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7/5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二卷

上海圓明講堂沙門韜光圓瑛講

受度弟子芬陀利子明暘日新錄

六正釋經解

【講】此後入文。】從這裡開始要進入這個經文。【正釋本經要解。因本經文淺義深。蓮池大師著《疏鈔》。幽溪大師著《圓中鈔》。乃將妙義。】一直發揮沒有遺漏。【闡發無遺。】蕅益大師,【蕅公】就是蕅益大師,【以二書。文富義繁。】就是內容很豐富,義理很繁。恐怕【初機】的人,認識不夠叫做【淺識。莫測高深。故有要解之作。文雖簡。而義仍豐。許多入理之談。亦不易領解。特於講演時。命度徒】就是出家,他剃度的,他剃度的度徒【明暘。筆而記之。】就把它記下來。【或可為披閱《要解》。】就是說人家要看《要解》的時候。【及修淨宗者之一助也。】解:

【文三分甲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這序分就像我們人的頭。我們一看到這個頭,這個人獐頭鼠目,這個人怎樣不好,這個人長得很莊嚴,眼睛兩眼有神,噢!這個大智慧之人,這序分,序分,一看到頭就知道,若傻裡傻氣的,這個精神科的,一看兩眼無神,兩眼無神,看到這個臉,多少就知道這個人幾分,叫做序分,一部經你若看前面你就知道後面,比如說你看到《金剛經》裡面對須菩提,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你就了解這《金剛經》這本就是專門在講空的思想,因為須菩提是解空第一,所以對機者就對須菩提一直講,比如說《彌陀經》,《彌陀經》是對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彌陀經》有幾句舍利弗,你有算過嗎?你就知道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智慧第一的人他還不能夠了解,還要佛不問自說,可見這本《彌陀經》不是阿羅漢能夠了解的,所以若會看經典,只看前面就知道後面,現在看《地藏經》,《地藏經》是說……,別本經典是說很多弟子來集合,這《地藏經》是無量,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來集合,這樣你就能了解這《地藏經》,是在講這個孝道,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必須要從孝順開始,孝順就是順的意思,簡單講一句話,要修持,要拜佛、念佛,《地藏經》前面,你若看前面就知道後面,這本經就是在講「孝」,這本經就是在講「孝順」,你若打開《華嚴經》你就知道,講的都是幾地菩薩,就知道這本經是佛經最深奧的,事事無礙法界,懂得看經典的,看前面就知道後面,看前面就知道後面,所以說序分說是先讓你了解這本經典,就像一部電影,古早、古早,再過去那個古早,有一個故事,人就出來了,怎樣……,打鬥或是怎樣,咦!先有一個序分,演一部電影先有一個故事的開始,正宗分就是開始在演電影的這個內容,一開始就跑入深山林中跟隨少林寺學功夫,經過十八年以後武功學成,要開始報仇,正宗分,演電影就是有一個正宗分,這流通分呢?他復仇完了,影片就二個人一直走,起到深山林中,要進去修行,知道武林當中打打殺殺這不是人生,到最後就拿木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電影就演完了,電影就演完了,這電影也是一樣,我們人也一樣,看到這個頭,獐頭鼠目,這個人陰險,陰險,這個人若眼睛,這男人眼睛很小,所說這個人度量很窄,度量很窄,女人眼睛若很大,講兩、三句話他就會哭泣,感情太豐富,雙眼皮,看這個貌相多少可以判斷一個人,因為我也有學過面相學,面相學,這序分,正宗分就是我們這個五臟六腑,我們這個五臟六腑,有健康,沒健康,檢查,五臟六腑在運行,就是這個正宗分,一本經典有進入這個核心,流通分就像我們雙手雙腳東奔西跑,一本經典也有流通分,就是說十方三世諸佛講的經典我們要流通,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要好好去利益一切眾生,所以這就是流通分,《彌陀經》到最後:歡喜信受奉行,大家很歡喜,就一代傳一代,一代傳一代,邊叫做流通分,流通分。底下:

【解】入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後善。】這意思就是說佛經講的無論你前面、中間、後面,全都是好的,全都是在教人做善,全都是要讓我們清淨心,所以叫做初善、中善、後善,意思是說經典無論哪一句都是很好,所以有眾生(信徒)來到這裡,他父親七十歲生日,他就說:啊!師父!拜託你幫我誦一本最好的經,為我父親消個災,他今年是七十大壽。我說:大藏經在那裡,不好的你幫我挑起來,留下好的幫你父親誦。就是啊!你看哪一本不好的挑起來,留下好的我再為你誦,佛講的哪一本是不好的,眾生的根機不懂,他不知道佛經初善、中善、後善,全都是好的,經典哪有分好壞,對不對?所以一本經典就初善、中善、後善。【序如首。】就是我們的頭。【五官具存。】眼、耳、鼻、舌、身,【正宗如身。】我們的色身。【腑臟無闕。】無缺陷。【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解中判爾時下三十九字為,別序六方。佛為流通與,古不同故科,釋之。)】運行不滯。

【講】經文之分三分。始於道安。】道安,晉,東晉,是不是?道安大師【證於親光。】就是親光菩薩,《佛地經論》底下有講到,【上古】以前在【講經。】上古,以前在講經。【隨文釋義。不分科判。】古時候講這個經,他是沒有分這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迨道安法師。】一直到這個道安法師。【將經文。分為序正流通三分。眾議其非。】眾議其非就是說大家全都攻擊他,說他自以為是,自以為是,自己開創另外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因為很多經典還沒有翻譯以前,這個道安法師他就有這種頭腦,分辨每一本經典就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但是當時一些出家人就攻擊他,就像我今天這樣,今天我改變一個方式演講,我認為有辦法度眾生就好,沒有分一定要怎樣講,能夠達到度盡一切眾生就好,所以我就講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所以這正、邪分清楚,讓佛教分清楚,一貫道、清海、李俊男,還是盧勝彥,我就把它分清楚,噢!一些法師很難原諒我,說我們佛教好就好,何必講別人,但是我個人我認為不是這樣,佛教它的好,好在什麼地方,知見不對,不對在什麼地方,我都直接講,我都直接講,到今天一貫道的講師來到我這裡,他說:慧律法師!我告訴你,去年這樣簡單統計,一貫道改信佛教至少有二十萬人,都因為聽到錄音帶,因為你沒有把它搞得很清楚來講,他還迷迷糊糊,什麼是拜神,什麼是拜佛,不知道,反正就是慈悲,什麼叫做慈悲?把正法交代給眾生這個叫做慈悲,我慈悲,但是你不了解正法是什麼東西,這不是慈悲,這不是慈悲,對不對?所以今天我們會接到黑函,佛教一直興盛,現在就累死我了,聽得懂嗎?就一直搞我們,不曉得誰搞的,不曉得,對不對?所以說你看看?你有覺得五年前的佛教,跟一年之後到今天的佛教有所不同嗎?你問他,從哪裡來?聽錄音帶來,他分得清楚,所以他會寫信來感謝師父,我救了他一條生命,因為深入一貫道,還是跟隨這些有的沒有的,結果皈依佛教,到他就近的寺廟去修行,所以每一間寺廟都增加很多信徒、眾生,但是我今天只要佛教這些長老級的也有很支持我們,也有對我們看法很不認同的,長老是慈悲,意思是疼惜我們晚輩,我的見解不同,我的見解是正就是正,邪就是邪,你為什麼不分清楚,慈悲,你害到眾生是比較好,還是我要真正分得清楚,扮演一個壞人,所以這個道安大師當時他分這樣,也是很多人反對他,我今天上台講經,用我的方式、方法講課,一開始也是很多人反對,對不對?但是佛教到今天你看看,對不對?非常興盛,難道不是這樣(眾鼓掌),哪有說一定要用什麼方式講經,只要你道理不要講錯,不要講錯,要是胡言亂語,教人家不要拜什麼地藏王菩薩,那會下地獄,你知道嗎?末法時期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到彌勒佛出世以前,這要靠地藏王菩薩來度,有某某人#**?我沒有講名字,我沒有講名字,教人家不要地藏王菩薩這罪真的很重,我念這樣你就知道了,#**?……,所以說我們要了解,這要有正知正見,真的不可以這樣子,真的不可以這樣子,因為我不敢直呼其名,萬一人家又在廣播電台又誹謗你反而更慘,不要這樣,不要這樣,只是告訴你經教不通達不要亂講,那麼有時候我們發生革命性的改變,有時候一開始無法接受,慢慢來,我告訴你,再五年、十年全國的人他就會了解我的苦心,他就會了解我才是真正大慈大悲,真的(眾鼓掌),不然邪、正分不清楚會被人家拉著團團轉。底下,眾議其非,【多不肯從。】大家都不按照道安法師的方式去行。【後唐玄奘法師傳來。親光菩薩《佛地經論》。亦分三分。初教起因緣分。】這教起因緣分就更序分。【二聖教所說分。】就是正宗分。【三依教奉行分。】這就是流通分。【名異義同。後人稱為彌天高判。】就是像天那麼行,要判斷一件事情就是天,像天那麼行,彌天高判就像天那麼厲害,還沒有發生的事情道安法師他就先分做三科了。【今古同遵。】從現在開始就開始遵守,開始遵守,所以我這個方式,講經有時候比較幽默,或是說講一些比較普通性的東西,這是大慈大悲要接引眾生,一開始有的人不能接受,慢慢、慢慢他在講經,我告訴你,他就會學我,我不騙你,他要學我這個辦法才度得了眾生(眾鼓掌),你若告訴他像以前這樣「打開第一頁」,《佛說阿彌陀經》,馬上就睡著,全都睡著了,馬上就全都睡著了,真的,度什麼,度什麼眾生。底下:

【此三名初善中善後善。下明三科之要。復舉喻顯之。序如首。五官具存者。】都存在。【五官為百骸之總。】就是我們這個……,百骸就是我們這個骨頭,整個色身,【觀其五官。便知此人。智愚善惡。】諸位!不知道你有注意看,你若看報紙,你若看槍擊要犯或是通緝犯,都留兩撇鬍子,臉黑黑的,殺氣騰騰,你注意看電視抓到通緝犯的,臉黑黑的,牙齒都黃黃的,嚼檳榔的,黃黃的,你一看你就知道這通緝犯,人很奇怪,因為他一輩子都……,都在殺人,動不動就生氣,所以他的貌相不會慈悲相,貌相不會慈悲相,你若看高僧大德的臉,不同,你看懺雲法師的修行,看廣欽老和尚的貌相,看廣欽老和尚的貌相,雙眼藍色的,藍色的,深藍色的,你看廣欽老和尚的眼睛,看懺雲法師的威儀,我是不敢說看慧律法師,我是沒有那種功夫,噢!那個人有修行的人眼福就是不一樣,就是那麼慈悲,那麼具足智慧,哪有殺氣騰騰,沒有這樣,即使達磨祖師醜也醜得很好看,醜也醜得很好看,所以說有智慧、愚的、善的、惡的,【序分亦復如是。觀其序分。便知此經。大小偏圓。】全都很清楚。

○【正宗如身。腑臟無闕者。六腑五臟。皆在身中。極關重要。正宗分亦復如是。一陳依正莊嚴以啟信。】第一陳就是說描述,陳就是將這個東西拿出來,描寫,描寫這個依報跟正報的莊嚴,以啟這個信讓眾生產生這個信心。【二勸】,勸告,【應求往生以發願。三示執持名號以立行。】開示這個我們人要好好念佛,要好好去行。【三種資糧要義。皆在正宗分中。亦為淨土重要之義。

○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者。】沒有被障礙。【人有手足。方能運動行走。流通分亦復如是。流傳萬古。通達十方。即流通今後。無有滯礙。】沒有障礙。【故以一人喻一經也。】看到頭,五臟六腑,看到腳,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比喻。

【解】故智者釋《法華》。初一品皆為序。後十一品半。皆為流通。又一時跡本二門。各分三段。則法師等五品。皆為跡門流通。】在這裡有困難的地方。因為《法華經》諸位沒看過,所以不知道,沒看過,很困難,很困難,但是只有簡單跟諸位解釋一下,將來諸位我們若是有因緣來講這個《法華經》,當然我們就會很清楚,所以這個時候是在講《彌陀經》,那麼因為經典有註解出來,所以我們就簡單讀一下,所以我們今天重心點是在講這個五時八教。所謂智者迷個《法華》,第一品作序分,這是一種分法,這《法華經》有二十八品,有二十八品,後面十一品半就是作流通分,這是一種的科判,又一時,就是另外一種,又一時,就是又另外一種,另外一種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這一種是第一品作序分,二、三、四、五、六、七、八,到中間,全都是這個正宗分,後面十一品半是流通分,這是一種分法;又,這是另外一種分法,又一時跡本,你們先把筆拿起來,我告訴你,你先寫起來,待會我就會跟你解釋,「跡」,你旁邊寫個「釋迦牟尼佛」,「本」就是寫個:久遠劫已經成佛,這個「跡」就是釋迦牟尼佛,「本」就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來,已經是修行成佛了,已經是修行成佛了,所以依照他的本願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度眾生,所以本就是過去無量劫以來這叫做「本」,「跡」就是出世在印度,示現做釋迦佛,那尊叫做「跡」,好!在「跡」的旁邊,「跡」的旁邊寫:十四品,分三分,「本」的旁邊寫:十四品,也分三分,就是說「跡」因為《法華經》有二十八品,這個跡門,跡門,跡門是分作十四品,十四品分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本門也是十四品,十四品也分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簡單講《法華經》就是分作兩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又一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知道嗎?一本經典在分都是分作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但是《法華經》分作兩個,分作兩個階段,前面十四品一個階段,後面又十四品一個階段,是這種情形,所以這叫做跡門本門二門各分階段,各分三個階段,則法師等五品,皆為跡門流通,這是後面就會講到,法師就是《法師品》,《法師品》這一品,等下面那些五品,皆為跡門的流通分,跡門就是前面十四品而已。

【講】此引證國中後三善。智者。】智者大師,【乃天台宗祖師。名智顗。】智顗(顗yǐ:1. 安靜。2.莊重恭謹的樣子。),【字德安。系潁川人。】潁川人,【其母】這個大師若要出世都不簡單,像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九龍吐水,你現在看智者大師他出世是怎樣出世的,那都不是普通的人,他母親【夢五色彩煙縈懷。】五彩色的這個煙繞在她的腹中,繞在她肚子的旁邊,縈懷,懷就是肚子。【而生師。及誕光明照室。】照室,光明照室,你想想看,聽說我出世也有,不是,那是日光照進來的,那是日光照進來,我出世聽說也有光,是日光由外面照進來,那時候剛好清晨,因為我是辰時出世的,剛好有日光,也有光,這跟智者大師不能比,人家那是自然光,我們這是太陽,太陽,出世的時候光明照室。【目有重瞳。】其實重瞳,我看這個,我查這字典,這瞳是眼珠,我們眼睛裡面黑的眼珠,意思不就是一個眼睛,兩個黑色的黑珠,不然怎麼有這個重瞳是什麼,我還以為是瞳孔,你知道嗎?這智者大師怎麼重瞳是雙眼皮,我剛開始以為是否雙眼皮,雙眼皮我也有,這沒什麼稀奇,這重瞳是重複眼睛的意思,在我的想法,因為我查的說眼珠子有兩個,意思是說,可能,因為我們沒看到不曉得長什麼樣子,這字這樣寫我們也是猜不到,可能是眼睛裡面有兩個黑點,跟別人不同,不然這個重瞳你們怎麼解釋,你們看得懂嗎?你們也看不懂,我們也沒有看到智者大師,總是一個奇奇怪怪的人,就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不是像我們平凡的人,有光,眼睛又跟人家不同。【臥必合掌。】躺著的時候合掌。【坐必向西。】坐著的時候一定向西方,【誠非常人也。】這不是普通人,【十八歲出家。日誦《法華經》。】誦這個《法華經》,白天都誦這個《法華經》。【詣光州大蘇山。禮慧思大師。】慧思大師就是天台宗的祖師,這就是他創造的,慧思大師,【思一見曰:昔日靈山。】會上佛菩薩,我們在念午供的時候都念這個南無靈山會上佛菩薩,昔日的時候有這個靈山會上。【同聽《法華》。今復遇矣。】意思就是說這個智者大師來頂禮慧思禪師,因為慧思祖師是一個大徹悟的人,所以一看到他就說:我們同時在世尊的靈山會上都在聽世尊的《法華經》,聽一聽,我們今天再來到這箇中國遇上,今復遇矣。【即示普賢道場。顗於此行法華三昧。誦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寂然入定。】寂然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就親自誦到那個地方《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入定,看到靈山會上佛菩薩,釋迦牟尼佛還在那裡講經,所以經典講,眾生看印度這靈山會上已經不見,但是事實上世尊還在那裡說法,只是我們凡夫的眼睛看不到,凡夫的眼睛看不到。儼然未散,【得一旋陀羅尼。】把筆拿起來,旋陀羅尼就是旋轉,就是凡夫執著然後我們把它轉,旋轉就是悟這個差別相,入於平等的空性,簡單講旋就是旋轉,陀羅尼就是一個轉變,陀羅尼就是旋轉,旋陀羅尼就是一個定,悟入這個空性,簡單講這陀羅尼就是一種空性,一個定,他誦這個《法華經》誦到這個地方入定,入定之後看到靈山會上佛菩薩,還在那裡講這個《法華經》,還沒結束,佛在對大菩薩講,當然印度這個靈山會上佛菩薩,我們凡夫看是已經沒了,因為凡夫看到是生滅法,這菩薩看還有,所以諸位你們來這裡聽經的時候,諸佛菩薩都知道,我在這裡講經龍天護法都知道,全都知道,只是我們眼睛沒看到而已,眼睛沒看到而已,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所以他會支持我,我的病馬上就好了,他會支持我,龍天護法(眾鼓掌),那麼儼然未散,沒有解散,得到一個旋陀羅尼,轉這個凡夫的執著,悟這個差別,入這個平等,悟差別,悟差別相,入於平等,這個叫做旋陀羅尼。【後立天台宗。】後來立這個天台宗。【判釋如來一代時教。為五時八教。】我們今天最重要就是要講這個,今天講可以明天還要再解釋。五時八教就是佛祖一輩子所講的經,把它判作五個時候,五個時間。八教就是四化儀、四化法,我們的講義就有。【創立三止三觀。】三止三觀,體空觀,什麼析空觀、體空觀、次第三觀、當下三觀、當體三觀,那麼體真止,方便隨緣止,這總共三止三觀,【一生宏揚《法華》。著三大部。】把筆拿起來,不管你懂不懂你都要寫起來,法華三大部:第一、《法華文句》,文章的文,句子的句,二、《法華玄義》,玄奘的玄,意義的義,三、《摩訶止觀》。再講一遍:法華三大部,著三大部就是法華三大部,第一、《法華文句》,文章的文,句子的句,一句、兩句的句,第二、《法華玄義》,玄奘大師地玄,玄妙的玄,意義的義,意義的義,義理的義,不是意思的意,意義的義第二個義字,《法華玄義》,第三、《摩訶止觀》,摩訶就是我們在唱的摩訶薩,《摩訶止觀》,止,停止的止,觀,就是觀想的觀,第三叫做《摩訶止觀》,叫做法華三大部,不管你懂不懂,你先把它抄起來。【享壽六十七歲。後坐脫於石城寺。】坐著就往生了,表示他是一個聖者,聖者。好!現在將這個講義拿出來,將這個《彌陀要解講義》合起來,今天一定講不完,一定講不完,講義拿出來。

這個天台宗五時八教這個沒講絕對不行,天台宗五時八教,五時八教,智顗就是智者大師所主張的天台宗教判,就是將這個佛教我們種種的經典的內容加以分類,加進去解釋,從世尊說法的順序分為華嚴時、鹿苑時,鹿苑,鹿苑的旁邊用個括弧寫個:阿含,小乘的。阿含,然後鹿苑的旁邊寫個:小乘。方等,寫一個遍十方平等法,就是大乘,大乘的經典,就是佛剛成道的時候先講《華嚴經》叫做華嚴時,後來《華嚴經》聽不懂,就改講四諦法、十二因緣法,在鹿苑時,就是對這個五比丘講,三轉*輪,小乘的,後來小乘的根機慢慢成熟,方等就是遍十方,平等法,就是大乘的經典,再來就是般若時,般若時就是講這個大智慧的法門,再來法華涅槃時,就是要教人如何成佛,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叫做《大般涅槃經》,這慢慢會來講解。定這個五時: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簡單講就是佛的一輩子就分作五個時候來解釋,比如說鹿苑講八年,《方等經》講這個幾年,十二年,或是說般若講二十二年,法華涅槃講八年,把它分開幾年、幾年,一個階段,佛一輩子從成道之後分作五個時候,先從華嚴。頓悟,了不起的根機講華嚴,再來《華嚴經》聽不懂改成小乘的,改成小乘的,再來小乘的漸漸成熟,改成大乘的,大乘漸漸成熟,講這個般若法,入這個空的絕對的思想,到最後大家都能成佛,講這個法華涅槃,五時從這個教導眾生的方法分為頓,頓就是根機很利,一聽到他馬上就知道,漸呢?漸的意思是根機比較差,要漸漸引導他,漸漸引導他,秘密就是佛在教這個眾生,因為根機不同,所以在秘密的旁邊:因根器不同,所以不互相知道,佛在教導,因為根機不同,比如說在講這個四諦法,但是每個人所聽的,根機不同所悟到也是不同,叫做秘密,你在修的跟他在修的,你不了解他,他也不了解你,只有佛知道而已,這叫做秘密,不定呢?這不定的意思就是說因為眾生的悟性不同,舉一個例子說,我來講這個《十四講表》對這個大專生講,有的人就聽得很歡喜,得到很多,有的人聽不懂,有的人得到一點點,這叫做不定,佛同時在說法,同樣坐在佛前在聽經,所證不一叫做不定,所證不一,所證悟的不同叫做不定,定,四種類,化儀四教,化儀四教叫做頓,頓、漸、秘密、不定,因為他適應這個眾生的根機,而教導教理的內容,現在講教他的內容分作藏、通、別、圓 等四種,叫做化法四教,好!化法四教,在化儀四教旁邊寫個:藥方,在化法四教的旁邊寫個:藥味,化儀四教就是中醫師開這藥方給你,這眾生要如何教,他形式有的是頓要,頓悟的,有的是漸教的,慢慢、慢慢,有的是秘密,有的是不定要來教他,化法四教呢?就是藥味,就是他的根機深淺不同,藥方開給你,你的體質有熱性,有寒性種種,你是什麼病,你這種人是用什麼藥,開始吃藥,分作藏,根機不夠,小乘的。通,根機中等的。別,根機大乘的用這別教,咦!根機最利的,用圓教,就是開始開藥方給他吃,以上全部稱為五時八教,五時就是華嚴時,鹿苑時就是阿含時,方等時就是大乘的,般若時、法華涅槃時,五時。八教,頓、漸、秘密、不定、藏、通、別、圓,八教。好!把筆拿起來,第一,看左邊,這個表先不要看,這個表先不要看,畫線的這個表先不要看,到最後讀完我會全部向你解釋一遍。

五時,你先將這個五時畫一個四角框,畫一個方型,現在開始要講這個五時。好!翻過來,看到第三,一、二、三的三,第二張,第三的中間,中間有一個八教,你有看到嗎?八教,第三的這箇中間,那裡有一個八教,有沒有?把它畫一個四角框,四角框,畫一個四角框就是第二階段,我們要講這個五時是一個階段,要來解釋,八教又是一個階段,又要來解釋,現在翻開第一張,五時,智者大師將佛陀所說之一代聖教分判為五時:

第一、華嚴時,就是指佛陀成道最初三七二十一天,說這個《華嚴經》的時間,如日照高山,把筆拿起來,高山表示最利根的人,意思是說佛一成道講這個《華嚴經》,從這個根機最利的大菩薩講經,當時說教的內容是正說圓教,兼說別教,這正說圓教就是說針對圓教的眾生講的,為什麼兼說別教呢?因為別教的根機還不到那裡,但是別教當中還有人根機很利的,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講這個《彌陀要解講義》,是針對可以說對年輕人講的,正說就是針對年輕人學問較飽學的,因為這個《彌陀要解講義》比較深奧,但是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菩薩,他對這個淨土法門也很有興趣,所以旁兼說別教,就是說也可以附帶度到這個年紀比較大的人,對這個佛法有興趣的,所以我們講這個《彌陀要解講義》,對這個大專《十四講表》是針對年輕人講的,正說,針對這種根機,但是老人若來聽多少也可以得到利益,這樣知道意思吧!正說圓教,兼說別教,兼說別教,而說法對象是別教的大菩薩,大菩薩眾,與圓教當中優秀份子,對象就是說這別教的大菩薩,跟圓教中優秀的,將佛陀教化的意義,因為這是佛陀的自內證之佛慧,什麼叫做自內證呢?自己內心證悟到的究竟的這個法叫做自內證。再講一遍:自己內心證悟到究竟之法,我空、法空、一切法,就是自內證的佛慧,佛的智慧,擬試驗是否適合眾生的根機,佛成道之後講這個《華嚴經》,要試看看眾生有沒有辦法適合這種根機,故稱為擬宜時,就是說講看看,要試試看,從教的順序來講,相當於從牛身擠出的乳味,意思是說乳味,意思就是說《華嚴經》就像從牛擠出來的牛奶,為什麼呢?就是沒有經過變化,親自從佛出來自內證的東西,就是像牛出來的牛乳沒有經過再調適過,意思就是說根機很利,保持原來佛這個自內證的功夫跟這些大菩薩講,就像牛擠出來的這個牛奶保持這個原味,原味,《華嚴經》有前分跟後分的區別,前分是三七日的時候說法的,前面,佛成道,佛講《華嚴經》分作二個階段,第一就是佛坐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後,二十一天講這《華嚴經》,之後,起座之後,看這些聲聞大家都證阿羅漢果了,講給舍利弗聽,所以後面叫做《入法界不思議法界品》,所以後面就包含到舍利弗,那麼前面三七二十一日來講是針對這些別教的大菩薩,圓教的優秀份子講的,所以全都沒有這些聲聞、緣覺,全都沒有,都是大菩薩在聽,所以《華嚴經》非常深奧,叫做經典之王,經中之王,這是《華嚴經》,前分三七日的時候說法不含聲聞在內,後面這個《華嚴經》入這個《不思議法界品》,那麼裡面就有舍利弗等大聲聞在內,但是這個時候因為說法的程度很高,所以聲聞、緣覺聽到如聾如啞,聽不懂,像聾子,像啞巴,聽不懂,因為講那個《華嚴經》,連這個大乘的阿羅漢都聽不懂,擬受利益,化益的效果,就是說他雖然要度化,但是度不了,因為根機不夠。

第二叫做鹿苑時,就是小乘的,是指佛陀說這個《華嚴經》之後十二年,意思是說十二年講這個小乘的經典,在十六個大國講這個小乘的《四阿含經》,《增一阿含》、《長阿含》,後面你們自己了解,《四阿含》,什麼《增一阿含》,那麼這《四阿含經》,什麼《中阿含》、《長阿含》,《四阿含經》的時間,那麼這裡面講的全都是三法印,苦、空、無常的這個法印,諸行無常,講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四阿含經》裡面不是破外道,要不然就講一些世間無常的故事,要不然就破這個外道,《阿含經》,《四阿含經》裡面所講的,就像日光照到這個幽谷,前面說日光初出來的時候先照到高山,因為根機很利嘛!這個根機很利,先得到一些利益,這日光漸漸、漸漸、漸漸來,照到什麼?照到幽谷,幽谷就是根機比較差的意思,慢慢照到這個幽谷,因為佛陀最初說法的場所在鹿野苑,所以這個時期稱為鹿苑時,又取所說之經典叫做《阿含經》,《四阿含》叫做阿含時,這期所說教法的程度比較低,諸位!這比較低你不要看作低,對我們而言是很難的,你不要看那個比較低,佛陀怎麼要講這比較低的,這低是對這些要成佛的大菩薩講的,對我們而言這《四阿含》,就已經很深奧了,講這低,你不要瞧不起小乘,不要有這種想法,我們連這個低……,我們不是低,我們是爛,我們這根機不是低,是爛,僅為小乘法,即三藏教,經、律、論,經、律、論,從佛陀教化的意義而言,就是因為根機比較淺為對象慢慢、慢慢引導他,引導,所以稱為誘引時,誘引時,在教化眾生的順序來講,此期譬喻叫做酪,酪,就是我們講的酪味,是不是?酸酸,這牛奶去提煉、提煉,酪味,酪味,酪味。

第三、方等時,這是指鹿野苑之後八年講這個《方等經》,《方等經》就是大乘經,所以叫做《維摩詰經》就是大乘經,《思益經》就是大乘經,《勝鬘經》就是大乘的經典,這個時候就是像日光照到高山,高山之後照到幽谷,幽谷之後又照到平地,平地,食時,把這個食時旁邊寫個:八點,AM,早上八點,稱做食時,舉例這個時候是早上八點,到最後會全都解釋,你先寫起來,這個時候的教化也有講到這個藏教,對這個小乘的,也有講到這個通教,通教就是通小乘、通大乘,別教就是只有單獨對大乘的教化叫做別,別小乘,別二乘,別二乘法,專為大乘的講叫做別教,也有講圓教,圓教,圓滿,所以這個通就是藏……,方等時對這個藏、通、別、圓四教,打破視這個第二時得到小乘那個淺證,小乘的證到我空,他以為與佛之深證同樣一個偏見,小乘的證到我空,認為他所證的跟佛所證果的是一樣,大乘的方等時就是說這樣還不行,這樣還不行,你只有破掉我空而已,還沒有破法空,你還有法執,你對這個人生觀你有破,但是對宇宙觀還沒破,所以叫做打破視第二時得小乘之淺證,第二叫做通,鹿苑時,鹿苑時證到小乘的果位,以為他所證的跟佛深證的一樣,這種偏見,不可以說跟佛的一樣,因為這還不夠資格,佛證的是圓滿,你證到是小乘而已,大乘就是叫他放棄小乘的,要慢慢向大乘法,其中所講的斥小嘆大,斥小就是指責,指責這個小乘的,你這樣修不可以,你怎麼可以進入這個偏空涅槃呢?你不可以,要繼續回向走入這個大乘,所以說斥責這個小乘而讚嘆大乘法,叫斥小嘆大,指責小乘的,這樣不可以,要向大乘法,彈偏褒圓,彈偏就是彈訶,這個偏教,偏了,不要偏空,不然就偏有,要空、有圓滿叫做褒揚,讚嘆的意思,叫做彈偏褒圓,彈訶,訶斥,訶斥這個偏教,偏空不然就偏有,褒就是讚嘆,讚嘆這個圓教的思想的意義,乃是欲啟發小乘的人生起這個慚愧心,恥小慕大,我們修這個小乘的,慚愧,我們要度眾生,要度眾生,尊大乘之心,若從佛陀教化之意義來講,這一期叫做彈訶時,訶責小乘的,彈訶時,在教的順序來講譬喻作生酥味,生酥,生酥味,我們吃的那個酥,酥,生酥味,又方等為大乘經典的通稱,這個時候初說大乘經典的時期,亦稱呼作方等時,方等時。

請翻開這個講義。第四般若時,般若時,指方等時之後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般若談,就是般若講二十二年,可見般若經典總共六百卷,《般若心經》剛好二百六十字,可見這二百六十字有多重要,可見這二百六十字有多重要,所以指方等時之後二十二年之間,說諸般若經的時候,所以依照經典名字而立名,就像日照禺中時,禺中時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這巳時,有的人念shì時,是不是?那麼禺中就是指十點,早上十點左右,在說這個般若的時候,這個經典就像譬喻早上十點的時候,我們講說這個方等的時候就像早上八點的時候,漸漸進入這箇中午,那麼般若時是禺中,禺中是十點左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午時的前面,那麼這個時候所說的教法在內容上為通,就是通教、別教跟圓教,諸位這個通教、別教、圓教,這不是佛教或是不是外道,這不是這樣,這是將我們佛教在講經當中有分作根機利跟不利,藏教根機最差,小乘的,通教根機就比較好,別教就是大乘的根機,圓教就是頓根,就是最利的,最上(利)的根機,是這樣分法,所以在般若時就對這個通教、別教、圓教三教全都教化,從佛陀教化的意義來講,從佛陀教化的意義來講,教化的意義來講,這個時候,這個淘汰就是去掉,要去掉大、小乘分別的偏執,要說這個諸法皆是空,要融合這個大、小乘於一味,一味就是諸法皆空,畢竟空,所以這稱為淘汰時,淘汰,去掉的意思,在教的順序中來講,順序來講,比如熟酥,我們把生酥煮熟,熟酥味,更熟的味道,這個時期乃是佛陀為須菩提等說般若,所以我們看到《金剛經》,我們就知道這在講空的思想,須菩提就是解空第一,解空第一。令其仰慕大乘,讓他欣慕這個大乘,而且由二乘再進展至大乘中的空,所以叫做般若轉教,以此能夠消除上面的區別,所以這叫做法開會,故亦稱法開會,法開會,其中在說明通教消極的空,即是共般若為三乘共學之般若,共般若就是空的思想,聲聞也證到空,緣覺也證到空,菩薩也證到空,這叫做共般若,亦說明別教跟圓教二教積極中的不空中道,不空中道就是有,因為他要度眾生,這叫不共般若,簡單講就是說共般若就是大家都證到這個空性,但是不共般若就是大乘的這些菩薩為了要度眾生,要去跟這些眾生結緣,所以他不空,他要從本性產生妙有來度眾生,所以共般若就是空,不共般若他就是證到妙有,因為他是摩訶薩,大菩薩所要學的這個般若,因為他要度眾生,他要度眾生,般若時。

第五、法華涅槃時,《法華經》,我們有一部經叫做《妙法蓮華經》,有一部經叫做《大般涅槃經》,《法華經》的意思是在講一千佛大家都能夠證到佛因,《法華經》是在授記成佛的經典,《大般涅槃經》這個大般就是大家每一個眾生,每一位眾生全都可以達到不生不滅究竟解脫的階段,叫做《大般涅槃經》,簡單講就是每一位眾生就是有佛性,包括一闡提,叫做法華涅槃時,是指為所受教者的能力進入最高的境界,要進入佛的知見的時候,大約佛陀在最後八年的時候,講這個《法華經》到入涅槃前一天,一日一夜說這個《涅槃經》的時候,佛在說《涅槃經》是一日一夜而已,一日一夜而已,所以就像在日輪當午之時,像日光正中時,這是究竟圓滿,這個時候所說的教法純是圓滿的圓教,圓滿的圓教,所以會通前面四個時之淺方便教,前面四個時,這個藏、通、別,會通圓教,藏、通、別、圓,那麼會通前面四個這個時,比這些顯……,彰顯就是顯示真實的,開顯圓,就是說過去都是權巧,現在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別,就是說在講這個《法華》、《涅槃經》,這是講出一實相,實的東西,諸位!我們前面講的,講這個圓教是對這個根機比較利的,圓教,開顯圓,這不同,純圓,純的,比圓教更加圓滿,最究竟的圓滿法就是大家都會成佛,會通前面四個時候,叫做之淺方便教,到最後就藏、通、別、圓,跟他講、講、講……,之後叫他要放下這些,這是權巧講法,到最後開顯圓,開出真實的教法出來,從佛陀教化的意義來講,不止於理論上的法開會,法開會,不止在理論上的法開會,那麼這是實際令一切皆證入這個開會,我們人的開會,那麼實際證入我們這個人,就是說他會證悟到最後這個佛自內證的東西,比如說到法華涅槃的時候是最究竟,最圓滿,是純,都講到佛陀內心的東西,每一個眾生都可以達到這個時候,所以理論上叫做法,可以證入的是我們人,所以理論上叫做法,法開會,開權顯實,可以證入的是我們人所以叫做人開會,在教理當中的順序叫做醍醐,醍醐這是什麼東西,不曉得,意思是說牛奶去提煉,提煉、提煉,酪,酪去提煉稱為生酥,生酥提煉為熟酥,熟酥提煉為醍醐,《法華經》跟《涅槃經》的關係,在顯揚畢竟一乘,畢竟一乘就是一實相,一實相,一實相,《法華經》屬於前番,五味中的後教後味,就是《法華經》在最後,佛從七十二歲講到八十歲,這是從華嚴時以後到《法華經》期間,二乘加以開會,令成就就是開佛的知見,令成就,入佛的知見,為大目的,大收教,所以這一貫道叫做收圓,收圓,這就是在學我們《法華經》裡面的,三期末劫收圓,令成就入佛的知見為大目的,大收教,所以這一貫道看到:你看!這也是收圓,你看!《涅槃經》對《法華經》所遺漏,就是有這個能力的,追說追泯藏、通、別、圓四教,並說佛性常住,扶律談常,這個沒講絕對聽不懂,追說就是說佛要入涅槃就一直講,講、講……,講過去他藏教的道理,通教的道理,別教的道理,圓教的道理,叫做追說,已經要入涅槃了,就講過去他一輩子所講的教法,追泯,就去年,要去掉藏教的,要去掉通教的,要去掉別教,要去掉這個圓教,進入開顯圓,純的圓教,純的圓教,所以這叫做追說,追說就是說他要入涅槃,我再跟他講一遍,講藏、通、別、圓的教法,追泯就是你要放下這個權巧,這是權巧,佛在權巧講法的,只有《法華》《涅槃》這是最好的,並說佛性常住,我們的佛性是常住,扶律談常,幫助這個戒律來講這個本性,談常,常就是我們的本性,扶律,幫助這個律,幫助講這個佛性,教化使你成佛,所以為後番五味中的後教後味,五味最後就是醍醐,所以也稱後教的《涅槃經》,叫做捃拾教,全都揀起來,全都包括在內,除了華嚴三照,華嚴三照,就是先照;高山,之後照這個幽谷,之後照這個平地,叫做華嚴三照,涅槃經五味,華嚴三照,涅槃經五味以外,另外還有《法華經》長老窮子的譬喻,因為大家沒看過《法華經》,《法華經》舉一個例子說佛陀就是一個很有錢的人,很有錢的父親,我們眾生就是一個很沒用、很窮的兒子,看到很有地位的父親他會害怕,他會害怕,所以這父親就方便權巧,就先僱傭這個窮子,因為他窮習慣了很有自卑感,我們就是窮子,沒有智慧,先僱傭他來掃廁所,打掃家裡,打掃家裡,這就是佛的慈悲,就是說一個父親他當皇帝,或是他很富有,很有勢力,因為我們人有自卑感,佛就是像這樣,我們眾生就是什麼?就是很自卑感,我不夠資格成佛,佛說:沒關係!先來結緣。就先進來,先講堂清掃廁所,現在掃地板,做這些打雜的工作,慢慢再跟他開示:你也會成佛。所以,噢!常常掃廁所之後,咦!心相體信,慢慢、慢慢他了解這個心是佛,他了解本體,他就相信他會成佛,慢慢再教導他,到最後佛就為他授記,佛就為他授記,授記說:你將來你會成佛。所以說法華長老窮子的譬喻,就是說因為我們生生世世就是很貧窮,生生世世就是沒智慧,所以我們這輩子聽到這個佛法,說我們會成佛,我們會害怕,我們會害怕,佛祖他這麼慈悲,要將這個佛法給我們,我們會害怕,自卑感,所以就跑掉了,這個佛陀說:不要跑、不要跑。我這裡廁所缺少人打掃,你來為我打掃廁所就好,你不會成佛沒關係,你慢慢來,慢慢來,一天,兩天慢慢培養,再為他說法、說法、說法,咦!有一天他悟到,悟到之後他這個本性,他這個外相慢慢會起信心,噢!這樣我的本性就是跟佛的本性一樣,慢慢引導進來,引導進來之後為他授記,授記,他將來會成佛,是方便,佛的慈悲,這是《法華經》在比喻,在比喻,因為諸位沒看過,若有看過的人就知道,若沒看過你就簡單聽我這樣說,你就知道這《法華經》就是在講這樣。顯示佛陀一代教化的次第,像左手邊這個表這樣,左手邊這個表這樣。

五時,還有通五時跟別五時,諸位!不要看這講義,現在聽我這樣解釋,佛說華嚴時、這叫做別五時。就是分得很清楚,不可以亂,但是佛在講經的時候,佛若在講阿含時,若有諸大菩薩要來問,佛祖會再為他解答,所以這叫做通五時,雖然他在講《阿含經》,但是有根機比較利的來問他,佛也跟他講根機比較深奧的法,佛在講這個般若時的時候,後面度來的這些,後來才出家的這些不懂,佛雖然講這個般若時,但是根機比較不夠的來問他,佛也跟他講四諦法、十二因緣法,這叫做通五時,那麼這樣講,別五時就是分得很清楚,知道嗎?分得很清楚,每一個時候都……,佛的一輩子就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但是這樣講行不通,那佛豈不是就這樣,佛在要入涅槃的時候,或是講般若的時候,根機比較不夠的問說:世尊!世尊!什麼叫做四諦法?你不要問,這已經講過了,二、三十年前已經講完了,佛祖沒有這樣,來,他也慈悲跟他講四諦法,這樣叫做通五時。同那個時候,通五時就是說同要在講般若的時候,也有講華嚴,也有講四諦法,也有講十二因緣法,也有講權巧菩薩法,對不對?但是實在講它最重要的就是要講這個般若時,這樣知道吧!

如果你們還聽不懂,換我來比喻:比如說我現在在講《十四講表》的時候,研讀班,比如說我們講這個《彌陀經》,一段時間,一年,再來講《無量壽經》,再一年,再講這個《觀無量壽經》,再一年,這是我們就講堂來講這是一年、一年,對不對?但是有的人根機比較利的要來問《華嚴經》,我是不是要對人家講,也要跟人家解釋,所以就時間的分別,是說有《彌陀經》、《無量壽經》,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觀無量壽經》一個階段,但是就師父來講,我度的根機不能只度這樣,對不對?有人再來問四諦法,我當師父的也是要對人家解釋,所以這叫做通五時,我這個時候也可以在講《彌陀經》,也有在講《華嚴經》,也有在講《楞嚴經》,只要來跟我參考我就會跟他解釋,跟他解釋。別五時就是分得很清楚,能五時意思就是說慈悲納受其他的眾生,這樣還聽不懂就沒辦法了,沒辦法,聽不懂就真的要去跪香。五時,五時,亦有通五時跟別五時,別五時就是佛陀才華眾生的方法,以此分為五個時候,以顯說法的次第,通五時指每一個時期當中相應受教者的能力而說法,隨其各自不同的反應以顯教法的融通,此法關於五時的年限有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說五時是不是應以時間而分別,或者是以理論的組織分別,自古以來爭論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就智者大師怎麼說我們照這樣就好。

底下說八教,就是第二個階段,前面講五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現在講八教,又進入另外一個階段,八教就是化儀四教,化儀四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佛陀教化眾生所用的形式跟儀則,以這個化法四教就是佛在教化眾生所採用的教法的內容,所採用的教法的內容:第一、化儀四教,頓教,佛陀最初將他自內證的方法直接教示這個眾生,相當於《華嚴經》所說,《華嚴經》直接講他內心的證,這麼深奧的道理,第二就是漸教,教化的內容從淺而漸漸進入深奧的教法,相當於《阿含》,《阿含》,所以寫一個:初。漸教分作初,漸初,漸中跟漸末,所以這《阿含經》就是漸初,根機最差的,慢慢成熟;《方等經》就是漸中,漸漸的漸,漸漸進這個《方等經》,《方等》底下一個:中。般若時,末,就是漸教進入般若智慧的教化,根機更加利,三時所說,所以有漸初、漸中、漸末,就是漸教分成初、中、末。第三,秘密教,佛陀應眾生不同的根機的能力因材施教,施以各別的教化,因此彼此互相不相知這叫做秘密,佛陀教他,他不了解他,他也不了解他,這叫做秘密。不定教,各種根機的眾生雖然坐在同一個地方,但是因為能力不同,所體悟的教法不同,這叫做不定,簡單講就是每一個人體悟都是不一,不同,這叫做不定,其中秘密教跟不定教共同的點就是同聽異聞,秘密教跟不定教的共同點就是同樣在聽,而所產生的聽法不同,同樣坐在一度聽法,所講到的法都不同,但是前者,前者是秘密,前者就是相互俱不知利益之差別,就是說秘密教是因為互相不曉得利益,你聽你得到大利益,我聽我得到小利益,互相不了解,是為人法俱不知,秘密就是說人,你也不了解我的內心聽佛的講法我得到多少,你也不曉得我聽多少,比如說佛在講這個四諦法,這個人聽的跟那個人聽的感覺不同,他聽這個四諦法,但是他證到圓滿法,他聽這個四諦法,得到一點點而已,所以人也不知道,法也不知道,俱不知,後者就是不定法,後者就是不定法,是了知相互利益的差別,我有得到利益,你也有得到利益,但是你得到利益比較大,我得到利益比較小,都知道,但是……,這叫做人知,但是法不知,你知道我,我也知道你,但是你所聽到的法是很好的法,我聽到的法是平平的,所以這叫做不定法,不定教,前面,前者就是說秘密教,後者就是講這個不定教,又不定教原義,不定教它的原義,本來的意思是說個人所體悟教法不一定,所以嚴格來說上面的秘密教理,應該稱為秘密不定,上面的秘密教理應該稱為秘密不定,而不定教應該稱為顯露不定,前面這個秘密教就是說他聽到法不同,但是大家都不了解,這叫做秘密不定,沒有顯示出來,後面這不定教叫做顯露,因為你知道我也知道,但是你聽得比較得利益,我聽得比較不得利益,像我們大家都在聽《彌陀經》,大家都知道你在聽《彌陀經》,你得到法喜充滿,他得到的比較少,年經大的人沒讀過書,他就說:都聽不懂,都聽不懂。因此要了解,顯露不定教對此頓、漸二教,乃是公開的教法,所以稱作顯露定教,顯露定教,這個頓、漸二教就是公開的教法,稱為顯露定教。

現在再來,化法四教,前面是講頓、漸、秘密、不定,頓、漸、秘密、不定,第二個是化法四教,化法四教,第一、三藏教,略稱藏教,就是小乘教,是為三乘人說《阿含經》,為了聲聞、緣覺、菩薩,菩薩比較鈍的,說《阿含經》,以明但空就是只知道空的一面,而不知道同時有不空的一面這個道理,並由析空觀,析空觀的意思就是說慢慢去分析,慢慢地分析,又作拙度觀,拙度,拙就是比較笨,比較差,簡略……,就是說析空集……,慢慢、慢慢、慢慢……,審紙,慢慢分析這個紙變成紙灰,紙灰就變成電子、質子、中子,再來就沒有,慢慢、慢慢來分析,我們這個色身,色身就是四大造成的,四大都是假的,假的裡面的細胞、骨頭有一天會死、會無、會滅,慢慢覺悟,叫做拙度觀,根機比較差,入這個之教,無餘涅槃,這《十四講表》有解釋過,無餘涅槃就是沒有存這個色身,該教的菩薩已制伏見思二惑,見思二惑,惟未斷盡煩惱,為教化眾生經三大阿僧祇劫證悟到長時間實踐因行,所以叫做伏惑行因,意思是說藏教伏惑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實踐,所以這叫做伏惑行因,根機比較差,第二叫做通教,通教,通,有通同、通入與共通,諸位!你們初看有比較困難,聽到這個時候很吃力,一團霧水,沒關係,錄音帶再買回來,再繼續聽,再繼續聽,回去一定要聽,聽得耳熟能詳再來,再來,當然我不可以一直等你,我不可以一直問:你聽得懂嗎?聽不懂再講,聽得懂嗎?聽不懂再講,這樣會耽誤到眾生,聽不懂沒關係,慢慢來,通教,通有通同、通入、共通,以該教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所共通的大乘初門教,這叫做通教,通往大乘,即有如幻即空,如幻即空,簡單講當體就是空,當下就是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因為因緣所成立,所以叫做如幻的假空,如幻之空,空、假的道理,觀體空觀,觀空上體空觀,就是觀這個全體本來畢竟空,又作巧度觀,比較厲害的,頭腦比較好,簡單講就是讕觀就知道這是因緣和合的,根本就無所著,也沒什麼好執著的,此教菩薩中的鈍根者只能理解比較淺的教理,以藏教的菩薩同證到菩提果,叫做通同,通同,就是說藏教的菩薩同證到菩提果,通同。底下:勝根的菩薩能夠領悟到教中所含的深奧中道的妙理,所以最後他能夠進入別教跟圓教,就是通教能夠進入別教跟圓教叫做通入,通同就是以藏教能夠證到藏教的菩薩的,同證到菩提果,那麼現在講以勝根比較利的菩薩,能夠領悟到比較深奧的道理,進入這個別教跟圓教,通入,如此由通教轉進別教,叫做雖接通,別接通的意思就是別教來到這個通教,意思是說通教的人會進來這個別教,別教接引通教,慈悲,別教的根機比大乘根還深,所以叫做別接通,別教來接引這個通教,或者是可以說別入通,就是別教進入通教,由通教轉入圓教,這叫做圓接通,或者說圓入通,圓教進入這個通教,圓教根機這麼利進入通教,或是通教根機比較利能夠圓教接引走,同時通教的菩薩為了學習別教的教,而以別教修行的目的、名目來表示通教的位次,此稱為名別義通,就是名是不同,但是義理是會相通。第三、別教,別就是不共跟歷別兩種意義,就是不共二乘,獨為菩薩叫做不共,別教就是不是小乘的,不是聲聞也不是緣覺,這一點別於其他的三教,又由差別的面觀……,又由差別面觀察諸法,差別面來觀察這個諸法叫做歷別,所以叫做別教,簡單講就是說藏教也有藏教的差別,通教也有通教的差別,別教有別教的差別,所以這叫做別教,叫做歷別,因為跟這個二乘不同,因為獨為菩薩法,這叫做不共,還是叫做別教,別教就是說別於其他的三教,都有差別叫做別教,別於二乘法也是可以說別教,所以稱為別教,此教次第觀空,觀空觀,再來觀這個假觀,再來觀這箇中觀,三諦,觀空觀叫做真諦,觀假觀這叫做俗諦,觀中諦叫做中諦,領悟到中道的道理,但是因為他中道不同空、假,假就是假有,所以稱但中,但中就是只有中道,不是圓滿,不是圓滿教,只有講這箇中道,但是因為他的中道是不同於這個空、假,意思是說離開這個空跟假另外有一個中,所以觀空、假之外,還要安立一個中庸、中道,他的觀法叫做次第三觀,次第三觀是有次序的,根機又比較差,根機又比較差,根機又比較差的意思,根機又比較差的意思是說觀這個空就是空,觀這個有,假有就是有,觀這箇中就是中,叫做觀空、觀假、觀中,這有次序的叫做次第三觀,又稱為隔歷三觀,有隔閡的,別教的菩薩到實地之後悟到中道的道理,就是見法身,與圓教的人一樣,但是在初地以前,從這個但中就是只了解這箇中道,不了解中就是空,就是有,不了解空就是假,就是有,假就是中,不了解假就是中,就是空,意思是說圓教就是說即空、即假、即中,即假、即空、即中,即中、即空、即假,愈來愈一頭霧水了,你看,已經兩眼無神了,初次來聽經的時候聽到這個穩倒的,第一天若不曾聽過聽到這個穩死的,躺著睡精神比較好,若聽得懂的人是:噢!像得到寶貝,得到寶貝,就是這樣,所以因為他只但中就是只了解中道,不了解中道又有具足空跟有,所以別教的菩薩到初地之後悟到中道的道理,與圓教的人相同,但是在初地之前從這個但中的道理,體悟到其中所含的不但中,就是空、假中不離中,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就是自信這個十住位到十回向之間,又將這個別教轉入圓教,所以叫做圓接別,圓接別教,也稱為圓入別,那麼前面在講別接通,圓接通,還是圓接別,全稱三被接,別教來接引通教,要不然就圓教來接引通教,圓教來接引別教,叫做三被接,被接的意思主要是說觀理之際,體悟到其中所含的深義,由此再轉進,更高的次第,以上三教在理論上皆可通至佛果,但是實際上行者在因中被接,以至於沒有人可以達到三藏教的斷惑,因為這個藏教是斷這個見、思、惑,證到這個阿羅漢果,但是這個通教,八地以上,乃至別教,初地以上,這全都還沒有斷惑證到這個佛果,因為藏教斷見、思二惑,在三界內就是已經證阿羅漢果,但是這個通教跟別教是行菩薩法,他就是斷這個三界外的法執,塵沙惑跟根本無明,所以在通教跟別教他沒有究竟證果位的人,所以說乃至別教初地以上到這個有教無人,有教無人就是說有人學這個教理,行這個菩薩道,但是沒有人證到這個果位,因為通教跟別教是大乘的過程,必須要到圓教才有辦法,或者是果頭無人,果就是說至佛果,但是沒有這個人,我現在解釋,解釋,意思就是說藏教他斷這個三界內的見、思二惑,斷這個三界內的見、思二惑他證到這個阿羅漢果,阿羅漢分作二個,一個是小乘的阿羅漢,就是四果阿羅漢,一個是大乘的阿羅漢,就是我們所說的佛,小乘的阿羅漢是斷這個三界內的見、思二惑,大乘的阿羅漢斷這個三界外塵沙惑跟根本無明,所以在藏教他有證果位,因為他證到四果,但是在通教跟別教,因為他在行菩薩法還沒有證到佛果,沒辦法,所以必要在圓教才能證到究竟的佛果,究竟的佛果,所以叫做無人證教,就是有教無人,或者是果頭無人,叫做無至佛果者,無至佛果者,講歸講,自己回去想,待會兒回去慢慢去想。

請翻開講義:我們看圓教,第四的,一、二、三、四的四,四的最底下圓教,我們昨天講這個藏教、通教跟別教,今天要來講這個圓教,圓教,圓意思就是不偏,就是圓融、互備,就是無論他迷,還是他悟,在本質上並無差別,處於真實之理,也是為佛所覺悟的道理,所以圓教在顯示佛之所悟,也就是明示佛陀自內證之教,自內證就是佛有證悟到什麼道理,那麼圓教就徹悟到什麼道理,此教觀空、假、中三諦,三諦之理在一諦,互具其他二諦,意思就是說這箇中道的道理不但是中,他是用一心三觀,不是像別教,別教是說次第三觀,觀空、觀假、觀中,這有次第,若圓教不是,即空、即假、即中,即假、即空、即中,即中、即空、即假,當下就一心三觀,他悟到空,當下就是假跟中,悟到假,假有,當下就是空跟中道,悟到中道,當下就是具足空跟有,這叫做一心三觀,空、假、中,故此三觀,稱為一心三觀,或稱不次第三觀,圓融三觀,以上四教中藏、通二教為教證俱權,教證俱權就是說這個教法跟這個證悟,全都是方便,不是真實法,至於別教呢?是教權證實,教是方便,證到是真實法,所謂真實法就是大乘的一實相,一實相法就是真如的意思,證到真如的本性,這是別教,所以前面二教是教跟證都是權巧方便,若是別教是教是方便,那麼證是真實法,這叫做教權證實,圓教則為教跟證俱實,教就是方便法,證就是真實法,這個教跟證全都是真實的,全都是真實的,意思是說別教,教是方便,證是真實,若圓教,教是真實法,那麼證也是真實法,教是真實法,這是唯是一個真實相,一真實相,《華嚴經》講一真法界,那麼《法華經》講實相,那麼《涅槃經》講大般涅槃,那麼這《楞嚴經》講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那麼這圓教講的教跟證都是真實法,若是以此配這個五時,看第五,現在要翻過來看,看這個斜的,因為接不起來,接斜的,第一華嚴時正說圓教,兼說別教,因為圓教教理很圓融,很徹底,對這個利根的這個菩薩講的,所以兼說這個別教,這個別教若有大菩薩的根機也可以適合聽這個圓教。第二、鹿苑時,但說三藏教,所以底下一個括弧,一個但,但就是只說這個三藏教法而已,經、律、論,第三、方等時,對說四教叫做對,對說四教就是藏、通、別、圓全都包括在內,用一個對字。第四、般若時,帶這個通教跟別教二教,正說是圓教,是針對根機比較利的人,但是還包含通教跟別教。第五、法華涅槃時,時中法華是純圓教,純的,於《涅槃經》是對說是明說四教,佛要入涅槃再跟他講,跟他講這四教,追泯就是純圓教,追泯就是說講這個藏、通、別、圓,跟他講這是權巧方便的,所以這還要去掉留一個純,這是要成佛,大家都可以成佛,圓滿,圓滿教,當時法華之圓的圓滿是今圓,以說《法華經》以前四時,那個四時那個圓是四時,過去的圓滿,《法華經》是這個時候的圓滿,《法華經》以前的藏、通、別、圓,那是過去的圓滿教,雖然同一個教理說是圓滿,圓滿是昔圓跟今圓,但是這體是不同,無二,今圓,今圓滿教,跟過去的圓滿教,這個圓體無殊就是不同,沒有說不一樣,全都一樣的意思,這是說在論它的作用,互有,優跟劣,所以說今圓為純圓,獨妙開顯門,開權顯實,開顯就是顯示這個純圓,這個獨妙的這個法門,叫做今圓,而超越前面四時的過去的圓滿法,顯出這個殊勝的作用,意思是說法華涅槃這個圓是純圓法,圓滿法,純正的圓滿法,前面那個圓是藉著藏、通、別、圓去比較出來的圓滿法,比這個藏、通、別還圓滿,所以叫做圓滿法,但是這個昔日的圓跟今日的圓滿法,今天這個圓滿法,法華涅槃又是純圓法,由此《法華經》乃是四教之外,超八醍醐之最殊勝,超八就是超前面的,前面的,也就是超越化儀四教,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化法四教就是藏、通、別、圓,超越這個八教,所以叫做超八醍醐,而為最上的醍醐味教,醍醐味教。

那麼這樣講,諸位!這樣講有時候會聽不懂,聽不懂,會一頭霧水,會一頭霧水,昨天下課就有人搖頭,現在這簡單,現在翻到第一張來,我若將這個第一張這個講表有畫線路這些,從頭,你只看這個表就好,都不用看前面、後面你就通達,你就會通達了,不用煩惱,不用煩惱。

好!看這個表,化儀四教就是佛要度化眾生的形式,分為頓就是根機很利的人,根機非常的利,像大菩薩、六祖,一聽就頓悟那種,很利的人,頓教,用這個頓的方法,像藥要開藥方,這個人寒性要開熱藥,這個人熱性的要開寒藥,這個人容易感冒,要開這個改變體質的,所以化儀四教就像開藥的那張藥單,藥單,藥方,開始在開藥,有的要開頓教的這個藥方,再來底下漸教,漸教的意思就是說他的根機不夠利,他必須要慢慢、慢慢引導他,引導他,但是這個漸教又分為漸初、漸中、漸末,漸初就是說他的根機是小乘的,根機是小乘的,所以他必須要講這個《四阿含》,漸中可以漸漸進入這個大乘法,進入這個大乘法,漸末就是說大乘法聽得已經很久了,所以漸末的意思是說究竟般若法,究竟圓滿,後來講這個圓滿法,漸末。

再來,秘密教就是說……,秘密教旁邊你寫幾個字,寫:根機不同,佛所說法所得不互相知道,你若寫這樣看了就會懂,因為根機不同,佛所說的法,所得到的互不知,互相不知道,比如說我現在在這裡說法,你所得到的跟他所得到的不同,這叫做秘密,你知道你的而已,他知道他的而已,不定教,寫八個字,法會同席,所證不一,法會同席,佛在說法的時候,佛在說法的時候坐在前面的這些眾生,全都同這個時候叫做法會同席,所證不一,他所證到的卻是不同,有的講四諦法證到圓教的菩薩,有的講到菩薩法,證到小乘而已,所以說不定教就是說法會同席,所證不一,法會是大家同時坐在這個地方,但是他所證到的卻是不同,卻是不同,所證不一。再來,最左邊,非頓、非漸、非秘密、非不定,就是法華涅槃時,他也不是頓,也不是漸,也不是秘密,也不是不定。好!在秘密教跟不定教的上面,畫二條線出來連在一起,上面寫四個字,叫做同聽異聞,大家都在聽,但是聽到的都不同。好!在秘密教的上面寫個:秘密不定,在不定教的上面寫個:顯露不定,你先寫起來我再跟你解釋,秘密教的上面,秘密教的上面,寫一個秘密不定,不定教的上面寫一個:顯露不定,顯露不定,這意思就是說秘密教就是說雖然大家聽互相不了解,叫做秘密不定,但是不定教是大家都在聽是很清楚,都在聽是很清楚,但是所證的不同,叫做顯露不定。他是顯示出來,大家都在聽,大家都很清楚,你也在聽,我也在聽,大家都知道,但是卻是所證到的境界不同叫做顯露不定,前面秘密教叫做秘密不定。好!在頓教跟漸教的上面畫兩條線連在一起,上面寫個:顯露定教。頓教跟漸教,漸教底下分漸初、漸中、漸末,頓教跟漸教畫兩條線起來連在一起,上面寫四個字,叫做顯露定教。顯露的定教就是說它是很明顯出來還是定教,它不是不定的,你是頓,還是漸,根機不同,這樣好,底下。

這個化儀四教來搭配這個五時,五進,頓教,我們現在看這個華嚴時,佛成道的時候講這個《華嚴經》,這個《華嚴經》是針對這些大菩薩講的,後來又針對這些聲聞、緣覺的根機講的,所以《華嚴經》的時候畫一條到上面:頓教,意思就是說《華嚴經》就是這些大根器的人在聽的,所以這頓教畫一條線下來,配合在《華嚴經》,《華嚴經》為什麼畫在這個秘密教,又畫在這個不定教的上面呢?這個秘密教跟這個不定教為什麼也畫在《華嚴經》,就是說佛在講這個秘密法,這秘密法就是說佛在說法的時候,有的人悟到《華嚴經》的思想,證悟到《華嚴經》的思想,所以只有他知道而已,有華嚴的境界,有華嚴的境界,所以這秘密畫一條線到華嚴來,是因為根機不同,所以大家不了解,但是其中有根機,適合這個華嚴的根機,這個不定教為什麼畫一條線下來這個華嚴時,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說法會同席,說的不是華嚴,但是他所證的剛好《華嚴經》這個境界,所以說不定也有華嚴的根機,所以第一叫做華嚴時,那麼佛成道之後,先照高山就是《華嚴經》,講這個《華嚴經》,對大根器的人說法,三七,二十一日,後來佛又在聲聞、緣覺當中講這個《華嚴經》,所以《華嚴經》分作兩個階段講。

再來鹿苑時:佛講這個《華嚴經》,小乘的根機如聾如啞,完全聽不懂,佛認為這樣沒辦法利益眾生,這樣沒辦法利益眾生,必須要跟他講這個四諦法,小乘的四諦法,講這個小乘的四諦法,所以他就下這個金剛座來到這個鹿野苑,三轉四諦*輪,三轉四諦*輪,就是在這個鹿苑時,所以鹿苑的旁邊寫一個:阿含,因為佛所講的都是離不開《阿含經》,《四阿含》,所以又名阿含時,但是是在鹿野苑講的,又名鹿苑時,所以鹿苑時,這針對小乘的根機講,因為《華嚴經》講的聽不懂,所以佛就下座,下座之後,就開始講這個最簡單的四諦法、十二因緣法,這個頓根的菩薩,六度法,鹿苑時,佛成道就先來度五比丘,佛在講《華嚴經》的時候,眾生在看佛是坐在金剛座下,菩提樹下金剛座,菩薩看到佛是在說法,因為眾生看到的是丈六金身,但菩薩看到的不是這種,菩薩看到的是百千萬億由旬的色身很大,所以我們凡夫看佛是坐在那個地方不動,若菩薩在看他是在華藏世界在講這個《華嚴經》,在講這個《華嚴經》,那麼鹿苑時的時候佛就現這個比丘相,比丘相,佛是十九歲出家,經過十二年剛好三十歲,三十一歲成道,佛是三十一歲成道,有的人講佛是二十九歲出家,四十一歲成道,兩種說法,那麼不管如何佛就是一位聖人,因為印度不重視歷史,所以一般的人都是採取十九歲出家,三十一歲成道,為什麼會採取這種講法,因為印度人是很早結婚,差不多十二歲就結婚,在比丘尼戒裡面都有講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都差不多在十歲、十一歲就結婚,懷胎羅睺羅是六年,依經典記載,羅睺羅在母親腹中是六年,這六年是因為老鼠東奔西跑的時候,他拿一塊破布塞住老鼠洞,讓老鼠關在裡面六天沒東西可吃,感應到這輩子在媽媽的腹中六年才來出世,叫做密修第一,聽說在腹中就在修行了,所以塞住老鼠洞,塞老鼠洞,塞住,這輩子生不出來,經典這樣記載,按照這麼說,所以若說佛是在十二、三歲結婚而言,懷羅睺羅六年,算起來剛好十九歲、二十歲,那時候佛是離開之後才生這個羅睺羅,所以說有的人說佛還沒有離開這生羅睺羅,因為印度很不重視歷史,所以我們現在要考核就非常困難,非常困難,所以一般而言演電影還是採取十九歲出家,佛是十九歲出家,三十一歲成道,三十一,不是像我們現在七、八十還在這裡熬,我們是真的很可憐的眾生,真的很可憐,佛三十一歲就成佛,大徹悟,所以說人家說佛四十九年轉法界,若這樣三十一歲成道,加四十九剛好八十歲,這樣剛好正確,剛好正確,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就是講經講三百多會,集合三百多次講經,以歷史這樣來印證,這樣是正確,這樣是正確的,有的人講二十九歲,一般人是不採取二十九的觀念,說佛二十九歲才出家,一般是沒有這樣講,所以都接受十九歲出家的情形,照理講佛不是國王,照理講佛不是國王,也不是皇太子,照歷史上,印度當時分作北天竺、中天竺、南天竺、東天竺、西天竺,印度當時分作五個天竺,天竺就是印度,東、南、西、北、中,那麼就像現在的美國劃分五十個州,一州、一州,就是聯邦調查,聯邦調查,聯邦,一個聯邦,那麼釋迦牟尼佛是中印度的一個小國,叫做加毘羅衛國,加毘羅衛國,所以你要說佛當時在世的時候,是整個印度的國王的兒子,稱為太子,這不是這樣子,但是我們現在中國來講應該是講諸侯的兒子,諸侯的兒子,而不是國王的兒子,但是因為我們佛教徒講太子出家是很有面子,你聽得懂嗎?他是很有面子,但是這麼講是違背歷史,違背歷史,我們釋迦牟尼佛是太子出家,大家都很有面子,但是實際上歷史記載,按照歷史上考據,他不是太子,一個聯邦,像美國的一個聯邦州州立的一個政府的兒子,這樣講是符合歷史,若講這個太子,是佛教徒很有光彩,很有光彩,像這樣很不簡單了,這樣就很不簡單了,算是很大了,照歷史來講是這樣,照電影來演是大家都說太子出家,太子出家,所以這佛教徒大家走起路來就很神氣,我們佛祖是太子出家,這出身身份有差別,出家身份有差別,現在若人家要來聽經,喂!來聽慧律法師講經,對不對?我不要去。人家研究所的,讀很多書的。這學歷就搬出來,壓住,讀很多書,不是沒有讀書,有時候佛教徒就覺得很光榮,這種就是說配合世俗人,世俗人要讀書比較高的法師他就看得起,不然我們讀這麼多書怎麼比得上廣欽老和尚,他若問你一句,你就啞口無言了,難道不是這樣,人家沒有讀書,難道不是這樣,因此配合這個世俗,世俗人學歷比較高,看起來就比較有份量,說:來聽學歷比較高的人講經。是這種原因,所以鹿苑時是佛下這個金剛座下,下這個金剛座下,那麼他來講這個四諦法給這個小乘的根機,那麼鹿苑時,所以鹿苑時有這個漸初,畫一條線就是漸教,因為它不是頓教,所以它是漸教的初機的時候在鹿苑時,那麼秘密教呢?就是說因為根機不同,它所聽到的只得到這個小乘的法,所以叫做鹿苑時,不定教也有,因為法會同時在講,他所得到的只是像小乘的利益而已,所以秘密跟不定,再畫一條線下來,秘密跟不定也有得到,講大乘法卻得到小乘的利益而已,所以秘密教、不定教都有在鹿苑時,畫這個線下來鹿苑時,就是說秘密教、不定教有講這個大乘的,或講這個圓滿教,就是他所得到的只有小乘的利益而已,所以畫一個路線下來就是鹿苑時。

再來方等時,方等時就是漸教,小乘的根機,漸漸就成熟,漸漸成熟而言,就漸教的中間,就方等,方等就是遍十方,平等法,遍十方,平等法,這就變成大乘的,大乘法,這個大乘法裡面,漸教的中間畫一條線下來,漸中畫一條線,方等,那麼秘密教跟不定教有的人聽小乘的得到這個方等,那麼有的人聽這個法華涅槃或是說聽這個般若時,咦!得到這個方等,所以秘密教、不定教也有在方等,再來漸教的末,畫一條線下來:般若時,佛經過這個鹿苑時,小乘的根機,經過方等時的這個大乘的根機,他知道要講這個究竟空,所以在般若的旁邊寫三個字:講畢竟空的道理,畢竟空的道理,這般若時講畢竟空,講十八空,空空,十八空,般若時講畢竟空,大乘的根機已經成熟,他必須要講這個般若時,就講這個無相法,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無六度萬行,無所謂的布施,無所謂的持戒,有自性本有布施,自性本有持戒,自性本有具足般若,所以說空全都否認,全都去掉一切的執著,畢竟空,連所得到的法全部要放下,畢竟空,叫做般若時,般若時,般若時畫一條線上去:漸末,就是這個漸教根機,這漸教漸漸來,漸初、漸中、漸末,這根機漸漸來,漸漸成熟,所以漸末,秘密跟不定也是這樣子,講小乘的,那麼他得到的般若的這智慧,或者講圓教的得到般若的智慧,不一定,秘密,般若時,最後法華涅槃時,佛要入涅槃《法華經》,《法華經》,《法華經》的旁邊寫一個:佛從七十二歲開始講《法華經》,佛從七十二歲一直講到八十,《涅槃經》的旁邊,佛入涅槃一日一夜講《涅槃經》,《法華經》講八年,《涅槃經》講一日一夜,《涅槃經》講一日一夜我們就要讀很久了,很大本,《涅槃經》你看看很大本,很驚人,所以法華涅槃這個時候就是佛已經進入最後的階段,最後的階段,來!看這個……,五時看完了,現在看這個五味,五味,不是五味丸,乳味,為什麼叫做乳味呢?《華嚴經》為什麼叫做乳味呢?你知道什麼原因嗎?你知道是什麼叫做牛奶的乳味,意思就是說華嚴是大菩薩,佛已經證到這個究竟法,他將他自內證的東西講出來就等於一頭牛,直接擠出來的牛乳,最新鮮的,直接、直接從牛的身上擠出來,簡單講這《華嚴經》,就是從佛的自內證的本性流露出來,一模一樣,簡單講乳味就是與原來的味保持原來的味道一樣,牛乳從牛身直接擠出來,這大菩薩的法從佛的自內證直接去體悟,意思是說直接的東西,直接的東西,沒有經過任何地改變,簡單講《華嚴經》就是在講佛他自內證的東西,他這個圓滿法,富貴法,華嚴時就是乳味,但是因為這個乳味有的人不習慣,咦!慢慢、慢慢再轉變,提煉變成酪味,有的人牛奶喝了會腹瀉,不合,改變一個酪味,像小孩要吃酪味,鹿苑時,鹿苑時的小乘,酪味,酪味,就是乳味再提煉變酪,有一點酸酸的,再來方等時,方等時是什麼呢?生酥味,生酥味,酪味再提煉變生酥味,慢慢再蒸熟,煮熟叫做熟酥味,般若時,熟酥味,熟酥味再提煉變醍醐味,醍醐味,醍醐是什麼沒有人知道,那麼我有問過懺雲老和尚:請問師父!這個醍醐是什麼東西?他告訴我這個我印象很深,我們出那個冷盤你聽得懂嗎?冷盤若筍子出來,冷的筍子出來,沾的稠稠的那種叫做什麼,沙拉,問起來就是那種東西,以前搞了老半天不曉得醍醐是什麼東西,有的人說不是,有的人說不是,這醍醐是什麼東西,不曉得。所以這逢甲大學的素食,素食團,懺雲法師提一個字叫做醍醐軒,醍醐軒,人家十字軒,醍醐軒,我就是喜歡吃這種東西,醍醐軒,那麼這個味道愈來愈純,有的就愈來愈好,乳味是表示說它保持原來的鮮味,酪、生酥、熟酥、醍醐就是變……,改變提煉。再來《華嚴經》的底下,華嚴時的底下一個尖,簡單講就是說講《華嚴經》的時候,因為根機太利,但說這個圓教,但是兼說別教,所以這個華嚴時只對這些大菩薩講的,就是圓教,要不然就別教,鹿苑時,但,就是只有對小乘的,但三藏教,但就是藏教,藏教,藏教,對呢?方等時,方等時剛好小乘、大乘全都講,就是藏、通、別、圓都有,就是對藏教也講,對通教也講,對藏教也講,對通教也講,對別教也講,對圓教也講,般若時,帶有圓教這個道理,但是兼附通教跟別教的思想,所以用一個帶,《法華經》叫做純圓法,就它的教來講它是屬於圓教,屬於部來講它是純圓,開顯圓的旁邊寫兩個字:純圓,開顯圓,我們圓教的旁邊有一個開顯圓,旁邊寫一個純圓法,約部來講它是指純圓,純圓法。

再來涅槃時的底下有個追說,佛要入涅槃的時候還有一些小乘的根機,一些藏、通、別、圓的根機,他不能講這個純圓法,所以說他就要追說,追說就是說追溯以前的,因為還有佛要入涅槃的時候還有一些小乘的根機,還沒有收回來,還必須利益這些小乘的根機,所以從頭再講這個藏教、通教、別教、圓教的思想,讓這些應該得度的他得度,因為佛要入涅槃了,叫做追說。所謂追泯,泯就是說他講出來之後這個藏、通、別、圓再去掉,這個都不是究竟的,每一個眾生該當成佛,十方三世一切佛每一個眾生具足圓滿,追泯,泯就是除掉,只有純留這個圓滿法,純圓法就是泯,追說就是慈悲納受比較差的根器,追泯就是要除掉這些權巧方便,只有留這個純圓的法,泯,除掉的意思,除掉的意思。你若聽這個講表,這個線這樣下來,就每樣都解決了,對不對?就不會一頭霧水,聽這個講表就OK了,對不對?聽完之後心情就很好,以後自己看經典就有一個入處,在化法四教的旁邊,寫個:藥味,藥味。我們說化儀四教是藥方,化法四教,藥味,就直接開藥。

看第三,看第三,五時:第一、華嚴時,第二、阿含時,第三、方等時,第四、般若時,第五、法華涅槃時。華嚴三照,華嚴三照就是說《華嚴經》先利益,先照高山,高山的旁邊寫個:上根利智的人,大根器的人。次照幽谷,這個照就是利益,先利益,高山就是先利益地根機最利的人,這個日光慢慢、慢慢一直轉、轉……,轉到中間這裡,次照幽谷,幽谷就是差的根機,小乘的根機,蒙在穀子裡面,山谷裡面,次照幽谷,幽谷就是小乘,最差的根機,後照平地,後照平地,後來照到平地,照到平地,後照平地,平地,方等時,慢慢、慢慢照到這個大乘的根機。左邊,食時,禺中時,正中時,現在講,食時旁邊就寫個:方等時,禺中時就是般若時,法華涅槃時,這正中時就是法華涅槃時,這個是用吃飯的時間來譬喻,華嚴時跟阿含時這沒有用吃飯的時間來譬喻,只有方等時,後照平地,中間畫一條線跑出來,就是在講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就吃飯的時間來形容它,來解釋它,方等時,吃飯的時間等於八點,早上八點,AM,八點,八點,這意思就是說佛開始要利益眾生了,開始有一點入這個佛法了,就是從大乘經典開始,方等時,這般若時,這個根機已經漸漸接近了,圓滿了,就是早上十點,禺中時,早上十點,禺中時,到正中時,正中時,就是說佛他最重要要等的一天就是這個時候,在正中時的旁邊寫四個字:實相中道,實相中道,在旁邊再寫個:無影。為什麼說正中時呢?就是無影。我們若拿一根竹竿,我們若拿一根竹竿去插在日光中間,日光照下來,這個竹竿沒有這個影子,沒有這個影子,這意思就是說佛在度眾生度到最後,入這個法華涅槃時,法華涅槃時,沒有二乘的,沒有二乘法,聲聞、緣覺也沒有,沒有權巧方便的菩薩法,全都直接進入中道實相法,正中時就是沒有影子,沒有影子就是除掉二乘還有權菩薩,權智菩薩,因為分一個實智菩薩,一個權智菩薩,除掉三種人,沒有二乘人,沒有權菩薩,權教的菩薩,所以叫做正中時,無影就是沒有影子,正中午沒有影子,沒有影子就是不混雜的意思,直接進入實相中道,正中時,正中時,醍醐味,醍醐味,所以涅槃五味,《華嚴經》先照高山,乳味,阿含時,次照幽谷,酪味,方等時,後照平地,生酥味,般若時禺中時,叫做熟酥味,那麼法華涅槃時,正中時叫做醍醐味,醍醐味。

再來,底下,《法華經》窮子喻,《法華經》在比喻,《華嚴經》的時候,佛在講這個《華嚴經》,噢!很好,華嚴時表示說這個人,長老子他很有錢,很有勢力,遙見其父,看到這個父親是這麼有地位,這麼行的人,就像我們看到佛這樣,《華嚴經》直接看到佛,但是這根機不夠的,阿含時呢?阿含時是什麼呢?雇汝除糞,現在看到長老有錢,有勢力,兒子反而不敢認父親,不敢認父親,卻一直離開,這個長老為了慈悲要讓他繼承這個財產,就是要繼承這個佛的慧命,他先雇用他,你不是我的兒子,沒錯,你不是我的兒子,沒錯,但是我雇用你,雇用你來掃廁所,他現在掃廁所,掃廁所,每天就接觸這個長老子,就像在座諸位說自己根機不夠,自己根機不夠,那麼不敢講他將來能夠成佛,那麼不敢承認他將來能夠成佛,師父就要方便,有時間老菩薩來幫我清掃這個廁所,幫忙清掃這個講堂,他就真的來了,所以一些老菩薩說:我到極樂世界掃地就好了。老菩薩沒想到他也會成佛,他也會成佛,難道不是這樣,所以現在師父就為他開示,就為他開示,開示:你也有成佛的一天,雇汝除糞,先僱請他來掃房子,阿含時,第三、方等時,方等時,心相體信,他現在慢慢,你的本性就是佛,你有具足這個本性,佛的本性,你有具足這個佛的本體,所以你要相信你也會成佛,心相體信就是說慢慢讓他產生產生他的本性就是佛性,要讓他相信,心相體證。

再來第四般若時,更無希取,啊!太好了,更無稀奇就是說噢!原來就是這樣,我就是跟佛一樣,更無希取就沒什麼自卑感,能夠直接了解我的本性就是佛,並沒有再要求其他的,我有這個能力能夠繼承佛這個衣缽,更無希取,確確實實有這個能力,叫做更無希取,到最後法華涅槃時聚會親族,這個長者子他百年之後,要將這個擔子交代給他的兒子,說:啊!……就集合這個親族,我從今以後要將這個擔子交給這個人,以前就是被我雇用來掃廁所的,慢慢我為他開示,他就是我的兒子,因為他相信他確確實實就是我的兒子,今天他沒有自卑感,他有這個能力,荷擔我這長者子的這個家業,就是聚會親族,就是準備授記,旁邊就是準備授記,為他授記,授記,授記就是他要成佛了,就交代你經過幾劫之後你在什麼他方世界你會成佛,你的國土叫做什麼名,多清淨的國土,叫做聚會親族,就是表示說責任要交給他了,叫這些親族大家集合,大家集合,這樣講完了(眾鼓掌)。

現在再來。我們現在五時八教已經講完了,已經講完了。

【釋《法華經》。】是解釋這個《法華經》。【亦分三分。第一序品為序分。從第二方便品。至第十七分別功德品十九行偈止。為正宗分。從後至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共十一品半為流通分。即為初善中善後善。】不是人很累的累,是前面也很善,中間也很善,到最後也是很善,是善事的善。底下:

【又一時下。指智者大師。先將全經二十八品分三分。又有一時。講《法華經》。則將述本二門。各分序正流通三段】就是說【(即】門十四品分作序、正、流通,本門分作序、正、流通,這叫做各分【三分。)。《法華》一經。前十四品。乃跡門開權顯實。跡者。即釋迦今生。示現成佛之事跡。開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之權教(權巧方便而設)。顯一乘之實理。】就是實相法,實相的道理,簡單講就是說《法華》就是要成佛,所以古時候的人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經》,我們要要開智慧要研究《楞嚴經》,這叫開慧楞嚴,成佛法華,要成佛要研究這個《法華經》,所以顯這一乘的實理。

○【後十四品。乃本門開近顯遠。本者。】就是無量劫,【乃釋迦】牟尼佛自【久遠。】無量劫以來,【早成佛道謂之本。開如來之近壽。顯本地之遠壽】最近的壽命。顯本地之遠壽,【(法華如來壽量品云:】釋迦牟尼佛開始講,【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那由他劫翻譯成中文叫做億劫,億,億的意思,那由他就是百千億,百千萬億叫做那由他。【跡本各分三段。則法師等五品。】把筆拿起來,就是第十品到第十四品叫做法師品,第十品到第十四品,《法華經》第十品到第十五品,所以叫做法師等五品。【皆為跡門流通者。第一序品。全為跡門序分。第二方便品。至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授這個學跟無學的記,授記就是要成佛了,【共八品為跡門正宗分。第十法師品。至第十四安樂行品。】那麼這是這個流通分,就是跡門的流通分,【共五品為跡門流通分。】底下,【第十五從地湧出品前半。至彌勒菩薩已問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當。因是得聞。乃本門發起序。】發起序,【從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至第十七分別功德品止。共二品半。乃本門正宗分。從第十八隨喜功德品盡經。有十一品。皆為本門流通分。】那麼講這個的意思是要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諸位!可能聽起來會迷迷糊糊,但是沒關係,先有這些觀念就好,因為《法華經》很多人沒看。

【解】蓋序必提一經之綱。流通則法施不壅。關係非小。後人不達。見經文稍涉義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僅存故套。安所稱初語亦善。後語亦善也哉。】蓋序必提一經之綱,就是說這序分就是一本經最重要的,流通分就是這個法可以布施出去,不會阻擋到,不壅。關係非小就是說很重要,後人不達,後來的人他不了解,看到經文稍微關涉這個義理,便判入這個正宗分,所以因此變成序分及流通分,只存這個故套,古時候的人怎樣,我們就照怎樣,並沒有什麼意義,這怎麼可以說初語亦善,後語亦善也哉。

【講】此乃寄責疏家。】就是說:寄責就是說有一點責備,有一點說這樣是不適合,有一點說這樣不適合。【分科未善。】分得不好。【蕅公對本經。】蕅益大師對本經【所分三分。與人不同。故首明三分。皆屬緊要。】皆屬於很重要。【引《法華》為證。以顯國中後善也。】講,通序者,現在看這個:

甲初序分為二乙初通序二別序

什麼叫做通序,什麼叫別序呢?

二別序

【講】通序者。通於諸經皆具故。】意思是說別本經典也有這樣,別序是只有我們這本《彌陀經》有而已,通於諸經典皆具,【即六種成就】所謂六種成就就是說【(如是乃信成就、】就是說我阿難確確實實,如,像聽這樣,如是,確確實實是從佛所聽來的,不是我自己編的。【我聞乃聞成就,】信成就就是說這樣人家才會相信,我們常常在說,國父說,總統說,我們佛教講,佛說,若多一個佛就比較有力量,你不能說,我說,你算老幾,你是老大還是老小,你說什麼,人家瞧不起,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人這個權威性有時候力量很大,你說佛說力量就很大,因為這佛說的嘛!是聖人所講的嘛!你若說我講,沒有人要相信你,如是,就像這樣,信成就,為了要奠定眾生信心,所以叫做信成就,我聞乃是聞成就,我阿難確確實實聽到,那麼這個佛成道之後差不多十幾年,那麼阿難是後來才出家,阿難是後來才出家,在僧團當中因為他前面沒聽到,沒聽到,沒聽到的時候,這個阿難他就要求佛祖、佛陀,說:希望佛陀從過去你所講的法,我沒聽到的再講一遍給我聽,因為阿難記憶力很強,只要佛講過的他就全部都記起來,我們這書還得背,但阿難不用,用看的就背起來,所以說我聞,雖然佛出家之後十幾年當中他沒聽到經典,但是阿難剃度之後佛有補說,補以前他沒聽到的那些法,所以我聞就是阿難親自聽到。【一時乃時成就。】有一個時間,為什麼講一時呢?因為印度算的時間跟我們中國算的時間不同,所以你也不能講某時某月某日,因為時差,以前的算法跟我們現在不太相同。【佛乃主成就,】就是有佛在。【舍衛國乃處成就,】有一個地方。【千二百五十人乃眾成就)。又名證信序。有此六種證明。方信此經乃為佛說。】所以你若去看一貫道的書,神教的收就是沒有這些,但是到今天很嚴重,今天都自稱他是某佛再來的,將阿彌陀佛拿掉,將他的相處站在蓮花上面也拿蓮花在接引眾生,這實在很悲哀,他也說:如是我聞,一時什麼佛。現在還活著,我不能講是誰,實在很悲哀,很悲哀,現在在美國,加拿大,加拿大,美國,如是我聞一時什麼活佛在什麼地方人有多少,他也用這樣,很可憐,所以這末法,末法要遇到正法很難,要不然就搞一些有的沒有的神通,要不然就用一些密法,密法實在是正法,是佛教的宗派,讓這些不肖份子亂搞,搞得變成騙財雙騙色,搞得亂七八糟,密宗人家真的是很有修行的一個宗派,讓這些人亂搞,搞得破壞這個佛教的形象,形象,所以現在他也用如是我聞,他是什麼在什麼地方,看到那些你真的會頭暈,真的,那麼這個情形就等於,六種成就就是等於我們現在在開會,開會也有主席,這佛實在很厲害,當時兩千多年都是國王的國家,當時他就知道要用民主去實行,所以最早的民主思想不是歐洲,不是我們這箇中國,最早是佛,佛當時他就實行這個民主,出家人早出家排前面,晚出家排後面,無論皇親國戚,你太子出家你也是……,他今天他乞丐來出家,也排前面,你是太子來出家,你比較慢出家你也要排在後面,這佛實在不簡單,打破這個種族階級的觀念,所以利和同均,出家人要有大家都有,我來供養,要有大家都有,要有,大家都有,這間寺廟有十個,供養二百,要有大家都有,但是有一種開緣,比如說這眾生跟這個師父比較有緣,他對這師父很有信心,佛有開緣,因為他要行菩薩道,這眾生喜歡供養這個法師,所以他來到這個地方只供養這個法師,這樣不犯戒,這樣是一種度眾生的辦法,這樣不犯戒,那麼佛在兩千多年以前他就知道這樣,他就知道要用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與大比丘僧多少、多少,就像我們現在開會,時間、地點、什麼主席,多少人來簽名,剛好跟我們今天開會不謀而合,很厲害,實在很行,真的,實在很行,你回去好好冷靜想想佛怎麼那麼行,你想不透,他要讓你相信,他第一個就是這樣,所以內行的人他就看到什麼一貫道扶鸞的鸞堂出來,一看就知道,前幾天才接到一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寫那個實在會嘔吐死,真的,印那本經典會下地獄,下阿鼻地獄,真的,我叫阿貴師兄拿去燒掉,亂寫,亂寫,什麼精、氣、神,舍利子結成的氣,唉呀!寫那個實在真的是,所以說諸位!大家都認為弘法利益眾生,不是這樣子,弘法,你經教若不通達,因果你若分不清楚,你要弘法,我告訴你,你絕對下地獄,一定下地獄,根本你搞不清楚,這到底是正的、邪的,你自己你就不了解,你自己沒有明心見性,你對本性的東西你不了解你還講《六祖壇經》,根本你自己搞錯了,佛性,非常非無常,慘了,這要怎麼講,什麼叫非常非無常,佛性是永恆的生命,他就想這佛性是永遠的生命,非常,佛性是永遠的嘛!我們不是常常在講佛是證到這個常樂我淨,永久的,所以他聽到常就認為本性就是永久的,完了,翹辮子,死路一條,死在文字裡面,他沒有悟到本性,他不知道本性是什麼東西,所以這個講經說法你說要造功德,是因為他必須要貫通這個經教,必須要了解悟到這個本性的東西,這樣他講這個法他絕對不會偏,他就不會離開這個本性的東西,我們若是不了解,只看到註解就亂寫,就像我那天接到那本書,唉!一定死的,真的,那慘了,所以你說弘法是度眾生也是造很多業,一句話不對你就慘了,比如說我們這些樓上樓下,我估計差不多有個在聽,四、五百在聽,講一句話不對,要負五百個因果,一句話不對要負五百個因果,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知見錯誤嘛!不能引導眾生入這個解脫的境界,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諸位!不要稍微懂兩句就要出來弘法,還早得很,還早得很,度眾生,度鬼,度你就度不了還度眾生,你先超度你的肚子倒是真的,吃得飽,穿得暖,聽經聽得清楚,不要動不動就要出來度眾生,不要下地獄,不要下地獄就很好了,度鬼都度不了,鬼你還看不到,所以說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弘法不是很簡單的事情,若要講是很簡單,註解血型來隨便講大家都講得來,造業你就知道嚴重了,下地獄你就知道嚴重了,所以有這六種正信證明,方信此經乃為佛說。【又名經後序。】經後序,才能夠證明這本經就是佛說的,又名經後序,經後序就【是佛說經之後。】佛說經之後。【佛臨涅槃時。阿難問佛。一切經首。當安何語。】安何語,【佛示雲。如是我聞等。六成就者。】如是就是要讓他相信,我聞就是聞成就,一時就是時成就,佛就是主成就,什麼人在講經?佛在講的,舍衛國就是處成就,什麼人在聽,一千二百五十個阿羅漢,這眾成就。【具足六種。法會方得成就故。別序者。別於諸經不同故。惟此經是此序。為本經發起因緣。又名發起序。】發起序,發起序。【亦稱經前序。】經前序就是說這本經前面講經以前叫做經前序,【是說經之前。序述緣起也。】緣起,這本經是怎樣來。底下:

乙初通序分二丙初標法會時處二引大眾同聞

今初標法會時處

【講】標彌陀法會。科中但云時處。文具信聞時主處五成就。乃從略也。】標這個彌陀法會時跟處。

【經】經典,《彌陀經》這麼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園。【

【解】如是標信順。我聞標師承。】師承就是有這個我確確實實是聽到佛這麼說的,師承,【一時標機感。】這個根機已經成熟,機感就是說眾生的根器感得了佛要講這部經,簡單講就是因緣成熟,機感,【佛標教主。舍衛等。標說經處也。】這看了很簡單,如就是標這個信順,就是說諸位一定要好好聽這部《彌陀經》,要信順這部《彌陀經》,我聞就是我是聽佛說的,這確確實實是有根據的,一時是標這個因緣成熟要來講經,佛是我們的教主,舍衛國就是標這個說經處。

【講】此總標五種成就。標者表顯也。如是標信順者。

阿難結集經時。大眾請云:如尊者所聞。】像阿難,如尊者你所聞到的。【當如是說。】你就要這樣說。

【阿難答云:如是當說。如我所聞。】叫做如,如是當說,如我所聞,【故為信順。】所以這叫做信順。【乃表其信實。】要信,實實在在。【以順眾心也。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故居其首。】信才能夠入,意即你要對佛有信心,今天也是要勸告諸位,你今天你對師父有信心你得到利益,你今天你在外面聽到是非你對我沒有信心,你沒有得到利益,你絕對沒有得到利益,你下決心依法不依人,我今天了解這個師父講的法確確實實是正法,我不管眾生講什麼,我就緊緊跟隨這個師父,你有這種決心,你就絕對成佛,你今天來聽這個經典,對這個師父有信心,外面聽人講兩句,信心又失去,你這樣沒有得到利益,一點也沒有得到利益,這個法這麼好你不聽,你聽那些是非做啥,福報不夠他就是非很多,你老是聽到是非,人家福報夠不曾聽到什麼,慧律法師,你有聽到什麼,我不曾聽到,我福報大,你要聽我們不要聽,對不對?我老公怎樣、怎樣,你講儘管你講,讓你透一口氣,對不對?你講是你個人的因果,對不對?我要如何,最多寫名字為你消災一下,你講,我聽我的,我不會動搖到,沒有用,所以過去有高僧大德,他若聽到對生死沒有幫助的他不要聽,發這個願很不簡單,你知道嗎?我所聽到的絕對要有助於解決生死的他才要聽,若無益於我生死,他連聽都不要聽,這就不簡單了,諸位!你若發這種願,不怕你修行不會成功,保證成功,你內心都清淨,全都清淨,我不要聽你那些有的沒有的,明明真的我也不要聽,對不對?我就聽法,聽法,所以說諸位!信要懂得,你要下一個決心,要下一個決心,下一個決心,所以我常常勸告說這些男眾若是可以不要再猶豫,要來師父這裡剃度出家,沒有娶的就稍微暫緩一下,真的,有益無害,要成就要有兩種條件,第一,要環境,對不對?吃、穿、住,我也建好了,我搞了二年三個月搞好了,你來到這裡你也不用建給我住,你不用辛苦,有得吃有得住。第二、要善知識,對不對?師父這裡一星期講三天,我們這裡的活動真的很驚人,我們這裡一星期是五天,你知道嗎?五天,我們這裡一星期抵外面道場一個月的集合,你要了解,這種道場可以去了,可以去了(眾鼓掌),有的人很嚴重,初出家剃度之後就要自己一個去住茅蓬,廣化法師說這一定著魔,絕對著魔,廣化法師有一個徒弟,有一個徒弟,還是他的同參,老和尚告訴我,好幾年前告訴過我,說那個人是當兵的這個上尉退伍,三、四十歲,四十幾歲,身體好,頭腦又很好,出家之後就孤僻,就自己躲到山區裡面,他認為他學問淵博,他絕對沒有問題,就躲到山林里,躲到山裡自己修行,經教看不懂,經教看不懂,他認為他學問淵博,都誤解經典的意思,講到禪,無所著,無所住,每樣都開緣,全都開緣,到後來在山區裡面著魔,著魔,所以廣化法師,我們那時候初出家在南普陀佛學院他就教我們,在座諸位!初出家絕對不可以自己一個住,自己一個住保證完蛋,一定要住在團體裡面,一定要有師父在旁邊督促,至少有五年、十年以上,他盯著你你才不會懈怠,若自己初出家之後自己躲到山區修行,一定死的,那樣修到後來就變成很孤僻,要是跟大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卻不願被人管,被人管,人家念他幾句就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就離開,自己一個生活,住茅蓬住習慣了,不要人家管了,要自己看經典,所認識又有限,學問又有限,看是看不懂,現在再來團體生活又在生活上無法安住,因為看不習慣,看那個也不習慣,看這個也不習慣,每天都說人家不對,每天都說人家不對,都沒有想到他自己不對,所以變成在茅蓬住習慣,自己一個住習慣,卻變成孤僻,孤僻個性,跟人家都不合,也不讓人家管,每天都說人家不對,自己不通達又低不下這個臉,所以老和尚一直勸告我們,諸位!這是最寶貴的意見,男眾也好,女眾也好,你若真的有想要走修行這條路,你初出家你一定要在團體中磨,這點我勸告你,一定要住團體,再怎麼差你就有一個團體磨你,要不然自己一個住茅蓬,要早課也好,不早課也好,今天比較累,明天再來補,今天還很累,後天再來補,到後來早、晚課都沒有在作,全都沒有在念佛,人家一問:你怎麼沒有作早晚課?佛在心中,佛在心中,唉!死了,真的,真的,有時候跑去住茅蓬死在山路不曉得,身體爛光了,都沒有人去為他埋葬,很可憐,不要這樣做,這是老和尚再三交代,老和尚也告訴我,說:慧律法師!你以後若在講經你就要勸告你那些徒弟,不要剃度之後三年五年就跑去躲在山中,絕對不可以這樣做,我講你你高興也好,不高興也沒關係,聽不習慣,拉倒,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對不對?再來:

○【我聞標師承者。】我聞就是標師承者。【師資一堂。】資就是學生,都是跟學生共聚一堂,【面命耳提。】面命耳提就是面對面這樣告訴他,再三、再三勸告他。【親承金口施教。】親承金口施教,親自教導他。【非輾轉傳聞也。】直接的。

○【一時標機感者。時至機熟感應道交。良時嘉會。大法當宣也。

○佛標教主者。佛自覺已圓。】已經圓滿,【然後覺他。】之後再覺他。【以為應機施教之主。

○舍衛等標說法處者。】說法的地方。【舍衛是波斯匿王都城之名。此翻豐德。有謂】這個國家【國豐】很豐富,【四德。多聞。】這個國家大家都愛聽法。【解脫。】這個國家很多解脫的聖者。【財寶。】這個國家很富裕。【五欲。】這個國家全都有,吃、穿、住都沒問題。【四皆豐足。】現在說【余以財寶五欲。未可稱德。】他就在想這個財寶五欲不可以說德,【將豐德二字。要分開說。當雲國多財寶五欲之豐。人有解脫多聞之德。祇樹。是祇陀太子之樹。給孤獨園。是給孤獨長者。金磚布地。所買之園。供養佛僧。為佛說法之處。】為佛說法之處。

【解】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依實相理(悟此者少)。念佛求生淨土。決定無非。曰是。】講實相的妙理,古今不變,實相的妙理從過去到現在絕對不改變,名叫做如。依實相理,旁邊,看那四個字:「悟此者少」,悟到這個實相理,無念無所不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實相道理,悟到這道理的人很少,念佛求往生淨土的人,決定無非,絕對沒有錯,你只要念佛求往生淨土,絕對對,決定沒有錯,叫做是。

【講】此別釋】這個時候特別解釋【如是。不變名如。無非曰是。實相妙理。乃指本經正體。實相者。真實之相也。遠離虛妄名相故。妙理者。妙性理體也。幷非一切事相故。此體非古非今。不屬古今。故古今不變。名之為如。譬喻虛空。非明非暗。不屬明暗。而明暗不能變也。】【

依實相理。求生淨土四句。實相妙理。並非他物。即現前一念心之自性。】現前,注意這個現前就是當下,但是這句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他把當下解釋作現在,又完了,那又完了,我們說當下一念有人解釋作現在,現在是過去、現在、未來,那才說現在,所以你若說現在就落入生滅法,過去、現在、未來,你說今要念,現在要念這個佛,現在,不對,所以你把當下解釋作現在是不對的,這樣也無法解釋,若說當下不能解釋作現在,那麼到底是要用什麼來形容我們這個念頭的真實相,簡單講當下要解釋說現在無所住,這一念才能講當下,連當下,連現在,這個念頭都沒有,藉著時間的假相存在現在這個念頭而無所住,無所住於過去,無所住於現在,無所住於未來,只是一個理體的念頭講當下,但是那個當下是無所住的存在,無所住的存在名為當下,諸位!你慢慢去體會我的意思,知道嗎?無所住的當下,無所住的現在名為當下,你只能這樣解釋,你若說當下解釋作說現在,那這個又變成生滅法的執著,你不可以這樣講,當下就是現在,現在這一念又馬上過去,現在又過去,那當下就是現在,現在又變成生滅法,知道嗎?所以這個當下不可以這樣解釋,這點聽了快開悟了,這樣知道吧!所以說聽經聞法就是那個要訣而已,你聽得懂嗎?那個要訣,那個要訣若一打開,電燈就開了,電燈就開了,若自己看二、三十年,還在看當下解釋作現在,死路一條,所以現前一念心之自性,現前的旁邊還要括弧無所住,無所住,現前一念這心之自性,【依此心性念佛。】用無所住的心、心性去念佛,【求生淨土。能念是實相心。所念是實相佛。能求是實相信願。所生是實相淨土。即前辨體文中所云。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故謂決定無非。曰是。

小字批雲。】小字批雲講什麼,這四個字什麼意思,看這四個字就看不懂了,對不對?看不懂,對吧!看懂的舉手,小字批雲什麼意思,好!看:「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依實相理,」實相理旁邊那四個字是什麼,聽師父講比較快,你看,自己找得找老半天。【悟此者少。】「悟此者少」,所以說小字批雲,批在大字旁邊的小字叫做小字批雲,光是這樣你就看不懂了,光是連這個你就要靠師父了。【達默法師曰:真實不多也。世人但知實相無念。而不達無所不念。又但知實相無生。而不達無所不生。今依此無所不念。故念佛。無所不生。故求生也。是之謂決定無非。曰是。

【解】實相非我非無我。阿難不壞假名。故仍稱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如空印空。名聞。】我先解釋,待會兒再翻過去,待會兒再翻過去。實相非我非無我,實相非我,這四大皆空不是真的我,但是你也不可以說無我,因為我們的本性清清淨淨,你跟他講一個我,大家比較有一個具體的觀念,具體的觀念,所以說實相非我非無我,也不可以說有我,也不可以說沒有我。阿難不壞假名,假名就是我,慧律法師這個就是我,這是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的假我,這是假的東西,我若要講也得講我,不然你要講什麼人,這個明天還要領眾做晚課,對不對?不可以這樣講,要是沒有名字,沒什麼名字,對不對?那個,那個是誰,所以你叫名字出來是比較好叫,我們雖然知道空,但是不壞假名,你叫他沒關係,沒差別,不在這個文字上,意思是說不壞假名,簡單講就是文字當下就是般若,簡單講就是這樣,文字當下就是般若的意思,文字當下就是般若,故仍稱我,所以還是稱為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親聆,把筆拿起來,你不要以為那個好懂,聆是什麼意思?聆聽,聆是什麼意思?你認為這個字大家都懂,不然你舉手,不懂,連這個字最簡單的,從國小讀到大學你都不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個字叫做心中了了分明,不然你以為你很行,我說你不行,這個字很簡單,你每天在看的你都不懂,親聆,心中了了,清清楚楚,圓音就是圓滿的音聲,這個圓包括有徹理的意思,包括有徹理的意思,徹這個道理的意思,如空印空,空就是無所著,無所對立,印空,當下,佛這麼說,我也這麼聽,他無所著,我也無所著,這個叫聞,所以如空印空的意思就是說佛他雖然這麼說,當下是空性,我這樣聽當下也是空性,名叫做如空印空,無所住的意思。

實相非我非無我,阿難不壞假名,假名,故仍稱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如空印空,名聞。實相它是非我,因為實相的東西是中道,若有我就有偏,非無我,也不可以說無我,因為自性具足清淨之心當下就是絕對的東西,所以也不可以說無我,所以說我若就眾生而言是虛妄的執著,四大的假我,就諸佛菩薩是證悟到本性,那個清淨的本性的我就是不同,不同,所以說實相非我,非無我,也不可以說無我,阿難不壞假名,我們就要有這個名,名雖然是假的,但是會讓我們達到真的,這張地圖雖然是假的,但是會讓你找到目標,語言雖然是假相,會讓我們悟到實相,所以文字也是實相般若,語言也是實相的般若,文字當下就是般若,語言本身就是般若,只看你如何運用,所以阿難不壞假名,故乃稱我,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耳根發這個耳識,心中清清楚楚來聽這個圓音,圓音就是無缺陷、無偏、無執著,圓滿之音,如空印空,名聞,意思就是說像空印空,空就是無所著、無所住,那麼佛這樣說,我這樣聽,所以說通達到本性清淨的東西,佛在講的時候也沒有講的這個語言,我在聽也沒有我在聽的這個分別心,雖分別當下就通達清淨的本性,就是我們的本性實相的東西,所以說如空印空,空就是無所著、無所住的東西,所以名聞。

【講】此別釋我聞。實相無相。故非同凡夫之有我。實相無不相。故非同二乘之無我。】這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凡夫,此別釋我聞,實相無相,這不是非同凡夫,凡夫是執著我們這個四大假的色身當作是自己,這個色身是臭的、會爛的、是生滅的東西,不是真實的東西,不是像凡夫的有我,凡夫執著一個有我,實相無不相,故非同二乘之無我,聲聞跟緣覺他知道這色身不是我,所以他就修這個空觀,修這個空觀,破這個執著,修這個空觀,那麼到後來,修到最後無我,無我,他無我的意思是說,破除這個我執,但是他還不知道我們這個清淨心是絕對的我,清淨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我們有一個真實的本性,所以諸佛菩薩說我們這個我是指我們絕對的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簡單講這個我也就是清淨的本性,清淨的本性,所以也不是二乘人的這個無我。【阿難乃隨順菩薩假我。隨順世間。假名為我。並無我見之與我慢。】意思是說他雖然稱我而言,不是像眾生的我見,自己的看法都對,我們眾生一輩子在這個我見裡面,都死在這兩個字上,因為我們人他主觀的意識很重,所以他不能接受客觀的環境,我們這個世間人接受人家勸告的很少,接受人家建議的人也是很少,事實上我們人很傻,人家在跟我們講這個道理,是他累積十年、二十年的經驗,我們人很傻,這個人很慈悲,他這樣勸告你,怎樣勸告,我們都不聽,有時候人家是累積,累積幾十年的經驗勸告你,但是因為我們沒有遇到的話,會用我們這個我見,用我們這個我見,那麼用我們這個我見就是說主觀的意識,這個主觀的意識會讓我們產生對立性的敵人,我的見解就是怎樣,我的見解就是怎樣,我們人很自私,我們這個執著若遭受到逆境的時候,因為他以他自己的看法,現在人家很不滿意他的看法,他就隱藏起來,說:這別人說的這不是我的意思,將這責任都推給別人,所以我們人是一種無知又無恥的動物,現在我的見解我認為這樣對,做到一半,發覺這條路行不通,就說:這別人的意見,這不是我的意見。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掉,事實上明明是他的意見,事實上就是他的意見,所以我見是我們修行很大的障礙,但是我們也不可以全都聽人家的,全都聽人家的,我們今天無法辦事情。有一個故事,經典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建一間房子,前面,人家說他要向南方,說帝王,帝王之向,向南方,現在建房子就向南方,說:你這樣不行,向南方蜂窩很多,你要向北方。他再向北方,打掉,再向北方,向北方不好,北方,北方一吹會感冒,要向東方,他就向東,東也不好,東邊,太陽升起一下子就照到日光,整天熱呼呼的,西方不好,太陽西照,晚上睡覺會熱,東南西北都建過了,不曉得要建向哪一邊,都沒有自己的意見這樣也不可以,所以這種事情就是說我們有智慧,我們還要接受別人的看法跟意見作一個綜合,適合我們的環境,我們人的我見也是很重,比如說他看到諸佛菩薩發那個願很大,啊!我要到地獄救眾生,諦閒大師有一個徒弟,諦閒大師剛好在修行,他徒弟說:師父!師父!我要學這地藏王菩薩,要到地獄救眾生。他師父剛好拿一把香,說:來、來……。他以為他師父叫他做什麼,他說:那尊地藏王菩薩。是啊!那把香觸下去。啊!師父!你怎麼拿香燒我。這把香你就受不了了,要下地獄救眾生,你腦袋有沒有壞掉。這束香你就受不了了,你要下地獄救眾生,講開玩笑的話。所以我們這個我見,就是說我們發的願,就是說我們根本做不到,發的根本就是空虛的願,空虛的願,所以這個我見不管是在家、出家包括一切修行人,多多少少都有他自己的看法,多多少少都自己的看法,所以也不可以偏自己的看法,也不可以沒有自己的看法,所以變成很難做,很難做,因此這世間的衝突,意見的不合,這是絕對存在的,你走到世間哪一個角落,哪一個時間都是這樣,並無我見之與我慢,我慢就是高,將自己提很高,我慢高山不留德水,我慢的人他不可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也不可能修行,再好的東西到他身上都被排除,排除,留不住,所以我慢的人他就像開門見山,因為他不肯自己打開他的門,若打開他的門,第一個就我慢,開門就見山,因為他將自己看得很高,看得很高的時候,別人所說的就不能接受,就不能接受,我慢,你注意看,你注意看,每一個人講話當中都有我慢,我慢,都有一介我存在,有的讚嘆自己的意思,都批評別人,有在讚嘆自己的意思,所以這個我慢是遍一切眾生都有,遍一切眾生都有,這個狗也有狗慢,這狗若在咬那個骨頭,你若走近的時候……,不要靠過來,我現在在吃骨頭,太過份我就咬你,慢,他若有得到一點利益的時候他就緊抓不放,他就不會管一切眾生,所以這個鬥爭,這個社會,除非你往生極樂世界,要不然這世間你走到哪裡都一樣,所以人家若怎樣修理我們,我都認為這很自然,這娑婆世界本來就是,沒有一片、沒有一寸、一尺的土地讓我們安居,三界猶如火宅嘛!三界就像火宅,對不對?根本沒有一個地方可住,對不對?你今天用菩薩心腸要去救一切眾生,眾生也是要讓你死,一樣,他不會很感恩你,你知道嗎?所以只有哪一種人可以解脫,只有佛那種人能夠解脫,他不管眾生對他看法如何,我就做我的,你若要講,你家的事,這是唯一的辦法,就這樣而已,你若說我要來要求別人,你不要批評我,拜託!你不要誹謗我,不可能的事情。人要怎麼做,修行人也是很困難,你今天你跑到深山林中躲,人家說你是小乘的,你自私,今天你來都市度眾生,人家也會說你不知道要修行,攀緣,就是被這個五欲六塵迷了,所以你到底是要躲到山上,還是要躲到山下,所以說一切法就問我們自己良心,我盡心盡力做,其餘不重要,學佛就是學心安,要講儘管講,要批評儘管批評,所以因為眾生的我見跟我慢,對不對?全都具足,因此自古迄今,像道安法師,東晉的道安法師將這個經典分作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人家就說他自作聰明,人家印度經典就沒有這樣分,到後來證於親光,《佛地經論》來,親光菩薩著作的《佛地經論》,證明他確確實實就是這樣,對不對?大家都對他誹謗,所以說每一件事情若沒到最終的目的你很難講,因為每一個人這個見跟慢,他會將別人的優點看得一文不值,看得一文不值,你若常常出去你就會聽到佛教一些閒言閒語,像我坐計程車,他就聽到某某大師怎樣,那麼你走到哪裡都有聽到這些閒言閒語,你今天想,你想,他今天影響佛教這麼大就像一根大柱子一樣,這大柱子稍微缺一角,你是要將大柱子打倒,還是要拿外面那支欄竿撐著,很簡單的事情,佛教裡面的法師真的影響我們的實在是很有限,現在他稍微一點點缺陷,就要把他整死,現在剩下這支大柱子稍微掉落一個洞,稍微油漆就好,他現在不是,啊!百分之九十九對,你一分,百分之一不對,你這支柱子要整支砍掉,整支砍掉,整個佛門都倒,不是這樣?你去看病,你去看醫生,你去看醫生的時候,先問醫生:你的身體好還是壞,你管他的身體好還是壞,他若能治你的病你管醫生的身體好還是壞?你聽得懂我的意思嗎?這個法師所護的法若有辦法救度你,有辦法超越你一切的痛苦、煩惱,你管法師他有修行沒有修行,這樣聽得懂嗎?佛門就是這樣,今天我們若做百分之九十九好,零點一不好,該死,所以我現在很自在,我都躲起來,躲起來,因此我們說修行當中這個見跟慢絕對要去掉,不然佛門絕對亂的,真的,講雖然這麼講也是很困難,人家說佛教一盤散沙,山頭主義,門戶之見這麼深,是從哪裡來的,大家都說大慈大悲,拜這個師父不可以拜別的,我這裡沒這種事,你要皈依我,你要再皈依我,你要再皈依一百個也沒關係,反正你要結一百個法師的緣也沒關係,這沒關係,對不對?善財童子就五十三參,你們拜百個法師跟我無關,我沒有這種心理,文殊講堂的信徒是十方的,十方來,十方去,十方來,十方去,你要跑哪一間道場都跟我無關,來來去去都沒事,不會要求你一定得到我這裡,一定要供養,沒這種事情,沒這種事情,反而為了眾生而起煩惱,所以說我無所見,也無所慢,一切隨緣。【但不壞假名。故仍稱我。非如凡夫妄執之實我。及與外道妄計之神我也。】外道,外道他這個妄計有一個神我,有一個神我。

【耳根發耳識者。耳根。有浮塵勝義之分。】把筆拿起來,浮塵根,浮塵根就是我們今天的這個所謂的肉,肉耳,勝義類似神經,耳朵的神經系統,類似,不是真的喔!類似,浮塵根,有勝義根,浮塵根就是說浮在外面的,浮在外面很明顯的這個耳朵這個肉,勝義就是類似今天的神經系統,但是事實上它不是神經系統,藉著勝義根而發識,而發識。【浮塵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粗四大所成。即今兩耳。人人可見。勝義是清淨四大所成。惟天眼聖眼能見。】惟有天眼聖人的眼睛看得到。【耳識依勝義根發。】這勝義根是微細的四大,又不是我們今天的神經系統,類似而已,所以有的人說這個勝義根是神經系統,我看有的人唯識學的註解,唯識學的註解勝義根就是我們所說的神經系統,這不對,勝義根不是神經系統,不是耳朵的神經系統,是類似而已,所以耳根依這個勝義根所發。【當知根無分別。識有分別。不可不知。】不可不知。【唯識云:愚者(指聲聞)難分識與根。】這個阿羅漢,愚者就是「指聲聞」,阿羅漢,證到阿羅漢果的還無法分這個識跟根,意思是說這很微細我們無法分別。

【親聆(聽(聲,有的版本是「聲」字。)聞也)】心中清清楚楚,【圓音。如空印空者。謂依耳根。所發之耳識。親聽如來所說圓音。佛一音具足眾音。故稱圓音。】一音具足這個眾音,【又佛音圓被眾機。】圓滿的加被一切眾生。【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故稱為圓。親聆者。親耳聞佛所說。非】不是個人,非【私淑諸人也。】不是個人的,就是說親聽,不是說小道的訊息,或是聽什麼說的,不是,是阿難親耳聽到佛這麼說,所以非私淑諸人也。就是說小道訊息,耳傳,傳來傳去,不是,是阿難親自聽佛這麼說。

○【耳識。亦第八識見分。】在見分的旁邊寫個:精神,精神,精神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精神翻譯成神經系統方面。【映在六根門頭了境。】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根的前面了解這個境界。【聲塵是第八識相分。】聲塵是第八識的相分。【見相二分。不離自證分。】我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諸位!你曾看這個蝸牛,蝸牛有兩隻觸角,蝸牛有兩隻觸角,蝸牛兩隻觸角,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這兩隻觸角是不是縮進去,縮進去這個裡面,這個頭裡面,在頭裡面再縮進去殼子裡面,所以這見分跟相分就是精神跟物質收到頭裡,這頭是自體分,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念無明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有我執跟法執,因為生生世世就是產生很強烈的執著,所以他有很重的業報就變成物質跟精神的分開,物質跟精神的分開事實上就是從自體分來的,所以這個蝸牛的兩隻角一隻是見分,一隻是相分,相輔相成的東西,收進來,蝸牛的那個頭,這個身體就表示自體分,自證分的意思,自證分,意思就是說精神跟物質收回來是同一體的東西,不是兩樣東西,那麼我們今天因為有精神跟物質對立性的東西,所以說見、相二分,不離自證分,精神跟物質不離自證分,自證分的旁邊寫個:自體分,就是我們的本體,離不開我們的本體,簡單講一句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是統一的,是絕對的東西,因為有無明起一個動念,所以精神跟物質分開,因此我們若看這個證到佛果的,這個牆壁擋不了他,證到阿羅漢果、菩薩果的人這個牆壁都擋不了他,他有無量的神通,有很多自在,因為他的精神跟物質同一體,同一個體,所以《楞嚴經》裡面講,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如果我們人若能夠轉這個物質的現象納歸這個精神,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我們若是有辦法轉這個物質的現象,納歸精神的現象,那麼這樣就是在修行,所以說《六祖壇經》它裡面,你如何修行,人家問這個六祖,你如何修行?觀心,心是生死的根本,你只是整天在那裡拜佛,那我問你:拜佛會消災嗎?不一定,要怎樣消災?你多會消,今天拜佛,拜一拜,對不對?眼睛看佛,色身在拜,心呢?繼續煩惱,回去兩、三句話,不和,又發作了,你說你拜佛在結緣,沒錯,你要求懺悔,沒錯,但是你那個意識的執老是放著,像一顆石頭老是放著,拜佛會不會消災?不一定,但是結善緣倒是真的,至少會結善緣,比你在家裡看電視是一定比較好的,對不對?比你看馬蓋先還好,對不對?那麼我們今天在拜佛為什麼說不一定消災呢?因為我們的煩惱還在,對不對?那個潛伏,在我們內心這種潛伏性的東西我們打不掉,世間人只一種人能夠消災,頓明心地,開悟的聖者絕對消災,因為他有本性的智慧,這智慧就像火一樣,點一根火柴,點一點火下去會將那煩惱燒光光,因為他已經有本性的功夫了,頓明心地才能消災,若沒有明心見性你無法消,你多會消,執著出還在,脾氣也還在,貪心也還在,對不對?來這裡拜拜、拜拜,看到女色又被迷住了,來這裡拜拜、拜拜,看到金錢,噢!拜拜、拜拜,明天漲停板,啊!很高興,你怎麼了?是來拜佛的?今天念佛念多少?不是,今天漲停板,他的心還隨著外面的貪心、欲望轉來轉去、轉來轉去,這是生死的束縛法,這沒辦法,這樣無法進入消災的階段,要消災一定要從哪裡?從心地,所以人家問大珠和尚,大珠和尚,人家問,說:請問老和尚什麼是佛法?什麼是……,怎麼樣修行才能夠最快的成道?什麼是佛法?要怎樣修行才能夠直接達到成佛的階段,四個字:即心即佛,即心是佛,即心作佛,這像打針一樣一針見血,簡單講就是說你的心中若沒有佛,煩惱還在就沒有佛,我們人有兩種力量,一種本性現前,就是佛站在心中,一種是執著,煩惱當中,變成主人跑出去,賊跑到我們裡面、心中,你永遠找不到自己,因為你執,煩惱嘛!對不對?所以你多會消災,你無法消災,賊在我們的內心,現在我們若有觀照的力量,本性來到我們裡面,賊跑出去,當下即心是佛,是心作佛,用我們的心作佛,這個心就是佛,我們禪宗講的話就是一針就見血,不會在那個團團轉講了老半天,像轉圈子轉不出來,是心作佛,即心是佛,就是這個東西,古時候一個在家人參訪高僧大德,開悟的聖者,來,來參訪的時候,頂禮禪師,什麼是佛?來!我告訴你,來!我告訴你什麼是佛,靠過來,你就是。啊!我就是。楞住了,你就是。他說:我怎樣是佛?他說:你自己的家裡有很多金銀財寶,哪裡說走幾千百公里來我這裡向我拿呢?我這裡沒有一切法,一無所有。禪師講話很厲害,確實是真的,一切因緣性空本來就沒有,意思是說你家裡自己很多財產,意思就是說你的本性當下就是很多智慧,你為什麼不停下來去觀照,你當下放得下你就是佛,你就是解脫,你就是無量的智慧,你無量的智慧就是無量的財產,這就是你的東西,你為什麼萬里迢迢要來找我拿這個寶貝呢?開悟,你家裡自己有寶貝你不回去拿,對不對?但是問題是怎樣呢?不曉得要怎樣拿,所以諸位來到這裡不是要拿寶貝,是打一支鑰匙,打一支鑰匙回去開什麼,開你那個金庫,這個鑰匙就是兩個字,兩個字,無所住,三個字,空,無相,無所住,這兩個遼就是鑰匙,你若說真正要消災,要解厄,很簡單,你若無所住你就有忍辱,你若無所住,要你布施,你錢絕對拿得出來,難道不是這樣,所以在修行當中最重要就是當下,當下就是無所著的現在叫做當下,無所著的現在叫做當下,所以我們要學佛若沒頓明心地,你多會念佛,我不相信,我絕對不相信,你今天你很有修行,出去外面看到女孩你就完了,你今天讓你很有修行,你得到這個大家樂你就完了,對不對?人家誹謗你一句,你就完了,暴跳如雷,忍辱什麼都不見了,所以他要作佛,要怎樣修行,就三個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著,就是這裡,你若無所著,你布施就拿得出來,你無所著,你持戒你就清淨,也不會看人家的缺點,你看人家的缺點等於沒看到,因為你無所著嘛!對不對?你內心就沒有煩惱,你無所著你就不會看那個富裕,那個貧窮,那個美,那個醜,你無所著,你的心二十四小時都在定中,你無所著,就具足一切智慧,因為你無所著,所以事事都放得下,事事都放得下,沒有一樣煩惱能夠干擾你的內心,因為你無所著嘛!對不對?用這個「無」來修行,你回去須《心經》裡面,我問你《心經》二百六十個字,二百六十字有幾個「無」字,舉手,知道的舉手,無眼耳鼻舌身意,無什麼界,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整本《心經》二百六十字是《大般若經》,《大般若經》六百卷,六百卷《般若經》的菁華就是《心經》那二百六十字,《心經》那二百六十字哪一個字是菁華,哪一個字?無,就是那個「無」,你若懂這個字就每樣都很好解決了,人家欺負我,本來我就無生,一百年前我不在這個地方,一百年後也不在這個世間,無,用這個「無」很好用,人家欺負你,無,用這個「無」就不會覺得很委屈,對不對?不會感覺很委屈,會錢被倒了,無所著,無,本來就無,也是要看顧好倒是真的,不然在那裡哭,有沒有在哭,沒有在哭,只是哀嚎而已,所以說這個修行說簡單很簡單,說難很難,見相二分,不離自證分,不離自證分,這個自證分就是精神跟物質當下同一體的東西,是無一切精神,無一切物質的東西,收回來就是我們的本性,【今耳根發識。聞佛聲教。以見分而取相分。】就是用這個精神攀緣這個物質。【是為自心取自心。】因為……,為什麼這個自心,這個自心,諸位!將這個括弧,這個第一個「自心」寫個:「精神」,取這個自心,幻化出來的假相,這個境界就是精神、物質,上面一個自心是精神,就是見分,底下這個自心就是物質,就是相分,就是相分,意思就是說你的精神攀緣這個物質,簡單講就是你的見分攀緣你的相分,都是你的心,精神也是你的心幻化出來的,物質也是你的心所幻化出來的,所以你今天所攀緣的都是依你的心、執著你的心,我們今天這個境界就是我們的心幻化出來的,大眾的第八意識共業所幻化出來的,既然今天幻化出來,我今天因為無明不了解,我又執著我幻化出來的這個世間,所以叫做自心取自心。【故云如空印空。】像空印空。【《楞嚴經》云:此見(能緣見分)及緣(能緣相分)。】能緣的見分,有那個能力攀緣的見分就是精神的作用,以及緣所緣的相分,所攀緣的這個物質,【元是菩提妙淨明體。妄為色空及與聞見。】本來就是你的菩提,就是覺性,你這個清淨奧妙,妙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無量的清淨,無量的光明的這個體,所以叫做菩提妙淨明體,這個見分、相分本來就是我們的菩提妙淨明體,現在因為我們起心動念,動到這個無明的念頭,所以為色空及與聞見。有這個色,色法,我們眼睛所看的,色法,眼睛所看的,空,虛空,不是色就是虛空,虛妄,虛妄當作這是色,這是空,事實上這是我們本性迷了所幻化出來的東西,及與聞見,就是我們聽到,不然就我們看到。底下:

【解】時無實法。】實在講是沒有這種實法,【以師資道合。】資就是弟子的根器,師就是佛,意思就是說佛跟徒弟的這個根機因緣都具足,因緣都具足,道合,道合就是說因緣具足,那麼要教我們的這個老師就是佛祖,有那個能力教我們,也要有那種徒弟的根機來讓我們教,所以這叫做師資道合,佛跟弟子因緣都具足,所以【說聽周足。名一時。】講的人跟聽的人全都具足因緣名一時,為什麼要講一時呢?因為不可以講某時某月某日,因為你若講某時某月某日,印度的歷算,印度計算時間跟我們中間計算時間不同,不同,所以它那個日子跟我們的日子,你若要說某時某月某日不準,不準,所以說一時就是說有一個因緣具足那個時間。

【講】此別釋一時。時無實法者。】實在是沒有這個實法。【以時本無實體可得。乃依色心諸法假立。】色法就是我們的四大,四大,心法,《百法明門論》裡面有百法,《百法明門論》心一百個法,《百法明門》,諸法假立。【亦無一定長短。】沒有一定的長跟短。【一夕之夢。經歷一生。】我們這一輩子就像一場夢,有時候一個夢就經過一輩子,所以【足證無實。】沒有實在。

○【師資道合者。佛為師。弟子為資。】資就是他的天資,他的根機深淺。【以資之機。與師之教。】佛陀就是師,老師要來教化。【機教相契。故為道合。自始至終。說聽周足。是為一時。

【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人天大師。名佛。

【講】此別釋佛在。佛者覺也。覺有三義。自覺。超六凡法界。】六凡法界,因為他自己有覺悟超越這六道輪迴。【眾生之不覺。】眾生就不覺。【覺他。】就是【超】聲聞跟緣覺【二乘法界。但求己利。而不覺他。】不覺他就是無令眾生覺悟。【覺行圓滿。即自覺行滿慧足。覺他行滿福足。】自覺,行滿是慧足,人家說佛是福慧兩足尊,福跟慧是兩足尊,那麼覺他行滿就是福,自覺是慧。【超菩薩法界。三覺圓。萬德具。證極無上菩提。福慧兩足。乃超九界以獨尊。為人天大導師。名之為佛。

原解略釋在字。今補之。在者住也。行住坐臥。通名為在。】一時佛在的在,行住坐臥這都可以說在。【應身。則應機示現。所以有在。若法身。則無在。無所不在也。

【解】舍衛。此雲聞物。】多聞,這個物質又豐富,聞物。【中印度大國之名。】中印度大國之名,舍衛國是中印度大國之名,這就像我們以前,中國歷史裡面的六國還是七國的國家,一段、一段,一國、一國,中印度大國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波斯匿王它的首都。【匿王太子名祇陀。】祇陀。【此雲戰勝。】剛好他國王戰爭打贏回來剛好生這個波斯匿王太子,名叫做祇陀,所以取名為戰勝,剛好打贏回來,又生太子。【匿王大臣名須達多。】名叫做須達多。【此雲給孤獨。】這不能讀作gěi,給孤獨,給孤獨,jī,給孤獨就是說給那些孤單的,單身的,無依無靠的,給孤獨就是專門在供養那些可憐的人,專門在幫忙那些可憐的人,就是說這個長者真的很慈悲,所以叫做【給孤獨長者。】名叫做須達多,須達多中國話叫做給孤獨,就是專門在供養這些殘聯的,病苦的,無依無靠的,這叫做給孤獨長者。【布金買太子園。供佛及僧。】供佛及僧,這後面會談到,就是黃金鋪地來買這個太子他所用的公園,我們所說的後花園,太子在用的花園當然是很好,一定是很好的,他找來找去,這給孤獨長者找來找去,嗯!還是找你們這裡比較好,這太子就說你找這塊地做什麼,啊!有一個聖人要來講經說法,我想要買一塊比較好的地方,供養佛跟他那些徒弟、弟子,來成就偉大的佛法,這太子就開玩笑跟他說:你地上都鋪黃金,我這塊地就送你,好啊,一言為定,就黃金一直搬來、搬來,搬到後來這個太子嚇到,太子跟他說:沒有!我在跟你開玩笑的。他說:君無戲言,要當皇帝的人講話……,他說:你鋪地上鋪得起來,這樹你也鋪不起來,不然這樹你也鋪黃金鋪看看,土地你的,樹也是我的,不然你樹怎麼鋪,不然地上讓你鋪全是你的,樹,我把它砍下來,一個公園樹被砍砍光還得了,砍光光怎麼像一個花園,對不對?不然我們兩個一起合作,我們兩個一起合作,黃金鋪地你的,樹木讓我布施,所以叫做給孤獨園,給孤獨園就是這樣,所以布金買太子的園,供佛及僧,【祇陀感嘆。】這太子很感嘆,說:噢!很了不起,很偉大。【施余未布少地。】就布施他沒有布施到的,他用黃金鋪地鋪不齊全的,樹木沒有鋪到,還有一點點土地沒鋪到,沒關係,他布施好了。【故併名祇樹給孤獨園也。】祇陀的太子出樹,出這個樹,這給孤獨長者出這個黃金鋪地,所以祇樹就是祇陀太子他的樹不能鋪黃金,樹若鋪黃金要鋪哪裡,用那種貼金箔才貼得住,對不對?那沒辦法,所以祇陀太子的樹,給孤獨長者的金,黃金鋪地,一人出一半,所以祇陀太子比較高位,排在前面,給孤獨長者比較低位,排在後面,這我們常常每天在誦經,祇樹給孤獨園,讀到現在不曉得什麼意思,不曉得什麼意思啊!光是念祇樹給孤獨園,卻不曉得什麼意思,現在知道,原來這就是兩個人,兩個人的意思,就將這個名叫做祇樹給孤獨園也。

【講】此別釋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舍衛本非國名。乃憍薩羅國之都城。因有南憍薩羅國同名。】就是說有兩個國家,有兩個國家,比如說我們這個台灣,兩個國家都叫做台灣,慘了!所以乾脆將這台灣改成台北,台北,台北就是台灣的大都市,這種情形就是這樣,憍薩羅國的都城就是舍衛國,憍薩羅國就是舍衛,但是因為南邊又有一個憍薩羅國同一個國家的名字,同一個國家的名字,所以講舍衛國,以這個都市安這個國名,【故以都城為國號。】都城為國號,【舍衛此雲聞物。因國有財寶五欲之豐。人有多聞解脫之德。名聞各國。】名聞各國。【故以稱焉。為中印度大國。波斯匿王所都也。】舍衛。【梵語波斯匿。此雲勝軍。以其軍勝諸國故。太子名只陀。此雲戰勝。】戰勝【適王】「適」就是剛好。剛好。外省的,恰恰好,恰恰好這個國王打仗打贏了,【奏凱班師。】剛好皇帝戰爭打贏回來,班師,【太子出世。】太子出世,那麼太子出世剛好國王戰爭打贏回來,【故以字之。】【

給孤獨。是匿王大臣。須達多長者之善名。因長者財富無量。常周給孤兒獨夫。故稱為給孤獨長者。布金買太子園。供佛及僧者。因須達多為】了要娶媳婦,為【兒聘婦。】為了要娶這個媳婦。【至鄰國王舍城。】王舍城,【珊檀那長者家。】長者就是住在王舍城,王舍城有一個長老叫做珊檀那。【見其種種設備。非常忙碌。因問其故。

珊檀那云:】你為什麼這麼忙碌?這珊檀那這麼說,他就說:【明晨請佛齋僧。】請佛來齋僧,不曉得什麼事情。【今預辦其供。

須達多云:何者名佛。】他為曉得,沒聽過佛的名字,都不曉得,什麼是佛?

【珊檀那云:淨飯王太子悉達。十九歲出家。雪山修道。至三十歲。於菩提樹下。得成佛道。具足三明六通。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法。】這前面有講過了,十八不共法查字典就有。【教化人天。有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就是跟隨在身邊,一千二百五十個人。【現在竹園精舍說法。】竹園精舍。【須達多聞佛。】聽到佛。【身毛皆豎。】太歡喜,歡喜到毛都豎起來,這是一個形容詞,歡喜到毛都豎起來,很驚人,身毛皆豎,這是一種形容詞。【歡喜無量。即欲見佛。睡不安枕。】怎麼睡就是睡不著,睡不著,像今天有人要來見師父,從台北來、台中來、豐原來,從昨天一直睡不著了,睡不著了,心想:慧律法師,不曉得長得如何,所以我今天特別穿一件紅的來讓他看看,他不曾看過,他來跟師父頂禮,說:師父!我專程看你的。我說:看我不重要,看你的心比較重要。不曉得有沒有開悟,誰知道?你看我做啥,也是一張嘴一個鼻子兩個眼睛,也一樣,是說還不錯,也沒什麼好看,沒什麼,看你的心比較重要,看我是比較不重要,對不對?他就睡不著,昨天要來……,今天要來,昨天也睡不著,睡不安枕。【佛放光照之。以為天亮。】天亮。【即起而行。將至佛所。天忽黑暗。】黑暗,變黑暗。【疑雲莫非妖邪惑我耶?】中了妖魔鬼怪的這個……,【遂聞空中有神告曰:】空中有神就這樣告訴他:【汝善自前行。】你好好地走,【莫得遲緩。】不可以停下來。【前行一步功德。勝過七車七寶布施。】因為你漸漸接近佛,你要多走一步,你的福報會多一步的功德,一步的功德有多大呢?七車七寶布施,載這個金銀、琉璃財寶來,載七車來布施,不如多走一步向佛,向佛,這種情形就是太過虔誠,太過虔誠,所以有的人來皈依,我問他:你從哪裡來?不是,我家的神明起乩,叫我要來皈依,那個講經都好幾萬人在聽的那個。我什麼名字你知道嗎?我不知道。神明交代說你到南部找一個講經好幾萬人在聽的那個,隨便問就知道了,來,我說:你從哪裡來。我從北部來。誰叫你來?沒有,我家的乩童講的,神叫我要來皈依你,皈依要求佛法,要解脫,哇!很出名,出名到連神明都知道。勝過七車七寶的布施。【須達多信步前行。乃見佛身。金色晃耀。】金光閃閃,可惜他來看我,我一無所有,可惜,看差佛有多少,我擦金粉看會不會發光。【巍巍堂堂。在竹林外經行。須達多未知見佛禮儀。天人化現一人。繞佛三匝。】為什麼?這個時候答案就出來,為什麼我們在繞佛就是這樣順時針,所以佛坐在這裡你就要這樣繞,知道嗎?從右邊繞左邊這叫做順繞,你若看過《華嚴經》,《華嚴經》打開,諸大菩薩來到釋迦牟尼佛的前面,右繞百千匝,你注意看,右繞百千匝,不是左繞喔!右繞就是先從右邊來,所以我們那個卐字,絕對要順時針先轉,這在《華嚴經》就有轉,一定要右繞,右繞就是右旋轉,人家有根據的東西,有根據的東西,你看西方三聖,對不對?那就是向右旋,向右旋轉,這有根據的東西,到今天在爭奪,還在辯論這怎樣,連那個「阿」也有寫得清清楚楚,根據,, 人家也是反對,一定要念e,念e你就e,我不管你,對不對?你為了要人家好,一定要叫人家念ā,對不對?有時候還被人家誹謗,被人家誹謗。一個去參訪一個法師,師父!阿(ā)彌陀佛!覺得很兇,他就知道慧律這一群的,他很生我的氣:e啦!ā。現在以後人家:慧律法師,阿(e)彌陀佛!ā啦! e。慘了,互相批評,慘了,我們這個有根據,要為他好,他也不會照我們的意思,對不對?所以,慈悲……,我們好好教我們的徒弟就好,外面怎樣,任憑他去,沒關係,徒弟教好就好,外面就隨他,沒關係,要按照我的意思,念ā,你要按照別人的意思念e,念e,很簡單,所以這個天人就化作一個人,繞佛三匝,右繞,有根據,根據哪裡?根據《華嚴經》,根據《華嚴經》。【禮佛三拜。】禮佛三拜,【須達多依儀敬禮。佛為說法。即證初果。】你看,多快,到那裡跪著頂禮,講兩句,證阿羅漢初果,我們到今天搞三十年還不曉得什麼果,都沒有,三十年,真的,什麼都不曉得,所以出世在佛在世福報實在太大,今天若說釋迦牟尼佛還在這個印度,用爬的都要去見世尊,看他是否能講幾句,我們不用修行,證四果阿羅漢這樣比較快,這樣比較快你聽得懂嗎?不然你想想看,我們今天搞幾十年了,對不對?沒辦法,因為現在證果的人少,要找一個正知正見善知識也是很少,佛在世講幾句話就證果,講幾句話就證果,所以人家說佛在世五年沒證阿羅漢果,那叫做下下下根器的,最差勁的,五年沒證阿羅漢果,被淘汰出局,我們今天不用說五年,五十年還沒辦法,佛當時在世根機利利到這種程度,佛當時在世的時候水比牛奶還甜,這是眾生的福報不夠,這在比丘戒裡面有講,佛在世的時候它這個水,山水流下來的水,比我們現在喝的牛奶還甜,佛在世,眾生福報大,佛死,福報沒了,眾生慢慢、慢慢……,所以我們今天吃的都是化學的東西,化學的東西,佛為說法,證初果。【便請世尊。來年至舍衛國說法。佛雲來年已受瓶沙王請。復請後年。】再隔一年,要第二年。【世尊應許。便問舍衛城外。可有清淨園林。遠離憒鬧。】遠離這個吵鬧的地方。【能容千眾處所否?】因為他的弟子有一千個,所以供這個佛也很頭大,你知道嗎?佛後面都跟一群來吃,你知道嗎?這沒那麼簡單,供一個佛就要連帶一千二百五十個都要供養,你知道嗎?所以錢財不夠,光是要供養一個佛是很簡單,佛一尊而已,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眾都在身邊,沒那麼簡單,真的,所以財力若沒有雄厚,供佛會受不了,能容千眾處所否?你能容納一千所住的地方嗎?【須達多云:但願世尊不棄。】不要嫌棄。【自當辦之。

須達多回國。】回到他的國家之後。【沿途宣告。】宣傳,像我們現在貼海報這樣。【以至本國。想自己所有園林。皆不敷用。惟有祇陀太子花園。圍一由旬。】一由旬就是四十里,我們所講的四十里,一個公園四十里,公園四十里,很大,這人祇陀太子幸好會布施給須達多長者子,要不然這輩子他在歷史上,《彌陀經》裡面沒有每天祇樹給孤獨園,他也沒有名字,他幸好會布施這個林園,這個竹林,公園出來,剛好四十里的這個公園,那麼他這輩子死後到今天兩千多年,我們還認識一人祇陀太子,今天這個太子若是慳貪不布施,我們今天也不認識他,也不認識他,圍一由旬就是四周圍一由旬四十里。【寬廣茂好。】就是非常寬,很大,很殊勝,很好。【但太子必不肯賣。

次日至太子所。贊佛功德。告以請佛。欲與買園之事。太子戲曰:長者財富無量。能將金磚布滿園地。即算此園。為卿所買。】就是你,卿就是你,被你所買。【金磚我亦不要。

長者聞言稱善。】好,善就是好,稱善就是說好。【遂即辭歸。用牛車裝金磚以鋪之。】看這個人多有錢,用這個金磚來鋪這個地。

【太子聞報遂異之。】哪一種人會讓你這麼感動感動到用金子鋪。【乃親往觀看。大生感嘆。】很好、很好,【尚余少地未布。乃與長者面商。此地不必鋪。】剩下這些不用,剩下這些我跟你結緣。【願與長者。共成供佛功德。】他想要供養佛,虔誠到讓人家感動,虔誠到讓人家感到。【長者不允。】不答應。【要獨任其事。

太子曰:卿雖金磚布滿其地。樹根金磚鋪不到。】樹根在地下,對不對?你鋪不到,金磚你鋪不到,樹我的,不然樹根我挖起來,【樹應屬我。若砍樹鋪磚。又失園林之勝。況周圍牆垣。亦復是我。何得不允共成。長者聞說始允。】邊樣共同殊勝的功德大家做,要做大家做,像我們上面畫這個西方三聖,畫這個西方三聖十五萬,有一位菩薩說:師父!我自己出資。我說:不好!這個功德大家做。到現在是否收十萬,也不曉得,我們現在這裡又要畫三張,三張要從上面掛到下面來,讓你臨命終的時候文殊講堂這三尊接引你,你不曾看過西方三聖這麼大尊的,中間阿彌陀佛,從上面掛到下面來,西方三聖很大尊,很美,有沒有辦法畫我不曉得,總之我一定要儘量辦,請木匠釘,儘量幫助大家往生極樂世界,好觀想,大家好好地觀想,

【祇陀施余未布少地。及諸樹林牆垣。】所以無法鋪金。【故稱祇樹(祇陀太子之樹)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之園)。有經稱祇桓(林也)精舍(長者所建精修梵行之舍)。】有的經典是講祇桓精舍,有的經典是說祇樹給孤獨園,都可以,意思是說同一個地方,有經稱祇園,祇園就是樹木,祇園是祇陀太子的樹林,【有經稱祇垣(牆也)精舍。各隨所稱。】意思就是說無論是祇樹給孤獨園,無論是說祇桓精舍,全都是同一個地方。【佛家有金磚布地之典。即出自須達多。】須達多。

所以【初標法會時處竟。】祇樹給孤獨園,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丙二引大眾同聞分三丁初聲聞眾二菩薩眾三天人眾

【解】聲聞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為什麼這本經典將聲聞那些,就是舍利弗、目犍連,這十幾個尊者排在前面,表示說這本經是說要如何脫離這個世間,所以他先現這個出世相,現這個出家的相,現出家人的相,常隨從故就是常常跟隨在佛祖旁邊,佛法賴僧傳故,佛法一定要靠出家人傳,佛在那裡他也沒有在講話,經典那麼深奧你也看不懂,只有靠出家人,唯一的辦法只有靠出家人。

【講】此別釋聽眾。】各別解釋這個聽眾。【有聲聞】眾【。菩薩】眾【。天人】眾【。大眾同聞。】就是在講這本《彌陀經》的時候,也有聲聞、菩薩、天人來聽,大家同聞,【非一人獨聞。】不是只有一個人,【即六成就中。第六眾成就也。】大眾全都具足。【聲聞者。聞佛四諦音聲而悟道。故得此名。】聞佛的音聲而悟四諦法證阿羅漢果名為聲聞,才得此名。【有定性回心二種。】把筆拿起來,定性聲聞就是這個人生生世世都修小乘的,決定就是小乘的叫做定性聲聞,定性聲聞就是沒有菩提心,他生生世世就是全都學小乘的,怕度眾生,怕惹是非,怕被人家誹謗,講得好壞,人家就多批評,我乾脆躲在山上,這樣修、修……,一些佛教都這樣修完,都不出來度眾生,大家都要躲在茅蓬,誰要出來度眾生,對不對?所以定性聲聞就是這樣。再來回心聲聞,加以就是說已經自悟,發現這個佛法沒有發大慈悲心來改變,這樣不可以,回心轉意來度這個眾生,所以叫做回心兩種。【即大小乘之分。定性屬小乘。所作已辦。生死已了。】看那個小字,【(謂小乘聲聞,厭苦斷集,】厭苦就是厭惡這個世間的痛苦,有三苦,有八苦,有無量的痛苦,至於我還有一種感覺,八苦裡面另外一種的苦,那是很痛苦,就是聯考,真的,我雖然頭腦還可以,小孩子在讀書的時候很痛苦,你知道嗎?比做水泥工還痛苦,不分晝夜,讀那個書讀得書包比我們一個人還重,真的,你今天考試,在兩天就決定你的生死,聯考兩天就決定你的生死,像我聯考剛好嘔吐又腹瀉,三年所讀的兩天就定勝負,我覺得很不公平,難道不是這樣,兩天,你應得保證不能開刀,不能腹瀉,不能嘔吐,都不能生病,就那麼巧,讀三年的成績兩天就定勝負了,所以我覺得一直要求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說極樂世界沒有聯考你知道嗎?真的,這聯考真的很痛苦,真的很痛苦,所以我看到這個三苦、八苦,我說佛祖他是不知道我們,不然還有一項聯考的苦,真的,聯考真的很痛苦,不分晝夜,考得好不好還不曉得,所以說厭苦斷集,厭苦斷集,斷這個集,集就是集合這個痛苦,就是我們所說的貪、瞋、痴這個集,這心造業叫做集,集合這個業叫做集,因為你有造業,有集合一切的業,當然就要受苦,要受苦。【修道證滅,】修這個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證滅,證滅就是說證到不生不滅的本性,我空。【所作已辦,】所作已辦意思就是說你一切所修行的已經了脫生死,已辦就是已經了脫生死,所作已辦。【即集諦之苦因已斷,】集諦之苦因已斷,苦因就是造業,集諦就是因為我們這個貪、瞋、痴就是造業的根本,集合一切的業,所以集就是召集來苦,集合一切的惡業,集合這個痛苦,諦,你要相信貪、瞋、痴會集合一切的痛苦,所以我們這個欲望這個業要少造一些,所以集諦之苦因已斷,這是痛苦的根本。【道諦之樂因已修,】道,我們要修道我們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佛一直告訴我們,說我們眾生都是刀口舐蜜,刀口舐蜜就是說一把刀,一把刀,一把刀,現在前面抹一些香蜜,為了吃一點甜,就有割舌之患,割舌之患,《佛遺教經》裡面就講,刀口舐蜜,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我們這個刀子是很利,一點點甜的東西抹在前面,我們小孩不懂,為了吃那一點點甜,整個舌頭都割破,意思是說我們眾生為了一點點快樂,比如說為了一點點錢,兄弟姊妹殺人放火綁票,為了一點點色,剎那之間的快樂,分屍,強姦,接著破壞人家的家庭,一團亂,一點點地快樂,可是所造的業是無量無邊,小事情發大脾氣,不原諒眾生,一直要跟他拼,原諒他,不曉得吃素的人,我也不是好欺負的,吃素的才要修忍辱,噢!你不曉得!隨便亂講話,冤枉我,我沒有這樣,我忍耐不了,噢!吃素,所以說吃菜說吃素,素就是白色的東西,素的意思是說白色,純的東西,我們的心若有吃素食,心,白,清淨的東西,所以雖然吃素而言,但是我們脾氣很壞,常常要攻擊別人,雖然吃素,實在是比吃葷還嚴重,師父甘願鼓勵你們吃葷,內心慈悲,嘴不要造口業,而不要你吃素,卻整天造惡業,瞋恨心重,吃素修行是結緣而已,佛在世時那些阿羅漢每個都吃葷沒有人吃素食的,每個都證阿羅漢果,你今天吃素,大家都吃素的,對不對?證阿羅漢果的舉手,沒有,沒有,哪有證什麼果,種一些荔枝、芭樂、蓮霧,每一年都有收成,種那些,證什麼果,哪有,大家都吃素,連一個證阿羅漢果都沒有,可見修行在哪裡?在心。有的人說:噢!很好,我吃葷,師父又替我解釋,很好,這慧律法師講經我聽得很適合,不用吃素食,你看!每個都證阿羅漢果,精神病,那是鼓勵修行在心,不是叫你一定要吃葷,搞清楚,我講這樣他最高興,我講這樣他最高興,不用吃素食,吃葷,對不對?頭腦有問題,不會聽經,自己原諒自己,不是這個意思,可以的話,吃素,但是吃素最重要的還是什麼?我們的心,這是佛學根本,所以說道諦之樂因已修。【生死已了,即滅諦之涅槃已證,】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證到這個不生不滅。【分段之生死已了,】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輪迴的意思,一段、一段的生死。【住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就是斷見思二惑,阿羅漢所住的地方,【中止化城得少為足。)】把筆拿起來,中止化城就是停止,化城就是方便,暫時,像我們要去走很遠的路走到半途在那個地方先休息,這條還不是最究竟,所以化城的意思,是說暫時性的,這是出自《法華經》,出自《法華經》,化城,【居滅】居滅就是【(滅諦涅槃)已休】休就是已經停【(止也)。更不前進。】沒有再前進。【耽著小乘涅槃之樂。】執著,耽著就是執著,執著這個小乘涅槃之樂,我自己修好就好,我不管你死活,跟我無關,你要修不修跟我無關,要我說法給你聽,度了老半天我還被你誹謗,我何必這樣,對不對?這是小乘的思想,至於我不同,我是大乘的,你愈要讓我倒,我講得愈多,一個星期講五天(眾鼓掌),我讓你們打不倒,他愈要讓我們倒,我們就愈不倒,外道就搖頭,沒辦法,所以說小乘的思想就人家講一下就怎樣,我不管你講什麼,我們好好做,腳踏實地做,不管,耽,就執著小乘的涅槃之樂。【不肯前趨寶所。】寶所就是成佛,沒有再向前修行趨向這個寶所,【求成佛道。是為定性聲聞。】定性的聲聞簡單講就是他的修改就是這樣,生生世世都是修那個小乘的,自私自利的。再來:

【回心屬大乘。】回心就是轉回來,就是屬於大乘法。【回小乘心。向大乘道。出離化城。】又繼續前進,我們還沒有到達目的,今天走到這個地方暫時讓我們休息一下,證到阿羅漢果,暫時休息一下,佛說:這樣還不可以,不可以偏空涅槃。這個是焦芽敗種,讓你證到阿羅漢果你得到利益了,你都不出來度眾生了,這樣不可以,向大乘道,出離化城。【涉俗利生。】涉俗利生就是涉這個俗,來到這個俗家的地方跟這個眾生在一起,要來利益眾生。【遊戲神通。】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像演戲給眾生看的,包括他出生、吃飯、讀書、生病,包括一切喜、怒、哀、樂都是做給眾生看,像佛祖這樣,有的人說,說:佛祖出世他乾脆就說他是佛祖再來的就好了,他何必跑去修行,證悟到什麼究竟成佛。有的人這麼說,這麼說不對,佛他一定要先結婚才離開這個家庭,佛一輩子在演這齣戲,十方三世在演的都一樣,他出世為這個太子,做太子就表示他地位很高,他放得下,結婚之後才來出家,表示家就是不清淨,到最後你還是要走出家這條路,不清淨,這一定是很束縛、痛苦的地方,所以他出家之後他先修這個外道六年,修這個苦行,放棄這個苦行,表示說期待不是究竟的,光是每天倒掛樹上,將水淹到這裡,裸體的外道整個身體脫得光光的讓人家看,不知羞恥,學習厚臉皮,印度當時有九十六種的外道,裸體外道,自倒,倒形外道,倒掛著,倒掛,掛在樹上,倒掛,旋發外道,將頭髮綁在樹上,頭髮留得很長,捆起來綁在樹上掛著、掛著,腳著地一點點而已,讓他很累,意思是說這輩子折磨,折磨這個肉身就是消業,下輩子他就要享受了,死後會生天,錯誤,佛說這不能解脫,只一直欺負這個肉體不能解脫,所以你若去問廣欽老和尚:老和尚!什麼是苦行?什麼是苦行?老和尚就告訴你:無分別心是苦行。沒有分別心才是在修苦行,這沒那麼簡單,無所著才是在修苦行,別人忍耐不住,你無所著你忍耐得了,這才是真的在修苦行,高僧大德在講話一句話就是見血,沒有分別就是在修苦行,無所著就是在修苦行,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認為讓脖子很餓,餓得受不了,修苦行,當然這是一種,佛不允許我們這些眾生在過於享受,佛也不允許眾生太過於享受,太過於享受無法修行,無法修行,我們今天台灣的人要修行無法成就就是怎樣,無法修苦行,太過於快樂,太富裕,家家戶戶都有機車,家家戶戶都有電話、冰櫃,比較差的還能坐公共汽車、計程車,台灣的生活,所以古時候大德會成就是因為將物質需求降得很低,簡單過日子,平實、平淡、平凡,因此佛在示現也必須放棄這個外道,才在菩提樹下雪山修行六年成道,六年成道,演到這裡,接著必須要轉*輪,轉*輪之後,接著一直講到入涅槃相,涅槃相,如果說佛一出世,他就告訴你:我是佛。這樣你對佛不會尊重,所以今天像很多邪魔外道,他說:他是迦葉尊者再來,他是什麼活佛再來,他是什麼菩薩再來,這都是魔,沒有一個菩薩這樣講自己的,釋迦牟尼佛他得必須舍這個家庭、王位,舍離開一切的財物跑到深山林中修行,他要演這齣戲給你看,他不可以告訴你:我就是佛。這樣下次你到外面也可以說:我也是佛。對不對?大家都可以講這句,這樣就悽慘了,這樣就亂了,所以佛他來到這個世間他不可以說他是佛,因為佛沒有隔陰之迷,初地菩薩,實地菩薩,圓教的初住菩薩就是等於別教的初地菩薩,沒有隔陰之迷,哪裡說諸佛菩薩他有什麼隔陰之迷。有的人問:請問師父!佛祖他來到這個世間他知道他是佛祖嗎?知道,絕對知道,他一定要示現像世間人一樣,對不對?娶妻、生子、剃度、修苦行,遠離這個外道,說這個不究竟,放棄,意思是說學佛的人要放棄外道的意思,這齣電影兩千多年前佛祖就得過奧斯卡金像獎,他是最會演電影的一個,演得讓你不知不覺,又沒有人知道他是佛,是來演戲難你看,對不對?他一定要照這樣演,一定要照這樣演,不然你對他不會欽佩,你對他不會欽佩,對不對?不然大家都可以說我是佛,我也可以說我是菩薩,對不對?這樣犯大妄語戒,所以真正有功夫的人,真的是大菩薩來的,你放心,你打死他,他都不會講,他絕對不會說他是什麼再來,他一樣生病,一樣吃飯、腹瀉,他也是一樣,你也唱念,他也跟你一樣唱念,爭若讓你發現他是菩薩再來,他就要入涅槃了,你若發現這個法師有神通,確確實實是個不簡單的人,要回去了,所以說你若是有正知正見的人,絕對不會被騙,由佛的一輩子就讓我們了解,了解。底下,所以說回心屬於大乘,回小乘的心向大乘道,出離化城,這個涉俗利生,遊戲神通。【淨佛國土。廣修六度。普度眾生。同諸菩薩。運智上求佛道。運悲下度眾生。是為回心聲聞。】發菩提心的意思,所以我們這個手合掌的意思就是悲智雙運遍十方,遍十方,我上次解釋說悲智雙運遍十方,有一個人只有一隻手的,你聽得懂嗎?一隻手。他說:師父!糟了,我沒有悲,只有智而已,剩一隻而已,遍五方而已,這怎麼合掌。我說:不是這意思,這是說就事相而言遍十方,你若一心放大,這是遍十方,所以說沒有手的人實在是很不方便,我教他結一個大悲咒手印,這樣(師父結大悲咒手印),糟了,他就這樣(師父學一隻手結的一半手印),一隻手很痲煩,很痲煩,所以只有一隻手不用結手印,一心念佛就好。

【三種眾中。不先列菩薩。以聲聞居首者。】以這個聲聞當前。【其故何也。】他的原因是什麼呢?【一因聲聞。割愛辭親。】聲聞就是出家,聲聞,割愛像父親、母親、夫妻、子女、媳婦。【出家修道。剃髮染衣。】剃髮,剃度染衣。【具出世之相故。二佛成道後。教化成就。感佛深恩。常隨從不離故。三為佛法所系。佛法二寶。必賴僧寶得傳故。】所以我再跟諸位勸告一下,不要誹謗出家人,你今天你拜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出家人,你今天皈依,你師父是在家嗎?你師父若是在家就很有問題了,那就有問題,沒有人皈依在家的,你皈依的師父也是出家人,我們今天拜藥師佛,藥師佛也是出家人,我們今天最重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出家人,你想想看!你今天所依靠的全都是出家人,你忍心誹謗出家人?還有一種人罪很重,在僧團當中講壞話,傳是非,傳給這位師父又傳給這位師父不同的話,讓出家人鬥爭,你要注意!這絕對會下地獄,所以出家人再沒有修行而言,這是他的因果,他的因果,因為出家人荷擔佛、法、僧三寶所有的責任,你今天有看到聖僧,也會看到平凡的出家人,所以不看僧面,我們要看什麼?看佛面,佛也是什麼?出家人,出家人,這樣我們就了解對三寶的恩我們要報答,這張嘴走到哪一間道場,所以樓上、樓下我不準誹謗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持戒也好,沒有持戒也好,持齋也好,沒有持齋也好,只要現出家身,但是還有一種可以不必對他恭敬,就是假的出家人,假的出家人,比如說他念經,其實是在家人,披這個假的袈裟跟人家化緣,那個連看你都不須要看,雖然現出家相,但是他事實他就沒有受戒,對不對?不是真正為法來出家,是為托缽而來,這樣不好,不好,所以說你若在外面看人家托缽不曉得真的還是假的,最好你若要供養,你肯定這位法師真正是出家人,你聽得懂嗎?你供養沒有關係,你肯定這個確實有受過三壇大戒,有一種人也讓人覺得很奇怪,他受三壇大戒是為了什麼,就是燒那三點,要做什麼?要來化緣,我講這句話出去也會得罪到很多眾生,但是我不這樣講又不行,他雖然剃度但發心不正,發心不正,所以說要叫你不要去外面布施這些托缽的人,這樣我有罪,我若要講你看到就布施,這樣我也有罪,你布施你要負因果,你知不知道?你布施不是不用負因果,這錢若拿去喝酒,拿去喝酒,你照樣有事,你照樣要負因果,這錢若拿去亂玩,打牌或是怎樣亂搞,你一樣要負因果,你不要說:真布施不怕假和尚,你錯了,這觀念絕對要改,真布施才要怕假和尚,簡單講一句就是說外面我不認識,對不起!不結緣,不要布施就好,很簡單,對不對?你肯定這個確實是在弘揚正法,確實就是在栽培這齣家,佛學院,還是這齣家人確實是在建寺廟,沒有話講,真正的出家人,對不對?因此我們一定要有這種的智慧,所以你若外面看到隨隨便便就拿錢給他,你照樣要負因果,你不曉得對方是誰,像那天我才被三萬塊,那個出家的比丘尼來到這裡,腳一跛一跛的,她告訴我,說她在瑞芳養十幾個孤兒,一個大的讀逢甲大學,是常禪法師為他出學費,她這隻腳急著開刀,急著開刀,我就拿三萬塊給她,拿三萬塊給她,沒有第二句話,因為她現出家身,隔沒幾天報紙登出來,假的,所以現在要來跟我化緣的,你先拿戒牒給我看看,你若真的很困難,你戒牒先拿出來,你有電話嗎?住址嗎?我先去查看看,對不對?不然怎麼辦?現在真的假的又分不清楚,頭剃起來都一樣,結果那個出家人,比丘尼在大飯店被找到,被看到,戴假髮出來,因此這罪是很重、很重、很重,你知道嗎?你今天一個人破壞佛教沒有關係,變成以後真正出家人要向人家化緣人家會怕,人家反而會怕,而且報紙登出來之後人家看到出家人也會怕,真的假的已經分不清楚了,所以她就沒讀過《地藏經》,對不對?偽造沙門當下十八層地獄求出無期,你可以去做別種工作,但是你千萬不要假裝出家人,這不得了,這個因果實在是真的很大、很大,你若聽到人家在講經,人家在誹謗出家人,這個人保證沒有正知正見,在廣播電台你聽過誰在誹謗出家人嗎?沒有,****,我沒有講,你講,什麼名字,****,這樣而已,這絕對不行,這個講經已經偏了,會誹謗三寶,我們不要聽,知道嗎?凡是在說三寶的過失,這絕對不要聽,這會害人,會完蛋,我們真的會完蛋,所以諸位要有正知正見,因此我最後,你若在外面走路你不認識他,你不要被他化緣,知道嗎?我不要布施,這樣就不負因果了,你若去查,他真的確實是出家人又在建寺廟,你要支持到底,就這樣而已,就這樣子。

【解】菩薩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義故。】聲聞居中首,菩薩居中。

【講】菩薩居中者。一以菩薩有出家菩薩。在家菩薩。其相不定故。】有出家、在家菩薩,所以這個相不定。【二有此界菩薩。有他方菩薩。乘時利見。】就是說因緣和合這個時候叫做乘時,利見就是利益佛的正法叫做利見,【到處化度眾生。不常隨從故。】就是說在說法的時候菩薩做這個影響眾,影響眾,當我在講經,你們聽得懂又坐在這裡就感覺人很多,就感覺法會很盛況,所以我在講經,有的已經學很久了他慈悲坐在這裡,像這些法師他們都學很久了,同時坐在這裡做這個影響眾,其實他們都懂,但是為了慈悲要來幫助這個法會盛大圓滿,所以他們就來跟諸位在家菩薩坐在一起,乘時利見,到處就化度眾生,不常隨故,不常常在佛的四周圍。【三聲聞欣涅槃。是滯空。】滯空就是說停頓在空的思想,停頓在我空的思想叫做滯空,簡單講叫做偏空的意思,偏空的意思,證到我空不敢出來度眾生,出來度眾生要被人批評,要被人誹謗,你講九十九句對,卻講錯一句,就一直重複這句話,過了三年還在講這句話,真的,你可不要講錯一句話,講錯一句話三年之後這句話還在流傳,他不會說你講九十九句對,他會跟你說這句話不對,做法師很難做,我是預計看情況不妙就要收攤了,很難做,真的,你不知道,你看收紅包很好看,很難賺,真的,當法師不輕鬆,現在被批評久了痲痺了,痲痺了,所以小乘的每個都跑去躲在茅蓬裡面,我沒有福報,也有人幾甲地要貢獻給我,幾甲地要貢獻給我,第一、我跑到北部就過敏,下飛機就開始打噴嚏,明天就要去看耳鼻喉科,北部,台北,台北,我看到台北的交通,我就頭很痛苦,很痛,有一次我要去台北醫學院,要十六觀台北醫學院上課,多可憐,你知道嗎?要去的時候光是塞車,剛好塞五十五分,回來十七分就到達了,剛好塞三倍的時間,台北的車,所以我一直不去台北建道場也就是台北的交通實在是,噢!心情很差,又空氣污染,所以天氣不適合我,空氣污染,光是交通哪有像民權路那麼大,暢通無阻,高雄火車站來到我們講堂,再怎麼塞車也不用幾分鐘就到,對不對?在台北,沒辦法,若說要去山上貢獻幾甲地給我,我若去山上,這醫生說我不能去住山區,第一、山區會放出這個CO2出來,二氧化碳,所以對我這個身體不好,身體不好,樹木很多,對我這個身體不好,山上若濕鼻子會過敏,風濕會痠、抽、痛,接著我這個病不能離開醫生,我這個病不能離開醫生,我一定幾乎每天要看醫生,要不然就要吃這箇中藥,所以說在高雄這就是他有這種因緣,有這種因緣,要不然我真的像小乘的躲在山上,真的,躲在山上,度這眾生說真的我估計我一天花不到三十元,早上一餐,中午一餐,晚上一餐,吃半碗稀飯,半碗稀飯,吃一點點菜而已,總共吃不到三十元,若一個月一千元讓我花,花不完,所以所有的建設就是為了度眾生,但是度眾生度到後來會很懶,說真的,所以我發現菩薩真的難做,難怪人家要修小乘的,人家不要修大乘的,大家都修小乘的,小乘的輕鬆,任憑你去,我修我的,你再爛也跟我無關,所以這個聲聞欣涅槃,是滯空,就是偏空。【人天樂生死。】眾生,人道跟天道的眾生要歡喜這個生死,【是著有。】有這個生死。【菩薩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旁邊寫一個:大智、大悲,【不畏生死。】叫做大智,菩薩因為大悲,所以不住涅槃,因為菩薩慈悲心很足夠,他有很大的大慈悲心要來普度眾生,所以他不住這個不生不滅的涅槃裡面,不畏生死,因為菩薩有具足大智慧,有具足大智慧,所以因為菩薩有具足大智慧,所以他不怕六道輪迴的生死。【處染若淨。在俗恆真。】處染就是處這個五欲六塵裡面,就是像很清淨,在俗恆真, 這個俗家,就是永遠是真實的,因為現真的就是我們的本性常常在作用,雖然在俗家但是不被污染,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不落空有二邊。】不落入空跟有二邊,【常居中道。故曰表中道義故。】菩薩居中表這箇中道的意思。

【解】天人列後者。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

【講】天人列後者。】也就是世間……,因為前面那些是聲聞、緣覺、菩薩,那些這是出世間,天人這算是凡夫,所以佛在講經的時候,這釋提桓因就是我們所講的玉皇大帝也要來聽經,以前小時候不懂,小時候不懂,初九都在拜天公,父母親都告訴我們:天公最大,天公、地公、三界公最大,我們要研究這經典,噢!包括這個玉皇大帝都要來聽佛陀說法,所以以三寶最殊勝,初九那晚我都會下來等,下來拜天公,其實都在等那個痲粩,拜完馬上吃。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這世間也有凡夫也有聖人混雜,外護職故,在家、天人這些,他就是在護法的,所以在座諸位護法有一個觀念,你要做護法一定要有一個觀念,護法這個法是什麼意思,法就是佛的真理,你是要來護這個真理,不是護這個人,我們現在人在皈依都很嚴重的不對,都認為我護持這個師父就是我師父全都對,若講到別的師父誹謗得不得了,自是非他,自贊毀他,這是佛教最嚴重的一條,他根本他就搞不清楚什麼叫做護法,我師父很有修行,持戒第一,這個人破戒,這個人沒有修行,打,打他也沒有關係,罵他也沒有關係,你有看過戒律?打我破戒比丘者,比殺八萬世母其罪更重,何況持戒清淨,你要搞清楚,即使那個比丘破戒,你都不可以講他,包括你不可以動他一根汗毛,經典這個戒律說,供養破戒比丘猶得無量福德,何況清淨的比丘,你要搞清楚,所以看到全台灣省的……,他支持這個法師,我師父對,我師父多麼了不起,很有修持,你師父破戒,你師父沒有修行,自贊毀他,自贊毀他犯菩薩戒第九條重罪,你今天你當一個在家居士的人,你護持你師父誹謗別的法師,都犯(第九條),你聽得懂嗎?都犯,戒律稍微看一下,不要用感性的,不要用你自己的觀念,那個破戒,那個沒有修行,打他沒關係,你碰他看看,一定下地獄喝咖啡,奶精順便帶下去,真的,所以我告訴你們,沒有看這個《十誦律》,《摩訶僧祇律》,不曉得那個可怕,不曉得,為什麼這麼說呢?他雖然破戒他還有一個色身,眾生看到還會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們在家居士穿得花花綠綠,你們出去人家會知道你是拜佛的就念阿彌陀佛?不知道。他會向你合掌嗎?你有辦法跟人家種善根?不知道。你就沒辦法,穿得花花綠綠,穿得像貓熊,兩條像貓熊,你走過去人家也不曉得你是什麼,出家人即使讓他破戒,他最沒有修行,對不對?人家看到:師父!阿彌陀佛!你看!我光是穿這件衣服我就有辦法種善根了,你有辦法嗎?不然你來,所以出家人偉大,要鼓掌一下(眾鼓掌),因此我說我們來講堂有一個好處,學習知道戒律,學習知道這張嘴不要亂講,了解這因果的觀念,出去不要一直講,去別的講堂跟人說:慧律法師講得多好,你講這個不能聽,我度眾生有我的因緣,人家這位法師度眾生有這位法師的因緣,你不能誹謗人家,知道嗎?有的人要跟隨這位法師出家修行,對不對?你看佛陀在世的時候有的人要讓佛陀剃度,對不對?有的人就無緣,就被舍利弗、目犍連剃度,對不對?所以不是師父行,每一個徒弟都有他的因緣,我們誹謗另外一個法師,比如說那個法師真的很沒修行,對不對?但是我們誹謗那個法師讓別人對他沒信心,讓他的徒弟對他沒信心,這樣叫做斷眾生的慧命,斷眾生的慧命,引都引不進來,騙都騙不進來,你又講一些是非又讓他跑出去,啊!你實在罪很重,真的,對不對?所以說明明這個法師有一些缺點,你也要說:沒有!人家法師大慈大悲,你要好好親近,對不對?他又有信心,這樣功德是我們的,人家說:師父!我親近這個師父好不好?不行,那個多糟糕。本來他還不曉得這麼多,你知道嗎?直搞,講很多,結果退道心,這樣,不是他的問題,你就要下地獄,知道嗎?所以說世間人說要隱惡揚善,何況我們是一個修行人,不管他人的錯誤、因果、對不對,但是我們自己要做對,自己做對,所以能夠引導眾生來恭敬三寶,不管有修沒修,我們功德就無量,功德就無量,所以說我們這個護法要有定義,法就是真理,但是我們現在的人都不是護法,而是護人,所以現在叫做二寶一師,沒有三寶,人家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說皈依所有的出家人,出家人做代表,現在都二寶一師,二寶就是佛寶,大家都拜的,法寶也大家都拜,一師就是只有他的師父而已,我師父講怎樣,我師父沒這樣講,開口都是他師父講的,別人講什麼都不對,這不行,這很嚴重,這樣佛教就變成分裂,佛教就變成派系,佛教就鬥爭,不行,所以說一切的出家人全都是我們的師父,一切出家人都是我們的師父,皈依三寶我是做代表而已,做代表而已,你若聽我的法聽得契合,有因緣進來,但是不可以在別間道場一直講:噢!我們慧律法師講得多好你知道嗎?你講這個,唉!不能聽,連狗都不聽。你的罪很重,雖然你是讚嘆我而言,但是你造業,知道嗎?你欣賞師父,沒錯,默默聽就好,很好,人家若要聽,介紹人家聽就好,不要講別人,不要講別的法師不好,不可以講別人,知道嗎?所以說同時世間有漏相故。【一三界內人天雖分。同是世間有漏相故。】有煩惱的眾生,所以天人也是有煩惱的眾生。【二有聖有凡。】有聖人有凡夫。【有苦有樂。品類雜故(天龍八部。多有菩薩應世。)。三天人從佛聞法。】三天人跟隨佛聞法。【亦復護法。為外護職故。以是列後。】經典在講。底下:

丁初聲聞眾分三戊初明類標數二表位嘆德三列上首名

今初明類標數

【經】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大比丘。受具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語。含三義。一乞士。】就是要向人家托缽。【一缽資身。】一缽帶在身上,古時候的出家人,佛在世的出家人都是三衣一缽,五衣、七衣、九衣,為什麼佛教在定的名詞都是三,點一支香,不然就三支香,不然就西方三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國土都是一尊佛中間二尊菩薩,走到哪裡都一樣,比如說我們這個阿彌陀佛旁邊就有觀世音跟大勢至,對不對?這個藥師佛旁邊就什麼?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一佛一定有兩尊菩薩,包括出家人為什麼說五衣、七衣、九衣,為什麼用奇數?這若沒經過律藏可能就不曉得,那就是我在看、看……,咦!我看那個律藏裡面說,用這個單數意思就是說能壞煩惱的意思,用斧頭三角形的,三角形的斧頭剖下去,東西就剖得開,所以用三,三就是三支香,點一支香,不然就三支香,不然就三佛,不然就一佛、三佛、五佛,不然就七佛,沒有在用雙的,原來這是根據這個律藏裡面,五衣、七衣、九衣也是單數,意思就是說單的東西比較利,比較剖的開,所以說單數就是破煩惱的意思,破煩惱的意思,一缽資身,【無所蓄藏。】什麼都沒有,什麼全都沒有。【專求出要。】專門求出三界。【二破惡。】破惡,【正慧觀察。】破這個惡業。【破煩惱惡。】我們內心有貪、嗔、痴,有嫉妒,有恨,有種種的煩惱之惡。【不墮愛見。】不墮愛見換一句現在人講的叫做感性,用感情這個知見在做事情,愛見就是說完全用他的感性在做事情,不是用他的理性,所以古時候翻譯作愛見,愛見就是一種執著,對某一種事情非常的執著叫做愛見,愛見,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對這個人情有所鍾,我一直所求,這也是愛見,我要害這個人,要讓他死,子虛烏有的事我也要講他,這個也是愛見,恨是愛的反而,反面也是愛的一種。再解釋一遍:愛的反面就是恨,恨也是愛的一種叫做反面的愛,愛不到就毀掉你,毀掉你,所以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愛跟恨交織在一起會毀掉一個人,別人還沒死他就要先死,整天就想我要如何害人,我要如何編理由來騙人,我要如何編造壞話去害人,反而那個沒有心機的人,不想要害人的人,活得比較快樂,別人還沒有被他害到他就先煩惱了,煩惱死了,他還得編理由,編一些謊話,就算別人被他騙了,而離開我們佛教,這樣他得到什麼?所以佛說: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為。恨一個人是世界上最愚痴的人,他恨一個人他就亂講,欲加之過,何患無辭,任何子虛烏有的事,他都講得出來,你有什麼根據?沒有。你有看到嗎?沒有,沒有,全都沒有,他恨他,墮愛見,所以這個愛見是眾生,這個愛見若要廣泛來說就是說任何眾生的感受,透過主觀的意識統統叫做愛見,任何在這世間的感受,透過主觀的意識來做事這叫做愛見,這叫做愛見,你若有私心就是叫做愛見,若有執著就是叫做愛見,愛見。【三怖魔。發心受戒。羯磨成就。】羯磨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就是說羯磨,現在宣布:來這裡受三壇大戒,從今以後就是比丘,羯磨,做一個羯磨,是個聚會去宣誓去受戒叫做羯磨。羯磨成就,【魔即怖也。】魔即怖就是魔會害怕,所以你今天大法師要度眾生也是同樣這樣,今天圓瑛法師,圓瑛法師,寫這本書的這位,圓瑛法師。他在寫這個《楞嚴經》的時候,《楞嚴經》就是破魔破得最嚴重的,破魔破得很嚴重,所以我們以後一定會講到《楞嚴經》,這本經這輩子絕對要講,不可以不講,外面天魔外道就無所遁形,你要害佛教絕對害不了,圓瑛法師寫到最後五十陰魔的時候中風,無法再寫下去,人好像快斷氣,快死了,那個魔力太厲害,一直要讓他倒。結果我這個上人,煮雲法師就跪在佛前,所有的比丘都跪在佛前都發願:我十年的壽命要給圓瑛法師。有的說:我全都給他,全給他。隔天有人說:你的生命都給圓瑛法師,你沒命,你早就死了。就是說很虔誠,因為師父生病但這本《楞嚴經》一定要完成,才有辦法利益這些眾生,他在寫這本的時候魔障就一直來,阻擋不及,一直生病,人一直不舒服,到後來中風,為了他要寫這本《楞嚴經》,有幾百個比丘跪在佛前求,希望他的病治好,不像你們傻裡傻氣的,你們不會求,我快倒了,你們都不求(眾鼓掌),我是沒有圓瑛法師那麼偉大,人家是真的很偉大,很偉大,師父不舒服,人家跪在佛祖前面求,甘願犧牲生命要給那個高僧大德,所以你看這本《楞嚴經》出來,噢!外道無所遁形,跑不掉,我到今天研究圓瑛法師,那本《楞嚴經》的註解看有多少人,這樣他利益多少眾生,所以他這個弘法的眾生也是一樣,弘法的這個法師也是一樣,這個魔一直不原諒他,一直不原諒他,你現在大家念佛,大家修行的時候,大家都要跳出三界,難道不是這樣,大家都要跳出三界,他就找你算帳,找你算帳,所以這沒那麼簡單,所以我常常說:大家若沒有互相支持,馬上就倒,我不騙你,互相支持,早、晚課誦經稍微消個災,不用把生命撥給我,我對世間也不是很執著這種東西,是我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趕快弘法,不要讓它休息。

【講】與者同也。師資同堂晤對。】師資同堂晤對,師就是佛,資就是學生,同一個堂,對面這樣談叫做晤對。【大比丘。即大乘聲聞。】大乘的聲聞。大乘的聲聞意思就是說【內秘菩薩行。】就是裡面其實他是菩薩,但是【外現比丘身。】外面現這個比丘身,小乘的,其實就是因為這些都是大菩薩來的,像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阿難,這些都是佛再來,大菩薩再來,那麼十方三世一切世間都是這樣,若有一佛出家,要示現一佛而已,不可以有二佛,這《大藏經》也有這樣記載,每一個世界只可以一尊佛成佛而已,不可以兩尊,若兩尊就要現豐家身,像佛在世的兩尊佛,一尊是維摩詰居士,一尊是釋迦牟尼佛,就是說佛在世有兩尊佛,一尊是現出家身,他是佛,一尊是現在在家身,這是維摩詰居士,他是佛,維摩詰居士是佛,維摩詰居士那個房間叫做方丈室,那個阿羅漢要進去量看看差不多有多長,手展開,再怎麼量都突出一塊,手再展開,再怎麼量又突出一塊,很奇怪,再怎麼量都量不出,那個維摩詰居士那間房間有多大間,看起來很小間,怎麼量卻量不盡,就去問佛,說:世尊!這很奇怪!維摩詰居士的房間再怎麼量都突出一塊,那意思就是說菩薩的心量不是你聲聞、緣覺能夠了解的,他是整整無礙的法界,他是佛,但是他要現在家身,他不能現出家身,他若再現出家身而言,變成兩佛那要聽誰的,一定不可以,一定不可以,所以說內秘菩薩行外現比丘身。【受具足戒者。受二百五十戒。】二百五十條戒。【割愛辭親。出家學道人也。】受二百五十條戒,割愛辭親,放下這個世間的夫妻之愛,母子、父子、兄弟姊妹親情,出家。出家學道人。

【又既稱大比丘。則具足戒。】就是具足戒,【亦可雲具足三諦戒也。】三諦。【真諦戒具足。出同居家。】就離開這個凡聖同居土。【俗諦戒具足。】俗諦就是出方便有餘土。【出方便家。】這方便跟那方便不同,所以這個同居家、方便家、實報家,這是指三土的意思,方便,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所以出這個同居家,俗諦戒具足是出方便家。【中諦戒具足。出實報家。

比丘】比丘,比丘是什麼意思呢?他這個翻譯得比較簡單,你若看這個《四分律比丘戒》,比丘照理講不是這兩個字,不是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諧音而已,比丘是一種草,比丘是一種草,草種下去的時候就會蔓延,很會生長,很會生長,比丘是一種草很會生長,而且很溫柔,這草性很溫柔,而且很有耐性,淹水也不會死,太乾也不會死。為什麼我們出家人用這種草來命名,就是說只要有比丘的地方他就有方法,他的方法,就像草種下去,噢!會再長出很多草出來,這樣知道吧!就是度很多眾生,這第一點。這個比丘,就是這個草很柔軟,表示說修行人要有柔軟心,知道嗎?要有柔軟心,所以佛就拿這種草來當作修行人的名字,這個草很有韌性就表示比丘要很有忍辱,能夠受到種種不好的環境,水太多也會活,太過於乾燥也會活,比丘的定義實在是這樣,是一種草很會生長,很柔軟性,很有耐性,所以佛就拿這種來當作出家人,比丘尼這個尼,古時候的人,古時候的人我們說尼姑,這個姑是從客家人來的,客家人你曾聽過,姑你知道吧!姑就是沒嫁人,這個很清淨的少女,沒結過婚,每個人都對她很尊重,姑是從客家人來的,你知道嗎?所以說尼姑,實在講這句話實在是很恭敬,這些比丘尼,現在的人卻變成一種藐視,那罪很重,尼姑仔,實在不能聽,和尚仔,這罪很重,我講真的,不要罵出家人這樣,所以這尼姑本身實在是非常莊嚴偉大的女性,出家修行的女性,結果今天我們對尼姑的名相卻搞得很不好聽,和尚這個名字照理講是很高尚,但是現在人家說:出家當和尚,變成一種藐視、輕視,這罪很重,比丘自過去到現在你不曉得比丘什麼意思,對不對?絕對沒有人知道,保證沒有人知道,這是出自《四分比丘戒》裡面,比丘是一種草,一種草,比丘【是梵語。名含三義故不翻。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也。】多含不翻也。【三義者。一】比丘是什麼意思呢?【乞士。】乞士就是要向人化緣、托缽,所以結果人家在托缽,托缽這個金錢,你若說他,他比我們還凶,到底他是主人還是我們是主人,這個講堂不要來托缽,接著,他說:佛在世都托缽,照理講佛在世托缽不是托缽錢,佛在世他不持金銀戒,不可以拿錢,佛祖在世的時候那些比丘、比丘尼,包括沙彌都不可以拿錢,旁邊一定要有一個在家居士,照理講那個缽是要讓我們裝飯跟裝菜的,所以人家外面在托缽,照理講是要倒飯跟倒菜給他,但是你若倒飯跟倒菜給他,他會罵你,我告訴你,真的,真的!所以這個乞士到今天末法,托缽這種情形已經有一點不同,不同,所以說我們今天了解佛在世的時候在托缽,是絕對托缽飯跟菜,不是來托錢的。【外向施主乞食。以資身命。】以資身命就是幫助這個色身繼續活著。【內向如來乞法。】向施主乞食,吃,我們這個肚子會餓,來幫助這個生命,向內要得到如來的法。【以資慧命。】來幫助這個慧命。【一缽資身。】一缽資身,就是這個缽所託缽的,我去泰國看人家托缽,看了你會昏倒,缽有多大你知道嗎?難怪他日中一食,很驚人,差不多小臉盆,差不多有那麼大個,若說南傳的托那一臉盆的缽吃得完,那一缽我要吃三天,我一天吃三餐還沒有那一缽,那多大你知道嗎?我曾拿起來背剛好到這裡,那個缽我講給你們聽,我沒有跟你們……,我比給你們看,看有多大,真的,缽這麼大,很驚人,難怪他日中一食,一天吃兩缽我不相信他吃得下,我們現在沒有,我們那個碗這麼小,這日中一食有它的偉大之處,有一個跑到美國一個地方日中一食,日中一食的時候,現在餓,整天沒吃,到中午的時候,哇!吃整個臉盆,吃很多,因為這胃負擔太重,到後來胃下垂,太重,所以這日中一食也要好好調配,不要說因為你餓,一次吃太多,重量太重卻胃下垂,因此我們讚嘆修行的人,我們讚嘆這個持戒的人,讚嘆日中一食的人,諸位!你若要試試看,不要太過於餓,吃得恰到好處就好,吃太多胃會受不了,會受不了,所以人家說,古時候的人說吃飯有三種語言,早餐要少,午餐要飽,晚餐不吃也很好,早餐吃少量就好,中午要吃得飽,晚上不要吃,也很好,早餐要少,午要飽,晚餐不吃也很好,這是樂果老和尚講的,樂果老和尚講的,人家是講錄音你也鼓掌,再來,那麼這個日中一食講完,講內向如來乞法,是要聽如來的法,以資慧命,要用這個慧命,聽法才能夠增長我們這個慧命。一缽資身,【即手持缽多羅】就是缽的意思。【(此雲應量器,】應量器就是說缽也有大的,也有中的,也有小的,就是我們看人家的色身大、中、小,缽也有中的,也有大的,也有小的,現在受戒分那個缽,若我來吃是差不多,分那個缽像碗那樣,若一百八十公分的來要吃五缽,這個缽變成形式上的,出家有一個缽,我有時候看那個什麼翠碧岩受戒,像我們龍泉寺受戒,那個缽這樣,缽那麼小實在……,真的,若比較會吃的吃四、五缽,現在這個缽變成一個標誌而已,表示他是出家人,出家人。有的人說:請問師父!在家人不曉得可不可吃缽,我也來吃看看,吃看看。照理講缽,戒律有一句話,衣缽是聖賢標誌,常隨其身。衣跟缽這是出家人專門的東西,在家人照理講是不能用這種東西,對不對?不能用這種東西,衣鉢是聖賢標誌,凡夫俗子不能用,現在有的人不同,現在都開緣,要缽很簡單,一次做好幾千個,你送他一個,送他一個,在家他也拿體來吃,吃一吃的時候再用舌頭去舔,用舌頭去舔犯比丘戒後面,眾學法後面,一百條戒律裡面舌舐食,不得舌舐食,就是吃飽的時候,用這個舌……,這犯到這個威儀戒律,所以說吃飯不可以用舔的,要用茶衝下去,喝下去,剛好口喝,喝下去,所以這缽照理講在家實在是不要用比較好,不要用比較好,【即受食之器,應量大小而制。)。常行乞食。】乞食。【佛制比丘。乞食資身。舍除貪慢故。】貪跟慢,表示我沒什麼了不起,我是一個跟俗家化緣的人,也是向人家乞食的人,乞丐,沒什麼了不起,我沒什麼好驕傲的,我沒什麼好驕傲的。意思是說【行乞則折伏傲慢。】我慢,【無所蓄藏。】無所蓄藏,【則破除貪心。】意思是說只有一個缽而已,若要吃,脖子餓再向人乞食,沒有,向上沒什麼財產,一無所有,佛在世的時候沒有人在跟會,沒有這種,佛在世的出家人可以說一無所有,真的一無所有,但是因為福報大的時候這個難陀,這個難陀往生之后里面有多少金銀財寶,因為難陀的福報很大,大家都供養他,在家居士拿回來,說:師父!這讓你變賣。讓你變賣,讓你吃穿不用煩惱,讓你變賣辦佛事,這難陀往生之後整個房間都是金銀鍊,都是珠寶,但是他本身沒有在拿,這是最富裕的一個比丘就是難陀,難陀,其實難陀他本身他沒有貪心,他沒有貪心,他沒有貪心,他這個財物這麼多,他都觀想:我是替三寶守護,知道嗎?我是替佛祖在保護這些財產,在守護,不是我私人的,這樣後來就說以後若做當家,做住持,要好好保佑這個常住的錢,保護這些常住的錢,不可以說這是我的,要觀想暫時放在我這裡,我這是要做功德用的,去掉這個貪心,做住持、當家都必須要有這種理念,要有這種理念,所以折伏我慢,則破除貪心,【專求出要者。專心研求。出離生死之要道也。】要出離這個生死。

【二破惡者。以三觀正慧。】三觀正慧。【破除煩惱諸惡。小乘云:破身口七支之惡。】身三口四加起來剛好七,身:殺、盜、淫;口:兩舌、妄語、綺語、惡口四種惡。身體有三種惡,口有四種惡,三加四剛好七,叫做身口七支之惡。【大乘自當廣指諸惡。】大乘是說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犯戒,小乘要去做,小乘要去做。【不墮愛見者。愛即思惑。見即見惑。我執已空。見思惑盡。超出三界。不墮愛見深坑。

三怖魔者。發心受具足戒。登壇白四羯磨成就。】四羯磨,四羯磨。【地行夜叉。】地行夜叉就是地行的鬼神,在地上行走的這些護法,這些鬼神知道你發個心受比丘戒,夜叉就是一種鬼神。【空行夜叉。】就是在空中飛的,地行夜叉就是在地上行走的這些夜叉,【天行夜叉。】地行的夜叉全都【輾轉贊善。】讚嘆。這期受戒有四、五百個發心出家受這個具足戒,【聲傳六天。】六天就是這個魔王在住的摩醯首羅天。【魔聞生怖。】這個魔聽到人家在受這個戒律他會煩惱,煩惱這些魔子魔孫都跑去修行,修行之後要跳出三界,人愈來愈少,魔就是不講道理的。再來:

【解】僧者。具雲僧伽。此翻和合眾。】和合僧,所以我們都對這個僧伽這兩個字,都以為僧伽就是出家人,其實不是這樣,僧伽若按照印度的梵語來講是叫做和合,就是只要是團體,只要是團體都講僧伽,比如說學校這也是叫做僧伽,一間銀行,這也是叫做僧伽,只要是一個公會,也是叫做僧伽,但是要要和合,演變,演變到今天,來到我們唐朝跟宋朝,南無佛陀,南無達磨,南無僧伽,卻變成我們中國一種對出家人的尊稱,所以僧,僧,僧伽,僧伽,變成我們出家人專有名詞,實在講這樣不對,不對。在座諸位也是僧伽,就是因為我們就是文殊講堂就是有一個團體,對不對?有一個團體,僧伽。此翻和合眾,很和合,【同證無為解脫名理和。】理和。大家都證到這個無為法,解脫,所以他的名叫做理和,就道理來講這是和合。那麼再來【身同住。】色身大家都住在這個地方。【口無諍。】嘴,都沒有互相鬥爭,【意同悅。】在修行當中你的意思跟我的意思法喜充滿,都很歡喜。【見同解。】就是這個見解全都一樣。【戒同修。】大家全都持戒。【利同均。】要有大家都有,像我這裡也都是這樣,要吃藥大家都來,真的,現在講堂來我這裡吃藥的二、三十包,大家都來,邱醫師來不及看診,要有大家都有,利和同均不是這意思,不要誤會,意思是說你若分水果,比如說十四個才七粒水果而已,一人一半,利和同均,若在家人供養,供養,要有大家有,一人一個紅包,紅包,所以說利和同均。【名事和也。】事相的和合。

【講】僧是略稱。具足應雲僧伽。譯為和合眾。有理事二種和合。理和者。同證無為之理。】無為就更我們所講的法身,我們講的法身,無為,我們講的本性,我們講的如來藏,我們講的實相,我們講的首楞嚴,首楞嚴,無為法,一切有為法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法我們所講的空,我空,法空,無為法我們所講的無所住,無為法我們所講的金剛智,都可以這樣講,無為,無所作為。【解脫生死苦縛也。事和者。身和同住。】色身和合,同樣大家住在一起。【口和無諍。】無諍,大家意思一樣,大家住在一起不要有鬥爭,【意契約悅。見和同解。(見理不謬,同得解悟。)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天竺僧分大】乘和【小乘。六和亦然。

○又僧有五種。一無恥僧。】無恥僧,【毀犯禁戒者。二啞羊僧。不解三藏者。】不解三藏就是說他對這個經、律、論不懂。【三朋黨僧。交遊族姓者。】一天到晚東奔西跑,安住不下來,安住不下來。住道場,他就嫌這個不好,嫌那個不好,所以你若從僧伽裡面看你就知道,他若住不下出去就一直誹謗,那個住持是多壞,那個當家是多壞,在座諸位你想想,你到一間道場掛單,你一定要體諒那個住持跟當家的辛苦,你一定要體諒,做這個住持要管內也要管外,所以他也無法面面俱到,若是有一點點對不起你,你也不要把住持跟當家講得那麼難聽,住持、當家很難做,很難做,真的,所以我們若是安住得下,最好是安住在一間道場固定修行,只要有法,全台灣省你起到哪裡參都一樣,你一定要依法,問題為什麼這道場不會興盛,他沒有法,你自己去修行,你自己去拜經,自己去拜什麼經典,自己去用功,我問你,若這樣而言,何必設這個善知識做啥,何必設這個戒師、律師、禪師、法師,何必設這些做什麼,乾脆不要,你自己看書就好了,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了解,出家修行,包括在家若要來住道場,也必須要安住在一間道場好好用功,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這樣就好,有法可聽這最重要,有法可聽這最重要,所以我歡迎這些男眾,男眾若覺得還可以走路,身體強壯的你就來,不要說已經沒辦法,雞腿啃不動了,牙齒都裝假的才要來:師父!我來這裡出家,都七十多的,還是九十的,身體很差的,沒辦法為佛教做事的,那麼諸位對不起,你若趁年輕身體強壯,趕快來修行,我歡迎男眾來我們這裡住,你看看!你看看!道場大間也很煩惱,我若不建這麼大間,你們要聽經沒辦法,建大間也很煩惱,光是地板打蠟就好,昨天地下室打蠟就用十幾個,十幾個,所以有好也有不好。交遊族姓,就是說在修行我們不要到外面攀緣。【四世俗僧。昏昏度日者。五勝義僧。證果說法者。】證果不然就上台說法的法師就是勝義僧,這是很了不起。【此僧非前四。乃第五勝義僧。】勝義僧。

【解】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葉。】這不是讀迦yiè,這個讀作迦shè,三迦葉。【師資共千人。身子目連。師資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

【講】首句舉總數。

三迦葉兄弟三人。過去在迦葉佛時。共立剎竿。感為兄弟。】這共立剎竿就是一種宣誓,願意生生世世要來做兄弟,一種儀式,比如說我們現在人殺雞,或是說殺牛,一種宣誓,後來感為兄弟,【先為事】就是侍奉的意思,侍奉這個【火婆羅門。】拜火的,拜火教。【後遇佛得度。迦葉此雲龜氏。】這很難聽,龜氏,以前的人,印度也沒什麼名,中國人也都是這樣,龜就是【姓也。先人】先人就是以前他們【在山修道。感靈龜負圖】就是放在背後,負圖【而出。】這個圖放在後面,龜的這個殼出來。【因是命族。】把筆拿起來,那個「命」字就是命名的意思,因此,因為這樣子而得名,你不要什麼叫命族,很容易看錯,因是命族就是因為這樣而取名,叫做迦葉,迦葉中國話叫做龜氏。【三兄弟。

一優樓頻螺迦葉。】這個優樓頻螺迦葉,【此雲木瓜林。】中國話叫木瓜林。【在此林住故。又雲木瓜癃。】把筆拿起來,「癃」就是彎曲的硬塊,木瓜彎彎,一粒硬硬,癃,叫做木瓜癃,硬塊,硬硬的,【胸前有癃。狀如木瓜故。年一百二十歲。】哇!古時候的人活一百多歲,【頻沙王奉為國師。世稱大仙。師徒】這個優樓頻螺迦葉師徒共有【五百人。釋迦如來。初度憍陳如】就是三轉四諦*輪。憍陳如是當時在皇宮裡面在侍奉太子的,侍奉這個皇帝的大臣,初度這個憍陳如【等五人之後。即思要度一位。世界有名之人。可以廣度多眾。】多度。【乃以妙觀察智。觀察三迦葉。機緣已熟。即至木瓜林借宿。】借宿就是要試眾生的意思,佛祖也很厲害,他實在是要度他們,到後來借住一晚。【優樓頻螺。以道不同。】不相為謀,你佛道,我拜火的,怎麼相同,不同,【拒而不納。】不接受。

【釋迦云:天色已晚。

即指石室云:】不然我去住那個石室裡面,整個都是石頭。【此處可否借我一宿?】一宿(sù),一宿就是一個夜晚,如果前面加上一個星球的星,那就念星xiù,這念破音字,一宿sù,星宿xiù,同一個字,兩種念法,念破音字,我們未來是星宿劫,什麼莊嚴劫,星宿劫,賢劫,是不是?是不是可以借我一宿,一宿。【(此是迦葉降伏火龍收藏之處。)】就是將火龍關在石室裡面。

他就這樣回答,【答曰。此處有毒龍。

佛雲無礙。】佛的三毒已經去掉了,你再什麼毒對他也沒用,三毒,內心的毒去掉,外毒對他都沒用,佛說:無礙。

【迦葉即許住之。】不怕死去住。

他的徒弟就這麼說,他的徒弟,【其徒曰】這個優樓頻螺迦葉他的徒弟就這麼說【:必為火龍所害。

師云:彼願意。】我又沒有叫他來住。【汝勿多事。】外道就是這樣,你要死他也不會理你,要住自己去住,你死你的,彼願意,你不用多事。

【佛即往住。】去那裡住。【眾徒心均不安。恐佛必遭火難。】龍會吐火,【其夜火龍吐火。佛則放三昧火勝他。】哪有可能害佛,世間怎麼可能害佛。【龍嗔噴毒氣。佛入慈心三昧。】這句話雖然是很單純,但是這句話是我們在這世間要學習的地方,眾生有無量毒,你只有用一種方法有辦法贏他,用什麼呢?慈悲,只用這項而已,他心腸很惡毒要害你,你又用更惡毒的心去害他,以毒攻毒,到後來是兩敗俱傷,慈心三昧,【則不受毒。龍降伏。

次日迦葉眾徒往觀。火龍伏於足旁。】可能是變成蛇,變成小隻的,遇到佛就變不出花招。【乃大異之。】很驚訝,噢!覺得很奇怪,【歸告其師。

迦葉云:彼道不如我道真。】這一貫道就是這樣講,一貫道的說:念佛來不及,末法的天年只有我這個道點一下得道,解脫,就是這樣,不知道佛門的厲害,彼道不如我道真。【意勸眾徒。勿信小沙門。】這個小沙門不是大小的小,是瞧不起的意思,人家說,就是沙門哪有什麼好信的,意思就是這樣,小沙門,小小的沙門,瞧不起。【迦葉於是留佛少住。以禮待遇。】以這個禮好好對待。

【佛為顯神通。至第十六次。迦葉心起一念。佛即為說出。並謂迦葉云:汝自謂得阿羅漢果。其實未得。汝勿自高。成大妄語。

於是迦葉心伏。】在座諸位!你有時候懷疑我們是不是教人家不要顯神通,佛怎麼要顯神通,這就是說這個外道他也有神通,佛的神通要比他還厲害他才會降伏,就我們現在這個時候我們不須要顯神通,因為眾生也沒什麼通,你也不用顯這個神通來降伏這個外道,大家都信佛,對不對?不須要顯什麼神通,也不是要度外道的,也不用顯神通,對不對?所以說佛顯這個神通是因為要降伏這個外道,一代這個外道的祖師,優樓頻螺迦葉,佛就說:你自己認為你得到阿羅漢,其實你沒有得到,你不要高傲,變成大妄語,所以自己說自己很有修行,那就是大妄語,因此迦葉心裡就降伏,【求佛度其出家。佛令與眾徒宣布。各願從佛修道。】大家好好去修行,好好跟佛修行。【將事火之器。棄之河中。】丟掉,第一個。

【二伽耶迦葉。】伽耶迦葉,【伽耶山名。即象頭山。】就像象的頭。【在王舍城外。依此山學道故。聞知大兄。從佛出家。師徒二百五十人。】跟隨佛出家,所以度這一貫道的要度就度那個講師、堂主才會快,【亦相率從佛。】跟隨佛。

第【三那提迦葉。那提此雲河。在河邊學道故。一日見河中事火法器。】我們這法器是用鐘鼓,拜火有一種拜火用的法器,【隨流而下。疑二兄為人所害。】不然怎麼都丟到河裡流下,隨流而下嘛!在河邊就看到這種東西以為大哥、二哥被人害死。【即往探之。知二兄皆從佛出家。師徒二百五十人亦相率歸佛。師資共一千人。】佛在度人是很快的,度一個就度二百五十個,度一個就二百五十個。

【身子。即舍利弗。其母身形端正。是其所生之子。】是其所生的孩子,【故稱身子。目連即目犍連。此雲采菽氏。】采菽氏就是說在采這個……,我們所說的大豆,豆類的,這菽就是豆類的,就是說目犍連他們的祖先都在山上采豆的,四季豆、大豆、黑豆、紅豆、土豆、綠豆,他寫這樣,豆類的,我們知道的豆都念光光,四季豆、荷蘭豆、土豆,我若作生意是很好聽,你知道嗎?作生意,火車站俗家賣那個便當的喊得沒有比我好聽,便當、蠶豆,沒有出家,開這個……,到火車站賣便當也很好聽,很好聽,這個目犍連他們可能是在賣豆子的,采豆。【婆羅門種。二人先事沙然梵志。】沙然梵志,【沙然去世。】去世,【眾推二人為師。後聞佛因緣教。】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心有領悟。師徒二百人。皆從佛出家。

耶舍長者子。及同學共五十人。亦從佛出家。

並初度憍陳如】憍陳如【、十力迦葉】十力迦葉就是跟隨【(母族】跟隨他母親取名的,母親這邊的叫做母族【二人(此「二人」指憍陳如、十力迦葉))、額鞞、跋提、俱利】這是跟隨父親這邊的叫做【(此三父之族)】這三個( 「三」指額鞞、跋提、俱利)是父親這族的,這族的,憍陳如、十力迦葉,母親那邊的,額鞞、跋提、俱利,這是父親這邊的,【,】總共【五人。】加起來,加起來,【應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今略零數。故曰千二百五十人。

皆佛成道。先得度脫四句。此大比丘眾。皆是佛成道後。觀察機緣成熟。先得度出三界。解脫生死。感佛度脫深恩。恆常隨從。與佛俱在一處。不離左右也。】成道。

【初明類標數竟。】

戊二表位嘆德

【經】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解】阿羅漢亦含三義。一應供。】就是應該受到人家供養,因為他已經破這個我執,脫離三界是一個聖者,所以要供養,我們種福田,【即乞士果。】乞士果就像乞丐向人化緣,那麼我們也要供養。【二殺賊。】這個賊是煩惱的意思,殺掉、除掉這個煩惱,去掉這個煩惱,【即破惡果。】破惡果,我們會造業,煩惱、無明、貪、嗔、痴會讓我們造惡,若造業會產生這個惡的果報,所以殺這個賊就是殺這個煩惱賊,他會破惡。【三無生。即怖魔果。】無生他就是證到我空,了解因緣四大皆空的色身所以他證到無生,無生當然就沒有這個生死的種子,他就不會再來六道輪迴,叫做怖魔果。【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三種不同。】後面他會談到,慧解脫他就是以智慧去觀照,去觀照,那麼俱解脫羅漢呢?他的意思就是說他種種的禪定,修四念處,三明八解脫全都可以破這個外道。無疑解脫呢?他可以通達全部經典,會產生無量的智慧,世出世間法,他都可以決定,可以回答,可以破這個外道的思想,這叫做無疑解脫羅漢,這後面會談到,三種不同。【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不是小,大。有的人阿羅漢跟阿修羅分不清楚。啊!我已經證阿修羅果了。我說:那是很糟糕的,你知道嗎?阿修羅跟阿羅漢是不同,阿修羅是六道輪迴,那是個性很壞,一天到晚專門跟人家打架的阿修羅,阿羅漢是跳出三界的聖者,你要分清楚。

【講】前比丘是修因名。此阿羅漢是得果名。】比丘,現出家身叫做比丘,到現在已經得到果位了,阿羅漢果,阿羅漢果,【因果相契。因具三義。果上亦含三義。一應供。羅漢為世間福田。應受人天供養。即乞士所感之果。二殺賊。】殺賊。【殺心中煩惱之賊。煩惱名賊者。以能傷害法身慧命故。即破惡所感之果。三無生。出分段生死。】出離六道輪迴分段的生死。【於三界內不再受生故。即怖魔所感之果。以魔樂生死。聞說受具足戒。即怖佛界增多。】聲聞、緣覺、菩薩、佛增加,【人天減少也。】人天會減少,那麼因為後面會談到這個八解脫,下面再全部作個解釋。

解脫有分作三種,有慧解脫、有解脫羅漢,無疑解脫羅漢、【有慧解脫下。標三種羅漢。今是無疑二句。】就是無一切的懷疑,這羅漢是證到大阿羅漢果。他決定智慧無量,沒有生死的困擾,對一切法通達叫做無疑。【是揀大阿羅漢。】揀就是說特別,特別是指特別講,不是一般的羅漢,不是岡山那個羅漢,是我們所講的大阿羅漢,大阿羅漢。【慧解脫羅漢者。因中修性念處觀慧。】這個性念處觀慧,這個「性」不是本性的意思,這性念處觀慧就是說身,心,他的性就是不清淨的性,我們這個世間的感受是苦的性,很痛苦,這心,無常的性,這法,無我的性,這個性念處不是本性的性。你若將這個修性念處觀慧當作他用本性在念,那就完了,對佛法完全錯解。因中修性念處觀慧,性念處,【即修四念處觀。一觀身不淨。】觀察我們這個色身這個性就是不清淨的性,你再怎麼講就是不清淨,無論你粉搽得多厚,穿什麼性感的內衣,就是要拉屎,全都一樣,這意思就是說這不清淨的性,你用什麼遮掩,用什麼掩飾都掩飾不了,掩飾不了,所以這觀身不淨慢慢要斷這個淫,觀這一觀不錯,不過這一觀觀下去會很痛苦。我在懺雲法師那裡煮飯,懺雲法師那裡,那天剛好教我們九想觀,九想觀,教我們在觀察時觀色身不清淨,人死了、裡面爛了發臭,觀想我們若在吃飯那個米,每一粒米當作蟲在蠕動,我觀得……,那個下午吐得……,跑到廁所吐得吃不下去,後來懺公說:你這個人不可以修不淨觀,你要修清淨觀,你現在要觀想飯,每一粒像珍珠圓圓的,放光,喔!吃好幾碗,差很多。修不淨觀,啊!嘔吐,我都觀想老人流口水,牙齒沒有補好,人死了之後……,因為我過去都有為人助念,為人助念的時候,我們人死的時候那個嘴都發出那個臭味出來,都發出那個臭味出來,所以這個觀身不淨你有時候深入觀照,你吃不下,你不敢吃,你會嘔吐,會嘔吐,有時候為了功夫更好一點,嚼、嚼、嚼……,再吐出來看看,再叫他吞下去,吞不下去了,我們自己的嘴吐出來就吞不下去了。意思就是說這個不清淨的性,你用什麼多好的名詞,用什麼多好的廣告,所以學佛的人有一點好處就是他在看事情看得很深入,不是看表面的,不是看表面的。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就是說世間這個感受的性就是苦性,比如說姜就是熱性,彭大海(胖大海)是寒性,我們的世間是苦性,我們今天之所以感覺快樂的東西都是一種錯覺,所以說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觀心無常,我們若在念阿彌陀佛的人每一個都知道,這個心若要拉來念佛,愈拉愈拉不住,妄想會愈多。所以若在念佛的時候,有一次我問老菩薩:老菩薩!你初學佛,學多久了?他說:我學二、三個月。念佛有沒有妄想?沒有,我都沒有妄想。他那種沒有妄想就是不曉得妄想在哪裡,他沒有觀察,整天在市場裡面的人不曉得他的身體是很臭,不曾修行的人、不會用心的人他不曉得這心是抓不住,若真正,你若在問:你在修行有妄想嗎?說:師父!有很多妄想控制不住。這樣就對了,這妄想就像這灰塵,智慧就像陽光,日光射進來的時候,平時空氣裡面的灰塵你看不到,陽光沒有射進來的時候這灰塵你看不到,這陽光若身進來的時候,灰塵浮起來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一個人他若在用功的時候,妄想起來他馬上知道。你若告訴師父:師父!我妄想控制不住。這樣就確實他真的在修行。若說:師父!我沒有妄想。快死了,不曉得快回去了,他已經不曉得妄想是什麼東西。兩種人沒有妄想,第一就是痴呆的人,第二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沒有妄想,破掉我執他沒有什麼煩惱了,沒有煩惱了。所以觀心無常簡單講心是無常性,心是無常性。【四觀法無我。】法是事理的總稱,一切事相跟一切的理體都可以說這是一法,這個法在唯識學裡面這個解釋得太好了,叫做軌生物解,這個真是了不起,祖師大德他講這個解釋就很清楚了。什麼是法?軌生物解,軌就是軌道的軌,生就是生死的生,物就是物質的物,解就是解釋的解,軌生物解就是一個軌道,你就會對某一種物質上的東西去了解它,比如說這是一個表,這個表,這個表是圓形的,一條錶帶它一個軌道,一個軌道,當這個軌道被破壞了,你就知道這個表壞了,軌生就是軌道有連鎖性的,然後產生一種物質的形狀,比如說這是一個茶杯,這是茶杯蓋,這個茶杯蓋圓的,按下去扁扁的,一個軌道,解生物解就是這有一個軌道,軌生。物解,對這個物質上的東西,他就會清清楚楚,了解,看這個是什麼形狀,軌生物解,對物體上有所了解,所以說法是一切事理的總稱,一切事相,一切理體,都可以用這個法來解釋。比如說這麥克風,麥克風,這個軌道這樣跑、跑……,一個長長,一支長長的,放音,麥克風,桌子,軌道,軌生物解,我們的臉,瞎子眼睛看不到,他的手這樣摸我們,摸、摸、摸……!啊!這就是慧律老法師,因為我一個軌道,一個軌道。一切有軌道的產生都是因緣和合的,但是它當下就是無我,無我,一切法無我,學佛若用這四項觀念,真正在修行,小乘的,這四項就解脫了,這四念處是小乘修的,觀身不淨,這色身既然不清淨你為誰辛苦為誰忙,吃那麼好到最後還是要死,為它擦得香噴噴,它以後也是惡臭不堪,所以擦得恰到好處就好,知道這不乾淨的東西,對不對?不清淨,大便、小便,所以說我們就是迷。第二、觀受是苦,你若觀察這個世間感受是痛苦的,這樣你就不必太追求快樂了,因為所有的快樂都會毀滅。第三、觀心不淨,你的心是剎那間在分別,剎那間在執著,剎那間在造業,這樣你就了解心是惡源,惡源,造惡的根本,所以控制心是最重要的。第四、觀法無我,一切法就是無我,這個無我不是我們人肉體的我,「我」就是一種物質的暫時性的存在圓滿的假相叫做我。表有一個我,表的我,桌子,現在做好了,叫做桌子的我,這個杯子有一個我,所以說你把它分析起來每樣都是假的,表無表相,茶壺無茶壺相,茶杯沒有茶杯的相,桌子沒有桌子的相,無我,所以這個無我倒不是指我們色身這個我,你不要弄錯,一切法,皆是無我。【觀成斷惑證真】你若觀得成功就能夠斷這個惑,貪也斷掉了,貪,是不是?嗔、痴,斷惑,斷這個見惑跟思惑,證到這個【(真諦理。)解脫生死。能破一切智外道。】能破一切智的外道,解脫生死能夠破這個外道。外道無論你具足一切多聰明的人,他就是辯不贏阿羅漢,這個慧解脫,因為修到後來智慧無量,智慧無量,所以解脫生死能破一切智,就是得到一切智,那麼能夠破一切外道。

○【俱解脫羅漢者。因中修共念處觀慧。】共念處觀慧後面就會講,共同在修的。【謂諸禪三昧。】諸禪三昧,【與四念處共修。】就是說在修這個……,三昧就是正定,你修種種的禪定,比如說配合這個四念處來修,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這樣來講我們就了解我們確實不要去造業,下輩子若還沒解脫,又要受這種痛苦,所以他在修定的時候他就連同四念處這樣修,漸漸、漸漸遠離這個惡緣,漸漸、漸漸遠離這個痛苦跟執著,慢慢來。【具三明八解脫。】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八解(xiè)脫,有的人讀作八解(jiě)脫,八解脫。【能破五通外道。】五通外道就是少一個漏盡通。因為漏盡通是阿羅漢才證得到的。所以五通,這個外道最多只能證五通而已,沒有漏盡通,他沒有漏盡通,外道不能完全斷這個煩惱,所以他有五通的外道,三明,以前有講過了。八解脫,八解脫。來!這張拿起來,八解脫實在很難解釋,有這個講義沒有?講義,沒有講義的一起看,一起看:

八解脫巴利文,是說依照八種的定力,八種的定力,八種的定力、就是四禪、四空,四禪有四種的定力,四空定有四種的定力,加起來剛好八中的定力,而舍卻對色跟無色的貪慾,這個色,把筆拿起來,這是色界,不是外面的色,你要弄清楚,這個色是色界,與無色是無色界,我們所謂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那麼他現在在講這個對色與無色是針對色界初禪天,二禪、三禪、四禪,無色是對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的四空天而談的,所以說色與無色的貪慾,又作八背舍,所以八背舍的意思就是說八種,我們若修道這八種的定能夠背叛這個惡業纏身,舍開這個惡業,能夠讓我們離若得樂叫做八背舍,我們一般是向這個五欲六塵而執著,我們若修八種定能夠離開,離開就是背道而馳嘛!舍掉污染叫做八背舍,八惟無就是說這八種你當下觀照根本就無,根本就無,無論裡面,無論外面,這樣你就能夠跳出三界,八惟務就是說這八項實實在在是修行人一定要好好修。八者,第一、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為除內心之色想,與外諸色修不淨觀。第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內心之色想雖已除盡,但因欲界貪慾難斷,故觀外不淨之相,令生厭惡以求斷除。這真的不曉得在念什麼,這確實真的……,這八背舍突然看到真的不曉得在念什麼,也不曉得講到哪裡,現在我們配合著看,配合看,現在說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到這裡是一個句號,到這裡是一個段落,那麼內有色想,那裡一個頓號,就是到這裡四字要解釋,觀諸色解脫,這個初禪天的人,初禪天,在一的旁邊寫個初禪,初禪。以前一個初參的人,參禪那個參,初參的人不懂,寫信給懺公,他說:頂禮懺雲老法師,我是初禪學者。懺雲法師說:怎麼那麼厲害馬上修到初禪,很驚人。是初參,初參,寫錯了,寫作:初禪,差很多了,初禪那是有定力的人,內有色想,這裡用一個頓號,裡面就是有這個色,色身,就是說微細的四大,初禪天有一個微細的四大,所以他裡面還有這個色身,還有色想,但是他必須要除掉內心的色法,所以他就從外面修,好!把筆拿起來,內有色想就是觀內,觀諸色解脫就是觀外,現在這樣寫就知道他在講什麼,他為了要除化內心的色,地、水、火、風五蘊所造的微細,五蘊所造成的身,身心,為了除掉內心的色的這個思想,從外面先觀,所以這個觀諸色解脫括弧,旁邊寫兩個字:對外,觀外,對外觀這個色,修這個不淨觀,這個外面的色法不淨,當然我裡面的色法不清淨,所以這第一的意思是說初禪天為了除掉他內心色的想,色想,從外面修、修……,再觀照裡面除掉。第二、第二寫一個:二禪,第二禪,第二禪,第二禪,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內心的色想雖已除盡,但因欲界的貪慾難斷,所以觀外不淨之相,令生厭惡以求斷除,這個二禪天雖然有這個定力,但是三界內的欲,欲界的貪慾還有習氣,所以說內無色想,裡面,我們第一個內有色,現在內無色,觀外色解脫,他觀這個外面,外色解脫,第一個是觀諸色解脫,現在是觀外色解脫,內心的色想雖然已經除掉,現在第一個是還沒有除內心的色的想,但是現在內心的色想雖然已經除掉,但是因為欲界的貪慾難斷,旁邊寫兩個字,寫:習氣難斷,習氣難斷。像女孩子一樣,女孩子很欣賞英俊的男孩,他沒有什麼壞念頭,但是比較英俊的男子走過去,噢!她就看他一眼,習氣重嘛!對不對?看電影的時候回來,噢!男主角什麼特龍,席維什麼史特龍的胸部,回來這麼想,其實她沒想我要跟他結婚,她沒有這樣,習氣,喜歡英俊男孩,習氣都會這樣,習氣,所以欲界貪慾難斷,所以觀這個外面不淨之相,外面不清淨,能夠慢慢讓他斷這個習氣,令生厭惡以求斷除。再來,三、所以一跟二是初禪跟二禪,三是第三,是與第四禪修觀,把筆拿起來,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為度練善根成滿,棄捨前之不淨觀心,與外色境之淨相修觀,令煩惱不生,身證淨解脫具足安住,因為這文字很艱澀,讀起來很難了解,所以先寫起來,這個第三是與第四禪,第四禪定修的,前面兩個這個不清淨觀。再來,修這個清淨觀,第四禪是要修這個清淨觀,他是以無貪來作他的性,所以說第三說淨解脫的這個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就是他這個色身解脫身作證,用他本身的解脫直去試驗,具足住就是有具足這種條件,能夠安住在第四禪這種定力,所以說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這就是八背舍的第三,意思是說他修到清淨觀而得到解脫色身,親自去試,安住在那個境界,證明確實沒錯,叫做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為試練善根身成滿,為了要練習這個善根慢慢成滿,所以他就拋棄前面的不清淨的觀身,現在對外色的境界清淨的相修觀,現在是修清淨觀,令煩惱不生,身證,色身直接證到,證解脫具足安住,安住那個地方,那麼第四到第七是與四無色定才有這個性,四、五、六、七,簡單講就是說就是空無邊處,你先寫起來,空無邊處,空無邊處定。第五、識無邊處定,意識的識。第六、無所有處定。第七、非想非非想處,定就是解脫,修這個八定嘛!看第四,第四就是空無邊處,第五就是識無邊處,第六就是無所有處,第七就是非想非非想處,第四、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我現在若在讀的時候,你筆拿起來,一點、一點點下去,怎樣讀你才會知道,超諸色想,一點,滅有對想,一點,不思惟種種想,一點,入無邊空,一點,空無邊處,一點,具足住解脫,一點,不然會看不懂。再讀一遍:超諸色想,一點,滅有對想,一點,不思惟種種想,一點,入無邊空,一點,空無邊處,一點,具足住解脫,一點,意思是說超諸色想,超這個色界,所有色法的想,滅有對想,還是對內,還是對外,沒有對內,也沒有對外,沒有這個相對的想,不思惟種種想,每樣都不想,全都放下,入無邊處、入無邊空就是證到這個無量無邊的空,空,再來空無邊處,要找這個邊找不到,因為破除這裡面的對色跟外面的對色,具足住解脫,具足有這種能力,證滅有對之色想,全都滅掉這個有相對的這個色法,不是色法,色界的想法,色身,修這個空無邊處之行相而成就,簡單講修到空無邊。底下:第五、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解脫,筆拿著準備好,超一切空無邊處,超一切空無邊處,一點,入無邊識,一點,識無邊處,又一點,這樣看就看得懂,超一切空無邊處就是超越前面的空無邊,現在又比第四高一級,第一是空無邊處,現在是超一切空無邊處,進入這個無邊識,意識也無邊,無量無邊,識無邊處,識無邊,這個唯識學說性識周遍法界,具足住解脫,底下說棄捨這空無邊識,空無邊的心,修這個識無邊之相而成就,所以我們說這是識無邊處定。第六,破掉這個識無邊處,超一切識無邊處,一點,入無所有,一點,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現在第六又超越這第五,現在換超越這個一切識無邊處,入這個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就是棄捨這個色,無邊心,無量無邊,修這個無所有之相而成就,第七,第七就要超越第六了,超一切無所有處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解脫,這就是非想非非想處,棄捨無所有心,就是說我們這個心雖然無所有,但是這個連心都要放下,無有明勝相,沒有覺得自己很偉大,沒有覺得我修這個行很明勝,很光明殊勝的意思,信這個非無想之相,安住在非無想之相併成就之,安住在非無想之相。第八、第八是依有頂地,就是說三界最高,第八就是修到三界最高,最後這個階段,他滅所有所產生這個心,所攀緣一切,所以說第八說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把筆拿起來,我叫你點,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一個點,入想,一個點,受,一個點,滅,一個點,身作證具足住解脫,一個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入這個想也滅掉,受也滅掉,滅掉這個想,滅掉這第六意識,滅掉這個受就是前五識的感受,叫做滅想受,滅這個想,滅第六意識的分別心,滅前五識造業的這個門,就是受,所以滅想受,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色身直接作證明去試驗,安住在解脫,厭舍受想就是厭離,厭離,舍開這個前五識的感受跟第六意識的分別,入滅一切心心所法之滅盡定,入滅,入這個一切心,一切心包括八識,就是包括一切的心,把筆拿起來,心就是八識心王,心所,五十一個心所法,將來會講到《百法明門論》,你先寫起來,一切心就是八個心王,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識,為什麼講心王呢?王,為什麼講心所法呢?就像大臣一樣,有這八識他就有愛,就有恨,就有執著,就有貪心,所以心所就像大臣老是跟隨國王的旁邊,心就是心王,心王就是在發號司令的,第六意識說這分別,這花很美,第七意識說採回家,這樣就造成一個貪,這貪就老是跟隨在八識裡面,所以心就是心王,講八個意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識,八識,是不是?心所法就是五十一個心所法,心所法就像大臣老是跟隨在國王旁邊,國王若說:把他抓起來。現在這個意識執著,我要金銀財寶這貪就跑出來了,把它抓起來,抓回來,這是心的貪心老是在八識裡面,配合這個八識的作用,分別、執著、貪、愛、嗔、嫉妒、恨、驕傲、不滿、愛恨,還是說……,全都在心所法裡面,心所法裡面,讀過百法的人都知道,一切心心所法之滅盡定,滅盡定,全部滅掉,此中前二者是依初禪跟二禪,治這個比較明顯的色的貪,第三是依第四禪修這個清淨觀,是以無貪為性,若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是依次以四無色,就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無色界定善為性,第八是依有頂地,有頂就是三界最高,以滅有所緣心,所攀緣的心為性,又初,前兩個是各分為二,第三是分為四,合起來八勝處,出處:《中阿含經》卷二十四,《大因經》、《俱舍論》卷二十九,《品類足論》卷七,知道吧!聽得懂吧!大家都沒什麼問題,看起來很有智慧,這簡單,這沒什麼困難,不這樣講沒辦法。底下:具足三明八解脫,修八種的定,八解脫,能破五通的外道,底下:

○【無疑解脫羅漢者。因中修緣念處觀慧。】緣念的意思是說,【緣念世出世法。皆悉通達。能決眾疑。能破圍陀外道。】這圍陀跟我們那個韋陀是不一樣的,邊圍陀跟那個韋陀不一樣,這圍陀處道是【(四圍陀典,是世間智書,讀之有智。)】四圍陀就是婆羅門教當時要作宗教的儀式,主持宗教儀式的人的條件,接著宗教所用的供品,這器具是在做什麼,祈禱風調雨順,所以四圍陀就是宗教的儀式,器具,他的主宰,主持人,那麼他的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祈求上蒼保佑我們,就像我們大家佛教徒,佛教徒有法師領導,法器就用木魚、磬,用什麼經典,要如何祭拜,有什麼儀式,我們念佛的動機、目的是要做什麼,四圍陀就是在講這種東西。【三種羅漢。】前面有講過了,慧解脫羅漢,俱解脫羅漢,俱解脫羅漢,無疑解脫羅漢,三種的羅漢,【修因證果。彼此不同。今經云:皆是大阿羅漢者。決定是無疑解脫。故名大也。

【解】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不思議法。故名大也。

【講】此是開跡顯本。】什麼叫做開跡顯本?這就是說跡,開跡顯本,跡就是這輩子他是示現這個小乘的阿羅漢,顯本就是實實在在他不是小乘的阿羅漢,他只是幫助佛去宣法,本來他是法身的大士,法身的大士就是證悟到佛的法身,大士就是這些大菩薩示現聲聞,所以我們在說觀音大士,觀音大士,觀音大士也是佛再來,所以此是開跡顯本,本就是久遠劫,久遠劫來,這大阿羅漢都不是普通的人,有的是佛再來,有的是大菩提來,所以此是開跡顯本,【以釋大也。又此阿羅漢。約跡則是聲聞。】跡就是他這輩子出世在印度,跟隨佛出家,修四諦十二因緣法,證到這個阿羅漢果,這叫做跡,【約本則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是菩薩之別稱。破無明見法身。大乘之士也。示作聲聞者。隱藏法身大本。】法身大士就是他的根本,大本,【示作聲聞小果。如舍利弗。】舍利弗,《彌陀經》都念這句,【過去已證金龍佛位。】金龍佛位,所以大阿羅漢不是普通人,哪有說……佛經在講的,舍利弗到佛面前七天貫通三藏十二部經典,七天,藏經看一遍我要用五年,五年還不一定會通達,看兩遍,十年,人家七天,舍利弗七天就將所有的經典通達了,這不是普通人。【須菩提。】《金剛經》須菩提。【乃是青龍陀佛。】青龍佛,青龍佛再來,解空第一,因為十方三世都是這樣,一尊佛能夠示現一尊佛來成就,一個世間不可以有兩尊佛,會亂,【倒駕慈航。故曰示作。證此持名念佛。不思議之法。故名大也。

【解】從佛轉輪。廣利人天。故為眾所知識。】跟隨佛轉這個*輪大大來利益人天,所以叫做眾所知識。

【講】上表位。是阿羅漢位。此嘆德】行【。是大菩薩德】行【。從佛轉輪者。依從佛所轉之*輪。悉能代佛宏化。轉妙*輪。法以輪稱者。譬喻二義。】所以過去人家講一句話,若欲逃離無間獄,莫謗如來正*輪,什麼人罪最重你知道嗎?什麼人罪最重?你若不想下去無間地獄,莫謗如來正*輪,就是看哪一個法師在宣法千萬不要誹謗那個法師,他所講的法你不要誹謗,只要他是正法,莫謗如來正*輪,我現在在宣法是代佛在說法,若不想下去阿鼻地獄,無間地獄你就不要誹謗,莫謗如來正*輪,這經典寫得清清楚楚,早、晚兩課,你破戒的人,你持八關齋戒踩死螞蟻,偷拿人家的東西,破戒,邪淫,打過妄語,你再來打入關齋戒這戒體還有辦法清淨,還有辦法證阿羅漢果,懺悔還有辦法回嚮往生極樂世界,還有辦法中品中生,破戒、五逆十惡罪還有辦法求懺悔,只有誹謗正法沒辦法,你去看這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不孝順母親,過去做錯事情殺生、偷盜、邪淫這都有救,都有救,只有一種人沒救而已,誹謗三寶決定去掉,camcel,去除,西方極樂世界你造什麼業都有求懺悔的餘地,只有一種人,謗佛、謗法、傍僧,保證不會往生極樂世界,保證,《無量壽經》你打開看看,看裡面怎麼說的,所以再勸告,再交代,就是講這個嘴,這張嘴,真的,再三交代就是講這張嘴,這張嘴,你不要誹謗,好的教你們去做,壞的教你們避開,要聽我的話,這樣就對(眾鼓掌),所以你殺死一個人是結束他的生命,你誹謗三寶,眾生聽到,謗這個轉*輪的法師的這個法,對法沒有信心,他從今以後不是斷這個生命,斷慧命,我們人有兩種生命,一種是色身的命,一種是智慧的命叫做慧命,誹謗三寶讓眾生失去信心,是斷什麼命?斷慧命,這不得了了,這是生生世世他都對三寶……,你誹謗三寶,他也跟著你誹謗三寶,全都一整群下地獄,生生世世出世在邊地,不會出世在中國,這箇中國是有佛法的地方叫做中國,富裕的地方叫做中國,不是中華民國,有佛法的地方,吃、穿、住不用擔心的地方,像我們這個地方叫做中國,若誹謗三寶生生世世出世在哪裡,地獄輪轉,輪轉之後出生畜生,畜生又很醜,沒有人要靠近,哈巴狗,癩皮狗,斷手斷腳的狗,狗,連人都不要看,因為他誹謗三寶業很重,從地獄出來變成畜生,畜生之後出世為人,出世為人不能出世在吃、穿不愁的地方,出世在哪裡?非洲,全身黑漆漆的,全身都黑漆漆,中文不懂,英文又不懂,看經典,打開全都看不懂,全都看不懂,所以那天美國人來,美國人來,我告訴他: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生命很長的,很長的生命,這個叫做阿彌陀佛,他說:美國人很困難。我說:因為你中文不懂,所以你無法學佛,你無法學佛,根本就聽不懂嘛!所以說出世在中國的人福報大,真的,出世在中國福報大,印度的佛法都滅,印度六百年前就沒有佛法了,生活在很痛苦的世間,光是吃就沒辦法了,吃得很痲煩,很痛苦了,只有佛法在台灣,吃、穿、住沒問題,轎車、電話、冰櫃、bed,還懂中文,中國又具足大乘的佛法,你看出世在台灣看有多困難,真的很困難,真的。美國的人我告訴他,都是真的。中文是非常、非常地難,no easy,no easy,沒那麼簡單,It is very difficult.很難的,美國人聽不懂,對不對?所以說在座諸位!我們要很歡喜,歡喜我們今天出世在台灣,出世中國人懂中文,經典打開,文言文,又每個字都看得懂,對不對?我們又來學佛,中國人兩千萬,台灣人兩千萬,學佛的人,出家人差不多有二十萬,比丘差不多有五、六萬,比丘尼差不多十幾萬,出家人,台灣的出家人,差不多二十萬的出家人,在家居士號稱三百萬,佛教徒三百萬,真的正信的不到六十萬,現在最近大家聽到師父的錄音帶我一直強調,神、佛要分清楚,不然大家以為有鬍鬚的是佛,他分不清楚,分不清楚,所以一直分這個神、道教、基督教、一貫道的,這是什麼是正,什麼是邪,要分清楚,現在大家都安西方三聖,最近才開始佛教在興盛,所以今天造成很大的誹謗就是這樣,他不原諒我們,這外道的不原諒我們,一直搞我們,因此諸位!要珍惜今生今世,我不騙你,珍惜今生今世,我以後要做一個名冊,輩子要跟隨師父的,講堂有活動都要來的,身份證交出來,百年之後回向,真的,若一輩子要跟隨師父沒話講,若三七五的,有空才來的,簡單就好,簡單念兩句就好,一輩子不退轉的,名字寫下來,身份證交出來,點名,百年之後四十九天念佛回向,真的,講真的,不退轉的才來,會退轉的,對不起,若有時間,蜻蜓點水才來,隨便就好,隨便。師父!你有分別心。不是,這是鼓勵,大家好好地修持佛法,鼓勵,鼓勵,所以說諸位!要好好把握,把握現在,因此,諸位看這個:悉能代佛宏化,轉妙*輪,法以輪稱有二種意思,譬如二義,【一輪有推碾之功。】以前我看這個碾看不懂,這推碾的功夫的意思就是壓下去讓它平,以前若遇到冬至的時候,我當孩童的時候都跟隨我媽媽去磨這個湯圓,磨湯圓,你們知道吧!以前有這個石磨,知道嗎?上面用一支……,一桶米就在那裡等,因為石磨有限,對不對?石磨有限,大家都用一桶在那裡等,一次抓一把,你曾看過,一次抓一把,你們孩童時不曾看過,像我們這麼老的曾看過,年紀大的都看過,現在都是機械一下子就ok了,以前要吃一碗湯圓很辛苦,你知道嗎?使勁磨,磋二、三個小時才一點點而已,一點點而已,科學發達實在是很方便,將我們人所有的……,為了吃個湯圓,你看!搞多久,對不對?為了蒸年糕在那裡,我有一次跟我媽媽問,說:多久會熟?真的沒熟,噢!被她罵得很慘,蒸過頭了,很奇怪,我想不透,怎麼蒸年糕不可以講話,我想不透,你說沒這回事,又真的沒熟,真的沒熟,真的,蒸年糕又不可以講話,小孩愛吃就說:媽媽!不曉得有沒有熟。小孩亂問,所以在蒸年糕都將一些小孩趕到旁邊去,現在不用,現在蒸熟的來,不必擔心它熟不熟,都蒸熟的來,現在人的生活太富裕了,真的,太富裕了,古時候的生活實在很辛苦,若要去一次廁所就很煩惱,廁所是臭得……,蟲鑽來鑽去,所以我看到這個推碾,推碾就想到以前的人實在很辛苦,真的很辛苦。【喻法能推碾眾生。粗細煩惱故。】粗的煩惱,微細的煩惱都把它碾平,*輪有這種意思。【二輪有運載之義。】從此岸運載到彼岸,此岸就是凡夫,彼岸就是聖人。【喻法能運載眾生。】法能夠運這個眾生到那邊。【從凡夫地。到聖人地故。既能代轉*輪。自可廣利人天之眾。為眾所共知共識者也。】大家都了解他,為大眾所共知共識,【聞名曰知。】聞名叫做知。【見面曰識。

二表位嘆德竟。】嘆德。

戊三列上首名

【經】長老舍利弗(此雲身子)。摩訶目犍連(大采菽氏)。摩訶迦葉(大飲光)。摩訶迦旃延(大文飾)。摩訶拘絺羅(大膝)。離婆多(星宿)。周利盤陀伽(繼道)。難陀(喜)。阿難陀(慶喜)。羅睺羅(覆障)。憍梵波提(牛呞)。賓頭盧頗羅墮(不動利根)。】我讀不來,台語的讀不來,很難讀,【迦留陀夷(黑光)。摩呵劫賓那(房宿)。薄拘羅(善容)。阿㝹樓馱(無貧)。如是等諸大弟子。】不曾讀過台語的,念得很難聽。長老舍利弗,這是智慧第一,那麼這十幾個後面都解釋得很清楚。

【解】德臘俱尊。故名長老。】德性,臘就是出家一年叫做一臘,十年叫做十臘,三十年叫做三十臘,所以這有僧臘,有戒臘(指僧侶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又作戒蠟。),僧臘就是說出家幾年叫僧臘,戒臘就是說他戒受多久,受戒有幾年,還有一種叫做法臘,不是頭髮的發,是《法華經》的法,法臘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人是天台宗的祖師一代傳一代,他接這個法接幾年叫做法臘。所以德跟臘俱尊,德行夠,出家又久,俱尊,故名長老。

【身子尊者。聲聞眾中。智慧第一。】身子尊者是講舍利弗在聲聞當中智慧第一。

【目連尊者。神通第一。】這個目連尊者很多人都跟地藏王菩薩搞混了,目犍連尊者是出世是印度,跟佛同時在世,比世尊還早往生,是確確實實有這個人,地藏王菩薩是沒有這個人,是佛祖向我們介紹的,即使是中國的九華山那也不是地藏王菩薩,是因為他的行為就像地藏王菩薩來示現,所以大家都認為九華山的就是地藏王菩薩,浙江普陀山那就是觀世音菩薩,那是後來的人就認為這樣示現就像地藏王菩薩,是韓國一位太子來到這裡,金喬覺他來到九華山到九十九歲時坐化,肉身不壞,現在還存在九華山,大家當作他是地藏王菩薩,事實上地藏王菩薩他沒來到這個世間,地藏王菩薩是佛向我們介紹這本《地藏經》,在彌勒佛降生以前的眾生都要靠地藏王菩薩來解救,所以若說叫人家不要拜地藏王菩薩,他家全是鬼,這個人實在……,我不敢講,這因果這實在是很大,真的,這實在是很大,無論我們今天修行人也要拜地藏王菩薩,你知道嗎?地藏王菩薩不管是冥幽,冥陽,陽間、陰間全都是大家所尊重的一尊大菩薩,怎麼叫人家不要拜,所以這講經、講經,諸位!你要注意,將來你若年紀比較大,學佛比較久要到外面弘法,也要很注意這點,知道嗎?不懂的不要亂講,真的,你到後來就跟地藏王菩薩發的願一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是兩種是不同,因為你是造業下去的,他是願力再下去的,所以這個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地藏王菩薩這是佛介紹的,這是不同人。

【飲光尊者。】這是摩訶迦葉,飲光尊者在無量劫以前他看到一尊佛像破一個洞,金粉掉了,他發一個心把它補好,只補一個洞而已,佛像一個洞而已,補,感應幾十劫身上有光明,一點點而已,安金佛的金身,可見安佛像讓人家拜功德有多大,我們現在這裡要畫三尊大尊的,從下面畫到上面,臨命終要接引的,西方三聖,二、三丈的站著,我們畫小尊的,要觀想去觀想不來,現在叫那個畫佛像的,畫很大尊,畫很大尊大家出資。有的說:師父!我全包下來。我全包下來。不可以,要大家出資,不過大家出資也很痲煩,三百、二百湊,湊到現在還不夠,有的人發心一次付清,都有優缺點。飲光尊者就是有安這個佛像,【身有金光。】我們說迦葉苦行第一。【傳佛心印。為初祖。】達摩祖師就是傳、傳、傳……,二十八祖。【頭陀行第一。】頭陀行第一。不是偷人家的東西(台語諧音為偷盜),頭陀就是苦行第一,吃,吃得很差,住,隨便住,苦行第一。

【文飾尊者。婆羅門種。論議第一。】文飾尊者就是摩訶迦旃延,這是婆羅門,論議第一就是很會講經。

【大膝尊者。答問第一。】摩訶俱絺羅,一個「糸」再一個「希」,那念作chī,白痴的痴,那個音是俱絺(chī)羅,答問第一,你問他,他馬上回答,大膝尊者,是舍利弗的舅舅,舅舅,舍利弗的舅舅。

再來【星宿尊者。】他父母親祈禱,所以生下星宿尊者,離婆多,【無倒亂第一。

繼道尊者。】周利槃陀伽,這根機實在是【因根鈍。】周利槃陀伽這根機很差,佛只教化【僅持一偈。】修很久,到後來開悟,證到阿羅漢果,【辯才無盡。義持第一。】義持第一,專心在修道。

【喜尊者。】我們所講的難陀。【佛之親弟。儀容第一。】聽說跟佛幾乎相同,一模一樣,比佛的個子還小。

阿難陀就是【慶喜尊者。佛之堂弟。復為侍者。】後來就是這個佛的侍者,跟佛長得一模一樣,阿難陀,【多聞第一。】多聞第一。

底下:【覆障尊者。】塞老鼠洞塞六天,在媽媽的腹中六年才出世,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就是他在修什麼行沒有人知道,只有佛知道而已。

【牛司尊者。】這諸位要注意,【宿世惡口。】宿世惡口,感應吃飯的時候,吃東西的時候像牛在嚼,你知道嗎?牛在嚼不是上下,牛在嚼是這樣、這樣,牛在嚼就是這樣磨,牛在嚼,所以他生生世世他造這個惡口,罵這個修行人不得了,不得了,但是他證阿羅漢果,但是證阿羅漢果嘴還是……,吃東西發出聲響像畜生在吃一樣,不要惡口,諸位!不要惡口。【感此余報。受天供養第一。】因為在這世間的時候,陽間的時候佛怕人家笑他,造口業,送到天上,受天人供養,所以叫做受天供養第一。

【不動尊者。】不動尊者,賓頭盧頗羅墮,賓頭盧頗羅墮。【久住世間。應末世】眾生【供。福田第一。】福田第一,這是為了一個缽,為了一個缽,後面就會談到。

再來,【黑光尊者。】迦留陀夷黑得發亮,【為佛使者。教化第一。】專門在教化眾生的。

再來,【房宿尊者。】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這是摩訶劫賓那。

【善容尊者。】就是薄拘羅,【壽命第一。】出世之後怎麼整他都不會死,整好幾次都不會死。

再來阿㝹樓馱,一個少,再一個兔,那個是念niào,阿niào,有的人念阿陀樓馱,阿彌陀佛的陀,因為這是翻譯的東西,所以這種音實在很難講,所以阿㝹樓馱,三藐三菩提,跟這音幾乎相同,所以阿陀樓馱,少,再一個兔,我們念阿niào樓馱,那麼這個叫做【無貧尊者。】不貧窮,【亦佛堂弟。】簡單講就是他們全家都出家,包括他太太也出家,佛的太太,他兒子也出家,兄弟,堂弟全都剃度,全都剃度,只剩我家還沒人剃度,很可憐,佛一出家之後,成道,全家都剃度,佛的堂弟,【天眼第一。

此等常隨眾。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為影響眾。今聞淨土。攝受功德。得第一義悉檀】把筆拿起來,在第一義悉檀,上面寫個:中道實相,悉就是一切,檀就是布施,簡單講就是一切施,在任何的時間、空間都對眾生講中道實相的道理,叫做第一義悉檀,聽經要帶筆,一定要帶筆,聽經沒帶筆,你現在聽,聽得很好聽,回去看就忘記,真的,以後聽經一定要帶筆,得到第一義悉檀。【之益。】利益,【增道損生。】增加這個道力損生,損生就是去掉這個煩惱,【自淨佛土。】生就是煩惱會生起,自淨佛土,自心清淨心就是佛的淨土。【復名當機眾矣。】當機就是佛對這些根機講這部《彌陀經》的。

【講】此列常隨眾上首之名。長老二字。貫下十六尊者。非獨指舍利弗一人。】所以照理講是要這樣讀,長老舍利弗,長老摩訶目犍連,長老摩訶迦葉,長老摩訶迦旃延,長老摩訶俱絺羅,長老離婆多,一直讀、讀、讀……,讀到後來長老阿㝹樓馱,中國人覺得辛苦,辛苦,痲煩,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一句,上面一句,下面都包括在內,中國人很懶惰,很懶惰,原來的翻譯是每句都有,這個鳩摩羅什他知道中國人要簡單,愈簡單愈好,文言文愈簡單愈好,長老兩個字不用讀,照理講是要讀到底,所以不是只有舍利弗一個人。【德臘俱尊者。】德高望眾,【若德重智深。】智慧深,【是謂法性長老。】悟性很利。【若臘(受戒一年為一臘)久年高。是耆年長老。】我們人六十歲以上,叫做耆年,有的人說七十歲以上,兩種說法,意思是說七十歲以上叫做長老,有的人說六十歲以上叫做長老,所以我距離這長老還要二十三年,我才算長老釋慧律,現在還很早,還二十三年,不曉得活得了那麼久,不曉得,六十歲,對不對?【俱者並也。德臘並尊。故名長老。此中多有德有臘者。亦有有德而無臘者。】這都不算在內,【並無有臘而無德者。】沒有這種東西。有臘又有德也就是說出家很久又有德性。底下一個一個來解釋:

第一個說舍利弗,【身子尊者。】舍利弗,【已證阿羅漢果。堪稱尊者。身子乃連母為名。其母身形端正。】所以名叫做身,【故名身。是身所生之子。故曰身子。】他母親端正,他母親的身子生她兒子舍利弗,生到佛子阿羅漢不簡單,他母親我看早就在西方極樂世界享受快樂了,這功德太大,所以你若是有兒子太多個,若有七、八個送一些來我們講堂,真的,一子出家,九祖生天,送一些來,至於女的就不用,女的送到別的地方。【本經稱舍利弗。舍利此雲鶖鷺。】這是一種鳥,鶖鷺是一種鳥,因為他母親的眼睛,【其母眼目】他母親的眼睛,【伶俐如之。】很伶俐像鳥的眼睛,【故稱舍利弗。】舍利弗,在這裡一定要注意,在《心經》所翻譯的是翻譯作舍利子,這兩個是同一個人,《彌陀經》是舍利弗,那麼這《心經》是舍利子,但是《心經》講的舍利子,又跟世間拜的舍利子又不同,經典這個舍利子是人的名字,佛的大弟子,世間在拜的這舍利子是我們人火化之後堅固之子,不同,故稱舍利弗,【弗即子也。又稱鶖子。聲聞眾中。智慧無能及者。】大智慧。【在胎已能寄辯母口。】寄辯母口就是幫助他母親跟別人辯論都贏,他母親本來不會講話,都講輸他舅舅,就是大姊跟弟弟在辯論都辯論輸她這個弟弟,自懷有舍利弗之後她母親講話都比她弟弟還厲害,你想想看,很驚人,孩子的智慧很驚人,所以叫做在胎已經能寄辯母口,幫助他母親辯論。【八歲登座。】八歲的孩子,八歲的孩子。【論議無雙。】沒有一個有辦法跟他辯論的,論議無雙,八歲,我們現在八歲小孩,來:頂禮師父,頂禮師父一拜。待會兒說:師父!我要餅乾。旁邊有餅乾:師父!他要吃餅乾。八歲孩子他要如何跟人家辯論,所以舍利弗這不是普通的人,他是佛再來的,我們怎麼有辦法,八歲的時候我也還是在撿菜,讀國小二年級而已,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七日之內。遍達佛法。故稱智慧第一。亦姑顯一德耳。】就是說暫時顯出他其中一項德行而已。

【十六尊者。】就是我們列出來十六尊,尊者,長老,【各有偏長。】全都有他的優點。【非余尊者。不具智慧。亦非身子。不具余德。】不是說舍利弗就沒有神通,不是這樣,意思就是說舍利弗有智慧,若這十六個來代表是代表智慧第一,智慧第一,其他的人也是有智慧,但是其他的人優點不是在智慧。

再來,【目連尊者。神通第一。具雲目犍連。】簡單講叫做目連。【此雲采菽氏。】就是專門在山上采豆的,豆類的,【先人】就是他的祖先,【入山修道。采菽而食。因是命族。】因此取這族的名。【此族出家多人。以摩呵二字揀之。】就是分別,特別分別一下,【雲大采菽氏。】大目犍連。【神通者。神妙莫測。通達無礙。羅漢具六神通。一如意通(如意所往,亦名神足通。)。二天眼通(徹見遠近。)。三天耳通(周聞各方。)。四他心通(知他人心念)。五宿命通(能知過去未來)。六漏盡通(諸漏已盡,】漏就是煩惱。諸漏已盡,【不受生死。)。前五。天仙神鬼皆有。彼是報通。】報通就是先天性,一出世就有。報通就是一出世就有。【此皆修通。】修通就是後天證悟而得到六種神通。修通就是後天修來的,報通就是先天性,像鬼,鬼子一出世就有神通,我們人就沒辦法,天人一出世就有神通,我們就沒辦法,所以這個報通是鬼神天仙,像羅漢這不是,是修通。【後一聖人方得。言第一者。如止耆婆之車。焚得勝之殿等。難以具述。】這裡這個典故我查不到,所以暫時不講,後面若再看到我再向諸位解釋,因為講錯要負因果,而且會下地獄,不懂,我就是跟你說我不懂,將來看到我再跟你們補。()

【飲光尊者。身有金光。梵語摩呵迦葉。此雲大飲光。由宿世為冶金師。】就是專門在用金粉的,金子,安金箔粉。【有一貧女。】貧窮的女人,【至塔中禮佛。見佛像金身。壞了一塊。】一個角落而已,不是整個壞掉,【乃起一念。我如有金。當為裝飾完好。發一善願。即有感應。後行乞途中。拾一金錢。】乞丐乞討的,撿到一塊金。【即倩冶金師。】「倩」就是拜託,央請、拜託。【為其錘薄。】錘薄,沒有拿他的錢,【不取工價。】不取工價,【發心同飾佛像。】發心大家都來裝飾佛像。【自爾以來。九十一劫。】九十一劫。【身常圓滿紫金光聚。光吞日月。】這光,日光或是月光的光,全都到他身上反射出來。【故名飲光。加以大者。揀異其它迦葉也。】所以你想想看,我們安一角落的佛像,九十一劫,若我們將這佛像打壞,這罪有多重,你反過來想,罪有多重,對不對?

迦葉尊者,【傳佛心印者。《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三捲雲:梵王至靈山。以金色缽羅華獻佛。】以金色的這個缽羅花來獻佛,金色的華,【捨身為座。】舍這個色身,當然這個梵天王,當然他會變化,他會變化,說不定變一個金剛座給世尊坐也不一定,所以捨身為座,請佛祖坐。【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華示眾。】就是將他供養的華拿起來。【人天百萬。】幾百萬的人,天人在聽經,【悉皆罔措】大家都束手無策,看不懂,不曉得在搞什麼,佛怎麼突然間把華拿起來,【獨有金色頭陀。】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這就是禪宗開始,禪宗的開始。【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今付摩呵迦葉。此即我佛傳心印於迦葉。】心心相印,這不是在戀愛的心心相印,佛的心傳給迦葉,吾正法眼藏,正法眼藏就是最重要的,眼睛是一切的開始,沒有眼睛你怎麼做事,所以啞巴比瞎眼還好,啞巴業比較經,瞎子業比較重,大家都要啞巴,誰要瞎眼,說真的,這是說兩種不得已的,選一種當然要選啞巴,誰要選瞎眼,選瞎眼不得了,很痲煩,選啞巴口齒不清,中文看得懂,坐幾號(車)他也不會坐錯,對不對?瞎子嚴重了,老是要人家牽,噢!這是很痲煩,很痲煩,真的,我有正法眼藏,涅槃的妙心,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奧妙的真心,實相無相,實相就是無一切相,無相而無不相為實相,今付摩訶迦葉,這就是我佛傳這個心印給迦葉尊者。【為初祖。迦葉復傳心印於阿難。】阿難是變成第二代,【遞代相傳。心心相印。故稱心印。】心印。再來:

【頭陀第一者。】頭陀第一者,【梵語頭陀。此雲抖擻。】一搖之下,東西會動,東西就掉了。【以十二行。】十二行就是十二種,十二種苦行。【抖擻塵勞煩惱故。】將這些煩惱剪掉。【一住阿蘭若(此雲寂靜處。)。二常行乞食。】吃飯用乞討的。【三次第乞。】次第乞就是說在化緣的時候,不可以因為同情他是窮人我才跟他化緣,要讓他種福田,富裕的人就不跟他化緣,富裕的人不跟他化緣,他下輩子就沒有福,也不可以說富裕人比較有錢,我跟他化緣的時候比較化緣得多,窮人比較窮,去,跟窮人痲煩不好,他已經沒錢了,不要跟他化緣,不可以。次第化緣就是說這間化緣完換這間,這間化緣完換這間,不管貧窮、富裕的意思叫做次第乞,不可以分別貧窮或是富裕,都要照順序一間一間走。【四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五節量食。】就是要節制自己吃多少、吃多少。【六過中(中午)不飲漿。】就是過「午也」不喝這個米漿,喝這個其他打汁的東西,就是過午不飲漿。【七著糞掃衣。】糞掃衣就是很下賤的,人家丟掉的,破了又補,補了又破的,人家不要的,穿糞掃衣。【八但三衣。】就是身上只有五衣、七衣、九衣,三衣而已,說到三衣印度當時沒有這種衣服,佛在世的時候裡面也沒有穿內褲,所以一個比丘都要撩起來,撩起來,所以這個女眾要穿這覆肩衣遮起來,否則女眾只穿那樣能看嗎?對不對?看到那個能看嗎?所以女眾又多一個覆肩衣,又多一件下裙,女眾要圍起來,男眾沒有,男眾是光溜溜什麼都沒有,所以佛當時在世比丘沒有走天橋,沒有走天橋,有一次比丘爬到樹上采東西,大放光明,每個小孩都跑來看,看這齣家人,佛就說:以後披三衣的時候,爬到高處的時候,稍微遮一下,遮一下,不然怎麼能看,裡面沒有穿,真的沒有穿。上次有一個跑去掛單,寺廟掛單,南傳來的,南傳來的,袈裟,照理講是不能穿進廁所,上廁所,脫下來之後跑進去,光溜溜進來,出來再趕快遮起來,他不習慣,因為他南傳來的,不習慣穿北傳的,他就披南傳的袈裟,這袈裟又不能穿進去廁所,很痲煩,他進來,丟過去,出來又趕快遮起來,人家說:來中國不要這樣,要穿衣服才得體。糞掃衣,八就但三衣。【九冢間坐。】要去埋死人的墳墓修行,練習不淨觀,無常觀,才知道我們百年之後我們也要來這裡陪伴,所以在座諸位!每天坐在死人旁邊還不會精進用功,去那裡擲骰子也是命了,有的人跑去墳墓旁邊賭博比較不會被警察抓到,我們修行人跑去墳墓,你看!有一天我們也會躺在這裡,有一天我們也要死,無常觀,死後又不清淨,修苦行。【十樹下宿。】不可以有擋風擋雨,在樹下坐著。【十一露地坐。】地上不可以鋪東西,坐著就是要坐地上。【十二但坐不臥。】哇!這沒那麼簡單,最辛苦只能坐著,身體不可以靠床,這關絕對沒有一個有辦法。十二,在座諸位!這幾樣哪一個做得到,來!從第一個來看,第一要住在深山林中,清淨的地方,沒有人吵的地方,沒有。第二,常行乞食,沒辦法。第三,次第食,我們沒有,最多第四日中一食,日中一食,還有幾個高僧大德日中一食修苦行的,第五,節量食,這我們也做得到,第六,過午不飲漿,這我們也做得到,是說別人,第七,糞掃衣,目前都沒有,目前都沒有,台灣太富裕,第八、但三衣,這有,只有三件而已,現在出家人我看打開抽屜不曉得幾十件袈裟也不曉得,真正出家人只能三件而已,第九,冢間坐,絕對不可能,光是怕鬼就怕死了,說真的,光是怕鬼就怕死了,哪一個敢跑去墳墓旁坐著修行,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本來坐得好好的時候,阿嬌,馬上嚇破膽,後面隨便……,那怎麼有辦法入定,光是怕鬼他就暈了,冢間坐絕對不可能,樹下宿絕對不可能,坐一晚大家就感冒,感冒,真的,十一,露地坐,這也不可能,哪一個坐的時候地上隨便坐,露地坐,深山林中都是土,下雨都是骯髒的東西,真的不可能,要坐地上,至少拿一張椅子來坐,第十二,但坐不臥,保證沒有,保證沒有,所以這十二項的頭陀行,目前而言只有三、四項我們做得到,但是沒幾個做得到這樣。【迦葉年老。】年紀很大,【不捨頭陀。】還是沒舍這個頭陀行。【佛憫其老。勸令休息。迦葉頭陀如故。佛贊有頭陀行。我法久存。故曰頭陀第一。此尊者未曾入滅。佛囑傳衣彌勒。】所以這個迦葉尊者,【在雞足山】我們現在所講的雲南省這個地方,雲南省,迦葉尊者來到這個地方,山,按照大藏經這樣記載,我看大藏經,大藏經是這樣寫,迦葉尊者起到雞足山的時候,這山裂開,裡面一個金剛座都鋪好了,迦葉尊者把這件袈裟放著,腿盤起來,入定,這雞足山又合起來,現在還活著,迦葉尊者現在還活著,沒死,沒入涅槃,這就是宇宙當中世間生命最長的一個人,要等,等到彌勒佛,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這迦葉尊者現身,來到彌勒佛的時候,向虛空轉三圈,轉三圈,因為彌勒佛來降生的時候,因為我們人幾百丈高,彌勒佛他的徒弟,這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預言,他就說:怎麼有這人頭蟲。怎麼有一隻蟲在爬,這彌勒佛就開示:不可以這樣誹謗,這位是上一尊佛,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迦葉尊者,他為了傳這個袈裟,一佛傳一個,傳給我,所以他要把這袈裟傳給我,所以他入定在雞足山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今天交到我手上,就是我手上拿的這件袈裟,這件袈裟多大件,你知道嗎?剛好彌勒佛的二根指頭,我們現在的袈裟……,我這件,這件袈裟,彌勒佛出世的時候,因為人過於高大,指頭橫這樣,橫兩根指頭,橫這樣,差不多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我們現在人個子小,個子小到這樣,袈裟差不多像這樣,彌勒佛這樣折起來兩根指頭,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袈裟,放在彌勒佛的手剛好兩根指頭大,那個時候女人五百歲才結婚,我們現在五百歲,老處女,誰還要,那就跌停板了,五百歲,不要說五百,四十歲嫁不出去就跌停板了,五百歲,對不對?這就是聽經典的好處就是說因為很多我們不懂,對不對?還有一些故事可聽,聽經典的好處就是這樣,若要照這樣念你也會,對不對?所以要來聽經的意思,好處就是在這裡,師父懂的都告訴你們,你們不曾看過,聽了之後就懂很多,此尊者未曾入滅,都沒有入涅槃,所以佛讚嘆:他就是頭陀第一。他在雞足山【入滅盡定。以待彌勒佛出世。

文飾尊者。即摩呵迦旃延。此雲大文飾。】大文飾,【南天竺國婆羅門種。】天竺就是印度,就是南印度一個國家,婆羅門,這【西域】分作【四】個階級,叫做四【大姓】第【一】叫做【剎帝利。此雲王種】簡單講就是這族都是【(王家種族。)。二婆羅門。此雲淨裔】就是【(淨天苗裔。淨天即梵天也。)】簡單講就是梵天的後代叫做淨裔,所以我們現在在講的梵音,梵音就是說他們的聲音很好聽,是從大梵天王那裡傳下來的,那麼印度人覺得從那裡傳下來是一件很驕傲,很值得安慰的一件事情,所以他叫做大梵天的後裔,所以簡單講叫做淨裔,我們所講的婆羅門。【。三毗舍。此雲商賈。】就是在作生意的,作生意的是第三個階層。【四首陀。此雲農夫。】農夫,簡單講就是說印度當時分作四個種姓,那麼最尊貴的就是王族,第二尊貴的就是婆羅門,第三叫做作生意人,讓人家最瞧不起的就是農夫,那麼他們這個階級分得多清楚,他們這個貴族,皇親國戚若在走路,若在走路的時候,這農夫或是生意人踩到他們的影子,比如說我在走路,日光照射下來,我的影子在這邊,不可以踩到他的影子,踩到他的影子犯法,印度當時分這個階級分得很不平等,所以最早實行民主的就是我們世尊,世尊不管你是皇親國戚,婆羅門,先出家就排前面,全都平等,先剃度就排前面,所以說世界上最早實施民主的,不是法國、不是美國、不是英國,是佛陀,是佛陀。佛陀最先實施這個民主政治,僧團全部由民主去管理,利和同均,我們兩千多年之後台灣,這個叫做均富主義,均富主義,我們今天台灣實行均富就是富裕、貧窮儘量讓他平均,富裕人稅金扣得比較重,收入比較多的稅金扣愈重,佛陀當時在世要有飯吃大家都有飯吃,均富主義,均富主義,所以說佛他是一位超智慧的人,不是像印度當時很不平等,接著印度當時最沒有價值的就是倡妓,唱歌妓女,賣唱的,不是像現在這歌星,歌星紅得不得了,拿一張sign,讓他簽名叫做sign,英文叫sign,要不要sign一下,要不要簽一下,若中國的朝代來講,清朝來講,歌妓,酒樓在賣唱的,那是最下賤的,但是現在告訴你風水輪流轉,現在影歌星,真的,你若坐飛機坐在隔壁那個,剛好得到影后的,那叫做什麼名字,反正我們沒有在記那個,很紅的,人家不會拿來慧律法師簽名,不會這樣,若我在飛機上人家會拿給隔壁簽名,他不會拿給我簽名,眾生。底下說,【婆羅門多智。】婆羅門很有智慧,【尊者又復出家聞法。】又出家聽到這個佛法。【善解契經。】就是經典,上契佛陀的心懷,下契眾生的根機,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契經。

【《阿含經》云:有外道執斷見。】執斷見就是說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了。【問曰:我見人死不還。云何說其受苦。故知無他世。】就是沒有下輩子,意思就是說像我們現在人所說的死了就茫茫然,又什麼都沒見到,又沒看到什麼人在受苦,怎麼會有下輩子,這句話問法就是這樣。

【答曰】回答【:如罪人被囚。寧得歸否。】無法再回來。

【又問:若生天上。何故不歸。

答曰:】摩訶迦旃延,現在是說表示他很會說法。【如人墮廁】從廁所出來身體洗一洗,香水噴得香香的,還有人要跳入廁所嗎?沒有人要跳下去,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我們人上天堂,死了之後上天堂,天堂我們又沒看到,也沒有人說上天堂下來跟陽間的人說,說:我現在在天堂很快樂,所以這外道就說,意思是說不曾聽說去天堂,又回來告訴我們說天堂很快樂,不然告訴我們天堂很快樂我也才相信,這摩訶迦旃延就這樣破解他,像我們人跌入廁所里,現在又爬起來身體洗好噴香水,哪有人又要跳入廁所,這廁所就像我們陽間,比喻世間很痛苦的地方,哪有人說到天上那麼享受他還要跑回來,他絕對不要,絕對不要,所以你就不可能聽到天人來告訴你天上很快樂,天人每個都不要,所以這天人若下來陽間,我們人的身體無一清淨,地上所散發出來的環保,散發四十里,四十里,這天人若要下來陽間鼻子都要捏著,不敢呼吸,暫時停止呼吸,陽間在天上看起來說是很臭、很臭,誰知道,有時候香水擦起來覺得還不錯,怎麼說陽間很痛苦,表示天人很享受,像人跌入廁所不【得出寧肯更入。如是種種善論。故云論議第一。】

底下:【大膝尊者。】這就是舍利弗的舅舅,【即摩呵俱絺羅。】一個「糸」再一個「希」,那個念chī,白痴的痴,這個音是白痴的痴,俱絺羅,念這台語的是讀得很奇怪,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漢文很難讀,所以晚課誦這個《彌陀經》若是誦台語的,聽了快生病。【是舍利弗母舅。平日與姊】就是舍利弗他母親,平常跟他大姊【論議輒勝。】就是往往,往往都會贏。【自姊懷胎後。皆姊勝。知胎中必懷智人。】這種對舍利弗有用,對我媽媽沒有用,我媽媽懷的時候也沒有比較會講話,也是傻呼呼的,沒有用,沒什麼智慧,不然請教她看看,懷慧律法師的時候你有沒有比較會講話,沒有差別。人家舍利弗是佛再來的,我們沒辦法。【自思弟屈於姊。尚是小事。將來舅屈於甥。豈不令人見笑。遂辭姊。】離開他大姊。【到南天竺國。讀四圍陀典】四圍陀典【(此雲智書。)。】讀這四本書可以開智慧,這是外道的書,外道的書,這不是佛經。四圍陀典我解釋過了,是一些宗教的儀式,祭拜的法器,祭拜時讀的這個言辭,誰才夠資格做這種禮節,這都是外道在宗教信仰的四本書,要用什麼供品等等之類。【發憤精進。】他沒時間剪指甲。【尚無剪爪之功。】用功到連指甲都沒有剪。【世稱長爪梵志。】長爪就是指甲很長,我過去有看過世界之最,我們人指甲留長會卷,會卷,卷……,印度當時有一個留十……,那天我看到電視,閉路的,留十九年,留十九年,當他出去時,都要背起來,像這隻手在背手一般,背起來,為什麼?指甲太長,不能工作,後來美國人去買,去買,將留了十九年的指甲買下,以美金一千二百元買下,折合台幣二萬多塊,這樣剛好十九賺二萬多塊,那隻手老是橫這樣,印度還有一個人留頭髮,留二十五年的頭髮,剛好從這裡捲起來,卷好幾丈,要是洗頭髮得這樣,由一個人上去踩,踩那頭髮,像搓衣服那樣搓揉,頭腦壞掉才有那種人,世間有那種人留那樣的頭髮,很可憐。無奇不有,無奇不有。世間人稱為長爪梵志。

【十六年歸。】學道十六年。【欲與甥論議。】論議。

【問姊:甥今何在?

姊云:先從沙然梵志學道。】梵志就是修清淨行叫做梵志,當時來講就是外道的,修清淨行叫做梵志。【現從佛出家。即至佛所。】外甥還我,【索甥歸還。】外甥還我。

【佛令立論。論勝則還。】若辯論不贏我,對不對?看要怎麼辦,你若辯論贏我,我外甥還你,若辯論不贏我怎麼辦?佛就叫他:好!你提出立論出來。論勝則甥。【心中大快。】傻呼呼的他不曉得佛祖功夫,他以為學十六年很行,所以這外道就是這樣,外道就是學經典之後都是自己很滿意,認為天下無雙,認為人家沒有學這個外道就是很可惜,沒有聽到這個就是很可憐,所以一貫道也很同情我們,我們也很同情一貫道,就是這樣,他不曉得佛祖何等厲害,心中大快,【即思十六年苦功。今日正好在此廣眾一顯。】辯才智慧。

【遂曰:論勝】論贏,我若論贏你,現在就跟佛這麼說:我若論贏你,你【還甥。】我。不跟隨佛出家,【論屈】就是論輸你,【我頭把汝斬。】這句話要聽清楚,不是要剁佛的頭,是說我的頭給你斬,這正好相反,我們中國話若讀不來,我頭把你斬,以為我要斬你的頭,其實不是這意思,是說我若論輸你,我的頭給你斬,這在我們國小的時候,現在跟人家吵架被人家打,我們那一班就跑來……,我們老師叫做趙老師,說:趙老師!趙老師!他給我打。老師就說:他給你打還不好,你還來叫什麼?不是,他打我。他打你,你就講嘛!怎麼他給你打呢?他給你打,你反而占便宜嘛!所以這字要改一下,論屈我頭把汝斬,讓你斬。

【佛笑謂曰:汝以何為宗?】你的宗旨是什麼?【(佛欲破他先問立宗。)。

答曰:不受為宗。】我就是一切法不受,不受為宗就是說我一切法都不接受。【

佛云:汝見受否?】汝見就是說你這個時候說這句不受,你有這種見解,那你受不受?你受還是不受?這乍聽可能聽不懂,現在再講一遍:佛祖就說:你要跟我辯論,好!你先講你以什麼為宗。舍利弗的舅舅就說:我一切法不受。我一切法不接受,都沒有這個受的意識,一切法不受為宗旨,意思是說他樣樣都放得下,簡單講就是這樣。佛說:汝見受否就是說,你講這句話受不受,你剛剛講的這句不受,你這一句話受不受,叫做汝見受否?你有這種見地,我剛剛講這句話,你受不受,不得了了,這下嚴重了。

【大膝一想不好了。兩頭俱墮。】若【說受】這句話我自己有受,那麼我以不受為宗,【則自宗相違】我若說不受,不受,你跟人家講這句話做啥,你不是【(不受為宗故。)。】你不受為宗,你這句話講出來受不受,慘了,【說不受。】為宗,【世間相違(世間人皆以見是受故。)。】就是說你有這種見解你才說以不受為宗。【被佛一問。】辯輸他。【自知論屈遂逃。】辯論輸了,用十六年的工夫,佛只問第一句話而已就楞住了,佛問第一句話就楞住了。【行不數武。】數武就是說走不長,走沒多久。不數武就是說沒有一會兒的功夫,走一下子【心思大丈夫。一言既出。何以逃走。】回到佛的面前。【乃返佛所。】回到佛陀這裡。

【高聲曰:瞿曇取刀來。】瞿曇就是佛的名字,瞿曇,這是佛的俗家名,瞿曇取刀來,【斬我頭去。】反正我辯輸你,我的頭就是要給你斬。

【佛曰:我法無如是(殺人。)事。】我佛門哪有在「殺人」的,辯論輸我了就砍你的頭,不就專門在殺人放火的,沒有這樣。【汝既知屈。】你既然知道你辯輸我,可以跟隨我出家,我常常邀一貫道的辯論,一貫道的就沒有人,我常常叫一貫道的說你若辯贏我,我慧律法師馬上還俗,不然換我拜你為師,你辯贏我,我拜你為師,現在還沒有一貫道的來,一貫道來,有,講師、點傳師聽錄音帶都來這裡跑著頂禮,曾經有啦!大聲說:你若知道錯,【可從我出家。由精勤故。】精進。【得四無礙辯。】得到四無礙辯才,四無礙辯才,我們上次講過了。【觸問能答。故稱答問第一。】只要你問他,他馬上能回答,從事這種行業的,飽食終日在辯論的,觸問能答自不待言,過去就學這法的。

再來,【星宿尊者,】如果過夜叫做宿,如果懂得星象,與星球有關係的,前面加一個星,讀作xìu,星宿尊者。【父母禱星宿而生。】祈禱這個星。【即離婆多。又譯假和合。

《釋論》雲】一本論這麼說【:夜坐空亭。】晚上打坐的時候那裡一個空亭,空無一物,四周空無一物。【見一小鬼負屍而來。】見一個小鬼抬一個屍體來,【有一大鬼追來爭之。】有一個大鬼追來要搶這個屍體。【乃請尊者分判。】他判就是講道理,講看看,看這個屍體誰的。【自思若依理而判。】當然若按照道理來判這一定是小鬼的,小鬼拿來的,當然是小鬼的,但是霸道,這大鬼霸道,所以當鬼也辛苦,當鬼,大鬼管小鬼,惡鬼管大鬼,這佛經講,我們人說世間的流氓很可惡,鬼道的流氓更壞,都沒有在講道理的,要贏就是要贏,我們這裡還有一個法院法律訴訟偶爾會贏,陰間沒有這樣,抓不完,太多,依理而判。【必為大鬼所害。】照理判這個屍體應是屬於小鬼的,現在若說是小鬼的,大鬼就要找他算帳。【若枉理而判。】若冤枉這個道理來判,這就是大鬼的,不是小鬼的,小鬼就不甘願。【難免小鬼所害。】這樣小鬼就要害他了。【俱不免害。】全都不能脫離被害,不是大鬼找我們算帳,不然就是小鬼,照理判是小鬼,大鬼不甘願,若判大鬼的,小鬼不甘願,【乃依理判曰】照這道理看,【:我見此屍。是小鬼負來。】小鬼負來就是小鬼拿來的,【大鬼怒。拔其手足食之。】將這個迦旃延,這叫什麼?離婆多,離婆多的手、腳拔起來。【小鬼取屍手足補之。】取這個屍體的手跟腳補之。【因此煩惱。】裝這雙手雙腳是屍體的,因此就很煩惱懷疑我這色身到底是不是我的。【遂疑此身非我。】這色身不是我的。【若我本身。眼見鬼拔食訖。若非我身。云何隨我行。】遇到人就問,【逢人即問。汝見我否?】你有沒有看到我。

【僧答云:本是他遺體。非我有也。】本來就是別人的,別人的,別人的遺體,屍體色身根本就不是你的。【遂悟此身假和合。】這樣就證果了,【即得道果。】證到阿羅漢果了。【入定心無倒亂。】這樣就表示什麼事情都放得下,表示這是假的色身,光是聽到這個馬上就什麼事情都放得下,我們到現在大家都知道色身假的,四大皆空講好幾百遍了,對不對?要來聽個經,我家門沒有關我回去關一下,我女兒不曉得有沒有吃,我老公回來不曉得有沒有怎樣,所以我們現在在修行和古時候的人比差多少,古時候的人他隨便聽到一個法,四大皆空,馬上放下,沒有一件事情放不下,這假的,這臭的,這會爛,這會死,對不對?我們到現在放不下,對不對?沒辦法。【故云無倒亂第一。】他聽到這色身是假和合的所以他就沒有顛倒。

【繼道尊者。即周利槃陀伽。周利是兄名。譯大路邊。】印度的名字很奇怪,【槃陀伽譯繼道。】繼道,繼續在道路生,【相繼於道路而生。其母二次。皆于歸家途中生子。】諸位!你知道歸家是什麼意思,印度人生孩子都要回娘家生,印度人生孩子沒有在夫家生,印度人生孩子一定要回娘家生,所以叫做歸家的途中生子。【繼道隨兄從佛出家。】繼道跟隨他哥哥出家。【因根機愚鈍。僅持一偈。】掃帚,現在念掃,那個帚忘記,念那個帚,那個掃忘記,以我們今天來講還沒有這麼笨的,掃把兩個字念不來就是念不來,還要發願回向,原生西方淨土中,兩個字都念不來還念七個字,哪裡念得來?人家這兩個字念不來到後來證阿羅漢果。僅持一偈,只念那個掃帚而已,【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念前面一句話,第一句掃,那個帚就忘記,念底下那個帚,那個掃卻忘記,這很嚴重,沒有人嚴重成這樣。【兄遣還俗。】有一天我看這個經典,這個周利槃陀伽就躲在門外哭泣,哭泣,【哭泣不已。】他哥哥就罵他,說:你回去好了,像你這樣來佛門白吃米,你傻到連念掃把兩個字都念不來,你跟隨佛出家,吃,吃施主的,吃,吃施主的,修行不夠回報,吃,吃施主,修行不夠回報,我常常勸告這些若要剃度出家的,吃很好,吃施主,不夠回報,你要注意,所以他就在那裡哭泣,哭得很久,佛陀知道,哭泣不已。【佛憐而教之。使誦掃帚不輟。】你只記兩個字,現在叫他集中這個心,集中他的心去念,所以這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參禪,知道嗎?我們現在的參禪,參禪。我們若到懺雲法師那裡,現在掃、掃……,懺公就問:有掃乾淨嗎?他就:有,掃得很乾淨。懺公來看:不乾淨,再掃一遍。心情就很不好,明明很乾淨,怎麼老和尚這麼挑剔,老是說不乾淨,再掃一遍,掃一遍,他又來,有掃乾淨嗎?大家看,一百個人看都乾淨,不乾淨,再掃一遍,不得了了,後來,師父!掃好了。他(懺公)就說: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咦!開悟,原來懺公教人家掃地不是掃外面骯髒的,是掃你的內心骯髒的要掃掉,所以這句很流行,這句以前大專蓮因寺,我們若跟隨懺公: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老是在念這句,所以現在知道了,就是說你在掃地的時候要把內心的骯髒掃掉,不是在掃外表的。【於三七日。將一把無相掃帚。】無相……,掃到後來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掃到後來一心不亂。【把心地見思煩惱。掃得乾乾淨淨。得阿羅漢果。】那個掃把兩個字念不來的人,二十一天證阿羅漢果,我常想我慧律若在佛陀當時在世的時候,你看我,我要證什麼果,是不是這樣?那個傻成這樣,兩個字,二十一天就證阿羅漢果,所以說在佛祖出世的時候,五年以內沒有證阿羅漢果,那就被淘汰出局,那就很嚴重、很嚴重,就像現在所說的白痴,才會五年沒有證阿羅漢果的,二十一天證阿羅漢果,【具足辯才。義持第一。】他老是記掃把,記到後來事一心不亂,到後來證到羅漢果,全都一心不亂,掃到後來都無相,所以在座諸位!修行,我們繼道尊者,你看一看這裡面哪一個字最重要,無,無相掃帚,就是那個無,你看所有的……證阿羅漢果都一定要空,一定要無,一定要無住,一定要放下,在座諸位!因為我們常常在講,講久會痳痺,你若將這句憶持在心,我以後……從現在開始,不是說明天,從今晚開始你二十四小時都觀照,這都是生滅法,都是假的,每一個剎那間在變化都不是真實的,都無所著,放下,用空的思想很快就解脫,哪有什麼是非,哪有什麼人欺負我們,根本就沒有欺負我們,根本就無我,欺負什麼,哪有什麼佛法,所以說禪宗講一句話,禪宗說:一切法無生,一切法不滅,諸佛常現前,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諸佛常現前,這是禪宗在修行的,最厲害的一句,一切法無生,一切法都是假的,緣起性空,當下都是假的,你用多少精神去追求到最後一定是錯誤,絕對痛苦,追求這假相的東西絕對痛苦,所以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生,既然無起心動念怎麼有滅呢?無滅,所以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諸佛常現前,這樣佛性就顯示出來,佛性就是在不生不滅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動念就沒, 有得失觀念,就沒有煩惱,沒有愛,沒有恨,只有具足智慧,大慈大悲沒有敵人,人家要害人,無生,本來就沒有的東西,對不對?受到一切的委屈,他的生活很差,就想:這是我的命。一切法無生,這是我的業,要歡喜心償還,很好用,很好用,所以不要老是窩在家裡自己看書,也不可以說我自己要用功,不可以,一定要有善知識,有時候一句話比你看十年的書還快,一定要出來聽經,不可躲在家裡,絕對不可以躲在家裡,知道吧!你躲在家裡看三年、五年有時候不如師父講一句話,一定要記得這句話。底下,【可見修行。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發心。若肯發心。下愚可得上智。但誦掃帚。亦能證果。】怎麼能比得上念佛呢?【如若念佛。】你若是好好念佛,【豈不成佛。此其證也。】這就是證明。

底下:【喜尊者。佛之親弟。四月九日生。身黃金色。具三十相。】佛是三十二相。【短佛四指。】短佛四指不是指頭短四指,不是這意思,就是比佛個子還小四根指頭,這樣(掌心向內,手掌平放,五指併攏)橫著放,知道嗎?四根指頭這樣,比如說我若是喜尊者,這樣就是說我比佛少四根指頭的高度,短佛四指,有的人看這個怎麼看都看不懂,怎麼少四根指頭,不是這個意思,【故稱儀容第一。】很威儀,很像佛祖,【摩竭提國。】摩竭提國,【有裸形外道。】有的人讀作ke奔,我以前有一個表兄讀這個美術的,不曉得是不是故意考我們,看報紙:唉喲!怎麼有人ke奔。我乍聽,聽不懂,什麼叫做ke奔。拿來看,唉喲!慘了,luǒ奔,ke奔,裸形的外道,全身都不穿衣服的。【世稱智者。與舍利弗論議】就是在辯論,【結舌。】就是辯不贏他,結舌就是辯不過舍利弗,舌頭批結的意思就是表示說辯不贏他。【深信佛法。】若是要出家,【有欲出家。】有這意思要出家。【見難陀色貌殊偉。嘆曰】很讚嘆說【:短小比丘。智慧難概。】無法去了解短小比丘,看到難陀的色貌很偉大,讚嘆說:短小的比丘,智慧難概,【況堂堂者乎。】意思是說何況這佛陀,何況佛陀,你有感覺嗎?個子小的頭腦特別聰明,不曉得你有沒有感覺,你看拿破崙,真的,個子小,個子很小,你看廣欽老和尚縮水了,廣欽老和尚吃得很少,個子這麼小,所以個子小的沒什麼好發達,只發達這個頭腦而已,我們以前建中的,考上台大醫學院的,班考上二十三個,十幾個都小個子的,一半以上都小個子的,個子小的,一點點而已,當然也有個子高的,所以這種頭腦沒有分個子大小的。(此下為法師補講:)嘆曰:短小比丘,那個是指舍利弗,智慧難概,況堂堂者乎?我們昨天講佛陀,講太快,那是指難陀,那是難陀,不是佛陀,第一點。【遂從其出家。】就出家了。

底下:【慶喜尊者。佛之堂弟。】堂兄弟,【是佛成道日生。淨飯王是曰:先得太子出家成佛之報告。】太子出家,他成佛了,大家都回來報告了,【又聞王弟白飯王。報告生子。】所以大家很歡喜,【故字之曰慶喜。至二十歲。佛度出家。要求佛將二十年所說之法。重為宣說。】從頭開始再講一遍給他聽,過去二十年所講的,阿難不曾聽過,現在全部要再講一遍給他聽。【悉能記憶。迦葉云: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故稱多聞第一。】全都記得起來,不簡單,全都記得起來,不簡單。我們現在只是每星期考一點試而已,又沒有接電話,又沒有煮飯,也沒有洗衣服,也沒有掃地,只背那麼一點點東西而已,阿難是二十年佛陀所講的法念過、講過,二十年的東西都記下來,我們這種是什麼根機,人家那種是什麼根機,看差別多少。

底下,【覆障尊者。即羅睺羅。過去因塞鼠穴六日。】很可憐,過去我不曉得彈死幾隻老鼠,這悽慘了,塞老鼠洞六天,【報感在胎六年。故云覆障。】覆障。【是佛之子。佛與耶輸陀羅。為名字夫妻。未行欲事。何以有子?因悉達第四次出遊。】去游這個城的時候,【見比丘僧。為度生老病死苦。回歸向父王請願出家。

淨飯王聞言流淚曰:阿私陀仙人之言應矣。】阿私陀仙人是印度當時最行的預言家,說:這個人若是作世間的國王是一位轉輪聖王,若是出家是一位覺者,是一位究竟的覺者,是佛陀,佛當然是示現的,他哪有可能當國王,我問你印度的國王你認識幾位,認識一位阿育王,對不對?波斯匿王,波斯色迦王,認識這幾位,佛陀當時若去當國王,你會認識釋迦牟尼佛?不認識,不認識,所以佛陀當然一定要出家,這部戲一定要這樣演,其實人家早就知道了,他是佛祖再來,這齣戲本來要這樣演,不這樣演不可以,所以阿私仙人講的預言慢慢實現了。

【次日至宮中。勸太子曰:汝若有子。當許出家。】這跟我當時要出家一樣,某一個人叫我要先娶,生一個之後才要讓我出家,那種怎麼放得下,哪有那種女人甘願懷我這個兒子,之後再鼓勵說:去吧!去吧!去剃度。不可能的事情,女人的感情很重,對不對?你若跟她有孩子之後絕對跟你糾纏不清,沒有人放得下,絕對不可能,所以這個佛陀他是示現的,示現的,他說:你若有兒子我就允許你出家。

【太子指耶輸陀羅腹云:他已有孕。】講起來實在是很神話,人家是佛祖,電影本來就要這樣演,沒辦法,不曉得是不是真的,經典這樣寫,多少相信一些,以後大家要出家的時候,咦!指一下,說:她已經有身孕了,我要出家了,人家幾十年都沒怎樣,生出來別人的。

【耶輸一驚。】一驚嚇。【即覺成孕。】所以這點在外道大家都不相信,外道說:你們在胡謅,哪有那種事情,沒有怎樣會懷孕,我不相信,他為了要說佛祖很行,很清淨,都說佛祖沒怎樣,有沒有怎樣我們又不知道,在這裡又不能回答我們,對不對?沒辦法,我看到這個事情,沒怎樣她會懷孕,我實在很不願意相信,但是經典又這麼寫,他又是佛,所以暫且相信,電影又這樣演,電影也是這樣演,所以這裡要相信。【於太子出家後。六年始生。惡聲盈路。】整路都是謠傳:奇怪!奇怪!沒有丈夫怎麼會懷孕。過去我們讀國小的時候常常讀這句就是這樣,過去人家放音樂都是念這句,奇怪!奇怪!沒有丈夫怎麼會懷孕。惡聲盈路。整路都在誹謗耶輸陀羅。(用「盈路」表示到處的意思。如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不是只是在水井處,指到處的意思。)【諸釋皆憤恨。】就是這個釋室,釋迦族的全都很憤怒,因為古時候的人很保守。【請王治其罪。】又是一位太子,所以說起來,講實在的我也覺得太子這麼做實在……,若這點我對釋迦牟尼佛也有一種建議,不可以說誹謗佛祖,這不可以,既然要出家實在是不須要再指那一下,乾脆去剃度,讓你太太名節受不白之寃,這點我就不同意佛祖這樣作法,你知道嗎?對不對?因為這樣俗家會誹謗你太太,你太太到後來就跳入火坑,這不曉得是不是真的,我很懷疑這段。【耶輸雖能自信。】我確實沒怎樣,不曉得怎麼會懷孕。【欲雪不白之冤。求王設一火坑。誓言:我若為非。】我若有做壞事,這孩子跟別人生的,【母子俱滅。若真遺體。】若真的是佛陀的血脈,【天當為證。】作證明。【抱子投坑。火化紅蓮。】就是從這裡來的,火化紅蓮,我們說火焰化紅蓮,這火焰的意思就是三界,就是我們的欲望的意思。【托耶輸體。母子無損。】母子都沒有損壞,保持好好的。【國人始信。從此息謗。後佛度羅睺羅出家。密行第一。】密行的意思就是說完全沒有人了解他的兒子,律藏記載得多嚴重。佛當時度很多比丘出家,這羅睺羅有一次去托缽,托缽出去之後被外道圍起來,被外道圍起來,將缽拿起來打破,人家知道那是佛的兒子,佛陀的兒子,把那個缽打破,打破,袈裟拿起來撕破,撕破之後用石頭丟,丟,丟羅睺羅,丟得整個臉都是血。這在戒律裡面有這麼說,丟得都是血的時候,血流不止,這羅睺羅就跑到溪邊,溪邊,洗血,都沒有一點嗔恨心,沒有一點嗔恨心,後來佛祖知道這件事,佛祖知道這件事,佛陀就安慰羅睺羅,說,這個人不懂因果,他愚痴,無知,殺害沙門這罪很重、很重,這跟出佛身血的罪一樣,這個三寶是我們法身慧命的父母,所以你若跟人家說……,你父親是誰,你跟人家說慧律法師也對,我是你的父親,你爸爸,法身父母嘛!你父親是誰?生我者誰,法身父母是慧律法師,這樣也對,我是你父母,你怎麼忍心誹謗你父親,這樣不對。那麼佛陀就安慰羅睺羅說:不要理他。到後來凡是丟石頭的都下地獄。全部下地獄,所以這個沙門,你曾聽過嗎?殺我破戒的比丘,動到我破戒,他破戒沒有修行,比殺八萬四千個父母的罪更重,比殺八萬四千個父親、母親的罪更重,何況持戒清淨,意思是說只要他剃度出家,佛就是大慈大悲憐愍這些,有修行的沒有修行的都是佛的真子,雖然說你們在家你們很有修行,但是還沒有真正進入三寶裡面,所以出家人再沒有修行,他犯到一點兒戒律,究竟他還是比在家人千百萬倍的行,你曾聽過在家人去綁票,你曾聽過在家人拿那個烏滋衝鋒鎗,曾在什麼卡拉OK槍戰,出家人最多的缺點就是說脾氣稍微壞些,再來就是誦經,再來就是說有時候嘴比較心直口快,再怎麼壞跟世間人不能比較,所以人家說:師父!你們出家人有的也是很黑。我說:在家人黑得流汁。多一個汁,你知道嗎?不要只罵出家人而已,不然,你行,你來,老是說出家人不對,沒有剃度,有一個來說:出家人怎樣、怎樣。我說:不然,你來,你剃度,我們向你學習,對不對?向你學習,我說:你不用什麼,你跟著我這樣,我晚上一、兩點睡覺,三、四點起床,對不對?一天看書看十幾個小時,你不用這樣,你跟著我看書就好,我起來,你跟著我起來,我坐下你跟著我坐下就好,你有辦法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說出家,他再怎麼壞,究竟贏世間人贏太多,當然他不曉得因果,他要隨便亂做,當然他要負因果,所以我們在家,對不對?不夠資格管出家人。國人始信,從此息謗,後來度這個羅睺羅出家,所以這羅睺羅是密行第一,他很有修持,是菩薩再來示現的,菩薩再來示現的。

【牛司尊者。宿世惡口。感此余】下來【報】應【。司者。牛雖不食。恆事虛哨。】咀嚼聲。【憍梵波提。】憍梵波提,【過去世為沙彌。見老比丘誦經。】誦經,老比丘會口齒不清,口齒不清,如是我聞……(法師捏鼻念),念得口齒不清,沙彌還小不懂,說:你誦經像牛在吃草,口齒不清,這句不得了了,這句你若看得清楚保證你一輩子不敢亂講話。【輕弄雲】沙彌就笑老比丘說【:如牛食草。】誦經像牛在吃草。【老比丘已證阿羅漢果。】哇!不得了了。【告云:汝此言有罪。】你講這句話有罪。【隨即懺悔。】趕快求懺悔,他不懺悔是絕對阿鼻地獄,幸好有懺悔,有懺悔還怎樣呢?【猶墮落五百世為牛。】誹謗聖人還有求懺悔,還要當五百世的牛,我們就是不曉得這張嘴口業嚴重到這種程度,今天我們所誹謗的,你也不曉得他是菩薩還是佛再來還是阿羅漢,我們全都不曉得,所以我常常告訴徒弟,我們若在外面看到比丘、比丘尼行為覺得……,讓我們覺得怪怪的,拿一個缽在那裡,似是而非,我們都不要誹謗,對不對?不要講也不要供養他就好,靜默,因為真假我們不曉得,我們若知道他是假的,當然是沒有話講,真的就不是這樣講了,對不對?所以說究竟,若聰明的人一定這張嘴都用在念佛,傻的人才誹謗那些沒用的……,沒用又損人不利己,對自己不好,負因果這麼大,這沙彌只講老比丘這樣,像牛在吃草而已,誦經像牛在吃草就不得了了,五百世當牛,又是有求懺悔。【余報未盡。】報應還沒有盡,【尚事虛哨。】就像喘氣一樣,牛在喘氣。【佛恐世人。睹形不知觀德。】只看到他的外表,不曉得這個是證阿羅漢果的聖人,不曉得這樣。【譏謗又要獲罪。】又誹謗到這個憍梵波提,這樣又是造口業,【於是令居天上。諸天敬奉。故受天供養第一。】因為這個業報還沒盡,業報還沒盡。我那時候看書看到這裡,跟蹤好幾個月寢食難安,那時候都:尼姑,吃素,菜姑。我是沒有罵出家人,那時候小孩子不懂,都叫那個師父叫菜姑,這樣不曉得有沒有罪,我也不曉得,我不曾罵出家人,小時候曾叫吃素的:菜姑,菜姑。不得了,這下子五百世當狗,慘了,不曉得,那時候還小不懂,不曉得這麼嚴重,一句錯了就五百世當牛,所以諸位!回去都準備沙隆巴斯(沙隆巴斯是一種含藥的貼布),真的,最好是靜默,反正我不要講絕對不會造口業,不要講,看了知道就好,不要講,要注意,要注意。

【不動尊者。即賓頭盧(譯不動)頗羅墮(譯利根姓也。先名后姓。)。】台灣話讀作賓頭盧頗羅墮,我曾去讀台語的那種晚課,讀這樣:賓頭盧頗羅墮。【昔樹提長者。】過去有一位樹提長者,【以缽置剎竿上。】剎竿就是高處的意思,像竹竿的最高的點,比喻很高的地方叫做剎竿上。將這個缽,金缽,很好的缽,放在很高的地方。((物名)長竿之上以金銅造寶珠焰形,以立之於寺前。剎者土田之義,以表梵剎,故名剎竿。又西國不別設幡竿,於塔上立竿柱(即九輪),竿頭安置舍利,其義同土田,故亦名剎竿。竿之梵語,乃刺瑟胝也。【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號於眾曰】就是對大眾這樣宣布【:誰能現】出神【通取缽。當以與之。尊者即時現通取之。】就是賓頭盧頗羅墮,【佛呵責不許入滅。】佛說:怎麼可以隨隨便便為了一個缽就現神通呢?不準你入涅槃,所以賓頭盧頗羅墮,人家在應供,齋僧大會的時候一千個,齋僧大會一千個的時候都有來應供,有來應供。佛就告訴他:你這樣隨隨便便現神通,不準你入涅槃,【留身世間。應末世供。為人天福田。故稱福田第一。】所以這個賓頭盧頗羅墮有一個願力,只要那個齋僧大會有一千人,出家人一千個,他就會來應供,所以應供之後那個筷子放在那裡無緣無故都會濕,很奇怪。若在齋僧大會的時候證明他是不是阿羅漢,很簡單,你只要將椅子每一個位置放一朵花,坐下去這朵花沒有壞,那就是阿羅漢再來,若我去坐絕對不會壞,因為我口袋還帶一朵,坐下去趕快拿起來,再放下去,若凡夫不用,坐下去花就爛掉了,保證爛掉,所以這有一個奧妙,證阿羅漢果,花坐下去不會壞,所以若要試諸位是不是阿羅漢,放一朵,叫他坐下去就好,保證圓仔花變菜花,爛光了,真的,保證這裡面沒有一個是證阿羅漢果的,所以說證羅漢果就已經相當不簡單,證羅漢果就是說地心引力對他沒有辦法,地心引力對他沒有辦法,他已經證阿羅漢果破掉這個我執,這個我執就是說因為眾生的共業,業感有一個執著,所以他這個地心引力特別有一個感應,感應,所以阿羅漢已經斷我執了,所以地心引力對他沒辦法,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他會飛天鑽地,飛天鑽地,對他都沒有作用。

再來,【黑光尊者。為佛使者。即迦留陀夷。】迦留陀夷,在比丘戒裡面最會作怪的也是這個,比丘、比丘尼制這個戒律迦留陀夷。【身形粗黑有光。】黑得發亮,【人見驚駭。佛禁夜行。】因為人家看到會害怕,因此就開始,【因之而始。此尊者為佛使者。摩利夫人師事焉。教化夫婦同證道果者。數滿一千。】這個摩利夫人尊重對這個迦留陀夷當作自己的師父,所以這個迦留陀夷是專門在教化夫妻都可以修行,所以佛當時在世的時候證到初果羅漢非常之多,證到初果羅漢,為什麼?以《比丘戒》裡面就可以證明,比丘在托缽,過去佛還沒有制這個戒律的時候在托缽,因為證到裸阿羅漢,他已經破掉見惑,二果阿羅漢破掉思惑的前面,粗的東西,三果阿羅漢就斷掉思惑,中的微細,到四果阿羅漢,連微細的思惑都斷掉,所以說斷掉的時候他就無所著,這個比丘因為還沒有斷惑,還沒有斷惑,繼續在托缽,遇到這個在家人請到初果阿羅漢,連什麼東西都搬出來供養比丘,搬得一無所有,比丘不曉得還去托缽,左鄰右舍就誹謗,誹謗說:你看!比丘!比丘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也不曉得在家人施捨得空無一物,還拿那個缽去向人家托缽,所以佛就制戒,不準進去證初果阿羅漢的人、在家人那個地方托缽,因為他已經無所著了,他舍再多的東西都搬給你,證初果羅漢以上的都不可以進去托缽,佛也制這條戒律,因為太無所著,太無所著。現在的人不可能,身上若有一萬塊他一定會布施三千,這個人是不得了了,若拿一千塊點個平安燈,算是很有施捨心了,之後留九千過年,你絕對不可能看到一萬布施九千留一千過年,絕對不可能這樣,這是保證沒有,若證到初親阿羅漢他就不會這樣,他什麼東西都給你,什麼東西都給你,我們人不可能這樣做,凡夫這個著,聽經是聽經,老是說無所著,錢還是很好用,所以我們平時學得解脫,臨命終就能自在,【一人證果者。不知其數。故稱教化第一。】迦留陀夷。

再來,【房宿尊者。即劫賓那。】劫賓那,【由父母禱星宿而生。】而生產,【房宿乃二十八宿之第四星也。能知星宿第一。】這個字典有,你若查這個字典就有二十八星宿,這個《仁王護國經》也有,《仁王護國經》也有,我們不講這個。

【善容尊者。即薄拘羅。】薄拘羅,【毗婆尸佛時。以阿梨勒果。】這阿梨勒果到現在不曉得什麼果我不曉得,阿梨勒果。【施一病僧。】可見證阿羅漢也會生病。【(此僧已證辟支佛果。)】證到這個緣覺,只施捨一點點東西,布施一點點東西給生病的出家人,你看!【自爾九十一劫。無病無夭。又持不殺戒。】噢!你想想看!看布施給出家人,病苦的人一點點東西,九十一劫不生病、不夭壽,而且這是因為布施到一個聖者,布施凡夫僧功德也是很大。明天我的維他命就會很多,有的人從美國帶回來,從那裡帶回來營養食品,有的人用那種香菇精,還什麼菇、靈芝,我現在告訴你們,你們都不要送什麼東西來,我現在固定在吃一位醫生的中藥,什麼健康食品,那對我都沒有用,都試過了,哪一咱藥我不曾吃過,每一種都吃過,維他命1、2、3、4、5、6,全都用過,再多都吃很多,你們都不要再拿來。底下,因為持不殺生戒,【感五】種【不死報】應【。初生現異。母以為怪。遂欲處死。】怪人,出世的時候沒哭又會笑,他母親覺得奇怪,這孩子有問題要讓他死。【置之熬盤不死。】熬盤,我們今天所說的燉,熬,煎熬,我們說熬什麼雞湯,熬盤不死,不會死。【復置釜中不死。】釜中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鍋子,放在鍋子不會死,有沒有煮這裡沒有寫。【復投水中。巨魚吞之。魚為人獲。刀剖子現。竟無所傷。漁人養育成人。因火不能燒。湯不能煮。水不能淹。魚不能噬。刀不能傷。名五不死。顏貌端正。】貌相很端正。【故曰善容。享壽一百六十歲。故稱壽命第一。】我們虛雲老和尚才一百二十幾歲而已,他一百六十歲,大家都入涅槃之後他還沒有死,就是持不殺生戒,所以在座諸位!家裡螞蟻、蜥蜴,或是蟑螂儘量原諒它,掃一掃丟掉,不必煩惱它爬去別人家,沒關係,有的人說出家人這樣也自私,不然怎麼辦,不然你要怎麼辦,我問你,你不能抓那幾隻到山上放生,難道不是這樣,對不對?至於我抓到蟑螂,我都為它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投胎富裕人家的子女,放著讓你飛走,幫你消災,你要發菩提心,因為經典有講,經典說我們若抓到畜生的時候放生,要先叫它發菩提心,祝福它希望生生世世能脫離畜生的色身,我都念一念放生,反而飛往這邊什麼明善堂那裡,我怕得不敢講,明善堂看到很多蟑螂就是……,放生,噢!飛往那裡去了,慘了,所以說拜佛的人很自私也是真的,不然不曉得丟到哪裡,又不能殺生,如果今天佛祖制戒說可以殺生,摔死,再為它念往生咒,每隻都讓它死,不可以,不可以殺生,每隻都放生,放生就飛到別人家,無法顧慮那麼多,沒辦法。

【無貧尊者。即阿㝹樓陀。《楞嚴經》名阿那律陀。】這是同一個人,阿㝹樓陀,《楞嚴經》是翻譯作阿那律陀,【譯雲無貧。】就是不貧窮,不貧窮。【亦云如意。由昔飢世。】就是鬧饑荒的時候。【以稗飯】稗飯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稀飯,稗飯就是在說稀飯,用一碗稀飯,一碗稀飯功德多大你不曉得,讀看看你就昏倒,(用稗實做的飯。一種粗劣的飯食。稗:一年生草本植物,長在稻田裡或低濕的地方,形狀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實可釀酒、做飼料。)(下面法師後補講)再來,由昔飢世以稗飯施辟支佛,這個稗(bài),因為古時候沒有那個稀飯的名詞,所以有的人說這個稗飯是說麥,麥子長出來比較雜的沒有人要的,沒人要的,沒人要的,或是裡面的雜穗,稻穗有雜穗,比較差的,其實有別種註解是說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稀飯,稀飯而不是那種什麼比較壞的那個東西,我聽別的法師開示也是同樣這樣講,說這個稗飯是一種稀飯,不管它是什麼的,總而言之他就是端一碗飯,不是很好的質料來供養辟支佛,查字典它也不說什麼稻、麥,雜穗的東西,也沒有這樣寫,過去我聽高僧大德開示是說稀飯的意思,這個有人提出來。【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九十一劫,【不受貧窮。】所以我就又講一句過年點個燈不錯,你九十一劫吃穿不用擔心,【得如意樂。亦佛之堂弟。聽法之時。常樂睡眠。佛即呵云:咄咄何為睡。】咄咄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餵、餵……怎麼在睡覺。【螺螄蚌蛤類。】螺螄就是我們所講的蜆,螺螄、蛤這一類的,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就是一睡就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沒有聽到佛的名號,一睡就一千年。【因聞佛呵。恐受墜落。】吃施主的不修行會墜落。【乃自責發憤。經七晝夜。眼不交睫。】就是眼睛……,眼不交睫就是不合眼,上面,睫毛之間沒有蓋下來,沒有蓋下來。【精進失目。】精進到失明,精進到眼睛看不到,【佛憐而度之。】佛就憐愍度他,【示以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有的讀作lè見照明金剛三昧,就是看得很清楚。【好樂反見。】就是說歡喜,反見就是說迴光返照,我們現在在看是用意識在看,他不是,他看回去,誰在看,悟到本性的意思,所以叫做【照明金剛不壞本體。而得正定。遂得半頭天眼。】半頭天眼就是頭上,整個頭看天上都看得到,就是天眼,他看不是用眼睛在看,是用這個地方在看,半頭天眼,用這裡看,所以他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告螺髻梵王雲】就跟這個梵王這麼說【:我不因眼。】眼睛是意識,【觀】我沒有用眼睛觀察,用什麼?用這個半頭天眼,觀這個【大千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庵摩羅果我們現在所講的芭樂,芭樂,客家人稱為芭樂,就是我在雷音寺的時候腹瀉很嚴重,住持很慈悲:法師,腹瀉不止,我拿芭樂汁給你吃,吃了就好了。我說:哪個蕃石榴?蕃石榴圓圓的,我看了就知道,就帶我去看,蕃石榴,蕃石榴搞了老半天,聽不懂,客家話你若學一句就每句都很好用,都聽不懂,【(譯雲難分別,似桃非桃,似柰非柰)。是為天眼第一。】【

如是等。諸大弟子。如是。指上十六尊宿。】宿就是年紀很大,德行夠,【等者。等余未列之眾。

此等常隨眾。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解見在前)。為影響眾者。或過去古佛。倒駕慈航。或法身大士。隱本垂跡。】隱本垂跡,隱本就是……,把筆拿起來,隱本就是本來就是大菩薩但是隱藏起來。垂跡就是示現聲聞身。隱本就是內秘菩薩行,垂跡就是外現聲聞身,本就是久遠劫以來他是菩薩,跡就是這輩子示現,他是示現聲聞,叫做隱本垂跡,【或他方聖眾。影響法會。助宏道化。今聞淨土攝受十方眾生。不可思議功德。得第一義悉檀之益。第一義悉檀。】就是中道實相,悉檀就是一切施,一切布施,意思就是說一切的布施都不離中道的意思,第一義悉檀【為四悉檀之一。得入理益。】得到這個本體,得到這個理,【所入之理。】即中道第一義諦之理。【即中道第一義諦之理。

○增道損生者。】增道損生,【聞此念佛法門。悟唯心淨土。見自性彌陀。破一分無明(無明減少一品則為損生)。】損生就是去掉無明的意思,增道損生,增加這個道力,增加佛性,損生就是去掉無明的意思,【證一分三德(即中道第一義諦之理。增證一分,即為增道)。自淨佛土。即淨自心之佛土。復名當機眾者。因此等常隨眾之機。與念佛之教相當。堪能得益。故稱為當機眾矣。】當機眾,當機眾就是常常跟隨在佛的身邊,佛講經就是從這裡,影響眾就是說,那些都已是菩薩是來隨喜參加,來影響這個法會叫做影響眾,所以一個叫做當機眾,就是佛專門為這些小乘的阿羅漢而講的,影響眾就是影響這個法會。

【初聲聞眾竟。

有幾個地方我們稍微講得太快,現在修正一下:

嘆曰:短小比丘,那個是指舍利弗,智慧難概,況堂堂者乎?我們昨天講佛陀,講太快,那是指難陀,那是難陀,不是佛陀,第一點。

再來,再來講一句,我想七個鐘頭的那一句。李炳南老居士序文,「閒嘗省其咎由,其辭至無可遁,其事至無可委者,何以末先塼本於上海,終不肇末於台灣」。我曾常常檢討這本書怎麼錯誤這麼多,其辭至無可遁,就是說發覺這個錯誤實在是無法找任何理由,這個辭句來搪塞跟逃遁這個責任,其辭至無可遁就是說用任何的名詞、語言,都無法逃避錯誤的責任,這個過錯,這本書以訛傳訛傳那麼多錯誤,這個李老師要找出這個咎由,下面說其辭至無可遁,無論你用另一個語言、詞句都無法搪塞,逃避這種錯誤的責任,其事至無可委者,這種的錯誤,錯誤,錯誤到讓它一直流傳到今天這種事實,這種的責任是不可以推諉,其事至無可委就更說你推不掉這個責任,這種以訛傳訛,上海沒改變,來到台灣又沒改變,這種的事實,這個其事就是說這個責任到無可委,就是說不可能推掉的意思,為什麼不先在上海叫做塼本,還有肇末塼本就是先等其本,以正其末叫做肇末,這塼本跟肇末是一個名詞,那麼因此說為什麼你不先在上海就糾正呢?又來台灣又沒有改變它,這樣讓它流傳三十年,流傳三十年的錯誤,這麼多的錯誤,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所以我再讀一遍:閒嘗省其咎由,】我常常這樣檢討這個錯誤的流傳,【其辭至無可遁,】就是說你用任何的名詞找任何的理由來,你都無法逃避這種責任,至無可遁,無法逃避,【其事至無可委者,】這個責任到哪裡你都推託不了,【何以末先塼本於上海,終不肇末於台灣【為什麼沒有在上海先改變,來台灣又沒有糾正,怎麼讓它流傳三十年,這是有人寫信向我建議說是這種意思。

丁二菩薩眾

【經】並諸菩薩摩呵薩。文殊師利(此雲妙德)法王子。阿逸多(此雲無能勝。彌勒菩薩之名。)菩薩。乾陀呵提(此雲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解】菩薩摩呵薩。此雲大道心。成就眾生。乃智悲(並)(雙)運。自他兼利之稱。】並諸菩薩摩訶薩,不只是那些大弟子,跟這些大菩薩,文殊師利「此去妙德」,不可思議的德行,妙德,法王子他就是這個文殊師利菩薩七佛之師,所以智慧跟辯才是一流的,因此他是可以……,法王子就是說佛傳下來,我們說太子、太子,那麼可以有這種智慧能力來傳這個佛的衣缽,這個正法,荷擔如來的家業,這叫做法王子。阿逸多菩薩,阿逸多「此雲無能勝」,沒有人比這個人更行。乾陀訶提菩薩,「此雲不休息」,一直精進。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現在先講菩薩的名。解,菩薩摩訶薩翻譯作中文叫做大道心,成就眾生,發這個大慈悲心要成就眾生,乃是智慧和這個悲願,兩種合在一起,智慧跟慈悲又運,自他兼利之稱,自利再來利他。

【講】此釋菩薩通名。正文並者。及也。承前文義。】我們台灣話叫做一起,跟這些諸大菩薩一起,【在會聽眾。不獨聲聞。諸菩薩。亦所同聞。摩訶薩。】摩訶薩,【乃菩薩中大菩薩。此雲大道心成就眾生。大道心者。發大菩提(梵語菩提此翻為道)心。】所以說大道心眾生。【即運智上求佛道也。成就眾生。乃運悲下度眾生也。故曰智悲雙運。自他兼利者。運智上求是自利。運悲下度是利他。】這一看就很簡單,【菩薩二利兼焉。

【解】佛為法王。文殊紹佛家業。】紹佛家業,【名法王子。菩薩眾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淨土法門。故居初。】因此我們若看經典,我們若會讀經典,讀到這裡你就知道這本經典不是普通人能夠了解的,第一個就請文殊師利菩薩出來,表示這本經要大智慧的人才能夠深信,沒那麼簡單。

【講】此釋文殊等別名。佛為法中之王。於法而得自在。王者。自在之義也。法王有三子。】三種兒子。【菩薩是真子。】確確實實是真的像佛真的兒子一樣。【二乘】就是聲聞跟緣覺,【是庶子。】庶子就是妾所生之子。我們說姨太太,人家的姨太太,第二房所生的,妾所生的兒子,二乘就是聲聞跟緣覺,【凡夫是外子。】不是真子跟庶子,是外,可以說還沒入門,還沒有入這個門,外子。所以說【於真子中。文殊為首。】文殊菩薩為首,【能承紹佛之家業。】能承紹佛之家業。【故名法王子(即菩薩之別稱。)。菩薩眾中。智慧第一者。文殊為七佛之師。過去已成龍種尊王如來。】我們所讀的龍種上尊王如來,龍種尊王如來,【現在北方成佛。名曰寶積。】寶積,【得一切種智。倒駕慈航。勇猛實智。即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悟空,悟到空性,根本智;後得智就是覺有。【非此智。不能證解淨土法門。】沒有文殊師利菩薩這種智慧,不能證得淨土法門的奧妙。【難信之法。故以文殊】菩薩【居初。

【解】彌勒當來成佛。現居等覺。】現居等覺,【以究竟嚴淨佛國為要務。故列次。】列次。彌勒佛當來成佛是一種未來佛,現在正在等覺菩薩,現居等覺,等覺菩薩,以究竟嚴淨佛國,我們現在講彌勒淨土,所以排在第二的,所以這本經是文殊師利菩薩之後是排第一,文殊師利菩薩之後,彌勒菩薩是排第二,排第二。

【講】梵語彌勒。此雲慈氏。】很慈悲的意思。【姓也。本名阿逸多。此雲無能勝。】簡單講就是說他的慈悲慈悲到沒有人像他這麼慈悲,什麼事情都用慈悲心來解決,我們現在看的彌勒佛肚子很大,又布袋戲演的那個醉彌勒提一個酒瓶一口一口喝,這可以說完全不了解我們佛教,大陸的彌勒佛照理講是現天人身,天人的色身,不是我們這種肚子大大的,胸部那麼大,大肚子,拿一瓶酒瓶,這事實上是一種示現的,要不然照理講彌勒菩薩是天人身,他是彌勒內院,所以第四天彌勒內院跟彌勒外院,他不是現這個大肚子,胸部那麼大,大頭大耳,整天笑眯眯,不是這樣,所以你甚至開元寺,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所以說我們要常常笑,笑的意思就是說眾生很可憐的意思,很可憐的意思。「龍華三會」,龍華【當】然是彌勒佛【來成佛。】彌勒佛成佛之後,【龍華三會。】龍華會上佛菩薩,我們常禪法師常常唱的那個註冊商標,龍華會上佛菩薩,再唱南無,龍華會上佛菩薩就是當來下生彌勒佛成佛的時候,有的人說我這輩子若沒成佛或是沒有往生,我下輩子我要等彌勒佛,那沒把握,沒把握,彌勒佛降世只講三次經而已,三次,三會就是三次,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談三百餘會,釋迦牟尼佛說法是說三百多遍,彌勒佛是講三次而已,像擲骰子,三次下錯注就死翹翹,你就很悽慘了,你完了,這下子又得第五尊佛了,這是很不穩,不是說年輕身體好就說我下輩子,若修不上去,我下輩子再來,不可以有這種思想,二十四小時都要警告自己,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不可以再等彌勒佛再來,等彌勒佛來,經典有這樣記載,第一次,初次度那些受菩薩戒跟那些出家比丘,這是這輩子末法上不去的,第一批,要度那些,有的說:噢!這樣我有希望了。第一次度九十六億,現在一貫道說修圓就是根據這些來的,修九十六億的圓,那是這樣,亂搞,你說他不對,他又長篇大論,你說他對,根據什麼,他又拿不出來,這是根據《彌勒上下生經》龍華三會,彌勒佛降世的時候,地面自然平坦,自然平坦,五穀自然豐收,壽命八萬歲,你要生病感冒都不可能,不用吃藥,拉屎下去,地上裂開,自然又合起來,不須要廁所,很好你知道嗎?女人五百歲才結婚,五百歲才結婚,人的高度幾百丈,幾百丈,福報勝過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我們這個時候的這個世間千百萬倍的福報,吃、穿、住都不用擔心,但是只講三次而已。第二次說法度受五戒的,受五戒、皈依,第三次包括皈依跟一些有緣的眾生,講一講就OK了,三次,這三次跟不上,慘了,第五尊佛來你就傻眼了,就不曉得幾千百億萬年了,不曉得,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五十七億是五十七後面八個零,你算算看,五十七億,後面八個零,你要等到何時,輪迴幾次,不曉得死幾次,受多少痛苦,眼淚不曉得流多少,佛經講的:我們生生世世死後的骨頭堆積起來,就像須彌山那麼高,我們無量劫以來死後的骨頭,每一輩子的屍骨如須彌山般都堆放起來,這樣堆積起來,像須彌山那樣,我們生生世世為了他太太哭泣的,為了她兒子哭泣,為了她先生哭泣,所流出來的眼淚,就像四大海的水那麼多,看哭得多慘,生生世世人的感情的執著,這個恨種種……,所以佛說若是覺悟的人,一聽到佛法他就知道生死重要,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就不去MTV,去麥當勞,沒時間吃那些了,他沒時間吃那個了,他念佛都來不及了,念佛都來不及了,所以說這龍華三會意思是說講三次經而已,你要注意,你絕對不要說我要等待彌勒佛降世,絕對不可以這樣想法,這機會等於零,等於零。【度眾無量。現居等覺】【之位。在兜率天內院。】這內院要證果的,內院要證果的,去掉見思惑才有這種功夫,內院就是淨土的意思,就是彌勒佛暫時在那裡,【候補作佛。】每一尊佛若要來補佛,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彌勒佛就來補兜率天宮裡面,在那裡等,侯補,我們所說的候補,在那裡等,現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了,現在兜率天宮內院,彌勒佛等候成佛,所以一貫道說彌勒佛已經來降世人間,大妄語,所以我們說吃素有功德,一貫道勸人吃素有功德,勸人慈悲心有功德,布施有功德,放生有功德,有一點這罪他就補不起來,竄改經典,誤導眾生,斷眾生的慧命,一貫道這個罪絕對難以彌補,保證無法彌補,這經典戒律是聖人所講的東西,他隨便亂改,根本依法嘛!依法就是佛講的,現在你改變就變成不是佛講的,你也勸人吃素,也勸人放生,也勸人慈悲,沒錯,但是眾生走錯路,這罪誰引起的,一貫道的,真的,所以你不要認為說我……,一貫道也勸人吃素,沒錯,這保證……,他的心腸很慈悲,真的,也吃素,也替人顧小孩,也替換人家去點道,真的,他這種行為都很了不起,唯獨斷佛的知見,扭曲佛的知見,竄改經典,光是這罪就不得了,無法懺悔,離經一句皆是魔說,離開經典一句話就是魔在講的,一貫道你多會修行,你斷眾生的慧命,你多會修行,穩死的,真的,我們講人家又不高興,反而反駁回來,我們寧可不要講,這樣就好,所以說在兜率天內院,候補作佛。【以究竟嚴淨佛國為要務者。必以斷深惑。】必以斷深惑,斷這個微細的惑叫做深惑,【度眾生。究竟福慧二種莊嚴。淨佛國土。為要務之急。故次列。

【解】不休息者。曠劫修行。不暫停故。常精進者。自利利他。無疲倦故。】疲倦,疲倦故,這樣不曉得對不對?誰知道,要問,問這個懂雷音寶鑑的,疲倦。再來:

【講】曠者遠也。】很長久的意思,不休息菩薩就是累劫修行,【此菩薩。從遠劫修利他行。乃至今日。不暫停息。世界無邊塵擾擾。】擾擾,擾擾,【眾生無數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故此菩薩不休息。】世界無邊塵擾擾,意思就是說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就有眾生在六道輪迴,所以這個地球不只是我們人在輪迴而已,不光是畜生,所以天主教、基督教老是說人又沒減少,畜生也愈來愈多,哪有真的六道輪迴,他不曉得六道輪迴是包括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無數業茫茫,只要,我告訴諸位!只要這輩子沒聽到佛法,這輩子就是白來的,沒什麼意義,吃飯、拉屎,吃飯、拉屎、生子、上班,如此而已,世間多偉大的人就是這樣過日子而已,這樣過日子而已,留一個名,虛名,一無所有,一無所有,一無所有,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這愛河就是情,這個感情,無底就是這個執著不容易破,愛河就是對父子之愛,母子之愛,夫妻之愛,師徒的感情,這個愛,或是你恨一個人,你恨一個人就是反面的愛,你愛不到就恨,所以恨也是愛的一種,反面的愛叫做恨,也是愛,執著的一種,所以說愛河無底浪滔滔,我們所有的執著就是從這個感情來,所以感情若很重的人漸漸淡薄,淡薄,升華成慈悲,所以故此菩薩不休息,所以這個菩薩他就都不休息,【常精進與不休息義同。其行亦同。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眾生以利他。智悲幷運。常無疲倦。故名常精進。

【解】此等深位菩薩。必皆求生淨土。以不離見佛。(事是大因緣,理是秘密藏,不可忽過。)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你想:這些諸位菩薩都必皆求生淨土,旁邊寫四個字:何況凡夫。這句話意思就是這樣,必皆求生淨土,旁邊寫四個字:何況凡夫。那些大菩薩都要去極樂世界何況你這些沒修行的,一品惑都沒斷的人,我們還不趕快學菩薩的行為,趕快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以不離見佛,「事是大因緣。理是秘密藏,不可忽過」。這不是開玩笑的,不離聞法,來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在那裡,就能夠聞法,就能夠不離親近供養眾僧,清淨大海眾菩薩,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

【講】此明菩薩等得益。深位菩薩者。位鄰極聖。】這個鄰就是近,接近佛,極聖就是佛,深位菩薩就是證悟到,證悟到的,證悟到,證悟到的,證得很深,斷這個我執跟法執,這些菩薩位鄰極聖,這個位接近佛,接近佛。【深證等覺。】深深地證悟到,這麼深的等覺菩薩的位。【已破四十一品無明也。】這樣剩最後一品而已。【必皆求生淨土者。】為什麼?底下說【以不離三寶故。】極樂世界生命無量,二十四小時都可以親近佛、親近法、親近僧,像我們現在佛又不在,法,很少人在說法,僧呢?就是老爸我們這種飯桶僧,真的,極樂世界都是等覺菩薩,大菩薩,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要出一個教理通達的,不要說有修行開悟,找一個教理通達,正知正見的法師,就實在很困難了,真的,所以說不趕快求往生極樂世界,是白費此生。【小注云。】就是那個小字的。【事是大因緣。理是秘密藏。不可忽過。】事是大因緣就是示現,這道理,理就是他內心所蘊藏的,就是那些大菩薩都知道,外面所示現的就是要來度眾生,其實這些全都是大菩薩,不可忽過,【既得不離三寶。即是成佛大因緣。】這些大菩薩全都要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什麼呢?就是不離三寶,所以我告訴諸位說不要離開道場就是這樣,不要離開善知識就是這樣。【常見佛聞法。開示佛之知見。常近眾僧。同得悟入佛之知見。故云大因緣。佛知見。即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這都有解釋過了。【秘密之藏。】就是具足這三德,法身。【證入三德秘密藏中。乃能速成正覺。圓滿無上菩提。故曰不可忽過。】忽過,突然間就是說簡簡單單,不重視叫做忽過。

【二菩薩眾竟。

丁三天人眾

【經】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解】釋提桓因。此雲能為主。】能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色。無色。無量諸天也。大眾俱。謂十方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無非淨土法門所攝之機也(唯廣大故微妙)。通序竟。】我現在先解釋:釋提桓因中國話叫做能為主,能夠作主,就是忉利天王,我們所說的玉皇大帝,等,下等就是比忉利天還低叫做下等,下等就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上等就是忉利天再上去叫做夜摩天,兜率天,夜摩天就是第三天,兜率天就是第四天,化樂天就是第五天,他化自在天,他化就是第六天,色就是色界,色界十八層天,無色就是無色界,四層天。無量諸天也。大眾俱就是說十方的天人,八部修羅,八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我們人也好,非人也好,全都來參加這個淨土法門,《彌陀經》這個殊勝的法會,無非是淨土法門所攝之機也,「唯廣大故微妙」。通序竟。

【講】此會。不獨出世間聲聞菩薩。並有世間天人。釋提桓因。此雲能為主者。】能為主,【能為忉利(譯雲三十三)天之主。】這三十三天,諸位!要記得,就是平面的三十三,我們剛才講四天王,現在你們筆先放下,我講這些若沒講清楚,你會不曉得在講什麼。現在以須彌山,以須彌山為中心,這須彌山是這樣、這樣,腰比較尖,上面比較大,就是像一顆木瓜拿相反,須彌山就是那種樣子,講這樣就聽得比較清楚,一般的山是底下比較胖,上面比較尖這叫做山,須彌山剛好相反,下面比較細,上面比較胖,所以說剛好一粒木瓜拿相反,我們木瓜正面,頭比較小,拿相反的時候木瓜這麼大,腰就比較小,用這樣想像,現在再來,以須彌山為主,日月繞須彌山而轉,須彌山是這樣、這樣,現在腰部這裡,半山腰,須彌山的半山腰,四王天,知道嗎?四天王天的第一層,這個須彌山的上面剛好叫做忉利天,忉利天,這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忉利天在中間,東邊有八天,南邊有八天,西邊有八天,北邊有八天,切割面三十三,所以有的人說這娑婆世界是三十三天,錯誤,嚴重的錯誤,嚴重的錯誤,是二十八層天,不是三十三天,三十三是說忉利天宮這個切割面分作三十三門,中間就是玉皇大帝在住的,所以四王天,忉利天,第二天,第二天又名三十三天,是這樣由來的,這樣由來的,所以這個須彌山的腰部就是東勝神洲,須彌山的東部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南贍部洲,我們現在就是南贍部洲,南贍部洲,所以四天王天也好,忉利天也好,叫做地居天,像我們還有地面,站在地面,我們的地面是硬硬,他們的地板像雲一般,雲一般,所以你若看過電影就知道,看天庭都用乾冰,沒看到地面,我們人的想像力很強,天上就是這樣,天上。以前我看那個白蛇傳,為了救她先生,跟仙翁摘那顆什麼桃,打鬥,都冒煙,仙境的地方就是在冒煙,那時候我就想天上這麼美看以後能不能出世在那裡,現在那裡拜託我去,我都不要,拜託我去都不要,要到極樂世界,這樣講你慢慢就了解。諸位!看這裡,能為忉利翻譯作三十三天之子。【未來成佛。號無著尊佛。迦葉佛時。有一女人。發心建塔。三十二人助成其事。感報此天。】就是建寺,這個塔就是寺的意思,發心建一間寺廟,像我們這間講堂大家發心來建,下輩子出世當皇后娘娘,也有出世在三十三天,也有出世當玉皇大帝,你不修行就這樣,福報大,或是出世當國王的太太、夫人,這很難講,發心建塔就是建寺,三十二人都幫助他,所以感應這種果報。【中間一天。天王】四天王【所居。東西南北各八天。即三十二人所居。】都作主,這三十二作主,三十二人所住意思是說三十三天中間一天,四周圍各有八,八四,三十二,第一個都在那裡作主。【為內臣。】就是玉皇大帝的內臣,【合名三十三天。】三十三天。【等者。下等四天王天。在須彌山半】山腰【。】我剛才有跟諸位講須彌山,半山腰。【東方持國天王。宮殿建於黃金埵。】這個埵,黃金埵,埵意思就是說聚集的意思,集合黃金而建的,這個埵就是花朵的「朵」這個音,有的人讀作薩,不對,薩duò,不對,薩duǒ,菩提薩埵,一朵花、兩朵花那個朵,黃金埵就是用黃金鋪成的,集合黃金所鋪成的土地。【南方增長天王。宮殿建於琉璃埵。】琉璃地。【西方廣目天王。官殿建於白銀埵。北方多聞天王。宮殿建於水晶埵。】用水晶的。黃金、琉璃、白銀、水晶,這都是很好的。【此四王統領八部鬼神。護持世間。又稱護世四王。是忉利天王外臣。上等夜摩天(此雲時分)。兜率天(此雲娛樂知足)。此天有內院。菩薩所居。三災不及。】就是沒有火災,沒有水災,沒有風災,叫做三災不及,三災就是火災、水災、風災,全都沒有,意思就是說第四天的兜率天分作內院跟外院,內院就是彌勒淨土,彌勒佛所住的補處佛,將來要下降這個彌勒淨土,等覺菩薩所住的地方,三災不及,菩薩所住的,三災怎麼能及,【外院天眾所居。化樂天(變化五欲以自娛樂)。他化天(所有欲境他天為化)。至此為欲界六天。有男有女。】有男眾跟女眾,【未離欲故。】簡單講就是天上還有男女的關係。

【更等色界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各三天。】各三天就是說初禪三天,二禪也三天,三禪也三天,這樣總共九天了,四禪總共有九天。【四禪本天三天。外道天一天。】剛好四天,【五不還天五天。】把筆拿起來,五不還天就是三果的聖人所住的地方,在這個五不還天不來到人間六道輪迴,從這個五不還天直接跳出三界,就是這樣,就是修佛法,修佛法修到有禪定,修到有禪定,去掉這個欲望,證得三果阿羅漢,五不還天就是不來到人間,不來陽間了,不再回來了,要直接跳出六道輪迴,五不還天。【合為十八梵天。】這樣剛好三天、三天、三天,九天,三加一加五剛好是九,四禪是九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剛好九天,四禪,三加一加五剛好九,九加九,十八天,合為十八梵天,【名為色界者。】什麼叫色界呢?【色蘊勝故。】把筆拿起來,什麼叫做色蘊勝故呢?就是微細的四大色身,不是像我們這個骯髒的身體,粗糙的身體,所以叫做色蘊勝故,微細的色身,【以離欲清淨。無有女人。】沒有女的,看女人身體多骯髒,天人,女的只有六欲界天有而已,我們這些女人,只有六欲界天有女人而已,到色界就都純童子身了,就沒有了,所以無有女人,【自然化生。又名梵天。梵者淨也。以禪定為樂。又名四禪天。

更等無色界。四空四天以滅色趣空。】把筆拿起來,什麼叫做滅色趣空呢?去掉色界的微細四大,用意識去執著這個空的東西,叫做滅色趣空,叫做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滅色趣空,滅掉,連這個微細的四大都要把它除掉,它認為還有一個空。【無色蘊故。名無色界。三界共成二十八天。】三界總共二十八天,【俗雲三十三天。】不對,三十三天【不知但是橫論第二天之名。】橫論就是切割面,英文叫section,叫做斷層面,斷層面,所以玉皇大帝那裡又名三十三天,若我們直豎一直算上去,直豎算上去是二十八層天。【以為豎論總數。三十三層者。錯誤也。】我們講三十三實在是不對,應該講二十八層天。

【無量諸天。應指大千世界。四禪以下。諸天之數無量。大眾俱(共也)者。總指在會十方天人。八部修羅(釋雲非天,無天德故)。人非人鬼神等。】八部修羅,【無不與會。】大家都來參加。【共秉同聞。皆為淨土法門所攝之機。旁註。唯廣大故微妙者。唯法門廣大。故無機不收。能三根普被。故法門微妙也。】法門微妙。

【初通序竟。

乙二別序

【解】發起序也。】發起序也。【淨土妙門。不可思議。無人能問。佛自倡依正名字為發起。又佛智鑒機無謬。見此大眾。應聞淨土妙門。而獲四益。故不俟問。便自發起。如《梵網經》下卷。自倡位號云:我今盧舍那等。智者判作發起序。例可知也。】我先解釋這大字的,大字的。發起序是我們所說的別序,前面是講通序,現在講別序,發起序也就是說淨土這個妙門很不可思議,沒有人有這個能力可問,佛就是提倡依報跟正報的名字為發起,就是說「依」就是環境,「正」就是佛的名號,諸大菩薩、聲聞為發起序,又佛的智慧,鑒機就是鑑定,說這些因緣已經成熟,講這部經大家一定會深信,無謬就是沒錯,見此大眾,看到的大眾,應該聽聞到淨土的妙法(妙門),能夠得到四益,四益就是四悉檀,四悉檀,這後面會解釋到,四種利益,所以不用等待問,他就自己發起,像《梵網經》的下卷,「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台」,後面就會講到,智者就是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就是我們上次講的五時八教,那個判教的人判作發起序,發起,從這個地方開始,例可知也,用這個例子來判斷就可以知道這個發起序。

【講】前是通序。即】六種成就,【信】,信【聞】成就,【時】間的成就,【主】的成就,【處】的成就,【眾】的成就,【。六種成就。】就是說具足這六項,一本經就要開始講,現在具足這六項就是要開始開會,可以作一切法會的開始。【證信序也(證明此法可信)。與諸部經相同。故為通序。此為別序。乃發起一經之由致。】開始,這本經是怎樣來的。【與諸部經各別。故名別序。】此為別序,是發起一本經典的開始,跟別部經不同所以叫做別序。【又稱發起序也。法不孤起。起必有由。】這個佛法是沒有單獨起來的,就是說一定要有因緣才會生起,不孤起就是說無緣無故就沒有這種法會的存在,佛就是鑑定這根機差不多了,因緣福報都成熟了,已經可以講這部經了,所以法不孤起,起必有由,發起一定有他的原因。【他經多為弟子發起。請問而說。此經乃無問自說。以淨土妙門。無人能問。法門何以稱妙。】法門憑什麼稱為妙呢?【以但持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即得三界橫超。念佛為因。而得成佛之果。非大眾智力所能知能問。故曰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無人能問。乃自倡(宣也)依報極樂世界。正報阿彌陀佛。二種名字。以為發起也。

又。佛智鑒機無謬(錯也)者。佛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眾生的第六意識叫做分別意識,佛轉第六意識,分別心變成觀察,觀察什麼呢?觀察眾生的根機,所以這個說法,講經的人若不了解眾生的根機,他度不了眾生,度不了眾生,說法的人也是很困難,以我們當法師的立場而言,有的不了解我的人都說:慧律法師只會開玩笑而已,講笑話而已,事實上因為我就是有具足大慈悲心,要救度那些可憐的那些初機的眾生,他每樣都不懂,什麼都不會,總不能一下子叫他聽這個《彌陀經要解講義》,他聽不懂,對不對?所以必須要講一些幽默的東西,初機講一些故事,我這次就下決心了,我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錄音帶已經流通這麼多了還聽不懂就是你的命了,我不用為了你的根機而煩惱,聽得懂聽不懂,聽得懂進來,聽不懂出去,很簡單,聽得懂的進來,聽不懂的繼續聽錄音帶,我不能再到裸機的根機,我一定要講深奧提高我們高雄的水準,人家講高雄是文化的沙漠,你曾聽過這句話嗎?可憐(眾鼓掌),現在要講高雄是佛法的綠洲(眾鼓掌),綠洲,所以我為了提高高雄的水準我不可以再講淺的,一定要深奧,下一本經更加重要,《無量壽經》,這本經是淨土經裡面最不得了的一本經典。底下說佛智鑒機無謬,無謬,不錯誤,佛轉這個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善鑒眾生之機。應以何法得度。即說何法。纖毫不錯。見此現前大眾。應聞淨土妙門。而得四益。故不俟(待也)問。便自發起。四益。即四悉檀之益。】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一切都布施,四種一切施:

【第一世界悉檀。】世界悉檀就是說一切的世界只要有緣全都布施。【得歡喜益。】歡喜。【聞佛說有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世界悉檀,有一個世界,第一世界悉檀,有這個世界這麼清淨的,佛介紹這叫做世界悉檀,布施這個世界讓你了解,施捨這個世界的名讓你了解叫做世界悉檀。【清淨莊嚴。國中有佛。現在說法。心生歡喜。

第二為人悉檀。】為人悉檀,你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得生善益。】所以為人悉檀的意思就是說要利益眾生,為了這眾生一切都布施,所以若有眾生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他就往生極樂世界,【聞說欲生彼國。親見彌陀。只要執持名號。即為多善根福德因緣。則知念佛即能生善。

第三對治悉檀。】對治悉檀就是說要如何【得滅惡益。】你若沒有滅惡要如何往生呢?【依教專修淨行。念念相續。而得滅除身口意三業之惡。

第四第一義悉檀。】第一義悉檀就是中道實相,布施這世界,世界悉檀,對眾生的利益,為人悉檀,要如何滅惡生善叫做對治悉檀,到最後進入最高就是實相般若,實相中道,實相中道叫做第一義悉檀,【得入理益。】能夠了解這個道理,了解這個實相,【教令持名念佛。】諸位,若開悟的人在念佛,悟到本性的人在念佛,我們這世間人有兩種,一種是聖者,一種是凡夫,凡夫要得到清淨心,一念的清淨心是非常困難,若開悟的聖者要打一個妄想就非常困難,凡夫念佛就像在大氣層裡面,大氣層裡面,念佛,無量的阻礙力,無量的阻礙力;聖人就是進入這個外太空,沒有這個拉力、引力、張力,統統沒有,他就像在外太空裡面,所以動者恆動,這個聖人他開悟之後他完全沒有妄想,沒有阻力,他在念佛就像在外太空的太空船一樣,外太空船動者恆動,他若念佛,阿彌陀佛就去,就沒有阻力了,就沒有阻力了。聖人要打一念妄想都不可能,凡夫要打一念清淨心都很困難,二者天壤之別。開悟的人他在生滅法裡面當下他就放下,他絕對不會在生滅法裡面執著事物,所以他清淨心當下就是佛,心都在念佛,他沒有煩惱,沒有愛欲,沒有恨心,沒有嫉妒,他知道這都是假的東西,都是騙人的東西,全部都放下,與空相應,與空相應當下大智慧就現前,妙用就出來,妙用就出來,妙用就現前,所以說真的,若是要念佛的人對禪的東西不了解,也非常困難念,禪就是定、慧平等,禪就是一念即心即佛,心,是心作佛,二十四個小時的心都是佛,二十四個小時都沒有妄想,因為他了解生滅法不可著,所以與空相應,空就是清淨,絕對的東西,他以絕對的心,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妙用在念佛,比這世間人千百萬倍的厲害,所以不可以用意識心在念佛,要用實相的功夫念佛,實相的功夫念佛,念佛的很多,對不對?往生的人少,非常之少,他不曉得本性實相的東西,第一義悉檀,第一義悉檀非常的重要,得入理益。教令持名念佛。【念到日久功深。豁悟實相第一義諦之理。即得理一心不亂。是謂四悉普益也。】四悉檀。

【如梵網下。引例也。《梵網經》下捲雲: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台。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等。亦自倡位號。】自己說他就是佛。【智者大師判此段偈文。作發起序。以彼例此。可知此文。亦發起序。

【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娑婆世界)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你注意看!從是,從是底下那四個字是「娑婆世界」,我有看一個師父的註解,他寫:日落西方,太陽落下去的那個西邊,錯,大大的錯誤,意思是說夕陽西下叫做西邊,大大的錯誤,完全沒有天文的觀念,要說娑婆世界的西邊才對,不可以說夕陽西下的那個西邊,這很簡單,這是太陽,這是地球,地球這樣轉,轉到這個地方,轉到這個地方,夏季時太陽跟地球距離比較遠,夏季時距離比較遠,冬天的時候是離得比較近,有的人說:師父你有沒有講錯?沒有,絕對沒有講錯,夏天的時候太陽跟地球離得比較遠,冬天的時候離得比較近,是因為它在射的時候是斜射,斜射,所以我們看到冬天比較冷,其實我們現在離太陽最近,我們都不知道,都認為我們現在離太陽最遠,錯誤,嚴重的錯誤,絕對不是。再來,我們現在這地球這樣,舉一個例子說,這是太陽,你注意看,太陽,這地球,這光這樣射下來,射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夕陽西下,這個地方看到夕陽西下,西方就變成這邊,知道嗎?這個地球若是轉、轉、轉,轉到這個地方,夕陽要西下,這是日出,日出,日出對啊!日出,出來,現在轉到這個地方,轉到這個地方,太陽變成夕陽要西下了,夕陽要西下了,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這個地方太陽出來,這點看太陽射過來,太陽要出來了,現在轉、轉、轉,轉到這邊,夕陽要西下了,其實不是,太陽沒有動,夕陽要西下了,對不對?西方,射過去,畫一線垂直線、切割線,切割到這個地方,西方變成這邊,西方極樂世界在這邊,我們在這邊,太陽在這裡,太陽

西

西

在這裡,射過來,現在轉,轉到這個地方,切割線,太陽西下,西方極樂世界在那邊,所以這地球是會自轉的,不可以把那個太陽西邊,落入西邊當作是西方極樂世界是絕對錯誤,知道嗎?絕對錯誤(眾鼓掌),要講娑婆世界才可以,因為這娑婆世界是整個平面,切割面的地方,切割面的地方,切割面的地方,所以他就要講整個切割面的地方就像一個盤子,這個盤子定點下去,它的方位就能夠正確,方位就正確,所以從是西方是從娑婆世界,而不太陽的西邊。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解】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淨土法門,上根、中根、下根的眾生都普攝,普攝就是全都收,絕待圓融,什麼叫絕待呢?世間都是相待嘛!世間就是相對的,那個這個淨土法門是絕對,絕對,圓融就是圓滿、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從未道徹,從來不曾講這些那麼徹徹底底的,諸佛的大慈悲心流露出來淨土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很難相信,所以特告這大智慧的舍利弗,文殊師利菩薩,若不是智慧第一的人,不能直正無疑,所以兩種人是世間大智慧的人,第一就是大智慧的人,是世間大智慧的人,第二傻瓜,傻得一點都不懂的,像我媽媽那也是大智慧的人,像我媽媽,為什麼?我若教她念阿彌陀佛,她就念阿彌陀佛,她不會再跟我吵架,不會對我問東問西,也是大智慧的人,所以不要瞧不起老太婆,往生都是老太婆在往生的,半桶的才不會往生,讀大學的,像什麼台大、清華,碩士、博士,你跟他講這些他不相信,他不相信他還得問、問……,等我大藏經看完我才要相信,大藏經還沒看完得癌症,死了,往生,來不及了,反而那個阿婆不識字的,七、八十的,你告訴她: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要念佛。啊!我都相信師父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整天念佛,到臨命終往生,比博士還厲害,兩種人是大智慧,第一就是最聰明,第二就是最傻,最聰明的人,最怕就是半桶水的,半桶的就是五專的,也不像大學也不像高中,半桶水的,也不像大學也不像高中,五專就是浮在上面而已,不像大學,不像高中的,半桶水的,這五專的意思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你要說他很低,他又很高,你要說他很高,又不高,眾生的根機就是這樣,讀一些書就要跟你辯論,他就不相信佛祖的話,最怕就是這種人,所以他念佛念一念,拜下去,南無阿彌陀佛,不曾見過,要我相信怎麼可能,我書讀這麼多,讀到博士,我讀台大的,他叫我念佛呆呆地念,我才……老子不乾,我不會這樣,我雖然書讀二十幾年,世間人說讀博士了,我絕對相信,因為我有看過阿彌陀佛,真的,我有看過西方極樂世界的光,阿彌陀佛的光,不妄語,絕對不妄語,所以我絕對相信,別人看到說佛這麼小尊,我看到的阿彌陀佛是像希爾頓飯店那麼大尊,金色的,我踩蓮花飛到他身上才這麼大尊而已,真的,那不是作夢看的,很清醒,所以我絕對相信有極樂世界,拿一把槍要槍斃,慧律!不要念佛,念佛就槍斃。沒關係,你儘管槍斃,我還是要念佛,我若說今天你槍斃我,我嘴巴不念,我內心用觀想的也是念,你阻擋不了我,有這種功夫,知道吧!有這種決心,要深信,文殊師利菩薩、舍利弗,大家都證大阿羅漢、大菩薩都相信了而我們這種要算什麼,所以學佛不要學半桶的,要絕對相信,早上早一點起床,起來拜佛,三點半起床的舉手,沒半個,四點的有嗎?五點的?一、二、三,三個,六點起床的舉手,剛才舉手的都是賣菜,作早市才有五點起床,不去賣菜就沒飯吃才有五點起床的,賣豬肉的,早市買豬肉的,若說五點起床就算不錯了,不錯了,八點起床的舉手,若真的八點他不敢舉手,會很丟臉,所以說你看五點起床舉手的很少,可憐!修行的人實在是生死重要,諸位,生死重要,你就是對那個死不了解,你若對這個死每天都有一天會死,你就會很緊張,很緊張念佛,沒人教你念,你就很精進,你想我有一天會死,時間已經不早了,不早了,牆壁上貼一個「死」,真的,牆壁貼一個死,畫一具棺材,每天都看,你不要畫那個美人,什麼斯維什麼西龍,什麼特龍,什麼歌星,貼那個不會了脫生死,你貼棺材,貼一個「死」,像我都用一個骷髏,你知道嗎?用一個骷髏,醫學裡面都用一個骷髏,慢慢、慢慢對這個欲,對這個世間慢慢、慢慢淡薄,臨命終就能夠作主宰,不騙你們,要下功夫,所以說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不能直接進去,不懷疑,不懷疑絕對沒辦法,眾生絕對會懷疑,所以我常常跟諸位,這些菩薩講,你若聽我的話,你省十五年看書的時間,你若大藏經看完的時候,大藏經看完你也是會講,只有這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四個字:阿彌陀佛。一樣,即使讓你書讀多少,大藏經都看完,翻爛了還是這六個字有辦法救你而已,還是一樣,到最後你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沒花招了,若要參禪開悟的沒幾個,除非上上根的,我們沒辦法教不了他。底下:【(可見正智庸愚兩不思議)

【講】淨土法門。收機最廣。故能三根普攝(即圓收也)。上中下三根。皆可念佛。皆得往生。師子峰云:是男是女總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你看看!這句寫得大家都……,統統有獎,是男是婦總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你若想往生,有信心,強烈的信心,我無論作多惡,阿彌陀佛都會寬恕我,我絕對會往生,有這種信念,我們人不會往生就是認為我做壞事做很多,做壞事做很多,有的人打電話來告訴我:師父!我當人家的姨太太。我說:當姨太太也是會往生。佛哪有說若姨太太不得往生,沒有,你看這本經典從頭看到尾哪有說若姨太太不得往生,噢!那我會往生。會往生。當第三房也會往生,還第二房,我們不要當人家姨太太不要去害人就好,是不是這樣,喔!這樣我就有信心了,本來沒信心你知道嗎?我犯了邪淫,我當人家的姨太太,我也明知他有太太,我還跟他在一起,在一起就是湊在一起,沒關係,也是往生,沒有說不會往生,我這樣犯邪淫,你若求懺悔,一心一意念佛,對不對?過去當人家姨太太往生的不曉得有多少,不要有這種想法,對不對?你不要這樣講,這是法律的問題,對不對?你去中東,你去中東那裡沙烏地阿拉伯,對不對?能娶幾個,像回教,回教能夠娶五個,對不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難道不是這樣,娶妻是法律的問題,中華民國的法律是一夫一妻制,對不對?你若到回教的國家就能夠娶五個,哪一個是姨太太,很難講,五個同時娶進來到底誰排第一、第二的,比拳頭,對不對?所以這種正淫跟邪淫變成是我們的心念而已,我們不要去害人,不要說醬油分給我們沾,連碟子也一起端走,對不對?我們當人家的姨太太很不好意思了,還規定人家下次,從今以後不可去大太太那裡,不可以,賺錢要交給我,這樣你就真的不會往生,人家醬油分你沾,碟子都端走這樣就不好,所以說我們人都是因為覺得自己業障很重,一直覺得不會往生,不可能,諸位!你們都有往生的機會,絕對再多、再重的罪你都要想佛是大慈大悲,五逆十惡罪,殺死父親,殺死母親,求懺悔,打八關齋戒,還會往生極樂世界,再怎麼樣我的罪還沒這麼重,對不對?這樣我們就有信心,所以這個信就是堅信不退,這點信當下就是願,願當下就是行,深信就是信、願、行同時具足,信佛大慈大悲,信我,我的罪惡沒這麼重,我罪惡這麼重的時候,若說真的犯了殺父殺母親,犯了邪淫,包括曾偷人家的東西,過去殺雞殺鴨,佛也會原諒我,我過去不曉得,對不對?再繼續用功,一樣,這樣聽完之後就股票漲停板,就比較有信心,聽了之後大家都犯戒,都股票跌停板,都沒有信心,不可以,要有信心,好好求懺悔。【又後文云:上上根不能越其閫。】那個字念kǔn,就是界限,上上根根機的人不能超越那個界限,【下下根亦能臻其域。】那個域就是域就是範圍,【亦即圓超也。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者。絕待即絕諸對待。唯一無二。唯此無外也。如徹祖雲】徹大師【。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為宗。二以唯佛為宗。三以絕待圓融為宗。四以超情離見為宗。】我一句一句來解釋:第十二祖這個徹祖,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的宗旨,第一唯心為宗,要往生不往生就看你這顆心而已,看你這顆心而已,念到最後即心就是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唯心為宗。第二唯佛為宗,就是說佛有大智慧,大慈大悲包容一切,唯佛為宗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解決生死,解決生死。第三以絕對圓融為宗,這個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淨土法門是絕對的,上、中、下根機絕對收的,最圓融,不可思議的。第四超情離見,超一切的情跟見是凡夫,簡單講就是說超眾生的情,超眾生的見,離眾生的見,意思就是說非眾生所能知,所能知情,超情離見,他的見解超一切眾生,離一切地感情,情執,意思是說不可思議,非眾生能夠了解的。

○【唯心為宗者。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心性豎窮橫遍。】豎窮橫遍就是遍十方的意思。【心外無有一法可得。

○唯佛為宗者。全心即佛。佛外無有心。】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能念於佛。】佛外也沒有心,【佛亦豎窮橫遍。佛外亦無有少法可得。上二皆明絕待義也。

圓融。乃圓通融洽。無障無礙。即以心佛明之。心性】,我們的本心,心跟我們的本性,是【圓滿周遍。不妨佛性。】佛性【亦滿亦遍。】眾生的心也是一樣,也是滿也是遍一切。【一切法性。皆滿皆遍。佛性法性。圓滿周遍亦然。彼此無障無礙。此明圓融義也。】佛性也是這樣,我們的本性也是這樣。

○【問理雖如是。事上難免生疑。】就是在這個事相當中會產生懷疑。【既許心性圓遍。如何能許佛性諸法之性。】如何能許佛法諸法之性,【同時圓遍耶。】這意思是說我們的本性是圓融,怎麼可以說佛性也允許佛性諸法的本性,同時是圓遍,圓滿又遍布十方。【答此乃法界無障礙之義。不獨理與事。而得無礙】不是只是說【(理事無礙法界)。乃至事之與事。】「事事無礙法界」,【一一皆得無礙(事事無礙法界)。喻如千燈一室。各得圓遍。各各無障無礙。即此可以斷疑。】意思就是說千個電燈照下來,你也不能分這燈光是誰的,這燈光是誰的,就是說你有佛性我也有佛性,佛性周遍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你不能分別這佛性是誰的,這是誰的,事事無礙。

【絕待圓融。共為一宗者。正絕待便圓融。正圓融便絕待。如台宗所云:隨舉一法。體即法界。舉心為法界。一切諸法。皆趣此心。舉佛為法界。一切諸法。皆趣此佛。同時絕待圓融。不前不後。如千珠寶網。一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珠。珠珠皆能互含互遍。不相妨礙。】從這裡開始講:「絕待」的意思就是離諸對待,離諸對待,就是說有是就有非,有長就有短,你若要攻擊別人,別人就會攻擊你,世間是相對的東西,有硬的就有軟的,有白的就有黑的,有天就有地,有男的就有女的,就是兩極化,對立化的東西,你若讚嘆別人,我們生生世世就受人讚嘆,相對的,絕對的意思是說離諸對待,離開這種相對的觀念,所以在《六祖壇經》裡面說非善非惡,本性你不能說它是善的還是惡的,善跟惡都是兩邊,所以絕對的意思就像虛空那樣,虛空一無所有,虛空你用任何東西要破壞它,破壞不了它,它常常永遠是這樣,我們若能證入空性就像虛空那麼偉大,虛空那麼偉大,你拿刀割,割不到,你要殺它,也殺不到,要用火燒它也燒不到,你若用一些木柴燒,疊起來,疊起來,潑汽油放火燒,燒虛空,木柴燒光光,木柴燒光光,虛空無礙,虛空就是絕對的觀念,意思就是說在生滅法裡面你都不要起心動念,不要執著,什麼事情都奈何不了你,什麼事情都奈何不了你。眼睛看的都是生滅法,不要理它,無所著,什麼煩惱你都沒有,連一個起心動念都沒有,如果說我們稍微有煩惱,我們若有本性的功夫,痛苦也會少很多,減少很多,所以絕對的意思就是這樣,在哲學家而言在本體界還有現象界,佛教不講本體界,什麼現象界,絕待圓融,共為一宗,合而為一,絕待便圓融,就是因為它是絕對的,所以就很圓融,正是圓融,所以它是絕對。天台宗所講的「隨舉一法,體即法界」,隨便舉一個法,它就包括一切的法界,一切法界就都包括在每一個法裡面,簡單講就是說這個手錶,這生滅法,當體就是空,所有法界就是都一樣,舉一個例,我們人,色身包括我們的心剎那間在生滅,隨舉一法,色身就是四大的法,這色身,四大皆空,因緣,緣起法假的東西,當下就是空性,遍法界都是一樣,全都是一樣,所以隨舉一法,體即法界,本體就是法界。「舉心為法界,一切諸法,皆趣此心」:舉心為法界,我們的心放大當作是一個法界,一切諸法就是都在心內,皆趣此心就是包括在心。「舉佛為法界,一切諸法,皆趣此佛」:將這個佛當作是一個法界,一切諸法就是趨向這個佛,同時絕對圓融,不前不後。就舉一個例子來講:「一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個珠,珠珠皆能互」相攝受。舉一個例子來說,這一個圓圈,一個圓圈放這個把它串起來,看起來是一粒,裡面是有一千粒造成,我就這一粒來看,這粒來看所有的九百九十九粒影像都會跑到裡面來,這樣知道吧!我若從這邊看九百九十九粒又跑到這邊,到底哪一粒跑到哪一粒,都有,都有,簡單講就是說我們的心也是一樣,我們的心你有你的本性,我也是一個本性,你的本性,千百萬人總共有幾個本性,是不是千百萬個?不是,共同一個,共同一個,本性都一樣嘛!共同一個,你盡虛空遍法界是你的本性,我也是盡虛空遍法界全都我的本性,本性是沒有這個點線面的東西,它不能重疊,所以它並不是一種物質上現象的一種觀念,重疊性的東西,它是一種無形象的東西,而且具足妙用,要拿,拿不到,要用,隨時都有,所以它不是一種物質的現象,因此本性無量的重疊性,本性有無量的重疊性,就像電燈的光射過來,射紅光來也沒關係,射白光來也沒關係,你射這個青色的光也沒關係,虛空裡面你射什麼都沒有關係,它也不會重疊,紅光也不會說:青色的光你幾點的時候不能放射,我現在可以,不排斥,白色的光,什麼光混在一起都沒關係,也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桌上,你今天多點一盞燈放在這裡,也是這樣,電燈再照下去,不會說紅的光在下面,我放得比較高就疊在上面,這有一個界限在,有一個界限,紅的在下面,白燈在上面,這意思觀念就是說,我們眾生的本性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它有無量的重疊性,無量的重疊性,所以說我們用數學怎麼能夠推出我們的本性,我們這個零點,這個zero它是重複的作用,它是重複的作用你怎麼能夠去衡量這種本性的東西,我們一般而言,對這數學的觀念就是說我拿一枝筆點一點,畫X、Y跟Z,這樣朝著三度空間的觀念,對不對?它那種是實質性的東西,是不可改變的東西,所以它是零點嘛!所以有三度空間的觀念,對不對?我們人不同,我們思想可以連續的重疊作用,它是很強烈的作用,不是拿一枝筆去點一點,把它叫做零點,這種意思就是說,用數學的觀念要來推論我們的本性,是絕對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那麼基督教裡面它就講五度空間就是什麼?就是GOD,神,神,長、寬、高,然後加上時間,這叫四度空間,長、寬、高造成三度空間,加上這時間就四度空間,超越四度空間,在基督教不能解釋,他就是講GOD,神,大寫的GOD就是耶和華,小寫的god後面加s,那個是眾神的意思,小神,小神,耶穌基督,《聖經》裡面都寫大寫GOD,若其他的雜神,四不像的,g小寫,差別很大,看那經典差別很大,《聖經》看都大寫:GOD,God,表示很偉大,很偉大,這是他們的看法,所以他們對上帝是永遠不能認識,永遠不能了解,永遠沒有辦法接近,在基督教他的觀念,神是一個絕對超越世俗凡情所能預測的一種東西,你永遠無法了解上帝是什麼東西,你只要崇拜他,祈禱他,你只要好好求懺悔這樣就對,無論他對不對都沒你的事,你只要承認你的無知這樣就能顯示上帝的光榮,所以這變成信仰不是建立在理性上的溝通,他是直接跳躍理性,用感性去信仰的東西。我是上帝,上帝最偉大,其餘都是魔。你說:我要來聽佛經,他絕對不來,基督教的恥笑拜佛的人,恥笑不已,不究竟,你那個不究竟的東西,對不對?念阿彌陀佛誰看到,又沒有人看到,他恥笑拜佛的人:佛是一位凡夫,在《原罪》裡面,那一本書是《原罪》包括佛他都是有罪,他不像神那麼清淨,所以基督教很強烈的宗教意識,認為只有神是絕對的清淨,你要再叫他講,講不出來,他只能說神是第五度空間,乃到第六空間,非凡情所能臆測,永遠不知道神是什麼東西,永遠不知道,今天是這樣子,過去是這樣子,未來也是這樣子。所以說剛才舉這個例子,舉這個例子,都會互相包容,意思是說佛有佛性,我們眾生也是有佛性,乃至螞蟻、豬、狗也是有佛性,這樣講就絕對慈悲,平等,有一天我們也是會成為聖人。所以如千珠寶網,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珠,珠珠皆能互含互遍,不相妨礙。

【超情離見為宗者。超凡情。離聖見也。】就是說要超越這個凡夫心的這個分別,不是凡情,凡夫的情所能計度的,離聖見就是連聖人的見都要除掉,我們本性是無一法可立,若是聖見那就是邪見,聖人無見,是名聖見,見見非見,是名正見,若有所見即是非見,無所見即是正見,所以見見非見見無所見是名正見,就是說連這個聖人的知見都要離開,因為我們的本性無有一法可得,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但約絕待。已超凡情。】超越這個凡夫所能了解,臆測,凡情就是凡夫所能臆測的。【已離聖見。若約心佛圓融。尤非凡情聖見之所能及。】我們若有聖見也是病,凡情是病,聖見也是病。

○【問。凡情當超。聖見如何亦離?】他是問:若離開這個凡夫感情的束縛,計度分別,這是應該的,怎麼連聖人的知見,聖見何以也要離呢?

【答。但有一法當情。都是法執之病。】只要你有一法,全都是法執。【都為清淨心中之障礙。不得不離。】《金剛經》也說證到初果阿羅漢,他可以說他自己是初果嗎?不也,世尊,他證到初果,不可以,不可以說他是初果,包括他四果阿羅漢,可不可以說自己得到四果阿羅漢?不也,世尊,不可以說自己得到四果阿羅漢,是名四果阿羅漢,意思就是說證到那個果位的人,沒有那種果位的念頭他才有那種真正的功夫,那麼佛也是一樣,佛就是因為他離開一切法,離一切見,無所見,他就無所不見,你若還有一法,這個見存在,清淨絕對的本性就顯示不出來。底下說【喻如好眼。】像一隻好的眼睛。【不容沙著其中。】不能容許一粒沙在裡面,本性就是這樣,掃得乾乾淨淨,本性就是無一法可入。【以沙是不好之物。能坏於眼。急當去之。】沙不好,不然我們拿金子,拿金子放在眼睛裡面,在座諸位!你是不是很喜歡金子,對啊!很愛鑽石,現在就將金子磨成粉吹進眼睛裡面。噗!你不是很愛金子,眼睛若粘金粉,連夜都要清除出來,連夜都要清除出來。意思就是說無論多好的法對佛而言都要清除,意思就是這樣,清除才能顯示清淨絕對的正知正見出來,喻如好眼都不能著沙,也不能著金,【若以金屑著眼。雖是貴重之物。亦能妨礙於眼。亦當去之。是為超情離見之宗。一句彌陀名號。具此四句宗旨。非語言分別之所能及。故曰不可思議。

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者。】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者,【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說出一切法門。不出戒定慧三學。】戒定慧,有的人說持戒修定才會開智慧,錯誤,這是不懂本性的人才會講這種話,持戒能夠讓我們產生定,定會產生智慧,這是就凡夫在研究佛法這樣方便講,事實上,你若用你的本性去修行,什麼叫做戒?清淨心是戒,什麼是戒呢?慈悲心就是戒,什麼是戒?三業清淨就是戒,什麼是定呢?慈悲心就是定,無所著,事事都寬恕眾生,他怎麼會亂?定就是戒,定就是有智慧,慈悲心就是有戒,有智慧,忍辱心就是定,忍辱心也是戒,忍辱心也是智慧,難道不是這樣,所以這戒、定、慧實在說是不能分開的東西,若一直標榜他是持戒,誹謗別人,第一個他就沒有定,因為他的心就會落入對立法,他就沒有這個智慧能夠包容眾生,釋迦牟尼佛也沒有整天說這個是破戒,這個是犯戒,釋迦牟尼佛也沒有整天說別人不對,他也說:比丘好好檢討自己,我們有辦法要感化他,有因緣就度化他人,沒有因緣就攝受六根,修行自己就好,這才是真正的高僧大德,不出戒定慧,所以我們若是頓悟本性的人,自性就是戒,自性就是定,自性就是慧,我們若開悟,證悟到本性,什麼是戒呢?身口意清淨,內心充滿了智慧當然他就是戒,他為什麼是定呢?因為他不著一切法,沒有一切法能夠影響他的內心,怎麼會沒有定呢?開悟的人一下子戒定慧就具足了,你只持戒的人不能入定,不一定能入慧,持戒的人除非修到無相戒,持到連這個戒都不覺得自己在持戒,入這個絕對的情形,這樣與定、慧才會相應,若只有初一、十五誦戒,執著我就是一個持戒的人,是生死法,是生死法。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為什麼六度萬行裡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最後一個般若,你看看!般若,十方諸佛以般若智慧為母,般若思想產生十方諸佛菩薩,他就沒有說十方諸佛只以戒為師,就是以戒為師,但是沒有說以戒為佛,十方諸佛除了持戒有定以外,最重要就是有般若智慧,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淨土宗所講的理一心不亂,《法華經》所講的證到實相,證到實相,《華嚴經》講的一真法界,唯識學講的圓成實性,圓成實性,《楞嚴經》講的首楞嚴,首楞嚴,首楞嚴的意思是說大定,沒有散亂,首楞嚴。【今此淨土法門。可以三學全該。】全該就是包括三學。【正念佛時。都攝六根。】全都要攝受這個六根。【身口意三業清淨。不犯眾戒。念到一心不亂。而得正定。了知能念之心。自體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又了知能念之心。念念相續。所念之佛。歷歷分明。又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見泯。】泯就是滅掉,空跟有這個見統統要除叫做空有見泯。這種情形,初學的人很難了解這種東西,初學的人他就是說我用一個虛空的心去包容,所念的佛也是他在包容,能念的心也是他在包容,但是他用這種觀照就不對,用一個虛空去包容一個念佛的,一個所念,一個能念,都不對,要說我們所念的佛當下就是空性,能念的我們當下也是空,所以能念、所念都沒有,剩下的即心就是佛,即心就是佛,所以這難講的地方就是說你若對本性的東西你不了解,再繞一百圈你就是聽不懂,不曉得在講什麼,不曉得在講什麼,悟到本性實在是很困難的東西,若悟到是很簡單的東西,就在我們的眼前,說在我們眼前是不隔,連隔一個沙都沒有,當體就是妙用,當體就是妙用,所以曾在體育館有講一個譬喻,在這裡還要再講一下:開悟跟沒開悟實在差別很大,比如說,來問這個禪師:本性是什麼?沒辦法,不能體會,就是像一個盲人來問:喂!白色是什麼東西?現在告訴他:這白色就像香蕉剝開那種顏色。香蕉剝開的顏色是什麼?像椰子仁那種顏色。椰子仁是什麼顏色?椰子仁就像鵝毛,鵝毛是什麼顏色?鵝毛,手摸摸看。嘎!嘎!噢!這魄原來就是嘎,嘎。盲人你要如何跟他講白色是什麼東西。沒開悟就是這樣,這樣搞了老半天就是不曉得什麼叫做本性,什麼叫做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我告訴你一句話,凡夫念跟無念都是執著,若是聖人念跟無念都無執著,凡夫用意識的觀念要來猜測佛的本性,你再怎麼猜都不對,怎麼猜都不對,他現在說自心是空,我還在念佛,還是有,這要如何空?他就用想的,空是否意指空無一物?空無一物裡面又會念,就叫做本性。這又是意識的產物,所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若就凡夫來講你怎麼猜都不對,念也是在念,無念也是念,無念還有一個無念的觀念,無念就是念,無念也是念,念還是念,所以凡夫他在計度,會計的計,度數的度,他所計度的本性是永遠錯誤,就像坐著雲霄飛車的人,要使他停止看一件靜態的東西,永遠看不清楚,知道嗎?意思是說我們這個心就像旋火輪一樣,一直在旋轉猜測計度,用這種心要來計度一個開悟的聖者那種平等心,永遠沒有辦法,若開悟的人就不同,念而無念,無念就是念,他念,他每一念,念念都是他的本性,因為本性自有念,他不念,他就沒有凡夫的念頭,但是自性有清淨的妙用,隨時都在念,意思是說隨時念就等於本性不念,本性雖然不念,但是他有妙用的念,很簡單,開悟就是這樣,很簡單,明心見性就是這樣。如果你若要問:師父!可以用比較簡單的名詞來解釋明心見性的東西,讓我們比較好修行,很簡單,不要念凡夫俗情之物,單單提起一個佛號,每一個念頭若有偏邪,妄想又起來,那就是不是本性,只以這樣形容而已,不要念世間的凡夫,金錢、財物、女色、名利、誹謗、傷害,全都放下,誰對不起我們,那個都不重要,那不會成佛,誰對我們有恩,知道就好,感情束縛全都要放下,叫做無念,無念,無凡夫的念,有念,念念就是佛,即心就是佛,這樣就是接近本性,要再講簡單的就是說無所著而生其心,這就是本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本性,應無所住,無所住,眾生五欲六塵的念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自然無所著的當下他就有清淨的念跑出來,撥雲當下就是見日。所以說在座諸位!要了解,有人在問禪師:何謂見?何謂是性?這句話不是這個……,見就是性,性本身有見,知道嗎?見當下就有自性,性當下就有見,就是一體的東西,性是我們的體,見就更我們的妙用,你眼睛看是意識,不是,我們一切法無所著,眼睛也看得清清楚楚,他是用自性在見,本性在看,他妙用就產生,本性在看,他就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不會想起外境的東西,難道不是這樣,不會影響內在,記憶體的骯髒除得一無所有,所放射出來的就是慈悲、智慧。慢慢、慢慢……,所以修天台宗的比較困難就是這樣,對本性的東西比較困難,所以說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見泯,【而得三觀妙慧。是則一句阿彌陀佛。具足戒定慧三學。即圓收一切法門也。

古德云:八萬門中。念佛第一。又云:淨土法門。為徑中捷徑。即圓超一切法門。

旁註雲】就是寫在旁邊的小字,前面的小字【:從未道徹者。即此淨土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從來未經何人道徹也。】徹底。

【甚深難信者。即此念佛一法。若理若事。悉皆難信。】就理是無生法忍,就事相是一心不亂,所以非常地不容易相信。【蓮池大師云:兼眾德而俱備。】兼這個眾德而俱備,這德行,人家說三德密藏,一切就俱備。【統百行以無遺。】一切修行就是念佛一切就包括一切,你若一直念、一直念,你就是施捨,布施,你就是施捨,心無所著就是施捨,你若一直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持戒清淨,你若一直念佛,不著一切世間你就有忍辱,你若一天到晚一直念這就是精進,一天到晚一下念,念佛,心不離佛就是禪定,一天到晚一直念,念一念,到後來妄想打得一無所有,般若智慧自然就產生,所以百行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百行,所以一念阿彌陀佛就包括六度萬行。【其理甚深。若人執持名號。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其事亦復難信。】這種事情很難相信。【故經云: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所以我們就相信佛的話就對了。

【故特告大智慧者。】文殊師利菩薩這樣告訴他,【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此念佛法門。事是無上大因緣。理是三德秘密藏。】秘密藏,這我們前面講過。【是為難信之法。故特告大智慧之者。非第一大智慧人。不能直下承當。】所以這本《彌陀經》都一直叫舍利弗,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還是又舍利佛(弗),就是大智慧都排在前面,表示說這本《彌陀經》是對大智慧的人講的,若不是大智慧的人不能直下承擔。【無所疑惑也。旁註:「可見正智庸愚。兩不思議」者。正智之人。依智不依識。遠離分別。故不思議。庸愚之輩。昏昏度日。不知分別。亦不思議。】所以世間兩種人才會往生:第一就是大智慧,絕對相信;第二就是那傻子,一無所長,什麼都不懂的,你叫他念佛就是念佛,沒有分別,修行就是最怕半桶的,要說他懂,又懂一半,說他不懂,又懂一些,說他全都懂,又都不懂,很會發問,很會辯論,很會辯論,最怕這種事情,所以在座諸位!要學阿婆沒那麼簡單,所以我們打八關齋反而阿婆比較勇猛,你知道嗎?我看年輕的都靠在大殿旁邊睡覺,反而老的在精進,老的習慣了沒差別,老的經典聽不懂,一天到晚拜佛,人家拜習慣了,年輕的爬個樓梯兩腳發抖,還得扶欄桿慢慢爬下來,可憐。人家老菩薩一天到晚都在拜佛修行,結果比較勇猛,所以說不要瞧不起阿婆,真的,不要瞧不起阿婆,所以我很尊重老菩薩,你沒看到,阿婆說:師父!我要回去林邊。你可以回去。老菩薩回去也不會造業,七、八十了他要做什麼事情,又不是年輕的怕犯戒,七、八十了,哪有可能犯到什麼戒律,年輕的倒是真的比較怕,老的絕對不會,絕對不會,所以我對老菩薩很尊重,對年輕的很嚴格,對年輕的很嚴格,所以老人是不知分別,亦是不可思議,【故云兩不思議也。特告大智慧者。正以不思議法。向不思議人說也。

【解】西方者。橫亙直西。標示現處也。十萬億者。十萬曰億。今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所繞。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這句寫這樣就有問題了,就有錯誤。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寫的這句話就錯了。西方者,橫亙直西,亘就是……,我們若元旦那個旦,太陽,對不對?底下那個字,把它拿到下面,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太陽升起來,知道嗎?太陽升起來就是旦,知道吧!若那一橫蓋在上面,太陽寫在下面,太陽落什麼?西下,我們說黃什麼?黃昏,那個字就讀作昏,知道吧!那個字讀作昏,中國字很奇怪,一畫之差而已,太陽不見了,放在下面太陽升起,所以這句話是不對,橫亙直西就是說太陽西下的時候向西方一直過去。錯,絕對不對,所以蕅益大師是明朝,所以那時候科學不了解,意思是說太陽西下的西邊當然就不對,是整個娑婆世界來看西邊才對,知道嗎?西邊才對,所以地球繞這個太陽,以前的人都認為太陽繞這個地球,哥白尼發表一個地球繞太陽才對,教庭就要剁他的頭,教庭就要剁他的頭,要讓他死。哥白尼,後來就交代他,我若百年之後你再將我這篇論文發表出來,到他死後發表出來,死了,你砍頭也砍不到了,以前是以《聖經》的教理為主,違背《聖經》的教理就砍頭,所以《聖經》常常在改就是這樣,佛經不能讓你改,所以這個是註解,不是經典,經典是寫西方,沒錯,人家是指娑婆世界,所以這橫亙直西,這就不對,這一句話大有問題,他若說橫娑婆直西,這樣就對,他這句亘,亘若改作橫娑婆而直西,這樣就對。標示現處,標示這個現處。

十萬億者,十萬曰億,十萬億就是十萬後面再八個零叫做億,現在累積這個億,一億、二億、三億、四億、五億一直到十萬億,十萬,十萬乘以一億,十萬億。

佛土者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而且以此土而言,此土就是娑婆世界,現在用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且以此土而言,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須彌山,我們上次講過,木瓜拿反,上面比較胖,下面腰部比較細,這就是須彌山的形狀,須彌山的形狀,在《十四講表》我們裡面有圖,下次會談到。東西南北各一洲,須彌山下面這裡,同一個日月所照,一鐵圍所繞,外面是鐵圍山所圍繞,名為四天下,四天下。一千個四天下,叫做小千世界。由這一點就可以證明有他方的眾生,因為我們這個地球有這個眾生,所以叫做南贍部洲,簡單講有一千個,像東西南北四大洲,其中也像南贍部洲一千個,名小千世界,名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們的中千世界,叫做千中千,就是一千個,第一個千就是一千倍,一千倍的中千世界,名叫做大千世界。

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

【講】講,這裡就講對了,【此正釋西方。】這就是正解釋西方,【從是娑婆世界。向西方橫亙】讀作【(通也)】橫通,【直過。】橫通直過。我們查這個字典,我們查不出?這個上下二橫的,只有二劃的,二劃排在一起,那就昏,昏,昏,如果你解釋作橫通娑婆世界,這樣解釋對,如果你說向西方,夕陽西下,向西方一直去,這樣解釋就不對,所以蕅益大師橫亙之西,那就不知道他是指什麼,如果是指娑婆世界就正確,如果指太陽西下就不對。我去查《康熙字典》,沒有這個一橫在上面,一橫在下面的,有一個字兩橫都在上面的,太陽在下面的,讀作ㄏㄨㄣ,一橫,太陽在下面的讀作ㄏㄨㄣ,若一橫放在下面,太陽浮在上面的是日出,若一橫日光放在下面的叫做日沒,這我有查過,只是查不到這個字,查不到,你若有查到再告訴我,我再糾正一下。當法師一定多少一、兩句會講錯,不可能每個字都對,我們不是讀中文系的。那麼根據辭彙,我們剛剛那個旦上面一橫是念作xuan,亘,xuan,那麼根據《康熙字典》是念ㄏㄨㄣ,念ㄏㄨㄣ,ㄏㄨㄣ,所以這有一點差別,有差別,那麼辭彙裡面沒有解釋什麼,直通的意思,通的意思,所以說解釋作太陽西下,那是不對,解釋作娑婆世界就對了,就對了。(亘gèn:空間和時間上延續不斷)【十萬億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極樂。乃標彼佛。示現同居土成佛之處也。按世界剎種。】世界的剎種。【高二十層。】高二十層,【每層有無量諸佛國土。娑婆與極樂。同在剎種第十三層。】這一定聽不懂,保證看不懂,包括出家也聽不懂,我在講你可要注意聽,我在解釋,你要注意聽,這意思叫做世界種,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說,單位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華嚴經》是世界種跟世界海,世界種跟世界海更不得了,更不得了,最底下是一個世界種,往上是三角形的,一個、兩個圓圈圈,三個圓圈圈,這一個圓圈圈代表多少個三千大千世界,把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質現象磨成粉末狀,每一個粉末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果等三千大千世界構成一個圓圈圈,一個世界種有二十層,一粒再來就兩粒,再來就排三粒,上面排四粒,再來排五粒,這樣尖的一直一去,三角形的,這樣下來,從上面就二十,下面一粒,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一加二十就是二十一,乘以高就是二十除以二,就是二百一十,知道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上面是二十,底下是一,就是說二百一十個三千大千世界,二百一十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質的現象星球全都磨成粉末,每一粒的粉末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無量無邊這樣叫做一個世界種,我們每一粒就要排在第十三粒,第十三層,就是說第十三層,就是說十三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星球,全都化作物質的現象磨成粉末,像我們拿一粒粉末,挖一個鼻屎出來,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到海邊抓一把沙,每一粒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排在第十三層,排在第十三層,娑婆世界是在這邊,向西方一直去,娑婆世界在這裡,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極樂世界剛好在《華嚴經》裡面講的,世界種剛好第十三層,第十三層,知道意思嗎?聽不懂的舉手,很好,大家都聽得懂,這樣很好,這樣不必再解釋了,不曉得我們這裡的程度這麼高,講一遍,大家都沒舉手就是聽得懂了,所以很不簡單,我們就不用解釋。下次我都用這種方法問就好。所以現在再看,十萬億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極樂,乃標彼佛,示現同居土成佛之處,按世界剎種,世界剎種,所以我鼓勵你一定要來聽《十四講表》就是這樣,知識分子一定要聽十四講表,這《彌陀經》《十四講表》都有貫通,不然會搞不清楚。高二十層,每一層有無量諸佛國土,愈上面就愈多三千大千世界,數目就愈多,娑婆與極樂世界,同在剎種第十三層,第一層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粉末狀,每一個粉末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數目,二層就是兩粒三千,所以你若看圓圈畫兩個就是兩個三千大千世界所磨成的,看有多少,不要說兩個三千大千世界,說我們打下來的一根粒子就好,一根柱子磨成粉就不計其數了,所以同樣在剎種第十三層。【故得平橫通達。】向西方一直去。【直至極樂。十萬億。積億至十萬也。】這簡單。【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之土。

且以此娑婆世界。三千大千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有一洲。梵語須彌。此雲妙高。以四寶所成曰妙。上至忉利】天宮。忉利就是三十三天,【曰高。在一個小世界大海中心。出水八萬四千由旬。】一由旬是我們所講的四十里,也有人說六十里,也有說八十里。印度對尺寸隨意界定,所以平均是說用六十里來形容,就是說這個須彌山最高是高到忉利天宮,就是我們所說的玉皇大帝就是住在須彌山的頂部,在一個小世界大海的中心,須彌山作中心,出水八萬四千由旬。【此山東面有洲。名弗婆提。此雲勝身。】殊勝的勝,色身的身,殊勝的身體,簡單講就是這樣,勝身,【身形殊勝。從人立名。人高八肘。】八肘就是我們這手的指頭到這個彎曲的地方,這叫做一個肘,一個肘,八肘就是我們這個肘部的八倍。【壽命二百五十歲。】這是東邊的,須彌山的東邊,算是底部,水面,須彌山的腰是四天王天,須彌山的底部是東勝神洲,須彌山【西面有洲。名瞿耶毘。此雲牛貨。】所以叫做西牛貨洲,【以牛為貨。】用牛在交換,以牛作交換,【從物立名。】以牛為貨,當作貨物。【人高十六肘。】十六,比東勝神洲還高,【壽命五百歲。南面有洲。】就是我們所講的娑婆世界,我們這個地球,地球,南閻浮提,南面有洲【名閻浮提。】這就是《地藏經》講的,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難調難伏,一些大菩薩都不敢來,眾生太難度化,那是我們不懂才跑到這裡來,下輩子我絕對不要,要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慧律法師!你再去度娑婆世界。不要,打死我,我都不要去這個地方,不來了。這樣不慈悲?我要度比較好度化的,度化這些令人很生氣。南邊有洲,名叫做閻浮提。【此雲勝金。從樹立名。洲有此樹。樹汁入水。沙石成金。】所以我們常常講淘金、淘金,淘金,溪里就有金子。【超勝余金。】我們這裡的金子最好。【人高三肘半。壽命百歲以下。】三肘半就是說我們這手臂,佛的手臂這樣,大隻,手臂大隻,不是像我這麼瘦小,佛的一根指頭,二寸,寬二寸,四隻八寸,八寸那麼大,若被佛打到,會暈過去,會暈過去,真的,他的手那麼大,被打到,頭馬上破掉,不修行,佛不用拿香板,用那隻手來揍,你就暈了。所以我們壽命是一百歲以下,一百歲。【北面有洲。名郁單越。】不是瑪丹娜,是郁單越。【此雲勝處。勝三洲故。人高三十二肘。】三十二肘,【壽命一千歲。無中夭者。】就是中間沒有夭折的,你若在那個地方夭折,人也不會死,壽命一千歲。

東、南、西、北四大部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山所繞者。】外面都鐵圍山。【日月在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之高。與四天王天齊。旋轉須彌。光照四大部洲。四洲之外。全是海水。海外有一小鐵圍山。其山純鐵。圍此四洲。是一小世界。】我們在《地藏經》有讀到這個沒有,鐵圍山有沒有,初死之人到鐵圍山,是一個小世界,【名一四天下。上有六欲天。初禪天。】上至六欲天,初禪天,【一千個四天下。六欲初禪。上有二禪天。名小千世界。】這意思就是說四天下,四大部洲為海水所包,海水的外圍又一個鐵圍山包著,簡單講就是說你拿一個臉盆水作比喻,臉盆水,我們這個杯子放在中間,那就是須彌山,這個臉盆水的四周圍,這叫做大海,臉盆就表示什麼?鐵圍山,這樣形容就比較聽得清楚,所以這叫做小世界,名叫做四天下。底下,什麼叫做小千世界呢?從上面去是到六欲天,到初禪還是一千個四天下,一千個四天下,是一千個南贍部洲,一千個東勝神洲,一千個西牛貨洲,一千個北俱盧洲,這樣知道吧!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須彌山,六欲,初禪,上有二天名叫做小千世界,那麼簡單講就是說一千個四天下,那麼六欲初禪,再上面有二禪,那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二禪。上有三禪天。】最上面是三禪天,【名中千世界。】在座諸位!這個觀念一定要對,小千世界就一個group,一千粒group,一千粒的group,簡單講就一千粒的須彌山再乘以一千,再乘以一千,這樣叫做中千世界,就是一後面六個零的須彌山,一後面六個零,四大部洲。再來,【一千個中千世界三禪。上有四禪天。名大千世界。三次言千。是為三千大千世界。】這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個大千世界,不是這意思,意思是說一千個四天下叫做小千,出現一個千,一千倍的意思,一千個小千,中千,一千個中千,名叫做大千,若按照這樣講就是一後面九個零的四天下,四天下,所以三千大千世界簡單講就是一千倍,乘以一千倍,乘以一千倍,這樣就對了,而不是三個大千世界,不是這個意思,【為一佛所化之土。】一尊佛所教化的範圍,【過如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有極樂世界也。

【解】問:何故極樂在西方?】為什麼極樂世界在西方呢?

【答:此非善問。(妙答從來答者反添戲論。)】就是說你這樣問就不對了,【假使極樂在東。汝又問何故在東。豈非戲論。】意思是說這無聊。【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西方極樂世界【又在東矣。】這意思,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比如說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比如說在這裡,娑婆世界在那裡?娑婆世界在東方,在娑婆世界看起來變成西,這十萬億,比如說十一萬跑來這裡,極樂世界變成這樣,變成在東邊,十萬億變成東邊,意思就是這樣,何況自十萬億佛土看起來,又在東矣,又在東邊。【何足致疑。】有什麼好懷疑的。

【講】此假立問答。所以破疑也。此非善問句。所答最妙。離諸戲論。下出戲論所以。即可斷疑。】這沒什麼好懷疑的。

【解】有世界名曰極樂。序依報國土之名也。】序是依報國土之名。【豎約三際。以辨時劫。橫約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極樂(國)[者]。梵語須摩提。亦云安養。】安養,【安樂。清泰等。乃永離眾苦。第一安穩之謂。如下廣釋。

【講】此正釋依報世界。有世界名曰極樂。乃釋迦自倡】自己說出來,【依報國土之名。以為發起之序。】發起序,發起這本《彌陀經》的因緣,【依報者。眾生所依止之果報土也。世是遷流之義。】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約豎論。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以辨時劫。】劫時間很長。【界是方位之義。約橫說。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以定疆隅】疆隅就是疆界方隅,方向,【(疆界方隅)。故稱世界。極樂三種翻譯可知。永離眾苦者。】梵語叫須摩提,安養就是很安穩過日子,安樂,很平安又快樂,清泰,很清淨又康泰,就是身體健康,吃穿不用愁,很快樂,簡單講就是這樣。

【佛於經中自釋雲。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曰永離。是為第一安隱也。

【解】然佛土有四(偽謬、正)。各分淨穢。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淨。】意思就是說在佛土有分作四個土,四個土都有淨跟污穢的分別,凡聖同居土,西方是同居淨土,就凡夫來比喻,所以,以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像我們,我們現在就是五濁很重,五濁惡世,一些諸佛菩薩都不敢來,只有釋迦佛祖大慈悲心才敢來。

【講】此別明淨穢。然佛土有四。一凡聖同居土。二方便有餘土。三實報莊嚴土。四常寂光淨土。若據此土。】如果根據這些土,【則各分】作清【淨】和污【穢。所有偽謬。悉皆得正。】虛偽的或是錯誤的都可以變成正的。【此段辨凡聖同居土淨穢之相。凡是凡夫。聖是聖人。聖人應跡世間。】示現。【與凡夫共同居處故。名凡聖同居土。五濁者。《楞嚴經》云:譬如清水。清潔本然。投以塵土灰沙之倫。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喻心水本淨。因塵勞而成濁也。】《楞嚴經》在說,比如說清水,舉一個例子,清淨的水,清淨的水本然,本來就是這樣,你撒一些塵土,灰沙,骯髒之物撒下去,土失留礙,土不見了,但是有障礙,水亡清潔,水就不乾淨了,不乾淨了,容貌汨然,把筆拿起來,浮塵之相名之為汨,沉浮不定,浮沉之相,水中若灑骯髒的東西的下去,水會浮起來,浮上來,沉下去,浮上來,沉下去,骯髒的意思,因為裡面土,名之為濁,濁。比如說我們的心水本來是清淨,因為塵勞煩惱很多,我們只要起心動念就攪下去,就分別,束縛。底下:

○【一劫濁。梵語劫波。此雲時分。】時分,【劫濁無別體。四濁交湊為體。】意思是說這個劫濁是時間性,時間性裡面就包括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意思是說這個劫濁是時間的長,表示在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交織成劫濁,意思就是這樣,所以劫濁,劫濁無別體,它沒有什麼體,只是從下面那四個濁交換,交湊為體,【遷流不息為相。】劫就是時間的意思。【二見濁。】意思就是說眾生的我見都很重。【五利使(身、邊、邪、見、戒)為體。】什麼叫五利使?速度最快的,纏繞我們的身體的痛苦的煩惱就是這個使,這個是五種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名叫做見濁,就是說這娑婆世界的眾生每個都有他的看法,每個都有他的看法,雖然父子,父子吵架,雖然母子,母子吵架,姊妹,姊妹吵架,夫妻,夫妻吵架,見濁,見,我見太深,我見太深。每一個宗教都自稱是最好,所以宗教與宗教戰爭,佛教裡面派系關係就是我見重,我見重。我才有修,你都沒有修,他有修,大家都沒有修,見,見,太厲害,太厲害,簡單講,見就是沒有包容性,他看到就一定對,簡單講就是這樣,見濁就是沒有包容性,你身見就是你包容不下別人,執著你這色身,你會害別人,遇到厲害關係的時候,衝突,大家都要保護自己,日正當中,各顧各的,就是這樣,身見嘛!哪有說我很慈悲,我很慈悲,我常常這樣講,有一天,有一天,我們大家去爬山,半途迷路,剩最後一塊麵包,你也很餓,我也很餓,我現在對你們考試,若你的作風是那塊麵包會留給師父吃,延續師父的生命,救得了救不得了還不曉得,就是那個時候,還是說師父我們一起吃,一人分一塊,要活大家一起活,要死大家一起死,還是說藏起來別讓師父看到,若讓師父看到我不拿給他吃不恭敬,拿給他吃我現前要餓死,你看!世間有幾種,一、二、三,你看你是哪一種人?肚子飽的時候就:我第一種的。我不相信這一套,沒這種事情,至於我,我就不會這樣,我一定是給你們吃,保證的,我給你們,你們你們一定不敢吃,我就會把那塊麵包分一分,那塊麵包分一分,剩下十幾個,很快就完了,那也一定要死的,餓死。我常常有時候坐著妄想,這世間平時你看不出來,對師父的忠心耿耿你看不出來,要在什麼時候你才看這個徒弟才看得出來,在師父最困難的時候,最困難就是說我生病病得很嚴重,他二十四小時都在師父身邊照顧,打死不退卻的那種,那種徒弟就是真的用生命在照顧,他甘願犧牲自己,那就是真的,對不對?照顧一下子:唉!請特別護士,辛苦、辛苦。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我們在沒有利害關係衝突的時候,這個身見看不出來,對不對?在衝突利害關係的時候身見就產生了,丈夫就保護丈夫,妻子就保護妻子,你想想看,同一個枕頭睡覺的,睡出四、五個孩子出來,這樣上法庭互告,什麼壞事都講得出來,你看!沒良心的話都講得出來,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身見,你保護你自己,我也要保護我自己,娑婆世界身見最嚴重,我執,身見就是我執,我執,走到哪裡這世間不可能會清淨,每個地方都會,會分別,會鬥爭。再來,邊見,邊見分作兩種:一種叫做斷見,一種叫做常見。斷見就是說人死後什麼都沒有,斷滅的意思;常見就是說我這輩子當人,下輩子也當人,我這輩子當狗,下輩子也是狗,邊見就是偏離兩邊。邪見就是撥無因果。世間人很多:什麼因果,不曾見過,哪是真的,他家槍擊要犯,殺人放火,你看看!現在兒子很風光,樓房買好幾間,哪有因果。再來,見見,見見就是見取見,就是外道的持不清淨的戒以為是修行的要……,非因計因,見見就是說一貫道的講他最正確,一貫道的可憐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宗教,婆羅門教的他也同情你們這些很可憐,回教就是對這阿拉,真神忠心耿耿,耶穌,基督教,天主教,就說上帝,聖母瑪利亞才是真的,佛教就說這都是緣起法,不是真的,這都是見取見,就是說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以為是成佛解脫之因,叫做非因計因。【諸見紛起為相。三煩惱濁。】煩惱濁就是【五鈍使】就是【(貪、嗔、痴、慢、疑】不正見,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疑心重,不正見【)為體。】諸位!你不要說這疑好斷,這疑很難斷,本來一個徒弟對這個法師很有信心,現在外面第一個告訴他,他第一次是不相信,第二次又告訴他,一半,第三次又告訴他,會這樣嗎?第四次又告訴他,就離開了,離開了,這很厲害,人這個疑,信心不足沒辦法,聽了幾句就離開,至於我,你動搖不了我,我若了解一個人,你怎麼樣都動搖不了我,我若要聽是非,整天有時候聽全台灣的訊息也很多,我不曾相信這種事情,我們煩惱這個疑是不正見,所以佛為什麼那麼行,依法不依人,他知道末法的眾生是非翻騰很多,你要依他講的法為主,你不可以看他的人,因為他是凡夫,所以他講的法是符合佛的正知正見,那麼你要五體投地地去佩服他,對他私人的修行則是其次,等於說我們要去看一位醫生,這個醫生雖然有跛腳,但是這醫生能夠治你的病,對不對?他能夠開藥治好你,那麼你就要去給醫生看,這個醫生雖然說身體很好,但是醫術不高明,不很強,治不了你,你去給他看,病看不好,這意思就是說一個法師就像一位醫生,這個法師,跛腳是代表這個法師持戒不是持得很好,但是他醫術有一套,很厲害,去,他就有辦法治你,所以我們就依照他的醫術,若兩種你要讓哪一種看,我問你,當然你是要……,雖然這個法師很沒有修行,戒律不是持得很好,但是他就是正知正見,佛說他依法,對不對?依法,那麼我們今天就是要跟諸位講,法若是正,我們就要死心塌地地去學,所以這個疑沒那麼簡單除掉,修行十年的人也不堪一擊,別說二十年,別說三、五年的,即使你是修學二十年的人,一擊就倒,一擊就倒了,所以說,諸位這個疑要去掉沒那麼簡單,接著是家庭的關係,她先生,很早她就在懷疑她先生,她先生回來對她比較好,這個一定外面有偷腥,不然回來不可能買雞腿回來,這一定有問題,他若早一點回來,嗯!這就是避開我的視線,故意早點回來讓我產生錯覺認為他很乖,其實不見得,要晚點回來,你看!果然被我猜中,女人多厲害,你都贏不了她,懷疑,隨便她講都是她對,難道不是這樣,講的全都對,她先生喝酒回來,醉了,假醉,我難道不知道,聞聞西裝,又有粉味,回來,撿看看有沒有毛髮,女眾,我上輩子也當過女眾,也對我先生檢查得很嚴格,所以我知道,知道。會煩惱,這種就是煩惱的事,很煩惱的事,說真的不得不盯著,確實是真的,這個世間男人很不像樣,說真的,所以你若管你先生管得比較嚴格,師父也不怪你,說真的確實要盯,三、五年就稍微走樣了,確實真的,疑。再來,不正見為體,不正見為體,是不是?【惱亂逼迫為相。】惱亂我們的身心,逼迫。【四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父母的緣兩樣,再加上【自己業緣)為體。色心陋劣為相。】色身是四大造成的,心是常常煩煩惱惱,很痛苦。所以【五命濁。】命就是【壽】命,【暖】就是熱氣,熱氣,【識三】,壽、暖、識三【為體。】三種為體。【催年減壽為相。】所以我們出世的那一天就是走入死亡的界線,簡單講生就是死,一開始生就是一直走入死亡的界線,所以我們要講:過年到了,又少一歲了,少一歲了,所以暖、壽、識,催年減壽為相。【此論娑婆世界五濁之體相也。】五濁惡世。

【輕重分淨穢。如此土三途濁重。】像娑婆世界三途痛苦,【則土穢。】土地骯髒,【人道濁輕。則土淨。人天比較。人道濁重亦穢。】也比較骯髒。【天道濁輕乃淨。欲界與上二界比較。欲界濁重又穢。上二界乃淨。娑婆極樂比較。娑婆有五濁皆穢。極樂是五清乃淨。因同居土中凡夫。與聖人同一例故。】因為同居土裡面有凡夫跟聖人同一個例子。

【解】方便有餘土。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淨。(西方是方便淨,以小乘回心故。)

【講】此段。辨方便有餘土淨穢之相。方便者。是佛權巧方便而設。是為化城。】化城的意思就是說【中途暫住之所。】你證到阿羅漢果,證到這個辟支佛果,偏空涅槃,或是說通教的三乘,別教三賢,圓教十信位,那都是方便有餘,方便就是暫時讓你住的,有餘就是還有無明未破,有餘,剩一些無明還未破掉,所以這中途暫住之所,【名有餘涅槃。非究竟寶所。】究竟就是佛果,究竟就是【無餘涅槃也。】無餘涅槃。【藏教阿羅漢。辟支佛所證。通教三乘。別教三賢。圓教十信。已斷見思煩惱。未破無明者。】暫時住在這個地方【亦寄居於此。】暫時住這個地方。

【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這個拙度的意思是說根機比較利,用分析漸漸地進入這個空的思想,所以說析空拙度證入者穢,拙度就是他沒什麼方便的辦法,必須要慢慢來觀,遇到逆境慢慢來觀照,一步又一步,一步又一步,不是像六祖惠能大師那種頓悟,所以說析空拙度證入者穢,污穢,比較差的意思。【此指藏教二乘。】聲聞跟緣覺,【稟析空觀智。析色入空。】稟就是依照。依照四大皆空,依照這個緣起法慢慢、慢慢來分析。噢!看到死人,唉!我們這究竟色身是假的,藉著這個無常觀慢慢、慢慢……,所以這個稟就是所謂的承,仗著虛空觀的智慧,析色入空,分析這個色法達到這個空,【將四大五蘊。分析此身。畢竟無我。】究竟無我,所以說這種情形若是在火葬場的人,來修這一觀可能比較快進入,但是火葬場的人必須要學佛的人,若不是學佛的人沒辦法。一個東吳大學的教授他媽媽往生了,我人在台北,不曉得怎麼探聽、探聽,他來找我,找我,兩個人就趕快去榮民總醫院停屍間,停屍間,這個停屍間一進去那個味道就是很不好,他媽媽放在幾號,死後,我告訴他八個小時不要立刻冷凍,他有遵照我的意思,結果到那裡已經推進去了,才剛推進去而已,在那裡找,他正好在忙,停屍櫃要拉出來,結果鎖住,停屍櫃鎖住,我們到停屍間裡面門剛好打開,剛好一個小姐,剛從加護病房推出來,死掉了,噢!那實在很美,非常之美,噢!這麼美的女孩也是死,很美,那個女孩很美,她躺著你就知道,一看,五官很美,但是停屍間裡面他不讓你加持,不讓我加持,光是叫他屍體再拉出來,用一台車在推,推到那裡的時候疊起來,推進去,車子推走,現在再疊下去,抽出來放在車上,叫他做這種工作,不要就是不要,才剛放下去而已,我告訴他:過去我也曾到這種地方,塞給他,塞紅包,我說:你到這種地方都要準備紅包,塞給他,錢就塞給他,這個時候按照時間來是不可以的,我已經放進去了,好啦!好啦!錢塞給他,好啦!好啦!幫你拉出來就好嘛!就拉出來,出來之後,念沒幾分鐘就趕人了,快點、快點,趕時間,後面死人還很多。唉!在那裡一直趕,我告訴他:再一包。噢!念半小時,念半小時,我告訴他:唉!你媽媽脾氣很壞。你媽媽脾氣很壞,他嚇一跳,師父怎麼知道我媽媽脾氣很壞!我說:是,你媽媽真的脾氣很壞。加持那個光線有抗衡作用,很嚴重的抗衡作用,我說:你媽媽很頑固,脾氣壞。很佩服,嚇一跳,很佩服,說:出家人一念下去就馬上知道他媽媽脾氣很壞,眼睛沒有合眼,都沒有人有辦法幫忙他,他當大學教授,所以說若火葬場工作的人或是說停屍間工作的人,除非他是真的佛教徒,要不然也只是要錢而已,他每天推,每天推,他沒想到我有一天也會被人推,每天幫人推屍體,有一天我們倒下去也要換別人推我們,他怎麼沒有想到這點?你去停屍間看,要看老的,年輕的,看什麼都有,慢慢看會不會覺悟,要不然我們人這個感情難斷,感情難斷還不要緊,還有欲望難斷,貪心又難斷,我們慢慢將四大五蘊來觀,分析此身,畢竟無我。【但得我空。四大五蘊之法不空。此觀智拙。】意思就是說……,四大五蘊之法不空的意思就是說他知道這無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還承認地水火風是真實性的東西,還承認色受想行識這個法還是有這個存在性,所以這個叫做觀智拙,就是比較差,只能觀察一切法無我,但是他還認為這四大地水火風是真的,色受想行識是真的,觀智慧比較差勁。【以此觀智斷見思惑。度出生死海。證入方便有餘土。為拙度證入者屬穢。】比較差的人,在方便有餘土的人,若是這種功夫的人叫做比較差,穢就是不清淨,比較起來差。

【體空巧度證入者淨。】體空就是當下證入,當下就證入這個我空,巧度證入者淨,他有一種先天的根機,利根,巧度就是上根利智的人,【此指通教三乘。】聲聞、緣覺跟菩薩法。【稟體空觀智。】依照這個體空觀這個智慧。【體色入空。】體悟到這個色法當下就是空,【觀四大五蘊色法。現前此身。當體本空】當體本空【(如】是做夢,【夢中境)。非但我空。法亦如幻。】法就是四大五蘊這叫做法,地水火風也空,色受想行識也是空,但是如幻,【本不可得。此觀智巧。】觀智,巧就是比較利根的。【以此觀智斷見思惑。度出生死海。證入方便有餘土。】方便就是暫時的,有餘就是不是究竟,還有剩一些無明未斷。【為巧度證入者屬淨。

○又。通別比較。通教三乘。不達中道亦穢。別教三賢。以達中道故淨。】所以這淨跟穢變成在某一個角度在分別的。

○【又。別圓比較。別教三賢。不達即中亦穢。】不通達中道的人這也是穢。【圓教十信已伏無明。】伏不是斷,要實地菩薩才開始斷這個無明,一品的無明,【三諦圓融。】就是真、假、中,就是空、假、中,真就是空,空觀,假就是有觀,假有,中就是中道觀,【所見乃淨。極樂方便土皆淨。以小乘回心故。】小乘回心就是趣向大乘。

【解】實報無障礙土。次第三觀證入者穢。】這實報無障礙土,次第三觀證入者穢,【一心三觀證入者淨。】次第三觀就是漸修的人,漸漸攸這個由空,然後從空出假,遠離空、假入於中道這叫做次第,有次第的。一心三觀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即假、即空、即中,即中、即空、即假,一心三觀同時,同時,速度比較快,若按照佛經講利根的人是宿世有修,悟性比較高,也不是這輩子的事情,這個人聽到這個禪宗的頓悟的法門,他一下子就開悟,一下子就證入,這個人不是這輩子,已經是修很久、很久再來的。看人家出家很簡單,看人家講經很簡單,人家講九十九句對,一句話稍微怪怪,老是講提句話,翻來覆去地說,不原諒人家,那位法師怎麼講這樣,又曲解人家的意思,曲解人家的意思,又不是人家真的講錯的,曲解人家的意思,講了三年還在講,根本就不曉得人家在講什麼,沒沒聽錄音帶,聽了:喂!慧律法師講的金光明沙撒下去就往生,這樣大家就不用修行了,那件往生被,蓋下去就往生,我才不相信。第二個聽到,去傳,根本就沒有,到底他有沒有聽錄音帶,沒有,沒聽,慧律法師人家說他斂財果真如此。我幾時跟你講往生被蓋下去就往生?我幾時跟你說金光明沙撒下去就一定往生?有嗎?要遇到這個金光明沙,又遇到這個往生被沒那麼簡單,沒信心的還沒有用,又買不到,我不是這樣講,我說:這是一種助緣,這是幫助你,你若有那個因緣得到,這是一種助緣,人死後難看,蓋個往生被比較亮,比較亮,比較好看,對不對?金光明沙撒下去,撒下去有益無害,哪有說撒下去得癌症又死另外一個,就算沒有用也不致叫你下地獄,難道不是這樣,你說金光明沙撒下去也是沒有用,也不會下地獄,你何必講經的時候互相誹謗做啥,還有一些大法師聽起來才會難過,可憐,人家根本不是這樣,道聽途說,眾生就是這樣,所以他沒有這個頓根,利根的悟性,沒有這個利根的悟性,所以修行的慢,修行慢,因為他不能直心,不能舍開這個是非,道聽途說,入於耳出乎口是膚淺之人,入於耳,一經過耳朵之後,根本沒有分別他是正還是邪,入於耳出乎口是膚淺之人,聽了之後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不知道這句話可不可以講,不曉得真的、假的,人云亦云,佛教會亂就是這裡,就是這裡在亂,台北發生事情而已高雄馬上知道,為什麼?一通電話馬上到,別的佛法沒講,每次講都是是非,真的。打電話說:啊!實報無障礙土就是修次第三觀證入則慧,一心三觀證入則淨,就不可能用電話講這種這麼深奧的佛法,若有可能講電話在討論什麼,在討論慧律法師講的錄音帶很好,兩個信徒,一個瑞士,一個美國,打電話都沒在講什麼,都在講慧律法師的事而已,光是電話費一個月好幾萬,我說:你們討論我的事做啥,你們應該要討論你們的事情生死有把握嗎?可是就是很有興致。一個嫁美國,一個嫁瑞士,說我若到歐洲就到瑞士去找她,我也沒去找她,瑞士那麼大,到哪裡找人,我住這間hotel,你家住那麼遠,車子一開,我們瀏覽車已經出發了,辛苦!辛苦!【(西方是實報淨,以所證圓頓故)】底下:

【講】此段。辨實報無障礙土淨穢之相。】實報無障礙土淨跟穢的這個相,【實報者。真實果報土。】這個實報就兩個構成的,就是福跟慧,修無量的福,修無量的慧,所構成的實報莊嚴土,因為他生生世世一直施捨,身外之物一直施捨,樓房賣掉,包括一切就是一直護持佛法,護持這個正法就算犧牲生命再多的財產都拿出來,所以因為這個因種得太大,而且他又修行,真的修這個忍辱行,忍辱多福,又修這個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他在早課,每天都念這個摩訶般若波羅蜜,人家說念這個摩訶般若波羅蜜,可以滅無量罪,早課念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大智慧到彼岸,這個經典講只是早上光念那三句魔不可侵,大智慧到彼岸,只是念摩訶般若波羅蜜,臨命終光是聽到摩訶般若波羅蜜不墮三途,你看!這幾個字多厲害,所以說我們在早課當中都會念這個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怕你墮入三途,臨命終只有聽到大乘經典一句就不墮三途,摩訶般若波羅蜜,所以我們這講堂每天都要念三遍,所以這個實報莊嚴土就是他修行修無量的福,施捨心夠,施捨心夠,施捨心夠,於內無所著,於外無所不布施,每樣都施捨,包括他的生命,抽血,抽血,捐器官,所以每樣都做,他就感應到實報,真實的果報土。【種種莊嚴。】種種的莊嚴,【無障無礙。】無障無礙,【又名實報莊嚴土。乃別教十地。】別教十地,【等覺。妙覺。圓教初住至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次第三觀證入者穢。此指別教所修三觀。次第而入。】次第而入,【先空。次假。後中。謂十信修析空觀。伏見思惑。】只是伏,還沒斷,十信位。【十住修體空觀。斷見思惑。十行修假觀。破塵沙惑。十回向修中觀。伏無明惑。初地修中觀。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始入實報土。以智不圓融故。所見土相則穢。】但是這若對凡夫來講已經是不得了了,這已經黃金鋪地,琉璃地,七寶琉璃地了,雖然說他還沒有到究竟的佛土,所以這樣對凡夫來講就很驚人了,不像我們今天看到坎坎坷坷,這是別教,不要弄錯,現在講的是別教。【一心三觀者。乃圓教菩薩所修。觀一念之心即空】一念之心,禪宗講的【(內外追尋一總無)。】你再怎麼追求,怎麼追,怎麼找都找不到,【即假(境上施為渾大有)。】在境界上面思惟就是發揮他的作用的時候,混大有就是全,全部都顯現出來,簡單講就是妙有,所以一心三觀,即空就是真空,即假就是妙有,即中就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所以內外傳追尋一總無,本性的東西你怎麼找都不到,即假,境上施為渾大有,你在境界上一切作用都顯示出來,即假,【即中(正自體本空,】就是因為這體本空,在自體本空的旁邊就是一法不立,連一個法都不可以存在,空無一切,【而套用無盡,雖大用現前,而性常自空)。】諸位!要是你見到本性,你二十四小時裡面心就是很安祥,向內找這顆心找不到,向外找這個境界也找不到,你所遇到的就是真的很解脫,所以要用本性去修行,我參加過很多法師舉辦的這個佛七,平時都是跟我們講一些信、願、行三資糧,不曾講本性的東西,只叫你不要執著。你問師父:師父!我對子孫放不下。不要執著,這句大家都會講,你要教他如何才不會執著,對不對?不是只說不要執著,不要執著這句話是很簡單的東西,你也會講,下次人家問:某某法師我如何如何。不要執著。他就是要執著,你卻叫他不要執著,你要教他怎樣才不會執著,我教徒弟的辦法就是告訴他:你執著金錢這種東西是不究竟的,你慢慢去觀照生、老、病、死,生生世世不解脫就是一念的愛恨,錢,愛根,執著,愛根,這輩子聽到佛法千萬不要對這種東西執著,你慢慢觀照,死後色身爛掉,再多的金子也帶不走,慢慢、慢慢一直觀照,若功夫比較好的人根本連動個念頭,根本金錢是假的東西,我三餐夠吃就好了,我拿那麼多錢做什麼,難道不是這樣,功夫好,有的老菩薩來,差不多四、五十的,這是很痲煩,阿婆反而比較好教,阿婆飽食終日準備死的人,七、八十了,比較好教,念佛,你夕陽西下了,你已經不早了,佛珠拿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痲煩就是四、五十的,快死又不死,年輕又不年輕,說他很懂又不懂,說他不懂又孩子生好幾個,很痲煩,四、五十很痲煩,你知道嗎?很痲煩,你叫他死心塌地地念佛,我才四、五十而已,教他精進念佛,教理還不通達念什麼佛,很困難,現在就問師父,已經聽過幾百個了,師父!我都知道世間假的,我也知道不要執著,但是我的心控制不了,好像不是我在執著,好像自己一直發作,沒辦法。他若這樣講你要如何回答?去死好了。你全都知道了,我不用再開示了,對不對?你已經都知道了,放不下,你來找我做什麼,這又不是一個瘤,我拖進去剖開心臟把那個瘤解決,割掉它,不會執著,難道不是這樣,不可能的事情,對不對?這種沒辦法的事情,你放不下就自己痛苦而已,對不對?所以佛祖在《法句譬喻經》裡面,我覺得那個人……,佛祖實在很厲害,講執著的人……,他說過去有一個擔攤子,擔一個攤子的人,擔這個金子,擔金子,很有價值,因為土遮住,他不了解這很有價值,現在走、走……,人家跟他換,又說:你這沒有價值,我跟你換。拿那個寶石,寶石,他又喜歡這種寶石,這種寶石你若到山上看就有,這個白痴的走、走……,噢!撿一整籃,擔、擔……,擔到家裡,這有智慧的人告訴他:石頭根本沒有用,放下。擔到家裡傷到中氣,咳得氣喘,喝茶,擔那個回來又沒有用,佛祖這種譬喻是什麼,笑我們眾生沒智慧,本來佛性是清淨很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把它放掉,到路邊撿石頭,石頭就表示什麼,石頭就表示執著,鬥爭、嫉妒、痛苦,撿一整籃,菩薩不要生氣。唉!你不知道,我偏偏要生氣。你沒辦法,擔這個攤子又得多撿一些石頭壓著,難道不是這樣,我們每天都要撿什麼,撿石頭,整個口袋,整個心都在裝什麼,都在裝這些,我甘願痛苦,我偏偏要生氣,我偏偏要貪,我偏偏要執著,你告訴他:放下!那石頭沒有用。跟他說:金銀、財寶、女色沒有用,這不能解決我們的生死,我偏偏要,你要如何,要,你就被壓死,就這樣,那個攤子實在是沒什麼好擔的,你就撿一些來擔,這樣知道嗎?我們就是整天撿這些來擔,擔得快壓死,痛苦過日子,哭泣,沒什麼,對不對?行的人,大智慧的人,連那個籃子也丟掉,對不對?擔那個做什麼,所以說有家庭的人困難就是這樣,那個攤子不擔又不行,難道不是這樣,不但又不行,你說:我不擔。人家又會誹謗,對不對?不行,若娶太太的,還沒娶太太的,我若叫他出家。沒有,我是獨生子,我媽媽叫我娶太太,不要互相欺騙,自己愛結婚愛得不得了,說媽媽叫你娶的,自己愛嫁丈夫,不要結婚,出家比較好,我家只有我一個女兒而已,出家,對不對?不嫁看看怎麼知道痛苦,死刑,判死刑,所以我們一定要撿一些石頭來擔我們才會輕鬆,所以我們現在眾生都擔什麼?都擔石頭,是不是這樣?都擔這個攤子,都擔著,生氣這石頭放不下,你現在觀想,今天聽師父講得很好,這比喻很好,我今天若不貪,我會少一顆石頭,你聽得懂嗎?我會少一顆石頭,我遇到境界我不要生氣,我又少一顆石頭了,愈來就愈輕了,愈來愈輕,不要撿,不要著,你聽得懂嗎?不要撿,撿起來壓在心上每天壓得喘不過氣,對不對?整夜氣得要命,氣得睡不著,人家睡……,還沒到枕頭就睡著了,你不是,整夜氣得要命,氣得要命,功夫不夠,功夫不夠,所以佛有這種比喻,我們若擔一個石頭擔到家裡的時候,到家裡的時候就是表示到臨命終的時候又繼續了,六道輪迴了,擔到家裡一無所得,我們都在擔這種東西,可憐,回去冷靜想想看,冷靜想想看,所以只有一種東西會讓你解脫,要觀空,要觀無常,除掉那個丟失的強烈觀念,一定要除掉這一些,你一定要觀察,你一定要觀無常,除掉得失強烈的觀念馬上頓悟,很快就會解脫,很快就解脫,沒有什麼,世間沒有什麼,你在公司也很輕鬆快活,現在在賣偉士牌的機車,你這個偉士牌多差勁,若我的個性就:很好!你要買就買,不買算了,在那裡挑剔。這世間,所以我這種命一定要出家,因為我看這世間人我看得很痛心也很礙眼,真的,所以我這條路沒人管,我不要殺人放火,不要去做違背國法的事情就OK了,我看世間人已經看得很討厭了,每個都是貪心,每個都是恨心,每個都是勾心鬥角,學佛的也是一樣,你們沒有,我在講外面的,外面的。此觀若成,【是謂圓修三觀。此觀若成。則能圓斷三惑。】三惑,這已經講完了,【圓證三德。故初發心住。即破一品無明。即證一分三德。而入實報土。以觀智圓故。所見土相則淨也。極樂實報土皆淨。以國中一切菩薩。所修所證悉圓頓故。

【解】常寂光土。分證者穢。究竟滿證者淨。】看那小字的,【(西方是寂光淨,以受用同佛故)】西方是常寂光淨土,是清淨,他的受用跟佛一樣。常寂光土分證者污穢,究竟滿證者淨。

【講】此段。辨常寂光土淨穢之相。】現在四土裡面最究竟的一土,分辨常寂光淨土,清淨跟污穢之相。【此土乃如來所居。若約別教妙覺。】別教的佛【於本教雖稱究竟。但斷十二品無明。】十二品的無明正好【與圓教】信、住、行,十住,然後加上二行,就是住跟行,就是圓教的【二行齊。】信、住、行、向、地,二行,剛好十二品位,圓教剛好從初住菩薩開始就斷一品的無明,這別教是從初地菩薩開始斷一品的無明,所以十地跟等覺、妙覺剛好十二品,這是別教,那麼圓教是從初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剛好四十,再來等覺、妙覺,這樣剛好四十, 二品的無明,所以圓教的二行齊,剛好十二位。【無明未盡。是為分證者穢。究竟滿證。乃圓教妙覺。破四十二品無明盡。複本心源。究竟清淨。圓滿無上菩提。是為滿證者淨。極樂是寂光淨。以受用同佛故。

【解】今雲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以經中是同居境故以上,善俱會故)】現在講:

【講】今極樂世界。】現在講極樂世界它有多了不起呢?現在講凡聖同居土,【稱淨土者。正指凡聖同居土一土。】這個地方也就是【橫具上三淨土。】上三淨土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方便、實報、常寂,有具足這三個淨土,【以同居境淨故。】同居淨土就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是其它的一切淨土就那麼清淨。【真俗圓融。】真俗圓融,【不可限量。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佛在同居。即寂光淨土。菩薩在同居。即實報淨土。聲聞在同居。即方便淨土。】意思就是說四土就是一土,一土就是四土。

【解】小批。】小批,就是那小字的,【此論修德。】修德就是因為修行而顯出我們的本性叫做修德,【不論性德。性德。】就是說我們本性就有具足,本性就有具足叫做性德,【則一切微塵。法爾具足四種淨穢佛土。】性德就是本性具足的德行,就是一切微塵三千大千世界法爾具足,當下就具足四種的淨跟穢的佛土。【今約信願行三】資糧【。彌陀名號。不可思議故。能令凡夫所感】應【。同居極樂。】就是最快樂的,【最極清淨也。此則十方佛土所無。極樂同居獨擅。】這個太不可思議了,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是當急之務,什麼都不重要,什麼都不重要,什麼都不重要,所以古時候的人講一句話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世間生死最重要,其餘一切可商量」。聖人講話就是很厲害,我們過年的門聯寫這幾句是很好聽,世間生死最重要,一切生死最重要,其餘一切可商量,其他一切都可以商量,百年之後那一口氣上不來,大鬼、小鬼來,身上帶一些錢,吃茶,吃這個六合路的當歸鴨,無法商量,無法商量,只有一種人小鬼、大鬼抓不到,沒有念頭的人,小鬼、大鬼抓不到,禪師坐著打坐,觀空,因為小鬼、大鬼在抓不是依據我們這形體,是依據我們念頭,你起心動念有那個光,有那個光,若聖人沒有起心動念鬼抓不到,鬼抓不到,所以內心無所住,無所著,臨命終只有阿彌陀佛能夠來而已,小鬼、大鬼來,咦!找不到某某法師,奇怪!怎麼找不到,在講堂怎麼找不到,他沒有這種念頭你怎麼找得到,沒有那種念頭,沒有這種生死的念頭,意識,他都用本性,來到講堂就看到毫光閃爍,本性在作用,抓不到,抓不到,小聲一點,不要被鬼聽到,被鬼聽到,咦!抓不到,三更半夜就等你,慘了。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若是以本性在修行,無念,鬼對你沒辦法,知道嗎?所以一切生死最重要,其餘一切可商量,其餘的都可以商量。此則十方佛土所無,極樂同居獨擅,【方是極樂淨土宗旨。】這才是極樂世界的宗旨,【下明義處皆然。

【講】此乃成時大師所批。】成時大師,【修德是修成。】修德就是說後天的,後天的,慢慢、慢慢修,修了會成功叫做修德,【性德是本具。】本性本來就是有具足,【性德即真心之別名。若論性德。】本性的德性,【法法唯心。】每一法都是我們的心,【隨舉一法。體即法界。故一切微塵。法爾(任運自然之義)具足四種淨穢佛土。】法爾就是「任運自然之義」,【今約能修之信願行三資糧。所修之一句彌陀名號。不可思議之真因。】不可思議,念佛就對了,所以我們打八關齋戒叫你一天念兩萬佛就對了,一直念佛就對了,種下無量無邊的福,種下無量無邊的金剛種子,不可思議的起因。【以感不可思議之妙果。】既然不可思議就是凡夫不能了解的,你就聽佛的話,念佛,這樣就對了,【同居極樂最極清淨也。此種同居淨土。十方佛土所無。極樂同居獨擅。】唯獨它有而已,【唯一無二。方是極樂淨土宗旨。雖屬修德所成。亦是性德本具。】本性本來就有具足,【不出性外。是謂唯心淨土也。上佛倡極樂世界之名。為下文依報發起之序。再倡阿彌陀佛名號。為下正報發起之序。

【解】有佛號阿彌陀。序正報教主之名也。翻譯如下廣釋。佛有三身。各論單復。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報身單。[指]能證功德智慧。化身單。指所現相好色像。法身復者。自性清淨法身。離垢妙極法身。報身復者。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化身復者。示生化身。應現化身。又。佛界化身。隨類化身。】我現在先簡單解釋一下,這段的意思說極樂世界有佛號,名叫做阿彌陀,有一尊佛叫做阿彌陀,這是在序分裡面我們在序這個正報,正報就是身體跟壽命,教主的名號,序正報就是在序分先講,先講這個正報名叫做序正分,先描寫這個,序就是描寫,先描寫正報教主之名,翻譯就像底下廣釋,大大的解釋,佛有三身,哪三身呢?各論單跟復,法身單就是單就法身而言,單方面,單復就是從單方面來講,復就是從兩方面來講,叫做單路復,其實這是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各論單,就單一個角度來講,從兩個角度來講叫做單跟復。法身單,從單一個角度來講,單一個角度來講法身是什麼東西,就是所證到的理性,我們所證悟到的這個理體,這個本性就是我們所講的法身,法身就是無生。報身單,單一方面來講這個報身是什麼意思呢?是指能證的功德智慧,簡單講報身的旁邊就寫個:智慧身。這樣你就了解了,集一切智慧之身叫做報身,這樣你以後就不會顛倒了。化身單就這個單方面來講,指所現的相好的色像,變化無窮,現在講法身復,就兩個角度來講,就兩個角度來講,自性清淨也可以說法身,離垢妙極,離一切煩惱,妙極,很不可思議,奧妙,這叫做法身,報身復就是說報身就兩個角度來講,自受用報身,他自己有智慧跟功德,咦!還可以幫助別人,他受用報身,兩種角度來講。化身復者,化身,就兩個角度來講,示生化身,示現這個色身,生、老、病、死,應現化身,應眾生的根機需要,來示現,來變化,來度眾生,示生化身就是有歷史的,有父親、有母親的,有國家的,像佛在印度出世,示生化身,示現有一個出世,應現化身就無限了,他方一切國土。你若起到山上迷路,念觀世音菩薩,迷路,突然間就遇到一位樵夫,往哪裡走?他告訴你,轉個身,不見了,那就是菩薩化身的,怕你走丟了,怕你走丟了,若夢中都不準,常常有人問師父:師父!我晚上做夢,我常常夢見你,你知道嗎?常常夢見你教我結手印,我先生把我叫醒,我很生氣,你知道嗎?夢見你教我如何比、如何比。我說:如何比。忘記了,正好你要比給我看,我老公把我叫醒,很生氣。很多,問起來好幾千人都夢過慧律法師,很奇怪。這若依照經典來講,若是法身力量強的很容易來到眾生的心中,法身力量強的,像佛,很多人就夢見佛,我就常常夢見阿彌陀佛,可見他的法身的力量很強,頻率會感應,當然他也是很虔誠,很虔誠。有一個人才奇怪,一個人說他聽錄音帶,不曾看過法師的臉,他就一直想、一直想,結果夢中夢見,結果人家在貼海報,講經貼海報,在那裡一直喊:噢!這個……,這個沒錯。旁邊的人:噢!怎麼有這個瘋子,看到法師的相片一直喊:啊!就是這個,這是我夢見的,確實真的是這樣,就是披這種袈裟,一模一樣,所以說我們若是虔誠,對不對?就有感應,但是我不會像一位法師說:馬上就來解救你,我沒辦法。你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你不要念南無慧律法師,這沒有用,照常腹瀉痛苦,照常沒有感應,沒有用,念我沒有用。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要認真念那些才有效,念師父的名字沒有用,我沒辦法救你,我自己都一團亂了,每天都在吃中藥怎麼能夠救你呢?我已經夠可憐了,我還得靠大家救,像我今天身體能夠這樣,是因為你們早晚課有回向給我,我都有收到這個電報,哪一個在念,哪一個在念成竹在胸感應到,所以最近身體比較好,可見你們早晚課都有回向給師父,我有感應到,電話無間中都會響(法師笑),真的有用,回去再稍微念一下,再三個月師父的身體就很好了,再三個月,現在這個嘔吐漸漸已經停止了,停止了,精神有比較好了,業就消了,被搞得剎那之間消了業障,消了業障,所以我很感謝製造是非的人,感謝!再來:

【講】此釋正報教主。有佛號阿彌陀。乃釋迦自倡正報教主之名。以為發起之序。翻譯如下文廣釋。此處但解佛有三身。身者。積聚之義。】積聚的意思,積聚的意思。【眾生積聚業障以為身。】眾生積聚業障以為身,【佛則不然。一法身。積聚理法以為身。理法平等普遍。故法身遍一切處。】法身,理法,積一切理法為身,理體的意思就是說無相的意思,所以說法身就遍一切處。【二報身。積聚智慧以為身。故報身惑淨智滿。】這個惑斷掉,清清淨淨,智慧圓滿。【三應身。】應身就是【積聚機緣以為身。】機緣到了,要來度諸位眾生,【故機緣成熟。應時出世。】就來到這個世間出世,出世,我都偷問我媽媽說:我出世有什麼光沒有,或是什麼花沒有?沒有,都沒有聞到。可憐,真是的,結果我們是凡夫,不以為我們是聖人再來,一無是處,問起來都沒有,問起來都毫無瑞相,可憐!人家出世,你看智者大師雙個瞳孔,兩個眼珠子,佛祖出世九龍吐水沐浴,沒有,我都是以前的產婆洗的,差別那麼多,差別很大,真的,我只有一種變卦,出世之後全家都一團亂,開始賣土地,家裡亂七八糟,算命的說出世一個聖人會這樣,幸好有算命的在講,要不然什麼都沒有,真的,幸好算命的多少講一些,不然怎麼辦,實在可憐,大家都有感應,我怎麼什麼都沒有。有一個善吹噓的,我看到一本書,看到一本書,說他出世的時候他媽媽抱他的時候,剛好他家,那本書都是他自己寫的,我一講大家都知道,他有看到一個世界地圖,一個宇宙,結果就是他這輩子就是要來當教主,自己自創一宗當教主,看到這個,慈悲要來救地球的黑毒蟲(眾生),所以他一出世的時候手就指那個地圖,那還不簡單,地圖貼在牆上,我買一個會轉的,對不對?以後出世的時候肚子餓手指那一粒,大家都會,你也好了,都將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將自己形容得很神秘,出世有什麼光,毫光,什麼任務再來,講這樣,我很不喜歡聽那個吹噓的,真的,這種人,我很喜歡聽那種吹噓的東西,老老實實修行,做一個佛教最平凡的人,對不對?老是吹噓那種東西很不好,犯妄語,犯妄語戒,犯妄語戒。

【各論單復者。】各論單復者,【三身各皆有單有復。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即如如理。】即如如理,如如理就是說就是這樣子不生不滅,【此理生佛同具。】這種道理眾生跟佛都具足叫做生佛同具,生就是眾生,佛就是佛,都具足,【在聖不增。】在聖人本性也是這樣沒增加,【在凡不減。】在凡夫來講本性也是這樣沒減少。【眾生迷此而輪迴。諸佛證此而成道。報身單。指能證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剛才是如如理,現在是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始覺還源。】始覺跟這個本覺跟究竟覺,始覺覺本覺覺到最後變成究竟覺,始覺還源,恢復到究竟覺,本來。【惑淨智滿。】惑去掉當然就清淨,智慧圓滿,【以智慧為身。】以智慧作身所以叫做報身,【化身單。指所現相好色像。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色像。】這在佛學大辭典都有,你自己去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法身復者】復就是兩層關係,【(重也)。】重複的意思。【一自性清淨法身。即眾生本源自性天真佛。人人本具。】不用修行,【不假修成。生佛一如。此身通因徹果。】通因徹果就是說因地在修行還是有具足本性,修到後來他也是本來就有本性,所以叫做通因徹果,自性清淨法身一切眾生凡夫,一切諸佛菩薩全都具足,通因徹果。【二離垢妙極法身。即如來修德究竟所成佛。離五住垢。】五住垢,五住煩惱,前面已經有講過了,【斷盡煩惱。極三智妙。】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極三智妙,【證得菩提。】證到這個菩提,【此身唯佛果方有。】只有成佛才有這種東西。

【報身復者。一自受用報身。即彌陀智德究竟。圓滿無上菩提。斷德究竟。永離二種生死】就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得菩提覺法之樂。涅槃寂靜之樂。以自受用。】自受用就是彌陀智德,智慧之德,究竟,圓滿無上的菩提,圓滿無上的菩提就是斷德,修行修到一個階段叫做斷德,永遠離開兩種生死就是分段的生死跟變易的生死,得到菩提覺法之樂,菩提就是有覺悟,涅槃寂靜之樂,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寂靜之樂,以自受用,【故名自受用報身。】所以自受用報身。【二他受用報身。此從後得智】【(又名權智事智)所現。】此從後得智就是從後得智「又名權智事智」,他受用就是別人可以受用,自受用,自己得到利益,他受用,當然他證到佛果,當然他要憐憫眾生。【如來現起他受用。】後得智就是權巧方便,自受用就是智慧之身,但是他又可以利益眾生,叫做他受用報身,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十地菩薩,就是利益這十地菩薩,利益如來現起他受用,利益這十地菩薩,所被機就是當機,他代這十地菩薩,【二乘有眼。不見報身剎塵相好。】二乘有限,二乘:聲聞、緣覺,沒有看到佛的報身相好,沒有。

【化身復者。一示生化身。即示現降生。八相成道之身。】親自來到這個印度降生,確確實實有這個人,所以如來就現出這個化身,示現化身,八相成道。【二應現化身。應眾生機。現勝應劣應之身。】這個應現化身簡單講就是應現無方,舉一個例子來講他要對二乘的人講經,他就現二乘的,二乘的,簡單講就是說對二乘人來講這個叫做應現化身,現勝應的劣應之身,那麼就是度這個聲聞、緣覺,要不然就度這個眾生,所以簡單講就是說化身第一種就是示現,那麼這個八相成道有佛,第二種是應眾生的根機,看要到他方世界,該示現的全都去,至於報身是針對大菩薩講的,能夠利益到大菩薩,化身利益到眾生、聲聞、緣覺。【又。佛界化身。現佛界之身也。隨類化身。隨九界之類。而示現其身也。上明單復三身竟。】所以說雞看是雞,人看是我們人,佛若要度這畜生也得化作畜生示現才有辦法。

【解】雖(辯)[辨]單復三身(此論性德)。實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縱橫。不並別。離過絕非。不可思議。】雖然我們的辯論分別單身跟復的三身,但是實在是不是三,也不是一,但是也可以說是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不縱橫,不並別,不縱橫就是說諸佛的本源也不可以說你有這種東西,有三,縱橫就是說不可以說他有三,也不可以說他是一,不縱橫,不並別,縱橫就是說你也不可以同一個地方論斷,一就是三,三就是一,也不可以這樣講,非三非一也不對,所以說不縱橫也不可以說他同一個角度來講,不同的角度來講縱跟橫的不同角度,不並別就是說也不可以同時相提並論,你要說三,它實在是三,你要說三,它實在可以說一,你要說一,也可以說三,也可以說一,所以說不縱橫也不可以分開來講,也不可以同時來講,不並別,離過絕非,不可思議。底下有解釋,解釋得比較清楚。

【講】此段剷除情見。】情見,【乃論性德。】叫做性德,【恐人不明理性。而生三一之情見。】意思就是生三或者是生一,就是說法身、報身、應身是一個還是三個,就這樣分別。【故破之曰:雖辨明單復三身。實際理地。究竟非一非三。又恐人執著非一非三。故又曰:而三而一。】就是三,就是一。【上句雙遮】遮就是【(遣也)】的意思【。】非,一,一個非,非三,第二個非,除掉一,除掉三,雙遣的意思。【下句雙照】雙照就是就是一就是三,雙照,同時存在叫做照,同時去除叫做遮,【(收也)。合之則正雙遮時便雙照。】合起來就是說雙遮,去掉非非三,同時又存在而一而三,而一就是三,而三就是一,雙照,【正雙照時便雙遮。】正雙照時就雙遮,雙遮時就是雙照,【圓融中道理性。超情離見也。

不縱橫。不並別者。】是什麼意思呢?【是三德秘密之藏。為諸佛之本源。眾生之慧命。《涅槃經》云:云何名為秘密之藏?】不可思議的意思,【猶如伊字。】就像這個字,【(有新舊】,有新的三點,三點排三角形,【∴此舊△此新)】比如三點中間,這三點全都連起來,變成三角形,三角形,每一個角都一個凸出的三,都一個點,我們畫三角形那個角沒有一點,現在三條線全都連一起,那麼這若是在數學來講是「所以」,反過來叫做因為,所以,數學的點,「因為」,「所以」,【三點若並。】三點若排在一起,【則不成伊。】三點若排在一起,就不像那個字了,直【縱】就是【(直也)亦不成伊。】拿這樣看,拿這樣看,橫的看,直的看,都不是,【別(異也)亦不成伊。】你改變也不像那個字,後面還會解釋,不用煩惱,我知道現在聽得一頭霧水,後面還會解釋。【如摩醯首羅天。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人家說三目楊戩,前面又一目,前面又一目,乃得成伊。【佛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我們所說的【(法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三種法全都不同,解脫,解脫之法,如來之身,摩訶般若,三種法都不同,【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即佛所證三德秘密之藏。】現在底下解釋這三點的意思:

A

根本四句

96+4句=100句

定一

A

定一四句

共十六句

×3=48句

(過去、現在、未來)

×2=96句

(已起、未起)

定三

A

定三四句

非一非三

A

雙非四句

而三而一

A

雙而四句

以上根據有關表格整理,錯誤之處望善知識指教。

註:用A代「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

【按△字。】連在一起變成三角形,每一個角都有一點,【不縱】,排直的,縱就是排直的,【(非氵)不橫。】排橫的,所以縱橫三點,你看,三點,縱就是三點,那三點排直的下來,三點排直的下來,不橫,也不是橫的這三點,你要說排直的三點也不對,要說排橫的三點也不對,都連在一起,【(非灬)不並(非合)】要入它沒有合起來也不對,因為三條線連起來,你要說【不別。】也不對,每一點又有個分立在這個地方。我再解釋一遍:按照三角形的那個字,不縱,它也不是排直的,不橫,它也不是排橫的,不並,也不可以說它合在一起,因為三點,確確實實,不別,你也不可以說它【(非分)】,三點,清清楚楚分開,簡單講就是這樣,中國人都是講究這個圓滿之教。底下說,【喻圓教不思議三德。】不思議三德,【不可說一。(非並)】不可以說同時的,不可以說一,它實在是三,【不可說三。】它實在是一,【(非別)】這三樣都一樣的,不可以說三,三樣都一樣的,【而三(有三點)而一。】就變成【(有細畫相連為一)】你要說三點也不對,你要說一點也不對,【離四句之過。絕百句之非。豈思議之所能及耶?】這是不可思議,【離定三思議。離定一思議。】離開一定三種,思就是能夠思想,議就是能夠討論,離開一定三點,或是離開一定一點,【離非三非一思議。】當然離開這定一定三,這思議就是不可思議,離開這一就是不可思議,離開非三非一,當然是不可思議的非三非一,【離而三而一】就是而三而一就是不可【思議。此離四句也。百非者。依根本四句。(即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每句各具四句。】每一句都有四句的意思就是說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現在再來,若定三,底下就定一非一非三,而三而一,若說非一非三,定一定三,那麼而三而一,意思就是說這四句每一句都具足這四句,這四句是同時的,定一定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現在又可以改回來,非一又非三,底下又定一定三,而三而一,對不對?現在改變,而一而三,非一非三,定三定一,這樣又不同,簡單講就是變來變去。聽不懂的舉手,全都聽得懂,不用解釋了,都聽得懂,我趕快停下來,你沒看到,我知道聽不懂,慢慢來。這《大乘起信論》離四句絕百非,這以後再講,變來變去,而三而一,本來念阿彌陀佛念得好好的,被這四句搞得一頭霧水反而難過,每句各具四句,

【四四十六句。約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四四十六,十六乘以三【則有四十八句。再約已起未起。】四十八乘以二,【則有九十六句。加根本四句。則成百句。】講一下,說真的,沒必要這樣。【但能離根本四句之過。百句之非自絕。】你若能離開這四句的過錯,百句之非自絕,【佛身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如金剛經云: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故曰不可思議。上辨單復三身竟。】究竟,究竟。回去要看,你回去都不看,我不能因為你聽不懂我就停下來,你回去要自己先看,先看,自己準備,你才有辦法聽,對不對?只是說先看可能也沒有差別,不增不減,看也是看不懂,看也是看不懂,坐著也是結個善緣,我聽不懂我就結個善緣,以後慧律法師若成佛我也還有機會當他的大弟子,難道不是這樣,不然聽不懂沒辦法,以後成佛再來度你們,其實這不困難,研討班要繼續上課,對不對?這樣就能夠得到很多。

請翻開書:

【解】今雲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此論修德以是同居土中見故)示生化身。仍復即報即法也。(以佛身隨橫四土現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現在所講的阿彌陀佛,正是指在凡聖同居土中來示現化身度眾生,在同居淨土大家都有看到,但是因為怕眾生不了解示現的化身就是法身跟報身,所以他就說仍復即報即法,雖然說他是示生化身,但卻也正是報身也就是法身,簡單講凡聖同居土他就是直接四土都具足。

【講】此段所云。阿彌陀佛。乃論修德。】我們前面講性德是本性具足,為假修行,不用經過任何的修行,本性當下就是具足,現在講修德,修德是必須要修行才顯示出來的,所以這阿彌陀佛乃是就這個修德來論,【正指在同居土中。示生之化身。以是同居土見故。恐疑非法非報。】就是恐怕不了解他不是法身,不是報身,【故又雲】所以又繼續解釋【:即報即法也。】就是當下就是報身,也就是法身。意思是說【化身本不離法身。】就是我們應化身當下不離法身,【依法身體。】依這個法身體,【垂報化用。】這個垂報化用是長輩對晚輩,或者是聖人對凡夫才這樣子,垂就是以上慈下,就是說藉著上面的慈悲,所以他來度眾生叫做垂,因為我們中國人用字很注重禮節,垂報化用,以這個法身的體,垂報,示現這個報身,這個報身就是要度這些初地菩薩跟十地菩薩,那麼再來,化用,垂報化用就是說度這個二乘人跟度這些凡夫,【三身不相舍離。】簡單說化身就是報身,就是法身,報身當下也有化身跟法身,法身當下就是報跟化,所以三身是不相舍離,【如摩尼珠。珠體。】當下就會反應【珠光。】光中就產生種種的【珠影。】簡單講這摩尼寶珠的珠體,珠光跟珠影,【不相離也。旁註隨橫四土現。】旁邊這個小字的,就是旁註旁邊有寫小字的,「以佛身隨橫四土現故」,就是說我們這個佛的色身隨橫四土故,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全都具足這就是隨橫四土現,每一土他隨時都可以顯現出來,【即同居】,就是凡聖同居土,當下就是有具足上面三土的殊勝,所以說即同居【橫具上三土。在同居土中】顯【現】出來【也。

【解】複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四悉檀)。具四義。

的標實境。令欣求故】這是【(世界悉檀)。

誠語指示。令專一故】這個是【(為人悉檀)。

簡非乾城陽焰。非權現曲示(非魔)。非緣影虛妄。非保真偏但(非邪)。破魔邪權小故(對治悉檀)。(非權破華嚴合論之偽,非邪破末世積迷之習,此二料簡,尤大有關係。)

圓彰性具。令深證故。(第一義悉檀)】

我現在先讀大字的,先解釋一遍。

複次,這不能讀作fù次,若有讀過漢音的人就知道這讀作複次,複次,不能讀作fù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有一個極樂世界它有一尊阿彌陀佛,複次就是說有這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皆言有者,大家都說有,有什麼呢?就是具足四種重要的意義,四悉檀,把筆拿起來,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就是一切都是布施,為了一切眾生,這四種遍施一切世界,遍施一切眾生,那麼一切的道理,「四悉檀」。底下就說到,的標實境,那個不是讀作de,的(dì)標實境,令欣求故,這的標實境,令欣求故,就是說:啊!這 「世界悉檀」確確實實有一個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不是佛方便說,也不是烏托邦,假有的東西,也不是佛的一種假設,是實實在在有這個極樂世界,不是在方便開示,假設有一個極樂世界,是確實有這個世界,令欣求故,讓大家趕緊,這世間痛苦,趕快求往生極樂世界,這世界悉檀,這佛先施捨這個世界讓你了解叫做世界悉檀,毫無保留叫做悉,悉就是慈悲之極叫做悉,一切皆施,檀就是施捨,布施的意思,意思是說先讓你了解確實有一個極樂世界。

誠語指示,令專一故,佛誠實語,佛是絕對不打妄語的,跟你講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給你一個指示,令你專一,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眾生,叫做「為人悉檀」,苦惱,三苦、八苦,娑婆世界一切苦的眾生,急急忙忙專一來求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是誠語指示,令專一故。

簡非乾城陽焰,這個乾城就是鬼神,這個乾闥婆八部之中的,乾闥婆就是說像我們這個天龍八部這種假的妖氣所成,就是說乾城。陽焰,這個陽焰是出自於這個《莊子》,《莊子》,我們所采莊子的引用,渴鹿陽焰,海市蜃樓,若有實無叫做陽焰,這句話意思是出自《莊子》,在中國的黃河流域,一片就是沙漠,這沙漠,這鹿很口渴,這鹿很口渴,它須要水喝,跑、跑……。噢!看到前面有水影現出來,這原來是陽光一曬,折射出來,光一曬產生這個折射,這個折射顯現出有個草跟水,這鹿很口渴,跑、跑……,跑到那裡,咦!也是沒有看到水,也是沒有看到草,沒得吃,這意思簡而言之就是簡非乾城陽焰就是假的東西,意指是一種寄託,而不實在的假的地方,叫做乾城陽焰。乾城是一個典故,陽焰又是另外一個典故,簡非乾城陽焰,底下「非魔」就是說不是妖氣所化出來的地方,是確確實實一個地方,非權現曲示,非緣影虛妄,權現曲示就是說佛的慈悲,權巧方便跟我們講一個極樂世界,真是為了要度小根器的?不是,這是圓教、頓教,是圓滿教,是實相教,是大乘的究竟法,絕對不是為了度那些小乘的,也不是度那些二乘人,也不是度那些凡夫,度那些凡夫說是權現曲示,就委屈一下,因為你不了解,不了解,佛不敢講太深奧,講一個權巧方便就好,為了度凡夫,為了度二乘人,不是,不是這樣,淨土法門是當下講實相無相無不相的東西,是究竟圓滿,了義中的最究竟了義的經典,不是權現曲示,非緣影虛妄,不是影像的東西,非保真偏但,把筆拿起來,保真就是化城,這是《法華經》裡面講,化城的意思就是說這二乘的根機,自利的功夫夠,他現在證到我空,證悟四大緣起法,他除破我執,他不敢出來度眾生,所以保真就是偏真,簡單講就是說暫時讓他休息一下叫做化城,化城就是我們這個凡夫修行修到破我執,中間休息的地方,他要出來繼續度眾生經過幾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之後到究竟的無餘涅槃,所以保真簡單講就是化城,化城就是中途休息站,就像在加油般,所以佛叫我們要回心聲聞,要回小向大,不可以自私,要好好出來度眾生,偏跟但,偏,把筆拿起來,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別教,就是藏、通、別、圓,偏,藏教叫做半字,就是不圓滿的意思,一半而已。但呢?只對大乘教講的也不圓,所以是別教,我們前面講的五時八教,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別教,藏、通、別、圓,保真就是化城,偏就是藏教,但就是別教,破魔邪權小故,「對治悉檀」,這並不是魔,是權巧的,破掉這些,破掉這些。確確實實有一個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一尊佛。

圓彰性具,令深證故,圓滿來影現,來開示我們本性具足,這世界,清淨的世界。圓彰性具,圓滿來告訴我們,我們本性就是有具足這種東西,這本性就是……,雖然是過十萬億佛土,但是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當下若是清淨心,沒有隔著一點點的地方,極樂世界就會顯現出來,令深證故,就是「第一義悉檀」。讓你深入證入唯心的淨土,自性的彌陀,令深證故,雖然你念佛、念佛,有一天看到佛,佛並沒有來也沒有回去,比如我們在這裡開電視,電視台那些人沒有來,其實也沒有回去,因為願力若有,感應道交難思議,不來也不去,當下就顯現出來,這樣你就了解唯心的淨土,現在有電視還比較好比喻,以前沒電視就很難比喻。

【講】此重釋西方依正二有。】這是重新解釋西方依報跟正報兩項全都有,【世界及佛。皆言有者。二俱現有。】兩項,世界跟佛這兩項現在就有,【非過去。非未來。】不是過去佛,不是過去極樂世界,也不是未來佛,是這個時候,今現在說法,現在在說法,【具四悉檀之義。悉者普也。檀者施也。】簡單講就是普施,普施,一切全都施捨,【以四益普施故。】普遍施捨一切眾生,【一的標實境。令欣求故。的確標顯。】確確實實標顯出來,【西方依正。現在實境。令眾生心生欣慕。求生彼國。此世界悉檀。】悉檀,世界悉檀,【令得歡喜也。】佛介紹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佛,所以阿彌陀佛從哪裡來,是釋迦牟尼佛向我們介紹的,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有什麼不同,是願力不同,本性都是一樣,阿彌陀佛從哪裡來,就是釋迦牟尼佛向我們介紹有一尊佛這麼慈悲,只要臨命終十聲要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要解脫這個生死,橫超六道輪迴。

○【二誠語指示。】先誠懇這個語言,很誠懇來對我們指示,【令專一故。】令專一故,讓他專,【釋迦及六方佛以誠語指示。持名念佛法門(經云: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令得專一其心。淨念相繼故。】淨念相繼,【此為人悉檀。】為了眾生【令得生善益。】讓他專一,所以釋迦牟尼佛跟六方佛就老老實實誠懇指示我們,叫我們要持名念佛,我們要專一,要淨念相繼。

○【三簡非乾城陽焰。簡者簡別。西方依正。二皆實有。非同乾闥婆城。(八部之一)】鬼城,【乃幻現。曠野深山常見。倏有即無。】就是忽有,這突然間就沒有了,【同妖魔之氣所現。陽焰乃田間游氣。春晴伏地可見。】在地上看得很清楚,【遠看似水。近看則無。渴鹿逐陽焰。】這鹿很口渴,就追、追……,追這個水,但這是陽光所顯現出來的,我們所講的海市蜃樓【即錯認為水也。】走靠近就沒看到,非權巧顯現,【非權現曲示者。】曲示者,那麼權現就是方便,曲示就是委屈,不是,佛講的是稱性而談,【破《華嚴合論》之偽。李長者著《華嚴合論》】在這《華嚴合論》裡面說【:謂西方是權現。】權巧方便的顯現。【曲引小根所示。】這是委屈到佛祖,為了要引導小根機所顯現出來的,【故特破之。】沒有這種事情,極樂世界是大乘圓滿究竟之教,不是方便權巧,【非緣影虛妄者。】這不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緣塵分別影事。】這影像【舉體虛妄。】當下就是虛妄的東西,【此破末世眾生。認緣影為真心。】我們現在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若凡夫,眼見叫做眼識,耳聽叫做耳識,聖人就不是,眼見叫做見性,耳聽叫做聞性,凡夫是分別的意識,叫做眼識,看到,他就分別,聖人,見就是見性,性就是見,見是性的作用,性是見的體,當下就是自性的東西,當下就是自性的東西,所以說我們現在凡夫用第六意識,這就是影像的東西,全體都是虛妄的東西,所以破末世的眾生認緣影為真心,【謂西方依正。皆在心外。非保真偏但者。上破邪魔。此破權小。保真。乃藏教保真涅槃】我們所講的【(化城也)。】走到一半休息站的意思,保真涅槃就是偏真,偏空涅槃,請到我空而已,還沒有究竟,【《法華經》云: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意思就是說我現在為你保任此事,就是說這不是究竟的,這不是究竟的,這是暫時的。【偏。謂藏教之偏真。】偏真就是偏空,但證我空,不證法空,那麼【但。】就是別教,【謂別教之但中。】但中,別教的意思就是說先修這個空觀,空觀之後又修這個從空出假這個假觀;空有不著,名為中觀。但中,但中就是次第修行而產生一個中道叫做但中,那麼這個圓教就是圓中,圓教,圓中就是說即空即假即中,即中即空即假,即假即空即中,談到空當下就是假跟中,談到假當下就是中跟空,談到中當下就是空跟假,所以別教之但中這個但,所以只有講這箇中道。【今西方依正二有。乃圓教圓中之妙有。】圓中之妙有這中道當下就有具足空跟有的東西,【故非偏非但也。此對治悉檀(對破魔邪權小故)。令得滅惡益。

○四圓彰性具。令深證故。即圓彰】就是圓滿來顯示【西方依正二報。乃自性本具。雖過西方十萬億】佛土,十萬億【剎】一剎就一個佛土,十萬億剎就是十萬億佛土,【之外。不出唯心。即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令悟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而得深證受用。此第一義悉檀。】第一義就是實相,實相,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所謂中道,所謂大般涅槃,所謂如如,所謂如來藏,這個統統是講第一義諦悉檀,或者是這個真俗二諦圓通也是第一義悉檀,【令得入理益。】理性,理體的好處。比如說我們念佛念、念……,念到有一天看到阿彌陀佛現前,你也不用太過於高興,那只是表示我們的心清淨,藉著佛祖的願力我們的心清淨看到,所以你看到佛就是我們本性的佛,我們若仿佛念到看到佛的時候,變成我們心中顯現的也對,你要說佛祖慈悲也對,你要說自己的力量加上佛祖的力量合起來也對,因為我們的心清淨,因為佛祖的願力這樣,要說哪一個都不對,二個合起來全都對,你要說一也對,要說二也對,要說三也對,要說無也對,所以有一個人沒研究佛法不暴利佛法是圓融的,他信基督教,我跟他辯論,辯到後來辯不贏我,他就說:都你贏,這樣你也對,這樣你也對,都你贏。我說,都贏才是佛教,輸怎麼跟你講,說到因也是因,也是緣,也是果,也是本性顯現的,也是佛祖慈悲,都你贏。對啊!圓滿的教理你怎麼突破他,根本無法跟他辯,難道不是這樣,所以牧師如何跟法師辯論,不可能的事情,三句話你就辯不贏了,不可能的事情,再怎麼看也只是那本《聖經》而已,拿《大藏經》給你看你看得懂嗎?

【解】今現在說法者。簡上依正二有。非過去已滅。未來未成。正應(平聲)發願往生。親覲聽法。速成正覺也。】今現在說法者,簡上依正二有,分別上面依報跟正報這兩項是有的,不是過去,過去,【(對此土釋迦不久住,】也不是未來,【彌勒未下生,】所以阿彌陀佛是現在,我們講當來下生是彌勒尊佛,若阿彌陀佛是現在這個時候就在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若到臨命終,一剎那間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看到阿彌陀佛了,所以我們沒多久就可以看到阿彌陀佛了,再過不了幾年,早死早看到,晚死晚看到,只要你有願力,切願,深信切願念佛,決定能夠見到佛,決定能夠見到佛,所以釋迦牟尼佛沒來到這世間,已經入涅槃了,沒關係,彌勒佛還沒有來降生,沒關係,教你一個最好的辦法,趕快念佛到極樂世界,就看得到阿彌陀佛了,看得到了,所以我們七樓畫那三尊,噢!佛祖怎麼有這麼美的,我們人沒有這麼美的,對不對?人要美一點就要稍微化妝,POLA,CD,香水稍微噴一些,到極樂世界那裡無量的香味,無量的這個樹、音樂、光明,所以說他到極樂世界每一天雨天曼陀羅華,我那時候看這個經典的註解,噢!原來這雨天曼陀羅華,我才知道這個雨就是落下的意思,這極樂世界好到什麼程度呢?每一天二六時中下這個花,花這樣落,落下來,花落下來的時候自然會編織成氈(毯),腳踏下去,深入四寸,不會刺痛,你聽得懂嗎?腳踏下去,軟入,四寸,腳若再走過去,它又浮起來,一天過去了,也不用拿吸塵器來清掃,花自然不見,自然不見,它又為,花又落下來,又編織成這個地毯,讓你走過土地,在極樂世界八功德水你喝很多也不會很飽,不喝也不會覺得餓,若看到註解不想往生極樂世界,愚痴的人才不想去,三更半夜若佛要帶你去,你三更半夜用爬的也要跟他去,真的,哪有那麼傻的,經典寫得那麼好,這是佛講的,這還不是凡夫講的,因此我們今天福氣大,福氣大,我們不可以將這個法門隱藏起來,你今天聽到《彌陀經》的要解,我們要將這個錄音帶再傳出去,再勸告人家來聽經,這才是真正淨土的行者,我們不可以聽到極樂世界很好,只顧自己往生而已,不管別人,這樣不可以,我們雖然沒有那個能力,但是我們可以買錄音帶,對不對?我們也可以勸人家來聽經,所以你若要往生必須要正行就是念佛,助行,你要去勸人家念佛,先勸你家的家人,你家的家人若勸不動,先認真自己用功,先認真自己用功。正應該發願往生,親覲聽法,這個字讀作jìn,jìn,四聲覲,覲就是見的意思,我們所說的覲見,要親自看到阿彌陀佛,來聽法,速成正覺,正覺也。【無現佛可依)

【講】此釋現在說法。今即今時。非過去已滅。非未來未成。故曰現在。彼佛度生。亦以音聲而作佛事。亦不外說法也。】亦不外說法,也就是在做佛事,也就是在說法,亦不外就是就是說法,簡單講亦不外說法也就是說法。【釋迦說《大雲經》時。告大雲密藏菩薩言:西方世界。有國名安樂。佛號無量壽。現在說法。】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告一菩薩言:】告一菩薩言,佛號無量壽,阿彌陀佛在那裡說法,他就跟一位菩薩講,【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今說大雲經。汝可往聽。】這等於高雄有一位慧律法師在講《阿彌陀經》,台北也有一位淨空法師在講《阿彌陀經》,我叫他去,他叫他來,簡單講就是這樣比較快,今說《大雲經》,汝可往聽,你可以去聽,【今彼菩薩。將來至此。則正當釋迦說法時。彌陀亦在說法。彌陀壽命無量。釋迦雖滅度已久。彌陀還是現在說法。佛世難值。此土彌勒。尚未下生。當來下生。未知我在何道。】將來你出世哪一道你不知道,我在何道,不知道,六道輪迴是很痛苦在過日子,【正應發願往生。親覲彌陀。常隨佛學。速成正覺也。】所以諸位眾生趕快去吧!以前若在送葬的時候就這樣,趕快去吧!意思是說送那些往生的人。再來:

【解】複次。二有現在。勸信序也。】說這個依報跟這個正報,這確確實實是有,是現在,勸信,勸告你要相信,這個序就是開始,這序有很多,勸告你相信,【世界名極樂。勸願序也。】就是在序分當中他屬於願,勸告你要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世間是很痛苦,有結婚也痛苦,沒結婚也痛苦,為了金錢也煩惱,為了名也煩惱,整天打架、吵架、嫉妒、殺人、放火、傷害,世界就是都這樣,所以我看到報紙,看到電視或是什麼,我都覺得我們這世間害人的比較多,電視亂講,有時候報紙亂寫,雜誌亂寫,都害人的比較多,講好話就沒有人要聽,講壞話比較多人看,【佛號阿彌陀。勸持名妙行序也。】序就是序分,簡單講要轉回來。

複次,二有現在勸信序,也就是說在序分當中它是屬於勸信,勸你相信的,世間名曰極樂,勸願序也,意思就是在充分裡面有世界名曰極樂,勸你發願,這個倒回來讀,佛號阿彌陀,勸持名妙行序也,就是個序中他叫你持名妙行,簡單講就是倒回來讀的意思。【複次。[阿]彌(陀)序佛。】阿彌陀佛序佛就是說這個佛,有一尊佛,【說法序法。】序法,序分當中就是在說法。【現在海會(所有大眾)序僧。佛法僧同一實相。序體。】體,體就是我們所講的本性的意思,【從(此字指一體三寶)此起信願行。序宗。】宗就是他這箇中心思想是什麼,《彌陀經》這本的中心思想,從此起【信願行成。】這是這本經典,你要深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行,證悟到自性唯心的淨土,自性的彌陀。序宗,宗就是一本經的宗旨,就是信願行,信願行若實行,【必得往生。見佛聞法。序用。】就是這本經的作用在做什麼,作用就是要教我們往生,研究淨土法門的思想做什麼,簡單講就是要往生,所以我都勸告這些聽經的人一定禮拜二要來共修,共修當中又有開示,很好。世間第一大享受就是聽經,辛苦了我倒是真的,我們在看都已經看得懂了。【唯一佛界為所緣[境]】唯這個佛界為所緣境就是佛……,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就是唯一佛界,就是自性彌陀,就是唯一叫你往生極樂世界,你不要求他方世界,單抄一個佛界,讓你專一,叫做唯一的佛界,唯所緣境,這樣念佛才不會念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還有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這樣都亂了,西方,西方極樂世界,唯一佛界為所緣境,眾生在念念得才會專。【(是真指南)。不雜餘事。序教相[也]。】不摻雜其他,就是佛這樣教,教如何做,直接,單刀直入教你就是教相,【言略意周矣。】就是講得簡略,但是這個道理很圓滿。【初序分竟。】【

【講】此結出發起序之義。經中不外信願行三資糧。此先序其由致。】序其由致,他的來源是怎樣叫做序其由致,【前六句即勸信。勸願。勸行之序】分【。】底下說,【依正二俱現在實有。非假設理想。應當深信不疑。世界名極樂。循其名則樂之極。應當切願求生。佛號阿彌陀。光】,無量光,【壽】,無量壽,叫做光壽【無量。】光就是究竟,壽就是時間,簡單講就是無量的時間,無量的空間,就是極樂世界,【聞說應當力行念佛修行。】聽到之後應該好好地趕快去修行念佛。

○【複次阿彌陀序佛。】就是說佛,序佛就是說佛,【說法】就是說【序法。

現在海會序僧。此合序三寶。】佛、法、僧都具足,【及經中五重玄義。佛法僧是住持三寶之名。】住持三寶之名。【序名。】(「序」:敘述、敘說。)

住持,什麼叫做住持三寶呢?有一尊佛,有法可聽,有清淨大海眾菩薩叫住持,像我們現在後面有一尊釋迦牟尼佛,也有經典,也有法師在說法,這也叫做住持,但是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住持三寶用這個假的佛像,印刷的經典,凡夫僧來說法,若極樂世界是真佛,阿彌陀佛,佛是真佛,不是木柴雕的,不是像我們這大理石,或是石頭雕刻的,是實實在在阿彌陀佛在那裡說法,不同,差別很多,【住持不離實相。則佛法僧。同一實相。】實相。【序體。

從此實相之體。起信發願力行。】好好去做,【序宗。

信願行三資成就。必得往生。見佛聞法。橫超生死。序用。

唯一佛界為所緣境者。惟念一佛。不念他佛。即以一句佛號。為所緣之境。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中不雜餘事。序教相也】序教相也。【(一乘圓頓教)。】不簡單。

【言雖略(指發起序)。】就是說雖然一點點而已,【意則五重玄義俱周。】簡單講幾句話,但是五重玄義就全都俱足。

【初序分竟也。】底下大字的先放下,看中間,中間這才是重要,中間那些小字。

甲二】現在開始講【正宗分三】你整個頭腦裡面要記得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正宗分就像我們的五臟六腑,充分就像我們頭、臉、五官,一看到這個人就知道,醫生看病人臉色枯黃,五臟六腑不好,老是跑廁所,膀胱無力,一看臉色,黑眼圈,噢!你睡眠不足,肝病很重,一看到這個人,噢!氣色很好,就知道身體的五臟很健康,看到這個序分了解現在這個正宗分,這個正宗分要講什麼呢?要記得三個階段:

【乙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起也)信】第一就是信,廣陳彼土,一開始就講極樂世界依報環境有多好,阿彌陀佛有多麼偉大,往生到那裡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轉。噢!證到這個不退轉的妙果,依正妙果以啟信,讓眾生相信,這第一段,所以我們若讀這《彌陀經》,噢!那個世界有多麼好,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琉璃所造成的七寶,先講極樂世界。

第二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二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他現在講這極樂世界多好、多好,第二就叫你發願了。

第三就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不用說你的心怎樣,你到一心不亂,佛自然現前,自然加持你讓你不顛倒,所以修行淨土的人不會著魔,修淨土法門的人不會著魔,一心都是佛,都是佛。【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現在正式跟你開示,行者,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以立行,要好好持名念佛,不可以荒廢,不可以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念,不可以。

乙初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

【解】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持名,這一本經典【(即正宗)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行就是當作動詞用,行當作名詞,就是他努力地去做叫做行行,信願為慧行,信跟願這要靠智慧,靠智慧,所以不了解經典的人,念認為我們念佛就好,經典都不用看,也不用開智慧,像阿婆這樣一直念佛,都不要去看經典,那不行。自古以來全都是教理通達的人在往生比較多,若是阿婆,一部分,那是不識字,執持名號,所以不可以拿阿婆以偏概全說我們不識字,一心念佛就好,當然這樣是很好,但是有經典可聽,有法啟示,應該以法為主,不可以說我都不用聽經,我都不用用功,我一句佛號念到死,關在家裡自己用功,不可以,絕對不可以,佛也沒有這樣做法,佛在教眾生,你想想看,受菩薩戒四十里內講經沒來聽經都犯菩薩戒,四十里內就是從這裡(高雄)到台南,為什麼?為什麼佛一定要堅持叫你要來聽經聞法,受菩薩戒的人四十里內講經說法沒來聽經就是犯戒,有幾種開緣:第一、你的經教比這個法師的經教還通達,不用來聽經。第二、你有殘障,你的色身不方便,我要來聽一次經我沒辦法親近法師,你可以不用來。第三、病苦沒辦法來,沒辦法來。除了這幾項可以開緣,其他的不可以開緣,只要你能夠了生死的,哪一個法師講都沒關係,哪一間講堂、寺廟有辦法度你了生死的都沒關係,這樣十方來,十方去度量才會大。老是煩惱他來不來馬上就心臟病,不須要這樣,對不對?問題是我們不用怕沒有眾生,怕我們沒有能力度眾生,怕我們腹中自己沒有經教,沒有佛法,所以說信願為慧行就是說要用智慧去信,你看這句就是,要用智慧去信,要用智慧去發願,難道不是這樣,不可以懵懵懂懂,隨隨便便修行,不是拿一串念珠就隨便念佛,念佛念一念,念什麼自己不曉得,道理都不懂,這樣不行,持名為行行,修行的宗旨,持名就是修行的宗旨叫做行行(hèng xíng)。【得生與否?】你是否會往生?不會往生,這句話你要用紅筆畫兩條線,這句就是我們修淨土宗最重要的要訣,得生與否,你會往生不會往生,【全由信願之有無(語如山嶽,不可移動)。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句話是所有淨土宗,每一個出家、在家都一定要牢記在心的,你會往生,不會往生,簡言之,就是說往生很簡單,你只要深信,這句話很重要,深信切願,我確實要往生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在說法,我就是要往生,這樣就往生,這句話就是這樣,這句話就是十念就決定往生的意思,得生與否,你會往生不會往生,你有修,沒有修,沒關係,佛大慈大悲,你有修行沒有修行,沒有關係,你一定要記得,決定要求往生,我願意往生,我絕對不懷疑,這樣就往生了,這句話就是全由信願之有無,沒有講到行,底下,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句話就分這個品位,那麼這個品位,諸位!都不了解,以為……,再解釋一下,以為西方極樂世界九品蓮花對嗎?不對,九品蓮花這是方便講,方便講,九乘以九就八十一,八十一乘以九就七二九,極樂世界是幾個階層面的東西,它是多元化的一個世界,你看!凡聖同居土就是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當下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當下就是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橫超,橫遍這三土,一土就是四土,所以他那個世界是很不可思議,事事無礙法界的世界,哪有可能只有九品蓮花,而且要記得四土分作九品,凡聖同居土,九品蓮花喔!記得喔!方便有餘土又九品蓮花喔!實報莊嚴土,又九品蓮花喔!常寂光淨土就是一真法界,沒有分品位,方便還是有分九品蓮花,但是事實上已經大家都證到這個佛位,九品蓮花我們說凡聖同居土的九品蓮華,藉著什麼來分呢?來分呢?就是以見思惑的輕重,見思惑比較重的人品位比較低,見思惑比較輕的人品位就比較高,方便有餘土斷什麼,斷見思惑,阿羅漢二乘人在住的,二乘人在住的,佛菩薩當然是權巧方便住在那個地方,二乘人是什麼?修這個菩薩行,菩薩行要斷這個法執,斷這個法執,我們講斷這個塵沙惑,塵沙惑比較輕的人在方便有餘土品位就比較高,塵沙惑比較重的人在方便有餘土品位就比較低,再來,方便有餘土斷這個無明,實報莊嚴土就斷這個無明,無明重的人品位比較低,無明比較輕的人就漸漸接近佛,所以四土皆分九品蓮花,九品蓮花藉著見思惑輕重,藉著塵沙惑的輕跟重,藉著無明的輕跟重分品位,分品位,如果說極樂世界只有九品而已,這是方便講,若只九品而已,那它的色彩就比我們娑婆世界還少了,我們這娑婆世界不只九色,千百萬色都有,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要了解佛他是方便,講太多你會記不起來,乾脆講九品比較好分別。所以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簡單講……,這句話就是說我們今天,講堂的裡面、外面只要聽到《彌陀經》這本經,每一個都有可能往生,每一個,你有深信,有發願你就往生,但是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低就不曉得了,看大家的功夫了,所以認真拿著一串念珠,二十四小時不離手,有益無害,有益無害,看到要記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念,知道嗎?所以要持名念佛,認真念佛,無路可走,【故慧行為前導。】你看!這句話很重要。【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行行(xíng xíng)就是解如目,行行就是行如足,教理的解答,了解,徹徹底底了解,對淨土宗加以了解用智慧去深信,這就像眼睛,解如目,你沒有眼睛你不能走路,你有眼睛也不能走路,你沒有腳怎麼走,解如目,行如足,對淨土宗的了解就像我們兩個清淨的眼睛,清淨的眼睛看得很清楚,不會走錯路,這解如目,行如足,我們若好好認真念佛就像腳在走路,好好去走路,好好持名念佛,所以慧行為前導,還是要用智慧,還是要用智慧作前導,行行為正修,好好去修行這是正修,如目足並運,像眼睛、腳並運。

【講】蕅公】就是說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判此經正宗。不出信願行三科。為千古獨唱。】自古以來沒有人這樣講,【深合佛意。】很合佛的意思,【無人能及。】沒有人能夠比他更厲害。

乙國中分二】初就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我們現在分作兩個,【丙初依報妙 二正報妙

丙初又二 丁初征釋 二廣釋

丁初又二 戊初征 二釋今初

戊 初征

【經】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那個地方為什麼叫做極樂世界?

【講】佛自征極樂之名。乃欲廣釋其義。令聞者生信也。

戊二釋分二 己初約能受用釋 二約所受用釋

今初 約能受用釋

【經】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解】眾生是能受用人。】眾生是能受用的人,這眾生就是我們四大假合五蘊合起來叫做眾生,集合一切色、受、想、行、識,地、水、火、風而生這叫做眾生,眾生、眾生,集合這些元素而生的名為眾生,眾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覺以還皆可名。】以還,底下寫個以……,以「還」就是下,等覺菩薩以下的統統叫做眾生,等覺菩薩以下全都叫做眾生,叫做眾生是能受用的人,等覺以還就是等覺菩薩以下,比等覺菩薩還差的,二乘、權教菩薩、初地、二地全都是叫做眾生,但是現在在講眾生不是在講那些,【今且約人民言。】就是只要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指這裡的眾生。【以下下例上上也。】意思就是說……,下下就是說凡夫,下下,我們現在先解釋,下下是凡夫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例,例就是何況,何況上面的三土,叫做以下下例上上。我整條再解釋一下:眾生是能夠受用的眾生,到極樂世界能夠享受,受用,等覺以下,等覺菩薩,比等覺菩薩還差的那些都可以說眾生,但是這本經在講的眾生是在講凡聖同居土那些眾生,就見思二惑未斷,那麼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今且約就人民來講,凡聖同居土的人民就有這種這麼好的不可思議的受用,何況說上三土,以下下例上上,像我的徒弟現在在教,A班的考試,出去,跟人家教理講起來語出驚人,噢!你是讀那裡的,文殊講堂A班的,噢!他們學生就這樣,何況他們師父,意思就是這樣,意思就是這樣,有時候是徒弟行,不是師父行,意思就是說底下的人就那麼好了,何況上面的,不必講了。【(淨宗不可思議在此)

【講】此略明眾生。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外身】,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屬色陰。前五識。】前五識,【領納五塵之境。】眼、耳、鼻、舌、身領納五塵的境界,【為受陰。】受陰,前面是四大假合,是色嘛!五塵是受嘛!【第六識。攀緣六塵。憶想分別。】分別心,【為想陰。】這第六意識就想陰,【第七識。恆審思量。】永恆的在那邊審判,又永恆又有這個思惟的能力,叫做恆審思量,恆就是永恆,審就是分別,永恆的分別,永恆的執著,永恆的思量,【念念遷流。】每一念、每一念他就像水湍流般沒辦法停,沒辦法停。【為行陰。】所以在座諸位!我們若有什麼痛苦你就要想世間無常,本來就這樣,就沒什麼痛苦,你每一天都要歡歡喜喜說我這輩子雖然有比較痛苦,但是我能夠聽到佛法我是世間最幸運的人,這樣你就很好過年了,兩大的痛苦你都不會痛苦,難道不是這樣,你今天沒有錢,沒錢,我有聽到佛法,我今天病苦,病苦,我有聽到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我今天婚姻失敗,婚姻失敗,我有聽到阿彌陀佛,我今天眷屬都不孝順我,不孝順我沒關係,我還有阿彌陀佛可依靠,聽起來就很好過年,沒有紅包也沒有關係,難道不是這樣,很好過年,【第八識。執持根身器界種子。】把筆拿起來,根身、器界、種子是第八意識影現出來的這個相分,第八意識所影現出來的,因為起心動念,有無明,無明有見相二分,精神跟物質,精神跟物質還沒有分叫做一念不覺,無始無明,分開,就是精神跟物質,精神跟物質就是見分跟相分,見分跟相分。我們這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本性顯現出來,但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我們第八意識的無明影現出來的,影現出來的,這就是硬的東西,因為我們的心固執,固執到這個世間都變硬的,極樂世界沒有,柔軟,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一片都是地毯,花都幫你鋪著,知道嗎?所以說無論如何,到你臨命終那一口氣吹出來,你就要:我要往生,我絕對要往生,這樣就去了,這樣就去了。真的,我告訴你,這一句是很重要,到臨命終你可要記得,但是有一種人沒辦法往生,感情太重沒辦法,到臨命終的時候,百年之後你沒安排好,子孫不會為你安排,障礙,回去儘早交代好,真的,不管你幾歲,不管你幾歲,交代清楚,交代清楚,你家的人若不信佛,你必須要趕快度他們進來學佛,若度不了,趕快放下,要用你的功,要用你的功,跟這些同參道友在一起,臨命終計程車趕過去開始助念,要不然沒有人幫忙你,你父親也沒學佛,你太太也沒學佛,你先生也沒學佛,你臨命終怎麼有辦法,靠你自己,你沒人助念沒辦法,除了你是開悟的明心見性,於一切境界內不為煩惱所惑,外不為境界所擾,我臨命終,我證到無生,明心見性就是證悟到無生,無生他就不會起心動念,本性就是妙用,妙用就是極樂世界現前,極樂世界現前,所以說我們這個往生有福跟沒有福差別很大,這印光大師開示的,講到臨命終的助念是非常重要,一個平常修行只有50%的人,臨命終又有高僧大德加持,又念佛號,推你一把就變成一百,平常若念佛念一百的人臨命終遇不到善因緣,剛好剩下五十,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福報修不夠也不可以,福德、因緣,你念佛念不到那個功夫也沒辦法,雖然你念到那種工夫,臨命終障礙你就完了,完了,所以這臨命終是太重要,看不行不要再送醫院了,送回來趕快助念,真的,去為人家助念也有很大的功德,有很多人不曉得去聽誰開示,我想不透,說:我若若去為人助念,要擔人家的業。哪有這種事情,我才相信這樣,助念,我就坐在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幫助他提起正念,難道不是這樣,怎麼說我去為人助念還要擔人家的業,哪有這種道理,若這樣我也不要講經,馬上就死,眾生業障這麼重,我講經時業障靠過來,我馬上死翹翹,難道不是這樣,講那種話,大家都不能行菩薩道了,沒有道理,沒有道理,要去為人家助念,以後人家才會來為我們助念。我聽到一個故事,我覺得很好:獅頭山有一個比丘,比丘,這個比丘,人家要叫他助念,他卻是懶得去,都不去幫忙助念。有一天這個齋僧大會大家都去參加,突然死掉,剛好山上沒半個人,外面叫也沒有人,全都找不到人為他助念,都找不到人為他助念。你看!這因果準不準,多厲害,比電腦還厲害,平常人家叫他助念,他懶惰不去,也不去幫忙俗家,到臨命終沒有人幫忙他,因果比電腦還厲害,確實是真的,真的,福德因緣嘛!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在座諸位!不要隨便聽人家說就不去助念,不要這樣。再來,執持根身器界種子,【為識陰。】第八意識,【具足眾法而得生。故名眾生。是能受用人。】能夠受用的,【世界。是所受用境。

等覺以還皆可名者。等覺。乃始覺將要圓滿。只剩一品生相無明未破。尚去佛一等。】還離佛一等。【生相無明一破。】一破,【即成究竟覺佛也。】究竟覺。【又等覺。即一生補處菩薩。以還即從等覺以下。皆名眾生。菩薩是大道心眾生。今雲極樂。且約同居土人民言。以下下品。尚且如是。例知上上品。自不待言。】凡聖同居土的下下品就這麼殊勝,何況說上品上生,簡單講就是說凡聖同居土就這麼殊勝,何況說上面三土,簡單講就是這樣,自不待言,不用再解釋。

【旁註淨宗不思議在此者。】淨土宗不可思議就是在這個地方,【同居人民。與補處菩薩。同其受用。】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等覺菩薩這樣,這太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

【解】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彼土永離三苦。不同此土對苦之樂。乃名極樂。(眾苦極樂映釋)】現在來解釋極樂是什麼意思?娑婆苦跟樂雜,我們這娑婆翻譯成中文叫做堪忍,能忍的意思就是說要忍受種種的痛苦,苦跟樂混雜,也有苦也有樂,現在底下,其實沒有樂,現在其實,現在其實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根本沒有樂,那個樂是假的,其實苦是苦苦,這苦,上面一個若是外苦,底下那個苦是內苦,我們內心容易生病,容易感冒,煩惱重,這就已經一味苦了,裡面的苦,上面再加一個苦,再加一個苦就變成裡面也有煩惱病苦不順,外面又加一個苦,苦再加上苦叫做苦苦,逼身心故,讓我們的色身、心受不了,弄得精神分裂,包括自殺,活得很痛苦,這都是對世間宇宙不了解,樂是壞苦,壞苦的意思底下那四個字就是,不久住故,意思就是說你所有的快樂你持續不了,你今天有很多金錢,有一天成為別人的,你今天孝子賢孫,有一天孝順不到,你會死亡,你今天有轎車,有大樓,暫時借你開,暫時借你住,不久住故,不可以停很久,所以叫做樂是壞苦,慢慢會變叫做壞苦,非苦非樂是行苦,行苦,非苦,我現在沒有遭遇到肚子痛,或是煩惱,或是很痛苦,沒有這種苦,也沒有覺得很快樂,只是傻傻地坐在那裡,不可能說快樂,也不可能說痛苦,這樣叫什麼?行苦,行就是剎那間變化,剎那、剎那間變化叫做行苦,你坐在那裡,生命一天滴答、滴答……,你坐在那裡生命就一直消逝了,剎那間一直變化嘛!一直流失這個生命嘛!何有快樂之言,沒什麼快樂可說,所以你雖然沒有苦也沒有樂,行苦也就是性遷流故,這性不是本性,這世間本來就是生滅法。彼土永離三苦,所以不是像此土,這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對苦講樂,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我們以前,我們現在跟以前比較,三十年前的台灣,我們若坐三輪車,人踩的那種三輪車,我們就覺得很享受,以前的人坐三輪車就覺得很享受,但是到我們今天坐三輪車是很辛苦,得風吹日曬,還得俗家踩得氣喘如牛,現在計程車,現在這時候大家都認為這計程車很快樂,不快樂,轎車比這個還快樂,賓士裡面冷氣、音響、電話、廁所,真的,廁所你不曾看過,勞斯萊斯裡面有廁所,你去歐洲看看,後面都拖一台車,所以說我們這個苦跟樂是相對的東西,相對的東西。我們今天若是吃魚吃肉我們覺得很痛苦,沒什麼,三餐都要上餐廳,若將魚跟肉拿去給非洲的人,噢!這就是世間最快樂的,世間最快樂的,台灣的樂,水、電每樣都方便,不會來學佛,可憐,還跑到六合路吃,你也好了,所以說台灣太快樂的地方造業也重,造業也重,這簡單講就是說娑婆世界的苦跟樂都是相對的,簡單講就是全都苦,苦苦也是苦,壞苦也是苦,行苦也是苦,簡單講無一樂處,全都痛苦。不同此土對苦之樂,乃名極樂,這叫做極樂世界。

【講】此總論苦樂。娑婆此雲堪忍。亦云能忍。此土眾生。堪能忍受諸苦故。此土苦樂相雜。對文中無有眾苦。】我們的經文當中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相反。】娑婆世界全都是痛苦,沒有一樣快樂。我若去問這個大學生:這世間你覺得如何?師父!你很奇怪!你怎麼把這個快樂的世間一直講得這麼痛苦,這麼痛苦,我看你們出家人消極,這明明有快樂的。我說:有快樂,不然你講來我聽看看。年輕人用鐳射跳舞,熱鬧不已,這麼年輕就是青燈木魚伴我生,哪有人這樣?我問他:你認為我怎樣?你認為我頭腦有問題嗎?沒有。我書讀得比你少還是比你多。比較多,奇怪!出家,想不透,世間有快樂的你怎麼……,入門就冷氣,外出就轎車,這很快樂,又有把馬子,很奇怪!我怎麼都沒有感覺,很奇怪!世間的快樂,我若看到來電五十我會很替他不好意思你知道嗎?來電五十,若去,你的抉擇就是我的幸運,我跟你做朋友好不好?不好。影片就……,跑開,就是很尷尬。我若看到來電五十,我趕快關起來,我替那男生感到很丟臉。女生,要跟人家做朋友,男生:不要。這世間就是……,年輕人他要體會這個苦怎麼體會都體會不出來,看樣都體會不出來。人有宿世的根機。我讀高中我就覺得這世間很痛苦,我讀到大學一年級我就聽到佛法,到大學二年級我就發願我絕對要出家,都是騙人的,全都騙人的,搽脂抹粉都是暫時的,多美,我不相信,世尊他為什麼會覺悟,我就是看到釋迦牟尼佛,釋迦佛祖的傳讓我太感動,佛實在很不簡單,他在這個《釋迦傳》裡面有講,釋迦牟尼佛他是一個太子,他現在要舉辦皇宮裡面的舞會,舞會裡面套用很多酒,宮女就跳舞,用那個粿仔條(彩帶),那種白白的晃來晃去的,電視廣告的那個粿仔條(彩帶),什麼嫦娥奔月那種,在那裡亂跳,跳得覺得很好看,佛祖實在行,若我們現在的人就沒辦法破這種女色,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我們現在是脫衣舞,就跳得讓大家心花怒放,佛當時在世他就有跳舞這種東西,跳舞這種東西會迷惑男眾,男眾,女色現前哪有幾個說控制得了,佛當時就有辦法,他就觀想她若在跳舞的時候觀整個骷髏,骷髏,以前我若看歌仔戲的時候,以前在路邊看歌仔戲的時候,碰!碰!現在就電燈熄滅,骷髏,白色的就跑出來,這種不曉得你有沒有見過,若我們老一輩的就看過歌仔戲有那種,兩支劍在那裡打鬥,骷髏就跑出來,佛很厲害,到晚上睡覺的時候,這些宮女跳舞,跳完的時候就東倒西歪,喝酒嘛!東倒西歪,杯盤狼藉撒得滿地,倒在那裡睡,倒在那裡睡,佛因為他沒有喝,走過去,再美的也是這樣流口水,無論多美的東西,他現在繞一圈他就知道這根本都是騙人的,所以我們人,真的,我們人若沒有佛法的智慧就會被外境迷了,說女孩子就好,我跟她們去到法國去買化妝品,我進去之後傻住了,不曉得要買什麼。噢!看這些女人實在是苦惱無量無邊,光是口紅幾百種,很驚人,我想有得擦就好,何必用那麼多,現在早上的保養,晚上的乳液,噢!還得什麼……,不會形容,不會形容,跟女人出去我是很痛苦,老是等她買完我才可以走,我又不可以買,不曉得要買什麼,老是坐在那裡看,坐在那裡看,像是不用錢似的,一次買,買十多萬,賺女人的錢實在是很好賺,所以說這人……,這根本就是……,佛教所說的究竟不淨,我們的色身是根本究竟不清淨的東西,是外表的而已,對不對?這手很美,這層皮撕下來流血,流血,對不對?美國人見面,若是割一個洞,噢!流血,不敢,對不對?在吃飯,這女孩子很美,若有一個男的說:I love you.你就:呸!(法師學別人把唾液吐到碗裡,把碗伸到另一個人面前)吃下去,你不是很愛我嗎?實在真是的,這很簡單,你不是很愛她,接吻敢,但是吐給他吃不敢,很奇怪,同樣都是口水,那有差別嗎?所講的都是實在的,真的,在咖啡廳,腳踏來踏去,他踩過來,她晃過去,沒什麼意思。這若是一個大智慧的人,這若是一個大智慧的人,他清清楚楚,這不快樂的世間,一點快樂都沒有,全都騙人的,佛他就有這種智慧,所以我看到這個《釋迦傳》,這個佛他實在是很了不起,沒有一樣能夠騙過佛祖的眼光,每一種都是透視它,所以學佛的人有一個好處就是你騙不了他,你知道嗎?你騙他不過去,你騙不了他,哪有說哪一個多有魅力,不見得,你不了他。底下,說娑婆就是堪忍,也可以說能忍,此土眾生堪能忍受,對不對?諸苦,此土苦樂相雜,相雜。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剛好相反,【其實苦即苦受。為苦苦。此身已是苦果。更加眾苦逼迫身心。】外面刀兵災難,這痛苦,【是苦而復苦。】苦再加上苦,【故曰苦苦。樂即樂受。為壞苦。此土無真樂。】沒有真正的快樂,【雖有少分之樂。樂不久住。故曰壞苦。(如世間寶貴之家,一旦失敗,即壞苦)】壞苦,【非苦非樂。即舍受。】舍受,【(苦樂雙舍)為行苦。雖然不苦不樂。難免行陰遷流。行陰遷流就是第七意識剎那間在變化,【終歸變滅。故曰行苦。行是遷流不息之義。】剎那間、剎那間……,變化。【孔子在川上曰】就是在水的旁邊,河川的旁邊,【: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逝就是消失,我們人這個生命的消失就像水在湍流,不捨晝夜,不分……,不捨就是不分白天、晚上,生命的消失就像水的東流沒有分白天跟晚上,不捨晝夜。【即借水寄嘆。】借著水嘆息,【行陰遷流之相。彼土永離三苦。不同此土。對苦之樂。彼土無有眾苦。故得永離三苦。苦既全無。樂即絕待。】都沒有苦,當然是絕對的快樂,【不同此土對苦之樂。樂外有苦可對。】樂的外面有苦,若跟樂是相對。【則樂非極樂。彼土絕待之樂。乃名極樂。】這個土是絕對的樂,所以叫做極樂世界。

【問:樂必對苦而顯。】快樂是對痛苦而言的,【彼土】就是極樂世界,【既無眾苦。何以顯樂?

答:乃對娑婆極苦。而顯淨土極樂。故旁註曰】旁邊就這樣註解【:眾苦極樂映釋。令知勝劣。】比較差別,【而生忻】忻就是欣慕極樂世界,【厭也】就是厭離娑婆世界,忻就是欣慕、仰慕這個極樂世界,厭就是厭離這個娑婆世界【。

慈雲懺主】慈雲懺主,我們在念那個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是誰作的,慈雲懺主,是不是?【:開此土彼土。修行難易十種。今以苦樂對之。

一者此土】就是娑婆世界,【有不常值佛苦。】像我們現在就遇不到佛了,【彼土但受華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極樂世界是花開見佛,能夠常常親近佛的快樂。

【二者此土有不聞說法苦。】不能常常聽到這個說法,【彼土但受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水也會說法,小鳥也會說法,樹木,風一吹自然說法,不去看一看怎麼可以,你若讀到這時里你就覺得很奇妙,不去看一看,真的太迷人了,這麼好的世界不去看一看不行。

【三者此土有惡友牽纏苦。】壞朋友,所以來到講堂要斷一切惡的朋友,趕快斷這惡的朋友,所以人家說要親近善知識就是這樣,不可以離開善知識,惡友牽纏苦。【彼土但受諸上善人。】上善人就是等覺菩薩,【俱會一處之樂。】大家都在一起,來到極樂世界沒有吵架,不會被俗家倒會錢,人家不會找你算帳,沒有拿刀互砍,也沒有黑星、紅星,都沒有,也沒有走私,全都沒有。

【四者此土有群魔惱亂苦。彼土但受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意思是說要修行的人,要修行的人就被金錢綁起來,就著這個錢魔,被色綁起來就著這個色魔,被鬼神綁起來就著這個外魔,外魔,生病就著這個病魔,所以這個群魔有分內魔跟外魔擾亂,金錢太多不好修行,女色現前不好修行,男對女是色,女對男也是色,不好修行,淫擾亂我們的修行,不好修行。彼土但受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極樂世界只有佛在護念,遠離魔事,沒有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五者此土有輪迴不息苦。】過完這輩子,下輩子就不曉得是什麼,這輩子又不曉得上輩子是什麼。我常常打一個妄想,若說我六道輪迴當中,我沒有隔陰之迷,我下輩子會知道我這輩子是修行人,我下輩子我不去造業,我敢來六道輪迴,因為我有把握會修行,問題是這輩子不曉得上輩子,這輩子死後,下輩子不曉得會聽到佛法不會聽到佛法還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問題,問題是這樣,所以這個世界叫做難行道,娑婆世界叫做難行道,極樂世界叫做易行道,難修行,生生世世要來這個娑婆世界是很難,根本你沒聽到佛法可以說不可能解脫,你聽到佛法也不一定會解脫,你不修行,你修行不如法你也是不能證果,你也是不能解脫,一樣,所以它有輪迴不息苦。【彼土但受橫截生死。】直超這個生死,【永脫輪迴之樂。

六者此土有難免三途苦。】地獄、餓鬼、畜生,【彼土但受惡道永離。名且不聞之樂。】名且不聞就是說,名且不聞,連三惡道都不曾聽過,不曾聽過什麼叫地獄、餓鬼、畜生,就不曾聽過這種道,名且不聞,連名都不曾聽過,哪有什麼餓鬼、畜生、地獄,連名都不曾聽過,哪有說痛苦在哪裡,所以極樂世界的好,好到人家所說的很驚人。

【七者此土有塵緣障道苦。】確實是真的,很難修行,世間的外緣境界若現前沒有幾個人受得了,對不對?念佛、念佛……,念到,咦!她先生外面有外遇,整天念佛就是在想要如何挽回她先生的心,要如何來報復,若讓我現在抓到我就潑硫酸,又想到手又拿念珠,不行,我們學佛到最後都會變矛盾,你聽得懂嗎?本來恨心很重,佛珠,念佛,慧律法師說這樣不會往生,又不可以報復,不曉得怎麼辦,不去請教一下不行,常常聽到這種的來,怎麼辦?說真的雖然說這麼多人在修行,拿念珠在修行,外緣現前,障道,確實沒辦法,障道,確實沒辦法,臨命終被打敗,一百個有九十九個不敵,沒有辦法,真的沒有辦法。【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彼土但受受用自然,受用自然,思食得食,思衣得衣,想要吃飯就吃,想要穿衣服就天衣無縫,到極樂世界,你到樓上去看那個西方極樂世界,畫那個西方三聖,看他有沒有用針縫線,沒有,你都不會發現到衣服是用補的,用接的,沒有,佛那件衣服很漂亮,所以不用什麼經營,不俟就是不必等待,不用為了三餐拚死拚活的,可憐,可憐。

【八者此土有壽命短促苦。】正好要聽到佛經,已經六十多歲了,日薄西山了,已經來不及了,真的,生命太短,像我們的同學李※※才三十二歲而已,三十二歲而已,對不對?他聽到佛法知道要修行,倒,死了,沒有辦法,沒辦法修行了,我常常說要活得像我這樣,快三十八了,也沒有幾個,也沒那麼簡單,生命短促也很痛苦,沒辦法修行。【彼土但受壽與佛同。】生命跟佛同樣那麼長,【更無限量之樂。】無限的快樂。

【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修行、修行會退失,退失。【彼土但受入正定聚。】正定聚就是永遠常趨佛道不會退,正定就是不退,永遠不會退叫做正定,我們有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以前有講過,【永無退轉之樂。】正定,長驅直入涅槃就是正定聚。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娑婆世界要如何修行,會錢被倒了,在念佛常常錢就浮現,怎麼有辦法修行,做個股票又跌到六千多點,對不對?沒辦法。一個在家菩薩來告訴我:師父!我現在做股票,若漲停板我施捨一下。我說:若跌停板我不就還倒貼給你。講那些,我還得等到你漲停板才來供養我不就餓死,講那些,我何時叫你去賭博,不須要。有人問:師父!做股票不曉得有沒有犯戒?沒有,做股票沒有犯戒。師父!你這樣不就鼓勵人家做股票?沒有,我沒有叫你做股票。股票是國法所立,是立法院所承認的東西,要如何說犯戒呢?你有辦法你拿去吃,但是股票是賭博的行為,大家都操短線,要趁早死,找短路,今天買的,今天買出賣出,對不對?找短路的,賺個漲停板的,賺十萬,明天就八千了,沒有這個必要,沒有這個必要,念佛念好比做股票還好,沒有這個必要,所以說我勸告諸位,世間那些有的沒有的要全斷,趁早斷,你若有賺錢存在銀行,存在銀行,不然就存在佛庫,存在佛庫就是布施,施捨出去,這樣福報夠,往生就不難。此土有佛道難成苦,確實不好修行;【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一生成辦,你想想看,你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絕對成佛,絕對沒有懷疑,絕對沒有懷疑。

【以此十種對辨。則兩土苦樂顯然。】所以我們星期二都要找一些往生的人,因為我們這個聽經這裡都年輕大專的,一些老的都跑光了,都清場,聽不懂,現在共修三根普被,上根的人聽到這往生的例子也會起道心,阿婆來這裡聽經聽不懂她來這裡共修也講一下故事,這樣她也會很高興,年輕人也聽個故事,經教通達又有事實佐證,自古以來這麼多人往生,聞到香味看到佛,臨命終坐著自在,火化出來舍利子,這信心又具足了,所以禮拜二要來共修,不要缺席,不要缺席。講成這樣若不想往生的人,差不多了,我也沒辦法救你了,即使佛現前也沒有辦法,沒有辦法,講成這樣還不想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即使佛現前也沒有辦法,知道嗎?所以認真念佛。

【解】一往分別。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遊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一住就是說大致來分,極樂世界同居土是五濁比較輕,它沒有分段的生死,沒有八苦,但受這個不病不老,到極樂世界他不會生病,也不會老,光是這兩點就贏娑婆世界千百萬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會生病、會老,不能自在遊行。天食天衣,極樂世界,天食天衣就是說很好,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諸善聚會等樂。

【講】此別明苦樂。一往分別者。大略】簡單講【分別也。依四土明苦樂有無之相。】有跟無,【無分段八苦者。分(去聲)是分限。】分限就是【指壽命有長短。段是形段。指身量有大小。乃此土三界內生死。名曰分段生死。】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你這輩子活八十歲一個階段,狗活二十年,一個階段,一段、一段,到後來就毀滅,就死亡。【彼土蓮華化生。是最後身。】極樂世界是蓮華化生,是最後一個身,【一生補處成佛。】一生補處成佛,【故無分段生死。

八苦者。】現在來比較,【彼土一一皆無。】極樂世界沒有八苦,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八苦充滿。

【一】極樂世界【無十月胎獄生苦。】住在媽媽在腹中就像胎獄,坐牢般關起來,經典說母親若吃冷的,孩子就像身處寒冰地獄般,遇到愛吃凍的母親,孩子哇哇叫她又不曉得,遇到愛吃熱的母親,孩子像置身大熱地獄般,佛經說因為我們出世之後我們已經將這個苦忘記了,經典有這樣講:假設我們若有記憶力,出世之後又叫每一個人再重新出世一遍,絕對沒有人要忍受這種痛苦,像刀在割,像刀在割叫做風刀解體,出世的時候皮膚接觸到空氣的那種痛苦,就像風在割,像刀子在割那樣,風刀解體,這是經典的記載,但是因為我們人容易淡忘,我們人很容易忘記,忘記那種痛苦了,忘記了他就希望對這個娑婆世界有執著,對這個娑婆世界有執著他就離不開,他就生生世世不能離開這個娑婆世界,重感情,貪錢,像蒼蠅沾糞便,糞便明明很臭,但是老是迴繞不走,飛來飛去,飛來飛去,怎麼轉還是買到垃圾堆,它不會飛到巴黎香水這邊來,也不會飛到別的地方。我們人的感情執著這個錢財、名利,他就沒辦法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像無形的鎖鏈。以前張宗榮演了一出《命運的鎖鏈》,鎖住,被鎖住,我們人就是被這個感情、生死、痛苦、名利鎖住,鎖住,他不會想要離開這個娑婆世界,所以物以類聚嘛!當然他生生世世再來出世,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我們是要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沒有十月胎獄的生苦。【但受蓮華化生之樂。】蓮華化生的快樂,當然這不曉得是第幾度空間了,第幾度空間了,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目前發現的是一百零八個元素,那麼美國現在發明用原子去碰撞產生裡面中子的改變,達到一百零九,但是它的存在力只有五千分之一秒鐘的剎那之間,所以只要能夠變化這個質子跟中子,他就能夠改變長波跟短波,那麼科學家了解,研究質子跟中子到最後的東西的虛無,虛無就是一種能量我們叫做微中子能量,所以你只要能夠改變裡面的中子跟電子,它的數目重新排列,點石成金,隨時舉手可得,簡單,所以依照科學家來講我們有發現這一百零九個,還有六千個沒發現到,這六千個存在無量數度的空間裡面,無數度的空間裡面,比如說我們長、寬、高,加上時間,我們說第五度空間,那麼時間、空間的交換成第五度空間,但是這是限制在我們人無形的東西,有形的研究而已,所以你到蓮花化生這不是不可能的,一般我們人對出世的東西他覺得很迷茫,他會覺得很迷茫,認為這是一種……,根本可以說烏托邦或是虛妄的東西,不是這樣,在科學家研究之下,他用一百萬倍的顯微鏡,放大鏡,在我們人快死去的時候,我們人腦部分作兩邊,左右兩邊,左腦跟右腦,現在將這個電子儀器裝上去,裝在腦部裡面,腦部裡面,放大一百萬倍,在人最後這一口氣,掙脫之後,斷氣,腦部還沒有完全死,到缺氧,O2,我們腦部因為有微血管,微血管會帶動到腦部,腦部裡面有這個O2在,所以我們脈衝若缺氧,兩分鐘就要死,沒辦法,不用兩分鐘,說不定不用到兩分鐘,用這個超級的電子顯微鏡,一百萬倍安在我們大腦,知道這個人快死了,安在這個大腦的時候,到他斷氣之後,在兩分鐘裡面缺氧,他在一百萬倍的顯微鏡裡面有看到雲層升起,雲層,諸位!這觀念不要弄錯,所出現的這個雲層不是像平常我們所看到的那個雲,那個雲是H2O,氫原子跟氧原子,這種東西在科學家來講用這個鐵櫃,用鐵櫃加以收集都沒辦法,它能穿過任何的牆壁都阻擋不了它,它沒有方分,沒有方分就是說不能拿尺去量它多大,也不能說秤看看它多重,因為那是放大一百萬倍,人死去的時候我們腦細胞就像氣球,氣慢慢消失,氣慢慢消失,沒氣了,這個雲層出來,這個雲層是在一百成倍顯微鏡裡面才看得到的東西,所以科學家他無法拿尺去量,也無法用任何儀器收集,用玻璃瓶裝起來,像光線穿過去,後來又用鐵捆起來,用金剛,做得很封密的東西將這書體裝起來,將腦部的光裝起來,但照樣穿透出來,沒辦法,捕捉不到,這個我們叫做超越三度空間跟四度空間,所以我們對這個出世,出來的東西,這就我們所講的意識狀態,靈性,所以我們只能說我們的起心動念直接會影響到腦部,腦部直接影響到我們這個感官作用,支配著整個身體,所以這個醫學,美國一個醫學家他研究到最後他就感嘆,醫學沒辦法解決我們的人生,他說我們腦部裡面每一個腦神經系統,醫學,最高頂尖的醫學這樣報告,我們人的神經系統是好幾條,我們說神經,神經管束管,但是神經管束管它是每一個細胞所連線,但是細胞與細胞中間還有這個空檔,還有這個空檔的時候,還有非物質的東西在連線作用,非物質的東西,非物質的東西我們所講的靈性,所以靈性存在神經系統裡面,遍滿整個身體,因此我們說我們今天若傷心會影響腦部,腦部這個物質會化成非物質的一種力量,非物質的一種力量,簡單講就是說我們每一秒都會影響我們的腦部,我們的心情若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直接影響到腦部,腦部它的物質會轉換成煙霧狀的一種非物質,我們所講的就是靈性的東西,這種靈性的東西,它在臨命終的時候它會出來,出來,所以你若每天念佛,每天念佛、每天念佛……,他的物質,腦部整個都是佛號,整個都是清淨的種子,到臨命終出來它就會化成非物質的東西,這就直接跟那個幾度空間,比如說我們一百度的空間,跟極樂世界超越一百度的空間相應,佛一下子就接引,科學家發現兩個分子,兩個分子你把它分到極遠的地方,讓它無量無邊的這個公里數,比如說美國一個,如果這個世界上可以創造兩個分子是一樣的,一模一樣的,電子數一樣,中子數一樣,一個放台灣,一個放美國,在台灣這個地方轉動,美國那個也是一樣轉動,同步平移,電子感應力,科學家到今天沒辦法研究出來,意思就是說你若有辦法發明一種分子是相同的,在台灣頭跟台灣尾啟動下去,馬上產生不來也不去,立刻感應。簡單講就是我們若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根本就沒有來,只要你的頻率完全跟他一模一樣,馬上極樂世界不現前,不必到極樂世界,所以心淨則國土淨,佛在兩千多年前他就講得這麼清楚,到今天的醫學還在研究這種東西,所以,美國的科學家、醫學家到後來就感嘆,只有佛法有辦法解決整個宇宙的問題,只有佛法可以解決整個宇宙的問題,其他的宗教沒辦法。比如說我們過去,我們所發明的東西,我們所發明的東西,比如說我們極樂世界,我們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在科學家的研究到今天是非常簡單的解釋,這個就是等於說幾度空間的不同,比如說我們人,我們人了解三度空間的東西,三度空間長、寬跟高的東西,其實我們沒發現的元素有六千個,這六千個構成無量個時空的交會,無量的這個層次面多元化的宇宙觀,所以時間是相對的,空間是相對的,在我們這個地方本身就有四度空間,四度空間,只是說我們對四度空間的頻率我們不能感應到,就像二度空間不能感應到三度空間一樣。舉一個例子來說,我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二度空間對三度空間的錯覺,舉一個例子來說,這是平面,這平面,這張桌子,這桌子上面有眼睛,有眼睛,這張桌子上面有眼睛,這所看到的東西,你滾一顆球,滾一顆球到它的旁邊,滾到它的旁邊,這桌面平面的,它能夠看得到四周圍嗎?看得到嗎?你們是聽得懂,聽不懂?看不見,也就是平面的空間它沒辦法了解三度空間的東西,簡單講就是說這個平面就算有眼睛來講,二度空間,平面二度空間,它只有長跟寬,沒有高,沒有高它永遠看不到高度這東西,所以說球從旁邊滾過去它就看不到,並不表示沒有,球是三度空間的,長、寬、高,對不對?一樣,今天若有一種鬼從我們身邊走過,我們照樣沒辦法感覺出來,我們只能從鬼的這個身體裡面的熱氣去感受鬼來了,感覺比較冷而已,所以我們只能說四度空間是一種影像,它就在你的身旁,這個四度空間的影像在某一個角度投射,正好被你看到的時候,剛好讓你投射看到的時候,你才能夠看得到鬼,所以我們會遇到鬼但不是常常會遇到的,有時候要投射的角度剛好讓我們看到鬼,若一般來講我們習慣於經驗的錯覺,意思是說我們長年……,我們常常一輩子都生活在這種經驗的執著,束縛在三度空間,所以對四度空間茫然無所知,茫然無所知,他也沒辦法感受四度空間的東西,感受高頻率跟高電子、質子所構成的世界是什麼?簡單講就是說如果說這個平面是有一個眼睛,這顆球放在它的上面向空中投去的時候,它只能看到一個圓圈愈來愈小、愈來愈小……,它什麼都看不到,它只能感受到這樣子的一個空間,可是它感受的也是平面,它沒有這個立體,所以由二度空間不能了解三度空間的東西,我們三度空間也沒有辦法了解這個四度空間的東西,所謂四度空間它是生在一種高頻率,跟高的這個質子、電子的改變,使它的世界架構不一樣,架構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發現的只是一百零八個而已,那麼它用這個核子反應,所謂核子反應就是用奪取的,爆破性的東西,核子反應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這個質子、電子、中子打進來,打進來的時候經過一個震撼,一個震撼,前面擋住,震撼,穿透以後把這個路子數改變跟質子數改變,正電改變,正電改變,有的奪取,有的失去,所以會產生這個鬼道不一樣,這鬼道又不一樣,只要能夠改變那個質子、中子、的數目不一樣,外在所產生的二八、十八、三十二的階層,所謂SP那也不一樣,所產生這個結合力也不一樣,這樣宇宙整個就改變了,所以說點石成金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說我們的能量不夠,我們的能量不夠,因為我們的力量不夠,佛菩薩的能力最強,現在的醫學發現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就是光速,但是我們人的心的念力比光速更快,還有一種比心的力量更快,那就是佛力,佛的神通力比我們人的心力力量更強,所以它會發出那箇中子的碰撞能量,散發出這個熱出來,散發出這個熱出來,在高速,幾乎接近光速撞擊,改變裡面的電子數,所以這個叫做核子反應,所謂核子反應就是那個質子、中子重新排列,重新排列奪取或者是失去另外一個物質的產生,這叫做核子反應,裡面會產生大量的能量,乃至說我們要使它核子反應須要大的能量,就要加速推進器使它產生一種核子的反應,產生一種好幾度的空間,所以說我們今天須要能夠改變核子、質子、中子的數目,它有無量的元素可以排列,沒有發現的至少有六千個,六千個,所以科學家研究到今天只能了解十一度的空間,十一度的空間,所以他無法完全了解佛的東西,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這蓮花化生的東西,當然到最後也是空性,畢竟空,沒有錯,但是它的質,構成這個質已經沒有質礙,就像光,光它是一種物質,光,我們說所謂的光子,再來就是量子,量子力學,光子、力(粒)子,量子,光是一種物質,沒有錯啊!它集一切的能量,這個束粒一穿過去,玻璃直接貫穿過去,所以這玻璃擋光擋不住,對不對?是不是這樣,這個玻璃放在這個地方光直射它就透過去了,何況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華化生,哪有說不神通自在,穿牆走壁什麼都阻擋不了它。聽不懂,聽不懂,沒辦法,沒關係,慢慢來,慢慢來,沒有學過物理學的確實沒辦法,沒辦法沒關係,下次再多講一點給你們聽,這還不夠有趣,我若講到天體上的運行這更奧妙,你若在太陽過一天,循著這個銀河系繞一圈剛好兩億年,就是說你若有辦法搬到太陽住一天,等於我們這裡地球的兩億年,兩億年,你若二十歲搬到那裡,搬到那裡(太陽)住一年回來,地球已經是傳好幾百萬代了,傳好幾百萬代了,所以說我們地球的一大劫等於極樂世界的一天,你若有太空的思想絕對可能,絕對可能。有一天再來為你們上一課天文學的,反正講這個你又聽不懂,聽不懂沒辦法,沒辦法,不是我不要講給你們聽,沒辦法,你們根機太利了。但受蓮花化生之樂,但受蓮花化生之樂。

【二無形骸衰朽老苦。】沒有這個身體衰壞、老、病苦,極樂世界沒有這種東西,【但受相好圓滿之樂。】相好圓滿之樂。

【三無內外諸科病苦。】所以那裡也沒有emergency,emergency就是急診,emergency送往……,那裡也不可能有車禍,沒有內科,也沒有外科,不像我們這娑婆世界吃太飽會脹,不吃會很痛苦,又脹又吐又腹瀉,很痛苦,所以【但受自在晏安之樂。】很快樂、很快樂,很快樂,所以我們若是在修持當中,整個腦部裡面意識作用就是念佛,還有一種就必須要觀空,空的思想出來的時候就與自性相應,與自性相應,科學家可以從腦部看到這個煙雲,煙雲狀的東西,那是一百萬倍的裡面才看得到,那是意識的一種產生,若證果的聖人,你若用一百萬倍的顯微鏡來看,什麼都沒有,那是超越十一度空間,因為他是用傳神的,以後來全都沒有這種煙霧狀的東西,那種東西我們到極樂世界直接用感受的東西,比如說小姐在路上走,她穿得很摩登,男的眼睛一瞄過去,她就曉得他非常欣賞我,又沒什麼東西來到她身邊她怎麼知道對方欣賞她,從他的眼福就傳神過來,所以人家說脈脈含情,眼福瞄過去,啊!這會相應,會相應,沒什麼東西過去他就知道她會感受到,然後你拿這儀器來,這儀器,啊!你這光有射到那裡,所以你有愛她,沒有這種東西,到後來就變成……,不是什麼煙霧狀的東西會往生,我們只有一種東西,我們所講的靈性,神,傳神,直接,那種速度還比煙霧狀的東西還快,這就不曉得第幾百度空間,才有辦法研究到這樣子的速度,不然不可能,所以世界上你若研究太空物理學,你就會對佛的那一種讚嘆五體投地地佩服,你愈研究你就愈覺得自己很渺小,很渺小,所以說我們對這個佛經能夠好好地深信不疑,這是難能可貴,最主要就是說因為我們今天的教育程度不夠,教育程度如果夠,比如說讀大學,他是商科的,我講這些他也聽不懂,什麼SP階層,根本他就聽不懂,什麼中子核子試爆的東西,這奪取的東西他照樣聽不懂,所以困難就是在這個地方,如果你若是聽得懂,我跟你上一課天文學,跟這個質子、中子、電子它的改變,你就發現到佛經講的一切法無常,我們講的動者恆動,靜者恆靜,這是古老式的物理學的觀念,那是錯誤的,那只能適用在三度空間裡面,如果適用在四度空間裡面,我們在中子、質子、電子裡面在每一剎那間它都在動,換句話說電子隨時一直繞著路子在轉動,你就不會說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如果說你到外太空去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什麼都沒有,事實上它是存在每一個動點,我們所講的星雲,不是佛光山那個,電子的爆發出來它會散發一種熱,這種熱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必須幾百萬倍的顯微鏡裡面才會看得清楚,你就會發現我們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實在是多得不得了,有六千個元素散在你的眼中,你根本看不到,所以在每一個階段比如說SP,到我們現在質子的數目研究到一百零八,中間正電在裡面,再來就沒辦法,我們是研究到九十四,再來就沒辦法了,從九十五的什麼鈾,再提煉出什麼鏷,那個都是後來的撞擊再提煉出來,在一閃、一閃,五千分之一秒出現在宇宙當中,更高的六千個東西,那你根本沒辦法了解這種東西,所以它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沒辦法,因此我們在這個地方是三度空間,但是另外那個階段,質子、電子數改變的時候又一個階段,產生另外一個空間,又產生另外一個長波、短波的交接,對不對?所以我們眼睛看不到,但是那個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鬼道也是一樣,所以他在某一個轉動的投射當中,他才會剎那之間去感應那種東西,你才:啊!看到鬼。看到鬼,那是剛好讓你轉到那個頻率相同,大部分是看不到,大部分是看不到。

到那時候【四無四大分離死苦。】我們一個粗的四大,四大,粗的四大,地、水、火、風在分離,痛苦。在極樂世界【但受壽命無量之樂。】因為修空觀,修空觀,到那裡的時候空就是無量無邊,當然他就得到這種東西,所以要用實相念佛就是這樣,無相無不相,凡所有的相皆是虛妄,念佛當中與空相應,在意識裡面清得沒有任何念頭,沒有任何念頭你臨命終你就沒什麼星雲產生,雖然說是非物質,但也是一種幾度空間裡面交會產生的東西,你念佛念到實相無相無不相,不來也不去,沒啥事,廣欽老和尚講的不來不去也沒啥事,你就會發現這時候的空性跟極樂世界的空性,本來就沒有兩樣,當下就是,頻率相同直接感受到不來也不去。但受壽命無量之樂。

【五無恩愛別離之苦。但受海會相聚之樂。】無恩愛別離之苦,娑婆世界是恩恩愛愛,要離開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哭泣不已,到極樂世界他永遠都在,所以你若真的愛你的愛人你要度他到極樂世界,永遠都愛你,到極樂世界就可以講這句了,我永遠都愛你,這句話就此話成真,常在極樂世界,對不對?但是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都是清淨的童子身,清淨的童子身。有的說:師父!每個都一樣要如何認得他是誰?你放心,到極樂世界他自然就有神通力,這就是在文殊講堂的阿嬌,念佛來的,念佛來的,這就是阿牛,念佛來到極樂世界,一看他就知道,他無量的神通,無量的神通,個人的見思惑光明都是不同,所以可以沒出那個人是從哪個世界念佛來的,都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所以在極樂世界你就可以說永遠,永遠,所以你如果真正愛一個人你應該勸他念佛,這娑婆世界不可能,不可能永久性的集會,馬上就死光了。

【六無怨憎會遇之苦。】就是說在極樂世界沒有仇人這種東西,娑婆世界動不動就拿刀子來,拿槍來,玻璃把你打破,對你丟炸彈,把你登報,對你無量的傷害,無終的傷害,記恨,極樂世界沒有這樣。【但受上善俱會之樂。

七無所求不得之苦。】求不得,娑婆世界是每樣都求不得,要錢,沒有錢,要考試考得好一點,考不好,若想要得到一樣東西,怎麼求都求不到,所以說無所求不得之苦,到極樂世界你求什麼都能得到,【但受自然如意之樂。

八無五陰煩惱熾盛之苦。】熾盛就像火在燒,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煩惱像火在燒,像著火一般,痛苦。【但受照見五蘊皆空之樂。】照見五蘊皆空之樂。

【前七是別。後一是總。五陰煩惱之火。焚燒眾生之心。】我們的心像火在燒,比如說我們發脾氣,火氣那麼大,發脾氣,氣得要命,燒,將全身的細胞燒得快光了,氣得要命,所以說這煩惱就是色、受、想、行、識所產生,【熾盛火旺貌。須以智慧水。】智慧,智慧水,用一點智慧,【方能滅除煩惱火。兩土比較。苦樂懸殊。】所以到極樂世界萬無一失,每樣都好,【即淨穢之所攸分也。

但受不病不老四句。】沒生病也沒有煩惱,不會死,【於諸樂中。大略言之。天食天衣者。天是天然。】天然的,【不假經營造作。思食食來。】動一個念頭說我要吃什麼就有東西來,我要吃藥,藥就現前,這娑婆世界不可以,要吃藥還得煎,差別很大,極樂世界可能沒有吃中藥,【食畢。盛食之具自去。】那個念chéng,不是念shèng,盛就是裝食物的東西,自然就……,自去就是化去,自然就化掉,簡單講極樂世界不用洗盤子,不用洗碗,講起來實在是很好,不曾吃過這種西餐,西方極樂世界算是西餐,吃個極樂世界的西餐,品可能很好。【思衣衣至。】你想衣服,衣服就來。【隨意美妙莊嚴。應法之服。自然在身。】應法之服,自然在身,就是說應你心裡所求的,你要什麼法,什麼就現前,所以我們在空上地方,娑婆世界若學自在,到極樂世界就得到處在的果報,記得師父的這句話,這句話很重要,你現在學自在,空的思想,你到極樂世界就享受自在化出來的東西,你今天你事事樣樣不自在,在你腦部裡面產生執著,它就會化成那種非物質的能量散播在宇宙當中,你就必須要循著你的腦部所產生的幾度空間去了解,我們這個科學家裡面,醫學家裡面發現,我們人有二十億的腦細胞,我們人的智慧怎麼這麼高呢?因為他有無量的智慧,為什麼呢?整個《大藏經》記在頭腦他都記得住,為什麼人會這麼厲害呢?人會這麼行呢?這要用數學的觀念,比如說我們的腦細胞如果用一排列到二十層,二十億層,二十億層,比如說一,一個細胞、兩個細胞、三個細胞,一、二、三,排到二十億層,那麼必須用數目字,用數學的,二十億個階層,二十億個階層就是說它的變化無量,所謂階層,比如說五的階層,階層就是一乘以二乘以三乘以四乘以五,就是一百二十,一百二十種方法,一百二十種方法,只有五個階層就能產生一百二十個方式,產生這個生命,人的腦細胞有二十億個腦細胞,一乘以二乘以三乘以四乘以五乘以六乘以七乘以八,一直連續乘到二十億,人的智慧有多少,這樣的生命觀,整個宇宙觀你有多大的思想,那個變化,那一種能量,你想想看!想想看!我們這個能力有強到這樣子的記憶,這樣子的智慧,有這樣子的方式可以思惟,人的腦筋二十億個它不是直線排列的,它是階層排列式的東西,所以我們人的智慧無量無邊,那是沒辦法讓你去衡量的階層,全講一些聽不懂的。再來,中間:

【解】方便體觀巧。無沈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方便體觀巧這就是說:

【講】此土方便有餘土。有藏教析空觀。拙度證入者。】就是比較差的,體觀巧,【(解見在前)有通教體空觀。巧度證入者。】所以這是體觀巧就是巧度的,很憐悧證悟到體觀,體空觀,但是方便體觀巧,沒有沉空滯寂之苦,這都在藏教的析空,通教的體空,【皆沉滯化城。偏空寂滅之苦。彼國此土聖人。】極樂世界的聖人【皆秉圓教觀。體色即空證入。】了解這個色當下就是空性的,【不滯空寂。】然後再出這個假,不必,當下從空【即能從真出假。】意思就是承認色空當下就是矛盾當中的統一,統一當中就完成矛盾,矛盾當中完成統一,色法跟空法是對立的,所以在哲學裡面講這是矛盾,矛盾它不是真理,不能實行,是說一種對立的形式,空跟色這是對立的東西,空跟色如果是對立的東西,所以它當下的矛盾他就完成統一,他完成統一,所以他就不會沉空滯寂,沉空滯寂就是偏空涅槃,偏空涅槃,產生一種對空的執著,他不敢出來度眾生,這極樂世界不會這樣,所以到極樂世界他就發無量的菩提心,他就會想來娑婆世界度眾生,所以他就是【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熟眾生。故曰但受遊戲神通等樂。】你到極樂世界的時候你再到娑婆世界就是遊戲神通,沒有一件事情能夠牽制你,你就能夠成熟眾生,所以說但受遊戲神通等樂,遊戲神通等樂,這是方便有餘土,所以一土就是四土,四土就是一土,我們在無量無邊的多元的宇宙觀裡面,它就層層交會,三度空間交會四度空間,交會五度空間,交會六度空間,一直到十一度空間,到現在元素沒有發現的六千,六千度空間,所以華藏世界,在《華嚴經》裡面講,有無量無邊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常寂光淨土永遠遍滿虛空,永遠遍滿法界,不來也不去,不來也不去,凡是有究竟的計度,這都是意識形態的分別,到極樂世界的三土也是一樣,只有一種:常寂光淨土,不來不去,證法身,所以它就不屬於幾度空間的,那就不思議境界,不能用空間,幾度空間去衡量,幾度究竟的排列,一是數目的開始不是結束,換句話說有第一度空間就有第二度空間,無論你用錯綜複雜的宇宙觀裡面,用多少無量無邊的這個幾度空間來形容,都不能形容不思議的事事無礙法界,為什麼?因為它是空性,不能用分析的東西產生一種對立的東西,可以分析,那可以從一去累積的數目,不能分析那就非……不思議的東西,這不能讓你用幾度究竟去重疊,你說極樂世界是幾度空間,那你沒有辦法,菩薩你都沒有辦法了解了,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幾度空間乃是凡夫的推測,所以到極樂世界但受遊戲神通等樂,所以一土就是四土,四土就是一土,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解】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現在是在講實報莊嚴土。

【講】實報無障礙土菩薩。皆秉一心三觀證入。】他不會說入這個空,不了解有,入這個有,不了解空,或是說空、有再中道,它沒有這樣,一心當下即空、即中、即有,當下心【觀】圓,三諦【智圓融之故。】所以心觀圓就是三諦空、假、中當下就是圓融,【無三觀前後隔別。】沒有隔別【三諦不融之苦。故云但受無礙不思議樂。】但受到無礙不思議的快樂,沒有分隔,沒有分隔。

【解】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我們現在看小字的:

【講】寂光究竟等。指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是【由始覺覺至心源。】就是我們的本性,本覺,始覺覺本覺,覺到最後就究竟覺,【本始合一。】本覺跟始覺合在一起,【成究竟覺。佛之住處。理智】,他的本性,法身的理性跟智慧是【不二。】沒有兩個,【身】就是【(法性身)土】就是【(寂光】淨【土)】若以這個時候就科學來講,就是說極樂世界是所有宇宙裡面科學最發達的國家,若就科學來解釋,就是極樂世界就是所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極樂世界的科學最厲害,他用什麼去做科學?用起心動念去做科學,用本性,無量無邊的無礙的思想妙用去做什麼?去做它的架構的元素,我們現在娑婆世界是用什麼元素來做科學?碳、氫、氧、氮、鋁,對不對?就是用這種元素,極樂世界用什麼呢?用它本性的妙用,慈悲喜舍,無量的莊嚴智慧,去做它的極樂世界的元素,所以它的樹林,樹上有樓閣,樓閣上面又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羅網裡面又有宮殿,又有樓閣,那都是什麼?都由本性所做。我們今天娑婆世界的眾生業感痛苦,感應到什麼?感應到這個水泥、鋼筋,硬的東西,不小心被打到又腫了一塊,到極樂世界打下去不會腫起來,不會這樣,因為本性是無量的柔軟,我們的本性怎麼那麼偉大,我們的本性為什麼那麼偉大,無量劫來修那個忍辱,所以它是柔軟的世界,柔軟的世界,我們生生世世都是修什麼?修恨,對不對?修什麼?修執著、剛強,所以感應到的都是什麼?都是硬的東西,硬的東西,有分別所以它有高低,山高,這個山谷就低,溪谷就低,那是我們的分別心,裡面的分別感應到外面的山谷,極樂世界是修無量的歡喜心,無量的忍辱,柔軟心感應到的世界就是柔軟的東西,雨天曼陀羅華,難怪經典講踩下去陷入地下四寸又浮起來,確實是真的事情,我懂科學所以這樣講很通達,不懂科學,講就不通達,知道吧!不通達,幸好我媽媽有讓我讀兩年書,幸好,像這樣講人家就不會說這法師很沒水準,很沒水準,這不只是水準而已,這超國際的,所以說我們這個時候若要出家我跟你講真的,你今天……你這個時候若要出家,小時候不讓他讀書,不讓他研究科學、物理、化學的東西,當老修行可以,你若要出來度眾生,度這個時候的眾生你就沒辦法,沒有辦法,你不可能,若有人是專門研究動力學、量子力學你怎麼度得來,你一下子就倒了,你根本沒有辦法,所以你若是要讓你兒子出家,小孩子不要讓他出家,要讓他讀書,讀愈高愈好,現在是知識膨脹的時候,你知道嗎?現在是知識在擴張的時候,現在不是像以前,你可以躲在大陸的叢林裡關起來,可以讓你不懂外面的東西,不可以讓你這樣,現在你要度知識分子你沒有讀很多書你不可能,你說服不了他,隨便問你兩句你就倒了,所以不可以,你若要讓你兒子讀書,要讓你的孩子讀書,或是要讓他真正做一個大法師度無量的眾生,一定要讓他讀書,世間法你一定要懂,這就是假有,行菩薩道的時候,這個世間法你不懂你沒辦法,沒有辦法,當法師也是一樣,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沒看到,你不能用科學應證幾度的空間的產生,他不會信服你,對不對?除了是愚民政策,你叫他念佛他就念佛,像阿婆這樣,他才會信服你,你若要度台灣大學或是清華大學的,你真的有辦法?所以說你若要讓你兒子出家或是女兒要讓她出家,還是要好好地念書,還是要好好地念書,這個假有你先把它弄好,不然沒辦法。文字本身就是般若,身土【一如。故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真常流注還有最微細的剎那生滅叫做真常流注,把筆拿起來,沒有法身的滲漏,就是法身它是圓滿嘛!所謂滲漏就是還不到圓滿,還會漏掉這個,我們若證悟到絕對空,進入畢竟空,那就沒有真常流注,流注真常那就是永恆,流注那就還有生滅的意思,所以真常流注簡單講,簡單講就是說空性裡面還沒有究竟,還有一點點剎那之間生滅之苦,真常流注之苦,【若約別教妙覺。雖稱究竟。】我們是講藏、通、別、圓,現在講別教,別教妙覺,雖稱究竟,【只破十二品無明。】十二品的無明,只破十二品的無明,因為別教是十二品的無明,【但齊圓教二行。】圓教二行,因為圓教初住菩薩就斷一品的無明,初住到十住就斷十品,初行到二行剛好斷二品,所以別教的究竟覺剛好圓教的二行,二行,剛好十二品,圓教是分四十二品,【尚餘三十品無明未破。法性之水。猶有滲漏流注也。】還不能究竟圓滿,【彼土受用同佛故。但受稱性】稱性就是依我們的本性叫做稱性,所謂稱性就是說當下起信這個本性的妙用叫做稱性,像鏡子當下就有光就有影像出來,稱性【圓滿究竟樂。圓滿無上菩提。覺法之樂。究竟無餘涅槃。】到究竟無餘的涅槃,無餘涅槃,【寂靜之樂。以上別明苦樂中。正釋四土也。

【解】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方是極樂淨宗)】然就是說凡,但是凡聖同居土的眾生,因為他持名,就是念佛,善根福德就跟佛一樣,所以圓淨四土,圓淨四土,圓受諸樂就是圓滿清淨得跟等覺菩薩一樣,就是說你只要往生到凡聖同居土,當下就是具足四土,方便、實報、常寂光淨土,所以這叫做極樂,圓受諸樂,諸佛菩薩有的,到極樂世界的凡夫全都有得到快樂,這樣你看看,所以極樂世界怎麼說一分一秒能夠這樣停留。有一個菩薩聽到這個經典開示,他多精進,精進到晚上爬起來拜佛,很精進,很精進,拜得不分晝夜,電話不曉得接,衣服不曉得洗,他一心一意想要趕快死,要到極樂世界,聽師父這麼講很好,結果半年而已就退道心,太過於辛苦,搞不來了,又被外道牽走,因為他沒什麼智慧,我跟諸位講,要永久性的保持道心,只有一種辦法,以慧導行,這是最重要的,簡單講就是說不是你今天躲在……,整天拜佛念佛你就能夠解決人生宇宙的問題,一定要親自,即使冬天,颳風下雨你都要出來聽經,知道嗎?你有這個無量的智慧,你才能引導你的修持,你才不會退道心,遇到煩惱你才不會退道心,不然耳根子軟,人家跟你講兩句,退道心,對三寶就沒信心了,很簡單,你知道嗎?到今天我看到我們樓上跟樓下差不多有四、五百個,自從我們講堂開始到現在都是熟的面孔,都沒有改變的,所以到今天很安慰就是說這裡都不退轉,這已經是不退轉的菩薩了,你們這些(眾鼓掌)。自己鼓掌不會不好意思嗎?我現在誇讚你們不退轉,師父講經你們一定來,對不對?每次都不退的,這樣你遇到什麼逆境來你就有智慧,對不對?你就不會受人影響,簡簡單單你就不會不來聽經,簡簡單單人家罵你師父罵幾句壞話就退道心,哪有人這樣,對不對?即使你說得天花亂墜我也不相信,來就來,你愈講我就愈來,這就對了,這樣往生就沒問題了,沒問題,真的,你不曉得這個經典在講,說我們要是對三寶信心不退,不要說誹謗,《無量壽經》註解,對這個極樂世界,相信淨土法門信心不退,這就等於圓教的初住菩薩才有辦法,要修無量劫的善根,所以這無量劫時間是很長,但是今天只要你聽師父這樣講,我堅信不退,這樣你就省無量劫修行的時間,這樣知道嗎?你就省無量劫修行時間,我深信不退,不然過去千百萬人那麼多人往生又有瑞相,若佛打妄語怎麼可能這種跡象,不可能,這樣你就可想而知絕對有極樂世界,絕對有往生這種事,信心不退,這樣你就省無量劫時間了,到今天聽到一句話你就等於初住菩薩那麼偉大,安住到本性來,證到佛的法身,證到佛的法身你才有辦法深信不退,永久不退,所以在座諸位!不簡單,不簡單,是不是?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

【講】此點示妙行。】微妙殊勝的行,【執持名號。即為妙行。以多善根多福德故。然同居土眾生。以持名念佛。正當念時。便以佛之善根。為己善根。】這不得了,即心即佛嘛!以佛心為己心,【佛之福德。為己福德。故曰善根福德同佛。】念佛有這麼大的功德,【此中道理。尚待辨明。】這若用科學來講就是說阿彌陀佛那裡一個分子存在,我們起一個念頭,心與佛一樣轉下去,那個能力就直接貫穿到我們的心中,所以即心即佛,這用物理來解釋一下子就通,一下子就通,他不必來,你也不必去,感應道交難思議,此中道理,尚待辨明。【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則應以多善多福乃生。下即接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是則持名念佛。即為多善根福德因緣也。明矣。】一心不亂就是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是空,空當下就是遍虛空,當下就是與佛相應,佛證到我空、法空,我們一心不亂當下就是空性,所以與佛當下就是相應,所以我們會把腦筋裡面的物質,化成非物質的這個傳真力量直接達到極樂世界。

【因是親因。如世間種子。緣是助緣。如世間水土。有因無緣不生。有緣無因亦不生。因緣具足。方能成辦。能念之心屬因。今發菩提心。精進念佛。求成佛道。名多善根。即親因也。】把筆拿起來,親因就是強有力的因,親因,強有力的因,簡單講就是最重要的因,【所念之佛屬緣。】其實這個《俱舍論》裡面,唯識學裡面,俱舍或者是唯識學裡面談到這個因緣果的問題,並沒有明確地劃分,並沒有明確地劃分,簡單講因就是緣,緣就是果,但是就事情的次第發生它才分作一個因緣果,所以跟因直接產生關係的它叫做親因,親因,所念的佛是屬於緣,【(以一句佛號為所緣境】界。【)今修淨土行。一句佛號。具足萬德。名多福德。即助緣也。因緣具足。故能圓淨四土。圓受諸樂。此方是持名妙行。極樂淨宗。合上正釋四土。別明苦樂也。】解釋四土跟說明苦跟樂。底下:

【解】複次。極樂最勝。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遜(讓也)其殊特。下又可與此土較量。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佛說苦樂。意在於此。】我解釋一下:現在講極樂世界最殊勝的,為中在是在上面的方便、實報跟常寂光淨土,而在同居,而在凡聖同居土。離以上之,則十方同居,上面十方佛,上面都是十方佛,一樣,所以遜其殊特,現在要讓其他的人感覺,極樂世界最特別的是什麼東西,就是凡聖同居土,所以都在討論這個凡聖同居土,很少在討論這個上面的三土,所以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上面方便、實報、常寂光淨土,十方諸佛都一樣,那麼遜其殊特就是說,要讓他方世界覺得跟這個極樂世界比較,比較出來,比極樂世界條件還不好的,就是因為有一個凡聖同居土,它就是最殊勝的地方,簡單講值得驕傲的地方,極樂世界值得驕傲的地方就是什麼?就是凡聖同居土,下又可與此土較量,這跟十方的國土覺得不同的地方,就是凡聖同居土,又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再較量下去,這苦樂就全都分辨出來,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優入就是很容易,很簡單,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要去,從容,從容就是不迫,就是人多無礙,再多人往生到極樂世界他也不會人口爆炸,他不會說這極樂世界已經滿了你不要念佛,你不要念佛了,你念佛的話已經沒位子可容納了,不會這樣,極樂世界愈多人念佛愈好,所以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於今十劫就是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已經十劫,十劫,對娑婆世界來說十劫,若對極樂世界來講,就算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說極樂世界成佛到入涅槃,二十四個小時來說,那麼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剛好一秒而已,若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來講,阿彌陀佛成佛於今十劫,剛好日出,若從早上六點說佛祖成道,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剛好日出六點十五分,我們現在去還很早,你現在到極樂世界到成佛阿彌陀佛還沒有入涅槃,有這個好處,才開始而已,十劫講起來是還很短的時間,進學短的時間,趕快去吧!去吧!在臨命終的時候拿拂塵,臨命終的時候人家出殯的那個……,駕鶴西歸怎麼來得及,那隻鶴多會飛?駕鶴西歸,還有一個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那都是師巫在搞的,根本不曉得佛教在講什麼,哪有什麼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那裡根本沒有女的,哪有玉女,哪裡有,對不對?金童玉女接引往生,駕鶴西歸,那隻鶴多會飛?十萬億佛土坐飛機都飛不到,所以那都是直接,已經到極樂世界,已經非物質的世界,你知道嗎?已經都不是……,一百度空間以上的東西,不能讓你用物質的現象去衡量,事事無礙,穿透一切牆壁的東西,神通自在,蓮花神通自在,怎麼可以用我們三度空間的東西去衡量,難道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對高科技,尖端科技的極樂世界我們都不了解,那是用本性的妙用作材料,素材,而不是用娑婆世界的土石、鋼筋作素材,你不要搞錯,所以說凡夫優入而從容,人多無礙,橫超三界而度越生死,少寫四個字,橫超,底下就「三界」,而度越「生死」,這樣寫下去就很清楚,而從容,橫超三界,度越生死,這樣寫下去,加下去一看就知道,佛說苦樂,意在於此。現在再來:

【講】講,簡單解釋一下:【此乃指同居殊勝。】就是凡聖同居土,古時候的人簡略,所以用一個同居,若現代的人用這個名詞是很難聽,基督教的人看佛經說:此乃指同居殊勝,佛教很不害臊,極樂世界都是在同居的。他會搞錯,他不了解這是在做什麼?人家是凡聖同居土,簡稱為同居,對不對?【極樂同居。】這很難聽,我們到極樂同居,這四個字這樣沒錯,這樣讀沒錯。【上而言之。十方佛土同居。皆要讓極樂最殊勝奇特。】順就是比他差勁,顯示極樂世界它的殊勝奇特的地方。【下而言之。又可與此土較量苦樂。此娑婆五濁惡世。是極苦世界。彼西方淨土。是極樂世界。厭苦求樂。人之常情。故發心念佛。求生淨土者多。萬修萬人去。故曰優入。十方往生之眾雖多。極樂仍從容不迫。】就是說不會被壓迫到,【如海納百川而不隘。】就像大海接受百川而無障礙,【鏡含萬象而有餘。】鏡子照著萬象而有餘,他絕對不會被干擾到,【橫超而度越者。但有聞說。兩土苦樂懸殊。】差太多了,極樂世界那麼快樂,這個世界很痛苦,我很早我就覺得這個世界很痛苦,到今天出家也是覺得很痛苦,所以我一心一意就是求往生極樂世界,絕無二志,絕對沒有二心,所以我在念佛就跟你們不同,我每一念佛我就加上我要往生,世間痛苦,我要往生,世間很痛苦,佛祖你慈悲你要記得來,不要忘記,忘記,枉費我……,像我二哥說的他若不來接引你你就倒楣死了,還沒念就對佛祖沒信心了,慘了,不可以這樣子。底下,兩土苦樂懸殊,兩土苦跟樂懸殊,【厭穢忻淨。】厭穢就是說厭離這個污穢的娑婆世界,忻淨就是一心一意求往生淨土,【念佛求生極樂。可得橫超三界。】可得橫超三界,橫超三界,【度越生死苦海。】度越生死的苦海,超越這個生死的苦海,【佛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意即在於此。要令人深信極樂殊特。切願求生。力行念佛。而得往生受用。

初約能受用釋竟。】底下:

己二約所受用釋

(此亦轉釋上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故,】沒有痛苦,一切什麼都快樂。【下廣釋一科亦然)

【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以嚴際畔)】欄楯就是欄桿,我們今天所講的欄桿,但是那欄桿不是鐵作的,不是鐵作的,七寶作的,【七重羅網。】七重【(以嚴空界)】天空當中,七重羅網,你不要以為像網小鳥的網子在上面,不是這樣,寶,寶都在上面,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以嚴露地)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解】七重】七層,七層的欄楯,七重的羅網,七重的行樹,就【表】示什麼?【七科道品。】七科道品,看後面:(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樣總共幾科?七科,七科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總共七科,所以七就是表示圓滿數,圓滿數,那麼我們今天打佛七,七天,禪七,七天,超度七七,四十九天,都是以七的倍數來作佛事,所以七表示圓滿,人家說七星,七星斗,七星劍,基督教作禮拜剛好第七天,都是七,所以佛教以七為圓滿的數目,若說只有七重怎麼能說極樂世界,它是無量無邊的,七七,四十九,四十九乘以七,對不對?一層又一層,七、七……,一直上去,七的階層,七重表示七科道品,【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常樂,那個讀作yào,不能讀作lè,常樂yào我淨,【周匝圍繞者。】周匝圍繞就是【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皆四寶。】周匝圍繞,佛菩薩所住的都是四寶,【則自功德深。】就是自性的功德證悟到那麼深,【周匝(環)繞。則他賢聖遍。】聖人跟賢人全都周遍在四周圍,【此極樂真因緣也(內因外緣)。】這極樂世界因緣太好,到極樂世界你不成佛都不可能,不成佛都不可能。

【講】先總釋勝境。即極樂殊勝莊嚴之境。七重欄楯。橫曰欄。直曰楯。】欄楯,【俗雲欄桿。莊嚴界畔。】莊嚴到四周圍,【羅網莊嚴空際。】上空叫空際,【行樹莊嚴露地。】土地,【一重行樹。一重欄楯。重重相間。而至於七。】到七。【上覆以七重羅網。一一皆是金。銀。琉璃。玻璃。四寶所成。七重四寶亦但略言。其實重重無盡。寶寶交錯。】我講過不只七層,是重重無盡,【周匝圍繞。佛菩薩住處。

《大本》】就是《無量壽經》,【雲】大本的《阿彌陀經》說【:七寶諸樹。遍滿世界。所謂金根金莖。枝葉花果。亦皆以金。則名一寶。金根銀莖。枝葉花果。亦分金銀。則名二寶。】簡單講七寶就七個階層,七個階層,你怎麼配都可以,幾百種,幾千萬種,第一個階層七,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六乘七,然後括弧幾次方,知道嗎?算數會不會算,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六乘七,括弧然後N,nurmber,nurmber就是數目的意思,數目的意思,nurmber play數目的遊戲,看要幾層都可以,極樂世界【如是三寶四寶。其寶間錯。輾轉增多。乃至七寶。】一直到七寶。

《觀經》云:七寶行樹。】七寶的這個行樹,【一一高八千由旬。】一個由旬六十里,八千由旬剛好四十八萬里,一棵樹剛好四十八萬里,四十八萬里,四十八萬里,台灣剛好三萬,不、不,三百公里,一棵樹剛好台灣的多少,四百八十萬里除以三百,十六萬,對不對?剛好台灣火車開過去,開回來,開過去,開回來,剛好開十六萬遍,十六萬遍,那棵樹才開得到那裡,極樂世界一棵樹,剛好台灣……,台北到高雄十六萬倍的距離,十六萬倍,我們這個地球的這個周圍,四萬五千公里,一秒鐘的光速繞地球七周半,所以地球算起來差不多四萬公里,圓周,圓圈,四萬公里,極樂世界一棵樹木而已,一棵樹木而已,四十八萬,這樣剛好是地球的圓周而已,十幾萬倍,十二倍,十二萬除以四,四萬。四百八十萬除以四,一百二十萬,一百二十萬倍。(地球四萬公里;樹四十八里,合二十四萬公里,為地球的六倍。這裡是比樹的高大,理解意思即可。)這怎麼有辦法算,沒辦法去算,一棵樹而已,一棵樹而已,就比台灣還大了,所以極樂世界到底有多大,你沒辦法算,你如何去統計,所以說阿彌陀佛又沒有現身給我看,阿彌陀佛現身給你看,你只看到腳底而已,你怎麼看得懂,佛現莊嚴報身起來,你根本比螞蟻還小隻,你怎麼看得到他,不可能看到他,除了他用神通縮小影像,不然你不可能看到他,我在夢中看到阿彌陀佛我看比希爾頓還大,還大,我那時候飛起來才他的身體這樣而已,夢中這樣而已(法師用手比劃自己很小),人家夢見佛祖是這樣而已,而我是夢見我這樣而已,差別那麼大,那也不算夢見,應該說看到,全身都是金色的,可是跟我們的畫像又不太一樣,看到的又像金銅色的,我們畫的又是藍色帶紅色,我看到的又不是這樣,我看到全身都是金色的,不一樣,阿彌陀佛身金色,搞不好我看到的才是真的,那麼大尊,這可能是示現給我們看的,也示現那麼小尊,對不對?若照經典講的就不得了了,一棵樹就很驚人,那麼大,那麼大棵的樹怎麼有辦法,樹木上面又有宮殿樓閣,後面有寫,【一一花葉。作異寶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等。】這個作異寶色,跟他的本色不同叫做異寶色,異寶色,【又云:妙真珠網。彌覆樹上。】遮在樹上,【一一樹有七重網。】七重羅網,每一棵樹有七重的羅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看樹有多大棵。所以我們剛才說一棵樹四百八十萬公里(應為四十八萬里),這確實是真的,裡面有五百億妙華宮殿。【此經文略。但言羅網。未言網間宮殿。】

【此中文有表法。表者顯也。即借文以顯義。】顯這個義,【借事以顯理等。七重。表七科道品。】剛才我們有講過,【三十七分。】三十七分,三十七道品嘛!【解在後文。】我們在這裡不用先解釋。【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此土同居。有凡夫四倒。】凡夫四種的顛倒,【無常執常。非樂執樂。無我執我。不淨執淨。方便。有二乘四倒。】方便就是聲聞跟緣覺在住的地方,【常】本性是常,他【計無常。樂計為苦。】本性是樂計作痛苦;本性有【我】,清淨之我,【計無我。淨計不淨。合之二土有八倒。】我們這個凡夫這世間簡單講是無常我們以為常,所以我們不修行,這不是快樂的,卻是執著快樂的,這實在是無我,因緣和合的四大,所以執我,不清淨的色身,他認為是清淨。若方便有餘土有二乘的四倒,現在講常計無常,本性是常,二乘人不明了本性,現在講常計無常,這常就是指本性,本性是常,他計無常,本性是樂,他計是苦,本性有我,他計無我,本性是淨,他計不淨,合起來剛好二土有八倒。【彼國同居。人人實具四德。常者。同佛無量壽故。樂者。但受諸樂故。我者。自在無礙故。(經云: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又繞回來,【淨者。清淨莊嚴故。

皆四寶則自功德深者。】功德深者,【人具四德。】常樂我淨,【則自功德深。內因勝也。周匝圍繞。則他賢聖遍。外緣勝也。此即極樂真因緣。】極樂真因緣。

【解】此等莊嚴。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以緣生勝妙五塵為體。】現在是在說這個莊嚴是怎麼來的,第一個是先說明這個同居土的因果,我們現在看:

【講】此下別明四土。先明同居土】先解釋凡聖同居土的【因果。以善業觀行為能感因。以緣生勝妙五塵為所感果。】有一個感因,有一個感果,有一個因,有一個果,善業觀行,善業觀行就是說你就是修這種的善,簡單講就是物以類聚,你修這種善就感應到這種果報,所以以善業觀行為能感因,後面還會解釋到。以緣生勝妙五塵為所感果,因為他有造到善業觀行的因,這是能感,那麼到最後他會出世在勝妙的五塵,緣生就是所出世的地方,在很殊勝五塵所感的果報,我們現在人的心,眾生的心它會造這個業,用這個意識,所以它所產生的世界就是痛苦、煩惱,粗的四大,那麼我們現在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這樣,人家他是修這個善業,所產生的是殊勝勝妙的五塵,簡單講就是微細清淨的果報,【極樂此土。橫具上三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這個地方就有具足方便、實報、常寂光土,這三種土的殊勝,叫做【唯橫無豎。】唯橫無豎,因為它是凡聖同居土。【此等莊嚴者。總指同居莊嚴。】這個時候在講莊嚴,在講此等莊嚴是我們所講的,凡夫俗子念佛往生九品蓮華的地方,簡單講就是指這個凡聖同居土的莊嚴。【有二能感因。】簡單講就是說你若造這種因就能感應到極樂世界的果報,哪兩種呢?【一增上善業。】叫做增上善業呢?

【即持名多善根之業。以念念即佛。】這用科學也能夠證明。我們若拿一塊大塊的磁鐵,磨這小塊的磁鐵,磨它,磨、磨……,磨久,這塊小塊的磁鐵有電嗎?有,它也會吸,不相信你回去試看看,你回去試看看,拿這塊大塊的磁鐵,磨、磨……,磨久了再……,它這個電就跑到哪裡?小塊的。一個人藉著佛的力量每天念佛、每天念佛,這個電磁力就會感應,這個電磁力就會感應,說起來也很科學,念久了它就會有電,念久了它就會有電,這很簡單,回去拿一塊磨看看馬上就知道了,確實是真的,磨久了自然會吸,念佛念久了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念念就是佛嘛!【乃成佛之親因緣。】成佛的親因緣,把筆拿起來,親因緣是對疏因緣講的,疏就是疏鈔的疏,親因緣就是最重要的,最為重要,親因緣。

【淨念相繼。】淨念就是清淨的念,念佛都沒有雜念,無論事一心,無論理一心,都是淨念。淨念相繼是什麼呢?【乃等無間】說你今天在念佛,要繼續念佛,所以我常常勸告眾生隨時都要帶念珠,帶念珠是什麼用意呢?我們的心會很散亂,沒有拿念珠整天在講是非,若有拿念珠,看到,我是拿念珠的人,我要用功念佛, ,至少看到念珠他也知道要念佛,就像一頭牛的片頭被繩子牽住綁在樹上,你若把它放了,這佛經有這樣的譬喻,這頭牛很霸道,東奔西跑會踩人家的田地,一些菜、一些稻子會踩壞,要賠償人家,現在這頭個牽過來綁在樹上,這頭牛怎麼跑就是在樹旁,對不對?我們人這顆心就是譬喻這頭牛,還沒有調伏以前要從事相去修行,就像這頭牛要用一條繩子先牽著,我們的心要用什麼牽著呢?要用念珠牽著,用念珠牽著,每天看到念珠他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看念珠,看念珠,除非你是作表面的,要倒人家會錢的,我在念佛你有沒有看到,你跟我的會,一會二萬,一跟就完了,有的人用念珠騙眾生的也有,這種罪加一等,罪加一等,我們講的是真正修行人,乃等無間,等無間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注意在念佛,所以我才告訴諸位,說:我們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念佛,要看電視你乾脆就專心看,然後再念佛,若要念佛你就閉上眼睛專注精神去念,或是睜開眼睛看佛像,要不然就觀想三個燈、三個燈,前面四個燈,三、三、四,要不然就觀想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要不然就觀想坐在蓮華,要不然就觀想落日觀,《十六觀經》裡面落日觀,太陽西下落日觀,很清楚,落日觀,簡單講就是要保持這個佛號讓它成熟,就像我們種樹結果,我們現在一直澆水、一直澆水、一直澆水,樹木到後來生出來的水果我們所說的瓜熟蒂落,樹木若成熟的時候,它自然就會掉下來,你不要讓它掉下來都不可能,你要接也接不住,它自然會掉下來,一個人若一輩子拚命念佛,全都放下,是非連聽都不要聽,連講都不要講,整天就是用功,連譓都不要講,整天都是用功,這樣這個人西方極樂世界有希望了,最怕的是什麼?吵雜,混雜,好事做一點,壞事再做一點,不甘願再講幾句壞話讓他不得翻身,要修到何時都不會成熟,樹木加一點營養分,再加一點鹽,那棵樹馬上就死光光了,雜修叫做不能淨念相繼,淨念相繼掃除一切的妄想,放下一切世間人無謂的,世間人無謂的,若女人在一起就講她老公,痲將,不然就講百貨公司,擦指甲的一瓶多少,CE多少,Lancome的多少,整天都在討論那些,衣服一件多少,若男的聚在一起就是講女人,講女人,若當過兵大家都知道,讀大學也是這樣,一群男人在一起沒別的話題,都在講女人,我若靠過去:阿彌陀佛!師父來了,不要再講了。你說:我跟眾生周旋能得到什麼?沒有,什麼都沒有,整天都在講無謂的,對不對?我常常想:你不相信,今天……我曾經打過妄想,啊!因為人家今天認識我,慧律法師很有名氣,如果今天不認識我,我穿俗家衣服,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參加救國團那個青年會,青年會,參加那個,世間人說快樂,我來參加那個,參加什麼?彈吉他、跳舞、唱歌、烤肉,現在因為我們已經是大修行人,知道看到佛祖說生死,知道要修行,我們知道,現在又跟眾生混在一起,你看,這一幕你想像得出來嗎?也跟他們在一起,你的心完全不一樣,難道不是這樣,他的心在玩,你的心在佛,所以說我們若在修持當中若達到一個階段,無論你哪一咱身份,你都有辦法修行,怕的就是怕我們淨念不能相繼而已,妄想太多,所以乃是等無間【緣。】無間緣,無間這個緣份,無間緣就是說連續、連續。【以佛號為所緣境。】以這個佛號是我們所攀緣的境界,【乃所緣緣。】乃是所緣緣,第二個字動詞,第三個字是名詞,所攀緣的那個緣,所攀緣的那個條件,以佛號作為所攀緣的境界,這就是所攀緣的,所以所緣緣第一個緣字是動詞,V,第二個是名詞,N。【言增上者。即增上緣。】增上,【總攝前三緣。】就三緣就是親因緣,無間緣,所緣緣,都是增上緣的一種力量,什麼叫增上呢?就是增加一種力量,我們在念佛、念佛,要如何才能增上呢?很簡單,我們自己本身要念佛,這親因緣,所緣緣呢?我都親近三寶,我沒有東奔西跑,我有時間我就是要來講堂,要來聽經聞法,無論今天講兩個小時,我聽一句都沒關係,這個力量就大,聽不懂也要來坐著,至少看佛祖也有功德,比你看電視還有功德,打瞌睡也來這裡批瞌睡也沒關係,至少來這裡還看到佛祖,這種緣即使是最差的緣還比你家裡的緣還好,難道不是這樣?比你看你老公每天打架要好。再來,無間緣,然後聽經聞法念佛,無間斷,所以增上緣就會產生一種力量,簡單講增上緣就是增加一種修行的力量,叫做增上緣,所以【有大力用。】有大力用,【為中道無漏善業。】中道就是不偏空不偏有,無漏的善業。

○第二,我們第一個是講增上善業,【二圓五品觀。】那是圓教的五品觀,圓教五品觀,【圓教觀行五品位。】是什麼意思呢?把筆拿起來,圓教的六即佛當中的觀行即佛,那個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有讀過研讀班的人大家都知道,讀過《十四講表》的大家都知道,而且昨天才考試過而已。六即佛:理即、名字即、觀待即,相似即、分證即、究竟即,所以我常常叫你們《彌陀經》要來聽,《十四講表》也要來聽就是這種意思,這都有息息相關,所以講過我就不再重複了。什麼叫觀行?圓教六即佛當中觀行即佛五品位,五品位,哪五品位呢?把筆拿起來,【謂隨喜】品【。】底下加一個:「品」,【讀誦】品【。解說】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五品,就是說我們要修圓教,一個人若在修行,一個人若在修行要修這五種,五品位。隨喜品,隨喜就是說十方世界所有若是有佛法弘揚的地方,我都隨喜讚嘆,所以說我們若有這種觀念我們就不會有派系的觀念,沒有山頭,沒有門戶之見,隨喜,哪裡在舉辦法會,隨喜,隨喜,哪個法師在弘法,隨喜,修這個隨喜,這隨喜品就是教眾生修行第一個心就要放得很大,所謂放得很大的意思就是說,無論哪一間道場,哪一個法師只要他正知正見,全都要隨喜,包括我們平時跟我們生活在一起的的人,我們講話不可以有攻擊性,殺傷力,不可以,隨喜就是最重要的修養,我們都不要讓人家出醜,所以我這個人很有修養,我不會去讓人家出醜,我這個人我若在講話我很有藝術,我不會像……,我看到很胖很重的人來,我不會跟他說:你怎麼這麼胖,我不會這樣,噢!你實在很有福報(法師笑)。我不會讓人家出醜,我們說他很有福報,他自己在笑就知道我在講什麼,難道不是這樣,現在看到一個實在是長得很醜的,菩薩,你實在是不錯,不過你的青春痘擦得平一些會更美,最主要是要講後面那一句。我們講話有時候要有藝術一點,不要傷到人家,傷到。師父!我若不對,你對我批評一下。你放心,我不會這樣,我這個人很有修養,我不會跟你講什麼有的沒有的,隨喜嘛!因為我有練過隨喜功德嘛!所以我這輩子會講話,音質,聲音會好從哪裡來,就是從隨喜來,真的,我們不會造口業,難道不是這樣,唱念這個音質不是吹噓的,只差沒有趕經懺倒是真的,難道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人音聲要好,要生生世世要修這個隨喜讚嘆,讚嘆。讀誦,讀誦就是教人要讀這個大乘經典,初一、十五要誦個《地藏經》,《地藏經》每天誦可能沒辦法,有的人是發願,《地藏經》初一、十五誦,要不然就六齋日,這就算很用功的人了,若我在分配,我現在分配給你聽,《普門品》是早上,晚上《彌陀經》,六齋日誦《金剛經》,初一、十五誦什麼?《地藏經》,若《藥師經》搭配、搭配,搭配著,看你自己修持的時間,我心血來潮,有時間加個《藥師經》,這四部經是最基本的,《普門品》、《彌陀經》、《地藏經》、《藥師經》、《金剛經》五本,是中國最普遍的五本經典,五本經典,讀誦,讀誦,我們若有修隨喜品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讀誦就是讀這個大乘經典也可以往生。再來,解脫,這解脫就是說我了解多少我就跟人家解釋多少,現在的人沒有在跟人家解釋,我拿錄音帶給你聽比較快,我講比較慢,我乾脆拿錄音帶給你聽比較快,叫師父跟你講,花三百六十元就一套了,現在科學很發達,解釋。兼行六度,兼行六度,不是正行,是兼行六度(指天台觀行五品中之第四品。法華經分別功德品就如來入滅後之弟子,說五品之功德,其中之第四品即兼行六度品;蓋此品除修正觀外,又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以助觀心,故稱兼行六度品。[《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天台四教儀集注》卷下])。正行六度,最重要就是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兼行六度,一度裡面就是包括六度,一度裡面就是包括六度,比如說你修布施道,你布施連裡面的煩惱都施捨,布施就是持戒,對不對?布施,你若布施到無所著,你就是般若實相,你就有禪定,全都是,所以一度就是等於六度,六度就是一度,【以此二者。為能感之因。】哪二項呢?第一項就是增上善業,第二就是圓五品觀,二種叫做所感,所以說此等莊嚴,同居土是……,凡聖同居土是從哪裡來?增上善緣所感,就是要持名念佛。再來,圓教的五品觀所感,五品就是教人家要隨喜,要有修養,不要講人家的二話,傳是非,以歡喜心,隨喜誇獎人家的成就,讀誦就是早課、晚課要作,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解說,我們懂多少就度我們的親朋好友,子女、媳婦,或是媳婦度長輩,解說。兼行六度,就是好好六度。正行六度就是要發一個慈悲心憐憫眾生,修這六項,修這五品觀,前面就是增上善業,再來就是五品觀所感,為能感之因,【同居淨土。為所感之果。】是所感出來的這個果。

【以緣生勝妙五塵為體者。】到極樂世界的時候,蓮華化生就是殊勝奧妙的五塵,不是我們這個污染的粗的五塵,【緣生。即因緣所生法。殊勝妙好。非同娑婆粗惡五塵也。】不是娑婆世界粗惡的五塵,【同居之體質。亦即色聲香味觸。五塵為體也。】那麼極樂世界是微細,意思是說娑婆世界是粗的,惡的,極樂世界是殊勝的,不會造業的。

【解】方便淨土。】第一個是同居淨土,現在是方便淨土,【是即空觀智所感。】就是修空觀,【亦相似三觀所感。】相似三觀所感,【以妙真諦。無漏五塵為體。】看這解釋。

【講】此明方便土因果。】意思是說要往生到方便有餘土,要具足什麼條件?【以即空觀智。】就是要修這個空,簡單講就是修這個無所著,空觀就是破除一切的執著,無所著的意思,空觀。【相似三觀。為能感因。】剛才我們講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現在講到相似即佛,相似的三觀,為能感因,能感因。【以妙真諦。】真就是實相,空觀的意思,【無漏五塵為所感果。】無漏五塵簡單講就是我們的本性,從我們本性所發出來色、聲、香、味、觸,清淨的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果報,【此土因有橫豎。】橫豎,【豎則即空觀智。非通教即有之空。乃圓教即假即中之空。橫則相似三觀。乃圓教相似位。一心三觀。此二為能感因。】初學的人第一天來聽很歡喜,想來聽慧律法師講經,結果讀到現在不曉得在講什麼,明天不要來了,都沒有講故事。一個阿婆說:我從很遠來,我等一個半小時都沒有講笑話。噢!原來來這裡是要聽笑話,不是要聽佛法的,原來就是我的mark就是講笑話的能手,不是講經,講笑話是度裸機的,是沒辦法,因為我若沒講這樣就不入門,我不可以講太深奧,現在來到這裡要聽笑話可能比較少。阿婆:都聽不懂,不曉得在講什麼?空、有,聽到後來都快變精神病,乾脆你跟我講一個故事,怎樣念佛,我就一心念佛,不然你禮拜二再來,禮拜二共修比較簡單,講一些故事就禮拜二再來,所以我們現在看看,左鄰右舍,你看看,阿婆差不多都清場,聽不懂,聽不懂沒辦法,都差不多清場了,為了要提高我們高雄,包括全台灣省這個佛法的水準,因為錄音帶會流通到全世界,你不曉得現在很出名,人到美國也帶去美國,現在人家不送新東陽,不送這個什麼黑橋牌香腸,現在拿去,啊!這慧律法師的錄音帶,這比送香腸還好,吃香腸不會開悟,聽這個會開悟,所以為了要提升我們整個佛教的水準,不能老是滯留在裸機的內容,要講深一點,講深一點,以後就沒人敢說我專講淺的。這段保證看不懂,也保證自己要悟也悟不到,實在講這很簡單。此土因有橫豎,把筆拿起來,豎的旁邊寫兩個字:主修,主修,簡單講就是我們所講的必修和課程。橫,選修,附帶修行,附帶所修。若師父這樣講就很清楚了,若下次看到這裡,噢!豎就是主修,噢!簡單講就是說,在方便有餘土修這個空觀就是最主要的,最主要要修行的,最主要要修行的,這個地方最主要的破我執,空觀,旁邊寫個:破我執,破我執,破我執你才能夠往生到方便有餘土,所以豎就是在這個地方主修,主要的修行就是一直觀照我執空,我執空,而且這個不是通才即有之空,我們藏、通、別、圓嘛!藏、通、別、圓,那麼藏、通、別、圓又不是通教,是什麼教呢?是圓教的,圓教即假即中之空,這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舉一就是三,空、假、中都同時但是主修空,但是個空不可以離開假跟中的空,簡單講它不是偏空,簡單講它是中道裡面的空,中道裡面的空,意思是說圓滿的空,不是偏激的空,簡單講就是這樣,意思是說豎則即空觀智,非通教即有之空,乃是圓教即假即中之空。底下橫,橫的旁邊寫四個字:附帶所修,豎就是主修,橫就是旁修,旁修什麼呢?相似三觀。什麼是相似三觀呢?底下,是圓教相似位,相似即佛,相似位。一心三觀,什麼叫一心三觀?簡單講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即假即中,即中即假即空,即假即中即空,簡單講舉一就是具足有三個,簡單講假不離中、空,中不離假、空,空不離假跟中,圓滿無礙叫做一心三觀,此二為能感因,這二項是能感應到方便有餘土的因,【所感方便土果。為妙真諦者。】奧妙殊勝的真諦,【非是藏通二教之真諦。乃圓教不思議真諦。即假即中。故稱為妙。無漏五塵者。方便土。亦不外五塵為體。乃中道無漏五塵也。】這就比較簡單。再來:

【解】實報淨土。】現在再來講第三的,同居淨土講完,方便有餘土講完,現在講實報淨土,實報淨土【是妙假觀智所感。亦分證三觀所感。以妙俗諦。無盡五塵為體。

【講】解釋,【此明實報土因果。以妙假觀智。】假觀智,這假觀智我們所講的假有的意思,為什麼又多一個妙呢?就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假觀智,意思不是我們平常凡夫思議得到的,這是很奧妙,很不可思議的,假觀智,【分證三觀為能感因。】漸漸進入這個佛果,分證,分證,比如說有十分,一分到九分都是分證,到十分是究竟圓滿,證到一分,有一分的功力,證到兩分,兩分的功力,也就是說分證就是他還沒有圓滿,但是已經有幾分的訊息,分證三觀為能感因。【以妙俗諦。】這個地方都多一個「妙」,妙,妙俗諦,妙俗諦就是說他證入不可思議一切眾生事相的境界,他每樣進行都懂,以殊勝奧妙的智慧在世俗產生無量無邊,度盡一切眾生,【無盡五塵為所感果。】無盡就是沒有一個止盡,沒有一個終止,沒有一個停頓,無盡五塵為所感果,當然他用本性在修持,所產生的果報當然是不可思議,又度這麼多眾生,你曾聽說,在《悲華經》裡面一切經典說:末法時期,若有善知識,教令念佛,是名大悲行者。這就是一個很慈悲、很慈悲的人,意思是說末法的時候很少找到證果的人,若遇到善知識勸告你念佛求往生淨土,這就是大慈悲心菩薩化身的,來度眾生的,我不是,這是經典這麼說,我不是,那麼這個論有這樣講,若度一千個人他的功力,度一千個念佛比他更精進的,比他本人更精進的,他的功德就是觀世音,若度一萬人念佛比他本人還精進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若這樣我們是什麼,他這可能是一種鼓勵,讚嘆,意思是說……,還有的人說不用到那種程度,一百個就好,度一百個,你若一輩子有度一百個,至少還有下下品,度你們全族度完,下下品隨便也有一品,對不對?回去度,至少也能度你兒子,因為你有錢,以後叫:媽媽!十塊給我買糖,朱古力。你就說:以後不可以這樣叫,以後叫阿彌陀佛,媽媽,前面要加那個字,阿彌陀佛要排前面,阿彌陀佛,媽媽!以後都加那個字,現在教他,教到後來他開口說:媽媽!阿彌陀佛!五塊買糖果。他現在都會加那句,慢慢度他、慢慢度他,他就有善根,對不對?你沒辦法度別人,究竟你有辦法度你兒子,你兒子、女兒,從小就教他念佛,你先生說:精神病!精神病!你就告訴他:你精神病,我沒有。現在是有辦法跟你共同生孩子,以後是沒辦法跟你共同往生,是我要去就好,對不對?難道不是這樣,共同生孩子也不一定共同往生,你走你的,他走他的,沒辦法,所以這個論、經典都讚嘆,說我們若聽到這個淨土,急急忙忙,我們所講的趕快拉客戶,度幾個,三個,兩個也好,多少做一點功德,兩個也好,一個也好,這不是老鼠會(法師笑),老鼠會都拉那個兩、三個,不是老鼠會,度眾生,你只聽到,啊!這佛法很好,不要度眾生,這樣不行,至少度你兒子。再來,【此土因亦有橫豎。豎則妙假觀智。非別教次第之假觀。】很多人不曉得,次第,次第的假觀是根器比較差,次第假觀,啊!他就先修什麼,先修這個空,再來修這箇中道,之後修這個假觀,要不然就先修空,修這個假,再修這箇中,一步、一步來,這個豎,妙假觀智就不是這樣,妙假觀智修這個假不離空跟中道叫做妙,【乃圓教即空即中】的假有【。】搞清楚,即空即中的假有,【不思議假觀。】不思議的假觀,【橫則分證三觀。】接近佛了,接近佛了,【乃圓教分證位中。一心三觀。此二為能感因。】哪兩樣呢?妙假觀智,分證三觀,這兩種因就【所感實報土果。】現在就是在解釋你有什麼因得到什麼果報,【為妙俗諦者。非是別教之俗諦。乃是圓教不思議俗諦。即真即中。故稱為妙。無盡五塵者。色聲香味觸。】色、聲、香、味、觸,【隨舉一塵。皆具一切塵。塵塵無盡。實報土亦不外五塵為體。乃中道無盡五塵也。】在這裡要了解,隨舉一塵,皆具一切法,是什麼意思?本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無礙法界,你若是觀世音菩薩不必用眼睛看,用耳朵他也能看,眼睛不只是看,眼睛也可以聽,證到本性,六根就是一,就是本性,一根化作外面叫做六根,但是全都是本性,見有見性,聞就聞性,難道不是這樣,觸有觸性,法有法性,反正通達本性,都加一個性,所以性是統一的東西,加一個色、聲、香、味、觸,這是方便講,同樣一體,同樣就是本性,等於一條繩子,在座諸位!《楞嚴經》說這條繩子我若打一個結,再打兩個結,把它打第三個結,把它打第四個結,把它打第五個結,這五個結是不是有同樣在一條繩子裡面,有,那麼在座諸位這五個結就代表什麼呢?五根、五塵,有障礙就打一個結,但是打一個結不離什麼呢?本性,若本性被迷了就是意識,意識就是等於打結,所以眼有眼識,耳有耳識,我們《十四講表》上完要上《唯識學》,這一定要參加,要研討大藏經沒從《唯識學》下功夫,那沒有辦法,《唯識學》,所以說這條繩子打五個結就表示我們的本性被迷了,本性被迷了,迷了之後,眼睛就是眼睛,耳朵就是耳朵,在座諸位!我現在這繩子一個結、一個結打開,是不是同一條繩子,同一條繩子,這個結不見了,跟這個結不見了,你看有沒有平等?對不對?這條繩子這邊跟這邊,繩子打開之後,同樣沒有結,摸起來都平平,難道不是這樣,意思是這邊跟這邊全都一樣,簡單講我們這個結,六根、六塵、六識若打開你就看到什麼?本性,本性全都一樣,所以我們的本性眼睛可以看,眼睛還可以怎樣?聽聲音,叫做圓通,不然觀世音菩薩怎麼應付得來?那裡也在擲杯筊,那裡也在擲杯筊,怎麼應付得來?不用千手千眼,光是被你們這些人念就被念死,對不對?我們這凡夫常常講做這觀世音菩薩也很辛苦,每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光是吵就被吵死,不會,你儘管認真念,你儘管認真念,他有千手千眼,是無量無邊的神通力,你儘管念,月亮一個,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說在座諸位,若對本性有了解,暈樣要修行就很簡單,所以你常常要警惕自己,你若起一個動念要恨一個眾生,你就說:恨人不會見到本性,跟本性沒有關係,本性的功夫又出來了,你若在發脾氣,師父講的發脾氣的人看不到本性,發脾氣的人怎麼看得到本性呢?對不對?除非你是菩薩示現的,外表看是生氣,內心你是菩薩行,當然這是沒話講,所以常常用這個本性來警惕自己,貪,這跟本性沒關係,嗔,這也跟本性沒關係,久了你每樣都放得下,到後來你就跟本性有相關的,無所著,無所著,你會觀照,破一切的得失觀念,你就會破除一切的執著,五欲六塵束縛不了你,本性就出來了,那就真的是你的本來面目了,難道不是?再來,解釋:

【解】常寂光土。是即中觀智所感。亦究竟三觀所感。以妙中諦。】妙中諦,【稱性五塵為體。】稱性底下加兩個字,稱性妙用五塵為體,那時候就產生奧妙,妙有,妙用,簡單講你要找本性,什麼都沒有,但是你若看到本性出來,本性自然有思想,本性自然有理想,本性自然有是非的判斷力,本性自然有善惡的觀念,本性一切法無所著,你要看,看不到,但是要用隨時才能顯現出來,講,講不出來,要用,到處都有,妙用就出來,叫做稱性五塵為體。

【講】此明常寂光土因果。以即中觀智。究竟三觀。】我們講的究竟即佛,修到後來就究竟即佛,三觀智,【為能感因。以妙中諦。稱性五塵為所感果。】稱性,因為他證到本性了,佛證到我們的本性,所以他色、聲、香、味、觸對凡夫來講是意識分別,在佛祖是本性的作用,不同,不同。【此土因亦有橫豎。豎則即中觀智。非別教次第中觀。】先修空再修假再修中,【乃圓教】沒有這樣,這箇中道【即空即假。】同時存在的中道,【不思議中觀。此二為能感因。所感常寂光土果。為妙中諦者。非是別教之中諦。乃是圓教不思議中諦。即真即假。故稱為妙。稱性五塵者。色聲香味觸。稱合真如自性。不可思議之五塵。為常寂光土之體也。上明四土橫豎也。】稱合真如自性就是與本性配合。

【解】欲令易解。作此分別。實四土莊嚴(此論性依性起修)。無非因緣[所生]法。無不即空假中。所以極樂同居淨境(此論修全修在性如是)。真(假)[俗]圓融。不可限量(方是極樂淨土)。下皆仿此。

【講】此明四土圓融。欲令易於了解。作此四土。次第分別。】意思是說就這個事相來講,來分,分這四個地方,讓眾生對極樂世界更清楚地了解。底下,【同居是緣生。方便是即空。實報是妙假。寂光是即中。此依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意思就是說同居淨土是緣著善業所生,方便有餘土是修空觀,斷我執所生,實報莊嚴土是修這個妙假,妙有,從本性產生這個妙有出來,常寂光淨土就是中道,修這箇中道所生。此依因緣所生法,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凡所說皆是空性,亦名為假名,因為這都是假的,亦名中道義,因為中是不可說,只有用這個假的名。【四句偈分之。其實四土莊嚴。無不圓融無礙。無非因緣所生法者。】無非是因緣所生法,【四土唯一同居土也。無不即空者。四土唯一方便土也。無不即假者。四土唯一實報土也。無不即中者。四土唯一常寂光土也。又無不即空者。】這意思就是說四土若單獨來講,這個凡聖同居土就是跟空相應,四種土若單獨,四土唯一方便土也,單獨來講就是一個方便有餘土,當下就是假,與假相應,四土若是唯一實報莊嚴土,無不是中道,當下就是中道,四土若唯一常寂光淨土來講,它無不即空,當下就是空,底下說,【方便土橫具上下三土。】意思就是說方便有餘土也有具足其他的三土。【無不即假者。實報橫具上下三土。無不即中者。】簡單,四土就是一土,一土有具足四土,簡單講就是這樣。中國人都希望一切法能夠圓融,所以【寂光橫具下三土亦然。

所以極樂同居淨境者。引此圓融之境。以證圓融之理也。此論修德所成之境。】本來就是依本性性德所起修,【元依性德起修。故得全修在性。】就是依本性去修行,本性就是清淨心,無所著的心,大慈大悲心、忍辱心、柔軟心,這就是本性,全修在性,所有修行都不離本性,稱性起修,全修在性,【稱性無礙。真俗中三諦圓融。不可限量。

極樂同居。具足四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它本身就是有具足四土,【圓融無礙。人民表因緣所生法。同居土也。聲聞表即空。方便土也。】表示方便土。【菩薩表即假。實報土也。佛表即中。常寂光土也。】簡單講,簡單講住在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他就有具足四土,為什麼呢?若極樂世界的人民他就是表示因緣所生法,在極樂世界的聲聞就是表示等於方便,極樂世界的方便土,凡聖同居土的方便土,那麼菩薩,住在極樂世界的菩薩,就是表假,這是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面的實報莊嚴土,在凡聖同居土的佛在度眾生,等於凡聖同居土有具足常寂光淨土,這樣聽得懂嗎?很難講,我再講一下,它這意思就是說極樂世界有殊勝的地方,知道嗎?有殊勝的地方,殊勝的地方是什麼呢?就是凡聖同居土就是有具足這四土的特色,現在舉一個例子說,凡聖同居土裡面有人民,眾生這就是凡聖同居土最重要的,凡聖同居土裡面有聲聞、緣覺,聲聞、緣覺修什麼,修空,表示說凡聖同居土裡面等於有方便有餘土,他也有斷惑,在凡聖同居土裡面也有菩薩來度眾生,菩薩就表示實報莊嚴土,所以凡聖同居土裡面就有具足這個實報莊嚴土的特色,這樣知道吧!再來!凡聖同居土裡面有佛在度眾生,佛就是表示中道,常寂光淨土,表示凡聖同居土裡面還有一個常寂光淨土,等於一土裡面有四土的能力。這樣講聽不懂,沒關係,我們高雄最重要住什麼呢?住台灣人,對不對?高雄也住很多澎湖來的,被澎湖人賺很多錢,澎湖,澎湖人都很勤勞,很肯做,澎湖人,反而高雄人比較懶惰,所以澎湖人大家來到台灣每個都是富裕的人,肯做,敢吃苦,澎湖人,高雄也有住台北人,所以高雄的台北,高雄的澎湖人,還有住美國人,猶太人,那天猶太人來找我,還日本人,日本人,那天來我就問他,住日本人,簡單講就是說住在高雄就有具足什麼,美國人、日本人、澎湖人,對不對?這極樂世界就是這樣,雖然在凡聖同居土裡面住各種不同的人,對不對?聲聞、菩薩、佛,這樣它就是有具足其他的四土,如果說這樣講不清楚,講美國紐約,紐約,紐約市,紐約裡面有chinatown,美國人裡面有中國人,美國人裡面有以色列人,美國人裡面有阿拉伯人,這樣講就是說凡聖同居土就表示有很多,現在是用種族來比喻,實在是不能用這樣比喻,但沒有更好的比喻,老人聽不懂,不然用什麼來比喻,對不對?所以說,底下,【稱合圓融之理。成此圓融之境。即一土具足四土。故曰不可限量。】不可限量。【下有顯理處。悉皆仿此。以上別明四土竟。】底下若有顯理都是模仿這個地方,意思是說依照這個地方的解釋就對了。

【解】問:寂光唯理性。何得有此莊嚴?

答: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一一理性。具足莊嚴。方是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勝妙五塵。何異偏真法性。】不要翻過去,我先你解釋,不要翻過去,這樣會搞不清楚,你不要翻過去,現在有人在懷疑,說:常寂光淨土淨土根本就是我們的理性而已,哪裡有什麼種種的莊嚴,過去說常寂光淨土就是我們的法身,法身哪有什麼莊嚴,一無所有,錯誤,錯誤。你若這樣想就變成將這個常寂光淨土,把它當作什麼你知道嗎?把它當作空空洞洞的世間,對不對?不是這樣,常寂光淨土就是在當下,當你悟覺到空性,你就證悟到常寂光淨土,我們這個地方也有常寂光淨土,現在,只是你沒看到而已,對不對?因為你的眼睛被醬油膏黏住,被業障卡住,你看不到,你看不到本性,當然你沒看到法身,所以法身不離事相,事相不離理體,對不對?所以本性當下就具足一切無量的妙用,就是有一切莊嚴相,一切莊嚴相當下就是空性,就是法身,所以事理要圓融,不可以說常寂光淨土就是在很遠、很遠的地方,空空洞洞的世界,就像這個怎麼樣?銀河系裡面的黑洞,blackhole,黑洞,你若看這個物理學上,天文學上裡面有那個黑洞,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不是這樣子,所以常寂光淨土有這個理性,有這個理性,何得有此莊嚴呢?哪有這種莊嚴呢?意思是說常寂光淨土是一無所有。

答:一一莊嚴,全體理性,每一個莊嚴,每一樣莊嚴,全體就是我們的本性,一一的理性,一一的本性,它就是有具足莊嚴,它就是有具足莊嚴,才是諸佛究竟依果,依果就是環境,依果,依報,若是常寂光淨土不具足殊勝的五塵,這樣就等於偏真,偏真就是偏空的法性,空空洞洞,沒有任何的莊嚴,這樣就不是事理圓融了,不是事跟理圓融。

【講】此假立問答。】這就是藉著問答來回答,假的,如果有人這樣問,【以斷偏執理性之疑。】偏執理性就是偏空,【恐人不達寂光乃即事之理。而落偏理廢事之見。】偏理就是常寂光淨土就是空無一物,不了解它也有種種的莊嚴,所以,【前二句是問詞。下答云:一一三土莊嚴。不在寂光之外。】一一就是表示說凡聖、方便、實報這三土,不可以離開常寂光淨土以外,【三土全體。】這全體不是全體的全體,當體的意思,簡單講這個三土當體就【是寂光】淨土的【理性。一一理性。本來具足無量莊嚴。事在理中。理隨事遍。】意思是說事相必須建立在道理當中,這個道理隨這個事相遍一切處,【寂光亦不在三土之外。此是諸佛究竟依報之果土也。】這就是諸佛究竟依報這個果報。【經云:諸佛住處。名常寂光。若約如來分上。全三土而成寂光。】意思就是說若就佛,如來分上就是說就佛的功夫,就佛所證悟的這個本性來講,三土當下就是寂光土。【若約眾生分上。全寂光而成三土。】因為眾生嘛!【是自業之差別。】是自業的差別,他自己的業因為他有分別心,這個業本身有差別,【何關土有高下。】土本來就不高也不低,【又。人民但見同居。】只看到凡聖同居土,【不見上三土。聲聞但見同居方便。不見上二土。菩薩能見下三土。分見寂光。唯佛圓見四土。】這很簡單,看了就知道。【若謂寂光在三土外。不具三土勝妙莊嚴五塵。則與小乘偏真法性。有何差別。

以上約所受用釋竟。大科征釋竟。】底下:

丁二】現在就【廣釋】,解釋。【分二戊初別釋所受二合釋能受所受初又二己初釋生處二結示佛力今初

今初釋生處

【經】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有的人讀作jǖ輪,應該讀作大如chē輪,表示它的形狀圓的,就是說指形,不是指體,【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現在我先讀經文,大家全都是,每天都在讀的《彌陀經》。

【解】上明住處。】上面是在講這個依報,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他住的地方七寶蓮池,蓮華池,【今明生處。】出世的地方,我們若是沒有修行下輩子再來出世,就從媽媽不清淨的地方出來,不清淨,我們若是有修行,我們要到極樂世界,解脫死生,七寶琉璃地,因為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必須要就印度的風俗來講解,印度當時就是以金、銀、琉璃、赤珠、瑪瑙,這種娑婆世界最貴重的來譬喻,實實在在極樂世界不是金銀琉璃,它是本性,假使這個世界地板真的用金子所作的,你一定不要去,地板用金子作的你怎麼要去,樹木用金子作的,你怎麼要去這種地方,怎麼會比我們娑婆世界還美,娑婆世界有綠色,山明水秀,對不對?所以有的人看到這個地方,說:金子哪會比樹木好,樹木才會製造空氣,他就娑婆世界的觀念來看這個娑婆世界,佛他是一個全知的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為了要度眾生,他必須要就印度當時最好的東西請出來,佛也說,說你若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全身會發亮,佛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印度當時大家都黑,黑得發亮的人表示是印度最美的人,所以佛在講經當中他必須要這樣講,說你若往生到極樂世界色身會發亮,用最好印度的這個觀念,引導,先以欲鉤牽,再令入佛智,所以佛實在是苦心用盡,實實在在真是用金子來講,若是我,我也不要去,你要記住,佛在講金子不是我們娑婆世界的金子,他那個金子是本性,是柔軟的,表示無量光明的意思,我們一定要了解到印度歷史的背景,我們才能夠了解佛的本懷,他用多少的苦心要把眾生度來極樂世界,用這麼多苦心,眾生誤解了佛的意思,所以說藉著金銀、琉璃是說,極樂世界好,好到用娑婆世界最好的東西作成的,事實上用這些八成的硬梆梆怎麼會好,本性的東西,佛的願力,用我們娑婆世界最好的東西來譬喻極樂世界有這麼好,其實到極樂世界都是柔軟的東西,不是硬梆梆的金銀、琉璃,這一點,講經的法師自己應該要了解,要了解印度的環境。再來,底下說到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如果說極樂世界只有四色,這樣不是叫做極樂世界,有無量色,這佛實在厲害,世尊實在是行,這四色你若學過美術的人你就知道,這四色是什麼,基本顏色,基本的色彩,用百分之十白色跟這個百分之九十赤色,調配出來的色就不同,知道嗎?用百分之二十的白色跟百分之八十的黃色,再混在一起,顏色又不同了,用百分之五十的青色跟百分之五十的黃色,混在一起調出來光又不同,佛實在厲害,講這四色就表示什麼?無量無邊,無量無邊,聽經就是不只看這註解,聽經就是在聽這種,聽這經典沒有的才可貴,若經典有的你自己看就有了,因為我們這講堂你看……,我一問說:聽得懂嗎?大家都聽得懂,沒有舉手,講堂的水準很高,想了就好笑,想了就好笑,所以說用千分之一青色跟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黃色,又不同,所以這個比喻可以無限的調配,萬分之一,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可以,都可以,你怎麼去調配這四色都可以調配無量無邊的色,看經典要有智慧,要如何去看才能夠開悟,只有這四色而已,即使娑婆世界也不只這四色,難道不是這樣,紅、橙、黃、綠、藍、碇、紫,隨便舉也有七色。底下,解,中間:上明住處,今明生處,上面講是講住處,現在講的是講出世的地方。【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他就是要讓你了解極樂世界的殊勝,比娑婆世界好得太多了,到那裡若開金子店也沒人買,因為地上全是金子,女人愛漂亮到極樂世界看你要戴橫的戴直的戴多重的,耳環、鼻環、腳環、玉環,全身都去戴,太多了,整個地上都是鑽石,鑽石,現在我們這裡,看到一顆鑽石就覺得很……,極樂世界全都是,全都是,你自然就不會貪,整個地上都是,整個地上都是,你要戴什麼都有,要戴在眼皮上也沒關係,太多了,戴不完,太好的地方。【(絕待之樂為濁世眾生須對待而論)

【講】上四土依果明住處。】上四土這個依果是說明這個住處,【此寶池蓮華明生處。】出世的地方,【池以金銀等七寶所成。異此方土石也。此即對待】對待就是相對的,相提並論,相對的【而論。】叫做對待而論,就是說娑婆世界是多壞,極樂世界有多好,相對來論叫做對待而論。【以顯彼土絕待之樂。】顯示這個極樂世界有多麼好,有多麼好,【此土同居是有漏惑業所感。彼土乃無漏淨業所成。又為彌陀願行之所莊嚴。《大本》云:內外左右。有諸浴池。】就是洗澡的地方,浴池,你想想看,這浴池有多大?【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猶如大海。】極樂世界人家在問:極樂世界浴室有多大?就像太平洋那樣,說:那這樣下去不就溺死?不會,溺不死,你要水很深,動一個念頭就很深,要淺,動一念頭就很淺,極樂世界因為是本性所作的,對不對?所以他就隨心所欲,很好,這經典說,說極樂世界的水不是從上面流下來,是從下面逆流而上,那實在行,你不曾看過這個水,不然到極樂世界看看,單單仿佛來看那個奇景就比你去看世界,到全世界郊遊還要好,水噴上來,從低處逆流而上,很好,所以浴池像大海,不是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塊地一個糞坑,一塊塌塌米八十萬,到台北看看,光是蹲的地方就一百萬,光是你蹲的地方就一百萬,很驚人,極樂世界看你要怎樣,太大,無量無邊,好,好到這種程度,佛苦口婆心,苦口婆心,講琰講去簡單講佛就是說:拜託!拜託!拜託!拜託!你可不要忘記,你可要記得,什麼都忘記沒關係,你記得往生就好,簡單講就是這樣,掏心掏肺,所有的肺腑之言,肝腸寸斷,這樣就對了,就是要勸你往生,簡單講就是這樣,用生命給眾生,不要辜負佛的好意,猶如大海,【一寶二寶。乃至七寶。所共合成。今不言由旬數量者。略也。】現在在《彌陀經》裡面沒有講大跟小,大跟小。

【解】八功德水[者]。一澄清。異此方渾濁。二清冷。異寒熱。三甘美。異鹹淡劣味。四輕軟。異沉重。五潤澤。異(縮)(氵宿 )腐褪色。六安和。異急暴。七除饑渴。異生冷。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也。】先解釋一下,異縮或者是 氵 宿 ,那個念shù,我有查過字典,這個是念shù,氵宿 就是臭的意思,臭,那麼那個褪色就是變色,大字的最後及沴戾增病沒溺等,這個三點水再一個㐱,那個是念lì,底下那個也是念lì,那麼這兩個字是相同的音,氣不調。

現在看【講】八功德水。略顯八德。】八種的德,【文易可知。惟氵宿腐褪色。】氵宿 就是臭。【與沴戾六字。解注如下。氵宿 者臭也。腐者日久味變。褪色日久色變。沴者不和。戾者不順。】兩個字都同音,沴戾。【因不和順。所以增病。】

我們現在先看八功德水,大字的,八功德水這大字的。第一、極樂世界水是很澄清,這跟我們澄清湖差別很大,澄清湖,母鴨下去游水,小鳥拉屎,以前我們都拿到那裡放生,都拿去澄清湖那裡放生,極樂世界澄清是非常的乾淨,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渾濁不同,我們這裡的水濁,我們這裡的水濁,濁,眼睛看到的都是很清,極樂世界澄清,清得一看幾百公里之內,水多深都看得清清楚楚,異此方渾濁。第二、就是清冷,這清冷的意思並不是很乾淨很冷的意思,這清冷,在經典記載說這種水的清冷,就是說會讓你很舒暢的意思,不是說乾淨而冰冷的意思,不是這意思,這清冷就是說喝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水,你會很清醒、很舒暢、很歡喜心,因為無法形容,所以他就用清冷來簡單解釋,我們這邊的水寒冷,不然就很熱,遇到寒冷就結冰,結冰,結冰就很冷,像北極;很熱,煮滾就有殺傷力,熱水燙到,刀傷、燙傷,三馬軟膏,所以我們這娑婆世界的水可以讓人喝,說起來也很具危險性,所以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極樂世界沒有這樣,我們娑婆世界水性這是很難……,水利益眾生是沒錯,但是也危害我們眾生不計其數,像水災,八七水災,葛樂禮颱風,八七水災,或是說整治這個黃河、長江,若汜濫死亡是算好幾萬個,跟極樂世界的水不同,跟我們極樂世界的水是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水性,它是知過慈悲心,柔軟的東西,所以它沒有殺氣,感應到外面的水當然是清冷柔軟的水,不像我們這裡的湍流。像我們那個同學,我們讀這個……,我是讀逢甲大學水利工程的,因為我們所讀的科目跟土木系一樣,一百零八學分都是一樣,那麼水利工程所包括的就是機場跑道,地下水道工程,水土保持,港壩工程就是建這個海港,跟這個Dam,就是石崗大壩,或是石門水庫,這都屬於水利工程的,有的人不曉得:你讀水利以後不就挖水溝,精神病,水利跟挖水溝哪有關係,不曉得在讀什麼東西,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所以在美國來講水利系的人是比較吃香,水利系是比土木系還難讀。那麼我這個同學那天有來,他本來也有想要修行,陳文琮他也要修行,他說:我白天就很想出家。白天,白天就很想出家,工作辛苦,上班,晚上就很想娶妻。聽得快昏倒,現在在水利公司上班,他要去監工,水管安裝好在試水,試水,沒有用好,車子,聽他講很可怕,嚇死人!水管都埋在地下不曉得幾米。有一次送水整個爆開,整個地裂開,像炸彈,一輛車噴到四十五公尺外,一輛賓士噴到四十五公尺外,那個人昏迷不醒,水壓……送來被爆開,不曉得噴到那裡,他說這種情形已經是好幾次了,每次都要找他,我監工沒錯,但是我有教導師傅,那是他們失職,上班上到後來也是很辛苦,這世間很現實,比較老實的人就被吃定,還是像師父這樣比較好,像師父這樣比較好,到目前來講一些娶太太的同學,我們班讀大學的都娶了,只剩下我還沒娶,大家全都娶妻,娶妻之後,來,都聽他們的心聲,很少聽到很幸福,我下輩子還要娶她,很少,幾乎不曾聽到,不曾聽到。這就是說水的力量大,娑婆世界這個水殺傷力實在是很強,殺傷力很強。再來,甘美,甘美,就是說極樂世界的水很甘,這個美是一種美味的意思,不是美麗的意思,妙味叫做美,甘美,妙味,我們色身五天沒洗也有妙味,異鹹淡劣味,像我們這裡水水鹹,像海水就太鹹,不然就太過於淡,劣味就是惡味。第四就是輕軟,輕軟,輕軟不是像我們這娑婆世界的水沉重,會澀,澀,極樂世界的水輕、柔軟,娑婆世界的水沉重就是我們所說的澀的意思。第五潤澤(,潤澤)就是滑的意思,滑,潤滑,極樂世界的水很潤滑,講得這麼好應該去喝一口,可惜人在娑婆世界不能去,只有自己念大悲咒喝看看,沒辦法,極樂世界……被業力絆住,不能喝到極樂世界的水,我們的業力,簡單講極樂世界連水都比我們好千百萬倍,異於 氵宿 腐褪色,不是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個 氵宿 就是臭,腐毀,腐壞,褪色就是變色。第六安和,安和就是說這個水,水性,在旁邊:水性,沒有脾氣,從本性產生出來的水他怎麼會有脾氣呢?異急暴,因為這娑婆世界這眾生是內心的忿怒,急,所以感應到外面的水在流,是湍流,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行善,不然就諸佛菩薩的願力,所以它這水性是很安和,你不曾聽到極樂世界的水會淹死人,淹死人,不曾聽到這樣,我們打開三藏十二部經典還不曾聽過,到極樂世界因為水很深溺死無量的眾生,經典都是說,若喝到極樂世界的水,每個都開大智慧,不用說法自然就清涼,這實在很好,我盛一杯喝看看。我曾經,我不是曾經,我曾拿水,念,念……,加持,很虔誠地求,很虔誠地求,水放著,有加持過的水放著,螞蟻爬過來,沒加持的,放著,螞蟻不會來,很奇怪,這很奇怪的事情,會甘甜,真的會甘甜,咒的力量確實很不可思議,所以我常常勸告這些徒弟:我們若修行念佛法門的人,要加上《大悲咒》,一定要會,而且一天至少二十一遍、四十九遍,有空就念,有空就念念有詞,有空念珠拿著就念念有詞,真的有益無害,我持這咒也持得很感應,真的,這是好的告訴你,這《大悲咒》有時候很不可思議,很不可思議,也救很多眾生,我不敢講大家都會好,因為每個人的業不同,個人的業不同,所以你若想了解極樂世界的水是怎樣,自己持大悲咒水喝看看,會甘、會甜,當然這跟極樂世界又不能比,千百萬倍還不能比,你若要用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水質為什麼會改變,像我們念咒有一個頻率,知道嗎?念咒有一個頻率它會震動,震動,諸佛菩薩會來到這個水的三度空間裡面,改變裡面的質子、電子的排列,你看是H2O,但是事實上來講,諸佛菩薩的威力進入我們三度空間的水質裡面,重新再排列,有時候我們感覺不出來,所以它會發生一種變化,我們在念咒為什麼病苦會比較快好,念咒,為什麼?因為你念咒的頻率會震動,所以密宗有一個叫做頗瓦法,頗瓦法,嘿!這個氣的觀想,觀想這個地方,嘎,下來,嘿!嘎,修過密宗的人大家都知道,修過密宗他若開過頂,按照金剛上師的開示,到臨命終他有加持沒有加持,他就從……,(法師摸自己的頭頂講)第八意識就從這裡出來,我們念佛也是一樣,我們若念往生咒、大悲咒,佛光普照,經典有寫,我們若持大悲咒,一天若持五遍的人能夠滅五逆十惡罪,五遍而已,五遍大悲咒,你犯到四重戒、八重戒,其他輕戒,只要念五遍的大悲咒,若念一遍的楞嚴咒,一遍,一天裡面若念五會楞嚴咒,一遍,《楞嚴經》說的,所有的比丘、比丘尼根本大戒,完全清淨,猶如猛風吹巨沙,所以我們這裡的比丘、比丘尼無論如何就是要持楞嚴咒,早課,那麼在家人持楞嚴咒也可以,不一定要幾點,最好是在五點、六點,最晚七點,當然若超過七點當然是比較不好,因為我們人起來吵雜,氣不清淨,安排在早上念最主要是說睡醒比較清淨,所以我很喜歡作早課,我很喜歡作早課,我雖然我晚上一、兩點睡來講,但是我很喜歡作早課,很喜歡念這個楞嚴咒,念這楞嚴咒有一次,講一個感應給你們聽,講別人沒意思,講我自己,我在懺雲法師那裡,那時候大學三年級了,我親近懺雲法師已經兩年多了,每天那裡都念楞嚴咒,我很喜歡懺公那裡的楞嚴咒,很整齊,懺公念那個調是非常地好聽,很好聽,我每天都爬起來念這楞嚴咒,有一天念、念……,第一會、第二會,噢!那個腳,噢!那個腳底好像抹薄荷油一直涼、一直涼……,從底下涼到頭上,全身,很清涼,那種感覺不是打迷幻藥的感覺,你都不曉得念這楞嚴咒威力會這麼大,很大的威力,很清涼,很好,我問懺公,懺公說:不要執著。叫我不要執著,再念,噢!連續好幾天都很歡喜,很歡喜心,所以說我們在修持當中若用這楞嚴咒,這是講到水,講到這大悲咒的加持,現在講到這楞嚴咒的威力,我們修行人除了說念佛的時候,早、晚二課一定要作,早、晚二課就是說要培養我們這蓮華池裡面的蓮華,大朵一點,不可以說我來聽個《十四講表》,或是說我來聽個《彌陀經》,我回去久久拜一遍,來不及了,臨命終怎麼來得及,都要早課、晚課自己定功課,不然騎機車你至少也要會念佛,最差的開車、騎機車也要刻念佛,女人切豬肉也記得念佛,真的,這女人煮菜,煮素食應該要記得念佛,不過手要看清楚,不要連手也剁下去,所以說我們在修持要知道要訣,要訣,只要你沒離開講堂好好用功,佛法會有很多不可思議,所以我告訴諸位:想要了生死的人,沒有聽經聞法絕對沒辦法,智慧不會開,也沒那個信心,聽講經他有一個法喜,他會充滿歡喜心,會知道他的目標跟方向。不要說:我們聽錄音帶就好。不同,現場精彩多了(眾鼓掌)。老是說聽錄音帶就好,要現場。再來,第七,除饑渴,異生冷,我們若喝到極樂世界的功德水,清涼,會治療飢餓,又口渴,這個渴,饑渴,飢就是餓,會治餓,我們娑婆世界喝水沒辦法飽,異生冷,不是像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的水喝下去,大腸菌太多,喝下去腹瀉不已。我剛開始去雷音寺住,我為什麼我會離開雷音寺,不然雷音寺二甲多地,照理講我在那裡當住持當得很好,一直腹瀉、一起腹瀉,腹瀉不已,山上這雷音寺,喝什麼水?喝雨水,若喝地下水還沒關係,雨水,鹼,你聽得懂嗎?鹼性太高,鹼水,我有時候沒人的時候,到後來男眾剃度之後都跑了,跑到剩兩、三個,我要自己去巡水,巡這水,有一次……佛真的有在保佑,我下去底下的石頭,爬上去剛好一條青竹絲剛好爬到我手的旁邊,真的,爬上來,呀喲!剛好看到在吐舌頭,啊!觀世音菩薩,我的手都不敢動,你知不知道,怕被它咬到,青綠色,剛好跟我對看,每次去巡水我就很緊張,皮膚細嫩的人若被咬到慘了,腫脹,馬上死,山上那些老比丘尼都七、八十,都曾被蛇咬過,雷音寺都是蛇,後山,現在不曉得,以前很多蛇,早上起來煮飯,廚房也有蛇,真的沒辦法,山上的水儲存下來,儲存下來喝雨水,雨水,胃受不了,它會傷胃,會傷胃,我不是沒有吃中藥,沒辦法,每次喝到那個水,腹瀉不已,拉屎都不用費力,褲子都來不及拉,現在問那住持,那住持就:法師,沒關係。我住雷音寺十四年不曾腹瀉,不會這樣的。我說:我常常腹瀉,我沒辦法,我沒辦法,雷音寺沒法住了,常常在腹瀉。無妨,無妨,吃番石榴。你們聽得懂嗎?番石榴。叫我吃那個蕃石榴的葉子剁一剁,蕃石榴的葉子剁一剁吃下去會止瀉,沒有效,我就像車子開太快都擋不住,水就是這樣利,喝下去,噢!像在割腸胃,所以照理講那二分多土地實在是很好,你們這裡諸尊諸薩摩訶薩,你們若是有山區幾十甲地叫我接的告訴我一下,因為我這裡的信徒愈來愈多,老身接客都來不及,沒辦法、沒辦法,早上來,下午來,晚上來,一、兩點瘋子打電話來,又都是女的比較多,很奇怪,我都交給吳居士去處理,沒辦法,處理不來,現在若身體好一點要跑到山上躲,看你們這裡有十多甲要貢獻給我的,六龜或是七龜、甲仙,若用買的是我們這裡比較沒本錢,送的最好,不然山區用宿舍的,別墅蓋好的,也可以稍微參考一下,老是住在這裡可能也不是辦法。除饑渴,異生冷。第八、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長養諸根就是說我們極樂世界這個八功德水,這個水會長養諸根,對我們這個六根有幫忙,異損壞諸根,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水若不乾淨,會損壞到我們的眼睛、耳朵,六根,以及沴戾增病沒溺等,氣不調,我們喝這娑婆世界的水,這氣不調他就會生病,增病沒溺等,不然就溺死,沒溺就是溺死,不是生病,不然就被水溺死。

【極樂寶水。非止八德。實則功德無量。《十六觀經》云: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如意珠王就是產生無量的水,【分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寶妙色。其摩尼水。流注花間。】摩尼水就是摩尼寶珠所產生的,摩尼水就是說清淨水,如意水,摩尼就是如意寶珠叫做摩尼水,流注花間,流入花之間,【尋樹上下。】跟隨水在噴,尋樹的上下,流這樣上去,水就流這樣上去,簡單講就是這個樹,注意聽!這個樹長大水流到樹邊,又繞一圈,樹,整棵樹都充滿水又流下來,看極樂世界那個境界哪有像元宵節做死板板的水,那隻龍在那裡,說那個叫做花燈,跟極樂世界怎麼比較,做那個人像木頭人,擠成那樣,三、四萬人擠那個,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看,我整天都想看極樂世界看是長什麼樣子而已,我一定會往生的,我每天都想去,對不對?我覺得現在世間的事都吸引不了我的興趣,對不對?像鹽水放煙火,放得眼睛被凸出來,倒楣,佛經不年,看煙火,你也好了,三十幾個受傷,你知道嗎?八個失明,八個眼睛失明,又什麼,又騎機車那個叫什麼,安全帽,炸下去簾爆開,你知道嗎?人真無聊,在那裡擠,擠好幾萬人,炸,炸得眼睛看不到,這輩子完了,對不對?叫他聽經不來聽,老是看放鞭炮,對不對?他們說那花燈很美,我都不覺得,哪有很美,木頭,都是木頭,很生硬,沒有什麼表情,都沒有,什麼九龍搶珠,整隻龍死板板的又不太會動,對不對?盤踞在那裡,機器人,總而言之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會很驚奇,人家說的我們在娑婆世界講的,經典的描寫,讓你自己親自看到,超過我們所講的千百萬倍,千百萬倍,不然十方世界的眾生怎麼會……,無量諸佛怎麼一直讚嘆這本經典,怎麼叫你無論如何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無路可走,而且到極樂世界無量的歡喜,無量的快樂,為什麼?十方諸佛讚嘆,所以說我們在這裡怎麼講都沒有用,總而言之就是要去。要是你覺悟了,世間沒有一件事情騙得過你,難道不是這樣,世間什麼事情都騙不過你,這樣你就全副精神在極樂世界,整天都只想往生而已,整天都想往生而已。【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是水本無情。而能說法。豈思議之所能及哉。】水本來就無情,無情它會殺,它會害,它會漏失,會傷害到眾生,咦!到極樂世界這個說法,水在說法看是什麼情形,去看一看。

【《無量壽經》云:諸上善人。入七寶池。澡雪身體。】洗這個色身,【意欲令水沒足。】你若起心動念,動一個念頭:極樂世界的水到我的腳,膝蓋這裡,到腳。【水即沒足。】水就淹到這裡。【乃至欲令灌身。自然灌身。】咦!我動一個念頭,我動一個念頭,水就一直衝,水沖一直衝,有個人看到這句話:噢!師父,慘了,我若觀想什麼,就停不住,我若一直觀想沖水沖個不停慘了。你也想得很天真,你知道嗎?我這個念頭控制不住,噢!我若在念佛的時候控制不住,觀想這個觀世音菩薩整個臉都變成鬼臉就裂開,剛開始觀想很美,觀想到後來都裂開,現在我看到這句,觀想我在沖色身,停不住,一直衝,若到極樂世界,師父!若這樣怎麼辦?我說:你放心。你放心,到你覺得一直衝的時候它就停住,意思就是要停止的意思,就stop了,不會一直衝,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你若要恢復這個水,這水就停,對不對?不像我們在洗澡,什麼冷熱氣100度C,開得太熱,燙到,開得太冷,感冒,打噴嚏,極樂世界光是洗澡,嗯!就很好了,就很好了,真的,【調和冷暖。自然隨意。】所以它那裡沒有瓦斯爐,極樂世界瓦斯爐用不著,他要熱就熱,要冷就冷。【開神悅體。盪除心垢。】會讓你的神識開朗,對你的身體很舒暢,盪除心垢,不是只有洗澡而已,連你的心都是清淨,【清明澄潔。淨若無形。是水本無心。能隨人意。】這個水本來就無盡,能夠隨我們人的意思,【又豈思議之所能及哉。

【解】充滿其中。】充滿其中,【異枯竭泛濫。底純金沙。異污泥。階道四寶。異磚石。陛級名階。坦途曰道。重屋為樓。岑樓名閣。七寶樓閣。異此方土木丹青也。樓閣是住處。及法會處。但得寶池。蓮胞開敷。便可登四岸。入法會。見佛聞法也。

【講】此方之水。有時枯(乾也)竭(盡也)。則不能得其用。有時泛濫。儒書云: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則復損壞一切。】破壞一切,【底純金沙。】純的金沙,【亦只略言。】意思是說極樂世界這個水底純金沙,只是簡單講一下。【《觀經》云:真金為渠。】渠的意思英文叫Open channel,Open channel就是渠道工程學,Open channel,那麼這個渠就是在說引導水的那個溝叫做渠,引水的溝叫做渠,真金為渠,【其下皆雜色金剛。】什麼寶都有,什麼色都有,雜色金剛,【以為底沙。《大本》】大本的《彌陀經》說【云:純一寶池。底沙亦以一寶。黃金池者。白銀底沙。水晶池者。琉璃底沙。二寶為池。底沙亦二。乃至七寶。亦復如是。】跟我們這個【異此方池底】的水,臭水溝骯髒、【皆污泥不淨也。】那是不同。你若走到沼澤,腳踩下去,腳抬起來整隻腳就小爛泥巴,極樂世界沒有這樣,很好。

【陛級名階。踐之上升。】一級、一級,腳踐之就是說起到上面去,它就慢慢會上升,【坦(平也)途曰道】坦就是平,平,平【(路也)。】路很平,道就是路,【履之遊行。】上面在走就是流行。【重屋曰樓。】重屋就是重覆,疊一層起來,那不是念zhòng,chóng,重屋曰樓,二層的意思,叫做樓,像我們說:我們這間五樓、六樓。【岑樓曰閣。】岑,chén二聲岑(法師說文字的拼音,這幾句略),這樣知道吧!我比這樣看得懂嗎?chén聲岑,像在教國小,像在教小孩,岑樓曰閣,【此即佛僧所居。】佛跟僧所住的,【及聚會說法之處。】集合說法的地方,【七寶所成。則皆用七寶莊嚴而較飾之。】莊嚴的意思,而較飾之。【異此方土木。】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木材、土不同,【彩畫丹青而嚴飾也。】我們住的地方最多就是一些國畫,紅色的,丹就是紅色,青就是青色的,用這種裝潢起來。

【《無量壽經》云:阿彌陀佛。講堂精舍。宮殿樓閣。皆以七寶。勝於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天上的福報已經很大,我們說玉皇大帝福報很大,玉皇大帝又輸第六天,第六天剛好阿彌陀佛百千萬億分之一的莊嚴。【菩薩所居。亦復如是。】你想想看,看極樂世界你去還是不去,【諸天及人。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就是很對稱,稱其形色就是說恰到好處叫做稱其形色。這蓋得讓你看起來很剛好,尺寸,size,色彩高度大小,全都恰到好處,簡單講起來設計師就是阿彌陀佛設計的,最行的設計師,【或以一寶二寶。至無量寶。今言七寶。不雲高下大小者。皆省文也。】【()

七寶以金為首。金具四義。體則堅固。性則柔軟。色具光明。價本貴重。銀之四義。所不能及。琉璃此雲青色寶。】青色寶就像我們今天所講的叫做什麼?玉、玉環。古時候的人,那個女人配戴身上那個叫做玉,玉,玉有的雕刻作鳥、茶壺,有的作手環,所以女眾對這個青色寶比較喜愛,喜愛,你若到百貨公司看看,一隻定價都好幾百萬,比較青的,青色的,青得很美,青色寶。【又雲不遠山寶】所謂不遠山寶【(山近波羅奈城,】接近波羅奈城,【故云不遠,山多此寶)。】因為山接近這個波羅奈城,那個這個山簡單講就是說高雄靠近高雄的山,不遠高雄的山,不遠山寶,不遠波羅奈城這個山,這是印度。因為佛在講經當然就要藉著印度,印度人所了解的東西,印度人不了解的東西,你拿那個來比喻怎麼看得懂,難道不是這樣,好比剛開始我們沒吃過榴槤,講了老半天,人家從泰國回來說那榴槤很臭,但是很好吃,你只是聽到榴槤,不曉得那是什麼東西,所以佛在講經不可以拿印度沒有的東西去比喻,拿印度沒有的東西比喻,他要如何講經呢?對不對?現在看得到的東西,我們說榴槤就是什麼東西,榴槤就像台灣的臭豆腐,很臭,但是很好吃,我去泰國兩次,到那裡那個導遊帶我去,噢!那是很臭,真的,臭得……,一粒台幣還二、三百,還很貴,知道嗎?剖榴槤的刀子很大,這樣剖,這樣剖開,臭得要命,嘔吐,送給我吃我都不要,導遊張小姐愛吃榴槤是愛吃得……,說:這多麼補,你知道嗎?抓下去軟軟地像糞,呀喲!夭壽,很難看,抓下去軟軟的,黃黃的像小孩拉屎,我若看到那粒我就想到小孩拉屎,榴槤,現在不同,現在很愛吃榴槤,但是榴槤分作有好的,有壞的,有的壞的很臭,很臭,今年……現在聽錄音帶又吃不完,聽說榴槤很補,據泰國人說,吃榴槤是怎樣,若坐月子,沒錢的人,再沒錢也會去買榴槤來吃,椰子,可憐,泰國的椰子滿地,隨你撿,一粒剛好八元泰幣,八元泰幣剛好台幣十二塊,十二塊,台灣一粒這麼小粒,剖開喝下去,像小孩尿液鹹鹹的,一粒小小粒一百多塊,去泰國,看到這麼大粒,一人捧一粒,也不管他好看不好看,慧律法師也一樣,去都碰到熟人,那個法師背那粒那麼大,若在台灣那粒二、兩百塊,二、兩百塊,很驚人,所以佛在講經一定要用那個去比喻,用他們所認識的去比喻。底下說,【玻璃此雲水玉。即水晶。】水晶,【硨磲此雲大貝。】硨磲,把筆拿起來,叫做蛤類動物叫做硨磲,蛤類你會不會寫,一個蟲再一個合家平安的合,一個蟲再一個合家平安的合,我們所講的蜆,不是蜆,蛤,我們所講的蛤,蛤,會變真珠那種蛤,【貝為海中介蟲。大者為寶。】大的叫做寶,【有雲非梵語。】有人說這個硨磲這不是梵語,【以其形似車之渠。渠者網也。】車子的輪子放射出來的線,那個蛤類你打開裡面有紋路,知道嗎?紋路,簡單講渠這個網就是網路的意思,【赤珠乃赤蟲所出之珠。瑪瑙有山瑪瑙。水瑪瑙之分。】有山瑪瑙跟水瑪瑙的分別。【如上七寶。但取名同此方。】意思就是說藉著娑婆世界,我們所知道的像這種東西去取名,意思是說極樂世界【實則一一超勝百千萬倍。】因為我們娑婆世界沒有這麼寶貴的東西,他拿不出來,只有用金銀琉璃,七寶,玻璃赤珠瑪瑙琥珀這種來形容,用這種來形容,不然哪有辦法,對不對?沒有這種東西,娑婆世界沒有這麼貴重的東西。

【問: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尚美觀耶。此土土古聖賢。如堯帝處茅茨。】茅茨就是茅蓬,很簡單茅草蓋的,【禹王卑宮室。】禹,大禹。卑的意思就是說不注重,沒有注意這種享受。宮殿,蓋好的宮殿。禹王卑宮室這個卑就是輕視,不重視。他不重視住的。【顏回】孔子的學生顏回,【居陋巷。】陋巷就是很簡單的巷子內,很簡單的房子,【只貴其德。】大家都很尊重他的德行,【不重寶嚴。】不重視這個寶貝來嚴飾,【讀古者。無不景仰其風。】道風,德風。

【答:此由彌陀大願所成。亦由諸上善人淨行所感。不待造作】沒有經過任何的造作【經營。

又由彌陀大開方便。隨順眾生厭穢】厭穢,穢就是娑婆世界,厭惡這個娑婆世界,【忻】就是欣慕,【淨之心理。】清淨的極樂世界心理,【以大願行。莊嚴成就極樂淨土。今十方眾生。有欲舍苦求樂。信願念佛。求生彼國。即可橫截生死。正所謂先以欲鉤牽。】先讓他吃一點甜,【後令入佛智也。】【

○蓮池大師云:喻如正厄饑寒之國。忽聞飽暖之鄉。方沈幽暗之崖。乍睹光明之境。】譬如說正好很餓很冷的那個地方,一個國家,正好聽到有一個地方能夠讓你吃得很飽,很溫暖,這樣大家要去嗎?大家都要去,哪一個不去,難道不是這樣?你今天你若在山區發生山難找不到路,都零下零度、一度、二度,或是零下幾度,很冷,沒有東西可吃,就是像我們這裡娑婆世界這樣痛苦,你現在聽到有一個地方能夠救你起來,讓你有飯可吃,很溫暖,拼了老命,三更半夜他也從山區走下來,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正在很餓、很冷的時候,正好聽到極樂世界有一個讓我們飽暖之鄉,這樣我們大家來發願。正好沉幽暗之崖,沉,把筆拿起來,就是落入,落入幽暗的山谷裡面,斷崖,乍睹光明之境,黑暗的地方剛好看到光明當然就是向光明走,【豈不身心踴躍。舍故趣新。】大家都是身心很歡喜跳躍,舍故趣新就是舍開以前的,大家都要走向好的環境,一定的。【但得往生。終成解脫。方便接引。當如是耳。】很可惜!我們講堂蓋得這麼好,環境,男眾很少發心要剃度,很可憐,全都女眾要求要剃度的,很奇怪,男眾,很奇怪!

【解】華輪者。輪王金輪。大四十里。且舉最小者言。】且就是暫時的意思,暫時比喻最小,【若據《觀經》。】《十六觀經》【及《無量壽會》。大小實不可量。】大跟小實在是不能去量,【由同居淨土。身相不等故也。】所以我們現出來的清淨也不同。

【講】此明華輪。即蓮華大如車輪。】像車輪。底下又向你解釋,【非指普通車輪。乃舉輪王金輪。】因為我們現在都沒看到輪王的金輪。底下解釋:【輪王有四。鐵輪王。統領南洲一洲諸國。】南贍部洲,統領。【銅輪王。統領東南二洲諸國。】東勝神洲、南贍部洲二洲。【銀輪王。統領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三洲諸國。金輪王。王四大部洲。】東西南北都有。【至要即王位。】所以說金輪王,【有金輪寶自然現前。乘之一日之內。】坐著他這個輪,【可以週遊四大部洲。】四大部洲,【金輪王出世。海水低落。】簡單講就是比較沒災難,而且自然會現出這個路,【海邊現有】海邊道路出來,海邊路出來,【輪王道路。】專門輪王在走的,【能通四】部【洲。輪王有七寶】輪王有七寶,【(金輪寶、象寶、馬寶、女寶、主藏臣寶、將軍寶、寶藏瓶)。千子。】一千個兒子,【以十善化導。四洲皆服。金輪大一由旬】底下看小字的,【(由旬有三種:小四十里;中六十里;大八十里)】意思是說印度對這個由旬這個尺寸講三種出來【。四十里。乃舉最小由旬言。】由旬就是我們現在的尺寸,印度人講由旬。【若據《觀經》。及《寶積經》中。《無量壽如來會》所明。大小實不可限量。由同居淨土。有凡有聖。身相不等故。《觀經》云: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很圓,【十二由旬。《大本》云:池中蓮華。或一由旬。】四十里,【乃至百由旬。千由旬。】所以一朵蓮華就比台灣還大,一朵蓮華就比台灣還大,光是一百由旬,四十乘以一百就(四千由旬,四千由旬,)四千里,一百由旬就四千里,一千由旬就四萬里,就像地球那麼大,你知道嗎?極樂世界一朵蓮華就像地球這麼大朵,那是蓮華,人站著還不算,人站在上面還不算,你看極樂世界有多大,很驚人。再來:

【問:蓮華大小。何以相去甚遠?】會差別這麼大,有的這麼大朵,有的這麼小朵?底下注意聽。

【答:由十方念佛眾生。工夫勤惰不等。】看電視一邊念的就比較小朵,回去沒人敢看電視了,比較小朵,沒看電視的就比較大朵,比較專心,難道不是這樣,比較專心,工夫勤,有作早課、作晚課的人在念就比較大朵,有早、晚課,而且二十四小時拿念珠的人比較大朵,若念佛的人三不五時(有時有念有時沒念),三不五時(有時有念有時沒念),三不五時(有時有念有時沒念),不會大朵,念一念愛睡就去睡,懶惰,蓮華一邊念一邊凋謝,沒有在澆水,本來一聽到佛經很精進,本來開得很大朵了,愈念愈懶惰,不來聽經,心裡又懶惰,就愈念愈……,到後來就變睡蓮,睡蓮,凋謝沒有水份,因為沒有念佛就是沒有澆水,所以我們男眾,你們這些沒有娶妻的,有沒有要來講堂住看看,不必剃度,有沒有?不錯。無妻若吵架、打架,來我這裡種個蓮華的因,所以說若在精進或是懈怠,【故所感蓮華大小不一。現前有一眾生。聞說淨土法門。發心信願持名。】發願要來念佛,【七寶池內。即時產一蓮芷。】看了很有信心,這樣意思就是說在座諸位你們極樂世界全都有一朵蓮華,所以我常常講:我在單戀一朵花。不是娑婆的菜花,(而是)極樂世界的蓮花,單戀一朵花是極樂世界的蓮花,所以就產生一朵蓮蕊,這個蕊就是三個心那個蕊,一樣的,他寫三個止,那是古字,中間寫三個心,跟那個蕊一樣,蕊的意思示開放,還沒開叫做蕊,【標名於上。】標名於上,【如若精進念佛。蓮華日大一日。光色日鮮。】愈鮮艷。【如中途退心。或另學別種法門。則蓮華漸枯。】所以我們去懺公那裡堅持希望大家修行不要混雜,修淨土的就修淨土,我們不可以說禪宗不好,不可以說密宗不好,不可以,就是說我們在修行,禪宗有禪宗了不起的地方,那麼密宗有密宗了不起的地方,我們都要讚嘆,但是希望我們念佛的人要專,明天共修,記得,二月二十五要打八關齋戒,再一次種蓮華的因,你們可要乖,要來參加,好像哄小孩般,誘拐來修行,沒有修行就六道輪迴,痛苦,來,來參加師父這個八關齋戒一日一夜,我們打八關齋戒就是來這裡閉關一天,不可以造業,一天,我們二月二十五若打八關齋,三樓、四樓、六樓、七樓都可以去,看你要坐著念,還是要拜佛、要繞佛,現在開放四層都可以讓你們活動,就是不可以講話,來我這裡持八關戒非常地嚴格,不可以讓你講話,講話,揍,為了要讓你們往生,先推你們上去,若老身先去是你們比較不利,真的,就沒有人講給你們聽,所以說要精進。有的人若看到這個,噢!蓮華有寫名字,蓮華有寫名字,煩惱,你知道嗎?他很煩惱,他拜五個師父,五種法號,一個取名菜花,一個取名冬瓜,一個取名蕃石榴,慘了,拜五個師父要用什麼名字,你看呢?用什麼名字,我告訴你,用你平時人家叫你的名字,你不要散亂,你不要散亂,你要記得師父這句話,舉例來說,你皈依五個師父,看我喜歡哪一個名字,我就用那個法號的名字,取名得很好,比如說我以前幫人家取名一個印施,又退回,他說:師父!你讀台語的讀看看能聽嗎?陰屍,真的不能聽,我沒想到這個,命名到這個,人家不要,到後來我命名聖施,聖人的布施。噢!很歡喜,供養一萬。噢!以後要命名好一點的,多收一點(供養),所以說你平時什麼人叫你什麼名字,你就用那個名字,你若法號不要用,你就用俗家名字,知道嗎?用俗家名字,叫習慣了,取名鴨屎也沒關係,人家過去都叫鴨屎的,能往生就好你擔心他叫什麼名字,難道不是這樣,用好一點的名字,蓮華當中要觀想,鴨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弟子鴨屎,人家從小……,像我媽媽叫朗飼,多少養一下,本來是不要,人家多少養一下叫做朗飼,罔腰,難道不是這樣,以前的人都取這個名字,現在的人沒有取這樣,沒有取這樣,所以你若在念經,在念佛的時候都觀想我坐在蓮花,上面兩個字,上面兩個字,看你什麼名字,對不對?所以說師父拜太多也很累,我常常勸告徒弟,你若要皈依很多也沒關係,你若仔仔細細認真選一個就好了,這樣就好了,就好了,你有法號就好了,拜那麼多,做什麼,看不懂,看到那個法師來,拜一下,你很喜歡皈依證書很多張嗎?時間到五個名字,調這個也不是,調那個也不是,剛好不能往生,反而嚴重,現在說:你什麼名字?五個不曉得用哪一個,對不對?時間到佛怎麼知道你是什麼名字,忘了,佛祖很行,佛祖在引導眾生,你放心,若虛偽的人,虛偽的人,不是真的死心塌地在修行的人,佛(在人)蛤,他比電腦還厲害,絕對不會出差錯,十方無量的眾生在念佛,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出差錯,不會說我慧律法師念的念到已經快上品了,咦!無意中接錯了人,沒這種事情,沒有,絕對沒有這樣,沒有這樣,不會說我在念,這個法師念一念,我偷拿過來,絕對偷拿不走,你念你的,我念我的,所以簡單講一句就是說別人好壞不要去管人家,知道嗎?我們是好、是壞最重要,往生的要訣,不要管人家的是非,管你自己就好,這樣知道吧!這樣你的蓮花愈念愈大,愈念愈大……,不會這樣,不會被取代,我在念,你們拿不走,你們在念,我也拿不來,佛比電腦還厲害,所以說你若有在修行,蓮華一日、一日大,光色一日、一日鮮艷,若是中途退道心學別種的法門,這樣蓮華漸漸乾枯,蓮華就變香菇(法師笑),香菇就變鮑魚菇,鮑魚菇就變金針菇,愈來愈小朵,金針菇再來就沒了,什麼都沒有,念到後來就變成什麼都沒有。【倘一生修持到底。】這句話很重要,修持到底,【則臨命終時。彌陀接引往生。即生此蓮。名為托質蓮胎。以九品蓮華為父母。清淨受生。華開見佛。是蓮華乃卸凡殼之玄宮。安慧命之神宅。】蓮是蓮華,這個蓮華乃是卸凡殼之玄宮,卸凡殼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保護,脫開凡夫的這個色身,進入這個聖人的清淨玄宮,把你保護起來叫做卸凡殼之玄宮,安慧命之神宅,在為你保養,在為你增長你這個慧命清淨的地方,【蓮喻車輪者。不但狀蓮之形。】就是像蓮的形,【而且表蓮之德。】蓮華的德的什麼呢?【輪有運載義。】從這個此岸運到極樂世界彼岸,【而此華輪。能至十方。接引眾生。出離苦海。往生極樂。可為彌陀大願船。普載眾生。同赴蓮池會也。】所以人家說師恩難報,師父的恩難報答就是這樣,父母的恩好報答,你今天你懂得修行,會來聽經典,誰給我們的?師父,你今天舍5舍要來報答師父的恩你沒辦法報答,就是這個意思,你今天有辦法了生死,從哪裡來?必須要從師父的經教來,經教來,所以要報三寶恩,報三寶恩,我們知道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個這麼清淨的地方,我們懂得要念佛,有一天真的往生,誰使之然也,師父,對不對?所以說要禮敬三寶,要讚嘆三寶,那麼出家人小小不對,這都難免,在座諸位!一定要記得,不可以將師父當作聖人,師父不是聖人,多少難免都有一點錯誤,在座諸位!三寶若有一點小錯誤,我們要記得:大家都是凡夫在修行,不可以將每一個出家人都當作聖人,以報恩的心來看待出家,報恩的心,我們今天學佛是因為出家人,我也不希望說你只對師父比較恭敬,對別的出家人不恭敬,毀謗別的出家人,這樣這不是我的徒弟,若我的徒弟,十方來的出家人全都平等,對每一個出家,無論他是聖人,無論他是凡夫僧,全都要禮敬三寶,真的,因為究竟是出家人,究竟是出家人。【

【解】青色名優缽羅。黃色名拘勿頭。赤色名缽頭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蓮胞亦有光。然極樂蓮華。光色無量。此亦略言耳。微妙香潔。略嘆蓮華四德。質而非形曰微。無礙曰妙。非形則非塵。故潔也。蓮胞如此。生身可知(妙)。】我現在先解釋一下,大字的先解釋一下:青色名優缽羅,青色印度話叫做優缽羅,黃色叫做拘勿頭,赤色叫做缽頭摩,白色名叫做芬陀利,因為生身有光,出世之後這色身有光,所以蓮華,這個蓮華胞裡面也有光。然極樂蓮華,光色無量,光跟色都無量色、無量光,這是簡單講。微妙香潔,很微妙、很香、很乾淨,當然的,念佛的人心地乾淨,感應到當然是蓮華的清淨,所以是簡單讚嘆蓮華四德:質而非形,雖然有這個質而非形,非形就是沒有一定的大小,沒有一定的大小,看你的心,看你的修行,非形就是雖有質,質就是很好,很好的這種質,但是卻是不一定的大小。無礙叫做妙,神通自在。非形則非塵,非形因為沒有一定的大小,所以非色塵之德,不是色塵,所以這個要加一個字,比較清楚,非形則非塵。因為它沒有一定的形狀,所以不是色塵,唯心所造故,因為就是唯心,一切蓮華也是唯心所現,故潔也,所以叫做乾淨。蓮胞如此,生身可知,光是在蓮華胞裡面就是這麼的清淨,這麼不可思議,那麼我們出世之後我們可知道那是很微妙。

【講】此先明蓮華光色。後舉四德。蓮分四色。色各有光。由眾生身有光明。故蓮胞亦有光。光色本應無量。四色亦略言耳。

微妙香潔。略嘆蓮華四德者。既曰略嘆。當知蓮之德。亦不止此。】底下說:【質而非形曰微者。質乃寶華之體質。形量大小不定。各隨念力而現。故曰非形(非一定大小之形)。無礙曰妙者。自在無礙。不可思議。十方眾生髮心念佛。】發心來念佛,【華即標名。】精進就是【勤】懶【惰】就是懶惰【才分。榮枯頓異。】榮就是念得很好,很認真。枯就是慢慢、慢慢乾枯,馬上就變化出來。【是為感應冥符妙。】感應冥符妙就是說很感應,暗中符合你的精進。【又上中下品。各隨功行。無量往生。不致錯謬。是為勝劣分明妙。】殊勝、惡劣分明這叫做妙。【香者。彼土之蓮。光色既勝。香氣應異。非此方蓮香可比。】西方極樂世界的香比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香百千萬倍。【非形即非塵者。既非一定大小之形。則自然非色塵之德。】自然不是色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個色塵,就是沒有污染的意思,【而全體唯心矣。】全都是我們心所顯現的,所以要念到一心不亂,念佛要用心,在念就是真心,現在的心就是念,真心,當下一念,【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本來是菩提很不可思議奧妙清淨光明的體,【故曰非塵故潔也。】沒有骯髒所以乾淨。【蓮胞既光色明耀。微妙香潔。則生身莊嚴殊勝可知。

以上釋生處竟。】

現在要解釋:

己二結示佛力

【經】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解】明上住處生處。】住的地方跟出世的地方,【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此義約佛)。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嚴四種淨土。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這就是說這是佛大願,這是他的本性所顯現出來的,修行修到這麼不可思議的極樂世界,願力來作成,像我凡夫,我這個願力,眾生的願力,大家建這間講堂建起來,何況極樂世界諸佛菩薩,這個阿彌陀佛的願力所造成的,我們凡夫有辦法建一間莊嚴的文殊講堂,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極樂世界更加不可思議。

【講】此結示佛力。】這就是佛力的關係,【故呼舍利弗而告之曰:極樂國土。成就如是(指上住處生處)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願行為能莊嚴。】願跟行就是能莊嚴,【極樂是所莊嚴。此約佛釋。】就佛的能力來講,就是說佛有這種能力,所以我們住的地方,我們出世的地方有這麼莊嚴。【大願。即彌陀因中為法藏比丘。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願。第三十二願云: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大行者。即彌陀願後。勇猛精進。】阿彌陀佛發願之後他勇猛精進,經過【阿僧祇劫。】無量劫,【修菩薩行。大本云: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所。攝取二十一億佛剎。】就是說二十一億三千大千世界諸佛的國土,那個清淨的,你這個國土的莊嚴我揀擇起來,那個國土的【清淨之行。】我揀擇起來,撿起來、撿起來。二十一億諸佛的國土清淨的世界,而造成極樂世界,簡單講你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十方一切世界你全都到達,全都清楚,所以阿彌陀佛往生是那麼簡單,臨命終你只要十念,平時好好修行,往生之後他所有的快樂,又跟諸佛菩薩一樣,又不用斷惑,不用證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只要你臨命終一心不要散亂就好,先伏惑,制止,不要讓它妄想跑出來,平時就要培養這個放下,所以我常常勸告這些學生,這裡的徒弟,任何的恩怨你都可以放下,因為你已經有聽到這個佛法,任何痛苦你都可以忘記,因為我們已經有聽到這個佛法,我們知足,即使死我們也甘願,為什麼?我們得到法寶,眾生住樓房,賓士車在開,錢很多,嬌妻美妾,不能解決,所以聽到這個淨土法門的人,又是幸運當中最幸福的人,阿彌陀佛這麼慈悲,難道你不往生。

【稱性功德者。稱合真如自性。】意思是說【本具功德。一切莊嚴。亦復性本自具。但非佛力。不能成就。故曰稱性功德之所成就。】若沒有佛力你沒辦法成就這種功德,意思就是說只有佛才有這種能力,叫做稱性的無量,無量的成就。

【遍嚴四種淨土者。由真性圓滿周遍。故能普遍莊嚴。四種淨土。彌陀願行圓滿。莊嚴淨土。為眾生作增上緣。】意思就是說你來到極樂世界你什麼都具足,要修行絕對不會退失,增上緣,在要成佛的這條路線你可以不退轉,【帶起十方三世。一切凡聖。自心種種莊嚴。為所緣緣。一切凡聖。緣此莊嚴淨土。起欣慕心。而修淨業。求生淨土。故曰普攝十方三世。一切聖凡。令往生也。

【解】[複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此義約生)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註解承當)非今非當。】【

【講】複次。彌陀以因中所發大願。能作眾生多善根之因。又以願後所修大行。能作眾生多福德之緣。此意須善會。何以彌陀願行。能為眾生作殊勝因緣。因佛以此願行。莊嚴成就四種淨土。又以此願行。莊嚴成就一句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簡單修行,而且往生的地方又是最為莊嚴,【令眾生對此莊嚴之依】報【正】報【。信願持名者。以佛之願為願。以佛之行為行。皆得多善根多福德也。念念執持名號。相續無間。即念念以此善根福德。成就如是稱性功德莊嚴。此義約眾生釋。皆是已成者。眾生性本自具一切莊嚴。但由信願持名。方能成就。已起信願行。即是已成。】因為他本性就有,你只要起一個念頭,那麼就是已成。【非今非當者。非現今成。非當來成也。】看上面,讀一遍之後,我現在跟諸位解釋你們就比較了解:複次,佛以大願,佛祖發四十八大願,在因地修行的當中他發四十八大願,他願願成就之後,因為讓你住的地方,吃、穿、住無量的神通讓你到極樂世界會很好修行,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逃避現實,是換一個環境,好好地來留學,那個環境很好,這樣你就能夠作眾生多善根的因,因為眾生若來到極樂世界他就不會去造業,他就好好修行,一心向這個佛道而前進,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因為佛大願,願度一切眾生,那麼大行就是佛修無量的這個福德因緣,成就這個極樂世界,來作眾生多福德的緣份。比如說我們若在非洲修行,那麼沒人可成就,沒這個多善根的因緣,我慧律發一個大願要來建一間文殊講堂,這樣我就能作眾生多善根的因,這樣知道嗎?藉著佛的這個願我們就能夠種到多善根,藉著佛的大行,我們變成有這個福德因緣,今天你去非洲修行,非洲沒有這個講堂,對不對?沒辦法聽聞這個佛法,至於我們這個講堂,諸位剛好在台灣,剛好在高雄,要來就來,就有這種福德的緣。令信願持名者,令這個深信有極樂世界的,有一尊阿彌陀佛,願意要為往生極樂世界的,而且又真正要修行的持名念佛,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的功德,念念成就這種的功德,而皆是已馬,非今非當,就是因為佛已經早就成就了,所以當樂是已成,不是現在,也不是將來,他意思就是這樣。再來:

【解】此則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性相圓明,撤盡法門邊畔界限)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會上二義只是一義)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我先解釋一下:此則以阿彌種種莊嚴就是無量的種種莊嚴,阿彌陀佛種種莊嚴,作為我們增上的本質,因為我們的本質就是我們本性的東西,但是我們還沒有發現我們自己的時候,就藉著極樂世界引導我們出來,引導我們出來,就是像諸位在座雖然有佛性,藉著師父的力量演講的音聲悟到真理,從你的本性發出來,所以叫做增上本質,增加你的本性的力量,增加你本性的智慧,產生你一種力量出來,所以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到那個地方你的本性慢慢、慢慢就顯現出來,就是表現出來,就帶起眾生的自心,種種的莊嚴,因為本性本來就具足,所以藉著阿彌陀佛的莊嚴來引起眾生自性的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全佛即生就是說佛的本質他就是眾生的帶質,眾生的帶質就是不離佛的本質,帶質就是說還有一些無明,還不能完全清淨叫做帶質,若本質呢?就是佛已經成佛,發現我們的本性有無量的莊嚴相的本質,所以說全佛即生,就是說佛所有的本質跟眾生就是全都一樣,全他即自就是所有的眾生……,佛全部的莊嚴就是自己的莊嚴,全佛即生就是佛的本質就是眾生的帶質,所以眾生的帶質慢慢修行他就不能離開佛的本質,全他即自就是佛所有的莊嚴,就是我們自己本性的莊嚴,所以叫做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講】底下,講解,【此約生佛圓融不二釋。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四句。】增加他本性的莊嚴,本性的莊嚴所發出來那個莊嚴相,叫做增上本質,【以彌陀大願大行。種種稱性莊嚴。】藉著阿彌陀佛的大願,他的大行,他的種種,藉著他的本性的莊嚴,【此屬性宗。】就是對本性比較有在談的叫做性宗。底下說,【能為眾生作增上緣之本質。】增上緣就是增加一種力量,開採這個個的本性出來叫做增上緣之本質。再解釋一遍:佛的種種本性的莊嚴,我們藉著這個本性的莊嚴發現眾生本性的莊嚴,所以增加眾生的一種力量叫做增上緣。簡單講就是說,在座諸位!在座諸位!你今天你來聽經你本來就是有本性,藉著師父在講這個本性的東西,引起你裡面本性的一種智慧,師父給你的叫做增上緣,對不對?我們來到極樂世界的時候,都阿彌陀佛本性所顯現出來的,顯現出來的,那麼阿彌陀佛顯現出來,我們就藉著阿彌陀佛本性的莊嚴,來發現我們自己本性的莊嚴性,所以說底下,【帶起眾生。自心所現種種莊嚴。此屬相宗。】相宗就是說比較談這個事相,性宗就是比較談論這個本性,但是【性不礙相。相不離性。】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本性自有莊嚴相,但是每一種莊嚴相就是離不開我們的本性,簡單講這面鏡子乾乾淨淨,空無一物,卻能顯現無量的相,無量無邊的相,所有的相就不離開這個鏡面,這樣比喻就性跟相就是一體的東西,【性相圓明。生佛不二。撤盡性相二宗法門界限。】撤就是除,除掉,除掉空虛性宗跟相宗他的門戶之見,就是說圓融的意思。

【緣有四種。一親因緣。二次第緣。(亦名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沒上《十四講表》的人對這四緣比較不熟,我在這裡再簡單解釋一下:親因緣簡單講也就是最重要的因,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我們最重要,力量最大的叫做親因緣。第二次第緣,亦名等無間緣,就是說要繼續作用,次第就是說要繼續作用,像在澆花,澆花,要再繼續作用,像你在修行要繼續聽經,要繼續聽經,不要障礙,要繼續用功念佛,繼續、繼續,次第緣,次第就是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一次又一次,繼續加強。第三所緣緣,所攀緣的那個條件,所攀緣的那個條件。第四增上緣。親因緣、次第緣、所緣緣全都可以叫做增上緣,增加一種力量叫做增上緣。【有增上力用故。謂彌陀願行。稱性所起之種種莊嚴。有增上力用之本質境。】本質境,本質境,本質境,境界的境,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的行,他的本性所起的種種莊嚴,他有增加的力量。

【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者。】那麼我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們還沒有成佛就像這木柴,木柴,現在我這裡用一個火把,火把就是比喻說本性,佛的本性,這個火把有無量的智慧,我現在把它引火,這個木柴遇火是不是會點著,這樣懂意思嗎?就是藉著佛的無量的本性的莊嚴性,來引起眾生本性的東西,這支木柴就是有火性,對不對?只是它沒有火,它就引燃不起來,現在火點著,它也點著,現在還須要用到這支火把?不用,它本來就有具足火性,每一個眾生就有具足這個本性,無量莊嚴的本性,但是若沒有佛來引導他,本性發不出來,用這樣比喻比較聽得懂,比較聽得懂。再來,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者,【帶是變帶。】變帶,變又帶上這個本性的東西,【謂眾生托佛增上緣本質境。變起自心種種莊嚴。】藉著佛的力量來發起我們我們本性,自心種種的莊嚴,【為帶質境。】帶質境就是說還帶有一點無明,還帶有無明,簡單講不能清清淨淨像我們本質、本性這樣,所以帶質就是說可以變化,還有無明,到後來跟佛的本質是一樣,【為己所緣。】為自己所緣,【本質能現帶質。】本質,佛的本質可以帶起這個帶質,能現這個帶質,【帶質無異本質。】底下那小字的。【(本質如影印之原底,帶質如影印所印,印刷品)】這樣講就是比較簡單,【故曰全佛即生。(全佛之本質,即眾生之帶質,眾生帶質境,不離佛本質故)全他即自。(全他佛之莊嚴,即自己之莊嚴)】因為我們的本性跟佛的本性都一樣,【二義只是一義。成就如是。生佛一如。自他不二。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也。

初別釋所受竟。

戊二合釋能受所受分二己初約五根五塵明受用次約耳根聲塵明受用己初又二庚初正明二結示今初

庚初正明

【經】又舍利弗。彼佛國土。(空中)常作天樂。(下是)黃金為地。(中間)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上嚴空界下嚴金地)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音格g)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解】樂是聲塵。地是色塵。華是色香二塵。食是味塵。盛(平聲)】盛就是裝的意思,那個念chéng,不能念shèng,盛【華散華】盛華就是裝這個華,來散這個華,來供養【經行】就是我們在走,在繞佛,我們吃飽飯繞個佛,腹部才不會脹氣,早課念到一半,阿彌陀佛,經行,經行就是繞佛的意思,這就【是觸塵。】觸法,【眾生五根對五塵可知。常作者。[即]六時也。】六時,【黃金為地者。七寶所嚴地界。體是黃金也。日分國中後。名晝三時。夜分國中後。名夜三時。】簡單講印度當時不是分作二十四小時,二十四個小時是我們現在中國人,藉著西洋的力量才分作二十四個小時,為了要全世界統一,不然我們中國是分作十二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十二個時辰,那麼印度是分作六個時辰,但是它每一個時辰是四個小時,初日分就是從早上六點到早上十點,早上的十點到下午兩點叫做中日分,下午兩個到黃昏的六點叫做後日分,六點到晚上十點,叫做初夜分,初夜分,中夜分就是十點至凌晨兩點,叫做中夜分,四個鐘頭的時間,後夜分就是兩點至六點,這樣後夜分,【故云晝夜六時。】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二十四個小時,所以說晝夜六時。【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人依報跟正報色身都有光明,它不用藉著日月,【(但可順此方比擬,不可隨此方情見)安分晝夜。】安著這個白天跟晚上,這是順我們娑婆世界來講,因為我們娑婆世界過著有白天跟晚上的生活,順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習慣性,習慣性,所以才講晝夜六時,極樂世界色身有光明,地界有光明,全都有光明,所以它不用分作晝夜,但是藉著這個娑婆世界習慣性,所以叫做晝夜六時,【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這是假的這樣分,其實是沒有。

【講】經中舉極樂五塵勝境。】極樂世界有多麼好,有多麼好,【為眾生五根】眼、耳、鼻、舌、身,【所受用。】都是很殊勝,【文顯可知。常作者。即指天樂。】天樂,【晝夜六時。無有間歇。不同世樂之或作或輟也。】或輟就是停,【樂以天稱有二義。】樂分作兩個,【一天人之樂。乃諸天奏樂。供養彌陀。以及海會聖眾。】極樂世界比我們這裡的熱門音樂好聽多了,我們這娑婆世界的音樂,那個人來聽,年輕的不要聽,年輕的愛聽,老的不要聽,年輕愛聽,咚恰、咚恰……,老人就:關掉,吵死了。現在老人開那個「思想起……(法師唱老人聽的歌)。」年輕的就說:哼!聽這個會生病。他愛聽那種,差別這以大,這極樂世界它不會這樣,你不要聽它自然不見,你也不用轉,你愛聽什麼,一想自然就出來,很好,所以說我們說這個四聲道的、五聲道、六聲道的,這跟極樂世界這不能比較,這不能比較,娑婆世界有的極樂世界全都有,極樂世界有的,千百萬的東西,娑婆世界都沒有,全都沒有,所以每一個人嗜好不同,極樂世界佛的這個音樂,天人的音樂不得了。【二天然之樂。不假人力。自然敷奏。】自然就奏樂,【如本經云: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不特其音之美。】就是說音聲之優美,【且能令聞者念三寶也。】念三寶,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音樂無法如此,娑婆世界這個音樂無法如此,你聽了都是放蕩,放蕩,不能幫助我們的修行。

【黃金為地者三句。指地之體質。本是黃金。七寶但是地上莊嚴耳。】因為印度當時認為黃金最好,佛為了權巧方便才說黃金最好,其實那超過黃金不曉得千百萬倍,但是我們娑婆世界黃金是最高級,黃金最好,鑽石、黃金、銀,這都很好的東西,除了拿這些來比較以外沒有更好的,沒有更好的,我們的福報不夠。【晝夜六時者。晝(是日)夜各有國中後三時。合為六時。又一解。晝六時。夜六時。每晝夜共十二時。然彼極樂淨土。依報世界。正報色身。皆有光明。】都有光明,不像我們晚上鄉下沒有這個電燈,走、走、走……,踩到牛糞,極樂世界踩不到,踩不到,你要踩,你的腳就知道要縮回來,色身自己有光明,何必藉著那種。那時候我們住在豬屠口的時候,那時候科學也沒有很發達,是現在年輕人好命,在家裡都有廁所,廁所,以前沒有,以前我們住的那個豬屠口沒有廁所,廁所都建在一個地方,若要拉一泡尿,晚上冷得要命就是跑、跑、跑……後來沒辦法都拿一個尿桶在那裡拉,放尿桶在那裡拉,現在沒辦法,豬屠口那裡有一個垃圾場,一個垃圾場,垃圾場,大人比較不敢去那裡拉,小孩子不怕人家看,蹲下去就拉,那時候沒衛生紙,去的時候都躲,躲什麼,躲那個屎堆,屎堆,躲、躲……,沒有紙擦,沒有紙擦用那個冰棒棍,你知道嗎?用冰棒棍攪、攪……,攪一攪的時候洗一洗,有的是丟掉,有的是拿起來曬,曬、曬……,如果拿那個就知道要拉屎,若去拿那個就知道要拉屎,可能這些年輕人,可能不曾遇過,像我們這個年紀比較大的人就曾遇過,你曾遇過嗎?不曾,可憐,你們這些可憐,真的,我們真的,以前拉屎這樣拉的,可憐,沒有電燈,沒有電燈都踩到屎,都踩到屎,每次回來都黃金(屎),小孩自己拉的,小孩自己拉的,紙的演變,用冰棒去攪、攪……後來沒有,冰棒棍被取代之後,才用死人去抬棺材前面用一束黃的紙,黃的紙,人家在埋死人,也跟人家去舉死人幡,我百種花招都搞過,去舉死人幡……,看人家沒看到,偷拿一盒回來,也有犯偷盜戒,沒有衛生紙,衛生紙很粗你知道嗎?人家埋死人用的,用塞在死人旁邊的紙在擦屁股你知道嗎?你們不曾看過,很可憐!跟你講有這種東西,你可能不曾看過這種東西,死人在用的,一疊這麼大疊,很厚,現在再來再慢慢演變成用那個包糖的紙,包糖的紙比較薄,紙質很粗,褐色的,慢慢演變那個衛生紙,一塊二十包那個衛生紙,一塊二十包,你不曾聽人家那個華視澎恰恰:愛肝、愛肝一塊二十罐,他唱反了,你知道嗎?一塊二十罐,現在再來再慢慢演變,有這個好的衛生紙出來,現在跟二十年前的台灣是天壤之別,天壤之別。再來,這是講光明,以前出去常踩到屎。【不假日月。假者藉也。既不假日月。則安分晝夜。】安分就是怎麼呢?怎麼分呢?【安分是反難辭。後解答雲。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但順此方比擬。】順娑婆世界的生活,【莫順此方情見始得。

【解】曼陀羅。此雲適意。】很適合大家的意思。【又雲白華。衣祴】那個念革命的革,衣gé,這個不能念衣jiè,衣jiè就變成機械的械,衣裓就是我們所講的衣襟,女人的裙子前面若撩起來的時候,撩起來,衣襟,衣襟,就是說我們穿裙子,裙子撩這樣起來,盛這個華,衣裓,【是盛華器。】盛華器的意思,裝華的地方,【眾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不是只有一種華而已。【應如妙經四華。表四因位。】這後面會講到,【供養他方佛。】我們若到極樂世界就等於來到十萬億佛土,全都到達,你只要到極樂世界因為神通自在,走到哪裡全都沒有障礙,所以你拿這個華要供養他方的佛,在講經,一下子就到達,你不用怕沒有供養品,不用怕沒有供養品,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佛)[極]果。】就是表這個真的因來趨向佛的這個果報。【果德無不遍也。】有這個因,真因就是成佛的因,能夠趨向這個佛果,這個果德無不遍也,這樣就全都很齊全,全都具足的意思,【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意顯生極樂已。還供釋迦彌勒。皆不難耳。若阿彌神力所加。何遠不到哉?】這是就娑婆世界來講這是十萬億佛土,來講這個極樂世界很遠、很遠,這麼遠,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不用吃一頓早餐的時間來去自如,那就是說沒有什麼困難的地方,很簡單的地方,若有阿彌陀佛的神力加被再遠都到達,何遠不到,來到極樂世界,所以有的人說要求往生彌勒的淨土,有的人說要求往生東方琉璃世界的淨土,我勸告諸位:不要!不要!我們要懇切、切意、深信,一定要往生極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這個世界,若求娑婆世界不用念佛就來了,不用念佛就來了,他若沒有求往生極樂世界下輩子就跟這輩子一樣,要受無量的苦,受無量的苦。

【講】上是天樂。為耳根所對之聲塵。金地為眼根所對之色塵。此是天華。為眼鼻二根所對色香二塵。】色塵跟香塵,【晝夜六時。雨】雨,這國語讀作yǜ,yǜ天,【(去聲,落也)】就是落這個華,我們說下雨,它那裡都落這個華。雨【天曼陀羅華。】落這個華下來,落這個什麼呢?【此雲適意。】適意,感覺心情很好叫做適意,【色香美妙。適悅人意。】色跟香是很微妙,很適合眾生的意思,【又雲白華。清白潔淨。世所未有。此即天華。乃天人所雨。】天人所落下來的,【以表供養之意。如大本所云:一切天人。皆賫天上百千華香。來供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那麼我查這個《康熙字典》查不到這個字,查不到這個字,那麼可能這個字意思就是說相同,一切天人皆齎天上百千種香,來供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就是說齋天的意思。回去你們查看看,查看看,我有查過,我學問比較差勁,都查不到,你們回去查看看,有的查字典很行,我查不到的他都查得到,還拿來給我看,我找不到,對不起!這可能是我們所講的供養。(「賷」同「齎」) 那個字有人寫了一張單子,那個念作jī,賷就是送東西給人家,那麼我們應該講說是算是把這個華接……,那個念是念jī,就像我們《普門品》裡面講的齎持眾寶,那麼皆齎天上百千華香,就是說送,送,送的意思,那麼我們謝謝這個菩薩幫我查這個字典,謝謝!

【衣祴。是盛華器。盛字平聲。貯也。】貯也,【衣祴例如進香香袋。眾妙華。明非曼陀羅一種。應如妙法蓮華經之四華。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譯適意華,大適意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譯柔軟華,大柔軟華)以四華供養他方佛。表真因會趨佛果。】真因就是用這個誠心來供養這個佛,就是因趨向於果,用這個華就代表因地的供養,要拿去供貨就是因跟果,這是全都具足,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表法的,【果德無所不遍也。】所有的全都具足。【住】,十住,【行】,十行,【向】,十回向,【地】,十地【諸菩薩。破無明見法身。乃為真因。念念趨向無上妙覺之佛果。果德遍十方界。故曰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極言供佛之多也。】供很多佛、很多佛。底下:

【且據娑婆言十萬億佛四句。蕅公之意。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今在彼土。能供十萬億佛。】能供十萬億佛,【意顯往生彼國已。】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有那麼大的神通力,【有欲還供本師釋迦。及當來彌勒。亦不成難事。若承阿彌威神之力加被。則何遠不到哉?更不落十萬億之數量耳。】因為本性不來不去,遍十方。

【解】食時。】吃的時候,【即清旦。】清旦,【故(曰)[雲]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時(迥)[回]還也。】意思是說食時,我們在吃飯的時間,早上吃飯的時間,所以說即以,食時就是說在吃飯的時間,在受食的時候,來講這個神足不可思議,他沒有離開這個極樂世界,可以常遍十萬億佛土,不會超過時間就回來叫做不假逾時回還也,不會超過時間就回來,很快怕意思,像我們在廚房一餐飯十五分,繞一圈就回來,繞一圈就回來,很快的時間。

【講】食時。乃受食之時。清旦盛華。供養多佛。食時即歸。明其神足不可思議。神足乃六通之一。亦名如意通。此通有三:

一能到。身能飛行。】輕輕動一下,【輕舉遠到。】一下子就到達。

【二轉變。大小一多。】用很大也可以,要用很小也可以,【互相轉變。】因為已經有神通了。

【三聖如意。化現無方。應變莫測。】化現無方,無方就是沒有一定的方向,簡單講一切都會到達。【故能不離彼土。

常遍十方。此二句有二義:

一十方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也。】毫端,十方諸佛國土沒有隔一點點。

【二不起滅盡定。】不起滅盡定,【而現諸威儀也。譬如月不離空。而能影現眾水。】月亮在天空中,水看月亮就看得很清楚,你要說它沒來,它又確實在水中,說它有來,它確實在天空,簡單講它不用起這個滅盡定,這就現諸威儀,這個滅盡就是除掉第六意識,除掉第六意識叫做滅盡定,那麼不起滅盡定就是不用動到這個意識,他一下子就到達了,簡單講,就是很快的意思。

【不假逾(過越也)時。回還本處。極言其速之至也。此種神力。固由眾生淨業所感。亦由彌陀願力所致。因中第二十三願云: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就是一餐的時間,【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解】此文顯極樂。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彈指,彈指。【悉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

【講】上文神足。已顯不思議之理。】神足通,是以很不簡單,很大的威力、神通力,【此文顯極樂事事皆無障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我們前面已經有解釋過了。【故舉一聲一塵一剎那(時之最短也。一彈指有九十剎那)。乃至舉足跨步。伸手彈指。】伸手過去,屈伸臂頃到極樂,到他方世界,意思是說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到他方十萬億佛土。【一一無非全體法界。極樂淨土。隨拈一法。】隨便拿一個法。【體即法界。】極樂世界因為事事無礙法界,隨便拿一個東西它就具足一切法界,它那個東西不是像我們這個有三度空間的,【攝盡十方無盡三寶。】攝盡十方無盡的三寶,【十方三寶。體即法界。攝盡極樂依正。故云與十方三寶。貫徹無礙。如帝珠網。】像梵天這個珠網,【一珠攝多珠。多珠攝一珠。一多相攝。貫徹無礙。】貫徹無礙,那麼這樣講,這樣聽不懂,比如說我們這裡放一粒珠,放一粒珠,放一粒珠成一個圓圈圈,圓圈圈,這圓圈圈,一珠就是包括一切的珠,對不對?這裡放一粒、這裡放一粒……,它會呼應,像萬花筒互相攝影,你攝我,我攝你,所以說一珠攝多珠,多珠攝一珠,一多相攝,貫徹無礙。

【解】又。顯在裟婆。則濁重惡障。】障礙,濁重惡障,【與極樂不隔而隔。在極樂。則功德甚深。與娑婆隔而不隔也。】意思是說我們……

【講】又。顯在娑婆。】實實在在極樂世界是在我們的眼前,【則五濁深重。惡業為障。】所以沒辦法顯這個清淨心,所以極樂世界實在是不隔,但是在娑婆世界自然隔起來,意思是說我們自己隔掉這個極樂世界,所以你曾聽過: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讀成台語的可要讀好,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這樣讀就不太對,所以讀成台語的這就不太相同,台語的若要讀就要讀得正確才好,要有人教,我們簡單講佛光山,佛光山,讀起來就怪怪的,對不對?讀起來就怪怪的,有一天一個美國人,一個美國人,我開車載他到佛光山,牌子插這樣是佛光山,從左邊看過去才對,要從這邊讀過去,噢!Master山光佛,NO!NO!NO!他讀反了,山光佛。我說:不是,是佛光山。所以說這音要讀對,【故與極樂。不隔而隔。如五台清涼勝境。】在極樂世界功德太深,與娑婆隔而不隔,極樂是不隔而隔。【我等凡夫。】在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己障礙,所以極樂世界實在是但是我們自己障礙隔開,【不隔而隔。在極樂。則諸善俱會。功德甚深。】娑婆世界雖然【隔而】但是它本身就是【不隔。】那麼這小字一看就知道,【如聖人之與人間。隔而不隔也。】再來:

【解】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而已。】我先解釋這個:吃飯之後就經行,吃飽經行,飯食經行的意思就是說念食食就到,極樂世界只要你動一個念頭要吃什麼都有,光憑這一點你即使被打死都要往生,何必像現在去冒險,要認真去賺錢,去造業,為了營謀三餐,可憐!我們來到那裡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都安排好了,所以人家帶一團四大名山,我是要帶一團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帶一團極樂世界到那裡看有多好,護照要從現在開始辦,辦護照的手續很簡單,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護照就準備好了,那本護照是要念到一心不亂,若沒辦法念到一心不亂,你至少妄想要少一點,臨命終要伏惑,極樂世界念食食至,不用安排。吃完之後缽去才是厲害,不勞舉拭,吃完之後不用收碗,不須要用烘乾機,不用洗,吃一吃起個念頭:去吧!這樣就空無一物,你看極樂世界它的殊勝,它的好。有一個年經很大,七十幾歲的人聽了:法師!我聽你這樣講,我要趕早去,法師!我若用自殺的會去嗎?穩死的。我聽你講得很好,我很想馬上去。我說:你馬上吃安眠藥,馬上臉發黑,別想去。你業報都還沒盡你就想去,對不對?還很長壽,自殺你絕對沒辦法往生極樂世界,對不對?絕對沒辦法,業報要盡嘛!聽你這麼說要是自殺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有一種情形可以,有一種情形可以,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有,在往生的記錄裡面我剛好看到一個,看到一個人有那種功夫而已,一個婦人他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心不亂,但是我們人凡夫還稍微有習氣,稍微有習氣,他剛好有一個獨生子,一個獨生子,她把他養、養……,教育他,養得很大,長大成人,正要娶媳婦,正好死,突然間暴斃而死,死,她先生早就死了,無依無靠,就只依靠這個兒子而已,這個兒子又死,他就痛恨這個娑婆世界的痛苦,因為她念佛念得很有功夫,她跳入水中自殺,這才是厲害,跳入水中自殺,不是腹部凸起,不是這樣,站在水裡合掌臉向西,站在水面,我剛好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這則記載,看一個人往生,自殺還可以往生,我只有看到那個,看到那個,你若有辦法這樣也可以試試看,那是已經念佛念到看得很開了,只依靠那個兒子,全都無依無靠了,到後來自殺,所以說諸位!功夫念得夠,你怎麼死都有辦法,連自殺都可以往生,我們現在的凡夫怎麼有辦法,不可能,不可能。三不五時(有時候)還貪個錢,三不五時(有時候)還打個痲將,三不五時(有時候)還簽個大家樂,看俗家在漲停板心又痒痒的,沒有玩又很痛苦,要念到一心不亂還沒那麼簡單,貪,種種的習氣都除不掉,臨命終你自然會障礙。不勞舉拭,但經行金地,在黃金地這樣走。華樂娛樂,任運進修也。

【講】飯食經行者。受齋之後。一心行道也。念食食至。乃受天然飲食之樂。並不假安排造作。食畢缽(受食之器具雲缽多羅,此雲應量器)去。】缽就是我們現在的碗,【自然化去。亦不勞洗滌舉拭。】不用去洗,【並無塵緣障道之苦。大本云:諸往生者。其飯食時。金缽。銀缽。種種寶缽。隨意現前。】到極樂世界你就不會貪,因為你要什麼都有,所以你也不會貪,【百味飲食。充滿其中。酸鹼甘淡。各如所願。不余不缺。】鹵不余就是吃完之後也不會剩下,吃一吃我剩下半碗吃不下,也不會剩下。不缺,你吃完不夠,又想吃,你再想就又有,看你多會吃,【不以美故。】也不因為它很好,【過量而食。食已自消。】也不會拉屎,【而無遺滓。】當然沒有拉屎,所以這很好,光是極樂世界這招不用跑廁所,對我而言就是非常好的地方,因為我一天跑廁所的次數至少要二十遍,一下子嘔吐,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一號,很痲煩,一下子洗個澡,廁所,我一天跟廁所結緣至少要二十遍,至少,至少。【或見色聞聲。意以為食。自然飽適。】飽滿適當,【無所味著。】也無所著,【身心輕利。食畢化去。時至復現。】時間到又顯現出來,又吃了,這就是眾生有習氣,不然佛哪有可能吃這些東西,對不對?所以到極樂世界錢也沒有用,鬥爭也沒有用,你要什麼每樣都有,就不會鬥爭了,對不對?你也不用搶來搶去,市政府若撥每一家一千萬,你還去搶我才覺得奇怪,一千萬就花不完了,再給你一億,哪有人還要去當小偷,還要拿槍去殺人家,沒有那麼傻的,難道不是這樣。

【但經行金地下。】走來走去,【雖有天華繽紛。天樂敷奏。娛樂之境。心不貪著。優遊自在。一心行道。任運(自然意)進修。】就是自然的意思,【或稱念佛名。或參究禪理。或修習觀行。非徒散慮逍遙也。】不是說只有走一走、走一走,有這個妄想,吃飯也是修行,聽音樂也修行,走一走也全都是修行。

【此飯食經行。是尋常日用事。當知日用之中。頭頭是道。】每一樣都是道。【古德云:運水搬柴。無非妙用。穿衣吃飯。儘是禪機。蓮池大師云:拈匙放箸。】箸就是筷子,拿起這個湯匙,舉起這個筷子,【口口不離。舉足動身。步步踏著。】踏著,【何得埋頭吃飯。空過一生。】怎麼說整天只吃飯,眾生就是這樣整天都在吃飯,空過一生。【玩水觀山。】那個翫跟那個遊玩的玩,玩一模一樣的,通用。【徒勞萬里。】多走的,就是說人家極樂世界走來走去是在修行,我們走來走去是很疲勞,很疲勞。所以說【味哉言乎?】【()

初正明竟。】很好,這不用再講,講來講去就是講極樂世界好,台灣人,鄉下人說:好到會嚇死人。行是行到這樣的行,這樣的好,好到這樣的好,無止盡地好,無法形容地好,所以諸位!你若被你先生打,也還是覺得很安慰,我聽到師父的佛法,我先生打沒關係,師父若要接受你,師父若不接受你,你是比較擔心你聽得懂嗎?若被講堂趕出去,你是比較需要擔心,你先生稍微對你凶一下不會糟到哪裡,師父,你若太過於違背規矩,趕出去你就要擔心,下次不能聽經,對不對?

庚二結示

【經】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講】此如來重呼舍利弗。告以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天樂天華。神足往還。飯食經行。】吃一頓飯就能夠到達那麼遠。【一一無非彌陀願行功德之所莊嚴。

○願莊嚴者。大本願云:我作佛時。剎中菩薩。以香華等。種種供具。欲往他方世界。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吃一頓飯的時間,【即可遍至。又願我剎中人。】就是說我這個極樂世界的人,【欲食之時。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已自去。】吃完之後自然去,【今者成佛。一一如願。】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當然會依他的願。

○【行莊嚴者。】願莊嚴講完了,現在講行的莊嚴,行怎樣莊嚴呢?【法藏比丘。既發願已。天雨妙華。】就是阿彌陀佛當時當法師的法號,像我現在叫做慧律,他叫做法藏,法藏比丘,我還不夠資格,以後成佛要當什麼佛還不夠資格,還沒有授記,上一尊佛還沒有對我摩頂,所以我們一尊佛他若要成佛,都要先摩頂授記,摩頂授記,授記的意思就是說你已經肯定了,你的功力已經夠了,再多久在哪一個國土你成佛度眾生,我們還沒辦法,我們只是一個十足的凡夫,還在腹瀉,真的,還是凡夫,跟諸位一樣,甚至比諸位還不如,所以我今天上台講經其實不是講給你們聽,是講給我自己聽,策動自己,我要是講經,我就會一字、一字來查、來看,我若沒有講經我就會懶惰,所以我很感謝你們來聽,你們若不來聽我就像瘋子,自己在這裡講沒人聽,所以是你們比較行,你們知道嗎?你們怕我不會,所以天天來,逼我,逼我一定要看書,所以是你們比較行,你們坐在下面的比較行,功力比較差勁的坐上面,要常常練習,你們是練習好了,你們是乘願再來,乘願再來,我碰到深一點的問題就問:有問題嗎?全都沒有問題,實在是很行,真洩氣,【而散其上。故果上亦感天華之莊嚴。又願後】發願之後,【修行。】阿彌陀佛修行,【恆往佛所。】就是前往他方世界,【承事供養。故感果上國中人民。一食之頃。遍供多佛。神足之莊嚴。又手中常出衣服飲食。幢幡寶蓋。一切音樂。供養於佛。故感果上天樂鳴空。國中眾生。自然衣食之莊嚴。

初約五根五塵明受用竟。】現在就這個耳根來解釋,耳根這個聲塵。

己二約耳根聲塵明受用分二庚初別明二總結庚初又二辛初化有情聲二化無情聲辛初又二壬初鳥音法利二征釋略顯今初

今初鳥音法利

【經】複次】不是讀作fù次,你若要讀台語的讀作**次,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是經文,這每天都在讀的。底下:

【解】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也。】很多又很美。【下略出六種。舍利。】這就是說一種鳥,這舍利也有人的名字,一種鳥,那麼這舍利【舊雲鶖鷺。】鶖鷺鳥,【琦禪師雲是春鶯。】春天的鶯,鶯不是老鷹的鷹,螢火蟲底下改一個鳥,【或然。】或然就是說也許是這樣子,意思是說或許這個傳說是正確的,也許這樣。【迦陵頻伽。此雲妙音。未出殼時。音超眾鳥。】迦陵頻伽,妙音,妙音。還沒有出殼的時候這聲音就超出一切的鳥,【共命。一身兩頭。】雖然兩個頭,同一個色身。【識別報同。】意識是不同,但是果報相同,同一隻鳥,【此二種。西竺】就是西印度,【雪山等處有之。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這句要注意!皆寄就是說藉著,皆寄就是借用我們娑婆世界,藉著我們……,此間就是我們娑婆世界,愛賞者就是對鳥兒欣賞的這些人,其實我們娑婆世界這小鳥沒什麼好欣賞,拉屎,倒楣,很倒楣,走過去,小鳥拉屎,沒有辦法,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小鳥太好,西方極樂世界的小鳥不會拉屎,我們這娑婆世界小鳥看起來雖然很美,但是拉一堆屎,這就是說小鳥最好、最美,聲音最好,藉此來談,寄,皆寄此間,皆寄就是都藉著娑婆世界愛觀賞的這一些鳥類,言其似而已,很像而已。像娑婆世界的小鳥,【六時出音。】六時出和雅音,【則知淨土不以鳥栖為夜。】淨土,鳥沒有在棲息的,【良以蓮華托生之身。】藉著蓮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蓮華,託生的地方【本無昏睡。】,本來就沒有在睡,極樂世界何必睡,【不假夜臥也。】不假夜臥,所以到極樂世界也不用休息,不必像我們一天睡八個小時,睡個午覺、晚上,睡七、八個小時。

【講】此重呼舍利弗。復約耳根聲塵明受用。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故以音聲而作佛事。極樂攝法界機。五根五塵。一一圓妙。】圓滿的妙音,【此姑就聲塵。以顯法利。】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非全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也。】不是像……,這句是《楞嚴經》,出自《楞嚴經》,不是像我們娑婆世界,此方真教體,我們這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所以他若要得到清淨要迴光返照,反觀自性,這《楞嚴經》會講到,清淨是用音聲作教體,真教體意思是說娑婆世界若是教我們開悟就要多說法,要用音聲作佛事的意思。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者。常有。謂非時有時無。種種。言其品類不一。形殊眾鳥曰奇。】奇,【音能說法曰妙。毛羽光彩。形形色色。多而且美也。下略出六種。白鶴以純白為正。孔雀華彩奪目。】就是很醒目,我們現在講很醒目,【鸚鵡以紅嘴綠羽為貴。】嘴是紅的,那麼羽毛是綠的,最貴,【能學人語。舍利舊雲鶖鷺。】鶖鷺,【元朝楚石梵琦禪師。西齋詩云:舍利是春鶯。修眉漆點睛。或然。未確定之辭。】我看到這個修眉漆點睛,想了很久,斟酌很久,真的很久,怎麼想都想不通,所以我現在是用我的意思去講,你若有更好的意思來提供給我知道,修眉就是長眉,漆就是眼睛裡面有水,漆就是水的意思,有這個水分,你若查好,若有比較好的解釋,你來告訴我一下,我再糾正一下,我這句想很久,不曉得要如何解釋,或然,也許這樣子。(修眉是細長的眉毛,漆點睛,好像是用漆來點的眼睛,來比喻鳥的眼睛烏黑明亮)

【迦陵頻伽。此雲妙音鳥。《正法念處經》云:迦陵頻伽。出妙音聲。若天若人。緊那羅等。】是一種鳥,(緊那羅:意為「音樂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龍八部」之一。)【無能及者。】不能跟它比較,【唯除如來音聲。】佛的聲音,【未出殼時。】這是說佛的音聲比這個迦陵頻伽的音還好聽,當時沒有錄音機,不然就錄下來聽看看,是說錄音機也會變質,我們現在的科學很厲害,我們現在科學,這個聲音輸進去電腦,分頻率的高低再重新打出來,就能夠跟這個人的聲音一模一樣,很厲害,科學,所以在法院裡面講錄音帶不能作直接的證據就是這樣,因為這會造假,這個音聲若是經過錄音起來會變質,會變質,我們不曾聽到佛的音聲,但是若聽到書這樣寫,如來在說法,在這裡講經,美國人聽到美國話,阿拉伯人聽到是阿拉伯的話,瑞士人聽的就是德國話,義大利就聽義大利的話,佛有這種能力,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了一種音聲說法,每一種眾生都得到解脫,各得解,不簡單,了不起,我們沒辦法,未出殼時,【音超眾鳥。大論云:迦陵頻伽鳥。在卵中未出。聲超眾鳥。

共命。一身兩頭。】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什麼,連體嬰,連體嬰的原因若是就這個唯識學來解釋,唯識學來解釋,就是兩個很好,好到形影不離,形影不離,這是一種業報,太好,生生世世二十四個小時就發那個願,我永遠愛著你,我永遠黏在你的身旁,正好,兩個都來,再來,連體嬰他的業力就是從仇殺來的,仇殺,我生生世世我就要報復你,老是跟在你身旁,他就常常跟在身旁,所以說這一身兩頭就像我們現在講的連體嬰,但是他這裡是一個色身兩個頭,講兩頭蛇比較恰當,兩頭蛇。【識別報同者。】這個意識是不同,但是同一個色身,【梵語耆婆耆婆迦。此譯為生。《勝天王經》云:生生。】把筆拿起來,生生旁邊寫:兩個共生叫做生生,生命在同一體叫做生生,這若自己看不曉得什麼意思,生了又生不是這個意思,生命共一體名為生生。【或譯命。《法華經》云:命命。】翻譯成中文叫做命命,【(二命共一身故)】二命共一個色身,【《雜寶藏經》:名為共命。心識各別。報命相同也。】相同的,【後二種。雪山等處有之。此等諸鳥。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相似也。名雖相似。實則不同。《十六觀經》云: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贊念佛念法念僧。此鳥原是彌陀化身。】化身。

【六時出音者。則淨土諸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而無間歇。非同此方。夜棲晝鳴。】晚上就停下來,白天再鳴叫,【良以極樂眾生。蓮華托生之身。本來無有昏睡。不假夜臥。】不用再睡,【鳥亦如之。】對這我是比較不喜愛,因為我對這音樂,我自過去到現在我不喜歡聽音樂,對這世間的音樂不會喜歡聽,到極樂世界最好,第一不用跑廁所,第二不用聯考,第三不會生病,這是對我最好的地方,若音聲我有沒有聽我無所謂,無所謂,這對我比較不重要,前面我看到那個比較高興,若愛聽音樂的,噢!這最好,愛玩小鳥的,愛玩小鳥的,常常去買鳥放在……,噢!這最好。再來:

【解】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色身,【二受念處。】就是我們的感受,【三心念處。】我們的心,【四法念處。

【講】上明鳥音。此明說法。】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謂以上眾鳥。非但音聲和雅可愛。】嗯!不簡單,小鳥會說法,你想想看!不是像我們現在的小鳥,若寺廟的鸚鵡,就學人:嗡嘛呢唄咪吽,嗡嘛呢唄咪吽。若早上爬起來,慧律師,行妙師,就會這樣叫,你知道嗎?整天都在叫那個,你不曾看到鸚鵡在叫人嗎?真的,寺廟裡面養那個鸚鵡,晚上晚點名每個都叫,它也不曉得:慧律師!它不曉得這什麼意思,它不曉得,人家極樂世界的小鳥會說法,這實在是不可思議,這若講起來跟娑婆世界,講起來那可以說不可能有這種世界,對不對?根本就不可思議,根本就連想都不敢想像有這種的世界,不可能,但是就是佛講的話,過去又這麼多人往生極樂世界,【且能演揚宣暢。佛法道品。五根等他經七科三十七分。】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七科,【即修行入道之品也。此經惟列二十五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二十五,五、五、七、八,加起來剛好二十五。【或謂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極樂為大乘機。如何演暢不對機之法。當知三十七品。實通大乘。】小乘、大乘通用,三十七道品是大、小乘通用,實通大乘跟小乘。【《智度論》云: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涅槃經》云:若人能觀八正道。即見佛性。名得醍醐。此皆能通大乘之明證也。

所謂四念處下。解七科名義。正文無前三科。但有五根等後四科。仔細研究。】詳細來研究,【極樂眾生。蓮華化生。】蓮華化生,【清淨莊嚴。不必觀身不淨。】我們都要觀照這個色身是不淨,極樂世界不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沒什麼痛苦的地方,全都感受快樂的,【不必觀受是苦。】我們這個世間要觀這個感受是痛苦。【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無有諸惡。所求如意。圓證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故不必更聞四正勤。】到那裡就自然精進,自然斷一切惡法,行一切善法,【四如意足。】四種如意,意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這後面會談到。【蕅公因解後四科。順帶前三科耳。】所以說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加起來才有三十七道品,但是在《彌陀經》裡面講,是簡單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樣而已,所以四正勤、四如意足他就沒有講到。

【四念處。念。是能觀之智。】我們可以觀照這個智慧,【處。屬所觀之境。】所以人家說修行的要訣必須要有能觀照的心,時時觀察我們自己的內心,這是根機最差的人用這樣觀照自己,若利根的人當下就無生,頓悟到自性,一切緣起法就是生滅法,不可能在每一分、每一秒動念起心,去執著這種錯誤的東西,當下悟到無生,那就是根機最利的人,他不用觀照,所以說觀照是病非禪,觀有能觀、所觀,非究竟,能觀、所觀,能觀亦成能所,所以非究竟之處,所以我們這個觀,用天台宗的觀修行,根機普通,若用禪,直入無生,當下頓悟無生,一切隨緣,你千變萬化我就知道這假的東西,空的東西,因為悟到空性二十四個小時都保持這心,都一樣這樣,進入這個大智慧大海裡面,你如何耍他,如何害他,如何搞他,他也不會起煩惱,一點煩惱也不會,為什麼?知道這假的,當下就空性,他不用觀,何必觀,觀又多一個意識,對不對?當然功夫不夠的人還是要慢慢觀,所以這六祖惠能大師裡面那個兩句偈,一個有見性,一個沒有見性: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是不是?時時勤指拭,莫使惹塵埃。就是說常常、常常去年這個骯髒,這就是能觀、所觀,所以他沒有見性,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我的心是明鏡台,會觀,會觀照,還有一念觀照,那就是無明,所以時時勤指拭,莫使惹塵埃,要常常去掉,常常去掉,常常去掉,啊!這個六祖才是厲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菩提本無樹,我們的覺性哪裡有什麼樹不樹的呢!那個都是幻化的東西。明鏡亦非台,明鏡哪有台,明鏡本身心是大智慧清淨心,能遍一切處哪有什麼台?有台就有非台,有台就是有一個形象的東西,有一個作用的地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什麼都沒有就是無生,何處惹塵埃,你要惹什麼塵埃?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所以說庸人自擾,直接單刀直入,剎那之間就解脫了,沒什麼,沒什麼,對不對?所以說……,那麼處就是屬於所觀之境界。【以智觀境為念處。

一身念處。】身,【觀淨土之身。究竟清淨。非同娑婆不淨。

二受念處。觀淨土之受。純不思議樂。無有眾苦逼迫。

三心念處。觀淨土之心。真實常住。遠離生滅無常。

四法念處。觀淨土五陰之法。自在為我。非同諸法無我。】不是諸法無我。好了!那麼再來我們看:

【解】四正勤。】把筆拿起來,勤就是精進,四種正確的精進法,就是說四種你要做的:【一已生惡法令斷。】第二、我們心中若有那些惡法,比如說恨、嗔、愚痴,不要讓它再生起,不要讓它再生起,【二未生惡法令不生。三未生善法令生。】我們這個善法有很多,若還沒有產生的繼續讓它產生,比如說你剛初學佛,知道學佛很好,學佛很好,學佛很好,每次都來,這就是善法,共修每星期老到,這也是善法,聽經聽不懂,聽兩句也沒關係,這也是善法,所以說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我們現在大家都有善法,善根,那麼繼續讓它增長。

【講】正勤。即正精進也。淨土眾生。圓證三不退。惟善無惡。】沒有壞人,沒有壞人,我們娑婆世界也是有很多壞人,但是為什麼會衝突,因為我們沒有證到圓滿,所以意見合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淨善,不全,【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淨念,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清淨的念頭繼續,不會間斷,我們現在都會間斷,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的意思,【不退入凡夫位。】不會掉下來凡夫位,【不退菩薩行。】不會退轉菩薩行,【不退無上道。】不會退這個無上道,【念念趣向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就是究竟寂滅,就是我們所講的涅槃,薩婆若海,涅槃海,涅槃城,到達彼岸的意思。【即正勤也。

【解】四如意足。】四種如意足,這個足就是說他有那個能力的意思,他要做什麼都很如意,這個足也可以說他發出來的神通,他可以產生種種不退轉,都很如意的意思,叫做四如意。【一欲如意足。】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當然他有這種能力,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也要修四如意足,欲如意足,我們欣慕極樂世界,我們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認真念,往生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完成這個道業,欲如意足,來到極樂世界要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土,就是欲,有這個力量。【二精進】精進的【如意足。】就是三種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精進,修到後來會精進,那麼自己的意思調配好。【三心如意足。】心如意也名叫做念如意,他的念頭很如意,隨他的意思,這個心如意就是說他的菩提的這個願,念念不捨眾生,心要做什麼都可以達到他的圓滿。【四思惟如意足。】思惟如意簡單講就是智慧的意思,智慧的意思,深入佛的智慧,任運增明,增加這個智慧。【()

【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能發神通。所願皆遂。故名如意足。】再來,【一欲如意足。向所欣慕極樂淨土。今已得生故。二精進如意足。三種不退。已得圓證故。三心如意足。(亦名念如意足)菩提行願。念念不捨故。四思如意足。(亦名慧如意足)深入佛慧。任運增明故。

【解】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進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名定根。為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於苦等四諦。名慧根。】這個看解釋比較清楚。

【講】五根者。】簡單講樹若沒有根就活不了,修行若沒有根你也沒辦法修行,那麼哪五種情形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呢?【信進念定慧也。】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者何以名根?】這五項為什麼名為根呢?【具二義故。一能持義。如樹有根。能持所生枝葉。不致焦枯。】五根也是這樣,我們若有信、進、念、定、慧。我們這個修行要達到這個願力才有可能,【二能生義。能生花果。令得成熟。故以根名。】我們若有這信、進、念、定、慧在修持,慢慢才能得到我們這個果報,圓滿佛道。

底下解釋:【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我們要深信,信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發菩提心,趨向真如佛果。這就是正道,要相信,信這個正道跟助道,【正道。即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發菩提心。趣向真如佛果。助道。即修習一切善法。助發正因。名信根。】那麼助緣也是很重要,所以我們說要同參道友,同參道友,同參道友,善知識就是助緣,同參道友就是善。

【二精進根。修正助道法。勤求不息。】修這個正助道法,很精進去求,不停止,【名精進根。】我們現在……,我看到很多人在修行,比較不能在這個精進上下手的就是說,他是說我若認真拜佛、念佛就是算精進,其實不是,二十四個小時保持這個心念,起心動念控制好這才是真正精進的人,這確實真的在用功,二十四個小時在用功,還不費體力,你坐在那裡一直觀照自己,觀照自己,有恨、有不滿、有生氣、有愚痴,趕快打掉、打掉,事情過去趕快放掉,事情過去趕快放掉,那是真正在修行的人,我今天也拜佛、也念佛,但是我遇到小事情我恨,恨他、恨他……,我就不是這樣,你為何要冤枉我,這樣恨、恨……,一直恨,你雖然在拜佛、念佛,但這樣不算精進,不入道,沒有本性的功夫,沒有本性,本性可以容納一切嘛!本性可以產生智慧,你沒辦法,你沒辦法,你修那個傻瓜行,拚死命,敲破頭你也是這樣,所, 以說真正精進是二十四個小時,觀照你內心的念頭,保持安祥、快樂,若過去習氣重,有發生事情,過去,馬上放掉、馬上放掉,放掉、放掉……,連那個放掉的念頭都不可以有,真正在精進。

【三念根。】念根,【念正助道法。更無他念。】念這個正道、助道,都一直念這種事情,念念就是要來講堂,念念就是要聽經,念念就是要做善事,【名念根。】所以說念根,精進還要配合念根,更無他念,整天都要修行,整天都要念什麼?都念要往生,整天都念要往生,更無他念,當然你就沒什麼恨,記恨或是說其他的是是非非的事情,我沒有其他的念,不要聽,整天就是顧生死,這樣保證往生,保證往生,所以人家祖師大德,人家祖師大德他說:哪一種人會決定往生?他說:聽到淨土法門,一心念佛,更無他念,我二十四小時只想往生極樂世界而已,你想想看!孔子在想這個周公,還夢見周公三次,孔子他不曾看到周公,孔子整天都在想周公、想周公……,不是他祖先,周啊!周,周羅漢的周,周,所以說我們若是一心一意都在我一定決定要往生,佛祖絕對大慈大悲,我再多的不對,他都能夠原諒我,這是指過去,過去,我們現在聽到佛法,不對,要趕快改過來,好好向道,最好二月二十五再來打個八關齋戒,很好,來這裡閉關一天。

【四定根。攝心在正助道法。相應不散。】這當然有【名定根。】當然就有定力,所以你若要有定力,我現在想一個辦法,定力就是原諒眾生、原諒眾生……,我都這樣修,攝心在正道、助道,我們為什麼?我們不會定就是因為內心記恨,內心記恨,晚上睡覺:可惡、可惡。愈想就愈生氣,淚水就從眼角流出來,哭泣、埋怨,別人嫁到那麼好的先生,我們竟然嫁到這麼差的先生,別的縣市我不曉得,至於雲林縣人嫁的先生很差,命運都很坎坷。所以說這定根要修法,報這個心在正道、助道,相應不散,像鑽木取火,鑽木取火,修行若常常觀照,這力量就很驚人了,所以我們修行都方法不對,只拼體力的而已。

【五慧根。於正助道法。慧照分明。名慧根。】照得清清楚楚。

【蕅公云:觀於苦等四諦。即慧照現前。觀於苦諦。當體即是法身。】色身是痛苦的,但是你若悟到當下就是法身,清淨的法身。【集諦。(三惑)當體即是般若。】見思、塵沙、無明,當下就是般若,集諦。【道諦。為解脫因。滅諦。即解脫果。】出世間的因果跟世間的因果。【名慧根。】放下有解釋:

【解】五力者。】當然你有這個五根,有在用功他就產生五力,他這就是五根附帶在後面,精進用功之後就產生這力量,我今天幸好是出家,幸好出家,不然我在世間的時候,那時候沒聽到佛法脾氣很壞,脾氣很壞,我脾氣很壞,我若沒有智慧來觀照我一定要死的,光是生氣就氣死,真的,光是生氣就氣死,人家要讓我死都不用拿刀來,光是三天、五天寫一張黑函來你就要吐血而死,不是真的事情講的吠聲吠影,人家要讓我死很簡單,每天寫黑函就被氣死了,要自殺了。現在不同,不同,聽到這佛法我們知道:啊!這就是增上緣,對!對!對!這樣很好,樹若沒有風,種子也散播不出去,我們人沒有逆境也不會有成就,不會有成就,常常修那種輕鬆行,有這個逆境,好好玩喔!真的(法師笑),好好玩喔!以前在修大家都讚嘆你,現在批評你,看這支柱子穩不穩,試看看,說不定佛祖示現的要試試我們也不一定,不要被打倒。噢!真的!真的!真的,所以這力量,真的,學佛會產生一種很強的力量,確實很強的力量,藥效確實,我服用這個佛法,這個佛法的靈芝草,十年以內這個煩惱去掉是不計其數,真的,我還沒有證聖果,但是這佛法的力量確實是大,真的很大,也不會跟人家計較,人家講什麼,好!好!隨便,好,好,每樣事情就比較放得下,不然我這麼壞脾氣,發作起來會氣死,真的,所以諸葛亮,諸葛亮就是這樣,諸葛亮,諸葛亮的個性就是跟我一樣,諸葛亮,孔明,也是智慧很高,脾氣壞,脾氣壞,若要讓他死,讓諸葛亮死很簡單,寫幾封信去他就死了。底下,五力者,【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我們的信力夠,增長我們的力量,種種的疑問你就破,你就不會相信那些邪魔外道,即使今天全世界的人跟在座諸位說:那個法師多行,他講的法是怎樣好、怎樣好,是怎樣會得道,什麼無量的神通。在座諸位!你信根夠,我完全相信,相信淨土法門就好,力量就出來了,你就不會被騙得團團轉,著魔才回來,今天還有一個清海的,著魔還要來找我,我過去已經宣布了,井水不犯河水,信清海,著魔,對不起!我才不為人家加持的,沒辦法,碰到了,我們人的福報因緣,沒辦法,【及破煩惱。名信力。】信到已經有力量出來了,產生力量。【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身心懈怠,若可以最好不要住俗家,住什麼?住在寺廟,若有寺廟可以讓我們現在家身修行,要早課、晚課,多少也看到佛、法、僧,這比較不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精進,精進力,每天這樣念,每天這樣念,念久就有一個印象在,我們人的念頭真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東西。我看一本英文的書,英文的書Meditation(Meditation:冥想),因為它是全部原文,我現在翻譯給你們聽,因為我看那本全部都是原文的,美國人做實試驗,全是英文,寫Meditation就是打坐,我們人修這個念力的問題,他現在用那個機械用在腦部的地方,現在叫一個喝完酒的來,裝上去,腦部吵雜不已,亂七八糟,喝酒下去,晃、晃……,反射出來的亂七八糟,散亂,散亂,愚痴,反應出畜生的頭腦出來,現在裝在豬身上,那麼腦波就跟喝醉的腦波一樣,所以佛祖說喝酒會愚痴。真的,喝酒會愚痴,沒智慧,跟畜生的腦波幾乎一樣。再來,他現在叫一個正在發脾氣,發脾氣的時候,發作,腦波,噢!指針都控制不住,都控制不住,左腦,我們這腦部有左腦跟右腦,兩個腦部,兩個腦部,左腦控制右手邊,右腦控制左手邊,所以我們在走路,你知道嗎?我們走路是交叉的,交叉的,我們走路是交叉,手跟腳是交叉,對不對?你不曾看左手出來,左腳出來,右手出來,右腳出來,那就是龍發堂看有沒有這種,再三來,他現在去叫一個yoga,yoga就是瑜伽,翻譯成中文叫做相應法,繞過這瑜伽的人他有這個定力,他曾繞過集中心力的辦法,叫他打坐,腦部裝上去,那兩條,左腦、右腦,沒有什麼浮動,幾乎那個頻率都是一模一樣,很平衡,英文叫做balance,一種平穩,很平穩,很平穩。再來,用那種特殊的照相照出來,若有禪坐功夫的人,不曾生氣,心有定的人,噢!整個頭上都是光,整個頭上都是白字光、藍色光,很有修行的人就是整個頭上都是光,若沒有修行的人的光很亂,全都亂,包括我們的手也有光,我們的手也有光,手也有光,這百分之一百我相信,我在念毗盧遮那佛絕對不會超過七句,整隻手都熱的,這我相信,我本身每天都念的,我若在加持,這隻手舉起來,不會超過七遍,整隻手都熱的,感覺。有一次我叫一個人到前面念,他馬上有感覺,觀想一道光射出去,頻率出去,他有感覺,他說:有!我有感覺出來。但是我們眼睛看不到,所以說這種東西,念力會產生很大的力量,那叫做潛能,我們這個內在的潛能,所以說我們臨命終就是靠這個念力,你知道嗎?靠這個念力,你每天培養:我要往生。我就是要往生,你要如何?簡單講就是很賴皮,我用纏的也要去,無論你講什麼我都要往生,百年之後倒下去是絕對……,阿彌陀佛絕對來接引你,這種就要發揮你的纏功,糾纏的纏,纏住,纏住,所以就跟阿彌陀佛:我不放過你,因為你有發這種願,對不對?我這輩子不能放過你,男的,男的你若能夠將你追求女朋友的工夫來追阿彌陀佛,保證對的,保證對的,真的,男的在追女的,那是不分晝夜,不分晝夜,因為我們曾追過,知道,不分晝夜,即使兩點也沒關係,兩點也沒關係,所以這種人的念力是決定一個人的生死,所以信、進、念、定、慧,為什麼我特別解釋這個念,這個念就是一切十方,十法界都是靠這個念頭,念頭的念力太重要,太重要。我看一本超淨覺,又看到一本書,看到一本書,看到一本書是美國人寫的,它是整本都英文,翻譯成中文,這本書的名,他說我們人不要常常有一種不好的念頭,這樣慢慢會發生,比如說我沒有被抓去關,我不曉得牢獄的生活,我整天都是念頭:這個牢獄的生活不曉得怎樣,我很想進去裡面試看看,很想進去裡面試看看。這美國人是一個很行的人,他是一個博士,博士,這無色界的眾生附身在他身上,拿他的筆起來寫,拿他的筆,這本書在美國是暢銷第一,寫、寫……,他說我們人的念力一動下去,整個天地都知道,全都清清楚楚,所以你若常常想到壞的,我家火災,我家火災,我家火災。這念力若出去就產生一種頻率、頻率,你家以後真的就發生火災,很奇怪。我剛才講這樣之後,他回去:師父!我慘了。我說:怎樣?我若坐飛機都會想:若掉下去穩死的,不想又很害怕,我常常想飛機爆炸,不曉得會不會爆炸。儘量不要想,因為我們人這種念力會產生一種很大的力量出來,很大的力量出來,知道嗎?很大的力量,所以什麼東西儘量往好的去想,知道嗎?往好的去想,所以為什麼叫大家要認命,要認命,他就是要讓你了解你不須要用到不必要的體力,去想那種錯誤的思想,以免引起將來的因果,就是這樣,所以我看到這本書,我很歡喜,它是無色界天來附身的,來執筆,噢!講得真的很好,真的很好。【定根增長。】定力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禪定。名定力。】名叫做定力。我們若念力夠,慢慢、慢慢寬恕眾生,放得下,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禪定,事相在一切境界當中要有定力,理性,理性就是說我們的心悟到無生,心中有定力就不會亂想。【慧根增長。能遮】遮就是止,【通別諸惑。】把筆拿起來,通就是見、思、惑。別就是塵沙跟無明惑,我們的智慧修久了智慧會產生,會增長,他就能夠停止這個見思惑、塵沙惑跟無明。通就是大家都有的,別就是菩薩才有,塵沙跟無明就菩薩才有,通惑跟別惑,通惑就是一般都有,若別惑就菩薩。【發真無漏。名慧力。

【講】五力者。即前五根增長。具大力用。不為他法所伏。而能摧伏他法。(即疑惑懈怠等)】摧伏,【一信根增長。深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破眾生不能成佛之疑惑。能破邪信。不為邪法之所動搖。及破見思塵沙無明。各種煩惱。名信力。】信力。

○【二精進根增長。能破種種身心懈怠。不存身見。悍勞忍苦。】可以忍耐這個痛苦,【破身懈怠。心不昏昧。亦不沉沒。破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者。即成辦出離生死大事。名精進力。

○三念根增長。破諸邪念。空有二邊之念。皆屬於邪。】凡夫的有,二乘的空,都要放下。【成就出世。中道正念功德。名念力。

○四定根增長。一心不亂。能破散亂妄想。而發事理禪定。禪定即三昧。功淺者。發事一心不亂三昧。功深者。發理一心不亂三昧。】事一心不亂,證阿羅漢果,理一心不亂,證八地菩薩果位,所以沒那麼簡單,事一心不亂就是斷第六意識,理一心不亂就是已經降伏第七意識了,要進入微細的第八意識,簡單講理一心不亂就是無生,無生法忍的意思,【名定力。

○五慧根增長。慧光透露。能遮(止也)通別諸惑。見思為通惑。三乘同斷故。】聲聞、緣覺、菩薩全都要斷空虛見思惑叫做通惑,【塵沙無明為別惑。別屬菩薩所斷故。三惑黑暗。慧光能破。諸暗既破。顯發真正無漏之智。名慧力。

【解】七菩提分。亦名七覺分。】七種覺悟,能夠覺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名擇法覺分。】選擇,擇法覺分,那麼智慧若是產生觀照這個諸法,他就能夠分別是真的、是假的,我們現在真正智慧的人很少,這個人灌頂馬上消災。隨便跟你講一下,噢!那個很有修行,從美國來的,噢!很有修行,真的、假的分不清楚,就去,流傳,來、來……,啊!聽了之後很失望,很失望,灌頂、加持,一樣,股票也是跌停板,一樣,也不會消災也不會解厄,病苦也還很多,我們若有正信就知道,若說我們今天所造的惡業,去灌個頂,加持一下,病苦就都沒有了,這樣就沒有因果,大家壞事都敢做,所以說修持自己修持比較重要,自己修持比較重要,所以真的佛法是不談神通,沒有在講那些有的沒有的,依法為主,虛偽就是說這是假的,不是我們佛教正教,不是我們的正教,我們知道,附佛的外道,謬取諸虛偽法,虛偽就是不能成就佛道叫做虛偽,不能成就這個佛道,名擇法覺分。要選擇,意思是說他有這個智慧選擇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那句話你要注意!常勤心在真法中行,你看!心,他講心,不是身在真法中行,修行用這顆心去修,所以我叫你二十四個小時注意你的念頭就是這樣,精進修諸道法的時候,善能覺了,真能夠覺悟,來觀察,不謬行於無益的若行,無益的若行。人家說……,有一個人來告訴我,說:師父!我要來打餓七。說:打餓七是很好,恰到好處就好。弘一大師他也曾斷食過,但是弘一大師他曾斷食過,斷食兩個禮拜、三個禮拜,我看《弘一大師傳》他曾斷食過,斷食對身體很好,若太過長久的斷食要相當有功力,要相當有功力,我們若常常餓著肚子就很痛苦,要吃,要來吃是很不好意思,不來吃是很痛苦,這樣沒有用。若光是用餓的打這個餓七能夠成道,那這樣非洲都沒有東西可吃,餓成瘦骨如柴,沒看到非洲那個成佛,你有聽到嗎?非洲都沒有東西可吃,都餓,餓得一無所有,若光是用餓的,打餓七就可以成一切道業,諸位!要注意聽!我不是誹謗別人,是說剛好,恰到好處,你的體力讓你打餓七,兩個,太久不是凡夫承受得了,不是凡夫承受得了的,我沒有誹謗其他的法師,是說你若要修行,不是痛苦到自己受不了,命快休了,無益的苦行,無益的苦行,有的人修一種無益的苦行,很多,我的腿盤起來打坐,打坐起來,無論多痠,有人發一個願,我們以前蓮因寺有這樣,有人發願,我腿盤起來,我一定要學雙盤,我絕對要學雙盤,練雙盤,我再辛苦也不要放下來,不要放下來,南普陀也曾有這樣,曾有這樣,南普陀,我們以前跟澎湖修禪宗的慧淨法師,都是很好的同學,這慧淨法師也費很多苦心在雙盤,很多法師都跟他雙盤,以前南普陀那些比丘怎樣練雙盤呢?雙盤盤起來用繩子綁著,人再站在上面踩,哀嚎不已,哀嚎得亂七八糟,很痛苦,繩子綁著,一個小時下來不能走路,不能走路,不能走路,所以說我們若沒辦法雙盤,修恰到好處,但是也不能修恰到好處,要修辛苦一點,若我的見解就是說不可恰到好處,要比恰到好處再辛苦你才可以進步,你覺得恰到好處會懈怠,因為我們恰到好處的標準不同,標準不同,拜二十分,這樣恰到好處,二十分而已就恰到好處,對不對?不可以,所以無益的苦行就是說沒有智慧,愈修愈遠離佛道,我們要有智慧,精進善能覺了就是說要用智慧去修行,不可以說隨隨便便亂修行,沒有智慧在修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這是符合佛的意思,符合佛法。【名精進覺分。】精進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覺分。】我們的心若得到法喜充滿,能夠覺了這個歡喜,不依顛倒法的歡喜,什麼叫顛倒法的歡喜呢?所謂顛倒法的歡喜就是說我修每一種行,我就一直覺得這一定對,所以這顛倒行,若沒有福報,沒有智慧也得不到正法,每一個人都說他所信仰的,他所修行的都是最好的,所以不依顛倒法是很難去界定的,你可憐別的宗教……,我們佛教知道我們佛教是最究竟的,大家都有這種智慧,但是別的宗教他說你顛倒,說你顛倒,所以不依顛倒之法而喜,明明不對,顛倒的法,他在歡喜。住真法喜,名喜覺分,安住在正法,名叫做喜覺分。

【講】七菩提分者。梵語菩提。此譯為覺。故亦名七覺分。即由前慧力。所發真正無漏之智。善能覺了。一擇法覺分。】選擇,你可以選擇,【智慧觀諸法時。即以智慧觀察五蘊諸法之時。慧照分明。善能簡擇分別。何者是真。何者是偽。與無漏智相應為真。不相應為偽。不致謬(錯也)取虛偽之法。五蘊本來無我。妄執實我。五蘊本非實法。妄執實法。我相法相。皆虛偽也。】我相就是對人生觀不了解,法相就是對這個天地萬物的宇宙不了解,【與無漏智不相應。我法二空真理。與無漏智相應。如是簡別。名擇法覺分。

二精進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者。不雜謂之精。不退謂之進。修趣向佛道之法。一心精進。不倦不怠。慧照分明。善能覺了。不謬行(錯修也)於無益苦行。如《楞嚴經》所云:勤心役身。事火崇水等。】這個心很精進,用這個色身來做什麼呢?事火,這個拜火教,崇水,淋濕全身,拜水教,全身浸在水裡,外道,【諸外道所修。無益之苦行。】外道,【不能出離生死。是為無益。常勤心在真法中行。真法。即真正道法。四攝六度等。】四攝,四攝法。六度,【如是精進。名精進覺分。

三喜覺分。若心得法喜者。即進修道法。工夫深造。與真法相應。心得法喜。慧照分明。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喜。計斷計常。】計斷計常就是斷見跟常見,斷見就是說人死後什麼都沒有,人死後就一無所有,哪有下輩子,我沒看到,叫做斷見,常見就是說我這輩子做人我下輩子也當人,那只是狗,下輩子也要當狗,這叫做常見,人者恆為人,狗者恆為狗,名為常見。【著空著有。皆顛倒也。】全都是顛倒,【住真實之法而生喜。】不是生死,生喜,生喜,【名喜覺分。

【解】若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了。除諸虛偽。不損真正善根。名除覺分。】我們一個人若是斷除了諸見煩惱的時候,他就有這個智慧,除掉空上虛偽,不會損壞真正的善根,名叫做除覺分,這句話要注意,除掉那些煩惱,他有辦法除掉這個煩惱,所以佛經有一句話,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這個人內心充滿智慧,他不管行住坐臥,不管他在做什麼,他都有智慧在觀照,智慧在觀照,舉一個例子來講,當然是舉一個例子來講,有一天,我讀大學的時候,請我去跳舞,我也跟他去跳舞,我也跟他去跳,我去,我沒有跳,我拿念珠去,看、看、看……,雖然跳舞不是惡法,但是會讓我們放蕩,女的穿得很暴露,男的跳、跳……,我拿念珠去,我專程去看看,因為我們有智慧,我們知道七點開始十點一定會結束,要不就十一點結束,不然十二點也要結束,一定要結束的,所以智慧觀照,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今天……,這是半開玩笑的,不是真的,叫我去酒家,去歌廳,你看我會被迷了嗎?我站在那裡,對啊!我看我人是在那裡,因為我們早就有智慧,這種根本哪有什麼快樂不快樂,那是五根在作用,跳舞、唱歌、喝酒和女人講話,在我們一般世間人來看,不得了,我已經沒辦法解釋了,你要怎麼解釋,事實你就是有去酒家,所以我們出家人連從酒家下來的那個位置,我們都不敢站在那裡叫計程車你知道嗎?黑美人大酒家,我站在那裡,拖去死(計程車)。拖去死(計程車)就來,剛好一個人來,照相起來,證據充足,慧律法師,黑美人大酒家,這個眾生他沒有智慧,他不了解一個菩薩他的心到什麼境界,他在做什麼你沒辦法了解,但是就要避開眾生的誹謗,避開眾生的誹謗,所以說佛祖當時在世的時候,沒有人吃素,大家都吃葷,你看!他這個吃的東西他會觀照,將來你們若受過比丘、比丘尼戒,打開,魚肉每樣都吃,他沒有吃素食的,吃素食是佛滅度之後八百年到一千年才開始吃正素食,他吃葷,但是佛有教他智慧,他知道這就是虛偽的東西,知道我們不可以殺生,他也知道這是生死的根本,慢慢、慢慢觀照,噢!到後來,斷,所以有智慧的人他吃到葷,他馬上有辦法觀照,有智慧的人他娶妻,他馬上可以在男女的種種矛盾痛苦地掙扎,他馬上知道一定要修行,不修行絕對死路一條,雖然說他有結婚,種種男女的關係,但是這對他來講是增上緣,但是我們不可以藉著這種理由來造業,功夫不夠,智慧不到那程度,藉著我要觀照看看,或是我要試看看,或是我來造惡業,我很有智慧,功夫不到,若我看你們的功夫可能不及,所以還是要遠離,因此要除掉種種煩惱、好壞是非善惡,他有這個智慧的時候,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任何事對菩薩而言他都有辦法解決,什麼他都有辦法解決,因此我再三勸告諸位,你不可以只看這個人外表,聽得懂嗎?真假,是不是菩薩,你看不懂,萬一誹謗到菩薩,痲煩了,這下嚴重了,真的,像我看這《金山活佛》,進去,為了救人,將那個女孩子的衣服脫下來,背靠背,去掉那個毒氣,她得到肺結核,他父親氣得衝進去,金山活佛說:註定要死的,再幾個月就要死了,救不起來,沒有福報,還打他,當然我們不是金山活佛,對不對?所以說他有時候做什麼工作你不知道,聖人,所以我都將廣化法師的話來勸告諸位,真正要修行就是說我們今天在修行看到覺得很奇怪的,我們就說:啊!這是不是菩薩示現的,可能大家都不是,但是因為怕造業,這樣就圓滿,這是不是菩薩示現的,所以我若看到金剛上師娶好幾個太太,我就說:這菩薩示現的,這不可以誹謗人家。所以這除要有正,除掉這個煩惱,須要有智慧。底下,【若舍所見念著境時。善能覺了所舍之境。虛偽不實。永不追憶。名舍覺分。】若是舍所見到,所見到,念著境時,你執著這個境界,你舍開你所看到的那個境界,舍掉,每次看到每次舍掉,你能覺悟你所舍的境就是虛偽不實,我不要去追憶,簡單講就是說你內心不要想我在舍,這境界是假的,我在舍,都不要有這種觀念,本來就是假的東西,永遠不要去追憶它,這個追憶就是執著,比如說過去那個人很對不起我,我原諒他,你常常這樣想,常常這樣想,這樣也是一種執著,連原諒他,過去就算了,這個船過水無痕,電視在演的,船過水無痕,這也可以解釋我們人在修持當中,經過任何一個時空都不染著,可以這樣解釋,名舍覺分。【若發諸禪定之時。】若是發起這個諸禪定的時候,【善能覺了諸禪虛假。】我們若發出這個禪定的時候,能夠覺了諸禪是虛偽,【不生愛見妄想。】你沒有產生這個執著妄想之見,【名定覺分。】定覺分。

【講】四除覺分。】那麼七菩提分講到第四,【若斷除諸見煩惱者。】這個【諸見。即身邊】有色身的執著,【邪見戒】就是用自己的見解做事情,不用正法。【五利使。】那麼身見、邊見、邪見、戒禁取見、見取見,五利使,【煩惱。即貪嗔痴慢疑五鈍使。五利使屬見惑。迅速敏捷故利。五鈍使屬思惑。紆迴遲緩故鈍。】我再解釋一下:這個五利使,這使就是像常常派在身邊的使者,使喚者,簡單講就是說這個見惑的力量太快,這個見惑,在我們的思想中是很敏感的,很快的,第一個就產生這個見惑,見惑。人家打一下,噢!你怎麼打我。這個「我」就產生了,色身的「我」就產生了,執著這個色身的「我」就產生了,人家說佛法很好,他不是信佛的,一下子這個邪見就跑出來了,邪見就跑出來,哪有什麼因果,沒這回事,速度很快、很快,所以叫做見惑,那副敏捷故利,五利使幾句話合起來解釋就是說,五種速度很快卡在我們身邊常常當我們的使者纏著,使者纏著,這個大使常常纏著我們,速度很快的有五種,有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等等。五鈍使,這個鈍不要誤會成慢,這五鈍使意思是說次,打一下身體,你一定執著這身體就是我,卻一個念頭:可惡你敢打我,第二個念頭,恨,嗔恨心就跑出來了,生氣就跑出來了,這第二個念頭叫做鈍,其實這個鈍也是非常快,快得不得了,但是為了解釋的方便,為了解釋的方便,所以不可以說這個利鈍不稍微分一下,一定要分一下,利就是說速度快,觸境即生,鈍就是第二個念頭,也是觸境即生,但是第二個念頭,其實是同時,打到你的色身馬上就要拿刀讓人家死。五鈍使屬於思惑,思想上的,思惑。紆迴遲緩故鈍,稍微慢一點。【此十使是造業受報之因。】這十項是我們造業受報的因,你慢慢觀察,這十項二十四小時都用得到,你若跟外道辯論,辯論,外道邪知邪見,辯不贏我們又生氣,你到市場去看,全都是這樣,起到車站看也是這樣,五利使、五鈍使每一位眾生都離不開這十項,【能使眾生。受輪迴生死之苦。】我一定對,我絕對對,所以說這個十使,只要沒有學佛,我講這句就是,全世界只要沒有學佛,這十使絕對纏住,包括你當總統也是一樣,看你當官當多大都一樣,飽學之士也一樣,十使,沒辦法,突破不了,所以說能使眾生受輪迴生死之苦,【故名使。】老是在你身邊,【斷除十使時。慧照分明。善能覺了。除諸虛偽之惑。此惑無有自體。故曰虛偽。】無有自體意思是什麼?本來就沒有,本來就沒有,所以是虛偽。【不損真正善根者。以無漏智為真正善根。智慧斷惑。其智不損。如日光能破暗。其光不損。名除覺分。】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十項一定要注意,貪,不要貪心,不要發脾氣,不要愚痴,不要我慢,不要懷疑,所以我為什麼要跟諸位上文殊講堂的清規,三十條的戒律,就是說讓你常常讀,你就會注意你的行為,注意你的心,我來這裡……,我建立文殊講堂最大的願力就是要栽培眾生,最大的戒規就是不準有是非,有什麼是非自己用智慧去判斷,不可以來這裡講,要就此打住,來到這裡你就是要往生了生死的,不準你講是非,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暈樣你才修得了行,我要讓你了解一個清淨的道場它的好好到什麼程度,好到什麼程度,我道場走了幾百間了,看太多、太多,每間就是這樣亂七八糟,每一間,沒有一間沒有的,師父跟徒弟,徒弟跟徒弟,就是看法不同,就鬥爭,就恨,記恨,師父又不教,又不統一,所以我來這裡,徒弟我都跟他規定,這裡都沒有你的意思,兩個有衝突,就由我做決定就好,我做決定就好,三餐讓你吃,你好好念佛,沒有煩惱,我做決定就好,統一裁決,師父講一就是一,師父講二就是二,對不對?目前,到今天為止我很滿意,真的,這些徒弟,這些徒弟,第一排這些都準備要剃度,準備而已,以前都在五樓聽經,我也不曉得他有沒有在聽,對不對?調來第一排,若有要剃度都調來第一排,不要看我們,不然我們會不好意思,不要看我們,不然我們會不好意思,我們是不曾出過社會,人家會不好意思,目前我對這些徒弟都很滿意,那天有一個徒弟來,說他在歌廳、餐廳上班,來這裡要求師父要剃度。我說:好。來這裡,噢!第一次來,看,噢!那個眼神殺氣騰騰,殺氣,他沒告訴我,我就知道這絕對黑道的,我說:好!來住,但是要按照我這裡的規矩,第一個背楞嚴咒。咦!隔天要叫他起來做早課,跑掉了,不見人了,不曉得跑到哪裡了,住一晚而已,這幾天又打來給楊居士說又要回來,我這裡不是旅社,Here is not hotel,you can not stay long time,please get out.這不是在住旅社,這是修行的道場,不是你說來就來,說回去就回去,只要你離開講堂,踏離講堂一步,不準回來,不準回來,所以我都跟這些徒弟:何時要出去沒關係,但是要考慮清楚,考慮清楚,若是這樣,我這裡豈不是毫無規矩,要來就來要回去就回去,這又不是在走廚房,難道不是這樣,又不是在走廚房,哪有一個道場是這樣,對不對?不可以這樣子,我甘願人少一點,沒關係,所以這個廣化老法師他有訓示,他說:慧律法師!你不要煩惱這個人少。他說:人少是非少,人多是非多,人多的時候事情是比較好處理,有人可以幫忙,人少的時候雖然說分配工作比較累,但是沒有是非,人少,所以我就跟同參道友:既然大家來這裡在一起就是善緣,不要結惡緣。包括我們這些徒弟,來這裡聽經的,不是要剃度的這些徒弟,目前而言是很滿意,很滿意,當然裡面不曉得有沒有隱藏什麼殺機,我是不曉得,裡面隱藏殺機的才會接到黑函,來這裡聽一聽,聽一些訊息,難道不是這樣,今天慧律法師不曉得又講什麼,又解釋什麼回去再寫一篇,隔幾天又接到一篇。所以說在座諸位!來到這個講堂為什麼訂一些戒規,就是要讓諸位一心精進道行,出去外面,到別間道場不要去講別間道場不好,只講我們講堂最好,都不要去講那些,修,修他們的,照顧我們這顆清淨心,慢慢、慢慢他這個道業就精進,他知道這都是假的,我看顧我自己,成佛是自己的事情,要記住師父的話,成佛是自己的事情,這樣一下子你就斷掉這個外緣,一下子你就不會造口業,三業一下子全都清淨,全都清淨。

【五舍覺分。若舍所見念著境時。】捨去所看到的執著的這個境界的時候,【謂所見念著之境。此境本來無有。】本來就沒有。【慧照分明。善能覺了。所舍之境。舉體虛妄。】舉體虛妄就是全體虛妄,【因念著故。】因為我們這個念有執著,【似現前境。乃由意識所變。故曰不實。】想起過去就又現前,但是不是實在的,【既已了知。永不追憶。如人所見夢中之境。夢時妄生愛著。醒覺之後。了知虛偽。無有真實。故不追憶。名舍覺分。

六定覺分。若發諸禪定之時。】發出這個禪定的功夫,我們人修到一個階段,意識沒有了,禪定的功夫就出來。【禪有多種:外道禪。】外道的禪是【修無心定。】無心定,沒有用心,【用強制力。將第六意識。伏而不行。】暫時伏,【生無想天。】無相天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壽五百劫。】時間很長,【初半劫。】第一個半劫,【用功入無想定。能經四百九十九劫。如夾冰魚。】像冰夾這個魚,【雖然不動。冰融復活。迨最後半劫。定力一失。妄想復起。】外道都修這個無相天,外道【因謗三寶。墮落地獄。】所以我跟諸位說:到比較清淨的意思就是說所有的罪,你寧可去殺人放火,你寧可去犯其他的戒律,你千萬不要誹謗三寶,聽得懂嗎?寧可的意思是說表示罪還沒有這麼重,你犯到戒律,罪還可以懺,還有救,知見不壞,知見偏了誹謗三寶,這罪是非常、非常地重,非常地重,墮落地獄。

○【有漏禪。如四禪四空諸天。各皆有定。若未得滅受想定。不能了生死。報盡還來。散入諸趣。】報了之後又來,散入諸趣,諸趣就是六道輪迴,又名六趣,又名六道輪迴。【如郁頭藍弗。】郁頭藍弗是印度當時的一個外道,【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三界極頂。舍報之後。墮作飛狸之身。】飛狸,一種畜生,【此定覺分。慧照分明。善能覺了。如上諸禪。悉皆虛假。非真實定。不生愛見味著。名定覺分。】底下:

【解】若修出世道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三覺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動。當念用除舍定三覺分。以攝持之。調和適中。名念覺分。】現在就是說要調配,不要讓他很偏定或是偏慧,也不要讓他太浮,也不要讓他太沉。所以說:

【講】七念覺分。若修出世道時。即修出離世間。了脫生死之道。三十七品。出世道也。修此道時。慧照分明。】慧照分明,【善能覺了。定慧不可偏重。】定慧不可偏重,【常使定慧均平。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要一樣高低長短。或有時定力太過。其心沉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三覺分。】擇法覺分來選擇法,精進跟喜三覺分,【而審察提起。不令沉沒。成有時慧力太過。】定力不夠,【其心浮動。當念用除舍定三覺分。以收攝任持。不令浮動。務必調和其心。】要好好調我們這顆心,【定慧適中。】我們平常在修行也是要調配自己的色身,不要讓它很痛苦,也不要讓它太過於懈怠,恰到好處就好,像開火車般,恰到好處就好。【名念覺分。

【解】八聖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無漏行觀。見四諦分明。】苦、集、滅、道四諦分明,【名正見。以無漏心相應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籌量就是思惟,籌量就是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為令增長。入大涅槃。名正思[惟]。】八聖道分我們所講的八正道,八種是正確的入正道,八種可以讓我們入正道,可以讓我們解脫,可以讓我們成佛道叫做入正道,亦名叫做入聖道,修這個無漏行觀,無漏行觀就是看到這個四諦苦、集分明,知道世間是痛苦,我要趕快修行,知道世間的痛苦是從貪、嗔、痴集合而來,我要斷這個集,滅,這世間是痛苦的我一定要滅,滅這個六道輪迴,滅。道就是我一定要修持這個八正道,要好好修持,所以見四諦分明名叫做正見。你看看!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知正見,你有注意到嗎?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知正見。我們要親近善知識,第一個一定要找到正知正見,就是這樣,找不到這個正知正見,這個正見就是像人的雙目你才有辦法走路,我們若親近邪知邪見,他就亂解釋,講得讓你覺得好像對又好像不對,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你再深入研究又有問題,這就是似是而非。舉一個例子來說,用香灰給人家吃,病苦會好。舉一個例子解釋,現在若依佛法是沒有這樣,佛法有加持大悲咒水,對不對?加持香灰這很少聽到,我不敢說這樣不對,現在人家這樣解釋,他用香灰給人家吃,他的解釋:也有很多人感應。這樣也不能說他不對,他說:我是方便度眾生。這樣他也是一種解釋法,你要說他不對,他也是出家人,也是用這樣,他也說方便度眾生,也是發心是慈悲,你要說這樣跟正見,好像對又好像不對,這樣你聽得懂嗎?讓你分不清楚,所以說若基督教、天主教一講就思想不同了,一看就知道,對不對?就是一貫道也是吃素食,也是勸人修善,佛教裡面千百萬種的出家人,比如說出家人沒有在為人算命,沒有在為人看地理,對不對?有的出家人卻懂地理,能為人算命,再來,噢!這信徒來的時候,噢!你這個人中發黑,不是,不是人中,印堂,人中在這裡,印堂發黑,他聽了會害怕,會害怕,之後他就來施捨、布施、行善,照理講佛教是沒有在為人看貌相,沒有在為人算命,也不可以為人看地理,若真正的出家人,這師父他現在會解釋,說:我在世間對這些有稍微了解,我是慈悲,用這種方式也度了很多眾生。所以說這個正見就是說,不可以,沒錯,但是人家發個慈悲心,你又不能說他不可以。小姐!小姐!來!我看你愁眉不展,來!你的手我看看。手紋,噢!你有劫數,你會離婚。師父!真的嗎?我要怎樣補救?早上誦《普門品》、《大悲咒》,那麼又多度一個,你若去問開悟的,絕對沒有這樣講,你即使有災難,他都不會這樣講,他說:認真修行,認真修行,認真修行這樣就對了。他也不會講得讓你很恐怖,帶你兒子去,唉呀!你這孩子二十歲會死於車禍,那個孩子才六歲而已,他要煩惱十四年,一句話,他要煩惱十四年,煩惱到二十歲到,到二十一歲,嗯!怎麼沒有死,枉費十四年的煩惱,所以若是真正的法師,以法為主,他是絕對不會對人家講稀奇古怪的,搞這些,絕對不會,你曾聽過我跟你講稀奇古怪的嗎?不曾。所以說正見很重要,親近正知正見很重要。以無漏心相應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籌量,用這個無漏的清淨心,從這個清淨心所顯現出來的,當然這就是本性,無漏心當然就是本性,動發覺知思惟意思是說本性自然就有覺知的能力,為令增長,入這個大涅槃,名正思惟,名正思惟。

【講】八聖道分。聖者正也。亦名八正道。由前擇法覺分。不依偏邪。故入正道。無漏聖法曰正。能通涅槃曰道。共有八種:

一正見。修無漏行觀者。】修無漏,【即苦集滅道四諦。每諦有四行觀。】就是苦、集、滅、道,苦的底下還有四行觀,苦、集、滅、道,這在《俱舍論》裡面也有,【合為十六行觀。詳在三藏法數。恐繁不錄。修此行觀。不至漏落生死輪迴。故稱無漏行觀。慧眼分明。見理正確。名正見。

二正思惟。以無漏心。即四諦智。總名一切智心。以無漏心。相應思惟者。不是識心思惟。乃是無漏心相應之思惟。動發覺知籌量者。依四諦智。動發四諦觀。覺知籌量】就是思惟,【(即思惟)四諦境。】思惟四諦,【為令觀智增長。斷惑證真。入大涅槃。名正思惟。】正思惟。

【解】以無漏慧。】以無漏的智慧,【除四邪命。攝諸口業。住一切正語中。名正語。以無漏慧。除身一切邪業。住清淨正身業中。名正業。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底下小字的,【(五邪命,皆為利養,一詐現異相奇特;二自說功德;三占相吉凶,為人說法;四高聲現威,令人敬畏;五說所得供養,以動人心。)】這後面都有講。

【講】三正語。以無漏慧。】無漏就是斷煩惱的智慧,無漏就是清淨心的智慧,以無漏的智慧,【除四邪命者。】四邪命就是說修行人不可以用這四種的行業,來養色身,簡單講四種的行業全都叫做邪命。【一方口食。】意思是說一張闊嘴,這是一種形容,【謂曲媚豪勢。通使四方。(身為說客,】說客,【遊說四方)】這叫做方口食,方口食,對的說不對,不對的說對,為了種種的利益,正的說負的,負的說正的,白的說黑的,黑的說白的,曲媚豪勢。【二維口食。】維口食,維口食,【謂種種咒術。卜算吉凶。(以諸咒術,呼召鬼神,卜卦算命,報吉談凶)】這對我們一個修行人不適合,不適合,所以我們佛門還是儘量避免,儘量避免。【三仰口食。謂仰觀星宿。以自活命。】觀星望斗,【(仰觀天文,推測】這個【盈】就是滿,【虛】就是闕(缺)。【)】今天這個月亮圓的,今天月亮比較缺,初一、十五,你這個星宿,你是什麼星、什麼星宿,這跟外國也是一樣,美國,外國人也都會排這個星宿,修行人就沒有人在從事這種行業,不要從事這種行業,從事這種行業叫做四種的邪命。【四下口食。謂種植田園。(農事耕作)和合湯藥。(醫理名家)以上四種。邪心求利。以活身命。多有口業。攝諸口業者。】那麼前面三種有的人會有同感,那麼第四種,很多人講到這句曾經問,我們先講第一,種一些田園耕作,寺廟,我們這些師父也有在耕作,這樣師父也是邪命,諸位!我們要了解,因為佛當時在世的時候,佛為了要讓這些比丘好好地修行,他怕這些比丘整天只耕這些田園,種一些檳榔,種一些水果,種一些蔬菜,反而荒廢道業,出家重要是要求智慧解脫,衣食隨緣就好,過得去就好,這第一點。第二、印度當時這個農夫是很沒有地位,很沒有地位,農夫算是一般的奴隸,最讓人瞧不起的一種,因為佛他就阻止這些比丘、比丘尼耕作,第一就是因為你是人天的導師,一心修行,不須要做這些,因為身份不好,眾生會瞧不起,你要說法沒有力量,對我們沒有信心,第二就是怕我們一個修行人整天在耕作,那麼沒時間修行。再來,和合湯藥,為什麼說一個修行人不要和合湯藥呢?佛當時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醫術很行,他在俗家的時候是一位醫生,在俗家的時候是一位醫生,因為醫術很行,所以變成大家都來找他,全都來找他,整天都要找他看病,整天都要找他用藥,他很痛苦,跑到哪裡都躲不了,太過於行了,反而整天沒有修行,變成整天都在煎藥,反而出家不是在修行,卻變成出家之後整天都要拿藥,治療眾生,按著治好的時候人家就買東西來供養,感謝這位師父慈悲,若治不好的,治不好的,醫師偶爾也會有治不好的,哪有那麼行大家都治好,像我就找幾百個醫師都治不好,治不好的人就咒罵:出家人不慈悲,用假藥給我吃才不會好,出家人打妄語,說他醫術多行。他很煩惱,他實在是真的很盡心幫人治療,治不好還得被人責怪,所以從此以後佛就制戒律,凡是俗家當醫生的,出家都不可以為人治病,一心修行,要看病,介紹給別人,所以說下口食的意思就是這樣,不要讓眾生妨礙道業,以上四種的邪心求利,以活身命,多有口業,多有口業。口業就是有時候說謊話,有時候讓眾生造口業,這樣不好。【即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住一切正語中。名正語。】不要方口食、維口食、仰口食、下口食,三種正語。

【四正業。】正業,當然審對邪業講的,簡單講正業就是善事的意思,【以無漏慧。除身一切邪業。凡不正之行。皆名邪業。住清淨正身業中。即修清淨梵行。如《楞嚴經》云:尚無不殺不盜不淫。云何更隨殺盜淫事。名正業。

五正命。】正命簡單講就是用正確的事業去賺錢,養活這個生命叫做正命,一般人對這種比較沒印象,就是說用正確的職業,正當的職業,賺得了這個清淨的這個錢來養活自己,這個叫做正命。【以無漏慧。通除三業(身口意)中。五種邪命。一詐現異相奇特。以奸詐為懷。示現異相。與人不同。】這就像一些外道示現奇奇怪怪的說他有神通,【如不食五穀。】說他會活,不吃,不食五穀就是自餓外道,我都沒有吃,你看我多行,我都不吃,我沒有吃,意思是說沒有吃飯就叫做修行,佛也沒教我們這樣。佛當時有九十六種外道,有一種叫做自餓外道。什麼叫做自餓外道呢?肚子放著讓它一直餓,餓得骨瘦如柴,餓得骨瘦如柴,忍人所不能忍的東西,所以他就說:噢!這個人實在很不簡單。以為餓才叫做聖人,聖人,像我們今天非洲每個都成佛了,非洲骨頭可以彈吉他,看非洲蒼蠅滿頭飛,他沒有力氣撥開它,沒有力氣撥開,因為沒吃飯,沒力氣撥開,坐在那裡,非洲你注意看,都赤裸裸,男的,女的都一樣,分不出來,照理講若台灣人、中國人,赤裸裸男的、女的分得出來,非洲分不出來,你們知道我的意思,餓得沒有水分,餓得沒有水分,前面、後面都一樣,從前面出來也是男的,從後面看也是男的,全都一樣的意思。【臥刺投灰。】這個尖尖的刺會刺這個身體,躺在上面。投灰就是熱,會熱的東西,躺在那裡。【諸奇特事。】種種奇特的事情,讓人覺得信服。【冀人信仰。】希望別人能夠信仰他,表示他很行,意思是說這種不能解脫,這種不能解脫。【二自說功德。誘動人心。】自說功德就是說我是當今的活佛,你若供養我一百你就種到很多福田,這個人是高僧大德,這是修苦行,這是怎樣修苦行,是怎樣有神通,他是多麼有修行。台灣就是死在這裡,台灣就是死在這裡。若一個從外地比較遠的來,從外地比較遠的來,也不分東邊、西邊來,說:噢!那個很會灌頂,那是多麼有修。就一窩蜂,像盲從擠過去,擠過去,現在他也沒有自己親近過,只看一下:噢!很有修,那是怎樣整天沒睡,那是怎樣修行,結果要請他說法,講不出話來。諸位!要用智慧,無論你澳洲來也好,你美國來也好,歐洲來也好,你非洲來也好,即使他方世界來講也好,無論哪一個國家來的法師他所講的法一定要依法,你聽得懂嗎?依法就是依佛講的真理,依佛講的真理,才是真正的正法,不管你是哪一國,不管台灣頭、台灣尾,不管密宗、禪宗、淨土宗,不管哪一宗所講的必須依法,我們人:遠方來的和尚會念經就是這樣,你若不相信,我今天跑到非洲,非洲實在若是有法師,依止非洲的法師就可以。你若到非洲,這個台灣來的,飛十六個小時才到南非,我從比較遠的地方去,我就比較會念經,真的嗎?南非若有法師講的也跟我講的一樣,我從台灣飛到非洲,我講的也跟非洲那位法師一樣的法,你看若不同法這世界會變成什麼程度,你看有沒有問題?不要這樣盲從,像廁所蟲一樣盲從,你穩住,好好聽我講就對了,反正我不會把你帶偏,你煩惱什麼,對不對?這要跟諸位講不要東奔西跑,你若聽這位法師在講經,我再跟諸位講,你若去聽這位法師在講經,講的都是他對,別人全都不對,我勸告你們趕快離開那位法師,若整場講經說法都是講是非,我勸告你要趕快離開,不然久了你也變成是非人,知道嗎?也是會變成是非人。要注意,不要自說功德,誘動人心,我是很有修行,你若供養我是多麼、多大的福報,多大的福田,沒有。人家若說:供養慧律法師。我說:沒有功德,我又沒有修行,種下去不要變成雜草就好,哪有什麼福德,是說我拿來替你做一點慈善,經手替你做功德,你拿給我,我就買大藏經,買經典,印書,不然就買一些往生被,有時候買往生被跟人家結緣,做一些楞嚴咒,印書,做椅子、桌子、畫佛像,對不對?我算是專門負責管錢而已,你供養我,我是右手來,我左手就出去,沒有什麼福田,這是替你在三寶當中種福,若供養我沒什麼功德,因為我沒有修行,我是很慚愧,晚上都躲在房間裡面求懺悔,你不知道而已,我覺得你們這些很有修行,你知道嗎?我們這些徒弟很有修行,問大家:有問題沒有?沒有人有問題,大家水準都很高。【三占相吉凶。為人說法。】占相:唉呀!你印堂發黑。唉呀!你這個人中出仁丹。你眼睛中間有一顆痣。噢!像觀世音菩薩,你三天以內要住在講堂,不然你絕對出車禍而死。現在就哭著回去了。若是我,我不會跟你講這些,我明知道你明天會死,我也跟你講生死無常,要注意喔!不久了,要注意喔!我若跟你講那句你就要注意,若真正高僧大德,真正修持,即使開悟也不跟你講這些,叫你要認真念佛。占相吉凶,為人說法。【占卜相命。報吉談凶。為人說法。】就是為了蠅頭小利就去跟人家看貌相,就跟人家說法,跟人家算命,你這個命中怎樣、怎樣又怎樣,報吉談凶,為人說法。【四高聲現威。令人敬畏。】實在是自己沒什麼德行,若講起話是很威儀,很威嚴,讓人看起來好像很有修持的樣子,很有修持的樣子。【五說所得供養。以動人心。】說所得的供養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這個人來包(供養)二百,我們知道他包(供養)二百,因為紅包拿起來都看得到,拿起來都有看到,二百,二百,我們就知道他放在這裡,放在這裡,我就說:人家剛才那個供養一千二百。他少一千會不好意思:師父!紅包待會兒我再拿來。就知道他又補一千,這就是叫做說所得的供養,以動人心,以動人心。有一個才奇怪,說要來打八關齋戒:師父!我經濟不好,我不能供養怎麼辦?哪有說打八關齋戒一定要供養,是誰設的,對不對?我來這裡打八關齋,我看人家在打齋我很羨慕,人家有錢可以修福,我都不能。我說:你不能,用色身認真修行,師父又供養你午餐,你認真修行,你好好地修行,對不對?這沒關係,你沒有錢哪有關係,誰說來打八關齋一定要有錢,內心很歡喜,拿一隻生鏽很久的戒指:師父!這隻讓你換錢。我說:這樣反而不方便,很不方便,你那隻給我換,我拿到金子店,人家說我偷拿,反而更痲煩,你那隻生鏽的戒指,不用,你留著作……。他說:唯一就這隻而已,不用,當師父的哪有一定要徒弟的錢,若到最後戰亂的時候,戰亂,要來打八關齋,我確實供養大家供養不起,我真的沒錢,我就告訴你確實真的找八關齋一個人繳十塊,繳十塊,買一個包子兩塊錢,買一個包子,兩塊的豆漿吃一餐,那是說在戰亂,若這個時候哪有困難,講堂供養你一餐,別說一餐,叫你在這裡打一百次的八關齋戒,我也是很讚嘆你,所以供養這方面你不用罣礙。【此二可知。此五種亦皆邪心取利。以自活命。】用不正當的錢養他自己的生命。【故名五邪命。住清淨正命中者。以道自活。而全法身慧命。名正命。】所以說在座諸位!在座諸位!那麼講到這個地方,講到這個地方,那麼有一個特種行業的女人她來問我,她說:我若要跟師父講話我是很羞愧、很羞愧。師父你可不要講我的名字。我說:不會,你這已經不是第一個了,已經很多個來問這種事情了。特種行業的女人到底她賺的錢這樣有犯戒、沒有犯戒,到底這樣是好還是不好,你說五種邪命,這裡面有嗎?有嗎?沒有,沒有,哪有,有很多人不懂:師父!我嫁人當姨太太,這樣我念佛會往生嗎?照常往生,怎麼不會往生?佛沒說嫁人當姨太太不會往生,哪有哪一個……。我們看到比丘戒二百五十條戒律也沒說,若女眾嫁人當姨太太不得往生,沒有我們沒看到這條戒律,這是法律的問題,若說阿拉伯可以娶五個,五個,後面四個怎麼辦,不就大家都不能往生。師父!我嫁人家當第五的。沒關係!不要排第二十就好了。沒關係!我沒看到排第幾的不能往生,照常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命運安排,我們因緣這樣,不然叫她怎麼辦,對不對?不要這樣見怪人家,不須要這樣,不要自責,照常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從事別種行業的人,比如說上班,其實上班的這個業當然是佛祖是有這種開示,兩種,兩種業是不能拿來做佛像,不能拜,第一就是殺生的錢,比如說他家在殺豬公,專門都在殺生,這種錢不能拿來做佛像讓人家拜。師父!人家要拿來做佛像,像這三尊,像這三尊,我還沒有開始化緣,這三尊,有的人是有繳了,人家拿來做佛像,師父!你有問人家你是從事哪一種行業,若是我,我都觀想,觀想你沒有,不然每個問會傷到人家的感情,對不對?這也很難請,我的想法也是不同,他殺生罪業很重了,你再不給他種福田,這個殺生的錢不拿,去殺生,這樣罪業也是很重,所以也很難講,戒律是有講殺生的錢不可以供佛,也不可以點燈。第二,行淫,比如說你賣身,或是當妓女,這是有這麼說,但是我認為這有苦衷,有苦衷,比如說她家境就是很差,她從事這行業不是她自己願意的,很不得已的事情,她也是有很多苦衷,說真的,所以有特種行業的女人來,她供養,我照常拿,我照常拿,我憐愍,對不對?這錢是她辛苦賺的錢,也得流汗,她也得流汗,站在那裡等,等好幾個小時,我也覺得那種錢很難賺,若叫我賺,我也沒有那種勇氣,難道不是這樣,我也覺得她很偉大,所以這個特種行業的女人對我的印象很好,這師父很慈悲,事實上到今天他家在殺生的錢你不要拿,他也是繼續在殺魚、殺豬、殺雞,這個人有苦衷,他真的很虔誠,很虔誠,對不對?人空要來供養師父,我們不跟他拿,佛經有說不可以做佛像,不可以點燈,不然拿給我看病,我吃藥,沒關係,真的,我也是收下,這很難講,看哪一種角度來講,哪一種角度來講,你說你沒收到底慈悲還是不慈悲,她沒有跟三寶結緣的機會,完全沒有,對不對?你若有收,我們慈悲,讓他有一種機會跟三寶結緣,別說供佛,別說點燈,不然我買一些廁所的鹽酸,買鹽酸來洗廁所也是有功德,難道不是這樣,不然買麥克風,那種錢是不能供佛,也不能買藏經的,不能買大藏經來看,很難講,殺跟淫,殺跟淫兩種錢,我全都收,外面若不收,你儘管拿來,我全都收,大慈大悲,我會替你觀想,觀想你已經很可憐了,生生世世沒有修到福,照常收下。

【解】以無漏慧相應。勤行精進。】勸告人家精進,【修涅槃道。】修這個不生不滅的道。【名正精進。以無漏慧相應。】以無漏的智慧相應,【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以無漏慧相應入定。名正定。】正定就是正確的入定,意思是說……,簡單講正定就是說這個定必須要有慧的支持,簡單講與慧相應的定,名叫做正定。像外道老是坐在那裡,全都不要想,他說他就是在入定,一個人像木頭般坐在那裡。有一次一個禪師,一個禪師他坐在那裡,坐在那裡都沒有想,都沒有想,都沒有想,坐在那裡,像石頭坐在那裡。有一個禪師他很了不起,他有開悟,他知道他這樣老是坐在那裡禪坐怎麼會開悟,開悟哪裡在那裡坐,坐不是禪,禪不一定要坐,禪是悟,不是坐,他現在來,他拿一塊磚頭,拿一塊磚頭在那裡磨。他每天在打坐,打坐,剛好在前面,在打坐那個人前面,磨、磨……,一天也這樣,兩天也這樣,經過幾天,這個打坐的人說:禪師!禪師!你磨那個磚頭做啥?他說:我要磨出鏡子,我要磨成像鏡子那麼亮。他說:騙我,(紅)磚怎麼有可能磨……,磚頭怎麼磨,再怎麼磨也不可能會變出鏡子。他說:對啊!你傻傻地在那裡坐,坐久,即使給你坐幾十年也不會開悟,修本性難道要傻傻在那裡坐嗎?若這樣,石頭跟樹林都會成佛。噢!了解,了解坐在那裡若沒有智慧的定就是邪定,知道嗎?你要用智慧去觀照,去悟,去悟。

【講】六正精進。以無漏慧。修涅槃道。勤行精進。不倦不怠。行契於智。謂之相應。名正精進。】【()

七正念。以無漏慧相應。除諸妄念。一心專念真如實際。佛果菩提之正道。及萬行莊嚴之助道法。名正念。】第七、正念,就是要依清淨的心,清淨的智慧,去年一切妄想,一心專念真如,心專念真如,那么正精進就是要用智慧,不可以走偏,正念就是要除掉一切的妄想,一心念這個真如,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

【八正定。以無漏慧相應入正定。遠離不定。及邪定。與有漏禪定等。名正定。】有漏就是四禪八定,你雖然修這個禪定,修一修,但是不能入這個涅槃,不能解脫生死,與有漏禪定,所以正精進、正念、正定全部有八正道。

【解】此等道品。依生滅四諦而修。(皆有訂偽之功)即藏教道品。依無生四諦而修。即通教道品。依無量四諦而修。即別教道品。依無作四諦而修。即圓教道品。】我現在先解釋這個大字的。此等道品,三十七道品就是四諦中道,那麼依生滅四諦,生滅四諦,就是小乘在修的,世間確實是痛苦的,世間貪心確確實實是具足的,確實有一個佛道可修,確實有一個涅槃可證,這叫做生滅四諦,就是小乘,就是藏教道品。現在再來是通教,通教就是無生四諦,無生四諦就是說世間這個果報是幻化的,造這個因也是虛妄的,虛妄的因產生虛妄的果,實實在在也沒有一個涅槃可證,也沒有一個道可修,為什麼叫呢?當下就無生,只要你悟到本性當下就無生,無生怎麼有世間、出世間的因果呢!所以當下就證到無生果位,當下就了解幻生因,幻化的滅的果,幻法,虛幻的意思,叫做無生四諦。無生就是沒有任何的造作,當下即空叫做無生,所以藏教就修這個生滅四諦,讓你悟到世間確實有因果,確確實實有佛法可修,確確實實有一個涅槃可修,通教就是說沒有一個涅槃可修,也沒有一個三十七道品可修,也沒有四諦法可修,也沒有所謂出世間法,一切就是空性的,通教品。底下,依無量四諦而修,無量就是菩薩要修,他方世界苦、集、滅、道四諦,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生滅,要不然就是證到無生,他方世界有無量,藏、通、別、圓教,無量的四諦法,苦、集、滅、道不是一種而已,無量的四諦法,所以菩薩要修這個無量的四諦法,就是別教道品,別教就是單獨對菩薩講的這叫做別教的道品,依這個無作四諦而修,就是圓教道品,這個無作底下再加一個無所不作,無作就是無所不作,無作就是他的心無所住,通達實相,真如本性,無所不作就是產生妙用,四諦看起來全都是清淨,清淨,叫做圓教道品,圓教道品。

【講】此料簡道品。】這料簡的道品就像抓這箇中藥,料簡就是古時候的人在抓這箇中藥,這個藥一兩,這個藥三錢,這種藥半斤,不曉得藥有沒有半斤的,我不曉得,我看都二錢、二片,人參三片,二錢、三錢,所以說料簡的意思就是分辨揀擇的意思,就是以前的人在抓中藥分別叫做料簡,【先約四教簡。】四教簡,藏、通、別、圓。【後約四土簡。】簡就是分別,【道品即四諦中道諦也。】中道諦,四諦就是苦、集、滅、道,中道。【通大小乘。】通這個大乘跟小乘。【乃如來妙智。對機所施之教法。】這就是如來微妙的智慧,對眾生的根機所施的教法。【如醫師之因病設藥。修行道品。如服藥除病也。】

【天台宗智者大師。將如來一代時教。判為五時八教。】五時八教我們已經講過了,【化儀四教。】化儀四教是什麼呢?佛度化眾生的儀式,有的是【為頓】根的,很利的意思,有的是【漸】,比較差,有的是【秘密】,有的是【不定。】秘密是佛在這裡講,他們所聽的都不同,個人所證的內心不同。不定就是說佛講小乘有的證到大乘果,佛講大乘,有的證到小乘,這叫做頓漸秘密不定。【化法四教。為藏通別圓。】藏就是小乘,通就是小乘通大乘,別就是專對大乘,圓教就是圓滿的,究竟的,利根。【四教各有四諦。】藏、通、別、圓教全都各有苦、集、滅、道,【故道品須約四教料簡。】藏、通、別、圓。【極樂世界。十方往生者眾。】十方往生的人太多,【機當不一。】根機當然不同,【若約夙種而論。】就這個夙世的這個種子,就這個夙世他的根機,夙種而論,就這個夙世根機而論,【當有四教道品修法之差別。

一藏教。即三藏教。四阿含為經藏。毗尼為律藏。阿毗曇為論藏。】翻譯做中文叫做無比法或者是對治法,阿毗曇就是論藏,論就是一問一答叫做論,你提出,你問我,我回答,你問我,我就回答。【小乘學者。依此而修。故名藏教。約事立名。後三教大乘。約理立名。藏教】解釋【詮】就是解釋。解釋【生滅四諦】法【。苦諦。則生住滅三相流遷。(有生老病死苦,遷流不息)】遷流不息,苦諦,就是我們這個世間講來講去就是痛苦,一出世或是東西所產生,住就是停一剎那,滅,到後來就不見了,生、住、滅三相流遷,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流遷不息。【集諦。則貪嗔痴等分。】集合貪嗔痴所作這個惡業,這個集,集的意思就是集合惡業,所以遭受到將來的苦報,【四心流動。】四心流動就是生、住、異、滅,【(等八萬四千塵勞,積集心中流動。)】生、住、異、滅,生、住、異、滅,心全都在變動。【道諦。則對治易奪。】把筆拿起來,對治易奪就是容易除掉,對治那個習氣,容易除掉,像世間所講的藥到病除,藥到病除就是對治易奪,易奪就是容易除掉這個壞的東西,【(以道諦對治之功,易奪集諦,如以藥治病也。)滅諦。則滅有還無。(滅有為之惑業若,還無為涅槃。)】清淨之樂。【淨土眾生。若小種先熟者。】把筆拿起來,小種就是根機陋劣的,小根器的人先成熟,那必須要按照,【定依】就是必須要按照【生滅四諦而修。即藏教道品。】若小種,小種你不要解釋作小小棵樹,小樹,不是小種就是根器差的,根機差的,根機差的你就要教他生滅的四諦,確實有因果,確實在道可修,確實有涅槃可得。現在再來:

【二通教。】通教【為大乘初門。】小乘要進入大乘。【鈍根人通前藏教。利根人通後別圓。故名通教。】通就像橋樑一樣,通達兩邊,通就像橋樑一樣,橋樑,從小乘要走往大乘必須要有橋樑。【詮無生四諦。】解釋無生的四諦,底下就是在解釋無生。【苦諦】苦是什麼?【如幻如化。】如幻如化,旁邊寫四個字:不真實故,所以名無生,不是真實的,如幻如化,不是真實的,當下就是無生嘛!這個苦是暫時的,你若觀空之後你就了解這個苦是假的東西,我們人的這個心,比如說我丟掉錢,很捨不得,會錢被倒了,像我大嫂這個會錢被人家倒了,實在是辛苦存的錢被倒了,好不容易存了三十幾萬,被人家倒了,倒了還是自己的人倒的,自己的人,倒了,我打電話回去說哭了好幾天,不要哭,不要哭,碰到了不然怎麼辦,沒辦法。所以說我們也了解這金錢就是幻化出來的,暫時借我們用的,碰到了,下次不要跟會,拿去做股票,做股票會比較嚴重,不要跟會,不要拿去做股票,存放銀行。我常常跟信徒講,我說:你這錢不要放太多,若有錢要存哪裡?存佛庫,佛庫,佛庫的意思是什麼?人家若在插花,我布施三千,這三千若放在插花,你生生世世美貌無比,美到無法見人,像皇太后躲在皇宮裡面,遮遮掩掩怕被人家看到,因為太美,皇帝喜歡,對不對?還不好存佛庫,人家打八關齋,噢!今天五百九十二個打八關齋,這五百多個每個都是修行人,我拿一千塊跟他打個齋,一千塊跟五百多個,六百多個結緣,幫助修行人,對不對?有錢就存佛庫,我們不是,有錢就要跟會,跟會跟到後來,師父要跟他化緣,有錢嗎?沒有,沒錢,過幾天被人家倒三十幾萬,沒錢,要叫他存佛庫,他說沒有錢,真正過了一陣子,來哭訴了,會錢被倒了,所以說這眾生愚痴,所以在座諸位你要記得,因果最大就是佛門,在佛門裡面做錯罪也很重,在佛門裡面小錢也會感應到很大的果報,我請問你:一棵樹木長這麼多龍眼,樹木小的時候這麼小棵,對不對?這麼小棵從哪裡來?是不是從龍眼種子來,這樣而已,所以叫做因小果大,因是很小,因此你若是沒地方寄放的人,嫌你家錢太多的人,你拿來存放我這裡是不錯,不錯,我不騙你,我們有佛七,有這個水陸,平常的電費,贊助一下,不錯,錢太多也不好,會修的人是很好,不會修的人造業,一般有錢的人都會拿去吃活海產,真的,拿去打牌,玩耍,亂搞,搞一搞,一輩子所賺的錢花光了,花光還不要緊,一身的業洗不清,錢本來會讓我們做很大的功德,他不會利用這錢卻造什麼?造無量的惡,無量的惡,所以說苦諦如幻如化,【無逼迫相。】就是說有悟到的人,【(當體即空,無逼迫相。)】他就是了解這是唯心所造,不要去煩惱,【集諦。】貪、嗔、痴是集,但是這貪、嗔、痴,這世間【如幻如化。無和合相。】沒有實實在在有一個貪,也沒有實在的嗔恨心,貪、嗔、痴都是暫時對境界沒有悟到,你若悟到這個無生,無生,這樣你就了解,【(當體即空,無和合相。)】底下:【道諦不二相。(與集諦同一幻化,如夢中藥與病皆空,為不二相。)】都是假的,道就是說有修跟沒有修本來就具足的意思,當下就無生。【滅諦無生相。】哪有什麼滅,本來就無生哪有滅,本來就無生,哪裡有滅呢?所以這滅諦是無生相,本來就沒有,不能講滅,你若悟到無生就是這樣。【(滅諦是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亦如幻化故無生。)淨土眾生。若是通教】根【機。定依無生四諦而修。即通教道品。

三別教。】別教就是不同於小乘叫做別,【獨菩薩法。】只有菩薩修的叫做別教,【別前藏】教【通】教【。別後圓教。故名別教。詮無量四諦。】「詮」就是解釋。解釋這個無量的四諦。【苦諦。有無量相。十界果報不同故。】痛苦也不同,菩薩應該了解他方世界無量的苦,無量的苦,才有辦法說法。【集諦。有無量相。】有貪、嗔、痴,菩薩應該去修,了解,了解這個貪、嗔、痴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有不同的貪、嗔、痴。【五住煩惱不同故。】所以貪、嗔、痴不同。【道諦。有無量相。恆沙】就是恆河沙數諸佛,【佛法不同故】叫道【。滅諦。諸波羅密】波羅蜜就是涅槃,【(譯雲到彼岸,】就是清淨【到涅槃彼岸。)不同故。淨土眾生。若是別教機。定依無量四諦而修。即別教道品。】別教的道品。

【四圓教。三諦圓融。】就是空、假、中,即空、即假、即中,【圓修圓證。】圓滿修行,悟到空,悟到有,悟到中道,圓修圓證,【故名圓教。詮】就是解釋,【無作四諦。(四諦皆真如實相,無作無為。)苦諦。五陰本如來藏。】把筆拿起來,如來藏的解釋,眾生皆蘊育有如來的德行,名如來藏,簡單講就是眾生有如來的本性,就是說這個如來藏就是說我們的本性隱藏起來,本來就像如來,所以藏如來,蘊育如來的本性名如來藏,只是沒有被顯露出來,就是說修行還沒有修到那種功夫,顯化不出來,所以這叫做如來藏。【無苦可離。】哪有苦。【集諦。煩惱即菩提。】當下悟到就是菩提,【無集可斷。】哪有什麼集可斷,貪、嗔、痴皆是幻化的。【道諦。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所以一個人,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知見正確的人,有無量智慧的人,他在做什麼事情你不曉得,他所做的事情,他清清楚楚,他清清楚楚,他絕對不會偏邪,因為他是正的,他有佛法的知見,有自己清淨的心,清淨的智慧,所以人家在算命,他也跟人家算命,他照常不會被倒轉,不像世間人算命算一算,卻被算命的轉掉了,有正知正見的人算命儘管去算,沒關係,我就聽,聽看看你怎麼講,聽看看你怎麼講,對不對?你要看地理,我也跟你看,沒關係你儘管看,我沒有差別,難道不是這樣,對不對?你娶妻,娶妻,你儘管去娶,沒有差別,眾生他怎麼變化,他的心就是不會被變化,簡單講不為一切境界所轉,因為他是正派,他有正知正見,他有具足智慧,別人怎麼可能轉得動他,當然他就不可能是邪,若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邪人就是利用這個佛法來詐財騙色,利用這個佛法來標榜自己,利用這個佛法來欺騙眾生,說他是開悟的聖者,他是多大的神通,利用這個不了解佛法的人說他是修苦行,他是怎樣持戒,他是多了不起、多了不起,人家供養他,他說:我不會貪心,我不要錢。搞一些稀奇古怪的,讓人認為他很有修行,這叫做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他對別人講都講他很正派,他不貪、不嗔、不痴,供養,錢照收,所以說現在這個末法正跟邪已經很沒辦法分辨,我們正派的人,有正知正見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根本就是邪的,邪的人他也講他是正的,你的邪的,對不對?你今天親近慧律,你就知道師父知見正,但是不是親近我的,對我有成見的人他也講你邪知邪見,也講我邪知邪見,一樣,邪的講正是邪,正的一定講邪的是邪,所以這要靠智慧,靠我們的智慧,哪一個是正的,哪一個是邪的,我只教諸位,只要他講的法符合佛、禪師大德的知見,決定是正的,他所講的法若是一直稱讚自己,說他多了不起,你皈依他,他就是怎樣,你供養他一百,他就可以給你一萬,你就有一萬的福報,講來講去就全世界他最行,講來講去別人都比不上他,這個很嚴重,這個很嚴重,佛法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是說我們好,別人也好,這才是一個大慈大悲的人,對不對?若說我們好,別人全都不對,這就有問題了,這就有問題了,所以人家若說:慧律法師!你對某某法師看法怎樣?我說:我自己沒有修行,我怎麼說哪個法師怎樣。講實在話,很簡單,讚嘆,從我這張嘴講出來都誇獎,都讚嘆,不管你有修,沒有修,只要你現出家相,不要說你穿出家衣服,卻破壞人家這樣就好,有的外道的,附佛外道,像我前兩、三天看到這個佛教新聞,抨擊這個清海、盧勝彥,有的抨擊這個李俊南,附佛的外道,亂講,沒有正知正見,當然那些我們就要分清楚,只要全台灣省,包括大陸,包括美國,無論哪一個,只要他在利益眾生,知見正確,每個都要讚嘆,哪個不好,不然講來講去你最好,你最行,不要這樣講,所以說我們有修沒有修,很重要,我們問自己有修嗎?別人有修沒有修,這不重要,了生死,臨命終的時候是靠我們自己的這一念,靠別人的助緣,對不對?你今天整天講人家沒有修行,你有修行,你多有修行,你的是非心沒有斷,你怎麼有修行,對不對?啊!你的臉一半發黑,你也好了,你黑得比別人還多你沒看到,就像黑人,人家臉稍微一點沒有洗,那黑人就講:你看你的臉黑一邊,你沒有洗乾淨。他不曉得自己全身黑漆漆,對不對?所以說我們在修行,修行就是這樣,什麼知見有正,什麼知見不正,自己用智慧去判斷,自己用智慧去判斷,我也不方便講,我也不方便講,對不對?再來,【滅諦。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淨土眾生。若是圓教機。定依無作四諦而修。即圓教道品。】所以這道就是無道可修,滅就是無滅可證,苦就是無苦可得,集就是無集可得。再來:

【解】藏道品。名半字法門。】把筆拿起來,半字法就是不圓滿的法門,講法講到一半,藏道品,藏道品,名半字法,小乘的藏教,名半字,半字就是不圓滿,不圓滿的法門,【淨土濁輕。似不必用。】像不必用,【為小種先熟者。或暫用之。

【講】前約四教簡道品。】分別這個道品,【此約四土簡道品。】前面是就四教,藏、通、別、圓,現在是就這個四土,四土。底下說【藏道品。名半字法門。】半字就是不圓滿,【以小乘偏真。而不圓滿。故名半字法門。】人家所說的半調子,【對大乘通別圓。滿字法門而說。】後面這三個字是滿字,【淨土濁輕者。以淨土本無五濁。因娑婆眾生。生彼國土。】濁比較輕,【故有濁輕。】可以說不必用,【似不必用者。】不必用,因為到極樂世界,【若為小種】,就是根機比較差的人,根機【先熟。】比較差的根機先熟,【則暫用之。若無小種。】就是根機都很利的人,【不必常用也。】不必常常用,所以大字再讀一遍。就是說藏道品,名半字法,小乘的人,小乘的道品,名叫做不圓滿的法門,淨土濁跟輕,但是是方便講,可以說不必去用,是為了這些小根機比較先成熟的人,才暫時借用一下,這樣而已,淨土濁輕。

【解】通道品。名大乘初門。】大乘的初門,通道品名叫做大乘的初門,【三乘共稟。】三乘共稟,把筆拿起來,稟就是遵守的意思,遵守的意思,小乘、中乘跟大乘大家都要遵守,名叫做大乘的初門,三乘叫做小乘、中乘跟大乘,三乘全都要遵守,【同居淨土多說之。】凡聖同居土全都講這個。

【講】名大乘初門者。為別圓二教初門也。聲聞緣覺菩薩。小中大三乘。同聞共稟而修。】全都修,【同居淨土眾生。有具見思惑者。故多說無生道品也。】所以說多說無生道品。

【解】別道品。】別道品,【名獨菩薩法。】獨菩薩法就是跟【同居方便淨土多說之。】這個菩薩法,同居土、方便淨土都有講。

【講】名獨菩薩法者。非】小乘、中乘跟大乘【三乘共稟。惟菩薩獨修之法。】只有菩薩獨修之法,【同居方便淨土多說之。實報寂光二土。則不用別教道品也。】再來:

【解】圓(教)道品。名無上佛法。有利根者。於四淨土。皆得聞也。(方是極樂淨宗)

【講】名無上佛法者。第一義諦也。最尊最上。】最尊最上,最了不起的中道實相,【無有何法能加其上。】所以叫做無上佛法,【如有利根之者。(人也。)於四種淨土。悉皆得聞。因四土圓融故。如是方是極樂淨宗。總論四土。同居則具四教。】藏、通、別、圓,【方便但具別圓。實報唯圓教。寂光惟是一心。無教不教。】無教不教就是沒有哪一種不適應的,不通達的,叫做無教不教,全都有通達,藏、通、別、圓都通達。

【解】如是等法者。等前念處正勤。如意足。等餘四攝六度。十力無畏。無量法門也。】如是等法者,等前,前面講的,四念處、四正勤、如意足,四如意足,等餘四攝六度,十力無畏,無量法門也,就是跟這些是相同的,好多、好多的法門。

【講】如是。指法之辭。】就是【指根】五根,【力】五力,【覺道】就是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根力覺道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就是覺,道就是八聖道分,叫做根力覺道【四科。等者。等念處正勤。如意足。及餘四攝法等。】四攝法,意思就是說前面沒有講,後面簡單比喻,根力覺道四科,就包括了前面念、處、正勤、如意足其他的,那麼還有四攝法。

【四攝者】就是四種攝客群生的辦法,就是說你要度眾生要用哪四種功夫,要下四種功夫【:

一布施。】我們這個施捨心若大的人,【眾生無緣不能度。】所以他要【先以布施。結眾生之緣。】所以為什麼人家在受戒,有人很喜歡去打齋,這三、四百個比丘、比丘尼人家在受戒,為什麼打齋的人會這麼多,我跟這些新受戒的法師結個緣,結個緣,所以說這個布施就比較沒有敵人,我們這個布施心若是大走到哪裡差不多沒有敵人,我不會跟眾生計較,面吃一吃,這兩碗多少,算我的,所以說這個布施都是結好緣。

【二愛語。以柔軟語。令眾生樂聞。易於受度。】這很重要,這句非常、非常地重要,這個眾生有時候要講愛語實在是不簡單你知道嗎?有時候打電話來,打來,因為這裡的電話很多,這裡的電話很多,我們要過濾,過濾,大家都要找師父講話,一個要找師父講話,不要太久,三分鐘就好,一百個就三百分鐘,我整天接客就好了,整天接電話:喂!鈴……,喂!整天接這些就好了,所以過濾,過濾不高興,很不高興,我們吳老居士很慈悲,他說:菩薩!你怎樣?跟他講了半個鐘頭,半個鐘頭,真的,我沒有那種忍耐性,我沒辦法,一個信徒我跟你周旋半個小時,哪有那個生命,難道不是這樣,大家一定要見師父,大家一定要聽師父講話,怎麼這樣,結果有一次假裝我二哥:「你是誰?」人家問,「啊!我是慧律法師的二哥。」電話拿起來,咦!女人的聲音:慧律法師!我好喜歡聽你的聲音。夭壽,女的,女的怎麼會是我二哥。我說:你幹什麼?「不要這樣子嘛!不要這樣子那麼凶嘛!你在文化大學上課,我已經見過你,我好喜歡你。」不曉得哪裡派來的精神病,不曉得。每次遇到都是精神病的,所以這個愛語確實不簡單,愛語還得很有忍耐性,不然你受不了眾生,每次電話筒拿起來都要跟他相罵,他電話不掛斷你就沒辦法,很痛苦,所以我電話一律沒接,一律沒接,你不曉得當法師痛苦。

【三利行。】利行就是【行種種饒益行以利眾生。】利行就是說寬恕眾生,寬恕眾生。我們今天我們若是要活得比較有意義,比較輕鬆,一定不可以因為眾生的無知來痛苦自己,所以行種種饒益行以利眾生,饒益就是寬恕的意思,饒益就是寬恕的意思。

【四同事。】同事的意思不是同事,而是說站在他的角度,同事就是站在他的角度,你要度他,比如說你要度一個唱歌的,你也要跟他一起唱歌,當然我是不可以,是說在家,你要度這個女眾,女眾,我那時候很慈悲,你知道嗎?我很慈悲,現在女眾來,夫妻吵架,來跟我講,訴苦,我都做義務聽眾,義務的聽眾,免費的聽她講,講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很可憐。我說:你先生很可惡,這樣對你,你先生不對。很高興,又再來,再繼續講給我聽,隔幾天換她先生來,她先生來,他不曉得他太太已經來過了,他先生來講她太太是怎樣,是怎樣又怎樣。她先生沒有哭泣,他說:師父!你看這多有修行,請佛祖來也會生氣,對不對?我說:這樣你對,你太太不對。他很高興,他來跟我們訴苦就是要讓我們了解,站在他的立場,難道不是這樣?他來訴苦,講了一半,你不對,你先生對,不得了了,這慘了,這下要度他度不了了,所以他說:慧律法師很好,真的很慈悲。我聽他的他就說我很慈悲,我又不會反抗你,我也不會講你不對,你講,我就聽,我念我的咒,她一直念、一直念,女人來一直念、一直念,我就……。旁邊的人說:師父!你有在聽嗎?她講她的,我聽我的,我念我的,我沒有差別,她很愛講就讓她一直講,真是的,所以世間一大痛苦的事情就是做義務聽眾,義務的,坐在那裡要讓她訴苦,隨便她訴苦,所以這同事就是說你要度一個眾生你要很有耐性,聽他講話,所以我必須要站在他同事的立場,同事就是立場相同,你要度他才有辦法。所以說【和光同塵。欲施教化。先以欲鉤牽。】讓他高興,【後令入佛智。

以此四法。攝取眾生。故名四攝法。】不簡單,不簡單,布施、愛語,講話輕聲細語,再來,利行,饒益眾生,同事,要替他講話,替他講話,當然他若講得太離譜,你不可以,去搶劫,對、對、對,要搶劫,要搶劫。那一天我吃了一盤狗肉。對、對,要吃狗肉,沒有錯,要吃狗肉,冬天要進補。你會死(完蛋)。他講錯,隨便附和你會下地獄,我不騙你,不中聽的,我們靜默就好。

【六度者:

一布施(財、法、無畏三施)】財的布施,法的布施,無畏施就是不要令眾生恐怖叫做無畏施。不讓眾生恐懼,不讓他恐懼叫做無畏,無畏就是不要讓他恐懼,不是說我講堂煮很多,我不怕人家吃叫做無畏施,不怕,我不怕你們吃叫做無畏施,不對,就是不要去殺眾生,不要讓眾生恐懼,簡單講就是說你對你太太很好,或是說師父對徒弟很好,也是無畏,不要讓他恐懼嘛!讓你覺得這個師父很好親近,很好親近,有的人來見師父一直發抖,一直發抖……。我說:你在怕什麼?很奇怪,你若沒有笑很兇的樣子,說我若沒有笑很兇,看得很害怕。我說:你沒做什麼壞事怕什麼?【度慳貪。】那個念qang,不是念jang,慳貪,我們這個布施,我們這個貪心就慢慢去掉。

【二持戒(大】乘菩薩戒,【小二乘】就比丘、比丘尼戒,沙彌,沙彌尼戒,五戒等等。【)度諸惡。】諸惡,種種的惡。

【三忍辱(】在【事】相要忍辱,【理二】也要【忍】辱,【)】遇到事情儘量用忍辱,其實這個忍辱要建立在空性裡面才有辦法忍,一件事情你忍久也會受不了,我認為修忍辱對本性的東西不了解根本沒辦法修,雖然我們都教人家要修忍辱,但是碰到境界沒有幾個有辦法。有一個人來這裡:師父!很奇怪!我在生氣都比忍耐還快,很奇怪!這樣你聽得懂嗎?他講這句很有藝術,我在生氣都比忍耐還快。我說:怎樣?我都要等生氣完之後,才自己在那裡哭泣,哭泣,哭我都有聽師父的錄音帶,我知道不要生氣,全都有心理準備,一發作就忘記了,很奇怪,生氣都跑得比忍耐還快,很奇怪。我就說:以後忍耐跑快一點就好了。他說:沒辦法,很奇怪!若發作,一下子就發作,若發作完才在那裡哭泣。唉!我又不對了,我又不對了,我在佛祖面前,我從這以後不要生氣,怎樣這樣,沒辦法控制,忍耐不住。所以說要修這個忍辱要修一大阿僧祇劫,沒那麼簡單,一大阿僧祇劫,修這個忍辱,除非你悟到無生法忍,要不然忍耐不了,忍耐不了。忍辱【度嗔恨】心【。

四精進(上求佛道,下度眾生)】要精進【度懈怠。

五禪定(百八三昧等)】你不要讀作一百八十三,那個字要讀好,一百八十三,不是這樣讀,是百八,三昧,百八就是一百零八種的,三昧就是正定,那三昧不是數目字,是正字,你若有禪定就能【度散亂。

六智慧(真俗中三種智)度愚痴。慳貪等六蔽。】就是我們被障蔽起來。

【是眾生心病。六度是如來法藥。以法藥對治心病。自可藥到病除。

十力者。如來所有十種智力:

○一是處非處智力。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作善業得樂報。因果相契。】契合,【為是處。作惡業望樂報。因果相背。為非處。】不可能的意思,所以說是處就是因果有相應,善得善業,非處就是說你做惡要得善,不可能。【猶言無有是處也。

○二業智力。知一切眾生。三世所有諸業。或善不善。漏無漏等。】我們沒辦法,我們凡夫這輩子就認識不透徹了,要如何認識上輩子,我們眾生不可能,佛他知道眾生三世的業,三世的業,不簡單,漏就是煩惱,無漏就是沒有煩惱。

○【三定智力。知諸禪三昧。世間禪。四禪四空定。】合起來叫做八定,簡單叫做四禪八定,四禪八定。【出世間禪。小乘禪。大乘禪。出世上上禪。

○四根智力。知諸眾生。諸根上下。隨機施教。】了解眾生的根機,要如何講經說法,這困難,這非常、非常的困難。當過法師的人就知道,講得汗流浹背,嫌得一文不值,確實很困難,我說一個法師要控制一場演講,有辦法每一場一千個人來聽,那個法師要相當的功力才有辦法,一千人,平常的演講的法師,若能控制兩、三百個,就要相當有一點經教,若要控制一千個人聽經,這一千個人聽經是每個都聽得很歡喜,不是捧場的,你邀幾輛瀏覽車,坐著睡覺也好,不是這樣,確確實實是發自內心歡喜在聽的,控制一千人,那就不是非同小可的根機了,那個法師就要具足很大的學問、智慧跟辯才,有人說:喂!法師!你這樣不就在讚嘆自己。不是在讚嘆我自己,當過法師的人都知道,若要控制一萬個,超過一萬個,這不能再講了,再講,就說我們自誇,不是確實真的不簡單,很不簡單,當一個法師他所有的運用的學問、智慧,數學這種東西,包括現代的教學都要懂才有辦法,所以說知道眾生的根機隨機示教,這太不簡單,太不簡單,人家不要對你不屑一顧就好了。那天台南的人來,台南的人來,台南,有的打電話告訴我,如本法師在台南講經講得很含蓄,如本法師是我的同學,他都會抨擊一貫道的,供養箱放屎下去,供養箱倒屎下去,看多可惡,待會兒吳居士要檢查那箱有沒有,如本法師他也正義感很重,也抨擊外道的,結果人家裝屎下去,你想想看!講的是正法,要眾生好,要眾生趕快回頭,他也是在救眾生,你看!眾生不能救就是不能救,不但沒有供養,還拿屎放入功德箱,你想想看!所以不簡單,收這紅包我先秤看看,秤這包有沒有比較重,這包若比較重,我就叫吳居士先打開,兩張的,這我打開沒關係,若拿得重重的,我就說:吳居士你先打開看看。很可惡,紅包裡面裝屎,真的的,實在是很可惡,真的,我替如本法師很不滿,很不滿,又不曉得誰搞的,下次也丟一包給我,慘了,踩到糞便了。所以這種東西,當法師全副精神要講經給眾生聽,眾生又用那種方式侮辱法師,你看看!罪多重,罪多重,對不對?所以不是說正法要給人家,人家就要,金子要給人家,人家就要接受,真理解脫之法要給人家,人家然接受?所以人家說修行盡分,度眾隨緣,修行要盡我們自己的力量,生死比較重要,度眾隨緣,我現在就是這樣,隨緣,所以現在很多間大學來邀請,很多,我也是無動於衷,對不對?烈日高照,各自求生(法師笑),我照顧我這些子孫照顧好比較要緊,外面隨緣就好,有時候都會自己說風涼話。

○第【五欲智力。知他眾生。種種樂欲。各各不同。】各各不同,全都不同。

○【六界智力。知世間眾生。種種界分。】全都清清楚楚。六界就是種種六道輪迴。

○【七至處智力。知一切道至處相。】知道一切道怎樣是究竟處,至處就是究竟之處,【知所修何教道品。】要修哪一種教道品,【得至何位之相。】他都清清楚楚。

○【八宿命智力。知一世乃至百千萬世。姓名苦樂壽夭等。】這不簡單,我們若知道這個就很好玩,你知道嗎?知道這個,知道這個就是說看到這個徒弟,比如說我看到一個徒弟來我這裡出家,我就告訴他:是什麼佛的時候你修行,修得不好,所以這輩子又來這裡相遇,那麼我在娑婆世界一直等,你到今天才來,就是我要來度你,這輩子要同往生極樂世界。若看到一隻狗來:狗先生!我們上輩子我也是公狗,你是母狗,因為恩愛,很要好,結果我有一天跑到寺廟,去寺廟撒尿,但是剛好聽到人家敲鐘,以此撒尿的功德,所以我當人,你沒有聽到鐘聲,所以你又當狗,當狗,你又當母狗,這輩子又當母狗,我們已經當大法師了,就是因為有聽到敲磬,敲磬,你不曉得,真的,那隻狗,人家常禪法師他們那間寺廟有一隻狗,早、晚課,來,就會拜佛,常禪法師告訴我的,有一天我真的去看,那隻狗真的會拜佛,不簡單,那隻狗真的會拜佛,不曉得怎麼教它的,誰知道,現在若在晚課,趴在那裡,趴在那裡,晚課做完才離開,常禪法師來,你問他,常禪法師他也很調皮,他有一次講得讓我笑,他們那裡都有擲杯筊,擲杯筊,他們那裡以前有一個瞎子,瞎子,擲下去,擲下去之後,摸、摸……,摸看看有沒有一杯,常禪法師很調皮,他擲下去之後,拿一半給狗咬,怎麼一半而已,找很久、找很久,常禪法師叫狗過去,讓他摸狗的嘴。啊!就是這隻狗咬走了,也不曉得有沒有杯,實在很調皮,你不曉得,聽說死的時候很自在,那隻狗要往生時,倒下去,死了,很好死,所以這素食狗,住在寺廟的素食狗也有福報你知道嗎?它下輩子當人,當人,若修得此種神通,說:你上輩子就是在慈航寺那隻素食狗,這輩子又出世當人,因為你有聽經聞法,早課、晚課,以此功德脫離畜生的色身,所以若知道宿命智力的人,噢!很好玩,很好玩。

○【九天眼智力。見眾生受生舍報。從何道來。向何道去。或苦或樂。】全都知道。

○【十漏盡智力。】漏盡就是煩惱除掉,漏盡就是這個煩惱全部儘儘,除掉一切的煩惱所產生的智力。【自知我生已盡。】自己知道我們這輩子業報已經盡,【不受後有。】就是不再來出世叫做不受後有,不再來出世。乃四無畏,【(即後陰受生。)

無畏。】就是不怕再去出世,【乃四無畏:】拿筆畫起來。

○【一一切智無畏。謂於一切諸法。盡知盡見。故無所畏。】【()

○二漏盡無畏。謂諸漏已盡。】就是煩惱全都盡,破盡,五住煩惱,【五住究盡。二死永亡。】二死就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永遠除掉。【故無所畏。】分段生死是三界內的生死;變易生死是三界外的生死。全都盡,全都沒有了。

○【三說障道無畏。謂於障道之法。(惑業苦皆能障道。)能知能說。故無所畏。

○四苦盡道無畏。謂於盡苦之道。(戒定慧)能知能說。】盡苦就是能夠去掉,去,去苦之道叫做盡苦之道,去,去掉這個痛苦之道,「戒定慧」能知能說。【故無所畏。

無量法門者。眾生煩惱之病無量。故佛說法門之藥。亦復無量。如上諸佛所說之法。淨土諸鳥。一一皆能說之。眾生聞者。皆能得益。】皆能得益。

【解】三十七品。收法雖盡。而機緣不等。作種種開合。名義不同。隨所欲聞。無不演暢。故令聞者。念三寶。發菩提心。伏滅煩惱也。

【講】此明開合。開合乃是隨機。】比如說我們這裡面大專生比較多,我就講這個理性,理論的東西比較多,講故事的機會比較少,若年紀比較大,阿婆,六、七十的,八、九十的,或是快往生的那種,要講故事,你跟他講一些理論,他聽不懂,講故事,哪一個怎樣,往生念佛,聞到香味,聽了歡喜心,所以這開跟合要隨眾生的根機,說法最怕就是不曉得眾生的根機,只是拿著一直講、一直講,講一講只有自己在那裡笑。【三十七品。收一切道法雖盡。而眾生機緣不等。故作種種開合。其中名義。自應不同。若是好廣之機。】好廣就是根機比較好,須要比較多資料,【則開演三十七品。】全都講,【成無量法門。】三十七品開演出來,全都變無量法門。【若是好略之機。】好略就是說希望簡省一點,不要講太多,得到最大利益的,這樣就【合演三十七品。】所以說【無量法門。成戒定慧三學。名既不同。義亦有異。總而言之。隨眾生機緣。樂聞廣者。】樂聞廣就是說喜歡聽到比較廣的。【略者。無不演暢。】就是說喜歡聽到比較多的或是喜歡比較少的,就全都講,全都包括在內。【曲盡其宜。】曲盡其宜就是說全都符合,全都合那個根機。【如樂說無礙辯。】像歡喜講這個法,無礙的辯才,【各隨好樂而說也。】每一個都按照他歡喜的、能夠接受的來請。

【故令聞者。念三寶。足見極樂】到極樂世界【眾鳥。說法有方。】很好,有很好的方法說法。【善能開導於人。令念三寶也。】西方極樂世界連小鳥都會說法,小鳥都會說法,那麼小鳥是阿彌陀佛所變化出來的。【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三者俱稱寶者。皆可尊可貴故。】為什麼呢?三寶為什麼說可尊可貴呢?一個佛教徒若是一輩子有因緣來皈依這個三寶,不墮三惡道,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這個餓鬼,皈依僧,不墮這個畜生道,所以這個皈依變成一種很重要,那麼有的人說我的心虔誠就好,心好就好,心好就好哪有一定要皈依三寶,這是你的講法,你的心有多好,對不對?所以說這個皈依對我們佛教廷來講是很重要,就像學校讀書一定要先註冊,你皈依,你才能名正言順你是一個佛教徒,所以三者俱稱為寶,是可尊可貴。【既圓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就是念佛的智慧,念法就是依佛講的真理,念僧就是和合清淨的福田,【自可圓發三心。明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則理心發。明了因佛性。則慧心發。明緣因佛性。則善心發。】說明正因佛性,成佛正確的原因,正因就是與我們佛性有直接的關係,理性,心就發出來,若了因佛性,這個了就是有下一點功夫而產生這個佛性,慧心發,智慧的心就產生,了因,那麼緣因佛性就是藉著種種的條件,所產生對佛性的了解叫做緣因佛性,則善心發,【一發一切發。是為圓發。自能圓斷見思。塵沙。無明三惑也。】底下:

【解】灼見慈威。不可思議。故念佛。(此三句各具四益,詳見下釋,念三寶中)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聞共稟。一心修證。故念僧。

【講】此正明念三寶因緣。以修持淨業。往生為因。諦聞眾鳥說法為緣。灼(明也)見慈威三句。】灼就是明,清清楚楚地看到,清清楚楚看到,慈威,慈悲又有威儀,可以降伏別人,又有慈悲又可以降伏別人,叫做慈威不可思議,所以說念佛。【親見彌陀。有攝受之慈。有折伏之威。慈威二皆不可思議。故念佛。法喜入心三句。聞法心歡喜。謂之法喜。法喜入心。如飲甘露。是為法味充足。故念法。】這個法聽了會讓我們覺得,比在世間享受任何東西還好,所以聽了會產生歡喜心,叫做法喜入心,我們都說:祝人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所以說法喜入心,法味就充足,可以念法,所以說我們的無量百千萬億的這個財富,不如佛祖的一句偈,一句偈,那麼佛當時在世的時候求法,求法非常地精進,釋迦佛祖很精進,那麼這個天人要考驗佛祖對這個求法的精進,那時候還沒有成佛,是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因地修行的時候,佛坐在樹上,那麼坐在樹上的時候,打坐、打坐,這個天人(玉皇大帝)變成一隻老虎來,變成一隻老虎,經典說我們人壽若是在二萬歲至四萬歲時,這個畜生會講話,豬、狗、牛、小鳥直接都會講話,會跟我們人講話,因為人的壽命……,佛祖在世是一百歲來講,這個畜生不會講話,業障卡住,那麼我們若四萬歲,直接跟魚、跟狗、跟畜生直接講話,這是說那時候我們人跟畜生的福報還很大的時候,那麼一隻老虎來,這老虎是天人化身的,玉皇大帝化身的,這釋迦佛在修行、修行,修到很想要了解這個法,玉皇大帝變成一隻老虎來的時候,假裝肚子很餓,他就參、參、參……,什麼人若有辦法跟我說這個法,我用這條生命供養他,無論叫我做什麼事情我都敢,這老虎(玉皇大帝化身的):我有辦法為你說法,我有辦法為你說法,但是我現在肚子很餓,肚子很餓,要先吃東西,要先吃東西。他說:我沒什麼可供養,不然我的色身供養你。他說:我若自己拿刀自殺,我就聽不到了,不然這樣,我先剁手給你吃,吃一吃你再告訴我,你先跟我講一半就好,對不對?講完我再下去給你吃,全身都施捨給你。佛把刀子拿起來砍斷,供養,這老虎吃一吃,它就告訴他:這個世間是生滅法。意思是說這世間是生滅法,生滅法。一聽到這句而已佛就開悟,了解這世間是虛妄的東西,接著老虎說:我的肚子還很餓,下面那句還沒講完。下面那句你講完,我馬上跳下來,就是生滅是煩惱,寂滅為樂,就是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生滅法你若停止,觀空,觀到後來你得到解脫,寂滅為樂,不生不滅的境界就是真正快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聽到這句佛馬上證果,跳下去,這個玉皇大帝就哈哈大笑,果然是為法而來。就現身起來:果然你是為法而來。不捨身命,不捨這個身命來修行,跑我們現在的人比較起來實在是差別很大,跟現在的人比較起來,稍微打個八關齋戒就很累了,很累了,早上一口氣吃五包糖,晚上不能吃,泡糖,一下子泡五包,幸好我們準備很多,根機看差別多大,所以說修行,佛在修行,我們這種修行,百千萬億不如一分,天壤之別,他知道這世間都是生滅的東西,世間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每樣都是假的,對佛而言真理才是真的,要如何讓我們找到我們的本性,要如何了脫生、老、病、死的東西,這才是佛最重要的,佛在追求的,所以佛在經典說:我看這個金錢像糞土,像地上的糞土,不重視,不重要,我看這個寶貴像天上的浮雲,吾見寶貴如浮雲,吾見金錢如糞土,所以佛他最重要就是追求內心的真理,解脫的法,若說能聽到這個法他甘願捨身命,供養人家都沒關係,所以說故念法,法就是佛一切智慧的結晶。【同聞共稟。】大家都聽得到,都遵守,【一心修證者。大眾同聞。共稟受教法。一心修持。隨功行之淺深。而證位有高下。故念僧。】念出家人,至少你若在外面打聽,一百對的,問卷調查一百對的,大家都欣賞出家人的生活,很欣賞,那是因為不了解出家人的生活,他才會誹謗三寶,出家,這業障很重,那整天都在吃葷的人才有可能這樣,若真的對佛法了解的人大家都讚嘆出家人,了解嘛!結婚怎麼會輕鬆,世間何樂之有?世間哪有什麼叫做快樂,對不對?刺激嘛!刺激當作快樂,像我們到國外的時候坐雲霄飛車,他們就去坐,小姐也去坐,坐得哀嚎不已,能聽嗎?下來,嚇得臉像死人的臉,拿錢帶差一點心臟痲痺,下來講不出話,嚇得臉色蒼白。有一些比丘、比丘尼出國也跟人家坐,下來,定力都沒有,空觀、假觀、中觀都忘記,什麼見思惑、塵沙惑,無明全都忘記,只知道很難過而已。人家問:慧律法師!你要不要坐?我才不要失這個威儀,我出國我很有威儀,我去泰國的時候那個張小姐(導遊),當地有用氣艇,坐那個拖曳傘,開很快,利用空氣的浮力,人就浮在上面,她就說:師父!你要不要坐一下?我說:這個慧律大法師,若背那個飛到空中被人照相起來。唉喲!飛上去的時候雙腳搖晃,在那裡哀嚎,你知道嗎?哀嚎。在泰國坐那種叫做水上機車,褲子濕漉漉,唉呀!怎麼能看,我本身我雖然沒有修行,但是我很注重這個威儀,我不敢,他們坐,他們儘管坐,我看,我儘管看,所以說這世間所謂的快樂就是說我來刺激一下,讓心忙碌一下,暫時寄託,對不對?哪有什麼快樂,嚇得臉色蒼白,賠錢又費精神,心臟又快痳痺,幸好有帶救心去,急救。世間人他沒有聽到佛法,他也不曉得什麼叫做真的,什麼叫做假的,他也不曉得要怎樣了脫,他所認識的就只有現在而已,現在的快樂而已。底下:

【解】能念即三觀。】就是空觀、假觀跟中觀。【所念三寶。有別相】三寶,別相【一體。及四教意義。三諦權實之不同。如上料簡道品應知。】我先解釋一下:能念就是三觀,三觀就是空觀、假觀跟中觀。所念就是三寶,就是佛、法、僧,有別相,別相的旁邊寫一個:相;一體旁邊寫一個:性。那麼相不離本性,性不離相,所以說別相合起來就是一體,一體幻化無量的相,我們在蓮因寺的時候懺雲法師常常用一個比喻,麵粉也能作麵條,也能作饅頭,也能作包子,也能作水餃,也能作油條,麵粉,同一個麵粉,對不對?能作千百種東西,千百種麵粉類的合起來全都是麵粉。我初去聽經剛好聽到懺公這樣開示,老是記得這個比喻,比喻,本性就像麵粉,這別相就像麵粉,看你要作饅頭,作包子,作水餃,或是要作這個油條,或是要作這個煎餅,都可以,暈個蔥燒油餅也可以,別相,別相。一體就是性,以及四教義理就是藏、通、別、圓,藏教、通教、別教跟圓教,三諦就是空、假、中,空、假、中,權實,權就是方便,實就是本性,就是實相的東西,權智跟實智叫做硬說權實之不同。有的眾生要用方便善巧去譬喻這叫做權,實,直接入本性的東西,直接悟入本性這叫做實,之不同,如上料簡道品應知,就像上面去揀擇,料簡就是選擇,道品應知,三十七道品。

【講】此簡別能念所念。以及三寶不同之相。能念即三觀者。】空、假、中,【謂能念之心。體本空寂。】就是說我們這個妄想是意識心,打破這個意識心就看到我們的本性,所以叫做體本空寂。把筆拿起來,空寂就是無生的意思,體本無生,因心而有,因為我們這個心剎那間在變化,剎那間在執著。你在恨這個人,你若不要去想,你的痛苦會減少,你在恨這個人,你再三去恨、銜恨,銜恨這個人,你會愈痛苦,你若用這個智慧去觀照、觀照,這個本來就沒有,恨是過去所發生的事情,這時候再觀察,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你計較同樣痛苦,所以說你什麼時候放下你內心的恨、(放下你內心)的生氣、放下你內心)的嫉妒,你什麼時候得到快樂,其實你隨時都可以得到快樂,你只要悟到無生,因為我們的本體當下就是空性,你用任何的思想去想,用任何的意識去推論,全都無法解決事情,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所能得的東西就是一些妄想的執著,一些痛苦的回憶,痛苦的回憶,所以說我們沒有【即空觀】的智慧【。】不能觀空,【用則圓照。】圓滿的觀照,【即假觀。正空寂時。寂而常照。】正在無生的時候,常照就是妙用,妙用,所以這個寂就是不變,常照就是隨緣,所以正空寂的時候,寂而常照,就是說不變而……,常照就是隨緣,【正圓照時。照而常寂。】正圓照就是隨一切因緣在觀照的時候,照而常寂,隨緣而常不變,寂而常照就是不變而常隨緣,照而常寂就是隨緣而常不變。【即中觀。】中觀。

【所念三寶。有別相一體者。】別相的三寶,一體三寶。【何謂別相。差別之相也。法身。報身。應化身。為四教佛寶。】藏、通、別、圓四教。【教理智斷。】這個要把筆拿起來,頓點,教、理、智、斷。這個教就是佛教化我們。理,佛所教的這個道理。智,運用我們這個智慧。斷,斷一切的煩惱,【為四教法寶。三乘賢聖。為四教僧寶。】小乘、中乘跟大乘這就是藏、通、別、圓教。僧寶,【何謂一體?真實之體也。湛然智照。】這個念zhàn,不是zhān,湛就是水清澈而明朗,光明皎潔的樣子,清清楚楚,所以湛然就是說很清淨的意思,很清淨智慧的觀照,【靈明覺了。】很清楚,【為佛寶。】那麼運用佛這個智慧觀照就是【實相理體。】實相理體。【清淨圓妙。為法寶。】那麼實相理體,清淨圓妙,就是佛所證到的實相,所證到的理體就是無生,清淨圓妙這就是法寶,清淨心圓妙的作用。【理智不二。】理性跟智慧不二,【和合無違。】和合無違就是沒有一點矛盾,我們現在所講的感情跟理性,調配得最平穩的那一個接合點,這個叫做和合無違,叫做理智不二,你講他這個道理就充滿智慧,你說他這個智慧他就是運用無生法忍的道理,所以說理智,這個理智是跟我們世間人講的理智不同,世間人講感情跟理智是兩種東西,我們現在這個理智是兩種東西,理就是無生之理,智就是佛具足覺悟之智,所以理是理,無生之理,智是妙智,用妙智覺悟無生之理,覺悟無生之理又產生了妙智慧,這叫做理智不二,不是說理智不二,世間人這句絕對看不懂,在這個角度是說理跟智是合而為一,就像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你若看到鏡子,你就有看到光,你若看到影像你就看到鏡子的反光,本來就是具足這種能力,和合無違,【為僧寶。別相是相。相即性中之相。】別相是相,相就是性中之相,本性所幻化出來的相。【一體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本性裡面所幻化出來的相,所以他這個相不離本性,不離本性,就像鏡子,就像人,這個人充滿智慧,智慧跟這個人是同這個色身,【性相一如。二而不二也。】不二而二。

【及四教意義者。別相一體。各分四教。】藏、通、別、圓,【但有三諦權實之不同耳。】三諦就是空、假、中,真諦、俗諦、中諦,三諦權實的不同,【藏通二教。為真諦三寶。】把筆拿起來,悟入空性名為真諦,悟到空性名為真諦。【別教為次第三諦三寶。圓教乃一心三諦三寶。】次第就是空、假、中分別來修,分開,那麼圓教一心三諦就是講到空就是不離假跟中,講到假,不離空跟中,講到中道,不離空跟假,所以叫做一心三諦三寶。【前三教總屬權。】就是方便權巧,【圓教乃屬實。此乃如上文。料簡四教道品應知。】【()

初釋鳥音法利竟。

壬二征釋略顯

【經】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他怕人家誤會極樂世界那麼快樂,那裡怎會有小鳥呢?小鳥會拉屎怎麼會跑到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的鳥是不會拉屎的鳥,這是很好的鳥,是好鳥,不是惡鳥,不是像我們現在棲息在電線桿上面的鳥,你一看,鳥屎當頭而來,很倒楣,極樂世界不會這樣,極樂世界的鳥會說法,說法,符合佛的這個道理才是厲害,所以說舍利弗!你知道嗎?極樂世界的鳥不是它造罪業,業報所生,所以者何,是為什麼?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小鳥、餓鬼、畜生,怎麼會有鳥呢?舍利弗,彼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極樂國土根本就沒有餓鬼、地獄、畜生道,何況有實,怎麼會有實實在在的鳥呢?底下解釋,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軍事法庭變化所作,小鳥都是阿彌陀佛,為了要讓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講】此文征釋疑難。】就是解釋。征釋就是解釋這個懷疑,眾生碰到困難有什麼懷疑這個叫做征釋疑難。引述,征釋就是引述這個……,來解釋這個懷疑跟困難。【恐人疑云:彌陀因中。第一大願。】他發這個願,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他第一大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不取正覺。意思是說阿彌陀佛若是設我得佛,若到達我成佛的一天,設我得佛,我若已經成佛的時候,我那個國土沒有地獄、餓鬼、畜生,若有畜生、地獄、餓鬼,不取正覺,我不要成佛,不取正覺就是不要成佛,【現有眾鳥。豈不有違本願乎?】違背阿彌陀佛的本願,【故】釋迦牟尼佛【呼舍利弗】告誡舍利弗,【而誡之曰:汝勿謂】你不要這麼說,【(即莫作是說)此諸眾鳥。五陰實法。】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的實法,【是罪報(罪業報應)所生。】你不要這樣想,【此鳥非但不同人間之鳥。隨業受生。而且不同天上之鳥。】也不像天上在飛的鳥,(不同於天界之鳥)【雖能說法。仍屬業報所生也。】我們天上在飛的鳥也是屬於業報。

【所以者何?此句是征。】你看什麼原因呢?【所以不可說此鳥。實是罪報所生者。何也?】為什麼呢?【彼佛下解釋疑難。彼佛國土。由彌陀願行。】行,修成證到佛果,【功德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無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此三惡道。由五逆十惡。感地獄道報。由慳貪嫉妒。感餓鬼道報。由愚痴暗昧。感畜生道報。故名惡道。】叫做惡道。

【又呼舍利弗而告之云: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這個阿彌陀佛的國土它連這個惡道的名都沒有,【此引法藏比丘。所發第十六願為證。願云: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不善名(三惡道)者。不取正覺。】來到這個極樂世界絕對聽不到三惡道的名,地獄、餓鬼、畜生,【名且不聞。何況有實是罪報所生之眾鳥耶。】何況極樂世界有真正的鳥,沒有,沒有這種,這都是阿彌陀佛變化的,一定沒有。【何況。反顯其必無也。非但目所未睹。亦復耳所未聞也。】底下:

【是諸眾鳥四句。出其所以。

難雲】難雲就是說有人懷疑,懷疑,有人懷疑【:彼國既無惡道。何以現有眾鳥?

告曰:此鳥皆是阿彌陀佛願力。欲令法音宣揚流布。】流布就會宣揚,宣揚就會流布,流布就會宣揚,流布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傳達各方,傳達到每個地方,【以不思議力。變化所作耳。

又引難云:法藏願後偈云:地獄鬼畜生。皆生我剎中。何得謂無三惡道?

引釋云:彼偈次云:一切來生者。修習清淨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則知未生。雖屬惡道。早種淨因。既生彼國。皆成上善。同佛相好。豈復存惡道形耶?】一切來生者,一切來出世在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修這個清淨行,就像佛金色身,妙相都是很圓滿,就知道未生,雖是屬於惡道,因為早就種這個淨因,既生彼國,所以都是諸上善人,同佛的相好,所以絕對沒有存這個惡道的形狀。

【解】征釋可知。

問:白鶴等。非惡道名耶?

答:既非罪報。則一一名字(名字法界不可思議)。皆詮如來究竟功德。所謂究竟。白鶴等。無非性德美稱。豈惡名哉。】再解釋一遍:(解)征釋可知,就是說……,征就是解釋,假設自己問答叫做征釋可知。

問:那麼白鶴呢?白鶴、孔雀,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那麼白鶴這不是惡道的名,難道這不是惡道的名,你說極樂世界沒有惡道,那麼白鶴這不是惡道的名嗎?

答:既然不是罪報所生,當然一一的名字就是講如來究竟的功德,意思就是白鶴是表法的,表什麼?表示清淨潔白的意思。白鶴是很貴重,所以說這個是表法的,表法的,所以究竟白鶴,無非是性德美稱,我們的本性白,純白,白得像白鶴這樣,這是表法的,表法的。豈惡名哉?

【講】經中征釋。無三惡道之疑已顯。】所以可知,【故曰可知。此假立問答。以釋尚無惡道之名。故問雲】所以他這樣問【:白鶴等豈非惡道名耶?】白鶴是不是惡道的名呢?【答:既非罪報者。是諸眾鳥。五陰實法】五陰,【(指眾鳥身心,為五陰實法)。】就像我們現在這個痲雀、鸚鵡、鳥,都認為這是肉身,小鳥是五陰所生的,【既非罪報(所生)。則白鶴等假名。亦非惡名。

則一一名字。皆詮如來究竟功德者。】一一的名字都是在解釋如來究竟的功德。【此承上對顯。五陰既非罪報。則屬善報。假名既非惡名。則屬善名。善報則究竟五陰功德。善名則究竟假名功德。】所以說極樂世界【一色一香。一塵一名。皆即全體法界。】為什麼呢?事事無礙嘛!都是阿彌陀佛的本性幻化的,【不可思議。故一一名。皆詮如來究竟功德。詮者顯也。】顯出來,顯現。【以假名詮顯實法。】用這個假名詮顯這個實法,實法就是究竟法,如來清淨法,【如來究竟功德。以如來證窮】「窮」就是「盡」。把筆拿起來,以如來證悟而窮盡【十法界功德。】證窮,不是窮的意思,窮就是盡,貫通十法界,十法界全都了解。【是為究竟。徹法流之源底故。是法平等。一究竟一切究竟。故一一名字。悉皆究竟。所謂究竟白鶴。乃至究竟共命之鳥。無非性德(稱性功德)美稱。】無非性德就是「稱性功德」。【豈惡名哉?】本來就不是惡名,【反顯是究竟功德之名也。故旁註曰:名字法界。不可思議如此。】名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叫做名字法界。

【解】問:化作眾鳥何義?】化作這些鳥做什麼?有什麼意義沒有?

【答:有四悉[檀]因緣。(此經悉檀皆是第一義中具下三悉)】四悉檀就是四種究竟布施名四悉檀,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這個在《大智度論》裡面講得很清楚。答:有四悉檀因緣,那麼這本經的悉檀都是第一義,有四悉檀因緣,【凡情喜此諸鳥。】世間人愛養鳥,愛養鳥,你愛養鳥,我們娑婆世界這種鳥比不上極樂世界這種鳥,阿彌陀佛是本性神通力變化出來的這種鳥,比我們娑婆世界還好。【順情而化。】順著眾生的情而化度,【令歡喜故。鳥尚說法。令聞生善故。】這鳥都會說法,你想想看!聽到之後就生出這個善法,【不於鳥起下劣想。】不要想鳥是這樣差勁,是惡道,業報深重才會變成鳥,鳥會說法,我們人不一定有辦法,【對治分別[心]故。鳥即彌陀。】鳥就是阿彌陀佛化身的。【令悟法身平等。】令悟到我們的法身平等,【無不具。無不造故。】每樣都具足。

【講】此問答顯益。】顯益就是好處。

【問:彌陀欲令法音宣流。變化眾鳥。有何意義?

答:有四悉檀因緣。】四種施捨令眾生得利益叫做四悉檀,悉就是一切,檀就是施,一切世界都布施,一切的人都布施,一切的對治都布施,一切的中道實相第一義諦統統布施,叫做四悉檀。【梵語悉檀。此雲普施。】普施就是可以普遍布施利益一切眾生。

【四悉乃有四益:

一世界悉檀。歡喜益。因世界凡情。喜此諸鳥。彌陀隨順凡情而化。令得歡喜。

二為人悉檀。】為人悉檀,【生善益。化鳥說法。事出奇特。】我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養一隻鳥會說法的,不得了了,這隻鳥真的價值不菲,不過娑婆世界這隻鳥真的會講話、會說法也活不久,光是槍,毛就被拔得所剩無幾,我們人會貪,養到一隻鳥會講話的那就多少錢你知道嗎?上回人家那個報紙有刊登:每天,他的老闆外省的,從大陸來,養一隻鸚鵡,養一隻鸚鵡,現在他開一家店,每句講的都一樣:客人來坐!客人來坐!那隻鳥人家開價好幾十萬,那隻鳥人家開價好幾十萬,想想看!只會講這幾句而已,還會說法,不過若有這麼厲害的鳥在娑婆世界也痛苦,太厲害,這隻鳥生命馬上就沒了,大家都要搶,大家要偷抓,偷拿不到就餵毒藥下去,吃毒藥下去,它又不會講,他毒死我,他毒死我,拿毒藥給我吃,它不會講這樣(法師笑),這隻鳥它不會講這樣,難道不是這樣,所以說娑婆世界這鳥一定死的,你看!我們當一個法師利益眾生犧牲自己,不分晝夜,辛苦為佛教,你看!人家也是要讓師父死,一樣,是說我會講話,我有智慧,真的,真的,我若要喝茶我還得先看看裡面摻入什麼東西,真的,我出去講經,這茶我都很注意,也不隨便讓人請客,我這隻大鳥被人害死就不會說法了(法師笑),是啊!所以是非同小可的,所以這要注意!要注意!鳥又不會講話,會說法的,來娑婆世界活不久,活不久,抓不到人家就用毒藥,馬上就丟毒藥過去了,你不曉得像狗在看門,狗在看門,軍犬,狗,軍用狗,很聰明,你知道嗎?人靠近,咬,狗都訓練咬不是咬別的地方,都咬這裡,咬這裡,金門的海防你沒看到,都是狗,對不對?人家要讓狗死很簡單,用一個豬肉或是什麼肉,裡面摻藥,整包丟過去,狗都忘了咬人,都咬那塊肉而已,咬得……馬上往生,那種連助念都來不及,對不對?所以說大厲害的東西,太聰明的東西會早死,所以我不敢太聰明,我就是怕早死,恰到好處就好,事出奇特,【令聞者。鹹念三寶。而得生善。

三對治悉檀。】這個鳥說法它又會【滅惡益。】滅你的惡,【鳥能說法。未可輕視。不於諸鳥。】不對於其他種種的鳥,【起下劣果報想。】不於諸鳥就是不對於其他的諸鳥,起下劣的果報想,【令得滅惡。】你若看到鳥,說:這三惡道,不是,這阿彌陀佛化身的,不簡單。

【四第一義悉檀。入理益。第一義。即甚深究竟之義。生佛一如。】眾生跟佛都是一樣。【鳥為彌陀變化所作。鳥即彌陀法界藏身。無一法不具。無一法不造。即理具事造。】理性就是本性具足,事造就是一切修行皆是理性,一切理性無非於事造,所以事理圓融,【令得入理。

此經為圓頓教。皆第一義悉檀。】皆是第一義悉檀,中道實相,【便具下三悉檀。以事造不離理具也。

【解】此中顯微風樹網等音。(乃)[及]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即是阿彌陀佛(可謂法界標指)。三身四德。毫無差別也。】這中間就是顯這個微風吹動,諸實行樹,諸寶羅網,就是微風樹網,音就是聲音,乃及,以及一切的依報跟正報假實,當體,當體就是可以說全都是阿彌陀佛,三身就是法身、報身跟化身,四德就是常、樂、我、淨,毫無差別,全都一樣,一切依報、正報都是佛一個人本性所造作出來的願力。

【講】此文標指法界。即直指萬法唯心之旨。以顯西方六塵之境。】六塵的境界,【一一無非全體法界。微風。乃觸塵。】微風,乃是觸塵,感觸,接觸。【樹網。乃色香味三塵。音。乃風聲。此前五塵為實法。五塵落卸影子。落在意地之中。是法塵。為假法。此六塵是依報。】六塵的依報。【眾生是正報。若依若正。若假若實。隨拈一法。當體即是彌陀三身(法報化)四德(常樂我淨)。毫無差別。】全都一樣。【亦即我及眾生。三身四德。生佛平等。依正無殊。此為第一義悉檀也。】【()

初化有情聲竟。】第一義悉檀。

辛二化無情聲

【經】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阿彌陀佛那個國土風一吹下去,寶樹網羅都出這個微妙音,就像這個音樂同時俱作,不是像我們現在四聲道的,極樂世界不只是四聲道,同時,不曉得幾萬聲道,不曉得,而且我們這個碰、碰聲又吵雜不已,鄉下人,年輕人都待不住就是這樣,興趣都跟老人合不來,老人他就是喜歡看這個歌仔戲,愛看歌仔戲,喜歡聽哭腔,哭腔,楊麗花那種,若年輕人他愛這個熱門的音樂,熱門的音樂,愈快愈好,早上若爬不起來,叫他,叫不醒。阿嬌!起床!叫不起來,你熱門音樂放下去,碰恰!碰恰,……,她在床上……,就一直起來,一直起來,像殭屍般一直起來,音樂放下去,老人若放那個兒子才這樣,聽那個心臟快痳痺,哪有多好聽,極樂世界不會這樣,極樂世界音樂奏下去,愛聽的都適合你,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以說極樂世界都是阿彌陀佛化出來的,當然你要聽什麼音聲都可以,聽什麼音聲都可以,經典說這個聲就是非常的,很好、很好的音聲,你聽了,但不曉得從哪裡出來,聲音就是很好、很好,不曉得從哪裡出來,你一看,樹怎麼有聲音,你會產生一種很不可思議的羨慕,喔!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的時候都找這個蓮華,找這個蓮華,你已經到達那裡的時候,已經往生了,蓮華出來,看,啊!娑婆世界,這個文殊講堂還有兩、三百個在努力,那朵比較大朵,那朵比較小朵,看、看……,現在極樂世界的人就期待,期待,用功啊!用功啊!受八關齋戒,若一邊念一邊打瞌睡,它就……睡蓮,不見了,愈用功它就愈大朵,愈大朵,宜蘭人講的,很大朵,很大朵,很大朵,所以要去極樂世界,到達那個地方,我們就會期待這些同參道友來往生,同參道友若沒有往生,他會覺得很可惜,若沒有往生,蓮華慢慢、慢慢……消失,可惜!所以念佛就像澆水般,澆水般,有人說聲音若像這樣那麼響,自然而生,若要休息怎麼辦,晚上不用睡了,光是吵就吵死了,我們若不想聽,動個念頭,聲音自然不見,他有聽到,你沒聽到,因為極樂世界是幾千度的空間所交合的,幾千度的,幾萬億度的空間所交合的,所以有無量的神通力,簡單講極樂世界就是科學最發達的地方,要讓你聽到,阿彌陀佛馬上讓你聽到,不讓你聽到,馬上不讓你聽到,很好、很好、很好。所以這樣研究起來,你看!前面講極樂世界洗澡,水想多高就多高,多低就多低,極樂世界不用有廁所,吃一吃自然化掉,極樂世界不用洗碗筷,不用洗碗筷,吃一吃自然化掉,極樂世界不用縫衣服,天衣無縫,衣服,阿彌陀佛自然幫你遮住,若世間人,說:我聽你在說神話,又沒有人看見,沒有人看見,但是我念佛到今天,我從頭到尾我不曾失去信心,不曾失去信心,因為我有看過好幾次,佛的光我有看過,所以這不是謊言,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懷疑,這很簡單,我講一個例子,你絕對百分之一百相信,若是今天佛祖欺騙眾生,不是真的有極樂世界,說極樂世界是方便權巧而講,像烏托邦這樣,因為方便在度眾生,假設有一個極樂世界,佛若是真的這樣,換我反過來問你,自古以來到現在怎麼這麼多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對不對?臨命終怎麼這麼自在吃到音聲,音樂聲,聞到香味,怎麼這麼多人,燒出來好幾千舍利子,不然你說什麼原因?所以說假設說佛打妄語,騙人,這樣就肯定沒有妄語,對不對?這實實在在的東西,對不對?舍利子又是不可思議,你要怎麼解釋呢?像師父那個舍利子生一百多顆金色的舍利子,一百多顆,白色的生金色的,白色的生金色的,你曾聽過嗎?不曾聽過,拿起來看,透明的,舍利子透明的,已經快被人要完了,還有剩幾粒,找個時間我拿給你們看,讓你大開眼界我的功夫,舍利子金光閃閃,一百多顆,我用一個盒子裝起來,我怕被人偷走,你知道嗎?有的人很沒良心,你把舍利子擺在那裡供養,明天沒看到,我不敢拿出來展覽,拿出來,明天不見了,人家從印度請佛的舍利來,舍利白色的,噢!很美,很美,你不曾見過,長出來一百多顆金色的,舍利子透明的,人家都請光了,請回去不曉得有沒有在拜,我在拜一直變大顆,他請回去拜該不會變小顆,不見了,這些徒弟請回去拜,我看可能不見了,也不一定,真的,所以說你想這世間就是有這麼不可思議的東西,你要如何用物理、化學,舍利子放裡面空無一物,哪有摻什麼東西,也沒有摻什麼佛學的東西,也全都沒有,裝在裡面而已,它就會長舍利,哪有說極樂世界沒有這麼不可思議的東西,用我們人的頭腦想,想不出來,對不對?所以我準備買一支叫什麼?買一支舍利塔,很大支,點燈,放三、四粒,放著就好,不然會被偷拿,我不騙你。底下要寫個:佛陀舍利。不寫那四個字還放得住,寫那四個字馬上不見,現在的小偷很聰明,有人寫一張字條上來,請問法師,偷請舍利子有沒有犯偷盜戒?可見他曾偷拿過,換我請問你,這條戒律換我問你,我現在供養舍利子,偷拿人家的舍利子有犯戒沒有?你看有沒有?沒有,有,還是隨便,下回再告訴你們,偷拿舍利子難道沒犯戒?其實這種東西實在很難講,你知道嗎?佛沒規定若比丘、比丘尼偷拿舍利子犯比丘戒,都沒有這樣寫,你知道嗎?因為人家很虔誠要供養嘛!很虔誠要供養嘛!偷拿實在是不好,實在是不好。

有的《彌陀經》聽經聽得很好,作很多筆記,人家來看看,聽經,聽一聽,噢!作很多筆記,偷拿回去,跟你說真的有,真的有被人偷拿,這本作筆記的被人偷拿,找不到,那時候郭醫師就是這樣,我在嘉義彌陀寺的時候在上《十四講表》,郭醫師寫得很漂亮,郭醫師北一女畢業的,醫學院的,當醫生,她上課寫字很漂亮,非常漂亮,被偷拿,整本寫得滿滿的,她很歡喜聽師父《十四講表》,噢!太棒了,太棒了,結果就是字寫得太漂亮,不見了,真的,世間有這種賊,實在很,你知道嗎?人家抄多久,抄得很辛苦,偷拿人家的書,知道嗎?真的,如果有的話,你趕快拿來還,你趁我們現在不在的時候,靜靜地拿來那裡放就好,真的,不要偷拿這種經典,尤其是我這本要顧好,這本要顧好,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解】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無量法門。同時演說。隨類各解。能令聞者。念三寶也。】情跟無情同宣這個妙法,情就是諸佛菩薩,小鳥,情,有情,無情就是這些羅網、行樹,同宣這個妙法。四教道品,藏、通、別、圓,無量的法門,同時演說,隨類,隨眾生的類各解,能令聞者,念三寶也,念這個三寶。

【講】此中經文。重告舍利弗。無情法利。】就是說連無情它都會說法能夠得到利益,叫做無情法利。【微風者。風之美也。】風之美,【輕清柔和。不徐不疾。】不徐不疾就是不慢也不快,【吹諸寶樹寶網。鏗然有聲。】很清脆叫做鏗然的聲,【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宮商並奏。律呂克諧。】宮商這是我們古時候的樂器,當然現在不曾看過的人不知道,現在都用西洋的,電子琴,piano,鋼琴,喇叭,黑管,簡單講就是說這樂器,宮商就是樂器並奏,律呂克諧,律呂是我們現在講的旋律非常的和諧。(宮商:這裡泛指音樂。1.五音中的宮音與商音。2.泛指音樂﹑樂曲。3.泛指音律。 4.可借指詩律中的平仄和聲韻中的四聲。五音又稱五聲。「宮、商、角、徵、羽」是我國最古的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階的名稱,即宮、商、角、徵、羽。(讀音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五聲」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靈樞•邪客》中把宮、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與五臟相配: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相傳是由中國最早的樂器「塤」的五種發音而得名。律呂: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共有十二個,從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數為「律」、偶數為「呂」,總稱「六律六呂」,簡稱「律呂」。後也泛指音律或樂律。)【出微妙音者。幽雅曰微。說法曰妙。音中或贊佛。福慧兩足。】福跟智慧兩足,【能作眾生導師。或贊法。】讚嘆這個法,【猶如妙藥。能治眾生心病。或贊僧。信解修證。能作眾生模範。能令聞者。自然興念三寶。此明念三寶因緣也。

解中情與無情。】情跟無情,【同宣妙法者。情指上文眾鳥。無情指本科風樹羅網。同時宣演。四教道品。無量法門。能隨上中下。各類之機。皆得領解。則何異佛音圓妙。隨類得解也。能令聞者。念三寶也。】情跟無情都會說法,聽到你就念佛、念法、念僧。

【問:無情聲。何以亦能說法?

答:情與無情共一體。迷者茫然罔覺。】茫然罔覺是茫然不覺。【悟者豁然契入。】悟到的人他就了解,【如香岩聞擊竹聲。而悟道者是也。】這個禪師聽到人家打竹聲,馬上就開悟,鏘、鏘……,馬上就開悟,悟到我們這個本性,所以說要悟道的方式千百萬種,情與塢都可以讓我們開悟。【又古德云: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溪水在流就像在對你說法,苦、空、無常,溪水在湍流,山色無非清淨身,山隱藏在那個地方如如不動,就像我們的本性清淨本具。【此土無情尚然。何況極樂莊嚴佛土耶?】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無情還是這樣,何況極樂世界莊嚴佛土呢?

【解】念三寶。是從悉檀獲益。】是從悉檀獲益,【凡夫創聞。大踴遍身。是歡喜益。與三寶氣分交接。必能發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滅煩惱。是(滅)[破]惡益。悟證一體三寶。是入理益[也]。初別明竟。】我先解釋這個意思:念佛、念法、念僧這是從四悉檀所得到的利益,凡夫創聞,把筆拿起來,創聞就是昔所未聞,剛剛聽到叫做創聞。人家說的創刊號就是開始,創聞就是說剛剛聽到,剛剛聽到,凡夫創聞,剛剛聽到。大踴遍身,大踴遍身諳很歡喜、很歡喜,全身都在跳動。跳動就是歡喜益,與三寶氣分交接,就會發這個菩提心,發這個覺悟的心,覺悟的心就會勸告你:世間是痛苦的,世間是痛苦的,像我們那時候受到感情的束縛,創傷,很痛苦,來到這個愛河邊,唉!感到世間很痛苦,很痛苦,跳下去就解決,再摸水,又冷冰冰,跳下去死不了就倒楣,又爬起來,那是很痛苦,所以我們一個人他在沒有智慧的時候,他不曉得要如何解決這個感情的事情,不要說菩提心,這覺性,菩提心就是我們覺悟的性要發出來,發不出來,哲學也看,心理學也看,每樣都看,沒機會遇到佛法,沒辦法,若趁早有機會遇到佛法,我們就知道感情是假的東西,他雖然說沒辦法一下子看得開,他也不會那麼痛苦,至少不會很痛苦,拿不出任何的辦法,所以感情這種東西是很矛盾,你清清楚楚,但是你也沒有它的辦法,就這樣,所以說遇到這種都判死刑,判死刑,判死刑,娶妻就是慢性的癌症,你光是整天被吵、吵……,被吵得發瘋,我不騙你,女人發脾氣,整夜都不用睡,我不是講你們,我是講外面那些,外面那些很沒有理性,哪有像我們學佛那麼好,沒有,學佛每個都很好,不曾吵什麼,所以說要發這個菩提心是生善益沒那麼簡單,煩惱重,由此伏滅煩惱,伏不了,伏不了,那時候我們若懂得世間是痛苦,無常,我們用九想觀,我們好好地精進,沒有,沒有人開示,對不對?我調研的時候才有交女朋友,現在國中的就亂七八糟了,國三的,像阿貴他兒子,志清他同班同學,國中二年級,國中畢業的時候,國中三年級,娶妻,小孩生小孩,十七歲而已,十七歲而已,講真的,十七歲的人,一個女孩子,發育不好的人前面、後面分得清楚嗎?你也好了,說的倒是真的,從前面看成後面,從後面看成前面,所以說現在這個社會很亂,很亂,小孩子亂搞,因此我們學佛也要有因緣,那是說我宿世剛好有根機,你知道嗎?我學佛就是我在宿舍,大學一年級進去的時候住宿舍,住在宿舍的時候,因為那時候讀逢甲大學的時候,心情很差,想我們這種料讀這間(大學),心裡很不甘願,很不願意讀,先註冊一下再辦休學,或是要怎樣再作打算,覺得很委屈,正托著下巴在那裡想、想……,咦!外面一個佛學社的社長進來,他說:弟弟!你什麼名字?那時候我很我慢,不理他:我姓林。你要不要參加佛學社?吃素嗎?沒有!佛學對人生很好。我說:跟哲學有關係嗎?我那時候本來是要讀台灣大學哲學系的,我高中讀三組,高一進去讀哲學,乙丁組的,高二,我父親說讀那個不就去顧龍發堂,不然顧精神病院,讀哲學出來娶妻怎麼養得飽?他就叫我讀醫學,讀醫學讀一讀,每天都在解剖,常常在解剖,我看到解剖又會發抖,我生生世世修不殺生戒,看殺那個青蛙,拿冰敷它,現在想起來很殘忍,讀醫學一定要解剖,沒辦法,一定要解剖,到後來高三人家已經讀一半了,最後幾個月才再轉甲組的,才再轉甲組,三年剛好讀甲、乙、丙、丁,程度太好了,你不知道,天才,天才,所以說就讀這個甲組的,讀這個甲組的,所以說那時候我就想跟哲學有關係,好!我研究看看。一聽,第一堂課而已,第一堂課而已,就請一位居士來講經,說:世間是痛苦的。我坐在那裡,開悟。只聽到這句而已,其他我沒聽很多,只聽到這世間是痛苦的,這句而已,活了二十幾年不曉得世間是痛苦的,是知道很痛苦,找不到要訣,不曉得要怎麼辦,我想人生整天吃飯、拉屎,吃飯、拉屎,一定有一條路可以解決我人生所有的問題,研究哲學,哲學也不能解決問題,研究心理學,心理學也不能解決問題,本來要去荷蘭留學,留學回來,娶妻生子,當一個博士,也沒什麼。再來,大富人,我都想過,也沒什麼,人生到底是在活什麼,那時候整個腦子都在打轉,我們人,生生宿世,他有大修行的種子在,只要聽到一句佛法,馬上說……,宿世善根一下子就出來了,所以在大學一年級,所有的演講每場都參加,《十四講表》演講每場都參加,考試,考第一名的,考試第一名的,才是厲害。暑假、寒假整個都在懺雲法師那裡,不然就李炳南老居士那裡,不然就去鳳山佛教蓮社打佛七,所有休息的時間都用在佛法,一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有他的條件,不是像你們這樣讀法,考試,師父!可不可以不要考,去死好了,考一個講表而已就不要考,非常差勁,不能吃一點苦,對不對?怎麼會成就!所以說我們了解人生只要有這個佛法在,人生沒有絕望的時候,永遠沒有絕望,他悟到這個人生,所以必須發菩提心,生善益,他就了解由此可以伏滅煩惱,世間人,我常常在說,你們這些當老師的人常常在解決人家的問題,為什麼當老師的人本身就很多問題,當老師的人都勸告這些學生,教國中的:不要亂來。自己偷跑去討客兄(紅杏出牆),又不能講,他是老師,對不對?又不能講,我不是說每一個老師都這樣,就是說這些老師有辦法勸告這些學生,但是他遇到這個(感情)他照樣沒辦法,束手無策,他書讀多少,台灣大學,師範大學畢業,他遇到這種東西(感情)他照樣投降,你問他: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哪有什麼任何原因,你能夠講出什麼原因嗎?煩惱,無始劫以來這種感情的東西就是煩惱的東西,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沒有任何理由,對不對?所以老師有辦法勸告同學你怎麼樣、怎麼樣,自己遇到沒辦法。學生若在打架,學生若在打架,他就說:林同學!你怎麼脾氣這麼壞,你忍耐一點嘛!回去三更半夜常常聽到老師他家吵鬧不休,兩點,打得很嚴重,對不對?他都勸告學生不要打架,告訴他:你要乖一點,以後才會有成就,對不對?若打架,隔天都不敢跟學生講,若打架,鍾老師!你昨天也打架。反而被看到(法師笑),所以說人他沒有接觸到佛法,我告訴你,只要沒有接觸佛法,包括博士、碩士,即使是世間的偉人,沒有一個有辦法的,一個都沒有,一個都沒有辦法,絕對沒辦法,只有佛法徹徹底底地覺悟你的人生,覺悟你的人生,知道嗎?所以要注意!佛法是太好了,太好了,是滅破惡益,是滅惡,破惡,滅就是破這個惡,可以破這個惡,悟證一體三寶,什麼叫做一體三寶?佛就是有智慧的人,法就是佛講的真理,僧就是依照佛的智慧,依照佛講的真理的法,綜合就是僧,是入理益也,能夠入這個理體的這個好處,好處。

【講】此明念三寶四益。念三寶是從四悉檀獲益。】得到利益。【以同居淨土凡夫。創聞】就是【(昔所未聞,今始得聞)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大喜遍身。】太歡喜,【是歡喜益。外與別相三寶。】別相就是事相,把筆拿起來,別相三寶旁邊與一個:事相。【內與一體三寶。】理體就是事理圓融,【氣分交接。必能發菩提心】,什麼叫做菩提心?【(即起信論:直心、深心、大悲心)。】但是這三心大家都誤會,都認為直心就是直的個性,這完全錯誤,比如說一個人犯錯,當場就讓人難堪,罵人、指責人,讓人家下不了台,對不對?除非說明師在教徒弟才有這樣,要成就他,不然一般的眾生他怎麼有辦法接受這種的態度,對不對?現在他罵人,他就說:我這種人很直心,我這種人, 不虛偽。他以為一直責備別人他就是很直心,錯了,你要拿筆寫清楚,那個直心是通達本性的意思,你要搞清楚,直心就是沒有彎曲,直心就是本性,從本性散發出來的那個清淨念叫做直心,搞清楚,不是說我沒有風度,我脾氣壞,你不對,我直接糾正你,那叫做直心,那不叫直心,那叫做沒有修養,直心是什麼?兩個人若在吵架:我這種人很直心。我這種人很直心,我這種人不會講虛偽的話,佛經講的要直心,假藉這句來自我解釋,自己沒有修養還說是直心,直心不是這樣,直心就是不彎曲,只有本性才不彎曲,意識心會彎曲,我們的意識有主觀的色彩,我們會醜化一個人,會扭曲別人的形象,這個根本談不上直心,只要你第六意識未斷,只要你第七意識未斷,沒有一個人直心,簡單講第六意識的執著,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意識的執著,永遠存在主觀,扭曲醜化別人的形象,直心不是這樣子,深心就是不動,不動搖,你怎樣他就是不被你搖動,叫做深心,大悲心就是從本性散發出同體大悲,憐愍一切眾生,所以發菩提心沒那麼簡單。【是生善益。由此發心起行。或伏煩惱。或斷煩惱。喻如濁水靜深不動。】濁的水靜深不動。【灰土自沉。】灰,浮在上面的灰慢慢沉下去,【清水現前(是伏)。】暫伏,因為沉底的灰土沒有去掉。底下說:【去泥純水。】去掉下面的骯髒,【攪亦不濁(是斷)。】所以我們今天要斷煩惱,不可以伏煩惱,你暫時,暫時伏這個煩惱沒有用的,所以我們將來一定會講《六祖壇經》,一定會講《楞嚴經》,講《六祖壇經》,這輩子一定要講《大珠和尚頓悟法門》,一定要講,絕對要講,那是直入本心,只要你這部經聽完,可以縮短你三十年的功夫,三十年,你今天學佛的目的是為什麼?出家的目的是為什麼?你今天你學佛的目的要做什麼?你出家的目的要做什麼?要了生死,生死要如何了?講啊!是不是每天都在那裡拜佛、念佛,拜佛、念佛,不要去聽經,每天拜佛用功,那是意識心,你要分清楚,所以善知識很重要,這輩子你沒有找到本性,那很難,你找不到你的本性,那很難,沒有辦法用功,一個住茅蓬的下來山下,下來山下,二十年,二十年,他來找我,他來找我,告訴我:慧律法師!我在茅蓬用功二十年,還沒有找到自己。就是沒有找到本性。我說:你哪一點沒有找到?他說:我就一直在找、一直在找、一直在觀照。我說:錯了,你這樣到死也找不到。他說:啊!觀照,能觀,我能夠觀照我的心,這個念頭,這樣不對?我說:不對,能觀是病,不是禪。能夠觀照的那個念頭一樣是不對,有能所嘛!還是有能、有所嘛!所以坐跟觀都是病,不是禪,那要怎麼修行?我說:不要修行。不要修行,那這樣怎麼見性?我說:要修行。他說:你在講什麼?簡單講就是說你必須在每一個時間的動點上要觀空,當體全部放下,不是不可以用觀的,用觀的一定死路一條,用觀的就是落入意識的能所,你怎麼能夠觀呢?我每一個念頭放下、放下……,放久了那個水沒有任何的染污,啪!般若智慧馬上現前,那個才是自己的東西。哇!站起來頂禮,頂禮,頂禮,要頂禮:我今天住茅蓬二十年,來這裡找到寶貝,真的,真的,我說:其實你也不用來找,放下就是,在你的茅蓬裡面也有寶貝,二十四個小時走到哪裡,你的內心就有寶貝,其實你不用來,是你自家的珍寶你讓它迷失了,你來找我,我只是跟你點醒而已,你找什麼呢?對不對?哪有什麼好找,本性當下放下就是,你要找什麼東西,你愈找就愈遠,愈找,離本性就愈遠,你要如何找?太棒了,太棒了。他說:法師!我要回去了。我說:本來就沒有來要回去那裡(法師笑)。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實在真的很好,所以說這樣他就知道修行是什麼,你那個靜深不動,灰土自沉,清水現前,那個不是功夫,我用觀照的,觀照,觀照……,觀照,我要觀照,不要起煩惱,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我要忍耐,我要忍耐,錯了,這個修行永遠不能成佛,不能老是說:我要忍耐,我要忍耐……,那個永遠沒辦法成佛,那是壓制。你要想:本來就沒有,忍耐什麼。你知道嗎?本來就沒有,你忍耐什麼?這樣聽得懂嗎?聽不懂,兩眼無神(法師笑),知道吧!所以說這個污泥若沒有去掉,這個污泥就表示意識執著,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去泥純水。去就是斷掉,斷掉那個煩惱,我們煩惱用壓抑的永遠沒有辦法成就,今天不管你跑到哪一個道場修行,出家、在家,你找不到本性,很難、很難……,很難、很難……,非常、非常困難成就,幾乎不可能,那你只能在臨命終的時候靠別人加持一下,不然你就保證你在臨命終不要有這個煩惱現前,若煩惱現前你不完了,沒辦法,所以你若找到本性,當下就無,沒有什麼東西放不下,還有什麼東西放不下,再大的侮辱跟傷害對你來講都沒有感覺,就是要找到本性,所以攪亦不濁就是斷,【心中煩惱伏斷。亦復如是。是破惡益。悟證一體三寶。人人具足。】悟到一體三寶,人人具足。【是入理益。】就入這人本體無生。

【本科二化無情聲竟。大科初別明竟。

庚二總結

【經】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解】重重結示。令深信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種智所現。皆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變。佛心生心(性相圓明)。互為影質。如眾燈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佛性修皆是性生是修)。亦可深長思矣。

【講】重重結示令深信者。前三教皆淺信。惟圓教事事無礙之信乃深。一切莊嚴。即四土莊嚴。皆導師因中。所發四八弘願。願後所修。】就是莊嚴極樂世界,【六度萬行。之所成就。乃至果上成佛。得一切種智所現相分莊嚴。】相分就是依報,就是依報的莊嚴,就是說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就是住在非常莊嚴的地方,【此皆約佛邊說。】這是就佛的那個角度來說。

【皆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變者。】所以極樂世界它是佛的願力跟眾生的【淨業。】因為我們的心若清淨,國土就清淨,所以淨業【即修持念佛法門。清淨三業。】身、口、意,【以此淨業為能感。】可以感應到極樂世界現前,阿彌陀佛來接引,【一切莊嚴為所感。】所以能感、所感,能、所正好一對,【乃至往生淨土。由唯識所變相分莊嚴。以為受用。】因為他所造的業全都清淨,所以他所感應到業(依報)全都很莊嚴。【此乃約眾生邊說。】前面四土莊嚴,是佛發四十八大願經過無量劫修六度萬行成就,種種一切種智所顯現出來,這是就佛就,現在是就我們就眾生的角度來說,就眾生的角度為唯識所變,他修這個清淨行,修念佛法門,三業清淨,所以他就感應到清淨的世界,這是就眾生的角度來講。

【佛心生心。】就是佛心跟眾生的心【互為影質者。】質就是佛,影就是佛做這個眾生加強的力量,就是由佛的本質、本性來加持這個眾生,眾生就變成影子,眾生的本性還沒有顯現出來,等到眾生的本性顯現出來,這個影跟質又是同樣本性,同樣本性。【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種智所現。是全莊嚴。乃佛心也。皆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現。是全莊嚴。乃生心也。全心即境。全境即心。】現在在極樂世界他是事事無礙,所以心跟境,境界是心所顯現,所以境界有柔軟性,因為心是屬於精神,境界是屬於物質,若在我們娑婆世界物質跟精神是分得很開,因為有執著,有執著所以所感應的世界就是硬的東西,牢不可破,在極樂世界不是,境界是心所顯現出來,心所顯現出來,既然境界是心所顯現出來,所以境界就是有柔軟性,所謂境界柔軟性,就是隨心所變,結果柔軟性,它不會像娑婆世界這樣透不過去,所以全心即境,因為境是唯心所造,全境即心,所有的境界就是我們的心。【佛生互為影(影像境)質(本質境)。】佛跟眾生是互為「影像境,本質境」,【本質如石印之印模。影像如影印之印刷品。以佛之莊嚴為本質境時。卻在眾生心中。為影像境。】意思就是佛的本質來加持眾生,變成眾生的影像境,【以眾生莊嚴為本質境時。卻在佛心內。為影像境。故曰互為影質。】互為影質,那麼它這裡有一個比喻:【如眾燈明。】像很多電燈,【各遍似一者。】就是說每一盞電燈都互照下來,看起來像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光線,但是因為是大眾所集合的,所以也可以說看起來是很多電燈,電燈照下來,光卻是沒有分別,就像我們上面這麼多盞電燈照下來,我們也沒辦法分出中那一盞電燈的,所以本質第就個體來講,影像就是就加持的角度來講,所以說就佛他有本質跟影像,就眾生他也有本質跟影像,現在說佛的本質他已經是開採出來,他已經是證悟到他的本質性,所以他加持下去對眾生來講就變成影像,但是對眾生的本質來講,他這個本質是還沒有開採出來,所以他是黑暗,無明,那麼他若有本質,就是本質沒有作用,所以他就藉著影像,佛的影像來加持,所以他顯現本質,慢慢顯現出來,那麼眾生的本質,他沒有那個能力,那麼站在佛的心來講,他這個本質又變成影像,所以說就眾生來講,就佛來講都有本質,都有影像,但是佛的本質有作用,眾生的本質沒有作用,就佛心所顯的莊嚴,各遍似一者,【以眾燈。喻佛心及一切眾生之心。以燈之光明。喻佛心所現莊嚴。及一切眾生心所變莊嚴。眾燈光遍一室。】電燈合起來都照到一室,【雖然似一不分。】雖然像一樣,【卻是各各遍滿。】每一個都遍滿,【無壞無雜。互不相礙。以喻佛心生心。所現四土莊嚴。似一不分。亦是各各莊嚴。無壞無雜。互不相礙。此即唯心莊嚴。事事無礙之境也。

全理成事。全事即理者。此指上文。心境無礙。理即是心。事即是境。全心成境。全境即心。如依金作器。器器皆金也。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者。此指上文性修交成。性即是理。修即是行。稱理起行。】所有的修【行不離理。】意思是說我們修行必須要有理來作引導,把筆拿起來,解如目,行如足,這個理就是要你去理解的,就像我們的眼睛,起行就像我們的腳,足,所以說稱理起修,行不離理,【全行即理。理不離行。】簡單講就是說我們有眼睛看再來走路,叫做稱理起行,所以在走路不可以離開眼睛,行不離理,全行即理,你所有走路全都是眼睛在看,理不離行,你所有眼睛在看你也要用雙腳去走,這樣就聽得比較懂,阿婆聽起來很好,原來就是眼睛跟腳,趁早講這樣,搞了老半天,趁早要用這種來講才聽得懂,講到眼睛跟腳就比較快了,不然以前搞得亂七八糟。【全性德莊嚴(理具)而起成修德莊嚴(事造)。全修德莊嚴。還在心性之中。不在心性之外。】所以說全性德的莊嚴這是本性具足,起成修德莊嚴,這就是事造,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有具足莊嚴,所以所有的修行都離不開本性,所有的修行還是在心性之中,不在心性之外,【心性本無外故。】有內有外是凡夫生滅法,沒有突破這個虛空,時間跟空間,當然它就是有內外,若是證悟到法身無相,內本是外,外本是內,盡虛空遍法界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心性本無外,內外是凡夫相。【如依地種花。千葩萬卉。】千葩,那個念pā,千葩萬卉,【皆不離地。】若是按照這個地去種這個花,這個葩就是花,千葩萬卉,都不能離開這個土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淨土彌陀。不在心性之外。此理微妙。亦可深長思矣。】這道理是很微妙,諸位要好好地想,【豈淺智短識之所能知耶。】這難道是一個沒有智慧的人所能了解嗎?

【解】奈何。離此淨土。別譚唯心淨土(離土譚心定是緣影妄想)。甘墮鼠即鳥空之誚也哉?初依報妙竟。】我解釋一下:

【講】奈何。寄嘆之詞。謂奈之何。世人不了即事之理。】理就是事,【即土之心。】心就是我們的土,所以離此淨土,別譚,這個譚就是談論的談,就是我們在講話的那個談論,一個言再兩個火,另外再講一個唯心淨土,其實心就是土,土就是心,他的意思就是說心外還有一個土,土外還有一個心,這叫做離此淨土,別譚唯心淨土也,甘墮鼠即鳥空之誚也哉,他不了解【離此不思議淨土。別執緣塵影事之妄想。以為真心】外之土【。】土外之心,不曉得土就是心,心就是土,這是我們的真心,【別譚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彌陀就是我們的自性,事就是理,理就是事,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事理圓融,事事無礙,所以這都一樣,【甘心墮於鼠即鳥空之誚。良可哀也。】

就是說就像【鼠即。】叫,或是鳥在叫,【乃鼠鳴聲。】這個鳥在叫就是無心,【譬喻譚有不知妙有之理者。】鼠及鳥空之誚也,在叫,【鳥空。亦鳥鳴聲。】會被人恥笑,這個誚就是譏也,譏笑的笑,像小鳥在叫,鳥在叫無心,【譬喻譚空不達真空之理者。】不曉得妙有真空,這樣會被譏笑的意思。

【初依報妙竟。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二卷終

()】【()①②③④【】【()

(講)奈何。離此淨土。別譚唯心淨土(離土譚心定是緣影妄想)。甘墮鼠即鳥空之誚也哉?初依報妙竟。【

補充資料:

香嚴智閒:鄧州(今河南南陽)香嚴智閒禪師,溈山靈佑禪師之法嗣,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益都)人。智閒禪師生得身材高大,博聞強記,既能幹又有謀略,鄉親們都認為,他只要發奮學習,將來必成佐時之良器。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智閒禪師對世間功名越來越不感興趣。成年後,他即辭親出家,觀方慕道。

當時,百丈懷海禪師尚在世傳法,智閒禪師遂親往參學。智閒禪師性識聰敏,教理懂得很多。每逢酬問,他都能侃侃而談,但是,對於自己的本分事卻未曾明白。後來,百丈禪師圓寂了,他便改參師兄溈山靈佑禪師。

溈山禪師問道:「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

智閒禪師被溈山禪師這一問,直得茫然無對。

回到寮房後,他把自己平日所看過的經書都搬出來,從頭到底,一一查找,希望能從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可是翻閱了幾天,結果卻一無所獲。智閒禪師感嘆道:「畫餅不可充飢。」

於是他便屢次去方丈室,乞求溈山禪師為他說破,但是,遭到溈山禪師的拒絕。溈山禪師道:「我若說似汝,汝已後(以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乾汝事。」

絕望之餘,智閒禪師便將自己平昔所看的文字付之一炬,說道:「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個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

智閒禪師哭著辭別了溈山,開始四處行腳。有一天,他來到南陽慧忠禪師的舊址。目睹了慧忠國師道場之遺蹟,覺得這個地方挺不錯,於是決定在這裡住下來,加以整拾。

一日,智閒禪師正在芟除草木,不經意音,拋起一塊瓦礫,恰好打在竹子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他忽然大悟。於是便急忙回到室內,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嘆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並作頌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溈山禪師聽說了智閒禪師的這首偈子,便對仰山禪師道:「此子徹也。」

仰山禪師道:「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

於是仰山便前往見智閒禪師,說道:「和尚讚嘆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

智閒禪師遂舉前頌。

仰山禪師道:「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真正的發明開悟),別更說看。」

智閒禪師一聽,便又作一頌曰:

「去年貧,未是貧, 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

仰山禪師道:「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

智閒禪師於是又作一頌,曰:

「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仰山禪師這才放心他確實徹悟了,於是便回去報告溈山禪師道:「且喜閒師弟會祖師禪也。」

智閒禪師後駐錫於鄧州香嚴,教化一方,四方衲子,爭相親近。

關於修祖師禪,智閒禪師特彆強調,要離心意識去參,不要沉溺於語言文字,更不能呈口舌之快。大道不在別處,只在目前。若能在日用中,念念迴光返照,即是與道相應。智閒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道由悟達,不在語言。況是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借回光。日用全功,迷徒自背。」

又云:「若論此事,如人上樹,口銜樹枝,腳上蹋(踏)枝,手不攀枝,樹下忽有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不對他,又違他所問。若對他,又是喪身失命。當恁麼時作麼生即得?」時有虎頭招上座出眾云:「樹上即不問,未上樹時請和尚道。」師乃呵呵大笑。

智閒禪師開示學徒,語言簡直,不尚奇特,曾有偈頌二百餘篇傳世。後謚襲燈禪師。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