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智總覺短,計總覺窮,熱熱鬧鬧在眼前,紛紛擾擾於心中。
要看那麼細緻幹什麼?要想那麼清楚幹什麼?水自漂流雲自閒,花自零落樹自眠,不如就著二分糊塗下酒,從熱鬧紛擾中抽身而出,不為利急,不為名躁,進退有據,左右逢源。
真正一流的聰明人,往往看起來像個「糊塗蛋」,都有這四個「處世智慧」:
一、就著糊塗來下酒
英國評論家柯爾敦說:「智者與愚者都是一樣的愚蠢,其中差別在於愚者的愚蠢,是眾所周知的,唯獨自己不知覺;而智者的愚蠢,是眾所不知,而自己卻十分清楚的。」
由此可見,裝裝糊塗,既是處世的聰明,又是需要勇氣的。很多人一事無成,痛苦煩惱,就是自認為自己聰明,而又缺乏「裝裝糊塗」的勇氣。
當然,假裝糊塗,並不是阿Q式的自我滿足,自我痲醉,自我欺騙。在糊塗與清醒之間,在糊塗與聰明之間,隨時隨地都要注意掌握應有的分寸,即知道自己何時該聰明,何時該糊塗。該糊塗的時候,一定要糊塗;而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不能夠再一味地糊裡糊塗,一定要聰明。
鄭板橋,起初硬著頭皮做清官、好官,卻屢屢遭貶、被逐,無奈擲印辭官,彈掉幾兩烏紗,自抓一身搔癢,自討二分糊塗下酒,於是,身心俱輕。正是:行到水窮處,坐起看雲時。
此一糊塗,人生境界頓開,先前舍不下的成了筆底煙雲;先前弄不懂的成了淋漓墨跡。
因此,你不得不承認糊塗是一種智慧,猶似霧裡看花、水中望月,逕取朦朧捂眼,而心成閒雲。
二、做人不可太精明
明代大政治家呂坤以他豐富的閱歷和對歷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寫出了《吟呻語》這一千古處世奇書。書中說了一段十分精闢的話:「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人之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也。」
這就是說,聰明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使用。財富可以使人過得很好,也可以使人毀掉。凡事總有兩面,好的和壞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聰明的人會使用自己的聰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時不要輕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渾厚,讓人家不眼紅你。
據說,盆成括做了官,孟子就斷言他的死期到了。盆成括果然被殺了。難道孟子會看相算命?非也。孟子後來解釋說:盆成括這個人有點小聰明,但卻不懂得君子的大道;這樣,小聰明也就足以傷害他自身了。
做人,不要有小聰明,要有大智慧。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憑,只有大智才能使人伸展自如。那麼究竟要怎樣才稱得大智?那就是如《老子》所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三、不必較真死認理
人際交往中切不可太認死理,必要的時候裝裝糊塗於己於人都有利。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個人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
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很乾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
試想,如果我們戴著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
再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毛病,恐怕那傢伙是罪不可赦、無可救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願。
四、學會健忘好處多
記憶就像一本獨特的書,內容越翻越多,而且描敘越來越清晰,越讀就會越沉迷。有很多人為記憶而活著,他們執著於過去,不肯放下。
還有一些人卻生性健忘,過去的失去與悲傷對他們來說都是過眼煙雲,他們不計較過去,不眷戀歷史,不歸還舊帳,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心情長期處於壓抑之中而得不到釋放。愁傷心,憂傷肺,憂愁的結果必然多疾病。《紅樓夢》裡的林黛玉不就是如此嗎?一個人如果長時間的沉浸在悲傷之中,對於身體健康是有很大影響的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有何快樂可言?生活中有些是需要忘記的。在生活中會「健忘」的人才活得瀟灑自如。當然,我們說學會「健忘」,是說該忘記時不妨「忘記」一下,該糊塗時不妨「糊塗」一下。
古今中外,凡是真正一流的聰明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極有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如豆,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誰不願自己活得自然、自由、自在呢?誰不願自己生活得瀟灑、輕鬆、愉快呢?誰不願自己事業蓬勃、財運亨通呢?誰不願自己成為別人羨慕的人呢?那麼,學習一下「糊塗經」吧。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