼澤地,生有成千上萬的蟲子。聖者觀世音變成一隻金色蜜蜂來到那兒,口誦六字大明咒──那些眾生因此而往生到極樂世界裡,都變成了名叫" 口溢香" 的菩薩。在《不空四絹索經》中也講道: 在旁生耳畔誦此聖者觀世音菩薩心咒,旁生從惡趣中解脫,往生極樂剎土)

⒌ 回向:願以此放生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放生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在什麼都不具備或特別緊急的情況下,可大口出聲念「南無阿彌陀佛」 或六字大明咒,讓所放眾生聽的清楚真切,在八識田中種下金剛種子,等到因緣具足,種子成熟,自有開花結果,修成佛道,徹底脫離苦海的時候。

如在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見人家正在殺害生命,沒辦法救它的時候,我們應發出憐憫的心,口中趕快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也略盡我們三寶弟子的一點悲心。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