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在我這裡工作的青年人:佛光山給你們的薪水很低,以你們的學識可以輕易找到更好的工作,為什麼你們不去呢?青年人微笑著說:「在這裡,我做的是我願意做的事,實現的是我的志向,所以每天都很快樂,工作也越乾越好,這不比金錢更值得嗎?」
我一向提倡:先有出世的思想,再做人世的事業;先具備出世的般若,再提起人世的精神。有的人能人世,不能出世;有的人能出世,不能人世。舉簡單的例子來說:花花世界,物質文明的都市,我們在裡面生活得很愜意、很習慣;突然間把物質文明放下,到深山裡面清修,過著出世的生活,就不習慣。有的人過慣出世的生活,家庭可以不要,朋友也可以離開,財色名利一概都能放下,喜歡寂靜;你叫他人世,在都市的車聲、吆喝聲里他幾乎一刻都不能過。
沒有出世的思想,在人間從事事業會有貪心,會有執著;有了出世的思想,再做人世的事業,就等於「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見到金錢不動心,遇到生死無所懼。這種力量要從出世的思想培養起來。什麼是出世的思想?
一、對人生要有無常的警覺。世間每一個人都有好生惡死的觀念,其實人生一期的生命數十寒暑,石火電光,剎那即過。滄海桑田,朝如青絲暮如雲,昨日紅顏今日老。普賢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吾人如果對世間興起無常之感,對人生如有苦短的警覺,這就算出世的思想了。
二、對物質要有遠離的看法。幾乎世間每一個人都喜歡金錢物質,有人甚至到死的時候,金錢物質都不肯給人,他以為來生還可享用,所以貪斂集聚,最後一棺長蓋,一壞黃土,抱恨而歸。金錢物質本來是給人用的,但有人不會使用,反而被金錢物質俘虜了。蘇東坡說:「物質有窮,而欲望無盡。」吾人對物質若不能有遠離的看法,就會做物質的奴隸;假如吾人有出世的思想,則就能超然物外了。
三、對情愛要有淡化的觀念。情愛的羅曼蒂克是青年人嚮往的詩情畫意的美夢,要青年人淡化情愛,這是強人所難,不合時宜。情愛固然令人神迷心蕩,卻也給人帶來不少煩惱,甚至把人推進毀滅的深淵。「情不重,不生娑婆」,因為愛,才有生死,才有是非;因為愛,才有你我,才有煩惱。「愛念不去除一分,道念不能增加一分」,佛教不是要人合棄情愛,是要人以智化情。大家都能以般若智慧型淡化情愛,則一定會得到佛法的最大受用。
四、對自己要存不滿的要求。一般人向來都是對人不滿,怎可對自己不滿?其實,我貪、我愛、我執、我嗔、我怨、我妒、我痴、我私等,若自己有這一切的毛病,怎可還對自己滿意?對自己滿意,是自己對道業進步的最大障礙。人生到處都是缺陷,你對缺陷滿意,缺陷如何才能填滿?吾人全身都是業障,對業障滿意,業障如何才能消除?若對自己有不滿,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
以出世的思想,開創人間人世的事業。我常常對此提出說明:以退為進,是我們出世的思想,以無為我,是我們出世的思想;以空為樂,是我們出世的思想。我們具備了出世的思想,再來辦人世的事業,所擁有的快樂是一般人所沒有的。所以,沒有薪水待遇不要緊,沒有獎狀讚美不要緊,就是遇到一些挫折困難也無動於心。所以,真正的出世,才能真正的人世。
佛光菜根譚生活要佛法化,
信仰要理智化,
處世要平和化,
修持要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