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19

和樂善生

如悟法師

芸芸眾生無量無邊,而眾生相也千差萬別,因此面對眾生的諸相時,如果我們能用寬闊的氣度,遠大的眼光來看待,以虛心和仁厚的心來對待所有的人,就容易廣結善緣,累積福慧。你用什麼方法待人,別人也就會用同樣的方法來待你。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就是因果理則的有力說明。本來,如果想要過得安康和樂,人與人之間就應該互相提攜增上,這在儒家方面謂之一仁愛一 ,在佛法上謂之「慈悲一 。佛陀教導我們應視年長者即是我父母兄姊,年輕於我者即是我弟妹子女。能如此看待周遭一切人,就能夠破除親疏分別心,也就是在生活中實踐佛法。

一位真誠的學佛者,理應參透「今生人見歡喜者,前世人見歡喜故』的因果道理,待人應保持謙和、懇摯、尊敬為宜,且帶幾分笑容,容易化解人我的對立。記得有位作家說:「欣賞每一張臉孔時,我的心情都是虔誠而充滿愛,只因為我深信人與人的見面,實在是一種難得的緣份。假使我們在每一個照面中都能露出微笑,這個世界一定更溫暖、更可愛。」這就如佛教所說的:「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因此,若見人遭逢苦難,應將它視同為是自己的災難,以己度他情,就自然會生出悲憫心,也就會全力相助對方。這是人性的本質,人性的光明。本來自他本無二,只因妄想分別,才會產生人我的對立,而導致種種的鬥爭和苦難。佛陀徹底體證自他本來不二,因此教導我們珍惜一切人事物,細小如紙筆乃至貓狗動物等都視同與己無別,自然也就不會隨意浪費物資及虐待動物了。慈悲本是修學佛法所要培養的重要德行,若能把它擴展到無限,我們的精神生活會更充實自在安詳。

另外,人生在世,若要發揮生命的無限價值,就應利他;因而佛弟子具有出世的修持外,還應同時要確切把握佛教的入世精神,也就是菩薩上求下化的使命,才能福慧雙修乃至圓滿,莊嚴自己的同時,也要莊嚴別人。因為一切眾生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都是同樣的尊貴,所以對於一切有情,要以慈悲喜舍的胸懷來對待,能抱著無我的心情為大眾服務。若能如此修持觀照,則人我的對立漸減,自我的執著會漸輕乃至入於自在解脫的境地。因此,所有的佛弟子應在降伏自心的煩惱時,不忘擴充自己對於一切有情的悲憫,讓淨化自心與和樂人群得到統一,達到人間的和樂善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