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世間百態: 苦樂人生

這兩個習慣,讓你生活更好


時間:2019/10/10 作者:紫竹林中觀自在{釋新善}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能夠得到的所有成就是和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而這生活習慣就包括了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對待自己的方法上,而往往能夠遇到人生轉折點的人們,在那之前都是能夠有著一些徵兆的,老祖宗留下的這兩條發達之前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呢?

第一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句話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聽說過的一句話,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如果不能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路,就無法累積一千里的征程;如果不讓無數的小江小流最終全都流進大海的話,所謂的江海也總有一天是會幹涸的。

對於我們來說,其實這個道理也一樣是非常適用的,現在的社會實在是過於浮躁了,尤其是在金錢和利益的渲染下,讓所有人的生活都過得非常急功近利,有些人耍小聰明就能得到很多的東西,自然就會讓其他人認為努力工作是沒有用的,其實不然,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但是最終得到勝利的是蜀漢劉備,在他稱帝之時其實這個天下的大勢已經有了結局,曹操已經身死,而曹丕的計謀根本是比不上曹操的,所以在這個時候,給劉備剩下的一個值得稱道對手就是東吳的孫權了。

其實劉備和孫權兩人早有嫌隙,本來就是對手,而劉備的得力幹將也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就是死在了孫權的算計之下,這幾乎是死仇了,而劉備在立國之後做出的第一件決定就是要給這兩個兄弟把仇給報了,這報仇的對象自然就是孫權了。

可是劉備這個人雖然在政治上比較有才能,可是在軍事上幾乎是沒有什麼天賦的,在立國初期就急功近利的想要給兄弟報仇,卻沒有想明白自己的國力究竟有沒有穩定到可以放手去做的程度,就在朝廷上下全都反對的情況下決定帶著十萬大軍御駕親征。

這在當時其實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不過劉備卻認為自己已經很強大了,不聽勸阻的去攻打孫權,沒想到就是因為根基不穩,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敵人陸遜直接幹了個火燒連營七百里,最後十萬大軍只剩下了兩萬,十分狼狽地逃往了白帝城。

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事件,其實如果當時劉備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再多多的積累一些東西再去動手的話,這獲勝的把握就要大很多,所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全都做好,才能夠繼續圖謀大計啊。

第二個:至長反短,至短反長。

這裡的長短並不是在說身高之類的東西,而是在說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我們在和整個世界交往的第一個大前提就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因為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只有完全了解到這些東西,才能夠在為人處事的時候更加順利。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裡的百戰不殆首先就是要對自己了解,因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你的對手固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對於自己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敵人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的話,那可就是出大事了。

當你非常了解你的優勢所在的時候,就可以用它來做文章,多多利用自己的長處去為人處世,而且也要適當的讓別人去知道你的長處,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找到可靠的夥伴,但是也不能過於暴露自己的長處,如果被有心之人拿去做文章的話,很有可能會變成你的軟肋。

而你的劣勢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這才是真正容易被別人抓住並且利用的東西,所以我們自己才更要對自己的缺點和劣勢瞭如指掌,然後盡力去改正它,不能讓別人用這個東西來做文章,自然也要針對自己的劣勢去做下一些布置,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說積累和了解自己都是很重要的東西,一點一滴的積累能夠讓自己踏踏實實地穩步前進,不至於被突如其來的困難給打擊得走不動路;而對自己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做到了解自己才能去了解對手,如果你能夠做到這兩件事的話,離發達也就不遠了。

參考資料:《道德經》《三國演義》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