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俗家名叫悉達多。這麼一個錦衣玉食的太子,為何後來創立了佛教,並成為了「佛祖」?相信很多人都有點納悶,也感到奇怪。
要知道,自從釋迦牟尼成佛之後,至今已經有了2600年漫長的歷史。這期間,並非沒有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人出現,但為何幾千年來,唯有釋迦牟尼成了佛,後來再無一人成佛呢?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查看釋迦牟尼的生平,就會為他所取得的成就而隨喜讚嘆:辛苦是有好報的。或許,這也是釋迦牟尼所說的一種「因緣」?
最初的釋迦牟尼,其實是信仰「婆羅門教」的。並曾為此苦修多年,只是後來因為修為觸及天花板,意識到自己再也無法進步。釋迦牟尼苦修婆羅門教的收穫是:所謂的苦修,雖然能獲得一定的精進,卻更易使人形神俱疲。而世間的「五欲」讓人貪圖安逸,這對修為是非常有害的。因此,釋迦牟尼毅然轉身,開始做更深層次的探討。
釋迦牟尼這次轉身,離開苦行林之後,發生了著名的「恆河洗浴」事件。並在沐浴中悟透「想要證得菩提,必須要有清淨心,想要清淨心,那麼色身就得先清淨」。因此,後世佛教一般都把釋迦牟尼從苦行林出來、在恆河洗浴的過程,稱為「沐浴金流」。
從這裡開始,直到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先後歷經三個大的「劫數」:
1、從苦行林出來,因為此時的釋迦牟尼,在苦行林已經苦修了六年之久,身體是非常的衰弱。在河流里洗浴的時候,甚至連爬上岸都非常困難。這時候,岸邊的垂柳,忽然伸出樹枝,讓釋迦牟尼得以順利攀援而上。如果沒有這根樹枝,釋迦牟尼說不準就歷劫了。因此,這一回,算得上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的第一劫。
2、釋迦牟尼雖然平安上得岸來,但此時的身體虛弱依然未得到改善,也就是亟需補充營養。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能避免的現實問題。這種事情,對我們現在的人幾乎毫無壓力,吃東西,隨時隨地可以完成。但在古代,物質生活是非常匱乏的,餓殍遍地是經常可見的現象。
但此時極度虛弱的釋迦牟尼,隨時都會有「圓寂」的可能。這時候,一個牧羊女適時出現,並贈予釋迦牟尼一缽乳酪。這不但是營養豐富的食物,還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的人食用。因此,釋迦牟尼得救了,進食乳酪之後,體力及時恢復。這算得上釋迦牟尼成佛前的第二劫數。
3、洗浴完畢、恢復體力之後的釋迦牟尼,真的算得上是神清氣爽、精神飽滿。而面前的一顆菩提樹——那棵廣為佛弟子傳頌的菩提樹出現了。釋迦牟尼在樹下入定金剛座,並發誓「不得大道,誓不起身」。
好事多磨,這時候,「魔道」中人竟然提前得知釋迦牟尼即將證道,前來騷擾,試圖阻止他的證悟之路。首選,「魔王」親自出來責罵釋迦牟尼,甚至不允許他坐在菩提樹下,並以傷害為恐嚇,但釋迦牟尼不為所動。
最後,技窮的魔王,竟然指揮魔軍向釋迦牟尼射出亂箭。但魔軍的亂箭,在釋迦牟尼的「慈心三昧」面前,寸功未得,紛紛掉落,而釋迦牟尼周身顯出慈悲的光芒,甚至將亂箭化做了蓮花。
這一劫,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最危險的一劫。當然,這一劫在我們現代人眼裡,似乎多了點「神話」色彩。其實,所謂的「魔王、魔君、魔箭」,我們或許可以認為乃是「相由心生」,或者說「魔由心生」而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大道在即時的雜念而已。
因此,釋迦牟尼之所以能由一個「太子」創立佛教,並最終成為佛教的佛祖,並非僥倖。首先,是因為他天資聰穎,根基優異;其次,內心堅毅,對自己的信仰始終如一,不離不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世界上最大的敵人是誰?是我們自己,釋迦牟尼能在最後關頭,戰勝自己的「心魔」,這才是他不至功虧一簣、最終證得大道的關鍵所在。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