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3/2/14

問:什麼樣的人才能學佛?

師:必須了了分明,時時刻刻能警覺的人,知道自己的身口意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比如知道自己在罵人了,知道自己在打人了,知道自己生嗔恨心了……做任何事情,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只有這種人才能學佛。

問:菩薩對待事情不是過後無痕嗎?為什麼還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呢?

師:菩薩看到因的同時,就能看到果。我們凡夫只能見其因,不能見其果。世間萬物有因必有果,豈能過後無痕?菩薩還畏因呢,可見菩薩過後豈能無痕?但菩薩能看住因,即便有痕,也都是善痕、善果。一個成就的菩薩,對於善痕(善果),他不住;對於惡果,他無障。你們都看過祖師的傳記,在修行途中,哪一個不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九九八十一業?可是哪一個業能障礙他們呢?哪一個業能轉動這些祖師、這些佛菩薩呢?所謂「煩惱即菩提」、「逆境成就」,逆境是成就一個人的決定性因素、最根本的因素。沒有逆境,你是不可能成就的。但是,逆境也是導致人失敗的最根本因素。因為你是個失敗的人,所以逆境讓你更失敗。如果你是個成功的人,逆境會讓你更成功。正所謂「凡夫有業即障,聖人有業無礙」。

問:一個修行人如何才能活得輕鬆自在、超越灑脫,不被境界所束縛?

師:一個人活得輕鬆自在、超越、灑脫,是因為他心裡不樹立任何概念,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就事論事,不會帶著自己的思想觀點,不會賦予這件事他個人的特性和思想色彩。事情來了就安住在事情上,和事情融為一體,去面對它,處理它;處理完了,就安住在空明的覺知上,最終就超越它了。也就是所謂的「有事就借事練心,無事就借境練心」。這個「境」指的是內在心靈的境界,比如境界來了自己是否有所動?比如恐懼、歡喜等等,看自己的念頭是如何起,從哪裡起,如何動,又到哪裡去。凡夫是「除境不修心」。聖人是「修心不除境」。

古人講:「身忙心閒乃修道,身心具閒乃入道,身心具無乃證道,身心一體乃用道(開始起用了)。禪宗有三句話:「不能忘事,不能修道;不能忘身,不能入道;不能忘心,不能得道。」

師:人本來就是一個無我的人,什麼時候有了自我?什麼時候屬於自己?你們誰知道人什麼時候屬於自己嗎?

答:無我的時候。

師:答得非常對。當一個人徹底無我的時候,就是真我存在和出現的時候。當你徹底無我的時候,也就是你千百億化身的時候,也就是你的真我顯現的時候。你的我執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你的真我消失的時候。因為有我執,你就無法與萬物同在,無法全方位地展現真我。一個無我的人,他心中沒有任何事,任何事都在他心中;萬物隨來隨應,隨去隨空,過後無痕。

能管外面的事,就能管內在的事;能看到外面的草,就能看到內在的草。

「禪定、清淨、相應」這六個字是所有法的靈魂。你修任何一個法都必須有禪定、清淨和相應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