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高僧大德開示:五戒十善與真信切願的關係
釋迦摩尼佛開示:攝心為戒,以戒為師。(前句來自楞嚴經,後句來自阿含經。)
蕅益大師《重治毗尼事義集要》:持戒念佛,本是一門。淨戒為因,淨土為果。若以持名為徑,學律為紆,既違顧命誠言,寧成念佛三昧?多纏障垢,淨土豈生?夫如海無涯,豈不廣大?保任解脫,豈不簡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惡防非;專精律學者,方能決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現在紹隆僧寶,臨終上品上生。法門之妙,孰過於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張,取笑識者?
印光祖師:「良以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欲淨其心,非持佛淨戒不可。果能持戒,則貪瞋痴心,不發現行。戒定慧道,徹底圓彰。恆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具現心中。所謂戒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過。況又加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現生固已心佛不二,臨終不生淨土,將何生乎。縱令根機陋劣,未能如是。而以嚴持佛戒之清淨身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帶業往生,固已永脫輪迴,高超三界。常時親炙彌陀,自可速證法身。況已業盡情空者哉。其有自詡高明,藐視戒律,及與淨土,謂自性清淨,有何善惡持犯自他淨穢。但任天真,即如如佛。從茲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聽其言,則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則卑入九地之下。生為法門之敗種,死作泥犁之主人。較彼帶業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況上焉者乎。其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注節要跋)
善導大師《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一明慈心不殺。然殺業有多種。或有口殺,或有身殺,或有心殺。言口殺者,處分許可,名為口殺。言身殺者,動身手等指授,名為身殺。言心殺者,思念方便計校等,名為心殺。若論殺業,不簡四生,皆能招罪,障生淨土。但於一切生命起於慈心者,即是施一切眾生壽命安樂,亦是最上勝妙戒也。」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中言:「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須發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貪瞋痴,戒殺盜淫,自利利人,方合佛意。否則心與佛背,感應道隔。但種來因,難獲現果矣。若志誠念佛,行合佛心,心口相應。如是念佛之人,至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必然親垂接引,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
釋迦摩尼佛:如是人者一切十方無量諸佛所不護念。雖名比丘不在僧數。何以故。入魔界故。持禁戒者即佛弟子。毀禁戒者即魔弟子。又持戒者即出世道。破禁戒者即入世道。我都不聽毀戒之人,受人信施如葶藶子。何以故。是人遠離如來法故。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淨土宗第十二祖徹悟祖師開示: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藕益祖師《示念佛法要》:「試自簡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嗔痴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掛懷,間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歧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
藕益大師《淨土懺並放生社序》中說-----觀經云:逆惡之人,臨終十念皆得往生。夫臨終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順境緣,便不復有正念,何況臨終?且臨終苦現,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於明師友真實格言信受奉行;當臨終時,安保善友現前?設現前開示,神識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決不可得之數也。
印光祖師:「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眾生信願具足,至誠感佛,則佛應之,如水清月現也。若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嗔、痴相應,與佛相背,如水濁而動,月雖不遺照臨,而不能昭彰影現也。月乃世間色法,尚有如此之妙。況阿彌陀佛,煩惑淨盡,福慧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法界者乎?」——增廣印光大師文鈔卷三◎《初機淨業指南》序
印光法師開示: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與佛背所致。過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發心念佛前,曾作諸惡,今既念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則亦可決定往生。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於彼臨終親垂接引也。 復鄭琴樵居士書(節錄)
善導大師說:
又就此淨業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單行世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戒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回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惡邪見闡提人也。
善導大師又說:「三從今向世尊下,至懺悔已來,正明夫人淨土妙處,非善不生。恐有餘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需懺悔。」(《四帖疏》之序分義)
印光祖師開示:有唯心淨土, 方生西方淨土。若自心不淨, 何能即得往生。縱逆惡罪人, 以十聲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淨心, 感生西方之淨土《續編·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印光祖師:淨土既是唯心所造,當雲唯心,不當又言淨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淨土,何得祗是唯心,別無淨土之外境乎。唯心淨土者,以清淨心,念佛求生淨土。及至臨終,由己之淨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淨土《三編·復顧宗況居士書》
三論宗祖師嘉祥大師《勝蔓經寶窟上》開示說:「清淨心,淨者信也,起淨信之心,又不雜煩惱心,名為淨心。」。
印光大師:汝既生正信, 凡所言所行, 當勿與彼同, 則或可轉彼邪執。第一須要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第二須具真信切願, 持佛名號, 不使名利及人天福報之心稍萌, 則可謂德淨。即維摩所謂, 欲生淨土, 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 則佛土淨。心有污穢, 何能生淨土乎。(續編•復海門蔡錫鼎居士書三)
印光祖師關於惡人臨終十念往生的開示: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王子立居士書三說:
「《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雲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係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
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衊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
印祖 《一函遍復 》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即未斷葷,切勿親殺。)修十善業。(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慾,瞋恚,愚痴之念。)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幷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有唯心淨土, 方生西方淨土。若自心不淨, 何能即得往生。縱逆惡罪人, 以十聲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淨心, 感生西方之淨土。世多以唯心則無土, 便是魔外知見。此種似是而非之邪見, 居其大半, 致念佛之人, 不得實益。尚自以為高明, 而不知其為執理廢事, 自誤誤人之邪見也。由自性彌陀故, 必須念西方彌陀, 以求往生, 漸進而可以親證自性彌陀。倘單執自性彌陀, 而不念西方彌陀, 縱令真悟, 尚未能即了生死。(續編•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復黃涵之居士書《增二》三)
永明延壽祖師《萬善同歸集》開示:
「九品經文,自有升降,上下該攝,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定習觀上品往生。二專心,但念名號,眾善資熏,回向發願,得成末品。仍須一生歸命盡報精修,坐臥之間常面西向。當行道禮敬之際,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志誠,必不虛棄。如或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遮,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預因實,果則不虛,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故也。如要臨終,十念成就。但預辦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時,念念不虧,即無慮矣。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皆三業所造,四緣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攝。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慳貪不施,即餓鬼業。愚痴暗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若心淨,即香台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維摩經雲,欲得淨土,但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又經雲,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華嚴經雲,譬如心王寶,隨心見眾色,眾生心淨,故得見清淨剎。大集經雲,欲淨汝界,但淨汝心。故知一切歸心,萬法由我。欲得淨果,但行淨因。如水性趣下,火性騰上。勢數如是,何足疑焉!」永明大師為彌陀化身,祖師之言,切要當遵!
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為何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
《普勸念佛》
或問, 今見世人, 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何也? 此有三故:
一者, 口雖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 既是念佛, 便須依佛所說, 要積德修福, 要孝順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弟兄相愛, 夫妻相敬, 要至誠信實, 要柔和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陰騭方便,要慈悲一切。不殺害生命, 不凌辱下人, 不欺壓小民, 但有不好心起, 著力念佛, 定要念退這不好心, 如是才是念佛的人, 定得往生成佛。
二者, 口雖念佛, 心中胡思亂想, 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 念佛之時, 按定心猿意馬, 字字分明, 心心觀照。如親在西方, 面對彌陀, 不敢散亂, 如此才是念佛的人, 才能往生西方。
三者口雖念佛,心中只願求生富貴,或說我等凡夫,西方無有我份,只圖來世不失人身。此則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卻不願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凡念佛者,決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若說你是凡夫,西方無份,則聖賢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可發廣大心,立堅固志,誓願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眾生。如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藕益祖師《彌陀要解》: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
淨土宗第十二祖徹悟大師:即如信者,信而不願,猶不信也。願而無行。猶弗願也。行而不猛,猶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願不切。願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總之生真信難。信果真矣,願自能切。願果切矣,行自能猛。
淨土法門老法師:「橫出三界,圓登四土,頓與觀音、勢至並肩。可見此法門之究竟方便,善應群機也」。這個幾句話非常重要,意思深廣無盡,可見這個法門殊勝、奇特。但是也必須具備往生的條件,這個條件是真信、切願、持名。這句話很簡單,可是在現前這個世間,修淨土的同修們對這句話錯會意思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引起很多人的懷疑。
就像早年李老師在世時候,我們年輕的一代跟他老人家學習,他老人家常常叮嚀大家,以台中蓮社來做例子,這自己人。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太少,一萬人當中只有三、五個往生,不像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大家懷疑了。善導大師的話有沒有說錯?沒說錯,李老師的話也沒說錯,問題在哪裡?是我們對於這句話,信、願、持名解讀錯誤。我們信不信?嚴格的說不相信,不具備信的條件,這頭一個大問題。
我學佛七年出家,九年受戒,出家我就教學,教佛學院,就開始講經。我的經教是在沒有出家之前學的,學了七年。出家兩年,佛學院也教了兩年,這就受戒。受戒回來,當然第一樁大事要感謝老師,我的老師是在家居士,不是出家人。所以到台中去拜老師。
在慈光圖書館,我在大門口,他在裡面,我還沒進門,他看到我了,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大聲叫了六、七句,我都呆了,我都出家了,教學兩年,受了戒回來怎麼會不信佛?這個話我聽不懂他的意思。他叫我坐下,我就聽他老人家開示。
他頭一句就告訴我,他說:你要曉得,古往今來有很多老和尚,八十、九十到臨命終時還不信佛。愈說我愈迷惑,那怎麼叫信佛?他老人家講了,經教里所說的你做到了,才叫信佛。你看每部經最後一句話,「信受奉行」,這個信底下有受、有奉行。
你信了,沒有接受,沒有去照做,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我這才恍然大悟,信不是一個字,信後頭願、行連起來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個意思深了。信願行是一樁事情,缺少一個全都沒有。如果沒有行,信願就沒有,我有信、有願,沒有行,那信願沒有。必須三個都具足,才叫真信、切願、篤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九集)2011/10/8
淨土法門老法師談:什麼叫信佛
1 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第一個就是要信自,而後再信他。如果不相信自性,那就不叫信佛。
2 信佛哪有那麼簡單?什麼叫信?你把經典上佛所教你的這些教誨,統統都落實,統統都做到,這才叫信佛。你天天念,念了做不到,哪裡叫信佛?
3 譬如佛給你講孝順父母,你懂得了,在家裡沒有盡到孝道,你信了嗎?沒有信。佛教你奉事師長,你也知道要奉事師長,然而見到老師,根本就不恭敬,這一條你也做不到,你不信佛。所以信佛好難,不容易!
4 佛教你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你沒有做到,你不信佛;佛教你三皈,三皈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沒有做到,你不信佛;五戒一條也沒有做到,你不信佛。
5 什麼叫信佛?依教奉行的人叫信佛。佛在經論上給你講這些道理,你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你不是信佛;清楚明白了,你沒有做到,你也不信佛。
6 信是要做到!佛教我們息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做到了沒有?沒做到就不信。天天念經、天天拜佛,一天到晚搞貪嗔痴慢、搞人我是非,照樣不信佛;真正依教奉行的,不念經不拜佛的,真正信佛,要曉得這個道理。
7 會講經、會入定沒有用,你沒做到,不信。信佛要解佛義、要依教奉行,那才叫真信。不能依教奉行,那哪裡叫信佛?你不信佛,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你決定得不到。
8 信佛的人快樂,信佛的人有佛菩薩加持,樣樣不操心。你如果真正信佛,諸佛護念、護法神擁護;你不信,求佛菩薩保佑你,那是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
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後兩年受戒,受完戒之後到台中去看老師。這是規矩,受戒回來,第一個要去感老師的恩,教誨之恩。我到台中慈光圖書館,我在門外還沒進去,老師在裡面看到,看到之後他就指著我,「你要信佛!」大聲的叫,叫了好多聲叫我要信佛,我感覺得很驚訝。進去之後他叫我坐下來,當時還有不少的居士們在一起,同學。他問我,「我說的你懂嗎?」我說不懂,我學佛七年,七年我已經學會講經了,我才出家的。所以我出家就教佛學院,不是做學生,去做老師去了,兩年之後,我就教佛學院教了兩年,講經也講了兩年,這才去受戒。我不信佛我為什麼去學佛?我不信佛,我為什麼要出家?我不信佛,為什麼要受戒?老師告訴我,他說「你知道嗎?有許多老和尚活到八十、九十,到臨終時候還不信佛。」愈說我愈莫名其妙,這怎麼不信佛?老師最後才把底牌掀出來了,什麼叫信佛?信解行證那才叫信佛。每部經最後頭一句四個字,「信受奉行」,那叫信佛。你信了你有沒有接受?這一問我們就呆住了,你有沒有學過《十善業道經》?學過,跟老師學的。你有沒有接受?學是學了,你是不是真的接受了?接受之後怎麼樣?接受之後是依教奉行。你把《十善業道經》,變成你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那你叫信佛。如果你學的經教,跟你日常思想、見解、生活行為,毫不相關,你不信!我們這才恍然大悟,真的,你看看有很多這是七老八十的,這些老和尚還是爭名奪利,還是貪名貪利,沒放下,那就是不信佛!信有標準,不是隨便說的,找個法師去皈依,領個皈依證就叫信佛嗎?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這個小團體,這人數也有不少,真正講信佛,一百個人當中,一個、兩個都不容易找到。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