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如何看待疾病


時間:2019/11/7 作者:三生號

在當今世界來說,疾病已經成為了人們最為恐懼的一種磨難,幾乎很少有人能夠逃脫這種災難。而佛教講「人生八苦」,當中就有一個叫做「病苦」,亦是說疾病是人這一生無法抗拒、無法迴避的痛苦。

那麼,佛教如何看待疾病呢?

佛教如何看待疾病

首先,佛教將人的疾病,分為了四種:

第一種:由「四大不調」而引發的疾病

佛教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風」這四種「元素」組成的,簡稱為「四大」。當然,這四大元素並非是世俗所理解的元素,其中「地」是指堅硬的特性,「水」是指濕潤、聚合的特性,「火」是指暖的特性,「風」是指流動的特性。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由這四大組成,因此不論是這四大「先天不調」,抑或是「後天不養」,都會導致人生病。但這種疾病,一般都可以治癒,不會威脅生命。可是要清楚,在四大背後,一定有著因果業力在起著支配作用。

佛教如何看待疾病

第二種:由「飲食不周」而引起的疾病

《佛醫經》中講「飲食無節制」,這種疾病多是由於飲食不規律,也就是世俗說「吃出來的毛病」「病從口入」。這種疾病,如今社會非常常見,肥胖、高血脂、高血壓、胃病等等,基本都是飲食的問題,最終引發的疾病。

第三種:由「鬼神作亂」而引起的疾病

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謂「迷信」的部分,但確確實實存在,而且現代的醫學無法解釋,譬如某些人看起來「精神錯亂」,譬如有些人不舒服,送到醫院就好,回到家便再犯,譬如有些人晚上噩夢連連,情節恐怖,印象深刻等等。

這一類,多是由於碰到了沒有慈悲之心,邪惡的「鬼道」眾生,你不小心惹了他、罵了他、傷害了他,他便不依不饒,搞得你一家人寢食難安。

佛教如何看待疾病

第四種:由「業力牽引」而引發的疾病

雖然,人的疾病有上面三種因素,但歸根究底,疾病產生的根源,還是「業力」。

因為宿世積累的業力,引發的疾病,是一種由因緣產生的異熟果。不論是誰造下了惡業,都一定會受到果報,雖然可能會等幾年、幾十年、或者幾世、幾十世,然而若是機緣一到,便一定會在業力牽動下,不可思議地結下惡果,表現在疾病上多數都是惡疾、絕症。

《萬佛城》雜誌上有過這樣一則報導:馬來西亞有一個富商,患病已致癌症晚期,醫院已經宣布無法治癒,於是到萬佛城拜求宣化法師。法師看後,開示說是因為這位吳先生前世造下殺業過多,欠債太多,必須下定決心戒殺,並發下大願超度這些冤親債主才能解決。富商深信不已,每日在觀音菩薩像前懺悔發願,請觀音菩薩降下甘露,解除病痛,並由宣化法師施治。兩個月後,癌症不藥而愈,滿面紅光地返回,被稱為奇蹟。

佛教如何看待疾病

所以,其實所有疾病的根本,都是業力。佛經講,這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成,疾病便是如此。

業力致病不是無緣無故的突然發生,總會有客觀上的誘因,但在同樣的誘因作用下,業力小福報大者,往往可以躲過,而福薄業重者則很難逃脫。前世殺生,今生必然受報,故而佛家首倡戒殺。

但是,世俗中很多人要不便難於接受這種事實,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嗤之以鼻;要不便是迷信得不得了,一旦重病纏身,只是低頭拜神求佛,為表虔誠連藥都不吃,又愚蠢到極點。

佛教如何看待疾病

那麼,面對「業力」所致疾病,究竟該怎麼辦呢?

第一、要樂觀接受,將一切生死都看開,不要怨天尤人,相反要誠心誠意地接受、忍耐,然後從這種病痛之中參透痛苦的根本,並由此生起持戒行善的願力。如此,心情豁達、開朗起來,痛苦便減輕了。

第二、積極地懺悔,行善積福,多施善道,請諸佛菩薩加持。要知道,業力結果雖是一定的,但最終結什麼樣的果卻是不定的,通過懺悔、行善可以對舊的業力產生影響,使得重業輕報。

第三、配合治療,積極治療,不要放棄。如果業力深重,那麼便潛心懺悔,誦經,念佛,持咒,都可以祛病,或者減輕和消除業力,這樣的見證在佛學界非常普遍。

然而,生老病死人人都是如此,若想真正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唯一的途經便是消除業力,而消除業力,唯一正確的選擇是堅信佛法,以諸佛為榜樣,以三世菩薩為楷模,精進學佛,解脫六道輪迴而成為一位覺者,悟者。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