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8/8

揭秘:心物一元的實相

從宇宙空間中的一粒塵埃,到一個行星、一個恆星、一個星系,除了能夠在地球上找到生命以外,我們看不到任何「活」的東西。當然,我們無法阻擋有些人願意在腦中創造出某一遙遠星體、或幾維空間中存在著「神仙」、「上帝」的努力。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很簡單,我們不是「創造想像」出一個什麼的實相,而是要去觸摸實相。那麼,宇宙中有什麼能夠被觸摸實相呢?下面,我們做一個在物理科學框架內的思考:一個遠在數億光年外的星球,上面生活著同地球一樣的生物。這些生物的組構,也許是以矽元素為主,雖然同地球生物以碳元素為主有些不同,但都是由物質組成的。同時在這個星球上,同任何一個星系中的情況一樣,除了有原子外,你找不到任何東西(看不到靈魂和上帝)。科學家通過在超大的太空望遠鏡上裝上了一個超級的顯微鏡(在現實中,科學家早已看到了原子),從微觀層面上看到了一個神奇現象:當一堆本來相互間毫無聯繫的原子,在通過一種方式(懷孕)聚攏在一起後,便開始神奇地、相互協調著,作著有序的運動。由此便出現了一個地球人叫做「生物」的東西。當這些原子們,運動了一段時間後(如70年),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散亂」開來,即變為雜亂無章運動:這代表著,一個生物死亡了(如果沒有一個有意識的人去分辨的話,宇宙中的任何物質都無所謂有序或無序,是『人』將之作了區分)雖然如此,但對於科學家來說,這個生物並沒有死亡。因為組成這個生物的所有種類的原子還存在著,而且包括你身上原子在內,宇宙中的每一個原子都會活上10的35次方的年數,即1的後面跟著35個0——大概是100億億億億億年(宇宙今天的年齡僅僅是150億年,若用宇宙的年齡與原子是壽命相比就像是用1.5元人民幣與1億億億億億元人民幣之間的懸殊差別一樣)。實際上,我們在通過對想像中的外星球生物來審視我們自己。審視什麼?即審視宇宙中能有什麼可被追問實相?簡單地說,我們可以現在就感受一下,拂面的清風、山上的花朵、嘴裡的食物、茶杯與電視,都是物質。而物質是什麼?著名的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曾說:如果把人類科學史壓縮成一句話,它就是「一切東西都是由原子構成的」。你可以四下望一下,桌子、手、嘴唇、空氣、太陽、星球、和觀察這一切的眼睛,都是原子構成的。所以宇宙中唯一存在的東西就是物質,即原子。而我們追尋的實相也只能是物質的實相。然而,我們十分清楚和明確地知道,宇宙中除了物質,還有一個東西:即你用來感受物質存在的、用來感受痛苦和愛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心理學家叫它「心理」。而宗教家叫做「靈魂」、「心靈」;哲學家叫做「意識」、「精神」。佛學家叫做「本心」的功能(如果你意圖尋找一個脫離心靈而單獨存在的「本心」,是不現實的,而你可以將「本心」理解為心靈的本質。另外請參考佛祖的「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今天科學家統一了這一用詞,叫做「意識」(此非精神分析中意識與潛意識對比下的意識,而是哲學上的「意識」概念)。所以,我們所追尋的實相除了可以觸摸得到物質的實相以外,又多出來一個感受物質存在的「意識」的實相。第一節、物質與意識的實相現在,我們所要追尋的實相突然變成了「心靈與物質」的實相。如何去追尋心靈與物質的實相呢?假設沒有意識,就無所謂生命不生命,而對於我們來說,就不存在你,也不存在我。進一步,花朵、地球、太陽、星系也都等同於不存在。因為沒有意識,就不會存在覺知;而沒有覺知,則宇宙中的一切「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人」來說,就無法談及存在,或不存在。當然你也可以想像,假如真的沒有有意識的人類出現的話,龍捲風、地球、星系還在正常地旋轉。然而這個合乎常理的想法本質上卻被物理學定律證明為錯誤。從以上這一不成邏輯的非邏輯思考(你會覺得這有些牽強,但非「隱變數」)推導出一條非邏輯的定理就是「心物一元」。而最終能夠領悟實相的門徑就在這裡了。什麼門徑呢?既是「悟道門徑」。在本質上,佛經論述的根本概念就是心物一元。那麼,佛祖是如何表達「心物一元」的呢?在《金剛經》中佛祖表述為「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在《楞嚴經》中佛祖說「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即說明了「本心」包含虛空萬物,又言明了宇宙萬物所在亦是「本心」所在,即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何見悟到「心物一元」呢?簡單,「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意指本心)。如何實踐佐證「心物一元」呢?更簡單,「心能轉物,即同如來」。非常簡單的回答,但卻是需要你非常不簡單的努力理解與證悟。所以各位需努力,一念到西方。所以,能夠觸摸到「心物一元」就是一切的一切了。現在要插一句話,即是愛因斯坦思考了一個什麼問題最終發表了「相對論」呢?回答則是,愛因斯坦思考了這麼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以光的兩倍速度奔跑的話,那麼他的速度是每秒60萬公里嗎(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對這一問題的追問,讓愛因斯坦最終「僅用大腦」就證明了就算是一個人以光10倍速度奔跑的話,那麼他的速度永遠被定格為「每秒30萬公里」,宇宙中沒有任何速度可以超越光速。根據這一定理愛因斯坦不得不接受一個結果是:當一個人能夠接近於光速奔跑時,他的時間將不得不變慢,而空間也將不得不縮短。當他這個人能夠以光速奔跑時,時間對於他來說是靜止的,空間將失去意義。愛因斯坦通過著名科幻式的「雙子佯謬」思考的表述方式,形象地解釋了這一非邏輯的現象(雙子佯謬:假設一對20歲的孿生兄弟。弟弟留在地球,而哥哥乘坐火箭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宇宙中航行。50年後,哥哥返回到地球,結果對於哥哥僅僅過了一個月,而弟弟已經70歲了)在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相對論許多年後,人們才用物理實驗證明了這一現象的存在。而今天對相對論進一步思考得出的定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超越光速飛行,他的時間不會靜止,而是通過空間出現的蟲洞,向時間的過去運動,就是說他將回到過去。這一定理直接導致了近幾十年世界關於時間旅行主題科幻電影的大量出現。愛因斯坦僅用大腦通過對常識性事物的邏輯思考,就計算出了一個非常識性的東西,即「相對論」。而佛祖對「心物一元」這一非常識性東西的思考,則是一種「悟」(愛因斯坦僅僅是科學家,而佛祖是「佛祖」)。同時,最關鍵的是,佛祖以禪定為工具,證悟到了實相(無上正等正覺)。總結一下,我們由什麼是般若,追問到了智慧、實相,進而又追問到了什麼的實相。當經過分析及再次追問後,我們發現宇宙中只有可被觸摸的物質和感知物質存在的意識才能夠被追問實相。然後我們突然撞到了一堵牆,即撞到了如何去追問物質和意識實相的這堵牆。佛祖給我們指明了一條正確之路,讓我們跳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讓我們通過從更高的層次去佐證到「心物一元」來開悟實相。「開悟」,或者說悟到「心物一元」有什麼用呢?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念而已。當然還有極為深刻的內容,我們要漸進解析。在趨近開悟過程中,對禪定修習也會突飛猛進;控制生命機能也會如虎添翼。那麼,如何去悟到「心物一元」呢?有兩個問題需要你不斷地做出思考。一、如果你承認心物是一體的話,你就不得不承認一滴水、一塊磚頭、隕石、星系都有生命,也都有意識,或者說有靈魂。可是你十分明確地知道這不可能,因為你很情楚:海水、石頭、清風、太陽沒有意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物到底是如何一元的?二、當你接受心物一元的結果後,你就不得不接受「是物質呈現出心靈存在的,而心靈又反過來決定物質的存在」。而最終的問題是,物質是如何呈現出心靈存在的?心靈又是如何「創造出」物質的?這一問題的答案就是永恆,即是實相、如來本心。心物一元,一個古老而新鮮的話題。之所以古老是因為人們一直在追尋其內在的答案。而新鮮的是,今天我們將以前所未有的科學思考模式去開悟,而不是以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去「以為」的開悟。比如,許許多多的人在研究「禪宗公案」時,都被「公案」按在了案子上!我所談論的不是一般意義上佛學思想,而是直指終極實相。心物一元就是般若,就是實相,就是一切問題的答案。證悟到心物的如何一元的,也就是悟到五蘊是如何皆空的就是開悟。那麼,心物是如何一元的呢?下一篇,我們再追問生命是什麼?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