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20

高峰原妙禪師學行簡介 惠空法師 -慈光禪學研究所所長

禪師是一個亡國臣子,經歷了南宋元初亡國動亂,在國家危亡戰爭中度過了他的生命。在國家危亡當中,即使僧眾也不免受到生命境遇的不安。這是我們首先先對其時代背景所應有的了解。

以下我們從禪師的生平及禪風兩部分來介紹高峰禪師的學行。

一、 生平簡傳

高峰禪師祖藉江蘇吳江,俗姓徐,從小動作遲緩,少言笑,看起來雖很瘦弱,但精神則很精悍。他從小喜歡打坐,見到出家人就主動合掌問訊,十五歲即剃髮出家。受大戒之後即學戒律,並學天台教觀,但猶感不足,故在聽聞禪宗教外別傳之法後,即離開杭州前往湖南淨慈寺參學,淨慈寺為當時禪門叢林代表,由斷橋和尚主持,是臨濟宗之正傳。

進禪堂後,高峰禪師為自己立下三年以求開悟之誓願。但由於淨慈寺為一大叢林,雖隨眾而得知「參話頭」之法門,但因乏人親切指引,所以用功一年多後仍不得要領。後來斷橋和尚知其與雪岩和尚有緣,要他直接去參問雪嚴;高峰原妙禪師於是很高興地來到後山去拜訪雪岩和尚。雪岩是斷橋的師兄弟,雪岩禪師亦知高峰之因緣,故見面之後,即給予一頓痛打,高峰禪師因此莫名其妙地痛哭流涕的回來,並準備離開。後經由周旁善知識勸解,說明雪岩和尚不過是為試其道心罷了。於是高峰禪師第二天便拿著香上山頂禮,但又被痛打一頓;第三天同樣上山頂禮後,雪岩才與他交談、指點。在《高峰禪師語錄》裡,高峰禪師自述:雪岩和尚問他如何用功,他也稟明斷橋所教之方法。雪岩要他將以前所用「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話頭,轉換成參「無」字。這一段習禪過程,對高峰禪師而言發甚大。高峰禪師亦談到他自己初期在雪岩處參「無」字時,也下了點功夫,可是「無」字其實不是很好參,當中雪岩幸賴給予一些功夫向上之訊息:剛開始,雪岩每天問他如何用功,然後調整他用功的方式:在了解他用功的方式及技巧已經掌握住之後,便不再問他用功的情形,而改以喝斥之方式,一見面便逼問他:「阿誰拖你死屍來?」、「阿誰拖你死屍來?」,並出拳打他,高峰也不清楚這是為什麼。此應是一種逼迫方式,表示高峰禪師功夫已到某一程度,雪岩和尚要將其疑情打破,讓其當下更進一步。然此一對一教化的功夫,竟因雪嚴被邀至南明晉山而中斷。

本來二人約好雪岩晉山之後,就接高峰禪師去南明,但不知什麼因緣差錯了。高峰禪師遂與雪岩斷了訊息。高峰在等待中,心情有些變化,因而離開淨慈寺回到俗家。此時家中雙親對於兒子歸來的欣喜之情,使他們不讓怹再度離家。在彼此僵持之下,他終於偷偷離家,與同道一起到徑山禪堂。一個多月後,忽然在夢中憶起於斷橋和尚處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的話頭。在《高峰禪要》裡面,對於此段疑情的開發有非常精彩的惺觶焊叻屐師經過六天日夜疑情不斷的提起交錯之後,第六天跟著大眾隊伍到祖師堂為祖師們誦經,誦經誦到一半,忽然看到五祖演和尚畫像兩旁的贊偈,上面寫著:「百年三萬六千朝,反覆元來是者漢。」忽的打破雪岩老和尚日前所問「拖死屍」的句子,就豁然開悟了。他形容當時開悟的情形是「虛空粉粹,大地平沉」。這時,他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就開始跟別人談論開悟的境界。但是他心頭還不是很踏實,所以後來他又到南明找雪岩和尚印證。雪岩當時並沒有說明可以或不可以,於是高峰禪師便以為雪岩和尚印證了,就開始對外教化。幾年之後,他可能覺得並不很妥當,在一個偶然機會又遇到了雪岩和尚,於是繼續跟著雪岩和尚參學。

有一天雪岩和尚問他:「平常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可以作得了主?」這是說在對境時,是否能掌握住自己的心性?他回答說:「可以。」這對於真正用功的行者而言,基本上問題不大。又問:「你在作夢之中,可以不可以作得了主?」「也可以。」在夢中還能夠對順境不起貪、對恐怖境不起恐懼心、對嗔恨境不起嗔害心,這就不容易了。雪岩和尚繼續問:「正在睡眠中,沒有夢,也沒有知覺時,你的主人翁在哪裡?」這時高峰禪師無言以對。雪岩和尚就喝斥他說:「你還沒有真正參透,你必須要知道真正在無夢無眠的時候,你的主人翁在那裡,才是真正透悟。」此時高峰禪師才確實知道自己並沒有徹底明白,因此痛下決心摒除一切,到龍鬚山繼續參。如此五年之後,有一天睡覺時,因為隔壁僧人的枕頭掉在地上之因緣而開悟。

高峰禪師開悟後,先到雙髻峰,後到獅子岩。獅子岩事實上是一個山壁的石洞,這個石洞非常高,人用梯子也爬不上去,於是他就待在裡面安靜的修行。為什麼他要如此呢?在我們看起來是悟後起修的功夫。這段時期若有行者來請求參悟,高峰禪師就會提出幾個公案,答得契理的,他就給予開示,否則就表示來者還不夠資格來請問。

到元世祖丁亥元年,雪岩交付白拂給高峰,表示要他出來教化眾生,於是高峰禪師才正式升座開示後學,開始了他的教化工作。從其語錄中,可以感受到高峰禪師之言語非常懇切,有古代大宗師風度一樣。其傳人中峰明本禪師,也是一代國師。更因為高峰禪師的提倡,吳越禪風因而大盛幾代,這都歸功於其禪風純正、禪師教化之力也。

以上為高峰禪師之簡傳。

二、 禪風之風格

高峰禪師所留下來之《語錄》,談論的是有關開悟境界之問題,我們無法了解;我們能夠理解的是從高峰禪師的《禪要》裡,看到高峰禪師教導弟子,以其對參禪方法、理念、思想作簡要分析。

高峰禪師在《禪要》裡所要告訴我們的是修行的入手及過程,這對於想要修行與參話頭的行者而言,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而珍貴的寶典。因此,我們就以《高峰禪要》為主,分析高峰禪師對於修行「參話頭」法門的用功階次,包括:方法的入手處、功夫的增進處、功夫的極至處、悟後起修及修行相關的問題。此中,我們擬將重點放在「方法的入手處」來介紹。

關於方法的入手處:高峰禪師主要提到修行「參話頭」法門之重點,主要在於行者需俱備:第一、大信根;第二、大憤志;第三、大疑情三項:

第一、大信根:

這是信心問題。信心分四層次:

(一)「信實有」-如信有六道輪迴。

(二)「信淨」-信真理而內心的一份淨化、理路的澄清。

(三)「信解」-相信並對所知的知見產生會通。

(四)「信證」-深信不疑的力量,使我們得到禪定的功夫。

這裡所要談「信」的部份,基本上指的是「信實有」或「信解」的層次。至於要信什麼?

第一、信「我們有佛性」,每個人當下本來即與佛平等無二。

第二、信「每個人皆可成佛」,眾生本來即是佛。

第三、信「此法門可令我們開悟」。

第四、信「我們本身能夠開悟」,不是只有祖師才能開悟,每個修參話頭的人都能開悟!高峰禪師云:「若論此事,無尊無卑、無老無少、無男無女、無利無鈍」、「若論此一段奇特之事人人本具,個個圓成」。以這個信」為基礎,然後才能夠有所謂修行的基礎。

第二、 大憤志:

大憤志是一種大的願心,也就是我們對於生死無常的看法和動能。因為參禪是一種很枯燥的活動,如果對於自己為什麼要這樣修行沒有一個足夠的動能和願心,就很難堅持下去,可能會因感到辛苦、枯燥、寂寞而中斷。所以一定要有大憤志,要有一種誓不罷休、破釜沉舟、完成偉大事業的願心。這種運用種種方便,誘發我們前進的動能,這就是大憤志的作用。

第三、 大疑情:

「疑情」是參話頭用功得力與否的關鍵。這裡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疑情的本質是什麼?其實「疑」在這個唯識「五位百法」里,它是一個「不善」的心所,那麼「疑情」和「疑」有什麼不一樣?疑情的「疑」和心所的「疑」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種「欲了知而未決定」的狀態。然而,為什麼我們要把疑情作為參話頭修行的重要關鍵呢?這是非常值得探索的部份。從高峰禪師的語錄里可以看出,其實「疑情」並非只是一個「疑心所」,疑是一種動力,疑的前面事實上有一種惺惺、清清白白覺照的覺性。以疑情只是一種動源,利用疑情的動源推動惺惺的覺照力,而使我們一直向內心的源頭探索去,這是疑情的本質。

至於疑情從何處發起?其實是從我們散心中將「狗子為什麼無佛性?」、「念佛是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這個話頭語句開始起疑。《高峰禪要》語錄里講到「先將六情六識、四大五蘊、山河大地,萬象森羅總鎔作一個疑團,頓在目前。」,就是要我們從起心動念開始疑,一直到行也是疑、坐也是疑、著衣吃飯也是疑、屙屎放尿也是疑,然後「疑來疑去,疑至省力處,便是得力處。」,接著「不疑而疑」,疑到最極至時則「能疑所疑,內心外境,雙忘雙泯。」到最後只有心中一片清清澈澈的疑。從這裡我們了解到「疑情」有層次之淺深,從思惟話頭開始,一直到明明覺照、百尺竿頭快要開悟前的剎那,都可以說是一種疑情。不過所謂疑情發起,是疑情已經成片,在一種連續沒有間斷,而且沒有能所的狀態下才算是真正發起疑情,這是已經近乎開悟,整個身心都是疑情的狀態。以上是對「疑的本質」之說明,並且將疑情的體質從初開始到能所絕斷,覺性赤裸裸呈現之整個疑情過程作一體現。

第二、「疑以信為體,悟以疑為用」。高峰禪師提出對「疑以信為體,悟以疑為用

」的論點,這兩句話是高峰禪師對「疑」非常重要的一種體悟。也就是說「疑」本身是一種不決定的狀態的心所,如果我們「懷疑」,就會使我們認為「我可以開悟嗎?」,這種「懷疑」會讓我們的心不能決定、安定;可是在「疑情」里,它必須要先有絕對的信心,也就是在「疑」的前提下,須先以大信心將可能產生的不決定心態掃除,這就是之所以建立「大信心」的原則理由。可以說信心的建立是為了掃除疑情相對衝突性、矛盾性的立場,這就是信心建立的作用。透過信心的建立以後

,我們在修行上就有了確切的方向,而這時疑所產生的不決定性反而產生了一種動源,就是所謂「悟以疑為用」這句話。為什麼會悟?就是因為有「疑」的作用,「疑」是一個不決定性的東西,因為它的不決定性而更要朝著一個決定性的真--「本來面目」的方向前進,不透達我們本來面目誓不罷止的決定心和動源,這就是「以疑為用」的理由。限於篇幅,只能淺談有關疑的問題至此。

高峰禪師提出這「參禪三要」,可以說非常切合行者所需,它掌握了參禪主旨的思想。除此之外,高峰禪師對於參禪的過程也講得非常細微,在「高峰禪要」里從參禪入手到功夫轉進、功夫極至,乃至功夫的成就,都有非常明確、確切的說明。譬如,他提到:

(一)把疑情總鎔作一個疑團頓在目前,正念堅凝,積窮向上玄機。

(二)到「省力處便是得力處」、「不疑自疑」,粗中有細、細中有密,密密無間,纖塵不立,這就是一種功夫的轉進。

(三)疑到最後,如坐萬仞崖頭,百尺竿頭,心頭「卓卓巍巍」沒有絲毫的念頭,甚至著衣吃飯都忘掉了,形容最後極至處,如空中栽花、水中撈月一樣。

(四)開悟後,他也提到「直得虛空粉碎,大地平沉」,見到境界時如「土塊放光、匏子說法」,對於各種公案都能夠了達。

這都說明了從高峰禪師的語錄里,可以讓我們對於參禪的每個過程有一個旅程標,這對於修行者一個非常重要的提示。這也是本文所要提出來的重點之一。

至於其他修行問題,高峰禪師提出了二個重要觀點:

第一、對於魔事的處理,他認為就是「不理他」。所以他說:「汝之技倆有盡,我之不採無窮」,任何境界皆不予理會,還是按照參話頭的方向去走,這是高峰禪師提出對於修行過程中之魔障,最直接了當的一種處理方法。

第二、對於「今生不開悟該如何?」的疑難,高峰禪師認為如果我們真實的修行參禪,絕對不必害怕這個問題!因為透過「參話頭」的修行,能成就般若的種子,而般若的種子是世間最珍貴的力量;他譬喻這就像一個人從皇宮裡出來,沒有人敢對他怎麼樣。他舉這個例子是要讓我們了解般若功德--我們今生努力修行,實則已經種下無量無邊的功德智慧,這個智慧會讓我們生生世世帶在身上,使我們來生修行更能夠得力。這是鼓勵行者能夠勇於承擔菩薩道的精神,也是建立對修行的信心,所謂今生所成就的功德絕不會抹滅掉,

這對行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念。

從高峰禪師的思想里,我們看到他對於參禪思想有著非常純粹的見解,無怪乎從此以後禪風能夠大盛。因此,對於高峰禪師a參禪的思想,我們應該給予明白肯切的評價,尤其在末法時代裡,對於參禪這一法門,高峰禪師語錄確確實實給予我們後世行者及初學者一個非常正確的指引,這正是我們選定高峰禪師來推介給大家的理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