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1/2/18

淺釋老子《道德經》的三句話

覺明法師

貧僧聞習道教,略知淺薄一二。

老子與孔子是同時代的聖人。老子長孔子幾歲,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禮。他們所處的是諸侯爭戰,百姓顛沛流離、屍橫遍野的時代。為了解決這樣的社會問題,聖人提出了治理國家的政治綱領,原則、辦法。孔子《春秋》,及弟子輯錄的《論語》,是管理國家的法典。宋朝宰相趙普就以「半部論語治天之下」而聞名後世。老子《道德經》,經綸宇宙,通契天人,是人類至高的智慧經典。太上之道,大而無所不容,細而無所不入,自然、清靜、無名無形、無所不至,充盈六合,曲成萬物,周濟天下,生生成成。它是中國文化思想中最崇高的理念,是中華民族最高的精神境界和最終的信仰本體,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力量源泉。貧僧引用《道德經》淺釋幾句:

道可道,非常道。

何謂道?老子說:「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大「道」空虛無形,用之無有窮竭。深遠無極呵!好像萬物的祖宗。用道,挫掉銳氣;消除紛擾;調和隱蔽鋒芒;混同塵俗。湛然安靜長存不亡。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地的祖先。老子的道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的主宰。道的屬性是什麼呢?老子說:「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矣。」(大道啊,博大無礙,可以左右逢源。萬物依靠你而生長,你不拒絕任何索求,功成而不以為有。用無極的愛養育萬物而不主宰。永遠沒有欲望,把所做的事視為微小。)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道,孕育創造了宇宙萬物,而不竊為私有,培育萬物而不依賴它,養育萬物,而不主宰它。)

老子所講的道,具有無限的包容和無私的奉獻,它養育了宇宙的萬物而絲毫不獲取。道是生生不息之源,是陰陽平衡的槓桿,是維繫社會和諧的濫觴。因為道的本質就是付出、產出。宇宙間的資源是有限的,人們無休止的索取,會把宇宙的寶藏掏空。只有付出、奉獻、才能使之平衡。老子在自然之道統轄下,告誡聖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而治。「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老子說天道以馭人道。老子主張生活「為腹而不為目。」要反樸歸真。「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要節慾修身才符合道。「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有很多人把「道」解釋為道理,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人們常說,真理越辯越明,沒有道,理是越辯越糊塗,所以才有「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理」字是會意字,從王、土、田,意思是在地上的王制定的管理田地的辦法。如果王無德,制定的理,有理無道。無道,自然失去了道德,如果道中無德,那就是邪道。大道之中自然而然能生出,道德、福德、功德,這三德具足就是大學之道明明德。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老子用辨正思想,通過對日常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的觀察,闡述了世間萬物的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關係,論說了對立統一的規律。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就產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惡的觀念也就產生了。這是因為有了標準,標準就是區別,區別把社會分成了不同等級,不同打破了平衡。要想維持平衡,不是對立的矛盾雙方,而是駕馭、轉化矛盾之上的第三者「道」。對立統一是世間的普遍規律,如果這一規律偏離了道,我們離軌道就會越走越遠。老子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如果人做事沒有功利心,沒有我執心,沒有得失之心,就會不受標準的羈絆,自然行在道中。王陽明說:無善無惡為至善。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老子認為:天地由於無私而長存永在。人間「聖人」由於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大禹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人們擁護他為天子。天之所以長,地之所以久。是由天德地德所決定的。天順應道,分為晝夜,二十四時。白天陽光普照萬物,恩澤大地,夜晚月亮為人們引路照明。大地孕育生命,承載垃圾。它們不偏不離,不怨不棄,任勞任怨,周而不怠。如果我們的領導和行政官員能在民眾之中,領先甘願吃苦幹事,將自身置之度外,也和聖人差不多,而成為現代名人。這樣不僅能得全自身反而能夠光明自身。

天鐘山僧 覺明 於丁亥季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