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1/8/9

唯識研究

周叔迦

第十三章 名言的薰習

一切宇宙人生都是由「十二因緣的定律」而產生,又是由「種子現的循環定律」而生,這兩種定律的關係是如何呢?

為解決這個問題,先要知道這「現行薰習成種」是如何熏法?這薰習共有三種:

㈠「有分薰習」:

便是人類行為的薰習。它所熏成的習氣是新生的。由這類新生的種子產生我們無量生死以及一切果報。這「言說薰習」便是由人類的感受上的薰習。這類薰習都是本有的習氣。因為假使本識上根本沒有這一類習氣,便不會有這樣的感受或思想發生了。由這種薰習生起「根身」、「器界」以及「心王」、「心所」、「時分」、「數分」、「方分」、「語言文字」一切知識。這「我見薰習」有兩種:

⑴「人我見」:是粗顯的,而且一定要依附法我見同起。是執著有一個能主宰的我;

⑵「法我見」:是細密的,可以獨起,是執著有一個固定體性的法。

這兩種見各有二種:

①新熏:這新薰習我見叫「分別我執」,唯在第六識中;便是由推

求義理以及一切學派的傳說而執著有我。

②本有:這本有的我見叫「俱生我執」,在第七識和第六識中。第

七識的我執是無間斷的,第六識的我執是有間斷的。

㈡「我見薰習」:

便是無明緣行。它除了自己種子現行的循環,還引起「有分薰習」。有分的薰習便是行緣識,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他除了自己的種子現行的循環,還引起言說薰習。

㈢言說薰習:

便是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他除了自己的種子現行的循環,還引起「有分」的薰習。

這種人生宇宙循環的原則,便是依他起的自性,一般人並不了解,卻有無量的分別執著,便是「遍計所執性」。這「遍計所執」是如何產生的呢?這遍計所執原是從語言文字生起的。一切人所領略的環境並不是環境的實況,不過是環境的虛名。因為只領略這環境的虛名,所以感知的不是環境的實體而是環境的相貌。由這相貌生起見解,由執著這見解而推求,用見聞覺知四種情況而生起言語,於是由無意義的虛名中增出定義,所以永遠不能得到真實的了解。因此,「推求」不離五種:

①「由名分別義」;如聽見人說牛,不知是何物,便推求牛是甚麼樣的東西?

②「由義分別名」;便是看見牛,不認識他,便推求他叫個甚麼名稱?

③「由名分別名」;便是世間歷史語言的學問。

④「由義分別義」;便是世間一切科學。

⑤「由名義分別名義」;便是世間一切學術的諍論。由這五種分別所得的結果祗是虛名,決不會得到真實的了解。所以佛教中說「唯證自知」了。

這「遍計所執」雖然是無用,卻也不離「依他起」。唯識哲學的目的,便是對一切依他起的環境不生「遍計所執」而真實證知一切「圓成實性」。這圓成實性就是「真如」。他是極清淨的。何以清淨呢?

①本來自性是清淨。

②一切垢穢不能染污它,所以是清淨。

③只有順著清淨的道理,才能證得這個真如。

④順著清淨道修行的人,環境是清淨的,所以真如一定是清淨無礙。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