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12/14

人間佛教與止觀禪修

黃國達

最近,有些人對「人間佛教」的思想提出一些批評的意見,認為人間佛教的推動者過份偏重於慈善公益等社會關懷的活動,忽略斷煩惱、了生死、開悟證果的修行。對於這樣的批評,作為一個「人間佛教」的實踐者,理應虛心檢討才是。

人間佛教或人生佛教的思想,源自民國以來太虛大師、慈航法師、印順法師的提倡,以及近年來台灣等華人地區佛教徒的實踐而蔚然成風。

今以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而言,在「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一書中,依佛教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佛教發展中,方便道盛行,天化、鬼化的傾向日益嚴重,失去「佛出人間」的宗旨,而中國佛教的禪修者,只重「禪悟」,或企求圓頓,或落於玄談,無益於人生正行與大乘利他的實踐,因此抉擇出「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揚中期佛教(指「初期大乘」)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歟!」的原則。

導師有感於中國佛教的衰微,對於傳統佛教的末流,其思想之偏頗、弊病,提出針砭。但是,這對於中國傳統佛教的信仰者而言,並非人人皆能虛心檢討、深思,尤其是禪宗與淨土的信仰者,一心企求禪悟與往生,對於人間佛教的實踐者,常會覺得他們「沒有修行」。因誤解而反對、排斥「人間佛教」。

其實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只是一個大原則,指出一個大方向、大潮流,並非專門提倡一經、一佛、一咒、一法的修行,而包容、尊重契合於每個人根機的修行方法。

導師在「人間佛教要略」(參見『妙雲集』下編之一《佛在人間》)一文中,簡略地敘述了修持,其心要為:一、信:正信、菩提願、精進,莊嚴淨土。二、智:智慧、禪定、方便,清淨身心。三、悲: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成熟有情。因此,只要能以皈信三寶、發菩提心、修十善業為人生正行的基礎,以緣起性空的般若正見為引導修習止觀來淨化身心,因緣成熟則進一步以無所得心廣修利他行。這些都是可以說是不離人間的修行。只是,有些偏於慈善,忽略淨化煩惱,只是初修者的現象,人間佛教的實踐者,確實應該進一步在止觀禪修下功夫,自己的身心清淨了,得到佛法的受用,才能髮長遠心,否則自己煩惱重重,別人也會覺得學佛沒有用處,何必跟你來學佛呢?

可以說,止觀禪修是人間佛教的內涵之一,這是無庸置疑的。只是要以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為完整的架構來修行,而不是離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之外只修禪定、般若。

以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而言,事務繁多、知識精細,耗費心思,而且經濟負擔沉重,房貸、學費、等各種支出每一項都少不了,在這種環境下,多數人不太可能長期隱居修行,要像從前的修行人那樣,以禪定為主的禪修已經不容易作到了。那麼,那一種禪修方式最適合吧?以個人的看法,「四念處」法門,和觀照法門,有深有淺,可以由淺入深;而且動靜皆宜,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都可以修,不限於打坐,所以很適合現代人。

什麼是「四念處」和觀照法門?如何修習?四念處就就是對身、受、心、法如實知,觀照則是由思惟一一法的緣起空寂性,然後現觀緣起空寂性。前者是依阿含經而修,後者是依中觀般若而修,兩者都從覺知當下的身心狀態為入手處。這樣的修習是最自然、最沒有時空限制的修行。只要懂得訣竅,就可以貼近生命的脈動,澄清思慮、洗滌心垢,而隨著身體動作、生理變化、情緒、思潮的起伏、認知、行動的轉換、生活情境的遷流,覺察力、敏銳度、柔軟度、洞察力與時俱增,修行和生活合而為一,不再脫節,不再衝突。

你可以特定的地點、時段專注禪修,例如在禪修會中,或每天在家中靜室中禪修。先止息雜念,然後觀察五蘊,照見它的無常變化,進一步再觀察能觀的心和所觀的境都是因緣和合,本性空寂的。你也可在作任何事時,了了分明覺知當下,在比較單純而且沒有危險的情境下,例如步行、聽音樂、作家事,排隊、陪家人、朋友買東西時,多一些對身、心的覺知、觀照,而對正在進行的活動,保持了了分明就可以了;若是較費心思或注意力的事情,只要保持內心的寧靜,自然覺知身心的松或緊就可以了,不必細觀身受心法。在當下的心境相依、和合變化中,自然地照見沒有能所、內外、根塵的絕對界限,當下即是緣起如幻的全體展現,這就是定慧的修習。

四念處與觀照法門的特色在於禪定中有智慧,而智慧生起時,不必刻意修為,自然放下執取,內心安定寂靜。在這樣修習中,對於念頭的生起,不必視為「妄念」而加以斷絕或排斥,當念頭的生起時只是單純地覺知、觀照它就夠了,當念頭消失,就回到寧靜,不必分析念頭如何生起、如何消失,因為在根、塵、識的相依、流動中,真相會自然顯示,不必刻意分析它。

在這種止觀禪修中,因為身心漸趨寂靜,很容易覺察煩惱的生起,其中與從前不同的是有了智慧,明白所貪、所嗔的對象其實是虛幻不實的,有什麼好貪、好嗔的呢?在如如不動而又靈活無礙的心境中,禪定智慧、慈悲喜舍漸次增長,展現光明、純淨的人格,在苦難的人間,自然而然地因見眾生苦而發菩提心,入於菩薩行。

這樣的禪修,以今生今世在人間活在當下的修持,融入法性、淨化煩惱、利濟眾生,脫落了對來世、神秘經驗、他方世界的期待,跳開消業障、積功德的迷思,不必急求證悟、了生死,只要在菩提大道上循序漸進,以覺醒的心,行人間正道、作人間正事,這不就是與人間佛教思想相應的禪修嗎?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