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3/11/3

禪道的照用

-------對無錫居士開示摘要(圓淨記)

一、 關於照破問題

知道妄念是誰?帶有參究的照破,帶有參究以後的破,也帶有照。

但真正的照破是不見妄念,念頭起來了他不覺得妄念,也沒有方法,他是覺性的光明,當他有東西出現的時候,有染污出現的時候,他自然起照,一照就沒有。比如一個人來了,這個人根機怎麼樣,覺性當中要起照,一照就知道,知道他怎麼辦樣,他的業障輕重,他在想什麼,他有什麼障礙,這就叫照-----照用。

照破,是破執著,照破一點自己的執著或別人的執著,微細的。粗的執著照不破的,是說粗的執著,還要通過對治。如果覺性比較空靈的人,他一點起來就照破,照了以後有用,就叫照用。用有很多的用,有破的用,有轉的用,有方便用,有很多很多的用,這個禪宗來講叫照用。你這還是初步的,還不是道用,道的照用還不夠。

二、 關於悟前與悟後做功夫區別在哪裡?

悟前不明白本體,他在用功夫念咒,斷妄想,斷煩惱,他把這些當作真實的,實有身體,實有境界,實有佛的形象,都是實有的,這是沒有開悟的人作的功夫。

悟後的人,他識得自己的主人,本性已經明白,知道佛、菩薩,身體世界及至一切法門,一切煩惱都是本性顯現,他是空花幻影,了不可得,不會當真的有,不會起對立心,不去分別執著,不去有意的斷煩惱,不是要想達到什麼目的,才去修行,知道自己的覺性本來是佛,那麼這樣的修行就叫悟後的修行。他知道煩惱不是自己的,本來沒有煩惱,所以當煩惱妄想起來的時候,馬上有一個智慧照破它,一照就沒有,一照就化掉,叫悟後真修。他念咒也可以,不念咒也可以,他不在功夫里。就是不在咒、不在念經上,這是他方便用;用也可以,不用也可以,是自在的。

三、 打坐時的空,怎樣到人、事、法、道上會?

空了以後不要生空的知見,要知道空的本性,要體悟到空的本性是不空的,然後你產生一種智慧,什麼樣的智慧呢?一切都是本性的用,一切萬法----打座也好,做事情也好,都是本性作用,是無形無相看不見的,一切都是作用。那麼你就把打座的境界和生活的境界,就是說兩者的隔閡打破了,沒有彼此的差異,上座和下座一個樣。不要說把座上的功夫移到座下來,沒這個想法了,吃飯和不吃飯,本性是一個樣,睡和沒有睡,人的種種變化,在你的心裏面是一個一,唯一的一,沒有變化。這裡面主要是見地到了,然後在作用處體現,作用處不要去分別見,不要去取捨,不要建立對待。比如說善惡是非、人我等,然後你會發現你的心的狀態,心裡是什麼狀態,一起就照破,它是不留痕跡的,一點東西都不帶,自自然然,活潑潑的。該講就講,不要想著講,做就做也不要怕煩惱,不要求清靜,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這樣去體現就是道,這叫道人之用,就是明白本性的作用。

四、 老師一直提醒我們空有不二?

你不要建立一個空,然後把這空移到生活中去,也去空,不是這樣的,你有了空以後要產生智慧,不見空的相,知道一切都是空的,那你就知道了,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當中,你的心靈明白、透徹,正在不可當中,可以隨機隨緣去用去作用,活潑潑的去作用。

五、 打電話興奮,有落處

這到一定時候會化掉。當你真正與本性融入的時候,你就知道,一點點動心處都是染污,(插:現在感覺難。師:不難的,)古人云: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你不要被這些現象所用,哭就哭,笑就笑,不要被哭所困,在這裡面產生執著,一切萬法本來是自然的,它自生而自滅,本來無關的,這時候你不要頭上安頭,它都會順於本性:一方面順於法性,它了不可得,一方面順於生活,活潑潑地現起,不是死板的,該笑就笑,該哭就哭,它是自然的,但是不煩惱,不執著,不執著於笑,也不執著哭,你把執著去掉,不是把哭笑去掉。不是不吃飯,只是吃飯的時候不執著,是這個功夫,這樣的用,拿掉執著,就是本性放光,一有執著,本性被迷惑,就沒有智慧了。

六、 我認為不執著就是念頭起來,不讓它相續下去,對不對?

你這也是執著,是功夫上的執著,不是煩惱的執著,念頭起來的時候,(插:我念頭起來的時候,如喝茶就喝茶,我不去想是紅茶還是綠茶,我什麼都不想對嗎?就不執著了)開始這樣做是可以的,但一直這樣做,你的心會被壓死的,開始的時候,妄想多的人要這樣做,叫斷妄念,但是如果妄想少了,就讓他自然,不住在上面,他自然消融。這是更深一層的功夫,更殊勝的功夫,就是說這個念不再是妄念,是作用,如果你不執著妄念,就是本性的作用,如果對妄念起了顛倒,那就是迷惑,你喝茶、說話有什麼關係呢?都是本性的作用,你在這個時候,不要去見妄念,妄念起來不會說好還是不好,是有個分別覺得好,覺得不好,而平時人呢,老是產生各種的執著性,要這個要那個,這樣想,那樣想,把種子種進去了,執著了,然後他又翻出來,胡思亂想很多,在世俗人就是這樣。

第一個階段要斷,不要去想它,要一心念咒,然後心定住了,有把握了,就不要再執著了,不要再執著,就是隨順自然,該說就說,該想就想,但是沒有痕跡,沒有分別自自然然,那就叫活用就是本性的作用。

另外這裡有了體悟,一切萬法,它不是真的,是緣起的,這個理上要悟的,而且當下你要有體會,這些東西不是和我對立的,是我的顯現,這個要悟的,這是悟當體,那個悟緣起性空是悟理性,現在是悟當體,時時刻刻要這樣悟的。你看這個人不舒服,你馬上要悟到,他這是我的顯現,我怎麼看他會不舒服呢?你這裡體悟進去了,這是一種真實的悟,都是我的顯現,而我的本性是空的,活潑潑的作用,你這樣一旦明白,而且明白的很透徹,就開始悟後真修了,這一步就跨過去了。

而且一切處要不二,有些地方你做到了,有的地方做不到的,你再去一一體會,一切處不二,這是不容易的。(插:有時透過,有時透不過,)這是現代人智慧的不夠,而且人的心量,自己的作用處,的大丈夫相不夠,拘於小節,小事情,這樣那樣的事太多。古人呢,大丈夫氣概,他一下子就出來了,他帝王將相都不為,神通都不要,他說我成佛作祖都不要,這是大丈夫氣概,現代人是處處有煩惱,生活當中,人和人之間,有很多事情,擺在眼前,一點點剝開,這就是我們的力量不夠,修行人的力量不夠,不能頓脫而出,跳出虛空之外,一點點爬,是爬過去的。

七、 力量不夠怎麼辦?

念念覺照,念念化解,化解一分增加一分力量,才能有個飛躍,飛躍到一個層次,比如說世間欲,到一定層次飛躍出來,在這個境界內,無論怎麼動,動不了你,但是你沒飛躍之前,事有大有小,小的可以了,大的事不可以,梁武帝時代挖出的一個有八百年了,沒用,但志公和向透出來了,透出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混來混去的,就是沒有障礙,沒有事,這是道人的無礙境界。所以說可以出入無礙,示現無礙,變化無礙,有的說三界無礙,有的菩薩他入世做遊戲,也可以無礙了,這就是修行人的境界不同,成就不同。

八、 買東西我還要比比,好的壞的。

就是自自然然的,如果你這裡不帶著我,不帶著私心,那麼你比也是無礙的,如果你不帶執著而客觀地顯現,這個好那個不好,但是你沒有起貪心,沒有起煩惱,那麼這就是無礙的(在現量里),如果你買的菜,拿到家一看不好,你不會怨,路上丟掉了,你想都不想,東西丟了,你不去找,你對東西的好壞不計較,人要破的,破執著,要會舍,你丟掉東西了,犧牲了自己了,被人損害了,你就沒有什麼,拿去拿去吧,沒有什麼感到不舒服,傷了面子了,被人罵,沒有什麼,那就是一種修行的真正的進步。然後你進步了,再去進入事物當中無礙,你就是挑好的,也沒障礙 ,你沒有心的,你是無心的,就是這點不同。人在世上,世俗人都是為自己計較的,為自己家裡人,總是有所得,這樣一來,就產生很多的煩惱心,很多的執著,很多的渴望,很多的不滿足,所以這是生死煩惱,那些沒有了,你就是自在的人,就已經到目前為止出來了(這是叫了外境?),內外一起了,你裡面不執著,不是了內了外嗎?外也了,內也了,你丟了東西,想都不想,內外都了了。

九、 念頭來,我呸,究竟不究竟?

這是一方面的法,也會回到本性,但是顯現作用還不夠,在顯現當中知道都是本性的顯現,不生執著,這才究竟。「呸」還只到一半,就是說你去買菜跟人講話,都要明明白白顯現,但是心裏面沒執著,沒煩惱,這叫究竟,「呸」也是叫下手處,反正你都在下手處,能夠顯現在作用處,要在作用處體會,在作用處體現它,叫道,下手處只是回家的路。

作用處是在家裡安排生活了,有的享受家裡的田園風光,這叫作用處,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在功夫處,作功夫,很多年,幾十年都很精進,有的修到老了,還是拜佛很精進,而他只是下手處,沒有作用處。

作用處是離開修行,自我的功夫,然後在生活中,一切因緣中體現,就是說你菜都種好了,自己的田園都收成了,你要拿自己的收成去享用,享用它,用好它,就是了,用好它,這叫作用處,體現於你的生活的作用,而這個作用,就是你道的體現。道是圓滿一切、具足一切的,也是說是本有的,你的功德智慧,你的福報,你的妙用,甚至神通,一切光明都是本有的,你要用好它。

悟道的人要善於這些,要善用

十、我第一步這樣想的,一切外來境界都是空的,假的,了不可得。

沒有外,你不要想外來,想外來就是沒有開悟的人想法,一切境界都是本性,我的當下顯現,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都是當下顯現,我執著什麼?作我的用,我要用它、不用它都可以,我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是我沒有分別,叫平等對待一切事物。心不帶煩惱很清爽,又很空靈,清爽,要吃飯也可以,這樣吃,那樣吃,都可以,做做種種遊戲,進入種種境界,但是我的體性沒有變。然後這一切顯現都是如幻如夢,沒有取捨分別,這就是道人之用,你這樣用,福報會很大,人家就會善用你,福報在增長,各方面因緣會隨著你變化,但你也要隨順眾生,因為眾生就是你的顯現,那麼眾生就會隨順你,隨順你而轉變(插:就是把理論用到實際中去)理論沒有了,實際體現到熟悉的時候,自自然然了,體現也就這樣,這叫道的成熟。融入實際變成智慧和方便,智慧和方便融入一體的話,就是道用,想都不用想。

十一、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我一動妄念就呸。

但是你可以不做眾生,也不起心動念,但是你可以說話做事,可以起一切作用,你不見眾生相,妄想相,你就沒有業相,沒有罪相,一切了不可得。

十二、你說要理解自己的心,不要明白你所講的話,這個明白怎麼樣解釋,怎麼理解自己的心?

明白我們的心就是明白心本來無相,本來清淨,本來靈妙無比,活潑潑的,而這個明白就是現在你講話,聽我聲音的,這個就叫明白,就是當下清清楚楚的就是明白。什麼叫理解?是說我們這個心,上至諸佛菩薩,下至一切動物,眾生都是本性的作用,成道是它,下地獄也是它,一切眾生世界,宇宙萬法,顯現的都是從它來的,它是法爾的,萬法的根本這叫理解。

理解了就知道了,修行就是在這裡修,原來成道的也是它,造業的,墮落的也是它,那麼我知道了,我要相信這個,這是諸佛的命脈,那麼我現在這樣理解了,我要好好在這個當下,是說在我們的本性上契入它,時時刻刻在離本性。這個本性,因為你明白,沒有相貌,它是自自然然的,覺性的作用,就在六根門頭作用。那麼就知道怎麼用,怎麼叫契入本體,就是說不起分別,對立,當下明明白白,靈知了了去用,就是和本體相應了。那個時候你就知道,原來念咒,我的心不在咒里,但咒在我心裡,我的心不在身體裡,但身體在我的心裡。你去買菜,我的心不在菜里,但菜在我的心裡,眾生有個無明覆蓋產生了一個執著、妄想,作什麼事,都會落在什麼地方,身體有什麼感覺就在感覺上。買的菜好壞心就掉進去了,都是在菜裡面,那麼他的心裏面就會有很多的東西。反過來我的心不在菜里,但菜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心裡顯現,身體在我的心裡顯現,身體就是幻化的,我不住在身體上,我的心不住在身體上,就在我的心裡顯現,那就是我們所謂的照,心就變照了,燈光、太陽光在照了,在作用。我拿它,不拿它都是我的照,活潑潑的照,就是翻轉本體做功夫,翻轉過來就是道妙的地方。

十三、我們現在做功夫怎麼做才好?是打坐,還是覺照?

方法是可以用的,都要被你所用嘛,照用,但是你的用功的心,不在打座里,打座在你的心裡顯現了,去磕頭了看了,都在你的心裡照著,在你的心裡用著,但你不在裡面,宇宙你看:這麼多世界、這麼多物質、這麼多的人,他的物質和精神,生生滅滅永遠沒有止境,東西別人拿到了,這裡變成垃圾了,又出什麼肥料了,世界永遠在輪迴,在生滅、在變化,哪裡有多有少呢?這裡人死了,那裡人出生了,永遠是這樣的。宇宙萬法物理學叫能量不滅定律,在本性來講,就是本來具備,一切萬法不生不滅,沒有生,沒有滅,心經也講,不生不滅。悟到這一點你就明白了,一切都是如此的現成,如此的具備,你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本性的作用,本來就是道,那麼你執著什麼呢?心外就沒有法,法全體在心,心外無法,所以這個心就放得像虛空一樣,包羅萬物,你就沒有了個人,你沒有個人的得與失,好與壞,修與不修,成就與不成就了,你已經融入了法界的體性,你已經融入了,何必還要執著個人的修與不修呢?但是雖然這麼講,你還是要照樣生活,因為你要在這個世界上起作用,道要起用,照樣打座,照樣吃飯,照樣睡覺,但可以轉,隨著你的智慧,要怎麼轉就怎麼轉,這個轉就是用。(插:轉要靠悟性)比如你打坐也可以,不打坐也可以,坐長坐短都可以,但是這裡照,我能坐我久,我怎麼做,都是自己知道的,我在用,不是被它所用我本來坐一個小時,但勉強坐二個小時就被它所用,要它被我所用,那就是道。萬物被我們所用,而不是我被它所用。(插:不落在它圈套里)是的,而且人有習氣,有的習氣我們是被它所用,因為離開它,我們不行,難受,我們要化它,離開這難受的事情,都要轉化它,(插:那是一個很難的過程)過程要化的,化了空了以後,就沒有了,就是習氣沒有了。真正空,在作用處空的時候,習氣就沒有了,習氣越輕的人,他的功德力量越大,他越妙,這樣的人越妙越會變化,習氣重的人變化不了。比如他睡自己的床睡慣了,睡別人的床睡不著,那就是習氣重,他就執著了,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自在,。人住在身體裡久了,生病了,或者勞累過度,沒時間睡覺就難受,就不自在就是有身體的習氣,被身體所拘。凡夫一般都是這樣被身體所拘,很歷害,(插:這個也要破)要破!這就是悟道以後,就在這些地方照,照見自己的煩惱,自己的習氣看得清清楚楚,我住在這裡了,我怎麼怎麼樣,看得越來越清楚,一層層的,然後知道了,我這裡有落、有住,要化,化一層就不一樣,用新的一種智慧去照,更加光明,更加明朗,這就是悟後的真修,就是要照破。

十四、老師說,人生病不要住在病上,要注意病的源頭,我找來找去找不到。

你這個知,你這個照就是它的源頭,不是另外有個源頭,你感覺不舒服的那個感覺就是源頭,然後照到源頭了,那種感覺就沒有了,(插:還是有)還沒照透,要繼續照,這個知生病的時候會難受,那個難受就是無明,就是顛倒,然後你照難受,那個感覺的源頭在哪裡?(插:怎麼照?)就是看著、回照,就是那個感覺源頭的地方,你去看著它、回照,是什麼?在哪裡出來?一照,那個難受的感覺就沒有了,忽然就沒有了,沒有了、清清楚楚,病還是病,沒有病的感覺,這樣一照破,病的感覺就沒有了,或輕微一點點,不舒服沒關係,你還是明明朗朗,那就照過了,這個就超越一層,下次再有病來,就感覺很輕微,沒有那麼嚴重。

十五、在打座的時候我照,昨天照過的買東西,第二天還是再來,是什麼原因?

照不是照它,照你的心,不是照磁帶,照磁帶會留影子的,留影子就是生死根本,不是照磁帶,照知道磁帶的心,一照就沒有,我們拍照,照下來就有底片,那麼我們覺性叫自照,照相機照自己,它拍下來是空的,它不拍外面,我看到你,我是看自己,但是你顯現我不留底子,影片的底我不留,你走了,我一點也沒有。(插:我剛才講了明天又出來)明天出來是明天事,當它出來的過程中還是帶了影子了,還是有一點,但是這個不要緊,當你力量充足,這個影子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淡,後來也會出現,但是越來越淡。過一段進步了,它不出來,要出來是你需要的時候,照它就出來,不照就沒有,它不是底片死的東西,它是當明當中的一種顯現,就是你需要什麼,它就出來,不需要就不出來,是活的,到後來,道用是活的,是自由的,意思說,作得主的,要這樣可以,不要這樣也可以,你作主的,你要用就可以了。古人講要用就用,不用就不用,是自在人,古人是這樣,對心念也是一樣。

十六、我心裡的障礙,做功夫障礙很多,能不能上去,有很大的疑問,我要跨一步很難。

你不要跨過去,你退一步,不要相信妄想,是假的,不見妄想,管它有妄想沒妄想,(插:自己覺得沒有,好像煩惱還比較多)你也不要見煩惱,(插:心還是比較散)你現在也不要管定與散,沒有定也沒有散,現在全靠你的悟性和智慧去用,在下手處用也可以,在生活中用也可以,只是不見妄想,不見煩惱,也不求定,也不要求進。退一步,退一步就放下了,就安住在本位當中了。(插:我急於求成)你不急求成,不求殊勝,不求進步,不求沒有妄想,不求什麼什麼境界,退一步什麼都不可得,退一步自自然然,不要在那些地方著眼,就是這樣子。有人問禪師,我煩惱很多,禪師說,你把煩惱拿出來,煩惱拿不出,好,我已經把你煩惱拿掉了,沒有了,你沒有煩惱,這叫退一步,你可以回去了,(插:我煩惱一來就發火)古人講發火也是本性的用,發火也不要作發火想不要馬上斷掉,因為情急當中人有習氣,不是一下子能斷掉的,讓他在本性處作用,然後在作用處解脫,這個是習氣,。如果你再發火的時候,也是本性放光,到一定時候你在發火中得自在,自己也不傷,也不傷別人,反而有加持力,別人被你罵了,他會很舒服。

(插:我平時想的比較多,學了佛,還甩不掉,我一直煩惱,障礙著自己)不要急,這是一種心態,另外身上有一種氣脈的氣一提起來的時候,他會急的,氣會動盪,自然會消掉的。你講話的時候,不要忘失你的本性,但是你看著,在覺性中看著自己講話,那就急不起來了,你一急,肯定本性就迷失了,就是被話講去了。所以你要改這個急,你想壓制它不急,看著自己講話,你就不急。有的人有個緊張感,或者肩膀會聳起來,什麼事來了不放鬆,但看一看,我自己現在怎麼樣,就放鬆了。如果他做事當中被事做去了,有些緊張,執著了那個地方,自己不注意的,你照它一下,噢,身體緊張了,一松就鬆了,快了,一看就知道了,說話快了,有個硬梆梆的,不舒服的急的東西在那裡,一照就沒有了,沒有像流水一樣,就自然了。誰知道妄念?是一個方法,那麼如果你更直接一點的話,直接看著自己在講話,這個知就是照,就是覺性,看著自己走路、買菜,做事情,看著有的事情沒有障礙的,你不要看,不要管它,沒有障礙、自然,(插:怎麼看著自己?)誰知道自己講話?(插:知道自己講話,這個知就是看)這個知就是自己的本性?本性就是看?一看就沒有了,一看就化了,覺性就起來了,這叫老僧轉得十二時。因為翻轉本體做功夫,所以老僧實得十二時,就是這樣。

在本性上照顧著的人,平時是非常的清淨,當他某一天遇到某個事一激,那是翻江倒海,他知道了,這麼歷害啊,動念頭動不得,所以:「寧動須彌山,不動道人心。」意思是這樣,道人的心一動,是不得了,非常有害的,他平時修得好,是不知道的,平時照著很清淨,很自然,都是妙用,越修好越不知道,當他退轉的時候,動的時候就不得了,身體難受,整個世界昏天黑地,天動地搖,這個波浪就來了。

十七、講到這裡實在是念念在覺照。

但是念念在覺照,念念不在覺照里,你要這樣的體會,就是趙州和尚講,老僧不在明白里。念念覺而不覺,開始的時候要念念覺,因為你有個東西在,好像心仇,執著,你要覺來化它,那個東西沒有了,你還覺什麼?你不要再覺了,你沒有煩惱了,你還要照煩惱幹什麼?就不用照了嘛。照叫歸體之功,叫照體獨立,他是本然的,沒有照和不照,但是他在照,但是你不知道它在照,自然了,才是道體。但是有用的時候,它自然會起大用,沒有用的時候,用就歸體。就像過去講的,當你六根不起作用的時候,六根就歇下來,體在裡面,自己不知道,外面有聲音馬上就一覺,就啟用了,很快,馬上就能照用,眼睛看東西,馬上就反映,他是很直接的。古人就這樣體會道。

他這照是越來越細,照身體身體就化掉了,化作空,還不夠的,再化作光明,氣脈裡面變化,空了以後要變作光明,起變化,照境界,境界就被你化掉;開始化掉,只是他成分變化有加持力,後來化掉了,境界就變成光明,再進一步,光明裡面物質就可以變化,那是大力量了。這是一步步來的,先是要照心念,心念的那種成份執著,或者你做事當中的作用處的急,煩躁,什麼不安,都要照破,這些照破了以後,照身體,身體照空,身體化掉,然後才照作用處的境界,一步步的。

十八、五加行中的持六字大明咒,它能涵蓋所有的功德?

那是頂果仁波切說的,那是對事情忙的人,作這樣的方便說,以六字大明咒歸納一切佛法,持六字大明咒,你的心歸依觀音菩薩,歸依觀音菩薩的功德法界等等,那麼就具備了歸一,如果有念,歸觀音菩薩,同樣的願,那麼就是發心,念觀音菩薩能夠消一切業障,就是金剛薩垛,念觀音菩薩的時候,起恭敬心,大恭敬心,就是大禮拜,念觀音菩薩具有無量的福德,就是供曼扎,念觀音菩薩的時候,觀音菩薩現本尊相,和我們自心相應,就是上師相應法,這樣和禪宗的法有點相應,容易接受,容易圓滿,這個就是大善知識,能夠對機說法,攝受大眾,他超越了原本的次第,繁瑣的修行,以一個法來歸納一切法。就是阿底峽尊者到西藏,遇到一個修行很高的人,說我們法都有,他說啊,我白來了,你們法都有。又問:你們有沒有,一座當中具備一切佛法的,你沒有,我有,打座當中一個法,具備一切佛法,他就告訴他,一個法中具備一切法的道理,你六字大明咒,一個法具備一切法,一句阿彌陀佛具備一切法,一念的覺照能夠照一切法,這個就是一座法中具備一切的大圓滿,也是禪宗心地法門所具備的智慧量,一個法中具一切法,是多麼高的智慧,多麼圓融的見地。阿底峽尊者說這次沒白來,就是這樣子,你們一座當中,都要具備,有下手處,又有體現道的作用處,又有智慧,又有方便,一切一切圓融,然後收攝在當下的照用當中,到當下本性的顯現當中,那不是具備了嗎?像阿底峽尊者,你當面見到一樣,就沒有區別了。

十九、我一直持六字大明咒到臨終?

將來成就了以六字大明咒現觀音菩薩相來度化眾生,是無數億觀音里的一個觀音,因為觀音同名,同姓的無數億個,你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十、我早上打坐,觀想你是四臂觀音,然後一個妄想一來,沒有了,一片空白。

可以的,大家將來都是,你修什麼本尊法將來你示現在世界上,就是什麼形相,有的同時修幾個,那麼他就是幾個同時的示現,有的修文殊和觀音的,示現在世界上就是文殊和觀音的不二示現,都可以的,然後再可以取其它的名字、名稱來示現,都可以的,這就是我們本性當中的一個功德的變化和你的宿世的緣有關係,你種下什麼因會觀什麼緣,是這樣關係的。有的執著了,他沒有成就,比如執著某個咒,他不能消融在本性當中,但他很喜歡這個咒,死了以後做咒神,護這個咒法,他不是菩薩,也可以叫有相菩薩,他沒有正悟的道,那麼在虛空當中,那裡有人持這個咒,他就來護法,有的是成就者示現的,但是大部分是修行當中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