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8

1348經、1351經:此二經敘述比丘因外緣而得開悟。

1348經敘述一位比丘住於林中修習時,獲得了不起的修行成就,即證得「他心智」。他心智也就是他心通,是六種神通之一,指知道他人當前的舉心動念。然而證得他心智,並不能說明已獲得解脫——六種神通之一而已。在六通之中,若沒有獲得漏盡通,仍不能說已獲得聖果。因為漏盡通是將漏盡智煩惱盡除、得解脫、威德具足,故《舍利弗阿毗曇論》說:「若智生有漏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世自證知成就行,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還有,是名漏盡智證通。」如果一個比丘儘管證得了五眼五眼,在尚未證得漏盡通之前,他還是處於未究竟狀態。所以本經稱這位比丘「得他心智,煩惱有餘」,說明還有結縛未除,仍需要進一步修習精進。

但是從修習次第上講,獲得他心智,如果運用是處,對自己福德智慧的培植還是很有幫助的。在本經中,比丘住止的林中有一野乾,於深夜在井邊飲水之時,一不小心被一種用於汲水的罐子鉤住了脖子(大約是將頭伸進罐中喝水解渴,結果頭伸進去後再也拔不出來之故),任其想盡辦法也無法得脫。於是此野乾自念言:「天遂欲明,田夫或出,當恐怖我。汝汲水罐怖我已久,可令我脫!」當天色放明之後,這隻野乾註定會被外出勞作的田夫們發現而捕獲,可此只野乾心急如焚,時刻想著如何立馬逃命。

正在林中宴坐的這位比丘,由於獲得了他心智,於是走到野乾跟前,幫助野乾脫離汲水罐的束縛,並說偈道:「如來慧日出,離林說空法;心久恐怖我,今可放令去!」一方面放生是一種福德資糧的培植,另一方面也是籍助野乾被汲水罐束縛而譬喻比丘自身尚未得脫。比丘說出這樣的偈頌,表面上看與野乾並沒有多大關係,可是修行開悟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比如在1351經中,有眾多比丘住於支提山側,這些比丘都是「阿練若比丘,著糞掃衣,常行乞食」。而一位山神以偈而說:「孔雀文繡身,處鞞提醯山,隨時出妙聲,覺乞食比丘……覺糞掃衣者……覺依樹坐者。」從經中可以看出,這些比丘是通過聽聞孔雀的鳴叫聲而獲得精神的覺悟,與前面比丘通過察知野乾的心念而覺悟可謂殊路同歸。這就說明修行覺悟需要一個恰當的「契機」。

這就使人想到歷史上的「漸悟」與「頓悟」之爭的事情。修行開悟,究竟是漸悟呢還是頓悟呢?其實我一直是主張漸悟的,即物理學上的量變與質變的關係。然而漸悟與頓悟並不衝突,只要因緣時機具備,漸頓都沒有問題。頓是以漸為基礎,漸的累積結果必然是頓,這兩者本身就是一個球體的兩面。如果我們執著於漸或頓,就等於盲人摸象執一端而失全部。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完全沒有深究的必要。在愚人看來,當下之念之行最為緊迫,在有生之年若沒有把紛亂的雜念息靜下來,當生命一息沒,何年何月方得人身?野乾是生命,然它們為活命覓食而疲於奔命;孔雀是生命,然它們只顧文繡妙聲而自詡自醉。可是它們雖為畜類,卻為比丘覺悟奉上了因緣時機的綿薄之力,在不自覺中為自己來生的覺悟種下了福德因緣。畜類尚知如此,何況人類乎?(6.14.)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